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考试复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自己制定一份合理的复习计划有利于学习。下面是小编特意准备的初一期末复习计划书汇编,供大家查看,希望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语文:
语文其实就是阅读,其它的就是一些基础,如果你以前语文成绩不错的话,最好针对课外训练,争取在作文上出彩,并适当做阅读题目,记得一定要思考。因为语文成绩好的人有时候不需要怎么归纳便可以学会一些东西。
反之,你最好先把古诗文背好了再说。因为考试定会考古诗文的意思、见解等等。然后,我建议你用一种方法。你可以用猜测法。如:本学期学了说明文,那么考试定会有,那我就争取在说明文上出彩。
数学:
其实就一个字,练!当然尽量做好题。书上的概念和例题中也是最重要的,只要你把数学坚持做下去,达到了一定的思维量和熟悉度,定能取得好成绩。至于这个,我也建议你分清轻重缓急。如一元一次方程是重点,一定会考,那么就一天几道大题的做,而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是非重点,点到为止不要浪费很多时间。
英语:
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的专项训练是很重要的。单词、类型、阅读这多做题,因为这些类型是必考的,尤其是完形填空和单词,如果把这几项做好了,其实英语也很简单了,
史地生政:主要是背、写,因为这四科是最好拉上分得,
以上就是我向同学们推荐的期末考试复习计划,希望这些方法对你们有用,祝同学们期末考试能考一个好成绩!
初一期末考试复习计划文学科:要分块复习,分步完成。可以分解为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共三大块进行复习。基础知识部分可以分解为生字(包括音、形)(初一语文读音字形错题分析)、解词、文学常识(初一语文全册文学常识知识点)、修辞、文言文(初一语文文言文中的成语汇编)和现代文(初一现代文阅读考点汇总)、背诵默写等部分。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初一语文课外阅读书目推荐 )。作文则着重复习记叙文(初一作文范文)。
基础知识要集中几天进行强化复习。然后是阅读部分,课内的重点篇目、段落,要围绕主题写法等重新温习。课外部分,应有意识的做一些记叙文的阅读题,掌握规律。作文要注重老师平时的批改、讲评。
数学方面:从平日的考试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很扎实,基本运算很差。复习时首先要把基础复习好,要认真看好概念、例题,考试做到不因基础知识基本理解而失分。另外,复习时要注意基本运算的练习。
英语学科:关键要了解差异,改变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果。小学英语往往以对话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要目标,初中英语体裁形式多样,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与小学英语语言点重合的部分,也旨在由学生们都熟悉的语言现象总结出语言规律,即语法,再将其应用到更广泛的语言领域去。因而,不应满足于简单的读背式复习方法,而应该迅速将学习方法转变到听说读写齐复习,总结归纳重规律上来。
对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学科也有期中考试的,这些学科在小学大多不开设,孩子们往往不够重视,也不会复习。记忆和背诵是这些科目的主要特征,孩子们主要的精力就是要放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上,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记忆。可以利用休息时间采取提问的方式来帮助理解记忆。
初一期末考试复习计划一、复习中应遵循几个原则及策略:
(一)以课本为主,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材和课程标准是考前复习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系统归纳,分清脉络。
(三)专项练习,有的放矢。
二、重难点分析:
1.单词的复习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突出特点是词汇量大,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不熟练掌握单词,英语的学习将从我说起。因此要想方设法的搞好词汇的复习,把单词进行归类使学生容易掌握。
2、语法知识的复习
考试前需要复习的语法知识有:一般现在时、名词的复数形式、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等。计划对语法知识进行全面的总结,并配合大量练习,大范围的让学生达到懂语法并且会用语法。由此,减少或解除学生心中模糊的知识。复习语法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记住结构,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运用学过的语法写句子,写出简单的文章。
3.习题的选择:
本学期七年级的内容多,容量大,时间紧。必须重视习题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要精选部分试题进行强化训练,特别是学生容易错的,在复习中多加以巩固。
三、复习时间安排:
本次复习时间(大致有三周),第一周(20__年_月_日-_日)Units712);第二周(_月_日-_日Units16);第三周综合复习和训练,迎接宣城市素质期末检测。复习时以课本知识为主,兼顾习题。单词、语法、习题三项要彼此兼顾,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复习内容在教材整体结构中的作用:
七年级学生刚刚使用新教材,知识的跨度较大,不少同学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本次复习关系重大。对于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学习英语的自信心等都有极大的关系。7-12单元为复习重点,复习时要强调基础知识,建议学生将已学过的语法知识进行归纳分类,以便使零散的知识连贯起来。将动词,句型作为复习重点,复习其他词类时多关注固定用法、平时常见的错误及教师课堂上提出应注意问题等。1-6单元有选择的重点复习。复习过程中以学生自检与教师检查相结合,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注重复习的有效性。
五、倾向性问题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有关课本的知识的要求,应该分层次进行。因为基础知识内容过多,要求所有同学全部掌握是不可能的。因此要进行分层次教学。练习过程中采取逐步引导,渗透作题技巧,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时查缺补漏。 复习时要强调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搞题海战术,把各种针对性比较强的综合训练作为检查存在不足的工具,重点突破那些平时没有熟练掌握的内容。
注重复习技巧。现在学习时就应采取正确的解题技巧、思路和方法,包括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复习时把各类题型进行分析、归类,掌握解题方法,这样才能在解题时多角度深入地理解题意,拓宽解题思路。根据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出现的问题,加强学生听力及作文的练习。平时检测,注意狠抓学生出现的问题,努力确保大多数学生不犯同样的错误。
六、学情分析
1.有部分学生的基础薄弱,学习成绩不理想;
2.学生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掌握的不够好;
3.优生人数较少;
4.学习的写作与阅读练习与能力较弱;
5.班级女生学习成绩较高,男生成绩低一点;.
6.少数学生的书写不太好。
七、本册英语主要复习内容:
1复习预备三单元单词和词组。
2复习教习用语,26个字母,5个元音字母和字母的共同因素。
3复习名字的英语表达(First name last name full name )
3复习电话号码,数字0-9
5复习this that,学会办公和生活用品的英语表达。
6复习家庭成员单词。
7复习方位词组。
8复习5-8单元单词和词组。
9复习球类单词
10复习水果词组。
11复习how much 句型,熟练运动询问价格以及表达。
12复习12个月份和序数词1-31、
13复习9-12单元单词。
14复习电影类型,学会句型, do you like …..? does he/she like….?
15复习乐器的种类,使用can的句型.
16复习时间的表达方法,
17复习几种学科.自己喜欢的学科和老师,并能简单的说出原因.
合理安排时间复习
记忆是历史学科要求的最基本的能力,复习周期越短、记忆效果越佳。有些同学每天虽有固定的时间复习历史,但往往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今天中国古代史、明天世界近现代史,或者连续一段时间或复习中国古代史、或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或复习世界近现代史,周期相对较长,结果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复习到前面又忘了后面。
每天固定的复习时间里,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都要有明确的量的规定,具体办法如下:
1.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对教材的复习遍次,再根据每册教材内容的多少确定每天对三本教材的复习量(即每天复习多少页)。
2.针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相对较少,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较多且理论性较强;在固定的50分钟时间里,安排中国古代史的复习时间可用10分钟,另两本教材各用20分钟,再根据每天所规定每本教材的复习时间、所要复习的量来确定每天每本教材要复习多少页。
3.在《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复习完后,再复习这两本教材的下册,每天所用时间、复习量、方法与上册相同。但此时《中国古代史》已经复习了一遍,是否还要接着再复习?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中国古代史》的史实记忆相对较多,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侧重于理解,因此中国古代史的复习遍次应多一些,且每天分配的时间只有10分钟,要记住并理解其内容也应多看。
每一遍复习都有侧重点
以理解为前提的记忆效果比单纯的记忆要好;为此,要掌握知识应注重理解,而且每一遍次的复习不能简单地循环往复,要有侧重点、针对性;这样可使复习以及对知识的了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终达到理解并记住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一、谁算得都对。(20分)
32÷8= 64 ÷ 8 =27 ÷ 3 =63 ÷ 9 + 32 =
28+32=3 × 6 = 30 ÷ 6 = (69-24)÷ 5 =
72÷9= 56÷8= 54 ÷ 9 =9 × 4 ÷ 6 =
4 × 5 =24÷6= 73 - 45 =8 × 7 -18 =
56÷7=16 ÷ 2 = 77 + 23 = 40 ÷ 8 + 35 =
二、填空。(10分)
1、20÷5读作()
2、24÷6=(),表示把24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也表示24里面有( )个( )。
3、8的2倍是(),8是2的( )倍。
4、直角比()角大 ,直角比( )角小。
5、读出和写出下列各数。
805读作:( ) 五百一十写作:()
200读作:( ) 一千零八写作:()
三、在 里填上“+”、“-”、“÷”、或ⅹ”。(9分)
3 8=24 3 8=4 6 66=0
36 9=4 7119=90 56=30
36 6=30 205=4 1810=28
四、画出一个直角、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6分)
五、比一比,看谁算得准。(15分)
6ⅹ8+15 6ⅹ9-17 9ⅹ4÷6
35÷5ⅹ4 45÷5+12 (69-24)÷5
六、解决问题。(36分)
1、我今年9岁,爸爸今年是36岁,爸爸的年龄是我的几倍?
关键词: 2011高考(理综卷)化学试题 问题 复习策略
一、2011高考(理综卷)化学试题特点
1.依据课标、大纲要求,全面考查。加大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力度,突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查。
2.突出体现新课程的基础性、突出能力考查;突出学科内综合、实验、计算、专业术语、概念、性质、原理等知识在同一题中交叉出现。
3.对计算能力的考查受到了重视,进一步确定了化学计算的基础地位。
如:选择题7,对电子数、微粒数、物质的量浓度、电解计算。(6分)
26:①④差量计算、Ksp计算、(CH+)浓度计算。(7分)
27:①②④⑤热量盖斯定律、转化率、效率计算。(8分)
37:⑤晶脆的密度计算。(2分)
共计23分。
4.注重体现关注社会生活实际的理念,学以致用。凸显出STSE精神(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保护)如选择题11:新型可充电电池。(6分)
28.(15分)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兴趣小组长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摇?摇?摇?摇?摇?摇(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摇?摇?摇?摇?摇?摇(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
注:实验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5.对学生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科学素质、实验素质、适应新情境等能力读图、实验设计。审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类比迁移能力、实验探究空间想向、计算能力的考查、能力立意突出选拔功能,具有很好的区分度。
6.突出对新增内容的考查。
二、试题亮点
1.体现了新旧教材的平稳过渡。
2.新情境试题的设置,综合考查了考生的实验能力。
3.注重计算能力,考查细致入微。
三、试题变化(宁夏卷模式)
1.有机选择选择题2、7、8与往年相比变化不大,主要考查同分异构,等效氢认识,有机反应类型。
2.选择中无计算、图像。
3.非选择题:①顺序不同,大题有调整;②题型有变化;③学生对试题感到较生疏,考试时产生慌乱感。
4.大题中出现括号中注明的信息,26、28、27中都有体现。如:26.(14分)0.80gCuSO4・5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摇?摇?摇?摇?摇?摇(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的最高温度是?摇?摇?摇?摇?摇?摇;
(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摇?(4)在0.10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请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若在0.1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摇?摇?摇?摇?摇?摇mol・L-1。
四、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1.适应性差;
2.审题不细致;
3.识记差;
4.迁移差;
5.计算能力差;
6.思维定势影响严重;
7.易受挫,信心不足,心理差;
8.概念不清。
五、复习等略
1.严格依据考试说明,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注重错题复习,心理辅导,抓基础,培养理论和应用能力,使学生知识清、方法熟、思想通。
2.关注考试说明的变化点。
3.主干知识的训练。
4.注意新增内容的复习,同时关注删掉知识的复习。
5.重视实验复习,重基础,同时推陈出新,在创新方面下工夫,把握好课本实验,培养实验能力训练综合性实验,探究实验,培养审题,解题能力。
6.情境设置题,贴近生活实际。
7.习题训练要典型、拓展延伸,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和发散迁移能力。
8.答题方法指导。
①按题目要求作答;
②细致完整作答;
③化学用语、专用名词表达正确规范;
④计算动用解题思想(差量法);
⑤慢审题,快做答;
⑥书写条理,工整。
9.认真做好试卷分析,统计出失分点,存在问题,有记录档案。
10.多让学生归纳,小结、写出书面总结(一章完后)得失情况,收获、体会、知识增长情况。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点评。
11.创新题转化为常规题。
12.复习抓好教材,用好教材,注意书中习题。常看到学生不喜欢看教材,喜欢做课外题,考前预测题、押题,忽视了教材的重要性。
13.选考模块慎重选择。
14.注重思维,掌握方法。同分异构书写用有序思维法,不会遗漏。
15.钻研大纲,研究考试说明,二者是复习的最好资料,更具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一、文字叙述型
文字叙述型计算题是各地市常出的一种题型,如漳州市近几年的最后一题都是这种题型,它是用文字叙述将实验过程表述出来的,有的直接给出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求其他的量,有的要将不纯物质的量换算成纯物质的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
例1:(2010漳州)为了减少煤燃烧产生的SO 对空气造成污染,某火电厂利用石灰石粉末对煤燃烧产生的尾气进行处理(化学方程式为2CaCO +2SO +O 2CaSO +2O ) 若该厂要处理0.32t二氧化硫,需消耗含CaCO 80%的石灰石粉末的质量是多少?
剖析:本题考查有关不纯物与纯物质的换算关系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题中所出二氧化硫是纯净物的量可以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求出CaCO 的质量,然后利用质量分数把CaCO 的质量转换成石灰石的质量。
答案:设需消耗CaCO 的质量为x
2CaCO +2SO +O 2CaSO +2CO
2×100 2×64
x 0.32t
x= =0.5t
需消耗石灰石的质量: =0.625t
答:需消耗含CaCO 80%的石灰石粉末的质量是0.625t.。
二、标签型
标签型计算题通常是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质如食品、药品的商标或说明书为命题素材,解题的关键是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然后进行有关综合的计算。
例2:图是“***”钙片商品标签图
(1)此钙片的主要成分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她取出6片片剂,研碎后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共用去稀盐酸40g,称量烧杯里剩余物质质量为51.7g(钙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请你再通过计算帮她判断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
剖析:本题(2)中所给两个已知量都是混合物的质量,不能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先求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2.5g+40g-51.7g=3.3g,再代入化学方程式中求出碳酸钙的质量,进而作出判断是否属实。
答案:(1)100。(2)0.5g。
(2)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CO 的质量=2.5g×6+40g-51.7=3.3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 +2HCl =CaCl +CO +H O
100 44
x 3.3g
= x=7.5g 每片中CaCO 的含量 =1.25g
答: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属实。
三、图像型
图像型计算题是将实验数据标注在图像中,而题干中出现的数据较少,不足以满足解题的需要,解题时首先要认真分析坐标轴中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是题干中的哪一个化学量的意义,并关注图像的起止点各代表什么意思,以及图像的走向特征,然后读取所需数据和解读相关信息,并应用到化学问题中,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结果。
例3:为了分析生铁中铁的含量,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实验研究,即取6g生铁与10G的盐酸反应,并绘制了加入盐酸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图(见右图)
说明:生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与盐酸反应。
(1)铁完全反应共消耗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摇?摇 ?摇?摇g
(2)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剖析:本题通过图中曲线图分析得出在盐酸73g时铁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接下来的曲线与X轴平行,说明此时盐酸已过量,铁已经反应完全,此时可读出稀盐酸的质量,再利用盐酸的质量分数可算出HCl的质量,代入方程式即可求出铁的质量,进而求出生铁的质量分数。
答案:(1)?摇7.3g?摇;
(2)解:设生铁中铁的质量为x。
Fe+2HCl=FeCl +H
56 79
x 7.3g
= x= =5.6g
Fe%= ×100%=93.3%
答: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93.3%。
四、表格型
表格型计算题是将计算和实验相结合,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实验数据,且数据之间有一定的关联,这一题型在各地市的中考题中经常出现,解答时要领是先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弄清每个数据是什么物质的量,再通过组与组之间数据的比较,判断每组实验中哪些物质已经完全反应,哪些物质还有剩余,只有反应完全的那种物质的量才能代入计算。
例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则该密闭容器中甲待测值是?摇?摇 ?摇?摇?摇?摇,该反应属于?摇 ?摇?摇?摇?摇?摇。
剖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先判断出哪一种物质是反应物,哪一种物质是生成物,有题中数据可知乙和甲是生成物,丙是反应物,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甲是什么物质,进而判断是哪一种基本类型。
答案:待测值:23;分解反应。
例5:为了测定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碳酸氢钠固体的质量分数,现进行如下实验:向盛有13.6g该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09.5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 + HCl=NaCl+H O+CO ,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和药品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数据记录如下:
求(1)生成CO 的质量是?摇?摇 ?摇?摇g。
(2)混合物中NaHCO 的质量分数?
剖析:本题中表格给出的数据分析得出t4时盐酸和碳酸氢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可求出CO 的质量为:210.0g-203.4g=6.6g,代入化学方程式可求出NaHCO 的质量,最后求出NaHCO 的质量分数。
答案:(1)210.0g-203.4g=6.6g
(2)解:设NaHCO 的质量为x
NaHCO + HCl = NaCl + H O+CO
84 44
x 6.6g
= x= =12.6g
混合物中NaHCO %= ×100%=92.6%
【关键词】九年级英语 话题式复习 教学策略
话题式复习,指的是以话题为线索,依据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及教学目标进行综合的、立体的教学开发与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并使得学生快速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将话题式复习教学法应用到九年级英语教学中,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教学效率。那么,在九年级英语教学中如何应用话题式复习教学法组织课堂活动,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恰当设计复习话题
话题式复习法的主要特点是敢于打破传统的某一课为单元的复习模式,而将具有共同话题的两课或多课放置在一起进行详细的、系统的复习,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与该话题有关的丰富内容。在九年级英语教学中应用话题式教学法组织课堂活动的前提,是教师深度研读与挖掘教材内容,把具有共同话题的若干课或者单元挑选出来,然后对其内容进行整体的统筹与规划,再结合新课标具体的教学标准,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兴趣且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话题,最后以话题为线索展开复习教学。依据上文分析的话题式复习教学步骤,我们可将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依据相通性原则发现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与Unit 10《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在内容上有很大一致性,都与东西方“习俗”相关,因此我们就可将这两个单元放置在一起,以“习俗”为话题展开复习教学。教学实践表明,将具有一致内容的单元组合在一起进行复习的话,可有效避免重复复习,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增强。
二、围绕话题展开复习
在恰当分析教材内容并科学设计了复习话题之后,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围绕所设计的话题进行复习活动。我们仍旧将上文总结的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材中的“习俗”话题为例,分析Unit 2与Unit10中和“习俗”有关的内容。在分析中我们发现,这两个单元讲的内容都是与民族文化与习俗有关的知识,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将两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比较学习,以加深对东西方文化与风俗差异性的了解,不仅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可使得学生更好地握把东西方习俗的主要特点,从而为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增强奠定基础。在实际的话题式复习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与时俱进地将先进的、生动的、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比如,教师在确保学生基本掌握两个单元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东西方习俗相关内容,将其改编成舞台剧进行表演,从而使得学生在有趣的表演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与“东西方风俗”有关的一系列知识。
三、引导学生总结应用
新课改理念倡导初中英语教学应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因此,在用话题式教学法组织的九年级英语课堂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学生以话题形式系统复习教材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重视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完成理论知识复习之后,还应引导学生对与话题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并借助一定的训练形式切实提高学生英语英语知识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使得学生可高效吸收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而话题式复习法十分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与发挥,这也是该教学法与传统复习模式的最主要区别。在实际的归纳总结中,教师应重申自身的教学引导者与组织者地身份,引导学生从词汇入手进行总结与归纳,然后推延到句子、语法、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比如Unit 2中的“the importance of……”与Unit10中的“It be important to do something……”两个句型都有做某事很重要的意思。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句型的理解程度并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教师就可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训练,从而使得学生在真实的应用过程中切实掌握知识点。
总之,话题式复习教学法是一种崭新的、高效的复习方法,将其应用到九年级英语教学中,不仅可帮助学生快速寻找出英语知识的规律,而且还可提高学生英语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并且有助于复习质量的大幅提升。因此,教师应全面了解应大胆探究话题式复习教学法的应用步骤与技巧,并积极将其引入到自己的课堂中去,最终显著优化九年级英语复习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毛克民.九年级英语话题式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英语教师,2013,11:44-50.
1.“学参”优化设计的提出
钱梦龙老师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使学生乐学、会学并且学活、学实,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自觉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自我教育。因此教学改革应体现创造为本、能力为魂,素质为先的宗旨。笔者以教学信息资料有选择地包容、吸取为核心,以激发教与学的自主性、创新性为基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为关键,追求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为归宿,符合教师要“加压”,学生要“减负”的趋势。教师先跳进题海,以大纲为纲,教材为主,教参为目,“学参”为辅,再让学生跳出题海,获得元认知知识,通过精讲、精选、精练,举一反三,熟能生巧。这样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在“学参”帮助下最大程度地起到诱导、指正的作用以提高效率,变劳动密集型为智能密集型学习,走出片面追求分数结果的怪圈,把求知作为信息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让大家突破教材和课堂束缚,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在知识的广阔天地中展示其能,实现分享学习,走出传统教学的狭隘圈子。因而提出了“学参”优化设计的轮廓构想。
2.“学参”优化设计的框架
“学参”是指教师在全面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对教材中每单位(课时、单元)的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教师通过编篡“学参”来代替过去的教案与学案,使教案和学案合二为一,“学参”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与教材相配套,但又不拘泥于课本或照搬于某一教学参考书,与授课进度相同步(课前发给学生并经装订成册,可滚动使用),便于学生预习、听课和复习,实现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贯通与互动,达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使学与思、读与练相辅相成,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融合。
“学参”大体框架包括下列项目:㈠“课时学参”包括⑴目标要求、⑵导学过程、⑶知识结构、⑷材料补充、⑸知识迁移、⑹作业练习;㈡“单元学参”包括⑴阶段特征、⑵学法指导、⑶主要人物活动、主要时间、地点、⑸疑难解释、⑹学习札记等,各课时结束以“单元学参”作总结,设置应灵活便利。其中“目标要求”包括基础知识、重点难点、能力和思想教育要求;“知识迁移”包括学科内纵横知识联系。特别是中外联系,显性尤其是隐性知识,及与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交叉综合运用,史论结合等;“作业练习”有常规题型(如5分钟随堂练习),也可以是开放性写作题,但侧重单选和材料解析题。“补充材料”包括相关原始史料、争鸣观点、典型例题、还附有相应参考书目、影视歌曲,名人名言等;“学习札记”由学生独立完成,其中可记录某些疑问、心得,还有自我设计试题,答题失误分析等,教师作定期检查。
3.“学参”优化设计的特点
诚然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脚踏实地,有的放矢,其中“学参”的精心编写无疑只是一种尝试,。笔者对“学参”进行了长期酝酿、论证,在1999年已作初步实施。它与教参、学案和教案不同,主要突出之处有: 转贴于
3.1独创性;⑴结构不同:教参包含引言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材分析、教学建议、练习提示、资料和注解等;教案包括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小结和作业等;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识方法、技能训练等组成。⑵主体不同:教参由权威专家合作著写;教案由各位任课教师单独准备完成;学案由备课组教师共同编制。⑶对象不同:教参为教师服务,作备课参考;教案针对相应的学生,作授课蓝本,限于课内使用,不与学生见面;学案联系学生实际,公开在全年级统一使用。
3.4针对性;目前制约中学历史素质教育的因素,除观念导向和学校客观条件外主套还有:①教师因素。不少教师的知识面狭窄,功底浅,对现代学术动态知之不多,而且教法古板,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习惯于满堂灌或照本宣科,知识承载量少,导致出现启而难发,启而不发的现象,因而师资的知识和方法尚待更新。②学生因素。在基础知识、技能欠缺和学习方法、习惯不如人意,学生对教师和教材过于依赖和盲从,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有被牵着走、喂着吃之虞,只知死记硬背,临时突击,一味猜题押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③教材和参考资料因素。由于课本体系陈旧,观点滞后,既无法反映国内外形势变化,也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更无法跟上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潮流,况且缺乏配套辅助资料精品,存在过多过滥,过偏过难,搞题海战术或雷同抄袭等弊端,辅导用书良莠不齐,无谓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和选择的疑虑,因而“学参”的编写呼之欲出。
3.3启发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学生形成浓厚的兴趣和掌握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们去“发现学习”,培养“问题意识”,让学习者经历一个发现过程,让他(她)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学参”的运用旨在透过表象深入发掘隐性的、潜在的知识联系,形成点、线、面的立体智能结构,这样学生先通读学参,设疑质疑,然后带着问题上课,在课后进一步吸收、消化和巩固。进而夯实基础,扩大视野,活化思维,挖掘禀赋潜能,最终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创设
真题欣赏(2010浙江理综试题):汽车安全气囊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粉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从而保护司机及乘客免受伤害。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粉末进行实验。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Na、Fe、N、O四种元素。水溶性试验表明,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取13.0 g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 L。单质就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一种单质。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为――,丙的电子式为――。
(2)若丙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氢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单质乙与红棕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的作用是――。
(4)以下物质中,有可能作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替代品的是――。
A.KCl
B.KN03
C.Na2S
D.CuO
(5)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后生成可溶性盐的成分(不考虑结晶水合物)
二、对钠结构的认识
师:写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电子式,根据钠的原子结构推测其可能的性质。
学生板演,讨论后回答:
生1:最外层为一个电子其具有强还原性,能与非金属单质、氧化物、酸等反应。
生2:根据其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大且最外层电子最少,可得出其化学键较弱,则同周期中熔点低、硬度小、密度小等。
师:还有补充的吗?
师:很好,同学们能从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来分析和推测物质的性质,这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学习方法,但在推理时注意与化学实验事实的有机结合。
三、结构决定性质的应用
问题:①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如何证明钠在氧气中燃烧后产物中存在Na202用化学方程式解释验证原理?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答疑。
组1:观察法,看生成物的颜色是否是淡黄色,即可。还有将产物溶于水看能否产生气泡,即可证明其固体中含有Na2O2。
组2:基本与组1一样,但需补充的是Na2O2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不是氧气的实验。
师:引导学生分析评价两方案的优劣,肯定学生从Na2O2性质角度出发设计验证方案。
问题:②如何证明钠在氧气中燃烧后的产物呢?
组1:与刚才的相同。
组2:基本与刚才的一样,但需要测定氧气的体积和固体的质量。
组3:应通过定量的方法来测定氧气的体积和固体的质量,在与水反应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MnO2,以确保O2全部从溶液中逸出。
师:刚才大家讨论分析的方法很好,从中我们可知对未知成分的分析应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且对每一种可能的情况都作合理的分析,才能最终做出结论(含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等多种组合)。
问题:③若钠在氮气中燃烧后的产物可能是什么?
生:根据金属镁在氮气中燃烧的产物可推知,钠在氮气中燃烧后的产物是氮化钠。
问题:④若燃烧后的产物取13.0 g,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钠,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 L,则燃烧产物的化学式?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后请学生回答:
生l:Na3N。教师追问,氮化钠水解应生成什么?
生2:氢氧化钠和氨气。(根据氮化镁水解可得)。
生3:NAN3。
教师:很好,根据计算实际来确定化学式,而不是通过负迁移来确定。
问题:⑤完成并描述钠投入到苯与水混合溶液中反应现象?从实验现象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分组实验,各小组均看到:钠熔成闪亮的小球,在苯层与水面之间上下浮动,产生大量的气泡。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而比苯大,且反应速率比在水中慢。
问题:(§)若改为钠与乙醇水溶液反应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反应先剧烈后明显减慢的现象,请分析原因?
学生:此现象可能是乙醇作为催化剂。
学生:此现象可能是钠先与水反应速率快,后与乙醇反应速率慢。
教师追问:原因是什么?
学生:水比乙醇更易电离出氢离子,即水中的羟基的活性比乙醇活泼。
教师小结:很好,刚才两位同学均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但应抓住内因是主要的,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显然学生分析更有道理。
问题:⑦请写出钠与水、NH4Cl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比较分析在相同条件下反应速率”(水)、v(氯化铵溶液)、v(盐酸)的大小关系,其原因是什么?
请两位学生板书有关离子方程式,教师指正后,请学生回答。
学生:v(水)<v(氯化铵溶液)v<(盐酸),原因是由于相同条件下氢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是c(水)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掌握了钠与化合物反应的实质是置换了其电离的氢离子生成氢气,氢离子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问题:⑧写出隔绝空气在高温的条件下钠与氧化铁反应的方程式,若把反应的产物与空气接触转化为可溶性盐后,请你帮助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接触空气生成的可溶性盐的成分(不考虑结晶水合物)。
此反应比较基础,学生能顺利地书写,但也有个别学生写成Na2o2的,教师提示,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是向着氧化性和还原性更弱的方向进行,因而产物不可能是Na2O2,只可能是Na2O2;另一产物为铁。但问题的后半部分学生是这样设计的。
组1:我认为应首先分析此盐的可能成分有三种情况:Na2C03、NaHC03或两者的混合物,因此只能通过定量的方法来设计,即称取一定量的固体,加热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比较两者的质量的变化,若没有变化,则全是Na2CO3,;若改变则根据质量差可计算是NaHC03还是两者的混合物。
组2:设计与组1基本相同,但我们是称取一定量的固体,与足量盐酸反应并收集产生的CO2,根据CO2的量及固体质量可确定其成分。
教师追问:还有其他不同的设计吗?那么哪一种方案设计更简单、合理、误差更小?
研究生考试就要到了,为了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只有制定好学习计划,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计划源自知己知彼 计划是为考研服务的,所以在制定计划前考生一定要对考研的形势有所了解,希望报考的学校、专业,自身的实力等作详细、客观的分析,这样在制定计划时才能有的放矢、计划得当,达到“知己知彼,计划自明”的目的。比如对于所报专业的专业课,考生就应该及早了解它的内容范围、指定教材、历年试题等情况,这些信息都可以在所报考院校研究生招生办领取或者购买到,及时关注报考院校的网站。然后再根据自己的专业课水平确定自己专业课的复习进度、方式、投入的精力、钻研的程度等,这样考生专业课的复习计划自然也就明确了。
2.计划的灵魂是变化,要学会用活计划,作计划的主人计划的大敌是变化,然而优秀的计划却恰恰是敢于面对变化,因为计划的灵魂是应变。考试的时间通常在一年左右,其间的大事小情林林总总,难免会有出乎意料的,因此计划必须能够应对突发事件、异常情况。所定计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20%调节,一到两周对大小计划实施进行评价,并及时修订,要使复习计划能够从容应对环境的变化,就要使制定的计划做到:松紧适宜、留有余地、富于弹性、灵活有效。
3. 复习计划不要与学习习惯“拧”着来 考生在制定复习计划时要尽量符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当然是指好的学习习惯啦),做到“习惯融入计划,计划体现习惯”。复习计划与学习习惯之间只有兼容并蓄才能相辅相成。只有这样的计划考生在实施贯彻时才能更顺畅、高效。比如,有的考生早上记忆好,不妨就安排早上进行英语的阅读、背诵;而有的考生晚上更能静下心来看书,那就可以计划晚上看看数学之类需要集中精神的科目。
4. 将专业考试和求职的小计划纳入考研复习的大方案里去 考研的复习进程往往与考生的专业考试或者求职安排发生冲突,具体来说就是和纷至沓来的专业设计、招聘会、面试、公务员考试等发生冲突。对此很多考生顾此失彼处理不好,烦恼得很。其实解决这些冲突的最好办法就是在考研的复习计划里预留出考生进行求职活动的时间。为此,考生在制定复习计划时就要提前了解各类求职活动的时间安排。有些同学担心参加求职活动会减少考研的复习时间,可换一个角度想:平时复习那么累,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换换脑子放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