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冬钓鲫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4鲫30%、6鲫30%、尺上20%、全能竞技2号10%,将以上四种饵混合以后,加水搅拌均匀待渗透后,在饵的表层撒10%粉碎过的赤尾青,再用五指划拌均匀,握团即用。快鱼水多一点,散化快,慢鱼水少一点,将饵团多握几下,拉出来密实。
2、钓1斤20-30尾的小鲫鱼
4鲫40%、6鲫30%、尺上10%、竞技2号10%、赤尾青10%。
3、钓1斤10-20尾的小鲫鱼
就不要将4鲫、6鲫粉碎了,赤尾青也不要粉碎,4鲫40%、6鲫30%、尺上10%、全能竞技2号10%、赤尾青10%。
4、钓1斤5-10尾的鲫鱼
4鲫40%、6鲫40%、全能竞技2号15%、赤尾青5%。
5、钓0.5斤-1斤的大鲫鱼
2、选择钓场:选择钓场的时候,尽量选择断流的野河,因为断流的野河含氧量极低流动性弱,鱼料资源相对比较贫乏,所以大多数鱼都不会选择这里度过寒冬。另外确定钓点的时候,也要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冬钓最好选择附近有草的地方,鲫鱼天性比较胆小喜欢在水草附近“安家”,在水草旁钓鱼有很大机会连竿。
3、冬季应该轻装上阵:台钓并不适合冬季,所以钓鱼装备一定要化繁为简,尤其是钓竿必,一根竿就足够最多备多一根,结合实际的鱼情4.5米手竿就可以应对,最后根据对象鱼调整钓底还是钓浮。钓马口,白条等中上层鱼时钓浮,钓鲤鱼、鲫鱼等底层鱼时钓底。
4、鱼饵:冬季鱼儿开口小,所以使用鱼饵钓鱼最好使用雾化快,腥香浓烈的钓饵诱鱼。或者可以使用活饵诱鱼,例如蚯蚓红虫之类的活物。物理饵料最好捏成小而软的状态,以便鱼儿有更好的吃口。
1、想要冬季钓鲫鱼有鱼获,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当地的水情和环境,还有鲫鱼的生活习性。冬季翘鲫鱼口轻,捕食的欲望低,有洄游的习惯,因此要把握住路亚鲫鱼的时间。
2、在冬天路亚鲫鱼的时候,由于鲫鱼不喜欢光,所以最好是在太阳没有出来的时候进行,天蒙蒙亮的时候最好,一般是4点—6点这样,此时的鲫鱼食性最好。
3、若是晴天的话,在正中午的时候,由于温度的提高,鲫鱼会洄游到浅滩附近进行觅食,一般是在3点—5点这样,这段时间也是钓鲫鱼的好时候。
4、傍晚时分是路亚鲫鱼的好时机,而夜钓的时候会影响钓鱼人的视野。或者可以等到清晨的时候,鲫鱼出来觅食,也比较容易吹到鲫鱼。
(来源:文章屋网 )
最好避开凛冽的寒风,选择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出钓。最好选择南风或西南风,风力为2-3级(冬季刮此风一般为比较暖和的天气)为宜,气温应在10℃-15℃。即使不是晴好天气,无阳光照射的阴天,只要没有刺骨寒风,就不会有严寒和奇冷相伴,这样的天气通常也比较适宜出钓。若寒风瑟瑟,水面结冰就不宜施行拖钓法。
2、钓具的搭配
竿,一般河道6.3 -7.2米中软调竿即可。钩,用丸型6号钩,此钩钩柄略长且钩条较细。坠用轻坠,让饵钩下沉速度尽量变缓。线用0.6 -0.8号强力线。漂用小号七星漂。如此搭配的钓组,比较符合鲫鱼冬天摄食慢且谨慎的特点,既隐蔽,灵敏度也较高。为防止钩挂底最好随身带上一只小锚(渔具店和地摊有售),目的是减少钩线损失。
3、钓饵选择
钓饵最理想的是小红蚯蚓或红虫,因用的是小型钩,过大蚯蚓无法派上用场。因为施行的是拖钓法(亦称走钓法),流动性较大,所以要配备一只便于随身携带的放置蚯蚓或红虫的小盒子。
4、垂钓场所选择
一般河道冬季不会有渔民投放捕鱼捉虾地笼的,但是河道沿岸的大树农民一般在冬季来临前都要进行修理。然而,在修树过程中,有的树枝掉在岸上,有的却掉在水中。掉在水中的树枝对鱼类来讲非常欢喜,因为这里既能御寒隐蔽性又颇佳,其他鱼类爱食的小生物也乐意在此。故此,鱼类把此处视之为风水宝地,它们常在此居留。
但在这些地方拖钓时,应格外小心,稍不留神很容易发生挂钩憾事。为确保垂钓平安顺畅,免得给你添麻烦,最好选择“三无”水域,即无水草、无高秆水生植物和无其他障碍物的旷水区。
5、垂钓方法
1、在冬季的晴天,鱼情的变化也比较大,早晚鱼儿再说深水,太阳晒过之后,鱼儿可能会上浮,也可能会游到浅滩活动。用腥味的饵料钓深水没有鱼口,就可以换到浅水的位置试几竿,也可以更换饵料,重新开一款腥味不那么重的饵料,或者干脆直接用香味的饵料试试。野钓鲫鱼,鱼情变化很夸张,有时候它就愿意吃蚯蚓不吃饵料,有时候用饵料的效果比蚯蚓好许多。
2、这种一个钩子挂一种饵,看似像一个笨办法,却最实用。毫不起眼的长草的野塘,看起来没有鱼,钓一下试试却发现很多鱼,同样的道理,看起来笨的办法说不定是个好办法。这种一钩蚯蚓一钩饵料的钓法,在野钓的时候非常实用,可以不打窝子,直接用这种方法去钓,饵料可以诱鱼,靠蚯蚓钓鱼。或者先把钩子挂好蚯蚓,再包上一层饵料,就像“肉夹馍”一样,让鱼儿看着流口水,也就能连杆中鱼了。
(来源:文章屋网 )
2、水位要选好,如果过浅的话,收获不会大,所以要选择深水区。
3、可用蚯蚓作为铒,夏天的一些铒对于冬天来说效果不会好,如玉米粒这些肯定不行。
4、可以在店里购一些专门的铒料也是不错的,配方加上自己的一些小东西都是可以用的。
5、冬天河流钓鱼一般来说以鲫鱼为主,其它的鱼类相对来说比较少,所以铒不宜过大。
1、钓点选择,根据冬天水色清、水温低的特点,钓点应选在水位较深的水域,水深2米以上为宜。堤堰、拦河坝、桥墩附近、水深的湾汉口、石底的河道都可选作钓点。在水库、湖泊垂钓,可选择陡峭的深水区,以石缝、石洞、土洞为钓点。若在较长一段浅水域,其中某一处水深背风、水流缓慢,并有石缝、石洞,那儿就很有可能是鲶鱼的群居处
2、钓竿以手竿为宜。主线选直径为0.4~0.5毫米,脑线直径为0.25~0.35毫米,线色与水同;在水底钓脑线宜选直径0.4毫米,主线直径0.5毫米为宜。钩选用长柄、短柄均可以。钩门宽、倒刺大、尖锋利为假,如果用伊势尼7~10号钩,5号以下小钩易跑鱼
3、取鲜活红色粗2毫米左右的蚯蚓装钩最好。先将钩尖从蚯蚓头部刺入,向上推至钩柄,钩尖不外露,前端留出2厘米左右长,可任其摆动。露钩尖鱼不敢咬钩,若钩尖前蚯蚓尾部留的过长,鱼咬钩吞不进钩尖易跑鱼。如果使用长蚯蚓装钩,必须将钩尖前端多余蚯蚓沿钩柄缠绕几圈至钩身,再把尾部留出0.5厘米刺入钩尖上,做成蚯蚓小球团,目标更明显,腥味更大,上钓率更高。
4、当钓位选在水深2~3米,流水站不住漂的水域,采用流水无漂钓为好。钓线风线长于竿2~3米,采用活坠,栓单钩或双钓,钩在前坠在后。抛竿前,先插好竿架,将竿梢朝向掉点前方并与水面构成15度角,把竿手柄部位放在支架上,摆好钓线,右手持坠,左手持钓线1米处,双手同时用力将钩坠投掷在急流钓位偏上游处,钓会被水流冲到一个固定位置稳住,线蹦紧即可。当看到竿梢连续点动,或竿梢缓慢下弯至水面,有时钓线松弛打弯,此景此情应及时提竿十拿九稳的鱼。
(来源:文章屋网 )
1、钓竿的钩要甩到鱼的正前方,鱼才会去咬。 鱼咬住钩子下沉一瞬间拉钓竿,慢了鱼就跑了。 如果鱼只是试探的碰鱼钩,你不能拉钓竿,不然鱼就跑了。 建议鱼去咬钩的时候,闭上眼睛,听声音钓,这样比较容易。
2、手杆因为线细杆软,不可能像硬杆那样拔河,而且硬杆易跑鱼。而我们醉翁之意不在鱼,在乎过程。
(来源:文章屋网 )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表内乘除法计算、积累了一定的均分操作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理解分数意义、构建小数意义的基础。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通过分月饼初步感知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例2是以正方形为载体通过操作活动创造并理解几分之一;例3是借助直观的具体实物来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教材的编排注重直观和操作,强化平均分,在大量积累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一。笔者所在的工作室团队就这个内容开展了基于前测的教学研究,切身感受到这样的教学实践研究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现把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与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实践】
一、直入主题,初步认识圆形的二分之一
师:这是一张圆片,我们用数“1”来表示。如果把这个圆片对折一下,用斜线画出它的一半,这半张圆片又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生:0.5。
生: 。
师(板书):像这样的数,我们叫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请学生读读,并结合直观演示说说是怎么来的。(课件演示一张圆片的)
师根据学生交流明确:“对折也就是把一张圆片平均分”,接着板书:把一张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圆片的,再引导学生规范说说是怎么来的。然后教师示范书写并解释其中的含义:先写中间的短横,表示平均分;分成2份,就在下面写上2,表示其中的1份就在上面写上1,这就是。学生跟着说和写。
(评析: 简单化处理“一半”的方式是在前测的基础上创造的, “如果要表示半个苹果,你会怎么表示?” 对于这个问题,在42份测试卷中回答用画图表示的有6人,用0.5表示的有18人,用表示的有10人,用表示的有1人,用“一半”表示的有3人,另有4人的表示方法错误。可见学生对于半个苹果的表示大部分集中在用0.5和上,基于这样的前测结果,所以这个环节就可以直接进入主题。)
二、动手操作,深化认识二分之一
师:你们找到了圆形的,那一张长方形纸的你会表示吗?(课件演示要求:先动手折一折, 然后画出 ,并写上)
学生动手操作并展示。
师:你能像刚才介绍圆形的那样来说说你的想法吗?(学生上台展示)
生:我是这样折的,把长方形纸上下对折,平均分成2份,涂色部分是它的。()
生:我是左右对折,平均分成2份,涂色部分是它的。()
生:我是对角折,平均分成2份,涂色部分是它的。()
师(追问):同样是长方形,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表示长方形的呢?
生:因为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所以都可以用来表示。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孩子!是的,不管怎么折,只要是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表示长方形的。
及时练习:判断下列图示中哪些能用表示。
师(追问):第(4)小题中长度为什么不能用表示呢?你需要老师提供给你什么,你就能找到这条线段的?
(评析:认识并理解是本节课的要点。根据前测,多数学生能二等分一个图形,所以本环节借助长方形这个学生熟悉的图形,放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为深入理解提供创造的机会和丰富的资源。学生通过操作、展示和交流,逐步体会到只要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并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即时的练习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并为后面学习几分之几做铺垫。)
三、 再操作认识几分之一
师:同学们非常聪明,通过折一折,我们认识了。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选择性板书):看来同学们的求知欲很旺盛,想认识这么多不同的几分之一。老师就挑选几个写下来。现在请你拿出另一个图形,创造一个几分之一,并用斜线涂上颜色。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并选择下面的图形展示:
(评析:在前测中已经发现学生均分图形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所以可以大胆地让学生根据分数来均分图形并涂色,为后续教学创造素材。但学生把正方形平均分成3份有困难。因此学生在课中创造几分之一的时候,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教师自己要准备的创作素材。)
1.各种图形的。
师:竖着观察这一列,为什么它们都能用来表示呢?
生:因为它们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4份,取了1份可以用来表示。
师:既然都可以用来表示,为什么每份形状大小各不相同呢?
生:原来的图形不一样。
师(指着图形):也就是这是圆形的,这是正方形的,这是长方形的,它们是不同图形的。
2.同一个圆里的几分之一。
师:老师还收集了几个圆形创造的分数。(贴上三分之一、八分之一)横着观察,同样是一个圆,我们能创造这么多的分数,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们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了,涂颜色的却越来越少。
师:真是爱思考的孩子,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你们想的和他一样吗?
生:相同的图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所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
师:那你们知道和谁大吗?为什么?那和比一比呢?想象一下如果是,涂色部分会怎么样?
(评析:这一环节分为两个板块:一是不同图形的四分之一,意在通过“为什么都可以用表示呢”这个问题,在四分之一的个性中找共性,同时也通过问题“既然都是,怎么大小形状又不同呢”在共性中找个性。二是找到相同图形里的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这两个板块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学生创作的素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认识了几分之一,还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下面就让我们应用这些知识来练一练。
1.填一填。
课件演示: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以五分之一为例来说说是怎么想的。
2.看一看。
师:分数的应用非常广泛,生活中到处都有,请你用智慧的眼睛看一看,你能看到几分之一?
3.条形中的分数 ,继续渗透用尺子量一量。
(评析:这是一道比较综合的题目,教学时设计如下环节:第一,如果最上面的纸条用数字“1”表示,估一估,中间纸条的阴影部分该用哪个分数表示?如何验证?第二,课件呈现尺子测量。第三,呈现最下面纸条的阴影部分,课件隐去尺子,让学生借助中间的纸条观察得出。)
4.拓展延伸。多美滋视频广告中的分数,你看到了哪些分数?
(评析:上述4个练习体现了由浅入深、逐步递进、构造合理的序列,既使学生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纵观整节课,学生主动参与,学得兴趣盎然,教师激情澎湃,教得精彩纷呈,主要得益于本节课处理好了以下几个关系。
一、教学前测与教学实施的关系
分数初步认识的前测让教师切实走近学生,了解他们在学习新知识前所具有的相关经验和相应的学习困惑,这些都为教学所用。本课时的前测从不同的维度考查了学生对于“平均分、半个的表示、四分之一的初步理解以及学生学习的兴趣”的认知,为教师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提供了依据。前测结果显示学生对平均分掌握得比较好,多数学生会用0.5或来表示“半个”,新课的学习中淡化了用不同数表示半个的创造环节,把更多的探究时间放在通过图示来理解二分之一和几分之一。前测中,学生对四分之一的理解偏重于平均分成4份,缺乏对取其中1份的感知。所以实际教学中就通过多次要求学生取1份涂上阴影,充分让学生感知几分之一是表示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了这样1份的数。因此,在教学中前测是很有价值的,它是建立科学化课堂的第一步,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二、开放与集中的关系
本节课基于前测结果,总体上是开放的,让学生经历了多次自主创造、展示、交流的过程。尤其是几分之一的学习过程,大胆放手,给予学生不同的图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自主创造不同的分数,开放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习的过程。但在二分之一的学习过程中又相对比较集中,二分之一的创造主要集中在长方形上,学生依托长方形纸,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深化对二分之一的理解:只要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二分之一。这样做是基于二分之一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分数,是学习分数的起点和关键,具有以点带面的作用。也正是由于对二分之一的深度理解,才有了后面几分之一的开放性活动和高效学习。
三、理解与记忆的关系
数学需要理解,数学同样需要记忆。在这节课中,“把( )平均分成( )份,取了这样的1份”这句话既需要学生理解,更需要学生记忆,理解是依托课件中对平均分的演示以及学生的动手操作。如何把学生的理解与表达结合起来,记忆很重要!所以课堂中教师多次组织学生个别说、重复说、同桌说、全班说,在记忆中加深理解,效果很好!
四、板块化与细节化的关系
这节课在设计上安排了两个大板块:认识二分之一和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中安排了两个小板块:各种图形的四分之一和同一个圆里的几分之一。每一个板块都承载了各自的教学任务。板块清晰,层次分明。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重细节,二分之一的书写,几分之一的动手操作,二分之一的判断,尤其是尺子的引入,为学生正确寻找二分之一提供了有效的支撑点。教师游刃有余地处理好板块与板块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对于目标的达成有很大的帮助。
附件:分数初步认识的前测题
(下述内容分3次下发给学生)
1.当你看到“分数”的时候,你脑子里最先想到了什么?(你知道数学中有一种数叫分数,你看到过吗?如果看到过请你写一个分数。)
2.请把下列图形平均分成指定的份数。
2份 3份 4份
3.两个苹果可以用2表示,1个苹果可以用1表示,如果要表示半个苹果,你会怎么表示?( )
4.请你画一幅图表示你心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