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西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中西文化差异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西文化差异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西文化差异论文

第1篇:中西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在英汉文化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颜色词是红(red)、白(white)、黑(black)和黄(yellow)。而在不同的文化及环境中,这些符号也各有其所指。

(1)红色(red)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红色作为一种符号象征着喜庆、吉祥的意义。在中国,“红”总是同嫁娶联系在一起,比如喜字都是个红色的。过年时,家家户户贴的福字也是红色的,挂的灯笼以及除夕之夜要放的鞭炮,皆为红色。除此之外,与吉祥、兴旺、热闹等有关的事物,在汉语中都喜欢用“红”来表示,如“红利”、“红火”、“红包”等。表示顺利和成功时,也用“红”表示,如“披红”“、开门红”、“满堂红”等等。

一个符号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代表或象征多重意义。在政治领域中,红色(red)是政治色彩最浓的符号。例如,中国的五星红旗是红色的。这时红色的“所指”是革命的象征,更体现的是爱国爱民族的感情,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虽然也是一种醒目、庄严的色彩,但并不具有浓烈的喜庆色彩。英语中的红色多具贬意色彩,象征着“暴力”“、犯罪”“、”“、负债”等。如女性的红衣衫、红嘴唇和染红的指甲往往跟性或联系在一起,并且这个代表颜色的符号还会使人们想到有另一个词scarlet,常含“”之意,如美国作家霍桑代表作《红字》The Scarlet Letter)中的女主人公因通奸犯戒被罚佩带红色A字(adulteress的首写字母),红色“A”就是符号,意味着她有的行为而受到惩罚。

除此之外,在西方文化中,红色(red)可以用来象征浪漫的爱情,比如红玫瑰或红色心状物。人们的颜色观随着不同文化的融合与渗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中国人也会用红色玫瑰表达爱情,许多西方人也接受了东方的颜色观,会在喜庆的日子穿中国传统的大红色唐装。

(2)黑色(black)

在中国古代,黑色是带有褒义的颜色,它象征尊贵、威武、庄重、肃穆的符号。但是颜色的所指意义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或丰富,“黑”的“所指”与表征的事物也更丰富了。“黑具有邪恶的涵义当在六朝时候,佛教色界善业一向名白,白业即善业,而黑业就是恶业,《俱舍论》卷十六云:诸不善业,一向名黑,染污性故。随着佛教影响扩大,黑的邪恶涵义就为人们接受了。”如今,黑色也可以作为恐怖、黑暗、阴险等给人不光彩意义的符号,比如汉语中有“黑手”、“黑幕”、“黑帮”、“黑心”、“黑店”等词语,都是用的黑色来表征的事物。在英语文化中,黑色也带有贬义,象征着死亡与灾难。例如,在葬礼中,人们都身着黑衣以表哀悼。“black Friday”,这是耶稣的受难日,象征着灾难。黑色在西方文化中也表征着倒霉、沮丧之意。如black letter day凶日、倒霉的一天,black words不吉利的话,a black eye丢脸,black dog心情沮丧、不开心。

在中国文化中,由于黑色象征着死亡、恐怖等意义,过去人们都会对黑色产生畏惧甚至避讳。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中西文化的融和,在中国黑色也可以象征庄重、高雅,这一点与西方文化是一致的。比如在庄重的场合,人们会身着黑色的衣服。

(3)白色(white)

在中国文化中,提到白色,人们通常会将其与悲伤、悼念、不吉利、恐怖等含义联系在一起,如“白事”、“”。因此,也可以说白色是死亡之色。白色也会与带有贬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占人便宜会被称作“吃白食”,把没良心的人称作是“白眼狼”等。与之相反,在英美文化中,白色作为一种符号,则象征着纯洁、正直、善良等意义。例如,在西方新娘所披的婚纱是白色的,婚宴的蛋糕要撒白色的奶油,为亲友准备的礼物要用白色的包装纸,甚至请柬也是银白色的。除此之外,白色也通常会象征很多美好的事物。例如a white soul(纯洁的心灵)、a white day(吉祥的一天)、white lie(善意的谎言)等。但是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在我国的文化中也慢慢地接受了一些西方的文化思想,比如,在结婚的时候,新娘会穿上洁白的婚纱,以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纯洁。在服饰方面,人们也很喜欢白色的服饰,以显示优雅。另外,白色也有一尘不染的含义。比如家里的墙,人们通常粉刷成白色的;中国人也经常将“白云”、“白玉”视为高洁之物,象征纯洁、高尚、清白等意义。

(4)黄色(yellow)

在中西文化中具有符号表征功能的颜色除了红、白、黑以外,还用一种可以作为符号,象征丰富内涵的就是黄色。黄色之所以可以视为符号,是因为它能够象征中国的历史文化。在中国,黄色是帝王之色,象征着神圣、富贵及权势。例如,中国古代皇帝的龙袍是黄色的,他所居住的是金碧辉煌的皇宫。因此,黄色作为一中颜色符号,特别是在中国的文化中,具有崇高、尊严、吉祥等意义。比如中国人习惯表达的“黄道吉日”、“黄金年代”、“黄金周”等。然而,在西方的文化中,黄色也有其所指意义,象征着腐败、堕落、病态等的符号。比如在一些含有低级趣味的报刊杂志通常用yellow journalism表达、低级报刊用yellow press表达等。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如今中国文化中也将黄色赋予了较为接近的意义,也会用黄色来表征一些低级且不健康的事物。

2.颜色符号的分析对跨文化交际的意义

外语学习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种文化来理解另一种语言现象与使用规则。在跨文化交际中,不能用一种语言或文化中的某一种符号运用到另一种语言或文化中。但是,由于文化、历史社会制度等原因,人们在交际时产生各个方面的差异。然而,一种符号的指称意义、其所指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一种语言现象中的符号在另一种语言中或许同时存在,但也会有不同的所指。

第2篇:中西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功夫熊猫一成不变的生活因为乌龟大师的预言发生了变化。太郎可能越狱,必须选取神龙大侠才能应对危机。太郎是一只雪豹,原是浣熊师傅的得意门生,师傅倾其所能,传授武功。但是太郎生性残暴,多疑,乌龟大师看出太郎心机太重没有把传说中能赐予人无限力量的神龙秘籍给他,太郎心生怨恨,动手抢夺秘籍,乌龟大师把其制服关在监狱里。监狱把守严密,但是因缘巧合,一根羽毛让本领高强的太郎逃离了监狱。消息传来,和平谷危在旦夕。这一事件是阿宝成为神龙大侠,实现它的功夫梦的契机。

2性格助航———为梦想坚韧、执着

阿宝为了自己的梦想坚韧、执着。这样一只胖胖,憨憨的大熊猫为了见识自己热爱的功夫,观看武林大会的比武,见到心目中的中原五侠:悍娇虎,俏小龙,禅灵鹤,痞猴,幻影螳螂,不惜尝试各种方法进入翡翠厅,受尽身体上的痛苦,最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乘着火箭筒从天而降,恰好落在乌龟大师手指所指之处,成为乌龟大师所钦点的神龙大侠。连鸭子老爸都很难相信这个又蠢又呆,好吃懒做的儿子居然会是神龙大侠。“一切皆有定数”,乌龟大师富有哲理的话似乎预示了阿宝终将成为功夫大侠的命运。《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但是对于浣熊师傅来说得到阿宝这样一个憨憨,笨笨的徒弟可不是什么乐事。浣熊师傅对这样一个傻乎乎的零基础的熊猫当然没给好脸色,百般挑剔,想方设法让他自动放弃。但是阿宝坚持留了下来。用阿宝自己的话来说“我留下来是因为每次你往我身上扔砖头或者说我很臭的时候,我都很伤心。但是最让我伤心的是每天一成不变地做平凡的自我。”这段话体现了阿宝对功夫的热爱,为实现自己梦想的隐忍。阿宝表面上的好吃懒做和它的内心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迫切地想改变,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正是这种热爱,这种理想,使他愿意忍受痛苦,忍受奚落。为了梦想坚韧、执着的性格为阿宝的成功起到了助航的作用。

3教育掌舵

阿宝的成功离不开师傅的教导。师傅,意同于老师,教授自己知识本领的人可称为师傅。教育本义为“引出”或“导出”之意,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阿宝有着对功夫的热爱,内心强烈希望改变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执着、坚韧。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阿宝下一步需要的就是师傅的教导和悉心传授以激发阿宝的潜质了。名师出高徒《功夫熊猫1》中有两位师傅。乌龟大师睿智,幽默,冷静,沉稳,是智慧的化身,武功更是出神入化。影片中乌龟大师的每次点拨都有四两拨千斤之效,看似普通无奇,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乌龟大师的徒弟浣熊师傅雷厉风行,因为逆徒之事,略显急躁,但武功高强。两位名师对阿宝的成长功不可没。因材施教“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教学的对象各有特点,就要求实施教育的人研究每个人的特点、素质、智力水平、性格等,调整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浣熊师傅在面对又憨又笨的阿宝时,刚开始也茫然无措,但当他发现阿宝在寻找食物时上蹿下跳灵巧敏捷的身手时,立刻有了教阿宝武功的好办法,即利用食物做诱饵。果然,阿宝进步飞快。正应了乌龟大师的话“只要你愿意去指导他,培育他,相信他,那他就有可能成功”。浣熊师父遵从了乌龟大师的教诲,并且巧妙地抓住了阿宝贪吃的特点,因材施教,激发了阿宝的潜质,最终成就了熊猫阿宝的功夫梦。

4我本平凡—决战之前的退缩与顿悟

太郎马上要抵达和平谷,在此之前五侠试图去阻挡但是大败。而据说能赐予人无限力量的神龙卷轴打开来却是一张白纸,意料之外的变故使大家都失去了主心骨。熊猫阿宝在面对这样一个强敌的时候,表现出犹豫和退缩,因为在他看来,他的偶像中原五侠客都打败不了的太郎,自己怎么可能是他的对手呢。和平谷的居民开始撤离,浣熊师傅决定独自留下来迎敌。阿宝在迷惘茫然的撤离中遇到自己的鸭子老爸。鸭子老爸无意中的一句话打开了阿宝的心结。老爸告诉阿宝自己的面汤根本没有加入特别的佐料,相信奇迹才能创造奇迹。鸭子老爸的话使阿宝突然领悟了神龙秘籍的奥妙。老爸的话和乌龟大师的话如出一辙,“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与众不同的,那你就是与众不同的。参悟了神龙秘籍的阿宝毅然回到翡翠厅,在千钧一发之际救出了浣熊师傅,打败了太郎,拯救了和平谷。影片中,一阵天崩地裂的震颤之后,在烟尘中走出来的熊猫阿宝身披大氅,头戴斗笠,像极了阿宝梦境中的大侠形象。但走近一看,却是身披围裙,头扣炒菜锅的阿宝,不禁让观众们开怀大笑。从平凡中走出的阿宝,仍然保持着平凡的本色。阿宝在困难和危险面前会畏缩,恐惧,这种心理契合了人物性格,使阿宝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平民化。虽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阿宝的畏缩与逃离违背了儒家文化的“大道义”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的造型。但是正是这样一只中西结合的大熊猫更加符合人性的特点,也更加贴合观众的心理。熊猫阿宝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一只普通的怀揣梦想的熊猫在经过重重的考验、痛苦、内心的挣扎与刻苦的训练之后的蜕变。熊猫阿宝乐观的性格,可爱的造型,幽默搞笑的话语赢得观众的喜爱。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阿宝成长的经历表明只要你相信、坚持,梦想就有可能会实现。这也正是美国文化中美国梦的核心思想:依靠自身努力而取得成功。

5影片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融合

第3篇:中西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关键词:多元文化;文化差异;中西方;护理差异

文化是一定历史、地域、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综合反映。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导致不同的社会现象和学科。护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的学科,是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领域的知识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随着社会发展,护理学已逐步形成以人为中心,研究自然、社会、文化教育和心理等多种因素对人的健康的影响,从而逐步进行整体护理的学科[1]。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方护理所存在的差异是非常鲜明的,现探讨比较如下。

1护理教育的异同

1.1培养目标护理教育培养的目标包括护理理念和护理能力等方面。西方多注重学生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实践、持续发展和合作等综合性能力及应对未来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学生人格的健全及职业价值观念,以人本主义思想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使学生具有一颗善良的心,秉承人本关怀对待每1例患者;中国的护理教育则注重从社会需要出发,以教育及培养为主,注重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具有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完成临床护理或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1.2教育理念西方国家护理教育的中心理念是关爱,注重以科学认识论为基础,课堂教学形式十分灵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中国的护理教育仍然停留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理念,仍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形式。明显可见的是,西方多以学科为中心、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及综合课程,其课程设置出现短程化、小型化的趋势,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创造性很容易调动起来;中国主要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式课程,多数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及课程中,自然科学及技术偏多,人文学科偏少,缺乏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人才的培养,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未知,敢于理论实践创新的精神不足[2]。

2护士职业态度的异同

2.1中国护士职业态度在中国,护士由于其临床护理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加之工资和福利待遇普遍较低,护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肯定和理解支持,倒班方式有损于健康、影响家庭生活等,而且护理工作要求精细化、严谨化、科学化和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与解决,这就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必须投入更多的体力和精力,这些现存和潜在的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产生职业倦怠,因职业态度的缘故常常觉得很压抑,不能轻松应付工作上的冲突,不能正视自我职业价值,常有辞职不干的想法[3]。

2.2西方护士职业态度Breimaier等[4]研究表明,西方护士的职业态度倾向于较高水平,护士对护理工作有较高的认可度。护理专业学生(包括毕业生和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新护士)的调查显示,10个毕业生中有9个相信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应该是非常轻松或者是有些轻松,大学毕业生都是怀着同样的理想加入护理行业的,这将成为他们一生的职业,他们的理想就是帮助别人;调查结果同样显示,临床实践后大部分学生还是同样积极,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对职业前景的展望非常乐观。

3护理现实应用的异同

3.1伦理道德医学护理伦理道德研究在许多问题上所体现的纷争,很大部分都可以由文化差异来解释。中西文化差异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主义、强调和谐共同的责任;而西方的生命伦理学建立在个人主义原则之上,强调个人权利。如在医疗护理决策方面,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个人与其家庭密不可分,多主张由家庭或者单位决定,而西方国家多认为应该由个人决定,即生命的支配权在于本人;又如,在对待身患绝症的患者知情权上,在我国一般不将病情告知患者,而是告知其家属、单位[5],而大部分西方国家则主张告知身患绝症的患者实情。

3.2护理管理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主体意识,以重视并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为其特点,在护理管理方面主要表现为:重均同、轻个性的偏向,主张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中会出现不同职称、年资、学历的护士承担相同的工作或同等责任等现象,形成较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价值观,讲究科学、民主,鼓励个人积极进取、勇于竞争,在管理方面则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管理的弹性化和护理工作安排的层次化,不同职称、级别的护士有不同的工作定位和责任。

4护理科研中的思维差异

人类思维方式可以分为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非理性思维或顿悟)两种基本类型,中国传统文化重直觉思维,而西方文化则尚逻辑思维。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重直观内省、轻实测论证,重直觉领悟、轻理论分析;而西方人注重科学、理性,重视分析、实证,因而往往借助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进行判断、推理[6]。由此,护理科研(论文)的设计上,中国人习惯于先交待研究背景、说明问题的原因,或提出论据再作结论说明自己的观点;而西方人一般则开门见山地摆出观点看法、点明主题,再依次交待研究背景、条件、原因、论据或分析。体现在护理研究中:国内的护理科研以把握整体性、方向性的研究为主,学术文章范围大,而缺乏前瞻性;西方则更注重细节,科研立足于实践、以实用为基础,多是针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5讨论

通过上述中西护理差异比较,可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西护理有较大的差别,但它们之间并非是水火不相容、不可磨合的,两者各具特色,各有其长短,可取长补短。因此,我国的现代护理事业,在护理教育方面,要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善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具体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临床护理方面,在发扬优势的前提下,应完善评价体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护理科研上,要转变思维,及时了解国外护理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向纵深化、前瞻性发展;在护理管理方面,要敢于突破已有的经验,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健全管理模式,博采众长,补己之短。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7.

[2]张凤,耿桂灵.跨文化护理理论在当代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2013,34(5):85-86.

[3]张浩,郭燕.护士职业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护理杂志,2012,29(9):38-40.

[4]Breimaier Helga E,Halfens Ruud J G,Lohrmann Christa.Nurses' wishes,knowledge,attitudes and perceived barriers on implementing research findings into practice among graduate nurses in Austria[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1,20(11-12):1744-1756.

第4篇:中西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动物象征意义;文化差异;因素

1 Introduction

“Language and culture,intrinsically dependent on each other,have evolved together through the history.”(Claire Kramsch,1998)“On one hand,language as an integral part of human being,permeates his thinking and way of viewing the world,language both expresses and embodies cultural reality. On the other,language,as a product of culture,helps permeate the culture,and the changes in language uses reflect the cultural changes in return”.(Claire Kramsch,1998)Language is the base of entire culture,and it is only in language that culture can be wellpresented and hand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On the other hand,language is influenced and shaped by culture;it reflects language. Language reflects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and predicts the developing orientation of culture.

2 Comparison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Animal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2.1 Similar Symbolic Meanings of Animals

A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of human life are roughly similar,people in China and the West will naturally produce the same or similar association,giving the same significance of the animal words when they understand animals from the basic attributes of the animals. For example,in Chinese,fox is the synonym for cunning and craftiness. When people use such phrases like as cunning as “a fox”,“old fox” to describe a person,they often consider him or her sly and tactful. In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fox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this kind of meaning.

2.2 Different Symbolic Meanings of Animals

A few of animals have the same or similar symbolic meanings both in China and the West,but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majority of animals are different in the symbolic meaning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Now,I’ll give several peculiar animals to testify my view.

2.2.1 Dragon and Phoenix

Dragon has come to be regarded as the symbol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and China is called huge dragon of East. In China,the traditional symbols of royalty are the dragon and phoenix. The dragon stands for the emperor and the phoenix for the queen. Besides,as an auspicious creature that supposedly brings good luck,the dragon gave rise to the saying that parents“wang zi cheng long”―long to see one’s son become a dragon,that is,to be successful.

To Westerners,however,the dragon is often a symbol of evil.They regard the dragon as a fierce monster that destroys some other things;therefore,in their opinion,it must be destroyed.

2.2.2 Bat

To Chinese,the “bat” is a symbol of good fortune,wellbeing,and happinessall positive qualities. The reason for such associations is probably that the name of the creature is pronounced the same as the word“fu”. Thus the traditional design shows the bat and the deer together is very popular in China,because the words pronounced is the same as “fu lu”―good fortune,happiness,wealth and position.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the bat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negative qualities.“As blind as a bat”,“carry as a bat”,“He’s a bit batty”typical expressions of the negative associations.They may be even worse.Mention of the bat often evokes the image of an ugly,sinister,bloodsucking creature.This may be caused by the “vampire bat”。

3 Factors Leading to the Different Symbolic Meanings of Animals

There are many factors affecting cultural differences,which would cause different symbolic meanings of animal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Such factors are as follows:

3.1 Diversity in Spiritual Culture

3.1.1 Belief Systems

In the Western tradition people believe the universe is created and controlled by a divine power.Man and the universe are separate entities.And therefore,there are laws of nature that must be followed.With such a view of the universe,people in the West developed a dualistic world view.Their goal of life is to be more objective and rational.Chang is considered progress. The scientific method is usually their approach to problems in life. People are considered as equal to one another. However,people in China regard the universe as a harmoniously selfoperating organism in which each part is related to other parts in a system of hierarchy. With this view of the universe,Chinese developed a holistic world view. They hold man and nature are interrelated;man is a part of nature and man’s goal of life is to keep harmony with nature.Stability is highly valued. Therefore,their attitude toward life tends to be more subjective.

3.1.2 Pattern of Thinking

From the pattern of thinking,Chinese pattern of thinking is not the same as the Western. Chinese pattern of thinking is the threedimensional type,while the Western pattern of thinking is streamlined.

3.1.3 Value Systems

Most Western countries value individualism and people strive hard to achieve individual identity in terms of possessions and achievement in their professions.China place high value on the collective.So group harmony and cooperation are preferred,rather than competition.

3.2 Diversity in Behavior Culture

3.2.1 Social Rituals

Chinese people always like to ask the person’s name,age,unit and earnings,who he or she meets. While Westerners quite hate this kind of people who like to ask the other’s age,income,and other personal private matter.

When Chinese people receive gifts,they often let them on the edge,and don’t gaze at the gifts(for fear other saying they’re greedy). On the contrary,Westerners will open the gifts in the front of the guests and express their satisfaction when they receive gifts. Hospitality is a kind of Chinese quality.

3.2.2 Customs and Habits

In western countries,many people like pets. English people view dogs as human being’s best friends. Many English expressions with the dog can be found,such as:a lucky dog,a clever dog,a top dog;every dog has his day;Love me,love my dog;He works like a dog.

To Chinese people,however,the dog is derogatory term.People have negative attitudes to the animal dog,such as rubbish,henchman. Western customs and habits are different from Chinese ones in many aspects. It is hard for English speakers to understand why servile follower is a pejorative term in Chinese.

3.3 Diversity in History Background

Chinese history differs from British and American history. They have their own historical cultures,which reflect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China is an ancient country with 5000 years’agricultural cultivation.In ancient time,agriculture is the fundamental trade,so people are all familiar with farming and they have lots of vocabularies about farming.Besides,the animal cattle are the main farm labor,which do much farm work for people.Consequently,Chinese people cherish a deep affection for the cattle.As is known to all,the English people,traditionally,is a nomadic nation.They wandered from place to place,looking for pasture for its animals and had no fixed place. They like horses and they are good at riding. Horses play more important roles than cattle in England.They are not only as the main entertainments,but also as the main transportations for their lives.

4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animal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language learners can use the animal expressions in an appropriate and correct way,also they can avoid misunderstanding in communication and reading,and reduce mistakes in translation. What’s more,language learners can understand clearly the reasons why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 from the aspect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animals. But this paper does not completely reveal the whole reasons,English learners should insist on reading a lot of books and publications to achieve the task.As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this study is helpful for language study and culture communication.

References:

[1] Claire Kramsch.Language and Culture[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John B.Thompson.高. Ideology and Modern Culture[M]. Ltd:Polity Press,2005.

[3] Zatta,Jane Dick.2005.Animals and Symbolic Boundaries[J]. Papers o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ummer/Fall.

第5篇:中西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从音乐调式来看,四音音列构成了西方调式体系,且由于音程的多变组合又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调式,即常被人们称作“中古调式”或“教会调式”。文艺复兴之后,调式不断发展,我们熟知的自然大调和自然小调也分别由爱奥尼亚调式、利底亚调式和混合利底亚调式以及伊奥利亚调式、佛里吉亚调式和多利亚调式逐渐演变而成,它们之间互相融合、渗透,进而形成了现在的和声大、小调以及旋律大、小调。而中国音乐的调式则采用五声性结构,通过演绎构成宫、商、角、徵、羽五种五声调式。在内在的构成上,西方的音乐比较复杂、精致,更加适用于表现华丽、细腻的音乐情感,而中国音乐形式比较简洁、质朴,可用来表现粗线条的音乐风格。从音乐织体来看,以主调音乐为主的西方音乐体系中,主调贯彻整个音乐织体表现音乐的主体旋律或完整旋律的意义,和声和音列均对围绕主调起到了衬托的作用,音乐的织体思维是以纵向和声为主的网状立体结构思维。而中国音乐的音乐织体注重各声部旋律横向性的线性展开,思维方式属于单纯的横线性织体思维,即使是多声部音乐的织体也是以西方音乐织体的复调音乐来构成而非主调音乐。究其背后的文化原因,则主要在于中西文化传统与美学传统的不同,西方音响的立体化体现了西方音乐文化将时间过程空间化的倾向,使得西方音乐多呈现奔放之态。而中国的音乐文化特点是时间型的,在流动中建立审美文化方式,追求温婉绵延的单线延伸的横线性织体思维,将空间形态时间化的倾向,使音乐呈现出了内涵含蓄深邃的音响效果以及游动的音乐线性轨迹。从音乐节奏看,西方音乐节奏多为“功能性均分律动”型,即在这个节奏体系中,强弱拍规则均匀地交替进行,强弱幅度明显,且具有第一拍为强拍、其余为弱拍的固定模式,节奏感较为强烈。中国音乐节奏虽然也有与西方音乐节奏相同的“功能性均分律动”及规则均匀的强弱拍安排,但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变化性节奏,乐曲节奏更加自由,在音乐中并没有按照“首拍强”的规律进行创作,强拍在小节中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中西节奏的区别究其原因在于“西方人的思维常规是数学式的,中国人思维常规是逻辑式的”。西方的文化模式注重理性的分析与知识的精准,追求科学知识的内在结构以及人为的改造世界观念,这与他们的哲学发展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是机械自然观的产物;而中国文化注重人的自然发展以及无为而为的哲学观,这使得音乐节奏呈现出随意的特点,由创作者自主决定,而没有一定的规律去遵循。

二、钢琴音乐艺术创作在我国的发展

通过以上差异的分析,我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和发展,在追求西方音乐复杂、精致的音乐情感的同时,也融入了我国音乐的民族风格。中国早期从事钢琴音乐创作的作曲家打破了以传统的线性思维单音体系为主的创作模式,转而较多地去尝试西方音乐作曲技法来进行创作,并开始对作品中的和声、旋律、调性布局和曲式结构安排等加以重视,这为当时我国的音乐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转变了音乐研究者的思想意识,用西方音乐的缜密思维丰富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形式和内容,使音乐呈现出了内涵含蓄深邃的音响效果以及游动的音乐线性轨迹。我国最早出版的钢琴音乐作品是作曲家赵元任先生的《和平进行曲》(1915年),该曲表达了热爱和平的心声,从这部作品的创作可以看出赵元任先生有意识地将功能和声与中国民族音调进行结合,为创作出更多的中国钢琴作品确定了方向、奠定了基础。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处于和的特殊时期,反映时代精神成为当时音乐创作的主题,此时钢琴创作中的传统音调与民族和声被运用得愈加成熟,作曲家们也更加注重使用中国音乐思维和音律来创作钢琴作品,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韵味。作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钢琴音乐作品,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正是通过简洁的创作手法使旋律及节奏变得更加紧密,所使用的民族化的和声与复调手法,使音乐织体与旋律互相衬托,另外,其所创作的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也使中国特有的含蓄优雅的艺术内涵得以充分的展现。而在民族音乐与钢琴艺术融合的过程中,桑桐所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更是将自由无调性的创作原则加入其中,为了拓宽调性布局与和声结构变化的可能性而将多声部的作曲技法与民族音调相结合来使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化的频繁交流,更多的创作思维和技法传入到中国,这使得钢琴音乐的创作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如储望华的《新疆随想曲》、朱践耳的《云南民族五首》、王建中的《樱花》和《彩云追月》等,这些钢琴作品或是以声乐曲的旋律、民族音乐的音调为基础而改变的钢琴曲,或是根据作曲家自创的作曲技法而写成的实验性钢琴曲,或是运用无调性、十二音技法等现代作曲技术而创作的钢琴曲,而不论是哪种钢琴曲,创作者均意识到了东西方音乐结构以及音乐文化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华民族音乐的神韵为基础进行着钢琴音乐创作。

三、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

从音乐技法来看,纵观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我国钢琴音乐作品均是围绕中西音乐形式的融合而进行创作的,其创作手法经历了从初期探索到成熟发展的一个过程。早期作品的曲式结构与和声构思一直有着欧洲古典乐派的烙印,而现如今的钢琴音乐不仅没有了欧洲古典乐派创作手法的印记,还融入了现代创作技法,注重中西方音乐结构的融合,用西方音响的立体化来体现中国音乐文化线性化的特点,使得音乐的形式更加立体、饱满,丰富了音乐的纵向结构,更好地体现了我们的民族韵味。从中西音乐形式的文化差异和审美共识的角度看,钢琴艺术的发展不能过分地强调音乐民族元素、强调差异,这样西方音乐有价值的东西极有可能被摈弃,不利于我国的钢琴艺术发展。但也不能一味地强调共性,没有创新,我们的民族音乐极有可能逐渐地萎缩。在机械论和唯理论文化背景下,西方的音乐文化呈现出了注重理性的分析与知识的精准,追求科学知识的内在结构以及人为改造世界的观念,而中国的自然观和无为的哲学观却使得音乐文化形式自由奔放。如果能够找到一个突破点使得二者进行融合,通过中西音乐形态的文化差异分析钢琴音乐,并立足于我们的民族文化,借鉴西方优秀的技法和文化价值为我们所用,就一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从文化传承角度看,纵观整个钢琴音乐的发展史,优秀的钢琴作品的产生无一不是植根于自身的民族文化,钢琴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如果只是一味依赖于西方的音乐创作技法,那么钢琴的发展也就只是发展了他国的文化,而我国的音乐文化仍然处于被忽视的地位,难以得到良性的发展。因此,钢琴艺术从业者需要从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技法和文化入手,结合西方钢琴艺术发展的文脉,将西方钢琴艺术的大气磅礴之势巧妙地融入到我国的音乐艺术中,进行钢琴艺术的创作和表演。目前我们已经朝着这个方向发展钢琴音乐艺术,在钢琴音乐创作中已经不是简单地采用民歌旋律与和声织体的手法,而是深入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内涵,并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革新了西方钢琴音乐创作技法,将其与中国民族五声音阶相结合来表现作品的意境和韵味,丰富了钢琴的民族语汇。由此可见,钢琴艺术的灵魂就是民族音乐文化,中国钢琴艺术必须植根于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之中,立足于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之中。否则,如果一味地采用欧洲的音乐体系进行创作和训练,那民族音乐文化以及传统的美学思维和民族思维则会在我们的心中不自觉地丧失。

四、结语

第6篇:中西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英习语;文化差异;技巧

一、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比较

(一)的差异

在中国,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理念对人们的影响比较深刻,它们历史悠久,贯穿中国历史,早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习语也是由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沉淀而成,所以中国的习语与佛教道教的理念息息相关。佛教里面有观世音菩萨,所以有一个习语是这样的“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而与道教相关的习语就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同样的,在西方国家,他们大都崇尚基督教,而《圣经》是基督教的主要代表之一,基督教在西方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对西方的文化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所以英语的习语很多都与基督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许多习语都来源于《圣经》。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

世界各国所处的地理环境都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都有着自己国家的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而这些也由于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都深深地影响着各国的习语。中国一直都是农业大国,人们也大都以种植为生,中国的土地资源很丰富,国土范围很大,所以有一些习语都与“土”息息相关。而英国却与我国有所不同,英国是一个岛国,其捕鱼业发展的相当好,英国的人们也有许多都是以捕鱼为生,所以,英国的习语当中有很多都与“鱼”有关。

(三)思维方式的差异

由于东西方国家生活与社会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大不相同,从而导致各国的习语也各有春秋。中国人的思想比较传统,在一句话中都会比较强调主语,所以,在习语中也是如此。中国人还比较强调整体意识,常常用具体形象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英国人却恰恰相反,他们强调的是个体意识,也比较注重逻辑,英国人常常习惯于运用抽象思维的方式。也正是因为这些差异,才有了不同风格的习语,才导致了不同的语言效果。

二、英语习语汉译的主要方法

(一)套译法

套译法就是直接套用汉语中某些相应的现成习语。在汉语里,通常能够找到为数不多的,在形象、风格和色彩等方面都与英语习语对等的成语。这样的成语在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上都基本等值;如:to fish in the troubled waters与“浑水摸鱼”,to add fuel to the fire与“火上加油”,go throughfire and water与“赴汤蹈火”,new wine in old bottle与“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spend money like dirt与“挥金如土”,rack one’s brain与“绞尽脑汁”,castle in the air与“空中楼阁”等。这样的套译很好,英语和汉语在喻体、形象和喻义都基本上达到一致。但必须指出的是,能够在汉语里找到对等的成语来套译英语习语的情况并不多。因此,套译法虽然好,但使用范围有限。要注意的是,有些习语看起来好像很对等,其实不然,如英语习语pull someone’s leg很容易被套译为“拖某人的后腿”,其实该习语的意思是to deceive someone jocularly,to trick someone(哄骗某人;戏弄某人)。所以在使用套译法时要注意勿被假朋友(false friend)所骗。

(二)意译法

英汉习语中有些习语所包含的信息无法直译出来,这些习语往往有着特殊的历史、经济、政治和地理内涵,找不到较适当的词语来进行对等翻译,因此只好采用意译。意译法只能保留原语的基本意思,却无法保留其文化信息或比喻形象。如英语when in Rome,do as theRomans do,如按字面汉译为“在罗马,像罗马人那样做”,那我们就会有疑问,为什么只在罗马呢?所以改译为“入乡随俗”,这样较为符合汉文化的表达法,我们也就容易理解它的意思了。又如no room to swing a cat,在汉语里没能找到可以套译的表达式,把它直译成“没空间吊猫”,国人可能不知所云,尤其是为什么一定是吊猫,吊狗呢?因此只好意译为“地方狭小”。这样的翻译是不得已而为之,它损失了古时英国把猫吊在某处作为活靶训练射箭的文化特色。意译往往会损失原语的一些文化背景信息,很难使习语翻译在语义和内涵达到等值,但必须承认的是,意译法是习语翻译中使用最广的译法。

(三)直译法

习语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它的整体意义不是其构成词的相加,而所谓直译却是把习语的构成词的字面意义直接译出来。这种方法看起来有悖于习语的性质,但是对那些文化色彩较浓、比喻形象突出的习语可以采用直译。直译得当不但把形象和意义转达了,而且让译入语的人们感到新鲜,体会洋味,又能丰富译入语的表达形式。比如all roads lead toRome翻译成“条条道路通罗马”,使用惯了,也就成了耳熟能详的俗语。这些通过直译而来的并成为汉语普通表达式的习语又如:armed to teeth(武装到牙齿),to show one’s card(摊牌),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等。直译法是习语翻译的最佳途径,但使用直译法必须考虑译入语读者的理解能力和联想能力,否则容易弄巧成拙,达不到传达原义的效果。

(四)直译+意译(或注释)法

许多习语含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有的具有很强的典故性,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这些习语看似结构简单,但不能简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和翻译,直译不注释的话,会让读者感到困惑,如Achille’s heel翻译成“阿基里斯的脚后跟”,这是直译,但译语是什么意思,可能要那些对希腊神话颇有了解的人才能懂。对这类习语在直译后往往加意译,这时的意译就是该习语的语义,因此这个习语通常翻译成“阿基里斯的脚后跟;致命的弱点,要害”。又如带有浓厚典故性的习语sword of Damocles,如果单纯翻译成“达摩克利斯之剑”,国人可能也不知所云,这时加上意译,成了“达摩克利斯之剑;临近的危险”,它的意思就清楚了。

三、结语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其独特的文化蕴含,我们只有了解它的文化,才能把这些文化运用到语言和教学当中去,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才能提高他们对西方国家的了解,提高他们的语言英语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丁群.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J].考试周刊,2011,60:43-44.

第7篇:中西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关键词:词语 文化 内涵 差异

一般来讲,词语包括两类:一是单个词;二是词组,其中包括习语、成语、谚语和典故。词语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各种文化特征都在本族语言的词汇里留下了它们的印记。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地理环境、饮食、颜色等对语言意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语的附加意义和情感色彩上。如汉语中的“农民”和英语中的“peasant”,不同的政治制度赋予它们不一样的感彩。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农民”的含义以勤劳、朴实、忠厚、勇敢的优秀品质而著称,所以汉语中的“农民”一词不带丝毫的贬义色彩。而英语中的“peasant”一词,在西方人的心目中通常是指贫困、无知、社会地位低下的农业劳动者,该词甚至带有“乡巴佬”的贬义色彩。因此在英语新闻报道中把“农民”翻译成“peasant”,欧美人就很难理解。另外,像比喻、委婉语、专用名词等里面的文化因素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概括地说,中西方词语文化内涵差异主要包括:

不同文化对相同的亲戚称谓所作的观念划分的差别在词语及语义上的显示不同。英语里的称谓比较笼统、模糊,它不像汉语里的称谓,把身份表现得一清二楚。如英语中的cousin一词在对应的汉语里就有“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八种称谓;uncle的汉语对应词有“伯伯、叔叔、舅舅、姑父、姨父”五种称谓;aunt一词的汉语对应词有“伯母、婶子、舅母、姑母、姨母”等;nephew的汉语对应词有“侄子、外甥”;niece的汉语对应词有“侄女、外甥女”等。

体现一定文化内容的定型的习语、成语、典故、谚语等。例如Achilles’ heel的汉意是“唯一致命的弱点”,其文化内涵来源于希腊神话故事:阿基里斯出生后被其母亲倒提着在冥水中浸过,除未浸过水的脚踵外,浑身刀枪不入,所以Achilles’ heel成了阿基里斯的“唯一致命的弱点”。

不同文化中的比喻性词语。英汉两种语言里都存在着大量的比喻性词语。例如英语的“He has a stony heart.”就完全等同于汉语的“他铁石心肠”。类似的还有“He works like a tiger.”(他干起活来生龙活虎。)这些比喻的形象、喻体和喻义是对等的。然而,像这些形象、喻体、喻义完全对应的比喻性词语在两种文化及其语言中并不多见。例如英语的“She is a cat.”就不能译作汉语的“她是只猫”,因为把“猫”同“包藏祸心的女人”这个喻义联系起来不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两者形象、喻体虽然相同,但喻义不同,因而直译就不能被中国文化所接受。

不同文化时间观念的差异。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中西方的人们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着区别。例如用“前”与“后”分别指过去和未来时,两方文化似乎采取了不同的观点。中国人对于过去发生了的事情说成“以前”,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说成“以后”。因此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前所未有”、“后继无人”、“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等说法。然而讲英语的民族恰恰相反,他们对未来未发生的事情说成是“前”,对发生过的事情说成“后”,这种文化观念的差异引起了语言表述上的区别。例如,英语的“But we are getting ahead of the story.”用汉语表达则是“不过,我们说到故事的后面去了”。(而非英语字面上的“前面”)英语的“tasks for the period ahead”,汉语的表述则是“今后的任务”。

不同文化的颜色偏向。不同文化的民族对颜色的爱好也不相同,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例如在国际贸易中,商品和商品的装潢颜色很有讲究:“巴西人忌绿色,日本人忌黄色,泰国人忌红色,比利时人忌蓝色,土耳其人忌花色,欧美等国家忌黑色。”如果不了解这一点,不尊重这一颜色偏向,你就卖不出去商品,也赚不了外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偏向也存在很大差异。一些颜色词为不同语言和文化共有,然而它们的文化内涵却截然不同。例如,在西方国家中,人们习惯用blue(蓝色)表示沮丧、消沉或猥、下流。相反,在中国文化中,“蓝色”被用来表示庄重、肃穆;猥、下流的意思是用“黄色”来代表。同样,“绿色”(green)在不同的文化中也有不同的文化意蕴。在西方文化中,green表示没有经验、缺乏训练、知识浅薄等。例如,Don’t expect too much of him. He’s still green.(不要对他要求太高。他还没有经验。)而在中国文化中,绿色代表春天、新生、希望、青春、旺盛等。例如,a green December(温暖无雪的十二月),a green old age(老当益壮)。

不同文化的两种语言在数字范畴表达上的差异。我们说英汉两种语言在数字范畴的表达上的差异,不是指两种语言在自然数的计算与排列上有差异,而是说由数字组成的语言在两种文化的语言表达上有差异。世界上大概没有哪种语言有像汉语里那么多以数字开头的词语,尤其是以一、二、三、六、七、九等自然数组成的词语最多,但英语的表达却没有把数字显示出来。如果将这些词语一一直译成英语,那就难以做到忠实流畅,难以被英语文化所接受。假若不顾及词语文化差异硬将“一目了然”直译成“one eye sees it all clearly”,把“七嘴八舌”译成“seven mouths and eight tongues”等,就会闹出笑话来,且很难被讲英语的人所理解。

英汉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些动物词汇的语面意义相同,但文化内涵却差别很大。例如,讲英语的人和中国人对于bear(熊)的联想不一样。前者认为bear只是凶猛、危险的动物,或者认为动物园或野生动物园林里的熊调皮淘气、滑稽可爱,但绝不会像中国人那样,认为熊是愚笨、无能、无用的象征。所以英语国家的人学到汉语中的“你是个大狗熊!”时就会感到费解。又如,英语国家的人读到汉语中“他简直像条泥鳅”时,感到很难理解。因为大部分英语国家里没有泥鳅,所以他们只是把它看做是一种鱼,更理解不了滑的转义是“圆滑”、“狡猾”、“不老实”等。

语面意义相同,文化内涵有差异的动物词汇大体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是中国特有而在英语国家没有文化内涵的动物词汇。“鹤”(crane)在中国文化中是长寿的象征,鹤常与象征坚定长寿的松树联系在一起。绘画和图案常以松树和鹤为题材,并以“松鹤延年”题词。汉语中,常用“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气色好,用“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才貌出众。但对西方人来说,没有这种文化内涵,鹤只不过是一种长腿长颈的大涉水鸟(large wading bird with long legs and neck)。

第二类是英语国家特有而在中国没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对于中国人来说,公牛(bull)不会引发人们什么不好的联想,无非是一种动物而已。不了解英语词语文化的话就无法理解a bull in china shop(陶器店里的公牛)的意思,更难以理解该词语的文化内涵:在一个需要举止灵巧得体、文静高雅、文质彬彬、细致周密的场合闯进一个行为粗鲁、手脚笨拙、会招惹麻烦的人。

第三类是中西文化内涵不同的动物词汇。“龙”(dragon)和“凤”(phoenix)在中国封建王朝是皇权、力量、吉祥的象征。龙代表帝王,凤代表后妃,毫无贬义。在中国文化中,龙是一种象征吉利的动物,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汉语中有“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腾虎跃”等说法。然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是邪恶的象征,被认为是一种凶残、恐怖的怪物(mythical monster like reptile),应予消灭。在西方神话中,phoenix与复活、再生有关。古希腊有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是凤能活五百年,在这一时期结束时,凤筑一巢,唱首挽歌,拍着翅膀扇起火来,把巢烧掉,凤也被烧成灰烬,然而从灰烬中又飞出一只新凤。因此,当一个城镇、一个场所或某个团体的主要建筑物失火或因为其他原因而毁坏时,好心人会祝愿它“像神话传说中的凤凰那样,以崭新的面貌从废墟中升起”,这正如佛教中的“凤凰涅”。

第四类是中西文化内涵基本相似的动物词汇。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到,人们常把某些品质或特性与某些动物联系起来,这些品质或特性又常会使人产生某种情绪或反应。由于各民族的文化不同,所联想到的某些动物的品质或特征也不相同,而这些品质和特征所引起的情绪或反应也因民族不同而各异。然而,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有些动物的品质或特征所引起的人们的情绪或反应是基本相似的。例如: The children were as busy as bees, making preparations for the festival.(孩子们准备过节忙得像蜜蜂一样。)

对于英语新闻学习者来说,与本族文化内涵相似的词汇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但却容易忽视那些具有与本民族不同文化内涵的词汇。因此,学习者除了学习与所学语言内容密切相关的文化项目外,必须重视中西方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

参考文献:

1.Hamer. 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Longman, 1983。

2.王才仁:《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张淑芳:《语言文化教学研究探析》,《外语教学》, 2002(2)。

第8篇:中西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1. 中西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造成中西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中西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冲突,下面来看看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1.1思维模式存在差异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这一点在东西文化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在所有的定势中,有些定势是正确的,而有些则是错误的,会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造成交际失误。

1.2行为规范各不相同

行为规范的具体含义就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简单地说,就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一种规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1.3价值取向不同

人们的交际能力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与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以中西文化为例,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追求随遇而安,不喜欢争强好胜,同时社会风气也往往封杀过于突出的个人,在中国文化中,集体取向占据主导地位,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是一种严重的个人主义,必然会受到谴责。而西方文化则非常崇尚个人主义,“随遇而安”被看作是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是懒惰、无能的同义语,为社会和个人所不取。人们崇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并且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

2. 中西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文化上会产生什么样的差异呢?以下是几个例子:

例1:一个美国人做完一个演讲后回到了她的座位上,她旁边的美国同事对她说:“你的演讲太精彩了!”那位演讲者回答道:“是的,我认为我讲得不错,你能喜欢,我很高兴。”但中国人对美国演讲者的回答难以认同。

例2:一次,几个中国人去一位美国人家做客,参观完房间后,中国客人说:“你们的房间真漂亮!”那位美国主妇听后十分高兴,笑着回答说:“谢谢。”中国人对她的回答感到意外。后来,在餐桌上谈话,美国人对中国人翻译说:“你的英语很流利,很好。”这位中国翻译红着脸说:“不,不! 我的英语说得很不好。”主人没想到她会这样回答,感到迷惑不解。

例3:一名留学生初次出国,到达美国不久被朋友马克请去参加一个聚会,他准时到达,却发现许多人姗姗来迟,穿得也很随便。在聚会上,只有几种饮料和一些简单的食物,但是没有什么像样的菜肴。聚会上熟人很少,好不容易见到了他的朋友马克,非常高兴,于是便与他攀谈起来,谈了大约十来分钟,马克说他要和另一个朋友谈谈,就走开了,这名留学生很失望。聚会的主人把他介绍给另外一个人,然后就再也不管他了。两个钟头后,他借故离开了聚会。回到家,他还很饿,只得煮些面条吃,并发誓再也不参加这类聚会了。

例4:再来看看一名外语学院的大学生在对一女性外教打招呼的错误中是如何体现出文化差异的。一名外院学生早上骑车去上课,途中遇到学院外教Mary Eyre,学生大声说道:“Hi, Eyre! ”然后走了,这位外教听后非常生气。为什么? 因为这样的称呼对西方女性来说是不礼貌的。原因是“Hi”在英语中是非正式的打招呼方式,且单独称呼一位西方女性的姓氏是不礼貌的。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西文化之间确实存在差异,处理不好,容易引起交际上的障碍与误解。这一点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要学好英语,仅仅学好英语语言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在学好英语语言的基础上,去了解英语文化及其背景知识,增强文化敏感性,自觉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只有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结合起来,才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使用英语,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并掌握良好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感觉应当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人们常说掌握两门语言,须掌握两种文化就是这个道理 。

3. 消除中西文化差异的对策

第9篇:中西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国内很多研究和教学工作者都认为有必要在中国学生英语写作课上引入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增加中西文化比较的内容。李卫清曾在《思维方式与英语写作》一文中提出,在打稳、打牢、夯实语言的同时,如何多侧面、多渠道、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使学生有意识地理解、接受异族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社会规范,消除自己对文化差异、思维差异的误解、尽量避免汉语思维,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写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李卫清,87-93)与传统的写作方法对比,刘华指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的语法正误,或单纯教授英语句法、篇章结构的特点,而应把英语写作这一文化行为置于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中,通过对比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思维模式,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语言特色(必要时,要进行一些专题讲座),以加强文化导入的力度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中国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在写作教学中,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帮助他们逐渐转换思维模式,或至少限制中式思维在英语作文中的体现。(刘华,61-63)国外一部分二语写作的研究者也提出了文化比较的重要性。Rivers认为在写作中,不仅要让学生们注意该语言的语意的区别差异(semanticdistinctions)和句法结构(syntacticstructures)的运用,还要让他们适应该语言思维表达的逻辑方式以及掌握段落展开的模式的不同,甚至包括写作的风格等等都要他们学会与之适应。(Rivers,317)而Atkinson更进一步讨论了如何把二语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融入二语写作课堂中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Atkinson,49-63)

2设计与方法

2.1实验对象

本实验随机抽取英语系一年级随机分班中的一个班作为实验对象,人数为40人左右。另随机选取一个班为比较班,人数要求相同。

2.2设计

实验采用前测、后测定时作文的方法。作文限制时间相同,作文类型相同,作文要求相同。前后测的作文由同一教师评分。实验进行20周,约为一学期。实验班和比较班由同一教师采用相同教学方法授课。在实验班增加有关中西文化比较的内容。具体活动包括:1)制定课外阅读书目,分组阅读,以书中所论文化现象为讨论主题,每周一次组织课外讨论,每组轮流做host,时间为60分钟。2)课堂report,每周一次,每次由2人(班内随机组合)作10分钟左右的report。Report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书目,或者由学生自己查阅,在做report前一周征询教师意见。教师务必确保report内容的连贯、非重复性以及一定的理论价值。参考书目:1.徐行言主编,2004,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张从益等,编著,2004,AComparativeStudyofWesternandChineseCultures,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3.郑春苗著,1994,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2.3步骤

2.3.1前测

实验班和比较班同时进行时限60分钟的当堂作文。作文要求可参考《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两个班级作文要求完全相同。

2.3.2实验

实验班和比较班其他课程完全一样。实验班学生分为20组,每两人一组。在活动1,即课外阅读输入活动中,每组同学向全班展示自己挑选的阅读书目中有关文化的内容,提出讨论主题,组织讨论,并邀请教师参加点评。在活动2中,即课堂report,一人搜集中国文化,一人收集英语国家文化。每周一次,用课前10分钟作report。实验持续20周,约一学期。

2.3.3后测

实验班和比较班同时进行时限60分钟的当堂作文。作文要求完全相同,且作文类型与前测相同。

2.4结果评论

2.4.1实验班前后测结果评论

对实验班前后测结果采用t检验,可以得出前测和后测是否差异显著。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阅读和语法水平均有提高,这也可能是英语写作水平提高的原因。所以,为了检验文化阅读及中西文化比较report是否对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有显著效果,还需要进行其他分析。

2.4.2实验班和比较班后测结果评论

利用方差分析对实验班和比较班的后测结果检验,即可以得出实验班和比较班差异是否明显。如果差异显著,即可以得出文化阅读和中西文化比较report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显著效果。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