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力资源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人力资源专业技术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专业技术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力资源专业技术总结

第1篇:人力资源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现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人力资源工作方面

1. 加强劳动人力资源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安置复员退伍军人7人,调入员工6人(外系统4人,神华系统2人),劳务派遣转正2人,招聘大中专毕业生366人(硕士研究生 5人,本科 101 人,大专199 人,中专36 人,技校 25 人,新疆籍学生196人,大学生村官10人)。截止10月31日,员工离职办理107人,其中辞职94人,辞退14人。

2. 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截止10月,选拔17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正处级5名、副处级12名),对31名干部进行了岗位交流(正处级8名,副处级23名),有效提升中层管理水平。

3. 规范管理人力资源档案。全年共收集归档材料 2578份,转进档案316卷,转出档案300卷。目前,所管人力资源档案共有5309卷(其中死亡档案90卷,解除合同人员154 卷)。社保档案9435卷。代管六煤离职死亡档案1431卷。

(二)薪酬福利方面

xx年1月至9月,原煤产量计1654.12万吨,发放在职员工工资29732.12万元(不含等退及待岗人员443.39万元),累计平均人数4467人(不含等退及待岗人员352人),人均6.66万元,对比去年同期原煤增产666.1万吨,工资增长4707万元,员工增加86人,人均增长1.17万元。

(三)劳动定员方面

一是规范劳动定员工作细则。制定《月度各单位劳动用工统计表》、《月度各岗位人员增减变化统计表》、《劳务派遣人员用工情况统计表》和《劳务派遣人员岗位变化增减统计表》,结合现场写实,切实做到按需用人。

二是依法规范劳动合同管理。严格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与4930名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其中无固定期限3168人,固定期限5年以下923人,固定期限5年以上839人。截止10月31日新签劳动合同285人,续签劳动合同216人。

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依托集团erp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共采集9614名员工个人信息,其中,合同工5451人,劳务工985人,离退休人员3178人(移交社会管理除外);导入组织人力资源数据691104条,其中,组织机构数据168201条、人力资源数据514525条、人员照片9378张;导入薪酬考勤数据192412条。

(四)职工培训和职称鉴定方面

一是超额完成年度培训任务。根据《神新能源公司xx年职工培训工作计划》安排,公司全年使用培训经费306万,完成培训项目70个,培训职工8308人次(岗位技能培训5259人次、专业技术培训416人次、经营管理培训1902人次、政治理论培训465人次和学历教育培训266 人次)。公司各四级安全技术培训中心、专业化单位举办各类培训37566人次。

第2篇:人力资源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一、存在的问题

(一)职称工作局限于职称管理,没能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中心和出发点。但在实际工作中,职称工作却没能真正意义上贯彻好这个理念,主要表现在:职称工作由于政策演变历史久远,历年出台的文件数量众多且繁杂,有些政策间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有些规定缺乏延续性,有些讲述相关内容的条例却分布在不同的文件中。这不仅会造成职称工作人员难以掌握政策依据,更会使申报人员难以了解评审条件,从而加大职称工作难度。

(二)职称工作停留在人事管理阶段,没能上升到人力资源规划的层面

如今的市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资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规定单位要具有一定职称等级比例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支撑,这样单位才具备市场的准入资格。这就需要单位把职称工作放到人才队伍建设和单位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然而,现在很多单位都认为职称工作只是基础的人事工作,不加以重视,更不知道如何运用职称评审和管理的手段来搭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从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三)职称工作受制于狭隘的认识,没能有效发挥职称

在招聘与配置中的人才测评功能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用人单位和应聘者由于互不了解,存在着选择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职称的核心功能就是人才测评,它凭借业内专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评定,可以使用人单位降低选人用人的成本和风险,提高应聘者的就业成功率。但如今,随着体制的转轨,“职称无用论”的思想逐渐盛行,职称制度面临着诸多争议,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申报意识越来越淡薄,用人单位也很少再用职称等级的标准来选择人才、配置岗位,没能有效发挥职称在招聘与配置中的人才测评功能。

(四)职称工作受限于应付思想,没能充分发挥职称在培训与开发工作中的引导作用

职称申报对思想品德、学历、外语、计算机、继续教育、论文著作都有明确的要求,本意是借助这些申报条件,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全方位提升自身素质。但很多申报者是为评而学,为评而考,为评而写,没有意识到申报职称的过程其实就是对自身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进行全面的梳理与总结,没能对照评审条件从中查找差距并有意识地通过培训进行自我提升,进而忽略了职称评审对专业技术人员在培训与开发方面的正向引导作用。

(五)职称工作止步于评审结果,没能通过绩效管理手段有效发挥职称的激励作用

由于职称等级像金字塔一样呈梯形结构,越接近塔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就越高,上升空间就越小。再加上专业技术人员“一评定终身”的想法,很多评上副高或正高级的专业技术人员都存在固步自封想法,在工作上容易产生惰性,在专业学习上原地踏步,在业绩贡献方面停滞不前,这些因素都加速了职称激励机制的失效。所以,绩效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上的缺失,是现行职称工作激励作用不足的主要原因。

(六)职称工作仅限于资格的获取,没能与薪酬福利管理有效结合

传统的人才观念和评价体系往往只重视管理型人才的发展,而忽视了技术型人才的成长,造成技术型人才的上升空间不足。其实,职称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另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在实际运用中,职称级别有时候只是个“资格”,没有落实到职务中,没能在薪酬体系中体现出来,没有强化专业技术人员职称高低对其工作水平的影响。

(七)职称工作忽视了职务的聘任工作,没能利用劳动关系管理手段防止人才流失

现行职称实行评聘分开,但有些单位往往只重视“评”,而忽略了“聘”,形成有“职”无“务”的现象。即使实行聘用制度,也只是形式上颁发一本专业技术职务聘书,简单规定了受聘职务及年限,而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责任没有明确规定,这对于辛苦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人才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约束力,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往往“为他人作嫁衣”。

二、对策与建议

(一)促进职称管理向职称服务的转变

针对职称工作政策性强、各系列各等级评审文件重多、申报工作时间紧迫的特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多策并举,深化职称改革,要以国家职称政策为基础,结合本单位性质和岗位特点,规范和完善职称评审制度,形成职称文件汇编,确保职称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既方便职称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又有利于申报人员了解政策。在开展职称工作时,职称工作人员要耐心细致、准确到位地做好职称政策的解释工作,让专业技术人员掌握职称评审政策,了解职称申报所需准备的材料,确保符合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能晋升相应的职称等级,使“职称管理”向“职称服务”转变。

(二)利用职称作为杠杆,调整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实现人力资源规划

职称工作不仅是对专业技术人员授予资格,更是要为单位的人才战略服务,它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一条在专业上晋升的通道,利用激励机制吸引、凝聚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调整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作用。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者要重视职称工作,通过绩效和薪酬福利管理,充分发挥职称的杠杆作用,利用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支点,支撑起组织的战略目标。

(三)突出职称的人才测评功能,实现事得其人、人事相宜

职称是用人单位聘任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应聘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职称工作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手段,担负着选拔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职能,它在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应聘者,都要摒除“职称无用论”的思想,要重视和有效利用职称的人才测评功能,让职称作为人力资源市场中可靠的第三方媒介,让招聘和应聘双方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实现双赢局面。

(四)利用职称评审,发挥对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引导作用

职称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它能够督促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充分发挥职称对人才的积极导向和激励作用,借助职称申报要求,让专业技术人员能自觉对照评审条件,寻找自己与任职资格间的差距,杜绝应付式的学习方式,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实现自我成长。

(五)利用绩效管理职称,打破“一评定终身”的思想

为了破除“一评定终身”的惰性思维,就必须在职称评后管理工作中引入绩效管理的方法。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通过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计划,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辅导沟通,建立职称考核评价,进行结果应用,实现绩效目标提升的全过程管理。只有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态度、业绩贡献、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核,量化聘任条件,进行动态管理,才能使职称评审结果与应聘岗位有效衔接。

(六)建立职称与工资挂钩的薪酬体系,充分发挥职称的激励功能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职称可以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业绩贡献在薪酬制度中的评断依据。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职称建立了另一条职业上升通道。如果让受聘后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职务晋升序列,在薪酬体系中获得相应的薪酬待遇,这将增加专业技术人员间的有效竞争和良性竞争,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努力提升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缩短成长周期,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只有把职称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密切关联,才能有效发挥职称的激励功能。

(七)运用劳动关系管理,实现和规范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契约化

第3篇:人力资源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目前,中国经济增速迎来换挡期,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高速平稳增长期过渡,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常态下,地勘单位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将进行一系列的转型升级。随着转型升级步伐的推进,如何加强地勘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关乎着地勘单位能否做大做强和长久稳定发展。因此,必须对地勘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予以高度重视,在如何引进好、培养好、使用好人才方面下功夫,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积极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地勘单位创造良好的绩效。本文将以笔者所在地勘单位为例进行探讨。

一、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新常态下,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进行不断调整,以适应该地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需要。然而,很多地勘单位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框架仍然是沿用单位成立之初建立起来的模式。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地勘单位产业结构的调整、分配体制的改革,以及经营模式的转换,而相应地进行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是,基本框架还是没有根本转变。很多地勘单位的人事部门在职能上,仍以工资管理、人员调配为中心,兼顾职工学习培训。在新常态下,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着地勘单位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并不突出

受体制和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我们地勘单位的人事部门,仍然把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放在了生产岗位人员的配置上。人事部门在完成了生产经营岗位所需的劳动力安排配置后,平时就忙于工资发放与统计、人员新增与核减、职工医疗互助及医保工伤生育报销等日常事务中,并没有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职工的跟踪考核和能力评价上,没有做到制度健全、人岗适应、人尽其才。

2.人力资源开发职责不够明确

地勘单位的人力资源开发职责不够明确。地勘单位往往出现这样一个现象:经济实体考虑到经营成本,只想使用人才,却不愿意出资去培养人才;而作为单位的人事部门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去为经济实体培养人才。人力资源开发职责不够明确,影响到职工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影响到了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如何加强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新常态下,地勘单位面临着“国内地矿市场进入调整期,国家省勘资金和社会地质项目缩减,地勘市场下滑”的大环境,传统地勘业务急剧萎缩。为此,地勘单位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来适应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规律。笔者所在的地勘单位主动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利用好省厅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把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水文地质等领域的服务工作做到位,逐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随着单位的转型升级,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在如何引进好、培养好、使用好人才方面下足功夫,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积极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地勘单位顺利转型升级服务,为单位创造良好的绩效服务。

1.突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

加强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人事部门的工作重点。人事部门应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人力资源的开发上来,建立适应现代地勘单位制度的人力资源管理。

为此,该地勘单位专门成立了离退休人员管理办公室,负责退休人员的各项管理,包括退休人员生病住院报销工作。将人事部门从以前的不止管发放退休生生活费,还管住院报销这些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把主要精力放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上来。

2.明确人力资源开发的职责

为了改变“实体只使用人才,人事部门无财力培养人才”的这一局面,该地勘单位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人事部门组织协调,实体出资培养,培训费用在年终考核时视同经济积累。鼓励实体出资选送有进步空间的技术人才进行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报人事部门备案后,外出学习。在年终经济责任制考核中,培训经费视同经济积累。鼓励职工进行自学考试或函授,以提高职工文化水平。职工进行自学考试或函授学习的费用采取职工先行垫付,等毕业后学费报销一半并给予学历晋升奖励的政策。坚持开展地质、钻探、化验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使职工能主动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使技术尖子、能工巧匠能够从中脱颖而出,鼓励职工在岗位上成才,对比武优胜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3.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

多年来,虽然地勘单位不断地去各大高等院校招聘应届毕业生,但是由于地勘单位的工作性质――流动分散,点多线长面广,常年在野外奔波,工作环境差,与家人聚少离多等特点,造成了技术人才的流失以及人才引进的困难。针对这一现象,我单位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增强了专业技术人才对地勘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其主动性和创造力。

一是加快对急需紧缺专业的高端人才的招聘和引进,用事业和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对引进的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和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提供过渡房,同时发放安家费,帮助他们解决临时住房问题,并协助解决配偶的工作。

二是加强对已有人才的教育培训和岗位锻炼。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培训和激励,针对老职工开展了一专多能培训,培训合格后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针对新职工,制定下发导师带徒相关规定,让师傅和徒弟结成“传、帮、带”的对子,定期进行考核和奖励。

三是以项目为平台,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在项目攻关中的引领作用,大胆起用那些迅速成长起来的新职工,让他们担任项目小组长,促进了新职工的业务学习积极性。

第4篇:人力资源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 资源信息 改革发展

随着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分院增加,部门扩张,人事制度改革和人员模式改变,给医院带来了人事众多、管理多元化的特点,也给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要求。因此,建立完善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体现了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整体管理水平。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资源优势,更好地为医院选拔和使用人才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材料,就显得更为重要。

1.规模扩张下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1.1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相对落后。

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发展,人才流动,医疗卫生单位选拔和使用人才的手续不断简化。由于人事档案管理“终身”制,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和修正,阻碍了人才的流动。由于人事档案本身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医院领导对人事档案工作在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等方面尚存在许多问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保证人才队伍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全面考察了解、正确评价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

1.2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手段相对落后

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政治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人事档案材料需要专人管理,单独存放。医院规模扩大,增加分院,部门扩张,虽然人事档案材料份数多,资料复杂,多年来档案室一直和人事办公室在一起。在档案管理手段上,因为没有单独的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管理人员还一直采取手工编辑、检索,致使人事档案材料不能及时归档整理,存在档案资料不完整的情况。

2.规模扩张下的医院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发展建设

2.1增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目的和意义的认识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应该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信息为基础,转化医院的经济效益。通过档案深层次的开发,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如人才信息软件的开发,人事信息的共享都能为医院的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主动开发人力资源信息,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将搜索到的人才信息以最快的时间传递给用人科室,为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

2.2加强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实行人事档案的社会化管理制度,制定《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条例》和《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办法》,使档案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和行之有效。

2.3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有效利用人才资源

干部人事档案真实地记载和反映着一个人的经历、能力和品德等,因此是组织工作、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在各类人员的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行政、医疗部门结构调配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实行干部人事档案的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才能更有效利用人才资源。

2.4建立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档案

建立卫生技术人员档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特别是在职称晋升、干部选拔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卫生技术人员档案包括:①基础材料:个人基本情况;学历、学位证明;继续教育及专业技术进修证明、证书;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参加支边、支农和卫生下乡等医疗、防疫工作。②专业技术资格任职材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请表、申报表、考核表和审批表;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和聘任合同。③卫生技术成果材料:著作专题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分级),专业技术成果鉴定书,典型病历、抢救成功的病案、手术分析等。④其它材料:“三基”、“三严”考核及医德医风评价材料;参加专业学术会议的证书、证明;优秀医务工作者的材料、证书和奖状;专业技术失误差错材料。

2.5建立以人力资源信息为基础的医院信息管理

系统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是实施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是实现医院行政管理一体化川的根本条件。人力资源信息具有原始性和完整性,是保证信息准确可靠的基础,是有效服务的生命。以人事档案信息系统为中心,建立计算机网络分系统,医疗保健系统可以直接从人事信息上读取职工基本信息,而其它的行政管理系统也可以直接从人事信息系统中收益,如院办、党办、工会、计划生育及后勤、医务、科研和教学更能因此得到众多的信息和帮助。

2.6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新形式下要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必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具有“创造型、复合型、协作型”多素质人才。①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知识、新技术。②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新的工作业绩,为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③引人竞争机制,通过择优录用,竞聘上岗,把真正优秀的档案专业人员选拔到档案管理岗位上来。④医院要将档案人员的培养纳人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关心他们的职称晋升和工作业绩,使他们的辛勤劳动得到公正回报。

2.7增加资金投入,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手段

引进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硬件设备,增加档案库房,空调设施、除湿机、档案密集架,设置防火、防盗的自动监控系统。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人事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实现人事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人事档案管理作为人事管理的一部分,通过愿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的设定,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等措施,探索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模式。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使人事档案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必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蒋莉君;谈医院档案管理[J]西部医学2008年02期

第5篇:人力资源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1 个人业务档案的特点

个人业务档案是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管理活动中,直接产生的反映个人经历、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工作表现和业务实绩等为内容的文件材料;是以个人为立卷单位,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加工整理而成的个人业务档案材料[1]。个人业务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材料(基本情况、学位、学历证明、资格证书等)、任职材料(职称晋升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以及聘任证书等)、成果材料(专业工作总结、技术报告、学术论文、科研项目等)、考核材料(年度考核、奖惩情况、考核小组审核意见等)和其他材料(参加的学术团体、社会兼职和荣誉证书等)。个人业务档案作为重要的人事档案之一,主要以下几个特点。

1.1 专业性

个人业务档案是专业技术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收集而成的。从内容和形式上具有明显的专业技术性,集中反应了医院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学习、工作业绩、职称、科研等活动情况。

1.2 独立性

个人业务档案是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入职后从初级职称到高级职称的晋升、每次业务进修学习、学术、科学研究等各项业务活动中,个人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变化的过程的真实反应,是人事档案中的一个独立的整体。所以,个人业务档案是以个人为单位,沿其业务成长的发展独立管理。

1.3 动态性

个人业务档案是不断充实和变化的,是随着个人在技术生涯中每一阶段成长而“成长”的。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进修学习、继续教育、科研论文和专著发表、业务交流、教学和培养人才等,以及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逐步提高的每个过程中所不断产生的新业务材料,使个人业务档案在不断补充中逐步完善。

2 个人业务档案的作用

医疗是一种特殊服务行业,医疗服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为患者服务的效果,甚至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管理好卫生技术人员个人业务档案对于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合理调配人才资源

建立个人业务档案,是医院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成果和辛勤工作的承认和体现,也是其在职场生涯中成长历程的最完整、最真实的证明材料。因此,一方面医院管理层可以从业务档案内相关信息的统计和分析,准确了解和掌握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构成、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情况,有利于医院制定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和进修计划;另一方面,通过业务档案所纪录的真实内容和职业成长经历,医院能够较为完整、准确地掌握每个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技术成就、经验积累等情况,分析每个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建立合理的人才构架提供有力的基础参考依据,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实现有效调配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医院专业技术人才资源。

2.2 有利于职称评聘资质甄别,确保人才管理的公正性

职称评定和聘用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直接影响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和工作热情。尤其目前在贯彻实施国家评、聘分开的人事制度改革之际,业务档案所收集记载的关于个人职称评、聘的一系列真实材料,更是成为甄别其相关技术资质的有力证明,避免了职称评审和聘任工作时因资料不全或虚假材料等情况导致错审、误聘情况的发生,更是确保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

2.3 有利于促进交流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我院每年及时把新产生的专业技术人员论文、论著、科研成果、专业成就、奖励等资料存人业务档案,同时对相关业绩进行统计、汇总并加以奖励。医院对学术有进步、科研有创新、技术有精进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其论文、科研、新技术项目等相关业绩材料,汇篇成册进行交流学习,在院内营造了“互看、互学、互助、互补、互促”的学术氛围,增强了医院发展后劲,也大大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形成学术上良性竞争循环的发展局面。

3 个人业务档案的管理

我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业务档案的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管理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业务档案意识不强、管理环境和条件相对落后、管理工作繁重、信息化程度不高、档案资料更新不及时等。为了更好的加强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项工作入手。

3.1 唤起风险意识,强化管理理念

风险存在于业务档案管理的方方面面,一旦发生不良后果,危害难以估量。然而很多管理人员把收集、处理、制作、保存和利用人事档案看作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相比之下更为关注的是文件的现行效用和运行效率,很少有人瞻前顾后,有意识地从全局、全程角度防范风险,往往在遭遇不良后果如业务档案不全、失真而无法作为凭证情况时,才领教了业务档案管理面临的种种难题和麻烦[2]。因此,增强业务档案管理风险意识,树立风险意识并培养严谨的业务档案管理作风是规范档案管理的第一步。

3.2 规范管理制度,实施风险管理

首先要规范完善个人业务档案管理制度,用标准来规范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如明确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和内容、规范对形成个人业务档案相关科室的职责要求、在档案鉴别上遵循“取之有据、舍之有理”的原则等。同时还要完善运行各个部门、过程、环节之间的沟通,要求在各个工作环节形成的材料,要及时收集、登记并汇总后交由人力资源部专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整理归档。其次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把风险应对的重点放在防范上。如果管理者不知其缺、不知其漏、不知后果、不知症结,就会埋藏隐患[2]。因此,建立日后事故的预案,防患于未然更显重要。

3.3 完善规定内容,增强档案效力

要创新性地完善业务档案归档内容,保证档案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如建立人才诚信档案信息,作为业务档案的补充,动态记录专业技术人员各方面情况,增加提供学历、学位、职称、教育培训、科研成果、工作业绩和经历等相关的诚信报告和证明[3],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档案内容全面性、真实性和效力。

第6篇:人力资源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1.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模式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事制度改革和人员模式改变,给医院带来了人事众多、管理多元化的特点,也给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要求。因此,建立完善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体现了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整体管理水平。

增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应该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信息为基础,转化医院的经济效益。通过档案深层次的开发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主动开发人才资源信息,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将搜索到的人才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用人科室,为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

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有效利用人才资源。干部人事档案真实地记载和反映着一个人的经历、能力和品德等,因此是组织工作、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在各类人吊挂合配、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行政医疗部门结构调配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实行干部人事档案的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才能更有效利用人才资源。

首先,建立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档案。建立卫生技术人员档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特别是在职称晋升、干部选拔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卫生技术人员档案包括:

基础材料:个人基本情况、学历、学位证明、继续教育及专业技术进修证明、证书,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参加支边、支家和卫生下乡等医疗、防疫工作。

专业技术资格任职材料:创作专题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分级),专业技术成果鉴定书,典型病历、抢救成功的病案、手术分析等。

其它材料:“三基”、“三严”考核及医德医风评价材料,参加专业学术会议的证书、证明,优秀医务工作者的业务档案的建立,为专业技术人中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为医院管理提供了准确及时的信息。

其次,建立以人力资源信息为基础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是实施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5期2014年第0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是实现医院行政管理一体化的根本条件。人力资源信息具有原始性和完整性,是保证信息准确可靠的基础,是有效服务的生命。人力资源信息的收集就是为了充分使用资源,达到一方收集,多方共享。以人事档案信息系统为中心,建立计算机网络分析系统。

2.转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模式

提高档案管理人吊挂服务能力积极主动地为医院现代化建设主战场服务,是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方向。对此应注重强化三个意识。首先,强化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方向。对此应注重强化三个意识。首先,强化档案利用意识。档案的管理不仅是收集、整理、保管,更重要的是如何开发和利用,医院档案室应对现有档案进行归档整理,编写出一些适合利用者查阅的编研材料。其次,强化开放意识,将编研材料整理成册,并将一些文件通过计算机整理出专题目录,提高查阅速度。方便阅档。第三,强化服务意识将被动服务改为主动服务,随时了解工作动向,及时呢关需求的信息,使档案工作由被动存放、保管变为主动提供利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使档案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加强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首先必须明确档案室的管理职责,医院领导要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医院办公会议的议事日程,对人事档案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研究及时解决,要明确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加强指导和管理,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考核制度,并确保各项制度得到落实。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造就一支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专业队伍。加强对档案人员教育培训的力度,鼓励支持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学历教育、业务学习和业务培训。通过在职学习,短期培训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不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医院的专职档案人员应有档案管理专业的技术职称资格。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档案的基础设备建设不断改善档案保管条件,要想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就必须满足档案室的办公用房,有相对充足的资金作保障,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便利的条件。医院人事档案室应配备扫描仪、数码相机、刻录机、数码录像机等,提高档案信息的基础质量。扩充档案的各类,使医院发生的重大事件,都有方字、照片、录像、多媒体等形式的记录。

第7篇:人力资源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字: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建筑企业

在两个五年规划交替之际,新形势下的建筑企业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在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不够。管理水平决定着能否节约资源,提高产值利润率和经济效益;决定着能否规避各种风险,避免各种事故、减少损失;决定着增强企业信誉,提升竞争力。那么,如何尽快把握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呢?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必须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真正树立人才是竞争之本、发展之源的思想。

1.1创新经营理念,大力培养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一是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首先实行走出去学,走回来讲的办法,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智能结构的调整,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驾驭市场和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培养造就出一批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市场开拓创新能力、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管理人才。其次,要鼓励企业经营者以经营管理企业为终身职业,保持企业经营者队伍的相对稳定,着力培养和造就出一批甘为企业奉献终身的职业经理人。

二是建立完善企业内部人才激励机制。设立企业内部各级的“优秀企业经营者”、“优秀项目经理”、“优秀经营管理能手”等奖项,每年度评选…次:尤其对贡献突出的优秀企业经营者、项目经理筹,不仅要授予荣誉称号,物质方面也要重奖,以吸引和凝聚―大批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三是紧紧围绕企业实施跨越式发展这一重大战略目标,以坚持“招才引智”为原则,拓宽引才渠道,以项目为纽带,采取兼职、项目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引进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重点要落实好人才引进后的优惠政策,要切实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解决好住房、家庭生活等实际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1.2大力解放思想,加强培养领军人才队伍

尤其在“十二五”期间,我们首先要建立和完善领军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拓宽培养渠道,逐步建立基层单位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领军人才遴选制度;并有计划、有重点地选送领军人才到国内高校、知名企业进修深造、考察学习。督促协调各单位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要形成一个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人才团队。

实施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就是要对技术业务精、领导能力突出、专业贡献显著、具有领军作用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技师人才给予一定的特殊待遇,以充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积极性。

1.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一是积极开展企业内部职称评聘工作。利用上级主管部门给予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 积极组织评审企业内部符合晋升条件的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每年组织评审一次,每次要保证95%以上的晋升率;采取企业内部考核与社会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倡导和鼓励经济、会计、统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社会相应的各种技术资格考试。建立职称与待遇相挂钩的分配制度,激发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活力和创新热情。

二是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围绕企业的施工生产特点,在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原始创新能力方面,计划每年要有重点地对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短期专题培训,名额逐年增加,在“十二五”末实现全员培训目标。各基层单位还要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不断深造,每两年轮训一次;并且要有重点、有目标地选送专业技术骨干到高校脱产学习,使他们的知识不断更新提高。

三是坚持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是提高企业资质的前提条件。积极要求培训部门继续组织与社会正规高校联合办学,利用大专院校的师资和设备,举办有关工程、会计、宏观管理等非脱产的大专班、本科班。使企业内部低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参加成人高考,升入校企联合办学的高校进行专业深造。

除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外,还要有计划地安排、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知识的短期培训学习,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新的管理知识和新的专业技术理论。

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企业现有人才和引进的人才,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努力提高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确保引得进,留得住。尤其要对专业技术人员攻克技术难关、完成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出新工艺和新产品等,根据贡献的大小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重奖。

五是建立校企联合机制,实现双赢目标。倡导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实习场所。大学生毕业前实习,可以优先挑选优秀、合格的大学生来企业工作。

1.4推动技术创新,加强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

一是营造良好的高技能人才成才环境,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首先企业各级领导要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同时,尤其尊重技能劳动者, 因为他们是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创造企业财富的具体实践者。特别对企业各单位项目的经营管理者,在用人理念上真正转变观念。要进一步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在进行重大生产决策、组织重大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项目时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是推行岗位工资与技能水平、绩效贡献相挂钩的工资分配制度,使技能人才获得与其劳动能力和业绩贡献相符的报酬。对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的工资待遇要比照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享受:获得高级职业资格的高级技工学校、技术学院毕业生,在使用、工资福利等方而应比照大专学历人员享受待遇。此外,对获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并在特殊岗位上签订了协议的技能人才,应享受相应的技能等级津贴。

三是大力提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积极推行就业准入制度,实行技术工种持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对从事技术工种的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或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企业要对在岗员工一直末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没有安排初、中、高级工或技师、高级技师 培训的,各级人力资源部门应配合培训部门,可以在冬闲时间或施工淡季安排与其相应的岗位培训和技术等级培训,并使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2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努力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

2.1合理确定工作岗位,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根据各单位施工产值增长目标和岗位需求情况制定出全公司人力资源发展规划。通过加强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估,科学确定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和考核指标,充分体现关键岗位和重要岗位,逐步建立管理类、专业类、项目类、计件类等岗位分类体系。按照机构数量、经营情况和业务量等因素合理确定各部门、各二级单位的岗位数量和人员编制。同时,按照“人、岗、事”三者之间合理匹配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制度,在竞聘上岗过程中,严格依法合规操作,所有岗位都必须通过竟聘取得。对于未能竞聘上岗的员工,企业可以按照劳动法的规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后再次竞聘上岗。

2.2更新传统用工观念,强化劳动合同管理

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把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度作为劳动用工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来抓。尤其劳务用工,必须要与劳务派遣组织签订劳动合同,这样可以降低用工成本,规避用工风险、法律风险。尤其“十二五”期间,继续完善劳动合同的相关制度,强化员工的劳动合同意识,规范员工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续订、终止和解除程序,从而提高劳动合同的管理水平。可以实行劳动合同期限差异化管理,按照个人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不同或依据工作岗位确定劳动合同期限,优化劳动合同期限结构,进一步提高广大劳动者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增强依法用工、员工依法维权的意识,构建企业与员工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2.3大力优化人员结构,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一是根据企业“十二五”人力资源发展总体规划,每年按招聘比例,将那些德才兼备、符合企业需要的优秀高等院校毕业生,社会专业人才吸收引进,及时充实到企业员工队伍中。二是加强员工招聘管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人力资源招聘录用制度,进一步规范员工招聘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招聘质量。三是通过内部培训与走出去培训、面授培训与远程培训、重点培训与全员培训、履岗能力培训和职业发展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大对各级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和一线员工的培训力度,突出抓好关键人才、高层次人才的培训。

3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工资的激励保障作用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交换的实质就是利益交换。在科学管理时代,经济学观点对于人的认识是: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总是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目的在于力图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满意的报酬。因此,随着企业的日益发展,不断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并根据政策环境和经营机制的变化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是激励广大员工奋发努力前提条件。

3.1薪酬体系的改革

目前,大多数企业只有高管层实行年薪制,其他管理人员实行基础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的薪酬体系。我们应该推行对重要岗位都实行年薪制的办法,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二级单位的主要经营者或重要岗位中管理者推行年薪制,制定出经营目标、岗位责任,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加大风险收入的比例,提高对他们的激励作用;工程处要严格按照项目法施工的要求,平时只拿基础薪酬,年终或项目完成后,再依据经营成果拿年薪。

3.2薪酬结构的调整

一般企业的薪酬结构基本结构合理,但大多不能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所以,根据企业的发展,应该实行一岗多薪,使员工在职位或职务没有得到晋升的情况下也能因为业绩突出或表现优秀,实现收入水平对等或提高。

3.3建立津贴判、助

员工丰富的经验和资深的阅历,是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在某种程度上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在现行的薪酬分配方式,应考虑增加员工与工作年限有关的津贴或补助,充分体现出员工丰富经验和资深阅历的价值,有利于企业留住那些实际操作技能高、经验足的优秀人才。

3.4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应与待遇挂钩

从目前的形式看,虽然国家似乎淡化了专业技术职称,注重执业资格,但专业技术职称仍是当前唯一恒量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强弱、能力高低的标准和尺度。因此,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与待遇挂钩的分配形式,可以充分体现出专业技术的人才价值。

4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效实用的绩效管理制度

绩效管理伴随着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事前计划、事中管理、事后考评。为此,我们有必要对绩效管理工作的每一个坏节进行完善。

4.1制定一套完善的绩效考评方案

绩效考评对组织来说是对员工在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及效率等方面的情况作出的评价,对员工个人来说则是组织对自己工作状况的评价。而过去我们只注重对公司部门和单位以及中层干部的考核,淡化了对员工个人的评价。现在我们应制定出相关针对员工个人,特别是管理人员的一些定量、定性的考核制度。通过在日常工作中考核工作的落实,积极进行考评后的沟通,获得来自被考核者的反馈信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分析和总结,一方面可以不断地完善我们的考核系统,另外一方面我们可根据此信息制定相应的人事政策和对策,调整和改进公司人力资源考评的效能。

4.2强调与员工进行绩效沟通

绩效考核的目的不仅仅是判断和评估员工的表现,要让员工及时知道身上的不足,找到改正的方向。同时绩效考核结果要和员工的奖惩、员工职位的升迁、员工的辞退以及员工的工资挂钩,确保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3根据社会和企业的变化,及时调整奖励重点

根据企业发展的情况,可考虑增加奖励的项目,如特殊贡献奖、建议奖、创新奖、勤俭节约奖,从而更好地鼓励员工不断地进行学习、提升自己,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5、结语

提升管理水平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企业获得效益最大化。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我们企业的改革发展业可以说还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尤其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更应该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既要看到已经具备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坚定信心,该进一步创新提高;也要充分估计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下大力气,进一步深化改革。重点深入推进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改革,不断加快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步伐,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员工个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曙明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2、于立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3、企业员工管理方法研究组编著:企业员工考核方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4、安鸿章主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

5、关柯,关于我国建筑企业结构优化,建筑管理现代化,2001年第3期

6、余刘军,试论激励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人口与经济,2001年第10期

第8篇:人力资源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管理

1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人事档案是1个组织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人事文件组成的,其真实性、可靠性由该组织的领导及其人事管理部门负责。由于人事档案本身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医院领导对人事档案工作在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等方面尚存在许多问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保证人才队伍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全面考察了解、正确评价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

1.1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相对落后随着人事制度的

不断改革发展,人才流动,医疗卫生单位选拔和使用人才的手续不断简化。由于人事档案管理“终身”制,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和修正,阻碍了人才的流动。2000年,我院引进了数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整理人事档案时,发现有两名国外留学博士因缺少原始档案材料,无法办理正常调动、派遣手续。之后通过人才服务中心办理了人事,但也不能取得其在国外的人事资料。更由于人事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原单位停薪留职出国留学而扣留了档案),他们的原始档案至今没有转到我院,造成人事档案材料的不完整,给新录用单位在人事审核、审批工作中带来不便。

1.2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手段相对落后人事档案

管理是1项专业性、政治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人事档案材料需要专人管理,单独存放。我院因办公用房紧张,虽然人事档案材料份数多,资料复杂,多年来档案室1直和人事办公室在1起。由于医院人事管理人员编制不足,人事管理工作量大,人事档案管理都是其他人事管理人员兼管,属于非专业人员管理。在档案管理手段上,因为没有单独的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管理人员还1直采取手工编辑、检索,致使人事档案材料不能及时归档整理,存在档案资料不完整的情况。

2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设想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分院和经济实体增加,人事制度改革和人员模式改变,给医院带来了人事众多、管理多元化的特点,也给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要求。因此,建立完善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体现了医院人事管理(含档案)的整体管理水平。

2.1增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医院

人事档案管理应该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信息为基础,转化医院的经济效益。通过档案深层次的开发,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如人才信息软件的开发,人事信息的共享都能为医院的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主动开发人力资源信息,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将搜索到的人才信息以最快的时间传递给用人科室,为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

2.2加强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实行人事档案的社会化管理制度,制定《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条例》和《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办法》,使档案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和行之有效。

2.3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有效利用人才资源

干部人事档案真实地记载和反映着1个人的经历、能力和品德等,因此是组织工作、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在各类人员的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行政、医疗部门结构调配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实行干部人事档案的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才能更有效利用人才资源。

2.3.1建立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档案建立卫生技术

人员档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特别是在职称晋升、干部选拔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卫生技术人员档案包括:①基础材料:个人基本情况;学历、学位证明;继续教育及专业技术进修证明、证书;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参加支边、支农和卫生下乡等医疗、防疫工作。②专业技术资格任职材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请表、申报表、考核表和审批表;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和聘任合同。③卫生技术成果材料:著作专题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分级),专业技术成果鉴定书,典型病历、抢救成功的病案、手术分析等。④其它材料:“3基”、“3严”考核及医德医风评价材料;参加专业学术会议的证书、证明;优秀医务工作者的材料、证书和奖状;专业技术失误差错材料。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建立,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为医院管理提供了准确及时的信息。

2.3.2实行人事,促进人事档案的社会化开放式

管理人事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1种新型的人事管理方式,是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完善相适应、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事有利于促进单位人事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人才的流动数量和质量会逐步增强。而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与深化,人才将成为1种没有任何政府色彩的产业,人事档案社会化开发式管理模式将成为1种通用的管理模式。自1999年起,我院开始逐步实行大中专毕业生人事,将人事档案托管给人才服务中心,促进了人才流动,促进了人事档案规范化、社会化、现代化和网络化管理。

2.3.3建立以人力资源信息为基础的医院信息管理

系统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是实施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是实现医院行政管理1体化川的根本条件。人力资源信息具有原始性和完整性,是保证信息准确可靠的基础,是有效服务的生命。人力资源信息的收集就是为了充分使用资源,达到1方收集,多方共享。以人事档案信息系统为中心,建立计算机网络分系统,如通过人事信息系统,完善财务工资系统,人事上的工资变动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系统传发给财务科发放,医疗保健系统可以直接从人事信息上读取职工基本信息,而其它的行政管理系统也可以直接从人事信息系统中收益,如院办、党办、工会、计划生育及后勤、医务、科研和教学更能因此得到众多的信息和帮助。

2.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新形式下要提高档

案管理的水平,必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具有“创造型、复合型、协作型”多素质人才。①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知识、新技术,了解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具体内容。②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新的工作业绩,为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③引人竞争机制,通过择优录用,竞聘上岗,把真正优秀的档案专业人员选拔到档案管理岗位上来。④医院要将档案人员的培养纳人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关心他们的职称晋升和工作业绩,使他们的辛勤劳动得到公正回报。

2,5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手段图增加资金

投人,引进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硬件设备,增加档案库房,购买空调、除湿机、档案密集架和电脑。设置防火、防盗的自动监控系统。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人事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实现人事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确保医院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干部聘用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事档案管理作为人事管理的1部分,我们也相应制定了人事档案管理平衡计分卡。通过愿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的设定,使我们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及业绩。总之,平衡计分卡通过指标分解让职工参与管理指标的设立,让员工都了解医院的战略规划,认识到自身工作对医院战略及整体业绩的作用,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第9篇:人力资源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管理

1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人事档案是一个组织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人事文件组成的,其真实性、可靠性由该组织的领导及其人事管理部门负责。由于人事档案本身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医院领导对人事档案工作在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等方面尚存在许多问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保证人才队伍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全面考察了解、正确评价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

1.1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相对落后

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发展,人才流动,医疗卫生单位选拔和使用人才的手续不断简化。由于人事档案管理“终身”制,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和修正,阻碍了人才的流动。2000年,我院引进了数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整理人事档案时,发现有两名国外留学博士因缺少原始档案材料,无法办理正常调动、派遣手续。之后通过人才服务中心办理了人事,但也不能取得其在国外的人事资料。更由于人事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原单位停薪留职出国留学而扣留了档案),他们的原始档案至今没有转到我院,造成人事档案材料的不完整,给新录用单位在人事审核、审批工作中带来不便。

1.2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手段相对落后

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政治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人事档案材料需要专人管理,单独存放。我院因办公用房紧张,虽然人事档案材料份数多,资料复杂,多年来档案室一直和人事办公室在一起。由于医院人事管理人员编制不足,人事管理工作量大,人事档案管理都是其他人事管理人员兼管,属于非专业人员管理。在档案管理手段上,因为没有单独的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管理人员还一直采取手工编辑、检索,致使人事档案材料不能及时归档整理,存在档案资料不完整的情况。

2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设想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分院和经济实体增加,人事制度改革和人员模式改变,给医院带来了人事众多、管理多元化的特点,也给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要求。因此,建立完善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体现了医院人事管理(含档案)的整体管理水平。

2.1增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目的和意义的认识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应该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信息为基础,转化医院的经济效益。通过档案深层次的开发,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如人才信息软件的开发,人事信息的共享都能为医院的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主动开发人力资源信息,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将搜索到的人才信息以最快的时间传递给用人科室,为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

2.2加强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实行人事档案的社会化管理制度,制定《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条例》和《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办法》,使档案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和行之有效。

2.3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有效利用人才资源

干部人事档案真实地记载和反映着一个人的经历、能力和品德等,因此是组织工作、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在各类人员的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行政、医疗部门结构调配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实行干部人事档案的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才能更有效利用人才资源。

2.3.1建立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档案

建立卫生技术人员档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特别是在职称晋升、干部选拔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卫生技术人员档案包括:①基础材料:个人基本情况;学历、学位证明;继续教育及专业技术进修证明、证书;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参加支边、支农和卫生下乡等医疗、防疫工作。②专业技术资格任职材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请表、申报表、考核表和审批表;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和聘任合同。③卫生技术成果材料:著作专题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分级),专业技术成果鉴定书,典型病历、抢救成功的病案、手术分析等。④其它材料:“三基”、“三严”考核及医德医风评价材料;参加专业学术会议的证书、证明;优秀医务工作者的材料、证书和奖状;专业技术失误差错材料。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建立,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为医院管理提供了准确及时的信息。

2.3.2实行人事,促进人事档案的社会化

开放式管理人事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人事管理方式,是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完善相适应、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事有利于促进单位人事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人才的流动数量和质量会逐步增强。而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与深化,人才将成为一种没有任何政府色彩的产业,人事档案社会化开发式管理模式将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模式。自1999年起,我院开始逐步实行大中专毕业生人事,将人事档案托管给人才服务中心,促进了人才流动,促进了人事档案规范化、社会化、现代化和网络化管理。

2.3.3建立以人力资源信息为基础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是实施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是实现医院行政管理一体化川的根本条件。人力资源信息具有原始性和完整性,是保证信息准确可靠的基础,是有效服务的生命。人力资源信息的收集就是为了充分使用资源,达到一方收集,多方共享。以人事档案信息系统为中心,建立计算机网络分系统,如通过人事信息系统,完善财务工资系统,人事上的工资变动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系统传发给财务科发放,医疗保健系统可以直接从人事信息上读取职工基本信息,而其它的行政管理系统也可以直接从人事信息系统中收益,如院办、党办、工会、计划生育及后勤、医务、科研和教学更能因此得到众多的信息和帮助。

2.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新形式下要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必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具有“创造型、复合型、协作型”多素质人才。①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知识、新技术,了解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具体内容。②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新的工作业绩,为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③引人竞争机制,通过择优录用,竞聘上岗,把真正优秀的档案专业人员选拔到档案管理岗位上来。④医院要将档案人员的培养纳人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关心他们的职称晋升和工作业绩,使他们的辛勤劳动得到公正回报。

2,5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手段

投人,引进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硬件设备,增加档案库房,购买空调、除湿机、档案密集架和电脑。设置防火、防盗的自动监控系统。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人事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实现人事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确保医院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干部聘用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事档案管理作为人事管理的一部分,我们也相应制定了人事档案管理平衡计分卡。通过愿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的设定,使我们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及业绩。总之,平衡计分卡通过指标分解让职工参与管理指标的设立,让员工都了解医院的战略规划,认识到自身工作对医院战略及整体业绩的作用,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