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专业考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考核指标;评价量表
0.引言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加大,高等学校的实践教学场所、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得到了扩充和改善,广大教学工作者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也有了很大提高,重视实践教学的理念已经形成,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拓展和完善。
为了落实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和黑龙江省应用型人才培养教改试点工作,根据计算机行业特点、市场需求,充分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链接,使学生在企业里得到相应的技能培训和项目锻炼,学校鼓励学生去企业实习锻炼,通过课程置换等方式完成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但实践教学成绩的考评还存在一定问题,很多教师仍将实践教学成绩评定等同于理论教学成绩评定,注重过程忽视结果,注重考勤忽视效率,对综合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评定重视不足。成绩评定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工程实践教学效果。
1.IT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素质需求
IT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技术,Ⅱ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逐渐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而IT人士为了适应行业特点,保持职业才能和优势,必须具备以下4项基本素质。
1.1思维活跃
计算机实际上就是逻辑运算,从底层的加法器到全球共享的因特网,都是逻辑运算关系。无论是程序员,还是网络管理员,都要深刻理解程序和网络的逻辑关系。
1.2勤于钻研
无论是调试程序还是排除设备故障,面对的都是无法在教科书上直接获取答案的问题,如果没有善于钻研的精神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是无法适应工作需要的。
1.3善于交流
IT人只有及时交流最新技术,迅速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跟上技术的进步,不至于被淘汰。
1.4团结协作
在开发项目时,往往几个人甚至几十人一组,按照项目的功能模块,每人做一部分,此时强调配合、效率和效果,协作较好的组,最后完成的项目出色,文档规范,结构完整,功能齐全。而配合不好的组,会出现许多问题,甚至影响整个项目的完成。
2.当前实践教育考核现状
实践教学考核是对学生接受实践教学任务,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成绩、表现的评价。现有的实践教学成绩评定的主要形式是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完成之后根据学生的出勤、作品情况考核评定,这样的实践教学评价突出存在以下3个问题。
2.1评价的片面性
学生实践效果的评价,强调在某个群体内部学生之间比较学习的差异,有利于学生找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在下一阶段中确定学习目标。但这种评价过分地注重对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评价,忽视对学生知识学习过程、方法、团队精神、自觉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评价关注较少,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这种单一注重知识技能的评价导向,必然导致学生发展片面、畸形,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2缺乏有效性
考核评定结果以百分制或五级分制写入成绩管理系统,学生只看到分数和等级,无法衡量学习进步程度。增加对学生学习有效性的评价,可以弥补单一效果评价的不足。
2.3缺乏可操作性和客观性
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完成后考核评价学生,评价结果无法反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表现,同时因为没有明确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使考核评价结果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不同教师可能产生不同的考核评价结果。
3.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3.1考核指标选取的原则
实践教学评价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为保证定量评价的准确性、可比性、代表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至关重要。指标要将无法评价、衡量的目标进行分解,形成不同层次的指标。指标体系结构中涵盖了以下几个要求。
(1)以能力为本位。这是实践教学的基本特征,也是构建评价目标的基本原则。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基本目的,所以选取指标要充分考虑能力素质的评价。
(2)以就业为导向。按社会需求确定培养人才的规格,评价目标也根据需要作为指导,在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中,各门课程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的技术方法在相应的二级指标下细化三级指标,促进学生提前接触企业或工程实际需要的技术和方法。
(3)以过程控制为重点。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贯穿于从计划制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到教学实施、考核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握好每一步,实践教学质量才能得以保障,而实践教学的组织过程包括选题、设计、实现、评价等步骤,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组织、计划、管理、沟通能力锻炼和提高的过程,这些能力的高低正是决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
(4)注重整体性、系统性的评价。整体性、系统性是指整个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指标应当围绕能力提高的主线来设计,评价指标应当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并且能够反映学生的某些能力素质要求方面存在的问题。
(5)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评价。个性既是教学的首要目标,也是教学动力的巨大源泉,只有调动学生整个精神世界的驱动力,教学才可能摆脱外在力量的诱迫,成为内在的追求,摆脱整个教学为了追求“外部报偿”的功利倾向。
3.2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可拓分析基本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提炼出实践教学评价的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4个,如图1所示。
一级指标的权重包括学习态度权重系数20%;学习纪律权重系数20%;学习效率权重系数40%;学习方法权重系数20%。
4.考核评价指标表的实施
4.1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考核表
在考核指标体系设计完成后,只给出了各指标的名称和一级指标每项的整个权重系数,而二级指标的具体涵义和评价内容还不能清晰的反映,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结合专业的特点,增加对学生学习实际效果的评价,强调学生自己和自己比,这有利于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个体设置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因此可以用学生学习效果的增量来表示,这种增量更多地表现在其学习过程中。
为此笔者设计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分表(见表1),其中列出了考核指标体系中一二级指标的内容与评价指南和相应的权重分数。实践考核评分表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课程内容,使用说明如下。
(1)本考核评分表在实践任务开始时发给学生,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课程任务目标,在实践任务完成后,由学生填写成果描述,教师进行考核指标打分评定,然后反馈给学生,由学生对照检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本考核评分表设定的考评成绩为百分制,使用者可以根据课程成绩评定的要求,按一定的分值范围换算成等级分制。
(3)本考核评分表没有区分不同实践课程类型,实际操作时可根据具体实践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
(4)本考核指标体系中关于沟通交流能力的评价,主要是基于实践任务由小组来完成,若考试任务是基于个人的,使用者可以将合作与沟通以及组织与协调两项的分值赋予学习方法中的应变与表达的二级指标之中。
4.2应用及效果分析
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编程、测试等方面能力,因此衡量学习的好坏标准不是“懂不懂”,而是“会不会做”。
考核方式可采用上机、展示作品、项目报告等形式,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和创业精神,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改变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并逐步掌握实践技能。
通过在程序设计等实习实践课程的应用,采用新的实践考核表对学生的参与性有明显提高,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课程结束时学生不仅学到了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IT人才应具备的合作性、协调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等综合素质,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收获。这种实践考核方式的应用不但提高了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还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一、概述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及其特点所决定的,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一种特有的办学模式[1]。高职校企合作教育是企业、高职院校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合作形式,是一种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2]。它是职业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也是世界各国职业教育运作的基本经验。它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体现,如德国是“双元制”,美国又称专门的产学合作计划,英国则主要体现在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3],澳大利亚以“TAFE”模式为主要代表,日本则表现为“实习并用职业训练制度”模式。
尽管如此,人们始终认为职业教育的实施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只是不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不同,因而企业参与的程度、方式和成效也有所区别。不过,校企合作始终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我国校企合作历史沿革
我国自2002年8月出台《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后,教育部等七部委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强调学校与企业合作,确立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这是我国高职教育多年发展经验的总结[4],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本科压缩”模式向“校企合作”模式转变的关键点。
2005年11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要求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006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出台,2007年6月推出《关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文件都特别注重校企合作,探索全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这一系列的文件构成了高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政策体系,表现出明确的政策导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再次强调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要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至此,当前的校企合作已步入常规化、法制化阶段。
三、国内校企合作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各地依托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充分彰显了高职100所示范院校的辐射作用,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校企合作研究,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典型范式,当前,我国校企合作按照合作深度可分为:学校主动寻求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的初级层次:学校为企业培养适用人才的校企合作的中级层次和校企互动、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校企合作的高级层次。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将逐步向集团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一方面,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当前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
1.“校热企冷”,部分企业对校企合作热情不够
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日益引起各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但是相当部分的企业、行业却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其中原因比较复杂。但是,作为多元主体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仅仅只有学校的热情是难以真正开展的。
2.当前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和督促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当前,校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和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要真正实施,还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级政府在有关政策的制定、校企合作的主导和监督方面发挥作用,只有校企合作真正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才能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各级各类管理和技术型人才。
3.校企合作忽视了行业(产业)协会的有效参与,有效的多元合作模式尚未完全建立
当前的校企合作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仅仅是学校与企业的“二元对话”,其中缺少了作为行业(产业)及相关协会的介入,一方面是合作基础的薄弱,另一方面难以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这既不利于校企合作的长期开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实施效果,不利于多元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
4.跨行业、产业的校企合作尚未有效开展
目前的校企合作很大程度局限于所谓对口专业的合作,跨行业、产业的广义校企合作尚未有效开展和实施,这是对校企合作浅层理解的表现之一。
5.校企合作的成果令人堪忧,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校企合作的成果是当前重点研究领域之一,深入研究后我们发现,校企合作的投入与产出难成比例,过高的投入与过低的回报成为阻碍校企合作的又一障碍。
四、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研究的思考
1.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涵盖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管理等19个专业(方向),通过对智联招聘、51job等供求数据分析后发现计算机类专业近5年的供需数据均呈上升趋势,供需数量基本保持在所有行业的前三位。
笔者通过查询中国期刊网上已发表的研究成果后发现,当前计算机类专业的校企合作突出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当前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校企合作主要集中在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传统的专业方向,对于其它诸如图形图像制作、游戏软件、动漫设计与制作、广告媒体开发等新兴专业的的校企合作研究涉及不多;二是校企合作几乎都是在本行业和产业内部的产学合作,对于跨行业和产业的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施几乎是空白。
基于社会对于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随着用人单位、家长、学生个体和高职院校本身对于计算机类各专业毕业学生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方面要求的提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方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
以上各方面目标决定了开展计算机类校企合作有效实施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目前在校企合作有效性这一领域尚未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因而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刻不容缓。
2.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研究的思考和建议
(1)校企合作(尤其是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文献研究
追溯校企合作尤其是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中的成功模式,探索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假设和方案,并开展探究性实践。
(2)开展校企合作主体研究
跟踪了解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及相关产业的校企合作资料文献,深度了解各方在校企合作中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有效实施校企合作进行充分析,结合校企合作相关理论,探讨各方在校企合作中的积极作用。一是应充分研究政府在发挥其主导作用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可执行方案;二是充分研究行业指导在校企合作中的有效作用;三是深入研究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动机水平和实施策略;四是促进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政策机制和监督体系研究。初步建构基业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四位一体”的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有效实施理论与实践的模型。
(3)巩固同行业校企合作研究成果
应结合当前计算机类专业同IT行业、企业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类专业同IT行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有效实施模式。深入研究计算机类各专业同相关企业、行业的合作模式,科学解构合作流程和有效实施模式,进行校企合作有效性的深度研究。
(4)建构新型校企合作理论模型
我们应在前三项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基于“政策引导、行业促进、企业参与、学校主导”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度合作的理论模型和实践体系,初步形成校企合作的监督、管理、评价等机制。开展计算机机类专业跨行业(产业)校企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通过具体的校企合作实践进行实证研究。
(5)校企合作的推广研究
结合以上各个层面的研究成果,进一步验证校企合作有效实施理论问题研究和评估体系论证,将计算机类专业的校企合作理念、模式、方法和措施等推广到其它专业的校企合作中,为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践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桂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其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
[2] 胡萍,赵菲菲,左继军.走校企合作之路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岗位能力;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016-02
人才需求调研
(一)背景与目的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原伊犁师范学院奎屯校区刚刚转制而成。目前,正在由师范教育和非师范职业教育并重向重点发展职业教育为主转型,由学科型向应用型转变,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全面开展专业建设,更准确地实现专业定位,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组进行了人才需求市场调研。
(二)方法与内容
调研方法主要有访谈、问卷调查、参观交流、网上查阅。调研内容为企业对高职层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即对从业人员的数量、岗位、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学历等要求;企业对毕业生的态度、知识与能力的期望及现实感受;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情况。特别收集了2012年新疆范围内与该专业相关的招聘信息,从中过滤出大专层次的需求情况,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三)调研对象
在全疆范围内选取多家企业进行调研,调研所涉及的用人单位有新疆怡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疆亿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乌鲁木齐德海科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奎屯北方伟业通讯器材服务中心、北屯四通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利丰电子有限公司、新疆保投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新疆正大电子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市澳力通达电子经销部、新疆威力克通信系统有限公司、中国电信新疆公司、新疆金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
人才需求岗位分析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从一种学科转变为一种工具,企业对计算机类人才的岗位设置及分工也越来越细。从技术方向上可以把新疆区域内企业对高职计算机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岗位需求分为四大类:硬件类、软件类、网络类与应用类岗位。有些招聘岗位(如计算机技术支持)兼有若干岗位的特点。一些硬件类、网络类岗位招聘时倾向于男性,而多数软件类与应用类岗位男女不限。一些岗位要求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如网络系统架构与集成工程师岗位。具体岗位名称与需求比例如表1所示。
岗位能力要求分析 岗位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专业能力决定了从业者的基本生存能力,可通过在校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逐步达到。方法能力决定了从业者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能力决定了从业者的职业成长能力。有责任心,吃苦耐劳,愿意长期在行业内发展;适应能力强,乐观开朗,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和学习能力是企业特别强调的。下页表2仅列出了6个典型岗位的专业能力要求。
校企合作意向 校企合作包括课程教学合作协议、产学研合作协议、实训基地协议、学生实习就业协议、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等。学校已与一些企业双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各种合作协议正在进一步洽谈中。
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我院非师范类的一个专业。由于过去是在师范院校的大口径下,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基本沿用了师范类专业的培养模式。由于师资特点和实验设备缺乏,有些实习实训没能全面、切实地开展起来。一直以来,该专业有过度重视理论、实践教学时数不足、有些教学内容陈旧和随意性大、考核方式不合理等现象。尽管已做出了一些改革,如一些程序设计课程全部在机房授课并使用任务驱动方式展开教学,但仍显力度不够。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深奥的理论让他们产生了畏学与厌学的情绪。尽管人才需求旺盛,但我们培养的学生由于缺乏就业能力而不能胜任工作。因而该专业亟待全面改革。
(一)面向市场需求制定培养方案
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希望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同时了解和掌握实用新技术。如何结合本地区企业的用人需求情况制定基于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新课题。我们应该将人才培养目标紧紧与边疆经济发展相结合,定位在培养具有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至少具备硬件类、软件类、网络类与应用类岗位之一相应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人才培养可包括基础文化课培养阶段、基础专业课培养阶段、面向市场需求的专业方向培养阶段和校内外实训阶段。在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要大胆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摒弃陈旧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立足于职业岗位分析,针对行动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计算机行业是飞速发展的行业,因而需要每隔2~3年就更新课程设置,以紧跟市场需求的发展。另外,可以开发就业前景较好的几个专业方向供学生挑选学习。
(二)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研究分析岗位专项技能;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三)注重综合素质提高
企业对所招聘人员要求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乐于知识共享;诚信敬业、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学校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四)加强校企合作
新疆地域辽阔,经济普遍不发达,一些工程工作环境和地域条件还较艰苦,一些岗位待遇不高。这就导致学历较高的人员不能安心工作,容易离职。企业经验证明,品质优秀的高职毕业生正是他们需求的对象。另外,学生通常来自全疆各地,当派遣他们去家乡完成任务时还是非常方便的。企业对于在本单位参加过顶岗实习的学生,因为已经历了企业培训、岗位实习和全方位考察,留下来成为员工的比例较大。在举全国之力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大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我们发现企业很注重对外宣传,塑造企业文化,对于与高职院校合作,联合培养所需人才是十分欢迎的。所以,学校应更进一步地加强校企合作,广开社会渠道;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就业指导;派遣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引进企业兼职教师共同修订培养方案和开设课程等。
结语
为了更好地进行高职计算机专业建设,计算机专业教师不仅应该了解行业的前沿知识,更重要的是从可能的就业市场中去获取学生培养规格,从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素养中提取出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由此构建紧贴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从而改善学生培养模式。要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配备结构合理、理念先进、技能熟练的高素质教学团队。与企业建立实习、就业合作意向,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樊里略,杨道平,陈佳.面向就业市场构建地方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14(1):109-120.
[2]宋烨,凌晨.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与实践[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10-13.
[3]谢艳芳.滨海新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730(18):113-114.
[4]刘立嘉,马新娜,葛占胜.基于社会需求驱动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模式[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9,3(3):85-88.
[5]黄晓梅,鞠剑峰,张爽,等.与岗位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14(10):38-40.
[6]王小红,黄燕.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新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12,14(10):40-41.
[7]黄树,杨景波.南洋理工学院经验对我国高职实践教学的指导意义[J].职业教育研究,2012,14(10):161-164.
[关键词]教学改革 综合能力 体系结构
一、研究的意义:
数据结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形成于70年代中后期。而它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国外从1968年开始设立。《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数据结构》的研究不仅涉及计算机硬件(特别是编码理论、存储装置和存取方法等)的研究范围,而且和计算机软件的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编译程序还是操作系统,都涉及到数据元素在存储器中的分配问题。在研究信息检索时也必须考虑如何组织数据,以使查找和存取数据更为方便。可以认为《数据结构》是介于数学、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三者之间的一门核心课程。图1表明了《数据结构》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中所处的地位。
从2009年开始,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专业课由以往的各高校自主命题改为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涵《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门课程的内容。《数据结构》部分在前三年的考试中分值均为30%,所占比重较大(平均应为25%)。
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共课(英语、数学、政治)实行全国统考已有多年的历史,针对研究生入学统考的公共课辅导班在全国各地有很多,每年都有新的考研资料推出。但专业课统考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新鲜事物,理工科电类专业中目前只有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实行全国统考。专业课实行统考以来,我校报考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学生中,有很多人公共课成绩合格,只因计算机专业课成绩不合格而导致考研失败,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
面对《数据结构》课程改为研究生入学统考的新形势,对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效果在统考中得到检验,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更高层次继续深造。
综上所述,对《数据结构》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现状分析:
《数据结构》课程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课程建设在国内各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中受到高度重视。
目前我院《数据结构》课程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与考研要求脱节,目前我校《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还是针对期末考试,教学内容随机性强,系统性差。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来说,还有很大一部分内容需要自学,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考研学生的复习工作量,降低了复习效率;
(2)任课教师多,教案和课件不统一,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我校《数据结构》课程的任课老师涉及计算机系、软件系及办公室几个部门,没有固定的时间来讨论教学内容,各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有很大差别,所以急需组建课程组,在学思想、保证教学观念一致的基础上,综合教学内容 ,使教师之间主动协商与沟通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数据结构》课程的理论性强,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对于程序设计的能力要求高。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畏难情绪,班级的整体学习情况参差不齐,因而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虽采取了一些方法,但是还需在个性化教学的措施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三、改革与研究实施方案
针对我院《数据结构》课程存在的以上问题,遵循“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宗旨,我们课题组老师决定对该课进行改革,希望通过对《数据结构》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来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同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 选择并研究经典教材, 不断改进教学内容, 优化教师队伍, 改善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使学生真正在教学改革中受益,我们制定了具体的改革方案,内容涵盖从课上到课外各个环节。具体措施如下:
(1)对《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研讨,结合考研大纲中的考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更多的引入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
以往我们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期末考试,考虑到我院学生整体素质不是太高,授课过程中遇到较难理解的内容,任课老师大多会一带而过或只要求学生了解,这直接导致了近几年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我院学生通过率极低的情况。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数据结构》课程讲授内容的重点和比例做出适当调整,既照顾到全体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接受能力,同时兼顾考研中高水平内容的渗透,以期提高我校的考研通过率。
(2)研究《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模式,在做好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参加考研的学生,开设考研辅导班,安排固定时间答疑。
考虑到《数据结构》课程安排在大二上半学期,而多数考研的同学真正开始复习专业课在大三下半学期,甚至是在大四上半学期,从学完这门课到考试要放置近两年的时间,大部分的同学很难记住 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在临近考试前给专门考研的同学安排辅导课和答疑。
(3)对于重点章节,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案和授课内容;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以现有讲授《数据结构》课程的老师为主要成员组建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水平《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团队。
我院讲授过《数据结构》课程的老师有多名,虽然大家的授课内容都是按照教学大纲来组织,但各任课老师之间交流很少,基本都是各自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讲授,侧重点并不统一,到期末很难整理出一份能考查所有任课老师讲过的重点的试卷,所以对于重点章节,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案和授课内容是很有必要的。
《数据结构》课程在我院已经开设多年,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学团队成员均已担任五年以上的教学工作,对教学事业倾注高度热情,具有很高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团队结构合理,有各个层次的教学骨干,其中有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5名,其中有博士学位的3人。团队成员具有精诚合作精神,积极参与,肯于奉献,一定能够很好的完成此项教学改革课题。
(4)研究真题,对历年研究生考试的《数据结构》试题进行命题分析研究,了解命题趋势,掌握最新的考研动态。
(5)本项目组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详细分解,在以学生为本的研究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四、改革的具体目标
(1)不断完善和优化《数据结构》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结构,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精排和优化,做到精讲多练,突出重点;
(2)搜集整理出一份题型全面、难度适中、知识点覆盖较全的校内考研习题资料。
(3)改变本科教学内容与研究生入学考试要求脱节的现状;
(4)提高学生全面掌握《数据结构》课程内容的能力。
(5)团队负责人潜心研究教学规律,通过言传身教,充分发挥带头人的领先、表率和指导作用,培养了一批中青年教学骨干教师;
[参考文献]
[1]王森.数据结构教学改革的研究.办公自动化杂志.2011,207:4-6
[2]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0.
[3]高岚.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4(8):49-51.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机制
计算机专业相对于其他工程型专业而言,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专业,在生产过程中该专业对设备的依赖性远小于对工作人员的依赖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环节的复杂性。
国内各人才培养单位都在进行有关实习、实训培养模式的研究。中南大学刘安丰等老师提出了“计算机本科专业软件实习工厂”的实习实训模式,用校内的统一管理和实习环境来规避这种复杂性[1]。西北师范大学陈幼明老师提出用“基于互联网的毕业实习管理平台”对分散式实习采用虚拟统一管理,解决过程控制问题[2]。这些探索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面向就业的实习实训机制”,希望能够从实践的角度推动“实习实训”这一重要环节的建设。
1面向就业的实习实训必要性分析
按照第三方教育分析机构麦可思公司的分析报告,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在2007、2008、2009连续三年失业率在各专业中排名前十位,2010年该机构的《就业报告》中更是将计算机专业划入“红牌”专业,对计算机专业的招生与教学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通过实习、实训环节提高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计算机专业的教育者们必须面对的课题[3]。下面对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IT行业企业地域集中,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国内的IT企业多数集中于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杭州、苏州等一线沿海城市。这些城市的计算机专业从业人员占全国计算机专业人员的90%以上。因此,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就业出现了向这些城市集中的现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生活成本偏高,于是学生对薪酬期待自然居高不下。
其次,在地域集中的同时,IT行业企业规模偏小。国内IT行业的龙头企业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公司规模也只有万人,与传统行业动辄十几万人的大企业相比,对实习生的接纳能力有限。规模较小的计算机公司则根本没有接纳实习生的能力。
第三,IT行业人才需求极不稳定。2009年金融危机发生,各IT企业为规避风险,招聘门槛提高、规模缩小、薪酬待遇降低,2010年经济回暖,各企业规模迅速扩张,招聘人数放量增长、扎堆招聘、待遇超常规提高。市场的不稳定给学校的各个教育环节都带来了巨大冲击。
第四,非IT行业的IT部门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高。金融、交通、公安等非IT行业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虽然保持稳定,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超出IT企业平均水平的要求。例如建设银行数据中心、新华社湖北分社、湖北省保密局等每年都会招聘,但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独立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
单位与学生的相互预期存在巨大差异。各个用人单位一般都希望学生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就能够迅速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问题,独立负责一方面的业务。而学生普遍希望工作单位能够提供一位“导师”,和一段时间的培训环节,以便熟悉工作、熟悉社会。于是,单位和学生都将目光投向学校,希望学校能够提供一个环境对学生在毕业前进行职业训练。但由于场地和教师的限制,学校无法向学生提供全封闭工作环境、应用型工程项目平台等全天候的项目训练空间。
因此,在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实习环节,我们发现统一的实习实训不但在理论上不可行,而且在实践中也没有太大的操作空间,只能采取面向就业的个性化安排。
2面向就业实习实训的分类
2.1按照实习性质的分类
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想,所以必须把准备就业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机制进行进一步细分。
1) 研究型实习。针对非IT行业的技术部门要求,组织有志于到这些单位工作的学生参与相关课题研究,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分学生管理参照研究生的管理模式,学院提供机位,相关课题的负责老师和研究生提供指导,学生参与相关技术工作,为学生提供接触项目甲方的机会。如我院有一部分同学参与了公安部门“人脸识别”相关课题的研究,从而顺利在公安部门就业,提前锁定了自己的就业方向,实现了就业与实习的一体化。另有一部分同学以组队参加全国信息安全大赛、挑战杯比赛等形式在校内进行研究型实习,通过这一环节的锻炼,也迅速找到了和自己兴趣点相关的理想单位。参与研究性实习的毕业生占准备就业毕业生人数的15%左右。
2) 生产型实习。顶尖的IT企业往往希望通过自己的“实习生项目”锁定全国最有前途的计算机精英,他们会以提供来回车票和生活补贴的形式吸引应届毕业生。例如,腾讯公司在网站上“腾讯2010实习生招聘现已正式启动,有700个实习岗位虚席以待。本次招聘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西安,哈尔滨7个城市……”;百度公司实习生计划要求“如果你是2011、2012、2013年的本科、研究生或博士毕业生;如果你对互联网及搜索技术有浓厚的兴趣;……实习时间保证每周至少有三个全天的工作时间,实习时间可持续三个月以上。”通过向这些实习生项目推荐学生,每年我院有二十多位同学在相关公司获得生产型实习岗位,并在实习结束后获得了工作岗位。近年来更是产生了上下级的联动效应,通过在职校友“内推”进入相关企业的同学持续增长。此类实习学生占准备就业毕业生的20%。
3) 创业型实习。从全国各专业毕业生的创业率统计来看,计算机始终是毕业生人数创业最多的专业之一。从“知识经济”概念提出以来,计算机专业也是制造富豪最多的专业之一。因此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在毕业生当中推出了“创业型实习”的概念,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型企业和自主创业。2010年度有二十同学参与了苏州博视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初创,并在该公司进行创业型实习,最终有六名同学留在该公司成为核心开发团队的成员,另外十二名同学也在实习结束后与中联电子、百度、TCL等知名公司签约。学院另有六名同学发起成立了“易餐网”网络服务公司,正在进行公司注册等前期准备。此类实习学生也占准备就业毕业生的20%左右,近年来数量呈上升趋势。
4) 虚拟型实训。参与以上三种毕业实习的同学一般来讲都是动手能力较强,平时表现较为主动地同学。对于另外一部分动手能力较差,表现也不够积极的同学。学院通过主动联系校外实习基地,有组织的外出封闭式实训来完成这一环节的任务。2009年度、2010年度,学院分别组织了30名同学赴深圳优迈科技公司和苏州安博教育集团进行了虚拟项目的实训,通过实训,提高了相关同学的动手能力,让他们熟悉了完整的项目流程,了解了与工作相关的知识。这种虚拟型实训为学生提供了与工作环境完全一致的管理模式,提供一个虚拟项目,配备一名项目经理、制定一种开发工具,通过边讲解、边工作、边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入工作角色。此类实习学生占准备就业毕业生的30%左右,属于学院重点组织和关注的对象。
2.2按照实习时间的分类
对于同一个学生而言,在毕业前一年的时间当中,他可能参加两种以上性质的实习模式。不同的阶段对于个人而言的意义将会完全不同。因此,按照时间阶段对于毕业实习实训进行分类也非常必要。
1) 职前实习。对于一个准备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而言,他有接近一年的时间来找工作,在没有确定工作岗位之前可以参加学校和企业组织的任何一种实习实训,直到找到合适的单位和岗位为止。权利义务相对比较模糊,管理困难大。职前实习一般为2~3个月。
2) 入职实习。是指一名学生确定工作单位之后,在从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后,到正式报到上班的这一段时间内在用人单位进行的实习,时间一般从该学生找到工作开始,到毕业为止,岗位、内容相对固定。权利、责任、义务清晰,管理相对容易。入职实习时间为两个月到一年不等。
3面向就业实习实训的效果分析
1) 就业质量提高明显。通过有组织的毕业实习与实训,学院在就业淡季的2009年,就业率逆势上涨两个百分点。此后2010年就业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就业质量提高明显,毕业生的平均起薪达到了5000元,约为全国平均数据2663元的两倍,个别毕业生年薪达到了20万元。尤其是参与了虚拟型实训的同学两年来就业率都达到了100%,让以前的“就业困难户”找到了脱困的手段。在2010年度学院组织的毕业生回访中,各用人单位对于这种实习实训环节中学校与单位对接的模式非常满意,有二十多家企业与学校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十几家单位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设置专门奖学金、助学金鼓励学生前往实习。
2) 创业团队增长迅速。通过这种政策的激励,计算机专业的创业团队从无到有发展起来。实习实训基地之一――武大计算机学院校友创办的天源迪科公司在2010年上市,极大地鼓舞了学院学生参与创业的热情。包括毕业生的两支创业团队在内,目前在校生共有六支创业团队,注册了两家公司。随着创业型实习的滚动式发展,今后的创业团队仍然将会继续增长。
3) 带动低年级业余科研团队建设。面向就业的实习实训,尤其是研究型和创业型实习多数都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有些是由原来的一些业余科研立项的研发团队发展而来。四年级学生参与的这些活动和他们获得的成绩都会迅速地通过各种舆论渠道影响到低年级的同学,直接效果就是低年级同学参与业余科研的热情空前高涨。2010年度武大计算机学院2009级学生申报业余科研立项66项,参与人员近三百人,占该年级全体学生的86%,丰富了计算机专业的第二课堂教育。生产型实习的校企对接渠道最为便捷的是各种技术俱乐部的内部推荐和校友的内部推荐,于是,校友、技术俱乐部负责人与普通同学通过这个渠道建立了畅通而广泛的联系。扩大了专业性学生社团的影响,营造了学术氛围和创新环境,体现了业余科研团队的组织凝聚功能和社会沟通功能[4]。
4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 学生分散,管理成本巨大。以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2010年度的学生毕业实习实训中一百余名学生分散在二十多家单位,九座城市,其中两处集中实习实训地点还派了老师带队。不同的单位对实习生的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学生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迥然相异,实习内容千差万别。由此造成学校的管理成本相对学生在校内学的方式而言无疑是巨大的,为我们的管理工作和资料收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虚拟化统一管理应该是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环节管理方式的发展方向。
2) 经费筹集渠道不稳定,投入不足。与示范性软件学院相比较,普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培养经费当中无法拿出大批经费用于解决学生毕业阶段实训问题。学院组织的两次虚拟实训所需要的经费都是利用国家政策通过培训机构向当地政府申请的经费,一旦政府支持政策发生变化,这种模式将无法维持。因此,实习实训环节的经费问题是困扰教育者的一大障碍。
3) 对学生的甄别、组织相对困难。处于毕业环节的大学生,选择面非常宽,可以选择出国、就业、考研、推荐免试研究生等多种发展方向。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唯学历论”等思想的影响,有很大一批学生在毕业的环节里选择“考研”作为自己的选项。虽然作为教育者明知其中有很多人是以“考研”的名义对实习、实训进行逃避,但无法用行政手段加以甄别、干预。另有一批准备就业的同学利用种种社会关系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工作单位,对学校统一组织的实习实训不积极参与,也让组织者很为难。
4) 企业、学校、学生个人尚存在一定分歧。一般用人单位希望学生实习最少时间为六个月,并且希望学生能平滑的从职前实习转入入职实习。而学生对于职前实习罕有较高期待,一般希望通过一个单位的职前实习积累经验,进入更高层次的单位进行入职实习,而且对职前实习的容忍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学校从就业率的角度考虑,一般会支持企业的看法,于是三方的观念存在一定差异,由此会导致一定的实习纠纷。也给企业、学校的后续合作工作造成困扰。
5结语
综上,从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来看,面向就业的实习实训机制能够在复杂的就业环境中用灵活性应对复杂性,以职前实习+入职实习的方式逐步解决面对的困难,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能为校企合作建立固定的纽带。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经过探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相信存在的问题将会在后续工作中继续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刘安丰,赵辉,赵岩,等. 计算机本科专业软件实习工厂的构建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9(10):143.
[2] 陈幼明,王立群. 计算机专业分散式毕业实习过程控制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10(3):145.
[3] 麦可斯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11.
[4] 赵健,甘泉. 关于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科技团队建设的若干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8(6):3.
Research on Practice and Training Mechanism Facing to Employment of Computer Major
ZHAO Jian, HUANG Zhiguo
(Computer School,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为分析和研究独立学院新生的基本状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对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大学英语等课程的教学改革,计算学院除了做好新生始业教育之外,还针对其2006级新生设计并组织了这次问卷调查。调查分新生对学风问题的基本看法和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两个方面。
这次问卷调查得到了计算学院2006级新生的积极响应,问卷回收率为89.4%。鉴于本次问卷调查在2006级新生入学初期就以不记名方式进行并完成,可以认为相关数据能够代表大一新生的真实看法,对开展新生思想教育工作和大一学风建设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介绍新生对学风问题的基本看法。
1 录取志愿情况
在返回的346份问卷中,分专业录取志愿情况与分析如表1和图1所示。
2 关于转专业
我们以计算机专业为例来分析转专业情况。在返回的171份问卷中,明确表示不转专业的106人,占61.99%;有机会希望转专业的62人,占38.01%,如图2所示。
在希望转专业的回答(62人)中,转去的目标专业分布情况见表2所示。
3 关于学习动力
对于自己的“学习动力”是什么,分专业回答情况与分析如表3和图3所示。
4 关于学习目的
对于“你认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什么?”问卷给出的选择答案是:
A)提高个人乃至全民的素质;
B)掌握一技之长,找个好工作;
C)满足考试要求,为了获得文凭;
D)没有想过。
对于此问题,分专业回答情况与分析如表4和图4所示。
5 是否准备考研
分专业对于“报考研究生”的意向情况与分析如表5和图5所示。
6 良好的学风表现在哪里
对于“你认为良好的学风应该表现在哪里?”问卷给出的选择答案是:
A)按时上课,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
B)考研、考托福等蔚然成风;
C)班级同学间比、学、赶、帮、超,课外活动精彩纷呈;
D)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和进度;
E)不清楚。
对于此问题,分专业回答情况与分析如表6和图6所示。
7 与高中相比,大学学习生活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对“与高中相比,大学学习生活的最大特点是什么?”问卷给出的选择答案是:
A)课程科目多,考试频率低;
B)课程时间安排较轻松;
C)强调自学能力,注重个性发展;
D)其他。
对于此问题,分专业回答情况与分析如表7和图7所示。
8 部分学生被“退学试读预警”或“责令退学”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你认为部分学生被‘退学试读预警’或‘责令退学’的原因是什么?”问卷给出的选择答案是:
A)学校当局心太“硬”;
B)学分制度不完善;
C)学生自身问题(学习态度、目标);
D)不清楚。
对于此问题,分专业回答情况与分析如表8和图8所示。
9 如何看待大学里流行的“一个月读书原则”
对于“你如何看待大学里面流行的‘一个月原则’(即考前一个月才读书)”的问题,问卷给出的选择答案是:
A)很有效率,足够应付考试;
B)短期效益,不利于真正掌握知识;
C)应该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
D)其他。
对于此问题,分专业回答情况与分析如表9和图9所示。
10 电脑和网络进寝室,你将如何利用
对于“如果电脑和网络进入学生寝室,你将如何加以利用?”,问卷给出的选择答案是:
A)积极投身于网络游戏;
B)浏览各大网站(BBS)获取最新信息;
C)作为学习的延伸,查找相关的资料;
D)其他。
对于此问题,分专业回答情况与分析如表10和图10所示。
11 如何体现良好的个人修养
对于“你认为良好的个人修养应该表现在哪里”,问卷给出的选择答案是:
A)举止谈吐得体;
B)待人有礼貌;
C)衣着整洁;
D)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
对于此问题,分专业回答情况与分析如表11和图11所示。
12 职业的兴趣志向
对于“你的职业兴趣是什么?”问卷给出的选择答案是:
A)专业相关的管理与服务(例如计算机的信息管理人员等);
B)专业技术人员(例如计算机专业的软件开发人员等);
C)公务员;
D)自己开公司经商等其他。
对于此问题,分专业回答情况与分析如表12和图12所示。
13 简单分析与思考
下面,我们根据问卷调查收集来的数据,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1)在经历了多年的招生(第一志愿率)滑坡之后,计算机专业的人气正得到回升,其第一志愿率达到了75.4%。结合各专业的第一志愿率和实际招生情况可见,尽管我们正在积极发展IT新专业,但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认同度要明显高于其他IT专业。积极培养高素质、厚基础,适应强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积极发展计算机专业高年级的专业方向,仍然应该是计算学院专业建设的主流之一。
2)对计算机专业希望转专业新生的愿望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经济管理类专业是转专业的主要目标,占了53.2%(包括经济管理、国贸和金融管理);另一方面,希望转专业但尚不清楚转向何方的学生人数也不少。
3)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七成以上)认为读大学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有许多学生(三成以上)认为自己的学习维系着家人的幸福;许多同学(40%)认为学习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乃至民族的素质;多数同学(57%)认为读大学主要是为了获得一技之长,而只有极少的同学才认为读书就是为了通过考试和获得文凭。
4)从统计数字看,有将近90%的新生想过要考研究生,并且有将近30%的同学明确要考研究生。在强调应用性的独立学院教学组织中,如何引导好新生的这部分积极因素值得我们认真考虑。另一方面,对于什么是良好的学风,学生大都有着积极的想法:30%以上的学生认为良好的学风应该具有良好的课堂规范;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良好的学风应该包括学习攀比和精彩纷呈的课外活动;近3成的学生认为良好的学风应该体现在为自己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上;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学生并不认为考研和出国是好学风的必要成分。
5)对于部分学生被“退学试读预警”甚至因成绩极差而被“责令退学”,大多数同学(70%以上)认为这是这些学生自身在学习态度上存在的问题所至,但也有不少同学(近30%)认为这中间也存在着制度不完善和处理过严等问题。
对于某些学校严格的“考试作弊取消学籍”的处理,半数以上的学生表示认同,认为是“严肃学风”和“道德教育”,但也有不少学生(40%)认为“处理过严”、“做法欠妥”,认为这和考试制度的不完善也有关系。
6)对于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绝大多数同学认为主要体现在“强调自学能力,注重个性发展”上。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这些学生是在“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的背景下“考”上大学的,但刚进大学突然遭遇“课程科目多、考试频率低”,新生大都在自己的学习安排上存在不少问题,我们的新生教育和引导应该在这个方面多做工作。例如,有些班主任引导学生为自己制定个性化的“个人课表”,建议新生把课堂教学和自修学习一比一配套,强调自学也是大学学习的一个主要方面等,这样的组织和引导对于新生的养成教育颇具好处。
7)绝大多数同学都不赞成考试前一个月才读书的学习态度,他们认为“应该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学习上的“短期行为不利于真正掌握知识。对于“电脑和网络进寝室”,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这是“浏览信息”、“学习延伸”的契机,但为什么每每好的动机(电脑和网络进寝室)总造成不好的后果(网络游戏严重影响学习),这是网络时代我们需要积极面对的一项系统工程。
8)对于“如果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吸引自己,你该如何对待”的问题,半数(49.4%)的学生选择了“加倍集中精力,试图跟上老师的思路”,但也有半数的学生选择了“随便应付”(20.5%)、“干脆不听,自己看书”(26%)和“翘课”(2.9%)。独立学院是以教学为主的大学,教师应该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9)对于“良好的个人修养应该体现在哪里?”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应该主要体现在“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上,他们认为:“举止谈吐得体”、“待人有礼貌”和“衣者整洁”等都是良好个人修养的一部分。
10)对于“最理想的职业”新生有着各种理解,但其中“个人发展空间大”被认为最重要;对于个人的职业兴趣志向,大家也有着各自的憧憬:有60%以上的学生愿意成为专业人员,有14.7%的学生想考公务员,但也有不少学生明确表示自己的志向是经商当老板。在今天“就业率”是用“签约率”来代替的,那么这些年轻“老板”们该如何体现其“就业”?
14 后记
在“技术宅”们的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不过,怎么样才能变成一个真正强大的技术达人呢?我们应该在大学里学习什么专业呢?小编经过大量的调查后发现,能成为技术达人的,大都毕业于计算机专业或相关理科专业。
第一部分 计算机和相关专业
对于众多理科生来说,计算机专业是填志愿时要考虑到的专业之一,更有很多数学与外语突出的学生将其列为第一志愿。无论是一流名校还是地方普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录取线都水涨船高。然而,随着计算机专业的在各大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有所凸显。
和中文专业一样,计算机专业是个就业面广的万金油专业,几乎所有行业都能看见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身影。在选择计算机专业时,要充分考虑院校的师资水平和教学条件,更要明确自己的兴趣,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很多高校在专业上设置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中国传媒大学的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数字游戏设计专业等。很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实力雄厚,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以数学专业发展软件专业的学校有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以电子通讯专业发展硬件专业的学校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
NO.1软件工程专业
我国的软件正处于发展阶段,也正因为此,软件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专业的高水平软件人才缺口较大。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工资起薪一般都高于全国平均工资水平,具有认证资格的软件工程师、软件设计师、系统架构师、程序员、测试员等更受企事业单位青睐。值得注意的是,高收入是以高投入为回报,很多学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学费在每年一万元以上,中外联合办学的收费则更高。同时软件行业也是个高压行业,从业人员要在执业过程中不断突破与超越自己,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
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面非常广,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任职。很多毕业生选择去一些计算机软件专业公司、信息咨询公司以及金融等企业等。如果你想在这一领域走得更远,可以本科毕业后考研或者出国深造,软件工程专业在国外同样也提熟门。
NO.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下属三个二级学科,分别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
很多学生喜欢数学,而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就业领域极为有限,那么计算机专业可以重点考虑。对于一般理工或经管类专业,一般安排每周两课时的高数课,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学课是其他专业的两倍。然而单纯的高等数学的通识教程是不够的,一些大型的计算机学院会选择开设数学分析课程。它是偏向于证明型的数学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曾听过一位计算机专业教授的讲座,他说数学系的学生到软件企业中大多做软件设计与分析工作,而计算机系的学生做程序员的居多,原因就在于数学系的学生分析推理能力,远远在计算机专业学生平均水平之上。所以,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一定要在分析推理方面下工夫,才能占据专业绝对优势。
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交叉的专业较多,如电力工程与管理、智能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
NO.3信息安全专业
信息安全学科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充分综合计算机、电子、通信、数学、物理、生物、管理、法律等学科特点。
顾名思义,信息安全学旨在保证与维护信息的安全,而这里的保护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不外泄秘密那么简单。进入21世纪后,信息产业蓬勃发展,随之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显突出。如何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已然成为重要问题。大学四年期间,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同时也要学习通信技术,不断夯实数学和物理基础。
在选择学校方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信息安全是“98532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是该校的王牌专业。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等也实力强劲。
第二部分 相关理科专业
所谓的相关理科专业,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天文、生物等相关学科,不过最容易成为“技术宅”的,还是数理化这三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的四位物理博士就是本类型的代表人物。
NO.4数学相关专业
数学专业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专业,但凡综合院校就一定会有这个专业。在社会上,不少人认为学数学的人将来的出路就是从事研究或教学工作,而从事其他职业则显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种中间状态也造成了数学专业在求职就业时成了一个被冷落的专业。数学专业难道真的一无是处吗?当然不是。数学专业在天文、地理、计算机等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一些发达国家,数学专业是很抢手的专业,就业比例远远超过其他专业。
NO.5物理相关专业
作为理科的代表专业,物理系也有许多衍生专业,比如材料物理、光学、天文学、大气物理、空间物理等。现在,国内高校开设了物理系和应用物理系的院校达到了200余所,学校优劣不齐,所以同学们在填志愿之前,最好还是仔细选择。
现在的物理专业,除了理论物理专业,其余都越来越侧重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理论的功底和应用方面的经验、还有谨慎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在很多工程技术领域成为专家。不过,物理学专业的人才虽然就业面比较广,但如果只学习本科阶段知识,往往竞争力不够强,所以不少物理系的学生都会选择进一步深造,通过考研、出国留学等,成为专业性的人才。因为物理系毕业生的基础知识十分扎实,每所大学的研究生院都乐于接受物理系的学生。
NO.6化学相关专业
首先,我们有必要先弄清以下的一些问题,才能展开后续的讨论。
1.今年的英语线会不会提高很多分?
不会。原因就是教育部的政策是以稳定为前提的,去年的考研英语由于尝试了一些新的思路导致了平均分骤降,今年的考研英语可以说修正了很多方面,这从试卷上已经体现了出来,本质思想还是要在稳定的前提下略微增加难度。我认为今年的完型和翻译较2011年难度基本持平,翻译甚至还略难一些,新题型简单一些,阅读方面由于出现了大量的争议题,甚至第38题可以说是一个错题,所以得分情况也不会太乐观。今年的难度偏易主要还是体现在作文上,大小作**很容易处理,至少不会没话说,但是这里又要提到一个阅卷尺度的问题,由于去年客观部分答题情况非常差,主观也不见得好,故很多地区实际上都放低了阅卷的尺度,也就是通常说的“放水”,今年在主观答题有所改善的情况下,阅卷的尺度显然不可能还和去年一样了,这也导致英语分数线不会大幅度的变动。
2.政治的分会不会影响分数线?
我们知道,政治和英语是一起划线的(少部分分开划线的专业不讨论),而且通常情况下政治的分数都比英语高,所以实际上英语的单科线就决定了政治的单科线,故政治的得分对单科线没有影响,但是对总分线还是有影响的,这点我想不用多说了。去年是政治改革后的第1年,平均分是59.47,我们知道不论是什么科目,改革后的第1年都是比较容易的,那么今年的政治肯定会比去年难,实际考试也是如此,另外政治试题居然也出现了不少争议题,可见今年的命题严谨性依然值得商榷。所以总的来说,今年的政治会带低一点总分线,但很有限。
3.为什么一谈到工科线就要想到计算机?都说计算机带低了工科线,这是真的吗?
这是真的。原因是计算机从09年开始实行全国统考,但很奇怪的是居然不是单独划线,而统考之后计算机专业课的成绩开始大幅下降,据不完全统计,统考前各院校单独命题,除个别院校外,均分基本上都在100+,而统考后,北京地区的计算机专业课平均分甚至比数学一还低。当然这并不说明计算机学生的实力不够,其中的原因众所周知,不管怎么说,在计算机考生的基数较大、分数又较低的前提下,有效地“帮助”其他工科专业的考生降低了分数线,这是不争的事实。
下面我们来讨论核心问题,国家线究竟会是怎么样的?
首先大家要明白,国家线的划分是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如:报考人数、录取人数、试题难度、考生水平、报考专业比例等,非常复杂,在这当中,前三者是基本可控或事先可知的,报考专业比例也是可知的,只有考生水平,引申下去就是具体的各科分数是不可知的,但是这和试题的难度又是有一定联系的,那么这就是判断国家线最重要的依据。当然,我们讨论的仅仅是工科。
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国家线在报考人数和专业比例获得后,已经制定了一个大概范围,然后要求试卷的难度要使考生的成绩能符合这个范围。我认为这是可信的,理由还是“稳定”,将试卷的难度控制在和去年的相近水平上,然后由考生自己的成绩形成一个“起伏”,这种方式是相对比较合理的。此外,如果有学习教育测量学的同学,应该知道John Bright理论:题目难度微微降低,确实能够提高区分度和信度,而且前提是去年的英语试题的难度并没有控制好,那么今年调整回“正常水平”也是理所当然的。
此外,国家线的大起大落对各项工作都非常的不利,比如各学校划复试线就会变得很困难,也不利于学硕和专硕的调剂工作,另外,势必会让某些不公平的考生群体变得更不公平,比如上面提到的计算机考生。所以综上,我给出一个个人预测的分数,仅供参考。
工学[08](不含照顾专业)
报考学科门类(专业)A类考生*B类考生*C类考生*
总分单科=100单科>100总分单科=100单科>100总分单科=100单科>100
2010年年考研国家复试基本分数线
工学[08](不含照顾专业)275365426533502553045
2011复试线预测线1
工学[08](不含照顾专业)280 3756270 345126031 47
考研报考院校需要了解各学校对此专业的历年招生情况,根据自身综合能力选择心仪的院校,全国计算机专业的考研院校排名前十如下:
清华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北大学。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