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绿化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 实现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公益事业和民生工程,在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载体作用。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中强调“加强生态园林建设”,完善并发挥园林绿化作为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的重要功能。截至2013年底,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已达35.84%,且随着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市民群众对“绿色福利”的数量、内涵、品质、功能及服务质量等不断提出更高的需求。在新的生态文明和信息时代要求下,园林绿化管理方式亟待从传统走向现代,“3S”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引入为实现园林绿化的高效建设、管理和维护提供了条件,借助数字化技术提高园林绿化管理效率业已成为各地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主导趋势。
一、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的优势
园林绿化的数字化管理,具有节省人力物力、节约资源等优点,可以归纳为以下2个方面:
1.便于居民对园林实景的欣赏。将园林绿化实景进行三维仿真模拟,制成网页,建立网址,链接到各个相关网站,用户只需点击网址,便可全方位、多层面地在线游览城内各景点,让整个景观尽收眼底,从而为公众提供了身临其境的交互式访问平台。同时,该种方式还“无意”中对城市的美进行了有效宣传。
2.便于对重要文化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供借鉴和资源共享。将园林绿化所用的植物信息数字化,建立生物多样性研究信息中心,可实现当地物种资源的数字化管理;通过把已建设的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园、专用绿地、主题公园、植物园、小游园、城市道路广场绿化等园林规划设计实例上传至网络,可以使园林系统的各部门及园林专业的学生从一些优秀的设计中得到启发和借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从而创造出更富有特色、更具创新魅力的园林规划作品。
二、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方法
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不仅仅是把数据收集到一起并把它电子化,还需要利用数据进一步进行数字化分析,并以此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撑。《城市建设管理信息化示范导则(试行稿)》中提出,数字化管理应用系统包括办公系统、门户网站系统、主管部门或与其他单位的信息交换与管理系统、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应用系统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入库系统数据进行二次加工利用,分析得出基于大量数据的量化指标,实现辅助管理的目的。伴随着航空航天遥感技术的进步,比较精准的正射数字影像图可以较为方便地得到,以数字正射影像图为基础,进行数据分析,并通过数据实地测量调查予以补充和校核,可以大幅度提高数据获得速度及准确性,这会成为园林绿化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方式。
1.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1)管理形式数字化。改变以往的纸制办公方式,以数字化手段组织开展园林绿化的行政管理工作,包括行业信息、行业管理结构、行政业务审批、从业人员情况、信息公开公示、城市公园介绍等内容,借助信息化手段上述内容可以及时向社会公布,便于公众查阅,提高公众的参与能力,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作用。同时,这种方式可以降低行政成本,实现无纸化办公。
(2)运行监管数字化。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现场监测设施,可以及时了解园林绿化管养单位的信息以及园林绿化设施动态维护的状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信息平台下达工作指令,提高决策准确率和效率。
2.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并辅助于管理决策是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的关键。在已有的园林绿化数据库基础上,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处理分析,利用 GIS 在信息收集、数据输入、数据库管理以及空间查询和分析功能强的特点,能够精准了解城市绿地分布,明确不同区划各类用地绿地覆盖情况,摸清城市绿地基本现状,为合理确定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基本规划指标,科学规划绿地布局提供可靠依据,从而为园林绿化现状评价、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价以及绿化建设辅助决策分析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在样本城市中,湛江市已先行采用卫星遥感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前期调查,提高了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和成果的可靠性、可比性,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管理奠定基础;阳江、苏州、丽水、荆州等城市相继试点,结合自身城市需要,建立了城市园林绿化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并逐步完善功能.
3.城区园林绿化的互联互通。可以通过触摸屏、电子告示板、Internet 系统对外的信息,包括空间与非空间信息。如区地理概况信息、园林绿化信息、项目审批、公告信息、政府法规信息;通过网络实现园林局与用户的双向沟通,通过电子邮件通知用户领取办理结果,用户可通过网络举报违法情况;提供内部与外部的 BBS、网络会议等功能。
三、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发展趋势
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高分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以及不同行业的交叉融合,未来的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在管理、决策、服务水平方面的主要发展趋势主要包括:
1.园林绿化决策智能化。园林绿化管理智能分析是今后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的又一主导应用。依托园林绿化基础数据库和GIS的强大空间分析功能,不仅可以实现城市覆盖范围整体指标分析、任意区域园林绿化覆盖指标分析,还可以通过公园服务半径覆盖分析实现公园智能选址推荐、按照防灾避险公园可达性等要求实现防灾避险公园选址推荐、附属绿地的达标审核、城市绿、蓝、紫线等三线分析、古树名木保护分析及城市园林绿化预警分析等智能辅助决策功能,从而有效避免各级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仅凭经验主义盲目决策,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园林绿化服务全民化。园林绿化强调群众的参与和互动。随着网络时代技术的不断革新,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成果的社会化应用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积极拓展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公共服务方式,有针对性地研制实用、有效的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公共服务账号;公园网上导览功能;二维码扫描等实现园林科普教育功能等新型公共服务方式,逐步构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城市园林绿化信息服务体系,为公众提供更为便捷完善的服务,为城市的生态安全和生活质量提供保障,也可营造全民参与城市绿化管理的浓厚氛围。
在人类重整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寻求人类与自然共生和谐发展的新纪元,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其发展状况关系着城市经济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持续稳定发展,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因此,采用数字化管理方式来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可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与质量,使其高效、通畅、和谐,更有力地支持城市系统的有效运转。
参考文献:
[1]刘家麒.深圳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创新之路[J],风景园林,2010(5):58-59.
[2]明,等.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电子政务,2013(8):86-90.
[3]李诗华,文波,叶根生.浅谈深圳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J].现代园艺,2012(15):63-64.
【关键词】城市绿化;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生态园林;生态型绿化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城市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其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而且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扩大绿地面积已迫在眉睫。在有限地扩大绿地的同时,如何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生态型绿化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1.蓬莱市城市园林绿化存在问题
(1)蓬莱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规模发展不同步、无长远规划,侵占绿地、滥伐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使得成年树木被大量砍伐,砍了栽、栽了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绿地结构单纯,生物多样性体现不充分。蓬莱城市绿化树种虽然较多,但植物景观单调,在色彩、季相上无多大变化,缺乏生机活力,难以体现其园林艺术风貌。如常绿乔木和常绿灌木占有的比例较低,不能实现季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目标。另外,绿地结构层次不丰富,绿量不足,人工植物群落景观单调,如树种单一,乔木、灌木、草坪的比例搭配不恰当等。园林树种配置形式上,所采用的植物模式以丛植、片植、孤植为主,而列植、垂直绿化等其他植物应用模式少。
(3)管理水平低。忽视了“三分建,七分管”的园林绿化建设原则,无统一规范的经营管理措施,粗放养护管理,技术含量低。该修剪而长期无人修剪、该除草而长期无人除草,致使花园、绿地杂乱无章,病虫害无人防治,并且许多该间苗的苗木因没有及时间苗,导致种植密度过大,树木严重生长不良。单位、居民法制观念淡薄,城市公用绿地被侵占、花草树木被攀折、草坪被踩压、景观遭毁坏的现象时有发生。
(4)城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气候异常等促进了病虫害的发生。城市环境是由人工建造起来的特殊生态系统,而地上部分城市空气和生活污水污染严重、光照条件不足以及人为破坏严重;地下部分往往是填埋的建筑垃圾,土壤坚实、透气性差、土质低劣、缺肥少水、生长空间狭窄,这些直接导致树木生长势减弱、抗逆性降低,为有害生物的大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养护管理又长期跟不上,园林植物病虫害容易暴发成灾。此外,气候异常导致的冻害、抽条、旱灾、涝灾、烟尘、酸雨等自然灾害,会使林木生长势减弱,导致病虫害暴发成灾。
进入“十二五”城市园林绿化充满着希望与生机。为建设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自然环境协调相融合共有的“绿色世界”,创建“园林城市”,为营造城市良好的生态和优美的环境创造条件。为实现跨世纪的发展,园林绿化必须有新的思维和新的发展方向――生态园林。
2.生态园林是蓬莱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绿化是基础,美化市园林的一种重要功能,而生态化是现代园林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二十一世及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园林绿化发展就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相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园林的创造中,满足人们的休闲、游憩和观赏的需要,使人、城市和自然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良好生态系统。蓬莱市生态化园林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绿地分布要均匀、合理,形成一个由绿地、绿廊、绿网构成的综合绿地系统。扩大城市公共绿地的服务半径,特别是城市中心区、旧城区和居民区应该加强绿地建设,让更多的市民都能受益。
(2)规划设计有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风格,风格多样,量力而行”,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硬质铺装要少而且要使地面谁能充分渗透到地下,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身维护能力,还能节约大量的维护费用。
(3)植物配置要形成一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化地的色彩,为市民提供距离合适,景观优美,绿化充分,环境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加强植物新品种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增加城市绿量,美化城市景观,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3.生态园林内涵
生态园林是80年代初我国园林和生态两个领域研究获得的研究成果。根据我国城市园林建设中所存在的规模小、类型单调、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稳定性差、易退化及维持养护费用高等缺点,结合国内外城市园林的发展趋势,从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生态条件的目的提出来的。此后,研究者们从许多方面对生态园林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不少探讨性的看法和建议,有的做了十分有意义的尝试。总的来看,我认为,生态园林应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园林的观赏性,能创造景观,美化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憩、游览和文体活动的环境;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效应性,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的吸附作用,调节小气候,吸收固定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衰减噪音,防风降尘,维护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三是具有生态结构的合理性,它应具有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与周围环境一起组成和谐的统一体。只有具备了这三方面内涵的园林才能称其为生态园林。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的主体结构,也是生态园林发挥其生态作用的基础,通过合理地调节和改变城市园林中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分布格局,才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良性生态系统――生态园林。
4.蓬莱市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构建原则
(1)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应都有一定的表现面积,即能表现群落的种类组成,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以及影响群落学过程的所有要求。因此每一种植物都应有一定的规模和分布面积,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单个、单行或零星分布的植物及小面积的群落环境,也就不称为群落。无论是从作为一个整体的观赏效果,还是从完成其改善生态环境作用及其本身的发育所需来看,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也需要有一定的规模和分布面积。相同数量的植物个体作零星分布与作有机的群落分布相比,显然后者的观赏价值和环境效益应均比前者要高。因此在蓬莱城市园林规划与建设中,要改变以往的见缝插针、点缀式绿化为主的模式,要讲规模和效应,尽量少建小品、堆假山,少造喷水池、雕塑、铺设硬质地面,以免打破植物群落的水平分布格局、肢解群落结构、降低群落整体的观赏价值和环境效应,即使是居民小区绿化中也要注意形成规模。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生态与环境组织认为,城市绿化面积每人平均60m2为最佳居住环境。相比之下,蓬莱市的城市绿化面积与这个标准的差距实在大远,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兴建大量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园林是措施之一。
(2)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类型应多样化。自然界中类型多样的植物群落维持了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园林是城市的人工植物群落与周围环境形成的一个小的生态系统,要维持其稳定与平衡,保持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其植物群落也应是多样的。在另一方面,植物群落类型的多样化也是生态园林创造城市景观的重要内容。要克服现有的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类型单调的局面,根据生态园林的建设目标,参考当地的气候与植物区系特征,尽量构建接近自然植物群落类型的园林植物群落类型,使城市的环境接近自然。据初步调查,蓬莱市主干道的植物群落便达到12种,各群落类型通过配置一些有特色的观赏植物,形成不同的景观,带来了一定的文化环境氛围。群落类型多样的生态园林不但能适应城市不同生态功能的需要,带给我们多姿多彩的美的感受,还能提高整个城市园林系统抵抗不良气候及病虫害危害的能力。因此,在城市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中应使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交错分布。
(3)生态园林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应与其功能相适应。生态园林均具有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生态条件的共性。但每一种类型的生态园林往往都具有一定具体的生态功能和侧重面,有学者把它分为6种类型:即观赏型、环保型、保健型、科普知识型、生产型和文化环境型。植物群落是多种植物的有机结合体,具有一定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这些具有不同功能的用途的生态园林在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上便有不同的要求和特征。观赏型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的物种比较丰富,且以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种类为主,群落的垂直结构较简单,高大乔木种类的数量不多,往往通过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搭配和人工造景艺术展示出美的韵味,再加上复杂的水平分布格局,使整个园林在一年四季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环保生态型园林的类型较多,例如有防化学污染的、防风降尘的等等,其植物群落的组成物种一般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对污染物质具吸收和吸附能力,如女贞、夹竹桃、珊瑚树、石榴等,它们的垂直结构比较复杂,乔木种类和数量都较多,灌木层的组成也应比较丰富,而水平分布格局却较简单,群落的规模大,分布面积广;保健型生态园林物种不是很丰富,以一些具有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的物种为主,如丁香、桃花、蜡梅花和玫瑰等,群落的结构也较简单,但其通常结合观赏型园林的特点进行建设;科普知识型、生产型和文化环境型生态园林的定位性较强。在宝钢的绿化中,一种生态园林往往具备多种功能,只是其侧重面不一样,因此其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也就比较复杂化,例如其环保型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也往往配置一些兼具观赏性的园林植物,但是无论哪一种生态园林,其植物群落在空间结构上倾向于复层结构,以增强群落的稳定性和环境效应。我国是个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国家,城市土地尤其紧张,因此,蓬莱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应尽可能的构建层次结构复杂的复层园林。
(4)生态园林的植物群落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往的园林建设中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作法,往往不大考虑物种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主观意愿较强,随意搭配物种构建园林群落,而且种植密度又大。这样的植物群落经过数年后便会因物种间的相互作用而退化,功能衰退,达不到生态园林设计的效果,同时也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要保持群落的稳定性就要根据当地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充分考虑群落中物种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选择生态位重叠较少的物种进行构建群落,特别是在建群种和优势种的选择上更要如此,同时还要根据物种的生物学特性选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以免因密度太大,同种间的恶性竞争而导致植株死亡。
【参考文献】
[1]夏更寿,王加真,刘守贤.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02).
[2]史丹,李春涛,唐菲,王艳,江伟.论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造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6,(24).
关键词:城市绿化 绿化趋势道路绿化 绿化树种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 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规划目标。
1.城市园林绿化的综合效益
1.1城市园林绿化产业化发展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城市的园林绿化表现出的产业化的发展趋势,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并且在美化、净化环境的同时树立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发展的典范,从而吸引游客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园林绿化通过对城市的完善和美化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
1.2 城市园林绿化产业化模式的内在经济效益
产业化的城市园林绿化更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绿色建筑的产生和房地产事业的优化升级,不仅使城市的建筑能与城市的园林绿化相互融合协调,同样也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了人们的居住水平和质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3 城市园林绿化产业化发展的环境效益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逐渐转变,城市的园林绿化所能体现的环境效益日渐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指标,是城市的重要环境资本,将成为城市发展的资源之一。因此城市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园林绿化建设与当地的自然景观的融合和协调,走出有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化之路。
2.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趋势
2.1城市内部绿化与外延区域相结合
城市园林绿化不应只关注城市内部的环境保护和绿化程度,而应将相邻乡镇纳入城市园林绿化的范围之内,使城市的园林绿化成为一个整体而系统的工程。园林的绿化应该综合考虑城乡的不同需要和不同条件进行整体规划和综合设计,从而使城市的园林绿化能够实现最佳的效果。
2.2 城镇绿化与产业相结合
园林绿化在乡镇的发展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形成生产和绿化发展的有机结合,同时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可对相应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生产的技术和发展生产的方式,从而扩展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内容和意义,形成创新的城市园林绿化方式,为城市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整体化发展对城市园林的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是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潜在方向。
道路绿化是反映城市绿化面貌的重要标志,它关系到道路环境的改善和城市景观的提高,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它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绿化风貌与景观特色。
3.城市道路绿化树种选择曾经存在的问题
(1) 片面强调绿化景观,忽视道路绿化的交通组织功能。在人行道上栽植柱形、球形等各种艺术造型的植物,严重影响交通安全视线;在分车带上密植大量的高大灌木,阻挡了行车视线。
(2) 忽视了绿化植物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之间的矛盾。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植株生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栽植高大速生树种,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影响了美化效果。
(3) 盲目选用外来树种,忽视乡土树种的适应性。只顾眼前效果,不考虑长远利益。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可能因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逐渐死亡。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绿化的整体效果。
(4) 树种结构较为单调。在植物配置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树种不够多样化,极易互相传染病虫害,同时也缺乏层次感和色彩搭配,无法充分展现道路绿化的景观效果。
4.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趋势
随着城市绿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绿化树种的选择也在不断的更新,适合北方城市生长的绿化树种也层出不穷,城市道路绿化树种选择的未来走向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趋势:
4.1 环保化趋势
树木本身不产生污染,既不产生飞絮和落果等;树木能有效吸收、清除空气污染,即能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及氟等有害气体。
4.2彩色化趋势
主要有彩叶树种、彩枝树种及观花树种,合理运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彩叶树种的特性和优势。
5.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
5.1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道路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选择道路绿化用树一定要考虑它所处的生境条件和特殊功能要求,并不是任何树种皆可胜任。夏季要有遮荫效果;冬季不遮挡阳光,因此,选择道路绿化用树需要符合以下几点:①要求抗寒耐旱,耐瘠薄,移植易成活,生长迅速而健状的树种。(多采用乡土树种);②要求树干挺拔,株形整齐,分枝点足够高,树形端正,体形优美,冠幅大,枝叶茂密,遮荫效果好、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③要求树种早发芽展叶,落叶晚而落叶期整齐。④要求树种为深根性的,无刺,花果无毒,无臭味,落果少,无飞毛,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⑤要求树种为树龄长,材质优良,且耐修剪、病虫害少的抗性强的树种。目前应用较多的有大叶白蜡、小叶白蜡、新疆杨、长枝榆,圆冠榆等等。
5.2灌木的选择
灌木多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枝叶丰满、花繁叶茂、株形完美,花期长,防止萌孽枝过长妨碍交通;②植株无刺或少刺,无毒,耐修剪,在一定期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度;③易繁殖,易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应用较多的灌木有丁香、红王子锦带、珍珠梅、红瑞木、红叶李、水腊等。道路绿化中可以针对不同的需要选用不同的灌木。
5.3地被植物的选择
根据气候、温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草坪地被植物应选择生命力强、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目前,北方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草作为地被植物,多为早熟禾和黑麦草,高羊茅按一定比例混播。
5.4草本花卉的选择
一般露地花卉以耐寒、耐旱的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使用,更能充分展现道路绿地的景观效果。如乌鲁木齐市北京路绿化带中栽植的天人菊、德国鸢尾、假龙头、金娃娃萱草、八宝景天、荷兰菊、黑心菊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作为点缀,绿化成本较高,不宜多用。
6 结束语
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非常关键,决定道路景观营造的最终效果,很多园林树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或观花、观叶、观果,或赏其姿态,各有所长,经过精心选择和配置,就可以营造富有特色的街道环境。只有对各种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生态习性及观赏特性等有较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在进行道路树种选择、搭配和布置时,才能做到适地适树,保证树木能正常、健康地生长,从而达到理想的绿化质量和艺术效果。科学合理的做好绿化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才是城市绿化的光明之路,才是发展园林城市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勇.北方城市道路绿化树种选择趋势探析[J].山西园林,2003 (2).
[2]王 请.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发展方向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 20) :8-9.
[3]冯彩云.我国城市绿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科技建议,2002( 2) : 88-89.
[4]张庆费.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原则初探[J].中国园林,2001( 4) :35-38.
[5]陈雄. 城市园林绿化的基本原则—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7-29.
[6]王智兰.浅议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J]. 青海环境 2009(19)4: 179-180.
[7]刘芳. 浅谈园林绿化植物配置[J].北京农业, 2012(2): 69-70.
[8]谢丽平.浅谈城市绿化植物配置中的生态学观[J]. 广东科技 2011(6 ):25-26.
[9]黄红霞. 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引入分析[J].环保科技, 2013 ( 02 ): 300.
一、引言
假如说,传统的商贸城市支撑着千年的农业文明的发展,现代的工业化城市则承载着300年来的近代工业文明。但正是这三百年的工业文明历程,消耗了地球上大部分的的自然资源,使温室气体的浓度人为地增加了数倍,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危机。生存环境的严峻形势促使人类开始反思文明的进程。反思的结论是:人类文明的演进方式必须要走向生态文明,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
二、低碳城市建设与低碳城市规划的关系
低碳城市可以理解成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实现“人一城市一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复合人居系统.从而形成低碳型生态城市。而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对城市发展起着引导控制的作用,在低碳城市建设实践中,贯穿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与管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城市规划应当担当起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角色。城市规划应当积极响应“低碳城市”的号召,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下,将低碳理念及技术与城市空间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通过层层解析,明确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识别确定低碳城市的发展方向,探讨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进而为中国低碳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指明方向。
三、低碳城市建设规划控制方法
2010年1月21日~22日,低碳中国论坛首届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共建低碳中国”的口号,在全国建设低碳城市的大背景下,依托多角度的空间规划策略,以旅游名城桂林市为例,从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空间布局,产业规划,交通建设和生态建设5个方面探讨低碳城市空间新格局。
(一)土地利用
在桂林市的城市土地布局利用规划中,“十”型的功能轴线控制了整个城市用地的结构。整个土地布局以展现桂林世界独有的景观风貌特征,注重生态和人文资源保护,注重城市优良环境的营造和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完善良好的城市功能结构,增强城市的可居性,可游性,大力建设紧凑型城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保持城市生态的多样性,使城乡的土地,水资源,能源,物产资源得到节约,集约和可持续利用。在生态建设方面,“以保护山水资源,传承山水文化,创新山水城市”为基点,大力保护山水自然景观的格局,积极推进低碳城市的建设。
(二)城市空间布局
低碳城市的建设更强调城市(片区)与其所在区域的空间联动和功能互补,从而降低功能上的偏差和结构上的不合理所带来的“高碳”后果。因此建立科学、合理、有序、稳定的高效的城市空间结构,对于防止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等大城市病的发生,提高城市运行效率,降低城市内耗,减少城市能源消耗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必须,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大城市的空间结构应以组团式为主,对主城区人口密度过高和功能过分集中的城市要进行适当的有机疏散,并通过规划合理的城镇空间体系,适当遏制大城市的无限膨胀。
桂林市中心城区的规划空间结构,展现出“城乡交融,城景互衬,山水叠层,网络交织”的山水城市格局,形成了“两带双核八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其中“两带”为南北方向的沿漓江城市生活旅游发展带和东西向的城市新兴综合服务发展带;“双核”为临桂新区和桂林市老城中心区;“八组团”为老城中心组团,瓦窑-大风山组团,叠彩-八里街组团,临桂新区组团,四塘组团,雁山组团,七星组团和铁山组团。
在空间布局中,桂林市沿漓江城市发展带,坚持原有规划中的“两江四湖三楔”的城市与山水环境关系格局,严格控制与保护“两江三楔”所涉及的开敞空间和视觉走廊,整个城市的开发建设始终注意与山水环境相结合,以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为主,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和新型高科技产业,采取“一区多园”的模式,对老城区和景区的“三高”产业进行搬迁和集中整治,使土地和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三)产业规划
产业发展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城市产业结构的创新和调整是实现低碳城市的重要策略。桂林市是国家级旅游城市,其产业结构具备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基础。城市规划应该对低碳产业的发展规律加强研究,在用地规划等方面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便利和有效的引导。但就桂林市而言产业类型主要是第三产业(旅游业),制定低碳产业规划战略,将可再生资源、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使其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桂林市独特定位和发展目标。
1、桂林市第一二三产业发展协调性分析
2012年上半年(图1;1-9月份),全市生产总值560.74亿元,增速较快。首先,第一产业增长5.2%,增速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24.2%,增速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8.4%,增速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1%、73.3%、22.7%。其次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1-6月,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27亿元,同比增长57.0%,增幅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56.51亿元,增长48.1%,增幅同比提高14.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61.06亿元,增长21.5%,增幅同比回落5.6个百分点。
但对比第一,二,三产业增长投资和发展情况来看,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第一产业投资比重偏低。上半年,第一产业投资虽然保持了高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但仅占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比例的2.4%。这势必影响质量的提升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第三产业增长仍然比较缓慢,增幅不增反而回落。总之“三产”的发展不协调性必将会影响桂林低碳城市的健康发展。
2、以低碳旅游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桂林市应积极实施“品质旅游”战略,深化改革,加强统筹协调,提升产业素质,推动产业融合,拓展产业功能,着力打造消费层次丰富、产品体系完整、服务水平一流、产品线路完善、市场秩序规范,能满足多样化现代需求的旅游格局。积极推行电动旅游汽车、燃气旅游汽车。鼓励旅游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和低能耗技术,培育一批低能耗景区,倡导徒步旅游和自行车旅游。鼓励旅游景区开展生态科普宣传教育,传播绿色低碳理念。推进漓江游船能源系统改造工程,漓江游船动力系统改造为电力发动机或混合动力发动机,经营性竹排所用发动机改造为电力发动机,试行发展液化天然气(LNG)动力游船,减少能耗,减少环境危害。
(四)交通模式
网络状结构既是中国传统的道路系统形式,也是基于平坦地形的理想选择。网络状街坊促使城市高度融合,有利于公共交通发展,而且因其提供了到达目的地的多种路径选择而减轻了汽车交通的拥堵。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应逐步摒弃现有的等级森严的道路等级体系,强调相对匀质的网络式道路系统.加强支路系统的建设。因此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要通过合理的规划来提高公交出行的比例,有条件的城市要实现地铁、城铁、机场、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方式“零换乘”,并保留和扩大城市道路上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提倡绿色出行方式。
桂林市在本市城区交通规划中(图4),大力发展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系统,旅游交通系统与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在公交干线所经的干线道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同时保留和规划交通枢纽站,鼓励大运量交通出行方式。在旅客旅游出行的交通系统中,组建旅游集散中心,城区旅游道路系统,旅游公交系统和水上观光游船系统等,极大地方便了游客的往来和出行,避免了游客因道路拥堵和混乱而造成个人行程的不便。在慢行交通系统中,倡导和鼓励自行车和步行出行方式,结合城市绿地,绿道,滨水地带,城市广场等规划出行线路,以满足市民锻炼,休闲,娱乐购物和短距离出行的要求。
通过三种不同的交通系统规划,极大地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又积极地引导人们选择低碳交通出行方式,减少了交通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而推动低碳城市的发展建设。
(五)生态景观建设
绿地对环境的改善作用毋庸置疑。在低碳城市建设中要充分发挥绿地的“吸收”和“转化”的作用,构建以公园绿地为节点,道路绿化系统为纽带的网络状绿地系统。
桂林市在区域生态系统的规划中,着重构建“三山三水”的区域生态网络结构,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打造“山,丘,峰,景”的区域生态结构格局,形成不同的风景带和风景区,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结合历史人文环境与居住组团式布局的结构特点在中心城区形成“一城,一区,三楔,八廊,多轴,多点”的城市景观风貌新格局。
四、结语
【关键词】园林企业;科学发展;转变方式
0.引言
城市园林绿化不仅仅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重要内容。园林绿化行业被公认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截止“十一五”末,全国公园绿地面积40.16万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6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22%。但城市园林绿化企业的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与国际发展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探讨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体系化城市园林绿化企业,如何解决发展的现实难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在分析目前城市园林绿化企业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思考城市园林绿化企业科学发展和转变方式。
1.现状及问题
1.1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园林绿化突飞猛进。文献[1]调查表明,截止2009年1月,具有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的企业达到216家,具有资质等级的园林企业16000余家,约66.36%的园林绿化企业设置了分支机构;全国约78.18%的企业通过了ISO9000、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约55.45%的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ISO14001、GB/T24001)两项认证,约50%的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OHSAS18000、OHSAS18000)三项认证。没有通过认证的仅占11.8%。同时,由于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大型跨国公司的进驻,林业和工艺美术等打破行业界限进入园林绿化设计领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1.2企业产值持续增长
城市化建设扩大了园林绿化市场,促进园林绿化企业产值持续增长。文献[1]表明,从每家企业的平均值来看,参与调查的企业营业收入高达1.39亿元,工程产值近1273.3万元,苗木营业收入达1175.83万元,园林养护产值近1749万元,设计收入650.3万元。各项指数相比前几年的调查结果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原来发展较慢的园林绿化养护市场产值也快速发展。但设计收入仅占总营业收入的2.97%,所占份额较小,有必要在设计标准、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强重视。
1.3园林绿化起步晚
我国园林绿化行业法制标准化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制定园林绿化技术标准。1991年建设部修订颁布《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表》,属于早期颁布的标准,列出了百余项拟编制的技术标准。1992年建设部颁布了《城市园林绿化条例》,2002年颁布了《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一系列法规和标准的颁布,为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在推动我国园林绿化企业高度协调统一,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方面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但相比发达国家起步较晚,有待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完善和发展。
1.4 发展不均衡
我国园林绿化企业发展较快,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全国发展不均衡,部分城市园林绿化结构不合理、城市中心区绿化相对减缩。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企业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浙江、江苏、北京、广东和山东等城市,近十个省份目前还没有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企业。企业分布呈现出大企业相对集中、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特征。城市园林绿不均衡性发展容易造成城市热岛效应、增加能耗、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严重后果,要引起足够重视。
2.机遇与挑战
当前,我国园林绿化行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各地陆续出台园林绿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城市绿化覆盖率、公园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绿化指标作为发展目标,更加注重城市园林绿化对人民生活环境的实质改善作用。我们要认识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发展机遇
一是国家政策支持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我国面临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任务,有良好的建设生态文明政策环境,城市园林绿化产业发展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二是城镇化进程推动园林绿化企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2010 年11月,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 49.68%。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蓝皮书,预测到 2030 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为扩大园林绿化投资需求提供了强大持久的动力。三是我国生态湿地修复和保护的促进。国家林业局提出,“十二五”规划建设完成时,全国自然湿地有效保护面积比重要提高到55%,各省市对湿地修复和湿地公园建设也提出了相应规划。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2.2 面临的挑战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发展机遇难得,同时也面临重大挑战。一是行业管理体制、制度规范不完善。多数地方园林绿化规划、建设与管理自成系统,没有全局性、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体制,很多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没有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管理工作后劲不足。很多省份没有相应的地方规范,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建设监理以及养护均缺少具体可参照的标准。二是专业人才缺口较大。目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普遍缺乏既懂景观设计又有项目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差异明显,无法满足我国园林绿化企业快速发展要求。
3.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3.1 转变目标
要结合我国实际,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专业人才结构、组织结构、市场结构和资质结构等方面的调整。逐步实现由注重产值扩张的数量型向注重质量的内涵型转变,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增强城市园林绿化的内生性;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注重对人民生活环境的实质改善作用,既立足企业当前发展,也要注重企业长远利益,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加强城市园林绿化技术在规划设计、选种育苗、工程施工、栽培养护等环节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3.2 转变建设模式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模式要转向节约型绿化,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在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综合考虑节地、节水、节能、节土、节材、节力措施,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和能源,实现生态效益、绿地景观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遵循城市发展规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合理规划城市绿化建设层次和投资规模,建设优质工程。
3.3 科技创新
大力打造科技人才高地,积极引进专门人才,组建人才结构合理的梯形队伍,为城市园林绿化企业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奠定人才基础。条件允许的省市要积极创建研发中心,结合园林绿化工程需要和地方特色总结省市级工法,积极主动参与各类规范和标准的编写,推广应用工业化、信息化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的基础上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3.4 完善体制
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企业的制度建设,构建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具有现代特征的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同时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企业的自律建设与信用建设,为转变发展方式和转型升级提供体制性保障。
4.总结
城市园林绿化企业的发展要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系统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识科学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要认清全国和自身的发展规模、产值等现状,把握难得的机遇,勇敢迎接挑战,努力实现企业科学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报告2008-2009年度[R].2010.
【关键词】城市绿化;评价指标;信息管理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结构中的自然生产力主体,对城市系统和生态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改善城市生态质量,调节城市生态平衡的主要载体。我国城市绿地的破碎化程度很高,采取人工手段提前绿地信息的难度自然就变得非常大,运用信息系统对城市绿地进行规划管理能够推进城市绿地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提高绿地管理效率。城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减轻城市绿化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养护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复杂程度的有效方式,同时能够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提高城市绿化管理质量,实现科学管理。城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为园林绿化管理部门提供数据信息,以便于统计部门进行规划,实现内部管理标准化和城市绿化管理条理化。
一、城市绿化评价指标
城市绿化系统的概念仍在不断完善中,与此同时,关于城市绿化的指标体系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国际上关于城市绿化的评价指标有很多,例如,联合国在1996年提出市区公园绿地定额为60m2/人,而实际上,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很多城市都超过了这一指标。其他国家也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城市绿化评价指标,我国基本建设委员会于1980年颁布了《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确定了城市绿地定额近期3-5m2/人,远期7-11m2/人,跟地区根据此指标也规定了本地区的绿地系统指标。
二、城市绿化信息管理技术
城市绿化信息涉及到大量的地理空间数据,因此对城市绿化管理与评价体系在技术方面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信息管理系统相关技术应用于城市绿化管理,较为明显的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使用,关键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数据库技术和.NET技术。
(一)GIS技术
GIS最早出现在60年度,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数据管理技术,与传统的分析方法相比,GIS将传统分析方法中单一、静态的数据进化为多数据源、多时相以及时空结合的综合分析方式,能够进行数据综合和模拟分析,并且能够得到传统方法难以得到的重要信息,因此,这一技术已经应用到绿地管理的各个领域,成为各城市进行规划的必要工具。目前,国际上大多数的GIS软件公司已经把开发组件式软件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因为组件式的GIS技术成为现在各城市进行城市绿化管理主要应用的信息管理技术软件。国际上主要的组件式GIS商用软件的分类包括MapObjects和ArcObjects。MapObjects 技术能够实现人性化和清晰化的数据分析,并实现地图操作相关功能,ArcObjects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件平台,也是目前功能最强、组件最全、结构最复杂的平台。GIS在国内一些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机构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例如中国地质大学和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都对这一软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我国发展GIS组件技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能够将数据集合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和描述性特点进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而且数据的独立性非常高,具有易扩展性,能够为多种用户进行共享,非常适合我国城市绿地管理中的信息系统管理与应用。在城市绿地管理过程中,数据库管理系统在确保数据安全可靠的同时,能够提高用户使用数据的方便性和简单性,用户对数据的操作能够通过数据库进行运行。数据库技术有很多,配合Windows服务器版操作系统进行使用能够提高其在城市绿地管理中的应用效率。
(三)系统开发平台(.NET技术平台)
NET开发平台是完全不同于传统应用开发的技术架构,包含很多组件,主要可简化且规范应用系统的开发与部署,进而可以提高城市绿化管理数据的可移植性,安全性和可再利用价值。.NET开发平台包含的各类组件、服务架构及技术层次都有共同的标准和规格,存在较好的兼容性,能够解决过去城市绿化管理中使用的信息管理软件无法使信息产品彼此实现兼容的问题。这一开发平台在我国各城市的绿地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有大量的成功案例。
三、构建城市绿化管理数据库的建议
建设城市绿化数据库,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既包括信息管理软件的应用与管理,又包括数据的分析与维护。因此,在进行城市绿化管理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建设,绿化规划数据库的建设以及元数据库的建设,确保空间和非空间的数据能够通过信息管理软件实现一体化集成。第一,空间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绿化规划数据和绿化现状数据库;第二是属性数据库,主要包括植被规划目标、系统资源的属性数据和有关城市绿地规划和管理的元数据。
建设城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城市植被地理分别的信息管理,提高城市绿化管理效率,在城市绿化管理中,很多管理内容和管理任务都是与地理分布有关的,在各项管理中存在大量杂乱的、分散的资料和数据,因此建立城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分析如此庞大的数据,并为城市绿化管理提出建议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爱华,杨凤海.基于GIS的城市绿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7,23(8).
[2]姜文峰,郑文刚,王彦文,赵春江.城市绿地自动化节水灌溉系统的研究[J].节水灌溉,2005,(1).
【关键词】城市绿化;宣传;对策;作用
一、导言
(一)研究的缘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加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更加注重生活环境的质量。城市居民与乡镇村民比较虽然享有较好的公共设施,但却面临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城市的飞速发展导致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二)研究的问题
面对以上这些严峻的问题城市绿化就变得尤为重要,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方面起积极作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态措施。那么什么是城市绿化呢?城市绿化即是在城市中植树造林、种草种花,把一定的地面(空间)覆盖或者是装点起来的过程,是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
城市绿化可以平衡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绿地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了城市中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问题;还可以净化空气、吸烟滞尘和减弱噪声,植物的叶与枝条轻而柔软能吸收声波。
由此可见城市绿化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然而极多的城市绿化是不够的,因此加快城市的绿化是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以下就以奉化市为例,对奉化市区如何加快绿化问题进行研究。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加快城市绿化是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前提,只有加快绿化速度,增加绿化面积,才能真正为居民带来健康,带来高质量的生活。每个人都想居住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心情好了自然可以更高效地完成日常的工作、学习问题,这样也更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城市绿化的达标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我们不能忽视这一重要的问题,每个人都应该为城市的绿化贡献一份力量。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预设
假设奉化市有针对性地大力宣传绿化,那么人们对加快城市绿化能有显著效果。
(二)奉化市相关介绍
奉化市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城市,宁波市区南面。全市总面积1349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268平方公里。奉化市市区面积为319平方公里,市区内的新建小区有较好的绿化,但有较多的早期建设的社区绿化设施不完善,居民生活质量不高。市区内的道路建设近年来变化不大,由于原来城市规划时的考虑不够周到,市区街道的绿化程度不高。
由奉化统计信息网可知,奉化市绿地面积,绿化覆盖面积从10年到11年都有增长,但是由于人口密度的加大,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长缓慢,说明奉化市的城市绿化做得还不够好,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研究的具体过程
此次研究的总体是奉化市区内的所有居民,研究的样本是选择其中的90人进行研究,主要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抽样方法,同时采用自由式访谈的方式。抽样过程如下:
1.将市区划分成3个部分,它们分别为:小区社区、商业街道和大中小各学校。
2.在市区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2个社区,4条商业街道,3所学校(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每个部分随机选择30人进行研究。
3.在社区的研究中,选择了两个建成年份差异较大的社区,在商业街道的访问中注重男女比例的协调。在记录内容时,标明地点、对象,清晰地写下得到的信息。
同时,我随机对居民发放了1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5份,对问卷进行整理并作了相应数据的分析。
三、原因分析
(一)研究中的发现
1.在小区社区中的发现
通过新老社区的比较,可以发现,新社区的受访者对所在社区都比较满意,社区的宣传栏经常刊登以宣传绿色环保为主题的内容,让其中的住户逐渐形成了一种自觉,即自觉地爱护这个社区,也能积极参与到绿化社区的实践活动中。
在老社区的调查中,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对这个社区不满意。社区内几乎没有推行过宣传绿化的活动,加之早期建设格局的限制,社区内的绿化还很不足。受访者表示如果社区能实行一些绿化环保活动,都是愿意积极参与进来的。
2.在商业街道中的发现
在商业街道的调查中,受访者对这些街道的绿化有很多的抱怨。连续的几条商业街,只有两旁零落的几颗行道树。街上本身人流较多,比较嘈杂,加之拥堵的交通很多车辆使劲按喇叭,使逛街的环境急剧恶化。
他们表示如果加大对宣传绿化的力度,相信很多人都会比较自觉去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大的氛围形成了加快绿化也就不再是个问题。
3.在各所学校中的发现
在小学门口,接受访问的10位家长中,对于学校要求学生植树节种树的活动,他们都表示了认可。同时,他们认为对孩子加强绿化宣传教育是个一举两得的好方法。这样不仅让孩子从小就有绿化意识,还能够在某些时刻督促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在初、高中的调查中,学生们都能较为主动地去爱护环境,也会关注绿化这方面的问题。学校的黑板报或者校报,会主动加一些绿化的宣传进去,也有组织去社区街道等进行绿化宣传,而且有一定的效果。
(二)讨论
由以上的调查可以看出,加大宣传绿化的力度,对于加快奉化市的城市绿化是有显著效果的。
从小对孩子加强城市绿化的意识,让孩子从小就关注身边的绿化问题,这对整个社会而言都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也会影响着孩子的父母将部分精力转移到城市绿化问题上来,大人可能有更大的能力为加速城市绿化贡献一些力量。城市绿化的发展单单依靠政府或者单单依靠人们的自觉都是不可行的,应该将政府的管理和人们的自觉意识结合起来,才能为加快城市绿化提供最大的动力。
大部分的受访者表示十分希望能够加快城市绿化的速度,而且对于自己所处的单位,自己所居住的社区举行的一些绿化宣传活动都会非常积极的参与进去,并且能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在单位上班时,如果周围有很好的环境,那么工作效率也会比较高,所以城市绿化是十分必要的。
四、对策研究
通过对浙江省宁波市奉化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在城市绿化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克服和解决。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城市绿化问题呢?
(一)普遍的解决方案
首先政府应该健全法制建设和法制管理,我国党和政府对绿化事业一直是非常重视的。我国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理绿化问题是实现城市绿化发展目标,维护和巩固已有绿化成果的重要保障。
其次,我们可以将城市绿化产业化,城市绿化建设要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依靠科技的发展,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传统的依靠体力种树绿化,提高绿化的效率。
再者,应该根据不同的城市因地制宜选择种植适合该城市气候条件的植被,使该植被能够快速优质地生繁衍生长。在城市绿化规划时,不要着眼于低矮植物的普遍种植,应该将多种植物有机结合起来,以此创造一个协调的优美城市。
(二)依靠宣传的解决方案
以上这些方法可以解决潜在的城市绿化问题,但我着重要讲的是依靠宣传解决城市绿化问题的方案,宣传并非是毫无效果的,它在城市绿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1.对学生、成人的宣传
对学生加大城市绿化的宣传可以有很好的效果,学生一般比较愿意听从老师讲授的东西,而且对于实践有很高的积极性。同时家长迫于孩子的压力也会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注意城市绿化问题,在做出不利城市绿化的行为时他们的孩子会及时地指出他们的不妥之处。久而久之,家长们为了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就会更多的关注城市绿化问题,也会为改善这个问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其实对于成人而言,加快城市绿化的必要性他们也是知道的,只是基于某些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工作上的压力,他们对于很多事情都没有那么高的积极性和精力。不过,在某些显眼的路边树立一些环保的标志,让他们能够一眼看到,那么至少他们自己不会做出什么恶化环境的事情来。
2.单位内部的宣传
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当然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单位内部的领导者应该明白,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可以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要让员工在工作时劳逸结合。因此,单位可以好好利用植树节这个节日,在单位内部开展植树活动,在单位附近种上更多的绿色植物,既可以阻挡噪声的污染,抵御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让员工适当的放松身体,在工作的休息时间看到更多的绿色希望。
同时单位内部的领导者自身要做好榜样,要有极强的绿化意识,在工厂建造的时候不要单单只着眼于经济的利益,还有对今后工作的员工负责,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虽然前期的资金投入可能会多一点,但相信在良好的环境下员工可以发挥更大的潜力为公司赚取最大的利益。
3.社区内部的宣传
社区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宣传点,在结束了一天工作或学习的人们最终都是要回到社区,回到自己居住的家的。社区积极的绿化宣传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社区工作者可以利用社区内的公告栏,出几期别样的宣传城市绿化的黑板报,进出社区的人都容易看到。同时,在植树节或者平常的假日组织社区义务植树植草爱环境的活动。每月评选“社区环境先锋”,将他们所做的事通报表扬,如果情况允许还可以有适当的小奖励。当然在社区宣传中也要注意拉动孩子的积极性。可以让专人负责制作宣传绿化的海报,海报要尽量能吸引孩子的眼球,然后可以让社区工作者穿上可爱的卡通装在社区门口派发宣传单,相信孩子都会喜欢,也能引起家长的关注。
五、小结
解决城市绿化这个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那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而我国某些城市建设规划时我国的经济相对不发达,某些地方有欠考虑,对环境方面的注重不多,造成现在的一些不合理。很多早期的城市规划不注重绿化这一块的达标,导致现在很多城市面临居住环境条件恶化,大的城市框架已经存在,要改变它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希望今后的城市规划者更能注重绿化这一块的构建,不要只着眼于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城市绿化不仅仅是关乎我们自己贴身利益的事,还关系着我们的子孙后代。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拥有更好的身体,更好的心情。身体好心情好,我们就有更多的精力为自己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加大宣传力度只是外在的一种能加快城市绿化的方式,要让城市真真正正实现绿化还是要靠大家的实践行动。
【参考文献】
[1]奉化统计信息网2011年度统计年鉴
[2]上海城市管理学院.城市绿化管理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张颖.中国城市森林环境效益评价[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4]但新球,但维宇.森里城市建设――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5]张鼎华.城市林业[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城市绿化空间系统;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建构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and conceptual analysis,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and based on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and urban green spa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of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uts forward the basic ideas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Key words: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生态建设成为研究的热点,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的生态保护和生态营建成为组织城市空间景象艺术和解决城市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建立科学生态的城市绿化空间系统是城市化背景条件下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
本文提出城市绿化空间系统概念,目的就是要改变传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囿于城市内部绿地系统的研究上,没有能够跳出城市的范围,没有从区域生态的角度来建立科学的规划生态观;改变传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停留在城市绿化种植、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以及改善城市居民物质生活质量的层面上,忽视对人精神心理环境的关怀和环境文化的塑造。
1相关概念界定
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象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笔者认为城市绿地是城市空间范围内的一种绿色公共开放空间,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以绿化种植面积占主体的城市建设用地(或水面)。城市绿地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一种生活场所,它具有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只有处于生活状态(相对于生存状态)的人才有能力营建和享用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也是一个从无到有、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发展过程,城市绿地系统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拓展,这是对其功能特质和真实内涵不断认识的结果。笔者认为,城市绿地系统是不同类型和功能的城市绿地有机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具有生态、社会、经济、文化复合功能。
为了整合城市绿地系统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以及赋予城市绿地系统真实内涵,笔者拟用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的概念来弥补城市绿地系统概念的研究空间上的不足,其目的不是否定城市绿地系统,而是试图从概念上统一其应有的园艺、生态及空间的真实内涵。为了保持与国家标准的衔接,从而使之更具应用价值。在英文译名上与国标名称保持一致,即“Urban Green Space System”而非“Urban Greenland System”,以体现其生态空间的涵义。在此思想指导下,将城市绿化空间系统作如下界定:狭义上,城市绿化空间系统是指在城市区域环境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能发挥生态平衡功能,且其对城市生态、空间景象艺术和居民休闲娱乐以及精神文化生活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还包括各公园、生产防护绿地、居住绿地、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市郊农田、森林及绿色通道(Greenway)和自然的水域;广义上,城市绿化空间系统是指对大自然生态平衡有积极作用、在人居环境中发挥平衡功能、对城市生态有直接影响,与人类生存生活密切相关的所有绿色生态空间和自然的水域。
2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的空间层级结构及其功能特质
2.1 空间层级结构
笔者认为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的系统性必须以城市的区域生态协调为基础,我们以往形成的误区在于每个城市构想自己的城市绿地系统,却忽视了城市是在大自然中的这一基本事实。城市绿化空间系统是城市网络中的基质,而不是单个城市的留白。因此,划分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的空间层级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但能使我们能够更加明晰各个空间层级规划的工作重点,也能使我们更加清晰认知各个层级的功能特质和生态内涵。
笔者认为城市绿化空间系统应分为三个层级:宏观——城市绿化空间系统、中观——城市绿地系统、微观——城市绿地。宏观的城市绿化空间系统是针对城市的区域生态协调、大自然生态平衡和生物圈保护而言的;其规划的界域应突破传统的以地区行政界域来确定规划界域的方法,应以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安全保护系统为原则,按照区域生态域的实际状况、城镇空间分布、自然地貌空间特征等进行合理的界定;因此,不同的区域生态域,其规划的界域是不尽相同的;其功能特质主要是保护大自然生态环境和区域生态平衡、提供农业经济生产、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输入以及为城市居民提供郊野游憩功能需要,它也是城市生态问题解决的先决条件。中观的城市绿地系统是针对城市自身生态而言的,其研究范围应该是城市市域及影响城市生态的周边地域的绿地系统。其功能特质应该是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功能的复合。微观的城市绿地主要是城市公共和住区的绿地,其功能特质是市民休闲游憩生活空间的创造、精神心理健康的环境保证以及环境文化的塑造。从城市生态的物质层面上来看,中观的城市绿地系统和微观的城市绿地不可能解决城市生态的本质问题,城市的生态主要靠周边地域生态系统乃至区域的生态系统来完成。宏观的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研究才是解决城市生态本质问题的关键。
2.2 功能特质
依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通过对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空间层面结构的分析,我们应该认识到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的构成要素已经不是单纯的土地、植物两大要素,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的空间层面不是单纯的城市范围,城市绿化空间系统应该是一个多元的复合系统。因此,我们必须全方位的认识其功能特质才能指导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的生态建构,城市绿化空间系统也必然具有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全方位的功能。
3城市绿化空间系统、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绿地三者之间的关系
3.1 空间范围
笔者提出的城市绿化空间系统和传统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绿地的空间范围是有很大区别的。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空间范围的确定,即规划界域的确定应突破传统的以地区行政界域来确定规划界域的方法,应以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安全保护系统为原则,依据依照区域生态域的实际状况、城镇空间分布、自然地貌空间特征等进行合理的界定。因此,不同的区域生态域,其规划的界域是不尽相同的。
传统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范围的确定,即规划界域的确定是按城市行政界域来确定的,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区域生态域的整体结构,对城市生态不利。城市绿地的空间范围一般按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绿地地块的划分来确定,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采用见缝插针的布局形式,大规模成系统的城市绿地建设尚属少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城市绿地系统整体的生态服务效益。
根据城市生态的理论研究,我们必须考虑城市生态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级的整体耦合和生态协调。因此,考虑到传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界域的弊端,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的空间范围理论上是包含城市绿地系统空间范围,笔者将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绿地归结为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的中观和微观层级,一并纳入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的研究之中。
3.2 针对主体
笔者认为城市绿化空间系统、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绿地的针对主体是有所侧重的,一共构筑了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的三个层级——宏观、中观、微观。城市绿化空间系统针对的主体是城市的区域生态环境,其目的是追求城市的区域生态协调、大自然生态平衡,乃至生物圈保护。城市绿地系统针对的主体是城市自身,其目的是追求城市自身物质空间环境的生态。城市绿地针对的主体是人,其目的是追求居民精神心理健康和环境文化的塑造。
3.3 功能侧重
宏观的城市绿化空间系统、中观的城市绿地系统、微观的城市绿地三者的功能侧重是不同的。从城市生态的意义上来说,宏观城市绿化空间系统和中观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城市的物质生态上,强调对大自然和城市生态的作用;微观城市绿地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城市的精神生态上,强调对人的作用。
4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的生态特质及其生态建构
4.1 生态特质
基于前文关于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理论的层面结构的界定以及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的空间层级结构和功能特质的认识,笔者认为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生态特质是功能特质在空间层级上的反映。即宏观上针对大自然生态平衡的作用,中观上针对城市生态的作用,微观上针对人的作用。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的生态实现具有与城市生态实现相类似的特征,针对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城市对象,其生态实现的方法和途径是不尽相同的。
4.2 生态建构
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的生态建构首先应遵循城市科学生态的理念,在建设城市绿化空间系统时应坚持城市生态的原则。其次,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的生态建构必须从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的三个层级:宏观——城市绿化空间系统、中观——城市绿地系统、微观——城市绿地来研究具体的生态建构途径,从而实现城市的“科学生态”。
(1)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的城市绿化空间系统是针对城市的区域生态协调、大自然生态平衡和地球生物圈保护而言的,它是城市生态问题解决的先决条件。宏观层面的绿地生态中,城市内部的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城市需要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支持,这决定了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大小影响整个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城市用地属于生态消费型,而区域的自然环境则属于生态生产性,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周边的区域自然环境共同组成了遵循“生态学金字塔”规律的生态系统。从宏观层级上分析,城市用地应科学紧凑,保持城市用地面积在整个区域生态系统中占有尽量小的空间比例,同时必须保证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小用地规模,不应盲目的扩大城市用地面积,给城市周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造成过重的负荷,导致区域生态系统或者全球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此外,还应加强区域和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用地整合,进行区域生态空间管制。
(2)中观层面
中观层面的城市绿地系统是针对城市自身生态而言的,除研究市域绿化空间系统的生态构筑和生态保护外,主要研究城市内部的城市绿地系统。在中观层面的城市绿地系统中,城市绿化用地的合理比例要讲究生态科学性。在以往的绿地生态研究中,为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生态功能的发挥,很多人认为城市绿地整体数量越大,城市生态环境越好。笔者认为一定规模范围内的绿地可以改善和调节城市气候,增加城市绿色开敞空间,但是过量城市绿化用地会导致城市规模的相应扩大,城市建设用地的不足,对城市经济发展不利,这同样会给宏观层级的城市绿化空间系统造成影响。此外,人为干扰因素作用下的城市绿地远比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绿地生态效率低。坚持城市绿化用地规模的合理科学性不仅能够对城市生态有益,更有益于区域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保护。
(3)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的城市绿地主要是针对城市公共和住区的绿地,其功能特质除一定生态功能之外,主要是市民休闲游憩生活空间的创造、精神心理健康的环境保证和环境文化的塑造。城市绿地的生态建设分为物质生态建设和精神生态建设以及相对意义上的环境文化生态建设。物质生态建设为城市公共和住区绿地对城市物质环境的改善作用,精神生态建设则是城市公共和住区绿地对城市居民休闲游憩生活空间的创造和精神心理健康的功能,并从环境文化的塑造上,体现城市特色的文化,加强城市历史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和城市现代文化的发展与开拓。
总之,在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的中观和微观层面的研究中,城市绿地的物质生态环境建设与精神生态环境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站在城市规划的专业角度和人文精神的情怀,我们应该对城市绿地的精神和文化生态层面给予更多的关注与研究,加强绿地的游憩功能,为城市居民塑造更多的户外游憩和交往的绿色空间。
5结语
笔者认为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的生态建构必须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三个层面入手,针对不同的研究层面,其研究的主体对象和侧重点是不相同的。宏观上应强调城市用地的科学节约和紧凑;中观上应强调城市绿地规模的科学合理和城市绿地的连续有机;微观上应强调城市绿地的精神生态建设,注重居民休闲游憩生活空间的创造和精神心理的健康,并从环境文化的塑造上体现城市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J185-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2
[关键词]城市绿化;反季节种植;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D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057-01
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其配套设施尤其是绿化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建设工程时限的要求,绿化施工常面临在非种植期进行绿化建设,为此需要采取反季节种植技术来改良植物对阳光以及温度等季节性要求,克服植物反季节生长的一切不利因素,开展非正常季节城市绿化施工[1]。为实现城市绿化建设的高效率高质量,在施工中对反季节种植技术展开研究是保障社会经济效益的有利手段。
一、城市绿化施工中反季节种植技术概述
为了加强绿化效果,在正常种植季节之前或者是滞后种植,在违反植物正常生长环境需要的情况下开展绿化建设,即称之为反季节绿化施工。反季节绿化施工是指在非正常种植季节开展绿化建设,这一概念是相对于应季种植而言的,一般情况下,城市施工建设常与其他工程交错建设,例如:道路、建筑等基础工程,城市绿化施工大多在基础工程建设完成后开展,而基础工程建设无明确的季节限定,因此具有不定季节性,为此,绿化建设相应的也面临不确定的季节施工要求。虽然南方地区相较于北方地区的季节温差相对较小,但是针对一些对土壤、温度以及水分等要求较为严格的植物,在进行无确定季节绿化移植时必然带来负面影响,影响其存活率[2]。按照植物生长规律,植物最适宜的生长时间区间为3-5月以及10-11月期间,除此之外,由于温度以及湿度变化较大原因,植物移植成功较为困难。这一植物的生长规律与现实的工期时限需求形成较为明显的矛盾,为此,开展反季节种植技术来解决植物移植对季节条件的限定是解决建筑施工整体效率的最佳策略。从温度、土壤以及根苗的改良等方式使植物适应无定季节种植。
二、城市绿化施工中反季节种植技术的措施分析
在城市绿化施工中进行反季节种植技术应根据南方气温以及土壤等种植因素开展相对应的反季节种植技术,具体如下:
2.1 合理选择反季节种植材料
跨季节种植对植物自身的发展平衡来说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对移植后的植物成活率具有较大的影响,为此,保障反季节成活率既要改良外在条件,同时也要对种植材料进行合理选择。在种植材料选择上,要选择生命力强、适应能力旺盛、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低的植物,与此同时,对植物材料幼苗的选择上要选择根系发达以及植株壮大的根苗,另外,在植物材料的年限上一般选择2-4年的植物,在起苗前为了减少根须伤害应进行充分灌溉,并保证移植物在短时间内得到移植,因此在选择植株时最好在城市绿化施工附近寻找树种,近距离移植既能减少适应气候的时间,同时减少运输带来的不便[3]。
2.2 恰当处理土壤成分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营养之源泉,在城市化施工中开展反季节种植技术应对土壤做好相应的改良处理准备,尤其在冬季,南方地区的温度以及土壤湿度较高,其湿冷对植物移植造成不利因素。因此,为了保障植物存活率,应在对土壤细致处理后开展移植工作,保障土壤的湿度以及土质适中,避免由于不适应土壤的湿度等条件这些移植外在因素造成植物移植后烂根,移植存活率下降。与此同时,也要全面调整土壤性质以及土壤厚度,大体来说,花卉的土壤厚度保持在35厘米左右,而灌木一般保持在45到65厘米间。
2.3 适当修剪植物
反季节种植对植物的要求以及移植的要求都较为严格,植物在移植前,要对移植植物自身进行适当的修剪,以降低植物自身对水份和养分的耗费,以此降低植物移植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促进植物的成活率以及植物内在平衡。针对于修剪方法,不同的种植材料需要根据内在特性同时考虑景观需求,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修剪技巧。基本原则为常绿树木需要定期修剪以及抹芽;阔叶树木根系在移植中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故而对其枝条适度整理以减少自身水分耗费[4]。修剪方法及修剪量主要表现为疏稀树冠内部不必要的弱枝,多留强的萌生枝,针叶树以疏枝为主。凡10cm以上的大伤口(切口)应光滑平整,经消毒并涂抹保护剂。
2.4 苗木假植
在反季节种植技术中,苗木假植是一项重要技术,城市绿化中不免对胸径较大的植物进行移植,在进行大直径的树木移植时多采用此种方式,即根据绿化工程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植物规格以及类型,在植物未萌芽时,将植物利用机器挖掘出进行修剪,利用直径多出土球50cm的木箱,在箱底铺垫一定量的土壤,将移植物放入准备好的木箱中,并以土壤填充木箱缝隙,覆盖土球压实土壤,人工建立水堰,在植物适应阶段按时施肥灌水,防止病虫害侵扰以及雨水洪涝等。以此种方式增强植物的土壤以及温度适应能力。
2.5 树木移植
在反季节种植施工中,对树木移植要从三方面着手:第一,明确树木方位,在移植方向性强的树木种类时应遵循其生长规律,按照方向性进行移植。第二,注意表层土回填,在进行移植时,应注重多带原生土球,同时,在栽种过程中注意表层土和深层土分离,在栽种过程中需首先回填表层土,以形成逐渐适应土壤过程。第三,加大种植穴和土球直径:在非正常季节种植苗木时,土球大小以及种植穴尺寸必须达到并尽可能超过标准的要求,对种植穴应清除废土等杂物并更换足够的种植土。第四,及时进行苗木养护,对于冬季移植,应注意防寒,对于浙江地区还要注重防台风以及防涝等措施,做好树木支撑和种植土基层排水过滤层措施,确保树木生存基本条件的保障,以免外来伤害造成移植物存活率的下降。
2.6 移植后的科学管理
移植物进行移植后的管理对其存活率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首先浇灌水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栽植的植物需要的水量要多于正常情况下的植物,为此在进行定期浇水时,应注意适当的增加浇水量。对反季节种植的植物更要加强护理,尤其是土壤变化较大的移植,更要注重浇水,以使原生土球得以浸泡与当地土壤充分融合,使植物适应新土壤的结构,减少移植物适应土壤的时间。第二、搭建遮阳棚用毛竹或钢管搭成井子架,在井子架上盖上遮阳网,以免高温暴晒造成树木水分过多流失导致死亡。同时注意网与植物保持一定的空间以便空气流通。另外定期对树冠喷雾,树冠保湿,保持空气湿润。
结语:
城市绿化是城市一道具有健康色的风景线,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城市绿化施工中采用反季节种植是适应时展以及快节奏城市化进程的现代种植技术成果,其实用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在城市绿化施工中不断得到证实,在未来的城市绿化进程中,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反季节种植技术将是我国反季节种植技术研究人员共同探究的愿望。
参考文献:
[1] 张鹏,周传涛,李凤英,余开慧,柳勇.园林绿化反季节种植的成因及关键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4,01:219-221.
[2] 吴琼玉,高瑞.城市绿化施工中反季节种植的技术分析[J].现代园艺,2014,1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