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汽车技术与营销论文范文

汽车技术与营销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汽车技术与营销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汽车技术与营销论文

第1篇:汽车技术与营销论文范文

关键词:汽车营销实务;实训教学;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6-0170-02高职《汽车营销实务》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市场细分和确定目标市场的方法,掌握汽车的产品、定价、销售渠道、促销等策略,培养汽车营销策划的能力,其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一、高职《汽车营销实务》课程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轻视实训教学

很多学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培养的重点定位在汽车维修等技术服务方面,将汽车营销作为专业培养的附加部分,课程设置也偏重汽车拆装、汽车故障诊断、汽车维修等课程的实训,汽车营销类课程尤其是《汽车营销实务》课程的实训课时比例较少。

2.缺少必要的实训条件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主要面向汽车技术服务和汽车营销两大岗位群。对于没有形成一定专业规模的职业院校,在建设实训条件时,主要将资金投入到与汽车技术服务相关的汽车构造、汽车故障检测、汽车维修等课程的实训条件建设,忽视了对《汽车营销实务》课程的实训条件建设。

3.缺乏专业教师

《汽车营销实务》课程任课教师大部分是汽车专业出身,另一部分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还有少部分来自企业的专业人员。汽车专业教师缺乏系统的市场营销知识,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缺乏汽车专业知识,企业的专业人员实战经验丰富但欠缺教学基本能力。因此,在实训教学中,实训教师由于自身不足会导致实训项目设计不合理,教学效果不理想。

4.教学理念落后

在现有的汽车营销实训教学中,部分教师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进行独角戏式的演示,学生简单地模仿,缺少与客户互动。

5.缺少专用实训教材

现有《汽车营销实务》教材主要是将营销专业的相关教材进行整合,理论内容较多,实训项目设计缺乏针对性。

6.考核形式单一

部分教师为节省时间,实训考核时采用闭卷考试或某个项目演示的方法进行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理论性太强,无法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更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加强高职《汽车营销实务》课程实训教学的对策

1.提高对《汽车营销实务》课程实训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行业和企业调研,认识汽车营销人才对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明确定位,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体系,强化《汽车营销实务》课程实训教学。

2.加强实训条件建设

汽车营销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群之一,而且是一项对实战技能要求较高的工作。因此,要重视《汽车营销实务》课程的实训条件建设,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模拟的汽车营销实训室,为实训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为使学生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还应加强与汽车销售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合作力度,扩大校企合作宽度,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弥补校内实训条件的不足。

2.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

目前,从事《汽车营销实务》课程教学的教师多由于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实践能力缺乏等因素的制约,很难胜任实训教学。因此,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通过自学、进修、下企业实践锻炼等方式,培养具有汽车知识和市场营销知识,而且具有一定实战经验的复合型教师。

3.运用情景模拟教学和案例实训教学

情景模拟是较容易在课堂开展的实训活动。情景实训教学特别适用于汽车营销的策略、方法等具体教学内容。例如,讲授促销策略的推销技巧时,可以模拟汽车销售店的形式,由学生模拟汽车销售顾问和顾客,训练在针对不同销售对象时如何分析其心理、如何解答疑问。情景模拟会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并在这种欲望的鼓励下自觉参与到情境教学中来,以特定的情境角色来体验汽车营销的工作过程。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拓宽学生思路,帮助和启发学生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及时点拨,避免学生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纠缠过多而在思路上走向“死胡同”。

案例实训教学也是较容易在课堂开展的实训活动。直观具体的案例可以把学生引入到具体问题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或辩论,把传统学习中以教师为主体变为学生唱主角,使学生从被动听课、记笔记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参与分析决策的主动性、研究性学习方式。要进行成功的案例实训教学,首先要收集合适的案例,做好讨论方案,讨论的素材也应尽可能贴近实际,关注最新的汽车营销信息;其次要能有效地把案例教学组织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

4.编写实战性教材

大部分现有的《汽车营销实务》教材都是理论有余而实战不足,实训项目与社会脱节,因而要组织教师到企业深入调研,与企业专业人员联合编写实训教材。这样既能体现专业教师理论性强的特点,又能发挥企业专业人员实战经验丰富的优势,保证教材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5.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开展与课程密切相关的丰富活动

通过校企合作单位的支持,举办规模较大的校园新车车展、学生汽车模特大赛、汽车文化节、汽车营销技能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参与活动组织、比赛,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开展岗位见习

岗位见习在企业完成,实训内容与汽车销售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一致。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不同顾客开展营销服务,有助于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

7.采用多元化综合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化综合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论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课内考核与课外考核相结合,校内教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参考文献:

[1]苏忆.《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特色实训体系建设探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06).

第2篇:汽车技术与营销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239

21世纪,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高新技术产品在行业中实现广泛应用,如汽车应用中电子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汽车维修方式难以适应当下机电一体化的需求,现代汽车需求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运用技术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促使各个高职院校加大了培养人才的力度,以培养出适合行业需求的高技术专业人才。

1 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的现状

当前,在高职院校中,因为绝大多数的汽车专业都是由中专校升级而来,由此在教学中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一,近年来,新课改的实施之下,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虽然几经改革,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依然保留着传统专业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培养人才的目标亟待提高,汽车行业要求从业人员适应能力也有待提升。在汽车运用技术教学中,课程设置中存在着不系统的特性,课程设置过于理论性和系统性,或者是对教育意义的理解过于片面,没有从根本上重视汽车运用技术的重要性[1]。

第二,高职院校中汽车运用技术教学中,教师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多是沿袭传统教学“三段式”模式,也就是说这个教学模式表现为从《汽车构造》到《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再到《汽车维修》和《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当前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如何培养学生,适合当前教学的发展,这些问题值得相关单位的商量考虑。

第三,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教材建设的发展很难适应和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汽车是一项技术含量高、发展快的一机电产品,并且发展速度也随之不断加快,在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汽车运用技术教材也不断出现在市场中,不过当前汽车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发展。

第四,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在高职院校中,虽然加大力度培养师资队伍,但是培养出来的教师,很难满足和适应汽车运用技术的需求。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各个高等院校的努力,建立起了一支“双师型”特色的师资队伍,不过他们在实践能力方面相对匮乏,有着薄弱的实践能力。

第五,实践教学力量薄弱,虽然在高职汽车运用技术教学中,实践教学的力量相对我若,例如在高职院校中,实验设备落后,或者数量不足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公司不断完善实训计划,以此用来指导教师中的缺乏经验的教师人员,或者加强投入力度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帮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室外活动中[2]。

2 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及指导思想

2.1 教学改革目标

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将行业构建成一个以发展需求为指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采用一岗多能与多岗适应能力模式为主的培养人才的模式,这也为今后汽车市场需求培养出具备高素质、强动手能力、创新力的复合型综合技术人人才,特别表现为对汽车营销、运用、维修、管理以及机电合一等技术的应用[3]。

2.2 教学指导思想

今后高职汽车运用技术对人才的需求,主要以素质与能力为重点,并以此确定培养学生的目标,通过现代化汽车科技的发展作为教学方向,确定汽车专业建设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教学中最根本的就是良好的教学秩序与教学质量,以最终保证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成功实现改革。

3 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途径及解决对策

3.1 探索研究新的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从当前现状分析来看,汽车专业并非窄口径专业,该专业符合一岗多能或者相近职业群岗位的需求,属于一个款专业。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课程的设计中,应当开发出既培养基本专业能力,又拓宽专业能力的两种专业教学磨坏,通过基本专业能力的学习,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汽车维修技术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岗位所需的最基本的技术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还应当设置相应的拓宽专业能力的教学板块,通过多种专业课程的不同组合,让学生通过每一个组合的学习,都可以学习和掌握相应的专项技能,满足多个职业岗位的需求[4]。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在制定过程中,应当具备相应的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从而培训计划能够随着行业的变化方便的调整整个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课程。在教学课程模块设置中,处于不变的是基本的专业能力教学,而拓宽专业能力的教学模块,则可以根据行业发展和变化,及时的调整课程,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中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够及时更新,不断适应和满足行业的需求。最终也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增加了机会,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与成长。

3.2 在教学中将专业理论教师与实践实训教师的界限与分工逐渐淡化

当前,在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中,现在施行的专业教学方法有着明确的分工,专业理论教师只负责课堂中教学,实践实训教师则只负责实验实训的教学。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中,这种方式方法导致一些实践性强的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衔接不当,或者说出现重复教学的情况。由此,对于教师培养来看,应当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理论能力,而且也有着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学中,实行理论知识与实训能力教学的综合教学,没有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教学的分别。课堂中,将独立章节的理论与实训教学融合一起,由一个老师担任教学,在现场将专业理论知识贯穿到实验、实训中。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声更快、更好的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是一个省时又省力的教学方法,并且能够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5]。

3.3 建立新的考核体系,以不断是以满足新教学方法的需求。

在过去的考核体系中,过多的是对理论课的考核,相对来说对实践教学的考核没有给予重视,这种考核体系就导致了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失去监控,从而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这也成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中最大的弊端所在。因此,在实践性强的专业课教学中,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一套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综合的方法对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考核可以安排在专业教学任务完成后,对同时考核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保证其知识与技能均能合格。

3.4 不断改革专业课程教材,以满足汽车新技术的发展需求

随着汽车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当紧密结合市场的变化需求,及时的向学生讲授最新的知识。但是传统的教材因为出版周期长等原因,内容落后老化,难以满足当下汽车行业发展实际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与专业教学改革特点相机和,对一些技术变化快的专业模块,以独立的章节作为单位,对理论专业知识通过单行本讲义的形式进行更新,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节省时间,更具方便性,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最具前瞻性的汽车技术知识,从而顺应市场的发展变化[6]。

3.5 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当注意的几个原则分别是:首先,教学中遵循理论与时间结合的原则,保证学生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而且具备相应的技术维修能力,在智能与技艺两个方面都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其次,重视以能力为本、一项多能的原则,学生除了具备现代汽车维修的能力,还具备汽车驾驶、销售、计算机应用、维修技术管理等多项能力,很快的适应汽车维修行业岗位的需求;最后,适应现状发展满足企业需求二者兼顾的原则,学校积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制定合理的实训计划,同时积极探索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离开学校后能够很快的适应岗位需求。

4 结论

本篇论文通过当前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了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和创新,才能够建设独具特色的高职教育,对此,从多个方面给出解决对策,以保证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能够实现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为汽车行业市场实际需求培养出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英.浅谈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科学之友:上旬,2007(03B).

[2]梁俊峰.浅析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价值工程,2011(30).

[3]陶金忠.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5).

[4]黄敏雄.关于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改革[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07).

第3篇:汽车技术与营销论文范文

关键词:汽车营销;体验式营销;应用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1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更多的汽车企业开始选择价格竞争的手段,只能依据低价格手段的来实现汽车的销售,从而击败竞争对手。但是这种低价格的竞争手段还是难以有利于汽车的长久和高效的发展,乃至影响到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为此,这种情况下,汽车企业的营销工作开始寻找一种摆脱恶性的价格竞争的手段,可以真正地实现了汽车企业的营销活动的差异性。

一、体验式营销涵义

所谓的体验式则是任何一个人无论是从情绪、体力,还是精神方面都是达到一定的阶段的生活,个人将会产生非常好的感觉,而当个人停止享受到相应的展示内容的时候,这种感觉到将会直接消失。而结合体验的概念,体验营销则是指依据组织的消费群体的心理的特色,以有形产品为依托,服务为载体,运用情感手段来实现组织营销获得体验内容,从而满足消费者群体的个性化的需要,并在他们内心中留下美好的体验的一种组织和消费者的互动营销方式。

二、汽车营销中应用体验式营销的可行性

(一)我国汽车市场所具有的特征为体验式营销创造的有力的条件

我国汽车市场和汽车行业开始不断地发展,汽车企业在我国市场上大量的出现,并且其市场竞争不断地激烈。又由于我国所具有消费者群体具有自己独特的行为,这些都为我国汽车企业实现体验式营销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一是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全球很多国家开始到我国投资建厂,并把自己的汽车产品卖到了我国汽车,从而在我国汽车市场上形成了具有非常强的和顾客认知程度的汽车市场,这也为促进我国汽车企业竞争局面的加剧。特别是伴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汽车企业开始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来进行竞争,如营销推广、营销传播以及营销公关等等。二是现阶段我国消费者群体的消费行为不断地趋于理性,但是他们仍然没有形成对汽车的品牌、技术等方面专业化的认知程度。这样汽车企业就可以运用体验式营销方式来增强企业和消费者群体之间的有效联系的方式,且还可以让汽车产品的性能、质量以及品牌进行有效的展示。为此,汽车企业可以有效地对消费者群体进行亲密的接触,促进了消费群体对汽车产品形式、品牌以及信任等方面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和认识。因此,在某一定方面上,体验式营销则是汽车企业营销进步的一种重要体现方面,其将会成为我国汽车企业营销活动的关键手段之一。

(二)汽车体验式营销是其营销活动发展的必然要求

汽车企业竞争只是依靠简单地产品质量、服务以及品牌等方面维持竞争还是不够的,还是需要从体验式营销方式来着手。现阶段体验式营销的方式可以提高汽车企业营销活动的层次,这样才可以决定汽车营销活动的趋势掌控和营销策略的应用等。在汽车营销活动中,汽车体验式营销需要注重对于汽车消费群体的心理和营销内容进行有效的把握和运用,从而可以从真正意义方面来促进汽车体验式营销活动。特别是在汽车同质化的状况下,消费群体对汽车产品的注重更加感兴趣的不仅仅是产品质量、性能,还需要注重汽车产品给消费者群体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另外,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汽车企业需要注重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的需要,并运用各种体验式营销方式将汽车企业和消费者群体之间情感交流,并在情感之中可以促进汽车品牌精神、信息之间的交流,从而更加有效地传递给笑着群体,促进消费者群体对汽车产品的有效选择。特别是对于汽车营销来说,汽车体验式营销方式不仅仅是一种营销手段、方式,还是与消费者群体沟通的重要手段。其重点是需要明确地汽车企业应与消费者群体之间更加有效地感性的认识,从而让消费群体可以从心理上更加认同汽车产品、服务。

三、汽车体验式营销应用面临的问题

(一)体验营销工具利用不充分

体验式营销工具则是可以运用体验的方式来实现汽车企业营销工作内容。其也被认为是体验式营销媒介手段,它主要包括电子媒体、网站、视屏手段、品牌以及沟通技巧等。现阶段,我国汽车企业对营销工具了解并不多,且利用也不足。目前,我国汽车企业往往运用广告媒介的方式来实现汽车体验式营销的内容,对于其他的手段则应用的并不足。汽车企业就算应用广告来进行体验式营销,广告的内容也不新颖、缺乏新意,也极少地应用公共关系方式来对汽车企业和消费群体之间的进行沟通。另外,虽然汽车企业比较汽车产品的包装、设计以及内在方面,但这些企业更加缺少公共关系手段的应用。特别是对于汽车企业体验式营销中网络媒介的使用方面也是非常的不足,且从事汽车体验式营销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缺乏具有个性化服务的内容。

(二)体验营销战略制定不足

现阶段我国汽车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的效果不好,缺乏具有有效地深层次的整理。往往很多的潜在汽车消费群体难以对汽车产品进行深入记忆。这样缺乏特点性的汽车设计,促使汽车企业的产品的缺乏个性化,难以在消费群体内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我国汽车企业现有的竞争手段主要是价格竞争方式,而往往忽视了品牌竞争的方面。这样不仅仅不利于汽车企业的产品形象受损,还影响到了汽车企业自身的利益。

第4篇:汽车技术与营销论文范文

关键词:电动汽车;问卷调查;市场细分;销售策略

近些年,我国环境、资源都处于恶化的状态之下, 2015年河北省一年内近80%的时间皆处于雾霾天气,环境危机日益严峻;且石油供给远小于需求,导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资源问题不容忽视。另一方面,汽车持有量近些年不断增长,消耗石油量不断上升,其排放物加重了空气污染。因此,新能源电动车取代传统汽车是大势所趋。但是,电动汽车的市场销售并不理想,201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76万辆,相较于2013年汽车总销售量5967.8万辆,其所占比例很小。2014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产销两旺,销量突破7.48万辆,同比增长425%;但相较于2014年汽车总销量6402.4万辆,电动汽车占比依旧极小,2015年亦处于同等状况。理论上电动汽车的需求大涨而实际销售状况却如此尴尬,实在令人费解。为此,我们针对电动汽车销售情况进行了市场调查,试图找出原因。

一、 调查介绍

课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石家庄的消费者通过分层比例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进行了市场调查。通过市场细分理论,并根据目标市场具有可测量性、可接近性、重要性、可辨别性、可操作性五个方面的标准对各个子市场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以20-39岁的消费者市场最为目标市场,进行了市场调查。

二、电动汽车市场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消费者特征需求分析

调查发现,消费者愿意接受的购车价格集中在20-30万之间。被调查者中,20-39岁的消费者中购车预算在20-30万的占比49.7%,20万以下的占比10%,30万以上的占比40.3%。消费者对电动汽车车型、颜色等偏好都极为明显,其偏好较高的车型是基本型乘用车、SUV,喜好的颜色为银色系、黑色系和白色系。调查发现,在车型方面,基本型乘用车、SUV占比皆在40%以上。对于颜色,占比较高的为银色系、黑色系、白色系,20-39岁的消费者多处于创业期或工作稳定期,多偏好稳重型汽车。消费者期望获得的优惠形式为打折优惠和一年期的免费定期保养服务,而对于一年免费车险、赠送汽车零件等,消费者反应度不高。电动汽车价格、电池因素、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府政策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子。想要对汽车销售状况提出有用建议,就要了解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经过调查,消费者在购买电动汽车是更多考虑的是电动汽车价格、电池因素、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政策,对于汽车性能、维修费用等却不太在意。

(二)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1、了解途径。消费者了解电动汽车的途径主要是电视媒体、网络和经销店面的宣传。尤为明显的是网络,消费者通过网络了解电动汽车的占比69%,在如今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电子商品已经成为消费者获得信息的首要选择。

2、企业宣传手段影响度。消费者普遍偏好广告营销方式与活动营销方式。调查发现,消费者对于广告营销方式和活动营销方式反应比较敏感,而对于虚拟营销、观念营销等反应不大。对于20-39岁的消费者,他们更倾向于观感较强,可直接参与的销售活动,对虚幻的、理论性强的销售方式接受度不高。

三、 销售对策与建议

(一)产品策略

企业在推出电动汽车时应综合消费者的喜好和自身实际生产能力。初期企业应重点推出基本型乘用车,而对于SUV来说,初期的电动汽车技术水平难以达到同类型燃油汽车所能提供的较高配置与合理价格。在成长期,待技术水平成熟时,再重点推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SUV车型;在汽车颜色方面,以银色系、黑色系和白色系作为主打颜色;在促销活动方面应以一年期打折优惠和一年期免费定期保养服务作为重点优惠形式,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二)价格策略

在电动汽车产业的生命周期内,不同时期应选择不同的价格策略。1.导入期,电动汽车属于新兴产品,消费者了解不多,价格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企业应将价格在20万-30万之间的电动汽车作为主打品牌销售,以满足消费者的价格需求。2.成长期,消费者的关注点除了电动汽车性能,还有品牌、价格等方面因素,由于竞争者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此时企业应采取成本领先的策略,快速有效的占据市场份额。3.成熟期,当企业占据霸主地位增加了其他潜在竞争者进入市场成本的同时,企业对电动汽车的价格可调范围也较小,可以通过优质服务来进一步提高竞争地位。4.衰退期,此时电动汽车即使降价也不能刺激足够的需求。企业应在损失最小的情况下退出市场。

(三)渠道策略

企业对电动汽车的宣传应以网络宣传为主,多种宣传方式并存。在20-39岁的消费者中,通过网络了解电动汽车信息的市民占69%,这部分人群对网络依赖性较高。在此基础上,对于电动汽车的网上宣传企业应该做到:(1)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在相关网络平台有关电动汽车的信息,同时搜寻公司的潜在客户,帮助其了解电动汽车,使其产生购买意愿,产生购买行为;(2)完善公司网站,方便顾客访问。企业可以在自己网站上提供如下信息:①企业的简介、企业电动汽车产品及其服务流程等。②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通过收集、公布电动汽车行业的相关信息,引起消费者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促使其产生购买行为。

针对目前市场的热点营销模式,企业可以采取“自建店+加盟店”的方式,低成本迅速扩张销售。对经销商店面要有统一的装潢、店内广告、销售服务,从而宣传企业品牌形象。

(四)促销策略

在营销方面,注重广告销售和活动销售。在广告方面,企业应做到:(1)利用明星效应,挑选在青年中有影响力且符合电动汽车时尚、环保特点的明星作为代言人。并将广告做到电视媒体,让消费者直观体会电动汽车运动的特性。(2)广告内容具有针对性,打造出反应不同人生目标或近期诉求的广告意境以吸引消费者。

在活动营销方面,企业可以举办电动汽车挑战赛。参赛者能在比赛的过程中,体验电动汽车的性能,并吸引沿途的观赛者,增加购买对电动汽车的宣传力度。除此之外,企业可以举办展会,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刊登展会信息,展会现场进行实物体验及图片信息介绍,并邀请报社、电台记者对展览会进行跟踪报道。以多种形式增加企业的影响力。

四、结束语

如今,环境和资源压力日益加大,电动汽车的兴起是必然的,增加电动汽车销售量,既可以缓解环境、资源压力,又能更好的建设建设和谐、环保社会。

参考文献:

[1] 汪玮.江汽公司新能源电动汽车销售现状及营销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4(14).

[2] 张小联.基于赣州市场的汽车销售渠道模式探讨[J].商业现代化,2015(9).

[3] 陈建坤.我国汽车营销创新网络模式分析[J].产业经济,2015(9).

[4] 王媛媛.新能源公共汽车销售策略研究[J].品牌营销,2015(5).

[5] 司小军.中国汽车销售流通体制研究[D].北京:对外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第5篇:汽车技术与营销论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040-03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汽车后市场被经济学家称为汽车产业链上最大的利润“奶酪”。据美国《新闻周刊》和英国《经济学家》刊载文章对世界排名前10位的汽车公司近10年的利润情况分析,在一个完全成熟的国际化的汽车市场中,汽车的销售利润约占整个汽车业利润的20%,零部件供应利润约占20%,有60%的利润是在其服务领域中产生的。如果说汽车销售是一块有“嚼头”的饼干,那么汽车的售后服务市场则是一个可以令人大快朵颐的蛋糕。

乘着汽车经济的东风,汽车养护业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发展势头日渐迅猛。近两年常德地区私人购车数量呈现急剧上升的态势,目前已超过7万辆。仅学院教职工私家车就有300余辆。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预示着人们对汽车后市场的强烈需求。这种需求会随着人们对汽车的认识而不断深化。近年来更有一些大资金的进入,使得该行业充满了无限的生机。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重质量、重服务、重特色,将是这一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而研究本项目具有如下现实意义:

1、为毕业生就业指导课提供材料支撑,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更加贴近生活。

2、通过调查与研究,掌握汽车新兴维护行业在常德地区创业的第一手资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参考。

3、为汽车专业毕业生创业提供指导性建议和帮助,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

(二)内容结构与研究方法

论文从大学生创业的角度出发,在充分市场的指导下,通过对汽车新兴维护行业创业项目的环境调查和汽车新兴维护项目的可行性、价值探析,探讨汽车新兴维护项目创业的可行性、原则和方法途径。

论文采用文献分析研究法,搜集关于大学生创业和汽车新兴维护项目创业的文献资料,通过对所收集资料的对比、研究和分析,了解本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制定本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方向等,同时也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理论指导。采用调查研究法,对常德地区汽车维护行业及部分车主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这一市场的创业环境和车主的认同程度,从而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技术支持。

二、中国汽车维护行业的创业环境

(一)中国汽车后市场宏观创业环境状况

近年来中国政府逐渐重视汽车用品行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措施帮助和扶持汽车行业、汽车用品行业的发展。在政策与经济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鼓励发展汽车用品行业,促进就业与收入的提高。近年,中国汽车服务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自2000年以来,中国汽车业发展被业界称为“井喷”,年增长率达到30%。2009年,我国全年累计生产汽车1379.10万辆,同比增加48.3%;销售汽车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6.2%。与此相对应的汽车服务业每年正以40%的速度递增。在一个成熟的汽车市场中,除掉汽车整车利润后,汽车的销售利润占整个汽车业利润的20%左右,零部件供应利润占20%左右,而50-60%的利润是从服务中产生的。汽车服务业已成为国外汽车制造商的主要利润来源,也构成了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未来几年,还将是中国汽车服务业有所作为的大好时机。

(二)汽车维护行业的发展状况

1、经营和销售模式

(1)“四位一体”和“连锁经营”:“四位一体”即目前已传入中国的“4S”形式,目前国内主要的轿车生产企业基本都采取这种方式。这种模式源于欧洲,即整车销售、配件供应、维修服务和信息反馈。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连锁经营模式,最近20多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这种连锁方式如同人们熟知的“麦当劳”和“肯德基”,它整合了各品牌汽车维修保养的资源,打破纵向垄断,在价格服务透明化的基础上,提供汽车保养、维修、快修、美容和汽保供应一条龙服务,车主可以一站式解决问题。

(2)“特约服务站”:“特约维修站”须得到厂家授权,它们只负责给特定品牌的汽车提供服务,维修中使用的专用维修设备大多由该品牌汽车制造商提供,零部件也都是原厂件。由于特约维修店垄断了新车保修业务,每一家维修店的客户因此也是相对稳定的。这类模式虽然有比较固定的客户,但是同时也降低了新客户的增长率,其客户的增长与生产厂家的销售量是成正比的。

(3)“独立经营”:以前的汽车维修基本都采用这种模式,随着市场的竞争,部分独立经营的维修厂发展成为品牌4S店,部分维修厂区的厂商的授权成为品牌特约维修店,也有相当一部分坚持独立经营的特点,坚持多品牌经营,而且取得比较好的业绩。

2、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缺少核心技术、产品质量及服务意识淡薄。汽车制造业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让汽车修理企业不得不投资购买先进的维修检测设备,这同样也给汽保企业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在实际门槛低、市场竞争无序。由于低价的设备市场空间比较大,汽保设备商们纷纷压低价格以获取市场份额,打价格战成了营销的主要手段,而价格降低的背后必然会对质量产生影响,同时会间接对品牌的树立带来负面效应。

市场营销策略和方法不多。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汽车维修和保养设备也成为具有很多高技术水平的产品,在市场营销上,很多传统的方法可能不再适合。在汽保行业,绝大多数场上非常重视每年在各地举办的各种展览会,这固然没有错,但是很多企业因此不重视平时的宣传和推广,有的甚至没有自己的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计划。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这是一个高效、便捷和廉价的平台,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并利用它来为企业的经营服务,可以说网络营销必将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行业发展前景

与整车市场相比,汽保行业市场具有更强的成长性,这是因为:

(1)汽保市场增长更多来自于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即使整车市场销售增长出现停滞,只要售后市场整车保有量还在增加,则汽保行业增长就有保证;

(2)行业财务状况良好,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在不断加强。即使在2003年整车企业价格下降8-10%的基础上,整个汽保企业利润率依然保持在20%以上。

中国的汽保行业在未来的5-10年中有着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只要有完善的经营决策和充足的准备,完全可以在这个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三、汽车新兴维护行业业创业项目的策划分析

(一)、项目可行性分析

经过对资料的分析和市场的调研,我们认为在本地区此创业项目具有很好的可行性。首先外部环境显示汽车新兴维护项目市场很大,能带来还好的经济收益,目前也是大学生创业的黄金期,各种条件和相关政策都十分有利,其次,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除市场本身需求巨大外,汽车新兴维护中的玻璃清洁除雾、车胎胎压监测等维护项目在常德地区还未广泛推广,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车主对我们新兴维护项目认可度很高,具有丰富的应用前景,创业可操作性强。

(二)项目策划方案

1、汽车维护店定位:

(1)经营范围:汽车维护、装饰、美容。

(2)店面规模:三个工作空间(180m2)。

(3)区域保障:方圆3公里内私家车保有量不低于2000辆,门前车流量不低于200辆/小时。

(4)店址选择:住宅聚集区。

(5)经营模式:品牌加盟。

2、需要得到加盟总部的配套服务:

(1)技术培训。

(2)店长培训。

(3)上门技术指导。

(4)派人上门进行店址确认和市场调研,提供门头设计。

(5)提供开业广告策划、营销策划,派人开业筹备等事宜。

(6)上门安装设备及操作使用培训。

(7)享有供货价格,建立终端客户数据库。

(8)上门策划、开发终端客户进入渠道。

(9)长期上门传授新技术、新产品及强大的后续支持。

3、加盟权益:

(1)制定市场战略决策,明确商的市场目标,依法履行双方约定的权利和义务。

(2)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及后续技术支持,全力为加盟户服务及协助处理服务突出事宜。

(3)确定分店经营一体化要求,指导经营,对分店提供全国广告支持。

(4)制定加盟战略及促销方案。提供信息,处理反馈行业有关信息。

(5)由专业学校培训,全套技术一步到位。

(6)由总部提供全套门面、内构、平面、施工效果图设计。

加盟店权益和义务

(7)享有区域保障,即在承诺区域内限额加盟,在总部授权的区域内享有独家经营权;

(8)按总部VI要求装修营业场所及制作店招;

(9)统一授权悬挂汽车美容养护加盟店牌匾;

(10)统一配送并长期享有总部产品、设备的供应;

(11)享有总部经营技术资产使用权;

(12)使用总部品牌及服务商标,对外公开营业;

(13)新项目、新技术的优先受让。

据调查显示,国内多数汽车养护店的生存现状是:赔钱难赚钱也难,想做强做大难上加难。主要是因为多数店主在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上的匮乏,尤其是在产品和技术上无法在当地市场真正形成竞争优势。采用加盟方案进行创业目的在于利用加盟商的递进式业务成长平台的强大持续支持能力,从而保障我们在当地汽车服务领域真正做大做强。

3、创业项目的风险分析

作为创业者,应该行动谨慎,头脑冷静,善于把握机遇和规避风险。因为任何事物都存在正反两个方面,创业也是一样,还存在很多不利的因素,创业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创业者需要对创业失败负全面的责任。虽然承担责任是很兴奋的事情,但实际上有时是很痛苦的,持续的压力与长时间的工作是很多创业者生活的组成部分,这将很大地影响到社会交往及家庭关系,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健康。

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是指对项目因素或未来情况缺乏足够情报而无法做出正确估计或没有全面考虑所有因素而造成预期价值与实际价值间的差异的预测。不确定性的来源:(1)将来的不确定性;(2)资料的不确定性。因此应该首先进行确定性分析,之后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作用在于分析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可能造成的风险。

四、结论与展望

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呈现高速增长势头,当年被许多业内专家公认为中国开始进入汽车社会。在汽车消费结构方面,家庭购买比例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市场需求的主体,中国从此将开始进入稳定增长的良性的汽车市场。与去年相比,虽然今年汽车市场的销售涨幅有所回落,但市场需求潜力并没有缩减,只是由于汽车频繁降价,以及汽车消费和使用环境等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使得消费者持币待购,需求暂时得不到释放。当然,随着竞争的激烈汽车销售越来越走向微利时代,而汽车后市场则随着汽车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消费者消费理念的成熟而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美好的前景。目前,国内的汽车后市场比较混乱,还处于初期的调整和扩张阶段。但巨大是市场潜力和快速的增长速度,都给商家带来了很好的市场机会。

对汽车新兴养护创业项目做一个总结:

1、汽车新兴养护行业可以做,没有不行的行业,只有不适合在行业中生存、发展的创业者。

2、为规避创业风险,增加创业成功率,可以选择加盟连锁的经营模式,但必须对加盟的对象进行详细、全面的考察。

3、从目前汽车后市场的发展状况和规模看,机会窗已经打开,适合创业者投资。

4、机会不等于绝对成功,一旦加入,创业者将还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作者简介:陈雪,(1989-),女,湖北省随州市人,本科,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工作人员,研究方向汽车营销。

第6篇:汽车技术与营销论文范文

关键词:日本汽车;产业链;集群化。

日本汽车产业链的建立,既得益于市场需求迅速膨胀带来的行业繁荣,也是以丰田精益生产方式(jit)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模式创新的结果,同时还是国际化分工的必然选择。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历史上有三次较大的机遇,是产业整体快速发展并形成规模的重要条件。第1次是朝鲜战争爆发, 战争中大量的运输需求挽救了步履维艰的日本汽车产业,1955年日本汽车产量达到6.89万辆,但主要以卡车生产为主,之后开始恢复轿车生产。第2次是20世纪60年代,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和家庭轻便汽车普及政策的作用下,日本国内的汽车需求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汽车产业抓住机遇,相继建设了20 多个年产20万辆以上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厂,形成了规模化大批量的生产体制。第3次是石油危机带来国际市场对小型汽车的大量需求,1973 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上涨到每桶10美元以上, 使得作为汽车消费大国的美国对小型轿车需求激增,日本汽车企业充分利用美国不生产小排量汽车带来的产销错位,以经济型轿车为主导和突破口,大量出口美国。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1000万辆, 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并建立起完备的汽车产业体系。与此同时,以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为目标的管理方式革新,为日本汽车产业形成独特的生产和供应链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当前国际生产不断转移的大背景下,日本汽车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和调整,但是其仍然保持着相对稳定独立的系统格局。

一、日本汽车产业链的特征与局限。

产业链是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比较优势与技术经济关联,按照特定的时空布局关系形成的网络关系形态,其本质上是一个在价值链、企业链和供应链等方面专业化分工合作过程中形成的产业链条;和企业群结构,既可以在上下游企业之间自然形成供需链条,也可以在横向分工上形成价值链条,既可以在单一区域、单一企业内形成闭环,也可以在不同企业、不同地区(国家)之间延伸。日本汽车产业在快速发展中,根据自身的文化论文" target="_blank">企业文化、空间特点和战略需要,形成了特征独特的产业链。

(一)产业链特征。

(1)从驱动力来看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the global apparel value chain: united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2003)认为,工商企业建立了两种国际经济网络:一种是生产者驱动型,由生产企业占主导地位,如汽车、钢铁等行业;另一种是消费者驱动型,通常是零售商或品牌企业占主导地位,如服装行业。

产业链是由分工形成的生产网络,日本的生产网络主要是生产者驱动式,原因在于日本的跨国汽车公司本身就是具有极强生产能力的制造商,居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并从横向和纵向控制着产业链中设计研发、供应生产和市场营销等环节。

(2)从组织形式来看: 建立在长期业务关系基础上的日本国内汽车产业链具有垂直、封闭的突出特点,“日本企业间交易的关系治理机制,为日本制造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动力和高效的协作平台”,“这种组织形式强调母公司与子公司或相关企业之间的互相持股,形成一种紧密的所有者关系和垂直型的产业集团体系。日本企业在构建生产网络时,把这一组织关系向东亚地区做了扩散和延伸”[1]。最初,日本车企在东亚建厂主要是从日本进口零部件,在当地加工组装。80年代日元大幅度升值之后,日本的中小企业也开始对外进行投资(fdi),中间产品投入中的当地含量有所提高,但产品生产设计环节中的控制权依然集中于跨国公司在日本的总部,由他们决定产品的产业链分工,所以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垂直、封闭的生产网络结构。hatch 和yamamura 将其称为“日本怀抱中的亚洲生产网络”[2]。

(3)从价值层次来看:日本国际汽车生产网络是抓高放低的“雁行方式”,日本经济发展模式本身的重要特征是出口导向和贸易立国,因而在技术转移方面就比较保守,必然要力图保持自身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领头雁地位,而只是将低技术、低利润、低价值的产品生产转移出口至其他跟随国家(地区)。日本对东亚的产业转移并非关键核心技术或主流产品,而大多是一些相对成熟的低端产品和技术,即便是当东亚在技术发展阶段上逐渐与日本接近,比如在中国,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同日本已经形成竞争,但是日本汽车企业对其核心技术的转移意愿依然消极。因此,日本汽车企业在东亚构建的产业链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4)从区位形态来看:日本汽车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从横滨到名古屋一带的东海沿岸区域,尽管这一地区的土地面积只占全国的1/3,但却集中了80%以上的日本汽车制造业,特别是新建工厂。例如具有“东洋底特律”之称的丰田汽车产业集群,拥有10座汽车厂和1000多家协作厂,在半径约5km,面积达80km2的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以丰田汽车公司总厂为中心,供应商环绕周围为特征的庞大的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丰田公司总装厂与附属的零部件生产厂平均距离约为50km, 与独立的协作配套厂的平均距离约为120km,丰田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平均每天可以进行8次的供货发送,由于主机厂与配套厂之间距离较近, 产品的库存量和交易成本得以有效降低。显然,集群化的产业形态,极大的强化了日本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5)从长效机制来看:合作伙伴建立长期交易关系的根本原因是对未来收益有共同的预期,因此,按照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观点,当企业之间对未来愿景具有共同预期时,关系治理机制是有效的。日本各大汽车制造厂都建立了各自的网络化零部件供应商体系,如丰田公司的“协丰会”(kyohokai)和“荣丰会”、日产公司的“日翔会”、马自达公司的“洋光会”。“日本与上游供应商的合作是以业务转包合作为特征的金字塔式,正是凭借金字塔型的分工协作体系和长期合作关系,日本汽车工业具备了快速应对市场的能力”[3]。

日本整车制造厂的零部件自制率仅在30%左右,其余70%的零部件都要从协作配套厂采购。整车企业一般实行业务转包合作,通过投资、合资、参股、控股等方式,与零部件配套企业建立多层次的垂直与协作关系,形成了层层转包、上一级控制下一级的金字塔型结构。通过这种塔型垂直分工协作体系,相互支持、相互渗透,促进了整个产业的协同发展,逐渐形成了关系稳固的利益群体。此外,通过平衡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与协调关系来进一步维系与供应商的长期关系。实际上日本的零部件厂商是在少数长期稳定的竞争对手之间进行着潜在的或实际的订单竞争,“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在竞争与协调之间选取一个平衡点,优点是既保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状态,不断提高其实力,同时又避免过度竞争导致的成本上升,也能保证长期合作关系的维持”[4]。由此可见,日本的汽车生产网络具有一定的长效性和稳固性。

(二)产业链局限。

在产品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和强调产品差异化与技术创新的现代社会,日本汽车产业链尽管相对完善,但并非无懈可击,其自身的局限性也在不断显露出来。

一方面,根据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kiyoshi kojima)提出的 “边际产业扩张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其选择的产业应该是投资国逐渐丧失优势的产业。或者说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或领域,应该发生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本国具有相对劣势而东道国又具有相对优势。由于日本国内资源限制,在劳动力价格上升、市场饱和与国际供需市场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日本汽车产业自身生产成本优势和产品竞争力优势逐渐降低,自成体系的国内产业链空间狭窄,使得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日本汽车企业,不得不选择产业链延伸,进行跨国投资和生产转移。

另一方面由于相对封闭的内部产业网络结构缺乏竞争机制,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与德、美、法等国甚至后起之秀的韩国比较,日本汽车产业的技术竞争优势正在逐渐弱化,从技术先进性、新车型更新频率特别是市场占有率上已经有所显现。根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11年前6个月,韩国现代汽车集团的美国市场占有率为9%,接近丰田汽车(12.8%)和本田(9.6%),在欧洲25个国家,现代汽车集团的新车销量占有率(4.7%)比丰田汽车高出0.7%,日本主要产业已落后于韩国企业或正在被迅速追赶[5]。

此外,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的频发,日本汽车生产网络中的密集型产业集群也面临巨大的不可抗力风险,在日本大地震和海啸中已经暴露无疑。2011年日本地震后,零部件供应链的断裂使整车企业陷入停工减产的尴尬境地,汽车产业链全线受到影响,与此同时,港口和交通设施的损坏也让集群化生产模式下的物流运输行业一度陷入停滞。根据日本财务省2011年5月25日公布的4月贸易统计初值显示,汽车出口额同比锐减67%,为2553亿日元,创1979年1月以来最少纪录。因此,如何保持竞争优势,降低产业系统性风险,进行汽车产业链的全球整合,已经成为日本汽车产业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日本汽车产业链在中国的延伸。

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同时由于日元升值、日本国内市场饱和以及工资水平上升等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日本汽车企业不得不采取对外直接投资(fdi)的方式,将产业链向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其他国家(地区)转移。日本汽车产业链大规模向外延伸扩展,主要体现在向东南亚国家和中国进行了梯度生产转移,利用东亚地区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对区域内生产能力和比较优势进行垂直整合,由分工生产加工和贸易逐步过渡到当地本土化渗透,在东亚形成了层次分明的生产网络体系。日本汽车产业链在中国的延伸和“本土化进程表现迟缓,明显滞后于欧美企业”[6],具有明显的被动性和功利性特点,从在中国早期进行低端产品组装到近期供应链随动转移的过程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产业链的低端试探。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开始积极参与国际生产分工,对跨国公司来说,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1984年,天津华利汽车公司引进日本大发汽车生产技术,1986年,进一步引进大发汽车公司的cha-rade轿车生产制造技术,大发车的下线和夏利两厢式轿车的生产,拉开了日本汽车企业在中国试探性合作的序幕。

从1984-1992年这一阶段来看,日本汽车产业整体上对中国汽车市场还处在战略性试探阶段,产业链分工生产以低端品牌、单一品种、小规模合作方式开始,以skd(半散件组装)或ckd(全散件组装)的方式在中国组织生产,主要配件和关键总成靠进口支持,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更多的品牌车型依然留在日本本土。在初级产品的转移生产过程中,体现更多的是利用中国国内劳动力和市场优势进行装配和销售,并不涉及产业链中产品研发、设计和供应链转移环节,而丰田、本田、日产等企业也没有大规模的参与进来。这种犹豫和观望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日本汽车企业在中国的产业链整合进程,“日本汽车企业在华战略的拖拖拉拉,使得欧美汽车企业占领了在华战略上较好的位置,并取得了领先优势”[7]。

(二)产业链的中位引进。

20世纪90年代,日元的大幅升值加剧了日本对外出口的困境,越来越多的日本汽车制造业企业开始推行国际化战略,将部分模块化的产品总成和零部件从产业链中分解出来,转移到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地区)进行生产。“由于国际生产分工的变化、东道国相关政策的推动和产品市场的牵引,日本的汽车企业纷纷开始向中国转移生产或调整策略并加大投入,日本汽车产业在中国的本土化开始出现全面升级。具体表现为,从产品链到生产链的战略布局呈现出加速和扩大的态势,产品从底端车型向中高端车型过渡,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以及营销管理开始全面本土化”[8]。

1993年到2003年,日产汽车公司(nissan)在中国分别合资成立了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和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开始了从家用轿车、皮卡到多功能汽车(suv)的全系列产品的延伸。与此同时,本田汽车公司(honda)进入广东,相继成立了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和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并收购了广州标致。本田采用先进的柔性生产线,不断推出新车型,继雅阁轿车(accord)推向市场并得到市场欢迎之后,“奥德赛”( odyssey)、“飞度”( fit)、“cr-v”等陆续在华投产,而广州本田率先引进国外“4s销售模式”,使得产业链在中国得到进一步扩展。

然而,这个阶段日本汽车企业在中国产业链延伸的表现差别很大,例如“夏利2000”高调进入中国市场,虽然有着纯正丰田血统但不允许使用丰田标识,而丰田汽车公司(toyota)在中国首款轿车威驰(vios)也并非丰田高端车型,这些都表明了丰田的犹豫。

(三)产业链的高级融合。

2004年6月1日,中国正式颁布实施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自主研发、产品结构、品牌建设和消费者关系等进行了规定,同时汽车产销量连续出现两位数增长,消费市场呈提速态势,日本汽车企业开始加快产业链转移和延伸步伐。

2004年,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推动在中国的本土品牌建设、公共关系和人员培养,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广州本田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ghrd)也先后成立。

一度保守的丰田公司及时调整战略,明显加快了在中国本土化的节奏。锐志 (reiz)、凯美瑞(carmy)、全新皇冠 (crown)等中高端轿车产品,相继转移到中国本土进行生产,同时设立了丰田汽车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和丰田汽车技术研发交流(广州)有限公司,成为两家当期世界规模最大、设备最新的汽车售后服务技术的研究及教育中心,全面实施与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媒体、交通学校、教育机关等单位的合作,加快了人才培养和文化交流步伐。

显然,在这个阶段,日本汽车企业已经意识到产业链的有效转移需要通过教育培训和交流来强化,一面开始引进或合作开发各个层次车型并冠以全球同步,同时在日渐完整的产品价值链和生产供应链的环节中,更加重视品牌延伸管理,不断改善营销和市场渗透模式,产业链延伸呈现高级化和全面化趋势。

(四)供应链“集群化”转移。

尽管近年来日系车企已加快了生产布局的外迁,但封闭的、排他性的生产供应链模式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脆弱性已对日本汽车企业固有生产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例如2011年日本受海啸大地震影响,指定的供应商生产中断,零部件供应体系一度停滞,而临时又不容易更换其他供应商,极大的增加了生产恢复的难度和行业风险,给汽车生产企业造成巨大冲击。事实上在此之前,日本的中小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一直伴随着整车企业的转移,有计划、有层次地不断向海外延伸拓展,而近年来向中国的供应链转移步伐明显加快。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与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签订合作备忘录,启动定位为“日本中小企业汽车零部件集群”的佛山南海“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欲将工业园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集约型汽配产业园之一。2011年5月,江苏丹阳市与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共同启动以“日本中小企业汽车零部件集群”为主的丹阳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园[9],计划3年内入园300家日本零部件企业。日本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以集团化的形式在中国建立生产集群,实行共同采购生产原材料、共享物流渠道、员工共同管理等制度,以消减生产成本。这种新的发展模式,有利于优化与完善日本汽车供应链结构,也使日本汽车产业在中国占据了更为有利的位置。

三、结 语。

产业链国际化延伸即可以带来投资收益,也是防范和化解企业风险的有效路径。随着日本汽车企业在中国产业链延伸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直接结果就是为跨国公司降低了经营风险并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根据本田公司业绩报告,在美国次贷危机阴影中,2008财年本田纯利润同比减少近87%,汽车产品的销量同比减少10%左右,海外销售市场中中国增幅显著,同比增长12%。而丰田公司的业绩报告显示,2010年全世界销量(包括大发工业、日野汽车在内)同比销量增长8%,小车型在日本国内的销售量增长14%,海外市场增长仅6%,其中在包含中国的亚洲增长高达24%,但是在北美销售量减少了2%,在欧洲销售量减少了11%。

从日本汽车产业在中国的延伸来看,的确已经为日本的汽车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并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企业的系统性风险。当然,日本汽车产业的转移对于成长中的中国汽车工业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即带来一定程度的技术溢出效应,同时也加大了行业竞争压力。中国汽车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分工,在吸收消化的同时,逐步形成并完善本土产业链体系,一方面要优化供应链组织结构,引入竞争机制,建立扁平化的产业链模式,另一方面在集群化发展的同时,应重点建设专业子集群,形成一定空间距离的双(多)渠道配套体系,有效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王静文,吕昕娱。从国际生产网络角度比较美日企业模式[j].现代日本经济,2007(5):50-54.

[2] hatch,walter and kozo yamamura.asia in japan'sembrace: building a regional production alliance[c].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43-114.

[3] 赵春艳,凌丹。美国、日本汽车竞争优势比较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11(11):37-40.

[4] 吴迪,胡珊。日本汽车产业供应模式与电子采购的应用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05 (6):49-53.

[5] 王堇。日企市场份额被韩企步步蚕食[eb/ol].[2011-07-20].cbt.com.cn/a/wu__guojishixun/yazhou/2011/0720/17181.html .

[6] 深尾京司。「東アジア戦略研究報告「現地化遅れる日本企業[n].日本経済新聞,2006-07-05.

[7] 石角昌纪。日本汽车企业在华战略中得到的教训[j].现代管理科学,2003(10):42-44.

第7篇:汽车技术与营销论文范文

近年来湖南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改革发展与扩大开放紧密结合起来,湖南踏上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要从经济大省变成经济强省,与此同时湖南民办高职院校正面临着一场革命性的挑战和战略性的发展机遇。

经过调查研究,湖南民办高职教育迅速崛起并蓬勃发展,近年来新申报成功一所高职院校(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同时有三所民办高职院校(湖南同德职业学院、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于2014年成功升本。从某种意义上,人们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在以职业技能本位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湖南民办高职职业教育逐渐构建了较具特色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但仍未摆脱传统教育中那种“功利性实用教育”的影响,仍在存在着很多问题,以下对湖南民办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探索。

一、课堂教学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现阶段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教师差异是致使课程教学效果存在差异的主因。由于任课教师素质、年龄、职称、业务水平存在差异,致使同一课程的教学效果差别明显。经调查研究湖南的民办高职院校聘用了较多刚从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直接从事教学活动,甚至个别学生暂末取得相应的本科毕业证,美其名曰锻练人才,工资还打个八折,但学校又很少对其进行系统的教育教学指导工作,从而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

其二,经过访谈湖南的10余所民办高职院校的教研室主任,大部分老师对教研活动、教研功能缺乏认识或认识不到位,教研活动尚存在问题。虽然有些相关简单的资料记载,但明显一看有很多雷同之处,许多教研室主任讲可以自己编一些,或者拿着以往的抄些一下,只要学校查有就可以了,平时大家根本没有时间去搞活动,又没有经费资助,从而使教研活动被动化、形式化,教研内容零散化、表面化。

其三,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湖南的民办高职院校中存在教学安排不合理,没能突出高职的技能性,基础实训环节时间不足;实验台套数欠缺。很多实验设备可以进行更新但又末更新,很多设备只能当摆设,上面蒙上一层很厚的灰,教师课后辅导很少花时间用在学生的作业批改上,很少给学生作业以适当的评语。

调研组的全体成员认为制订以高职技能为特色教学标准文件、高职特色化授课、企业文化进课堂、晚自习辅导和作业批改、职业化考核体系等为核心的完整课堂教学环节的制度规范,约束教师行为。另外及时更新完善课堂教学各主要环节的规范性指导文件,简化管理流程,提高制度的执行效率。其次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设立奖学金和教学质量专项基金。课堂教学既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微观管理单元,只有形成领导重视、制度健全、标准统一、考核机制完善、师生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才能形成微观质量管理的集聚效应,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湖南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的培养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近年来教育部明确指出:“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可见对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重视程度被提到新的高度。湖南的民办高职教育本为生产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然而,从调研湖南的10余所民办高职院校来看,大部分民办高职毕业生毕业后发展后劲不足,在原有岗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适应,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高职教育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其一,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必须引导在校的民办高职学生和家长转变观念。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要让学生和家长明白,高职教育虽然是一种“就业教育”,但高职学生的就业并不是一种短期就业,而是终身就业。高职教育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就业服务,而不是为学生的短期就业服务。

其二,必须引导民办高职教师转变观念。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学实践过程,不断增强大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锻炼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其自我发展的信心,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三,必须引导社会及企业转变观念。企业是接受高职学生就业的主体。只有企业不急功近利,不是看重学生的短期适应能力,而是注重学生的长期发展能力,才能倒逼整体教育观念的真正转变。

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加强宣传教育,利用正确的舆论来引导;鼓励校企长期合作,利用实践需要来引导;改革考核办法,利用管理机制来引导等等。

三、开设具有特色且适应市场的专业和课程,制作合理的教学计划

经调查研究发现,统计湖南民办高职院校的在校生的专业人数,发现一些热门专业班级人数相对较多,冷门专业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少,甚至个别专业只有近十人。在这种趋势下,大部分高职院校不得不砍掉一些专业,重新申报或者重点支持一些热门专业的建设,从而形成自己的行色,如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直接定位于以立足湖南,面向中西部,紧密围绕汽车产业和汽车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开设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生产管理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整形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二手车鉴定与评估、国际商务(汽车贸易方向)、工商企业管理(汽车企业管理方向)、金融管理与实务(汽车金融方向)等专业,将整个学院全力打造“西部标杆、国内一流”的汽车职业教育基地,为振兴民族汽车产业做贡献。这方面值得很多湖南民办高职院校进行探索,学校专业不在于多,而在于有特色。

学校根据市场及自身特色,确定好相应重点专业,就要对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进行修订。经过调研发现,湖南的民办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方面有所突破,但执行力度不够,发现开设的公共课程达十多门,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专业课程在第一学年只开设了二到四门,第二学年也只开设了五到六门,第三年安排顶岗实习或开设几个星期的综合实训应对省教育厅的技能抽查。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非常重要,在课程体系中可以从“基本素质”、“职业能力”、“素质拓展”、“能力提升”等几大课程模块中得以体现。

四、建立合适的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机制

从调查的几所湖南民办高校在校学生来看,大部分学生说上课玩手机很正常,逃课也是小事,也有学生扬言只要考试的时候到了,或者跟老师搞好关系及格是没问题的,故建设合适的学业考核机制势在必行。

第8篇:汽车技术与营销论文范文

关键词:海西图书馆联盟,技术创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议章程

 

1海西图书馆联盟的提出

2005年10月10日—13日,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图书馆服务”分会在漳州召开,会议围绕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图书馆如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图书馆实行“以人为本”服务创新等方面展开学术研讨。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于10月27-30日在福建省永安市召开,本次学术年会也是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分会场。年会主题是“和谐社会、海西文化建设与图书馆新发展”.

目前,福建省除几所大型高校图书馆加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外,大部分图书馆仍处于相对封闭、各自为政的状态,尚未实现实现资源共享,缺乏科学的管理架构和运作方式。面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乘 “数字福建”建设的东风,海峡西岸地区图书馆联盟呼之欲出,实现福建数字图书馆“网络共建、资源共享”。

海西图书馆联盟是指在海峡西岸地区范围内各类型图书馆之间按照一定的协约方式,为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而形成的相互间地位平等、互助合作、共建共享的图书馆联合体。构建海西图书馆联盟服务体系,主要是将海峡西岸地区范围内同类型或非同类型的图书馆联合起来,利用馆际之间资源优势互补,提高盟员馆间读者群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能力,发挥整体效应功能作用,使图书馆真正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中心。

2建设海西图书馆联盟的设想

2.1海西图书馆联盟的技术创新

2.1.1扩大数字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范围与深度

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是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海西图书馆联盟应针对用户的需求以及教育、科研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地收藏积累文献信息资源,建立起较强的,相对完备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必须对图书馆文献收藏的学科范围和层次实行整体规划,分工协调,以减少相互重复,从整体上达到比较高的文献覆盖率。

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全球科技资源的挖掘、整合、共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海西图书馆联盟可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安排了诸如e-Science之类的计划,力图把科学观测仪器系统、实验仪器系统、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联结为一体,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与远程使用。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使图书馆联盟的合作与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

2.1.2遵循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标准与规范

《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建设》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项目,是数字图书馆建设标准规范的长期框架的一部分,主要针对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为我国数字图书馆当前建设提供相对完善的标准与规范基础,直接指导和规范各个数字图书馆项目的资源加工、描述、组织、服务和长期保存;同时通过分析建立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发展战略,提出和完善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框架体系,探索和初步建立基于联合、开放、共享的标准规范建设、应用和管理机制。目前,已全部完成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总体框架与发展战略、开放建设机制、资源加工与操作指南、唯一标识符应用规范、基本元数据、专门元数据、数字资源检索与应用标准、资源集体元数据规范、元数据规范登记和高层元数据规范10个子项目,并提出了一系列核心标准规范。

遵循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标准与规范使海西图书馆联盟真正实现“馆际互借,资源共享”。

2.1.3建立统一先进的数字化平台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System,简称CALIS) CALIS如今已建成一个初具规模的联合目录数据库和一个实用的联机合作编目系统,并实现了网上联机合作编目。UCCOR(Union-Catalogue of Chinese OnlineResource)即中文在线资源联合编目系统,是上海图书馆首创的网络资源联机联合编目系统,它参照借鉴了OCLC的CORC计划,建立了一个基于Web的网络资源联合编目平台,其主要功能是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编目。

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中心”(OhioCollege Library Center,简称OCLC) Connexion是一个由OCLC开发的通过WorldCat获取编目记录的系统产品,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联合目录和书目数据库。,经济效益。它整合了一个传统的编目服务(即World Cat)和一个有经验的在线资源的元数据服务(即CORC)。它有潜力向图书馆和信息领域挑战集成传统编目服务和更新的信息对象。,经济效益。

CALIS和UCCOR彼此是互相独立的两个系统。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个像OCLC的Connexion有效整合了书目数据库(WorldCat)和网络信息资源编目工具(CORC)的系统。因此,海西图书馆联盟可以对国内已有的编目系统做一个整合构想:在保留UCCOR的所有优点如:支持DC和MARC等多种元数据格式、同时提供中英文编辑窗口、支持元数据挖掘能力等的基础上,参照Connexion前面所述的优点如:内嵌在WorldCat里;自动检测和更新规范档条目;动态链式规范控制等,对UCCOR加以改进形成一个新的类似于Connexion的系统。然后将该系统嵌入到CALIS中去,从而把图书馆先进的编目工具和CALIS长期形成的成熟的数据库整合到一起,既能有效地采用DC和MARC各种元数据组织,包括网络资源在内的各类型资源,又方便了编目人员对CALIS进行检索,减少了在各种数据库之间的切换,从而达到对CALIS已有数据库资源的充分利用。,经济效益。该系统达到的最终目的是:编目人员能够方便、快捷地利用该构想系统同时进行中英文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等多种类型信息资源的编目。

2.1.3联合参考咨询与文献传递

几年来,国内外图书馆联盟已涌现出许多基于网络的在线参考文献前最大规模的中文数字化资源库群,实时咨询系统基于web2.0而设计,可在中国图书馆网站建立实时咨询台,同时可与全国其他图书馆实行协同工作,为读者用户提供包括实时咨询、协同文献咨询、表单咨询在内的参考咨询服务,并整合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检索和全文检索在内的深度文献检索,超大附件传送等服务,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海西图书馆联盟要借鉴这些经验,实现海峡西岸地区图书馆资源共享,进一步满足广大读者用户实时参考咨询和远程文献传递的需求。

2.2提升海西图书馆联盟的经济效益

2.2.1开发海西图书馆联盟市场竞争力

海西图书馆联盟可通过虚拟收藏,联合共建来满足读者的需求。读者的需求已经超越原区域,行业的限制,读者的信息需求不再仅仅依赖某个图书馆,海西图书馆联盟将分散的文献经过有序的组织后,提供了一个海量信息通道,为数字化文献快速传递创造了条件。海西图书馆联盟读者群具有广泛的市场空间

图书馆联盟的建立不仅可以扩充读者群和扩张服务领域,联盟成员拓展到书商、图书报刊、多媒体公司、信息研发机构,数据库生产商参与投标、竞标,从而在采、编、操作等环节享受团体特惠待遇和超值服务。美国著名的Yankee Book Peddler(杨基书商公司)就瞄准了俄亥俄图书馆联盟的大宗采购目标市场和未来市场发展潜力,不仅大量优质优价提供图书、音像产品,而且开发出联机数据库,拥有200万条英文书目,又为该联盟研发采访、馆藏管理系统:书目查询、筛选、预定、报道功能。在双赢的合作中,图书馆联盟获得了集体采购的优惠,还可以免费或低价获得电子信息资源的价格,同时实行资源共享.书商从联盟那里获得了信赖和依靠,从而拥有稳定的、长久的、广阔的现在和未来市场占有率。

海西图书馆联盟不仅是信息资源共享还是人才资源的共享,智能成果的共享,设备资源的共享和效益的互利互惠。海西图书馆联盟能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降低成本,提升联盟内的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进而提高联盟的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

2.2.2完善海西图书馆联盟的经济功能

加强服务经济的能力,为企业开通信息咨询服务。企业的发展离不开4个方面的信息需求,即重大决策信息需求、技术创新需求、市场营销需求、管理咨询需求。借鉴吉林省图书馆联盟注重充分发挥联盟参考咨询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合力为全省企业提供多元化信息服务,促进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查新服务,为企业提供科技查新46项,项目涉及汽车技术、石墨复合材料、信息管理软件平台、航空卫星导航系统的开发以及玉米活性肽、玉米摘穗机的产业化开发等农业生产科研领域。二是课题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化肥选用技术、国内专利检索、药物的市场容量和份额、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研究等。三是竞争情报服务,比如为一汽编辑信息产品9期,包括《世界十强汽车厂商速报》、《市场竞争情报》等。,经济效益。

2.3注重海西图书馆联盟的社会效益

2.3.1参与政府舆情信息公开

2009年11月3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十届年会上,国家图书馆向全国图书馆界发出加强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建设“全国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整合服务联盟”的倡议,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服务机构本身也有为政府发展提供文献服务的职能。

建立基于TPI的媒体舆情数据库----媒体眼中的海西,以此基础展开媒体舆情信息开发。,经济效益。TPI是基于非结构化文档管理而开发的大型智能内容管理系统。TPI系统能够同时管理文字图片多媒体等信息,并提供全文检索服务,支持网页的动态。为客户建立专题信息子库,进行检索,浏览。海西图书馆联盟应该做好政府信息的整合与专题服务,实现“联合共建、合作共享”。

2.3.2提升海西图书馆联盟的社会功能

海西图书馆联盟依托几家大的图书馆建立了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平台,实现“一站式”查询和“一卡通”。实行总分馆的管理模式,建立以福建省图书馆为总馆,市(县,区)图书馆为分馆,以街道,社区,乡镇,村为基层网点的三级图书馆事业网。不仅扩大了读者群也为基层网点培训专业人才。做大做强海西图书馆联盟。

海西图书馆联盟要创新社会服务内容,借鉴美国伊利诺伊州图书馆联盟,其职能主要是为政府服务,同时兼顾公共图书馆构建、教育与自动化、资助扫盲、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支持、生活与学习系统自动化、公共图书馆资金平衡、学区图书馆管理、基金培训等9个方面的服务。

2.4通过协议,章程等构建运作机制

2002年5月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管理中心联合22家高等学校图书馆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英文名称China Academic Digital Library Alliance(CADLA)。CADLA联盟成立大会于2002年5月16日在厦门大学召开,大会确定联盟宗旨为'整体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共享资源'.

海西图书馆联盟应借鉴CADLA联盟的宗旨,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联盟的发展规划与工作目标,建立健全保证联盟正常运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成员馆有章可循,分工明确,建立成员馆互信机制包括协商机制,互助机制,决策机制等,培养海西图书馆联盟的团体精神,形成支援,学习的氛围。

参考文献:1蔡和全浅析图书馆与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1)

2李富玲我国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图书馆建设[J]图书馆建设2005(4)

3董志刚,范艳芬辽宁省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探要[J]图书馆学刊2005,(3)

4、黄晓斌,邓爱贞新世纪图书馆2004(6)

5《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研究》[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1)

6姚群丁辉高校图书馆在线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完善[J/OL]中国图书馆网>专业论文集>图书馆建设2007-8-26

7吉林省图书馆联盟向纵深发展[EB/OL]blog.sina.com.cn/s/blog_5c019b410100dg63.html

8组建服务联盟,图书馆界共商政府信息服务[EB/OL]人民网>文化新闻2009-11-10

9张正图书馆如何为地方政府提供媒体舆情的监察与分析服务大学图书馆学报[J]2010(1)

10学习先进经验推进联盟发展——吉林省图书馆联盟学习考察小组赴美考察吉林省图书馆联盟网>联盟动态[EB/OL]2009.12.10

11朱捃建设江西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构想[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