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范文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第1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范文

1、四大名著,包括曹雪芹的《红楼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传》。

2、《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黄帝时期至汉武帝时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3、《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编著的一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它是中国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范文

1、爱情,原来是含笑饮毒酒。——香港女作家张小娴

2、爱情,是我们都相信的谎言。——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壹周立波秀》

3、习俗是爱情的天敌。——英国小说家布尔沃·利顿

4、男人和男人的关系更加长久,像一种没有肉体的爱情关系,也许就是因为没有肉体才更长久。——原名吴红巾,摇滚师,当代艺术家左小祖咒

5、无酒之处无爱情。——尤里披蒂

6、爱情只能用爱情来偿还。——爱·芬顿

7、朝随而出,暮隐而入。——唐代诗人元稹《莺莺传》

8、芳横无终日,贞松耐岁寒。——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望江亭中秋切》

9、先自掘坟墓,再埋葬爱情。——原名张辛,华裔女作家六六

10、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隰桑》

11、爱情不过是一种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

12、爱情须用爱情来报答。——尼日利亚作家约翰·克拉克

13、不太热烈的爱情才会维持久远。——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

14、爱情是不讲法律的。——圣哲罗姆

15、有情不管别离久,情在相逢终有。——北宋词人晏几道《秋蕊香》

16、真正的爱情,绝对是天使的化身;一段孽缘,只是魔鬼的玩笑。——台湾女作家,原名陈懋平三毛

17、为爱情而赌气,就丧心病狂了。——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

18、爱情的野心使人倍受痛苦。——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

19、爱情的萌芽是智慧的结束。——布霍特

20、真正的爱情故事从来不会结束。——RichardBach

21、爱情从爱情中来。——法国作家拉布吕耶尔

22、爱情往往从小事开始感觉。——

23、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焦仲卿妻》《焦仲卿妻》

24、爱情没有特定的法则。——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25、爱情是我最大的骄傲。——香港女艺人刘嘉玲

26、爱情是理解和体贴的别名。——印度诗人,作家,哲学家,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

27、爱情不是索取,而是给予。——荷兰语言学家范戴克

28、勇气如爱情,需要希望来滋养。——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

29、培育爱情必须用和声细语。——古罗马诗人奥维德

30、爱令智昏。——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培根

31、热得快的爱情,冷得也快。——威瑟

32、失去的爱情,总是令人怀念的。——台湾女作家,原名陈懋平三毛

33、爱情和智慧,二者不可兼得。——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培根

34、爱情怎么他妈的就贬值了。——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

35、在我的眼里,你是我的一切。——美国作家马克·吐温《镀金时代》

36、爱情总是无言地迫害着友情。——台湾绘本作家,本名廖福彬几米

37、没有爱情的人生叫受罪。——英国剧作家威·康格里夫

38、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北宋词人晏几道《阮郎归》

39、拌着眼泪的爱情是最动人的。——英国历史小说家和诗人司各特

40、爱情和战争都是不择手段的。——弗·斯梅德利

41、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

42、他和你玩暧昧,就是不够喜欢你。——中国知名主持人,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教师何炅

43、爱情像条狗,追不到也赶不走。——原名陈矗台湾女作家琼瑶《夜玫瑰》

44、一方素帕寄心知。——《山歌》《山歌》

45、有钱,爱情就能长久。——卡克斯顿

46、舞蹈音乐是爱情之子。——美国政治家约·戴维斯

47、爱情是无邪的,神圣的。——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

48、爱情比软件还要难开发!——美国微软公司的董事长比尔·盖茨

49、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五代词人牛希济《生查子》

50、真实爱情的途径并不平坦。——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

51、爱情是两颗灵魂的结合。——约翰逊

52、恋人的争吵是爱情的更新。——古罗马喜剧作家忒壬斯《安德罗斯女子》

53、爱情献出了一切,却依然富有。——英国作家菲·贝利

54、爱情是一种宗教。——台湾作家罗兰

55、怕爹是孝顺,怕老婆是爱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于丹

56、爱情是生命的盐。——约·谢菲尔德

57、爱情耻笑了锁匠。——科曼

58、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氓》

59、爱情的欢乐中掺杂着泪水。——英国“骑士派”诗人罗·赫里克

第3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范文

2、观念上的贡献:孔子不言所谓有意志有灵验的“天命”和“鬼神”,而对西周的礼乐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孔子是引导中国从“有神论”向“无神论”观念转变的第一人。

3、文学上的贡献:《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孔子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创新篇章的第一人。

4、哲学上的贡献:孔子作的《易传》由《易》的“筮占”功能转变到《易》的“德义”层面上来,其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观念已成为人类“求变向上”的思想基础和中国哲学的宝贵财富。孔子是改造《易》使《易》转向哲学,引发易学革命的第一人。

5、史学上的贡献:孔子编撰的《春秋》是记载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鲁国历史的第一部史书。孔子开修史之先河,是为我国史学奠基的第一人。

6、教育上的贡献:在历史上,孔子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人学校,在设坛办学、教书育人方面遐迩闻名。孔子办学是政治家办学。

7、德育上的贡献:他不但告诉人们学做人、学文化、学技艺等方面的知识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的方法,而且提出了以“中华十大传统美”(简称“中华十德”)——“仁、义、礼、智、信、忠、孝、勤、公、省”为内容的伦理道德观念。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道德先师。

8、体育上的贡献:孔子一向重视体育锻炼。“射”和“御”是孔子开设的六门课程中的两门必修课。同体育锻炼相统一,孔子注重养生之道,为后世逐渐形成的养生学铺设了道路。

9、美育上的贡献:孔子是把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一起纳入教育内容的第一位先师。

第4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范文

一、单项选择题(40分,每小题2分)

1.“赔了夫人又折兵”说的是哪个小说人物?( )

A.周瑜 B.刘备

C.孙策 D.曹操

2.《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玄奘,玄奘西行赴天竺取经,是到现在称为( )的地方去求“真经”。

A.印尼 B.伊朗

C.印度 D.西洋

3.唐宋古文家中唐朝有两位,宋朝有六位,被称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是唐朝的( )。

A.柳宗元 B.韩愈

C.王安石 D.刘禹锡

4.句子、出处、作者及作者生活的朝代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刘禹锡――唐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宗宋祖,稍逊”中的“”指的是文学才华。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出自这部作品。

B.成语“一鼓作气”和“鸿鹄之志”分别出自《左传》和《史记》。

C.《关雎》《曹刿论战》《论语二章》都属于“四书五经”的范畴。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这两句诗,表现的正是孟子所称赞的“舍生取义”的精神。

6.出国学医,又改学文;写过小说,又多写杂文;擅长翻译,又致力于出版。他在多个领域努力,是为了寻找最好的疗救国人精神的方式,他是( )。

A.郭沫若 B.鲁迅

C. D.钱钟书

7.冰心的《春水》中有( )这篇作品。

A.《谈生命》 B.《纸船》

C.《小橘灯》 D.《寄小读者》

8.下面作品中与怀念童年和故乡无关的是( )。

A.《朝花夕拾》 B.《再别康桥》

C.《荷塘月色》 D.《城南旧事》

9.每年在河南新郑市举行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都有很多台湾人前来,下面诗句中( )能表现他们的情怀:故乡,生命之根。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错杀( )(A.杨修 B.华佗 C.吕伯奢)一家,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充分体现了他的奸雄本色;而在(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长坂坡之战)中,他赤脚迎接( )(A.诸葛亮 B.许攸 C.庞统),听从他的建议,最终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又是英雄所为。

11.“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不包含以下哪部书( )。

A.《礼》 B.《易》

C.《乐》 D.《春秋》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以下哪本书(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1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孔子的这句话赞颂的是哪位官员( )。

A.解狐 B.祁黄羊

C.午可 D.第五伦

14.著名的“四知太守”杨震的故事出自以下哪本书( )。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

15.被李贽赞为“仁人,智人,勇人,圣人,神人,菩萨,罗汉,佛”的是《水浒传》中的哪个人物形象( )。

A.鲁智深 B.武松

C.宋江 D.林冲

16.“几百年来,读《西游记》的人都不太聪明了,都不肯领略那极浅极明白的滑稽意味和玩世精神,都要妄想透过纸背去寻那‘微言大义’。”这句话是哪位学者说的( )。

A.鲁迅 B.

C.鲍鹏山 D.易中天

17.被著名学者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是哪位著名词人( )。

A.李清照 B.辛弃疾

C.纳兰性德 D.朱彝尊

18.以下名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

B.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孟子・尽心下》)

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清・郑板桥《竹石》)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19.“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是( )的诗句。

A.苏轼 B.徐文长

C.郑板桥 D.王士祯

20.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的是以下哪部小说( )。

A.《围城》 B.《都市风流》

C.《京华烟云》 D.《三重门》

二、多项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每题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多选、错选不得分;少选,选对一项得一分。)

1.以下典故与“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有关的是( )。

A.一鸣惊人 B.绝缨得士

C.退避三舍 D.问鼎中原

2.下列著作属于战国时代的有

( )。

A.《庄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3.下面几组人物全部出自《史记》的有( )。

A.伯夷、叔齐 B.荆轲、高渐离

C.阮籍、嵇康 D.管仲、鲍叔牙

4.以下诗句与贾谊有关的是( )。

A.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B.经生汉代知多少,屈指谁为王佐才?

C.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D.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5.以下诗句出自唐代作家的有

( )。

A.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B.楼上何人吹玉箫,数声和月伴春宵。

C.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D.隔屋青灯一点明,卧听檐雨落三更。

6.以下著名诗句出自苏轼的有

( )。

A.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B.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C.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D.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7.以下几组人物形象,全部出自《红楼梦》的是( )。

A.晴雯、袭人 B.平儿、妙玉

C.香玉、绛雪 D.司棋、侍书

8.巴金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包括以下哪几部( )。

A.《雾》 B.《雨》

C.《风》 D.《电》

9.以下关于杨绛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曾在苏州的东吴大学读书。

B.翻译过《堂吉诃德》。

C.《干校六记》的作者。

D.钱钟书的夫人。

10.莫言是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作品有( )。

A.《透明的红萝卜》 B.《红高粱家族》 C.《生死疲劳》 D.《蛙》

三、判断题(40分,每小题2分。请在正确选项后面打√,错误选项后面打×。)

1.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各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英雄,他们使用同一兵器,出自于同一宗室,他们的名字是关羽、关胜。( )

2.《论语》作者是孔子,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对话体著作,是儒家经典之一,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

3.武松是《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中的七十二地煞之一,有关他的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擒方腊等故事脍炙人口。( )

4.《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一样,都具有不畏、勇于反抗的精神。( )

5.刘禹锡《陋室铭》的“铭”,韩愈《马说》的“说”,诸葛亮《出师表》的“表”,都点明了文章的文体特点。( )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这些诗句中都用了典故。( )

7.《孙权劝学》选自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是说鲁肃学习的进步大。( )

8.《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进谏齐王,《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后主刘禅,他们都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委婉规劝。( )

9.《孔乙己》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内容是作者对自己在鲁镇咸亨酒店当伙计的回忆。( )

10.《骆驼祥子》讲述了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主人公祥子历尽艰难,凭着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最终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

11.“”原是《诗经》中的“国风”与屈原的《离骚》的并称,后借指文学才华。( )

12.被誉为“史学双璧”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 )

1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

14.我国的第一部字典是西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

15.“船山先生”指的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明亡后,他隐居于衡阳石船山,潜心著书立说,自号“船山老人”“船山病叟”。( )

16.《聊斋志异》的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这本书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白话短篇小说集。( )

17.“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的这首诗一直被当作革命诗歌,其实这是一首爱情诗。( )

18.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蒙古族人。他曾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他是“京味小说”的开创者,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

第5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范文

水性是温柔的,它能表达出人们内心的情感。古时候,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是船,所以渡口,也就成了友人或恋人依依惜别的地方,而水在此时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是一首送别词,诗人以眼波喻水,以蹙眉喻山,因为有了对水的奇想,使得这首词没有离别的感伤,才脱离了送别词的俗套。

水与爱情的关系,似乎比水与友情的关系更密切,翻开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能找到证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蒹葭》)作者追求意中人而不可得,就在这百草凋零的清秋时节犯起了相思,她在什么地方呢?她“在水一方”,又“宛在水中央”,心上人若隐若现,朦朦胧胧,让作者魂牵梦萦,写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简单的水,多么神奇啊!

水因为富于变化,灵动活泼,也能引发出诗人们对人生的感悟和思索。“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苏轼对人生的乐观豁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李后主绵长的愁绪;“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李太白的壮志豪情;“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对政权与人民的关系的比喻,给后世留了一个深刻的警醒;而孙子从水中悟出了克敌制胜之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制胜者,谓之神。”

水是有灵性的,它可以传递人间难舍离情,可以寄托相思之情,可以抒发迁客骚人对人生的愤懑之情。愿我国的古诗词借着水的魔力能流得更远,更远。

第6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范文

要说艺术成就就不得不提到“六义”。《诗经》的“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重要的如郑玄:“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①郑众:“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于物。”②刘勰《文心雕龙· 比兴》:“《诗》文宏奥,包韫六义,毛公述传,独标兴体,岂不以风通而赋同,比显而兴隐哉?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③钟嵘:“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④

宋朱熹之说流传最广,常为人们所采用,现就一一道来。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用现代的话说,所谓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它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手法,多见于大雅和颂词之中,国风中使用不多,但也有以此手法见长的,如《溱栯》、《静女》、《苉苜》等。

典型的如《七月》,全文用赋,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全诗八章,每章各十一句,基本上是按季节的先后,逐年逐月地来写男女奴隶们的劳动和生活的,反映了他们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其中“或喻于声,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喻事”(《文心雕龙·比兴》)从而使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

最典型的要数《魏风·硕鼠》、《邶风·新台》,因其都是通篇用比的。《魏风·硕鼠》 诗歌的内容并不复杂,用大老鼠来比当时的统治者。读来朗朗上口,非常解气,表达了对残暴贪婪的统治者的愤恨,对美好未来和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实早在《论语》中就已有了起兴的痕迹。现举一例《子罕篇第九·第三十一章》载:“棠棣之花,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棠棣之花,偏其反而”就是起兴,以花的摇摆不定来说情感的捉摸不定。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魏风·伐檀》也是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子。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

总之, 从整部《诗经》来看,“赋、比、兴”都是诗人用以构思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的方法。虽然某些诗侧重用“赋”或“比”或“兴”,而多数则是交互运用的。相对的说,在“国风”和“小雅”中用“比、兴”多些,“大雅”和“颂”则多用“赋”。这些手法的运用,大大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艺术,对形成我国的民歌的民族风格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它可以在短小的篇章里造成动人的境界和鲜明的形象。它的作用至今仍在民歌创作中放射着异彩。

参考文献:

[1](《周礼》“大师”注)

[2](郑玄《周礼》“大师”注引郑众语,《周礼注疏》卷二十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10月第1版第796页)

第7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范文

(一)语言含蓄

通过诗歌本身,作者往往并不完全赋予感情的表达,而是通过大量事实或景色的引用起一个侧面烘托的作用,关于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情感重心则是采用少量简略的语言描述,为读者留下一定的悬念,但读者又可通过钻研和思考揣摩出作者向表达的思维和情感技巧。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代诗歌给人的印象主要是含蓄、委婉却又不失节奏的强烈。

(二)塑造典型形象

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其他的文学作品,大多都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当时的生活状态,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次,通过意境的构建来渲染气氛,将所要表达的典型形象赋予艺术性和代表性的涵义,深刻具体,比如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通过自我的形象塑造将自身的那颗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心尽情显露,也让后人对他的报国壮志所折服。

(三)增强语言效果

在古代诗歌中,大量的诗人都善于运用优美的语言表达,通过唯美的画面展示出丰富的内容主题,通过语言效果的增强,让意境变得形神兼备、五彩缤纷,在一些诗歌中,恰当的语言表现会让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二、现代文学的创新

与古代诗歌相对应的是现代文学,大致是从“”开始产生,并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得到广泛的推崇。虽然在形式上,现代文学在很多角度都延续了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类型结构,然而纠其本体来看,现代文学与古代诗歌是大不相同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中,现代文学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更多的时代特征,如小说、新诗杂文、散文诗歌,新的文学题材不断产生,并加强了抒情、议论、描写、叙事等多种方式的完善,在叙述手段方面也是更加多种多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大量普及,并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讯工具迅速产生,使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我国的现代文学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我国的现代文学正在以一定的发展速度向世界范围内融合,通过体现现代思想的白话文和科学民主思想的带动和支持,现代文学正在积极地“走出去”,向更广阔的舞台发展。纵观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其风格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国外的先进文化传播,如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也都为我国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经验奠定了基础。现代文学作品已经从不同的题材和不同的分析角度体现出了独特的文化传承内涵,在作品的情感坐标和价值取向上都让广大读者产生了共鸣,一些现代文学作品甚至可以直接通过发表途径来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可谓我国的现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是多么的不可估量。

三、古代诗歌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

(一)古诗的思想发祥性代表

古诗的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能代表我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无论人们追求的或憎恶的是什么,总是可以通过某篇章或某一类型的诗歌得到恰当的体现,如《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结,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的诗歌共305篇,在诗歌中的绝大多数篇章都是记录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人的审美欣赏,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等经典语句,无一不显示出作者所处社会的和平与美好。而《离骚》诗中却形象阐释了作者对小人的厌恶,对社会恶劣环境的不满,比如在看到秋天花落之时会让人情不自禁联想到生命的脆弱。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八月里秋深,屋外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当时杜甫已经处于晚年,报国无门的那种悲凉的心境通过诗中进行流露彰显,表现除了深深的忧国忧民的情感。通过他的诗,很容易引发人们的深思,吸引人们探究杜甫的生活现状,也进一步现实出了古诗的思想发祥性,这一点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和创作有很大的作用,当前有大量的人都将屈原、杜甫或其他的古代著名诗人作为论点进行分析,融入现代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让人们领悟到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及其发祥地。现代文学作品的很多境界都是从古代诗歌中的诗境和思想中吸收进来的,由于古代诗歌层次鲜明、内容大方,且作者在写作时大多善于结合自身的处境和经历,能将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让现代学者不断领悟不断当时的思想和文化发源,也为历史文化的传播和现代化推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写作方法的运用

在古代诗歌的写作中,十分注重虚实结合,无论是对人或事物形象的刻画还是对情感的表达,都是本着“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原则,给人以无限遐想,且这种写作方式融入了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如拟人、排比、形象比较等,有时还会采用留白的方式让读者自行理解,这些写作方式都沿用到了现代的文学作品当中。古代诗人注重寓情于景,经常是在欣赏到优美的景象或饮酒之后有感而发,如“诗仙”李白,他一生创作990多首诗,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酒后所作,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辞采高华,一个主要的特点是自由奔放,不受诗歌格律形式的束缚,尽情抒发自己的内心,灵活采用乐府诗和古风体的形式创作了大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如我们熟知的《将进酒》,李白借酒消愁,并通过诗歌发泄出了自己的愤懑不平,对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和对美好生活的无比向往;《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显示出了他奇特的想象力,善于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人间的事物、天上的星辰自由发挥并淋漓尽致地运用到了诗歌中,形象鲜明,引人深思。不仅如此,我国古代大量的诗歌创作者都注重写作方法的运用,不同的诗人有着自身独特的写作特点,但是大体都是采用特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通感等,为诗句本身赋予了形象化的表达,让诗歌渗透到生活中,让大自然为之敞开怀抱。古代诗歌大多强调对仗工整,而现代诗歌也是在这一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了线索并立,让议论文的写作更加注重起承转合,通过古代诗歌想象力的指导为现代文学作品增添了新的韵味,也为现代文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打开了大门。

(三)主题思想上的应用

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是来源于个人的思想主体,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文学,在创作上都是为了体现一定的主题、反映一定的社会问题,在古代诗歌当中,诗人大多善于用简短的语言来表达问题所在,通过诗歌主题展现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对现实社会中不良现象的抨击、对英雄事迹的歌颂之情等,通过这些主题思想,读者很容易了解到作者的写作目的,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诗歌或作品?他想表达一种怎样的主题?通过作品可以显示出作者对生活怎样的期待等等,这也是古代诗歌对现代文学的应用方式之一,现如今,众多散文家家、小说家、畅销书作家络绎不绝,在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卓越的成就,如鲁迅、老舍、沈从文、余光中、莫言等,都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增添了璀璨的光芒。拿鲁迅、闻一多这类爱国主义作家来说,他们的主题思想很多时候就来源于杜甫、陆游、屈原等爱国诗人的灵感和创作方式,汪曾祺、林清玄等近代文学家笔下的传统民俗特征也都是借鉴了陶渊明、欧阳修等人的主题形式。以现代诗歌为例,虽然在创作手法和艺术形式上相比古代诗歌有了很大的变化,但都是对作者真情实感的形象刻画,显示出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人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通过现实主义的内容主体显示出了劳苦百姓生活的贫困,以及对统治者滥征苛捐杂税的不满,这一思想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力是十分显著的,鲁迅的大量作品都采用了这种语言风格,成为一种主流的现代文学代表。

四、总结

第8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范文

[关键词]虚词 古典诗歌 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29

有不少学生认为实词有意虚词无情,很多教师在进行诗歌鉴赏指导时,在实词的理解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却对虚词鉴赏忽略了,虚词也就成了壁花。实则虚词在古典诗歌中作用并不虚,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指出:“作诗要健字撑拄,活字斡旋。撑拄如屋之有柱,斡旋如车之有轴。”“活字”指的就是虚词,诗歌最终是要表达思想感情的,清代刘淇在《助字辨略》序中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虚词虽无意却有情,巧妙运用虚词,也能起到妙笔生花的作用,如语气词可舒缓音节、摇曳生情,副词尺水兴波、推进情感,拟声词摹状绘形、设境传情等等。

一、舒缓音节、摇曳生情的语气词

语气词在诗歌中的作用,如同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精灵,在词中跳跃,进行情绪的调节与润色,使抒发的情思有了张弛,既舒曼深情,又仪态万方。

以“兮”为例,“兮”是语气助词之冠。原始歌谣中有一首《候人歌》,《吕氏春秋・音初》载:“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寻省南土。涂山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这首歌谣从组成上看由两个实词和两个虚词组成,实词写出了诗歌的意思,即等待禹的归来,而两个虚词则表明涂山之女缠绵悠长的情思。“兮”有了语气的舒缓深情之意,“猗”字的意思与“兮”完全相同,两个词叠加一方面可以表明情之所至,另一方面也能达到一种多音节的动态摇曳之美。

再说以“兮”为语言标志的“楚辞”。《离骚》是《楚辞》的开篇,共373句,“兮”出现了186次,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节选的是第一部分,“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作品表达了诗人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理想,并且交代了这种崇高理想是来源于屈原自身因其出身高贵、降生祥瑞、名字美好、品德高尚、才能突出而产生的强烈的优越感和自豪感。笔者指导学生领会这种优越感和自豪感,在教学中曾经尝试对此段文字进行压缩,保留能表意的词,学生首先就把“兮”都删掉了,然而把“兮”删掉了之后虽然不影响表意,但是在情感的传达上少了点意味,读起来比较紧促。林庚先生在其《楚辞里“兮”字的性质》一文中认为,“兮”在楚辞里起着句读的作用。句读最大的用途就是语句的停顿休止,舒缓语气,增强表达效果。楚辞感情炽烈奔放,神态飘逸,神色飞扬,而实词过于深沉滞重,需要“兮”这么个精灵跳跃其中。

所以舒缓音节的语气词也是歌情感的修饰语。诗歌因它而摇曳,也因它而多情。

二、尺水兴波、推进情感的副词

如果说语气词是通过调节音节舒缓语气来达到诗歌情思的摇曳多姿,那么巧用副词可以激起诗词的波澜,体现情感的层次变化之美。

以杜甫诗为例,杜甫在诗中就善于运用副词使诗疏畅而富于转折。如《咏怀古迹其三》,副词就贯穿了全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开头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尚”是“尚且、还”的意思,诗的下一句却笔锋一转,小小的昭君村还在,让人意外,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意思是说,杜甫正是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衬托昭君的巾帼女英雄形象。这是诗歌的第一层转折。“一”有“一旦”之意,由上句的昭君村过渡到昭君本人,一旦离开,紫台汉殿渐行渐远,故土难回荒漠为伴。明妃此时的苦楚全融汇在简简单单的“一”字上,最后只留下那在无边的沙漠之中,在笼罩四野的黄昏背景下孤单寂寞的青冢。在“一”和“独”中我们感受到了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悲剧命运,这是第二层转折。而“省”有“略微”之意,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的美貌,这写出了王昭君悲剧的原因,这是第三层转折。“环佩空归月夜魂”空是“空然、徒劳”之意,能够圆梦回到故土的只是昭君孤独的魂魄,“分明怨恨曲中论”之中,我们感受到了昭君有家难归的怨恨。这层层转折与推进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王昭君压抑千百年的苦涩的泪水,也体会到了作者暗藏在其中的奔波凄苦的怨恨和无奈,那种凄凉酸楚、抑郁不平之气在诗歌的几个起承转合的副词中得到了推进和深化。

再如《咏怀古迹・其二》通过对战国时楚国文学家宋玉的怀念,以寄寓身世之感。“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颈联用了两个副词“空”“岂”,意思是江山依旧故宅犹在空留文藻,云雨荒台难道真是荒唐梦思。宋玉凭文采辞藻闻名于世,可为什么要用“空”呢?因为人们没有关注到宋玉寄寓在作品中的志向抱负,令人惘然。云雨荒台出自宋玉的《高唐赋》,看似是宋玉编造出来的荒诞故事,实则是在讽刺统治者的惑。可为什么要用“岂”呢?因为后世读者对此诗误解曲解,把劝世之作歪曲成无聊小品,令人气愤。“空”和“岂”的转折,写出了词人宋玉之悲,也深化了杜甫怀才不遇,不为世人理解之悲。

所以起承转合的副词也是诗歌情感的推进者,诗歌因它而兴波,也因它而深化。

三、摹状绘形、设境传情的拟声词

拟声词又叫象声词,大多为对自然界声音的模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巧用拟声词来摹状绘形有助于传达情感。

以《诗经》为例,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使用拟声词的地方就有一百二十多处。有的是用拟声词直接表现人物情绪感情。如《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用“习习”的风声突出女子盛怒的感情。《王风・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I。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大车,毳衣如J。岂不尔思?畏子不奔。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日。”它写出了一个女子想和另一个男子一起逃走,但又怕那男子不敢而害怕去找他的心情。用沉重的“槛槛”车声加重了这种情感。《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凄凄”“潇潇”是形容风雨的声音,“喈喈”“胶胶”则是鸡鸣声,这两种声音夹杂在一起,写出了女子再也没见到她想念中的人时那样悲苦无聊的复杂之情。有的是用拟声词来创设意境。如《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对立河滩,“关关”创造了一种幸福欢快的意境。《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突出了嘉宾相聚、鼓瑟吹笙的欢乐景象,给读者以想象回味的余地。

《诗经》对于拟声词的巧用也直接影响后世的诗歌创作。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作者选择了富于乐感的拟声叠音词,如“嘈嘈”、“切切”等,增加了人们听觉上的美感享受。这些高低粗细、轻重缓急的声音融汇在一起,不仅表现出琵琶声的音色和力度,也表现出琵琶声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让人感受到琵琶女情感的起伏变化。“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枫叶、荻花的瑟瑟作响,这种悲凉之声融注于渺茫的江面,渲染了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感伤、怅惘,也使读者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第9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范文

关键词 风;雅;颂

关于风、雅、颂的分类标准,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毛诗序》按照诗歌的题材和内容进行划分,朱熹按诗歌的作者来划分,风雅颂应该按音乐分类比较合理:

(1)什么是“风”?风,本义是乐调。所谓“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所谓“国风”便是汇集各地方的土乐。《毛诗序》解释“风”说:“风,风(讽)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上以风化下,下以讽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故曰风。”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由于自然界的风能吹动万物,所以就用来比喻教育,感化和讽刺的作用,国君用教育的方式感化百姓,百姓用讽刺兼劝谏国君。由于教育感化和讽刺都是借助诗歌的形式进行的,不是直接地批评和指责,因此能够收到含蓄委婉,容易接受的效果,这就叫主文谲谏,这是《毛诗序》对十五国风的解释。

宋朝人开始突破《毛诗序》的观点,提出了不少新的解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朱熹。他在《诗集传・风序》中说:“风者民族歌谣之诗也,谓之风者,以其被上之化以有言,而其言又是以感人,如物因风之动以有声,而其声又足以感人也。”朱熹继承了《毛诗序》的风动教化观点,又有所突破,他的贡献是开始把风肯定为民俗歌谣之诗。

近代以后,学者开始把“诗”从封建礼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对“风”的解释有了更新的,更正确的说法。我们已经知道《诗经》原来是春秋时代各国大师演唱的一部歌曲总集,其中每首诗都是能够配乐演唱的,所以叫歌诗。“风”本来就是音乐曲调的意思,这是因为古人看见风吹动时能够发出大小高低轻浊长短等各种声响有如音乐,所以就用“风”比喻乐调。

《庄子・齐物论》说:“女(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也,女(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也。”所谓“天籁”就是自然界中,因风吹动而产生的音响,这是最高境界的音响。《大雅・嵩高》“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意思是说吉甫写的诗既长且美。曲调也自然动听,古代乐师编诗注意到诗乐的地方性,把诗编集成书时就按地方区域编排成十五国风,如现在将地方音乐分为秦腔、昆曲、奥剧、山西调、湖南调等道理是一样的,因此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区的乡土音乐。

(2)什么是“雅”,“雅”是正的意思,《毛诗序》说:“雅者,正也,言王政之由兴废也。”将“雅”解释成“正”并没有错,但将“正”引申为“政”却是望文生义,不得要领。比较正确的是朱熹《诗集传・小雅序》中的说法:“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朱熹继承《毛诗序》的观点解释为“正”,但并不引申而是直接解释为乐歌。

近代以后对“雅”的概念更加明确,认为“雅”是正乐之歌,周王朝把首都范围内的乐歌尊称为“正乐”,这就是“声近夏”的观点。所谓“声近夏”一是从声训的角度来看,“雅”等于“夏”,清代王引之《读书杂志》卷八对于《荀子・荣辱》篇中“居子安雅”“雅”字解释说,“雅”读为“夏”,夏谓中国也。古者“雅”“夏”二字互通,故《左传》齐大夫子雅,《韩非子・外诸说右篇》作子夏。”

粱启超根据这一说法论证大小雅的“雅”,在他的《释四名义》中说:“雅者,正也。”这个解释大致不错,易建贤认为,大小雅所合的音乐,当时谓之正声,故名曰“雅”,然而正声为什么叫做雅呢?“雅与夏”说的是声音有楚音夏音之别,然则风雅的雅字当作夏无疑.。《说文》:“夏,中国之人也。”雅音即夏音,就言中原正声也,夏就是夏族,周朝统治者自称夏人,这在《尚书。周颂》都有明确的记载,因周王朝的首都是贵族和上层仁士集中居住的地方,雅诗就是这些人思念行为的反映。

(3)什么是颂?“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舞曲,《毛诗序》释颂:“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像神灵报告列祖列宗的功德和政教面貌的赞美诗,就叫颂。后来朱熹在《诗集传・颂序》中说:“颂者宗庙之歌也。”是对毛诗序的归纳总结。清人阮元从训古学的角度对颂的本义作了阐释,从音训的角度证明“颂”就是“容”,容就是一样一样,同样推论出颂就是舞曲,古代祭祀不但要有歌功颂德的诗,还要有娱神的舞,但歌与舞在祭祀中不一定结合在一起的,既有载歌载舞的场面,也有先舞后歌,先歌后舞或只歌不舞的时候,因此颂中包括了歌诗和舞诗两种作品。从诗经中的实际内容来看,这些诗是用于祭祖、祈年、朝会、宴饮仪式,因此三颂主要是天子诸侯祭祀时的诗,一般称为宗庙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