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对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近些年研究者们的不懈努力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理论研究取得了迅速的进步,同时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焦点也不断地涌现出来。然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论研究仍有空白之处需要填补。下面笔者对这些焦点问题的研究结论做简要的述评,探索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理论成果概述
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一般通过专著和学术期刊与学术论文体现出来。笔者对利用网络和西南大学数字图书馆检索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学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专著较多一些,代表性的著作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项久雨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蓝天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唐志龙、罗剑明共同编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论》。相对而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的专著少有问世。
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上。笔者通过文献调查的方法,以1980年到2016年为检索时限,分别在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结果见表1。笔者通过合并,得到20篇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密切相关的文献,其中硕博论文7篇,核心期刊5篇。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理论研究观点概述
通过梳理发现这些学术论文和期刊研究的中心问题主要集中在内涵界定、实现途径、困境与对策、实现的层次几个方面。另外也有涉及实现规律、实现的条件研究。
(一)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内涵界定
学界目前对其内涵界定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观点即认为:作为价值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属性通过实践活动去满足特定的价值主体(大学生)的需要。同时特定的价值主体(大学生)又在自身需要被满足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提升自我,提出新的要求。
如张亚丹就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客体通过教育活动对作为价值主体的大学生的需要的引导、满足和提升,促进价值主体的需要与价值客体属性和功能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良性循环”[1]。还有张捍东认为“所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价值主体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自身属性和功能来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被思想政治教育满足的效益关系”[2]。
(二)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困境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实践中收到的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困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效实现的原因何在。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出了众多不同的结果。归结起来大致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客体本身的不利因素;如王东辉从后现代主义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利影响出发,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面临的困境。具体表现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后现代主义的质疑和否定[3]。
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创建实践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影响因素。李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障碍做了概念界定,认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不利于其潜在价值向显在价值升华的因素总和。并且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其划分为社会障碍、学校障碍、家庭障碍;物质因素障碍、精神因素障碍;经济障碍、政治障碍、文化障碍[4]。
(三)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
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的研究是比较集中的,其中比较有权威性的是项久雨的观点。他从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具体途径三个层次做了分析总结。并且认为实践是根本途径;“灌输”和“接受”是基本途径;课堂教育,管理教育等具体教育方式则被归类为具体途径[5]。研究者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也更多的是从这三个层次出发。这些研究既包括具有一般意义的实现途径也包括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困境或障碍的研究。例如张捍东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包括课堂教育、文化环境浸染、因特网教育、管理教育等[2]。中山大学的冯诗琦、龙维从关注接受主体需要的满足方面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6]。
也有部分研究者另辟蹊径从优化内部和外部条件来论述实现途径。付有能、陈燕浩从优化宏观环境和建设微观环境的角度出发[7],陈草从资源合理利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角度出发分别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8]。
(四)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层次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有无层次、如何划分的问题上,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山东大学的刘贤峰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功能划分为社会价值、集体价值和个体价值三个层次。因此他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层次就应当是个体价值、集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三个方面[9]。张亚丹从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过程出发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认为理解、认同和运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所包含的三个层次。并认为理解是最低层次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化的基础;认同内化的标志;运用是外化的表现形式[1]。
三、现有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总体来看,学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是十分关注的,对其理论研究从无到有,并在不断深入。但就目前研究成果来看还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创新性
根据笔者查阅到的相关资料来看,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价值实现途径”上,且内容大同小异。更有研究者直接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一些研究成果直接套用在“大学生实现政治教育价值实现上”,没有针对大学生这一特定人群进行详细分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其他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没有实质的区别,不能够体现大学生在大学生校园生活中以及即将迈向社会进一步社会化的身心需要。这些都表现了当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缺乏创新。
(二)系统研究不足
当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少有专著出现,并且现有的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论述其中一个焦点问题,或是在兼论另一个问题。这些研究都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某一方面研究,甚至各个研究成果之间是有冲突的,不能在总体上把握也没有准确把握各个焦点问题之间的联系。这就使得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缺乏系统的整体的研究。
四、未来研究展望
(一)观照大学生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特殊性
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中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有着不同于其他价值主体的特殊性。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生活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深刻而又快速的变革,特别是随着招生并轨、收费上学、就业时的双向选择等,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呈现出了复杂化的变化。首先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在增强,在面对问题时看重的是自我的判断与选择,而忽视权威的指导。其次大学生在价值目标的倾向上已由集体利益向个人利益转移,越来越多地重视个人发展,逐渐轻视社会责任、集体责任。在价值评判的标准上,更多地以个人价值为标准评判是非对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也正在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解决日常遇到的问题和适应生活的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应当更多地关照当前大学生群体的这一独特社会属性。
(二)注重评价反馈的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艺术教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28-01
艺术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相互独立,但是,将艺术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展现个性和特长,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项艺术性的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艺术教育之中,采取艺术化的教育形式,更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 艺术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作用
1.1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培养大学生真、善、美的人格
成长环境影响学生思想。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比较优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环境,与上世纪的大学生成长环境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物质生活趋于丰富的时代,大学生思想特征主要表现为个性张扬,感性十足,思想活跃,情感丰富,自我意识强,但是,从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散漫自由、依赖性强、意志薄弱、感情脆弱的一面,许多学生都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艺术美术教育,本质特征就在于以人为本的教育形式, 美术教育不仅反对整齐划一,尊重参与者的个性特质,而且还强调个性的张扬,情感的抒发。与其他专业相比较,美术教育学科较为自由、开放,这一点,正适合当代大学生感性特征,即张扬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因此,如果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再施以正确的引导,更有利于发挥美术教育审美教育功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培养大学生真、善、美的人格
1.2 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思想,以美扬善、以美辅德
美术设计的许多教育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内涵。因此,将艺术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可以有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般情况下,美术教育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理论教学方面,二是实践教学方面。理论教学主要侧重于艺术原理和美术史论的传授,而美术设计的实践教学,主要侧重于技法训练和艺术原理的应用。当然,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教学,作品艺术性和思想性解析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特别是那些优秀的美术艺术作品,更是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传授技法,而是培养学生审视和鉴别美与丑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现美,体验美,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最终实现表现美、创造美。所以,艺术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思想,以美扬善、以美辅德。
2 艺术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实践
2.1 利用优秀美术作品资源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展现了艺术大家的理想抱负,还浓缩了艺术家们宝贵的思想,展现了心中的大爱,因此,优秀的美术作品,能感染、鼓舞欣赏者,使他们通过欣赏作品,接受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张首的《捣练图》(中国唐代),就极大的弘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传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北宋时期),不仅表现了当时经济繁荣的市井场面,还给我们以启迪,只有在安定团结的环境下,国家才会富强,人民才会安居乐业。南宋佚名《女孝经图》,更是弘扬了中国传统的“孝道”,扬州八怪的花鸟画,则隐含着一种宁折不弯的气节。作品的思想性,政治性,正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气节、孝道,或正直、勤劳、勇敢,都是在传播正能量,体现出人类优秀的道德品质,艺术性和思想性高度统一,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将艺术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可以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利用优秀美术作品资源感染学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2.2 利用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思想
艺术审美教育中的审美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与追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善、美的感受,感染和熏陶W生的思想,以美扬善、以美辅德。审美教育可以通过灌输给学生积极的思想,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思想上能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而使其转化为自觉、崇高的道德。美术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轻松自由的,美术教育不需要灌输和说教,需要通过艺术魅力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沉浸在艺术美的享受之中。在接受审美教育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源于对美的渴求和追求,只关注于对美本身的欣赏。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美术教育中,以形象感染为教育手段,通过可感知的形象感染学生,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把学生培养成懂得真善美,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
教育具有普遍性。艺术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个人的最佳素质,发挥一技之长,成为社会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 蒋均时,陈慧斌.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艺术渗透[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2] 寇荣.完善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以保定学院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1.
[3] 俞世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多视角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J].高校辅导员,2010(05).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各项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等各种情况下,国际国内局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作为思想最前沿的大学生在面临这一现状时,所表现出的思想政治观有待提高,一方面,思潮各异、进步迅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全球化的过程成长起来的,其成长的环境必然在其思想意识中打上深深的烙印。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大学生价值观念发生转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分工逐渐细化、组织形式日趋健全、分配方式发展多样,使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要提前接触社会,融入社会,于是,通过各种方式,大学生从封闭的校园走向开放的社会,价值取向发生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追求物质生活,自我意识过于强烈,过分的强调部分浮华的社会生活,集体主义意识削弱同时,由于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存在,大学生逐渐表现诚信缺失、道德背离的现象,如官位意识、考试作弊、求职作假等,严重损坏了大学生的形象。这些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一大现实。
(二)经济全球化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
由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各项思潮不断兴起和演变,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一形式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作为思想意识不成熟的大学生又极易受到外界思想观的影响,在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利用“和平演变”的形式不断将各种所谓的民主意识渗透到我国,不断宣传他们的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以贬低学说和社会主义制度,企图动摇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正是在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大学生思想意识更加开放、活跃和多元,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出现了诸如“西方派”、“民主思想阶级”、“国际公民”等概念,造成了现今大学生思想意识混乱,国家意识淡化,社会主义思想观出现动摇,这一情况对新建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新形势下教育体制的改革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压力。
教育体制改革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呈几何形式上升,学生的来源和构成日趋复杂化和多元化,可多数高校的办学条件并没有相应的提高,使得教育的难度加大,造成学生综合素质逐年下降。
(四)就业形式的严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大批人员被精简下岗,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大学生择业期望值却居高不下,产生了“学习无作为”、“大学生比不上打工的”等错误思想,甚至激进者开始仇视社会,自甘堕落,这一状况的出现与社会发展进程是离不开的。
(五)信息网络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所面临的一项新问题。
互联网的发展是现今社会的一大重要表现,而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广阔空间的条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渠道,在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扩大交往面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考验。
二、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高校共青团组织是培育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最关键、最有效的力量之一,共青团组织对于高校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建设性作用站在党的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团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团的建设,是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高校团组织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的重要职责。只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团的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团的建设,是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在“四个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学习生活、择业交友都遇到了一些新问题,迫切需要团组织的关心和帮助。高校团组织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才能不断提高服务学生的能力,始终保持在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通过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奇葩和精华所在,在历史发展进程之中经久不息,传承至今,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引导价值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之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采取何种方式充分汲取传统文化的内涵本质,在其基础之上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新的时展背景之下,将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并积极寻求两者的融合突破点成为相关思政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文化概述
传统文化是指在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之中所流传至今,并能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思想意识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化体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可以准确反映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文化内涵、思想风气等,以中华民族的土地为植根基础,具有相对稳定的意识形态,进而形成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1]。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括五方面的内容。第一,爱国主义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表现,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如若发生冲突,则要舍弃小我,成全大我,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这也是传统文化中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第二,仁爱思想,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并将仁义礼智信作为个人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准则,成为我国思想道德体系发展的核心所在;第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个人精神的重要表现,并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第四,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人们在效法自然的同时,要学会与他人、社会、自然等和谐共生,同时这也是我国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内涵;第五,大同思想,这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最高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宏伟蓝图则是以此为文化根源。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延续的东西均可以成为传统文化,而是那些具有传承价值、弘扬意义,在时代进步之中仍葆有活力的文化,才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2]。
二、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就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情况而言,其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多重挑战,一方面,拜金主义、攀比、虚荣等不良思想正在严重威胁着当代大学生,影响其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西方思想中的文化侵略,正在严重腐蚀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主流思想的地位受到动摇[3]。因此,要巩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对不良现象及思想进行规范引导,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的教育内容,并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稳步前进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2.继承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加强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继承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在历史变迁和社会经济发展之中,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若想保持经久不衰、源远流长并产生深远影响,则需要迎合时展潮流,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构成联动发展的统一整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的引领之下,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现阶段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联系,则是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过程,各高校要利用这一途径,牢牢巩固校园教育这一主要阵地,不断推动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3.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客观要求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攻坚阶段,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其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对我国社会发展、文化建设、经济提升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就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整体道德素质而言,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多元文化价值理念的冲击下,功利思想、享乐主义等极端不良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校园暴力、生命成长观意识薄弱等均是大学生社会责任缺失的重要表现。因此,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对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道德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三、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1.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起到重要的规范与引导作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之中,将人的道德修养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注重培养人的健全人格。儒家、道家、墨家等传统思想流派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价值信念为主要方向,侧重于修身养性,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气质,进而形成健全人格,并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传统文化中自省、养性、克己等修身方法,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仁爱的博爱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均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2.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弘扬与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关键所在,表现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报国意识等[3]。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整体意识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提升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历史发展进程之中,爱国主义精神分为四种形式,分别是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及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更是引导大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重要资源。3.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积极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民族自豪感是中华民族葆有生命力、捍卫民族尊严的重要思想根源,着重表现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等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卓绝奋斗的精神挥洒得淋漓尽致。中华民族在自然科学文化建设方面也首屈一指,如《黄帝内经》《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等科学著作,为我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为人类事业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由此可见,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4.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为大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等方面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也随之导致了部分不良思想的盛行,道德行为规范失真、价值理性收效甚微、人文信仰日渐薄弱,在此种情况之下,高校思政教育要侧重于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传统文化能够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重要的文化背景,注重对学生的综合培养,侧重于对“人”的精神建设。因此,大学生人文精神素养的培养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将其中的精华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面貌,提升高等教育的人文性。
四、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
1.以为教育指导思想要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为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奠定重要的理念基础,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科学性和人文性内涵。是科学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方法论,可以为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提供重要前进方向,并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实现其规范化、有序化发展。当代大学生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等思想进行深刻理解,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头脑,积极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同时,要将传统文化放置于的理论框架之中,迎合时展潮流,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精神,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的分析、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5]。2.改进并创新思政课程教育模式要改进并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立足于课堂教学实际,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进而提升传统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要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奇葩之处融入其中。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当前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时事政治热点引入课堂讨论之中,如考试作弊、老人摔倒扶与不扶等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思想观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活学活用。另一方面,教师要创新课程教学方式,以隐性教学模式为主,翻转课堂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应广泛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之中,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各项教学内容。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班级风气建设,在重大节日开展活动,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3.开展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要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寓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载体之中,寓教于乐,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行合一的目的。第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时要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为基础,以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总体情况为切入点,并将其融入到高校日常发展建设体系之中,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之中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第二,高校要以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如社会实践调查、爱心送温暖、志愿者服务、岗位互换体验等,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水平;第三,建立完善的考评激励机制,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将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爱国主义精神、奋斗精神等作为考评的重要内容,并对各项指标进行明确规定,扶正高校以社会实践活动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总体目标。4.创建主流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要创建主流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为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教育平台。一方面,建立新媒体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统一化的网络信息平台,对思政传播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宣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政教育内容,引导大学生形成主流价值观念,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要承担起净化高校网络环境,加强网络传统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分辨能力,巩固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能力,与时俱进地掌握现代网络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PPT、电子邮件等方式开展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工作,同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大学生进行线上交流,如开通微信、飞信、QQ、微博等,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进而保证各项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可续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体系发展的必然,也是当前时展进步的需要。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建设者,是我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希望。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引导作用,将其植根于高校教育体系之中,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焦艳,黄琳庆.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4):152—154+164.
[2]胡培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思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22—127.
[3]董盈盈,都晓琴.价值认同视域下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9—12.
[4]张师帅.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8):56—61.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时代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101-02
现如今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来临凭借其不可抗拒的力量已经遍布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去了。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媒体实效性、虚拟性、整合性和互动性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接受,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面对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大学思想和行为出现的新问题,只有认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媒体时代下的挑战和难题,并且积极利用社会化媒体的优势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才能够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下顺利进行。
1 社会化媒体的内涵及其融入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点
1.1 社会化媒体的内涵
社会化媒体最早是安托尼・梅菲尔德在其电子书《什么是社会化媒体》一书中阐述出来的。安托尼・梅菲尔德将其阐述为是能够给予大众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同时也将其定义为是一种拥有极大参与性、公开性、双线性、连通性的社区化新媒体。社会化媒体最先是流行于欧美发达国家,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遍布了世界的各个角落,而且日益发展成熟起来。随着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也逐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1.2 社会化媒体融入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点
(1)社会化媒体进入我国以来,迅速凭借其庞杂多样的新媒体新形势形成了社会化媒体时代。其不仅广泛流行于人民大众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也融入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了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特点。
(2)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由于新媒体中的网络媒体对于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作用,通过链接、复制等媒体技术方法将其他媒体平台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到了网络中。因此,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最突出特点就是教育资源信息量大,而且传播速度和更新速度非常快捷。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海量教育信息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为大学生思想变化带来了一系列作用和影响。
(3)提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
随着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到来,原有的传统媒体影响力日趋下降,为了适应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形式,利用社会化新媒体中的新兴媒体创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可以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地域,扩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和范围。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表达方式也得到了更新,信息的作用力随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也随之提高,进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4)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
在我国高校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通过新兴媒体的应用保证了教育信息传输和表达朝着形象化和立体化发展。展现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为直观和丰富,间接激发了大学的学习兴趣,随之增强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5)形成师生之间交流的平等地位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下,师生之间在新媒体构建的虚拟空间下进行交流,淡化了身份,形成了师生之间交流的平等地位,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容易在这种环境下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2 社会化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的必要性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新的挑战和新的困难,作为答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应该积极分析社会化媒体时代对于学生的影响,积极创新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路径。
2.1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弊端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下,大量新兴媒体的渗透让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了变化,大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模糊,社会化媒体时代对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当下大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采用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重视理论灌输忽视实践,广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开始反映工作质量不好。与此同时,社会化新媒体时代下缺乏对于校园媒体信息的过滤和控制,大学生的交流互动等出现一定的问题,大学生的各种观念受到来自各个媒体的影响。因此,社会化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路径是必须进行的。
2.2 社会化媒体时代带来了创新契机
社会化媒体时代带来了多种多样极具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新媒体,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开展,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当下大多数大学生已经和手机、网络等媒体不可分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便可以充分利用起新兴媒体贴近大学生这一特点进行多样化、有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媒体时代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交流和互动,有效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兴媒体之间的创新契机。
3 社会化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创新路径探析
(1)打造新兴媒体平台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是一项长久的工作,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必须将社会化媒体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作为一种工具,致力于打造新兴媒体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明确社会化媒体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将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各种新兴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一个工具,积极学习各项新兴媒体,依据社会化媒体的变化定期进行培训。
充分利用各项新兴媒体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与交流,积极弱化自身在新媒体交流平台上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加大各项新媒体教育资源的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联手高校积极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精品网站。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舆论引导。
(2)防范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当今我国高校中大学生具有易发生、易传播、传播快且广的特点,其对于大学生的危害程度相当大。因此,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需要积极防范发生,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立健全应对的长效机制。
(3)引导大学生合理应用新兴媒体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社会化媒体时代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信息化发展和全球化发展的最高表现。当今大学生对于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各种新兴媒体使用相当广泛,对于其给自身带来的影响尚不明确,而且自身又不自觉,常常出现了不良后果却又后悔。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着眼于新兴媒体应用的后期影响,充分了解各种新兴媒体特性,不断引导大学合理应用新兴媒体,让大学生在应用新兴媒体的过程中树立起良好的防范思想,预防不良影响的侵害。
4 社会化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4.1 创新大学生政治教育载体,以媒体思想教育为平台
由于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于一项系统工程,所以应将社会化媒体看做是教育模式下的一种工具。应当从多种角度着手:(1)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者必须要意识到社会化媒体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将社会化媒体技能看做是辅导员专业化的素质,不断开展工作培训。(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利用现代网络,如博客、聊天工具以及电子邮箱等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心声。(3)相关部门以及教育部门应当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突出网站的特色与个性,使其能够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同时安排专人对校园网络进行舆论引导。
4.2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进行创新
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诸多特点,因此不能忽视。大学校园应当建立应对群体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具体步骤包括:首先,建立预警机制,利用社会化媒体及时反映出大学生思想变化特点,辅导员对相关信息进行搜索,将普遍性问题通过社会化媒体向学工系统进行通报,制定应急预案。其次,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大学生思想工作者应当运用社会化媒体对学生进行舆论引导,用中立、客观的态度对问题进行分析,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学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人民出版社,2012.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运用的各种媒介形式并传递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种育人活动。现如今,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手机、微信、网络等大众媒体,成为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携带物,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品格、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因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一定新载体包括手机短信、微信微博和网络心理咨询等形式进行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创新大学生载体教育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举措,是在新时期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时代要求和必然趋势。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的客观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情、社情、国情和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养和行为表现也出现新变化与新情况。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必须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形式,以便跟上时代变化,与时俱进,从而有力地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自由发展,实现大学生成人成长成才的宏伟目标。
社会信息快速传播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出了新挑战。随着信息随带的到来和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主流信息与非主流信息给大学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影响,混淆了视听,也给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提出了新挑战。一是当前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难以跟上现代化的信息传播速度,很难适应电视、广播、报纸等这种旧式滞后性和低效率的载体,急需跟上时代步伐。二是学生接受能力强,超前性、跟风性、潮流性是大学生的个性风格,而网络信息渠道多、覆盖面广,使得课堂教育中的教师和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同一个信息接收平台,导致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和影响力。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课题。信息网络空间参差不齐,多元化、亚文化等观念充斥其间,其交互性、海量性和虚拟性以及隐藏性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面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价值观念歪曲等一系列问题,大学生甄别能力差,手机、Q群等网络信息模糊视野,思想变得随意,意志力下降。这种情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特别注意现代媒体对大学生的冲击力和负面影响力,如何引导大学生学习积极健康的文化,不断增强信仰,如何把网络信息时代不对称的信息转化为正确的价值行为,是高校管理工作者探索焦点问题,这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高校教育改革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高校开展了以内部管理体制和创新教育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与探索,但效果并不明显。现如今,高校迎面而来的是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不适应,给传统的高校思政带来了巨大瓶颈。例如,高校学分制改革,学生选修课,文理科打通以及分级教学管理等出现,打破了原有的班级管理模式,开放性和自由度更强,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被弱化,甚至难以在时间和地点上同步进行。敞开式校园给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困难,打乱了原有的校院系班管理框架,教育和管理变得自由而松散,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革除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旧的机制体制的藩篱束缚,创新高校思政工作模式,建立适合大学生实际、个性、喜爱、心理需求的工作载体,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增强大学生思政时代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的原则
唯物论认为,原则是观察事务与处理问题的准绳和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条件和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与时俱进,优化创新。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优化与创新不能随心所欲地发挥,而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继承创新原则。创新载体是已有的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是继承上的一种发展、超越和提升。高校中有许多优良传统载体应当合理地继承并需要大力弘扬,例如,传统的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培训班、开会、作报告、思想政治理论课灌输、开展党团活动等,都是应当合理而科学地继承和发展的,不能全盘否定掉。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以生为本,学生喜爱的课程理论和各项活动,应继续坚持和完善,而学生厌倦和反对的应及时更新换代,坚决取缔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只有在安排密度上、运用时间上,要恰当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避免重复和活动形式的单调死板,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资源的功效,不断增强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升大学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
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潜移默化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到达效果和目的,须是一个逐渐灌输和渗透的过程。理性和抽象地加强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灌输固然重要,但校园文化和优秀历史文化等这种隐形无形地渗透,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不可或缺,甚至会超越显性文化的载体。墙壁的名人名言,著名校友的精神,一条文化长廊,这些都能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效果和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载体运用要优于这种渗透方式,比如,校园社区文化、社团文化、艺术节活动、寝室文化建设、大一军训、周末劳动大扫除等等,都是一种很好的载体,往往会让学生无形地感受到某种启迪感悟和熏陶感染,纠正了错误的人生理想和歪曲的价值观念,真正强化了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吸引力原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吸引力是教育者追求的目标之一,是高校思政内容创新的根本需求。除了在教育载体内容上加强改进和优化方式方法以外,载体的形象生动和丰富多彩,以及载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方面也是很重要的。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突出,自主性较强,有理想有抱负也有渴望成才,爱美、好动、时尚、选择是大学生的真实写照。因此在育人载体上要考虑全面,在选择载体上要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不断增强载体的有效性和感染力。
三、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的路径选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总是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承载和传递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信息,是联系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一种外在表现形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可谓林林总总,琳琅满目。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须从优化活动载体、优化管理载体、优化课堂载体和优化服务载体等几个方面入手,以此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创新大学生的活动载体。活动载体是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完善的活动,将活动孕育于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学生志愿者活动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提高思想觉悟。高校在创新思政载体上,应注重活动载体的层次化、特色化,分门别类,分类指导,精心谋划,从形式到内容上做到思想性、教育性、生动性与娱乐性为一体的统一。其一,通过社会服务活动,把活动目标与解决大学生心理普遍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义务服务进社区、志愿支教、无偿法律援助、送温暖送爱心、结对扶贫助学等活动,力戒走过场、搞名堂、不落实。其二,开展健康有益的大学生文体活动。利用海报和编辑手机短信等多种宣传工具和宣传形式,举办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拓宽视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在活动方式选择上大学生文化状况、工作特点、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举行体育运动会、文艺汇演、书画展览等。其三,举办大学生学习活动,开办“第二课堂”,组织大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革命教育基地,感受革命伟人的精神风格;主动参加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报告会、宣传展,举办训练班等,发挥形象化教育的辅助作用,把说服教育落到实处。
创新大学生的传媒载体。新闻传媒载体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传播手段,应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重要形式。尤其是QQ空间、微信微博、百度贴吧等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日益广泛,这种忘了载体具有开放性、信息的海量性和及时性、交互性、平等性等特征,远远要胜过报纸杂志、宣传橱窗、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传统的媒介的宣传作用,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媒体创新势在必行。一是,网络载体创新应该观念和理念的改变。新型网络媒体的出现并不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削弱,恰恰相反,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转变和载体创新提供了重要新方式和方法,带来了新教育契机,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者重新审视并更新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目标和原则。二是新兴网络载体的创新应是机制的优化。大学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机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利用网络载体做好学生的思政工作,加大大学生网上网下生活的监管,积极倡导大学生寝室文明上网、文明交友。
创新大学生的日常管理载体。所谓日常管理载体,就是指让各种高校的日常管理活动承载并传导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 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具体学习生活当中,从而达到优化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高校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取得了一定的育人实效。但我们也应看到日常管理过程中还仍然存在各种漏洞和困难问题。因此,做好高校日常管理载体的创新,应首先要提高高校管理育人的意识,更新管理理念,形成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氛围。要不断完善大学生日常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并加强配合力度,在高校各系统、各部门之间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和凝聚力,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结合起来。其次,高校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道德修养能力,营造浓厚的以师生为主体的民主管理的氛围。三是要不断提升管理者的自身理论水平、管理水平、工作态度,以身作则,用率先垂范来影响学生,达到感染人和教育人的目标。 四是要以生为本,与学生平等互动,要营造公平、民主、科学的良好氛围,争取得到学生认同、接收和赞成,进而支持和参与高校各项事务的管理,实现日常管理刚性与柔性、民主性与开放性的有效结合。
创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载体。马克思在其博士毕业论文《费尔巴哈提纲》中指出,社会社会的一切都是实践,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源。参与社会实践作为一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过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社会实践载体的创新应是机制和模式的创新。大学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应紧扣“中国梦”这个时代主题,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认真总结历年开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科学把握生活实践规律,积极探索大学生暑假义务支教、开展三下乡活动等长效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持久性和新颖性,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成效、见实效、形机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应突出社会实践案列教学,采取图片、声音、PPT等多形式,图形并茂,绘声绘色,展现给大学生面前。例如,在全国许多高校中推行“第二课堂制”,这更是创新思政育人载体的有益尝试,值得广泛推广实行。二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应是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高校每年每学期都应该策划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践育人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途径,力求把社会实践与思想教育、专业学习与理论研究、择业与就业相结合,大胆创新实践思路,在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大力开展“爱心乐园”学雷锋活动,大学生“进千村调查”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践履社会责任感和砥砺品格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3.
[2]荆惠民.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3]胡滢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 2013(9).
[4]宁廷国.浅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5).
[5]柯文进.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思考[J] 北京教育 2011(5).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针对当代学生特点
自我价值的实现,不断的求新求异及以价值判断上的多样性,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最为重要的时代特征。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成长环境,面对经济、文化、利益的多元化,思想也出现多样化。“地球村”式的互联世界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经济全球化、信息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各种思潮相互冲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如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掌握当代大学生思想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人生理想信念模糊
当今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信息革命突飞猛进,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面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不可避免的造成拜金主义。不少现实令学生感到迷茫困惑,有的甚至还对党的方针政策产生歪解,奉行一切“向钱看”的思想。部分学生潜意识里用金钱作为衡量价值的唯一尺度,过于追求金钱与名利造成价值观的错乱。这些复杂深刻的变化。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人生理想信念模糊,具体表现为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上不求上进。生活上无职业规划,而是仅仅满足在过去。
2.过分自我,社会责任感缺失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推进,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随着自我实现和个人价值观的不断增强,大学生中出现了社会责任感缺失。部分大学生在片面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却失去了精神家园,推崇以自我为中心的选择、奋斗与实现。部分大学生往往会因一件小事引发较为激烈的矛盾,同时缺乏换位思考,集体观念淡漠,把个人利益摆在首要地位。
3.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诚信缺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的不断输入,以及道德失范、贫富差距等问题的出现造成部分大学生有着严重的拜金主义。当代大学生优越的生活条件、校园攀比之风的盛行,使得部分大学生出现大事做不了,小事做不好的现象。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正在日益淡化,随之而来的就是诚信缺失。高校校园暴露出,考试作弊、弄虚作假、骗取困难补助、伪造证件、择业多次毁约等不良现象。因为诚信缺失造成很多道德问题、法律问题。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栋梁、国家未来的柱石,增强诚信意识就显得尤为可贵。
4.个性意识强,耐挫力弱
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中碰到一些问题,就会出现无所适从,无法正确的选择、驾驭信息,表现出迷茫困惑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正是由于他们所处的特殊成长环境造成的。个性意识不断强化的同时,当代大学生却极易心理失衡,心理调适能力不强。成功与失败、机遇与挑战,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个经常面对的课题。大学生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才能肩负祖国的未来。
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举措
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表明,大学生思想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要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1.更新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理念上形成了以“问题管理”为重点的工作模式,带有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忽视了对学生的启发和个性化教育,比较强调外部管理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下,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注重对学生的人性关怀,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服务学生和发展学生。根据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最终使不同层而的学生都能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2.创新教育体制
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上,而是要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各个环节。要建立健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新的体制机制,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全过程。要协调各方力量,互相配合,共同合作,搞好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学生的心理、道德、行为产生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必须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开辟校内校外结合的育人渠道,实现高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建立高校和家庭联系的工作机制,确保大学生教育不出现空白。
3.拓展教育内容
首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内容,以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根本出发点,抓好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其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色,从科学地解释问题的本源出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我国当代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社会现象,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再次,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领域,广泛涉及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各个方而,涵盖每一名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4-0230-03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复杂化的总体趋向仍未改变,社会思潮文化越来越多样、多变,这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研究成为当前各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1]。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研究的重要性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是时展的需要
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思想多样化、信息网络化等的不断发展,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有利于大学生全球观念、竞争意识的形成、促进了大学生个性发展,丰富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手段;同时也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负面的冲击。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所带来的西方生活观念和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势必会造成大学生思想的混乱、道德行为的失范。严峻的形势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思政科学理论、认真研究思政教育发展规律、创新运用教育手段,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以应对时代的挑战。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是应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重大变化的迫切要求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是,我们必须清醒意识到,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部分学生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团队合作意识不强,诚信意识淡泊,奉献精神缺乏,功利倾向突显,部分大学生道德缺失严重,承受能力差,少数大学生沉溺于网络导致意志颓废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了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还有待加强。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不仅仅要热情、富有经验,还要将热情和经验提升为科学化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实践来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在规律,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稳步推进[2]。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
高校虽然肩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多种职责,但各高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相同的,即都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等特点,需要通过科学的思政教育工作和细致的教学实践工作来逐渐推进。要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具备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怀和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校必须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唯有如此,才能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确保人才培养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研究现状分析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的研究,学者们的认识也经历了逐步深化的过程。从研究对象、实施方法、研究体系到目的性、规律性以及实效性等不同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内容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阐述,并积累了一些成果,对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也侧面反映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水平。但是,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研究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现有研究观点纷呈,科学化标准说法不一,表现出较强的“模式化”和“自然科学化”。二是研究体系不够系统、全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研究仍然是思政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传统载体的现代化和新生载体的科学化研究更为薄弱,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当今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极不相称的。因此,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开阔视野思路,创新措施办法,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水平,对于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状况,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研究实施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是一个与时俱进、随着时代、政策、形势的改变而常新的课题。高校要科学把握工作重点和着力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从教育理念科学化、教育方法多样化、评价体系标准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思想政治科研体系化5个方面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
(一)教育理念科学化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现代化;现状分析;实施方式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国已经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价值多元化日益明显。以自我为核心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不良倾向的蔓延,严重侵蚀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各个高校都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不断重视与加强
2005年1月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首次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召开的专门会议,出席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全新理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思想先导。2011年,我区召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对如何结合我区的实际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提高工作质量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很多教材在课程结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内容设置等方面表现了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工作评估方面,近些年来中央和地方主管部门对各高校展开了深入的评估检查,高校自己也及时对各院系的德育工作情况加以评估,很多学校将德育评估工作纳入到本科教育教学的评估体系中,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既节约了成本,又达到了效果;通过检查反思,督促整改,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3.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明显提高
为了加强工作队伍建设,有关部门和各高校开展了大量工作,采取了许多措施。中央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通过建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师资培训基地以及增列博士点硕士点、选派留学生等方式,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才,这些专家学者现在已经走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线岗位,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大大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结构,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日益人性化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意蕴越来越丰富。关注人、了解人、发展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远发展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的价值指南。
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由于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快速成长期,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且接受能力很强,因此在思想上还很不成熟,极易被西方的一些社会发展理论所迷惑。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将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渠道,坚持用发展着的来教育学生,帮助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分析和判断各种社会思潮,并在比较与认同中坚信。
2.优化校园文化宣传环境
学校应增强正确的社会思潮在主流舆论中的传播力,积极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文化是思想的载体,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化,而文化又通过它的教育和传承功能被人们所接受和继承,从而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借助舆论的力量成为引导整个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潮。因此,我们必须从优化校园环境入手,借助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成为主导整个校园文化的主流思潮,使我们的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3.关注学生需要、加强形势教育
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和成才的实惠中弘扬民族精神,在任何一个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总是受到其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的、第一位的原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而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第二位的原因,要通过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每位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远大理想,都希望自己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强烈的进取心往往使他们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关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每一个巨大成就,同时他们也对社会上种种不公平的现象深恶痛绝。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需要,加强形势与政策的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帮助学生解决就业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和成才的实惠中弘扬民族精神。
四、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1.要理顺“三种”关系,明确各方责任
理顺大学生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学院两级管理之间,导师、辅导员、教学秘书之间的关系,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努力探索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模式,进而对大学生党团组织机构及日常管理等情况提出明确要求,并作为评奖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从而真正把大学生的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要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大学生工作管理的人员,一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的有关文件,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其目的和要求;二要详细分析学校培养点的培养条件与学校的发展情况,制定出招生、教学、学籍、学位等方面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将这些资料汇编成册,分发给各级管理人员,并进行学习;三要根据制定的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以保证制度的权威性和操作性,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 使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使研究生培养做到有章可循, 形成完整的管理脉络。完善研究生教育评估体系。
3.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育人水平
首先,要加强导师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导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师时,要把导师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与资格审查结合起来,明确和强化导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范围和要求,将导师教书育人的成绩与效果挂钩,作为年度考核或提升职务的重要条件和考评指标。其次,要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大学生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建设一支高效精干的大学生辅导员队伍,是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的有效保证。
4.要加强党团建设,发挥好“助手”作用
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党团组织建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因此应该健全党支部领导班子,健全党员发展制度,创新党支部的活动方式,丰富党支部的活动内容,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堡垒,重要阵地。此外,还应加强党员思想作风建设,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先锋作用,在学校的各项事务中带头讲奉献、树新风、做表率。
参考文献
[1]李春.关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年(36)
[2]李佳国,王小奎.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