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习带队老师工作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职业能力 物业管理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17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riented Property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
ZHOU Guangzhu
(Rongzhi College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3)
Abstract Traditional property model is rapidly changing to the intelligent property, then the current training program of property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urriculum has become NA, if the situation does not get changed, that the "Graduation is unemployment," "employers can not find the right people, "the contradiction can not be resolved. So, in order to train professional competence-oriented property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i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on the basis of talent, adjust training programs and curriculum, this paper undergraduate level property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raining as the main target of exploration, hoping to enhance the undergraduate level college students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training more "on deft enough stamina" for the industry, the high-end talent.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property management; talent training
根据2013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我国2012年底中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2.9平方米,城镇人口71182万,城镇居民住宅需求面积总量超过230亿平方米。按照谢家瑾女士(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提出的 1万平方米需要 3.3个物业管理人员计算,需要将超过700万从业人员,而现在我国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只有600万,还有近100多万的缺口。有资料显示,物业工作从业人员超50%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这在传统“请人看门”的物业管理模式下是可行的,但未来十年,如谢会长所说:物业管理处于升级和转型的新时期,物业管理行业将由劳动集成型和简单服务提供者向服务集成商转变,其专业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在升级和转型中,将需要大量经过专业训练、有一定职业能力的人。职业能力即是从事某项工作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它包括一般职业能力,即从事该项工作的基本要求;专业能力,即从事某项工作时在专业上的基本要求和综合能力,即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等诸方面。
1 物业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认可度低
通过调查,对于本科层次的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来说,选择这个专业是迫于无奈,要不是调剂生,要不就是其它专业报不上了,为了能升学,只得选择这个专业。以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物业管理专业为例,2013级共招生37人,其中36人是被调剂的,另一人是因为填志愿时,专业代码写错了。2014级共招生36人,情况与2013级差不多。通过问卷发现,首先学生和家长对专业了解非常少,认为物业专业就是“看看门、扫扫地”占到了90%;其次,学生和家长认为物业专业性不强,就业层次低,待遇低。通过对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问卷分析,发现刚进校的大一学生在“你将来的就业方向是( )”这个问题,有20%的学生选择将不会从事物业管理相关的工作。
1.2 所开设课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通过对物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调研,发现培养方案的目标清晰,也有与之匹配的课程,可关键问题在于培养方案的实施,课程如何来上才能达到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记,老师是主角,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可讲完以后,学生的业务能力依然极差。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几个弊端:(1)学生的兴趣不高,学生不能有效地发现自己的工作弱点;(2)老师不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症结所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3)学生的工作能力得不到强化;(4)知识与实训相分离。如:物业管理法规这门课,主要是讲物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市场上除了大量的教材,网上资源也很丰富,可是,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依然不知道“业主装修房子时,要履行什么程序;需要动用维修资金,首先应该做什么?”这足以说明这门课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培养方案制定固然是一件重要的事,可相关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1.3 物业专业师资缺乏
目前,我国还没有物业管理专业硕士,每年毕业的本科生数量都非常有限。所以,物业专业师资基本都是非专业出身,有学企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等。“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也非常困难,在业界干得很出色的人,不愿意转行做教师,愿意转行做教师的业界人士,要么由于学历的问题,学校不接纳,要么自身不适应学校的工作。从业界引进有水平的相关人士承担相应的专业课程,操作性也不强,主要是课时费达不到上课人的预期。在这样一种专业师资缺乏的情况下,进行专业建设的难度非常大,课程改革也只能纸上谈兵,这也是不到培养方案目标的根源。
2 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32人)从事物业管理行业的仅有4人,占毕业人数的12.5%,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根据物业企业的反馈,培养的毕业生不能快速适应物业管理岗位群,而物业企业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比较迫切,这就说明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物业管理专业人才才能避免这个问题,从而打破“毕业即失业”的现象。
2.1 提升物业管理专业的认可度
随着接触专业课后,同样的问卷再一次发放给物业专业学生,发现“你将来的就业方向是( )”,这个问题只有10%选择将不会从事物业管理相关工作,比刚进校的情况有所好转,一是因为大二的学生开始接触专业课,除了课程知识的讲解,专业课老师开始对他们进行专业辅导;二是由老师带队去物业企业参观、调研,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真实的物业管理;三是请业界人士为学生做专业讲座,现身说法。通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更深入,对专业认可度有所提高。鉴于此,为了使学生尽早地了解专业,消除对专业片面的理解,在设计培养方案时,首先应该让专业课前置,同时,专业课设置时应有实践环节,比如,带学生去企业感受和体验;其次,举办专业讲座。通过业界人士工作经验的分享以及探讨物业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会让学生对专业发展的前景充满希望,从而打心底里认同并热爱专业,为将来走上就业岗位做好心里准备。最后,配备专业辅导老师。从学生进校开始,专业辅导老师就应对其进行这个专业是学什么,干什么,专业发展前景以及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答复,并引导学生做就业规划。这样,学生就能有目的地学习。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才能让其愿意学专业、愿意做专业。
2.2 课程教学改革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做中学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首先,注重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尤其是专业课程,应分为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在实践课时里应说明开设的形式,如:课内实践或者企业调研等。其次,通过课程改革从而推动考试方式的变更。传统的考试方式为30%+70%,前者为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纪律、作业和课堂参与等,后者为卷面成绩,纯粹的理论考试,需要强大的记忆力。即使学生考试成绩过关,可实际的业务依然处理不好。鉴于此,可以把后者70%改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业务处理,比如:让学生针对性地草拟一份《物业管理合同》、《管理规约》或者针对业主即将入住,草拟一份入住方案等实际业务的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查阅资料,可以去相关企业调研。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切切实实地处理事情;另一部分为理论考试。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没有理论的实践就会不停地碰壁。所以,专业的理论知识必不可少。最后,利用寒、暑假,鼓励学生去相关企业接触岗位。学校可以帮助学生联系实习基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物业企业,从大一开始,每个寒暑假不间断地去实习,学校给予学分的认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工作的内容,并且可以通过观察学习如何处理相关事件,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几年坚持下来,学生毕业就能成为企业可用之人。
2.3 专业师资培养
无论制定培养方案,还是课程改革,由于师资不专业,水平不够,都只能成为一纸空文,“双师型”教师引进困难,业界人士课时费高,培养学校自己的专业师资刻不容缓。首先可以通过鼓励老师考取“注册物业管理师”职业资格证,资格证的考取过程就是学习物业专业知识的过程。其次,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去”。除了走出去学习,还应该利用寒、暑假到物业服务企业挂职锻炼,这样不仅能提升自己,还能为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及实验室建设等做好准备工作。最后,与物业服务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专业师资团队。比如,(1)师资相互交流学习。专业教师由于对理论、理念等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可以加入物业服务企业培训团队,为其提供相应课程的讲解,帮助物业服务企业的在岗人士提升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物业服务企业的优秀专业人士承担一门或两门专业课程,把多年的从业经验带到课堂,现身说法。(2)“订单式”培养。由于“订单式”培养就业的狭隘性,可以用“虚拟班”的形式来做。如果有兴趣或者通过筛选的同学,另外成立一个班,这个班的学生在校学习的课程、班级等不变,只有另加课程的时候,这个“虚拟班”才在一起。企业可以结合自己的人力资源发展需求,给这个班的学生另加课程,可以是实践的,也可以是理论的,师资大部分来源于企业,也可以是在校师资。这样一来,学生毕业时成为企业可以立马用得上的人,也不会影响学生就业时的其它选择。
3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物业管理将成为未来非常有前景的行业之一,市场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储备将会是物业服务企业新一轮的竞争焦点。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以此契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迎合市场所需,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趋势。
此文系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教改项目成果,项目编号为:2014007G
参考文献
[1] 郭桥华.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初探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物业,2008(4).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财会;人才培养
“工匠精神”这一名词并不是近几年才开始出现,其在2016 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便意味着我国已经重视工匠精神专业人才的培养。工匠精神代表着一种精益求精的价值观念及职业精神,对个人的全面发展、学校的教学建设及社会的进步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企业经济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顺应目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而工匠精神的塑造离不开高职院校对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 财会人员“工匠精神”培养的关键内容
1.1 “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在《辞海.工部》中被定义为“工,匠也,凡执艺事成器物以利用者,皆谓之工”,即掌握某种技能技艺的人都可称为工匠。作为一名具备工匠精神的匠人,对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专注与耐心,对每一件产品的产生都要进行无数次的打磨完善,力在追求极致的完美。而如今,“工匠精神”指的是各个行业职工对自己专职工作的工作态度即专注耐心与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其中包含追求细致完美、富有责任心、专业聚焦等态度理念。我国社会经济正在经历转型升级,“工匠精神”还应加入职业素养、专业能力、道德素质的综合性的理念,将协商合作的团队意识与创新创造的新理念相结合发展。
1.2 “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
我国古代已形成独特的工匠文化理念。相传,自古代黄帝制造船只、饲养蚕丝、种植农作物起便出现诸多类似的伟大发明家,古代工匠精神的出现意味着我国古代人民对创造新事物的追求与仰慕,对工匠文化理念形成的认同。当下我国对“工匠精神”的再次聚焦使得工匠文化进一步进入人民群众的视线,我国社会及学术界对工匠精神的探索研究也逐渐增加,社会上的企业对工匠精神财会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1.3 财会领域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对职业的工作态度,适用于任何一个领域。一些企业发展能够发展强于行业其他企业的原因之一就是对待企业员工工作要求严格,在员工接受了学校完整的规范教育后,再进行企业的职业素养培训,要求其员工工作认真、专注、专业、仔细、严格,对产品最终效果追求完美,不可出现任何细节差错。工匠精神是对本职工作的严谨、敬畏感,传统意义上的工匠在塑造自己的产品时,会不断精细自己的技艺,逐步将手中的作品变得完美。而财会人员的工作常与最讲求精确完美的数字相关,工匠精神具体体现是财会人员对自己经手的财务报表、账簿、凭证等严格校对审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公司或工作部门的财务规章制度、会计法规等制度了解完备,具备高职业能力,在财会岗位认真严谨的完成相关工作。
1.4 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财会人才内容解析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所需财会人才的主要基地,为保证工匠精神的形成落到实处,学校在培养财会人才的工匠精神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培养:首先是培养以德为先的财会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立德者,立言之本源也,“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财会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学习和工作中,把德放在首位。按照专业素养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去进行财务及税务相关处理,承载着对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责任。第二,学生在对待学习及职业工作时要有足够的耐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在专业知识学习上遇到难以攻克的问题时要保证有足够的耐心与信心去解决问题,不可急躁,要以严谨求学的态度完成学校教师提出的问题任务,在学习过程中积累,通过自身不断努力积累,提高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在工作中,学习公司前辈的经验,以虚心求学的态度询问前辈解答疑惑,提升自身的职业技术技能。第三,完成任何一件工作任务时要注意到所有细节问题,“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在学校学习中,不可忽略财会专业的任何专业知识,努力将知识学习细致全面,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在进入相关企业工作后要注重完成财务工作的所有内容,严格财务内容的规范性、准确性,要求所填写的所有凭证、账簿、报表等数据不允许出现问题,做到精益求精。
2 “工匠精神”在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
2.1 学生自身专业水平与职业能力的提升
“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对本职工作抱有敬畏之情,对工作的态度不可仅当作谋生手段,更要具有职业责任的担当精神、对工作的专注严谨态度、保持对工作完成质量的高追求。我国企业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升级阶段,“工匠精神”的培养在此阶段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企业追求具备“工匠精神”的员工,企业对“工匠精神”人才的需求便是学校培养学生的教育目标。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熏陶是其养成良好学习工作习惯,形成专业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必要前提,对学生毕业后就业问题的解决及全面成长发展有促进作用。具备工匠精神的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可以做到工作完成质量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能够将自身能力的进步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在促进自我成长的同时为企业的进一步转型发展做贡献。
2.2 “工匠精神”的培养符合我国经济转型发展需求
众多发达国家知名企业的发展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对“工匠精神”本质的理解与追求。知名企业家能够对“工匠精神”的内涵意义理解透彻,并将其严格要求在企业员工身上,以达到企业经济的成功发展。因此中国经济要实现转型成功发展的首要途径就是将工匠精神的培养纳入高等职业教育,在校便开始着重培养学生追求完美、细致工作、严谨专注的职业精神理念。我国部分企业在产品制造技术、品牌管理理念与产品最终呈现质量等方面与其他知名企业仍具有较大差距,而弥补这些差距,实现经济高效快速转型升级不仅需要日渐进步的科学技术的支持,更需要企业就职员工对工作的专业专注。必须从高职学生开始培养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以构建良好社会秩序与经济高效发展。
2.3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
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是如今人才教育的一大趋势,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之一。国务院的《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同等重要的不同类型的教育。”高职教育的财会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大数据背景下,财务智能化的出现,对高职教育财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与企业必须加强无缝隙合作,形成学校与企业共培育的财会人才培养模式,以便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发展需要。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应着重两个方面:第一,专业技术的教育,拥有高超的职业技术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础。第二,技能的培养,正确价值观念,道德素质的引导形成,一个技能型应用人才应具备优秀的道德观念、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以及顺应新时展的创新创造能力。由于财会专业技术性与应用实践性较强,更应重视工匠精神在财会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创新人才。
2.4 财会专业学生实现综合性发展的现实要求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主要体现在职业方面的精神理念,对学生的综合性职业发展道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财会工作尤为强调工作精确性,需要依据各种财务数据报表或资金物资凭证完成工作,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认真、耐心、负责的工作态度并具备客观、诚信的价值理念。另外随着业财融合对财会工作人员的沟通与社交能力也有一定要求,财务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势在必行,不懂业务的财务人员,不能及时地进行筹划管控,做事后算账会计的发展越来越局限。所以协调合作能力被越来越重视,财务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仅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而作为财会专业学生更应意识到企业发展需求的变化,在校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保障个人的成长发展。
3 财会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创新培养的三个方面
3.1 职业道德的培养
财会专业人才对职业道德的具备及遵守是工匠精神培养的核心。职业道德培养的重点在教育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守信、敬业爱业的态度理念,遵循财会职业守则,坚定财会职业道德。财会职业道德是指财会职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守具备财会特征的、体现财会工作体系及其他工作关系的职业行为规范。高职院校应依据以德育人的原则理念,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与责任意识。通过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将自律自强的精神态度传递给在校学生。
3.2 职业素养的培养
职业素养的培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书籍教材体现的专业知识的教育。财会专业知识教育体系的构建主要由会计、法规、审计、税法等组成,高校的教材及课程设计是实现财会专业人才培育的基础。第二,财会专业相关技术技能的培育。财会专业人才的能力与素养的教育依附在专业知识教育体系上,专业技能的教学应结合学生面临的特定工作环境,以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客观公正、依法办理、沟通协作能力、自主决策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职业素养的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应通过构建完备的知识、能力、素养培育体系,在教授财会学生专业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3.3 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
财会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职业技术技能包括财会相关软件应用技能、珠算技能、会计实务技能、职业判断能力等基本技能。财会专业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可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联系体系搭建实训基地、财会技能培育中心等场所,以此来促使学生形成财会专业技能以及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应在教学体系中加重实践教学的比例,为学生提供创新型的实践教学课程,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财会人才的技术技能。也可通过构建互联网在线创新实践平台,通过不断地实践学习,达到高水平的技术技能。
4 高职财会人才“工匠精神”创新培养模式
4.1 “工匠精神”贯穿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在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应与本校专业知识课程与体系相结合。首先在进行构建教育模式体系时,应将“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理念渗透到教学内容中。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专业知识的讲授,更应注重的是学生自身的道德操守、文化修养、职业素养的培育。其次应依据学生自身不同的情况与课程的教学特色,教师在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应逐步将“工匠精神”的三个维度传达给学生,促使学生形成认真仔细、富有耐心、研究探索的职业素养。另外,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榜样,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实践“工匠精神”,使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学,积极开展思想道德课程以及财会专业相关法律基础课程对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指导产生积极意义。在讲授这些课程时可邀请本校优秀毕业学生讲授课程,讲述自身经验,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听课学生,使财会专业的学生理解在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还应具备高超的职业工作能力、敬业认真的职业态度以及追求客观公正的工作理念。
4.2 采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夯实“工匠精神”
财会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同时应将学生的时间工作环境与任务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期间感受到工匠文化的内涵与传承。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课程分阶段地加入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会计实务、纳税申报、会计信息化、ERP沙盘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做的机会,边做边学,打破财会教学中的先理论教学,学完了再去实践。完全可以跟老师模仿着做,做后教师评价,学生用心反思,对实际操作有了一定的感知和领悟,从而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领域中形成一定的理念和正确的模式,学生再次投入到实践训练中,和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的真正技术技能。杜绝纸上谈兵,或者知识陈旧,不能与最新的企业模式和运营接轨。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实践场所及平台,可以从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中挑选有更多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带队进行实践教学。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或全国性的比赛,在竞赛过程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培养“工匠精神”,提高专业知识的吸收,加强团队协商合作能力与创新意识。
4.3 开展职业规划教育
财会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应首先对学生的就职导向进行指导。将职业指导与专业知识结合,建立以职业规划为核心的教育体系。邀请企业员工进入课堂教学,实际讲述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充实自我。并要求学生主动参加社会上所提供的企业实践活动,及时发现自身的优劣势,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弥补劣势,科学合理的制定自己的财会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4.4 改进创新评价机制
在传统的教学考察机制中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考察,忽略了学生职业技能及道德素养等方面的考核。为实现高效教学,首先应淘汰过去的评价标准,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考察,也要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道德素质、就业观念、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考察。学校可以将课堂学生表现与实践教学成果等相结合评价,如组织学生参加1+X职业技能实训与考核,加强会计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顺利通过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
4.5 构建政府、企业共同发展体系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综合性过程,需要学校、政府、企业的协同合作,在学校建立以现代服务为依托的智慧实训室,把工商、税务、银行、企业、销的市场情景再现,让经济业务的五流充分展现,以达到高效人才培养效果。企业可为学生提供现实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学校应利用教育优势,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为社会企业输送优秀人才;政府可为学校和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相关就业政策,促进高职院校的财会毕业生与本土大中型企业直接合作,提升财会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做贡献。
5 结语
高职院校应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树立以培养“工匠精神”财会专业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其纳入到财会人才教育全过程。财会专业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学科实际教学情况的,逐步完善改进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逐步实现财会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徐梦.“互联网+”对高职院校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影响的研究[J].经济师,2020(02):149-150.
[2]郭尚君.刍议财务智能化趋势与高职财会人才培养[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