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测绘工作经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0引言
房屋面积测算的主要任务包含成套房屋建筑面积测算、共有建筑面积的测算、分摊。目前各地方房屋面积测算执行的主要标准为《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1-2000和地方性的计算细则。本文总结多年来面积测算实际工作经验,在《房产测量规范》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对房屋共有面积的理解,给出合理的共有建筑面积分摊方案,对房产测绘工作起到指导性作用。
1 共有建筑面积计算与分摊现有依据
《房产测量规范》中对共有建筑面积的内容、计算方法和分摊方法做出了简单的规定,随着房地产的发展,新型的建筑设计不断出现,特别是综合性建筑设计,现有的计算依据已不能满足要求。规范中明确房屋面积计算基本单位为“幢”,分摊计算按住宅、商住和多功能综合楼分别处理,但并没有对“幢”给出界定标准,共有建筑面积如何划分没有明确的规定,即如何界定幢共有建筑面积、功能区共有建筑面积、层共有建筑面积等。加之我国南北建筑差异巨大,理解不尽相同,同一建筑物的分摊方法不同,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下面以一栋具有代表性的商住楼,用不同的分摊方法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给出科学的贴近实际使用功能的共有建筑面积分摊计算方法。
2 案例计算分析
2.1案例说明:该楼为6层商住楼,由主楼和1层裙房组成,主楼1层和裙房均为商业用房,1层楼梯间与商业用房不通,裙房与主楼由伸缩缝分开。应用面积计算软件绘制的分层分户图如下:
2.2 共有建筑面积分摊计算:
方案一:主楼和裙房按一幢计算,一层楼梯间面积全部分摊给住宅(俗称谁使用谁分摊),外墙作为幢共有面积分摊。
方案二:主楼和裙房按一幢计算,一层楼梯间由一层商业和住宅共同分摊(谁受益谁分摊,同时兼顾连带关系的原则),二层以上楼梯间由住宅分摊,外墙作为幢共有面积。
方案三:主楼和裙房按二个计算单元计算,一层楼梯间由主楼一层商业和住宅共同分摊(谁受益谁分摊,同时兼顾连带关系的原则),二层以上楼梯间由住宅分摊;主楼外墙由主楼共同分摊;裙房作为独立计算单元计算,只分摊自己的外墙面积。
2.3 数据分析
从上表数据统计看出,三种不同分摊方案,各类房屋分摊系数差异较大,最终计算的建筑面积不同。
分摊计算结果显示,方案一住宅的分摊系数最大,是因为一层的楼梯间面积28.22O全部分摊给了住宅,商业仅分摊了外墙面积。方案二的分摊方案考虑了上述问题的存在,但忽略了幢的划分是否合理,裙房和主楼为相同的功能区,与住宅共同分摊28.22O楼梯间。方案三的分摊就很好的解决了幢(计算单元)、功能区和谁受益谁分摊兼顾连带责任,共同承担的原则。从计算资料也反映出计算结果与总建筑面积的一致性,如裙房分摊后的建筑面积(99.70+78.86+79.95)=258.51O与总建筑面积相等,说明分摊前后的总建筑面积一致。
3 幢的划分
幢系指一座独立的,具有不同结构和不同层数的房屋。实际分摊计算中,可按下列划分:
a)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房屋,可分别设幢;
b)底部一层或几层为独立使用的整体,上部为多个塔楼组成的房屋,可按一幢处理,但塔楼应按多个功能区处理;若底部具有独立的权属分割界线,且可独立使用,与相应的塔楼对应,可分别设幢;
c)仅地下室(半地下室)相连,地上为多幢独立的房屋,按多幢处理,地下室可独立设幢;
d)仅以连廊相连的房屋,按多幢处理。
4 共有建筑面积的计算与分摊
共有建筑面积根据其服务对象可分为幢共有建筑面积、功能区共有建筑面积、层共有建筑面积和其它共有建筑面积;按分摊与否分为可分摊的共有公共面积和不可分摊的共有公共面积。
4.1 可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
a) 一般包括:幢内的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室外楼梯、垃圾道、变配电室、设备房、公共门厅、门廊、门斗、过道、地下室公共设施用房、值班警卫室等,以及其它在功能上为整幢、功能区、某一层或几层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b) 共有建筑面积还包括套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水平投影面积扣除套内墙体以外的剩余墙体的建筑面积。
c) 幢内共有的突出屋面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楼梯间等共有建筑面积。
4.2 不可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
a) 独立使用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变配电房、水泵房、车棚、车库等;建在幢内或幢外为他幢和多幢服务的警卫室、管理用房、公共设施用房等。
b) 专用于人防工程的地下室,以及为人防地下室服务的公共设施。
c) 层高在2.20 m(含2.2 0m)以上的技术(结构)转换层、避难层(室)、架空层以及架空层中用作公共休憩、绿化等公共空间部分建筑面积。
d) 住宅区内的消防通道、独立建筑物之间的架空通廊建筑面积。
e) 无明确使用功能的、空置的备用设备用房。
总结:
科学的严谨的技术操作规范是面积计算的有力保证,本文是近十年来沈阳市房产测量实际工作的经验总结,为沈阳市的房产面积测量工作提供依据,并制定地区性操作细则以作为规范的补充。文中有不当之处,望界内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1-2000
[2] 吕永江 《房产测量规范与房地产测绘技术》―房产测量规范有关技术说明
关键词:北盘江 航道联测 数字化测图
1.前言
作为“十一五”期间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贵州段)航运扩建工程中的重点整治河段,北盘江坝草滩至坝韦滩尾40.3km中整治重点滩险26处。工程实施建设前,设计部门通过搜集大比例尺地形图和相关资料,作为航道扩建设计的依据。在基础资料收集前期阶段,测量单位针对山区航道测量特点选取了实用、简单、先进的测量仪器和设备,根据航道测量特点精心组织测量队伍并大胆采用了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结合曾经野外测量作业的心得体会,描述测量新技术和传统测量技术在南方山区航道测量中的实践与应用,从而促进山区航道联测技术的传承和交流。
2.航道联测的内容
北盘江变动回水段航道联测的主要内容为:控制(平面、高程)测量,滩险(陆上、水下)地形测量,水文测量(水位、水面比降、流速流向及流态等),滩情调查(滩情描述、地质地貌、成滩水位、碍航原因分析、海损情况调查)和施工条件调查(村寨情况,交通条件,水、电、路,通讯,料场,弃方区,有、无地害情况)等五方面的内容。
2 . 1控制(平面、高程)测量
2 . 1 . 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与选定
根据国家[2001]GB/T18314-2001《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要求布置平面控制网。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是否合适,直接影响测量的精度、测量效益、工程施工、竣工测量以及验收等。因此,在控制网布设之前,先作现场踏勘、搜集资料,根据河流或测区的地质、地貌、植被等具体情况,合理地布设两级GPS控制网。
2 . 1 . 2 GP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①卫星高度截止角≥15°;
②有效卫星观测颗数≥4颗;卫星分布象限不少于2个;
③观测时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不大于8;
④使用单频接收机时,基线长度不大于20km。
2 . 1 . 3 GPS控制网测量方法
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接受机为广州南方公司产NGS-9600型GPS静态接收机,平面测量精度为5mm+2ppm,完全满足精度要求。GPS控制网的测量模式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模式,测量时用四台以上接受机呈多边形同步观测,并以三角网向下传递,可增强网的强度,提高成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2 . 1 . 4 GPS网的成果处理
①原始观测数据采用随机的“南方静态数据传输VRR3.0”软件进行传输,将数据下载入计算机调入“南方测绘GPS数据处理”软件,选取双差固定解,对原始数据进行基线处理,计算图强度系数PDOP值以及各个闭合环闭合差,复测基线之较差。
②利用随机“南方测绘GPS数据处理”软件包的网平差处理功能,调入基线处理成果,进行北京-54(地心坐标)三维无束平差,生成北京-54坐标成果。
③选取测区平均高程面为投影平面,匹配已知点的“54年北京坐标”,进行二维无约束平差。
④对全网进行高程拟合计算,输出最终坐标成果。
⑤图形闭合差:≤10ppm。
2 . 2 滩险(陆上、水下)地形测量
2 . 2 . 1陆上地形测量
陆上地形测量采用双频RTK-GPS为主,局部难以测量部位辅以全站仪进行。根据测图比例大小和《水运工程测量规范》技术标准确定地物碎部点密度、视距长度、特征地形加密测点密度。以水边线附近的地貌、地质和地物为测量重点,如溪沟流向、溪锥形状、边滩、江心洲、危岩明礁、崩岩石、导治建筑物等。
2 . 2 . 2水下地形测量
水下地形测量主要采用测深仪,地物定位以DGPS卫星定位系统定位法为主,具体无法施测区域以前方交会法作为补测手段。
①DGPS定位法。动态DGPS进行水深测量测点定位,采用南方公司NGD-60海洋测量软件,测深仪为无锡产新SDH-130型。施测水深时,动态GPS根据船舶行走迹线,获得断面线上任意一点的三维坐标数据(一般3~5m采集一点),在电脑上用海洋测量软件进行处理,形成测区水深图或水下高程点地形图。
山区河流水下地形条件复杂,对河床中的副槽、潜洲、暗礁、水下石梁、石盘等机动船无法进入、不能使用动态GPS进行测量的区域,采用测深杆摸测全站仪(经纬仪)交会法定位,俗称“摸浅”,以确保测点密度的精度要求。
②前方交会法。水深测量测点定位采用二台或三台经纬仪(全站仪)前方交会,个别通视较差的测点采用二台经纬仪(全站仪)前方交会或一台全站仪视距极坐标法定位。
③航行轨迹规划。测深断面一般为横断面,根据滩段比降、流态、流速等并结合工程设计需要进行布设,测深断面尽量与岸线垂直。在施测断面水深时,两岸各站一人控制断面间距指挥船舶行走迹线,使之尽量走在断面线上。施测水深时同步观测相应区间的水尺水位,根据该区间的纵、横比降落差,计算每断面(每测点)所在位置的同步水面高程,用以换算各测深断面的工作水位和相应测点的水下地形高程或设计水位下的水深。
④测量数据汇总。由于测量任务的作业点长且比较分散,因此每完成一个作业点或者作业段,将DGPS、RTK-GPS和、测深仪、全站仪采集的测量数据进行汇总,发现有漏测的空白区域立刻进行补测,以减少施测区域转移后的不必要返测。所有的测量数据均是自动采集并以电子文件形式记录在计算机或仪器内存里,为防止数据丢失,在数据汇总的同时均进行数据备份工作,或及时拷贝提供内业后处理和编辑成图使用。
2 . 3水文测量(水位、水面比降、流速流向及流态)
龙滩水电站在死水位运行期间北盘江坝草滩~坝韦滩尾40.3km航道属天然河流状态,水位涨落有一定规律,各滩段水尺观测水位与上游这洞水文站线性关系密切,采用线性相关的方法来推求各滩设计水位。为此,分别在测量河段的上、中、下游三处设了三把固定水尺,并在施测河段其他滩险的上、中、下部岸壁坚固、水流平顺、风浪小的地方设置固定水尺,重要滩险或重点整治河段加密设置水尺桩,派人定期收集相关水位资料。
水面比降点(即水位桩)的设置与测量选择在水位变幅小的时间段进行,施测水位应尽量接近设计水位。水面比降点选择在水面宽度发生变化的位置,能充分反映卡口、陡比降段的比降变化情况。
流速流向及流态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浮标法观测。定位点间距不超过图上0.03m,浮标标体露出水面高度不宜大于0.1m,滩险至少保证3条测线,其中应有一条测线通过主流区,分汊河段应有一条测线进入汊道。表面流速流向测量应于开始和结束时观读水尺水位。
2 . 4滩情调查
通过文字对滩情进行主要描述,涉及地质地貌、成滩水位、碍航原因分析、海损情况调查,并搜集视频和照片资料。
2 . 5施工条件调查
通过文字描述滩险周边村寨情况,涉及交通条件、水、电、路,通讯,料场,弃方区,有无地害情况,并搜集视频和照片资料。
3.成果资料汇总
通过野外实地测量收集的资料在后期进行处理后主要提供如下成果资料:
①控制点草图及控制点点之记成果表;
②四等水准观测记录手簿和平差计算成果表;
③GPS控制网观测记录手簿和平差计算成果表;
④DGPS水深测量观测记录手簿;
⑤流速、流向观测记录手簿;
⑥水位观测原始记录和瞬时水位观测记录手簿;
⑦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关键词:工作过程;数控加工工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6-0057-04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能较好地适应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教学方式。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劳耐尔(Rauner)教授认为“一个职业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把工作过程定义为“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完整的工作程序”,该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基于工作过程是教学方式由理论推导的学科教学方法向情境式教学适应职业教学方法的转变,目的是避开高职学生理论推导能力不足的弱点,通过情境教学的刺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控加工工艺是指使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所采用的各种加工方案和工艺手段,它是伴随着数控机床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完善起来的一种应用技术,是人们进行大量数控加工实践的经验总结,数控加工工艺技术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特点,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核心知识与技能,也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未来岗位必备核心能力。培养学生机械零件制造工艺能力是本门课的主要任务。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很多高职院校都在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工作,在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理论准备不足,项目积累不够充分,教学平台不能体现生产情况,没有基于工作过程的整套项目教学教材,教师团队不适应项目教学,企业教师对教学理解不够而学校教师又没有深刻的企业体验,学生因很少进入项目工作与学习的环境而难于完成有难度的数控工艺项目等。
我院数控技术专业根据自身所处地区现代制造企业情况,对“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建设,并开始工作过程情境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我院在整合教师、实验室、企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情境的教学平台,建设模拟企业数控工艺员工作的学习情境,应用典型企业项目牵引教学并辅之以综合考评方法,经过几年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情境的教学平台
由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教学过程和方法区别较大,且高职院校原有教学设施大多是按照注重理论教学设计的,故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建设职业教育教学平台十分重要。特别是专业课程,教学平台应能反映学生未来就业岗位企业工作过程。“数控加工工艺”课程主要培养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现代机械制造工艺技术能力,能完成企业基层工艺员所承担的工艺规程与工装设计任务,初步解决生产中的工艺问题的能力,要为这一目标实现构建基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平台。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教学环境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是以企业典型工艺项目为牵引展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若干项目,在实践中学会完成工作任务。学习情境设计应能充分体现企业工艺设计过程,教学环境应能体现相关要求。根据对企业深入调查,构建模拟企业工艺室(厂或车间)的环境,在学校建设“教学做”一体化工作室。工作室主要资源包括:典型零件的工艺规程样本、样件,典型零件夹具样本、实物,典型零件加工录像,各种工艺资料手册,国内外相关标准,机床手册和样本,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模拟工厂或车间。这些资源能够使学生更加便利地接触到所需的工艺资源与信息,从而更好地融入工艺工作的氛围与情境中。
(二)引入企业工艺师作为兼职教师
设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必须以经验丰富的工艺师作为支撑,如果学校没有具备企业经验的工艺师作为教学指导,则很难体现工艺设计工作过程。特别是由于行业不同,制造工艺不同,企业氛围亦有所不同,应按学生就业岗位要求,引进熟悉行业工艺的工艺师作为兼职教师,才能形成企业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工艺师特点开辟专门特色工艺单元,介绍工艺的开发与实验情况,使学生知道新工艺的产生与不断革新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学习工艺知识与技能的自豪感。自觉钻研工艺,为在工作岗位施展才能打好基础。
企业工艺师兼职教师可以带来最新的行业工艺技术,在教学中融入企业的思维方式、市场对技术的要求、最新的工艺案例,能够使学生日后更容易融入社会。专任教师应发挥自己对教学环境熟悉的优势,与企业教师优势互补,完成教学任务。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协调好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教学安排,才能形成优良的教学情境,对学生也最为有利。
(三)建设“数控加工工艺”网上资源
目前,计算机作为学习终端已经普及,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供网上资源十分必要,在建设“数控加工工艺”学校精品课的基础上,我院同步建设了网上资源,将教学视频、企业制造过程视频、工艺文件样本等资源上传至网络,在工作室“教学做”时,学生随时可以取得相关资源,使得教学过程更加通畅。
二、构建模拟企业数控工艺员工作的学习情境
构建模拟企业数控工艺员工作环境,模拟行动领域数控工艺员工作过程,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学生边学边做,构建出便于学生学习的学习情境。
(一)梳理工艺员工作过程,使学生进入岗位角色
根据涂尔干(E Durkheim)的社会学功能理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性的社会化”,“使出生时不适应社会生活的个体成为崭新的社会的我”。依据上述理论和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理念,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为学生进入专业角色(社会)的一种实践和模拟。学习情境是学生掌握工作过程知识与能力的便捷方式。
通过梳理工艺员工作过程、选择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使工艺员工作过程展现在学习领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逐步掌握工艺员的工作能力。
(二)建构基于工作过程便于认知的学习情境
以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J Piaget)为代表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建构基于工作过程学习情境,应按照工艺工作过程内容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序化,将学习领域细化成学习情境进行教学。
建构学习情境必须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展开,先使学生熟悉教学情境的逻辑关系,认识基本工作工具;再从简单零件工艺设计开始,逐步过渡到中等难度的零件,到特殊零件工艺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学生学习小组,以便于构成协作情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间相互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攻克认知难点,而且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更具现场感。
(三)建立“现代师徒制”教学方法
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关键,传统师徒培养方式是从实践中学习知识与技能,解决了传统手工业技术的传承问题。现代大工业技术复杂,知识与技能领域广,按传统师徒培养方式效率不能保证。要更好地利用学校形式,发挥现代师徒教学方式优点,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方法为此提供可能。
教师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中承担师傅的角色,学生角色为徒弟,在模拟的学习情境中,完成知识与技能提升,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提升能力,而且便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沟通,使学生在学习时更有情境感和成就感。
三、典型企业项目牵引的教学实施
实际生产中机械零件非常多,必须选出典型类型零件。我们主要以缝纫机零件为主,提供给学生整台机械各类零件制造工艺,使每个学生受到各类常见典型零件工艺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梳理典型机械零件工艺过程,建立典型项目库
根据机械零件的特点,采用成组技术的原理,将机械零件分为轴类零件、盘类零件、箱体类零件、齿轮类零件、叉架类零件和型腔壳体类零件等典型零件类型。将每种类型的零件工艺方案进行典型化,并根据工件的难易程度建设项目库。
到企业收集相关的典型零件工艺规程,逐渐丰富典型零件工艺项目资源,建立各种技术文件档案,方便学生查找。将学生毕业设计优秀作品等作为资料储存起来,作为学生学习的样本。企业的零件工艺规程可以使学生感受真实的企业工作情境,使学生工作更认真。
(二)编写典型零件工艺教材
典型零件工艺的教材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能够编写更加符合企业实际的教材,我们深入企业解析工艺流程,测绘工艺装备。将企业工艺流程拍摄成录像,把企业典型零件工艺整理成教材内容,并按工作过程和教学情境序化成教学单元。
在教材编写中,按照成组技术的原理,即按零件类型设置工艺项目,在项目中穿插相关知识点,使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更加深入全面地掌握工艺知识与能力。我院首先编写校本教材,并在几年教学修改的基础上出版,为展开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提供了教学资源。
(三)建立模拟企业工艺设计流程的组织
为真实地反映企业工作情境,课程教学之初,在教学班成立工厂化的工艺技术组织,即成立工艺研究所。该研究所下设数个工艺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并任命一个组长(相当于工厂车间工艺组)。任命课代表为所长助理,教师与兼职工艺师为所长或副所长。
每个工艺小组负责不同零件类型的车间,全班共同完成一个产品的各类工艺规程,班级学生共同协作,形成团队,完成整个产品的工艺规程及部分夹具设计,遇到问题共同协商。为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学生在下一个产品中每组学生的零件类型加以轮换,以完成不同类型零件工艺能力的培养。
(四)以企业典型项目牵引,学生学中做、做中学
零件工艺规程和夹具设计是本课主要教学项目,对于没有长期工厂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棘手的问题。采用“我做、你看,你做、我看;我再做,你再看;你再做,我再看”的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的工艺能力及工艺感觉,使其逐步进入角色。
课程之初给每个工艺小组若干个企业项目为任务,要求学生在课程中完成工艺规程和部分夹具,并以这些项目作为牵引进行教学,使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学习,在课程教学中逐步解决。在以企业典型项目牵引过程中,把学生带到企业参观生产线,熟悉企业设备和工艺装备十分必要,这时企业兼职教师显得更为重要。校中厂无疑是最好的教学场所,条件具备的可以将部分学生的工艺规程(包括数控程序)在厂中实现。我校开展“卓越技师”培养工程,对优秀学生重点培养。数控技术专业将机械零件工艺规程与夹具实现作为其中一部分。经过两届学生的实践,效果较好,形成了部分实用作品,经过该项培养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工艺能力也受到了好评。
四、以项目为基础的考评方法
以往以考试为主的考评体系很难适应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建立以项目为基础,过程和考试相结合的考评体系。将学生学习过程取得的成果计入学生课程总成绩,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使学生更注重平时学习、注重细节,学生之间配合更主动,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
学生期末做完项目,组织项目答辩会,请部分优秀学生和企业工艺师组成答辩小组,对各组成果进行答辩,学生在答辩会上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以培养学生自信心。通过答辩学生也可以提高项目表达能力、项目分析能力。
考试作为评价的一部分不可或缺,通过考试可以评价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也可以促进部分学生全面掌握工艺知识。这样的评价方式,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主动性有所提高。2010、2011、2012级学生几乎没有旷课现象,听课效果也明显提高,数控加工工艺课程通过率达96%以上,学生数控工艺规程与夹具设计能力明显提升,毕业设计指导量明显减少,学生设计的工艺规程质量较高。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改与实践,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较认可,避免了过去由于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对教师授课不知所云的情况,教学过程更活泼生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可以把以往的学习难点分散到过程当中,学生更容易掌握。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工艺设计能力,使学生对相关工艺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课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严谨工作作风,使其熟悉了未来工作岗位的工作情况,提高了职业认知度。
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完成的工作很多,尤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仍需教师不断尝试探索。高职“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应进一步提升学做一体教学平台层次,构建企业真实环境的综合工作室,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企业工作过程,做到与企业岗位无缝连接,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明娟.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4(2):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