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语课文论文范文

英语课文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课文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语课文论文

第1篇:英语课文论文范文

1.1发掘教材中的德育材料,实施德育教育

教材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频率最高的材料。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材料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目前的教材题材丰富,包括历史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名人传记、人际关系等,为老师提供了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机会。我们英语老师应该及时把握机会,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以英语知识为载体,及时地在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1.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实施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活动是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之一。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语言的交际性决定了学生要在与他人模拟交际的真实环境中学习英语。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尽力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境,组织交际的活动,使学生满怀兴趣地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际,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如在教材Unit5DangerandSafety中,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安全警示标志,让学生分组表演警示标志中的正确含义。更可以给出一些紧急情况的案例(如火灾、地震、流鼻血等),让学生展开讨论,学会如何处理并远离危险。这些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学习形成正确的危险处理方法和安全意识。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真实的交际语境中,学生被施以德育教育。

2在英语练习中实施德育教育

英语中有很多练习是暗含德育的,老师在评讲时可以及时地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在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短文改错、任务型阅读中,很多文章都含有德育主题。例如下面这篇阅读理解文章,老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er.”时,可以提倡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在英语课堂外实施德育教育

第2篇:英语课文论文范文

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前提和基础,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也提出了五大培养目标:21世纪的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因此,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以实现其培养目标为目的,并根据自身整体定位和办学特点对培养目标进行合理调整,以充分发挥英语教育专业各种知识课程和技能课程的内在价值,培养出高质量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同时,《大纲》也对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做出了要求,为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指明了方向。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机构,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合理优化各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普遍认为母校所开设的专业知识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相关知识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他们认为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偏少,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比较欠缺,因而不能完全实现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目标。因此,高校要不断优化和调整英语教育专业的各课程比例,在保证知识课程和其他相关知识课程的同时,通过加强教育类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增强课程设置的师范性与实践性;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增强选课自由度;增加了解学习者特征课程的设置;加强学科、教学法课程与高考制度改革、基础教育改革的密切联系,凸显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三、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发展、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得到充分展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平和技能需要不管提高,要改变传统的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不能学以致用的现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思维开阔,既能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也能形成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同时,高校应拓展英语教学思路,通过开设特色课程,如:对外汉语教学,培养特色人才,提高就业能力。

四、增加教育实习和实践环节

高校对教育实习和实践教学非常重视,但是由于教育实习和实习环节所占比例偏少、设置时间短等原因,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缺失,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从调查中发现,已毕业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希望在校内学习阶段学校能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因此,高校在完善英语课程专业设置上要以学生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为依据,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以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而是要紧紧围绕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趋势,始终保持与《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的要求一致,将理论教学落实到基础教学实践当中,理论联系实践,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实际操控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做到课程设置理念具有时代性、设置标准和课程结构具有合理性和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这样高校培养出来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才能符合新时代的需求。

五、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参与,不能调动学生主动性,特别不利于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语言的学习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仅凭教师的课堂讲解只是让学生掌握了所学课程的基本语言点,并不能使学生完全掌握学习英语语言的方法。因此,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灵活把握教材、创新使用教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所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效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热情,有活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较高综合素质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

六、更新教材

英语教材是实现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前提和保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目前很多英语教材在编写上缺乏实用性、真实性,学生不能从教材中充分了解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各方面情况,从而丧失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英语教学不能产生实质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材应及时更新,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通过适当增加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如:科普类、娱乐类和人文类的文章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七、丰富教学资源和设施

要达成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目标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的语音教室、设备、图书馆等相应的配套设施落后不完备,导致一些课程无法有效实施,设置一些课程无法开设,再加上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等原因,不能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因此,当地政府和高校应当加大对英语教育专业的经费投入,加强英语教育专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八、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

合理的评估体系在英语课程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升高校英语教学,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目前,一些高校的评估体系都是以期末考试为主体,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能有效评估,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削弱了。因此,高校要建立合理、科学的的评估体系,通过缩小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的比例,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把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作为主要考核依据,提升学生对自我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认识,对于增加教学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九、总结

第3篇:英语课文论文范文

长期以来,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思辨能力的内涵和特征进行界定,设计思辨能力量具。文秋芳等在借鉴“特尔斐”项目组的双维模型、Paul和Elder的三元模型和林崇德的三菱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思辨能力层级模型。该模型包括元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两个层次。前者是对自己的思辨计划、检查、调整与评估的技能;后者包括与认知有关的技能和标准,以及与思辨品质有关的人格特质(见表1)。笔者认为,相对于以前其他理论模型,该层级模型对思辨能力的阐释更全面具体,在教学实践中更易于操作。英语演讲不仅是一项实用技能,更是培养英语综合语言能力和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英语演讲不仅考查演讲者的分析、推理、评价等技能,思辨能力中认知水平的评价标准(精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正好也适用于评价演讲成功与否,而思辨能力中的情感因素(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坚毅)更是一个优秀演讲者在讲稿准备和演讲过程中必不可缺的要素。

二、《英语演讲》课程设计与讨论

《英语演讲》是一门集口语、写作、阅读和听力基本技能为一体、以培养学生语言交际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新课型。思辨能力训练应当成为《英语演讲》课程中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在进行英语演讲和辩论时形成思辨习惯更是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下面,笔者将依据文秋芳的思辨层级模型,详细介绍《英语演讲》课程教学设计并加以讨论。1.课程设计《英语演讲》课程在第三学期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授课18周,每周2学时,总计36学时。授课采取老师讲解为辅、学生操练为主的方式。具体内容见表2。2.讨论从上表可以看出,文秋芳的思辨能力层级模型中两层级各项指标均纳入到英语演讲理论讲解和实践操练环节中,现做如下讨论。第一,把“思辨能力”作为本课程的显性教学目标之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元思辨能力。通过举办思辨能力与英语学习主题讲座,帮助学生明确语言知识与思辨能力之间内在关系。一方面,一定程度上的语言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够促进思辨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思辨能力有助于人们运用分析、推理、评价等认知技能,来充分运用语言知识、有效组织语言材料,以促进人际交际、信息传递和思想表达。英语演讲不仅展现学生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感等基本语言能力,还包括社会文化知识、思辨能力、语用交际策略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心理认知等多方面的能力。一旦学生明确的英语演讲是与逻辑思维密切相关的表达活动,他们将会有意识地计划、检查、调整与评估自身的英语演讲技能和思辨能力,以达到提高英语演讲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教学目标。第二,注重分析、推理、评价能力训练和对认知标准的把握,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无论是在理论讲解部分还是实践操练环节,老师结合名人经典演讲、英语电影中的演讲片段、国内外演讲比赛佳作以及学生的值日演讲和即席演讲案例,按照清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等标准,从素材收集、选题确定、观点呈现、论证手段、结构层次、语言表达、演讲呈现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比如,在分析《葛底斯堡演说》和《我有一个梦》等经典演讲作品时,老师从演讲者所处时代背景入手,帮助学生分析演讲稿的结构、语言、逻辑以及每个论点的论证,以及演讲者非语言技巧的运用,启发学生的思维逻辑与构想能力。对于大多数演讲作品,老师注重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小组讨论等形式,综合分析、提炼,从开篇布局、观点呈现、例证的引入以及从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理清演讲者的思路,学习演讲者如何有逻辑性地、严谨地组织自己的思想和想法,从而在自己的演讲稿撰写和组织中有意识地注意框架的搭建和论证逻辑的严密性。同时,在英语演讲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评价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大量有关英语演讲的网站、书籍,给予学生更多的操练时间和空间,以达到锻炼英语演讲技能、培养思辨能力的目的。第三,师生公共参与,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从文秋芳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不难看出,思辨能力可以通过情感特质表现出来。思辨能力强的演讲者往往具有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坚毅等人格特质,因此,英语演讲课的培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养成这些特质。老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打破“一元权威”式课堂教学形式,走下讲台,多与学生积极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素质,激发他们的思辨能力。《英语演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课程,学生需要大量的练习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游离于学生练习之外。师生共同参与有助于树立教师的示范作用,建立平等、理解、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实现共享、共进的过程中,教师显示出的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坚毅等情感特质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特质作用巨大。

三、结语

第4篇:英语课文论文范文

What is self-control? Well, suppose you have a ticket for an exciting film which you have longed① to see for some time, but unfortunately, you will have to sit for an exam tomorrow. What will you do? See the film or prepare for the exam? If you can give up the film and study hard at your lessons, we say you have self-control.

Self-control is not something you possess with your birth. It needs to be cultivated② in your life.

Sometimes you are made unhappy, and you nearly lose your temper③. Then you should count1, 2, 3,4… till your anger is gone.

Sometimes you are attracted by some novels that are not worth reading. You must make good use of your time. You shouldn't waste your time reading such books or you will surely feel very sorry afterwards.

Do not go to bed too late because of a nice TV film, as you will be late for school. Neither should you stay in bed too late on cold winter mornings, for it is a waste of valuable time.

第5篇:英语课文论文范文

首先,课堂精讲是英语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构建英语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为能够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能力,教师要找准切入点,从每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出发进行精讲,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讲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分析较为复杂的语言现象,让学生掌握文中的语言知识要点,突破难点,实现语言知识的不断积累。这一层次上的教学,教师应着重强调其“精”,对于学生能够自己分析清楚的句子可以忽略,对于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的句子、短语等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让学生真正的弄懂。此外,还要注意在讲解过程中尽量使用英语,用已学过的词语替换新词,用已学过的句型,替换新句型,并加以引申、归纳。其次,精读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精读就是要求英语教师能够透彻详细的解析阅读作品的内容、风格等。在精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其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讲授,更重要的就是对作品内容、风格的解读,精读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各个语言点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内容及风格,并在不断的积累中逐渐将这种风格特征及内容安排要点融合到自己的英文作品中。对于文章中的较难句子,肯定是需要进行语法分析的,但是也不能片面地强调句子本身的结构,要应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上下文意思进行合理判定。从而,让学生不会因为反复的语法分析而失去英语学习与英文作品分析的兴趣,并能够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展课堂合作学习,营造高效课堂构建的平台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提出的一种教学方式,合作能力是当前学生发展潜力大小的重要表现,也是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及社会生活的重要保障,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和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所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课堂合作学习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的,能够为营造高效课堂构建良好平台。具体来讲,首先,教师依据每节课程的具体内容,适当的引进与之相关的课外阅读作品,结合学生不同的英语实际表达与应用能力,以及学生不同的兴趣、成绩、性别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安排各小组进行场景会话的练习,这是实现小组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其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增加竞争的意义,学生为了能更好地体现自己小组的合作效果,都不希望自己为小组成绩拖后腿,因此会竭尽全力完成好每一个环节,从而达到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力的作用。同时,通过学生之间合理的竞争,能够更好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增强其探究精神与集体荣誉感;最后,在课堂合作学习中还应当引入科学的评价机制,公平评价不同合作小组的学习效果,促使合作学习小组整体学习兴趣的提升,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加强课后练习巩固,完善高效课堂构建的体系

课后练习是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既能够对课堂知识有效的巩固,又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一步完善教学思路,充实教学体系,调整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具体来讲,这一层次的教学,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学生如何练的问题。课后练习的形式有很多种,需要给学生留出更多选择的余地,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后练习真正的提升自身英语能力。比如,最常见的一种练习方式就是口头问题,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更加课文内容及所学知识进行相应的回答,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变被动的回答为主动的思考,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第6篇:英语课文论文范文

关键词:被动语态;非限定动词;名词化;长句

一、广泛使用被动语态

根据英国利兹大学John Swales的统计,英语科技论文中的谓语至少1/3是被动语态。这是因为英语科技论文侧重叙事推理,强调客观准确。第一、二人称使用过多,会造成主观臆断的印象。因此尽量使用第三人称叙述,采用被动语态,例如:Electricity is widely used in industry and daily life.(电被广泛用于工业和日常生活中);Many alkaloids have been obtained by synthesis.(目前已用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许多生物碱)。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应当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而很少说:You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你们必须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

二、非限定动词应用多

如前所述,英语科技论文要求行文简练,结构紧凑,为此,往往使用分词短语代替定语从句或状语从句,使用分词独立结构代替状语从句或并列分句,使用不定式短语代替各种从句,介词十动名词短语代替定语从句或状语从句。这样可缩短句子,又比较醒目。

(一)动词不定式

不定式虽然不能单独做谓语,但它毕竟是动词的一种形式,因而保留有动词的某些特性。不定式有一般式、进行式、完成式和完成进行式四种。英语科技论文中一般式出现频率最高,完成式次之,进行式和完成进行式出现较少。例如:Other problems to be solved are those of moisture,air and warmth.(要解决的其他问题就是湿度、空气和温度);It is possible to estimate the age of the earth by study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salt in sea water.(通过测定海水中盐的浓度,有可能估计出地球的年龄)。

(二)分词

分词和不定式一样,虽然不能单独作谓语,但仍然保留原有动词的某些性质:可以用状语来修饰;及物动词的现在分词可以有自己的宾语;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例如:A force acting on a body may change the motion of the body.(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改变该物体的运动);Having finished the test,they began to study the result(做完实验后,他们开始研究实验结果);This is a clear case of electricity being converted into heat.(这是电能转化为热能的明显例证)。

三、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

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Nominalization)是科技英语的特点之一。因为英语科技论文文体要求行文简洁、表达客观、内容确切、信息量大、强调存在的事实,而非某一行为。科技英语中名词化句子可作主语、宾语、介词宾语、表语、宾语补足语、定语、同位语和状语等,换句话说,除了不能担任谓语外,可以用作句子其它一切成分。例如: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 its own axis causes the change from day to night(地球绕轴自转,引起昼夜的变化);The neutrons and protons form the core of the atom.(中子和质子构成原子核)。名词化结构使复合句简化成简单句,而且使表达的概念更加确切严密。又如:Archimeds first discovered the principle of displacement of water by solid bodies(阿基米德最先发现固体排水的原理)。句中displacement of water by solid bodies系名词化结构,一方面简化了同位语从句,另一方强调displacement这一事实。

四、长句特殊作用

为了表述一个复杂概念,使之逻辑严密,结构紧凑,英语科技论文中往往出现许多长句。根据长句的结构特点大致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由于从句多而构成的长句和由于并列成分多或长而构成的长句。

第7篇:英语课文论文范文

高职院校的老师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的,虽然有过硬的英语基本功,但是缺乏专业、行业知识,没有行业实践背景和工作经验积累,对学生后续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岗位知之甚少,在教学中不厌其烦地讲解词汇、句型、段落翻译和语法知识,不能有效地将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和他们的专业及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衔接起来,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

2与专业课程体系相适应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2.1明晰高职英语课程目标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征求意见稿)中指出:“高职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目标服务的。高职英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强调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能力为目标。要求各学校根据专业特点,以学生的职业需求和发展为本位,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刘黛琳提出无论我们如何强调英语能力在高职高专学生能力构成中的意义,但我们始终不要忘记非英语类高职高专学生能力构成的主体是其专业职业能力,英语能力只是职业能力的辅助成分,因此英语能力必须为其专业能力服务。而惟其如此,英语能力才能在其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相得益彰的作用。因此高职英公共语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目标可以定位为:

(1)高职英语课程必须立足于专业要求,与专业课程体系相适应,为专业能力服务。

(2)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在帮助学生打好英语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的同时,应该着重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来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突出实用性和职业性。

2.2构建模块化高职英语课程体系

2012年12月25日教育部颁发了410个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将高职院校的总体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与相应产业对接,与行业紧密结合,从事一线服务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新标准”对高职英语教学方面也提出了新要求,即:夯实英语基础、培养英语职业素养、促进英语与行业融合、使英语为专业课程体系服务。《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征求意见稿)中建议高职英语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基础英语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与行业英语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通过开设行业英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各校可依据要求,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生未来就业的行业及岗位(群)需求安排教学内容。基于此要求,高职英语在课程的设置上有必要改变过去单一的英语课程设置,必须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需求,构建模块化高职英语课程体系。高职英语课程体系由高职公共英语模块和专业英语模块组成。高职公共英语模块由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组成。基础英语为所有专业通用的知识模块,以基础英语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为基础,围绕职场通用共核的工作任务(如职业规划、求职、工作场所、职业技能等)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训练,辅之以文化背景和职场知识,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基本通用职场技能和职业素质,为行业英语的学习做好铺垫。行业英语就是讲授与某个行业相关的英语知识,也就是使英语教学内容贴近某个行业,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某个行业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它常常结合专业群,提炼出行业典型工作过程和行业通用工作任务并以此为主线,将行业英语知识如行业相关词汇、术语、常用语法、句式特点等和行业知识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在某个行业中的语言交流能力和应用能力。它是适合专业群要求的知识模块,为后续专业英语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专业英语模块是各个专业英语的组合,为适合不同专业要求的知识模块。专业英语是传达专业知识和信息的英语,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常用句型和习惯表达,学会用英语表述基本专业理论。通过阅读前沿论文和原版教材,了解专业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资料和书籍的能力。该模块化课程实现了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英语综合素质的递进上升;它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课程设置,把行业英语作为连接基础和专业英语的桥梁,加强了课程知识的紧密联系和衔接,知识面由泛到专,由宽到窄,提高了课程的普适性和针对性,使英语更好地为专业服务;把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作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不仅夯实了学生的英语基础,增加了职场和行业的相关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运用英语进行涉外交际的能力,提高了课程的实用性。

2.3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材建设和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公共英语课程尽管是各专业的基础课,但也要服从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必须与今后的职业需求接轨。在高职英语教材编写时,应先对专业负责人、资深行业从业人员和已毕业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专业学习、实际工作岗位、职业活动中所需英语知识和技能,结合学生的英语实际情况来选取英语教学内容。在内容的编排上以“基础英语+行业英语+专业英语”的课程体系来编排教学内容。教材编写上注重知识的衔接,以夯实学生的英语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把英语知识、通用职场知识、行业、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相结合,强调知识的普适性和针对性。由于行业和专业较多,英语语言教师可以与行业企业、专业教师沟通,通力合作开发出与专业课程体系相适应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

2.4培养“双师”素质英语教师队伍

要建立与专业课程体系相适应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离不开“双师”素质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然而,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基本都是英语专业出身,缺乏专业知识,没有企业、行业实践背景,他们对学生未来的目标岗位群需求知之甚少,这些因素造成了英语教师在教授“行业、专业英语”时面临很大的困难,成为教学的主要障碍。高职院校在加强专业建设的同时,应该采取措施,培养“双师”素质英语教师队伍。鼓励老师自学、进修或者利用假期到行业、企业学习实践来弥补专业知识和行业实践经验的不足;加强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合作教学也是完善知识结构的有效途径;采用外聘等方式将行业、企业中一些英语水平高、有用英语处理涉外业务工作经验的从业者补充到英语教师队伍中来,指导高职英语教学。

2.5改进教学方法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中要求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目前,高职院校按照此要求与企业行业共同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与此相适应,高职英语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利用英语来处理工作过程中涉外业务的能力。这就要求英语教学不能只是以英语知识传授为主,而是要与具体行业主要岗位群的工作过程相结合,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各个专业完备的实训基地等创设仿真的未来工作场景,进行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或项目教学法,设计模拟工作任务或项目,努力让学生进入从业者的角色,训练他们用语言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以配合使用交际法、合作学习法和角色扮演法等,总之,在教学实践中,要针对教学内容和课程的特点,综合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提高学生英语实用能力。

2.6完善教学评价

高职英语教学要改变以考级、考试为主的评价体系,建立与专业课程体系相适应,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采用过程评价、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上课出勤、课堂表现、课后学习、阶段成绩等方面作出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为目的。终结性评价为总结性评价,指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的全面考核,除了传统的以知识考核为主的笔试外,还应增加口试或多方位的、立体的、综合性的项目考核,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此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各级别竞赛,如: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写作大赛、湖北省演讲大赛、口语大赛,甚至学院内部各类英语竞赛,以比赛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的一部分,以赛促学,以赛助学。

3结语

第8篇:英语课文论文范文

第一做好充分的教材阅读和备课准备。因为高效课堂备课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在备课时要尽量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引出教学内容,结合课本和教材知识,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容,把握好教材的知识结构、重难重点及训练点,构成知识网,充分做好备课准备,最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才能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学习。因此,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打造初中英语高校课堂的首要目标。教师要勇于创新,改变一言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从各方面出发,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吸引学生融入学习英语,将英语课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和交流的课堂,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启发性的思考,由深入浅,将学生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思考,如此才能逐渐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第三构建情景教学,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良好的氛围。由于英语是一门外语,不是母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营造学习氛围。教师应当向学生了解一些必要的授课内容的建议,再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同时,在课堂中编排一些场景,让学生进行对话演练,说出自己的个人学习英语的方法,从而营造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发现英语的实用性,也可以结合异国风情的风俗和事例,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四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增强英语课堂的生动性。多媒体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工具,对于初中英语的课堂来说不妨增强一些风土人情的图片、视频和电子阅读等多媒体的教学,使学生百闻不如一见。抽象的英语语法是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通过耳濡目染的全方位教学,加入学生的手动、口动的参与才能留下深刻的学习体验。这种体验式的多媒体教学相对于枯燥的灌输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往往事半功倍,更能提高学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英语知识和内容的理解。

第五要以学生为主,增进师生交流。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将自己怎么方便教学转变为学生如何方便学习的理念,以学生为主,增进师生交流,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人素养和英语水准。在大班学生中,设立小组负责人,通过负责人和课代表组成的学习委员会和老师进行课程学习的传递和进度的控制。将学生的各种问题汇总,对共性的问题进行专门的讲解,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辅导,考虑学生之间的个性互补,多加沟通和交流。少一些师长的架子,多一些朋友间的分享,同时组织一些课外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使学生和老师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二、结语

第9篇:英语课文论文范文

    建筑中科技英语主要用来叙述施工工艺和过程。建筑科技英语一般都是用完整的句子,主要以陈述语气为多,比较少用修辞手段。一个完整的句子表义准确、完备,能够让人产生一种正式可信的感觉。建筑科技英语是属于科技文体的一种,因而其中有着不少复合句组合而成的长句,即便是简单的句子,在句子间也必定有着大量的连词、介词等连接性词语来进行链接,长句在建筑科技英语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当在文章中应用非谓语动词时,就一定要注意句子的表达方式与意义,不造成句子过于复杂,这样才能使文章结构严密、语言精练。相反,当在建筑科技英语中语义模糊或者出现歧义,便是使用过多的省略句。由于过多的短句会让文章的结构松散,而建筑科技英语对结构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一般情况都是使用长句来表达内容,只有长句才能够很好的将诸多复杂概念表述清楚。

    1.2建筑科技英语中语法的特征

    建筑科技英语中所反映的事物都是人们平常所接触的,在时间上是相对简化的。因为在建筑科技英语中是只会有现在时存在,将来或过去时基本都是不会出现的。所以,建筑科技英语中一般都是使用现时行文居多,这样使文字充分的体现出即时性。另一方面,建筑科技英语与其它英语也是一样,都有着专业性强的特征,主要强调事物的用途、性质、特征等,而在被动语态中能够很好的避免被提及有关动作的执行者,这样让行文有着更加客观的表现。建筑科技英语中被动句有着很高的出现机率。

    2建筑科技英语指导工程的应用

    2.1在新理念、新材料中的应用

    新理念、新技术在国际建筑领域不断的增加,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建筑规范是较为落后的,怎样学习国际建筑行业的先进理念,将其先进规范与新材料应用到我国的建筑行业中来是主要问题。所以,必须加大对建筑科技英语的学习,然后再利用英语作为工具来获取需要的信息,更可以阅读有关的专业英语书籍,翻译科技资料,从而掌握领先的技术理念,真正的把国际最先理念应用到指导工程实践中来。

    2.2建筑科技英语人才的培养

    我国入世后与世界建筑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快速增加,进而对建筑涉外工程英语方面的人才需求加大,建筑业的涉外工程英语方面出现了严重的人才不足。只有把英语与建筑工程完美地连接起来,让更多的建筑人才在懂得建筑施工的同时英语能力也非常过硬,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工作,达到提高我国建筑行业自身水平的目的。

    2.3在合作、交流中的应用

    在我国不断加大与世界各国合作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建筑行业必须把国外的现行规范与我国现有的规范进行总结吸纳,然而要想很好的完成这一点,建筑科技英语人才将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专业技术谈判等活动中流畅的经验交猫使用建筑科技英语进行交流,对于改善增强我国建筑行业有着巨大的帮助。在国内许多高校开设建筑科技英语专业,增加建筑科技专业英语课,使学生在修完基础阶段英语之后,可以学习专业阅读阶段的建筑类专业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