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狼的俗语范文

关于狼的俗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狼的俗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狼的俗语

第1篇:关于狼的俗语范文

【中图分类号】R1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1

目的:按照卫生部、全国爱卫办下发的《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卫生部《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和江苏省、苏州市“力争到2010年底所有卫生行政部门和70%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建成无烟单位”要求,沧浪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贯彻文件精神,积极致力于无烟单位的创建工作中。为更好地了解基层医务工作者对于烟草危害的知识知晓率及控烟行为形成率,以便更好地开展控烟工作,特组织了本次调查。调查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区疾病预防保健中心、辖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每个单位抽取50%的工作人员为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共调查194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员向被调查者说明问卷填写要求,然后由被调查者本人填写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等),调查对象的吸烟状况(是否吸烟、烟龄、每日吸烟量等),吸烟危害健康、戒烟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等相关知识(K),对控烟工作的态度(A),在日常生活及控烟工作中采取的行为(P)。

1.3 质量控制

问卷通过疾控相关业务人员共同商榷拟定、确保问卷的效度、信度。调查由区疾病预防保健中心指定各单位一名质控人员,并对质控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问卷收回后进行审核,及时更正错误及补漏。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收到有效问卷194份,平均年龄40.26±13.57岁。其中吸烟者24人,占11.86%;不吸烟者171人,占88.14%。吸烟者烟龄与抽烟数统计情况见表1。

2.2 吸烟危害健康、戒烟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的知识(K)调查

此次调查显示,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中,仍然有29.36%不知道吸烟会增加白内障的发病率,有24.14%的调查者对于不管什么时候吸烟,都可以比不戒烟的更健康这一观点观念模糊。

2.3 对控烟工作及戒烟的态度(A)调查

93.81%的调查者认为很有必要创建无烟单位,仅1.55%的调查者反对创建无烟单位,其余调查者对于创建无烟单位抱无所谓态度。

2.4 在日常生活及控烟工作中采取的行为(P)调查

从被动吸烟者对于二手烟采取的行为来看, 53.61%的调查者表示“对于二手烟,他们只会开窗通风”,35.05%的调查者选择“会主动制止”, 11.34%的调查者对于二手烟采取不作为的态度。另一方面从吸烟者主动戒烟的行为调查来看,在接受调查的23名吸烟者中只有7人准备戒烟,占吸烟者30.43%,不打算戒烟者5人,占21.74%,打算今后减少吸烟者11人,占47.83%。

此次问卷调查特别针对如何有效的开展无烟单位的创建工作进行了调查,调查者的回答情况见表2

3 讨论

控烟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因为烟草给社会带来的疾病负担日益增长,控烟工作从某一侧面体现着卫生事业的发达程度。辖区基层卫生医疗人员中以女性居多,此次调查中,男性48人,女性146人,男女比例1:3.04,调查对象中的吸烟者皆为男性,吸烟者占调查者的11.85%,占男性调查者的47.92%,较其他地区的男性医务人员吸烟率偏高[1]。因此男性的控烟工作是创建无烟单位的重点工作。

从吸烟者对于戒烟的态度来看,愿意戒烟的人仅占30.43%,转变吸烟者观点,引导其主动戒烟也许是控烟工作的难点,亦是控烟工作的关键。然而从吸烟对身体的危害调查中看,29.36%不知道吸烟会增加白内障的发病率,因此加强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告知吸烟对身体健康的诸多危害,提高吸烟者对于吸烟危害的知晓率,纠正其错误观念,或许是引导其主动戒烟的一剂良方。

对于被动吸烟者,二手烟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妇女、儿童、胎儿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因此导致的流产、死产、婴儿猝死综合症,将是给吸烟家长带来的一个沉重的教训。控烟工作中,吸烟对于家人的危害也许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样可以更大程度上的唤起吸烟者戒烟的决心,使戒烟工作更顺利的开展下去。

从创建无烟单位的决策者角度来看,绝对的禁烟可能在短时期内是有一定的难度。建立专门的室外吸烟场所,以制度约束职工在办公区域、公共场所的吸烟也是保障非吸烟者健康的一种措施。

烟草危害已经不是卫生事业的新课题,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控烟工作必将是卫生工作的主旋律之一。纵览国际社会,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然掀起了控烟工作的。通过法律约束、无烟场所的设定、处罚金措施的逐步落实,法国的吸烟人数从欧洲之冠在20年间成为了人均消费香烟最少的国家;新加坡通过立法,在公共场所严格的禁烟,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控烟工作的典范。

烟草危害的健康教育工作,只能使人们对于“吸烟有害健康”这一观念的知晓率明显的提高。纵览各个成功禁烟国家的范例,加强烟草危害的健康教育可能只是控烟工作的辅助力量。由于烟草本身含有的尼古丁等成瘾物质的作用、人们对于烟草的依赖心理以及社会吸烟的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控烟工作显得举步维艰。效仿国外先进经验,从法律制度上对控烟工作予以一定的保障,制定强有力的控烟制度,可能才是推进控烟工作的一条捷径。

总之,在控烟的干预中,既要有媒体层面的宣传,更需要制度层面的约束,同时也需要心理层面的刺激,比如引入行为改变技术中的榜样作用(领导带头禁烟)、正强化(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等技术,多管齐下,可能会使控烟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2篇:关于狼的俗语范文

二郎神的天犬恶狗一条,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狗的俗语,欢迎大家阅读!

狗的俗语1打狗看主人 势利眼

哈巴狗摇尾巴 献殷勤

打断脊梁骨的癞皮狗 腰杆子不硬

狗咬穿烂的,人舔穿好的。

人爱富的,狗咬穷的。

挨了霜的狗尾巴草 蔫了

黄狗偷食打黑狗 冤枉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狗熊戴手表 假装体面

狗脸不长毛 翻脸不认人

哈巴狗掀门帘 突出一张嘴

狗的俗语2犬牙交错 犬马齿索 犬兔俱毙 犬牙盘石 犬牙相制 犬马之报 鸡飞狗跳

牛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

疯狗咬刺猥 无处下口

豹子借猪狗借骨 有去无回

得了狂犬病的恶狗 正在风(疯)头上

哈巴狗坐轿 抬举畜牲;不识抬举

恶狼和疯狗作伴 脾气相投

苍蝇嘴巴狗鼻子 真灵;灵的很

臭狗舍不得臭屎坑 本性难移

狗吃猪肠 撒扯不清

鸡犬不宁 鸡鸣狗盗 声色狗马 猪狗不如 蝇营狗苟 鼠窃狗盗 犬马之劳

肉包子扔狗,有去无回

狗的俗语3狗急跳墙。

虎落平阳被犬欺。

布丁太多噎死狗。

丢了家乡口,不如守家狗。

狗不嫌家贫,儿不嫌娘丑。

冬忌生鱼,夏忌狗肉。

棒丢狗咬人,猫走鼠伸腰。

好狗不咬鸡,好汉不打妻。

狗啃骨头,津津有味。

疯狗的尾巴,翘不起来。

闷头狗,暗下口。

狗的俗语4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好狗不跳,好猫不叫。

狗窝里藏不住香肠。

狗摇尾巴,是为面包而来。

远处就叫的狗,不会近身来咬人。

来道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狗不嫌家贫,儿不嫌娘丑。

惶惶如丧家之犬,急如漏网之鱼

挂羊头卖狗肉

狗的俗语5狗戴礼帽 假装文明人

关门打狗 兔死狗烹 狂犬吠日

哈巴狗跟 亲的不是地方(比喻场合不对)

好狗不咬鸡,好汉不打妻。

黄狗头上出角 尽出洋(羊)相

疯狗的脾气 见人就咬;乱咬人

逗猫惹狗 无事生非

脆瓜打狗 零碎

狐狸和狗拜把子(朋友结为异姓兄弟) 狐群狗党

黄狗当马骑 乱来

第3篇:关于狼的俗语范文

天地间万物皆可入戏,作为动物世界中以温顺著称的羊儿,当然也是戏苑的座上宾。

先说说戏名中的羊吧,《羊肚记》是元杂剧家关汉卿著名悲剧《窦娥冤》的别名;《洪羊洞》是关于杨家将的传统剧目,是京剧名伶谭鑫培的代表作;《牧羊圈》也是传统剧目,京剧名旦程砚秋将其易名《朱痕记》,风靡剧坛;《苏武牧羊》源自传奇《牧羊记》,写汉朝苏武在匈奴持节牧羊十九年坚持民族气节的故事,是京剧名须生马连良的拿手戏。

再说戏曲唱词中的羊,那更是俯拾皆是。如黄梅戏《女驸马》中的“手提羊毫喜洋洋”,以“羊毫”借代毛笔;京剧《奇袭白虎团》中的“狼披羊皮总是狼”中的“羊皮”,则是“假象”的代名词;沪剧《借黄糠》中的“羊吃干枯没奈何”,《孤岛血泪》中的“身不由己似羔羊”,《滴血芙蓉》中“羊落虎口遭蹂躏”,皆借羊的驯服,比喻弱者。此外,“挂羊头,卖狗肉”、“羊毛出在羊身上”、“羊嘴里无草空嚼舌”等俚言俗语也经常出现在戏词里,雅俗共赏。

当然,见诸最多的当推作为道具活跃于舞台上的羊,其表现形式多姿多彩。或借鉴以鞭代羊的虚拟手法刻划,如越剧《柳毅传书》中的龙女三娘于泾水滨牧羊;京剧《苏武牧羊》中苏武于匈奴牧羊,舞台上并无羊,但演员通过一杆羊鞭,配合富有生活气息的身段,仿佛羊儿活跃在舞台一般。或以“咩咩”的羊叫声表示,如浙江温州的瓯剧《东海小哨兵》、福建闽剧《武夷山下》中的羊,则是在幕后配上羊叫声的音响,让剧中的人物在此氛围中载歌载舞,竟然达到了呼之出羊的境地。至于内蒙古京剧团《草原英雄小姐妹》,还通过优美抒情的唱词,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可爱的羊儿,又通过蒙族舞蹈语汇,再现暴风雪中东奔西突的羊群,气势恢宏,煞是好看。

戏曲舞台上的羊儿千姿百态,但归根结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柳毅传书》若无羊的衬托,怎能体现堂堂龙女遭人践踏的形象,又怎能体现柳毅仗义传书、助人为乐的秉性?而《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羊群,巧妙突出了龙梅、玉荣为集体敢与风雪比高低的红梅品格;《武夷山下》的羊,烘托出张高坚心坚志刚,敢与邪恶较量的精神;《苏武牧羊》中的羊,方显出苏武十九年忍辱负重的崇高民族气节。■

第4篇:关于狼的俗语范文

关键词:Sapir-Whorf假说;语言;文化;思维

一、Sapir-Whorf假说

Sapir认为在语言和文化之间有某种关联,而且能表明这种关联的证据体现在词汇上。他的学生Whorf继续发展了这个理论,并从语法系统角度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这个理论。但后来的学者并不能完全认同这个理论。随之,关于Sapir-Whorf假说的强假设和弱假设应运而生。Sapir-Whorf假说的强假设强调的是语言对思维模式的塑造起着决定性作用;弱假设是语言、文化和思维之间的关联。

二、从成语角度看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为成语。它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它有着固定的结构、固定的形式以及固定的意义,可以单独成句。中国成语,一般有如下几种形成方式:其一,来源于神话寓言,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等;其二,来源于历史故事,如三顾茅庐、程门立雪、负荆请罪等;其三,来源于古籍,如力挽狂澜、上行下效、瓜田李下等;其四,来源于民俗语,如千夫所指、狼子野心等。总而言之,中国成语依托于中国的特定文化才得以发扬光大。

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狗虽然是人类忠实的伙伴,但狗的形象很不雅观,所以在中国成语当中,狗常常会含有贬义,如狗急跳墙,狗胆包天,狗仗人势等;而在英语语言文化中,这三个成语对应的表达方式则是:Even a worm will turn; monstrous audacity; be a bully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a powerful people。而造成这两种语言在语义上不对等的原因是,这两种语言文化差异之下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在英美文化环境当中,狗不仅帮助人们狩猎,也帮助人们看家护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好伙伴。故与狗相关的俗语大多表示褒义,如love me, love my dog; as faithful as a dog。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正如歌中所唱:“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成语中,与龙相关的成语多为褒义,如生活虎。而在英美语言文化当中,其对应的翻译则为:full of vim and vigor; 而且,在西方文化当中,dragon指强大和邪恶的生物。而在《新约》中,dragon是撒旦的化身。除此之外,与dragon相关的词或短语也多表示不好的事情,如sow dragon’s teeth就来源于希腊神话,表示挑起纷争,播下反面的种子。文化对语言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三、语言是文化的输出,也会阻碍人的思维

语言作为社会群体或个体之间交流的工具,是文化的一种输出,是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人们所约定俗成的表达观念的符号。语言是人类文化和思维的体现,但往往这种固化的表达观念的符号也会阻碍人类的思维,导致人们做出错误的决断。

例如,有一个关于明朝书法家祝枝山的小故事,讲的是由于语言的歧义而产生的误会。有一天,一个姓钱的大财主求祝枝山写副春联,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到了钱大财主家,他大笔一挥,为大门、二门写了如下春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居住。读罢,财主非常生气,认为是祝枝山捉弄、诅咒他。后来,祝枝山把这副春联重新读了一遍,财主才大笑原谅他。原来,这副春联应该适当断句,以避免语言歧义的产生: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居住。由此可见,语言在传递信息、输出文化的过程中,依托的是双方对语言符号信息的理解。但是,当语言负载的信息超过其原有的符号信息时,就会产生误解。语言对思维的阻碍由此则可见一斑。

四、文化对思维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中的火和八卦中的离卦对应的都是红色,红色是喜庆热情的颜色。在传统中国婚礼当中,新娘和新郎都着红色衣装,婚礼现场也多以红色装扮。相对而言,白色在汉民族文化当中,则关联着死亡和丧事,因此,在婚礼上穿白色被人们认为是不吉利的,中国人常常说的“红白喜事”正是对此种象征的表达。在西方却恰恰相反,人们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在婚礼上人们多着白色服饰。但是,在现代,随着西方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中国人也开始在婚礼上使用白色婚纱和白色手捧花。由此可知,文化的传播会直接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转变人们固有的观念。

第5篇:关于狼的俗语范文

[关键词]隐喻 翻译策略 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059-01

一、隐喻的概念

英文典故中曾有过“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的故事,由此演变为英语俗语中的kill the goose to get the egg”(杀鸡取卵)。这种使语言生动的修辞手段或者是正常语言规则的偏离叫做隐喻。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种语言现象,是不同类事物间的比较。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思维现象,是用甲事物来理解或解释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段。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还存在于思维中,隐喻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

二、隐喻翻译的相关理论依据

关于隐喻翻译的理论依据至今还无定论。较有说服力的一个是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从功能对等角度所阐述的:翻译是用译语进行复制原语信息或最贴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奈达的定义涉及到三点:1.说明翻译的目的是传递信息;2.暗示原文和译文只能做到相对的对等;3.考虑了译文的可接受性。他还提出了动态对等的概念,即功能对等的翻译观至今仍对文化翻译和隐喻翻译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因而翻译不仅是翻译语言,更是一种跨文化语际间的交际活动。而源于不同文化的隐喻势必会带有原语的文化烙印,因此隐喻的翻译必须将两种文化密切联系。

三、英汉隐喻翻译中的文化内涵比较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英汉语中许多词汇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隐喻是英汉语中的普遍语言现象,英汉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因而在隐喻使用上也有较大差异。为了通过翻译有效地传递隐喻中的文化信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意识到英汉语中隐喻的重合方面,还应注重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

(一)英汉隐喻翻译的共性

英汉语中的隐喻在表达方式上有很多重合,例如桌腿、椅腿、床腿、山头、山脚、山腰、山脊等。再如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busy as a bee(忙的象蜜蜂),a tooth for a tooth(以牙还牙)等。当然由于各种因素英汉隐喻的差异性也很突出,如比喻花钱浪费时,汉语用“挥金如土”,而英语则用“spend money like water”。表示怯懦时,中国人用胆小如鼠,西方人则用as timid as a rabbit等。

(二)英汉隐喻翻译的个性

首先,每个国家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可能会反映在隐喻中。例如,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中的西风象征着打破旧事物,带来新事物的革命力量。这是因为在英国,西风是从大西洋上吹来的暖风。雪莱讴歌了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到来的西风,表现了他对人类美好未来的乐观态度。而中国诗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当中的西风却表达了悲凉的情绪。汉语中的风指秋风,感觉是寒冷的,因此西风经常用来隐喻悲凉的意境和心绪。

其次,隐喻也折射出了不同的文化习俗。不同民族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价值理念等等。例如中国人习惯于用牛耕作,汉语中很多用“牛”构成的隐喻,例如:吹牛(talk horse),孺子牛(a willing horse),健壮如牛(as strong as a horse),而英国人则更多地使用马来耕作,英语中与horse有关的表达法如horse sense(基本常识),to be on one’s high horse(趾高气扬),to flog a dead horse(白费功夫),to eat like a horse(狼吞虎咽)。再比如狗是西方人的宠物和朋友,于是便有a lucky dog(幸运儿),top dog(身居要职的人)这样的褒义词。但在中国,人们总觉得狗肮脏龌龊,因此才有了“走狗”“狗胆包天”“狼心狗肺”这些骂人话。

第三,历史典故凝聚着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隐喻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在表达相同意思时,中西方人联想到的典故是不同的。比如说某人惨遭失败,中国人会借用《三国演义》中的“败走麦城”,英美人则联想到拿破仑的‘meet a Waterloo’(滑铁卢之战);说到无忧无虑的地方,中国人会想起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而英美人向往的则是《圣经》中的‘Garden of Eden’(伊甸园)。

最后,在隐喻中也会体现。英汉语中有大量与有关的习语。在中国,佛教和道教是主要的宗教,许多人相信有“佛主”左右着世间一切,与此有关的习语很多,如“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等。在英美国家,人们信奉基督教,《圣经》中的许多故事和人物都演变成了英语的固定词汇或表达,并广泛地运用于隐喻之中。相关的习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

四、结语

隐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过程的体现,英汉中隐喻的特点决定了它们的表达方式必然受制于各自的历史、文化、风俗、宗教等。总之,在处理英汉隐喻互译中存在的对应问题时,我们须根据原文内容和特点采取灵活的对策,尽量使用通顺贴切的表达向读者准确生动地传递信息,这样才能增进原语文化和异语文化的相互认知和交融。

【参考文献】

[1]刘昌华.隐喻的民族性[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2).

第6篇:关于狼的俗语范文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在广州见到了“最豪华的满月宴”。据称,广州市白云区东平村一名富豪为庆祝重孙满月,耗资数十万元大摆酒宴,甚至在东平大道搞起了“限行”,要求5吨以上车辆要绕道通行。

水风点评:谁来对富豪“限行”?

学校嫌学生捐款少

珠海市第三中学高中部举行捐款活动,有学生反映“学校要求每人至少捐10元”以致自己捐5元被退回。学校回应说,“每人10元”只是建议,学生如家庭困难一分不捐都行,但捐5元意味着该生可能对爱心奉献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夏末点评:不听“建议”,就取消你献爱心的资格。

管钱多所以拿钱多

日前,中海油公司总经理傅成玉在回应外界对央企高管天价薪水的质疑时表示,他的薪水是由独立董事决定的,“如果我们收入太低,(国外)投资者都不放心,说你们收入这么低,怎么管好我们的钱?”

夏末点评:外国人只管自己拿多少,才不管你拿多少呢!

支行行长借款过亿被追讨

农业银行阜阳分行腾达支行行长李群所欠借款超过1亿元,近日遭百余人追讨。据初步估算,最多的人借给她2000多万元,有些10万元、20万元的借条连公章都没有盖。储户为什么会如此信任李群?有人爆料,其老公是阜阳宣传部副部长,姐夫是旅游局长,父亲原是某县县委书记,哥哥是检察院的……

水风点评:充分体现了权力的“品牌价值”。

服刑犯8年未入监狱一步

2000年,广东茂名电白县高考舞弊案案犯之一、电白县原教育局长陈建明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暂予监外执行”。但陈并没有被送到其户籍所在地依法监管,8年中未进监狱一步。直到今年5月16日,公安民警才将逍遥多年的陈建明抓获。

水风点评:犯人长年“躲猫猫”,是因为有关部门在做“俯卧撑”。

政协委员围殴法官

上海某公司因拖欠打工者千余元工资被告上法院,法院裁决打工者胜诉后,身兼东北某市政协委员的公司老板率领手下围攻执行法官,还耍无赖躺在电梯口阻挠案件执行。

梦游点评:如此政协委员,缘何正邪不分?

对着母校尿一壶

湖南一高校大学生照毕业照居然在母校校牌撒尿!最近网上一图片反映,一男生正向校牌撒尿,一旁男女生围观、嬉笑。其中一女生还上前查看“战果”,并在湿了一块的校牌前合影“留念”。

夏末点评:一泡尿,冲出教育沉疴。

公交拒载老弱病孕

福州公交公司最近在“万福专线”公交小巴门口张贴了一张“友情提示”,称“本公司经营农村线路,因道路状况复杂,路面颠簸,故谢绝孕妇、病弱者以及65岁以上老人乘坐。如有发生意外,本公司不予承担任何责任”。

梦游点评:“友情提示”还是无情霸王条款?

一个粗字惹的祸

陈某不服法院一审判决,为泄愤,在上诉书“事实和理由”一栏中写了一个“操”字,被法院以“在上诉状中使用粗俗语言直接侮辱司法工作人员”为由,对其作出拘留15天的决定。

水风点评:法官很脆弱,法律很强悍。

腐败协议

江西师大基建处原处长谌光明以《学生公寓投资协议》为名,与房地产商签订有效期长达15年的“受贿协议”,每年从中“分红”20万元。

水风点评:估计是受了“按揭”的启发。

干部英语统考

广州市近日下发的《关于2008-2012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规定,50岁以下在职干部要进行电脑技术操作技能培训,为了提升广州的“国际形象”,还要求35岁以下在职干部则要进行外语强化培训和统一考试。

夏末点评:请问,可以将办公室搬到伦敦上班吗?

中500万的苦恼

第7篇:关于狼的俗语范文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生物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生物知识无处不在。对于初中生来说,刚刚开始接触生物学习,由生活作为切入点,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说,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是有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手段。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理解概念,学以致用巩固概念

引入新的知识点时,以生活现象,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感悟到概念所指的含义,然后从点到面,用所学知识,指导解生活现象。这样所学到的知识,深刻持久。下面就列举几例:

举例1:什么是遗传?举生活实例: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通过这些实例,请同学们讨论感悟一下,什么是遗传?这时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感悟到遗传是指亲代和子代的相似性。

(一)创设情境,理解概念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常常有下例现象,属于遗传的是( )

A.人的皮肤有白、黄、黑之分

B.黄种人在热带生活两年,皮肤变黑

C.阳光充足处的小麦穗子比树阴下的大

D.笼中长大的麻雀不如外面的麻雀飞得高

学生能很快找到答案是:A

举例2:当我讲种子生长的外部条件时,我先举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现象(1)八月十五种小麦,清明时分种豌豆;现象(2)当清明、中秋左右天不下雨时,人们就感叹:“今年干旱,不能种,要是下点雨有多好。”此时雨下了后,人们就抢墒及时播种;现象(3)花盆的底部都有洞,种小麦,豌豆时人们要勤垦松土。通过这些现象,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是什么呢?这时学生自然而然地感悟到是种子生长的外因条件:要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以及充足的氧气等。

(二)学以致用,巩固概念

根据以上我们所学的,你认为下面瓶号中的玉米发芽的是哪一瓶?

学生自然而然地选二号瓶

举例3:当我讲蒸腾作用的概念时,首先请学生看以下现象:晴天的上午,在一株盆栽植物上将一分枝的叶片套上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扎紧袋口,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出现了一些小水珠,请根据以上现象理解感悟什么是蒸腾作用。

这时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感悟出蒸腾作用是水分通过气孔以水蒸汽的状态散发到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例如:在生活中,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我们常常喜欢在荫处乘凉。但是在大树的树荫下乘凉却比在房屋下躲太阳显得凉爽得多。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

学生很自然的感悟到,这是因为植物会进行蒸腾作用,植物本身蒸腾出的水分变成水蒸气时,会吸收热量,也就是带走了大树周围的热量,所以会显得凉爽得多。

二、真实体验,巩固升华

生活化的生物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建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真实的生活体验过程,它不仅是一个对生命科学的理解过程,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去体验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学习生物学知识对理解生活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去感悟、去创造和提升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例如:在《用药与急救》一节中,布置学生去收集自己家庭常用的药品说明书,那么学生在收集药品说明书的过程中首先就会有意无意地去阅读它,并使学生非常自然且自主地对该药品的成分、功效、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知识进行了解,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地思考自己和家人什么时候会用这些药、为什么要用这些药、怎样用这些药等,这将促进学生更理性地关心家人、关心自己,使学生与家人的关系更加融洽。又如: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作面包、制作酸菜、酿葡萄酒等,让学生感受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是存在的和有作用的,而且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实现这一作用,这将促进学生去审视学习生物学的意义,去体味自己在生活中的价值。再如: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节中,老师可以发动学生去调查自己身边关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及负面的影响,组织学生交流和评价所调查到的具体情况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这将引导学生反思和批判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类活动对生活的影响,加深自己作为自然人的理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内驱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形式生活化

(一)设疑法。例如:在学习《动物的行为》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看电视这一生活事例为教学切入点,以“猎豹捕食”这一生物现象为例,来引导学生形成动物的行为这个重要概念。巧设问题串,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活动法。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针对“生态系统”这一核心概念,教师可以将全班分为四组,让学生分别扮演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使学生明白这四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也使学生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部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怀。

第8篇:关于狼的俗语范文

传统的英语教学就是“死记硬背”,很多老师以为只要学生背会了就任务完成了,实际上,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切忌死记硬背,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如果能将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有机的结合,就能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比如计算机是魅力无穷的多媒体,集图、文、音、像、画于一体,集老师和学生的万千宠爱于一身。成为当今优化课堂,改进教学手段的首选“辅导员”和“好助手”。因此,我在课堂创设的问路情景就借助了计算机、网络、投影等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大量色彩鲜明、生动有趣的画面,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和动态视频相结合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静景变为动景,将书本语言变为交际语言。在启发学生总结归纳有关问路的说法时,用Flash动画直观的展示问路情景,及自制的PPT画面展示下列句子:

(1)Excuse me,where's the nearest...,please?

(2)Is there a...near here?

(3)Which is the way to...,please?

(4)How can I get to...,please

(5)Do you know the way to...,please?

(6)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please

(7)Can you find the way to...

(8)I want to go to...

(9)I’m looking for...Where is it,do you know?

(10)I can't find the way to...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please?等及答语Walk along this road/street,Take the first turning on the left/right.,It’s about...meters along on the right/left,Walk on and turn left/right。再进行一系列操练,让全班学生都参与活动。当生活中这些熟悉的画面再现在学生们面前时,学生们自然会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他们会揣摸不同身份人物的心理,模拟出各种不同的语言、动作、神态。这种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训练,可以使新旧知识融汇贯通,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让书本知识交际化,课堂活动生活化,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二、与语文课的整合

同样作为语言学科,语文和英语有着很多共同点,英语的教学中经常会涉及类似语文知识的运用。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就经常涉及到做主、谓、宾、定、状、补等等的句子成分,这些句子成分和汉语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汉语中没有表语,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表语很不容易,而语文好的同学则很容易理解。读课文也会更有感情,更符合语境。一般的学生朗读英语课文时往往读的干巴巴的,我就经常请那些语文学的好、擅长朗读的学生为大家朗读英语课文,以提高全班学生的英语朗读水平。此外把英语对话、故事改编成小短剧,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也是结合语文促进英语教学的好办法。请看下面这些英语谚语,把它们翻译成恰当的中文,不但考察学生的英语水平,也能检验学生的语文程度。如: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East,west,home is best.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三、与数理化课的整合

中学各门功课之间都存在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如果能充分利用,也能取得良好效果。在学习名词所有格时,部分学生会产生迷惑,例如选择题:

( )father is a scientist.

A.Jim’s and Bob

B.Jim’s and Bob’s

C.Jim and Bob’s

D.Jim and Bob

这四个答案,学生最不能理解的是C,如果在这个答案中加入一个数学符号小括号,学生马上豁然开朗,即(Jim and Bob)’s,也就是说Jim和Bob是兄弟,他们共有一个爸爸,这样A和C形式上不对,C指Jim的爸爸和Tom的爸爸,因此正确答案就是C。

四、与地理课的整合?

请看下面这道题:When it is spring in China,it is autumn in.

A.England

B.America

C.Australia

D.Japan

这道题是关于南北半球一年四季变换这一地理方面的知识。当北半球是春天的时候,南半球是秋天;当北半球夏天的时候南半球冬天;由于中国此时为春天,另一国家是秋天,所以这个国家一定是在南半球,从选项看四个国家中,只有澳大利亚在南半球。所以该题的答案为C。再比如,对于英国为什么又叫英格兰,学生往往感到很抽象,不能理解。这时最好的办法是画出一幅英国地图。因为在历史上,英国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部分,英格兰是当时全英国最发达的地区,所以英国又被称为英格兰。结合这段话,再附上英国地图,学生一目了然,很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

五、与历史课的结合

第9篇:关于狼的俗语范文

摘 要:在当今社会,对于英语学习者们而言,遇到的困难往往是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结果在用英语交谈时,经常会误用一些词、词组或短句而造成误解。研究习语能帮助英语学习者获得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更好的表达英语。本文从分析习语的特点入手,进而通过分析习语与英国的自然环境、民族习惯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习语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习语;习语的特点;习语的文化内涵

一、介绍

《牛津简明词典》中对“idiom”一词下了定义:一个人或者大多数人对于语言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英语习语渗透着浓郁的英国文化气息,交织着其他民族的影响,就像是一幅多彩的画卷,向人们展示了英国文化的发展进程。

二、习语的特点

习语包括了比喻句,俚语,俗语,谚语等等,它集中体现了语言的民族风格和不同修辞手法的表达方式。习语往往是一个带有深刻含义的简明的短语或句子,在被人们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成为了一种习惯。习语是一种带有特色的特殊的语言形式,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英语。

1 、习语的民族特色

习语是人们在工作中创造出来的,是和人们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习语,就像是一面镜子,清晰的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特色。

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因此在英国有大量习语是和航海以及捕鱼有关的,许多习语也是由水手创造的。例如,“over head and ears” 本义是“”它是水手创造的,后来发展为表示人的其他行为。比如,“over head and ears in debt”(身负重债); “over head and ears in love”(痴恋); “over head and ears in work”(疯狂工作)。还有一些其他关于航海和捕鱼的习语,像“spend money like water”(花钱如流水);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免于负债); “fish in the air”(水中捞月); “fish in muddy waters”(趁火打劫,混水摸鱼); “plain sailing”(一帆风顺)等等。

2、 习语来自于民间

世界上每个民族的习语几乎都来自于民间。美国诗人瓦特·惠特曼曾说,英语交织着广大民众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欲望与满足。在英国,大多经典的习语都是由海上的水手,森林中的猎人,田野里的农民,工厂里的工人,战场上的战士以及家中的家庭主妇创造而来。下面看一些例子:

2.1、农民创造的习语

农业在每个国家都很重要。土地上的农民创造了一些习语。例如,“to put one’s hand to the plough”(着手某项工作); “to plough the sand”(白费力气); “not to care a straw”(毫不在意); “not to let the grass grow under one’s feet”(不失时机); “to plough a lonely furrow”(孤独地行动); “to upset the apple cart”(美梦破灭)

2.2、猎人创造的习语

猎人也创造了习语。他们有狩猎的丰富经验。因此有很多与他们的狩猎经验有关的习语。比如,“in the bag” 意思为“把猎物放进麻袋”,被放进麻袋的东西意味着是已经得到的。这句话也引申出了以下含义:“We’ve got the match in the bag.”(这场比赛我们已经稳操胜券了。)“The suspect is in the bag completely”(嫌疑犯已经被逮捕了。)” Everything is in the bag! It’s a frame-up!”(事实已经摆在眼前,这是诬告!)

3、习语的文化内涵

英语习语渗透着浓郁的英国文化气息,因此它与英国的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有关。

3.2、自然环境

英国处于西半球,北温带,属于海洋气候。英国的夏季温暖宜人,因此提到英国,经常会用到“gentle”(温和),“lovely” (可爱),和 “beautiful”(美丽)这样的词语。莎士比亚在一首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我该把你比作夏天吗?你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温柔。”

3.2、风俗习惯

作为象征,动物的形象有着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从习语的特点看来,我们可以得知习语是富于暗示性的,这是由特定的民族传统和现实的社会环境决定的。英语中有许多与动物相关的习语,例如,“get one’s goat”(使某人生气),“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好的和坏的分开),“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在这些习语中,我们知道绵羊代表着温顺和善良,而山羊代表着猥琐和邪恶。这是因为有着温顺的品格的绵羊可以带来羊毛和财富。所以人们相对喜欢绵羊。而山羊是生性好斗的,在希腊神话中,好色的“森林之王”是长着一对山羊腿的怪物。因此,山羊是令人厌恶的。

另外一个例子,在西方国家,勇敢的狗被赋予了忠诚与勇敢的品质,被认为是人类做好的朋友。因此在英语中,大多数关于狗的习语都没有不敬的涵义。下面看一些例子:“as faithful as a dog” (像狗一样忠诚);“It’s dogged that does it.” (有志者事竟成);“You’re a lucky dog” (你是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 (谁都有得意的时候);“Love me,love my dog” (爱屋及乌)等等。

3.3、

基督教对西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圣经》不只是圣典,它也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丰碑,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圣经在西方的思想,艺术,文化,语言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的。在英语中,许多关于宗教的习语都来自于圣经,许多都已经成为人们的座右铭和处世哲学。例如,“Do as you would be done by” ,意思是“若想获得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A soft answer turns away wrath”,翻译为“婉言可息怒”;“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涵义为“天道酬勤”等等。

另外,在《圣经》中,有数不清的人物形象仍然出现在日常口语和文学作品中。撒玛利亚人是《圣经》中塑造的乐于做慈善的人物,如今其意义扩大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依据《圣经》,亚当是人类的祖先,因此“as old as Adam ”就意味着“很老”或者“很过时”。

三、总结

总之,习语不仅仅是语言的精髓,也是语言特色的集中反映。英语习语与英国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许多英语学习者由于背景知识的缺乏而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错误,因而不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而常被误解。因此如果英语学习者想要更好的学习英语,就需要学习一些英语习语来掌握英国文化知识。(作者单位: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