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毕业实习论文范文

大学生毕业实习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毕业实习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毕业实习论文

第1篇:大学生毕业实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新闻自由 司法独立

引言

新闻自由源自作为民主制度下的言论自由,但是又不同于言论自由,新闻媒体被称为继立法、行政、司法之后的“第四种权力”,新闻记者更被称为无冕之王,新闻媒体似乎可以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然而另一方面,司法独立作为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屏障,天然的排斥外力的干预。任何社会不能拒绝新闻自由,否则这样的社会将是极权社会;任何社会也不能缺少司法独立,否则这样的社会将是不存在公正、犯罪横行的悲惨社会。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平衡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权力的有效保障,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新闻自由与公众知情权

在西方,最初的大众传播手段即印刷术的出现,成为推动民主建立的原始动力之一。当时,作为新知识新思想载体的书籍承担起批判传统社会的功能。虽然各国统治者和官方教会都极力实行言论控制,但西方社会具有多元化特征,各民族国家并立但又相互紧密联系和影响、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政教分立、教会内部的分裂等因素,以及思想家和学者追求真理的勇气等,都使思想的控制难以奏效。

同样,那些曾为民主理想而奋斗的政治思想家都认识到言论自由是民主制度的基石。民主制度以公民和各种社会集团自由平等地参与为基础,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公平竞争和妥协中形成政治决策。新闻自由是民主价值观在传播领域的表现。民主社会的大众传播不能允许传播手段为政府和少数权势集团所垄断,从而形成对人民大众一边倒的强制性灌输,它要求保障不同意见的自由表达,实现一种不同知识和观念的自由市场。

美国民主之父杰斐逊留下了一段十分著名的话:“民意是我们政府的基础。所以我们先于一切的目标是维护这一权利。如果由我来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这段语录被美国新闻界作为标准高悬于各报社的墙上。杰斐逊坚信:“人可以靠理性和真理来治理。所以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向他开放一切通往真理的道路。迄今为止所发现出来的最有效的道路便是新闻自由。”他认为,“可以放心地信任”人民,“让他们听到每一种真话和谎言,并且作出正确的判断。”(1)

在现代民主社会,公民有获得参政的权利。但人民只能根据得到的信息作出决定,而这些信息主要是由媒介提供的。如果公民没有得到充分、正确、全面的信息,也就没有“充分知情的民主”(well-informed democracy),因此新闻自由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前提。新闻媒体向公众提供信息,也就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要求。知情权(right to known),国内又译为获知权、知晓权等,指公民了解政府和行政机关的各种公共信息的权利。它是在当代西方得到承认的一项新的公民权利、民主权利。知情权连接新闻自由和公众参与权,如果公众不能有效获取新闻信息,甚至不能获取信息,那么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公众在对信息不能有效占有的情况下参与国家和社会活动,必然导致参与范围狭窄,参与深度不够,进而使参与行为表面化形式化。实现知情权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政府和行政机关主动将信息公开,另一种是便是新闻记者对信息的挖掘。前一种是政府机关应尽的义务,后一种则关系到新闻采访和出版问题。有关对政府不理的事件,政府很大程度上不愿意公开,但公众又有权知晓,这时媒体就必须担当这个任务。媒体担当这个任务的理论基础就是新闻自由,通过新闻自由实现公众知情权。

二、司法独立与社会正义

另一方面,司法独立作为一项基本原则也规定在各国宪法之内。司法独立是司法的当然要求,裁判者独立于两造超然于待决纠纷是案件得到公正审理的前提条件。现代法律理论的发展将正义区分为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其中程序正义基本内容中就包含着司法独立。司法独立作为程序正义的基本内容,其含义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法官中立,任何人不能充当自己的法官,法官与待决纠纷之间不存在任何可能影响使纠纷公正审理的因素;法官独立,法官仅凭自己的良心和理性以及经验裁判,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制约,法官可以基于特定理由排除该因素的影响;3、消极裁判,法官审理案件严格遵循不告不理原则,不主动审理案件,审理事实限于所控事实,所深被告限于指控书所载被告,裁判罪名限于指控罪名。一般而言,司法独立主要又指法官或法院独立于其它机构和个人,其它机构和个人不能干预法官审理案件,不能对法官施加任何可能影响案件公正裁判的外力。对法院正在审理的案件的评论报导,应当受到特别限制,新闻采访只能是纸面的记载,不能懈怠录音机、录像机进入法庭。

司法独立被无数次重申作为司法乃至宪法的基本原则不是偶然的。司法最终解决的原则表明司法作为社会纠纷解决方式的终局性、不可重复性,因此司法必须保证绝大部分纠纷得到公正处理,使整个社会正义在司法过程中得到绝大部分的实现,否则司法就会被人们抛弃。在实体法公正的前提下,案件得到公正审理的基础就是审理过程必须公正,无偏私,即程序正义(又称程序公正)。司法独立对社会正义的保障,就是通过对审理案件的裁判者的规范,保证裁判者中立独立的地位来实现,任何有违裁判者独立中立性行为的出现,都是对司法独立的严重违反,法庭必须排除,甚至不惜重新开始审理过程。

三、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

新闻自由保障公众知情权的有效行使,但新闻本身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由于电视新闻必须吸引大量观众和压缩报导以适应节目时间紧凑的特点,所以几乎不可避免地有过于简单化、琐碎和哗众取宠的毛病。由于追求效果,往往热衷于新闻的刺激性。所以很自然,事务的常态不是新闻,变态才是新闻。“好消息不是新闻”,“坏消息才是好新闻”。人们都在工作不是新闻,罢工才是新闻;西方新闻界流行一句很形象的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另外,新闻到底应当深入到社会何种程度,如何解决新闻自由与其它权力(权利)的冲突?在司法方面,新闻自由在何种程度上才是既保障了自由又无害于案件公正审理?媒体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在实现审判公开的同时,又可能对另一重要的法制原则——司法独立构成威胁。诚如有学者所言:“现代大众传播工具如新闻报纸、无线电与电视等之发达,往往对于法官独立性构成威胁。由于大众传播工具对于司法领域之报导,而对司法之影响程度亦日渐上增,因为整个社会舆论,均为大众传播工具所控制,有些法官之审判,就可能受此等组织之传播系统所控制之舆论所左右,而失却独立审判之立场。”可见,对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作一番有效分析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首先,新闻在司法上作用就是新闻监督,以媒体报导间接实现审判公开,具有以下特点:一方面,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繁忙,时间紧张,居住分散,不太可能经常以旁听的方式去了解司法、监督司法,因此使直接审判公开呈现一定的局限性,而公民对于法院审判的案件应当享有知情权,这样就为间接审判公开留下了合理的空间。媒体报导和监督恰恰充当了扩大审判公开范围、最大限度实现公民知情权与监督权的角色。另一方面,直接审判公开需要必要的物质条件,许多地区法院由于受审判场所、设施的限制,往往不能满足群众旁听的需要,有时甚至发生影响法庭秩序的情况。通过媒体报导实现间接公开,可以弥补审判场所、设施的不足,成为公民了解司法、监督司法的主要途径。

其次,司法对新闻报导具有天然的排斥倾向。司法的独立性要求法官必须保证自身的超然性,美国法院规定:法庭和法庭的一切设施受法庭控制,法官有责任严格控制法庭和法院处所的环境以确保传媒和公众不干预被告接受公正审判。法官可运用若干程序上的方法来排除报导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一)推迟审判案件直到偏见的危险消除;(二)如果有关的报导尚未充斥整个州,将案件转移到另一县区,或从另一县区引进陪审员以代替转移案件;(三)监督对陪审团成员的预先审核,以确保对被告的清白与否抱有先入为主的候选人不能入选陪审团;(四)隔绝证人或至少警告他们在作证前不要听从传媒对于诉讼的报导;(五)命令重新审理;(六)限制性命令,禁止案件的所有当事人向传媒做出带有倾向性的陈述。保证司法独立是案件审理的前提,无论媒体发表何种言论,只要可能影响案件审理,法庭就必须加以排除。

但是必须指出,虽然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之间存在着矛盾,但是并不表明二者不可调和。美国虽然1972年布朗兹伯格诉哈耶斯一案中联邦最高法院否定了新闻记者享有不披露秘密信息来源的特免权,但是由于是以5:4微略优势票获胜,且投决定性一票的鲍威尔大法官赞同另外四位法官的看法,认为在其它情形下应当给予新闻记者至少是有限的拒绝披露秘密信息来源身份的作证特免权。自此,给予记者作证特免权以保护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所规定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就成为美国法律界和新闻界热切探讨的问题。目前美国一共有31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建立了保护记者不披露秘密信息来源身份的作证特免权,一些州通过法院判例也确立了限制性的新闻记者作证特免权,显然如果没有司法独立,法院一定不能确立保护新闻自由的判例比国内影响立法机构立法。(2)司法独立由此对新闻自由产生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新闻监督作为保证审判公开的一项举措,使法官在公开中裁判案件,有力的防止其它机关和个人的不当干预,有力保障了法官独立判案,毫无疑问促进了案件的公正审理,对维护司法独立有着极大的保障作用。

处理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必须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笔者认为,新闻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引申出来的权利必须得到保护,同时司法独立作为维护社会正义的基础也必须得到体现,在一般情形下,应当坚持新闻自由的优先地位,新闻记者应当享有包括采访、出版司法事件的权利,新闻记者对秘密信息来源应当享有拒绝披露的权利,只有在记者掌握的材料是对案件审理的关键证据时才能被法院强制披露,但是如果新闻自由所保护的利益面对的是司法独立所保护的国家安全利益时,则必须让位于司法独立。总之,披露应当是非常情形才得以允许。

参考文献

第2篇:大学生毕业实习论文范文

教学实习包括课程实习和生产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与创业意识、学以致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职业意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

1.课程实习。

课程实习安排在大学二年级,在培养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学分(时)数以及实习要求和考核方式。实习场所包括各类自然保护区、生态园区、大型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政府环保部门等实践教学基地。实习的形式包括参观考察以及专题调研等。

2.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学生完成《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等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学习后的综合性实习,在大学三年级下半学年进行生产实习。实习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政府环保部门、研究院(所)或在本校进行科研实习等,要求学生上岗实习,直接参与教师科研工作。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与具有良好环境行为、环境绩效的研究机构、企业集团、社会团体等组织,以双赢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有效科研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展视野、亲身体验的场所。通过有经验的环保技术专家指导学生实习,进行现场教育。通过课程实习、生产实习等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及自身的不足,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科学专业社会实践应当与专业培养计划有机结合,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学生需求、专业特色、学生成长阶段和认知规律,实施分类教育。将社会实践纳入本科培养计划,规定学生社会实践的学时数,制订相应的规范。学生的社会实践形式包括校园文化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工作、科技学术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等。

三、创新性科研实践

第3篇:大学生毕业实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基本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080-02

一、引言

本科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引起各方关注。作为专业课教师来讲,也应该深入思考,从自身角度发掘良策。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师应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人才文化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但是有些专业课教学中只注重“纯专业”,不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基本能力较低,为社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例如就业压力增加。因而如何增强和培养本科生的基本能力就成为高校教师值得探索的问题。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战场,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促进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而不是简单地把信息传递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协调起来。

二、目前现状

目前,把大学教育看成是一种单纯的学历教育,上大学就是为了拿一张文凭的思想很严重,一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不勤奋,选择工作岗位时,追求大城市、高待遇,大多数学生不愿意下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对在校生及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现在大学本科生存在的问题很多,如在表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主动实践能力及外语交流能力等方面较差。

(一)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主要表现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课程设计(论文)和社会调查的能力较差。

1.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能力。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育环节的一个重要的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独立解决本专业中某一问题的能力,是对大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的直接检验,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毕业设计。论文)也为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储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但是目前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情况存在许多弊端,有些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较低,答辩中专业知识的表述和应用能力较低。

2.完成课程设计(论文)的能力。课程设计(论文)是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书中的原理和方法,参照工程实例,完成一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达到模仿性训练的目的。但是在设计(论文)成果的表达中发现,有些文字粗糙,写作不规范,图表绘制能力较低。

3.社会调查的能力。学生查找资料只为了方便、快捷,不去深入、仔细、多渠道地查找,因而在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论文)的写作中数据陈旧,没有科学依据等的现象比较常见。

(二)知识积累能力

知识积累能力主要表现在实习中缺乏掌握知识和探索性学习的能力。

1.实习中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有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课程认识实习是参观各种类型的构造物,使学生对本专业有初步了解,为了学好专业课程做准备。课程实习是在野外使用仪器,验证性训练课程中实际操作部分的知识,达到本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衔接。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在学习完成专业课程之后的实践性环节,使学生更深入、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本专业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但是一些学生仅仅是为了应付实习,应付考核,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训练内容的掌握。

2.实习过程中探索性学习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能深入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仅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三)外语交流能力

外语交流能力主要表现在外文文献检索和外文摘要写作能力方面较差。

1.外文文献检索能力。一些学生不注重专业名词和外文词汇的积累,在文献检索中不去官方网站或数据库中查找信息,造成外文文献的可信度极低。

2.外文摘要写作能力。大部分学生外文基础薄弱,不注重终身学习,已学过的外文基础知识不去复习,外文写作水平较低,因而论文中外文摘要写作水平极低,有的只是利用网上翻译,准确率较低。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一部分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较低,不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用人单位宁愿招聘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或者有至少两年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这样的恶性循环必然导致应届本科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从专业课程教学角度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如下:(1)局限于教材内容。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局限,不注重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应用,只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从而导致学生只懂原理、应付课程学习过程、目标为考试合格,只局限于教材内容,不注重扩充知识和知识的应用,不能灵活地将所学习知识加以应用。(2)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递信息,学生接受信息,评价二者的合作效果是教师评价体系,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评价只有考试成绩一项。因而课程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中心,缺少对学生的评价,这样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改革措施

“学校经营”的理念和实践模式是把学校视为企业进行管理,认为学校的活动过程也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过程。以“高速公路课程双语教学”为例,提出改革措施和步骤,使学校能够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等人才。

(一)课堂教学方法

1.讲授理论内容之后,布置思考题目,要求多角度、多渠道收集相关资料,深入思考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达到培养社会调查能力的目的。根据调查资料撰写课程论文,培养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在课堂上宣讲课程论文,训练语言表达和演讲能力。宣讲课程论文后,学生或教师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讨论结果写成报告。

2.为理解课堂理论知识,通过展示工程实例的视频或图片资料,学生观看后,按照发现问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写出案例分析报告。

按照这些方法可以实现教材内容的扩充和深入学习,充分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改变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使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活动,真正体现“教”和“学”的主角地位,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调查检索信息能力、写作能力。

(二)实习方法

在讲授专业课程之前安排对于构造物的实物认识实习,使学生对工程结构物的构造、组成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专业课程讲授完成后,安排一定时间到施工现场实习,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课程中所讲授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实习,达到训练学生工作基本技能的目的,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较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三)双语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双语授课,为学生提供外文专业名词。根据所讲内容布置相关思考题,要求学生根据关键词,查阅外文相关文献。翻译外文文献,写出综述性课程论文。根据所写课程论文,在课堂上宣读,相互讨论,强化外文的表达能力。通过训练,提高本科生外文文献查阅能力、外文翻译能力和英文摘要写作能力。

四、结语

通过以上方案实施,可实现达师生相互交流,互动学习,扩大知识面,互相补充专业知识,培养表达能力,学生能够较好地训练和展示自我能力,具有较高的应变能力和答辩能力。大学本科生的基本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就会增强,从多方面讲都是有利的,如从学校的角度讲,可以提高就业率,增强学校的知名度;从学生的角度讲,毕业后较容易地找到一份好工作,真正体会到学有所用;从用人单位角度讲,招聘的毕业生确实是有用人才,免去后期培训的费用,因此起到多方受益的效果。教改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专业课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提高学分制下高等教育水平,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肩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朱伦.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5,(10).

[2]陆根书,韦娜.大学教师教学观与大学生学习风格的相关研究[J].教学研究,2010,33(1).

第4篇:大学生毕业实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 药学专业;创新实验;毕业专题实习

[中图分类号] R29;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4?0087?03

一、基本作法

为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新疆医科大学至今已举行八期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一般执行期为1年,选题向全校开放征集,申报的项目要求立题新颖,充分考虑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全校普通本科四年制1~2年级,五年制、七年制1~3年级学生,均可以个人或团队的名义申报,鼓励项目组成员多学科交叉,指导教师为中级(三年以上)及以上职称(1~2名),并且一名指导教师只能指导一个项目。重点项目按5000元/项资助,一般项目按3000元/项资助,申请时不定项目类别,专家通过立项报告直接评定并全校公示。项目整体考核时有立题阶段报告,中期考核报告,结题报告等,并通过邀请专家听取项目组负责学生现场PPT答辩的方式进行最终的项目等级评定。项目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种情况。优秀的项目会按优秀的层次(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给项目组学生发放数额不等的奖金,不合格的项目将停止报销剩余经费甚至追缴之前拨付经费,并且对下一次申请大学生创新实验造成不良记录。带教老师全程参与指导学生实验,最终会有极少比例的老师被评优并发放奖金。

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医院药剂科毕业实习和毕业专题实习又是药学专业教学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际相结合,综合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及提高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毕业实习共20周,分为5周医院药剂科实习,15周毕业专题实习。15周的专题实习是根据各个实习单位的需要,随机将学生分配至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临床药理基地)、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乌市友谊医院、自治区药研所和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下属的7个教研室:药化/有机教研室、药剂/物化教研室、药分/分析教研室、天药/生药教研室、药理教研室(现已划归基础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分析测试中心。专题实习的内容一般由带教老师指定,可以是老师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的一部分或者自选课题,学生们进入较为专业的药学实验室进行3个月左右的实验实践,书写毕业论文,然后毕业答辩。考核程序同样有选题申请表、中期考核表、答辩评分表等,答辩一般以实习单位或下属的科室为单位,以学生展示答辩PPT为主(亦兼顾其他形式)。一般本单位教师出席答辩并给每一位毕业生进行答辩评分,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以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工作态度、业务水平以及答辩情况为依据。成绩实行百分制,带教老师评阅成绩占60%,现场答辩成绩占40%。评分标准≥9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

二、实施效果

大学生创新实验在新疆医科大学走过将近10个年头,日益为学生和教师接受并认可,同时也为校级、省级乃至全国的挑战杯竞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普遍反应通过大学生创新实验,学到的不仅是严谨的科学态度、扎实的实验技能,更多的是为人处事的道理和进一步深造的科研素质。很多项目负责的学生后期顺利考研,并且在毕业专题实习阶段得到老师好评,甚至有很多项目参与学生在本科阶段即发表正式论文,甚至在核心期刊。可见,大学生创新实验在推进学生科研素质的提升方面是有着极大作用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随着立题越来越难,考察考核越来越严格,一定能够继续为药学专业的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助力更多学子走向梦想的科研殿堂。

本科专题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补充、完善阶段。学生通过专题实习,至少能掌握两到三种常见仪器的使用,具备一定的文献综述及专业论文撰写的功底,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基本办公软件的使用,并学会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本科专题实习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毕业生查缺补漏的最后一个阶段,好比工厂产品出厂前的检验程序。虽然其创新性的培养比不上大学生创新实验,且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但能使大部分学生完成技能和心理的一个过渡。因此,本科专题实习也应该提高通过门槛,加强带教老师和学生的双重监管,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的药学毕业生。

三、问题与对策

1. 学生方面的问题

在历年大学生创新实验的实施过程中,总会有部分学生很少或者从不参与课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重申请轻实践,将申请项目或者参与项目作为自己寻求老师关注或者评奖助学金甚至综合测评加分的一种手段和筹码。项目申请阶段表现十分积极,等到项目实施时,不按指导教师要求或者项目分工完成自己的工作,渐渐淡出课题实施。第二,申请阶段没有预计大学生创新实验将占用大量周末、假期甚至寒暑假的休息时间,因懒惰而不能持续投入热情去完成课题。第三,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积极主动应对,一味等待老师解决,欠缺主观能动性。对于第一类学生,项目组往往以项目成果不以任何形式挂名或者署名作为惩罚手段。这样,看似能够做到对参与项目同学的公平公正,但是却白白挤占申请名额,使得当初愿意参加项目的同学被排除在外,无形中减少了他人的机会。对于这部分学生,指导教师若平时没有与该生有过接触,很难分辨,应该多多向班主任或者管理学生工作的老师了解情况,不把这种学生选进课题组。第二类学生属于消极怠工,我们不能否认他们最初的参与热情。解决这部分学生的问题,必须在项目申请阶段开好通气会、协调会,明确实验纪律和实验时间,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创造和发明。第三类学生可能本身基础较差,或者科研素质亟待培养,可以先让他们完成一些容易的工作,培养其信心。指导教师应一直鼓励他们,培养其一定的科研素质,并强调团队协作、互帮互助。

而作为药学专业学生必须参加的毕业专题实习存在的问题很多。目前在新疆医科大学尚不能做到学生和带教老师的双向选择,学生不知道自己将被分配给哪位带教老师,带教老师挑选学生好像也是碰运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带教老师和学生的热情,教师和学生将要花费不少时间彼此适应。师生之间普遍感情纽带较为薄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新疆医科大学几乎不会给毕业实习生不及格的专题实习成绩,毕业专题实习好似例行公事,不存在毕业实习的挂科或者重修,故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学生较少。这种大面积的怠工现象很难通过制度和规定的严格实施来予以杜绝。现阶段因为全国扩招,新疆医科大学生师比偏大,2013年笔者所在教研室7名老师带教18名实习生,有老师带教4人,精力有限,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学生的毕业实习存在老师管得多的出成果、老师管得少的做得差的现象;新疆医科大学并没有在实习前对学生进行统一的培训,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什么仪器也不会用、什么文献也不会查的现状,给带教老师带来很多困扰,每每从基础教起,十分累人。

要解决这种种问题,首先需要提升药学专业招生批次(2013年前药学专业一直按照二批次录取学生,生源较差,从2013年9月起药学专业将进入一批次招生,生源将明显改善),提升学生素质。第二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第三应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2. 老师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创新实验的指导教师在第八期项目之前不允许讲师单独申报选题,但可以参与高级职称教师的选题申报,从第八期开始放宽限制,讲师需工作三年以上才可单独申报。因此,大学生创新实验的指导教师都是工作多年、有丰富带教经验并且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大学生创新实验考核严格,每个阶段都会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故教师一般都是尽心尽力进行指导。存在的唯一问题是,极个别教师将大学生创新实验作为弥补课题经费缺口的一个来源,申报项目只为报账,甚至学生根本不进行任何实验,照样答辩通过评审。只要学院加强监督、监管,并且严格课题申报的评审,同时增加优秀项目和优秀指导教师的奖励,是完全可以杜绝这种问题的。

而在毕业专题实习时,如果带教老师是硕导、博导,一般都有比较成熟的课题,同时其研究生可以部分协助指导具体的实验操作。这部分实习生普遍能够很好地达到毕业要求,完成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水准。有相当一部分带教老师,虽然自己承担一些校级、市级项目,但是却没有自己的研究生,所以比较依赖每年的毕业实习生。因其指导经验和精力有限,小到寻找实验仪器、试剂,大到修改学生综述、毕业论文,凡事都要亲历亲为。而学生因为基础薄弱,不一定能够如期完成实验计划,相当部分工作只能草草了事,也做不出高水准的毕业论文。甚至因为项目的实施需要跨年,每一届毕业实习生都需要从头再教,工作的延续性十分差,每届学生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导致这部分带教老师十分尴尬。对于这一问题,就现阶段新疆医科大学的科研环境和氛围来看,需要拓宽教师的上升渠道,对符合条件的教师尽快评聘硕、博导,同时加强招生宣传,增加其研究生数量,再提升研究生质量。

在实习带教的过程中,各个层面对教师都不做评价,不排除有些老师责任心涣散,甚至只为拿到相应的折抵课时而对指导学生不尽心尽力。可以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加强学校层面对带教老师的督导和评估,或者在年底考核及学生评教里增加专题实习带教方面的评估,来改变这种教师不负责任的情况。

第5篇:大学生毕业实习论文范文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是具有现代酒店服务技能和基层管理知识的应用型人才。通过近五年来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指导,笔者认为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毕业设计模式单一,远远超出学生的能力。现在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仍采用毕业论文的模式,以学科为本位,沿袭普通高校毕业论文的写作方式,与专业人才目标培养大相径庭,也与其他教学环节脱节。有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论文写作基本素养如资料检索、分析、整理等方面能力匮乏,导致不知如何撰写论文,产生畏惧心理,抄袭、拼凑、节选、剽窃现象严重。其次,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每年的四到六月份是高职毕业生最忙碌的时刻,既要为毕业做准备又要忙于找工作。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就业显得尤其重要,最后一个学期往往成为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关键时期。毕业生往往将重心放在择业上,有的忙于实习就业,有的忙于到处赶场参加招聘会,有些学生甚至已提前就业。同时毕业生通过与往届学生的交流发现,极少有人因为毕业论文不合格而拿不到毕业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有些毕业生直到毕业论文提交期限前几天才开始撰写,甚至出现个别学生答辩当天才将论文提交给指导老师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在论文提交后就认为万事大吉,无视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个别学生提交论文后就再也不与指导教师联系,直到出现在论文答辩现场。第三,指导考核过程重形式轻内涵。由于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低下,毕业生学术水平的不足,导致指导教师很难就论文的内涵进行指导。无奈之下,高职院校更重视毕业设计的形式,有些高职院校甚至提出论文格式不对不能答辩的要求,因此在论文指导以及答辩过程中出现过度注重论文形式的情况,论文样式、字体、字号、行距等要求必须严格符合论文的写作格式。即便如此,有些学生的论文格式也达不到要求,指导教师只好一点一点地教,给他们补课。论文答辩过程更是流于形式,只要不出现原则性错误,基本都能够顺利通过。笔者认为要解决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必须进行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由理论性向实践性转变,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变,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毕业设计真正起到衡量教学水平和毕业生质量的作用。

二、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基于工学结合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采用多种创新模式,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岗位结合起来,根据酒店服务、管理工作的实际进行选题,采用双导师制,由学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酒店实习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完成。采用工学结合导向的毕业设计模式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可进行以下几种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毕业实习报告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素养、专业知识以及校内实训课程后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最后的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酒店的认识,让学生全面掌握酒店服务和基层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向“酒店职业人”的转化,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毕业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设计的一种模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更高层面上对专业进行思考。毕业实习报告是学生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的,要求内容实事求是,有独立的见解,能够反映岗位、企业的真实情况,表达出学生的体会和感受,是对实习过程获得的经验的整理、提炼和升华。毕业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实习情况、实结及体会等。

(二)案例分析报告

据北青网报道,自2008年起清华MBA要求所有毕业生写一份综合案例分析报告,以取代原来的毕业论文或报告。笔者认为该模式值得我们借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大量服务、管理和经营案例,有些案例对他们的触动和影响很大,能够引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对学生而言,描述一件工作中亲身经历的事件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撰写毕业论文更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对案例的描述可能不够生动条理,分析可能肤浅、片面,但是,他们会有自己的分析视角,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案例分析报告可包含案例描述、酒店采取的解决方案及取得的效果、解决方案的利弊等,同时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与之进行比较。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进行案例分析,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教师的整理和提炼,可以成为教学中鲜活的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三)酒店活动策划方案

酒店活动策划方案是酒店活动策划成果的表现形式,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对饭店活动进行全面构思和谋划,并进行持续完善,其目的是客观、清晰、生动地展现活动策划的内容和思路,并对实践行动进行有效指导。虽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会参与酒店活动的策划,但却会参与策划方案的实施过程,有特色和创意的酒店活动的实施,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在酒店的实习经历,针对酒店活动的不同类型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策划,形成策划方案。策划方案的内容包括酒店活动类型、活动目的、策划主题、策划内容以及形式等,要求策划方案突出整体性、创新性以及可行性。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围绕酒店常见的节假日型、庆典性、家庭活动型等活动类型进行策划和方案的撰写。

(四)酒店接待方案

酒店接待方案是酒店为保障接待服务质量,满足客人需求而为接待VIP客人、会议、团队及有特殊要求的客人所制定的综合性的接待服务方案。2012年4月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举办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酒店服务”项目竞赛规程打破了传统的酒店技能大赛的模式,对各参赛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了由技能大赛向服务大赛的转变。此次大赛以“客人”“需求”为核心,要求各参赛队进行接待方案的设计和阐述。接待方案要求主题明确,并设计相应的突发事件和解决方案,方案的实施要与接待方案相吻合,突出了竞赛的行业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此次竞赛的规程给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指导教师可参考竞赛规程,设计几种常见的客人类型或由学生自行设计熟悉的客人类型,要求学生从客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禁忌及特殊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一个综合接待方案,重点对前厅、客房、餐饮三个接待项目进行详细设计。通过接待方案的设计,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饭店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合理化建议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进行系统学习后进入酒店实习,会发现在学校学的知识和酒店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冲突和问题,部分学生会进行深入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毕业生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指在实习过程中,对酒店的组织、制度、服务流程、工作标准等提出的具有改进、创新、完善、提高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方案;另一类是指通过学生的实习,对专业教学的课程、标准、内容、授课方法等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化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议提出的原因或理由、建议方案或措施以及预期效果等。合理化建议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实习经历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挥学生的智慧,同时有助于改进酒店经营管理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

(六)创业计划书

麦可思公司于2011年6月的《2011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5%,比2009年的比例1.2%高出0.3个百分点。其中,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2%,比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高出1.3个百分比。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职酒店管理毕业生青睐于自主创业。同时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灵活就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进行反思,为今后的创业做基础。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包括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定位、店面地理位置的选择、筹集及投资方式、产品设计、实施方案等,是对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毕业生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过程相当于提前在理论上演练了一遍创业的过程,同时创业计划书经过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后,往往更具有可行性,有助于增强毕业生创业的信心。对于创新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创业计划,学院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扶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的梦想。

(七)获取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励

第6篇:大学生毕业实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法学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教学环节

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责任。在大学生能力体系中,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居于关键地位。法学教育既要注重传授法学理论知识,又不能忽视训练法律实务能力。在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主要应当围绕法律实务工作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致力于培养法律实务人才。[1]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正符合了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层次要求,需要在整个培养方案中设置多个教学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相互衔接、配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我校法学专业在学校全面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总体思路下对法学专业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

一、教学环节的安排

应用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大学四年中都应结合具体教学环节进行培养。总体来说,针对国家允许应届毕业生参加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政策,法学专业课的开设较之以往通常在第二学年才开始开设专业课的惯例有所不同,从新生入学开始的第一学期就开始开设专业课,截至第三学年结束即完成主干专业课的学习。并结合法学专业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1、理论课堂中讨论、案例分析、专题辩论等实践环节的设置;2、实验实训课程的开设;3、认识实习、业务实习与毕业实习相结合的实习环节设置;4、开展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相结合的科研训练;5、专业方向强化班与本科生导师制引导下的符合法学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二、教学环节的开展

(一)第一课堂教学环节的开展

1、第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课堂。理论课程中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式教学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要求教师尤其是高年级课程教师结合课堂中的讨论、案例分析、专题辩论等实践环节向研究式、讨论式、友爱式授课方式转变,向师生学术地位平等方向过渡,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乃至对特殊问题特殊处理的创新能力。

2、实验实训课程的开设主要围绕学生科研训练的开展设置诸如《科技文献检索》、《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等课程。提高学生查阅资料、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3、系统考虑认识实习、业务实习与毕业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教学环节的开展,采取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认识实习的主要内容是观摩,是学生对法律实务工作的感性认识,以集中实习方式进行,主要以听取法官、检察官、律师报告、观摩法庭等方式开展;业务实习则是为了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由学校统一将学生分别安排至各个法院、检察院或律师事务所参与具体的法律实务工作,以分散实习方式进行;毕业实习是学生检验本科学习效果、搜集毕业论文资料的重要环节,采取学生结合就业方向自主联系实习的方式分散进行,学校对实习过程进行不定期检查以实施监控。[2]

4、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相结合的科研训练是培养方案内综合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此环节注重与学生第二课堂教学环节的开展密切结合,并注意三者的递进关系。

(二)第二课堂教学环节的开展

高等教育第二课堂作为大学生第一课堂时间外进行学习的又一课堂,对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尝试以专业方向强化班与本科生导师制作为载体加以开展,部分环节落实于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生活动之中。具体体现在学生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及法律实务能力的培养。

1、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法学是一座瑰丽的殿堂,积累着丰腴的智慧,而这些智慧主要记载于浩如烟海的著作里。又由于法律现象涉及社会生活诸多领域,所以除法学著作以外,很多法律思想还蕴藏在其他部门学科的著作之中。假如对这些著作没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我们甚至不能具备法学的基础知识,更勿须说在法学方面有所创造了。所以,多读书实在是法学研究的首要功夫。[3]我们遴选了若干教师作为本科生导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组成若干阅读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加入,形成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阅读过程中,教师指定研究方向下若干(不宜过多)必读材料,学生在必读材料基础上进行自主扩充。阅读中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和读书报告,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进行总结和概括,定期以讨论或学术沙龙的形式表达出来。

2、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法学是一种实践性的应用学科,法律事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的具备。具体来说,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法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第一课堂中能够用于讨论、案例分析、专题辩论等环节的时间不多,能够参与训练的学生人数及训练时间都有所限制。因此,我们选择在时间相对充裕的第二课堂组织演讲比赛、专业辩论赛、学术沙龙和模拟法庭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结合并采取多种方式循序渐进。(1)第一课堂讲授、讨论、辩论中的争议问题、前沿问题由教师布置课下作业供学生继续讨论或收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小论文;(2)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问题意识;(3)指导学生对各种问题进行甄别,去除不是问题的问题和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对实质性的问题展开研究,培养学生完成论文选题的能力;(4)结合文献检索课程布置题目锻炼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5)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别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

4、法律实务能力的培养

法律实务能力是处理具体法律案件的能力,是法学专业应用能力的实质内容。该能力除在培养方案内安排的实习环节聘请司法实务部门工作人员作为兼职导师对学生加以培养外,我们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成立法律志愿者协会深入社区进行日常法律咨询和特殊纪念日的特定法律宣传与解读,并积极探讨组建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搭建大学生直接参与法律实务工作的平台。同时,随着司法考试的命题从对法条的单纯记忆加以考核逐步向解决具体案例的实务能力考核进行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授课内容加以调整的同时,还结合第二课堂进行专门训练,进行司法考试备考的专门辅导。

三、取得的成绩

从学生的培养过程和结果来看,教学环节的安排与开展体现了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学生应用创新能力明显得到提高。我校法学专业本科生在第十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11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近两年内学生一次性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70余人,(据辽宁省司法厅统计,我校是辽宁省高校中法学专业本科生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人数最多、办证人数最多、通过比例最高的学校。)考取外校研究生30余人,毕业后直接进入检察院、法院工作的学生20余人。

四、今后的工作及应注意的问题

1、进一步科学地安排培养方案

业务实习作为学生直接参与司法实务工作的教学环节,在法学专业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施过程中学生反映时间安排较短,我们将结合我校提出的与用人单位合作办学、学生顶岗实习的新模式逐步加大实习力度,将实习安排在第二学年末的后四周和第三学年初的前四周,中间的暑假期间有学生自由选择参与连续性实习,满足一部分学生想要在假期继续锻炼自己的需求。另外,法学专业本科生面临第四学年上学期期初的司法考试与期末的考研备考及就业压力,各教学环节的设置应充分予以考虑,为备考与择业减压。

2、能力培养过程中各教学环节的整体性

大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应结合法学专业特点与第一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相衔接。同时,第一、第二课堂内及教学环节也应讲求系统性,如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衔接,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的综合培养。

3、建立切实有效的学生激励制度

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仍有部分学生对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各个教学环节,尤其是第二课堂教学环节的开展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抱着一种应付的心态参与其中,使得一些活动的开展对于他们而言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因此,我们正在探讨一系列的激励制度,如对在专业方向强化班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在学院的推免硕士研究生的资格、“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中、学院的资料室和实验室使用、参加各类培训和竞赛等方面给予优先权,对于学生,按期刊的层次给予出版费用的报销。[4]

4、教师的能力提升与角色把握

教师在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处在引导者地位,教师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效果与质量。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自身的应用能力就有所欠缺,必须加以提升。针对此种情况,学校拟定分期分批选派青年教师深入司法实务部门进行锻炼。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应尽量以学习方法、研究方法为主要指导内容,树立师生学术地位平等的观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空间对问题独立思考,提出个人观点,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不能抹煞学生“求真”的科研精神。

5、硬件教学环境的保障

学校应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所在地法院、检察院及律师事务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协议,保证学生实习的开展;加强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及电子阅览室的建设,购买丰富的图书资料资源。

参考文献

[1]陈彬.法学专业本科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N].光明日报,2007年12月4日(第002版).

[2]孙振江.法学专业实习教学环节的不足与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272~274.

[3]吕世伦.谈谈法学论文写作[J].金陵法律评论,2002年秋季卷:165~168.

第7篇:大学生毕业实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就业能力 创新 实践教学体系

1 工程管理专业现行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版)的要求,土木工程学院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系统设计,立足于“基础性、操作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指导思想,结合工程管理专业及其课程设置的特点,在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及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形成了“多形式、多渠道、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1)公共实践环节;(2)与主干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绑定的实验;(3)专业实践实习(课程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4)课程设计(课程集中实践环节);(5)课外科技实践活动;(6)“产、学、研”相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

2 现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学分较重,总学分为175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为153学分(包括必修与选修),独立的实践课程学分为22学分(均为必修)。学生基础理论学的多,应用知识学的少。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相去较远,到企业后要经过3到6个月的专业培训方能上岗,要有3-5年的工作经历方能独当一面。

3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3.1 注重专业教师在设计、施工等方面实践经验的积累

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勘察、设计、施工、安装、监理、质检、安检单位实习锻炼,积累生产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采取与企业定期交流、学习的方式,加强教师对行业发展的认识和了解,使得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程时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2 采用“倒推法”,与用人单位和行业要求紧密结合

参考国内外高校的培养方案,对专业课程进行必要的删减、合并和增设,优化课群组,组建本专业三个方向的课程修读体系,建立三个方向的课程修读指引图,建议学生必须完成一个方向的完整修读课程,鼓励学生跨方向广泛修读课程。理顺专业课程的先修与后修的关系,设计专业课程修读指引流程图,帮助学生科学有序的选择专业课程。指导学生从大一开始打好基础。

在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的基础上,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的30%。

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用人单位提出培养要求:开设课程名称、课程大纲、课程内容,实习、实践的计划、内容及要求,安排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有计划的到用人单位实习、实践操作,毕业后用人单位接收这些经过专门培养的学生。

3.3 设置生产实习学期

把培养方案中的第六学期分为两个小学期,前15周为上课学期(上课14周,期末考试1周),后10周为生产实习学期(其中占用暑假5周)。确保实习效果。

3.4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实施“有组织的自主管理”的实习方式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与实习单位签订长期合作办学协议书;生产实习期间,将学生送到各个实习基地,聘请基地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导(下转第254页)(上接第232页)师指导学生有目地的进行实习;学院派人去每个实习现场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巡查,对不符合实习要求的项目及时调整、改善。使学生完整地了解实际工程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以及技术经济等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5 集中完成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

加大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重视程度。指导教师严格控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使得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论文,加强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要求学生必须充分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工程软件,并了解目前建筑类企业所常用的计算机软件,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绘图和工程概预算。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和专业素养。有条件的课程可以分组做大作业,project或者是program。

安排固定的教室,供学生集中完成所有的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以利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和管理下,相互探讨、协助,从而高质、高效完成相应的课程实践。

3.6 借助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1)培养大学生踏实刻苦、诚实守信的作风、在亲身体验现实的严峻性和挑战性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要具备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敢于向社会挑战,做好迎接人生挫折和历练的心理准备,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为走向理想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迈出成功职场第一步。

(2)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3)结合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实际体验,加强就业技术指导,掌握自我推荐和面试的技巧。

(4)帮助毕业生切合实际的职业规划,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使学生的择业取向有利于发挥自身的素质优势、符合社会需要、做到自身发展与职业本身发展的相互结合。

(5)加强创业教育、增强毕业生的创业意识、鼓励毕业生自我创业。

4 结语

建立和完善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可以考虑注重专业教师在设计、施工等方面实践经验的积累;采用“倒推法”,与用人单位和行业要求紧密结合;设置生产实习学期;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实施“有组织的自主管理”的实习方式;集中完成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借助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促使实践教学工作水平迈上新的台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就业率,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第8篇:大学生毕业实习论文范文

一、充分采用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作为高等院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组织形式与主战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启发式”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就是解决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不足,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优点:一是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大量的真实案例,拉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二是贯彻建构主义,始终坚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案例教学中,通过教师组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生需要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及经验剖析案例,把握案例的关键,同时也需要创造性地评价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拟定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从而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结合起来,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要点 第一,要精心设计案例。设计的案例应来自实践,如利用媒体公开报道的具体实例;然后,系统地设计案例所涉及到的会计知识点,明确一个案例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教学目标,使其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可操作性。而且应注意针对案例的问题应该有多元化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二,案例教学应贯穿各门专业课程的讲授。即在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主干课程的讲授中,教师配合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适时在有关章节中组织案例分析和讨论,既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还能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教学中应培育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要将学习由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有效地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检索等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查阅资料、寻找答案。第四,案例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化。可采取学生发言、老师点评的形式,或提交分析报告,或分组和分角色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能系统、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力争说服对方,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组员间的合作共事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二、合理安排实验教学

(一)实验教学在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会计实验教学主要通过模拟、仿真的企业资料,营造与实际工作相仿的实训环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模拟处理各种仿真会计事项,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认识和巩固会计理论教学的内容,促使学生全面、系统、快速地了解企业一般的生产经营过程和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会计实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实验教学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会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分为课程同步实验和综合实训两大部分。课程同步实验包括会计手工模拟实习、Excel在财务管理中应用、成本会计课程设计、管理会计课程设计和财务管理课程设计等;综合实训则包括高级财务会计、审计、会计制度设计、ERP沙盘实验等。

(二)安排会计实验遵循的原则 在安排上述实验教学时应遵循下列几个原则:

首先,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一致性。实验教学应该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根据理论教学进度递进设置,以使学生对会计理论教学中的抽象概念形成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帮助学生把知识学习同实践锻炼及时、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初级会计学的理论教学结束后及时安排会计手工模拟实习,加强传统手工技能训练。在财务管理的理论教学进程中适时穿插Excel在财务管理中应用的培训,把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与计算机运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财务分析和建立财务模型方面的水平。在所有的专业课程学完后则进行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如高级财务会计、审计、会计制度设计、ERP沙盘实验等,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实验岗位的全面性。会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岗位群,由会计主管、出纳员、制单员、记账员等若干个岗位组成,各岗位的操作技能有所差异。有些会计实验是在学生分组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会计信息系统实验中,各组中每个学生只担任某个岗位,其他岗位的操作技能就没有机会得到训练。所以,在分岗实验过程中,应安排学生进行岗位轮换,让其掌握各种会计岗位的职责、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各岗位之间的业务传递关系,了解会计工作的整个流程,并从整体上把握业务发生后所有岗位人员是如何分工合作来完成相关业务处理的,以适应实际工作中不同财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不同要求。

最后,实验教学资源的开放性。一些实验需要经过不断的练习和探索,学生才能掌握,如会计手工模拟实习、会计信息系统实验等。如果实验的地点仅仅局限于实验室,由于实验室资源是有限的,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也是有限的,学生就得不到充足的练习,实验效果就不理想。所以,这类实验的教学资源应实现网上全天候开放。即在教学计划安排做某实验的时间段内,实验室的服务器保证24小时开机,由管理员预先设置好学生用户名和密码,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上的任何一台计算机登录到实验室的实验平台,只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随时随地做实验,从而提高学生实验的自主性。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一)第二课堂活动在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无论是课堂上的案例教学,还是模拟会计实验,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范围和时间有限。在提倡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大学中,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当充裕,第二课堂必然成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第二课堂活动,既可以对第一课堂的内容巩固、提高,还能挖掘与发现学生的潜能、开拓学生的思维与视野,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 会计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围绕会计专业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开展多种多样的大学生技能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让会计专业知识得以有效运用。如,“中华会计网校杯”全国校园财会大赛旨在帮助在校学生认识财会实践技能,督促在校学生加强财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对于巩固会计基本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和动手的能力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用友杯”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则从财务角度透视了仿真企业整体运营过程,让学生在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更好地理解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使学生所学知识相互渗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而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活动中,会计预测、财务分析、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估等财会工作作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将财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平台,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养成合作、学习和创新的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其创业品质、丰富其创业知识,增强其创业能力。这些活动已经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

其次,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研究活动。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组成课外研究小组,参与教师所承担的横向或纵向科研课题或项目。通过安排学生参与查阅和收集文献资料、社会调研、设计和讨论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论文等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获得在传统教学中得不到的宝贵经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深化所学的知识,训练其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使学生对会计论文的选题、写作流程有基本把握。

最后,组织各种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专题讲座。高校可邀请会计、财务、审计等业界名人,如知名的财务总监、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学者等讲学,介绍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现状、国际及国内会计改革的动态以及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等。这些讲座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工作、更适用,激发学生关注会计实务的兴趣,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奠定基础。

四、完善校外实践体系

(一)校外实践在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在会计实验室内,由于缺乏真实的会计环境,大部分模拟实验都是基于相同的数据资料,学生按照同样的方法和程序得出完全相同的结论。而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常常涉及到职业判断,不同的会计人员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方法可能不完全一致。况且,校内模拟实验很难涵盖企业实务中遇到的诸如重组、合并、关联方交易判断、外币业务及外币报表折算等问题。不论校内的实验做得多么细致、多么完整,与真实的经济业务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无法代替企业现实的经营环境。所以,要提高学生对实际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离不开校外实践活动。

(二)校外实践体系的构成与安排 会计专业的校外实践体系包括社会实践、认知实习、业务实习和毕业实习。这些校外实践活动应结合年级特点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逐步推进,合理安排在不同的时间,强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国情民情,锻炼社会生存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全面素质。社会实践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和教育扶贫、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为了防止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社会经验和理论知识等方面的不足,影响社会实践的效果和质量,可以采取大学生社会实践导师制,即为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每个大学生社会实践队配备专业的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全程、及时地指导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效果。会计专业的社会实践安排在大一寒假进行,为期一周比较恰当。

会计专业的认知实习是针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高校学生大多数是从高中直接考入大学的,缺乏工作经验,对会计工作没有感性认识。通过认识实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真正接触会计实务,包括会计科目、记账凭证、账簿的设置和使用,企业的记账程序等,并充分认识会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为今后学习《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等其他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认知实习的对象最好选择会计岗位健全、会计资料齐全、会计核算程序规范的企业。认知实习应在学生学完了《初级会计学》或《基础会计》之后进行。鉴于《初级会计学》或《基础会计》一般是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学习,所以会计专业的认知实习安排在大一暑期进行,为期两周比较恰当。

业务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实践结合起来,在认知实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会计程序、会计方法、会计准则,掌握各类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通过业务实习,学生应学会设账、建账;会对企业的基本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会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基本报表;能够根据报表和相关数据进行基本的财务分析等。业务实习应在学生学完全部专业主干课程之后进行,一般安排在大二和大三暑期进行,为期一个月比较恰当。

所有高校的毕业实习基本上都在学生大四寒假及开学一个月内进行。毕业实习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围绕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毕业实习,以便在实践中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为顺利完成毕业论好准备;还有一种是学生根据将来的就业方向有选择地进行实习,在业务上得到全面锻炼,获得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如果学生将来打算到会计师事务所工作,那么他就可以到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毕业实习;如果学生的就业单位已经确定,那么他就可以到就业单位进行毕业实习,以便提前熟悉就业单位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环境,为实现毕业与工作的无缝链接创造良好条件。

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由于会计工作很重要,涉及一个企业的商业秘密,企业一般不太愿意接受会计实习生。即使有些企业接收了,由于担心账务处理出现错误,也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所以,很多学生到企业实习从事的都是非会计岗位工作,很难实现专业对口。甚至有的学生由于缺乏实习资源,自己无法联系到适合的实习单位,导致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因此,为了给会计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平台,尤其是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与专业对口的实习机会,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使会计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实习基地建设的形式 会计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高质量的实习基地。校企双方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让企业从实习基地中获益是高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校企合作可持续开展的关键。在校企合作中,高校利用其具有智力资源和专门职业人才的优势,选派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课题研究,协助企业解决财会工作甚至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难题,指导企业提升其经营管理工作的水平;同时,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最新理论知识和业务处理方法带到企业中,并能够承担一部分企业的具体工作,可部分缓解企业会计人员工作压力。作为实习基地的企业,则需要定期接受学生参观、了解、调研企业的会计问题,同时提供会计岗位给学生实习,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参与企业的会计工作,又使学校和学生了解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所在,以便有针对性地培养能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最终使校企双方达到双赢的效果。高校应选择那些经营管理规范,会计制度健全、账簿资料齐全,专业人员素质高、能力强,能够对上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业务指导,并能够接纳较多学生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并尽量做到企业规模和涉及的行业必须多样化,才能使学生接触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千差万别的会计业务,丰富学生就业所需的会计从业经验。

二是由教师创建财务公司。高校会计专业中有的教师具有丰富的会计从业经验,他们可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建财务公司,从事记账、申报纳税、代办公司注册、代办工商年检、代办验资、税务筹划等业务。这些经营活动几乎涵盖了会计专业的全部实践课程。财务公司的业务拓展交给1-2名有经验的教师负责,学生和其他缺乏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则在创建者的指导下参与其中的具体业务操作。这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及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搭建了一个好的平台,而且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素材。

三是以校内财务资源为基础构建校内实习基地。高校财务处及附属实体作为高校机构的一部分,有责任利用自身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财务处及附属实体的财务部门,既具有良好的硬件条件(会计岗位健全和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又有经验丰富的财务工作人员,特别是有些财务工作人员还承担一线教学任务,完全有能力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所以,以校内财务资源为基础构建校内实习基地完全具有可行性,是对校内资源的充分利用。

六、引入毕业论文联合指导

(一)毕业论文联合指导在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毕业论文与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研究活动虽然同为科研活动,但它不只是培养个别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是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它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阶段,在培养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训练基本科学研究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使学生解决生产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毕业论文环节得以强化,可以在传统的由本校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引入毕业论文的联合指导。即邀请企事业单位中业务水平较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担任第二指导教师,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由高校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联合指导。而且通过实施毕业论文的联合指导,还能加强高校教师与企事业单位的交流,既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又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丰富了高校教师的实践经验,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毕业论文联合指导的具体实施方案 在毕业论文联合指导的实施过程中,从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到撰写均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导向。毕业论文的题目除了由本校老师根据授课内容和学术界热点、难点等问题确定,还有部分题目则是由第二指导老师提供:即首先由企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根据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炼出具有应用价值的毕业论文选题提交给高校的财会院系;再由财会院系组织教师从中挑选既充分满足教学要求又能起到对学生技能训练的题目,向学生公布;最后由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可加强毕业论文选题的应用性,并有利于增强学生面对实际的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毕业论文的开题、写作过程中,高校教师作为第一指导教师,对论文的研究方法、框架结构、逻辑性、理论性、规范性等方面进行指导;企事业单位中的财会人员作为第二指导教师,则对论文的研究内容、相关法规政策、改进建议和具体措施的可行性等方面结合实际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生产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生产管理中实际问题的方案,提高在毕业论文撰写环节上与企业生产管理实际相结合的程度,以及学生解决生产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9篇:大学生毕业实习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实习;问题

大学生毕业实习属于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锻炼大学生理论转化为实际能力的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毕业实习也面临着不少困难,这也导致了人们对毕业实习作用的质疑。总的来看,大学生毕业实习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大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强调指出:学校要积极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实习实践,确保大学生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但是很多学生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毕业实习的定位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或者持消极态度。对实习缺乏了解,也缺乏必要的准备。在实习过程中经常忙于各种考试或者和就业相关的事情,而对实习缺乏积极性,尤其不愿意参加集中实习。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2014年上半年,笔者带领十几名毕业生到某检察院实习,通过了解得知,这些学生中只有一名同学是主动要求参加集中实习的,其他学生都希望进行分散实习,但是按照学校的规定,集中实习的学生数量应当达到一定比例。在绝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参加集中实习的情况下,只能按学习成绩倒数排名的方式来确定哪些同学集中实习。有的学生甚至直接对我说:为什么让我们这些学习不好的同学集中实习,不怕给学校丢脸吗?大学生对毕业实习不够重视,甚至消极对待。究其原因,主要是毕业实习与考研、考公务员、撰写毕业论文以及就业找工作产生矛盾,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许多同学选择了自主实习,这样不管事实上参加不参加实习,只要最后在实习鉴定表上盖上实习单位的公章就可以。面对实习,学生出现“集体消极”态度。[1]虽然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毕业实习,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段时间面临着考研或者考公务员以及找工作等多种选择,所以,无法认真对待毕业实习。

二、毕业实习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第一,很多学校实习时间安排过于集中,从而造成实习双方供求矛盾突出。由于许多学校的毕业实习都集中安排在第七学期或者第八学期,这两学期是很多高校安排大学生实习的时间,过于集中的实习时间安排造成了实习的“拥堵”,使得大量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更何况很多单位不远接受学生实习,从而导致学生和实习单位双方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就本身体会而言,笔者所在的单位,每年安排实习都是困难重重,实习单位非常难找,往往通过同学、朋友、师生甚至亲戚等各种关系通过“求人”的方式才能找到,但仍然难以满足实习的需要。第二,毕业实习与考研、撰写毕业论文、公务员考试以及找工作产生矛盾。无论高校把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还是第八学期,都会产生上述矛盾冲突。因此有些学生要么不实习、要么实习也是心不在焉、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如果不能兼顾就形成了冲突,那么在冲突的情况下,不管校方、还是教师、还是大学生本人,都会不重视毕业实习,甚至选择放弃毕业实习。第三,有的学校毕业实习的时间较短。实习学生需要用一部分时间了解工作单位、熟悉实习环境,了解工作情况,结果实际用于开展具体工作的时间更少。学生在实习单位在正常情况下不能独立承担特定的任务,所以实习单位很少给学生安排具体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工作角色”,而是“勤杂工”。[2]使得学生没有机会在实践中测试他们的知识技能。也没有时间进行反思和对存在问题的改正机会,不利于提高实践能力,也不利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最终使实习流于形式,达不到实习的目的。

三、毕业实习基地相对不足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教育重视的程度不断提高,学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供需关系的巨大差距导致找实习困难。同时实习基地建设严重滞后和不稳定也加大了为大学生实习提供足够实习场所的难度。此外,许多单位对接收大学生毕业实习缺乏积极性。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企业还处于追求追求短期内快速寻求高收益的经营阶段,还没有真正有意识地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人才培养与人才输送这个队伍中来。第二,实习生专业水平的局限性和不稳定性,使用人单位付出很多成本对实习生进行培训,或者是效果不好,或者就是“为他人做嫁衣”。第三、学生的工作安全意识缺乏,一些人担心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意外受伤而给实习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第四,国家和社会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单位,例如国有企业,不再承担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承担的那种支持办学的义务。[3]第五,由于当前许多用人单位不欢迎实习生,高校在联系实习单位时会遇到较大的困难。有些高校让学生或者指导教师通过自己的各种社会关系联系实习单位,因为是通过“恳求”的方式找到的接收单位,所以不便对实习单位提出更多的要求,这就容易造成实习岗位与实习目标不能完全对接、实习不充分的结果,最终导致实习基地对高校实习教学支持不够,不能完全达到实习目的。[4]

四、对大学生毕业实习监管不到位

大学生毕业实习是大学生从学校迈向社会的第一步,由于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的不足,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管理是不可不可或缺的。正确的指导和监督管理能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现实中,大多数学校和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管理倾向于过于宽松或者缺乏适当的管理和指导。[5]一方面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对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对实践教学的监管严重缺位。另一方面,由于前些年大学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攀升,而教师数量的增长却相对滞后,导致实习指导教师的短缺。由于实习学生人数较多,大学生往往各自为阵,教师的指导不能到位,而毕业实习成绩也只能凭借学生自己提供的一些书面材料评定,因此毕业实习考核不规范,无法调动大学生在毕业实习中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很难兼顾教学岗位与实习指导,因此很多教师不愿意指导专业实习,即使指导也是敷衍了事。导致毕业实习空洞无物、缺乏实质性内容,使得毕业实习的质量难以保障。[6]

五、毕业实习经费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实习成本也水涨船高,不断增加。同时,由于扩招和学校规模扩大,学校的主要财力集中用于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使得高校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教学经费普遍紧张。实习经费更是捉襟见肘,其短缺境况尤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习质量的提高产生了消极影响。受经费不足的影响,很多大学采取了“釜底抽薪”办法,只让少数学生参加集中实习,而对于大多数学生则采取分散实习的办法,以减少实习经费的支出。这种“放羊”式的实习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等于是放任自流,因此根本谈不上实习质量。首先,由于分散实习地点多且分散,学校难于安排足够的带队教师经常去现场进行指导和管理,同时,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等任务较重,指导实习的热情不高。其次,学生对于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没有足够的重视和珍惜,反而把分散实习的时间作为找工作的时间甚至是外出度假的时间。第三,实习的评级体系不够完善。对于分散实习的学生监管严重缺失,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客观标准,只能以学生提交的实习材料作为评定实习成绩的标准,甚至以指导教师的好恶感觉作为评价的依据,主观随意性突出,实习成绩不能客观地反映实习的真实情况。[7]从而影响的实习的质量,达不到实习的目的。这是实习经费不足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之一。

六、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的权益难以保障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作为实习单位的一名工作人员,其合法权益理应得到充分保障,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权利,但是大部分实习单位未能担负起保护实习生合法权益的责任。实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因为刚从学校踏入社会,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都比较欠缺,还处于适应阶段,导致了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第一,大学生在实习中处于弱势地位。有些实习单位招收实习生设置的门槛很高,实际工作中的要求也很高,但是给实习生的报酬却很有限,甚至根本没有任何报酬。很多大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在寻找实习单位的过程中并不重视报酬,甚至不要报酬也要到实习机会。而实习单位则把大学生当做是廉价甚至是免费的劳动力,侵犯了大学生的报酬权,从而严重地挫伤了大学生实习的积极性。[8]第二,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权利受到侵害得不到法律的充分的保护。现阶段,我国劳动法中并没有承认大学生的劳动者身份,因此大学生实习期间权利受到侵害时得不到劳动法及相关法律的充分保护。与在职职工相比,实习生的权利处于缺失状态。[9]第三,大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基本上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实习生权益保护失去了依据,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因公受伤也得不到赔偿。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当前情况下,在保护实学生的权利方面,相关法制建设明显滞后,欠缺相应的保护,最终导致实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总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大学生毕业实习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我们既要对当前大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又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我们应当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一起来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为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而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而努力。

作者:张玉峰 单位: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德明.大学生毕业实习缘何成“鸡肋”[N].天津教育报,2010—03—17(002).

[2]陶峰,王志俊.高校毕业实习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5):194-192.

[3]韩新才,王存文.高校提高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创新思路与措施[J].科教文汇,2011(25):50-52.

[4]王言锋.谈高校如何处理好大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的关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9):11-12.

[5]韩新才,王存文.高校提高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创新思路与措施[J].科教文汇,2011(25):50-52.

[6]田正学,王羚又.文科类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石油教育,2009(4):50-52.

[7]尹戴忠.高校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破解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7):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