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考察情况范文

培养考察情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考察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养考察情况

第1篇:培养考察情况范文

LIU Lin(Jiangxi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Nanchang 330201,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dvertising industry and the market with the new technology of rapid changes, and advertising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facing to adapt to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in constant changes (constant: a session of training program for four years unchanged. The status quo: the changing of new ideas, new technology, new technology, new media, new industry forms). Method to study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dvertis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not only consistent with the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 market demand for schools starting point, but also to meet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countries, the application type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lent training. It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follow-up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training mode, and the second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article for the private university advertising professional reference. 

Key words :research method;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dvertising; graduation design 

Internet :artdesign.org.cn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一)考察法的界定 

考察法是指在工作现场、工作环境中对事实、经验及具体行为方式等进行有计划地亲临体验考察的方法。它是由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从规划、制订方案、体验、信息收集、考察总结、见闻反思之实践活动。 

(二)国内公办高校对考察法的教学应用情况 

中央美院、清华美院、中国美院、江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广州美院等知名高校,在设计类、艺术类、新闻类相关专业培养中的相关课程,均不同程度的采取了考察法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这不仅与人文艺术类学科性质有关,而且更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来源。由于各知名高校办学历史悠久、软件、硬件配备齐全、资源丰富、政策扶持力度大,再加上生源经过遴选,具备较好的素质与基础,因而起点高、容易接受新事物与挑战,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考察法的使用相对灵活,使用风险与阻力小,因而得到了广泛的普及运用。 

(三)国内民办高校广告学专业对考察法的教学应用情况 

从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民办高校在尽全力缩小学校与企业用人要求之间的距离,设立了模拟公司、工作室、实验室,购置先进的工作设备、提升环境体验等。现如今的广告学专业为综合交叉性学科专业,发展到跨越和颠覆了以往媒体的程度,广告人的边际向多种业态溢出,因此,查考法在民办广告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也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1)政策因素。民办高校抗风险能力差,对学生安全的管理责任大。(2)学校因素。学校资金来源与支出要充分平衡考虑,给予学生完全免费考察的条件支持有待于逐步拿出方案。(3)教师因素。教师授课任务及对学生的管理任务重,与广告行业、各业界接触少。(4)学生因素。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大多来自于偏远地区,思想保守,因循守旧;还有部分学习主动性、自我管理能力差,组织性、纪律性等相关习惯养成欠缺,从高中沿袭带到大学的习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修正。

二、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 

(一)考察法在“基础课程”授课中实施的必要性 

1.考察中教师采集相关信息为教学改革服务,及时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与滞后。 

2.引导学生开阔思路、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吸收新知识。 

3.使学生有兴趣、有责任心自觉完成课堂作业、遵守各项纪律。 

4.通过到发达且人口素质比较高的城市考察,有助于提高大部分来自于偏远地区学生的整体风貌和对专业的敏锐洞察力。 

5.考察过程中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反思、提高。 

(二)考察法在“专业课程”授课中实施的必要性 

1.解决所担心的民办高校学生因压力无法毕业而中途退学,但是宽松的作业量、简单的作业内容、不严谨的期末考查或考试,又难以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缩小与大牌院校的差距。通过定期考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意识。 

2.避免学生熟悉大学生活后,被游玩吸引而忽略了专业领域见闻积累。 

3.培养偏远地区的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力与客观评价能力。 

(三)考察法在“毕业设计”环节课程中实施的必要性 

1.为后续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及课程授课提供参考方案。 

2.为下一届课程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3.为广告学本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提供参考素材。 

4.学生得到提高、用人单位可以选择满意的人才,节约招聘成本,实现校企双赢。 

三、实施过程 

(一)实施思路 

1.进一步明确在工作现场、工作环境中对事实、经验及具体行为方式等进行有计划地亲临体验考察的目的。 

2. 对考察路线、考察地点、每届学生的特征进行对比,综合考虑如上因素制定考察计划。 

3.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和学生进行访谈。从实际出发,找准问题的症结,制定合理方案。 

4.对方案进行小范围教学实验。在实验结束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方案的不足进行修正与调整,然后进行一定规模的推广验证,进而进行同专业学生的全面推广使用。 

(二)准备阶段 

1.考察主体与客体面临的困难 

①评估考察过程中的风险压力,通过什么方式分担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安全压力。 

②评估考察费用学生承受能力的问题。 

③制定在考察过程中引导学生开阔思路的具体计划,如何让学生有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考察任务中有责任心自觉完成考察过程、遵守各项纪律。 

④预警,提示学生如何通过开放式的多媒体、互动媒体、参与式展示形式,展示考察见闻与感悟,督促学生有带着问题与任务去考察;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有助于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等反思调整,同时也可以为低年级学生学习氛围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 

2.制定考察拟达到的目标 

①体会专业知识与视野对才能的影响。开阔视野、提高精神风貌、熟悉工作的原理,理解工作形式和工作内容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关系。 

②提升毕业设计水平定位、提高成品制作的行业规范性,能够达到本领域技术人员公认的合格水平。 

③释放创造力,激发学生自身的设计才能进行创新。 

④简化学生选择职业方向的过程,从自身条件出发定向发展,认识自己即将从事的事业。 

3.考察方案拟定。包括考察内容确定、考察地点选择、路线规划、考察计划、考察大纲的制定。 

(三)考察实施阶段 

包括校内考察动员工作、考察组织工作、考察说明会、考察出行安排、考察汇报、考察材料汇总、考察成果展示。以上可以根据具体学情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形式。 

(四)考察成果汇报展示与总结阶段 

1.重点展示捕捉到的新趋势。 

考察法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行业信息的快速捕捉。考察法的应用,便于捕捉目前广告学专业向多种专业交叉渗透的新现状;相近专业间已经淡化了边际,对新业态的展示,有利于同专业其他年级师生了解行业动态,也有利于低年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重点汇报总结对见闻的新思考。 

考察法的应用可以实现课程对行业变化的快速反应。考察汇报对见闻的思考,有利于在媒体形式日新月异的情况下,面对四年一更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时采取措施,补充解决学生到职业人的需要更新的基本技能、重构基本素质问题,以便从全息角度培养出能够适应瞬息万变工作环境的合格从业者。广告专业的特殊性在于“创新、创意”,要求从业者的思想、技术始终走在时代前沿。因此,考察的思考总结,可以以课外或其它方式弥补四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无法及时更新的部分,通过考察这种灵活且不与教学大方向冲突的形式,甚至可以对人才培养方案做多方位、多角度的侧面补充。 

五、结论 

本科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伴随新技术出现、新业态产生,其教学改革的步伐不仅要加快,而且要比以往更频繁。实际一套培养方案按照目前教育行业的规范与管理,本科最快也要四年才能更新一次;与此同时,学生希望通过学校教育快速体面就业的心情又极其迫切,这也是民办院校生存的根本声誉所在;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过程中学生、企业认可度的矛盾便产生。因此,考察法在广告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可以及时弥补培养方案中的不足,及时补充新兴理念、新兴技术,通过考察灵活调节学生的知识架构,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学校、对专业的认可度;对用人单位而言,接纳学生考察学习的同时,可以选择相对较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节约招聘成本、减少招聘风险,对学校和企业而言可以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 丁蓉,许懋琦.融合式教学法在广告与会展专业设计色彩基础课程中的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04):172-173. 

[2] 李珠志.“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产品手绘课程中的创新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03):164-166. 

[3] 吴冬玲.主题教学法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03):158-160. 

[4] 李文丽.项目教学法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上的应用——以《民族文化虚拟仿真创作平台建设》课题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01):172-173. 

第2篇:培养考察情况范文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以科学发展的理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本领过硬的年轻干部队伍,是各级党委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统筹规划,把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从解放思想、加强规划、强化责任入手,有序推进。一是要解放思想,以创新的精神对待。当前在干部选拔使用上,论资排辈、迁就平衡等仍然多见,必须敢于创新观念、打破传统,做到凭实绩、凭素质、凭作风用干部,敢用、真用、善用年轻干部,要自上而下,自我解放,通过动员部署、舆论宣传等形式,统一思想,营造氛围,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培植土壤。二是要加强规划,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受各种利益冲突,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阻力大,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必须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防止选拔一个人,打击一大片,要从战略的高度,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制定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规划方案。要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建立年轻干部需求数据库,编制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本地区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意见,明确各级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梯次配备标准,确保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有意识、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三是要强化责任,以使命的要求对待。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担负起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政治责任,切实把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作为干部队伍建设重要内容来抓,列入党委(党组)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目标和措施,健全和完善以干部目标责任管理、定期考核、民主评议、选拔任用等为基本内容的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责任制,落实责任,加强考核,确保年轻干部培养和选拔工作落到实处。

二、开渠拓源,把年轻干部推荐储备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建立年轻干部储备机制是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基础。要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广开进贤之路,多渠道发现人才,积极建立数量充足、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创造条件。一是建立和完善民主推优制度。结合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干部人事调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等工作,抓好民主推荐后备干部工作,将公选考察入围、初始提名落选人员、民主推荐得票靠前、年度考核优秀人员纳入年轻干部储备库。二是建立和完善沟通联系制度。定期向县委工作部门及群团组织征求意见,请他们推荐优秀的纪检、政法、宣传、青年、妇女、非党和少数民族干部,及将各方面比较成熟或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优化后备干部队伍结构。三是建立和完善考察培养制度。建立以选拔考察、定期考察、经常性考察以及进班子后的追踪考察为内容的动态系统,实行优存劣汰,克服“一备定终身”的现象,及时把那些工作实绩突出、有发展潜力的干部作为相应一级后备干部或更高层次上继续培养,使后备干部队伍既保持一定的常数又保证有较高的素质,随时可以好中选优予以使用。

三、强化素质,把年轻干部自身建设作为一项提升工程来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年轻干部是我们党的宝贵资源,必须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切实做到人岗相宜,能责相配。既要注意加强对他们政治素质、业务水平的提高,更要注重在实践中处理复杂问题和全面领导能力的锻炼,不断提升年轻干部的综合能力。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年轻干部的理论素养。坚持以党校为主渠道,定期组织年轻干部进行培训,在加强党的理论和时事政策学习的同时,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通过开展讲座、交流体会、参观见学等形式,不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二是强化实践锻炼,提高年轻干部的履职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年轻干部参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工程,并担任主要职务,做到敢于给位子、压担子,鼓励他们单独开展工作,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磨练品质、增长才干、创造业绩、提升水平,切实达到能岗相宜,能责相配。三是开展交流轮岗,丰富年轻干部的工作阅历。针对年轻干部业务单一,多行业、多领域工作经验不足的特点,不断加大年轻干部交流轮岗力度,不断提高年轻干部的工作阅历。通过选派年轻干部在县直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乡镇之间进行纵向交流;在党群、农经、综治、乡镇与乡镇之间进行横向交流;单位内部不同岗位轮换等方式,使年轻干部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学习知识、丰富经验、提高综合能力。

第3篇:培养考察情况范文

一、选拔的范围、对象及数量

一)选拔范围

二)选拔对象及数量

全市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中适合从事领导和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含垂直单位)

全市在岗且服务期满三年的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西部计划”志愿者。

1、正县级干部培养对象10名,其中女干部不少于2名,党外干部不少于1名。

2、副县级干部培养对象30名,其中女干部不少于6名,党外干部不少于2名。

3、乡镇(街办)党政正职培养对象全市共40名,其中女干部不少于8名。每个县市区原则上不少于6名,其中女干部不少于1名。

4、乡镇(街办)党政副职培养对象全市共180名,其中女干部不少于36名,党外干部不少于14名。各县市区选拔培养对象数量原则上不少于乡镇(街办)总数的1.5倍,其中女干部不少于20%,党外干部不少于2名。

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需要,研究提出更多的乡镇(街办)党政正、副职的培养对象数量。

二、选拔的资格条件

选拔对象应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应具备下列资格:

1、职前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不含成教、自考、电大、函授、党校、网络教育、继续教育等学历);

2、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乡镇党政副职培养对象除外);

3、素质优良,业绩突出,潜力明显,群众公认;

4、近两年年度考核均为称职(合格)以上等次;

5、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好。

不同类型的选拔对象还须具备下列资格:

1、正县级干部培养对象:(1)1970年以后出生;(2)具有两年以上基层领导工作经历(含挂职);(3)任副县级领导职务满1年,或任正科级领导职务满4年且具有1年以上乡镇(街办)党委书记任职经历,或为县市区党政正职后备干部。

2、副县级干部培养对象:(1)1975年以后出生;(2)具有两年以上基层领导工作经历(含挂职);(3)任正科级职务满1年,或任副科级及以上职务满4年,或为县市区党政副职后备干部。

3、乡镇(街办)党政正职培养对象:(1)1980年以后出生;(2)具有1年以上基层领导工作经历(含挂职,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除外);(3)现任正科级职务,或任副科级职务满1年。

4、乡镇(街办)党政副职培养对象:(1)1983年以后出生;(2)具有2年以上工龄。

任职经历和任现职时间的计算均截止年8月。党政群机关(含参照管理事业单位)的人员应具有公务员身份,非参照管理事业单位的人员应在编在岗。“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岗且服务期满3年。

三、选拔的程序

选拔正、副县级干部培养对象由市委组织部负责,选拔乡镇(街办)党政正、副职培养对象由各县市区委组织部负责。要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全程差额的方式,实行竞争性选拔,实现好中选优。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制定方案。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于5月22日前报市委组织部审批,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发出公告。选拔范围都要面向全市。

2、组织报名。各地各单位要按照要求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根据培养对象类别及相应的资格条件集中推荐报名。各县市区所属单位的人员由各县市区委组织部统一组织推荐报名,市直各单位由各单位干部(人事)部门统一组织推荐报名。报名采取个人自愿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每人限报一个类别。正、副县级干部培养对象报名工作结束。乡镇(街办)党政正、副职培养对象报名工作要按各县市区委组织部的有关要求进行。

3、资格审查。报考正、副县级干部培养对象的资格审查工作由市委组织部负责,报考乡镇(街办)党政正、副职培养对象的资格审查工作由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分别负责。报名人员所在单位要搞好资格初审,认真查阅干部本人档案,核对有关原始材料,对报名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全面审查。正、副县级干部培养对象资格审查工作前结束。乡镇(街办)党政正、副职培养对象资格审查工作5月26日前结束。

4、组织考试。考试主要采取笔试的方式进行,由市委组织部统一组织。笔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在笔试的基础上,各县市区也可结合实际采取其他考试方式。

5、组织考察。考试结束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市委、县市区委分别派出考察组对培养对象进行考察。重点了解掌握培养对象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和发展潜力。

6、确定培养对象。考察结束后,考察组向组织部门汇报考察情况。组织部门根据考试考察情况,研究确定培养对象初步人选。正、副县级干部培养对象初步人选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后,确定正式人选。乡镇(街办)党政正职培养对象初步人选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后,由县市区委常委会研究确定正式人选。

7、重点培养。以坚持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和弘扬优良作风为核心,加强年轻干部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在实践锻炼中积累经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8、择优任用。坚持“重在培养、同样使用”的原则,根据领导班子建设需要,结合县乡换届,严格选拔条件和程序,择优选派任职。特别优秀的,可大胆破格提拔。

四、有关要求

1、加强领导,科学组织。选准选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对象,是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的基础性工作。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第4篇:培养考察情况范文

为了加强我局中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富有生机活力的中层后备干部队伍,我局根据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和我局中层干部建设的实际需要,就我局加强中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条件和资格

中层后备干部除应当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资格:

1、中层后备干部人选应为行政、事业编制内的国家干部。

2、中层正职后备干部原则上应是任中层副职2年以上或正股级科员。

3、中层副职后备干部,一般应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办事员或副股级科员。

4、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

5、身体健康。

二、名额

中层正职后备干部人选一般为3名,中层副职后备干部人选为3名,备用期为2年。

三、工作程序

1、确定符合后备干部条件人员。对照中层后备干部条件,在局行政、事业编制人员中确[,!]定符合后备干部条件人员。

2、民主推荐。召开民主推荐会议,全体工作人员参加。

根据推荐得票情况,确定5名民主推荐入围人选。

3、组织考察。局组织考察小组对入围人选进行考察,形成考察材料。

4、领导班子研究确定。由局领导班子根据民主推荐入围名单和考察情况,研究确定中层后备干部人选。

5、公示。中层后备干部人选确定后,在本局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5天。

四、中层干部后备干部培养、管理、使用

1、加强培训和实践锻炼。培养后备干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把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位,加强对中层后备干部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安排他们在不同岗位轮岗,到矛盾突出,困难较多的岗位上磨练,增长领导才干,提高管理水平。

2、加强监督、严格管理,使中层后备干部健康成长。对中层后备干部进行动态管理,结合业务工作考核、干部年度考核工作,有重点的对中层后备干部进行考察了解。对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党风廉政等方面出现问题;工作实绩不突出,造成不良影响;群众意见较大,威信不高的,及时调整出中层后备干部队伍。

第5篇:培养考察情况范文

7月22日至7月26日,由24人组成的我院第二批赴韩学习考察团,先后考察访问了才能大学校、白石大学校、新星大学校3所具有代表性的韩国大学,并到韩国东光(DK)国际服饰公司和RNL Bio干细胞治疗技术研究公司的生产现场进行了考察学习,圆满完成各项考察学习任务,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赴韩学习考察基本情况

我院第二批赴韩学习考察团,主要由护理专业、会计专业、轻纺化工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的一线骨干教师组成,从一开始就明确了以专业建设、实践教学模式与实习实训条件建设为学习考察的重点,以“开阔眼界、取经探宝”为目标。为此,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在护理、财税商科、纺织服装、生物技术与食品加工等专业方向具有优势的3所大学、1家服饰公司和1家生物科技公司作为考察访问对象,保证了学习考察的实效性。在学习考察的过程中,普遍受到韩方学校与企业热情周到的接待。虽然正值暑期,但各受访单位都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表现出充分的深化交流合作愿望。

23日下午,学习考察团到仁川才能大学校访问,校长兼韩国大专院校协作会会长(原韩国国务总理秘书室次长和韩国教育部教育次长)李基雨博士,在因故错过了与我院第一批赴韩学习考察团交流的机会后,对第二批赴韩学习考察团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向考察团介绍才能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发展情况。随后,才能大学企划处处长详细介绍了大学的发展概况,并就大学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专业建设、学生职业指导等与考察团老师们进行了讨论。交流会结束后,考察团一行参观了才能大学的宾馆旅游系和航空运航服务系的校内实训基地,品尝了学生制作的小食品与咖啡,观看了航空运航服务系学生的现场表演。才能大学实训基地高度仿真的场所布置、先进的实训设备、现场实训学生的高职业素质和熟练操作技能,给考察团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4日上午,在对白石大学校的访问中,首先由校长崔佳忠先生对我院学习考察团的来访致欢迎词,称我院访问考察全体成员不是客人,是兄弟、姐妹,希望两校今后加强交流,携手合作、共同进步;考察团成员在白石大学校教学部门负责人的引领下参观了校内护理、财税商科等相关专业实训室,并与大学校相关专业教授就专业教学等问题进行了专题交流;结束参观交流后,校长崔佳忠先生陪同我院考察团成员共进午餐。

25日上午,在到达新星大学校考察访问时,校长金昞默先生首先与我院第二批赴韩学习考察团团长李明月、副团长窦家勇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探讨了两校面向未来的合作办学事项;然后,由该校国际交流部门负责人组织两校教师就两校的对应专业建设情况互动交流,相互加深了解。新星大学校副校长及国际交流部门负责人与我院考察团共进午餐后,于25日下午参观了该校的食品料理、护理、汽车等专业的校内实习实训室及相关的学生创新成果,给考察团老师以很大的启发。

考察团还在23日上午对东光(DK)国际服饰公司和24日下午对RNL Bio干细胞治疗技术研究公司进行了考察访问。在考察考察访问过程中,公司相关部门主管向我院考察团详细介绍了公司经营理念、技术优势与工艺流程,并带领我院考察团教师参观公司的生产流程环节,由现场工作人员详细介绍各环节的技术与工艺特点,使老师们真实感受到韩国优秀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与企业文化。

在3天的紧张学习访问行程中,考察团全体成员投入了充分的激情与精力,不仅在交流中积极提问各种问题,与韩国学校与企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而且利用访问间歇时间总结讨论,相互启发,彼此交流考察心得,并结合我院的改革发展实际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与专业建设的意见建议。

二、考察学校的办学特色与经验

(一)仁川才能大学

1.办学理念

才能大学的办学愿景是办成全球性就业培训名牌学校,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能力和教养的人才,教育方向是培养学生、父母、企业、大学、地区社会都满意的“实用人才”,最合适企业的人才。

才能大学以就业率最高作为一个目标,认为只有同时满足学生与企业的要求,才能达到目标。因此,每年都做学生与企业的满意度调查,力求逐年提高。才能大学在每一名新生入学时,都做要做学生的就业倾向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梦想”,如“我想做一名优秀的空中乘务员”、“我梦想成为大韩民国最高端的IT专家”、“我梦想成为一名吸引世界的料理师”等,激励学生“向着更激烈的人生”发展。而才能大学就是要“把有才能的学生培养成专家”,把“可能性”变成“一定做到”。

2.办学成果

3.学校运营制度

(1)差别化的入学考试制度

才能大学的入学学生包括普通高中与专职高中生、无入学成绩但有特别才能或意志的学生(如棒球特长生等)、英语能力强的学生、JEIU学生等,其中,后三种主要是面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学习机会。才能大学的入学招考委员会由企业管理层、学校管理层和教师组成,负责制定招生方案,并具体参与学生的面试。

(2)入学管理与就业促进制度

引进的“自我教育”哲学,在学生入学时对学生的人性、创意性和就业潜力进行测试,根据就业潜力将学生分为A、B、C三类,为每一个学生安排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对就业意向偏弱的学生进行指导,为被冷落的学生提供能实现自己梦想与自我展望的机会。这些制度显示了学校管理的人性化,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在学校层面设立就业中心,负责组织模拟面试大会、针对大企业培养学生的适应性才能,邀请大企业董事长、社会名人到学校讲课等,以保证达到就业率在首尔圈第一位的成绩。

(3)教授业绩评价制度

(4)产学合作制度

成立产学协力处(团),其主要职能是:支援学生到大企业与优良企业高质量就业,支援有现场感的学生实验实习与现场实习,订立且履行能够持续产学合作的产学合作协约,指导和施行各种国家产业与地方自治团体的财政支持事业,为风险企业创业与地区内中小企业支援创业保育,支援企业与大学共同的产学技术开发,提供社会福利教育服务而参与地区社会的发展,通过学校企业运营来扩大在校生的现场实习机会。

(二)白石大学

白石大学始建于1994年,是一所以基督教经常为根本所创立的四年制大学,与白石文化大学和白石艺术大学两所专科大学同属于白石教育集团。“白石”具有“坚固的基础”和“光荣的胜利”的寓意,它体现了学校的发展方向。白石大学以真理与自由为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是通过人性教育来培养学生,在此基础上加以知识技能的积累,从而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白石大学与白石文化大学最为突出的办学特色是树立了以“真理”与“自由”为核心的大学精神,将人性教育与人文关怀渗透到学校运营的各个环节,成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支撑力量。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内心塑造,一张张发自内心的灿烂笑脸显示了大学的人才培养成效。

白石大学美丽的校园环境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成为人才培养坚实的物质支持力量。不仅有完善的设施,更有丰富多彩的教学项目。在实训教学方面,普遍采取了教学与实训室的整体化布置,集“教、学、做”于一体,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教师业绩评价方面,白石大学将主要评价内容划分为学生教育、科研、服务、产学协力4个领区,其中,学生教育主要评价教师担任课程、指导学生论文与就业等情况,科研主要评价论文与学术成果,服务的评价包括对校内与校外,产学协力主要评价教师参与校企合作教学、研究、服务等情况。产学协力的评价方法为:教师提交产学协力报告,教师业绩评价委员会审查、汇总。每个领区评价分数在5-0分之间,加权汇总得到评价总分,用于对教师的奖励、是否录用、晋升降级等。

(三)新星大学

新星大学的办学特点主要有:

1.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

新星大学非常重视学校文化建设,精心设计校训、校徽、校歌、校兽、校花等文化标志,倡导、引领学生的行为,激发学生的激情、热情。如,以“黑马”为校兽,以突出激发学生的超越精神。

2.突出学校的教育特色

新星大学强化三大教育方针:一是强化外语、电脑应用等教学,突出通用基础性职业能力培养;二是以帮助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为切入点,突出职业岗位从业能力培养;三是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全面促进学生的职业素质发展。

3.积累优越的办学条件

一是人性化的学生住宿与生活条件。学生公寓宿舍包括2人间与4人间,同时为了解决学校距离市中心较远所带来的生活不方便问题,在公寓楼内设健身房、练歌厅、咖啡屋等生活娱乐设施。另外,在公寓内设立学生心理疏导办公室,悉心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是丰富的教学实训室条件。全真模拟企业生产现场,形成高度现场感的实训室与实训场所;通过企业捐赠等途径获得最新的企业产品、模具;大量装备实训器材,完全满足一个班级实习实训时人手一套实训工具、器材。

三是教学与科研的一体化组织。学校提供专门经费支持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科研团队,进行创新设计,参加设计大赛和专项比赛,创新设计与比赛成果丰硕。

三、第二批赴韩学习考察团教师心得

在第二批赴韩学习考察过程中,在途中车上和晚间的空闲时间,组织考察团成员开展了学习心得讨论,老师们踊跃发言,结合考察中的所见所闻,各抒己见。看到差距就有了信心与希望,老师们纷纷针对我院进一步的改革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总结起来包括以下方面:

(一)加强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是职业院校持续发展的立足点

职业院校的竞争优势在于学生职业岗位技术技能的培养,优良的实习实训条件是培养职业岗位技术技能的基础条件。在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建设中,通过高仿真形成实训室的真实现场感,是提高学生实习实训效果的内在要求。考察的韩国三所大学校内实训室建设的共同特征就是高仿真性:护理专业的实训室挂上牌子就是医院;航空服务专业的实训室完全仿真波音747的机舱;餐饮料理专业的实训室完全可以作为餐厅饭店的厨房;食品加工专业的实训室本身就是校办食品加工厂;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训车间检修设备比一般的汽车维修厂还要先进;化妆美容专业的实训室完全布置了一个个真实的美容厅,凡此等等。实训室的仿真设计来源于合作企业,但实习实训教学的开展并不依赖于学生到企业的顶岗实习,而是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教学。同时,数量充足的实训设备也完全能够满足班级实训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在实训室中同时设置现场教室和讨论室,使“教、学、做”一体化具备充分的硬件条件支持。

(二)细化专业设置,突出专业特色,保证了学生专业学习的针对性

在韩国的职业院校,在学部下设置专业,一般没有大而全的专业,专业设置细化而有特色,与真实的职业岗位结合密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打造品牌专业,吸引企业捐赠实习实训设备。在我院的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中,要借鉴韩国经验,重点专业不要全面开花,要保证重点,突出特色,打造优势,争取形成对企业的吸引力。同时,特色专业的建设要注意善始善终,避免虎头蛇尾,特色塑造要持之以恒,不要只是写到纸上、挂到墙上,要在整体上规划、全面配套与持续努力。

另外,针对不同专业有不同的组织特点,要区别对待,突出不同的特色,而不是一刀切。如我院要求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时数都要占比50%以上,但在考察中看到,韩国的护理专业理论教学的比重就较大(实践教学时数达不到50%)。特别是我院要注意不要只是强调实践教学,还有注意实训条件的建设,否则,担任课程教师将无所适从,学生受益也不多,效果不够理想。

在专业建设中,离不开企业的合作与支持,而学校吸引企业合作的基本条件则是自身的科研与教学实力。可见,我院作为职业院校,同样需要重视科研与创新,只有科研上去了,才会有向企业提供服务的资本,否则,只是强调向企业提供服务,而不能解决“服务的技术从哪里来,服务的能力从哪里来”的问题,则这种倡导只能是一句空话。在提高科研能力方面,学院要注意通过积极争取纵向课题或学院支持课题研究,逐步积累科研资源,而不是一味强调横向课题的发展。因为没有纵向课题等的研究,科研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是一味强调横向课题也只能算是“杀鸡取卵”,难以保证科研能力的持续发展。

(三)推进精细化管理,增强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对韩国同类院校的考察交流,他们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给考察团成员以深刻的印象。在我院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可以在以下方面推进精细化管理:

(1)在学生管理方面,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化,如按照学生的目标、兴趣、能力分类引导管理,如对专升本的学生可在学习环境方面给予特别的安排。在学生入学之初,要深入细致地对学生进行梦想调查、能力测评,为针对不同学生的引导管理方式选择提供依据。

(2)对于教师、员工的行为引导,要注意服务的细节,从业绩考核、职称晋升评聘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制度安排,从生活与教学服务如授课时的课间休息、饮水供应等方面给予细致的关怀。

(3)在管理风格上,要真抓实干,重在落实。在讨论中,大家都认为我院办学理念不落后,但落实到行动上不够。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真办学,办真学”,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扎实地做好每一个办学环节。在日常的管理者行为上,“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真抓实干才能有实效,领导身体力行才会真正带动员工的行为。

(四)完善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完善的评价体系既是指挥棒,又是加油机。要根据学院发展的大方向建立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如在韩国的职业院校,为了突出职业教育特性,调动教师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校企协力往往占到考核分值的50%左右,以此提醒学校的政策导向。同时,完善评价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在评价结果的运用上,要在分配与晋升等方面依据评价成绩真正拉开差距,才能起到充分的激励作用。

(五)建立良好人文环境,塑造合格职业人才

人性化的、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会在无形中影响人、塑造人。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不仅是技能高,更要有高素养。

学校对学生多一些人文关怀,学生就会多一层微笑,多一份责任,也多一些平和,这些都是职业人才所必需的职业素养。学校领导者对老师多一些关爱,老师们就会多一份感动,感动了他就会做更大贡献,就会对学生更加关爱,这是一个服务链问题。对学生与教师的管理上,要更多地激励而不是限制,让老师和学生充满梦想,充满希望,也就充满了发展的动力。考察学生的增值,学生的笑脸是具体的体现,考察教师的增值,教师的笑脸也是根本的源泉。

(六)增强国际意识,在国际合作中提高办学水平

眼界决定境界,要提高我院的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还需要大力推动国际合作办学。通过国际合作办学,不仅能够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式方法,还能够扩大办学视野,把握办学方向,提升办学形象,发掘办学的新机遇。

第6篇:培养考察情况范文

高校基层团组织就是团支部,其在共青团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团支部的良性发展直接影响着团员政治觉悟的提高以及学校工作的落实。但是就现阶段而言,高校团支部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同时由于高校的扩招,团员数量不断增加,降低了团员的整体素质,并且专职辅导员的缺乏,导致团支部工作难以有效开展。要想促进团支部的发展,团支书必须要做到表率作用,积极倡导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团支部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提升团支部书记的个人素质

大部分高校团支书队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较强的工作能力,但是部分团支书个人素质还有待加强。如对学习和工作间的关系无法进行有效处理、对自己在共青团建设中的地位没有清晰的认知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工作者进行合理引导。学生工作者可以采用座谈以及培训的方式,拉近与团支书的关系,从而有效促进团支书的健康发展,提升其个人的素养。

三、高校团支部书记培养的形式分析

(一)提高培训的认知

培养的重要方式就是培训,高校专职辅导员以及团组织在日常工作中可以有效结合培训,不断创新培训的模式,并对其内容加以丰富,从而调动课堂氛围,有效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如在培训过程中,举办“走进乐队”的系列活动以及“放飞梦想”团支书新作品音乐会等,这样不仅能够使团支书在培训过程中提高认知,还能激发其培训的兴趣。同时高校可以邀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课老师、德育教师以及心理学教师,进行综合性的培训,并对培训的内容加以丰富,从而丰富团支书的专业知识,提高其个人素养。只有深化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做好培训工作,提升培训的效果。

(二)建立长效培养机制

为了构建和谐校园,必须要结合团支书的实际情况,建立长效培养机制。在对团支书进行选拔时,要能够优中选优,做到发现、培养以及输送优秀人才,并且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对学生的看法进行了解,促进团支书培养基础工作的顺利进行[3]。在对团支书进行培养时,培训虽然是重要的内容,但是也存在局限性,如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思想动态不够了解,因此辅导员需要与团支书进行定期谈话,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进行及时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三)建设考培结合、导培结合的培养模式

第7篇:培养考察情况范文

关键词:地理实践能力;基本步骤;基本要求

自新课标改革以来,降低了对具体地理知识内容的要求,基于案例为载体的地理课程编排,突出对地理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提出的设计思路:要求学生既要学会整理、分析地理事实,又要学会运用地理基本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等。以人教版为代表的地理教材,在每章节之后都有相应的地理实践或实验活动。实践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使其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教学活动。[1]所以结合自然或人文问题,进行探究性实践活动,可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目的。实践性是地理学科最显著的特征,但现实的情况是各校真正落实开展的地理活动次数不足,更谈不上说保证活动课的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实践能力。高中地理还是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地理课程还是以应试知识和能力为主导,课程计划中的地理活动受到课时、教师能力水平、活动地、安全等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学校真正开展的地理活动寥寥可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发或设计安全性高、耗时少、实效强的地理调查和考察活动,成为大势所趋。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是落实“生活的地理”“有用的地理”“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的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2]所以自2011年以来,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发挥乡镇学校优势,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保证每学期活动和实验不少于3次。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低效率的地理知识的传承,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现就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开展做些阐述。

一、地理调查与考察的基本步骤

(一)根据区域特点,指导教师预先踏勘

地理调查与考察要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一环,指导教师必须对调查与考察的区域进行预查、分析,选择适宜的调查线路和观测点,一个好的观测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观测点蕴藏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原理,通过这个观测点,既能够验证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又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做出探究评价。

(二)根据课程标准,选定调查与考察课题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活动建议,考虑学生兴趣和学情,并结合地理调查考察的要素特征,必须事先精心选定调查课题。没有主题,便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也就无从进行考察。因此,学生的地理考察活动,是以学生确定主题为重要前提的。[3]选定调查课题应与地理教科书上的内容有密切的联系,结合学生的健康状况、知识水平、社会热点。由于受到调查时间和操作的可行性限制,建议调查的课题应该小而具体,这样有利于操作,有利于考察目的的实现。

(三)预先了解区域概况,确定调查与考察方案

由于地理调查与考察的场所主要在室外,因此在开展地理调查与考察活动前要事先制定调查与考察的计划方案、安全预案,利用GoogleEarth,向学生介绍调查与考察地区的地形地貌、地理环境、主要观测点,主要的实习内容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调查考察并随时作好记录(可以利用观察、描述、草图、摄影摄像等记录地理对象的形态、分布、性质、变化过程等)。活动方案可以参考学生意见(如活动时间、小组分工、项目设置)来制订,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凸显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四)发掘乡土资源,切合调查和考察要求

乡土地理资源就是学生生活的地域,调查考察便利,贴近生产生活实际。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对相关的问题有一些思考体会。另一个方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自到野外去观察、去研究,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学生可以找到自然地理概念的原型,使抽象的地理概念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学生通过对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相关内容的学习,对大气、水体、地表形态及人文地理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有将课堂理论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提高了地理实践能力,培养了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五)资料整理与图件清绘,撰写调查与考察报告

在学生调查与考察活动结束后,要对记录和搜集到的文字资料加以整理,对观察、调查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把在实习中取得的各项资料系统化和条理化,为撰写调查与考察的报告提供佐证。调查与考察报告是地理实践活动的具体成果之一,撰写地理报告一方面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野外实习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在地理调查与考察工作结束后,以小论文、讨论会、成果PPT展示会等形式汇报。撰写的调查与考察报告需论点前后一致,论证充分。调查报告也不应该只是文字描述说明,如果能附加各种图表、照片,可以使论述及结论更简明、清楚和富有感染力与说服力。

二、地理调查与考察活动组织指导的基本要求

(一)保证安全性

教师要熟悉调查和考察地点,详细勘探区域地形地貌,尤其对有潜在危险的地段要做到心中有数,在一些危险的地段要做好提醒,安放警示标志,同时要了解附近的医疗急救机构,每个学生购买当天的旅游保险。考察前进行安全教育,要让学生牢记安全规则,这是确保调查和考察活动安全重要一环。

(二)强调全程性

它要求从地理活动的准备到结束,地理教师应该给予全程跟踪指导。学生在设计活动计划、方案时给予一定指导,在活动开始前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分组分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观察的机会。坚持地理教育目标的整体优化,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例如,在海水侵蚀-堆积地貌观测活动前交代注意事项;在活动过程中,定期检查各小组活动的进展情况,协调、控制各小组活动的进度,指导研究思路、方法;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指导。

第8篇:培养考察情况范文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对职业学校领导者教育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实证研究中,基于对地方教育行政领导者职业教育管理能力的认识,从八个方面,20个考察点进行考查。调查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调查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校长(50名)、副校长(59名)和教师(139名),第二部分的调查对象为学校教职工(263名)、县级教育行政管理者(39名)和市级教育行政管理者(19名)。针对每个考察点,被调查对象可以填写感受程度很高、感受程度较高、感受程度中等、感受程度较低、没有感受等5个选项。调查对象对20个观察点感受程度很高的统计结果详见表3。由表4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对不同的评价指标,不同类型的调查对象感受有一定的不同,但从总体看,学校领导的感受要好于普通教师,市、县级教育行政管理者的感受要优于学校普通教职工。从能力类别看,对执行力的感受较高,而对创新力和和支持力的感受较弱。把从第一部分调查对象和第二部分调查对象取得的调查结果分别进行交叉分析,本文仅以战略意识考察点为例分析结果详见表4、表5。通过对学校领导、县级教育行政管理者和市教育行政管理者在20个考察点上的感受情况逐个统计检验结果,并进行卡方检验,可得出以下结论:除情势判断、依法行政、文化保障、创新成果等4个考察点无显著差异处,其他16个考察点均有显著差异。同时,也说明市、县级教育行政管理者和学校教育管理者对教育管理能力的认可度有一定差别,在部分的考察点有较为显著的差异。通过对学校教育管理者和普通教师在20个考察点的感受情况进行逐个统计检验结果,并进行卡方检验,可得出以下结论:学校各职位对各考察的交叉比较仅在“监察机制”有显著差异,其他19个考察点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说明,对于教育管理者教育管理能力的认同方面,普通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基本相同。

二、职业教育管理能力提高的对策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地方教育行政领导者职业教育管理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与现代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相比,与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比,以及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对地方教育行政领导者职业教育能力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加以解决。

(一)强化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

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和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地方教育行政领导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行力,有明确的人才战略意识,清晰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依靠健全的决策机制,依法行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特色。[1]

(二)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

区域经济是职业教育存在的基础,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催化剂。职业学校应适应社会转型发展,明确自身的社会定位,以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鲜明的专业特色和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取得社会的支持。在制定改革举措和创新成果的普及与应用时,要深入企业、事业单位,产业、行业一线了解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既要照顾到现有行业一线技术需要,还是充分考虑国家和省级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导向,统筹发展,合理布局,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拓展职业教育对社会服务的方向和领域。

(三)增加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能力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重视的体现之一就是不断增加了职业教育投入,但总体来看,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职业教育投入仍然不足,教学资源缺乏且配置不平衡、不合理。地方行政领导者要处理好与政府、社会与企业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政策,积极争取、主动出击,在人力资源、经费投入等方面争取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同时,要注重内部资源的优化,在条件保障上即可顾及各专业之间的均衡,还要突出优势专业和特殊人才,发挥资源的最佳利用率,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四)提升现代职教理念的职业学校管理能力

第9篇:培养考察情况范文

一、当前高校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都高度关注考试管理。但是,在高校考试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将具体阐述:

1.考试形式单一,难以展现学生的真实情况。

当今社会,素质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在高校考试管理中却忽视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在传授知识时,更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允许学生个性化发展。当前我国高校的考试形式比较单一,大多采取书面笔试,缺少口试和答辩;重视理论知识的考察,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技能;绝大多数是统一性考试,缺少个性化的考察;而且试题的涵盖面狭窄,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2.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我国高校中,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各种评奖、评优、入党、保送等都和成绩紧密相关,造成部分学生屡次在考试中作弊。学生作弊的现象无法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还会造成其他学生的心理失衡,破坏学校的良好风气,更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

3.部分高校考试处于经验性阶段,规范化程度较低。

在高校中,考试结束往往意味着该门课程的终结,学生更关心的是有没有不及格,会不会重修;考试管理人员更关心的是考试结果会不会影响升级、毕业。考试结束后,没有人认真分析试卷,对每个学生作出恰当评价,并及时反馈,导致高校考试管理规范化程度较低。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的提高,不利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调整,更不利于高校提高教学质量。

二、对高校考试管理科学化的思考

为了解除当前高校考试管理的弊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完善:

1.全面认识考试的基本功能。

只有全面认识考试的基本功能,才能对考试管理进行合理变革。考试只是教学评价的手段,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扬长避短,并让教师通过考试结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高校考试要有激励性,除了对表现好的学生有奖励措施外,还要关注有进步的学生;要有制约性,对表现不好、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作出评价,从而起到督促作用;具有创新性,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反馈性,教师要对考试结果及时反馈、总结,从而调整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

2.完善组织形式,加强领导。

完善组织形式,加强领导是确保高校考试管理规范、合理进行的保障。高校领导要对考试给予高度重视,考试不仅仅是评价学生的手段,更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考试过程中,要成立工作小组,并进行明确分工,保证考试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严格关注考试动向,随时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讨论解决。

3.严格把握命题关。

命题是考试的灵魂,好的命题可以准确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高校相关部门要严把命题关,对考试命题做出明确的要求:命题要有明确的指导思路;各个教研室要共同探讨,共同命题;命题要有明确的评分准则和标准答案;命题必须经过相关部门批准方可组织考试。除此之外,命题要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情确定考试难易度;命题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察,有所侧重,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避免偏难怪题的出现;命题还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察,知识的传授只是手段,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科学设计考试量化体系。

科学设计考试量化体系,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能力进行动态考查。考试成绩不要仅依赖期末一次试卷的分数,更要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的检测,比如可以进行单元检测、阶段性检测、能力检测、实践检测等,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比重;采取多样化的测评手段,在对学生进行测试的同时,还可以从学生的出勤情况、笔记情况、作业提交是否及时等方面进行考察,使学生的成绩更科学、准确。

5.及时处理违规违纪,完善考务档案建设。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