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范文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

第1篇: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范文

关键词:水稻;施药技术;常见病虫害;发病特点;危害症状;防治方法

水稻是沭阳县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多年来,我们一直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我们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以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1施药技术

1.1对症下药,药、水配比适宜,选用新型施药工具

首先认真查虫诊病,辨明主要为害的是虫还是病,再辨别其种类。对未能认准的疑难病虫,应及时找当地的农技人员现场确诊;或在田间拔取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样株,带泥用塑料袋包好根部,送到当地农技部门请农技人员确诊,并指导对症下药。在使用乳油剂或水剂农药时,可用塑料瓶做成一个带把的小量筒,并准备一个能盛20~25kg水的桶,配药时先按每公顷用药量用小量筒量药倒入桶内,再按要求的稀释倍数加水搅均使用。为确保稻田施药均匀,可选用由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研制的新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该产品操作灵活、方便,不易渗漏。一般喷施的药液(指经水稀释后的药液)应在525kg/hm2以上。

1.2实行“后退”喷药

施药时,将习惯的“前进”喷雾改为“后退”喷施操作,保持行走的幅度有一定距离。经实践证明,“后退”喷药较习惯的“前进”喷药操作有以下好处:①因缓慢后退,有利喷足药量;②不致因行走而人为碰落过道两旁稻苗上的药液,提高防治效果;③药液不易沾染衣服,有利于人体健康。在田间施药时,应保持一定的行走幅度,不应无规律地行走。根据水稻的一般密植规格,每次下田左右摆动喷雾的幅度以8~10行稻丛为宜,以防止行走过窄,造成药液浪费和分布不均;而行走过宽又会降低防治效果。

1.3施药时保持深水层

施药田块不宜串灌、漫灌,凡过水丘田块应在施药前加开排灌沟。施药时,田间应保持3~5cm深水层。

2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2.1稻瘟病

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2.1.1发病特点。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瘟:病斑呈纺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呈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

2.1.2防治方法。①种子消毒:1%的石灰水浸种;强氯精消毒。②药剂浸秧:用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50g对水25kg的比例,将秧洗净甩干,浸入药液中30s取出堆闷,闷30min,然后栽插。③喷药防治:一旦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及时用甲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喷雾;亦可用富士一号,一般用750mL/hm2对水900kg喷雾。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块是否发病,都应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900kg喷雾防治1次。在抽穗后发现穗颈瘟,用富士一号1500mL/hm2对水900kg进行喷雾。

2.2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俗称花脚杆,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也是我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

2.2.1发病特点。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连合成云纹状大斑块。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病部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逐渐形成白绒状菌块,最后变成褐色坚硬菌核。

2.2.2防治方法。①清除菌源,打捞“浪渣”,铲除田边杂草,不用病稻草还田;②合理施肥灌溉;③及时喷药:用1%(1万单位)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7.5kg/hm2,或2%井冈霉素1.125k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1125kg喷雾。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或用草木灰375~525kg/hm2直接撒施。

2.3稻杆蝇

2.3.1危害症状。幼虫乳白色,钻入心叶内为害,秧苗被害后抽出的心叶上有椭圆形或长条形小孔洞,后发展成纵长裂条,叶片破碎。

2.3.2防治方法。用18%杀虫双3.75kg/hm2对水900kg喷雾。

2.4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又叫裹叶虫,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随西南气流由中南半岛及我国海南和两广南部稻区迁入我县。主迁入期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产卵盛期在6月中旬,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

2.4.1危害症状。以幼虫进行危害,幼虫吐丝将稻叶纵卷成筒,取食叶肉,形成白条斑,受害严重时,稻叶一片枯白。

2.4.2防治方法。防治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最好,一般年份防第3代在6月20日左右。可用杀虫双(兼治钻心虫)、杀虫单等防治。

2.5稻飞虱

稻飞虱俗称“蜢子”,也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我县稻田发生的主要是白背飞虱及褐飞虱。2种飞虱都是随着西南气流从南方稻区迁入。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为害。

2.5.1危害症状。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为害,危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

2.5.2防治方法。两飞虱的防治适期都应在田间有虫量50头/百丛以上时开始用药,效果好的药剂为大功臣、扑虱灵、叶蝉散等。

2.6钻心虫

钻心虫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3种。

第2篇: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介绍了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施药技术,同时阐述了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杆蝇、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钻心虫等几种水稻常见病虫害的发病特点、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以供种植户参考。

水稻是沭阳县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多年来,我们一直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我们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以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1施药技术

1.1对症下药,药、水配比适宜,选用新型施药工具

首先认真查虫诊病,辨明主要为害的是虫还是病,再辨别其种类。对未能认准的疑难病虫,应及时找当地的农技人员现场确诊;或在田间拔取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样株,带泥用塑料袋包好根部,送到当地农技部门请农技人员确诊,并指导对症下药。在使用乳油剂或水剂农药时,可用塑料瓶做成一个带把的小量筒,并准备一个能盛20~25kg水的桶,配药时先按每公顷用药量用小量筒量药倒入桶内,再按要求的稀释倍数加水搅均使用。为确保稻田施药均匀,可选用由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研制的新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该产品操作灵活、方便,不易渗漏。一般喷施的药液(指经水稀释后的药液)应在525kg/hm2以上。

1.2实行“后退”喷药

施药时,将习惯的“前进”喷雾改为“后退”喷施操作,保持行走的幅度有一定距离。经实践证明,“后退”喷药较习惯的“前进”喷药操作有以下好处:①因缓慢后退,有利喷足药量;②不致因行走而人为碰落过道两旁稻苗上的药液,提高防治效果;③药液不易沾染衣服,有利于人体健康。在田间施药时,应保持一定的行走幅度,不应无规律地行走。根据水稻的一般密植规格,每次下田左右摆动喷雾的幅度以8~10行稻丛为宜,以防止行走过窄,造成药液浪费和分布不均;而行走过宽又会降低防治效果。

1.3施药时保持深水层

施药田块不宜串灌、漫灌,凡过水丘田块应在施药前加开排灌沟。施药时,田间应保持3~5cm深水层。

2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2.1稻瘟病

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2.1.1发病特点。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瘟:病斑呈纺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呈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

2.1.2防治方法。①种子消毒:1%的石灰水浸种;强氯精消毒。②药剂浸秧:用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50g对水25kg的比例,将秧洗净甩干,浸入药液中30s取出堆闷,闷30min,然后栽插。③喷药防治:一旦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及时用甲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喷雾;亦可用富士一号,一般用750mL/hm2对水900kg喷雾。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块是否发病,都应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 kg/hm2对水900kg喷雾防治1次。在抽穗后发现穗颈瘟,用富士一号1 500mL/hm2对水900kg进行喷雾。

2.2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俗称花脚杆,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也是我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

2.2.1发病特点。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连合成云纹状大斑块。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病部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逐渐形成白绒状菌块,最后变成褐色坚硬菌核。

2.2.2防治方法。①清除菌源,打捞“浪渣”,铲除田边杂草,不用病稻草还田;②合理施肥灌溉;③及时喷药:用1%(1万单位)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7.5kg/hm2,或2%井冈霉素1.125 k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1 125kg喷雾。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 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或用草木灰375~525kg/hm2直接撒施。

2.3稻杆蝇

2.3.1危害症状。幼虫乳白色,钻入心叶内为害,秧苗被害后抽出的心叶上有椭圆形或长条形小孔洞,后发展成纵长裂条,叶片破碎。

2.3.2防治方法。用18%杀虫双3.75kg/hm2对水900kg喷雾。

2.4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又叫裹叶虫,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随西南气流由中南半岛及我国海南和两广南部稻区迁入我县。主迁入期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产卵盛期在6月中旬,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

2.4.1危害症状。以幼虫进行危害,幼虫吐丝将稻叶纵卷成筒,取食叶肉,形成白条斑,受害严重时,稻叶一片枯白。

2.4.2防治方法。防治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最好,一般年份防第3代在6月20日左右。可用杀虫双(兼治钻心虫)、杀虫单等防治。

2.5稻飞虱

稻飞虱俗称“蜢子”,也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我县稻田发生的主要是白背飞虱及褐飞虱。2种飞虱都是随着西南气流从南方稻区迁入。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为害。

2.5.1危害症状。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为害,危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

2.5.2防治方法。两飞虱的防治适期都应在田间有虫量50头/百丛以上时开始用药,效果好的药剂为大功臣、扑虱灵、叶蝉散等。

2.6钻心虫

钻心虫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3种。

第3篇: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病虫情报;

信阳是一个农业大市,且地理位置特殊,是全国区域性病害和迁飞性虫害的中间过渡地带,农作物常发性病虫害种类多、面积大,且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作物病虫发生和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态势,特别是一些突发性、暴发性重大病虫发生频率增加,危害程度加剧。因此,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快速、准确、有效地将病虫情报传递给农民群众是测报工作能否发挥其作用的关键因素。经过多年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我市病虫情报已达到了从市到县、乡、村的全覆盖,基本实现了病虫情报的可视化、网络化和多媒体信息化。

1传统方式及弊端

20世纪90年代,我市农作物病虫情报基本上采用以纸张为载体,从市植保站通过邮局寄至有关领导、兄弟地市和县植保站,县植保站邮寄至乡镇政府或农技站,再由乡镇传播到村、组这种传统的逐级传递方式。通常一份病虫情报寄到用户手中需要3~5d,部分交通不便、偏远的乡村甚至需要5~7d,这种传递方式环节多、速度慢、范围窄,遇到一些暴发性、突发性病虫发生,病虫情报到农户时,往往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机,且这样的信息传布,不够直观,植保新技术入户到位率低[1]。

2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及特点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农村、农业、农民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给农作物病虫情报的工作带来了机遇和便利。我市植保部门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与探索,逐渐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农作物病虫情报工作中,开发出新的病虫情报方式和传递模式,通过不断的应用与实践,病虫情报的方式由层级传递转向多元化传递,譬如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手机等传播手段直接传递给县、乡、村的种粮大户、合作组织和广大农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病虫情报的传递速度更快了、成本更低了、效果更好了、普及面更广了,指导广大农民有效开展病虫害防治中发挥的作用更大了。

2.1电视预报是最直观的方式

通过与电视台合作,制作、播放农作物病虫害电视预报节目是病虫情报最直观的方式,它具有信息量大、形象直观、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入户率高等优点。我市最早的电视预报始于1999年,在信阳电视台《今日农业》首次开播,节目播出后,反响良好,它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了广大农民群众;接着,借助信阳电视台强大的发射功率和较为广阔的收视覆盖范围,该项工作得到迅速发展。在2002~2004年,全市共开办病虫防治技术节目48期,播放天数达447天次,收视率达8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随后几年市植保站一直与农业声像中心合作,不定期将病虫情报及防治措施制成专家讲座专辑,在信阳电视台播出。2010年7月底到8月初,在我市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市植保站在信阳电视台、信阳新农村频道及信阳经济电视台就两迁害虫等主要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举办了电视技术讲座;2011年4月,分别针对“警惕小麦赤霉病发生预报”、“及时查治小麦条锈病”两期病虫情报,在信阳教育电视台《今日农业》栏目专门制作了电视预报。固始县也是较早开展电视预报的县,早在1999年固始电视台开办了《农民之友》栏目,每天晚上黄金时段播出,节目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对病虫害防治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该栏目至今仍是该县病虫情报传递的重要窗口;光山县于2010年开始针对突发性、流行性病虫害在电视台重大病虫情报,时段在每天晚上的黄金时间,一次通告七天;平桥区每到水稻、小麦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聘请专家开展病虫情报电视讲座,详细介绍病虫的危害特点、防治方法,既及时指导了农民防治又普及了病虫害防治知识。近几年,其他有条件的县区,也陆续开展了病虫电视预报,虽然没有固定的栏目,但在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通过电视预报或电视讲座的形式快捷、直观地将病虫情报及时出去,对指导农民防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据调查,很多农民群众通过收看电视预报防治病虫,一般每年可减少施药次数3~5次,节省费用9~15元。电视预报的广泛应用与推广,使病虫情报的实现了可视化,是农作物病虫情报工作的一次历史性转折和飞跃[2]。

2.2手机短信是经济有效的传递方式

现在,手机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手机已经非常普及,手机短信是大部分人沟通信息的一个重要桥梁,也成为传递病虫情报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为了加快病虫情报传递速度、扩大覆盖面,提高效率,我市罗山县于2010年开始与一些传媒公司合作开展了病虫情报手机短信业务,主要对象是乡村农技部门、种子农药经营单位、种粮大户等。近几年里,我市大部分县区也纷纷借鉴罗山县的先进模式,充分发挥现代通信技术的优势,有的县区还开通了中国移动“农信通”群发功能,一条0.1元,克服了最初一条一条发,速度太慢的缺点。在小麦化除、小麦“一喷三防”、小麦条锈病、水稻螟虫、两迁害虫等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防治关键时期及时病虫情报防控信息,为科学防治赢得了时间。据不完全统计,各县区每年各类作物病虫害中长期趋势、警报等病虫情报短信近百条,发送辐射面达2万人次。手机短信以其费用低、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优势,在病虫害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减轻了病虫危害,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认可[3]。

2.3网络平台的应用是最直接的纸质替代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里收集信息,很多基层农技人员、农民也加入到这个网络大军,网络也为病虫情报的传递提供了一个平台,不管是文字的、图像的还是影像的都可以在网络上。河南省植保站建立的“河南植保信息网”、我市农业局建立的“信阳农业信息网”都成为我们传递病虫情报的快速通道,特别是河南植保信息网既是全省植保系统内部交流学习的良好平台,也是广大群众了解病虫信息的有效渠道。市级植保部门平均每年在两大信息网农作物重大病虫情报15期左右,收集上传、上报及反馈病虫害信息近百条[4]。

2.4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是现代传递方式的有效补充

目前,各种媒体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使病虫情报的传递方式更加的灵活与便捷。电子邮件、QQ群、微信、飞信等现代商务软件和聊天工具等,可以直接将病虫情报快速传递给农户,并且可以根据病虫害不同种类、不同发生程度,采用不同的传递手段,将病虫情报分类、分级,实时发送,成为电视预报、手机短信及网络平台等信息传递方式的有效补充。

3结语

时代在发展,信息在加速,农作物病虫情报的方式凭借着现代化传播手段,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方式,由单一的纸质信息走向网络、电视、广播等多元化的信息体系,特别是电视预报使病虫情报监测、防治技术得到最广泛、最直接、最及时地传播。但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在病虫情报工作中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建立电视预报的长效机制,怎样提高电视预报的制作水平,不同的形式怎样有机地结合,怎样开发出一种更加直接便捷的综合传递平台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只有我们不断地去适应形势的变化,不停地去了解农民的需求,不懈地去追求更高的工作质量,才能真正架起与广大农民沟通的桥梁,缩短植保技术和服务对象的时空距离,充分发挥病虫情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友玉,孙乃军,李登云,等.电视网络预报在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J].植物医生,2011(2):46-47.

[2]张跃进,汤金仪,姜玉英,等.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工作的思考[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2):41-42.

[3]张国民,聂合乡,殷振军,等.开封市农作物病虫害信息方式探讨[A].河南省植物病害研究进展--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与现代农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136-139.

第4篇: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介绍了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673在福建武夷山地区试种示范表现情况,并总结了其丰产栽培技术,为该组合在同类地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Ⅱ优673系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Ⅱ-32A作母本、福恢673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属重穗型杂交籼稻,米质好,产量高,稳产性好,熟期适中,穗大粒多,综合抗性较强,适宜种植区域广。2008年 3月 5 日经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可在武夷山市作中稻大面积推广种植。

1 产量表现

2007年在武夷山市水稻示范基地的生产试验中,实割产量7 897.5kg/hm2,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5.1%,2008年福建省优质稻品种田间展示中,实割产量8 637.0kg/hm2,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24.4 %,达显著水平。2007年在武夷山市岚谷乡岚谷村示范种植0.15hm2,平均产量8 368.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4.0%。2006年在岚谷乡稍屯村示范种植0.12hm2,平均产量达8 838.0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22.8%,同年在横源村示范种植0.2hm2,平均产量为8 680.5 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20.0%,达极显著水平。试种示范Ⅱ优673表现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综合抗性强,在福建省优质稻品种田间展示评比中综合性状表现名列前茅,是2009年福建省主推的优质稻新品种之一。

2 特征特性

2.1 熟期适中,适应性广

Ⅱ优673在武夷山市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5d左右,比汕优63迟熟5d左右;作连晚种植,全生育期135d左右,比汕优63迟熟5~7d。在武夷山市适宜在山区、半山区作中稻种植,而且增产潜力较大,应用前景广阔。

2.2 农艺性状优良

Ⅱ优673属重穗型组合,株高127cm左右,穗长27cm,有效穗240~270万穗/hm2,平均穗总粒数190粒左右,结实率88%,千粒重28g;Ⅱ优673苗期长势较旺,分蘖力强,株叶形态好,茎秆粗壮,叶色深绿,叶片直立,剑叶瓦形,抽穗整齐,后期转色好。

2.3 抗逆性强

根据抗性鉴定: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中抗叶瘟、穗颈瘟。在武夷山市3年的示范种植中,均未发现叶瘟和穗颈瘟,有纹枯病和稻曲病。该组合苗期较耐寒,耐肥抗倒,抽穗期耐高温,轻感纹枯病,抗性明显优于对照Ⅱ优明86和汕优63。

2.4 米质

整精米率65.2%,垩白粒率62.0%,垩白度10.7%,胶稠度86.0mm,直链淀粉含量21.6%,糙米率79.9%,精米率72.1%,蛋白质含量9.2%,米质较优,是福建省2009年主推的优质稻新品种之一。

3 丰产栽培技术

3.1 种子处理

催芽前将种子晒1d,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并用清水精选种子,再用药剂如强氯精500倍液浸种8h消毒,然后用清水浸种。强氯精对种子上的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稻瘟病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对提高种子发芽率以及预防烂种有一定效果。浸种最好采用日浸夜露、三起三落的方法。浸种期间,每天最少要清洗种子1~2次。种子发芽的温度控制在30~38℃。若堆温大于38℃,则应把种堆摊开,谷堆全部破胸后即可播种。

3.2 稀播培育壮秧

管理好秧田是确保高产的第一关,因此秧田要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不怕涝、不怕旱、向阳的田块。选用湿润育秧方法培育壮秧,施腐熟人粪尿15t/hm2、过磷酸钙450 kg/hm2,播种后泥浆塌谷,以不见谷为度。播种量因秧龄不同而有差别,秧龄25~30d播量150~225kg/hm2,大田播量11.25~15.00kg/hm2,播种时要求做到稀播、匀播。当秧苗1叶1心时,用15%多效唑3kg/hm2对水1 500kg,放干厢面水,均匀喷苗。秧苗2叶1心时施尿素45kg/hm2作断奶肥;移栽前4~5d施尿素75kg/hm2作送嫁肥。插秧前进行1次病虫害防治,做到带药下田,主要防治苗瘟、稻蓟马和黑尾叶蝉(预防普矮病)等病虫害,减少大田病虫害发生,同时也可降低农药成本。秧田水管上做到播种时半沟水,出苗后寸水育秧,移栽秧龄25~30d,最长不要超过35d,叶片清秀无病斑,以带2~3个蘖的扁蒲秧为好。Ⅱ优673属基本营养型杂交中稻,在武夷山市北片乡镇种植播种期在5月5~10日,在南片乡镇种植播种期在5月15~20日。

3.3 插足基本苗

Ⅱ优673虽有分蘖优势,但要有效提高成穗率,则应插足基本苗,控制无效分蘖。因此,插秧宜用宽行窄株,以利群体通风透光控制株高,减少纹枯病的发生。插秧规格为28cm×15cm,丛插2粒谷秧,插22.5万丛/hm2左右,基本苗保证在120~150万根/hm2,插秧时做到浅、直、匀。争取早发快发,促进低节位分蘖成穗。

3.4 平衡施肥

根据Ⅱ优673组合的特性,施肥采取足氮、适磷、增钾,攻前稳中补后的原则。氮∶磷∶钾一般为1∶0.5∶1.0,氮肥和钾肥以50%作基肥,磷肥全部作基肥。具体为基肥一般施腐熟农家肥15t/hm2、碳酸氢铵45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氯化钾150kg/hm2。移栽后5~7d结合除草施用尿素、氯化钾各150kg/hm2作为分蘖肥;穗肥一般在幼穗分化前烤田结束后施用尿素75kg/hm2、氯化钾75kg/hm2;粒肥在齐穗前施用尿素45kg/hm2,并用磷酸二氢钾进行2次根外追肥。

3.5 科学管水

灌溉技术应建立在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健蘖和保叶的基础上,宜采用浅水返青,湿润分蘖,优质稻在移栽后30~35d、苗数达到270~300万根/hm2时开始搁田或烤田,保证有效穗达255万穗/hm2左右。水稻进入幼穗分化期应及时复水,并保持浅水层,足水抽穗,干湿交替壮籽,后期保持湿润至成熟,收获前7d左右断水。

3.6 病虫害防治

秧田期主要防治二化螟、稻蓟马、叶蝉等。大田期注意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以防治为主,实施健身栽培,尽量做到大田不用或少用药。多采用农业、生物、物理等无公害病虫防治方法,若需要化学防治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禁止使用高毒、有机磷、有机氯和含有砷、汞、锡等重金属农药及其混配剂,以保证优质稻米品质。

参考文献

第5篇: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介绍了直播稻的良种选择标准、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配套措施,以及适时收获等技术。

水稻直播栽培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作业,在本田里直接播种、培育水稻的技术。与移栽水稻相比,具有省工、省力、省秧田,生育期短,高产高效等优点。适合大规模种植,因此,呈现出逐渐发展扩大的趋势。笔者以长江流域的水稻生产为例,介绍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直播稻根系分布浅,群体大,易倒伏,应选择苗期耐寒性好、前期早生快发、分蘖力适中、抗病力强、植株较矮、抗倒力强的早熟或中熟品种,如湘早籼24号、湘早籼32号、湘早籼29号、中98-19、早优143以及超级杂交稻株两优819等。

2整地播种

2.1整地施肥直播稻对整地质量要求较高,要做到早翻耕,耕翻时每公顷施腐熟的有机肥11250kg、高效复合肥225kg、碳铵450kg作底肥。田面整平,高低落差不超过3cm,残茬物少。一般每隔3m左右开1条畦沟,作为工作行,以便于施肥、打农药等田间管理。开好“三沟”,做到横沟、竖沟、围沟“三沟”相通,沟宽0.2m左右、深0.2~0.3m,使田中排水、流水畅通,田面不积水。等泥浆沉实后,排干水,厢面晾晒1~2d后播种。

2.2种子处理

2.2.1晒种。选择发芽率95%以上的种子,薄薄地摊开在晒垫上,晒1~2d,做到勤翻,使种子干燥度一致。

2.2.2选种。晒种后,剔除混在种子中的草籽、杂质、秕粒、病粒等,选出粒饱、粒重一致的种子。再用食盐水选种,配制食盐水的方法是10kg水加入2~2.1kg食盐;将种子倒入配制成的液体之中进行漂洗,捞出上浮的秕粒、杂质等,然后用清水冲洗3遍。

2.2.3浸种。浸种的作用在于使种子吸足水分,发芽整齐,出苗早。将选好的种子先用40℃的温清水浸种12h,然后用300倍石灰水浸种消毒12h,或者用0.3%硫酸铜液浸种48h;消毒后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清水浸种2~3d,浸泡过程中注意换水透气,等种子颖壳发白时将其捞出,沥去多余的水分。

2.2.4药剂拌种。浸种后用种衣剂包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2%~0.3%,然后阴干备用。

2.3播种

2.3.1播种时间。适时播种是一播全苗的技术关键。一般直播水稻比移栽水稻迟播7~10d,早稻直播适宜播种期为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长江流域的播种时间为4月上中旬;双季晚稻直播期应在7月上中旬。

2.3.2播种量与播种方法。小面积种植,采用人工直播的方法既简单又方便。只要做到均匀播种就能获得均衡出苗生长的效果。常规稻直播每公顷大田播种量为45~60kg,用手直播比较容易。但杂交水稻种子每公顷用种量一般为37.5~45kg,用手直播难以做到均匀播种。为了播种均匀,可以将常规稻的稻谷炒熟,使其不能再发芽,然后均匀拌入杂交稻的种子内进行播种。有的地方还采用颗粒肥料代替炒熟的稻谷一起播种,效果也很好。如果种植面积较大,也可以采用水稻直播机械,调整好播种量后,直接进行播种。播种过程中要防止漏播和重复播种。

3播后管理

3.1苗期管理水稻播种后,经过8~10d就可以出苗。从播种到水稻4叶前统称为苗期。直播水稻在苗期管理上,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3.1.1查苗、补苗。水稻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对于缺苗严重的地块,要及时移密补稀,使稻株分布均匀,个体生长平衡。

3.1.2水浆管理。直播水稻播种后的水浆管理要求做到稻田排尽水,田面不积水,保持湿润。如遇干旱要勤灌“跑马水”,下午15:00以后灌水,当晚排尽水,确保水稻扎根立苗。在稻苗2叶1心后浅水勤灌。

3.1.3追肥。在稻苗2叶1心至3叶1心期,每公顷撒施尿素15kg、钾肥75kg,促进早分蘖,以达到计划苗数。

3.1.4病虫草害防治。在稻苗2叶1心时,每公顷用5%锐劲特胶悬剂450ml+30%抑虱净乳油120ml,对水600kg,可以有效地防治苗期灰飞虱。

稻象甲是水稻生长早期的重要虫害。其成虫主要啃食稻叶,受害叶有白条斑,幼虫蛀食稻根基部,受害株易倒伏。严重时会减产50%以上。可以在水稻立针期每公顷用28%快杀乳油675ml喷雾防治,施药时田间要建立水层,同时田埂四周2m内要全部喷药。

在水稻2~3叶时,稗草正处于3叶期前,将田水落干后,每公顷用50%杀稗快可湿性粉剂75g+10%水星可湿性粉剂150~300g对水750kg均匀喷雾杂草茎叶。必要时,辅以人工除草。

3.2分蘖期管理从水稻幼苗的第4完全叶形成起到稻穗开始分化,为分蘖阶段。水稻的大部分叶片和根系也都是在这一期间形成的。

3.2.1浅水勤浇、适当晒田。直播水稻在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蘖期间,要保持水层3~4cm,这样能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分蘖的发生和生长。当有效分蘖期结束以后,要灌深水抑制分蘖发生。当水稻生长过旺时,可结合排水晒田,控制其生长,减少无效分蘖,对防止倒伏作用明显。

3.2.2巧施分蘖肥。在水稻分蘖后期幼穗分化前,根据天气情况和苗情施1次长穗肥,每公顷追施尿素150~225kg,可增加有效穗,促进穗粒形成,防止颖花退化。

3.2.3病虫害防治。分蘖期要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稻蓟马等病虫害。白叶枯病的发病症状是:水稻受害后,先侵害叶尖或叶缘,形成黄色长条形病斑。后期在叶面上有小珠状菌浓,叶片发黄发白,严重时植株枯死。防治方法是:用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喷雾。

稻蓟马以成虫、若虫锉吸叶片汁液,轻者出现花白斑,重者使叶尖卷褶枯黄,严重时一片枯焦,形似火烧。可在若虫发生盛期,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喷雾,用药450~600ml/hm2,加水750kg/hm2。

3.3拔节期管理水稻分蘖高峰期后,稻株从发根节以上的节间开始伸长,称拔节。直播水稻拔节期的田间管理措施有:

3.3.1施拔节肥。如果拔节期发现稻株叶黄缺肥,每公顷施用尿素37.5~75kg。

3.3.2防倒伏。在直播水稻栽培过程中,应做好防倒伏工作。在拔节期施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50~300mg/L,可有效控制茎基部节间的伸长,防止倒伏。

3.3.3病虫害防治。水稻拔节期也是纹枯病的多发期,该病主要危害水稻的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叶鞘发病先在近地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后呈椭圆形或云形病斑。条件适宜时,病斑边缘暗绿色,中央灰绿色,扩展迅速。叶片发病严重时,叶片早枯,会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并可能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防治方法:每公顷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2.25kg对水750~1500kg,或用50%多菌灵粉剂1.5kg,配合20%粉锈宁乳油750ml,对水750kg喷雾防治。

3.4长穗期管理水稻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需要30d左右。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除茎秆急剧增长外,幼穗迅速分化形成,分蘖向两极转化,有效蘖继续生长发育,无效蘖逐渐枯死,在田间管理上,应防止过早封行,保证幼穗分化良好。

3.4.1巧施长穗肥。水稻抽穗期,应看苗施肥,如果孕穗末期茎叶发黄,呈早衰状态,应追施适量的速效肥料。可在水稻出穗前15~18d,选在下雨前后,每公顷施尿素30~45kg,也可在晴天采用叶面追肥,每公顷用尿素3kg加磷酸二氢钾0.6kg,对水30~45kg喷施。生产实践表明,如果长穗肥的用量和施用时间把握恰当,对巩固有效分蘖,提高每穗粒数有显著效果。

3.4.2水浆管理。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生长很快和需水最多的时期。如果缺水,幼穗首先受到影响,不但影响花粉粒正常发育,也影响养分向穗部运输,容易造成穗子短、粒数少、空壳多,因此,这一阶段必须注意水分的管理。此时正值盛夏,日照强,温度高,一般应保持水层深6~10cm,以控制水温。

3.4.3防治病虫害。水稻穗期是稻瘟病的多发期,尤其是穗颈瘟发生严重时,导致水稻产生大量白穗或瘪粒,影响产量。防治稻瘟病的方法是:在水稻齐穗期每公顷用20%三环唑1125~1500g,对水1125kg喷雾;或用5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配合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防治。

同时,穗期也是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等稻田螟虫发生和危害较重的时期,它们以幼虫蛀入稻株茎秆中取食,使稻穗空瘪率增加,造成严重减产。因此,应加强预测预报,尽早防治。可采用40%格杀乳油或20%高渗甲胺磷乳油按1500倍均匀喷雾防治,另外,这些药剂也能同时防治叶蝉、稻飞虱等害虫。

3.5结实期管理结实期是指从水稻出穗开花到谷粒成熟的这段时间,一般中熟品种需30~35d。水稻在这一时期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养根、保叶,防止叶片早衰,促使粒大粒饱,防止空壳秕粒。

3.5.1合理管水。在水稻出穗扬花期间,田间仍需保持一定水层,调节水温,提高空气湿度,以利开花授粉。到灌浆期,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灌水办法,即灌1次水后,自然落干l~2d,再灌1次水。这样可以达到以气养根、以水保叶的目的,有利于促进灌浆,防止早衰。进入蜡熟期,要采取干干湿湿,以干为主的灌水方法,灌1次水后自然落干3~4d,再进行灌水。收割前7~10d,把田中的水放干。

3.5.2补施粒肥。水稻在灌浆期间,如果氮素不足,会造成叶片早衰,光合产物减少。因此,出穗后发现叶色过早落黄,应该酌情补施1次粒肥,肥料种类和用量为每公顷稻田施用7.5~15kg纯氮。对于那些前期肥料施得多,生长正常的稻田可以不施粒肥,但为了粒饱、粒满,米质优良,也可以每公顷稻田叶面喷施2%~3%的过磷酸钙溶液1500kg。

4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也是水稻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技术环节。过早收获青米多,谷粒轻,而且轧米时碎米增多,质量降低。收割过迟,造成穗上发芽和落粒,影响产量和质量,反而得不偿失。适宜的收获期,一般掌握在90%熟时,从外表上看,稻株的主穗已经全部发黄,有70%梗已干枯,如果用手掐一下谷粒,已经全部变硬时,应及时抢晴天收获。

生产上,通常采用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可以一次完成水稻的收割、脱粒、茎秆分离、谷粒清选等多道工序。早晨有露时收割最好,可以防止落粒,减少损失。收获后应及时晾晒,防止潮湿霉烂降低品质。切忌长时间堆垛或在分路上打场曝晒,以免污染和品质混杂。如果遇到雨天,则应及时收藏遮盖,在入库前做好粮选,保持优质水稻商品粮的纯度和质量,从而实现优质优价。

参考文献

[1]何喜玲,王俊.水稻机械直播技术综述[J].中国农机化,2003(1):23-25.

第6篇: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介绍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期及品种选择、培育壮秧、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收割留茬等方面的内容。

舒城县地处江淮丘陵地带,是双季稻北缘,属一季稻和双季稻混栽区。利用杂交籼稻进行再生稻栽培,是获取两季高产、省工、省种、低成本、充分利用水热资源的好措施。2006年棠树乡再生稻面积发展到近100hm2。据笔者在三拐村的推广示范,面积6.6 hm2,品种为Ⅱ优69,前季平均产稻谷7 650kg/hm2,再生季平均产稻谷3 600kg/hm2,两季合计产稻谷11.25kg/hm2,比单纯种一季稻多收获一季,比棠树乡双季稻均产10.5t/hm2增产稻谷750kg/hm2。

1再生稻的生长特点

再生稻是靠地上各节位的腋芽生长发育而抽穗结实的,它的腋芽在前季稻成熟前就已开始伸长分化。前季稻地上各节都有一个腋芽,越在上节位的腋芽,生长发育越早,同株上节位的腋芽对其下节位腋芽生长发育有一定程度的抑制现象(顶端优势)。为了促进腋芽生长发育,宜在前季稻抽穗后15d左右增施肥料,供给腋芽足够的营养需要。此外,留茬高度与再生成穗率呈显著的正相关。据笔者观察:齐泥割的,腋芽死亡多,成穗率极低,留茬15cm的再生穗率达70%,留茬30cm的再生成穗率达90%。

2栽培技术

2.1播期及品种选择

再生稻栽培在我地关键是把好再生稻的安全齐穗关。根据我县历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杂交籼稻的安全齐穗期为9月15日,随着水稻补偿栽培技术的日趋成熟,前季稻的播期已有较大的提前,我县前季稻的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前季稻生育期为145d左右,再生稻生育期为60d,两季稻生育期共205d。再生稻在前季收割后25d左右抽穗,从而能确保再生稻安全齐穗。品种上一般选用耐肥、秆壮、后期不早衰、再生能力强、生育期相对稳定在145d以内的杂交组合。如适合我地栽培品种有Ⅱ优69、汕优63、丰两优一号、国丰一号等。

2.2培育壮秧

早春气温低,要采用薄膜低拱架覆盖旱育技术育秧,秧本田比为1∶30。头年秋后及早准备苗床,并进行培肥,培肥方法:干耕干整干施肥的全层施肥法,使碎秸秆、杂肥等有机肥充分腐烂、熟化,避免肥害死苗。播种前10d调酸施肥,施尿素300~500kg/hm2、过磷酸钙500kg/hm2、氯化钾400kg/hm2,使肥料充分均匀地拌和在0~15cm土层中。苗床畦宽1.2~1.4m,长8~10m,畦沟宽与深为20~30cm,播前浇透水,同时每平方米用敌克松2~4g对水喷施消毒。播量为450kg/hm2,催芽露白即可播种,一叶一心期喷施15%多效唑2kg/hm2(浓度300mg/kg)。出苗后注意搞好苗床温、水、肥的管理,培育壮苗。

2.3前季稻大田栽培的关键技术

2.3.1施足基肥,增施磷肥。在前季稻中增施磷肥,能提高前季稻茎叶中贮存的干物质及氮、磷营养成分,有利于再生芽成活,芽苗萌发早,齐穗早,使再生稻得到较多的高温天气,从而再生叶片光合产物多,增加产量。前季稻基施复合肥750kg/hm2、过磷酸钙125kg/hm2。

2.3.2统筹兼顾,插足基本苗。再生稻株高有限,而且叶形缩小,不会产生相互遮光现象,穗数越多光能利用率越高。因此,前季稻栽插密度要统筹考虑,尽可能插密一些。适宜的密度为16cm×23cm,丛插带蘖壮秧1粒谷或不带蘖2粒谷。基本苗不少于50万苗/hm2。

2.3.3科学追肥,适时烤田、搁田。在栽后7d左右用30~45kg/hm2尿素挑施三类苗促平衡。栽后50d左右施穗肥,施尿素150kg/hm2;前季稻齐穗后15d左右施促芽肥,此时再生稻的倒二芽已开始抽穗分化,施尿素225kg/hm2;够苗烤田,一般栽后25~28d或280万苗/hm2时烤田。大田要开围沟和中沟彻底烤田,减少病害,保持后期植株健壮;搁田在收割前15d进行,方法是堵死进水口,让大田自然落干,使得收割时田面湿润,但脚不粘泥。

2.3.4防治病虫草害,确保两季高产。我地需要防治的主要病虫有二化螟一代及二代、稻蓟马、稻飞虱和纹枯病。选择好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路农药,在病虫害防治最佳时期用药,从而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化学除草,在插后7d用18%苄·乙可湿性粉剂80~120kg/hm2拌土撒施。

2.4收割留茬与后期管理

第7篇: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探讨了现代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战略,从加强农技培训、进行技术组装、抓好示范典型、加强基础建设和有效行使政府职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对策。

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中存在着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的总量很大,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6 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另一方面,真正运用于生产,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很少。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在65%~85%之间,而我国仅为30%~40%;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80%,而我国只有42%,这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现代农业的科技推广不是靠农业技术人员向农民说教,而是通过示范使农民购买作为科技载体的产品(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以及把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农民依靠多项新技术新产品组装生产,实现高产高效低成本,其中政府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1 开展农技培训,优化科技成果的转化

开展农技培训,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加强农技培训中心建设,各市县要组建一定数量的培训中心,让这些培训中心成为培训农民学习农业科技和文化知识的大学校;二是开展科普之春、科技之夏、科技之秋等活动,分别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利用农闲时间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把科技致富能手组织起来,组成科技致富大王讲师团到各地进行科技致富宣传,使农民在亲身体验、现身说法中受到教育;三是推广绿色证书制度,通过培训合格后取得农民技术员职称,使这些农民成为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和转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新技术、培育和选用良种、防治病虫害及技术咨询的带头人;四是实行农民职业规范化教育,以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广播学校、实行3+1体制的普通中学和各类技术培训中心为阵地,对农民进行较系统的培训,使农民职业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五是结合实施星火计划培训人才,优先考虑星火计划的实施,按计划要求的内容进行专题讲座。

2 进行技术组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效益

技术组装重点是从2个方面入手。一是围绕粮食(水稻、大豆、玉米)、畜牧(牛、猪)、水产(中小水面)、优势特产资源和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进行攻关,使其形成规模效益。例如在农作物新品种方面,围绕水稻、大豆、玉米三大优势作物,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些关键技术(如耕作方法、病虫害防治)开展系列攻关,取得像水稻大棚盘育、水稻育苗床土调酸综合技术、盐碱地种稻技术、大豆综合丰产技术、玉米早熟丰产综合技术、玉米抗旱保苗技术、玉米大面积机械化综合高产技术和赤眼蜂、黑光灯防治玉米暝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初步建立起与生产条件相适应的耕作栽培技术以及与病虫害防治的配套技术。二是合理组装,全力组织推广。把各单项技术组装起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大力推广。

3 积极抓好典型示范,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的辐射源

在农业科技示范工作中,重点抓“三区”建设。一是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主要产粮区和城市郊区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有代表性的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通过完善组织机构,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园区建设发展规划和与之相配套的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对园区的科技培训,大力转化推广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强化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使之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二是重点建设几个星火技术密集区。星火技术密集区是科技成果推广的基地,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例如吉林省梨树县,自建立星火技术密集区以来,连续几年实施了以转化推广玉米丰产、耐密型玉米高产、工业应用的良种玉米栽培、米麦间作及长白杂交瘦肉型新猪种、四良四改、塑料棚舍北方全年养猪等农业科技成果的星火计划项目,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三是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把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区和农业生态区结合在一起、健全技术体系与技术经济体系。结果显示:示范区内农民纯收入比辐射圈内的农民同期年平均增长60%;示范区内粮食每年增长1 749kg/hm2,比全省同期增产1 050 kg/hm2,提高了60%以上。

4 切实加强基础建设,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

基础建设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①建立农技推广组织机构,形成以省为主渠道,以市为重点,以乡为骨干,以村为基础,以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技推广网络和以农业站、畜牧站、园艺特产站、农机站、林业站、经营站、水利站等为主体的横向网络的农技推广组织体系。②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农业成果推广的全程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果转化的有效性,促进科技成果向规模化、产业化方面发展。例如,为了转化肉食鸡高产综合配套技术这项科技成果,在养鸡的重点乡成立科技服务公司,对养鸡行业进行全过程服务,做到“七统一到户”,即统一贷款到户、统一送雏到户、统一送料到户、统一培训到户、统一防疫到户、统一回收到户、统一结算到户。③抓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建设、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会、召开成果转化交流会、大力宣传科技成果等4个方面,疏通信息渠道,把科技信息尽快送到农民那里。④从3个渠道促进科技人员与农民的结合。一是以农业科技人员为核心建立农业专业研究会和农民技术协会;二是采取“四包一挂”的形式,即包技术、包产量、包效益、包赔尝实行责权利挂钩;三是以省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骨干组成的科技服务小分队,在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到农村去搞技术讲座,现场传播技术知识。

5 有效行使政府职能,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5.1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意识

要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所作为,地方各级政府要坚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总识。一是成立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领导小组,二是建立科技进步工作的考核制度,三是积极选派科技副职。

5.2制定优惠政策

要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科研、推广单位投身于农村科技事业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地方政府要结合本省本地情况制定各种政策文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第8篇: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阐述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对农业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结合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项目的实施提出了对策,以期促进农业科技的进步。

农业综合开发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突破口,建设优质、高产、稳产、节水、高效农田,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推广为重点,加强项目区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项目区农民综合素质,促进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1]。自1995年以来,芜湖县先后在易太、六郞、陶辛、方村、花桥、红杨等14个乡镇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及科技推广措施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对芜湖县农业科技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农业综合开发的作用

1.1加速了新品种的应用推广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抓好良种引进和试验示范、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是提升优质粮油产业,提高农产品优质化程度的基础。芜湖县农技推广中心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实施平台,紧紧抓住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这根主线,积极与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大的种业集团协作,每年引进一定数量的新品种开展不同层次的试验,对试验中表现突出的品种,进一步扩大面积进行示范推广。15年中,先后引进水稻、油菜品种近400个,开展粮油新品种生产展示近800 hm2。根据大田生产用种统计,自2000年以来,全县95%以上的推广品种是在综合开发试验示范中筛选出来的。目前芜湖县水稻品种每2~3年就更换1次,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优质率达96%,油菜良种覆盖率100%,优质率达99%以上。由于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和引导,芜湖县新品种推广工作扎实有效,品种优良率和产量稳步提高,2000—2003年连续被安徽省农委评为优质良种示范推广和新技术应用先进县,2003年获省“农产品优质化创建十强县”称号,2006年被安徽省农委确定为优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示范县。在农业综合开发示范的基础上,2008年芜湖县实施芜湖市1.33万hm2超级稻推广工作,当年推广超级稻3 000 hm2,2007—2009袁隆平院士连续3年来芜湖县考察,目前芜湖县超级稻推广已过6 666.67 hm2。

1.2促进了新技术的应用

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启动下,芜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利用有限资金,先后引进推广了水稻旱育秧技术,1996年后进行改良推广,年推广面积8 000 hm2,最高年份应用面积1万hm2以上;1995年起示范推广软盘抛秧技术,并开展了水育旱管方面的技术研究,年推广面积3 333.33 hm2以上;1998年起重点推广水稻免耕直播技术,年推广面积达6 666.67 hm2;1998—2002年开展了优质双低油菜综合技术运用与高产攻关,年应用面积1.67万hm2,并获农业部一等奖;2004年起开展水稻集成技术的应用,2005年应用面积达2.67万hm2,2006年3.33万hm2以上;2005年引进无盘抛秧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2006年推广面积1 013.33 hm2;为适合集约化生产需要,2003年起与农机管理局协作,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研究与示范,2005年全面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2006年全程机械化应用率达90%以上;1997年实施推广油菜“一杀一封”免耕移栽高产配套技术,全县化除率已达98%以上,同年实施无草害、无螟害工程;1998年起开展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技术示范推广,同年引进推广农作物秸秆速腐技术、沼液肥料和有机肥增施技术;2000年起引进农业专家系统并在水稻、油菜生产上应用,累计应用面积达5.33万hm2;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起动下,2005年起芜湖县全面开展了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年推广应用面积4万hm2。农业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更改进了项目区内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普及,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

1.3为发展高产高效农业注入了活力

为有效地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5年来芜湖县农技推广中心根据芜湖县耕作制度特点,在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的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在项目区对主要农作物进行有效的组装配套,并开展高产高效模式的研制与示范推广,先后开展了“油-瓜-稻”三杂配套、“油-瓜-棉”立体种植、“早白菜薹-早熟毛豆-秋延西瓜”、“早白菜薹-土豆、西瓜-杂交水稻”、“油-棉套栽”、“烟叶-稻”一年两熟轮作等为主的高效栽培模式的研制与示范推广,2000年这些模式被县委确定为“傻瓜技术”,力倡在全县范围内应用推广,年推广种植面积达1万hm2以上,经济和社会效益极为显著。高效模式运用推广,有力地推动了芜湖县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粮经作物的协调种植[2],提高了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4推动了种植水平提高

开展高产攻关示范是推动全县整体种植水平提高的有力保证。多年来,芜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利用综合开发科技措施,在涉及到的项目乡镇坚持开展“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粮油无公害生产基地。15年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先后开展粮油高产攻关511.9 hm2,高产栽培示范近4 000 hm2,已建立镇级无公害生产基地5个,面积1.33万hm2。在抓攻关示范上,农技中心组织工作队进村驻点,高级农艺师主抓万亩示范基地建设,农艺师负责千亩示范片的具体指导;每个高级农艺师抓好1个66.67 hm2高产攻关点,在示范区内,县镇技术人员协助高中级农艺师抓好示范片、攻关点及上门入户的技术指导,不留技术推广死角。此外,在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中,每年每名农技人员联系10~15个科技示范户、3~5户种植大户、2~4个示范村,达到点面结合的示范效果。15年中,已累计培育科技示范户2 502个,种植大户668户,开展现场观摩91场,观摩1.94万人次。高产攻关示范工作的开展,推动了全县种植水平的整体提高。

1.5提高了农民素质

农业科技措施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这也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手段。在项目实施结束后,为造就一批稳定的土专家队伍,芜湖县农技推广中心从栽培、植保、土肥、环保等专业站所抽派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成立了科技培训“讲师团”,编印有针对性的乡土教材,在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开展技术培训,并根据农时季节特点,灵活机动地开展关键性技术应用培训,年办培训班100场次以上,培训咨询近2万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15万~20万份。此外,利用项目实施契机,以乡镇为单位,县镇两级组成联合技术指导组,在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时节,深入田间地头,在全县开展巡回指导,指导农民科学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提高了农民科学种植素质。

1.6以项目实施为基础,组织开展订单农业生产

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提升了芜湖县优势农产品的品质和档次。为增加农技推广服务功能,做好农业综开发工作,2000年县农技推广中心以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为依托,创建了533.33 hm2六郞专用品种示范区,在专用品种示范区内单一品种区域化种植,做到一村一品、一乡一品[3],同时积极与加工企业合作,为企业与种植农户牵线搭桥,开展订单生产。在技术服务上,为他们筛选品种,通过测土配方,开展精准施肥,通过增施有机肥,进行科学水肥管理,达到健身栽培,通过植保技术承包,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在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力推动下,自2000年以来,先后与企业协作,创建无公害生产基地8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3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个,累计面积达1.87万hm2,创建无公害大米品牌8个、绿色食品品牌3个、无公害蔬菜和茶叶品牌6个,开展水稻订单生产近9.33万hm2、油菜订单近6.67万hm2。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品牌的创建,提高了芜湖县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水平。

1.7促进了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建立

运筹项目资金,在项目区创建和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一供种、统一栽培与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机收、统一收购加工”的“五统一”措施。在项目实施中芜湖县共组建配方肥销售网点36个,年供肥能力5 000~6 000t,直接供应配方肥1.33万~1.67万hm2,辐射采用配方施肥面积1.33万hm2,累计年采用配方施肥面积2.67万~3.00万hm2;创建机耕机收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10个,在水稻播栽与收获季节对全县水稻开展全程机械化服务;以全县668个生产大户、40个农资经营户为依托,组建了16个植保统防统治技术承包社会化服务队,年实施和辐射水稻病虫草害统防统治面积2.67万hm2以上,辐射带动清水、火龙岗两镇面积1万hm2,统防统治年累计面积3.67万hm2。利用协会+企业抓主推品种应用和提升粮油品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开展粮油订单生产超过20万hm2,其中开展水稻订单9.33万hm2,油菜订单6.67万hm2,小麦订单4万hm2。

1.8提高了农技人员服务水平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锻炼了农技推广队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技推广资金的不足,使得一批先进的实用技术得以运用推广。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以来,县农技推广中心先后引进先进实用技术12项,同时也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在这期间先后获得省部级一、二等奖4次,市县级科技进步奖19项,有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和3人获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安徽省学术和学科带头人称号,1人获安徽省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4人获农业部先进个人,1人获全国粮食生产技术标兵;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中心技术人员15年中先后有92篇学术论文在省部级以上刊物上发表,50%的专业技术人员能独立编写项目论证,承担项目实施和撰写实施总结,并具备承上启下接纳培养后辈人才的能力,提高了农技人员为农服务的整体水平。

2发展对策

2.1提高农业科技资金比例,建设展示中心

农业及科技推广措施在整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中所占比重过小,每年在项目实施面积、良种良法配套及新技术运用方面推广有限,建议提高农业科技措施资金比例。农业综合开发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展示每年随项目实施镇的变化而更替,虽然扩大了示范展示范围,但新技术的应用从农民接受到熟练应用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不断的变化地点,不利于项目区农户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巩固和提高。建议在农开项目中另辟一部分资金,用于扶持建设一个稳定的、面积在33.33 hm2以上的展示中心,重点展示新品种、新技术及新的科研成果。

2.2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继续学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开项目中对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及科技成果缺少应有的支持,建议在农开项目中列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和鼓励农技人员参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对引进农业科研成果给予资金支持,对在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将成果进行成功转化并取得显著业绩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

2.3创建社会化服务意识

加大对协会的扶持,利用项目实施契机,创建一些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中,在项目区扶持成立一些协会,如粮油种植协会、棉花生产协会、植保社会化服务协会、产业化协会等,构建“协会+农户+企业”的平台,开展“统一良种、统一栽培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订单、统一收购加工”的“五统一”措施[4],提升优质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2.4提高农民素质

狠抓农民素质的培养,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手段。农业综合开发是综合性的,在农田基础设施上投入较大,在项目区核心农户培育上缺少应有的奖金扶持。建议在项目实施中把造就农业生产第一线专家,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技推广中心从种子、栽培、植保、土肥、环保等专业站所抽派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成立科技培训“讲师团”,对项目区内农民集中与分季节开展技术培训,对核心农户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培训,加强生态意识和无公害生产意识的培养,全方位提高农民种植素质。

3参考文献

[1] 徐世明.搞好农业综合开发促进新农村建设[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8(10):31-33.

[2] 刘大军,王解新.新田县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8(11):37-38.

第9篇: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范文

关键词:创新营销,业务

 

一、案例背景

1、黑龙江省土地面积45.48万平方千米,幅员6.8亿亩,耕地面积约1.7亿亩,其中粮食作物1.3亿亩。全省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杂粮为主。全省叶面肥年使用量约1万吨,销售额约1亿元,叶面肥市场前景广阔。

2、喷施宝项目是中国邮政公司统一签订的项目,具有体积小、施用简单、便于操作、经营风险低的特点,适合刚进入农资市场的邮政职工宣传推广。

二、营销策略

自2005年开展农资分销业务以来,我省本着转变观念认识到位、领导重视组织到位、创新思路宣传到位、打造品牌服务到位的营销思路,采取边调研边分析、边宣传边推广、边总结边推进的工作方法,推动了喷施宝分销业务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主要营销策略是:

1、宣传策略。本着“不求人人使用、但求人人知晓”的原则,我省因地制宜,采取制作墙体广告,播放媒体广告、媒体新闻,制作商信,发放宣传单,播放宣传片,充分利用流动集市等形式全方位、多层面大力宣传喷施宝的优势、特点及效能。一是组织人员深入村屯,挨家挨户的走,直接与农户接触,边走访、边宣传、边讲课、边销售,入户率达到87%。二是利用农粮直补金的契机,制作了板式广告222500张,由农村财政所代为张贴,并随存折为每个农户赠送邮政农资分销业务的宣传折,宣传喷施宝。三是随集而动,哪里有集市,就把彩虹门支在那里,把条幅挂到那里,把产品摆到那里,把宣传单发到那里。四是利用县乡召开农村工作会、会计培训班、村长支书会议等有利时机,到现场宣传喷施宝。七是将喷施宝产品及服务“三农”的有关内容编成二人转,在各乡镇、农场演出。并将二人转刻录成光碟,发到各支局、“三农”服务站进行播放宣传。截止到目前,全省制作墙体广告13770块,条幅125199条,刻录光碟23万张,发放宣传单185万份。

2、培训策略。以会代训、自办报刊等形式对分销人员及三农服务站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利用厂家的技术力量和聘请的农技师,对三农服务站、代办人员、支局营投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分层的技术培训,深入村屯对农民进行农技知识培训。有些局还创办《服务三农资讯》,《三农之友》、《明义邮政服务“三农”信息报》等咨讯,刊登全国农业发展信息,邮政分销的农资、农药产品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科学种田小常识,以及气象预报、灾情预警等相关农业信息,设专家答疑解难专栏。通过农村支局或“三农”服务站赠阅给广大农户,帮助农民掌握科技种田常识。让农民了解国家政策,认可邮政服务。全省自办报刊发行1224期,发行邮政服务“三农”信息报达2225万份。

3、示范效果拉动策略。“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田间做实验”,各局选取大豆、水稻、玉米、蔬菜、瓜果等不同作物种类,精选位置比较醒目的道路两边、乡村地头、农家小园、邮政局所院内等不同地点广建试范田,竖立试范田标识,组织农民现场参观试范田的对比效果,让农民从心理认可喷施宝,每年全省建示范田过万块。为了让更多的农民了解使用效果,我们采集典型农户的示范效果,制作了宣传光碟,发到各支局、“三农”服务站进行宣传,有效地促进了下一年度喷施宝产品的销售。

4、技术服务策略。我们在推广喷施宝的同时,还把病虫害防治放在首位,在病虫害多发时期,我们分销人员、农技师和三农服务站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及时帮助农民治疗庄稼病虫害疾病。各局还制作了便民联系卡,解决农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于我省农民地多,喷施叶面肥的工作量非常大,为了解决喷施难题,各地市县局纷纷自筹资金购置喷施设备,为农民开展“代喷服务”。良好的技术服务得到农民的信任,使全省喷施宝销售突飞猛进。论文大全,业务。。

4、激励策略。为了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我省制定了喷施宝促销、攻坚活动方案,制定了透明度高,颇具吸引力的鼓励政策,设立了农资分销配送达标奖、突破奖和超常突破奖,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奖,还设立了优秀三农服务站,优秀农技师,喷施宝分销骨干县,喷施宝分销状元,优秀支局长,优秀投递员等奖项,分别以现金、机动车、旅游等形式作为销售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分销人员及“三农”服务站人员的积极性。

三、营销成果

1、2005年以来,我省共分销“喷施宝”546.86吨,每年的喷施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

2、通过喷施宝的分销,锻炼了一支优秀的营销队伍,

建立了一批精品三农服务站。

3、 使用喷施宝,农民增产增收达到20%以上,树立了

邮政分销农资的品牌形象,为发展其他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论文大全,业务。。

四、营销体会

1、领导重视是业务发展的保障。我省的喷施宝分销工作,得到了省公司的领导和各地市县局的领导的高度重视,各地市县局都将喷施宝分销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和业务收入的增长点,为业务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

2、服务营销是产品推广成功的关键。无论是请厂家、专家或政府联合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农技知识培训,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病虫害,还是为农民提供代喷服务。这些增值服务都让邮政分销的产品具有着持续的竞争优势。论文大全,业务。。

3、渠道建设是业务发展的基础。凡是三农服务站建设

好的局,喷施宝销售都很好。因为三农服务站了解农村,贴近农民,掌握农民购买信息,知道农民使用习惯,并能及时将喷施宝送到农民家中。而且三农服务站在数量上远远超过自建网点数量,依靠点多面广的优势,能够扩大喷施宝的分销规模。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