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态化安全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内蒙古满洲里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工作目标:
探索和创新教育部门和学校安全教育机制,强化和落实学校安全教育主体责任,建立先进适用的中小学安全教育平台,逐步实现安全教育常态化、科学化和系统化,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总结和推广安全教育成功经验,全面提升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内蒙古满洲里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服务内容:
“学校安全教育服务体系”已经在部分城市和学校进行了两年的试点,总结了大量的经验,初步形成了一个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服务体系。
教育网权威江西省景德镇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更多江西省景德镇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相关信息请访问教育网。 【导语】江西省景德镇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已,直接点击登录即可
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工作目标
探索和创新教育部门和学校安全教育机制,强化和落实学校安全教育主体责任,建立先进适用的中小学安全教育平台,逐步实现安全教育常态化、科学化和系统化,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总结和推广安全教育成功经验,全面提升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江西省景德镇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入口:jingdezhen.safetree.com.cn/
安全教育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目前学校的安全教育主要是通过主题班会、讲座、板报的形式开展,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安全教育并未得到教师的重视,特别是在化学这一类自然学科教学中教师没有对安全教育引起重视,安全教育并未能在化学教学中得到有效的渗透。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并实施安全教育内容和方法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在平时学生进行化学实验中教师要讲清楚规范操作、安全要求并加强监督,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除了在化学实验课中进行安全教育之外,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常态化教育,本人认为主要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1.寻找化学课程内容与安全教育的结合点进行教学
挖掘化学教学内容安全教育资源并进行必要的整合,可以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我校从课本入手,选择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课程内容中有关的安全教育知识点,结合我们瑶族乡的农村实际,使安全教育在化学课堂中得到充分的渗透。
《九年级化学》与安全教育知识点详见表1。
2.结合社会上发生的事件在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社会上发生的安全事件,根据学生的个人经验、学习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现有条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保证学生的安全成长。在社会重大事件中,有许多素材与所学知识有关,适时巧妙地把它们引入课堂教学中,从事件存在的问题出发,引出化学学习的内容,进行安全教育。例如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河宜州市怀远镇河段水质出现异常,河池市环保局在调查中发现龙江河拉浪电站坝首前200米处,镉含量超《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类标准约80倍。因为担心饮用水源遭到污染,处于下游的柳州市市民出现恐慌性屯水购水,超市内瓶装水被市民抢购。教师可以利用此次事件对学生进行重金属污染与生活饮用水的安全教育。广西马山县地处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各村屯的山前山后均有较多溶洞,洞内沉积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由于学生对溶洞多有好奇,总想着进入探险,但是这样会引起生命危险。学校以此进行安全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通过以上例子在化学课堂进行安全教育渗透,我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增强。例如学生在购买食品时,注意了解食品的生产日期,拒绝过期食品;少食腌制食品;不食用发黄的蔬菜;不吸烟;家里不再用硫磺熏制金银花等,使伤害远离学生的生活。
同时通过本方法教育前与教育后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测试发现,进行化学课堂安全教育后测试的平均分和及格率、优秀率都有了明显提高,详见表2。这说明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安全知识教育,使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效果显著。
一年来,在县局领导和学校班子关怀引导下,在学校同事大力支持帮助下,我从大局出发,积极工作,认真履职,在本人分管的安全、德育、后勤及考勤等工作方面狠下功夫,寻求突破,全力配合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教育扶贫、扫黑除恶等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的开展。经过一学年的工作,学校安全环境持续稳中向好,学生德育取得成效,后勤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教师管理规范有序,为学校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现结合实际,就分管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潜心抓安全,提升师生生活安全感
安全是学校办学最基本的保障条件,工作中,我本着“管安全,抓好安全是主责;管安全,不抓安全是失职”的工作思路,在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下,我始终坚持把提升师生和家长的安全感放在重要位置,落实岗位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安全管理,切实保障师生安全,不断提升师生和家长对校园安全的满意度。
(一)开拓工作思路,营造安全环境
一是全面推进校园安全教育与安全文化建设。一是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开足上好安全教育课,建立安全警示教育制度(利用每天放学、周未放学、节假日放学前开展安全警示教育);二是强化安全教育平台建设,实现安全教育信息化全覆盖。学校利用微信、QQ平台,在各班建立“安全教育联络群”,同时我积极推进“微信公众号”运营,及时推送学校要求和安全知识,进一步加强强家校配合,引导学生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安全教育;三是深入推进安全知识进校园、进课堂,普及安全常识与技能,重点加强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卫生、治安、消防、禁毒、防溺水、防地震、防拥挤踩踏、防传染病、防极端恶劣天气、防校园欺凌、校园集体活动安全、法治、心理健康等专题教育,开展好“安全教育日”“安全宣传月”等重要节点的专项话动;四是进一步规范安全应急演练活动,推进学校演练常态化开展;五是定期举办安全管理相关人员、教师安全培训活动,提升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和业务能力;六是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优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安全教育;七是强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进一步净化优化学校办学环境;八是大力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极大的增强了师生遵纪守法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师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严格责任追究,形成齐抓共管的好局面
为了让学校安全管理达到权责分明,权责一致,规范高效,我积极主导推进完善学校事故管理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推进“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 、失职追责”安全责任体系。学校层层签订“校园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实行校长负责制下,安全副校长主管,政教处主抓,班主任包班级、老师包学生的“网格化、网络化、全覆盖”的监管机制,做到业务、安全同步安排、同步落实、同步考核。
二、用心抓德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在德育工作中为培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和强化学生德育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中,我带领德育教师队伍积极探索,以“纪念馆”为依托,以“传承红色文化,培育红色基因”为切入点,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先成人后成才的德育宗旨,力抓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德育育人氛围,陶冶师生情怀,促进学校内涵式和谐健康发展。
(一)健全工作机制,推进德育规范开展。为了统筹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我主导强化德育师资队伍,建设了一支由德育职能部门政教处、团委工作人员、班主任和道德与法治、音体美教师以及少年宫辅导员组成的思政教师队伍,同时建立健全了学校德育工作机制,极大地保障了德育工作常态化,实效性推进。
(二)精心部署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主导在全校强势推行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制定了工作方案和相关细则,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实到具体的点上,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具体的人上,力促做到正确引导,点滴渗透,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消防教育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154-01
一 幼儿消除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根据相关调查统计可知,我国每年近700名8岁以下的儿童死于火灾,而由于幼儿玩火导致的火灾事故,每年至少发生3000起。一组组数字面前凸显的是幼儿消防安全教育存在的不足,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幼儿监护人消防安全意识不强
幼儿监护人包括家长、老师等,这些人员如果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或者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就谈不上对幼儿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幼儿的家庭教育十分重要,但一些家长却意识不到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一味地追求孩子智力的发育与身体的成长;而一些幼儿园老师由于自身缺乏消防安全知识,无法胜任消防安全辅导员的工作,只能聘请专业的消防工作者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但这些人员仅在消防领域比较专业,对幼儿教育却是非专业的,他们不了解幼儿的认知能力及性格特点,无法保证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的有效性。
2.幼儿消防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消防安全教育内容单一且不完整,至今我国仍未有统一的、适合幼儿学习的消防安全读本,各个幼儿园所用的读本质量不一,五花八门;而且幼儿消防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但很多幼儿园仅在一些重大节日或特定时期才开展消防教育活动,活动组织无规律可循,且不能保证其连续性,这就导致了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再加之消防部门的消防任务也比较重,没有过多的精力兼顾到每个幼儿园,因此幼儿消防安全教育无法连续、完整地进行。
其次,消防安全教育形式单一。现在幼儿消防教育最常用的形式就是组织幼儿进入消防大队进行参观,即所谓的体验式教育。但这种体验仅限于看的层面,即孩子们观看消防队员抛水带及相关的灭火演示,没有机会体验真正的灭火过程。其实,国外的消防体验场馆、消防类玩具等均已经十分普及,孩子通过体验馆、玩具的模拟体验,可以提高其参与性,满足其新鲜感与好奇心,并且体验过程也加深了使用消防器具的印象,对未来实际操作消防设备十分有利。但现阶段我国专门针对幼儿设计的消防体验场馆、玩具等还相对较少。现如今较多采用的是一些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等的传统方式,但是落后的教育形式、陈旧的教育观念无法保证消防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最后,消防安全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性。幼儿的认知能力比较有限,心理承受能力也更低,面对幼儿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则要符合其心理发育规律及教育规律,尽量控制警示性教育的比例。但是在实际消防安全教育中,一些惨烈的警示画面屡见不鲜,对幼儿的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二 提高幼儿消防安全教育有效性的实践
1.增强幼儿监护人的消防安全意识
幼儿园老师自身要加强消防安全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增加消防安全意识。在组织孩子进行消防安全教育的同时,也邀请其家长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家长是加强幼儿监护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因此要做好家庭教育。对幼儿进行火灾危害性的教育,使其从小做到不玩火、不随意触碰电器;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抽烟,以免其模仿;要求幼儿不得在室内、柴草堆等易燃物品附近玩火或燃放烟花爆竹;燃放烟花爆竹后要及时检查是否存在残火,如有发现立即熄灭。指导孩子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应变及如何自救。
2.提高幼儿消防安全教育的系统性
首先,丰富消防安全教育内容。对现有的消防知识进精简,将一些繁琐、复杂的部分删除,保留下的内容更适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将一些最核心、最重要的消防知识保留下来,用易于孩子们所接受的方法引导其掌握知识。如火场的简单自救、牢记火警电话、安全标识、如何电话报火警等,这些知识相对简单,幼儿接受比较容易,可以做到人人会背、人人会用的程度。
其次,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针对幼儿的心理发育特点,采取不同的形式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以保证教育效果。要教育孩子:在火灾来临时,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及时地撤离危险地带,以免发生危险。
再次,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强化身心协调发展。组织消防安全教育要注意活动场所、活动器材的安全性,不得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最后,要保证幼儿消防安全教育的持续性、常态化。消防安全教育并非借助重大节日搞搞演习、做做活动即可,而是将其作为一门必要课程进行持续、常态化的教育,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消防安全习惯。因此要在幼儿日常生活中融入安全教育,如定期观看消防教育录像、为孩子布置制作消防器材的手工作业、在幼儿园设置相应的消防安全标识等。
参考文献
[1]马淑芹.幼儿园应对幼儿进行消防知识教育[J].山东教育,2011(Z6)
一、工作成绩:
二、工作经验:
为做好今年的冬季取暖工作,我校提前动手,采取多项措施,认真做好冬季取暖工作。
1、成立领导小组,对学校的教室、办公室、寝室进行了实地查看并进行查看、测量,确保用电安全、用暖安全,通风设施 完善,无安全隐患。
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学校成立了冬季取暖安全督查组,制订冬季取暖安全规章制度及紧急情况处理预案,细化措施,责任到人。
3、要求空调在使用之前进行必要的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学校并协同解决。
4、学校值班人员每天对各班教室、学生宿舍、教师办公室、师 生活动场所开窗通风换气、室内消毒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检查情况纳入学校安全考核管理的内容,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5、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充分利用校会、班会、黑板报及手抄报等多种渠道开展冬季取暖安全教育和注意能源节约教育工作,特别 是加强用电防火教育,进一步规范全校师生的用电防火行为,杜绝安 全事故和浪费现象的发生。实现安全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6、学校将取暖工作责任制落实到位。制订了《宁阳第二实验中学空调使用规则》,校长与各处室、年级第一安全责任人签订《取暖安全工作责任书》 ,逐级落实责任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做到分工明确,职责落实。在此基础上,学校加强对空调使用工作的指导与监督。
三、存在问题:
1、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求生,人之本能。面对灾难,许多人往往发现自己并不懂得该怎样逃生,可危急时刻是否具备自救技能,很可能是“生死两重天”的结果。从海地、智利到汶川、玉树所发生的地震,震级都超过了7级,就是在这些被称之为毁灭性的灾害中,一些幸存者创造的生还奇迹,犹如一堂堂“现实版”的防灾教育课,引人反思。
去年玉树州第一民族中学师生在地震中全部脱险。这所历来重视安全教育的学校,由于前震引起老师重视,及时带领学生撤离,让近900名师生幸免于难。“零伤亡”的奇迹也曾发生在汶川大地震:在紧邻北川的安县桑枣中学,地震一刻,老师急令学生抱头躲于课桌下,震波一过,2000余名孩子和上百名老师,从各教学楼中快速有序冲到操场,包括以班级列队,用时1分36秒!事后人们在惊叹之余才知晓,奇迹的发生并非偶然。一场劫难的避免,与该校曾几经加固校舍自然不无关系,但桑枣师生训练有素的应急表现,正缘于他们坚持了“常态化”的防灾教育和逃生演练,这在许多大城市的名校也未必能做到。
防患于未然,无疑比亡羊补牢来得重要。注重防灾知识与逃生技能的日常培养,就将减少血的教训。2004年底的印度洋大海啸曾无情吞噬数十万生命,但泰国旅游胜地普吉岛的一个海滩上,一位年仅10岁的女孩却成功挽救了百余名游客的生命。当时在海边玩耍的英国女孩蒂莉,发现“大海远处有一波白色巨浪将海天隔成两半,海水开始冒泡发出咝咝声”,凭借老师教的灾害常识,她意识到海啸将至,立即让父母向游人发出警报。几分钟后巨浪排山倒海奔涌而至,转眼吞没海滩,令刚逃到高地的人们后怕不已。在对观察力敏锐的小女孩钦佩之余,防灾教育何等重要显然值得思考。
毫无疑问,国民防灾素质的提高必须从普及防灾应急教育开始。而现实生活中,公众缺乏应对灾害技能的现状反映出这一环节的薄弱。提及防灾教育,有人认为无非是搞几次逃生演练,其实不然,它涵盖了防灾、减灾、预防事故等方面科学系统的教育,包括意识、知识、技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灾害教育在不少发达国家已经普及,公众防灾意识深入人心。譬如地震多发的邻国日本,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居民,一到陌生场所都会首先了解紧急通道位置,以便灾害发生时尽快逃生。防灾应急包是日本家庭的常备物品,将其放在家中易取的地方,并定期更换包内快过期的食品。今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地区的一场里氏9.0级的大地震再次考验了日本民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应当承认,比起抗灾救灾的能力,我国公民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意识则相对较弱,相当比例的公众仅能讲出些零星知识。虽然许多中小学近年来已开设安全应急教育课程,但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不应否认,国外生存技能教育模式的多样化、系统化值得我国借鉴。
防灾自救技能对于每个人来说,不该是灾难临时方恨少。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教育机制,全社会理当担负起责任:尽可能提高公众在危境中自救、互救意识及能力,使常态化的防灾应急教育走进城市、乡村,走进校园、社区……
2021年4月15日是第6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按照《双桥区 2021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活动安排》要求,切实组织开展好今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活动安排。
一、活动主题
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营造庆祝建党100周年良好氛围。
二、活动安排
2021年4月8日前,学校筹备工作到位,陆续开展有关主题宣传教育活动。4月15日,将宣传教育活动推向。
三、国家安全日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计淑英
副组长:杨凤崔素红
组 员:纪晶晶张 静赵世宁 王 静 张利春
尤宇薇 菅美洁梁德姣
四、主题活动安排
1.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各班级开展以国家安全教育为主题活动班会,对学生进行一次安全知识教育,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掌握事故发生的急救措施,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
2、举办一次主题升旗仪式。4月12日(星期一),开展一次以“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为主题的升旗仪式。对全体师生进行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3、制作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手抄报、命题作文。
4、开展一次安全疏散演练。
5.在校园显著位置悬挂有关国家安全教育的条幅。
6.利用校园广播、微信群等方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安全知识宣传。
7.开展一次安全大排查,对学生使用的教室、实验室、微机室、各项体育设施、各功能教室、校园围墙等重要设施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不留“死角”,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学校立即整改。
五、活动要求
1、各年级要将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认真准备,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2、今后要把应急疏散演练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组织疏散演练的有关年级全体师生,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把安全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年级组要加强对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指导,在疏散演练过程中坚决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
3、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墙报、宣传栏等媒体,开展安全教育主题宣传活动。
4、学校安保人员要加强校园防控和治安排查,要落实校门口值班和校园定时巡查,确保学校安全有人管、有人看、有人巡、有人防。
5、各年级落实一岗双责制,将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一位教职员工,明确各个岗位的安全职责任务,实现安全工作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做,处处有人管,人人能管好,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不断加大考核力度,将学生安全事故纳入班级工作考核,切实将安全教育和管理融入到班级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
教育是安全的前提,安全是教育的目的。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学生生命和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人人参与的要求,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1-0032-0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定、校本开发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该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国际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反映了当代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三年级到高中设置的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虽然在实施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来看不容乐观,在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困难与问题。特别是,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像其他学科有一个正式的课程标准,从课程制定和理解上增加了这门课程的实施难度。2005年,首都师范大学科技教育中心的陈树杰教授首次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基本特征:课程必修、普遍实施、教师能教、便于操作、学生爱学、积极投入、效果实在、确有收获。自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研究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化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国内对该课题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进入常态,走向健康的良性发展之路。本文以广东省增城市实验小学为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供同行参考。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
增城市实验小学是由增城市政府兴建的一所全日制示范性小学,自2005年建校以来,积极落实新课程计划,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但由于综合实践课程是校本开发的一门课程,没有教材和现成的模式可供参考,这对于长期以来依纲据本从事教学的教师来说,普遍感到无从下手。相对于语文、数学等其它课程的“常态”实施而言,该课程落实的稳定性、普遍性及有效性并不理想。因此,增城市实验小学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把综合实践课程常态化实施研究引向深入,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学校课程管理是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的核心。制度建设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常态化的必备条件,于是,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应运而生,并着手制订出台《增城市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从学校层面上对课程目标、课程原则、课程组织与管理、课程实施步骤、课程评价以及支撑条件等六个方面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铺路架桥。
2.开展全员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与一般学科的教学既有相通之处,又具有自己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这门课程中的角色不同于其他学科。因此,教师自然成为了保证该课程顺利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师资队伍建设便是使该课程走向常态化的关键条件。学校采用“全员参与指导,一人专职负责”的师资配备方式,因此,开展的全员性综合实践课程师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以校为本、“请进走出”的培训,让老师们建立起综合实践活动全新的课程观、知识观和学生观,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活动方式,有力地推进该课程的实施。
3.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校级教研和年级教研两级教研制度。校级教研以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为主体,重点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实施、评价、管理等问题,从宏观上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进程;年级教研以年级为单位,按照学期的活动主题,将同年级组不同学科的老师整合起来,邀请相关的家长参加,重点围绕主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问题开展研讨活动。
4.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争取家长的有效支持。学校重视家长资源,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信等途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介绍和宣传,引导家长积极参与活动的策划,支持和配合孩子的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建立家长资源库,成立家长委员会,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联络机构,为学生走进社会铺桥搭路。学校还建立综合实践课程家长志愿组织,聘请有兴趣、有热诚的家长为校外辅导员,使家长成为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指导者,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该课程的实施。
5.加大投入,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开放性很强的课程,它重视体现个人、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重视考虑孩子的差异、地区的差异、环境的差异。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的依赖性非常强。由于国家只指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领域,没有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因此,课程资源开发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先导。学校要不断完善硬件环境,并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作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阵地,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环境保障。增城市实验小学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见表1所示。
6.关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安全责任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要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因此,对于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学校应积极做好防范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力度,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7.关注学生的负面体验。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更深入地接触社会,学生在面对社会的复杂环境时,由于自身的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因此,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的体验,指导教师务必要时刻关注并引起重视,及时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常态化实施效果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增城市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评价体现了发展性、激励性和全面性原则。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最终的成果等。对学生评价的方式方法有以下四种:
(1)师生共同协商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
(2)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
(3)建立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将学生参与每一项活动的过程及评价装入档案袋,期末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采用过程性评价及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4)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等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口头报告、活动表现、课堂展示的评价相结合。
总之,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尽量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给以正面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兴趣,激发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动力。
2.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规划、组织、指导、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效果的评价,并结合教师参加校本培训和教研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说过: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应树立一种开放性的思想,不能局限于课堂,不能局限于书本,不能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安排,应充分调动每一种课程资源的积极因素,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引入深入,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最终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