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经法规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传统本科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一、课程属性
(一)课程地位
《财务会计》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课程是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进行企业日常会计实务处理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与管理会计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系统的有机整体。同时,本课程是参加国家会计专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基础,利于学生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
(二)课程性质
《财务会计》是应用型本科会计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详细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企业常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使其成为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课程与课程群的联系
本课程与《基础会计学》、《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财务管理》、《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高级财务会计》、《审计》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前修课程:《基础会计学》、《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这些课程的学习对本课程起着良好的知识结构支撑作用。
后续课程:《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审计》、《管理会计》、《税法》、《会计电算化》、《经济法》、《高级财务会计》等,这些课程对本课程起着巩固和深化的作用,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汇贯通,为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财务会计》作为会计专业核心课,其课程设置紧紧围绕社会对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使其成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逐步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在教学内容方面,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充分考虑国家会计专业资格考试对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验、实训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提高学生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充知识和收集信息,提升知识、技能迁移等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将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在成绩考核上,采取过程性考核,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企业常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用系统地、全局地、联系地思维去分析、解决会计实务。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计量属性等,能够解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所涵盖的经济业务核算问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成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该具备下列能力:
1.专业能力:(1)能够正确编制、填写日常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2)能够正确的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3)具备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能力;(4)能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在附注中披露相关的信息。
2.方法能力:(1)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新知识;(2)以全局地、系统地、发展地眼光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
3.社会能力:(1)具备会计职业道德,遵守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2)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拥有较好的心里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结构目标
(1)?币资金、存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2)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的会计处理
(3)收入和利润的核算
(4)财务报告的编制
(5)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变更、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处理
2.职业能力目标
(1)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
能根据企业日常经济业务资料,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进行货币资金、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处理。
(2)完整编制财务报表的能力
能根据企业业务资料,完整地编制财务报表,并且可以运用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分析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3)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模拟实训中,不限于固定的思维模式,能充分打开思路,学会运用创新思维,用新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检索和运用文献资料能力
能通过专业网站、领域内的学术期刊、杂志等渠道检索文献,关注领域的相关理论最新进展,及时地吸收新的知识,不?喔?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3.素质教育目标
(1)具有很强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具有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的精神。
(2)自主学习新知识、新理论的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思想意识。
(3)培养透过现象看出事实本质的能力。在每个会计期末,会计团队需要分析大量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得出企业在过去一期内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可以在下一期内发挥优势,避免劣势,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内容标准
(一)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课程目标实现的三方面,掌握财务会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进行企业日常账务会计处理,期末编制完整的财务报表。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充分理解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掌握日常经济业务会计分录的编制,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财务报表的编制。另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本课程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目标,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侧重于在实训模拟中,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融合应用于具体的案例实践中。理论知识讲授课时与实训课时比例为5:5,主要目的为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动手能力、创新创业思想的培养。在理论内容方面,主要包括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六大会计要素的会计处理原则、财务报告的编制原则、会计调整的处理原则等知识。在模拟实训方面,主要包括通过具体的分解案例,培养六大会计要素会计处理能力,通过综合案例,锻炼编制财务报告能力、会计调整能力等。
在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入会计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通过生动形象地案例解说会计基本准则中的最新变化,以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创新性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施建议与要求
(一)师资条件
具有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熟悉国家相关财经法规知识和企业会计工作流程;课程组具备“双师双能”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师资结构合理;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担任实训老师、创新创业授课老师。
(二)教学资料
选用的教材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教材内容既要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配有相关的实训内容,并且尽量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
1.使用教材
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主要教学参考书
(1)王华,石本仁.中级财务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3.
(2)林钢.中级财务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9.
(3)J?戴维?斯派斯兰德.中级财务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4.
(4)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4.
3.主要参考期刊、杂志
《财会月刊》、《会计之友》、《财会学习》、《会计师》、《商业会计》、《中国会计年鉴》以及各类学报等。
4.推荐的教学网站和相关专业文献网站
(1)东奥会计在线
(http://dongao.com/)
(2)中华会计网校
(http://chinaacc.com/)
(3)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
(http://kzp.mof.gov.cn/)
(4)财会月刊网
(http://ckyk.cn/)
(三)教学组织
课程教学由教研室主任负总责,课程组组长负责具体的组织与实施。基本流程包括:①成立课程组;②教学准备;③课程教学;④辅导答疑;⑤课程考核;⑥总结反馈。建议该课程在教授每个完整的知识点后,即可进行模拟实训练习。
(四)教学方法
1.扩大小班化教学。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关注到每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2.代入角色法。在进行相关知识点模拟实训中,引导学生自我代入相关角色中,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思考,扩大自身的思维视野。
3.探究式教学。通过创设生成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展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探究活动,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
4.广泛开展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实行激励教学。在课堂中,应激励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其与老师直接的互动。比如平时基准分为70分,若在模拟实训课上,学生能很好地融入均色,并且能充分发散思维,则予以平时分的奖励。
(五)课程考核与建议
摘要:科学的课程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充分的保障作用,本文探讨了基于双创能力提高的“持续渐进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优化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实施,提高学生双创能力,并能提高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水平。
关键词:教学质量 会计学专业 实践课程体系 持续渐进
一、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的界定
(一)双创能力的含义
双创能力即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双创能力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创新型发展战略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是指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之上,不断有新的认识,能够求疑难和存异,总结和归纳,使成果走向社会、走向实践;创业是指学生在良好的技能基础之上,能够具备从事工商企业活动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创造者的活动。创新是实现创业的重要基础和技能素质。
(二)基于双创能力的持续渐进式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的内涵
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持续渐进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是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把双创能力的培养融入实践教学全过程,让实践教育与理论课充分融合和渗透,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入手,根据教学规律和专业特点,以合理性、可行性为原则,把实践教学课程按难易程度和职业技能的递进性分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双创和发展能力四个阶段来设置实践课程;让各门课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并保证做到内容真实、情境真实、评价与考核全面、监督严格而又具弹性,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把双创教育植根于专业课程之中,让双创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为充分就业奠定基础。
(三)构建基于双创能力的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的意义
1.提高会计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建立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并有效实施,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而非只是理论化的感观认识。
2.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基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载体,更是理论转化为实践、提高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源泉。
3.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符合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让学生在上学期间,就能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尽快完成向社会人的转变。
二、当前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实践课程内容少。一般学校会计专业设置的实训课程往往只有基础会计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等几门课程,这些实践课程所训练的专业技能仅仅只是会计专业技能的一部分,不能涵盖会计专业技能的全部,而不经过综合性的实训课程的训练,学生将很难树立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更谈不上创新和发展能力。二是课程内容和模式仿真效果差。多数实训课程只是把书本和练习册上的练习题拿来做,实践内容多是以简单案例的文字形式出现,无实践基础,缺少形象化感知,不能真实展现企业情境和具体业务。三是实践课程之间缺少联系,系统性不够。实践教学应是一个系统工程,但现有的实践课程设置,仅局限于几门课程且大都安排在本门课程的理论课结束以后的最后几个学时里(课内实验),而且课程之间孤立、无交叉,这违背了会计学知识体系的综合性,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四是不能突出岗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岗位和双创能力需要在专业条件和环境下练习,流于形式不能提高。五是实践课程安排“班型大,人数多”。由于应用型院校近几年扩招,会计专业学生人数激多,按大班型、大群体开课和实施,影响实习效果。六是实践课程实施效果不明显。原因有三:学生人数多,差别大,难协调;缺乏实施方案;缺乏稳定的指导和有效监控,涉及主体配合不够,实践教学走过场。七是评价和考核方式过于教条,多半停留在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而企业、学生、实习团队不参与。
三、基于教学质量提高的“持续渐进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重构
(一)“持续渐进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既强调专业性又强调创新性,是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发展技能的综合体现,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设置和实施,贯穿于全部学年。具体如图1所示。实践课程体系构成呈阶梯渐进式向前推进,按大学四年,每一年培养能力和目标不同,分为四个阶段:基于岗位需求的基础技能(第一年,包括基本会计技术、熟悉会计岗位分工、企业管理和财务流程认识、计算机操作、撰写与交流能力等)、基于专业知识的核心技能(第二年,包括中级财务知识与实务技能、各专业方向技能、单项强化能力、发现与发挥特长等)、基于行业特征的综合技能(第三年,包括专业综合技能、创新与拓展能力、熟知创业法规等)、基于社会环境“双创能力”(第四年,包括论文撰写能力、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综合就业能力、实现就业目标);每个阶段的课程活动均在表中列示。双创教育不能游离于专业课程之外,而是各项专业课程的应用、拓展、创新等,并服务于社会活动。
(二)会计学专业持续渐进式实践课程体系的“八个”特征
1.实践实训的目标清晰。把培养“双创能力”作为提高职业能力的重点,把专业实践课程与双创能力融通。双创能力作为就业能力的重要构成,应予重点培养。
2.以“循环渐进”的形式贯穿于专业实践全过程。从专业教学第一门课开始,实训即介入其中。各项训练持续推进,根据各阶段课程内容、难易程度、目标不同,设置不同的实践实习内容和实施步骤、方法,直至全部学习阶段结束。
3.实践形式多样。根据实践实训内容及其教学要求灵活安排,实训项目可以是某门课程的一部分、单独一项讲座、单项或综合竞赛、一门课程、一项考核等,可以在课堂、校内实训实验室、校外企业,也可把企业专业人才请进课堂等。
4.实践过程具有层次性。即注重阶段性,从分析学生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入手,根据教学规律和专业特点,由浅入深进行,去制定计划和目标、内容和进程。
5.注重实施的有效性。每个阶段的实践实训项目都有明细目标、详细内容、考核标准、实施方法,并与相关专业技能鉴定标准或与企业认证接轨,保证实践活动与实际融通。
6.情境真实。实验实训的环境要加强仿真性,如实验室财务处室化布置、纳税大厅建设、模拟银行等,努力达到企业和相关部门的真实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相关工作岗位的职责和任务,激发兴趣。
7.内容真实。指学生的实训材料都必须取材于真实的经济业务,使用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报表等,学生只有接触到真实材料,才会在未来工作中得心应手,树立业务处理和职业判断的思维和习惯、做法。
8.考核和评价立体、全面。要求教师和相关主体(企业、实训组长、部门领导等)多个评价主体给出学生成绩,包括操作结果考核、工作态度考核、协作与表达能力考核、创新能力的考核,更体现实践课程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监督过程严格而且灵活。
四、基于教学质量提高的持续渐进式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的实施
(一)采取“师导生创”制
确立“师”和“生”的双主体地位,“师”在于导,“生”在创。每个实践实训课程都安排指导教师,且教师要具备双师能力,也可让企业管理者担任,把教师安排在实训室、校内外实践基地等,和学生一同实习和调研、实践,并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激励,使师生在双创氛围中学习和研究,师生的双创能力共同提高。
(二)实践活动的形式多样化
主要有课、赛、讲、仿、企、写、思、考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实训活动。(1)校内专项模式:财经法规、企业财务专题、成本与审计实训、创业论坛、会计上岗证、会计师职称考试培训等;(2)会计实验实训室模式:点钞与假币识别、单项专业实习、会计软件应用、企业沙盘等;(3)校内公司模式:基础会计与财务流程实训、 办税与税收实务等;(4)校外企业:创业计划书和撰写调查报告和论文、企业创办规划与实地考察、社会实践、资本筹划等;(5)校内与校外结合:出纳业务、单项学科竞赛、综合学科竞赛、会计综合实验、创新创业项目大赛、ERP软件应用、就业指导训练等。
(三)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
(1)设立校内外“大学生创业政策”商务与咨询免费平台(网站)。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创业就业信息,熟悉政策法规。(2)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并引入管理模式,将企业管理模式与制度引入学校,营造企业的职业文化氛围,做到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交替授课,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结合。(3)建立校内“创业园”。要充分利用应用型院校场地优势,把闲置的校园厂房、教室利用起来,提供场地及仿真岗位锻炼,让那些有着强烈愿望、有一定创业能力的优秀大学生有用武之地,通过实践,熟悉工商税务知识,寻找项目,同时,邀请投资者进入创业园,帮助学生寻找投资人和创业机会,形成一个产业链模式,即便不会立刻成功,也为将来创业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合理安排时间
点钞与假币识别、单项模式实习、社会实践、企业调研、企业沙盘模拟等的时间安排为1周左右(或6―12学时);创业计划书和撰写报告、企业创办规划与实地考察、创业资本筹划等时间为2―3周;计算机操作技术、ERP软件应用等时间为3―5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时间为14―16周;基础会计实训、财务建账与会计科目设置、会计工作上岗证20学时;出纳业务、财经法规、企业财务专题、就业指导训练、职业生涯规划、成本会计实训、审计实训等6―12学时;其他可利用业余时间机动安排。
(五)学生接受双创教育的辐射面和受益面要广
保证80%的学生成为双创教育的孵化对象,60%的学生在大三中至少参加过双创活动,30%的学生成为双创活动的骨干,至少20%的学生在大四时,具备独立创业或与他人合作创业的能力与条件,或创业成功,或有创新项目受企业认可和应用。
(六)推行“全方位”人才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
积极推行“职业化导向”的考核,要对不同的实践项目赋予不同的成绩权重。评价主体为任课教师、校内外导师、部门和团队领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考评内容为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操作、撰写与总结、参与协作、质疑与创新能力等,“以评促建”不仅保证日常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取得实践课程建设的长足发展。合理的考评方式必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综上所述,教学质量的提高置身于不断改进和更新的循环体系之中,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实践课程体系,逐层搭建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双创能力的持续改进式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能够摆脱会计专业枯燥的理论学习,让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化和实践化,提高实践工作能力,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刘小廷.论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视角[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02).
2.刘金斌,胡世强,杨明娜.基于能力导向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以成都市“会计学”特色专业为例[J].商业会计,2014,(08).
教学模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与关键,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载体,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质量,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和职业教育的特色,是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针对影响高职会计实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提高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方法和对策,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教学模式;综合素质;高职院校;会计实务
经济越飞速发展,会计就越重要。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基地,行业会计实务课程的开设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的特点,突出了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行业会计实务》主要涉及施工企业、物业管理企业、饮食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运输企业等行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兼顾实用性和专业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是一门多元化企业财会人员必修的业务课程。然而就现阶段教学现状来看,笔者发现高职行业会计课程存在一定的失调状况,不仅教学内容陈旧,课堂管理难度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高,也严重影响了会计实务的教学质量和未来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于提高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质量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一定的课时内,通过改善教学模式以及师生的相互配合,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与之能力相匹配的岗证能力,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一、影响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影响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有效性的因素进行阐述。
(一)教师因素
首先,行业会计实务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教师没有及时的对知识更新换代,很多教师为了图省事,在备课时在网上下载课件,经过略微修改或调整后直接用来讲课,十几年的教学内容都大同小异,与时展严重脱节。其次,很多教师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既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为了提高出勤率,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了很多“硬性”控制和约束,导致个别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老师“唱反调”,使师生关系逐渐僵化。
(二)学生因素
首先,较之普通本科,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的质量起点较低,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扩招,使生源标准逐年下降,使得很多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集聚一堂,为会计实务课堂教学带来较大难度。其次,行业会计实务教学通常采用大班授课制,由于学生性格、学习基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使课堂管理和秩序的维持变得不再得心应手,基础较好的学生会觉得课程进程慢,较差的学生觉得跟不上,甚至会故意扰乱课堂秩序。此外,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值得关注,很多学生在进行会计实务学习时存在较强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这个科目,学了有什么用,从而导致学习热情和效率大打折扣。
二、提高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模式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下面,本文就如何提高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更新教学方法,重构教学模式
提高行业会计实务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和学生双重配合,共同努力,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重新认知自身的角色。教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还要扮演财务经理的角色,使教学内容与经营过程挂钩,将企业中可能涉及到的业务以及交易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也要有双重身份,既要听从老师的指挥,也要扮演员工的身份,在实践教学环节独立自主的完成老师布置的电算化操作任务。其次,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更新改善传统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案例教学法指的是根据具体的业务案例,如采购、销售、存储、核算等流程,在教学中将这些流程穿去,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加强对经济实体的认知。而角色扮演法指的是设计特定的场景,由学生扮演存货会计、会计主管、出纳员等角色,使其对会计这个岗位有更深层的认识,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创造性。
(二)创建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校方的积极配合与资金支持,建立高标准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通过在虚拟财务室、POS实训、ERP虚拟经营实训等环节,循序渐进的将“教”与“学”融为一体,也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学校教育的环节中来,达到教学与实际会计工作相结合的目的。同时,学校也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开展长期的合作,让学生去顶岗实习,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提高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的多方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使课程成为学校与市场的柔性接口,为社会发展源源不断的输入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星宇.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系统——ACS系统的有效性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2]黄昕.加强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有效性的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16.
[3]林汉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①——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
【关键词】高职学生;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
一、高职院校开展学生职业行为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中提出,要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专门强调,要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相融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增强学生的“职业人”意识,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更符合社会市场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高职学生已成为企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力量。但根据我们调研,很多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在技能上并不差,但在职业素养上却有所欠缺。麦可思调查数据显示,高职生就业后的离职率比本科生相对要高,存在规矩意识不强、担当意识不够、自我认识不客观等问题。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是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存在文化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缺乏、自我约束力不够强等情况,不论是自律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高标准职业人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有必要进行学生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财经职业人。
二、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的内涵
为了解企业对财经类高职毕业生职业行为素养的要求,我们对企业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财经岗位职业行为规范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共计500份,回收490份,有效回收率98%。问卷调查显示,93%的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职业行为养成教育;77%的企业已经建立起与职业行为规范相关的制度;75%的公司认为个人的职业行为对公司的外部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对于员工职业行为养成教育,80%的企业希望在大学阶段能够完成。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和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将“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定义为引导学生对财经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规范、举止规范、语言规范、仪容仪表与着装规范、工作行为规范等素质进行养成训练,培育学生的“职业人”意识,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职业行为习惯”,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将“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具体内容划分为财经职业行为规范认知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职业礼仪养成教育和工作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四个方面。
三、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
根据学院实情制定了《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基本行为养成教育方案》、《职业礼仪养成教育方案》和《工作行为养成教育方案》并制定了考核评价制度,以制度规范开展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
(一)财经职业行为规范认知教育
为帮助学生形成对个人职业行为规范的重视,增强学生的“职业人”意识。学院从课程设置、制度建设和学生活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财经职业行为养成认知教育活动。
1、课程设置,培养学生“职业人”意识
为帮助学生树立“职业人”的意识,学院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诚信教育、就业指导与服务等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训,加强学生对职业行为规范重要性的认识。
2、制度建设,强化学生“职业人”意识
学院通过调研、座谈会、考察、学习等方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切实可行的突出财经职业特色的《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职业行为规范》,将规范进入学生手册,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学习财经职业行为规范,明确财经职业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行为。同时在实训室、教室、寝室、财经文化长廊中张贴宣传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校园养成教育氛围。
3、特色活动,营造校园职场环境
在校园内开展“礼近财院”、“最美职业人”、“模拟面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场精英”等系列活动,模拟职场环境,强化学生“职业人”的意识。
(二)基本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基本行为养成教育的载体主要是寝室、教室及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由学院学工部牵头,公寓管理部门和各班级辅导员老师及生活老师具体实施。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1、健全规章制度,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职业行为习惯”
建立学生请销假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纪律行为。修订学生公寓管理办法,规范学生在公寓内的行为;制定“文明寝室”、“标兵寝室”评选办法,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制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对学生的德育素质、智能素质、艺体素质三方面进行考核,将结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
2、开展寝室文化建设活动,注重学生基本行为规范培养
成立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公寓自律委员会,由学工部指导,依照学校规章制度,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在学生寝室开展丰富多彩的寝室文化艺术节和低碳环保系列活动。寝室文化艺术节由寝室装扮大赛、水果拼盘大赛和寝室风采大赛等构成。低碳环保系列活动由变废为宝工艺品制作大赛、省电大比拼和节水大比拼等活动构成。同时每月进行“文明寝室”评比,每学期进行“标兵寝室”评比。
3、实施课堂基本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规范学生学习行为
倡导学生上课关闭手机,对上课迟到、旷课、早退等违纪行为进行及时处理。倡导学生每次上课前集体起立向老师问好,经常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在教室进行着装规范,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倡导学生遵纪守法、诚信考试、杜绝作弊,养成诚信行为。同时通过流动红旗、优秀红旗团支部、先进班集体和示范班集体的评比,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基本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将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融入到学生常规管理的制度中,通过制定检查督促和考核标准,以职业人行为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三)职业礼仪养成教育
学院以会计二系牵头,开展“礼近财院”特色活动,通过礼仪知识培训、礼仪知识竞赛、礼仪文化讲座、班级礼仪文化建设和评比、礼仪文化文艺表演、礼仪成果展示等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形象和求职能力。
1、开展职业礼仪知识学习和竞赛
学院邀请校外企业专家,针对职场礼仪开展专题讲座,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介绍职场及面试的礼仪及相关化妆技巧;各班级组织观看“金正昆职场礼仪”视频讲座,学习礼仪知识;在校内请礼仪教师现场指导,模拟职场礼仪中各个环节,学习职场礼仪。在课内、课外学习培训基础上,学院组织礼仪知识竞赛,竞赛以卷面考试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对礼仪文化知识的掌握,了解不同场合应该具备的礼仪常识。
2、组织礼仪培训和礼仪实践
通过第二课堂由学院素拓部组织全院各系礼仪骨干进行形体礼仪培训;由各系礼仪骨干分别对各系各班级学生骨干集中培训进而在全院各班进行形体礼仪的展示和培训,教会学生掌握社交的通用礼仪并熟练运用在人际交往沟通中。在学院和各系部大型活动中,由礼仪队员进行礼仪实践。通过课程实训和课外培训就实践,以提升学生的外在形象和精神风貌。
3、礼仪成果展示
通过开展以礼仪文化为主题的教室环境布置及黑板报设计评比活动,让班上每位同学都参与到礼仪文化活动中,并深切感受良好的礼仪环境和氛围;通过学院举办职场礼仪情景剧表演和一系列关于职场礼仪的比赛,如:职场着装、职场靓妆、模拟职场大赛等等,让同学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关注职业礼仪、增强人际交往,展示良好的人际交往及团队意识,从而提高职场中竞争的能力。
职业礼仪训练和实践,既让学生为今后的就业做好了准备,也增强了学生求职成功的自信。
(四)工作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为了规范我院学生在校内外实习实训期间的职业行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我院提出“五个规范”:工作语言规范、工作行为规范、工作环境规范、工作纪律规范、工作安全规范,具体要求如下。
语言规范:校园内使用普通话;同学之间交流用语文明得体;与人交流条理清楚;不传播不良言论;不讲触犯法律底线、道德底线的言论。
行为规范:公共场所着正装,特定场合着职业装;个人无不良嗜好;学习有计划善总结;完成学习任务及时高效;学习、生活、工作讲诚信。
环境规范:整理学习、生活用品保证整洁有序;个人用品管理规范有序;爱护校园环境,保持环境整洁;公用物品使用后不乱丢、乱放;无不良习惯影响学习、生活环境。
纪律规范:严格执行作息制度;严格履行请销假制度;严格遵守集会纪律;严格执行门卫制度;严格执行公寓管理制度。
安全规范: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妥善保管个人财物及重要文件资料;文明交友保证个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文明上网,遵守法律道德底线;严格执行用电、用水、防火安全制度。
在“五个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学院制定了《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基本职业行为考核与评价办法》,将职业行为履行情况融入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并建立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档案。考核与评价的结果作为评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和德育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学院建立了多专业综合实训基地,模拟职场环境,购置考勤打卡机进行考勤,要求学生着职业装上班,严格职场纪律,营造职场环境。
四、建设成效
经过3年探究与实践,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学生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模式,对引导学生主动成长、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通过职业行为养成教育的系统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学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诚信品质和道德修养,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校风得到明显改善,校园违纪行为明显减少,违纪率为历史最低水平。学生主动关心自身德育素质发展状况,参与德育实践、培养道德素质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在全院范围内掀起了努力提升德育素质,争当财院优秀学子的热潮。学生的职业素质有进一步加强;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良好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劳动,讲求信誉,开拓创新精神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认可。
(二)对接专业,制定了学生职业行为养成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学院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学生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方案及考核评价办法。如形成了《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职业行为规范》,制定了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高职学生职业行为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基本行为养成教育方案、职业礼仪养成教育方案和实习实训实践职业行为方案;建立了《学生基本行为考核评价办法》和《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学生校内实践职业行为考核与评价办法》。通过课内、课外教育训练,校内、校外教育融合,养成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财经职业特色,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企业欢迎,家长认可,赢得社会
通过课程改革、制度建设、专家讲座、特色活动、校企考核等系列举措,将“职业人”意识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培养了社会满意、家长信服的高职人才,为学生成长为优秀的职业人打下基础。在对2015届毕业生社会满意度的调查中,占有97.28%的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同时,职业行为养成教育对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也发挥着弥补、调节和促进的作用。我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74%,已经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继续稳列省教育厅第一阶梯。2015年我院在川招生工作中,一专、二专调档线位列该批次调档线前列位。我院学生的规矩意识、担当意识都有较大提升,既培养了社会满意、家长信服的高职人才,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校园环境。
职业行为养成教育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对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社会满意的大学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学生的职业行为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在校园里构建财经职业行为养成教育环境和氛围规划设计还需进一步加强,使之真正形成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参与。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史晓鹤.职业学校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成长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1)
[3]曾艳,周淑芬.职业养成教育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实现[J].教育与职业,2015(30)
[4]肖润花,王春凤.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探究[J].职教论坛,2013(17)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2
一、引言
会计实训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较高,通过模拟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设定具体的经济业务活动,根据会计工作的流程: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薄――编制报表进行手工和电算化实训。通过实训,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直观的认识,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直接上手会计工作。会计实训课程的设置不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深入的理解会计理论知识,而且对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文章通过三个层面了解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现状。首先,对近几年的会计实训教学现状进行文献研究;其次,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一线的老师进行沟通探讨;最后,对高职院校在校生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会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实训教学的设施建设不完善,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实训资料匮乏,教学过程重传授,课时安排不够合理,等问题。
二、会计实训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实训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经过参观访问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训室,发现各高职院校在实训室建设方面出现以下状况:各自为营,设施相对简单,硬件设备落后,更新不及时,软件更新不及时、功能不齐全,实训室管理不规范。在这样的实训条件下,一方面不能激发学生实训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会计实训教学不仅有手工实训,还有财务软件实训。对于多数院校而言高昂的财务软件购买费用,使其对财务软件实训的建设望而却步,使用盗版财务软件教学的现象也就屡见不鲜。这不仅使会计电算化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其一、多数学生在使用软件时出现不会操作,找不到相关界面的问题;其二、盗版软件自身不完善、功能不全,使用过程中容易中断、出错等问题;其三,多台电脑在一台交换机上集中使用,容易出现学生找不到自己已保存数据的问题;其四,每台电脑上安装多个教学软件,多科教学在同一个机房进行,使得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误删其他学科学生的数据信息。
2.缺乏会计实训材料
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根据各式各样、手续完备的原始单据来编制记账凭证,但在会计教学中,这些原始凭证都是教材提供的现成的模拟资料,并且书中原始凭证都是黑白印刷,与实际工作中原始凭证的颜色、种类、联次迥异,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见到同类的原始凭证仍感陌生;现成的凭证又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原始凭证的来源不清晰。同时,部分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原始凭证要附在记账凭证后,对原始凭证的去脉不懂。
实训资料陈旧,内容更新不及时,重复利用,不能给学生新鲜感,也会导致学生实训的积极性下降。
3.会计专业教师缺乏会计工作经验
多数高职院校在招聘会计专业的教师时,门槛不是很高,会计从业经验也不是必备条件,所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队伍中存在无会计工作经验、应届硕士毕业生的普遍现象。对于没有会计工作经验的年轻教师,讲课时只能就事论事,知识讲授的连贯性不强,不会结合会计实际工作进行授课,故不能讲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讲的生动形象,这就不利于学生实际会计工作思维的培养。导致其毕业后进入会计岗位出现基础会计分录的编制,会计科目的设置都不会操作,不会灵活应用在校学习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4.教学过程重在核算,知识间连贯性不足
目前的会计实训课对学生要求单一: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薄,最后根据账薄编制会计报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各自为战,一个人完成多个岗位的工作:拿到实训资料后,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在制证处签名,接下来凭证的审核和监督只简单根据资料提供的姓名填制,缺少审核、监督这一重要环节,使学生对记账凭证的流转过程不清楚。
另外,有限的教学课时决定了教师在教授会计实训课的过程中必须有所侧重。会计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凭证、账簿、报表的规范化填制不可兼得,以至于学期末学生对会计实训的学习缺乏整体性思维,各知识点之间连贯性不强。最终导致学生装订出漂亮的凭证、账簿、报表,但对其中的内容不甚明白。实际工作中,学生看到熟悉的数字、凭证仍然觉得无从下手。
5.实训课程安排不够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课程的安排都是先理论后实训。即使有些院校课程的安排为理论与实训并行,但也都是各自为政,授课教师间缺乏课程进度及授课内容的沟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论课的学习枯燥乏味,实训课的学习无从下手,学期结束对各章节、各环节知识还没有整体的认识。
实训课时不够。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书本知识的接收能力相对较慢,多数学生在实训课堂跟不上进度,课下又没有相应环境给自己补课。另外,有限的课时制约老师必须按计划进度教学,随着实训进度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学生跟不上进度,缺乏兴趣及自信心,不利于会计实训的教学。
最后,会计实训的课程考核重结果轻过程。即实训课的成绩评定多数根据凭证、账簿、报表等编制的规范性、准确性、整洁性,不重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及对相关知识环节的理解,导致学生之间相互抄袭的现象严重,实训报告大同小异,实训考核的结果不够客观。
三、完善会计实训教学的对策
针对会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文章从实训室建设、师资力量建设、专业课程建设、建立校内实践企业、政策法规支持五个方面提出建议。
1.联合办学,共建实训基地
(1)与其他院校联合建设实训基地
与其他院校联合共建会计实训室。建立能够全方位模拟会计工作流程、岗位分工、工作环境的仿真会计模拟实训室,实验采用模拟真实的材料,使学生在模拟过程中,如同置身于企业的真实业务活动中,以更好地达到实训目的。仿真原始凭证还需市场提供:比如在相关技术支持下电脑制成,学校彩印;或者由政府批准,企业提供。联合建设实训基地不仅可以降低单个学校实训设施建设的成本,同时集中资源便于形成规模经济,有利于建设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利用率高的现代化实训基地。当然,对于建成后实训基地的使用安排、设备的更新维护、产权归属等相关问题必须提前约定明确,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冲突。
另外,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应用能力已成为诸多企业、单位招聘会计人员的条件之一,所以,学校还应加强学生对财务软件、办公软件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训练。在会计实训过程中,应将手工会计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验相结合,关联手工与电算化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综合操作能力。针对财务软件的一系列问题,可以采取各院校联合投资创办网络财务软件模拟实训平台,集中资金,资源共享。不仅可以做到让学生实时实地进行网上模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进行练习,而且也可以避免与其他学科软件的冲突,利用率高。
(2)与会计师事务所联合
实训基地仿真模拟可以使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会计工作流程有直观的理解、认识。而与会计事务所联合,让学生真正的会计实操、体会会计工作,则对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会计工作提供了保证。
学校可以提供办公场地,邀请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进驻学校设点办公,会计教师和公司或事务所职员共同指导学生进行会计专业的顶岗实习。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招聘有会计工作经验的教师
高职院校在教师招聘环节严格把关,尽量招聘有会计工作经验的教师进行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授课,会计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解决对策,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2)提供教师到企业中实习的机会
对于没有会计工作经验的年轻教师,学校可以提供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的会计实践教学。高职院校的学生多采用2.5+0.5或2+1的教学模式,即最后半年或一年为实习期,学校可以派年轻教师到企业实地指导学生实践:用教师系统的理论知识看待企业会计实践,指导学生实践,进行会计实践,对于教师而言无疑是一次很好的接触会计实践、进行会计实践的机会。
3.合理安排会计专业课程
会计专业课程的安排应遵循理论与实训相结合、手工与软件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思路。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训课,各课程任课教师应保持沟通、合理制定授课进度及授课内容。实训课程的设计做到“三位一体”,即分项实训、综合实训、电算化实训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计。
分项实训以教材章节为实训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训,在学完所有的理论课后,安排学生进行综合模拟实训(手工账、会计电算化应用),模拟整个会计年度经济业务的核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财务分析、审计等实训,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系统化认识,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企业社会实践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另外,应增加会计实训课程的学时。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实训教学改革的做法,增加实训教学学时在30%至50%之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4.成立校内实践企业
由学校牵头,经管系主导、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经营、会计专业学生负责相关财务处理、申请注册一个办公用品企业。该企业具有法人资格,实行利润共享,将为全校师生及各部门提供办公用品作为经营范围;设置财务部门、分组进行业务处理,岗责清晰、分工明确;在银行开户后从银行购置支票等各种真实的结算凭证供会计学生使用;从税务部门购置发票根据实际经营活动情况指导学生填制;经营活动中取得的原始附件的种类、格式、颜色、经办的手续等内容真实,符合实际,根据真实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由相关岗位的人员进行审核、监督;安排相应岗位的学生定期去税务局缴税。这种真实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毕业即可直接参与企业真实经济业务的核算。
5.政策法规的支持
当然,任何新的变革都离不开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比如联合建设实训基地,如果国家不强制力要求或者不鼓励、支持这种变革,那么各院校之间的力量就凝聚不起来,这种联合变革的模式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如果,国家不允许社会上生产仿真的原始凭证,仿真印章那么建立仿真会计实训室的建议就毫无实际价值。所以,会计实训教学体制的改革也需要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与约束。
四、总结
高职院校会计实训课程的设计应围绕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性格特点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根据会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因地制宜提出对策。针对会计实训教学设施简单、建设成本高的问题,采取建立高职院校联合建立区域实训基地,或者建立公共网络教育实训平台的措施,降低成本的同时又能实现规模效益,其次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为学生提供会计实习机会;对于会计实训材料陈旧,教学过程重核算、轻审核的问题,建立成立由学校带头,老师指导,学生做账的办公用品店,根据日常的业务进行相关会计处理;对于专业教师经验不足,建议招聘时设置会计工作经验门槛,或者为无会计实践经验的教师提供企业实践的机会,提高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对于会计这样应用型为主的课程,学校应安排相对较多的实训课时,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才有保障。最后会计实训的变革也离不开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实训教学对策以实际为出发点,兼顾硬件设施建设与学校软实力建设,争取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聪利.德国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环节的优势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1,30(1):97-100.
[2]安冬平,林克松.失范与规范: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探寻[J].职教论坛,2013,3:77-96.
[3]马欣,章方炜.财经类院校实训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6):6-10.
[4]杨春华.信息化时代会计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7):100-102.
[5]朱葵阳.关于”一体三结合”会计实训教学模式的创新性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1,93(7):122-124.
关键词:中职广告设计专业职前培养与培训
中职学校重视对学生的职前培养与培训,在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之前,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是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环节。作为中职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岗前培训的核心内容,职前培训旨在探索中职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岗前培训的有效模式,实现角色转变,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中职广告设计专业学生职前培养与培训的必要性
1.必须做好学生职前培养与培训
中职学校学生生源竞争非常激烈,各校制定了许多招生鼓励政策,导致一段时间内生源竞争形成了恶性循环。要打造中职广告专业的特色,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读本专业,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针对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具备较高的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水平,提高专业课教师授课的艺术性;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突出职业性、技术性、实用性的特点;注重考核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做好学生就业前的综合能力培养与培训,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2.做好特色专业必须做好学生职前培养与培训
广告设计专业学生职前培养与培训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在职业和技术方面都合格的学生,突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教学实训实践模式;培养学生就业实践技能、体验兴趣、独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要求学生参与相关广告专业企业的实训实践工作,了解广告运作过程,熟悉广告策划、制作等工作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并能运用在以后的就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丰富而规范的实践实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在工作所需专业实践技能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获得较系统的职业技能,以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这种职前培养与培训突出了专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尽早地进入职业的实战角色,面对就业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中职广告设计专业职前培养与培训的策略与实施
1.合理的课程设置,适应社会需求的可行性强的教学计划
中职学校广告设计专业培养的是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或从事美术工作的实用型基层美工,而不是培养设计师和美术专家。因此,在教学中也必须立足于这个基本点,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施教,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制订可行性强的教学计划,要适应目前广告公司等社会岗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规划课程设置,形成促进中职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实践能力提升的课程改革设置,形成以中职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中职高效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化管理,推行中职广告设计专业课程的“时段式”课时安排法、评价体系,丰富具有我国特色、本地区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学校教学尽量满足社会需求,真正做到校企有效衔接。遵循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与专业实践并重的原则,专业课程设置应借鉴国家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合理开设课程,学生必须完成职业技术考核才能准许毕业。
2.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1)强调对中职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与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不间断地在企业中接受真正的专业实践教育。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有效地培养了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企业工作中应有的高技能与责任心,这是对学生进行职前培养与培训的一个有效策略。同时,邀请专家来校讲座,普及与广告设计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学生走入职业角色的过程中,渗透相关法律法规教育,使学生懂得工作中出现紧急事件时的应对方法,遵守本行业规则。
(2)设立学校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参与就业实践活动的关键问题就是实践问题。一方面,利用实习实训就业基地设立工作岗位,设置教育实践课题小组,让学生参与实习,使他们熟悉相关的工作流程,取得相应的就业实践知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通过企业设立教学实习基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以校外企业为主线开展就业实践活动,是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的有效途径,可以不断地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锻炼就业能力。
三、促进学生职前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培训
1.学校方面
学校提高广告设计专业的办学理念,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加强与相关就业单位的合作,以便随时掌握新的就业信息,调整相应的实训、实践计划。提高广告设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走进校外合作实习基地,和其他广告设计、印刷公司进行实习实训和调研,为学生真正迈进企业、具备就业专业实践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制定相应的选课制度,根据目前企业的需求,学生必须拥有很强的实操能力,要掌握过硬的基本功,这就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不断地加以总结,才能达到要求。学校要安排学生进行专题案例的设计或策划,特别是注重电脑设计应用能力,以及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方面的训练。
2.学生方面
中职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在职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培训中,必须有包装自己作品的意识,能从容地用优美的文字说明、作品的装裱对客户解释创意来源,正确地评论他人的作品等,这些都属于广告设计专业人员的包装技巧。这些意识在学生的课程作业、小组竞赛、企业实训中均应得到加强。此外,对客户的尊重、团体协调能力、熟悉社交礼仪等,都是广告设计专业人员必备的素质。因此,从二年级开始,学生就必须进行广告案例的实操,以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目前,中职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他们多是从事设计师或制图员等工作,其他的职位鲜能胜任。因此,在校期间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自身愿望,让学生有选择性地、侧重性地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能力、气质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将班级的管理制度与企业的管理制度相融合,让学生以管理者和从业者的角度去体验在工作中的位置,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进入职业角色,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然后,再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具体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让学生真正感受企业氛围,继而对自身职业生涯进行有效地设计和决策,从而做到谨慎从业。中职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就业所需具备的专业实践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认真地扮演好各个职业的角色,从而尽早地进入社会角色。学生在两年的中职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我,使学生的职前培养和培训与真正的社会职业角色有效地衔接起来。
参考文献:
[1]李胜格.中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青春岁月,2011(12).
[2]贺朝.对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状况的思考[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09(2).
[3]侯庭卓.滨海新区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2012(4).
[4]蒋兴红.浅析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需求情况[J].2011(11).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传统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1.当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观念较落后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然而,纵观当前中职会计教学,仍是将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不管是在教学的方式还是课程的设置都形象体现。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具备了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却不会如何使用这些知识。
1.2专业教师的实践素质不高
这主要是因为中职院校并未将中职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这一内容形成相应的制度规范要求以及纳入到教学管理计划活动中,由于缺乏经费、时间等方面的保障,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与此同时,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往往教学任务会非常重,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会计的实际情况以及参与到会计的实践活动中。也就是说,所制定的教学内容完全是依靠教材,严重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
1.3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轻视社会实践的锻炼,未建立起真正的就业实训基地
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理论性教学往往成为中职院校教学计划的重点,而专业实践方面的课程往往因为成本较高而被有意或者无意的轻视。然而,对于会计专业而言,实践性锻炼至关重要,虽然有不少中职院校设置了所谓的会计专业模拟训练室,但是这中机构和实际的财务会计环境相比还存在这非常大的不同。而极少院校虽然有和企业合作进行实践教学,但是往往也和企业的实际生产相脱节,而且未形成与税务、银行以及工商等部门完整的会计工作实践。再加上学校缺乏与用人企业的沟通和交流,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未能够参与到企事业单位的实习活动中,致使许多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因缺乏相应的会计实践工作经验,从而很难胜任该工作。
2.中职会计教学的改革策略
2.1不断实现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计的优化
实现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的优化,是不断的促进教学工作实现改革的关键点,所以在实践当中还应当对教学课程的规划内容以及设计的方案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以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迈向改革的新阶段之中。教学应当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紧密合作,以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发展方向,其不仅可以在深层次之上体现出当前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模式特征,同时对于相关教育事业的开展还有着极强的引导性作用。总的来讲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实践性较强,可以充分的满足当前教育事业改革以及发展的切实需求。在今后还应当明确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之中的理念和原则,明确工作开展的基本任务方向,并且引导学生独立的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和教学指标,以帮助学生熟悉教学过程当中的相关情境,真正意义上促进教学事业的向前发展。
2.2贴近市场,准确定位,校企合作开展教学
要想使会计专业教学有所改革和突破,必须贴近市场,首先做好人才需求调查,了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岗位需求情况,如收银员、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出纳员、记账公司、仓储员等都需要大量的中等会计技术人员,依此需求我校将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目标确定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借助校企合作开展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我校的会计专业实施了地方政府、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运作模式,针对社会需求同时也更改了教学内容、变换了教学方法,并把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为面向中小企业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实际操作技能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
2.3建设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教育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前提。中职会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专兼结合的道路。对专职教师要加大培训力度,建立专业教师不定期到企业进行学科调研的机制,形成“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学校可以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来校兼职,承担一定课程的讲授任务,与学校专职教师队伍形成互补,动态调节、整体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2.4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当前职业学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往往是只重视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忽略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导致学生走向社会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会计责任缺失。这样,不仅损害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也危害了会计人员的自身利益。
因此,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当前各种会计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则,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会计教学始终。例如,在讲授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时,紧密结合新修订的《会计法》,让学生明白会计工作时时、处处涉及执法守规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自己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合法合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2.5在专注理论教学的同时,会计实训教学要紧紧配合
理论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为实践服务。这就需要在学校的教学中融入会计实训相关课程的讲授,配备会计模拟实验室,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在实训课中应多运用项目教学法,教师提前下发任务书,在任务书中给出经济业务的票据、需要的理论内容、操作时的注意事项、会计工作的记账凭证和所需账簿等,学生四人一组协作完成。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审核凭证、填写凭证、粘贴凭证、登记账簿等,培养其实际工作时的动手能力;在学生无法解决问题时随时给予帮助,让学生有继续完成任务的信心。在项目完成后,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最后,将经济业务分解为一个个项目学习后,仍然要给出学生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让其自己独立完成,系统地再次掌握整个经济业务处理流程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2.6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法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改变传统教学内容多、讲不完的现象,还可以减轻教师的劳动量,同时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时,会计账务涉及的数据比较多。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即使选取简单的实例,但由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因而也很难让学生明白所举例子中的一些内容。而在黑板上手写费时费力,一节课往往讲不了多少内容就下课了。采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课件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节省时间。
(一)不合理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中职电子商务的课程应该包括网络经济、商务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的基础类核心课程,对学生系统的创新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进行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然而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具有较差的知识基础,致使电子商务课程形同虚设,学生主要是针对电子商务模拟、电子商务概论、税收、会计模拟、会计法规以及基础会计进行学习。由于在创建之初电子商务专业就具有师资力量薄弱、知识面覆盖广以及专业特点不强等诸多的不利因素,所以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在现在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不同的专业交叉度多大,导致所有的课程学的不专。
(二)电子商务教学缺失实践环节。电子商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就是实践环节,然而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实习操作的,对电子商务在现实中的应用根本无法感受到。
(三)电子商务专业薄弱的师资。大部分中职学校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开设是近几年才开始进行,所以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缺乏成为了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学校会要求一些从事市场营销、计算机以及财经教学工作的教师转型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与此同时,这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边自学边教学,尽管有些学校会为老师安排一些专业的培训,但是由于无法系统深入的展开,最终造成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无法被满足。再加上这些教师很少在企业的实际运作管理中参与,缺乏一定的电子商务实践经验。这样就导致教师教授的知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脱节,所以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中职电子商务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将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起来。整个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在中职学校应该被划分为综合实践模块、商务类课程模块、计算机类课程模块以及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这几个部分。作为一个涉及面较广的专业,电子商务专业要想将技能突出、特色鲜明以及可以胜任企业岗位的专业人员培养出来,必修要在进行实训课程体系设计的时候,将详细的教学大纲制定出来以促进电子商务实训课程的加强。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课程的设置以及知识要点的讲授,对考核标准以及能力培养要求予以明确,将实训要求、作业量以及章节学时分配详细的列出来。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强调团队协作,可以分小组进行,为了达到强化的目的,每一组都要要求进行实训总结。
(二)专业建设的加强以及培养目标的明确定位。目前电子商务急需网络营销策划、电子商务、网店客服等专业人才,所以中职学校必须要以学生的现状为根据,将多元化意识树立起来,从而对多类型的电子商务人才进行培养。基础岗位应该是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侧重点,这是因为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能够达到中高层次工作岗位的标准。在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进行培养时,可以从单证管理、网点维护以及客户服务等几个方面入手,使学生在选择工作时树立先择业后就业的观念,同时还要与自身的实际相结合,这样中职电子商务学生的竞争力才可以从根本上得以提升。
(三)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加强。中职学校可以积极开展与其他做到好的中职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他们的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方法带回来。与此同时,学校还要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或者暑假到企业中进行实践,从而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上去。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对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还可以使教师的理论与实践得以紧密的结合,从而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
(四)促进校企之间合作的加强。中职学校要致力于将与企业之间交流合作的机制建立起来,从而将电子商务的实践机会提供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还可以让他们不断地积累实践经验,从而实现学生与企业的良好对接。在电子商务公司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接受工作任务,还要将工作岗位的压力和风险承担起来。这样学生就可以将在学校学到的各种操作技能以及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可以将自身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锻炼出来,从而成为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三、结语
[关键词]独立学院;税收学;实验教学
1独立学院税收学专业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实验教学是税收信息化高速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必由之路。在“金三”系统和大数据管税治税背景下,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架构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桥梁。基于我院税收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进程、实验教学逐步发展的现状,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探索出一套科学、效果突出的独立学院税收学专业实验教学方法模式,有利于独立学院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2独立学院税收学专业开展实验教学的思路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大数据人才培养优势,有效架构税收理论知识与涉税实务业务从此岸到达彼岸的桥梁。扎实的专业基础结合仿真模拟实验训练,促使毕业生上岗后“上手快、后劲足”。通过从公司设立、研发设计、购销、投融资、合同签订、发票管理、到清算注销全流程,全方位虚拟仿真实验训练,强化学生对会计、财务管理、税收实务的把握,使他们能熟练地把财会、税收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综合运用到工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的实际操作及企业税收筹划、涉税风险管理、税务管理、税务稽查、税务救济方案等的设计和解决路径中,构建基于大数据、覆盖涉税实务全流程的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帮助学生形成对涉税实务全流程的整体认知,并构建涉税实务业务设计和解决的整体框架。
3独立学院税收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坚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实验实践教学突出“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强素质”理念,构建“课程实验模拟训练创新创业实践企业实习”四级实验实践体系,实现“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力提升“四步走”进阶路径。基于应用型、复合型财经类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内涵和市场行业需求,我院税收学专业细分为企业财税规划、税务行政、国际税收三大模块方向。与之契合的实验教学平台构建为功能独立、业务融合的企业涉税业务仿真模拟平台和税务机关仿真模拟实训平台。企业涉税业务仿真模拟平台承担了会计学基础、中国税制、税法、纳税会计与申报、税收筹划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功能,税务机关仿真模拟实训平台主要承担纳税检查与评估、税务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功能。
3.1纳税会计实训平台
按税种设置实训内容及采购使用的先后顺序,遵循“流转税(重点增值税)——所得税——其他小税种”的内容建设和使用顺序。业务行业应涵盖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地产、金融业等)、生活服务业等;业务内容贯穿企业基础账户设立、原始单据处理、计账凭证生成、各税种税额汇总、各税种按期申报缴纳等业务。课程讲授与课程实训结合,促进学生对各税种会计处理方法的掌握及财税综合业务解决能力的提升。
3.2税收实务实训平台
本平台是涉税实务仿真模拟平台,设置“练习”和“实训”两种模式。在“练习”模式下,就系统提供的相关行业企业一段时期(按年或月)内发生的业务,教师布置学生进行税务登记税种判断税额核算申报缴纳的全流程涉税业务处理,在“练习”模式下,系统可以实时检测出学生填报准确度并予以引导纠正并完成评分,强化学生对现行税制下各税种的核心构成要素——纳税人、征税税率、计税依据(课税对象、税目)、税收减免政策(小微企业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等)、纳税期限等专业内容的掌握。在“实训”模式下,教师实训内容,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综合涉税业务处理(单个企业通常涉及5~10个税种的业务);该模式下系统无提示,实训结束后系统自动生成实训报告,分析学生的出纳业务能力、账务处理能力、财务管理与分析能力、纳税报税能力等综合能力,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薄弱知识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3.3税收筹划实训平台
税收筹划是涉税业务中价值高、难度高的业务,税收筹划业务具有综合性强、难度大、期限长、价值高的特征。税收筹划能力体现了税收学专业学生专业核心能力,要求学生在熟悉、掌握了会计、财务管理、税收法规、统计分析方法及企业业务内容基础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务问题。税收筹划实训平台应分设两个子平台:单项税种筹划平台和综合税收筹划平台。第一阶段是单项税种筹划训练。重点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内容,促进学生对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的把握;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基础上进行综合税收筹划,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财税优惠政策、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税收筹划的能力。仿真系统设置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涉税事项资料,引导学生为企业设计出综合税收筹划方案,通过不同方案的比较、评估,确定方案,实现合理节税和企业财务目标。
3.4纳税检查及评估实训平台
该平台承担着让学生了解税务机关各项办税业务流程的实训功能。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纳税评估业务、纳税检查业务、纳税管理业务的执行标准、实施程序、开展方法。学生需在上一阶段对税法、会计、财管和法律统计等知识掌握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并结合大数据平台和现代征管技术测算行业平均税负水平、纵横向比对纳税人的财税数据、评估纳税人的涉税风险点。通过实训强化学生对税务机关进行税收管理稽查的原理及方法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基本的税收管理能力、税务检查能力、纳税服务能力。纳税检查及评估实训的主要内容和步骤:a.收集、甄别企业涉税业务相关资料,检查会计账簿和原始凭证;b.获取纳税人的各项涉税证据并调整纳税人错误的账务处理和税务处理;c.纂写税务检查工作底稿并完成税务检查事项报告;d.向纳税人出具并送达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处理决定的执行及后续跟进。
4独立学院税收学专业实验教学实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