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师范生个人实习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师范教育质量的提高,就没有教师素质的提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师范生教育实习个人总结,供您参考。
师范生教育实习个人总结范文一教育实习是把自己在学校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知识应用与实际,同时也是对自己从事任教能力的一次大检验。实习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今后能否胜任教学工作。因此我十分重视这次的教育实习机会。
教育实习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工作;二是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是整个教育实习的核心部分。我深知它的重要性。为了确保实习万无一失,在实习之前,我就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通读相关的教育理论材料,认真撰写教案,多次进行试讲。使得自己对教育教学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实习期间,从头到尾我都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因为我明白:实习学校放心地把学生交给我们,这是对我们的信任。如果我教不好,我就会误人子弟。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为了保证上好每一堂课,备课是关键。我从备课的三个环节入手,反复遍读相关教材,尽量使自己对教材内容了如指掌。为了使每一堂课内容充实、丰富、生动、活泼,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收集相关的信息;为了使老师的讲解易于学生的理解,我进行了反复地模拟试讲,虚心听取指导老师和同队同学的意见,并重新对教案进行修改,使教案更完善,操作起来更科学。好动是中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为了使他们专心听讲,完成教学任务。我注意观察同学们的一举一动,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改变教学方法,尽量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我明白老师上完课,但是教学活动还没有真正结束。为了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及时巩固教学成果,和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我经常下班辅导和同学交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发现学习难点,并在下节课帮助学生解决。总之,在学生地配合下,本人圆满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班主任工作是教育实习的另一项重要内容。班主任工作做得好坏,关系到一个班级能否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学风。因此班主任工作与教学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它与教学工作又有很大不同。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做好后进生的转变工作。因而,从我一接手实习班级开始,我就从原班主任那里,仔细了解班级情况,并经常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上的益友。逐渐取得学生的信任与好感。
在我实习的班级里,有几个比较调皮的学生,经过我三番五次地与他们交谈教育后,他们的表现越来越可爱。班级集体荣誉感是一个班级的精神支柱。为了增强同学们的主任翁意识,我充分利用主题班会与一般班会的教育形式,开展了形式活泼、生动的班会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使班级班风班貌有了喜人的变化;为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的意识,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班主任工作使我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使自己受到启发。
教育实习,虽然苦了点,累了点,有时还受到极大委屈,但我认为值得我去努力做好这件事情。我将认真教育实习经验,为明天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做好扎实准备。三尺讲台我准备好了!
师范生教育实习个人总结范文二今年,我在贵阳6中进行教育实习,我实习的科目是信息技术。在这段时间的实习过程中,在各方面我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以前只知道自己学,然而作为一个老师,不仅自己要懂,同时在讲课时逻辑必须很清晰,最重要的是要能让学生听得懂,还要能愿意接受!要能和学生拉近距离!不能远离学生。学生不听一门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老师讲课不能吸引学生!我在第一次试讲的时候我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只顾自己在讲台上讲,没有交流的环节,同时感觉自己有很多话想说但是无法表达。结果试讲很失败!因此老师提出了很多对自己有帮助的意见。在后来的教学中我注意了和学生的交流!有的课还以课堂活动的形式开展,这样就增加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上一堂课容易,但要想上一堂精彩的课很难!需要下很大的工夫。在教学之前,我都认真听了指导老师的课。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和技巧!同时我都准备好每次课的详细教案和课件资料。并全部交给指导老师修改。
并且我都对每次课的内容进行试讲,在试讲过程中,老师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语速不要太快、放松,不要紧张、声音还应响亮、注意上课的教态!还应考虑到在教学中的可能产生的各种情况。指导老师告诉我:如果在教学中遇到学生提出的刁钻的问题,要冷静的思考。要能缓和课堂气氛!在和指导老师的
交流以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明白了教授知识不能局限于书本,一定要有很广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把书上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要让学生很容易的接受、清楚的明白!
这期间,我除了教学。为了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我积极参加了学校机房的维护和管理。虽然实习的时间很短,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我收获了很多,得到了一次较全面的、系统的锻炼,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与以前相比,在很多时候,考虑问题比较全面,做事比较稳重、有了很强的耐心。也知道了作为一个老师如何处理师生关系以及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并且对很多事情有了很多新的、不同的看法、理解和认识。
师范生教育实习个人总结范文三今年是我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毕业后我们马上就会面临择业的问题,我们学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说毕业后我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会到学校从事教师工作,所以这学期我们都各自到初高中进行实习,为的就是毕业后能够马上进入工作状态,能够很好的胜任教师的工作,能够很好的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而为学生更好的服务!
我的实习地点选在了一所中学,这也是我曾经就读过的学校,虽说曾经教过我的老师都已经不在这里了,但是这里的老师们还是给了我力大的支持和帮助,让我受益匪浅。
说实话,刚来的时候觉得很奇怪,虽说这里有很大的变化,房间变亮了,设备齐全了,注意板凳不那么糟糕了,而且还新增了很多像工具箱之类的人性化极强的东西,但毕竟我曾经在这里生活学习了三年的时间,那时的我是学生,而现在的我却以教师的身份来到这里,真的觉得有种怪怪的感觉,身份的转换还真是让我有点一下直接受不了呢。
不过,很快我就被安排了指导老师,并很快投入了工作,心里这小小的波澜也就很快消失了!呵呵,很不一样的感觉!
在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里,我一直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注意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和班级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力做好实习工作;同时,作为实习生一员,一直紧记实习守则,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学习他们的经验。
主动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的任务,塑造了良好的形象,给实习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都留下了好的印象,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对此,本人甚感欣慰。在这短暂的实习期间,我主要进行了教学工作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
一、课堂教学工作方面
怎样上好每一节课,是整个实习过程的重点。刚开始的两个礼拜的任务是听课和自己进行试讲工作。在这期间我听了3个课任老师共10节课。在听课前,认真阅读了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如果是习题课,则事前认真做完题目,把做题的思路简单记下,并内心盘算自己讲的话会怎样讲。
听课时,认真记好笔记,重点注意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思想及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同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吸收老师的优点。同时简单记下自己的疑惑,想老师为什么这样讲。
在正式上讲台前我还进行了多次试讲。在准备教案前,认真阅读教材,并与任课老师上课内容相联系,按自己的思路写出教案。但课任老师的要求与自己准备的内容经常有出入,所以对教案作了一定的修改,做到自己的思路不乱,又能达到课任老师的要求。为了克服上讲台时的紧张,不断的进行试讲。同时在本子上把自己上课讲的话都写一遍,作足充分的准备。
经过几次实战的磨练,现在的我已经基本能够驾驭课堂,胜任教师的角色了。虽然我还有很多做的不是很好的地方,但这次实习真的让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劳,也深刻理解了教学相长的内涵,使我的教学理论变为教学实践,使虚拟教学变成真正的面对面的教学。
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等都是很重要的,站在教育的最前线,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我更加需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二、班主任见习工作
班主任的工作是很有意思的,刚开始的时候,用我的指导老师也就是我所带班的班主任的说法,我就好像着这个班的大班长一样,根本看不但班主任的影子。我想这应该是受到了上学时当班长的影响吧,我把那是当班长的经验统统拿出来用了,呵呵,不过效果真的很不好,因为现在的孩子和我们那时的孩子可太不一样了,那时的孩子是怕老师的,现在的孩子对老师没有怕,只有喜欢和不喜欢之分。
所以在指导老师和我及时的沟通之后我改变了战略,和同学们多沟通,多交流,多商量,做朋友,这样我的班主任工作才能顺利的完成,而且还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积极负责,认真到位,事事留心。从早晨的卫生监督,仪表检查,作业上交,早读到课间纪律,课间操,课堂纪律,午休管理,眼保健操,自习课等等,每样事物都负责到底,细致监督。当然,在监督他们的同时不忘结合他们的个性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目标,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更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和骨干分子,对良好班风,学风,校风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应该说在这次实习班主任过程中收获很多,在工作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自信心,懂得如何以一个老师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向班主任老师学习了班级管理等,自身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没有很好的进入角色,工作经验不足等,这些是今后学习工作中要克服的。 通过实习班主任工作,我的最大感悟就是:要付出极大的难以想象的心血才能打造出一个好班。
医生优秀实习个人总结
xxxx年x月x日至xxxx年只月x日,我在xx县第一医院进行毕业实习,经八个月的实习,我不但熟悉了医院各专科护理工作的流程、规律,而且大大提高了专业技能,得到了带教老师的充分肯定,实习成绩评为优秀。那么,如何能较好地完成毕业实习呢?我总结出“三熟悉”及“三勤”两点经验。
一、“三熟悉”
熟悉环境。这是到科室后的首要任务。每轮转到一个科室,除了听取带教老师介绍清况外,自己还要多听多看,勤走勤问,有重点地了解所在科的治疗范围、各班次的工作程序及护理常规,还要熟悉吝类药品、器械、急救用品和被服等用物的放置地点,有些物品还应细致了解。例如,在看药柜时,不仅要注意口服药、外用区注射用药的配备和放置的地点,还要记住哪些是专科用药,哪些是普通常用药。这样就能为以后的工作,尤其是为抢救工作做好准备。
熟悉带教老师。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学习更多的新知识。临床带教老师一般来说对实习学生都是认真负责的,但也有因怕出事故而不愿意带学生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对实习学生往往不放心,示教多,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少。遇到这种情况,我首先特别注意虚心学习,对不懂的问题决不装懂,对似懂非懂的问题也不凭想像办事,而是诚恳地向老师请教,自觉地接受老师的监督。其次,在执行操作时,我都认真做到“三查”、“七对”,尽量把工作做好,使老师放心,争取尽快能独立操作。有的老师喜欢找学生“跑腿”, 我就利用这机会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例如,我到检验科去取特殊试管时,就注意了解这项检查,为何要用特殊试管,以及检查的正常值和意义等,这样既完成了“跑腿”的任务,又增长了知识。熟悉带教老师的特点及教学方法,适应他们的带教方法,这对于完成好自己的实习任务是很重要的。
熟悉患者病情。这是责任心问题,也是做好护士工作的先决条件。在实习中,我经常阅读病历,了解治疗和手术方案,并细致观察病情,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在护理及治疗时,心中有数。有一次,我护理一位持续高热不退的病人。我便根据几天来所了解的有关他的病情、用药及化验等情况进行分析,怀疑他是并发腮腺炎,随即报告给带教老师。经医生检查,证实他确实是患了腮腺炎,这就找到了高热的原因,从而及时地给予处理。我觉得只有深入了解病清才能切实地做好护理工作。
二、“三勤”
勤练习。练习是提高技术的关键,因实习时间短,所以自己要善于找更多的操作机会,每次值晚班后,我就在科里休息,以便在第二天早上可以参加一些早晨的护理操作。在多练的同时,我还注意总结经验,例如静脉穿刺技术,我要求自已每扎一针,都能把课堂上讲的、老师示范和自己的操作结合起来。我的几位老师,有的喜欢从血管侧面进针,有的喜欢从血管上进针,也有的喜欢用持针器。出于责任心,她们都热心地为我纠正动作,结果哪种方法我都掌握不好。后来,我选定了自己比较熟悉的一种方法,重点练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后,再学习其他的方法,使自己技术过硬。
勤复习。从外科转到妇产科实习,虽然墓本操作相同,但我对产科护理技术很生疏。我就迅速地把《妇产科学》复习了一遍,重点熟悉产科护理,理论联系实际,尽决掌握实习内容。以后,每轮转到一个新科室之前,我都有针对性的复习所学的理论,为实习做好准备。
勤总结。我们实习时,每个月轮转一个科室,时间很短。我不仅努力学习,使自己尽快熟悉新科室的工作,还注意及时总结实习经验。在外科,我根据自己体会、老师教导及学过的理论知识,写出了食管癌及肺叶切除的术后护理体会。在内科写了尿毒症、肺心病等重症的护理体会。这样,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护理工作是一门科学,表面上看来似乎不难掌握,但要做好却远远不是半年或十个月的实习就能达到的。我感到任重而道远,在实习时必须加强自己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不但要虚心学习老同志的长处,还应该纠正一些不正规的操作方法,使自己毕业后能为护理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医生优秀实习个人总结
带着一份希翼和一份茫然来到了楚雄州医院,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涯。从此,我的身份将从一个学生变为了一个实习护士,生活环境将从学校转为医院,接触的对象将从老师,同学转变为医生,护士,病人。对于这三大转变,对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实习护士,虽说老师对我们已是千叮咛万嘱咐,可我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的,怪不适应,怕被带教老师骂,害怕自己做得比别人差怕,自己不知从何入手。
手术室一个让人听了感觉很恐怖又很神秘的名词,手术室的一道门将里外分割成两个世界。让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所有科室中手术室是另我最向往的科室,正因手术室对我来说很神秘,我带着好奇心来到手术室实习。
每一天早晨八点上班,更换好鞋戴好帽子口罩,换好手术室衣服才能进入限制区,更加增强了自己的无菌观念,进入手术室的第一天,老师便对手术室的环境于器械向我们做了大致的说,让我认识到了解环境和认识器械的重要好处——让我们在最短的时刻内找到所需的物品,同时使我们认识到时刻就是生命。我们务必争分夺秒!
在手术室实习期间很荣幸上了两台手术,是剖宫产,我仅仅是帮忙持吸引器为了更好的节约手术时刻,但是从内心里还是感觉机会的来之不易,从每一个小步骤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手术过程中无菌要求的严格程度。我从刷手学起到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每一步都严格要求自己,以到达无菌的要求。在手术室我还学会了扎套管针,打大包,打器械包等。
在手术室的实习中,强化了我的无菌观念,增加了无菌原则意识,让我对洗手护士和巡迴护士的工作任务有了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使我加懂得工作之间与护士地配合,与医生配合的重要性。
在手术室实习的日子很短暂,使我了解到手术室刷手的步骤;认识手术器械;开,打无菌包;穿脱手术衣;戴脱无菌手套;无菌用物之供给;装卸刀片;学会手术记录单的填写;手术前,中,后器械的清点等。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忽略的部分。对我来说,每个部分都是一种考验和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原来,只有实践过才知道百看不如一练
在手术室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感觉自己收获很多,增长了很多见识包括护理知识上,也包括人际关联方面。
在思想教育形式上,充分发挥各科室优秀护理人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定期组织各科室进行学习,强化职工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加强基础护理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全面管理。
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
为了适应医疗服务的需求,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推动医院持续稳定的发展,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尊重、明白、关怀病人的基础上,为病人带给温馨、周到的人性化服务,尊重病人的人格尊严,重视病人的人格心理需求,以限度地满足病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透过方便、快捷、热情周到地为病人带给优质服务,从根本上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提倡人性化服务,提高人性化服务的理念,从服务对象的特点和个性出发,开展护理服务,以尊重病人,服务于病人,顺应时展和现代生活需要为切入点,不断改善服务措施。首先,职责护士要热情接待病人,并把病人送至床边,主动向病人或者家属说病区环境,作息时刻、规章制度及主治医师等,及时发放护患联系卡,了解病人入院后的心理状态与需求。其次,交待特殊用药、饮食的种类以及各种检查注意事项、手术目的、手术大致经过、卧位、放置管道的注意点及拨管时刻,安慰鼓励病人,尽的发奋解决病人的后顾之忧。第三,带给规范化服务,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入口,服后再走”把亲情化服务纳入工作之中,用充满人爱的亲情去慰藉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早日康复。
加强护患沟通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护理部推行住院病人一日督促卡的应用,无形中督促了各科护士主动去观察病情,又增加了护患沟通。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有效地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为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护理部实行的一提倡三禁忌,提倡就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禁说三句“忌语”“我不知道,我正忙着,等一会儿再说”。有效地促进了护士与病人沟通的语言技巧。使催款这个很敏感的话题,不再成为医护合作不愉快的导火线。
重视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优化护理队伍。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社会的需求,人们观念的改变,对护士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护士不仅仅需要技术精湛,动作敏捷,富有同情心,护士的行为与尽职精神对护理事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护理部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抓。
医生优秀实习个人总结
作为一名骨科医生,我的工作职责是投身医学事业,为人民大众的医疗卫生、健康保健贡献自己毕生精力。参加工作至今的实践工作,我对自己工作有很多的思考和感受,在这里我就近一年的实习期来本人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医疗技术等四个方面作一下简单的陈述。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素质
在政治思想方面,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党的精神,并把它作为思想的纲领,行动的指南。充分利用电视、电脑、报纸、杂志等媒体关注国内国际形势,努力学习各种科学理论知识,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和党政策,领会上级部门重大会议精神,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同党同领导保持一致,保证在实践工作上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及教育活动。
二、恪尽职守,重视自身道德修养
在实习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医生应具备的素质,要做一名好医生,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细心刻苦的作风,同时要对病人有高度的同情心,术前多与病人沟通,多细致询问病情,术后多察看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三、勤学苦练,不断提高专业技术
医院医生实习个人总结
医生,在大多数人眼里是一个很高尚的职业,因为治病救人,因为奉献。作为一名刚进医院实习的学生来说,我有太多的忐忑与不安,面对病人,面对老师,但也很庆幸,能看到很多东西,能直接接触感受,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一个人的坚强与软弱,一名医生、一群医务工作者、一个医院燃烧不息着。
有时候更让人感动的是,本不该属于你的关怀落在你心坎,医生便是。一直都有想做外科的想法,或者说是大部分人想到医生,首先想到的都会是外科医生,所以自己也会想在这样的位置,受人瞩目。而在普外科实习了一个月,有的更多的是心疼,是感动,是感激。
在普外科,我跟的老师是郝老师。刚开始的时候很兴奋,因为可以看做手术,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做老师的助手;后来一天两三台手术,一天站7、8个小时,还要开医嘱,还要完成病例的书写。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什么忙也帮不了,而又凑巧老师收的病人又多,所以就只能看着老师忙,我们帮着打打小杂。一连一个星期郝老师都没有回家,一直留在医院,值班室或者医院的员工宿舍,常常吃饭也不按点,有时吃饭的时候吃一半,值班室的门就被病人敲响了,问郝老师在吗。有几次看着老师一边吃饭一边和自己两岁的儿子视频,总觉得心里酸酸的。
有一次手术,一个23岁的男孩,背部长了一个隆突性的肿瘤,需要手术切除。术中原本是局麻下进行的,后来情况不佳,转为全麻下。此时根据病史和手术,判断肿瘤很可能是恶性的,而且周围已经粘黏,但没有病理结果支持;而手术已进行了较长时间。因为肿瘤边界不清,很难切干净,主任建议尽快完成手术,郝老师却坚持既然病人来做一回手术,躺在这个手术台上,不管以后会不会复发,但这次能切干净就尽量的切干净,把肉眼能看见的全切了。所以,手术又延长了1个小时。我没有不赞同主任的意思,因为每个人考虑的点不同。我知道,郝老师是个追求完美的人,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就是有点强迫症吧。但总觉得,这点强迫症,让医院有了更多的人情味。
终于一大波病人来潮过后,我趁着喘气的当儿,问郝老师:老师,你一两个星期没落家,师母不会有意见吗?
老师耸耸肩:早就习惯啦,没什么了。
很简单的回答,我却觉得表达了很多,早就习惯了把自己投入这份工作中,早就习惯了这样的责任与使命感,早就习惯了病人至上、生命至上。
每次去病房给病人换药,病人之间就会笑呵呵的说,郝医生的学生又来换药啦。我们也笑着应答。一次一老俩口说了句,郝医生是个好医生呐,你们俩小医生跟着他也肯定会成为个好医生的,我笑着给婆婆贴纱布,心里也深深的震撼着,医生做到这个份上是挺不容易的。有病人惦记着自己的好,郝老师心里也特别满足吧。而我有这样一个老师作为榜样,我也挺幸运的。出科了,我想我会一直记着这样一个个子不高,总是有一下巴胡茬的老师。
医院医生实习个人总结
XX年11月9日,星期五,阴转多云,又到每周忙碌的周五,有常规王智彪教授查房,下午2点讲座学习,5点读片,6点关于子宫良性疾病的座谈会。
上午8点交班较平时提前20分钟,会上汪炼院长多次强调我院重点发展的人文关怀服务,现代五星级医生的发展目标,同时再次规范“一帮一”的负责制度——要求每一名患者由住院期间的主管医生终身负责制,从医患关系发展到朋友关系,不管曾经的患者是否疾病与否,应当继续关注患者现状,从朋友角度关心患者的健康状态。这一点得到王智彪教授的充分肯定,再次强调要给广大患者建立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国际化医院的宗旨。
接下来是护士长的一番话,这个故事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一名刚从学校毕业的小石护士,她是一名来自印尼的子宫肌瘤患者的责任护士。这位来自印尼的患者由于地域差异,以及重庆地区最近天气骤冷的缘故,她的衣物不足以保暖,这一点让小石护士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第二天她就从家里将自己的衣服,而且是自己很喜欢的衣物带到医院亲自交给患者,同时将患者不方便清洗的外套带回家自己洗。一个小小的,不经意的举动让我们深感佩服与敬畏。海扶医院这样自然流露的点滴感人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主管医生每天坚持给所负责的患者打回访电话,医务工作者们亲自到床旁关心患者衣食住行,每周五王智彪教授耐心详细地大查房,外地患者离院时医院派车将之送到火车站或机场……这些已经是海扶医院的常规作息,我打心眼里羡慕这里的患者,因为在这里有很多真心关心爱护她们的朋友。
生活在这里的每一天都会有点滴的细节感动着我,小石护士感动了我,很多就诊的患者也感动着我。今天查房时一名子宫肌瘤患者的故事让我感动,更是震惊。她是来自福建的患者,就诊前经过大量的资料收集以及通过99子宫网群友里的对话,她及其丈夫坚定了来重庆海扶医院治疗的决心。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丈夫了解到超声消融是一个新技术,群友对话中一些治疗过后的患者有对之肯定的,有持保留态度的',有仍然否认这项技术的。经过认真的分析之后,他们毅然做出了决定,坚持来做超声消融治疗。假如这个故事到此为止了,或许你会说每一名就诊的患者都是感动的。的确,每一名患者都是感动的,因为她们有一颗敢于接受新事物的心,敢于尝试新技术与疾病抗争的决心,她们都很勇敢。
然而这个故事有了新的情节,让我震惊。这名来自福建的子宫肌瘤患者不仅有很多朋友劝解她不要来重庆治疗,甚至她的妹妹,是一名妇产科主任,更是强烈反对她考虑超声消融治疗。谈到这里,我不得不说一说目前一些医务工作者对于hifu技术的认识是欠清晰的,这里不细谈。我更多的是震惊,假如我是这名患者,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当身边所有人都反对我的做法时,我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坚持自我!或许我会向作为妇产科主任的妹妹妥协,或许我没有勇气尝试新技术,或许我会瞻前顾后考虑许久。然而,我们的患者做到了,她坚持了自己的想法,迈出了坚定的一步,她的坚持和决心令我十分佩服,心生敬畏。在这里我表示感谢,感谢患者朋友们的支持与信任,你们的信任是我们继续前进最大的动力与希望。
下午5点多这名患者复查mr的片子回来了,大家一起读片时特别关注了她的结果,从mr上看消融情况不错,我们为之感到欣慰,她的不虚此行更是增添了我们勇往直前的信念与信心。此时,心中莫名的感动油然而生,或许作为海扶医生就是生活在感动里,我们需要感动自己,并创造更多的感动送给患者朋友们。
医院医生实习个人总结
一转眼,实习已经过去了很久了。自从来到了xxx医院的xxx科室,我一直以来都在xxx领导的帮助下在xxx科室锻炼并钻研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工作中,我收获了很多经验,也对过去的一些不足进行了弥补。同时,跟着领导和前辈,我也吸收了很多他们丰富的工作技巧和经验,更进一步的加强了自己。
总的来说,在这段实习中,我让自己在工作中提升了很多,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关于社会、团队已经生活中的知识和了解。现在,实习即将结束,我对自己在工作中的情况做总结如下:
一、思想和态度方面
作为一名实习医生,我认为比起专业上的能力,我现在更需要的是在思想和态度方面加强自己。作为一名医生,为病患服务治疗,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但每个患者都不同,想要在工作中更好的照顾好所有的病人显然需要的不仅仅是充分的专业能力就能做到的。
为了能更好的服务病人,在工作中也时常回去观察那些前辈们会怎么去与患者沟通,用怎样的技巧去帮助病人。尽管这些在过去我也有所了解,但想要充分的运用好,还是需要真正在工作中才能锻炼自己。
二、专业能力的锻炼
对于医生来说,及时参加了工作,时时更新自己的专业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更何况是我这样的实习医师。为了能在工作中更好的提升自己,我严格的钻研专业方面的知识,并在工作中严格的按照执行标准进行工作,绝不在工作中犯下一丝一毫的马虎和错误。
此外,我还在xxx领导的指点下充分的提升了自己在临床方面的经验,大大的加强了我在工作方面的综合能力,并进一步的扩充了我对工作的了解。
三、工作方面
在工作中,我严格的按照医院领导的指挥,并在工作中积极的改善自我、提升自我。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并结合实际锻炼,更深刻的认识自己,在工作方面发挥自己的能力。
回想自己这两个月所走过的路,所经历的事,没有太多的感慨,没有太多的惊喜,多了一份镇定、从容的心态。
两个月的实习,对一个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而言,从中学到了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在这段时间里,领导同事给了我足够的宽容,支持和帮助,让我感受到了“海纳百川”的胸襟。
首先得感谢公司给我们提供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以及有经验的上级给我们指导,带着我们前进。他们的实战经验让我们终身受益,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不仅是做事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做人的道理,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和基础。
从XX月XX日开始进入公司,不知不觉中,两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在这段时间里,我学会了好多,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社交,现在,还未完成职业角色的转换。其实从一个学生一下子转变成一个职业人,真的有点不习惯。到目前为止,我看上去还是像一个学生,根本就不像是工作的人,包括谈吐举止方面。
刚刚涉足社会,每个人都需要学会适应,不断锻炼自己,熟悉公司的操作模式,在工作中,我接触到了很多以前从未碰到过的人和事。在这段时间里,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特别是要加强专业知识的熟练与运用。
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生活弹指一挥间已经接近了尾声,在这期间我体会到了身为一名鲁泰员工的酸甜苦辣,也让我体会到当一名员工的不容易与肩负的重任。回想起XX月XX日当天,年轻的我们捧着一颗颗热情、兴奋而充满期盼的心来到鲁泰纺织股份公司,激动不安之情油然而升。一个个沉甸甸的问号,在我脑中盘旋。我不断自问:作为一个实习生,我能做好吗,我能给学生带来一点进步吗?如今,两个月的生活见证了我的成长,为我的实习画上一个完美的感叹号!
回顾实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在实习的过程中,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一些悲苦。那就是对公司的一些工作流程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在看人做,听人讲如何做,未能够亲身感受、具体处理一些工作,所以未能领会其精髓。但是通过实习,加深了我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丰富了我的实际操作知识,使我对日常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领导和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发现学习和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现一些实习生跟老师像朋友一样相处,老师有什么事都喜欢找他们帮忙,有什么机会也会首先想到他们。并非他们巴结或有后台。而是他们用朋友的态度相处。
另一方面一个人掌握的信息多、技能多,能帮助别人的地方也多,帮助别人多了,别人也愿意帮助你,而你的人脉也广了,掌握的信息也越来越多。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得改变他的思想,大多数时候你以什么心态对别人,就会得到怎样的回报。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再不能处于独处的状态了。独来独往,别人不主动自己也不理会。把自己个在自己自己的小空间了。总担心别人的看法,把别人想的难以接近。开放的态度使人更快更好的成长。
人都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也许像我们这些刚从象牙塔出来的初生牛犊,只有多历练一下,才会体验到什么叫苦,什么叫人生?
在染色中检上学了两个月,终于在XX月XX号我顶岗了,以前,跟着师傅学习的时候,从来不知道这份活这么难做,真正自己做的时候才发觉一切都没那么简单,根据运转卡找布,拉卷,缝头,包卷,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真正操作起来却显得那样难?
也许任何事情都是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苦与难都是必经之路。刚开始顶岗的那几天,我真的有点干不来,无论自己怎么努力,可怎么都做不好,那会是多么烦气啊。可是慢慢的,慢慢的,发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会用包缝机缝一个又直又齐的缝头了,知道如何取样了,懂得如何调卷了,明白如何避免起折了?
虽然中检上的杂活会比较多,但是我不会因此退却,我会把它当成锻炼自己的一个机会,好好努力````````
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感到了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也许自己会看不惯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无法忍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
很多时侯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而在学校,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每只是上上课,很轻松。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在学校时,老师总强调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无论怎样,自己都要坚持!
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心里上不要有什么额外的想法,不必要的压力,要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先就业,后择业。我现在要好好锻炼自己。再好好学习,之后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找个好工作来回报父母及其所有的老师的。别的没有什么奢求的,现在当然是把磨练自己放在第一位。
在学校,我们只走的平路,上不得陡岭,更过不得险滩,以后步入了复杂的社会,作为一名小实习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委屈,会有埋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轻言放弃,更不能自甘沉沦,要知道,人生有起伏才有真趣,有波折才有韵味。以后的道路还很长,要加油!Fighting!
实习生个人月工作总结范文【二】
岁月流转,时光飞逝,20XX年的日历已悄然翻过,伴随着 时代前进的步伐,回首自己六个月来的工作经历,我作出如下个人工作总结:
(一)自我反省,正视不足。
“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人”,一直是我的座右铭。尽管我们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但完美离我们总有一步之遥,经过六个月来的努力,工作没大的起色,平庸的业绩使我更清醒地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施工规范还不是特别熟悉。 二是没有现场工作经验。
(二)工作体会
虽然我刚出校门进入哈尔滨通达建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六个月了,但我的感受颇深:“只有学才知道”我刚来到项目上的时候,马哥让我计算工程量,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我感觉有点紧张也有点惊喜。通过我不断的请教终于完成了我第一份答卷,此后在钢筋施工过程中我分别计算了钢筋的根数,混凝土用量,涂刷墙面面积及屋面压型钢板面积等。通过计算这些工程量大大提高我对图纸的阅读能力,也加强了我对建筑规范的理解。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锻造自我是每个人必经的路,通过反思问题,我深刻意识到一个人最难战胜的其实就是自己,我们的行动有时就在闪念之间,向左向右就在于心态,选择积极上进还是选择散漫停滞都在于自己。选择前者,必将朝气蓬勃、意气风发;选择后者,势必死气沉沉、意志薄弱。工作中缺乏热情,就会丧失斗志,人就没有动力前进,甚至与机遇擦肩而过,因为机遇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三)工作打算,以期完美。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对今后的工作,我给自己提出如下打算:
一是由于工作经验缺乏,我平时注意自我加压,利用好时间多看建筑行业知识书籍,多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
二是今天能做完的事,绝不拖到明天。正如姚总说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关键词:顶岗支教;师范实习生;工作
1.研究目的
“顶岗支教”作为一种教育实习模式和支教方式,目的是为了使相对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获得持续的、较高水准的师资补充,以解决对口地区师资问题并促进师范生培养模式和教育实习的改革。本研究通过对顶岗支教实习生工作状况的调查,为继续落实师范生顶岗支教计划,改进支教实习工作提供合理建议。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对2012年下半年在喀什地区进行教育顶岗支教的师范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师范类高校顶岗支教期工作情况调查问卷”150份,收回142份,回收率为94.7%,其中有效问卷131份,有效率为92.3%。
3.结果及分析
(1)顶岗支教师范生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顶岗支教实习生是由乌鲁木齐职业大学选派到喀什地区中小幼学校,顶替该地区学校缺岗师资或由于培训等原因的离岗师资的在校大专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生具有双重角色,在大学对其管理的层面说,他们是大学实习生,在基层学校,他们是有区别于当地学校教师的全职教师。本次调查的顶岗支教学生中女生123人,男生8人,正常地反映出新疆小教师范专业的性别比例;其中语文教育44人,数学教育42人,英语教育27人,学前教育18人,除了一名维吾尔族学生,其他学生有87人进行过7到时简单维语口语学习。实习单位分布在喀什市和疏附、疏勒县所属市、县、乡、村的中、小、幼学校。
(2)顶岗支教工作状况。在新疆,顶岗支教教学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将师范生的教学实践与新疆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结合起来,与“两基”工作的基础教育服务结合起来。在调查的喀什地区顶岗支教中,中小幼学校接受师范学生实习,提供的大多数是民族学生双语基础教育工作。承担教学课程一门课的59人,两门课的37人,三门课26人,四门课6人,五门课3人。喀什的学校,尤其是小学的规模比较小,很多学校一个年级仅有1~3个班,多数又分双语班和普通班,总体上课的门数多,平行班、平行课少。对于实习支教师范生来说,熟悉教材也需要一个过程,承担1~2门课比较合理,承担三门及以上课程的同时,再要求教学质量就难度过高了。
调查显示,支教师范生每周规定课时量10节以下的46人,10~14节的61人,15~18节的17人,18节以上的7人。独立承担班主任工作的9人,副班主任79人,基本上是完成一个全职教师的工作。半年的实践活动,使师范生超前体验了当教师的滋味。经常与民族学生在一起组织和实施各种活动,师范生逐步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来了解和认识当地民族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心理特征,思考当地究竟需要怎样的“双语”教师。
在被调查的131名顶岗支教师范生中,在小学工作的有62人,中学53人,幼儿园15人,其他教育单位1人。访谈调查显示,在教育顶岗支教中,师范生始终以“教师”的身份与中小幼学生在一起。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使师范生时时提醒自己:必须以一个“好教师”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因此,顶岗实习的师范生努力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加美好起来。
(3)支教管理和师范生对顶岗支教的接受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是我国最集中的维吾尔族聚居区,人们通用的生活语言是维语,尤其在乡村,不懂维语的人在当地生活和人际交流存在相当大的障碍,不懂维语的教师通常不愿意在民族学校教学。也因此,当地接受过“双语”培训的教师,回到当地后,汉语听、说能力迅速下降,这也是南疆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师资紧缺的因素之一。虽然目前教师补充也有特岗教师、青年志愿者、在职教师支教等多种形式,但顶岗支教依然是短期迅速解决当地“双语”教师数量短缺和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
顶岗支教学生大都是第一次以工作者的身份接触社会,部分学生对实习过程中的困难预见不足,虽然有每月预先发放的400元生活补贴,但还是因为不熟悉当地情况,可能半个月就花完了。而由于支教管理环节多,指导教师管理范围大,实习生个体在生活上遇到的问题难以迅速解决,所以,部分学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反映上课学生听不懂,当地教学条件落后,缺少教辅材料,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据喀什地区教育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2011年在喀什地区经过“教育顶岗实习”的学生,2012年回喀什地区,在教育单位就业的就有27人。这也说明顶岗支教有利于高师学生理解国家发展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举措是行之有效的。
(4)顶岗支教对实习学校教学的帮助。在此次调查中遇到这样一个可以解决而没有引起重视的问题――顶岗支教师范生的数量和专业的安排与实习学校现实需要没有很好的对接。高校要与实习学校或当地教育部门进行沟通 ,安排实习之前,首先应收集当地学校所缺教师数量、学校教师学科结构的信息。从内地院校顶岗支教经验总结中了解到,有些高师院校在这方面已做了较成功的尝试,比如四川师范大学安排顶岗实习之前,向实习基地提供了本校的专业信息,方便当地教育局统计各中小学的顶岗实习教师需求计划。
民族地区中小幼学校的教师不乏教学水平较高、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师,但是总体看来,教师水平普遍不高。对顶岗支教生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65.7%和77.1%的被调查师范生认为实习单位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有点严重、比较严重”和“非常严重”。分析原因:首先,当地教师大多是本地人毕业于当地院校,学缘接近,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学习渠道受局限;其次,维文教育科研文献数量少,汉语以及外语阅读和理解能力较弱,在职培训效果受局限;最后,缺乏优秀教师评比奖励机制,不利于优秀教师的成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第八小学、喀什市第十五小学、喀什市第十九小学等学校的顶岗教师在学校的公开课不仅有本校教师、领导听课,还有其他学校教师以及当地教研室的老师听课、评课,实习师范生在家长开放日的教学公开课也得到本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赞誉。关于顶岗支教师范生对当地教师的影响途径所做的调查显示,顶岗支教学生与实习学校教师的交流途径是多样的,有了这样一个自主自由的交流平台,可想而知,师范生对当地教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5)顶岗支教对实习学校学生的影响。顶岗支教师范生对当地学校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中、小、幼学生个体来说,实习老师和学生的年龄更接近,没有代沟,即使存在一定的语言沟通困难,实习教师的笑容和耐心讲解态度也使学生对实习教师喜爱有加。
考虑到支教对当地学生的影响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对学生学习成绩情况和顶岗支教给学生学习成绩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86.26%(113人)的师范顶岗实习生认为当地学生学习成绩差的现象“有点严重”“比较严重”和“非常严重”。当问及顶岗支教对学生成绩的正面影响程度时,顶岗实习师范生中选择“中等程度及以上”的人数达到了55.73%(73人)。
从推进“双语”教学的角度,顶岗支教对当地学生的影响是尤其深刻的。由于语言问题,民族地区、尤其是乡村的少数民族孩子,长期处在相对闭塞的环境里,高校顶岗支教老师的到来打破了孩子们学习汉语的“哑巴”学习状况。
4.结论
(1)顶岗支教对师范生到农村、民族地区任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师范生在校期间有了为农村和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服务的体验,为毕业后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或者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顶岗支教对当地教师工作有帮助。顶岗支教师范生为民族学校创设教师汉语交流环境,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推动教师采用信息教育手段具有积极引导作用。
(3)顶岗支教对落实民族地区“双语”教学计划,提高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于实习地区的中、小、幼学生来说,对每学期换一名教师有着新鲜好奇的一面,但是每学期都要适应新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这对于他们的学习会有不小的影响。
(4)高校与实习地区之间沟通不畅,关于高校的职责、各教育局的职责、实习学校的职责、实习生的职责等方面并没有做出具体规定,且未出相应的规章制度,致使有些责任无法落实到个人。
5.建议
(1)赴民族地区顶岗支教前集中进行短期语言(维语)培训,高校尽力配备“双语”指导教师,缩短顶岗支教师范生的工作适应期。在传统短期实习模式占主导的情况下,与南疆民族地区教育顶岗支教相适应的师范生培养计划并不成熟,学生支教需要尽快适应教师角色和环境的转变,在支教前应提前到达实习地,通过集中培训(不少于一个月)掌握基本的生活语言和适合当地的优秀教学方法,随队指导教师应配备懂当地民族语言的教师,保持与当地教育机构人员的无障碍协作和沟通,尽可能缩短顶岗支教师范生适应期,提高顶岗支教效果。
(2)高师院校应建立与实习基地的长期联系,根据需要控制顶岗实习学校接受实习学生的数量和专业,保证对口地区基础教育质量。顶岗实习学校的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实习支教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人员流动频繁可能会引发教学质量的不稳定,增加必要的“岗前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培训”很有必要。与其他实习模式不同,顶岗支教实习的“全职”性质决定了实习师范生必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负责。因此,建立制度,调动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很有必要。比如建立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档案管理制度,奖励优秀指导教师等。
(3)高师教学应重视教学理论和教改思想传授,并开设专门的班主任工作课程。一般高师都将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在实习前的一学期,实习内容则重于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两个方面。这就产生了错觉:因为要实习,所以学科教学论应该教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忽略了对准教师进行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改革的思想教育和培养,缺少“教学相长”的原则,更少涉及教学过程中学习、研究能力的培养,使得教育实习仅停留在指导师范生上课,锻炼备课、上课的技能或充当教学助手等少量“规定动作”上。“理论伴随实践、实践证明理论”,课堂中一味的理论学习,使高校师范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难以深入,这与实习学校希望能够从高校带来关于教育教学的新理念,给学校带来关于学科课程改革的新知识、新方法还有一定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陈秀玲,王 涛.新课改与高师教育实习的矛盾兼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9):32―34.
关键词:师范生;教学实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166-02
英语师范生教育实习是师范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普通高师院校的学生将其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师教育技能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实际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获得必备职业技能的途径,是促进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石。《英语新课程标准》(2001版)对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技能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的摇篮,师范院校对基础教育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基础教育英语课改输送合格的英语师资也是高等师范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目前师范院校教师职前培养没有及时反映新课改的需要,没有有效地与基础教育接轨,培养的针对性不强(程晓堂,2008)。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学校和实习学生都发现了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我们高等院校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的问题,对课程改革理解的问题,对中小学教学的现状了解不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师范生集中教育实习的特点,联系初高中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结合自己指导实习教师的身份,运用访谈、听课、跟踪调查的方式了解了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断改进职前教育培养内容,为共同探索新课标下英语师范生培养模式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一、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研究旨在了解英语师范生实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教学技能、教材掌握、教学理论、课程讲授、课堂用语等内容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运用对双方实习指导教师(注:集体实习中大学方也派出指导教师)访谈,更能充分了解实习存在问题的针对性和代表性。其次,根据对教师的访谈内容带着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访谈以及跟踪听课的方式可以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实习过程的发展变化。所以,本人认为这些方式比起问卷调查更能了解具体的问题。本次调查访谈涉及3个区(银川,吴忠,固原)的9位资深(教龄12年以上)的英语教研组组长,学科带头人,向他们了解在指导实习学生中发现的问题以及给予的相关指导,以及对大学英语师范教育培养的建议。同时,对银川市7所中学(涵盖银川的三个区)实习的学生中的7位学生进行访谈,并对自己指导的8位学生(2011和2012年)进行跟踪听课调查,根据准备好的听课计划,访谈问题,得到了如下信息并进行了归类分析。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1.实习模式及时长。2009级以前的实习时长为2个月,受访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这个短暂的时间不能完整地体现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能更好地从教学的各个环节锻炼教学能力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能力,也不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接受教师指导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同时,学生反映集中教学实习模式比自主实习方式更能达到教育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2.实习生知识结构。受访的教师都认为实习生的知识结构不够宽,体现在对其他学科知识的不了解,特别是在学生阅读题和课文讲解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引领学生理解相关话题或者有深入的介绍。但是肯定了学生的基本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了解程度较深,在课文导入环节能够做出针对性、提示性的介绍,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除此以外,受访教师普遍认为实习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不够,对教材没有全面的了解,不能很快抓住单元的主要结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在课堂讲解,教案撰写中重难点不突出,结构层次不分明上。
3.实习生教学技能。通过实习反映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基本的教学技能还不够扎实,语言用语不够精炼,语言表达不适合初中生,或者在板书、幻灯片上或者口头表达上出现一些基本的语法错误,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比如:Do she like Koala?Why does they like them?She like pands because they are cute.或者书写不够规范,要么缺少基本的标点符号,要么句首单词首字母或者专有名词没有大写。在排除由于紧张导致这些现象的因素外,这些问题也充分表明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对初中生的英语课堂用语不了解,对中学生心理状况没有很好的把握。
4.课程讲授技能。在课程讲授中,笔者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都认为实习生对知识点、重难点把握不够突出,存在讲解不够精炼、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活动虽很新颖,但展开过多,结果导致各教学环节衔接还不够流畅,通常缺少教学总结部分,便匆匆结束课程。课堂任务设计示范性不强,使得学生理解困难,从而延长了原计划的活动时间,进而影响整个课堂进程。各种研究方法的结果表明,英语师范生在为期两个月的实习中表现出的问题是:实习时间过短,不能看到学生教学实习的进步和发展;教学基本技能不够扎实,语言知识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对中学英语教学,中学课程改革,对教材,对中学生心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解决办法。
三、解决对策
1.延长教学实习时间。两个月的教学实习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学的实习内容,很难有充分的机会锻炼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也不可能让学生有时间认识到教学过程中自己的不足,并在随后的机会中得以改善和提高。因此,按照新修订的《2009年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2009级英语专业学生在四年级上学期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习,和原来两个月的实习时间相比,受访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新的实习时间能更完整、更好地从教学的各个环节锻炼学生的教学实践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能力,能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接受教师的指导,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充分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教学管理能力。同时,学生反映集中教学实习模式比自主实习方式更能达到教育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2.加强英语师范课程设置。针对实习反映出来的问题,师范课程应该制定详尽的技能培训课程。在加强师范技能课的同时,补充教材教法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小学英语课程发展的历史,教材使用的情况和要求。具体做法为:把现有的教学法课程一分为二,分别授课。一部分为理论知识,即介绍中小学英语课程特点、教材、教法,以及教案的撰写,同时包括班主任工作简介;另一部分为实践课程,即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说课+讲课的机会,使每个学生能够有两次以上的机会实践中小学,或初高中等不同阶段的课程,以及不同类型的课型(阅读,练习,听力等课程)。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学生在真正下点实习中才会镇定自若,充满自信地面对挑战。
3.完善师范课程的评价体系。在良好的师范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完善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评价体系。在师范技能课程上,除了普通话是全国统一考核标准外,其余都没有完整的评价体系,不能给学生的职业技能上充分的制度上的保障(崔藏金,2012)。学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合格师范生的标准,也是高校师范生培养的目标。因此,师范院校应结合自身的课程设置完善评价体系,明确考评内容,严格考评标准。首先,对于师范类课程注重学生档案袋建设,为学生实习前后整体教学评价做资料积累;其次,结合实习中双方指导教师评价,对学生基本教学技能,班主任工作给予系统评价;最后,在毕业前,对师范生开展综合师范技能竞赛,考核内容包括板书,口头表达,20分钟说课+讲课,教案展示,主题班会设计等内容,评价结果计入学生个人档案。
4.建立实习基地并加强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有利于发挥高校和地方中小学的各自的优势,更好地做好师范生职前培养工作。一方面可以长期聘请实习基地优秀教师以讲座、讲课的方式给学生讲授中小学英语课程特点,中小学生身心特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特点等内容;另一方面,选择初高中优质课,让师范生分期分批进实习基地现场听课,真正了解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同时,随着实习时间的延长,可以实行“顶岗实习”,即在实习的后半段让实习生顶岗上课,原来的任课教师可以到高校进行短期的相关理论课程学习,也为中小学教师创造短期的进修机会。在实践中,高校和实习基地在合作机制和内容上不断探索和完善,逐步形式有效的合作机制。
四、结语
英语师范生实习是师范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工作的必经之路。在实践中,高师院校通过加强相关课程建设,完善评价机制,加强与实习基地合作,探索有效合作机制都有利于英语师范生的职前培养。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师范院校在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在首届全国师范院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峰论坛上的发言[J].基础英语教育,2008,(4).
[2]崔藏金.高师英语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模式探析[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13-115.
[3]郭新婕,王蔷.教育实习与职前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关系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3):28-33.
[4]毛海燕,程爽.双语教学视阈下英语师范生的专业化发展与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156-158.
教育实习是培养合格师范生的必经之路,决定着高师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如何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出适应21世纪发展的高标准、高素质、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师资队伍。从PDS来思考民族院校的英语教育实习及其改革,可以生发出许多现实问题,以资借鉴启发我们更好地开展教育实习工作,进行教育实习改革,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
建立以中小学为主的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模式
实习基地是师范生临床性的实践训练和成长的主战场,实习基地的选择及建设,是高师教育实习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前提和保证,也决定着高师的办学水平和方向。实习基地建设问题在我国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PDS实习理念,大学和若干中小学需建立类似于专业发展学校的长期合作关系,从而建立稳固的教育实习基地。大学有优秀的师资、先进的教学设备及前沿的教学理论,可以帮助中小学教师进行职后进修及科研指导,定期安排专家到中小学去,通过演讲、讲座、讨论等方法帮助中小学教师获得新的知识、发展新的理念,解决他们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和中小学教师共同设计、共同制定教师实习计划,此外大学也可以对合作学校进行资金技术等多方的支持和帮助,提高其在职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同样,大学应选聘一些有丰富经验的中小学教师来与大学生和教授们进行交流,他们共同探寻、提供教育信息资源,共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共同关注学生、学校和自身的发展,共同分享学校教育改革、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成果,这样小学也会由过去被动的实习场所转变为主动和积极的参与者。以中小学为基地的实习体系是师范教育重视师范生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种实习模式中,实习生全方位地参与并在真实的情景中开展各种教育实习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学习团体和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教学体验,锻炼了反思与研究的能力,获得了全面系统的教学经历,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所以,师范院校与实习基地之间应建立起本着加强基础教育和培养未来合格的中小学教师的共同愿望,根据互惠互利的原则,以签订合同的形式建立长期的挂钩关系,协调并明确规定双方的义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这种双方共同协作的结果便是能够进一步提高高师教育人才的学科素养,从而提高高师教育的整体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
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实习模式
马克思曾经说过“实践出真知”。在英语教学中更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这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掌握的知识能够运用或回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习教师的临床实践是其完成教师角色转变的必经之路,也是一名合格教师所必须经历的实践课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教育实习取得实效,师范生在大学获得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能力。PDS教师教育实践模式不仅关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还清楚地看到实践经验多样化的价值,学生必须体验不同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如实习生除教学外,还要从实践中学习班级管理、人际交往、社会实践、教育调查、课外指导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促进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把在大学中获得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加以运用,而且使实习生能熟悉其未来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并从而形成专业技能,为未来教师提供了入职前的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充分准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有个体性、案例性、综合性、情境性等特点,这只有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结合理论才能有效地获得,它使实习教师获得广泛的经验和能力而不是公式化的教条,它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我们应加强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实践合作,教师的继续教育应立足于学校的教学环境,立足于教师在中小学校的教学实践。要打破主观上只重视毕业前的集中实习,使之每次实习都带着不同的任务和目的,每次实习都成为该阶段学习的一种检验,做到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结合,使实习活动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在终身教育理念下,把教育实习看成一个不同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实习过的教师比在传统项目中实习的教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了解当今学校中的需要,更能有效地进行反思性实践。实习教师在实践中参与了学校的一些有意义的项目,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学校中的情况,形成了有效的反馈机制,实习教师在教育实习中的遇到问题都会及时反馈到大学,从而有助于大学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共同为学校改革做出贡献。
注重多方合作式的教育实习管理模式
我国长期以来教育实习管理工作单一化,管理基本上由师范院校负责,教育行政部门很少介入,很少建立高师教育实习督查制度,教师教育基本上还是“终结性教育”,即由师范院校一次性完成对师范生的培养,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分割,大学与中小学之间基本上无任何联系。一方面,教育理论工作者很少深入中小学实践中研究现实的教育现象和问题;另一方面,师范生和在职教育工作者又很少接触新教育理论,这些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制约了实习的深入发展,使大学对师范生的培养和管理严重脱离中小学的教学实际。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关系不融洽,给教育实习的安排及其他活动带来困难。针对这种现象,当前的教育改革已经表现出了师范生的实习期培养、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等促使学校与大学进行联合,开发各种研究和培训项目的尝试。教育实习的过程不是一个单一的环节,需要整个教育体系及社会的共同参与,大学教师、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教师都可以参与其中,尽自己的一份努力。教育实习中大学指导师、中小学合作教师、实习学生三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只是相互合作,才能使效用发挥到最大。教育实习管理由大学、实习学校和地方教育部门合作管理已在许多国家实施。实践证明:“要使师范教育改革取得真正成功的保证和有效途径就是大学与中小学在进一步开展教育研究与教育发展活动中携手合作”。因此大学、实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协作来共同管理教育实习,促进管理模式多样化。为了便于高校对教育实习的有效管理,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参与进来,设立“教育实习指导小组”,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对全局进行协调、统筹,在政策上给予保证,明确大学、中小学校、实习生各自的职责,为教育实习提供足够的教育经费,并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进程安排,为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深入中小学实践,为中小学教师步入大学讲堂,为双方合作,实践,反思提供时间保障。大学应通过与当地的教育管理部门合作,派出有经验的教师作为导师,负责全程教育实践,来与相应的中小学建立起合作关系,解决教育实习中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搭建一个教育实习的新平台。中小学校应设立教育实习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管理在本校的实习教师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情,并将实习工作列入中小学校的日常事务之中。借鉴国外一些好的做法,教育行政部门、大学、实习学校都应该负起责任来,加强协作,共同来管理教育实习,增强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如何发挥好三者的作用并凝聚成合作精神,关键在于大学的作为。大学有人力的优势,深入中小学,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加强与实习学校的科研合作、教学联系,争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努力创设并推行富有地方特色符合地方教育特点的教育实习模式。这种亲密的组织人际关系发挥着工作“剂”的作用,增进交往双方进行更有效的协作活动,使组织成员更好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并培养出走向理解的教育态度、观念值观,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另外组成成员在其中得到的同情、支持、友谊和尊重,会转化为一种更高昂的工作热情,只有建立一个多方合作的管理模式,才能共同保证教育实习活动的顺利实施,也为学校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
建立严格、完善的教育实习评价模式
教育实习评价是以教育实习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依据教育实习的目标与规范标准,对教育实习进行系统检测与考核,判断其与实习目标间的距离,以期改进的过程。开展教育实习评价是加强教育实习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保证教育实习的正确方向、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和效益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而我国大多数学校实习结束后,只是要求学生写一份实结,最后由实习指导教师就学生的实习情况写出评语或评定一个等级,实际上只要参加实习基本就能过关。由于没有指导教师之间及实习生之间的共同讨论、互相交流,这样的总结往往流于形式。由于缺乏对实习生的具体反馈,只被告知实习的成绩或评语,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实习生在实习中获得的感性经验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对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对实习生的评价工作在美国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实习质量,包括实习生对所教学生的评价、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对实习生工作的评价、大学指导教师对实习生工作的评价、实习生自我评价。对所教学生的评价是实习生实习活动中最具挑战的内容之一。实习生在实践中熟悉并运用一些常规评价手段,如正规及非正规测验,如教师自制的试卷以及和学生个别谈话等,还通过与学生家长打交道来完成评价。对实习生的评价,实习学校和大学的指导教师须怀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和接纳的胸怀,对实习生工作提出善意的建设性的批评和意见,如大学指导教师和合作教师对实习生在基地的每节课进行评价、大学研讨会中交流的评价等,所有的评价结果将装入实习生的个人档案,这对实习生未来的就业至关重要。实习生自评的内容包括个性特点、教学准备、课堂管理以及专业态度等,通过自评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总结经验,提炼教学理论。为此,在教育实习期间,应由大学教师和中小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共同组成合作指导小组,加强教育实习过程指导,对教育实习的评价应该以诊断性评价为主,及时帮助实习生解决问题。在作总结性评价时,应当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做出科学、公正的评估。建立合理的教育实习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实习生反思教学的能力,注意发挥评价对实习生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高师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所谓高师教学模式,是指高师院校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范型和操作策略,它是对高师教学活动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总结,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互作用的中介和桥梁,是高师教学体系的内核与关键。目前,以“授受式”为主的高师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阻碍着师范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的培养,根本无法适应新课改对师资素质的迫切需要,极其不利于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推行。
(一)课程体系刻板失调
高师院校的传统课程设置主要存在“四重四轻”的问题,即重专业、轻基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分化、轻综合。针对“教什么”的学科知识专业课约占总课时的60%~75%,而针对“如何教”的教育类课程比例相对太小,一般低于总课时的10%,它以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老三门”课程为典型形式,教材内容陈旧、空洞,既缺乏理论深度,又与实践严重脱节。另外,对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高师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对师范生从教技能的锻炼起关键作用的教育实习由于时间过短、次数太少,很难使师范生对教师这一职业形成深入生动的认识,而且,实习任务仅限于讲授特定的内容和充当班主任等规定性活动,大多都是走过场的“四步曲”,即跟班听课、讲课(4~6节)、组织活动、实结,根本没有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无法帮助他们迅速积累个人实践知识,形成必要的教育教学技能。
(二)教学方法僵化陈旧
高师院校目前仍以课堂讲授、知识灌输为主要教学方法,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按照既定计划向学生机械地传递知识,不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和批判。师生之间的关系被简化成一种知识授受的主客体关系,教师向学生展示的仅仅是纯粹的“科学世界”,却忽略了作为生存根本的“生活世界”。诚然,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帮助师范生系统掌握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但它体现着“教师权威”的价值取向,片面强调“灌输”“接受”“识记”等工具性活动,将师范生视为贮存知识的容器,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师范生创新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和个性潜能的发掘,造成师范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动性、主体性的严重缺失。同时,高师院校的教学手段未能紧跟信息网络发展的步伐,课堂教学形式基本上仍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发黄的教案)、一块黑板、一张嘴(满堂灌)”的原始状态。
(三)评估机制单一片面
传统的高师教学评价以学科考试分数这一认知性指标作为评判学生个体优劣的唯一标准,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操作,将评价范围窄化为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几乎与考试画上了等号,使得师范生在考试之前往往强记硬背,疲于应付考试,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则趋向于被动。而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素质却统统被排斥在评价体系之外,对师范生的日常学习表现和能力发展状况等的定性评价并没有能够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将造成师范生的能力结构和人格素质的异化。
高师创新教学模式的建构
高师教育兼具学术性与师范性于一身,不仅担负着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研开发等一般性高等教育的任务,而且更具有为基础教育提供合格师资、引领基础教育发展的特殊作用。传统的高师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不能满足创新教育大背景下基础教育对师资培养的需要。因此,要发挥高师院校对基础教育的引领作用,必须变革无视高师教育独特性的传统教学模式,将高师教学模式的创新作为实施高师教学改革的关键,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高素质师资力量。
(一)高师教学模式创新的理论依据
1、创新教育思想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是我国教育界继“素质教育”之后在全国积极倡导的又一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是指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它的本质就是遵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对人的创新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基本任务。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最高境界,与终身教育、主体性教育、个性教育、人文教育等教育思潮密切关联,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方向,是适应未来能力社会的理想教育形态。新课改正是以创新教育为主要指导思想,要求广大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中小学生创新潜能的充分发展。与此相对应,高师院校必须为基础教育提供可以胜任新课改的创新型师资,可见高师教学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近些年来,作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一个重要分支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流行。在建构主义看来,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独立的、完整的生命个体,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高师教学模式的创新正是以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这种全新界定为前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高师教育应该以师范生主观的自我反省为中心,尊重师范生个人的现实建构和特殊的世界解释,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激励和交往空间,以培养师范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高师教学模式创新的实施策略
1、转交教学观念,树立创新型教学观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高师教学模式创新的前提,基于对以往高师教育中“知识储备式”教学观的批判,“新高师”工程转而把促进师范生创造力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主张最大限度地挖掘师范生的创新潜能。为此,高师教师应该树立体现创新教育思想精髓的创新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看作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
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
在具体的教学观念上,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首要因素,教学的真谛就在于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断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和情感需要。高师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范生主体性的彰显,注意唤醒师范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师范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师范生的主体人格,使师范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从单方面强调传授学生知识转向知识与能力并重。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当是由学而教、先学后教,着重于能力培养,以能力开发为主、知识传授为辅。因此,高师院校必须注重培养师范生的教学组织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师范生能够具备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综合能力结构。三是从整齐划一的集中式教学转向兼顾学生个性差异的个别化教学。作为教学主体的师范生,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学习风格、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高师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实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质进行个别化教学,以激发师范生自身巨大的个性潜能。
2、重新定位师生角色,实现师生平等互动
在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必然发生重大变化,这是摆脱教育危机的迫切要求和现代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高师教师绝非知识权威和教学活动的主宰,“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他承担着学习的指导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课程的开发者及意义建构的促进者等多重角色;因此师范生也不应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知识灌输,转而以教学主体的身份自主参与教学活动,自觉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运用元认知策略对自身的学习过程及时加以调控或反思。
这种师生角色的转变无疑将结束指令性、专断性的传统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开始由为工具理性左右的、物化的、非情感性的“我――他”式关系,逐渐向民主、平等、合作的“我――你”式关系回归。师生双方作为独立的、完整的生命体而持续发生交互作用,他们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为前提,积极开展“我”与“你”之间的平等对话,自由展现各自的思想情感,彼此交换知识经验,不断生成精神、智慧和人生意义的共享。师范生在同教师进行心灵交流的过程中,借助“灵魂深处的直接相见”体验到学习的幸福感,发现潜藏于自己心中的真理;与此同时,高师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思想碰撞而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得以他们身上体悟生命的涌动和精神的拓展。这样,在师生的良性互动中,高师教师和师范生双方都能获得人格的提升和智能的发展,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优化课程结构,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从现代社会对未来教师的复合型要求的角度来看,师范生应同时具备三方面的知识:①学科知识,即学生所在专业的特定学科知识;②条件性知识,即教育科学中所运用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③实践性知识,即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熟练应对课堂情境的相关知识。据此,课程设计者应该从师范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出发,努力完善高师院校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首先,大力倡导课程综合化的范型――“体验课程”,将高师课程的价值取向定位于师范生的自然性、社会性、自主性的健全发展,让师范生置身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对教师呈现的教学内容进行自己的理解、诠释、变革和创造,使这些未来教师具有“化成天下”的精神动力和教书育人的“大成智慧”。其次,完善选修课制度和学分制,增加学科专业选修课程的比重,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审美欣赏、大学语文、体育运动与健身、法律常识、伦理学等有助于师范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公共基础课程,同时开设旨在适应社会快速变迁的新学科,如计算机基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WTO与教育全球化等课程,帮助师范生形成作为未来教师应有的综合知识能力结构。再次,强化教育类课程,由原来的“老三门”课程拓展为由教育基础性课程、教育文化类课程、教育技能性课程、教育实践类课程构成的整体教育课程板块,使师范生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和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最后,充分发挥潜隐性课程对正规教学内容的补充作用,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建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高师教师自身的言行示范等,把正确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社会文化传递给每个师范生,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4、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而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怎样有效教学和应该怎样教学”已成为教育界面临的主要教学问题之一。高师教师应该摒弃单纯教师本位的填鸭式教学,根据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具体教育情境的需要,灵活运用以培养师范生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宗旨的多种教学方法。
高师教师可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范例式教学法。教师提前―定时间依据教材拟出讲授提纲,由师范生根据教师的讲授提纲进行备课,包括收集分析资料、熟悉讲演内容、设计发言方式等,上课时给师范生充足的时间自由发言或讲演,随后再由教师进行分析和点评。第二,问题解决式教学法。教师将教学内容转变为问题,在课堂上通过与师范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来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激励引导师范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和人格的积极发展。第三,角色扮演式教学法。教师和师范生根据教学进程,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互易位置,展开教学,师范生登上讲台充当教师的角色,通过备课和上课来进行学习,教师则以布置、指导师范生的备课讲课的方式开展其教学,这种教师角色的预演是对惯常教学模式的超越,极大地丰富了师范生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教育教学技能。
另外,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方法的技术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已成为全球教育的基本趋势。这就要求高师教师熟练掌握和广泛使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如计算机教学软件、电子教科书、语义网络等,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以现代教育技术大力推动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5、改革评价标准,形成多元化评价制度
关键词:师范生;从业能力;基础教育
作者简介:张学仁,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牡丹江师范学院副教授,从事教育学及就业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3)02-0065-06
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的发展在教育,“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1],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它是农村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取得很大成就,农村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也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其核心的改革发展理念及教育思想是发展学生的个性,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重要培养目标。
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却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阻碍,即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不足。这个不足总体来说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农村基础教育的高学历教师数量不足,二是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质量与发展需求不符。
就目前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形势及高校师范生就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上述第一层面的问题在客观环境的发展推动下容易得到解决。2012年12月7日,《工人日报》刊发文章评论由东北师范大学牵头举办的“东北高师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我国最大的教育师资集散市场,每年举办一次),文章指出:“近年来,适龄入学人数减少,城镇中小学校合并较多,教师需求量锐减;像北京、上海等地,教师需求量甚至呈现负增长,部分学校几年都未补充新鲜血液。”可见,将来基础教育师资就业方向下移,高校师范生走向农村基础教育从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而第二层面的问题急需得到重视,是目前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既重要又紧迫的任务。因为农村的基础教育具有教育环境、教育对象、发展特征等多方面的特殊性,对于师资质量有其特殊的要求和标准,需要我们根据特殊情况特殊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本文即主要针对农村基础教育的需求特征,根据十精神中关于基础教育发展的理论指导,对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中存在的困境及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期望对相关问题有所裨益。
二、高校师范生农村从业能力培养的困境和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基础教育的师资建设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许涛在2011年9月6日的教育部新闻会上介绍说,“从教师队伍的学历合格率来看,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6.5%、99.5%、98.7%、94.8%。其中,农村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2.5%、99.3%、98%、91.5%。在农村学校当中,专科以上幼儿教师、专科以上的小学教师、本科以上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高中教师分别达到41.8%、71.2%、54.8%、2.1%,分别比上年提高2.9、3.9、5.4、0.7个百分点。在新增教师中,具有大学专科、本科学历的教师已经成为主体”。
但仍需要我们给予重视的是,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与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需求仍然表现出许多不适应,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仍有诸多困境和问题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师范生的培养与基础教育新课改脱节
2001年9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38个实验区全面启动。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是多方面的。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的以教材统领教学的课程资源观,倡导以校为本的课程改革实践,力图在传统课堂中引入综合性课程和参与式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参与的教学状况。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这些理念涉及课程开发、教育教学、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等很多方面。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了小学加强综合课程,初中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中小学增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设置选修课,普通高中要设置技术类课程的课程结构。同时,教材的多样化也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农村新课改正在按照相应的步骤进行,并且对高师院校师范生能力培养提出更为现实的需求。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对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明显滞后,体现在以下方面:
1. 高校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没有合理反映新课改的需求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包括三方面,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现阶段,我国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文科学类课程,尤其是自然科学课程几乎是空白。学科专业课程中存在大量的必修课,选修课少,而且文理科课程分离。教师教育类课程仍然是多年沿袭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缺少符合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教学内容。
而农村基础教育课改的实际需求则无法得到满足。据调查,目前我国中小学校的音乐、体育、美术课程由于师资短缺,不能正常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学校占90%以上,科学课程、通用技术课程由于没有专门教师,很多中小学只能让其他教师兼任,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课程的国家意志很难得到应有的体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很难真正落到实处。[2]
此外,现阶段中小学的综合课程和高考的综合性考试对教师综合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新课改提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地发展。显然,高师院校现行的课程设置没有和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相适应。
2. 高师院校的课堂教学不符合未来中小学教师要求
新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具有尊重学生个人知识,鼓励学生学会发现知识的教学理念。研究性学习课程为培养学生能力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途径。它使学生在模仿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中,培养科学严谨的研究作风,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在高师院校的课堂教学中,却没有进行相应变革。教学内容陈旧,教案少有更新,教学方法主要还是以讲授为主。但因教师本身对农村基础教育的了解匮乏,课堂上教师传授的东西远离农村教育实际,不了解农村学生的成长特点与规律,不能传授如何按照农村教育的规律来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导致高师院校的课堂教育同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不相适应。
3. 高校师范生对新课改缺乏亲身体会和认识
高师院校学生了解新课改的途径主要有请本校课程组专家讲座、请资深中小学教师来校讲学、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资源。高师院校一般设在城市,与农村学校联系较少,受到地域、经费等方面影响,高师院校教师和学生缺少深入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的机会。所以师范生在难以从课堂上深刻认识新课改,又缺乏对课程改革的亲身实践的情况下,难以带着新观念和新思想成为教师。[3]
(二)教育实践流于形式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实践主要包括:在本科二、三年级结合教育学和教学法课程组织的参观与教育见习,在毕业前安排为期6—8周的教育见习。目前,高师院校实践体验面临流于形式 、实效性差的问题。
教育部师范司《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组的调查反映:目前教育实习不合理,实习机会和时间比较少,见习实习走过场的成分较大。师范院校派一个教师带队实习,几个师范生一起在一个班轮流实习教学,实习学校派一个教师指导。实习看上去似乎被认为是教师培养过程的补充,而不是此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往往实习被作为理论教学的说明,却不是教师专业培训的主要部分和获得特殊教学技巧的手段。
我国教师教育时间短、机会少,往往实习生刚进入角色,实习就结束了。这样使实习生现场经验的获得和教师角色的体验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也很难达到培养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目的。教育实习缺乏制度保障,实习指导不力。高师院校的实践基地多在城区,农村实践基地较少,经费投入困难,过低的费用使得农村学校没有接收实习生的能力。农村学校教师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对实习生基本上没有精力给予指导。[4]
(三)教师专业素养不符合农村教育要求
1. 师德表现存在不一致性
从我国目前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来看,师范类学生在校期间与农村学校、学生接触的机会不多,甚至没有,导致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教师职业道德普遍存在着内部矛盾的现象。在热爱农村教育事业的道德情感上普遍表现出较低的水平,但是在热爱学生的道德情感上表现出较高道德水平。原因是农村社会和环境对受过教师专业高等教育的师范类毕业生要求和期望很高。师范类学生进入农村中小学任教,对于农村教育而言是新鲜血液,是农村教育的新的希望。另一方面农村经济条件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教师的物质待遇过低,这也是刚刚走出学校的大学生所没有经历过的。当今,教师虽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待遇不高、工作烦琐、心理压力大、劳动时间长等问题客观存在[2],使得师范类毕业生压力沉重,出现了师德表现不一致的现实状况。
2. 教育科学知识不足,专业学科知识缺乏
教育科学知识为教学技能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对初任教师和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共同反映的问题是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知识理论掌握较多,但是在实践中不能灵活应用。在教师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在师范类学生培养向综合化方向迈进的同时,对教育理论知识的培养弱化,教育科学知识掌握浅薄。教育类课程只有占总学时5%左右的三门理论课,而且不能同教育见习和实习有效结合,出现“在课堂上学理论,很长时间之后再实践”,因而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的现象。
近几年来,农村初任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师院校培养的师范生。目前,我国教师培养存在专业学科知识学习和中小学知识脱节,专业知识理论性强,大学特殊的考评体系导致很多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不够深入等问题。从现实角度看,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采用双向选择、自由竞争的方式,部属、省属及地市级高师院校相对优秀的毕业生自然会被条件优越的城市学校选中,相对素质较差者进入农村学校。缺乏有效组织与管理课堂能力,这是师范毕业生在实习和刚刚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对实习环节的忽视,导致师范生对课堂及教学活动的真实感触不深。
3. 忽视现代教育技术培养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形成了很多新的教学模式,比如多媒体课堂教学、计算机支持的个别化教学、基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模式等。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需要具备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熟练应用计算机各种软件处理学生的考试成绩、编写测试题等能力。
高校师范类学生的计算机教育分成两类,计算机课程和教育技术课程。学生在归属于通识教育课程的计算机课程中学习基础和网络知识,但是对于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等基础教育常用知识掌握较少。教育技术课程作为公共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针对性;培养内容繁杂,不利于教学开展;培养方式陈旧,难以激发学习主动性;评价策略单一,缺乏全面有效评价等问题。一些刚从学校毕业的师范生到农村从教,虽然带着笔记本电脑到课堂教学,但是也仅仅处于现代化设备的使用层面,却并没有给学校带去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教育观念。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我国农村中小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发展呈现积极良好的趋势,普及计算机和网络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所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培养成为高师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5]
三、加强师范生农村从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近10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给予倾斜。党的十报告中更有诸多关于此方面的精神指导,教育部在《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重点工作方案》中有详细的表述: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毕业生就业,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完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优惠政策;开展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启动“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深入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在十精神的指引下,高等师范院校对师范生农村从业能力培养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师范生“农村感”,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农村基础教育在我国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与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在全国教育发展大局中具有“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但我们的师范生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教育,从课程、课堂、教材到见习、实习等所有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都发生在城市,而多数毕业后将到农村学校服务的学生却对中国农业大国的国情缺乏基本了解,对教育的对象(农村孩子)和教育的合作者(农民家长)缺乏基本的情感,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特点缺乏基本的认识[6],因此,培养师范生“农村感”是首要的任务。
“农村感”就是对农村的观念与情感。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通过对农村相关知识的了解学习,形成合理稳定的对农村及农村教育的情感。我国高师教育的学生中大多数都来自广大乡村,他们对农村生活、农村教育比较了解,充满积极情感,这是农村教师能够潜心教育的感情基础。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比较重视有责任心,热爱农村教育的年轻教师。[7]
培养师范生“农村感”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稳定,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均衡发展。高师院校在职前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有效培养师范生“农村感”,提高师范生职业道德。
1. 加强农村教育相关课程学习,积极宣传优惠政策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有必要增设有关农村生活、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知识,使学生形成合理的农村认识[8]。宣传农村优秀教师的事迹,通过图片展示、报告会等形式,发挥优秀农村教师的导向作用。目前,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高校在培养人才专业素质的同时,还应该为毕业生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职业需求信息。[9]如2009年扩大实施的“特岗计划”,加大宣传力度,向社会公开信息,动员更多毕业生报名参加。
2. 坚持在农村中小学教育实习,提高师范生自身职业道德意识
我国当前教师培养过程中,尤其负责培养免费师范生的各高校,应该加强师范生与农村学校的联系。为学生到农村中小学实习、支教创造条件,这样做既有助于缓解农村学校师资紧缺问题,也更利于培养师范生对农村学校、农村学生的深厚情感。可以说,大部分高校师范生对我国现行的政策认识还不够深刻,对自己认识不足,对自身定位不准,心态浮躁,导致部分人频繁地更换工作单位。因此,正确定位,坚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基础。
(二)按照农村教育需求提高教师职前培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1. 调整课程体系
高师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基地,师范生想要适应农村基础教育需求,就必须调整现有课程体系。目前基础教育新课改要求课程选择性、均衡性、综合性,设置了许多综合课程,比如历史与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等。
教育部在《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重点工作方案》中也具体指出,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艺术教育工作。开展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会同财政部、文化部继续大力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而现阶段的农村基础教育中,能够贯通各科知识的教师非常少,高师院校的毕业生只能胜任某一学科的教学,这是师范院校按照学科设置专业培养学生的必然结果,也是高师教育学科化发展的一种表现。这样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适应面窄,这就要求高师院校改革课程体系。可以采取的课程体系改革措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强调职前教育,拓宽通识教育课程,强化教育类课程,精简学科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需要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方面领域。[10]教师不仅要求精通本专业,还要对相关专业非常熟悉,才能胜任教师教育课程。二是对师范生进行乡土教育,让毕业后有意愿到农村工作的学生对农村地理、人文、习俗有一定了解,避免到农村任教产生陌生感和排斥感。三是师范院校应针对农村中小学实际情况,从专业技能培训角度开展学生实习实践活动。例如,开展“服务社区”、“服务中小学”的团学活动,使师范类学生近距离接触中小学教师和课堂的真实情况;利用假期时间引导学生深入农村中小学,在服务农村教育并加强职业实践的同时,加深了解我国的新农村建设。
2.结合农村地区需求,加强信息技术教育
教育部在《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重点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总结推广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优秀成果,启动研究制订《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导纲要》”。可见,农村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根据农村基础教育的特征,并结合师范类院校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况,可以将农村基础教育实际所需的信息技术分为三种:第一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能力和道德意识。第二种,检索、保存、分析所需要信息的能力,包括了解教育资源相关网站、整理相关资源素材、使用电子邮箱等。第三种,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熟练使用Office制作课件,对声音、图像信息的截取和加工等。
在构建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时,注意考虑教学内容中文理科的不同特点,分科设置课程,拓宽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对现有知识进行更新,为学生工作之后的教学提供保障和支撑。在课程时间安排上,改变集中授课的教学计划,尽量将时间贯穿于各学期之间,并且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积极推行适合高校与农村互惠的实习政策——顶岗实习
2007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指出:“高师院校要因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要围绕培养高素质教师的目标,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遵循教师教育规律,调整教师培养方案和计划,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以寻求师范院校与学生实习学校之间的双向合作,以求解决师范院校学生实习和农村贫困地区的师资问题,这是现阶段对顶岗实习应用最广泛的模式。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高等师范院校可以在与农村中小学合作过程中,采用阶段性顶岗实习方式,加强师范生到农村任教所需实践能力的培养。
结 语
我国师范教育正在完成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的历程,在农村教育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中等师范教育逐步被取消,从而促使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任务正向普通高等师范院校转移。这一任务的转移使高师院校在一段时间内并未能因为服务对象的变化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及时改变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造成了师范生在农村基础教育从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困境出现。
中等师范教育层级的消减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我国教育发展实际的必然举措,暂时的困境随着高师院校教育任务的增加和教育体系的改革必然会得到解决。本文即是基于这样一种形势的变化,为高师院校适应师范体制的变化进行改革提供一种尝试,希望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提供理论借鉴。
参 考 文 献
[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J]. 人民教育,2003,(19).
[2] 白晓林. 关于高等师范教育主动适应基础教育师资需求的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5).
[3] 李红惠.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师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
[4] 陈向明. 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5] 孙玉珂,夏玉宏. 略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 继续教育,2006,(6).
[6] 林健. 高等师范教育开设“农村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探索[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1).
[7] 李尚卫. 师范生“农村感”的培养[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7).
[8] 张金福,薛天祥. 论目前我国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认识取向[J]. 高等教育研究,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