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草原的诗范文

关于草原的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草原的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草原的诗

第1篇:关于草原的诗范文

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收到省人民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草案)》后,于9月10日召开全体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此前,8月下旬委员会组织力量赴宁波、温州、嘉兴、舟山、台州征求意见,9月上旬又征求了省级有关部门的意见。现将审议情况报告如下:

我省是海洋大省,海域总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2.6倍,辽阔的海域为我省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1998年我省制定出台的《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对加强海域管理,规范海洋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法和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以及海洋开发利用能力的提高,我省原来海域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与国家新颁布的法律已不相适应,海域使用管理跟不上海洋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同时,随着“两区”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以及海洋开发密度和强度的加大,我省海域使用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为更好地拓展空间,规范管理,促进我省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制定一部符合浙江实际的地方性法规十分必要。

环资委认为,省人民政府提请的条例草案,总结并规范了近年来我省海域使用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根据新的形势对海域使用管理各个方面作了新的规定,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我省的实际情况,建议提请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同时,对条例草案提出以下修改意见。

一、关于填海造地后的规划调整问题

填海造地后的规划调整是海域使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条例草案第十一条只就涉及海域使用及相关规划衔接问题作了规定,而对填海造地后的规划调整问题未作明确规定。由于填海造地其自然属性已发生根本变化,随之而来的海洋功能区划与其它涉及海域使用及相关规划也要作相应调整。同时,无论是用海项目还是用陆项目审批,又都涉及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如不及时作出相应的规划调整,就会造成各涉及海域使用及相关规划与实际情况不符和规划之间相互脱节的状况,不利于海域使用的有效管控和海域的有序、合理开发。为此,建议条例草案除了对各涉及海域使用及相关规划作好衔接规定外,也应明确根据填海造地和造地用途情况,适时依法作出相应的规划调整,以确保各有关规划管控措施的真正落实。

二、关于填海造地后原海域使用权人的权益保障问题

填海造地后原海域使用权人权益保障涉及到社会稳定。虽然条例草案第三十五条对海域使用权收回补偿作了规定,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补偿标准不一,就有可能出现补偿维持不了原海域使用权人生计的状况。而原海域使用权人又无能力参与土地使用权竞标,原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往往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为此,建议条例草案除海域使用权收回补偿规定外,明确填海造地后,海域使用权收回对原海域使用权人产生重大影响或补偿不足以维持生计的,可享受部分土地使用权,以保障原海域使用权人的正当权益。

三、关于填海造地后的使用权证变更问题

使用权证变更是海域使用管理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条例草案第三十七、三十八条对填海造地后的使用权换证确权作了原则规定。依据这两条规定,填海造地后的原海域使用权人就是当然的新增土地使用权人,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实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业主自用填海项目。由于海域使用用途明确单一,土地使用权可以直接确权给原海域使用权人,即填海造地后的原海域使用权人就是成陆后土地使用权人。另一种是政府主导成片开发填海项目。由于政府填海造地主要用于土地的成片开发,填海造地后的原海域使用权人就不一定是成陆后真正的土地使用权人,即土地最终的使用者是投资建设具体项目的其他法人组织。如果简单地将原海域使用权人当作新增土地使用权人,就会造成使用权换证确权管理上的混乱,同时也不利于土地的成片开发。建议条例草案对业主自用填海项目和政府主导成片开发填海项目使用权证变更以及程序等方面分别作出具体规定。

条例草案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填海项目的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完成后,由县(市、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与中标人或者买受人签订海域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根据海洋、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的职权,上述规定难于执行。填海完成前属海域使用权,填海成为土地后属土地使用权,时序不同,性质不同,两者不能混为一个环节。条例草案第三十七条对“换证”作了明确规定,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与其成为矛盾,建议考虑修改。

四、关于同一主体涉及用海用陆项目的管理问题

同一主体涉及用海用陆项目管理是目前海域使用管理中尚未明确的问题。虽然用海用陆项目,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各自可依据海域使用法律法规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进行管理,但问题是同一主体涉及用海用陆的海岸工程项目,如按各自法律法规进行审批或招拍挂,就会出现得到海域使用权不一定得到土地使用权、得到土地使用权不一定得到海域使用权的状况,这不利于同一主体涉及用海用陆项目的管理和实施。为此,建议条例草案对同一主体涉及用海用陆项目,明确实行联合审批或统一招拍挂,再分头办理使用权证,以确保同一主体涉及用海用陆项目的管理和实施。

五、关于节约集约利用海域和保护海域生态环境问题

拓展空间,规范管理,促进我省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是条例要明确规定的一个重要内容。建议在条例总则中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作为立法依据之一。同时,在编制海域功能区划、用海项目审批、海域保护等条文中明确节约集约利用海域和保护海域生态环境方面的要求,以求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海域污染。

第2篇:关于草原的诗范文

健美操教学是一种新兴的体育教学内容,得到广大学生的喜欢,并迅速得到推广。音乐是健美操的重要元素,融体操、舞蹈于一体、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健美操可以促进学生相应的身体素质,如敏捷、柔韧、协调性、节奏感等,而且在健身之余还可陶冶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中国传统教学与健美操教学相结合,就形成了一种中国式的专业体育与竞技体育教学体系,学生的习练过程就是不断的反复练习,掌握的仅仅是几套健美操动作,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探寻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这种形式和前提下,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一种积极的可行的方式,将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健美操教学中俱乐部教学模式。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该文在梳理国内相关的文献资料著作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本课题领域的研究和前沿动态,针对俱乐部健美操教学模式进行理论研究。

1.2.2 逻辑分析法

针对文献理论、访谈建议进行数理分析并统计结论,以此来完善教学的理论。

1.2.3 专家访谈法

对相关教授、教师、学生进行访谈,针对俱乐部教学模式及健美操教学方法进行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现状

2.1.1 健美操教学内容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选用的健美操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健美操基本步伐组合、大众锻炼标准等级套路、有氧健身操、搏击操、啦啦操等,很少存在教师自编操以及让学生创编操,仅仅只有2.34%的院校尝试培养学生创编能力。传统教学强调教学为主,忽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技术轻理论,这是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驳的,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此同时,过分套用现有健美操套路,导致健美操课程的内容体系发展越来越狭窄、内容枯燥,缺乏健美操丰富多彩的特性。而且,高职业院校忽视健美操教学,没有单独进行理论教学的学时,总的教学学时相对偏少,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实用性、综合性。

2.1.2 教学方法

通过一些调查访问发现,在高职院校中教师授课的方法主要包括:讲解示范法、分解练习法、直观教学法、语言教学法等,而快乐教学、阳光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法应用较少,缺少给学生自主创造学习的机会,从而淡化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

2.1.3 考核评价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健美操课程的考核评价采用技术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技术成绩占总成绩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40%。其中,技术成绩包括教师所授套路动作、学生创编套路、学生团队展示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套路占70%分数、创编套路占10%分数、团队展示占20%分数。平时成绩主要针对学生出勤率进行考核打分,有30%是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2.2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健美操教学中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应用

2.2.1 健美操俱乐部的教学内容

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是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健美操课教学的模式。打破原先的院系划分,仅以年级为单位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来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突出学生主体性。本学院开展的教学内容包括:搏击操、啦啦操、拉丁、恰恰、爵士、伦巴、瑜伽、有氧健美操等。学生以个人身体素质与兴趣爱好为依据进行选项教学,打破传统教学中院系班级、课程安排、教学进度的限制,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2.2.2 健美操俱乐部的教学目标

健美操俱乐部教学采取开放式和探索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重视了学生个性发展,给予学生很大选择自由度,使上课时间在大幅度的延伸。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以兴趣为引导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层次教学,发挥了教师专项教学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2.3 健美操俱乐部的教学方法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在探究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中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分组分层次教学法、递加循环法、调整激趣教学法、线性渐进法、游戏竞赛法、分解教学法等。同时借鉴社区健身俱乐部中相关方法,以使教学方法更加充实,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间断的练习,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和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

第3篇:关于草原的诗范文

根据今年立法计划,为做好《浙江省电网设施建设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的审议工作,从7月份开始,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听取省政府法制办、省经信委等4个省级部门立法情况汇报基础上,先后赴部分市县开展立法调研,召开有10个省级相关部门参加的立法座谈会,并将条例草案印发至11个设区的市征求意见。省人大常委会冯明副主任参加了座谈和调研活动。在认真梳理研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财政经济委员会9月13日召开全体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情况报告如下:

电网是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重要基础设施,电网设施建设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是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目前,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由于制定时间较早,在电力管理体制经历重大改革,电力发展和电力管理领域出现许多新变化的情况下,已无法完全满足实际管理需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电量增速持续在两位数以上,2012年我省全社会用电量高达3210.55亿千瓦时。电网供电能力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有助于加强电网设施建设保护,维护好供用电秩序,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用电需求。省人民政府提请的条例草案,立足我省实际,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总体是可行的。同时,根据调研情况,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电网设施空间布局规划。条例草案第六条、第七条对电网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做了相关规定。有的地方和部门认为,条例草案加强电网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的规定是必要的,但电网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属专项规划,除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城乡规划外,还要与交通、水利、燃气、通信、给排水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条例草案第六条第三款对这方面规定没有涉及,建议增加相应内容。另外,由于我省地域狭小,各种管网建设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应相互融合,而不是互相排斥,条例草案第七条第二款有关规定,将造成电网设施建设与其它管网建设的权益冲突,也不符合我省实际情况。建议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研究,修改完善相关条款。

二、关于新能源发电的电网配套保障。条例草案第十四条对电网经营企业为电源企业提供电网配套保障作了具体规定。有的地方、部门和企业提出,为了促进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发展,电网经营企业应优先考虑新能源发电的电网配套保障。当前,我省新能源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2012年,全省累计建成新能源装机802万千瓦,占全省电力装机比重的12.8%。在加快电网配套设施建设时,电网经营企业必须充分考虑我省新能源发电的并网问题,解决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和重点建设项目电力的发送问题。建议对新能源发电的电网配套保障作进一步调研,补充完善相关条款。

三、关于电网设施保护的应急预案。条例草案第三章对电网设施保护作了规定。对此,一些地方、部门和人大代表反映,电网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当电网设施遭受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时,将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条例草案缺乏电网设施保护应急预案方面的规定。建议增设有关应急预案条款。

四、关于供用电双方权益的保护。调研中,一些地方、企业和人大代表反映,条例草案对供用电双方权利义务规定存在不对等,有的条款部门痕迹较重,如第二十一条规定在紧急情况下,电网经营企业可以先行修剪植物或者砍伐林木,但对所有人的事后告知和补偿等未作规定,没有体现电网经营企业与其它民事主体平等、公平的原则,可能引发矛盾。条例草案第四章在设定义务时,对电力用户的规定条款较多,而对电网经营企业的义务提的比较原则。我们认为,供用电双方的立法诉求都应予以支持和规范。电网经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应得到保护。同时,鉴于电力用户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要注意加大电力用户权益保护的力度,对用户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的补偿作出相应规定。建议修改完善相关条款。

第4篇:关于草原的诗范文

读诗,与其说是因为理解才会喜欢,毋宁说是因为喜欢才会有更好地理解。理解不是因为形成了最终的答案,而是动态地欣赏,享受诗歌不断涌现的愉悦和启示。

我喜欢时光的年轮是因为其特殊的表达。年轮本是时光在树中一圈一圈为一棵树旋刻的传记,每棵树的传记无不出自时光之手,荣枯变化、生息轮回,虽为大手笔,却总令人觉得一丝遗憾,如果这传记不是时间写就,而是自立挺拔、生命勃发的自传该有多好!面对时间的命题,诗人与哲学家相比,更能发现人的自觉性、自主性,先贤大哲诸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的喟叹,总让人感到时间的绝对和无情,而诗人却可以让时间的长河荡起涟漪,激起水花,纵然韶华易逝,却用高贵的形式将美的瞬间聚成光华,煜亮了庸常的人生,在流动不居的时间面前不是无可奈何,而是可以诗意地参与、挚情地把握。时光的年轮喻示着时间并非只能线性的流动,还可以一圈一圈地漾开,有一种可视感、空间感,可观、可触。

一个中年人在夏天回到记忆中的故乡

他与两位老人回忆起那些淘气的日子

那淘气的日子是山崖上百合花的芳香

太阳和月亮虽然在高天里照耀着山川

中秋之晨的缕缕清风停留在他的眉上

诗人在《序诗》中提到一个中年人在夏天回到记忆中的故乡,大多数诗都是在诗人阅历丰富、学养深厚的中年写成,带着回忆的视角恍入过去的故乡,完成一次诗意的巡礼。诗中的故乡,一方面指诗人的故土四川省威远县以及由此延伸至整片巴山蜀水;另一方面指诗人往昔留下足迹的地方,更准确地说是所有在精神上眷念过的地方。

诗集分三部:第一部《山水十四行抒情诗100首》;第二部《山水诗草111首》;第三部《早年抒情诗66首》。我感觉第一部是纯熟的行吟,第二部是自由的咏唱,第三部是青春的欢歌。三部诗歌并无优劣之分,异在情绪,共同点有二:①其高贵的形式美带给读者愉悦的艺术享受;②探索美和探索历史的两条线索并行,带来以诗运思的深邃之境。如果上述所言是概述笔者的总体感受,接下来,笔者想以《草原的秋天之一:青丝》为例,说一说阅读体验。

蒙古草原本来是青色的,只是因为

有了你长长的青丝 而更显青翠

即使在今天,虽然已经九十天没有下过雨了

当呼伦贝尔草原上没有青草漾动的时刻

你高耸入云的衣冠冢上 仍然青翠如春

王昭君,你初到人间的第一缕闪光的啼声

满月时的第一缕笑声,九十天的第一串歌声

在崇山与峻岭之下 那清清的湘西水里 流传至今

在你高大阴影下 层层树林里 徘徊了又徘徊

很不忍心攀上你的高处 瞭望中原瞭望大漠

我忽然想起 这青冢其实就是你的头颅、思想与姿容

不然,为何在早晨 你总是向着东方 目光好像能穿透阳光

到了晚间,你又总是朝着南方 不断地瞭望 挥一挥手

王昭君,千年之后的一个夏天 你的青丝就这样拂上了我宽阔的额头

第5篇:关于草原的诗范文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几乎是每个内蒙人都熟知的――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

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

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

如今终于见到辽阔大地,

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

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

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台湾的著名画家、作家席慕容女士是现今中年人普遍熟悉的,她是蒙古族人,1989年46岁时第一次回到了父母的家乡内蒙古草原。乌兰托嘎先生是蒙古族著名的作曲家,他的很多歌曲在草原上深入人心,如《呼伦贝尔大草原》《天边》《草原在哪里》等等。有一次,席慕容和乌兰托嘎、德德玛坐在了一起,三人相约,一个词、一个曲、一个唱,合作一部思念草原和家乡的作品。

1998年,一场突袭的大病险些将德德玛打倒,但是她又坚强地站在了舞台上。《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是德德玛老师大病初愈后唱的第一个作品。当他们三人再次如约坐在一起时,听着德德玛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席慕容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泪流不止。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是我最喜爱也是听过次数最多的歌曲之一,我相信每个听过的人都会被那深切的情感和浓浓的乡愁感动。

《陶爱格》是草原上流传了千年的无词歌。是一首动人异常的母爱颂歌。

春天是母羊产羔的季节,母羊在生下小羊后靠着闻味道来辨认自己的孩子,但是人在接羔时不小心把自己的味道串到了小羊羔身上,母羊没有闻到熟悉的味道,就会把小羔丢在一边,不喂不管。有的母羊难产或是第一次生小羔时,也会出现弃羔的情况。为了小羊的成活,蒙古族妇女就长时间地捧着羊羔,守在母羊身边,在小羊和母羊身上轮流抚摸。让母羊熟悉羊羔的味道,口中反复唱着《陶爱格》(蒙语劝奶时的发音是Toig,译成汉字即“陶爱格”):“认下你的儿女吧,给它口奶吃吧”。草原上把劝奶叫“对羔”,有时就这样从早晨唱到夜晚,“陶爱格啊陶爱格,陶爱格啊陶爱格……”歌声哀婉悠长,连绵不断,充满了感情。

在歌声中,母羊的眼神从冷漠慢慢变得柔和,终于被感动得流泪了,最后躺下来,任小羊钻到自己身下吃奶。

内蒙古的艺术家们将《陶爱格》提炼升华,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我听过内蒙古青年合唱团的无伴奏混声合唱《陶爱格》,还听过马头琴和女中音合作的《陶爱格》,把蒙古族妇女执著、真诚、高尚的慈爱之心展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我想起了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国家经济困难的时候,政府将上海的3000名孤儿送到草原生活的故事,草原母亲以博大的慈爱之心接纳并养育了他们。“”中有大批的城市青年到了内蒙古,一位当年的知青回忆道:因为父母被打倒,心情非常压抑。但是草原的母亲们不论他们是什么出身,都会走很远的路,伸出热情的手,欢迎他们,把他们接到蒙古包里,端上了滚热的奶茶,看他们喝下。

我曾乘着车在草原中的公路上前行,路边成群的羊群在静静地吃草。有很多大羊后面跟着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羊,追着羊妈妈吃奶,应该是刚生下不久的羊羔。我耳边似乎响起《陶爱格》的歌声,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激和敬意。

《天边》也是乌兰托嘎先生的作品,一首优美的爱情歌曲。

在内蒙古,不止一次听到关于《天边》的故事。一个年轻的姑娘,活泼美丽,聪慧热情,很多小伙子们在热烈追求着她。有一个青年默默暗恋着姑娘,他把内心炙热的情感化作了一首首诗,一直守望着。姑娘上大学走了,后来进了京城,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小伙子后来成了画家、编导。若干年后,姑娘看到了滚烫真情的诗篇,感动得泪流满面。其中的一首被乌兰托嘎先生谱曲,就是无限深情的《天边》:

天边有一对双星,

那是我梦中的眼睛。

山中有一片晨雾,

那是你昨夜的柔情。

有一次,我问乌兰托嘎关于“天边”的故事,他听了以后笑着说:美好的情感永远是真的,美好的故事就信其有吧。

《天边》歌曲的原唱是近年来颇有知名度的《吉祥三宝》的演唱者布仁巴雅尔和乌日娜夫妇,后来布仁巴雅尔又独唱录制了一版,现在比较流行和人们听到的多是独唱版,但是我仍然喜欢他们夫妇合作的那版,更有味道。

说起独唱版的《天边》,发现歌词存在几处变化。第二段歌词原为“我在树下,树下采撷,去编织美丽的憧憬。我在山下,山脚牧羊,去追寻你的足印”。独唱版唱为“我要树下,树下采集,去编织美丽的憧憬。我要山下,山下放牧,去追寻你的足印”。现在我听到全国各地的演唱都是以独唱版为蓝本的。我曾就此询问过词作者,他说是以错传错了。

因为我们今生有缘,让我有个心愿,

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陪你一起看草原,

去看那青青的草,去看那蓝蓝的天,

看那白云轻轻地飘,带着我的思念。

陪你一起看草原,阳光多灿烂,

陪你一起看草原,让爱留心间。

这是由段庆民作词作曲的《陪你一起看草原》,你如果到了内蒙古一定会不止一次地听到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非常受人喜爱。

段庆民不是职业的词曲作家,他是内蒙古的一名律师,乌兰托嘎开玩笑说:庆民不是陪你一起上法庭,而是陪你一起看草原了。段庆民生长在内蒙古辽阔的草原,草原的博怀给了他深刻的生命感悟,谁听他的歌都会感到那份真诚。

2003年至2005年,段庆民在澳门科技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学位,同学均来自祖国各地,大家相互关照,结下很深的友谊。一次学校组织的班级活动中,同学们逐一发表感言。来自河南省登封市的公安局长任长霞讲完后,段庆民发言。他说:我来自遥远的内蒙古大草原,大家在澳门成为同学一起学习是今生的缘分。我有一个心愿,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陪你们一起去看草原。这就是《陪你一起看草原》这首歌的缘起。

2005年学业完成后,陆续有同学来到内蒙古,段庆民每次都陪同他们前往草原。一次次回忆起在澳门那段生活和已经成为英烈的同学任长霞……对草原家乡的眷恋,对同学的感情,汇聚成了《陪你一起看草原》。

第6篇:关于草原的诗范文

——题记

这当然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山羊的故事,都德在开头就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这个故事是为了给“迷恋优美的诗韵”的格兰古瓦以忠告的,如果他要“随心所欲的生活”,那么,好吧!请看看山羊的下场!

文中的小山羊对生活很有追求,那就是渴望自由,不愿意被栓在院子里吃草,即使知道山上有狼,也压抑不住那颗向往大山,渴望自由的心!最终,小山羊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可真是“明知山有狼,偏向狼山行。”但是我相信小山羊一定不会后悔,它追寻到了自由,并精神抖擞的与恶狼战斗了一个晚上,它完成了它想要做的——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痛痛快快的打滚,享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自由。

掩卷沉思,一个关于自由的故事浮上脑海:

有兄弟二人,为双胞胎,哥哥十分优秀,什么都好,而弟弟却相反,于是从小生活在哥哥的光芒下。他们的父母都十分喜欢哥哥,对弟弟关注的少之甚少。哥哥在父母的干预下,天天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最终,进入名校,读完博士。而弟弟,少了父母的关注,便可以自由自在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他迷上了摄影,多次获得全国大奖。在他们成年后的一次相遇中,弟弟说出了对哥哥的羡慕:“哥哥,你知道我有多么羡慕你么,得到了父母那么多的关爱!”哥哥听后,不然的说:“我羡慕你才对呢!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我曾今很喜欢踢球,想当一个球星,可却被爸妈遏止了,唉……”

弟弟这才明白,自己比哥哥要幸福,因为自己有了自由。

是呀!自由可贵,自由的禅意需要我们的领会,让我们解脱缰绳,奔向辽阔的草原,尽情玩耍,不为世事所累。

第7篇:关于草原的诗范文

【关键词】刘亮程;诗歌;生态意识

刘亮程来自新疆,他的文字不仅充满了强烈家园意识,还表现出很强的生态意识。他从农村的细节出发,点染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内涵与意义,把生命的体验重新回归到原点。大者如风、炊烟、树、狗、牲畜,小者至一粒草籽,一只蚂蚁、屎壳郎,都被他赋予感情和灵性,成为人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翻开他的诗集,多半少不了动对物、植物的点缀。哪怕是一头牛、一匹马、一只老鼠,都能在他的笔下生动异常。这些一草一木在刘亮程的世界里甚至起着关键的作用,诗人总能挖掘藏在它们之间的秘密。在和它们的亲切交谈中,作者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关于生命的启示。

1、对自然的守护。兴许是环境的缘故,刘亮程的文章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故乡的草草木木,即使一片黄土、一根麦穗,也能博得作家的喜爱。这些渺小的事物在我们看来,平凡的不值一提,在他的生命中却占有一席之地。荒凉故乡里的所有景物在他眼里胜过青山绿水的如画江山,他的诗文多次彰显对神秘自然的倾心守护。他时时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丰富的感情使诗歌生动的同时,也能启迪人们的心灵。诗人对着村庄冥想,在田野中放歌,为一株麦子的成长而欣喜,为粮食的收获而喜悦。“好久没这样看天空了我们躺在河边草地望很远的一抹青云青云下静静的河湾里钓鱼人收杆或垂钓……我们只好再看蓝天看来了又去的鸟它们不留下什么看我们压弯的青草自个儿慢慢长直……”,这是诗人为我们描绘的《河边草地》中的理想天地。安逸的人们,在蓝天白云之下,平躺于青草之上,静静体味那一份悠闲。如梦境中的画面,使诗人流连忘返。他怀着好奇打量周边的美好事物,在沉默之中进行生命的思索,守候着心中的河边草地。闲适的诗人因自然的安好而舒畅,颂扬这静谧的场景。再如诗人多次提到麦地,在我们的意识里,麦地是荒凉的,刘亮程却为我们勾勒出不同的麦地形象,孤独的、金黄的、黑暗的、丰硕的、多情的……极不起眼的麦地,有时会化为诗人各类思绪的源泉。《村》中会思考的麦地:“麦田无穷无尽浮想哪一年光景一生中或许有一次好收成安抚一生下一个秋天离小村太远了……”,诗人赋予麦田人的力量,寄寓着美好期望。带有情感的书写使意更浓,过去的是无尽的流年,未来是无限光辉的希望。诗人巧妙的将自己对麦田的期望转化成麦田对未来的期望,充满深厚的关切之情。

诗人的这种关怀范围广泛,从青草到麦地,从蓝天到白云。刘亮程热爱着生活,热爱着小小的村庄。石头、沙土、绿虫、蚂蚁、青禾、太阳、田野,这些没有沾染现代化气息的事物,有着它们淳朴的价值。刘亮程有着对生命的尊重之情,闲暇之时,写下片片文字,默默守护着心中的圣洁天堂。在清新的自然中,他寻找着来自外界的快乐。

2、对村庄宁静的守护。命运把刘亮程安排在西部荒凉沙漠中的一个叫黄沙梁的村庄上。“在遥远的黄沙粱睡一百年也不会有人喊醒你鸡鸣是寂静的一部分……”。亲近自然的小村庄,没有过多现代化的气息,一切略显淳朴天然,没有人为的刻意破坏,有的是来自家禽的鸣叫,鸟儿的呼唤。“头枕土块在长夜中冥想一颗扁瓜熟透在肩上草莽中的一棵瓜被人遗忘才熟透彻也跟没熟过一样”,全是和谐静谧的画面,酣睡中的美梦,熟透的扁瓜,草莽中被人遗忘的瓜,没有人打破这片宁静。成长与成熟都在一片默默无声中进行着。也许正是因为村庄的偏远与疏离,才拥有这些难得的安静。村庄是宁静的,诗人的内心也是宁静的。刘亮程在静默中将爱心播撒,守候着一方净土。《寂静家园》中,诗人站在一个人的院落里有些空荡,“我看见你们走过家门不知几更了我看见你们在稀稀的星光下边走边朝后望大哥我跟在你们身后一个人回到家中站在寂静的院子里望着我们的家门在夜色里静静敞开……我的嘴在黑暗中大张了几下仍然没有一点声音……过了好一会儿我听见你们走路和说话的声音离家越来越远”。刘亮程挚爱自己的家园,面对自己的亲人的远去,他极力的挽留,他也看见大哥对家的依依不舍,最后还是无奈的回到自家寂静的院子里。他看着空落落的院子,设想亲人们离去的场景,他平静的凝视着眼前的家门,回忆着大哥在时的情景,当时的热闹场景与此时的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送你走后》中更是一个人的坚守:“在我默默经过这一生的时候幸好有你和另一些朋友……我接待你们用珍贵的酒和粮食留你们住下听草原上的声音听草原上尘埃的声音最后只剩下我一人静静听你们的声音在这个村口看你们渐渐远去的背影……”,送你走以后,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诗人或许呆在家里辛苦耕耘,喂牛、饮马、放羊,或者躺在草地上酣睡,或者骑马驰骋沙漠边缘……一年、两年、三年,若干年以后,离开的人忽然归来,沉寂已久的刘亮程似从梦中觉醒,他像一个主人一样热情,用酒和粮食款待从远处归来的朋友们,听牛羊家畜的声音,听草原上自由飞翔的鸟儿的鸣叫声。短短停留了几日,他们又急促离开,最后只剩下诗人,听他们离去的声音,静静凝望他们远去的背影。年复一年,离开的人越来越多,诗人送走一批又一批,又迎来一个又一个。岁月无声无息的流逝,小村庄也在这离离回回中历尽沧桑。

宁静的乡村生活是他精神的归属地,他在那里出生、长大、结婚、生子,与村民们友好往来,和动物们和谐相处,与自然亲密接触。远离城嚣,居住在故乡,他得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自由。

3、人畜共居――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刘亮程的文章中随处可见那些与他朝夕相处的动物,有马、有驴、有牛、有羊。“在他的笔下,驴和缰绳两头的动物;逃跑的马肯定有它自己的和人自以为是的世界无关的事情;而人呢,正忙着为一根麻绳大打出手,为一只鸡亲戚结仇……”,i刘亮程在生活中注视着它们的一举一动,享受着它们带来的无穷的欢乐。毋庸置疑,刘亮程是喜爱动物的,从他多次的描写中我们就可以察觉。那么平常的动物,在他的诗中频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大多情况,在与牲畜共存的状态下,村民们更能积极的创造美好的生活。譬如说狗,这种极为常见的动物。它总能以自己坚强的一面示人,任劳任怨地驮着行李,艰难行走在无涯的戈壁中。无私奉献的它常为人们所忽略,诗人却不忘将它颂扬一番。在《一个夜晚》中:“我听见我们的旧院门被风刮开外面很不安静在远远的路上叫了两声我从你身边爬起来去关那扇门”,一只机警的狗的形象顿时闪现在我们眼前。狗以本能叫醒主人,表现了它的忠诚。再如驼,这种在西北沙漠极为耐旱的动物。“走吧一生都在旅途站一站也要苍老轻重远近都一样是走下去为负重生就得凹背,从来不驮自己的东西……”,望不到头的沙漠中,骆驼们驮着重物艰难前行,它的可贵在于生命力如此顽强,并且吃苦耐劳,默默为人们奉献。在茫茫旅途中,与人类相伴,一样的孤独,一样的坚忍。诗人为我们塑造这平常却又不平凡的动物形象,充满了人文情怀。他想告诉人们,无论苦乐荣辱,都要坚强地活下去。我们是可以从周围的动物身上学到一些我们不具有的品质的。还有人和牛的对话:“我们的牛朝回来的方向哞哞几声再叫几声我们在河溪以外的牛棚隐约听见牛喊我门的声音……我们的牛一直踩着过去的蹄印不停地走近我们……”,农村中四处可听见牛的叫声,在我们听来,那些叫声并没有什么突出之处,而诗人将牛拟人化,写牛似乎在与人进行愉快的对话,在这样的交流对话中,牛和人类的关系更进一层了。

诗人长着一双明亮的眼睛,能从常见的动物着手,写出不一样的感受,将四周出现的牲畜一一都再现在纸上。他挥洒自如的记录着、讲述着,我们跟随着他的足迹,去了解那些活泼可爱的动物。作者长期与他们共存,对它们的喜爱远远超过我们。诗人并不认为牲畜比我们低一等,他认为万物都是平等的。

身处边疆的刘亮程,他的诗歌所营造的文学时空,西部的文学风景,在众多的文学时尚中,确是足以令人驻足注目的。处在与大城市相隔很远的农村,刘亮程的很多作品与现代生活无关,他作品中涉及的人物和故事,对于现代人来说,遥远而陌生,他用荒凉的笔调来述说这种遥远和陌生、生命的虚幻以及焦虑。刘亮程的出现,以及他作品中有关于边疆风景的塑形,对于西部人生的写实,对西部生态意识的剖析,给浮躁扭曲的文坛带来了一股别样的空气。

注释:

i 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197.

【参考文献】

[1]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J].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2]刘亮程.晒晒黄沙粱的太阳[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1.

[3]摩罗.生命意识的焦虑――评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J].社会科学论坛,2003(1):56-58.

[4]陈协.刘亮程的意义――以《城市牛哞》为例的解读[J].名作欣赏,2004(9):96.

第8篇:关于草原的诗范文

小学语文课本中,涉及到许多人物形象,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传统语文教学关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层面上,而是应该抓住这些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充分向学生展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仅是贯穿整篇文章的主线,课文中的描写、叙述、对话等文学处理方法也都是围绕着课文中的人物展开的。因此带领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美,不仅能够提升孩子的美学素养,同时还有利于孩子在课文学习中对课文描写方法、叙述方法等文学表达手法的理解,促使他们在今后作文中遇到相似情境将这些文学表达手法合理的运用其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任务形象美,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根据课文中的人物进行教学设计,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脱离课文本身,而是转移到课文中人物形象上。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二年级的《丑小鸭》一课时,我们可以充分的采用这种人物形象美的教学方法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在课文讲解开始前向学生提问:“你们都知道哪些童话人物啊?”学生会回答:“白雪公主、小矮人、灰姑娘……”等,然后老师顺势推出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童话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丑小鸭。”通过提问,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文转移到人物“丑小鸭”身上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要将课程内容设计仅仅围绕着丑小鸭的遭遇和心理变化,带领同学们欣赏《丑小鸭》一课中的人物形象美。通过教师带领学生感受丑小鸭在鸭群中和出走的不幸,再到丑小鸭遇到农夫的幸运,最后到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幸福,从而使学生自始至终注意力都放在丑小鸭身上,并欣赏作品中丑小鸭的形象美,实现教学目标。

2、教会孩子放飞想象力,揣摩课文的意境美

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意境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很难理解。小学课文中,有不少课文都富含意境,而这种意境虽然可以在总体上进行归类,但却因为人想象力的不同导致学生所领悟的文章意境却是千差万别的。正因如此,我们在为学生展示文学作品的意境时就不能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将文学作品的意境灌输给学生,那样对学生的想象力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为了让学生揣摩出课文的意境,从而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我们需要在学生掌握课文景物描写、任务描写的基础上触摸到作者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放飞想象力去揣摩课文的意境美。例如,在讲到北朝民歌《敕勒歌》时“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教师通过和学生一起进行朗读分析,让学生明白开头两句交带了敕勒川位于高耸入云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雄伟背景衬托而出;接着用“穹庐”做比喻,说天空像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通过教师带领同学对课文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可以将同学们的想象力放飞到那敕勒川苍茫壮丽的大草原上,使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的意境,融入到对草原的向往和憧憬情绪中。

3、在品词析句中,品味语言美

第9篇:关于草原的诗范文

一、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紧密联系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的属性的集中表现,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等方面。音乐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而通过文化,我们才可以真正的去体验一种音乐,整体地去认识一种音乐。人类通过自己的音乐与自己的文化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一)音乐与社会生活中音乐的紧密联系

社会生活中的音乐,是学生音乐文化学习的重要内容,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社会音乐活动,体验生活中音乐的乐趣,并运用音乐方式同他人进行交流及情感沟通,体验音乐的社会功能。

(二)音乐与艺术学科的紧密联系

音乐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并有许多相似的特征,如对情绪、情感的表现即是各类艺术的共同的特点。只是抓住贯穿各类艺术的这条主线,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就能整合成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等等。

(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也是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料;如体育,可以运用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的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如语文,可以选用适宜的背景音乐为诗歌散文配乐,烘托意境;如史地,可以学习和了解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歌曲和乐曲,以及相关的风土人情。

二、中小学音乐课中相关文化的作用

音乐课中,要通过音乐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体验人类蓄含与音乐中的各种各样的情感;从而增添学生参与生活的意识和个性。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东西。我认为,充分利用音乐相关的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一)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生活中,大量的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实用音乐、背景音乐同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理解音乐对人生的意义,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是中小学音乐课学习的主旨。音乐课上,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究、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向主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二)丰富课堂内容。

音乐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各类艺术有机结合,构成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为主体的音乐教学课型。通过其他艺术手段,艺术媒介,形成学生对音乐本身的体验和音乐能力,使音乐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创新教学形式。

音乐课同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融合是音乐教学的一种良好形式,对于软化学科边缘,增强对交叉学科的理解,拓宽人文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设计音乐与语文、音乐与历史、音乐与地理、音乐与社会等人文学科的综合课例,同样也可以把音乐与数学、地理、生物等自然学科整合起来,赋予音乐课新的内涵。

三、如何在中学音乐课中适度地渗透相关文化

(一)在音乐课中渗透相关文化要进紧紧围绕音乐主题进行。

音乐教师担任了文化传承的重要工作,教的是音乐,而非文学、也非历史、更非地理,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紧紧抓住“音乐”这一主题,渗透相关文化是音乐为中心的文化,渗透这些文化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悟音乐,从而在此过程中了解了更多的文化。

在上欣赏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我对音乐与相关化的内在联系感受非常深刻.因为学生都是海滨长大的孩子,没有去过草原,没有亲自领略草原的美丽,为了帮助孩子们了解拟作品的背景,我收集了关于草原的相关资料.风光片等,并为学生讲述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豪爽好客的生活特性,配合音像,以旅游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并教会学生简单的蒙语,如;你好\欢迎等等.同时,收集一些关于描写草原风光的诗歌,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等等是学生进入了音、画、诗的特定氛围。完全陶醉在音乐中。感受到音乐带给心灵的震撼,触摸音乐的灵魂,从而更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深切地感受音乐。得到情感和心哩上的满足的重要性。

(二)在音乐课上渗透相关文化不能喧宾夺主

我们已经知道;在音乐课中,相关文化是渗透是为了帮助学生对音乐进行深入的体验、理解。但音乐是一种直接经验,具有不定性,它不是其他文化可以替代的,有相通之处。它只是与相关文化有相通之处。所以,音乐的文化拓展要适度。在音乐课上,我们必须坚守以音乐为本体的阵地,其他所有的综合都是从音乐出发,再最终回到音乐中去;在渗透相关文化时,不要派生出与主题音乐无关的知识。

著名中学高级音乐教师李存把与音乐相关的文化渗透得恰到好处,既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感悟的目的,又没让相关文化在课上喧宾夺主;还让人感到音乐克中,渗透相关文化又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如他的欣赏课《组歌》时,李存老师只是设计了几段简明的导言贯穿贯穿在要欣赏的歌曲之间。其中一段导言是这样的;“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它与太阳的直线距离最短。对于外界来说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魅力不尽来自于雪山、高原、宽谷和湖湓,也不仅来自那些靠人类目前的智慧尚不能完全认识的传说,而更多的是来自于它那梦幻的宗教色彩。”这段导言虽然不长,但它传达的人文、地理文化,配上《青藏高原》、《走进》的动人旋律,对学生的情感与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三)走出把音乐课的综合化变成综合课的误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