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效应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由于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同,因此高等教育必须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而进步,教学改革要遵循教育的规律进行,顺应新技术革命的浪潮[1]。为此,改变传统教学格局,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迫在眉睫[2]。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和协发展,实现“教学的科研化,科研的教学化”才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背景介绍
目前,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产品的同质化日益严重,市场竞争加剧,服务已成为企业的重要利润源,企业服务营销能力已成为其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随着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服务营销在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企业服务战略规划、企业服务流程再造、顾客满意度提升、服务有形展示等等。服务营销已逐渐发展成为市场营销学科的一个新的专业发展方向。开设服务营销课程,可以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服务营销的基本概念、原理、步骤与技术方法,并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逐步应用到工作的实践活动中,从而具有分析服务营销案例及提升企业服务营销水平的实战能力。在今后学生求职的过程中将是非常有帮助的。服务营销课程是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基于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数学、心理学、社会科学之上的学科。服务营销课程主要涉及到市场营销的战略、企业形象、产品、价格、渠道等多个方面,是一门技能性较强、涉及知识多元化的课程,因此,其教学设置也应是多样化的。当今的高等教育,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创新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对服务营销课程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在思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提高服务营销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都将在下文中进行探讨。
三、以科研促教学的教学方法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职能导向的一种永恒的社会实践活动。科学研究为教学提供了智力支持。科学研究带来的新知识,促进了教学改革的发展[3]。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进程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在同一进程中也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均衡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世界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互动学习的过程。一方面,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或掌握的前沿性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利用自身的智力资源进行创造性思维并踊跃发问,促使教师在新的研究领域驰骋。那么,如何以科研来促进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优化选择教材和参考书
服务营销这门课程,其培养方向和劳动力市场接轨,与当前市场营销的市场主流接轨,与目前热点的科研实践研究方向接轨,最终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生产服务。对于这门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应选择既包含营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涵盖了世界范围内服务营销的发展现状,既突出目前服务营销领域的研究热点、先进理论,又勾勒出服务营销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教材及参考资料。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对专业课教学,大多数存在教学内容多与实践时数少的矛盾。在教学环节上,就需要教师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师的理论传授环节与学生的实训环节结合起来,服务营销课程设置了1/3的课时为实践环节,充分利用了三江商学院实训室进行实践演练,形成了师生互动学习的良好格局。在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上,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删除已过时的内容,增加当前服务营销领域最新的技术和研究热点,让学生了解服务营销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导学生带着需求、有目的地去学习和探索。并且,将科研、实践贯穿到整个服务营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把服务营销领域的新动态、科研中的核心论点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创新;同时,也可以将科研过程中的难题带进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共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科研方面的能力。科研能促进教师以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治学态度来开展教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宝贵探索创新精神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促使教师教学突破课堂的限制,为社会服务,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潮流。
四、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科研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服务营销市场分析报告是服务营销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环节。服务营销市场分析报告的写作是一个进行一线市场调研、收集大量二手文献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提升学生研究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人才的培养不仅在于教师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觉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实践的锻炼。在制作服务营销市场分析报告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对服务营销市场分析报告的架构、研究现状和研究目的是模糊的,对收集的资料也是不假思索地机械地填充在服务营销市场分析报告中。服务营销市场分析报告没有太强的逻辑性,普遍状况是结构还算完整,但中心不突出,没能很好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结合具体案例针对性地指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他们归纳提炼自己在服务营销市场分析报告所要表达的观点以及所要实现的目标,使他们在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得到切实锻炼。这种启发式的指导严格地把守着服务营销市场分析报告的质量关,有效避免了学生照抄照搬或敷衍了事的现象。另外,教师在科研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服务营销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在科研实践过程中得到全面提升。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以此推行创造性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使学生体验到实践出真知的“真谛”,提高对服务营销方面的兴趣,培养出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用活”知识的应用型人才。
(二)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师水平服务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只是简单的服务理论和营销理论的堆砌,它往往涉及到营销专业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专职教师而言,需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能够将服务营销课程教学中涉及到的多个领域的知识,如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统计学、广告学等融会贯通,而要做到这些的前提则必须在科研工作中不断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动态,不断积累丰富的研究成果资料,了解服务营销领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这样才能将服务营销领域最新的前沿知识带进课堂。高校专业教学内容虽有其基础性的一面,但其流动性、变异性最强。要确保教师和学生能够一起站到最前沿,就需要大力开展科学研究。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用科研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教学到科研,又从科研到教学,互相推动,形成良性的内循环,长此以往,教师在本领域的科研水平将会大大提高。由此可见,科研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教师底蕴的重要途径。
五、结语
论文关键词:西瓜,嫁接,根系分泌物,化感效应,化感物质
化感作用(Allelopathy)作为连作障碍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指植物(含微生物)通过向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而产生对其它植物有益或有害的作用[1]。其产生的化学物质称为化感物质[2],其中植物种内的化感作用称为自毒作用[3]。自毒作用也是西瓜连作障碍的重要因素[4]。化感物质的释放途经包括植株地上茎叶的淋溶、挥发及根系的分泌和腐解等[5],其中根系分泌物是化感物质释放的重要途径之一。已有研究表明西瓜根系分泌物具有抑制西瓜胚根生长的作用[6]。
西瓜严忌重茬,极易发生连作障碍。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嫁接技术来预防西瓜的连作障碍 [7,8]。但嫁接后,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是如何变化农业论文,对西瓜的化感作用怎样,迄今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因此本试验以南瓜、葫芦作砧木嫁接西瓜,研究嫁接西瓜根系分泌物的化感效应,并鉴定根系分泌物中的化学物质,为西瓜连作障碍中化感作用的研究提供证据和对策,为解决西瓜连作障碍提供参考论文的格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以安生葫芦(葫芦)、硕丰瓜砧一号(南瓜)为砧木,“早佳84-24”西瓜为接穗进行嫁接。试验设5个处理:西瓜/葫芦(ZJ/HL)、西瓜/南瓜(ZJ/NG)、葫芦自根苗(HL)、南瓜自根苗(NG)、西瓜自根苗(ZJ)。西瓜、葫芦、南瓜种子均购自于四川省农科院。
1.2 试验方法
1.2.1 供试材料的培养
试验在四川省雅安市四川农业大学蔬菜基地进行。2009年4月25日播种砧木,5月3日播种接穗,5月13日采用劈接法嫁接。嫁接成活后,将嫁接苗和自根苗移入内径为20cm的塑料钵中,基质为珍珠岩。每钵定植2株,每个处理10盆,随机排列农业论文,3次重复。每周浇1次Hoagland营养液培养。
1.2.2 根系分泌物的收集、浓缩
6月15日将各处理植株从基质中取出,先后用自来水和去离子水充分清洗附着在根系上的基质。然后将根系放在装有Hoagland营养液的黑色塑料桶中,每桶定植5株。连续通气培养10天,每个处理收集10株。10天后将西瓜植株小心从营养液中取出,用定性滤纸过滤营养液,再将营养液以25mL/min的流速经过XAD-4吸附树脂,然后用柱床10倍体积的去离子水多次冲洗柱床(除去营养液成分),再用200mL甲醇洗脱根系分泌物。然后将甲醇洗脱液在旋转蒸发仪上40℃浓缩至1mL,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
1.2.3 生物测定
将各处理根系分泌物浓缩液分别稀释成2.5μL/L、5μL/L、10μL/L、20μL/L的浓度进行西瓜种子发芽试验。在直径12cm的培养皿内铺两层定性滤纸,放入经55℃温水浸种的西瓜种子25粒。分别取上述各稀释液7mL加入培养皿中,以加入7mL蒸馏水为对照,各处理均设3次重复。然后置于25±2℃人工气候箱中培养。每天补充适量的水分以保持滤纸湿度论文的格式。连续5d记录发芽数目,计算发芽指数GI农业论文,GI=∑Gt/Dt(Gt为第t天的发芽数,Dt为相应的发芽天数)。最后测定总发芽率、苗高、根长、冠鲜重、根鲜重。
化感效应分析分析参照Willamson和Richardson[9]的化感效应指数(RI)进行。当T≥C时,RI=1-C/T;当T<C时,RI=T/C-1,其中T为测定值,C为对照值。RI值>0时,为促进作用,RI值<0时,为抑制作用,绝对值的大小与作用强度一致。均以RI作为原始数据进行,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1.2.4 GC-MS分析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检测根系分泌物中的化学成分。气相色谱仪:Agilent 6890N,质量选择检测器:Agilent Technologies 5973,分析软件Agilent Chemstation农业论文,色谱柱:30m×0.25mm×0.25μm,HP-5MS毛细管柱。柱箱升温程序:90℃(1min),以10℃/min升温至240℃。载气流速:1.0mL/min(He)。进样量为1μL。离子源:EI;离子源温度:230℃;电极电压:1000V;四极杆温度:150℃,全扫描范围30~600m/Z。通过Agilent Chemstation化学工作站检索Nist标准质谱图库,确定化合物。采用归一法计算各种成分的相对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子发芽
嫁接西瓜和西瓜自根苗的根系分泌物对西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因浓度而异,表现为低促高抑(表1)。在浓度为2.5uL/L时,所有处理对西瓜种子的发芽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在浓度为10uL/L,全部表现为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程度增大论文的格式。
表1 嫁接西瓜根系分泌物对西瓜种子发芽的影响
Table 1 Effect of root exudates fromgrafted watermelon on germination of watermelons
处理
Treatment
发芽率(RI)
Germination rate
发芽指数(RI)
Germination index
2.5(uL/L)
5(uL/L)
10(uL/L)
20(uL/L)
2.5(uL/L)
5(uL/L)
10(uL/L)
20(uL/L)
ZJ/HL
0.172dD
-0.501eE
-0.631dD
-0.831eE
0.031cC
-0.511cB
-0.662cC
-0.753cC
ZJ/NG
0.182cC
-0.468dD
-0.526cC
-0.630cC
0.033cC
-0.565dC
-0.706dD
-0.820dD
HL
0.251bB
-0.211cC
-0.705eE
-0.731dD
0.041bB
-0.641eD
-0.761eE
-0.841eE
NG
0.317aA
0.129aA
-0.241bB
-0.530bB
0.046aA
0.021aA
-0.417bB
-0.614bB
ZJ
0.143eE
-0.551fF
-0.721fF
-0.921fF
0.011dD
-0.741fE
-0.825fF
-0.925fF
CK
0fF
0bB
0aA
0aA
0eE
0bA
关键词:贾第虫,再生水,风险评价,膜生物反应器
蓝氏贾第鞭毛虫(以下简称“贾第虫”)是一种致病性肠道原生动物,介水贾第虫病的暴发时有发生[2],。根据美国1998-2002年贾第虫观测数据,报道的病例为全国每年19700-24200例[1],在1993-2002年之间,美国有21次源于饮水、7次源于娱乐用水的贾第虫病爆发报道。虽然我国还没有出现过源于饮用水的贾第虫病暴发报道,2006年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5749-2006)将其列在非常规检验项目中,限值小于1个/10升[3]。
近年来,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已经成为我国解决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不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众所周知,城市污水是人类活动排放污染物的载体,各种病原微生物最终都会进入城市污水。研究结果表明,一些污水处理厂及再生水出水中含有肠道病毒、肠道病原菌[4-6]以及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7-11]。城市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市政杂用、商业娱乐等用途时,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与人体接触。因此,城市再生水的微生物安全问题值得关注。对于肠道菌、病毒,氯消毒非常有效。但是,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具有很强的氯耐受性。膜分离与活性污泥法有机结合的膜生物反应器(MBR)因为具有良好的颗粒物拦截效果,被认为是解决耐氯性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有效手段,并已经在工程上得到一定的应用。但至今为止,由于缺乏系统的评价,有关MBR出水的生物安全性并没有一个定论。截止目前为止,对水中肠道微生物的调查以及定量风险评价已有大量研究,但是对再生水中贾第虫的调查及风险评价还没有全面深入的研究[12-14],在国内更是缺少这方面的报道和信息。国外对贾第虫的风险评价评价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饮水方面,也有少量再生水的研究[9]。
本研究针对我国北方采用MBR的某城市再生水厂(设计规模3万吨/天)的出水进行了为期四个周的连续采样,分析了水中隐孢子虫和贾第虫的存在水平,并采用剂量-效应指数模型对其中含量较高的贾第虫感染风险进行了评价。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采集
对我国北方某市A再生水厂进出水水样进行采集。博士论文,膜生物反应器。该再生水厂的原水为城市污水,采用预处理-厌氧(A)-膜生物反应器(MBR)-加氯消毒工艺,MBR采用某国产中空纤维膜组件。目前实现部分出水(约7000-8000吨/天)补充景观河道,预期部分还将将用于工业、绿地灌溉等。取样期间的常规水质指标为:浊度0.548-1.57 NTU;溶解氧3.86-5.44mg/L;CODMn 5.843-10.338 mg/L;总大肠杆菌1.05×104 -9.25×104 MPN/L;粪大肠杆菌1.0×106-6.0×106 CFU/L。
2010年7-8月一个月内连续四周取再生水厂出水,第一个周为周一至周五,第二至第四个周,每周三取样,共计8个样品,样品体积为10 L。水样24小时内运抵实验室,4℃冷库保存。96小时内完成浓缩、纯化、染色,中间暂停时于4℃黑暗保存。染色后48小时内完成镜检[15 ]。博士论文,膜生物反应器。
1.2显微镜检计数
本研究采用密度梯度分离/免疫荧光技术进行隐孢子虫和贾第虫检测 [16]。通过浓缩、分离纯化、染色、分别在FITC、DAPI、DIC视野下对贾第虫进行确认。再生水进出水的隐孢子虫和贾第虫回收率分别为18%-31%卵囊和24%-95%包囊,能够满足检测要求。
处理每一批样品以纯水做空白,空白样无两虫检出,确保实验过程无污染。同时以纯水加标样品作为阳性控制,镜检阳性样品,50%以上的卵囊和包囊结构完整。
结果表示为浓度水平,即镜检的阳性数量(如果无卵囊检出,认定数量为<1)/ 镜检样品体积[17]。 检测结果表明,MBR出水中仅存在贾第虫。因此,风险评价仅考虑贾第虫。
1.3 风险评价
检出的出水贾第虫浓度用于评价使用再生水灌溉的公共绿地致使贾第虫感染的风险。
该风险评价采用的是剂量-效应指数模型[18]
P=1-exp(-N/K)式(1)
其中P为日摄入一定量病原体而感染的可能性,与平均暴露水平N相关;K-反映该污染物致病效力的参数, 其中Giardia 的K值为50.5(95% 置信区间, 27.9–102.1) [19]。
由日风险值用以下模型推算出多重独立暴露途径引起的累积感染风险。博士论文,膜生物反应器。
Pn=1-(1-P)n 式(2)
Pn为年感染几率,n为暴露次数。
日平均暴露水平:
N = C×10-DR×V 式(3)
其中C-两虫浓度 (包囊/L); DR - 消毒效率。博士论文,膜生物反应器。根据再生水厂和中试出水中卵囊浓度来评价,再生水厂出水中包囊浓度为8个样品平均值。再生水出水经过氯消毒、紫外(UV)消毒或臭氧消毒后直接回用。氯对贾第虫包囊消毒效率为0.5 log[20],UV和臭氧的消毒效率均为3 log[21-22]。博士论文,膜生物反应器。用户通过常规户外活动使用的设施接触再生水浇灌的植物,暴露量(V)按照公共绿地使用者一天内一次暴露于5 mL再生水[23]。暴露次数(n)为一周一次,即按全年52次计。另外,由于包囊厚壁对环境因素的强烈抵抗力,不考虑干燥、光照、捕食或其他因素对包囊灭活作用。
根据文献报道,本研究以1.00×10-4作为可接受的风险值[24]。
2结果与讨论
表2 A再生水厂出水的贾第虫检出浓度
在1998年,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尤金·加菲尔德(EugeneGarfield)博士在《科学家》(TheScientists)杂志中叙述了影响因子的产生过程。说明他最初提出影响因子的目的是为《现刊目次,CurrentContents》评估和挑选期刊。人们所说的影响因子一般是指从1975年开始,《期刊引证报道》(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每年提供上一年度世界范围期刊的引用数据,给出该数据库收录的每种期刊的影响因子。JCR是一个世界权威性的综合数据库。它的引用数据来自世界上3000多家出版机构的7000多种期刊。专业范围包括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JCR是世界上评估期刊唯一的一个综合性工具,因为只有它收集了全世界各个专业的期刊的引用数据,JCR光盘版有许多很好的界面,显示了期刊之间引用和被引用的关系。可以告诉人们,那些是最有影响力的期刊,那些是最常用的期刊,那些是最热门的期刊。除影响因子外还给出:期刊最新排序(CurrentRank)、刊名缩写(AbbreviatedJournalTitle)、国际统一刊号(ISSN)、总引用数(TotalCites)、及时性索引(ImmediacyIndex)、总文章数(TotalArticle)、被引半衰期(CitedHalf-Life)。
二、影响因子的影响因素
从计算公式看,影响因子虽然只和被引次数和论文数直接相关,但实际上,它与很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决定影响因子大小的因素现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论文因素。如论文的出版时滞、论文长度、类型及合作者数等。出版时滞较短的刊物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影响因子。若刊物的出版周期较长,则相当一部分的引文因为文献老化(超过2年)而没有被统计,即没有参与影响因子的计算,从而降低了影响因子。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刊载论文如果是热门课题,且篇幅较短,发表较快,则被引率将很快达到高峰,进而使期刊的影响因子上升很快,然后又迅速下降;刊载完整研究性论文的期刊,持续被引用时间长,影响因子升高较持久。也有资料表明,论文的平均作者数与论文的总被引频次呈显著的正相关。
(2)期刊因素。如期刊大小(数)、类型等。在计算影响因子时,刊载论文数仅统计论文、简讯和综述,而对评论、来信、通讯和其他一些常被引证的栏目的文章则不进行统计。根据经验判断,期刊数量与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的大小有密切联系。在多数情况下,论文量少的期刊容易得到高影响因子,并且这部分期刊的影响因子在年度之间会有较大的波动;而论文量多且创刊年代久的期刊往往容易得到较高的总被引频次。此外,还与其他引证指标如:即年指标、期刊被引用半衰期、地区分布数、基金论文比以及期刊发行范围和发行量等指标有密切关系。期刊的规模和结构不同会造成期刊影响因子的不同。一般来讲,同种类型的期刊形成的规模越大,这些期刊的影响因子总的来讲就越大;期刊中所含的“热门”课题或“热门”专业的文章越多,总被引频次就越高,同时这种期刊的影响因子也就越大。
(3)学科因素。如不同学科的期刊数目、平均参考文献数、引证半衰期等都会对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产生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以论文的引证与被引证的数量关系为基础。一个学科的引文数量,总体水平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各学科自身的发展特点;二是该学科期刊在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所占的比例。从总体上来说,某学科来源期刊越多,该学科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就越大。这两大因素决定了学科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分布的不均衡性。生物学期刊一直是SCI期刊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类期刊,它不仅在期刊数量上明显多于其他学科,而且在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数量上也有显著优势,从而说明生物科学在当代科学中所处的重要位置。此外,影响因子还受期刊所涉及的学科在专业意义上的社会覆盖面的影响,如果某个科技期刊在专业意义上的社会覆盖面非常小,而且同类期刊又很少,那么它的影响因子就不可能很高[1]。不同的学科由于其内在的科研规律不同,在做研究时所需引用他人的科研成果情况就不尽相同。这些区别至少在两个方面会影响到影响因子的大小,一方面的区别是需要引用他人成果多少的情况,另一方面的区别是引用他人成果的时间情况。由于影响因子一般都只按近两年内的期刊中所引用的文献计算,可以看出按近两年内的引文年限分布情况做的排序结果和通过用影响因子方法对杂志的排序结果同样也具有一致性,这同样说明了影响因子不能正确地反应出不同学科期刊之间影响力的大小。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个国家不同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都是不平衡的,甚至同一学科中的不同分支也存在这种情况。有的学科规模很小,但从事这一学科的科研人员多,而且对这一学科的资金投入也大,相关的学科杂志也较多,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规模优势。而往往那些规模较小的学科就不具备这种规模优势,从而这类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也不会高。就学科规模发展速度的快慢而言,不同的学科有“冷”、“热”之分。“热”门学科由于时代的需要其规模发展速度是很快的,这种学科的文章在其规模迅速发展的期间将具有很高的被引用率;而“冷”门学科则正好相反。但是,这种“冷”与“热”的划分往往并不是出于科学本身的发展需要,而经常是由于经济、社会等一些非科学因素的制约而造成的。还有一些学科包含了许多热门的课题,这些“热门”课题的文章虽有较高的被引用率,但并不具备多大的科学价值。据以上分析可以认为:这种仅仅因为学科规模的大小和发展速度的快慢而造成的论文被引用率高低的不同,或者是引起相关杂志和机构的影响因子大小的不同,从而造成在重要性的排序上的不同,不是科学木身发展造成的,是其他的一些经济的、历史的和社会的非科学因素造成的,因此对规模小或是“冷”专业的学科进行的这种评价是极为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
(4)检索系统因素,如参与统计的期刊来源、引文条目的统计范围等。对于特定刊物来说,在中外的检索系统中,由于其所收录的期刊群体组成的差异较大,因而所计算的影响因子值有较大的差异,并且同一刊物在不同语种的检索系统中具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
(5)名人效应的影响,名人效应常表现为:一方面人们常引用名人的文章来增加自己文章的权威性,即便是在还有别的更适合自己文章引用的文献时也是这样;另一方面是署有名人名字的文章或被名人所推荐的文章很容易在所谓的高档次的杂志上发表,因而也容易被SCI或CSCD所收录,且有时文章本没有名人科研成果,却为了能在高级刊物上发表署上了名人的名字,所以过分地强调被引用或收录情况,将给文章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带来人为的偏差。
三、影响因子的作用
影响因子及JCR给出的以上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对以下各类人员具有多种实用价值。
1、图书馆员:制定文献收藏计划和经费预算,向读者推荐优秀期刊。
2、编辑:了解和掌握自己编辑的期刊的情况,制订有效的编辑规划和办刊目标。
3、出版商:掌握和监测出版动态,掌握出版机会,做出新的出版决策。
4、作者(科研人员):
a.寻找和确定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期刊,
b.确定论文投稿期刊,
c.证实已经发表自己论文的期刊的水平。
5、信息研究分析人员:
a.跟踪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
b.研究学科之间及各学科内的引用模式。
关键词:森林;陆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
中图分类号:S718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5-0105-01
生态系统是与生命相联系在一起的,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会有生态体系的存在。这里所说的生命,包括有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人类。因此,生态系统的范围十分广大。地球表面有陆地和海洋之别,故而生态可以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系统。其中陆地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人类自出现以来就居住在陆地上。
陆地生态按生物的种类和地域,又区分为许多不同等级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疏林生态、灌木生态、草地生态、荒漠生态;每个生态系统之下,又可以细分为许多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按气候带可以分为寒带针叶林、温带阔叶林、热带雨林等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一地区常常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如森林、灌木、草本植物)共生在一起,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往往处于主体地位,这是因为森林具有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如果森林遭到砍伐破坏,原先林木的灌木和蒿草,往往会不断地走向衰落。
野生动物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主要生活在森林中。野生动物多以树叶、果实、草本植物为食,称作食草动物。另一类以食草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作食肉动物。没有食草动物,就不会有食肉动物,因此,归根结底食肉动物的食物,也是来源于森林中。森林是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是野生动物的家园。微生物也是独立的生态系统,微生物(细菌、霉菌、单细胞的藻类等等) 的生命力很强,多喜湿,阴暗潮湿的森林,特别有利于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因此,在森林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特别多。在森林中各类野生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占有的种类和数量最多,生物的多样性在森林中最为明显和典型,森林是陆地上最主要的生物基因库。
土壤是动物、植物、微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特别是植物扎根于土壤之中,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没有土壤植物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土壤与生土不同,它具有孔隙和有机质,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森林树木。树木落地的枝叶和林下的灌草枯萎腐烂以后,成为腐殖质。腐殖质浸入地表土以后,即改变了生土的结构和化学成分,将生土变成了土壤。天然形成的土壤,可能在第三纪就已存在,它与乔木的大量出现和温度的回升有直接的关系。人类很早就发现,生长森林的地方土壤特别肥沃,适于农业耕种,于是砍伐森林开垦耕地。当土壤肥力减弱以后,便弃而不耕,去开垦新的林区。这是古代森林不断减少的原因。
迄今为止,人类的食物主要来自农作物,粮食、蔬菜在食物结构中占有主要地位。这样,农田成为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农田是在人类影响下产生的生态系统,森林具有保护农田的作用。田边或田间的森林的蓄水功能,可以滋润农田,提高农田的墒情,利于农作物的播种和生长。森林中栖息的飞禽,可以捕食田鼠,减少病虫害。在林间栖息的昆虫(蜂、蝶),有利于传播农作物的花粉。高大的森林树木,可以防风固沙,减少风沙之害,避免农作物的倒伏,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在多风沙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森林对农田的保护作用特别重要。在农民中流传有“要想富、多种树”的民谚,清楚地反映了森林保护农田的生态作用。
水,是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水、旱灾害的发生,与森林的破坏有直接的关系。森林影响降雨、森林的蓄水作用,都可以减少干旱,防止水土流失,避免洪水。历史上黄河的水患,1998年长江的大洪水,都是河流沿岸森林遭到破坏的结果。自20世纪以来干旱的加剧,是大气中二氧化碳迅速增多,引起“温室效应”的结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则是大量砍伐森林,焚烧林木和煤炭(煤田是由树木演变而来)所引起的。
森林是人类诞生的摇篮,人类长期居住在森林中,以山野果、野生动物为食。人类在走出森林以后,则不断地砍伐森林、破坏森林,其结果是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引发了许多自然灾害,威胁了人类社会,留下了极其深刻的教训。人类必须迷途知返,深刻地反省过去的过错,必须明白人类永远离不开森林,保护森林便是保护人类的家园。我们的先人只知道森林可以提供木材,却不了解森林的巨大生态功能,这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科学技术落后的结果。因此,我们不能苛求古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森林的生态功能,早已被科学家所研究清楚了。我们不仅要看到森林的经济价值,还要看到森林的生态价值,努力保护森林,建设森林。森林的保护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世世代代不断地坚持下去,才能看见成效,出现青山绿水的大好局面。这不只是林业部门的工作,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每一个公民都应当为绿化祖国的大地,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志强,潘相文,金剑,等.海伦市资源演化格局与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01):215-220.
[2]濮春雨,侯印敏,杨君.科学地评价黑龙江省柞蚕场地的生态效应[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05):75.
[3]郜峰.我国森林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黄金平.森林资源管理的价值定位与法律制度完善[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求知和求学的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习兴趣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潜在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甚至由于对某方面知识的兴趣得到培养成为一生事业的出发点和成才的起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生物学的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生物学知识,探索生物科学的奥妙。
上好第一堂生物课及开好每堂课的头,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先入为主”效应。因此,上好第一堂生物课及开好每堂课的头,就显得非常重要,它可以引发学生对生物学课程及每堂课所学内容产生兴趣。,生物学是一门趣味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且生物科学的新信息、新成果大量涌现,很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只要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再结合恰当的教育方法就很容易将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乐趣的学习乐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欢生物课,生物教师第一堂的备课、上课至关重要。平时,对每堂课的开头,也作好精心的准备:用精彩的问题或导言,巧妙地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
介绍最新生物学成果,展望生物学发展前景,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我在教学中,常常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当英国疯牛病肆虐的时候,我国采取了严密的防护措施以避免该病侵入我国。我适时给学生介绍疯牛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非异常大脑蛋白引起该病,而是人们未知的病毒等常规感染因子造成,但不管什么引起疯牛病,它都会使人得致命脑病。学生们就会理解世界各国对此唯恐避之不及的心态了。
鼓励质疑,激发兴趣。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有疑点,才有思考创新。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设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思维。例如:在讲授“蒸腾作用”之前,先提问:“大家都知道,种庄稼是要浇很多水的。有人统计过,一棵玉米一生中要吸收200千克水分。大家想想,植物吸收这些水分有什么作用?”如果学生能想到是用于生命活动,那就提供另一个题材:“据统计,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真正用于各种生理活动。”这样,必然引起学生思考:99%的水分到哪里去了?经过讨论、推测,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转变成了其他物质,如形成化合物;二是被重新排放到了植物体外。问题又来了,“这些水分不是被浪费了吗?”教师只要善于把握,鼓励质疑,在引出矛盾,不断激化矛盾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怀疑,强烈的求知欲便随着浓厚的兴趣一起产生了。
鼓励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到创新,学生往往会认为可望而不可及,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其实,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就能挖掘这种潜能。教授种子萌发时,除了采用书上介绍的实验方法,教师还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出新的“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方案,采用多种种子,多种种植环境,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有的学生用瓶盖子、广口瓶甚至使用小盘子等作为器材,在里面放一些浸湿的海绵或皱纹纸,把稍微浸胀的种子放在海绵或纸上,每天洒少量的水,没过几天种子就发芽了。这样,学生能仔细地观察种子萌发的全过程。有的学生还做了详细的观察记录,经整理成了观察小论文。教师只要及时对这些设计新颖、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创新设计给予肯定和表扬,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加强实验教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好课堂演示实验,做好观察探究实验。如讲授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单位时,可以充分利用显微镜,组织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植物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将微观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将他们带进实验室,让他们动手操作,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的结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时时有兴奋和满足的心理体验,能满怀激情地探索:“其它的动植物的细胞会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物实验中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未知的魅力,学生必然会兴趣大增。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创新演示实验,增加设计实验,布置课外实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兴趣。实验,能让学生从中领略到成功,诱发学生产生探究生物现象的强烈欲望。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会有很好的效果。学生在小组中可以通过表达、交流,将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材料、思维方式、成果与组内其他成员共享,还可以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与其他小组的同学共享。如教学“观察鲫鱼外形特征和内部主要结构”时,将学生分成4组去做“探究鱼的各种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的实验,每组按不同的要求去探究:第一组,剪去背鳍和臀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背鳍、臀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第二组,剪去尾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尾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第三组,剪去胸、腹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胸、腹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第四组,剪去所有的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鱼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各组得出结论后向大家汇报,再组织学生在组间交流观察。在实验过程中,人人有事干,个个有收获,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合作精神,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师生角色得到了转换,教师仅负责课程的设计和安排,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作为成员参与其中,适当进行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枯燥、厌烦的情绪,体现了学习的“易”、“趣”、“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论文关键词:肿瘤细胞,RASSF1基因家族,转录,RAS家族
近年来较多研究都发现染色体3P21.3等位缺失在肺癌、乳腺癌、鼻咽癌、肾癌等常见肿瘤中频繁发生,推测该位点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肿瘤抑制基因。2000年,Dammnn等 [1]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的方法从3P21.3内120 kb长最小纯合缺失区分离出一种能与DNA修复蛋白XPA相互作用的基因,由于其核苷酸序列的碳端(C-terminus)与小鼠RAS相关区域家族1(RAS association domainfamily 1)与小鼠RAS效应蛋白Nore1高度同源,遂命名为RAS相关区域家族1,即RASSF1基因。由于选择性剪切和不同启动子的使用,RASSF1基因至少存在7个不同的转录本(转录本A-G)。有研究发现RASSF1能直接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医学论文,在体内和体外能抑制细胞生长,并参与诱导细胞凋亡[2]。
最新研究进展揭示,抑癌基因功能的抑制或失活,除了与基因段的丢失,DNA核苷酸序列的错位、缺失、重组、变换、点突变等机制相关外,还与抑癌基因DNA核苷酸序列中的胞嘧啶核苷酸(C)和鸟嘌呤核苷酸(G)二联连结中(CpG)的胞嘧啶碱基环中的第5位碳原子上所发生的甲基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相关性[4]。抑癌基因R ASSF1的表达作用机制已经初步明确,但其转录本基因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研究较少,尤其是RASSF1B,RASSFIF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比较还未见相关报道。本文旨在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五种常见的肿瘤细胞中RASSF1家族中RASSF1B,RASSF1F不同转录本的表达情况,为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5株肿瘤细胞AGS(胃腺癌)、95D(高转移肺癌)、LTEP-a-2(肺腺癌)、HEPG2(肝癌)和U937(白血病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细胞库;MMLV反转录试剂盒购于Promega公司。
1.2细胞培养
试验所选用的五种肿瘤细胞用DMEM(Invitrogen)加10 %小牛血清,CO2培养箱中37 ℃恒温培养至细胞均匀覆盖细胞瓶约3/4。
1.3cDNA的制备
以Trizol提取的方法提取细胞总RNA并纯化, 用MMLV反转录得到五种肿瘤细胞的cDNA。
1.4 RT-PCR
利用DNAstar软件设计RASSF1家族两种转录本的特异引物,以人β-actin为内参,通过RT-PCR方法检测这两种转录本在五种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论文的格式。引物序列见表1。反应条件:95 ℃ 2 min,94 ℃ 15 s,58 ℃ 30 s 医学论文,72 ℃ 1.5 min 30个循环,72 ℃ 10 min。产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1.5 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7种转录本的剪切方式。
2 结果
2.1 两种转录本的读码框结构的比较
表1 扩增RASSF1的两种转录本的引物设计
基因
异构体
GenBank
登录号
引物 Forward (F)/
Reverse (R)
读码框长度(bp)
扩增片段长度(bp)
B
NM_170712
F:atgagcttgaacaaggacgg
570
591
R:tccacctgggggtacaagagg
F
NM_170716
F:atgtcgggggagcctgagct
279
281
R:ggtcaggtgtctcccactccac
actin
AK225414
F:gagaccttcaacaccccagcc
1656
【关键词】鸡公山;中外关系
在鸡公山的相关研究中,姜传高长期从事鸡公山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创办了《鸡公山文史研究》期刊(1-7期),通过对史书、案卷、文稿和在山居留过的老人的回忆加以归纳整理,将鸡公山走过的漫长历程趣味性的再现给广大读者。姜老经常在博客中译介近代在鸡公山避暑西人的回忆录,更新关于鸡公山的相关研究成果,但是姜老的研究侧重于对史料的挖掘。
笔者通过对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搜集整理,发现三个规律:第一、在一些有分量的专著中涉及鸡公山,界定鸡公山的性质,涉及“鸡公山德产处理”问题,另外在一些传教士的回忆录中间有论述;第二、将四大避暑地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从宏观角度探寻避暑地的开辟、发展、经济效益等各方面的问题;第三、从各种不同侧面来探索鸡公山的情况,比如说文化、经济、旅游、建筑、生物学、外交等角度研究鸡公山。具体表现如下:
一、总体性研究
在总体性研究中,如费成康主编的《中国租界史》,该书是国内较早一本对“避暑地”进行定义的学术专著,详细论述了“避暑地”与“租界”在风貌、开辟、法律制度、行政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在其他关于租界史研究的几本专著中都多少涉及了一点关于鸡公山的内容。日本学者川岛真在《近代中国外交的形成》一书相关章节中提到了“鸡公山案”,作者的侧重点是在分析“一战”结束后在德国避暑房屋分配过程中交涉署的作用,以及中央与地方、地方交涉员与中央的微妙关系;此外,鸡公山的开发与西方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时生活在鸡公山的美国路德宗传教士回国后保存了关于鸡公山的部分档案,另有一部分传教士在回忆录中也有关于鸡公山的相关记载。研究美国文化的齐小新的《口述历史分析――中国近代史上的美国传教士》,书中专门一章论及鸡公山,通过在鸡公山生活过的传教士的亲口叙述,使我们对鸡公山的那段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综合比较研究
此方面多将鸡公山和其他三个避暑地结合起来研究。浙江大学李南的博士论文《中国近代避暑地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建筑活动研究》一文从建筑学的角度,详细论述了鸡公山等四大避暑地的开辟过程以及不同时期的建筑活动;苏州大学吕晓玲的博士论文《近代中国避暑度假研究(1895一1937年)》该文侧重在旅游史和社会史方面,全面勾勒了近代避暑度假的概貌,论述了四大避暑胜地的概况,分析其所产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效应,进一步论述了四大避暑胜地的收回过程;最值得一提的是张慧真的硕士学位论文《近代中国避暑地的形成与发展》一文,是目前国内少有的以“避暑地”为研究对象的专题论文,主要从中外关系、社会史、旅游史的角度考察了近代中国避暑地的历史,相关章节论述到了鸡公山的开辟、收回交涉过程,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但是由于其在台湾地区,其所运用的资料多为中研院近史所所藏的外交档案,然而,近代地方交涉的部分档案多保存在大陆地区,像湖北档案管里面保存了许多关于鸡公山、湖北交涉署的档案资料。由于她无法取得,所以缺乏档案资料的相互印证,得出论点难免有点偏颇。以上论文均把四大避暑胜地结合起来研究,在论述避暑地的形成过程中对鸡公山租地交涉都多少涉及,且所引资料基本相似,除了张慧真在行文所引资料中运用了部分外交档案,其他均未涉及。此外还有几篇硕士学位论文,例如,浙江大学自然地理学院李灿的《四大避暑圣地比较研究》等等,在此不在一一列举。除了学位论文之外,还有一些期刊论文,介绍四大避暑地,这方面的论文也有许多。
三、专题性研究
鸡公山的专题性研究,起步于1985年,相关的专著有《鸡公山志》、《鸡公山》、《到鸡公山看老别墅》、《鸡公山史海拾贝》等一系列著作,但目前我们通常把它们列入资料范围。
除上述专著外,还有相当部分学位论文,有代表性的是张明瑜的硕士论文《论鸡公山避暑地的形成与影响》从历史学和社会史角度论述了鸡公山的开发与鸡公山对于当地社会发展变迁以及近代化的影响;有从旅游学的角度论述,宋晨的《山地度假旅游开发中的利益相关者研究---以鸡公山为例》本文应用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山地度假旅游开发的发展概况和存在的问题。还有从建筑学角度来研究鸡公山的;在期刊论文方面,陈越的《鸡公山的历史沿革与风景特色》则主要从历史沿革、风景特色方面评述了鸡公山近代在风景园林、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方面的概况;有从建筑学角度研究的,姜传高的《鸡公山近代西洋建筑》一文综述和回顾了避暑地的开辟简史、历史分期、别墅分区、建筑风格、审美价值等内容。万传琅撰写的《鸡公山近代别墅建筑》从发展简史、别墅分区、特点等方面展开总述;有从生物学方面研究鸡公山的,鸡公山风景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各类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中外植物学界高度重视,对鸡公山的自然科学研究迄今仍绵延不绝;也有从文化方面研究鸡公山的,以周继伟为主的作家试图从文学的角度解读鸡公山,其作品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关键词: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晚期胃癌;Meta分析;联合用药
胃癌在我国属于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病情早期多无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手术治疗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仅为20%~30%[1]。由于术后容易复发,手术后通过化疗来巩固治疗效果,但化疗药物存在各种不良反应。因此,寻找确切有效、不良反应小的化疗药物迫在眉睫。近年来,临床上多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联合用药治疗晚期胃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运用询证医学的方法比较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其他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对今后临床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2014年公开发表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随机对照研究,并辅助手工健硕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相关学位论文。
1.2 文献检索 由2名研究人员分别检索文献,收集文献,并进行比较分析,当存在异议时,请第3人进行裁决判断,文献检索词为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希罗达、晚期胃癌、随机对照研究。
1.3 纳入文献标准 ①研究的设计类型均为随机对照研究(RCT);②纳入的文献具有相似的研究目的、方法及评价指标;③纳入的文献研究对象均为晚期胃癌患者;④纳入文献的研究对象预期生存期限均>3个月;
1.4 排出文献标准 ①文献发表在2005年以前或未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②治疗方法不明确、诊断标准不明确或未提及诊断标准;③非随机对照试验。
1.5 文献质量评价 对纳入的RCTs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评价,根据其是否采用随机方案、随机方法是否恰当,是否对随机分配方案进行隐藏、是否采用盲法、是否进行治疗意愿分析及有无报告退出及失访病例等,根据Jadad质量评价量表对纳入的RCTs进行质量评估。所得分数高于或等于3分为高质量文献,所得低于3分为低质量文献。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Revman 5.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及其95%可信区间CI作为统计效应量;连续性变量根据测量时都是否相同分别采用加权均数差或标准化均数差及其95%CI作为统计分析效应值。
1.7 异质性检验 对于不同原始研究结果的变异程度进行补缴,若P≤0.10,I2>50%,说明各个实验结果间存在异质性,首先应该进行异质性分析,找到原因,若无法消除异质性的资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对于P>0.10,I2≤50%的研究结果,说明其具有同质性,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本研究文献概况 本次纳入研究文献均为RCTs,共纳入文献7例[2-8],各个研究均提及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情况,且各个研究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病情等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2 纳入研究的文献的质量评价 本次纳入研究14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其中有8篇为高分文献,6篇为1~2分的低分文献,所有纳入文献均采用随机分组,但未提及随机方式及随机分配方案的隐藏,均未使用盲法,其中7篇文献进行了随访,5篇文献进行了意向性分析。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本次研究所纳入的14篇文献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Z=2.57,P=0.01)。各个研究属于同质性研究,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标准平均差为1.65,其95%CI[1.13,2.50](图2)。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逐步老龄化,胃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 70%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晚期,只能依靠化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9]。胃癌对化疗较为敏感,通过积极的治疗,可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但由于大部分患者在疾病确诊时,重要脏器功能已经退化,因此在选择化疗药物时不仅关注药物的有效性,更应关注患者的耐受性及药物的安全性。
卡培他滨是一种新型口服的5-氟尿嘧啶前体药物,口服吸收后,可通过肝脏及肿瘤细胞内相关酶促反应后,在肿瘤细胞内生成氟尿嘧啶,从而发挥高选择性的靶向抗肿瘤作用。其原因可能由于在肿瘤细胞中一些酶的活性及表达量远远高于正常机体组织细胞内的表达量,因此使得卡培他滨得以在肿瘤细胞内选择性激活,释放除氟尿嘧啶,肿瘤细胞内的药物浓度远远高于正常组织,增加了药物的靶向选择性,提高了抗肿瘤的疗效,减少了抗肿瘤药物发挥细胞毒作用时对正常器官组织的损伤。且该药可口服用药,在应用上更为方便。奥沙利铂是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可将DNA作为细胞毒性的靶作用部位,阻止肿瘤细胞的复制与转录,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快速生长。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是目前临床上常用且有效的化疗方案,王轶霖[10]的一项118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达46.61%,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下降、贫血、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外周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等,但不良反应程度均为Ⅰ、Ⅱ度居多,在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本次共纳入14篇文献,均对两组患者疾病改善程度进行了报道。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疗效优于其他方案,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标准平均差为1.66,其95%CI[1.27,2.18]。14篇文献均未报道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所有患者均完成了2个周期以上的化疗,患者耐受良好。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均在停药后自行恢复。此次纳入的部分文献也对疾病中位进展时间及中位生存期进行了相关报道,但无法利用其进行meta分析。此外,本次纳入的文献样本量均较小,缺乏大样本、多地区的临床RCTs实验,提示我们在今后的临床实验中,应努力开展多中心、大范围的临床RCTs实验,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可靠的文献依据。
参考文献:
[1]陆文,刘燕,邵丽华.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1,(02):295-297.
[2]胡章华,毛绍蓉.XELOX化疗方案用于老年胃癌患者治疗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3,2(42):156-159.
[3]赵文英,吉兆宁.XElOX或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随机对照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9,18(36):1044-1046.
[4]张麒.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胃癌68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9):4383-4384.
[5]曲智锋,冯笑山等.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07,4(29):41-43.
[6]顾术东,刘艳.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或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J].药物与临床,2013,26(10):96-98.
[7]樊翠珍,初玉平等.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对比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8(16):725-728.
[8]雷俊华,洪涛等.XELOX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观察[J].华北国防医药,2009,4(2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