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管理模式论文范文

企业管理模式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管理模式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管理模式论文

第1篇:企业管理模式论文范文

由于对电力行业进行规范的程度不断升高,对员工的资质进行评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部分电力施工的项目都在进行规范化制度的制定。部分的企业制定了大量的关于企业规章制度的文件,其目的是对员工的行为最初规定和约束。

2.电力项目进行精细化的管理理论

精细化的管理的源头是工业,例如泰勒发明的科学管理的模式和戴明的研究—为质量进行管理的管理模式,还有丰田集团实行的进行精艺生产的管理办法等等,这样非常成功的管理案例推动了全世界的管理水平。对企业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主要对效率和科学的提倡,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管理者使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来对产品、服务以及企业的运营过程进行调整。指的是在对产品的专业化和系统化有保证的前提下,以对企业进行数据化操作为标准,以管理方式信息化为手段,实现对企业现有的资源进行优化的配置,从而把产品的性能和服务的焦点秋安都几种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之上,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2进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是凡是可以进行具体化的数据一定要进行量化,力争用量化的标准模式来代替模糊、笼统的管理模式,把抽象管理模式转变为具体的管理模式。

2.3对企业进行精细化的管理的几个特征是精细的操作和管理。在企业的管理和企业的运行中,员工是企业的根本,只有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平和素质教养,使其克服在工作中的惰性。从而发挥员工的螺丝钉作用,最终提高企业的效益。

2.4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既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概念,也是企业管理的方法和对企业进行管理的工程。这样的一个工程不仅可以优化企业的生产,还可以规范化和标准化企业发展方向,从而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专业化和工作方式的标准化和企业管理的制度化,以及企业员工的职业化。

2.5精细化的企业管理不仅可以使得企业具备竞争和执行力的优势,而且还可以使企业的工作流程标准化、基础性工作细致化和企业管理的人性化。

2.6精细化是一种不断地趋于极限化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也是不可以完结的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一个企业的发展不应该是镜花水月、海市蜃楼,而应该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逐步建立起企业强大的形象,企业的管理需要管理人员不断地追求,细末之处可见真功夫。

3.对电缆厂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3.1通过对企业进行信息的规划提升信息化的战略管理。电力企业需要对现在、未来的发展战略做出严密的规划和思考,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促使每个企业必须制定出合理而明确的计划,只有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不断培养企业的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并对相应的资源进行整合、规划,才能使企业实现盈利。并且企业要不断加深岁企业业务规划的理解,以加强对企业进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3.2通过建立IT管理控制系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企业通过建立IT管理控制系统,并不断进行完善。由于大多数的企业都具有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的组织构架,若是没有IT系统的管理控制,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子公司的信息就像是孤岛,只有形成IT管理控制体系,促进了企业组织的融合,实现企业的信息的整合、几种和标准化。

3.3建立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并且完善业务的协同和数据的集成。对企业的管理进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企业的业务逐渐协同、信息的共享和一体化的运营,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信息进行进行标准化的管理,为信息的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

3.4实践有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由于各个企业都会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但是与惊醒精细化的管理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企业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所以,可以通过实际的应用和操作来反映规章制度是否合适,对此,就需要管理人员要及时反馈信息,对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出及时的修正。

3.5创新有助于实现企业管理的高效率。由于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会有很多的新业务、新工作出现,往往会出现就得管理模式不符合现在的工作的状况。所以,企业在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时,一定要立足于现实,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有勇气不合理、不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推陈出新,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4.总结

第2篇:企业管理模式论文范文

项目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已经远远落后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当前在项目管理上,主要是把工程项目分成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其他阶段来分别处理,该管理模式不能在整体上对项目的建设需求与限制作出有效控制,全部管理流程没有系统性特点,造成项目目标在实现过程中缺少强有力的保证。项目管理缺少系统性,其内部也没有做到较好的协调,在以往的项目管理模式中,参加项目建设的所有单位都是彼此独立的,相对来说他们在利益上的诉求是不同的,这就造成在建设过程中因为目标不同而产生问题,参加建设的各个单位缺乏协调和沟通,造成项目在整体管理上的效果很差。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会浪费很多资源,在以往的分阶段管理中,各个建设单位因为运营和指导目标不同,所以很多情况下就会分开进行管理,这就引起了项目的各个建设单位之间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很多价值较高的信息数据不能被共享使用,对资源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浪费。

2优化项目的管理模式所需措施

选择科学合理和实用性较强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选择项目管理模式时,要结合项目的实际特点,可以选择设计、采购、施工交钥匙模式,也称为EPC模式;管理型的承包模式;BOT模式等其他方式来做好项目管理。下面重点介绍EPC模式。

2.1EPC管理模式特点

EPC指的是在工程项目中总承包商根据合同约定,进行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等工作,使设计、采购和施工各阶段进行合理交叉和紧密融合,同时对项目进度、质量、造价与安全负责的项目管理模式。该模式自问世到现在,因为对整个过程实施总承包的优势获得很多认可,它的综合管理功能获得很大程度上的发挥,尤其是在设计、采购和施工方面实现合理交叉,不但有助于缩短工期,还能对全过程在费用、质量与进度上进行综合控制。该管理模式被推广应用后,对建筑企业转变发展模式,提高效率、减少经济犯罪,不断细化项目管理与施工的分工,培育跨国和国际上总承包与总集成有较大的引导作用。从以往工程实践来看,业主不断重视承包商的综合能力。EPC模式把工程的设计、管理与施工有效结合起来,优势独特,在项目管理中正被更多地应用。因为受到曾经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面还是处于2个领域,设计任务被专门的设计院去完成,但是他们基本没有施工资质;对于施工单位,他们也没有设计资质,他们主要是施工任务。工程总承包起源于建设管理的改革。从建设部通过下发文件开展总承包试点以来,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工程总承包在我国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现在,基本项目尤其是工业项目的建设在高速发展,那些大型和超大型的工业项目不断增多,在实践中一直都在摸索总承包模式。这几年例如三峡工程、西气东输等重大项目被先后建设,这表示我国的建造和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上的先进行列: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世博中心等,因为独特造型和意蕴吸引着中外游客的驻足。这些工程,都是运用EPC项目管理模式的成功例子,也代表了多种项目管理模式的主流。现在EPC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和国际上发展情况比起来,在经验上还不够,综合素质、合同执行水平等方面和国际上的大公司比起来还有较大差距。

2.2EPC管理模式的问题

因为受到外部大环境影响,客观上对EPC管理模式发展有一定的制约。行业垄断在我国还比较严重,因为历史原因,计划经济时代很多行业都有基建队伍,尤其是比较重要的工程项目,很容易产生行业垄断,对总承包模式的实施有很大阻力。另外,在现在的体制下,业主已经发展成多种,例如个人投资、多方集资、国家投资和中外合资、外资等,不同的业主其建设目标也不同,在建筑法和招投标法上的运用与理解也不同,有些业主觉得实行总承包之后,自身权力会被削弱,所以不愿使用总承包模式进行工程建设。同时,人们对总承包的概念没有全面认识清楚,存在不少误解,例如有些人觉得总承包就是自行管理与施工,但是结构主体还要独立完成,不会进行分包,这种理解对建设企业运用总承包管理产生了较大制约。此外,现在在国内,和总承包模式能够配合使用的法律法规比较少。例如对招投标的管理,国家相关部门制订了有关在勘察设计和施工上的招投标办法,但是没有对于总承包的招投标办法。这些制约了总承包模式在我国的发展。

2.3企业软环境产生的影响

基本功差劲是我国很多企业的软肋,现在只有少数的建设集团已经转变成国际型公司,大部分的勘察设计与施工企业都没有创设和总承包模式相应的组织。开展总承包过程中,还沿用以往的施工组织模式。所以在组织与服务功能上根本无法达到总承包要求,缺少和总承包相应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目标系统。复合型人才缺少,现代社会,人才竞争是企业获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EPC总承包企业也是这样的。国内缺少能够运用EPC总承包的高级管理人才。

3EPC管理模式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

拓展EPC管理模式对于建筑市场上的竞争与发展能起到很大作用,对于建筑企业要实现更强发展也是较好的选择。建筑企业要把EPC总承包核心水平提高到战略高度,使尽可能多的建筑企业都适应该管理模式,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根据以往的工程实践和管理经验来看,建筑企业需要调整结构、加快转型,朝着管理和技术密集型建筑企业进行转变,培养自身在资源调整、风险控制、人力、协调能力和信息化等方面的竞争力。增强在调整结构上的能力。随着全球经济在向一体化方向发展速度加快,建筑企业要在国内甚至是全球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资源调整能力非常重要,建筑企业要获得较好的经营效果必须进行资源调整,除了通过对内外资源、以往资源和新资源、个体和组织资源、横向和纵向资源等进行整合,发挥其使用效能的同时,建筑企业还要开发出新资源,提高建筑企业的绩效。在风险控制上提高能力,总承包项目在管理上有很多风险,有关调查显示:在发达国家总承包企业中每年大概有14%破产,所以进行工程总承包时要深入考虑风险因素、准确估计风险大小,研究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与避免风险带来的危害,这是企业做强的重要问题。培育人才资源,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人才是动力之源,要认真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加大培养适合EPC管理模式的复合人才。在总承包项目的管理方面多多开展交流和合作,可以举办学术研讨会,专题考察和交流,促进建筑企业高层人员和最新管理模式的接轨。还要组织对总承包经理的培训,培养更多本土的总承包经理和拥有实践经验的设计、设备采购、施工管理、质量和投资控制等其他相关方面人才,以满足国内外的建设市场需求。提高综合协调方面的能力,工程建设关系到多个领域和专业,所以要做好EPC管理,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综合实力,在设计、采购和施工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尽可能降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确保工程能够顺利进行。拓展信息管理水平,在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时,把项目管理中所有主线都进行信息化管理,提升项目管理的水平与效率,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对承包商发展也是必然选择,信息化措施也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路。在推进总承包管理过程中,总承包商要在宏观角度上控制交付需求、质量、方法与效益,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抛弃以往那种甲方和乙方关系,从根本上转变为伙伴与合作关系。在现在情况下,总承包商要做到身体力行,监控各个专业分包伙伴对工程实际设计与实现方法,就像那些大型工程的建设,在过程中蜕变为大型的集成商;同样每个专业的分包商需要通过较多的磨合,慢慢成为较好的合作伙伴,这样才能使项目资源与利益获得高效的组合。

4结语

第3篇:企业管理模式论文范文

企业内部市场化的理论依据是“分权管理”机制和“交易成本”的概念,在保持企业整体统一和组织结构完整性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市场机制、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市场管理模式相融合的新的结构模式,是市场经济理论的一种改革和变化。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采用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具有非常大的适用性,尤其能够解决企业一直以来存在的组织结构过于庞杂、管理比较混乱的弊端,在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市场的应变能力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对于大型的国有企业而言,传统的企业管理机制在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市场环境之间形成了一道障碍,使企业对市场信息和市场环境变化反应迟钝,而内部市场化是传统管理模式的一种变革和创新,能够非常灵活地将市场竞争和市场信息传入企业内部,转化为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活动,然后将这种竞争结果反馈给外部市场,形成一种比较良性的反应机制,使企业充分感受市场竞争,对市场环境变化能迅速做出反应。

2国有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的划分

国有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的划分主要是依据科学的原则将市场主体进行层次划分,形成一个有机的竞争环境。市场主体的划分原则使不同单位、各个职能部门的绩效具备可核算性,即每个参与市场交易的主体都能够衡量工作的成本和收益。在对市场主体进行划分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相对独立原则。每个交易主体必须能够独立地提品或者劳务。第二,稳定性原则。不仅核算主体要比较稳定,其工作条件、市场环境都要稳定。第三,完全市场化原则。采用市场化管理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激发企业的活力,提高管理效率,所以主体划分后必须能够参与核算,以减少经济成本,降低各项费用开支,保证其竞争模式的实现。以兖矿集团市场主体划分为例:集团实行了六级市场主体划分的基本构架,建立了从企业整体到专业公司、下属单位、生产车间、班组、个人岗位的“六级市场主体”体系,保证了参与市场交易的各个单位、职能部门都具有可核算性,充分体现了划分原则。

3促进国有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市场化的机构,落实相关责任

国有企业整个的组织结构体系非常庞大,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改革涉及了方方面面的问题,为了保证制度能够有效落实,必须成立相应的职能机构,独立掌管内部市场化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其职能为通过独立地行使职权来统筹、协调市场化管理过程中的具体事务,解决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该机构必须配备专业化的工作人员,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内部市场化管理的基本理念,而且要熟练掌握会计知识、财务管理及成本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以兖矿集团为例,集团公司为了保障内部市场化的顺利推进,成立了对市场化各项事务全面管理的领导小组,由集团公司总经理任组长,企业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成员均由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在领导小组下面设置机构办公室,具体负责内部市场化管理的日常组织、协调、督导、检查等工作,这样层次清晰、职权清楚,有利于对各项事务的协调和指挥。同时在专业公司、各矿处单位也成立了负责具体事务的领导小组,明确了部门责任,确立了整个市场化管理体系中各个部门的具体职责。

3.2完善企业内部市场化的体系建设

企业内部市场化的体系建设是为了对市场主体的运行体系进行有效管理而建立的一种管理模式,主要分为基础管理体系和支撑管理体系。基础管理体系分为定额管理体系、价格管理体系、计量管理体系、核算结算体系;支撑管理体系是内部市场模式与各项管理手段互相融合的产物,包括全面质量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全员业绩考核、全面风险管理、全面对标管理、信息化管理等。以兖矿集团的核算结算体系为例,之所以说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克服国有企业在常规管理模式下的弊端,因为这种改革后的管理机制引入了价格机制,进而引发了竞争机制,有利于带动生产的积极性。其核算制度是以具体的会计核算原则为基础,制定了详细的核算流程,建立了核算机构,明确了市场主体的核算项目,采取多种核算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完整的结算体系。

3.3落实企业内部市场化的保障措施

企业内部市场化是一项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综合工程,涉及了企业的方方面面,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受到传统管理模式以及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在推进内部市场化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很多的考验,在制订了详细的体系建设方案、方法流程等一系列的内容之后,还必须有附加的保障措施,以充分保证管理模式变革的顺利进行,不断提高企业的社会价值。以兖矿集团为例,其在进行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除了设置相关职权机构、落实领导责任外,还有健全完善管理机制、试点推广、积极宣传改革理念、延伸管理范围、加强监督审核等,这些措施的制定必将提高兖矿集团内部市场改革的效率。

4结论

第4篇:企业管理模式论文范文

从我国目前状况来看,航天工业是高科技综合性产业,拥有其它企业和部门所不及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设备优势和资金优势。但是,目前大多数航天企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境,民品事业总体上还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比较落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其根本原因就是管理落后。对航天企业来说,民品管理改善之时,就是民品效益提高之日。

一、管理落后的表现

当前,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由于航天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民品管理主要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管理人才相对缺乏,造成民品发展中的“瓶颈”效应,严重阻碍了民品发展。

二是领导干部的经营管理和观念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有的领导干部市场观念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对民品不重视,没有系统的规划,不做长远打算;缺乏必备的经营管理知识,盲目参与经济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是在民品开发中,缺乏科学预测和决策,普遍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少,重复建设多,造成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分散,难以形成集约性战略,形不成具有竞争力的民品规模经济。

四是管理体制制约了民品的发展。没有健全的竞争激励机制,领导干部职责不明,奖惩不严,职工积极性不高。

二、改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实践证明,不同的管理水平会产生出不同的生产力。例如,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某电子机械厂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一个半导体配电盘装配车间,此车间与美国国内的一个车间的人数相同,装配线采用的技术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日本人按日本的方式进行管理,结果单位时间生产量比美国国内的车间提高15%。这个例子说明,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条件下,管理对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起着决定作用。当今管理和科技被看作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两个轮子,注重管理是当今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生产力迅速发展和社会化日益提高的必然结果。航天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利用自身优势,合理地改善管理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增强企业的活力。

1.解决管理人才短缺问题

航天企业应该重视管理人才,一方面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招纳各级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对原有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航天企业要自始至终把培养管理人才,留任管理人才,引进管理人才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把具有真才实学的管理人才充实到各级民品岗位,建立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实行领导责任与经济效益挂钩的政策,采取能者上,庸者下的人事制度,切实解决好民品发展中的管理“瓶颈”的制约问题。

2.实行柔性管理

日益成为企业管理新特色和主流的企业柔性管理,代表着新技术革命时代企业管理和发展趋势,受到国内外许多企业的青睐。现在,航天民品管理总体上说还是属于刚性管理,航天企业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来实现柔性管理,以增强企业的活力、适应力和竞争力。

第一,以对人的管理为核心。注重感情投资,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人力资源开发等。

第二,强调组织的柔性化。由集权向分权过渡,金字塔型向大森林型过渡,组织机构的弹性权变设置等。

第三,实行“例外”原则。即高级管理人员实行权力下放,把处理一般日常事务的权力授予下级管理人员,只保留对重要事项(如基本政策的制定和重要的人事任免)的决策权和监督权。这样既有利于发挥下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又能使上层领导集中精力解决重大问题。

第四,体现战略决策柔性化。增强战略的灵活性,实行弹性预算,推行滚动计划法等。

第五,组织生产的柔性化。在制造业中采用柔性生产线来灵活生产适应市场变化的产品。

第六,注重营销的柔性化。利用各种灵活多变的营销方式,吸引消费者,刺激购买,促进销售。

第七,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如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等使管理具有更灵敏、快速的特点。

第八,追求全方位优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全系统的产品开发,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等。

3.大力开展科学预测的研究工作

社会发展使研究对象错综复杂,随机多变,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作出科学预测可以避免或降低决策的失误。国内外的一些资料表明,有无经营规划,对企业经营效果的影响十分显著。一般的讲,每年预测费用约占企业科研费用的1%~10%,通过预测开发新产品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预测投资的50倍左右。在我国,科学预测还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但已显示其活力,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它必将得到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1)明确民品任务和目标,确定预测期限。

(2)收集所发展民品的资料、数据,预估有可能出现的偶然事件。

(3)选择适当的预测途径和方法。如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采用“德尔菲法”;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采用“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依靠专家背靠背地发表意见,各抒己见,管理小组对专家们的意见进行统计处理和信息反馈,经过几轮循环,使分散的意见逐步收敛集中,最后达到较高的预测精度。该法的不足之处是时间较长,费用较高。而“头脑风暴法”是请一定数量的专家,对预测对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状况作出判断。通过专家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引起思维共振,产生组合效应,进行创造性思维,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果。

(4)建立预测模型。

(5)根据预测模型进行预测。

(6)分析预测结果,进行评价,最后确定。

4.经验决策须上升到科学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更新和产品更新速度大大加快,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企业面临的市场和环境越来越复杂,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在机遇和挑战面前,航天企业如何统观全局,在千头万绪中找出关键所在,加快民品的发展,仅靠几个“聪明人”的“拍脑袋”恐难作出正确周密的决策,只有科学的决策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决策可以弥补经验决策的不足,使可能产生的决策失误降低到最低限度。

航天企业要实现科学决策应该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一是严格实行科学的决策程序。决策程序一般为: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寻求决策技术和方法;拟定可行方案;分析评估方案,选择最优方案;实施方案;进行信息反馈,追踪调查。

第5篇:企业管理模式论文范文

开发过程必须是标准化、规范化、可管理的。规范化的研发过程可以避免开发人员因开发的产品有所变化而花大量时间来熟悉开发流程,集中更多的精力在产品的增值工作中。IPD的研发过程结构合理、每项工作定义清晰,由开始到结束都是基于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的全过程。

2基于IPD的技术中心管理模式构建

技术中心的组织模式直接影响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而每种组织模式适应的企业类型也不尽相同,建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和改进。目前我国建筑企业集团技术中心的组织结构一般分为3个管理层次。1)决策层决策层又分为技术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技术中心重大问题的决策,由集团主管科技创新及相关业务部门领导共同组成。专家委员会的职责是对技术问题进行咨询、评价等工作,由集团内部高级专家和外聘专家组成。2)管理层管理层一般设在集团总部,由技术开发处、综合办公室、信息中心组成,主要负责技术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3)操作层操作层主要负责科技项目的具体实施,一般由区域技术中心、专业技术中心和分公司技术中心组成。建筑企业技术中心运行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信息传递、各利益相关者协调、项目各类数据收集、资料文档查询等问题,技术中心内部上下级部门、同属部门以及研发项目各参与方之间应保持良好的信息传递、处理和反馈通道,以保证各参与方及时了解项目的实际状况以及完成本职工作所需的各种信息,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10]。因此技术中心需要一个集成化的组织环境,通过IPD建立一个集成平台,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行。基于IPD的技术中心组织模式如图2所示。基于IPD的技术中心管理模式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改革研发管理,而是技术中心的一个战略转型,技术中心办公室通过IPD平台可以在进行项目决策和分配科研资源时,以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从而保证了项目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实现了技术中心多个科研项目之间资源的最优分配[11]。集团技术中心拥有大量的科研资源、优秀的人才资源及设备资源;而且各技术中心具有技术相关性,科研项目之间具有很强的应用转移关系,所以不同的项目会提供和组织研发不同的科研资源。通过IPD平台建筑企业技术中心的不同专业领域的科研人员可以在共同的平台上讨论工作,取长补短,促进了集团技术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流,充分整合优化了技术中心与项目部研发的资源。

3基于IPD的技术中心的运行流程

建筑企业建立IPD共享平台,将技术中心总部、各分公司技术中心、项目部下属技术部紧密联系到一起,随时进行技术难题的攻克、技术的创新。整个基于IPD的技术中心的运行流程如图3所示。建筑企业管理层最底层,项目层次遇上技术方面的难题,首先通过IPD平台,跟具有相关技术的项目部进行沟通,共享彼此的科研资源并进行讨论,如果难题得到解决,则项目部将技术方案共享到IPD平台;如果此技术难题未得到解决,则上报所属分公司技术中心,分公司技术中心可以通过IPD平台来获取与此技术难题有关的内容,这些内容来自各分公司技术中心以及技术中心总部的技术资源。如果分公司能够解决,则分公司可以通过IPD平台传达给项目部;如果分公司不能解决,则分公司技术中心将其上报给技术中心总部。技术中心总部研发部门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直接将其通过IPD平台传达给项目部,也可以先传达给分公司技术中心,再由分公司技术中心传达给下面的项目部,同时平台上的信息集成部分要及时更新关于这个技术难题的资料;如果技术中心研发部门没有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就通过IPD平台传达给专家委员会或者外部的技术研发市场,与其共同进行研发工作,有效利用各类技术资源直至项目技术难题的攻克。从建筑企业基于IPD平台技术中心的运行流程图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IPD平台除了担任提供交流沟通的信息平台外,还是一个实时更新的技术资源库。结构体系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分享或者查询自身需要的技术资料,并且随时更新。

4基于IPD的技术中心管理模式的优势分析

4.1集成管理技术中心的研发资源

建筑企业集团通过IPD共享平台可以将科研资源按照不同的专业领域进行合理分配,将分公司技术中心的资源集中到集团总部进行集中管理,让研究重叠的项目部门临时组建一个具有针对性的组合项目,避免技术共性导致的重复创新和科研资源浪费。而且基于IPD平台,技术中心办公室的运行流程可以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各分技术中心在各自领域也可以提升研发能力及积累经验。

4.2更好地适应多项目管理

基于IPD的技术中心管理体系是一种支持不同项目研发的管理体系,并且加强了技术中心组织机构的扁平化,使技术中心各部门间可以进行无障碍沟通,信息交流更顺畅。集团技术中心通过IPD平台可以随时掌握下属技术中心项目的最新进展、更全面地了解市场需求,同时实现了科研项目部目标与公司战略目标的统一,实现集团的利益最大化。

4.3强化技术中心的过程管理

基于IPD的建筑企业技术中心可以促进企业的协同工作及集约化管理,提升企业管理和生产技术创新;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系统提供一个企业内部人员专业信息的共享平台,并且可以建立以IPD系统为框架的集成工作环境,培养出专业化的建筑业信息化人才,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又降低了新产品开发成本;技术合作可以共享信息和研究成果从而提高研发效率,同时,也可以实现企业间研发机构的协调,消除研发重复投资,承担单个分技术中心无力独自承担的研发项目;还可以提供可视化的方法,供开会人员通过网络会议来讨论具体的设计问题,提高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动建筑业的技术进步。

5结语

第6篇:企业管理模式论文范文

企业资源计划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的管理平台。它的核心之一就是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内部各模块的充分集成,同时还与供应链、生产计划及生产制造等系统做无缝链接,可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财务软件事后会计信息处理、财务效率、适应企业对市场等问题,ERP使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信息得到及时准确的反映,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数据。ERP的主要内容及特点:ERP高度集成的管理模块群的几大模块主要是:物资、销售、设备、项目、生产和财务管理等。可在多个核查单位、厂家、区域进行,发展为集中和分散的实践形式。可实现对产品质量、设备管理等应用,还能对接其他相关应用系统,并使其无缝对接。通过全程监控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把正反向的物流信息跟踪运用于购买、制造和销售,从而全面掌握信息,使物资流动与资本流动的核查同通讯流的规划保持一致性,以便完成调控运营成本的目标。在全程控制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基础上,掌握发票、订单和出入库单;依靠对订单的掌握,多方位控制库存、信用度和财务预算;实现控制多级工作流等。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在中小企业的作用

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加之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水平落后。财务管理问题尤为突出,制约着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一些专家、学者对此问题提出了很多见解,由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落后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只有重视财务管理,才能更好的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进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信用等级的提升,可更好地融资和筹资;有利于企业投资,提高投资收益率等。因此,中小企业应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职能作用,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竞争加剧的经济环境下,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在理念、技术、方法的运用等多方面进行革新,信息技术集成管理在中小型企业管理和运作流程中显得更格外重要。

三、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针对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显得非常重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进度及其有效性。目前,对于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很多问题。

1.资金短缺,融资困难资金不足时融资困难,主要体现在融资成本高,风险大,资信相对较差,造成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这其中既有企业自身因素,也有宏观经济因素。资本实力有限,土地、房屋等银行认可的不动产数量较少,同时很多中小企业都处于成长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资金需要量是企业生产周期中需求量最大的,资金短缺问题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2.中小型企业资金信息管理比较薄弱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而财务职能部门的责任就是做好企业的筹资、运作和协调,降低资金成本促进企业效益增长,作为财务职能部门来讲,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强资金信息的管理。企业历来比较重视实体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等的信息管理,非常重视资金信息的管理。因此,针对目前中小型企业资金信息管理薄弱的特点,必须采取相关改进措施。

3.管理基础不够规范当前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基础管理薄弱、成本分析粗劣、财会人员素质偏低,国家的监控不够严格,有些都没有按照法律法规来对财务进行管理。而作为金融大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讲,由于受到国家的重点监控。因此,该类企业比较遵守法律法规,财务管理也比较规范。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基础不够完善,导致了财务流程实施困难。

四、ERP财务管理系统实施的具体措施

1.ERP的技术支持软件供应商—SAP。QAD、Oracle、PeopleSoft、SAP、JDE、Baan是国际上ERP系统使用较多的几种软件。近年来,用友U8及金蝶K3等我国研发的产品相继问世。此类软件是大量的国际管理经验与先进理念的产物,且已得到了实践的证明。作为全球首位的ERP软件,SAP有着最优秀的设计与最先进的理念,其在80%的世界500强企业里使用。在我国,90%的大型国企与民企使用的也是SAP软件。公司财务管理以价值链作为一条主线,尝试建立以财务为中心的环形内部价值链,利用价值链所提供的信息对中小型企业财务进行有效控制,达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合并,财务部门的角色发生转变,由事后记录向事前预测和事中监督转变,对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达到增值的目的起到积极的作用。

2.财务信息系统方面首先,SAP系统与FMIS融合一体,充分发挥SAP集成性、整体性的优势。该两套系统,虽然给财务工作带来一定的工作量,也保障数据稳定安全、进而提高数据利用率。其次,相关信息在数据源,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共享,保证了数据口径统一,减少了日常核对工作。最后,形成完整的财务凭证流。SAP系统可自动通过业务前端生成财务凭证,为财务与业务信息一致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可以从财务或业务开始,对对应凭证相关信息流进行追溯查询。

五、结束语

第7篇:企业管理模式论文范文

一、营运资金管理计划优化对策(PLAN)

在营运资金管理的计划阶段,企业要注意完善现金预算计划。企业做好现金预算工作的意义在于:首先现金预算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当前所处的是现金短缺时期还是现金过剩时期,使财务部门在现金短缺时期即将到来之前就做好筹资工作,同时在现金过剩时期及时将暂时过剩的现金转入投资,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资金闲置和资金不足,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其次现金预算可以帮助企业提前了解预期经营计划的财务成果;再次现金预算有助于预测企业对到期债务的支付能力;最后做好现金预算计划也有助于制定和改进其他财务计划。企业首先应把现金预算计划的制定工作当作系统工程来抓,紧密衔接企业的经营计划和资本计划。现金预算计划的制定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还要充分调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同心协力、共同完成;同时企业在制定现金预算计划之前要做好做足市场调研工作,利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充分考虑企业的内外部环境。

二、营运资金管理实施优化对策(DO)

(一)合理分配营运资金

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营运资金分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这与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以及专业技能水平差是分不开的。管理部门绝大部分的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同时实践经验也比较匮乏。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可以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相互交流经验,也可以通过招收专业的管理人员来提升营运资金管理计划的实施水平。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考核工作,不定期地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果进行检查。

(二)改善收账政策

改善企业的收账政策,应注重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从成本最低的收款手段开始,方法失败后再依次采用成本较高的方法;当处于收款接触的早期时,要特别注意态度友好,收款多次受挫后态度可以逐渐严厉;注意成本收益原则,继续收款可以获得的现金流量一旦小于收款成本时,则应立即停止向顾客追讨欠款。公司可以遵循以下步骤进行欠款的追讨工作:第一,发送信件。在应收账款过期几天时公司可以向顾客发送信件进行收款提示;第二,致电。在发送信件催收无果后,公司可以向顾客致电催讨欠款;第三,拜访。在公司致电无果后,公司可以派出促成此次销售成功的销售人员和一些特定的收款员上门拜访顾客,催讨欠款;第四,借助于收款机构进行公司所欠货款的追讨;第五,多次反复追讨无果同时账款数额较大时,公司可以借助于法律程序维护自身权益。

三、营运资金管理检查评价优化对策(CHECK)

(一)改变传统的营运资金分类方法,对营运资金进行重新分类

为了适应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按照企业的业务流程可以将营运资金分为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和销售渠道营运资金。在采购环节中,资金由采购方流向了供应方,由此形成了应付款资金、预付款资金等流动负债;在生产环节中,原材料被加工成了产成品,由此形成了材料周转性存货、半成品存货、应付职工薪酬等;在销售环节中,资金由购买方流向了销售方,由此形成了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与传统的营运资金分类方法相比,渠道流程的营运资金分类更加清晰完整的反映了营运资金的分布情况,有利于企业营运资金的良性运营。

(二)完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根据全新的营运资金分类方法,建议企业使用以下指标对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进行考核:营运资金周转期、经营活动的营运资金周转期、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以及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

四、营运资金管理行动改进优化对策(ACTION)

(一)实现现金流动同步化

企业常常由于现金持有量过多超出了日常经营管理的需要,带来了成本增加和盈利减少的不利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企业的财务部门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特别是要能够准确预测现金需求量,提升现金管理能力,合理配合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最终达到同步化的理想效果

(二)合理估计“浮存”

第8篇:企业管理模式论文范文

价值链是指企业的筹资活动、采购活动、生产活动、销售活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生产环节和各个部门之间的合理结合,组成一个统一的价值体系,这个体系构成所谓的价值链。价值链管理模式就是把价值链中筹资、采购、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各个部门进行合理的有机组合,实现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有效组合、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益,保证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价值链不仅存在企业内部,也存在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之间,可以说每个企业处于价值链的不同位置,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对于企业来说,价值链管理模式的运用成败与否,直接决定企业经营的成败。

2价值链管理模式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2.1价值链管理模式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传统的财务管理只是单纯的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管理,采购、生产、销售等部分将发生的业务的原始单据反馈给财务部门,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各部门提供的原始单据记录业务活动,反映企业的资金流、物质流。但是,财务管理部门的处理结果等不会向其他部门反馈,这种单向的物质流、资金流的运动,不利于企业各部门直接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不利。然而,在价值链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部门作为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参与到整个生产管理之中,不仅能深刻了解整个生产运营、管理过程,同时还能获得一手的、准确的、完整的财务信息,不仅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完整,而且加深对企业的生产运营的了解,对于制定财务规划、分析财务数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2.2价值链管理模式使企业各部门、各环节实现有机统一价值链链接企业各个环节、各个部门,一环扣一环,一个环节、一个部门发生变动直接影响其他部门、其他环节,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价值链管理模式下,各个环节、各个部门之间必须实现良性互动,只有良性互动方能实现良性循环。也就是说价值链促使企业的生产运营必须从整体考虑。然而,从整体考虑制定发展规划和生产计划时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包括数据的提供、信息的共享,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等。因此,价值链管理模式下,企业各个环节、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这种密切的关系既保证了信息的通畅性,又密切了员工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以财务管理部门为例,财务管理部门作为价值链上的重要一环,其指定的规划、数据分析报告等直接影响其他部门的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财务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又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整个价值链实现良性循环。

2.3价值链管理模式促进财务管理不断创新、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服务部门,反映企业运营中发生的成本费用、核算利润等,只是一个简单的服务部门,其管理方式是一种静态的管理方式。在价值链管理模式下,价值链上的各个部门链接在一起,牵一发动全身,这就要求财务管理部门静态管理模式向动态管理模式转变,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新的管理模式。此外,价值链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则是以企业管理为基础。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只是单纯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管理,在价值链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需要财务管理部门从企业整体出发,整合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以及所有的资源进行价值分析进而进行财务管理。管理的空间更加广泛,对财务管理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价值链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的发展建议

3.1注重企业内部与外部价值链之间的联系,合理定位在价值链管理模式下,价值链不仅存在于企业内部,同样存在于企业外部,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价值链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是重大的,应引起财务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首先,明确企业在行业之间、企业之间价值链上的位置,其次,通过对价值链中上游信息的分析,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最后,根据企业在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和自身的发展状况,指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整合资源进行生产发展。比如说,企业在价值链的参与环节中,分析各个环节的收益,合理分配资金,保证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对于在价值链上未参与的一些环节,可以做资产项目预算,将项目预算结果和自己生产产品的成本预算进行比较,计算其收益率和回报率。财务管理部门在指定财务规划时同样需要综合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

3.2搭建财务管理网络平台,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在价值链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转变为以企业为支柱,以客户、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采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搭建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对价值链上的资金流、物质流进行控制、管理,不仅保证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同时也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网络平台的搭建需要企业将各部门、各个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再造,同时,要把各个业务流程融合到价值链中去,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和价值链管理的有效结合,保证信息平台的顺利搭建和正常使用。

3.3加强对企业的财务分析,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价值链管理模式下,对财务分析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是财务分析的目的,财务分析应以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保证企业长期发展为目的。其次是财务分析的对象,财务分析的对象不只是企业内部的经营业绩,还包括价值链上其他企业的经营业绩、报告数据等。再次是财务分析的重点,财务分析的重点是比较分析,内部比较成本、利润,外部比较价值链上不同企业的投资与回报。

第9篇:企业管理模式论文范文

【摘要题】电子商务

【英文摘要】Therepaiddevelopmentofelectroniccommercerevealsthatourdomesticlogisticpracticeisstillinabackwardstate.Logisticshasbeenaproblemthatneedstoresolveassoonaspossible.Thisarticletriestoanalyzethelogisticsmanagementwithelectroniccommerceanddiscusshowtochooseafittmodeloflogistics.

【关键词】物流模式/电子商务/经济管理

logisticsmodel/electroniccommerce/elecnomicsmanagement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必须以物流管理为基础。电子商务活动中任何一笔交易,都是由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所组成。物流过程具体包括运输、储存、配送、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准确及时监控物流的运动。当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物流管理滞后,主要表现在物流的支付系统、配送系统和安全系统三个方面。电子商务推动下的物流管理是以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使商品流转较传统方式更加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和社会化,既减少库存和资金积压,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而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国务院于1991年5月12日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使其成为中国北方国际物流的最佳通道。天津港保税区实现了采购供应网络化、展销服务网络化、电子信息网络化、交通运输网络化,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天津港保税区按照建设国际物流运作区的目标,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现在已经建立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开通了连接全国干线的铁路转运站,建立了国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启动了国际物流示范基地和空港国际物流区的建设。保税区内现有9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2000多种进出口货物在保税区得到分拨配送,保税区10年累计完成进出口货物总值292亿美元。天津保税区吸引了日本住友公司、韩国三星集团、美国德纳公司等一批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了保税区作为国际商品集散、分拨、配送中心的功能。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约占本市电子信息业销售收入的一半,年利润6亿美元,占该全球公司利润的45%,这是该公司成功实现“物流”管理的必然。

随着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据了解,四大外资国际快递价格均低于中国邮政EMS的10%~15%。这四家国际物流企业先后在上海的APEC通关系统工程采用的高科技快递工具DIAD(速递资料收集器),是业内第一个可将货件签收人的签名数字化的便捷式高科技设备,收货公司只要用它扫描包裹上的条码,便完成快递记录。高科技成为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3.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4.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5.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以信息为导向,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开创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命题。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利用信息网络化发展三大规律:(1)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摩尔定律(Moore''''sLaw);(2)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Law);(3)信息活动优势与劣势反差强烈的马太效应(MatthewsEffect)。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开创新型物流产业。

信息产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政策和措施如下:

1.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实施“1221”工程,即一个宽带网,两个平台(市级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企业级电子商务平台);21项信息系统工程。逐渐改变企业商贸运行模式,促进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运输销售网络电子化管理。

2.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控制中心包含以下功能模块:(1)集中控制功能;(2)运输流程管理功能;(3)车、货高度管理功能;(4)仓储管理功能;(5)统计报表管理功能;(6)财务管理功能;(7)客户管理功能;(8)客户查询功能。

3.以天津保税区为基地,把天津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物流配置基地,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天津电子信息产业10年来实现利润80亿元,占全国信息产业利润的16.4%,居全国第二位),建立起以港口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天津物流配送新模式。在实施推广EDI技术的同时,建立起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施条码技术和GIS技术的同时,建立起天津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在实施GPS技术同时,实施天津加入WTO后国际化物流管理模式。

4.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在天津高等院校要开设相关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长期有计划的培养专业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现有人员在天津市物流管理中心进行定期培训,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4级以上外语水平和3级以上计算机水平,要求必须持证上岗。只有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才能保证天津市物流信息管理专业化、现代化、高科技化发展。

5.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天津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实现企业零库存、无积压、无等待、全天候24小时,快速有效的物流配置体系。要建立一定的铁路、公路以及仓储物流配置的专门机构,统一接受天津市物流控制中心的领导,实现快速、准确、无差错、高效益传递的物流配置。与此同时,天津地区物流管理政策与措施,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为了实现电子商务的物流增值,企业必须重新设计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渠道,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实现物流服务网络优化和系统性。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中模式创新

通过电子商务最新现代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因此要用电子商务推广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以上四大新技术的结合,将在物流供应链上建立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物流信息能在开放供应链中实现物流的及时、准确的配置。

EDI技术即电子数据技术交换,1994年,联合国在日内瓦举行的第四十届会议上通过的权威性定义:EDI是使用一种商定的标准来处理所涉及交易或电文数据的结构、商业或行政交易事项,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递。EDI具有快速、精确等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够降低成本,高效、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尤其是条码技术的实施和采用,为电子商务推动物流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物流条码技术是物流过程中用于识别的一种特殊代码,它可以自动识别、自动完成数据的采集,运用物流条码可以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为在我国开展条码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商品条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到2000年,中国商品编码系统的成员数量已增加到3万多家。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学、城市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融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实现了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为系统地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GIS在物流领域应用便于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GIS最明显的作用就是能够把数据以地图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空间要素和相应的属性信息组合起来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类型的信息地图。专题地图的制作从原理上讲并没有超出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功能范围,但把空间要素和属性信息联系起来后的应用功能大大增强了,应用范围也扩展了。GIS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提高物流业的效率。目前,已开发出了专门的物流分析软件用于物流分析。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合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GPS技术由三大子系统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信号接收系统。空间卫星系统均匀分布在6个平面上的24颗高轨道工作卫星所构成,可在地球的任意地点、任一时间向使用者提供4颗以上可视卫星。地面监控系统是由5个监测站构成的。其作用是对空间卫星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并向每颗卫星注入更新的导航电文。信号接收系统是由GPS卫星接收机和GPS数据处理软件所构成的。GPS技术可以提高铁路、公路等物流路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目前,国内已逐步采用GPS技术建立高精度控制网,如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的上海段就是利用GPS建立了首级控制网,然后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实践证明,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cm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前了工期。GPS技术可以实现货物跟踪,实现有效物流配送方式,建立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新模式:

1.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注:“业务流程再造”是指通过企业对现有流程的重新分析,改进和设计组织流程,以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非增值内容最小化,从而有效地改善组织的绩效,以相对更低的成本实现或增加产品对顾客的价值。流程是一系列跨越时间、占有空间的连续有规律的活动,各个基本活动应紧密衔接,保证物流和信息流的顺畅通过,每项活动的衔接都应强调对价值的增殖作用。流程可分为核心作业流程和支持作业流程。核心作业流程包括企业的各项设计和生产的作业活动,以确保企业作业流程以最小成本及时、准确运行的管理活动,以及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以确保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完成。支持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设施、人员培训、后勤资金等,以支持和保证核心流程的正常运作。要实现整体业务流程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再造”的观点即打破旧有模式,建立新的管理程序,实现管理理论的重大突破。经过综合评价筛选出最基本的、关键的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形成企业新的运行系统。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将使企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将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使企业更贴近市场,这种物流管理模式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物流管理模式,适合于在大中型企业集团内部,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推动我国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起高新的微观物流配置模式。

2.电子商务在企业外部建立起最佳“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注:“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是指物流管理社会化的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提高物流管理的宏观社会效益是保证企业微观“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正常运作的重要外部条件。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运作可以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完成,实现了物流管理的高级化和社会化管理的目标。这将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以企业物流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物流管理体制模式是物流管理高级化发展的标志。它将促使企业实现以“物流战略”为纽带的“企业联盟”的形成,使物流从企业专业化管理中获得宏观规模经济效益。因而也代表着一国的物流管理水平,整体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水平。我国目前在“综合物流”领域仍是一个空白,因此是低成本高扩张发展宏观物流产业的大好时机。国内“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为中国入世后进入国际物流产业打下了重要基础。)。根据这一模式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地区物流合理配置和提高物流业的经济效益,突破区域的局限性,实现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高新配置,建立起有效的宏观物流配置模式。

四、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