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个性化自我总结范文

大学个性化自我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个性化自我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个性化自我总结

第1篇:大学个性化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移动学习 会计学 APP 智能教育

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无线接入移动互联网与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完美结合,将使得移动学习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安装在智能手机中的各类应用软件俗称为第三方应用即APP,将会成为相关产业界的研发热点。本文将着重分析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在会计学中的应用探究。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理论

移动学习是远程教育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利用在现代教育技术(智能手机,掌中电脑等数字化的学习设备),让学生体会随时随地不同方式的学习,以实现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具有移动性、便携性、碎片性、个性化、及时性和混合性的特点。

21世纪是信息与通讯高度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是网络化正逐渐向社会以及各个领域延伸,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使其走在迈向互联网时代的前沿。互联网、手机移动上网的普及,不断冲击和紧逼校园传统教学模式。互联网以其快捷、使用方便、信息覆盖面广等突出特点,被广大师生接受和认可。网络已经渗透了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每个角落,比如在图书馆、教室、学生公寓等学生活动场所随处可见网络带给学生的影响,由此可见,将互联网与时代高校教学理论相结合,已经是时展的趋势。

在当下互联网时代,学生思想活跃,对新技术、新鲜事物十分敏感和关注,尤其能够快速接受和热衷新技术和新鲜事物。运用互联网在吸收知识时,方便快捷、互动性强;在传递信息时,能够及时了解大学生接收信息时的相关反馈,并能够及时加以引导和教育利用手机3G、4G、WLAN网络连接博客、微博、微信、QQ等APP应用,使学生更能及时对知识进行移动性的学习。

因此,高校应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理论"下,重视互联网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的运用。比如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时代高校教学理论相结合,研发出“疯狂学院”APP,通过益智和学习有机结合的设计理念,体验式学习贯穿于教辅系统之中,帮助同学增加学习兴趣,消除学习倦怠,有效利用时间,同时扩大本教辅系统客户群,让更多同学能够感受用教辅系统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乐趣,同时将其转换为移动学习的新模式。

二、现阶段高校会计教学现状

会计学作为一门具有极强技术性和专业性的学科,高校应重新审视会计教学的地位和责任,确认新的教学目标,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正因会计专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大学会计教育经过不断地探索、改革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基本上建立起了和新会计制度相适应的教材体系,实现了教学内容根本性转变等。但是仍有一定的不足。

从教学而言,就目前高校会计学专业普遍学习的教材理论性过强,可读性比较差,普遍学生反映课本太枯燥,甚至有学生反映看不懂教材。加之,目前在校的普遍的学生都是课堂听课,期末的教学实践或者课程实践多半也是流于形式,根本没有实质内容。

从教师而言,教师只是将固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关注不够,学生只是掌握了固定的理论知识,却不具依靠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处于一种眼高手低的状态。学生不能够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自己的问题,不能通过和老师来探讨这些问题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从学生而言,现在大学普遍的大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知识是为了应付考试。加之,目前在校的普遍的学生学习到的知识,都仅仅是课堂上接受到的,这部分知识也并不能百分之百吸收。面对以后的会计实务工作,只是空有理论,缺乏实际操作的经历,依然无法应对复杂的实务工作。

三、移动学习方式在高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以上对于在会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移动学习分析,以及对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理论的阐述,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希望通过移动学习的模式,提高会计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移动学习的模式在会计学中的应用主要考虑以下三点:

(1)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独立学习。在当前的互联网的环境下,学生要能够较为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要不断增强学习意识,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自主教育观念。同时,学生应提升分辨能力,对纷杂的学习资源能慧眼识珠,以便提升有效学习。

学生在利用手机的智能学习过程中,要树立有效学习的意识。移动学习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零碎,需要科学的、有规划的方式学习才能学有所值,这就需要大学生科学定制学习目标,正确处理零散时间、制定详细的移动学习计划,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移动学习。

(2)提出问题,在线讨论。学生可以利用网站导航、讨论区、专家在线、教师答疑、自学检测等方法更深入地学习和钻研。例如,可以开设讨论区,进行在线讨论、答疑。

(3)学习升华,自我总结。在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知识的这个过程当中,会计学习自我总结贯穿始终,并且直接面向学习质量和学习过程。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自我学习后,理解教材中的知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通过移动学习的模式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到实际运用阶段,实际分析案例,解决问题。

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实践性的知识,培养创新性技能,移动学习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对于高校大学生群体而言,应该充分利用现阶段智能手机带给大学生的便利,扬长避短,从中受益。同时,随着移动学习需求的提升,对移动学习的不断尝试和研究必将为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2篇:大学个性化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名师;教师发展

基础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奠基工程,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才培养的生命线,而这根生命线的给养质量与生命力又取决于是否具有一大批中小学名师(以下简称“名师”)。因此,在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名师,学生渴望名师。

一、新时期名师的主要内涵

“名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深化。传统意义上认为,名师是指在教育界影响广泛并拥有知名度和追随者的杰出教师。通俗地说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楷模、科研的能手。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希望名师具有与时俱进的素养,诸如成为教育理论的建设者、教育事业的探索者、教育实践的改革者和教师发展的引领者等。本文认为新时期名师有五种共性特质、五种个性特质及四个成长特点。

五种共性特质主要包括:一是把握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教育本质的能力;二是以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基本内涵的丰富知识;三是对教育原理进行实践解读与应用的能力;四是把文化判断力与信息整合力相结合的教育能力;五是跨越“高原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种个性特质主要包括:一是区域风貌(经济、文化、自然风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能力;二是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化认知与亲和能力;三是对教材等教学资源的个性化解读与应用能力;四是掌控课堂教学的个性化组织与交流能力;五是用独特的人格气质感染并影响学生的能力。

四个成长特点主要有:一是时空性,即名师个体素养的成长具有时间的延续性,既是“现在时”,也是“过去时”,还是“将来时”,其影响范围具有空间的扩张性;二是竞争性,即在一定的时空领域,同一个层次和不同层次的名师是以一种竞争的状态存在的,这种竞争性,既是名师成长与发展的常态,也是名师成长与发展的动因;三是递进性,即不论是不同层级的名师,还是名师的精神力量、专业素养和教育艺术,在其成长与发展的历程中,都是以递进的方式生长的;四是差异性,即在名师的精神力量、专业素养和教育艺术方面,不仅同一层次的名师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且同学科、同层次名师之间的个性风格也有明显差异,并使名师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断完善的空间。

“名师”的素养是多元动态的,以上十种特质特别是个性特质不一定都具备,其发展状态和水平也不一定平衡。而且各种特质不是孤立割裂的,其发展层级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二、新时期名师的重要品质

名师的品质众说纷纭,涵盖甚广。本文经过研究与实践认为,名师的主要品质有以下六种。

一是崇高的精神力量。它是基于对教育事业的社会历史价值的深刻体会与认同,基于对教育事业的钟情挚爱,基于在教育事业中个人成长及价值创造的幸福追求,并从这些方面生成、建构的一种生存情怀与灵魂振奋。名师的精神力量主要包括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向“真”的力量、向‘“美”的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名师所共有的人格特征,比教师职业道德更深地渗透、融通于教师的所有职业生活乃至生命历程之中。

二是精深的专业知识,包括广博深厚的文化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知识、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新时期名师尤其要具有组织化、系统化的专业知识体系,对专业知识的学科架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发展趋势,能做到了然于胸、稔熟于口。广博而精深的知识体系是名师的坚强支撑。

三是扎实的教学功底,包括教师必备的技能性因素(可称“硬功”,比如教学语言、操作技能等)和非技能性教学因素(可称“软功”,比如教育机智、课堂的调控能力等)。“软”“硬”之功是名师成长的核心依托和重要基石。新时期名师的闪光点尤其表现于“软功”,它是展现名师超群的教学艺术、创造性的教学能力、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的汇聚点。

四是精湛的研究水平。教学与研究是成就名师的“双翼”。“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教学是研究不竭的源头活水,研究是教学富有生命与活力的有力保障。新时期名师要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才能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科学地转换为科研任务,通过教育科学研究,实现对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开拓性认识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是较强的引领能力。新时期名师要善于挖掘潜力、磨砺自身,通过带教、带学、带研等方式来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传授精良的教学经验,指导其他教师不断地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师群体发展的“辐射源”和引领者。

六是强烈的合作意识。名师在博采众长之中成长,应该不断地汲取同行、专家的教育教学智慧,是为“合”。同时,名师所关注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本学科的教育功能,还要重视多学科教育功能的整合,需要与其他学科同行协作,共同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全面发展。

三、新时期名师的成长途径

教师的成长途径是指以教师个人为能动主体,以不断强化主观进取心为目的,有意识设计的、促进自身素养和能力不断提升的学习与实践的路径、方向。笔者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初步总结出新时期名师成长的六条途径。:

(一)专业规划——设计自我发展道路

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各方面、各阶段及其步骤的设想与规划,是教师对自己专业成长进行研究、定位和推进的过程,是一种理性的向往和成功的期许。例如,重庆市巴蜀幼儿园以“制定适宜的专业成长计划”为突破口,帮助名师培养对象分析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不足,找准专业成长的定位,并用《名师成长手册》具体呈现专业成长计划,以“发展愿景与规划”“专业学习与发展”“教育设计与实践”“教育研究与总结”“自我总结与反思”等具体项目,规范教师的行动步骤,记录教师的成长足迹,调控名师培养对象的发展方向。此外,由于名师成长的专业规划往往凸显于一道道“关隘”的攻坚,特别是在创新学习、主题归纳、思想提炼、风格塑造等方面,因此还需要拟定并执行更为详尽的计划。

(二)专业学习——修炼深厚教育功底

新时期名师的专业学习主要包括“练功”、读书和“阅人”三种方式。

其一是“练功”,包括“四练”,即练心、练脑、练口、练笔。“练心”,就是不断锤炼对教育教学的情感体验,保持责任心与幸福感,克服随时会产生的倦怠之心;“练脑”,就是锤炼教育教学的创新型智慧,提升教育教学机智,使课堂交流更迅捷、更有针对性;“练口”,就是锤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语言,使语言风格多样化、蕴含丰富化;“练笔”,就是锤炼自己教育教学策划设计、反思总结、提炼归纳的动笔能力,让“动口”水平与“动笔”水平和谐发展。

其二是读书。阅读经典,与教育大家对话,是名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例如,重庆市沙坪坝区育英小学为了提高教师研读名著的实践效益,提出并践行了“对话名师读出思想点、读懂文本找出设计点、量身订做找准参与点、课后比较引出反思点、厚积薄发提炼创新点,从而再造‘我的课堂”’的研读名著新要求,促使名师培养对象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其三是“阅人”,包括学习同行经验和学习专家思维。学习同行经验,指通过拜师、听课、研讨等形式,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学习他人的经验,汲取他人的教训,做到博采众长,扬长避短。学习专家思维,指学习和领悟专家的教育思想、研究方法、治学态度等。例如,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充分利用西南大学专家导师团队的力量,通过“聆听专家讲座,领悟专家思想;参与专家课题,学会反思研究;实践专家思维,现场诊断课堂”等措施,引领名师培养对象的教育思想向纵深发展。该校的名师培养对象陈维礼、张晓等就是在这样的“阅人”过程中,分别成长为重庆名师、特级教师的。古人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而“阅人”则更进一步: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三)教育实践——磨砺教育实践智慧

教育实践是名师生存与发展的沃土。名师教育观念的树立、教育精神的养成、教学方法的创立、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学个性的张扬、教学业绩的彰显等,都是在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在与教师团队的协作中完成的。例如,重庆市巴川中学构建了“三人六步”磨课法,即由同学科的三位名师培养对象担任主角,通过六个步骤:一研——深入钻研课标教材,设计教案;二议——分学科组集体评议教案的科学性、实效性;三试一由三人之一的主讲教师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上课;四评——学科组评先行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五比——由另两名教师分别再上课,在比较中进步;六献——在反复修改、完善的基础上,主讲教师给全校或全组成员献汇报课。“三人六步”磨课法师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秉承“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智慧,立足课堂教学这一教育实践的主阵地,体现了“理念共生、智慧共享、协作共赢”的团队合作文化。

(四)教育研究——插上腾飞的翅膀

开展教育研究是名师强劲的“腿脚”。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师的工作就其本身的逻辑、哲学基础和创造性质来说,本来就不可能不带有研究因素。小学名师的教育研究主要包括课题或问题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自我叙事研究。例如,重庆市巴川中学立足课堂教学,以学期为研究周期,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并通过优秀课题的评选、交流、推广,凝练名师培养对象的经验,促使其在研究中成长。近两年来该校名师培养对象在公开刊物上19篇,论文获国家级奖项38人次,硕果累累。该校的郭洪老师正是在这样的校本研究土壤中,一步步成长为重庆市特级教师的。实践表明,没有教育研究,名师必然半途“夭折”或者昙花一现。

(五)总结反思——提高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度

自我总结与反思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研究的自我与教学的自我在进行对话,是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心灵沟通。总结反思的内容和视角一般包括总结经验、反思教训并前瞻设想,特别是提升经验和修正教训的前瞻设想,要善于吸取同行观点,目的步骤明确,内容措施具体。例如,重庆名师、特级教师刘云生,从偏远区县村小教师到出任主城区教委副主任,始终将学习之根、研究之根、反思之根和总结之根伸向孩子们的课堂、生活及心灵,坚持总结反思自己课堂的“教”、学生课堂的“学”和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及深度和广度,使他的学习和研究领域逐渐扩展。先后推出了语文教学、学校管理、教育哲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成长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名师。正是总结反思这种螺旋上升的过程,优秀教师才会拾级而上,抵达名师之巅。

第3篇:大学个性化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 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构建

1.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的建构迫在眉睫

1.1主体精神的弘扬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呼唤。

20多年来,由社会经济领域带来的变革不仅冲击到文化、教育、体育等领域,而且震撼着人们思想、意识深处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主体精神已越出学术沙龙的樊篱,从思想家们的头脑中走了出来,走向了社会经济改革的主战场和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成为了一种真实的社会需要,成为了每个想在改革中求生存、发展的人所必须具备的时代精神。

1.2主体性的培养体现了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

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九条和十二条中分别指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更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自学和自练的能力。”因此,主体性的培养已成为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新的理念,它把学校体育的视角从关注学生当前扩展到关注学生的未来,甚至终身,体现了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这种思想对学校体育的整体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3构建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的弊端。首先,学生自主性活动整体的缺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其次,忽视了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心理活动,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过程,致使教师只传授现成的知识给学生,而不管学生有无学习热情和兴趣,也不顾学生的反馈信息。另外,学生与学生间交流活动的缺失,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同时,在教学评价上偏重于对学生掌握知识多少和运动能力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学生进步度、情感的过程评价;只注重教师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人评价和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所有学生一起跟着教师的步骤走,学生的学习发展被牵着走,似乎成了教师的事。久而久之,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被压抑,学生“学”的效率自然低,而“做”的能力更差,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

虽然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特定的时期发挥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它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因此,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建构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体育教学模式――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2.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的建构

2.1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的界定。

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主体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的体育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锻炼,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培养学生创新及主动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

2.2主体体育教学模式的建构。

2.2.1指导思想。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要调动、培育和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中心,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基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学的发展性。

2.2.2教学目标。从学生兴趣和爱好出发,学生通过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参与教学方法的设计,参与教学组织活动,参与教学评价等来体现自己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性,在欢乐愉快中学习和掌握技术技能,在学习和掌握技术技能中培养主动思维、创新及各方面体育能力,在学习和掌握技术技能中培养和锻炼心理素质,发挥潜能,陶冶情操,为能很快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及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2.3操作程序(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其操作程序是:自由选择教材内容―参与教学目标与方法的制定与设计―参与教学组织活动―参与教学评价。

对教学课操作时,分为对新授课操作和对复习课操作两种。

对新授课操作时,其程序是: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部分问题―再次比较、讨论分析、解决全部或部分问题―引导学生正误比较―解决全部问题。

对复习课操作时,其教学过程是:学生自编自演+自由结组比赛。其程序是:自我设计编排―自我讲解―自我组织―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实践练习(比赛)。

2.2.4教学评价。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评价的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自评、互评及判断能力,从而做到科学、公平、合理、全面。

2.2.5教学条件。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创造一个充满创造性学习、能力锻炼与培养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条件。具体的实现条件如下:

2.2.5.1在教学观念上,由“教授”观念向“学习指导”观念转化。批评教师的权威,强调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诱发和指导。

2.2.5.2建立一个主体参与和能力锻炼有机结合的学习过程。

2.2.5.3重视学生“讨论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自我设计、自我编排、自我组织、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促进学生间的互教互学。

2.2.5.4教学评价向教师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综合评价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的自评、互评与判断能力。

笔者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初步构建了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下一步将通过实践来验证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可以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完善,促进学生主体性人格健康完整的发展;有益于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我国教学模式的丰富和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赵立.体育教学模式群结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4).

[2]程晓峰.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4).

第4篇:大学个性化自我总结范文

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网络购物在生活消费中的地位

(一)发展概况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购物渠道。当代大学生是个正在不断成长的消费群体,这个庞大的群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消费市场的走向。了解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洞悉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对探索未来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中国消费的水平高低有着重大意义。作为独立、新兴、富有活力的个体,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对“消费”都有自己的看法,都有属于自己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观。

(二)重要地位

以下是从计世资讯(CCWResearch)上摘录的一项数据统计:2006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的成长延续了2005年以前的增长趋势,购物总额超过了300亿,只是因为市场基数的扩大,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64.85%的增长速度在整个互联网产业中仍属于快速发展的领域。计世资讯对2007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仍然非常看好,互联网大环境及技术发展的种种趋势仍然会继续促进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的快速发展。2007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将接近500亿。2008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也处在发展中。在参加网络购物的人群中大学生占据了67.0%。由此可见大学生在网络购物中的重要性。因此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我们提供一些客观数据和信息,让我们能对高校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有个大致的了解,从而通过科学的研究、分析提出适合大学生消费的合理建议和导向。

二、网络购物的特征及需求

首先,我们来分析网络购物的特征以及其需求。由于互联网商务的出现,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者的地位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互联网商用的发展促进了消费者地位的提高;网络营销系统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消费者挑选商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空间,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加理性化。

(一)方便和自由

在网上购物,除了能够完成实际的购物需求以外,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同时,还能得到许多信息,并得到在各种传统商店没有的乐趣。今天,人们对现实消费过程出现了两种追求的趋势:一部分工作压力较大、紧张程度高的消费者以方便性购买为目标,他们追求的是时间和劳动成本的尽量节省;而另一部分消费者,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由支配时间增多,他们希望通过消费来寻找生活的乐趣。今后,这两种相反的消费心理将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并存。

(二)消费者的全程参与

网购改变了消费者的传统角色,取而代之的是他们直接参与了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传统的商业流通渠道由生产者、商业机构和消费者组成,其中商业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生产者不能直接了解市场,消费者也不能直接向生产者表达自己的消费需求。而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能直接参与到生产和流通中来,与生产者直接进行沟通,减少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三)刺激消费的主动性

网购对日益严重的消费滞后产生了很大的驱动力,人们消费的主动性增强。在社会化分工日益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下,消费者对消费的风险感随着选择的增多而上升。在许多大额或高档的消费中,消费者往往会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比较。或许这种分析、比较不是很充分和合理,但消费者能从中得到心理的平衡以减轻风险感或减少购买后产生的后悔感,增加对产品的信任程度和心理上的满足感。消费主动性的增强来源于现代社会不确定性的增加和人类需求心理稳定和平衡的欲望。

(四)适应不同的消费层次性

不仅仅是消费者的个性消费使网络消费需求呈现出差异性;对于不同的网络消费者因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网络消费者,即便在同一需求层次上,他们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为网络消费者来自世界各地,有不同的国别、民族、信仰和生活习惯,因而会产生明显的需求差异性。

(五)消费个性的回归

随着21世纪的到来,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计算机网络交织的世界,消费品市场变得越来越丰富,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的范围全球化、产品的设计多样化,消费者开始制定自己的消费准则,整个市场营销又回到了个性化的基础之上。没有一个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一样的,每一个消费者都是一个细小的消费市场,个性化消费成为消费的主流。

(六)价格因素是主因素

恰当地把握时代的主流,网络购物为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需求平台,这正是网络购物的主要特色。从消费的角度来说,价格不是决定消费者购买的惟一因素,但却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肯定要考虑的因素。因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联合起来向厂商讨价还价,产品的定价逐步由企业定价转变为消费者引导定价。

三、影响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心理因素

接着,分析大学生作为网络购物主要群体的特征。大学作为一个时展的主力军,时尚的先锋队,在网络购物的比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一些人甚至不惜昂贵代价来实现“人造美女”“人造帅哥”梦。正如吉登斯所说的:“我们的身体越来越成为自我审视、反思、规划和改造的对象”。为此对大学生的购物心理总结如下:

(一)注重自我,主张个性

他们拥有不同于他人的思想和喜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想法,对自己的判断能力也比较自负。所以他们的具体要求越来越独特,而且变化多端,个性化越来越明显。因此,从事网络营销的企业应想办法满足其独特的需求,尊重用户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用大众化的标准来寻找大批的消费者。

(二)头脑冷静,善于分析

他们头脑冷静,善于理性分析自己的需求以及能力。由于网络用户是以大城市、高学历的年轻人为主,不会轻易受舆论左右,对各种产品宣传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强烈的求知欲

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特别喜好对新鲜事物的了解。他们对新鲜领域的,比如炒股,投资,商业,以及各种琳琅满目的网络娱乐与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成为网络购物的主力军。

(四)永不服输的精神

永不服输是他们的独特之处。他们的需求往往马上要得到满足,否则他们干任何事都会觉得力不从心。但是他们那永不服输的精神又促使他们不断的追求生活和学习上的突破和前进。

(五)追求新奇

大学生虽身在校园,却有很多的社会接触、社会实践时间,有了一定的社会能力,也能自主的对一些事情进行决策,而新奇的产品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有些学生达到了不奇不要,无奇不买的地步,甚至到了追求怪异商品的阶段。

(六)强调“美感”

即要求商品的美学价值能与自己的审美观点相一致。但大学生所讲的美感与传统美学所讲的美感并不完全一致。在他们的眼中,也许残缺是美的,不对称也可以使美的。只要“我”觉得是美的,那“它”就是美的,选“它”没有理由。

四、影响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网络因素

网络购物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但网络毕竟是虚拟的世界她区别与我们现实接触的世界,它购物的整个过程是在网络上完成的,因此它也存在着很多的隐患与陷阱。这些隐患与陷阱成为大学生网购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网购所必需面临的。在此我总结的网络购物隐患与陷阱如下。

(一)网络系统自身的脆弱性

系统的硬件资源、通信资源、软件及信息资源等,由于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甚至恶意的原因,导致系统受到破坏、更改、泄漏和功能失效,从而使网络处于异常状态,甚至崩溃、瘫痪等。计算机网络本身由于系统主体和客体的原因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脆弱性,为各种动机的攻击提供了入侵骚扰或破坏系统的可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二)来自卖方和交易系统的威胁

1.网络公司擅自向机主发送收费短信,如天气预报、新闻、幽默笑话等。消费者在站上取消这些收费信息时,操作总是失败,与该公司联系也得不到解决。2.交货延迟,甚至在交款后没有收到所需商品。在投诉案中有将近17%的网民消费者在网上订货并且付款,但却未收到货品。3.购买到的实物与网上图形不一致,或是库存已久、外观残缺、尘埃满面。4.赠品缺失。在网上购买“买一赠一”的商品,送货上门时,并未拿到赠品。5.多数网站未给消费者提供足够信息。33%的网站没有退换货款说明,39%未建立隐私保护对策。6.网攒积分换取奖品。攒积分的方法有注册网站、浏览网站、介绍下线等几种,但其奖品最终还需要钱买。7.夸大其词、虚假宣传。如某公司所销售的商品对外宣传的价格比市场价格低将近40%,但实际上消费者并不能以此价购买。8.利用巨额奖金或奖品诱惑消费者浏览其网站。9.采取格式化契约条款,给消费者提供的只是“同意”或“不同意”按钮,至于契约中的详细内容,消费者并不清楚。更甚者,在实际订购商品以前,不向消费者明示契约内容,或将契约放在不明显、需链接多次的地方,无形中增加消费者了解契约内容的难度。10.不履行售后服务约定,对网上售出的商品不承担“三包”责任。

(三)网上支付面临的问题

根据对网上支付面临的问题第一是安全,其次是个人隐私,以及注册麻烦和不太习惯使用这些工具等因素。央视生活频道曾播出的节目,披露了一种新型金融造假手段,不法分子在网民网上购物交易时,利用与银行网站相类似的网络页面,盗取银行卡密码等私人信息,然后通过网上转账的方式将资金转走,导致网民在支付的过程中受到损失。另外,黑客、木马病毒的攻击让网民在支付的过程中防不胜防。而黑客,则利用系统漏洞、用户的安全意识薄弱入侵用户的计算机,盗取用户的相关信息和密码,导致网民在网上支付受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网上支付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缺乏相应法律法规

目前,具体到为电子商务服务的法律上基本还是一个空白。传统的支付结算规则在网上支付业务规范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局限性很大。另外,目前涉及网上支付的法律只有《电子签名法》,规章有人民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管理办法》、银监会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人民银行的《电子支付指引》,除此没有其他规范。电子商务服务的网上支付问题,法律制度上几乎一片空白。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很多消费者在网上购物受骗时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5篇:大学个性化自我总结范文

Abstract: PBL is teaching mode based on a project or problem, and following the student-centered principle. The use of PBL teaching mode in the teaching of public relations,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active learning ability, improve students' knowledge expression ability, teamwork abil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PBL teaching mode has a very importa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of public relations in the era of Network all media public relations.

关键词:PBL;公共关系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Key words: PBL;public relations teaching;teaching mode;teaching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5-0209-03

1 背景

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信息全球化越来越强劲的势态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公共关系在当今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高等院校,公共关系学是学生最喜欢的专业课和选修课之一,众多学生希望学公关、搞调查、做策划、广泛进行社会实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刻板的课堂讲授为主、案例偏少或陈旧、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这种现象与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学科性质不相吻合,也不能满足当前教学工作、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的需要,因此,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科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Mc Master大学医学院首次试行了PBL教学法,该教学模式是以项目或问题为中心,把学习置于项目或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综合运用各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手段,就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或项目作出反应,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并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也被称作“项目导向学习”或“基于问题的学习”。过去PBL教学主要应用在医学教育领域,现已被应用在多个学科的教育领域。[1]

PBL教学模式能够全面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促进学习者的可理解性输入与输出,并重点关注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而指导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是比较权威者的形象,现在主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参与到项目里去自觉地学习。

2 在公共关系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模式的意义

2.1 PBL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公关问题的能力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建立在现代传播学、行为科学和现代营销理论基础上的应用科学。随着公关外部环境的日趋复杂,社会组织开展公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增强,公关所倚重的手段和方法日趋多元化、现代化和网络化;此外,公关具有塑造组织形象、协同营销和管理的功能。这些特点决定了学生通过公共关系课程的学习必须锻炼公关的基本操作和思辨能力、拓展专业视野、深入探讨案例。因此,公共关系学的教学具有全程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关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学生被动地接收教师讲授的知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很少,如此无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积极性的培养。而PBL教学则不同,在PBL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辅导者和推动者,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们通过参与项目并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来获取知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将PBL教学模式应用在公共关系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

2.2 PLB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公关工作中团队协作的精神

PBL教学模式建立在精心设计的问题与项目基础上,既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又转化为生动新颖的任务,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能够使学生获得关键性的知识。在此过程中以小组作为基本单位,学生需要分工和协作,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和团队协作技巧,发展分析型和创新型思维能力,成为自主的学习者与有效的合作者。

2.3 PBL教学模式为学生差异化、个性化学习创造了可能

PBL教学法在进行公共关系学小组建立的时候,可以进行5人左右自愿结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偏好相近的学习者自动组合在一组。PBL教学模式尊重并发展学习者的个性化差异,在互动中教师注意尊重学习者潜能的个性化表达,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实现小组的协同发展。PBL教学模式中对问题的解决是开放性的答案,通过学生个人才能在团队中的彰显,使各小组的解决方案异彩纷呈,再通过辩论、演讲等形式,帮助学生实现独特的自我价值,从而同时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独立自主性。这也会自然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教学有效性。

2.4 PBL教学模式提供了灵活的教学评估方法

传统教学法采用终结性评估方法,即采用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最终成绩,这种评估方法着重于固定知识的掌握,而学生往往期末突击复习,考试结果具有一定偶然性,不利于表现学生实际能力。PBL则采用形成性评估方法,着眼教学过程,跟踪反馈教学信息,比如小组讨论记录、自主学习记录、课堂活动记录等,形式多样丰富,有利于学习者对公共关系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3 PBL在公共关系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思路设计

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PBL在实施过程中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使学生成为问题情境中的主角;第二,教师围绕一个完整的现实问题来设计课程,鼓励学生去学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然后解决问题;第三,教师创造一种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问,不断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问题。PBL教学法在公共关系学教学中一般可分为以下五个步骤:创设一个公共关系问题、分组讨论问题并提出目标、利用所学知识收集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料信息、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展示及总结反思,并对学生进行评价等。公共关系学PBL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如图1所示。

3.1 创建公关问题情境

实施PBL教学法需要依据公共关系具体授课情况进行甄别。有些《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内容,例如概念、原理、方法以及历史演进等,采取教师的讲授效果会更好,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为PBL的实施建立基础。

从实际教学来看,在通常36学时的学习过程中,安排6-8次左右的PBL教学法较为适宜。教师要认真准备教学资料,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的过程,设置适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选定课程内容,设置适当问题,以问题带动课程教学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是PBL教学法开始阶段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根据《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具体内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设定以下问题,如“请你为某企业的某主题活动制定一个公关策略”、“试分析某产品的危机公关策略”、 “试分析和评价某次公关活动的效果”等问题。

在问题的建构上,教师需要在学生熟练掌握概念和理论基础上,着意选取三方面问题:一是选择社会流行的现象和热点问题进行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需要突出教学单元中的重点性、操作性内容,强化学生的公关实践能力;三是要不断引发疑问,例如选择一个较为经典的公关策划案例,不再以传统的全程讲授案例的方式,而是公布案例中目标企业的相关信息,告知公关目标,主动发现问题,进行批判和创新性分析。引导学生讨论小组用“剥茧抽丝”的方法展开分析,并力图提出个性化、开放性的解决方案。

该教学模式规定教师在依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后,明确学习要求,提前一到两周发给学生,给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等的时间,对问题提前进行学习,整合或转化这些资料,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负责。

3.2 分组讨论辨析问题目标

根据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小组成员数目介于5-7人最好,实际教学中笔者通常采用5人为一小组,可以按学生意愿自由组合,采取学生自我推荐和教师指定相结合确定组长、汇报员、记录员等角色。由组长组织小组进行充分的讨论,应用头脑风暴法提出初步解决问题的措施。指导教师在各小组讨论时巡视旁听并予以引导。为了与公关实务接轨,在分组讨论时可以聚焦多种互动形式,如案例式互动、主题探讨式互动、归纳问题式互动等。讨论结束后将各小组的初步解决方法进行初步展示和汇总,并区分哪些是已经解决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间的展示和对比、辩论,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分析视野,形成创新认知。

3.3 收集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

针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各小组根据所领受或布置的问题,结合教材内容,查阅图书馆或互联网上的相关知识及参考资料,构思和完善问题解决方案。例如对于某次公关活动的实际效果,需要进行网上数据的搜集、计算、分析,形成完整的报告;对于某企业的主题活动公关策划方案,则需要分析公关环境、明确公关主题、借助思维导图形成创意策划思路等等。

通过收集、筛选、阅读、思考、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组长负责将讨论过程、各位同学的任务分工、发言情况及讨论结果详细地记录下来。

3.4 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并汇报

每个小组做出自己的解决问题方案,并形成书面报告,采用演讲、展示、辩论等形式,分别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交流,同时接受老师和同学就各小组的解决方案进行的提问,之后汇报小组学生需要记录并反馈相关问题。指导教师一般不作负面评价,而只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在实践中这一环节往往最受学生重视和喜爱,也展现了团队意识和个性风采。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总结,对重点信息进行系统性归纳。

3.5 评价与总结

在完成一个问题情境讨论、形成报告、交流汇报后,学生和指导教师将对此次项目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一方面教师对所创设问题情境是否有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引导与激励作用、汇报和互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进行总结;而另一方面,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是为了总结这一阶段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发展自主学习与创新精神。对学生的评价从学生的自评和教师的评价两方面展开,通常在汇报完毕后学生通过心得体会、报告改进、问题反馈等形式进行自我总结;教师评价内容包括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素质以及过程表现评价,力求公平、公正,对同学的学习情况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及下一步要求。

4 开展PBL教学的注意事项

PBL教学可锻炼学生们查阅资料、文献检索、逻辑推理、口头表达、归纳总结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有效提升了课堂效率和学生参与度,落实。但是,PBL教学方法在应用中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4.1 教师教学理念转变

传统公共关系学教学模式是进行逐章逐节的讲授,而PBL教学模式的教学重点不是某一方面的具体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从教学体系中提取出相关问题来组织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进行转变,正确认识自身的职责,做好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和知识平台的设计者工作。

4.2 教学准备要充分

PBL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实际公关能力。但是,该教学法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熟悉《公共关系学》教学内容,还要有丰富的案例资源做储备,并科学组织课堂教学,力图带动课堂活跃的氛围和有效教学参与。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本专业、本课程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3 重视学生的参与和评价

PBL教学要想真正的发挥作用和优势,学生们必须积极配合。首先,学生们应从确定课题的一开始就积极准备资料,大量查阅相关文献并主动和同学进行交流。这要求学生们在课堂前需要做比过去多很多的前期准备工作,长此以往下去学生们学习的自觉性和参与意识一定会得到增强。其次以小组形式组织团队合作学习,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监督和考核。要对所有的学生都要有学习目标和任务,每位学生的分工必须明确,互相督促,形成书面报告,由组长、教师进行检查。与之相对应,学生的成绩与完成的目标任务之间挂钩,由此才能确保PBL方法下的教学效果不至于流于形式。

5 总结

PBL教学模式引起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问题或项目中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才能,让课程焕发出活力。在《公共关系学》课程中应用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能力素质,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后在实施过程中将不断完善PBL教学模式在《公共关系学》课程中的应用,如合理设计公关问题、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等,最大限度地发挥PBL教学模式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杜生民.PBL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9-521.

[2]张丽平.基于PBL的公共关系伦理教学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101-104.

[3]陆凤英.PBL教学法在公关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131-132.

第6篇:大学个性化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网络自主学习;教师介入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11-0039-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2.04.011

1.引言

自从20世纪80年代自主学习理论引入中国以来,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一直是外语界的热点。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育部2004年1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规定: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2004)。随着近年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得到改善,自主学习的方式发生变化。各大高校纷纷建立自主学习中心,网络自主学习蓬勃开展起来。但随着网络自主学习的进一步发展,其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在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教师介入的必要性是什么?教师应以什么方式介入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本文拟从理论层面对教师介入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必要性及介入的主要途径进行探讨。

2.理论依据

2.1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欧洲。Holec首先提出这个概念,他认为自主性就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1981),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确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步;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过程,如节奏、时间、地点等;评估学习效果。Benson定义自主学习为“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2005)。国内研究者认为,自主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进行自控,“随着学习经验的增加,学习技能,学习策略的逐渐增强,自我意识的逐渐发展和成熟,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学习活动的独立监控、判断、评价日益增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由无到有,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起来”(庞维国,2005:91)。

2.2 教师介入

Holec(1981)认为,在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不是被削弱了,而是更多元化了。这说明自主学习不意味着学生完全离开老师,老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着不可或缺的中介者作用。Esch(1996:35-48)指出:“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性就是(教师)要为语言学习者提供环境,促使学习者至少能暂时性地为自己的部分学习行为甚至全部学习行为负责……”可见,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老师的介入。

3.教师介入的必要性

3.1 网络自主学习的特点

网络自主学习通过网络技术的介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概括起来,网络自主学习有如下特点:(1)网络自主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极大地拓展了学习英语的空间和时间。(2)网络自主学习系统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料开阔视野,提高水平。(3)网络自主学习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选择材料。网络自主学习在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1)网络自主学习强调的是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这导致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离和交流缺乏。个体学生很难受到老师人格魅力和同伴榜样功能的影响。(2)网络自主学习是高度自主学习,在缺乏老师管理和同伴监督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或者由于不适当的学习方法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网络自主学习中,老师的介入是有必要的。

3.2 学生特点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和中学教学方式的影响,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还习惯于被动听讲和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有深刻的影响,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很难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在面对网络自主学习时,由于缺乏老师的指导,学生无法适应自主学习模式中要求的自我树立目标、自我选择材料、自我选择学习策略及自我评价。更有甚者,有的学生缺乏自我监控能力,把网络自主学习当成影视欣赏,把自主学习中心当成网吧,极大地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在学生网络自主学习中的介入是学生的需要。

4.教师介入的方式

4.1 培养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意识

长期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不能适应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的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教师介入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首先,教师应该为学生在网络上提供丰富有趣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电脑和网络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是听力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上传各种听力视频和音频。这种听力资源不应该局限于过级考试的听力训练,而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英语兴趣、培养学生英语爱好的材料。其次,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网络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这种有意的说明,帮助学生逐步摆脱依赖心理,意识到自己对学习的责任。再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主动并及时地向老师寻求帮助。这样,学生便可以消除自主学习的恐惧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建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4.2 帮助学生树立网络自主学习目标

学生往往缺乏为自己树立目标的意识,因而在进行网络自主学习时显得漫无目的。为了让学生有方向的指引和前进的动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明确而实际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明确的。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大学英语课程对学生听、说、读、写的水平要求,还可以告诉他们关于四、六级的要求。这样,学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并朝着方向不断努力。这个目标必须是实际的。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潜能,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实际而具体的目标。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的目标让学生感到困难,因而失去自信;太低的目标让学生感到简单,因而失去兴趣。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立相应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网络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一旦发现目标太高或太低,应该立刻修正或者重新树立目标。只有通过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明确而实际的目标并适时调整,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时才能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4.3 指导学生自主完成网络学习任务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在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支持,这是教师介入最主要的方式。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遇到不懂的地方时及时查阅词典和文献,充分利用网上搜索引擎。其次,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切实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集体解决;对个别性的问题,教师可以个别辅导解决。另外,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模式和个性特点,帮助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让学生逐步减少对教师的依赖,不断增强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

4.4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

大一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弱,不能主动地对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检测,不能对学习结果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因此,指导学生自我评估是教师介入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一方面,教师要采用以鼓励为主的评价策略,不断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利用科学合理的检测和评估手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网络自主学习自我评价模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通过写日记或周记的方法记录自己的学习情况,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自主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提高学生自我分析和自我总结的能力。

5.结语

总之,教师介入大学生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利用上述建议的几种方式进行介入,如:培养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网络自主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主完成网络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估。通过这些介入方式,希望教师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培养真正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从而最终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Benson, P.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Esch, E. Promoting learner autonomy: Criteria for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methods[A]. In Pemberton, R. et al (eds.). Taking Control: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C].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96: 35-48.

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第7篇:大学个性化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创新能力培养;步态追踪;过程管理:

0.引言

2012年,国家正式启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将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作为核心任务,旨在推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协同创新突出特征在于是“一种开放式的创新形式,既不同于原始创新的协调合作,也不同于集成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产品技术要素整合,而是一种管理创新,是一种竞争和优化配置的过程。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共同《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提出研究生培养要“根据研究生的学术兴趣、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发掘研究生创新潜能,鼓励研究生自主提出具有创新价值的研究课题,在导师和团队指导下开展研究”,并在此过程中“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和学业考核,实行严格的考核和论文审核制度”。

1.研究生创新培养的需求

1.1团队协作培养方式的要求

协同创新环境下,研究生的导师团队协同培养模式成为核心,弥补了过去单一导师指导带来的知识面不宽、专业领域过窄、学科不易交叉的缺陷。在该模式下,研究生导师之间必须经常沟通,以便于各位导师对学生情况实时掌握,但在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导师容易忽视某些不活跃的学生。除此之外,研究生还经常被导师派往合作现场进行调研、数据采集、实验及实践、效果监控等一系列科研工作。离校期间,导师对其工作状态和每日进展不能做到实时指导,工作中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导致科研工作低效。

在团队合作、联合培养等协同创新背景下,如何在管理上实现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及时掌握和跟踪?美国高校管理人员首先提出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69%的博士研究生入学后,平均两周与导师见面一次;而有15%的博士研究生平均三周以上才能与导师见面一次,这导致其在科研认知上的偏离得到纠正的周期被延长,创新成果进展缓慢。随之,美国高校开始通过项目投入,加大学生经费支持力度;在人员配比上,提升了指导教师的比例;在管理上,高校力争对联合培养方式的学生尽可能地统一管理。实际研究显示,联合培养的学生对高校导师进行定期工作汇报更有助于科研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促进导师与学生互动,关键是对该交互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以德国为例,自1990年开始,由德国研究会(DFG)资助研究院项目,明确项目的科研定位、制度特色及规模限制。这一举措促使研究生培养同相关企业需求密切结合,集中了相关的研究课题和研究人员,容易统一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估过程的标准,确保了导师对联培研究生科研素质的把关。与之相应的,清华大学早在1985年便开始着手同企业、政府进行合作,目前清华大学90%的研究项目是业界需求或具有发展前景的前瞻性研究,不仅在课程设置上向国际靠拢,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也在学生研究计划和周期总结中有明确体现。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黑龙江省政府密切合作,为国家构建航天强国提供了大量基于实践培养的研究人才。北京交通大学在为铁路和轨道交通等领域服务过程中,积极推进协同创新,促使研究生进入铁路实践实验。南京农业大学许多研究生直接参与我国智慧农业、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

1.2现阶段过程管理的缺陷

研究生培养过程存在多个周期,将整个培养期作为一个粒度较大的过程,如制订研究生个人学习计划、课程学习、课题开题、论文送审评阅和论文答辩等活动环节,易形成共性特征,所以研究生培养非常适用过程管理。全美研究理事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根据院校、学科、种族、性别而统计的各类研究生学位授予数,完成相应学位的时间,获得的资助,就业类型等过程监控,’包含了研究生从人学到就业各个阶段的情况,非常全面地追踪了学生的表现,并反馈指导学生培养过程。

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过程包括16个具体的环节,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研究生选题、选题后的论文阶段性成果存在空白。这些阶段处于科研工作展开时期,恰恰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美国哈佛大学施坦利・利特认为培养过程应为:“培养接受过广博的、高层次教育的,能够在接受相关培训后迅速学会某种特定工作并渴望继续接受教育和技能发展的学生,促使学生研究具有直接动力”。这就要求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细节控制上进行提升,如文献阅读、问题总结的细微步骤,但当前在管理上对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仍缺乏有效手段。目前,“卓越工程师计划”虽然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管理,但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细微过程没有明确体现,这需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式。

2.“步态追踪”培养模式

“步态”原意是指人们行走时的姿态。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步态”用于设计机器人行走过程。“步态跟踪”技术是通过从序列状态中分析、检测出目标的特征,完成目标多个特征的匹配,并且对目标行为规律加以预测,实现对指定目标的准确且连续的跟踪,其研究过程重点突出了序列状态、特征匹配过程。将其引人管理过程控制,可以进一步弥补过程管理中目标状态和特征匹配的概念。过程管理是一种以过程为核心的、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所涉及的过程进行形式化描述和管理的方法,是人们为弥补目标管理不足而提出的一个管理学概念。在过程管理中,由于管理控制的粒度不同,常导致目标状态形式化描述与过程特征不匹配,这主要由完成目标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造成,在精细粒度的过程中尤为明显。“步态跟踪”则是利用精细化过程的步骤,寻找流程步骤特征,对过程进行形式化匹配,从而提高过程控制的精密度,这一改进非常契合信息化处理过程。

2.1研究生创新培养过程的“步态”提取

研究生创新培养过程属于知识创新活动。描述该活动的wiig模型将知识创新分为创造、显现、使用和转移4个过程,显现为4个知识创新活动,可将其设计为4个创新步骤。在协同创新环境下,这4个明确的步骤如果按照创新一个成果的基本过程来进行分解,可以将其分解为文献搜集与解读、问题与方法综述、新问题归纳与发现、新方法引入、解决方案设计、方案可行性团队讨论结果与改进、试验与仿真设计、原始数据采集与分析、实验记录、实验影像、所遇困难与困惑、当日工作成果、试验结果分析、讨论交流所得、如何解决问题思路、不同导师交流结果、重要语音影像等数据特征。上述数据以多种形态呈现,不仅仅以单一的数值或是简单的文字进行体现,还将在日志记录中以照片、文档、OCR、源程序、影音等多种数据呈现。由于学生与导师之间的经验和见识差距,学生有时不能理解这些数据蕴含的意义,但导师并不容易从大量的数据中判断学生是否能够发现问题或停滞不前。这需要针对所可能获取的数据进行有意识的初步分类,归纳上述4个过程中涉及的数据模式,形成“步态”模式,从而促使导师针对创新成果不同阶段进行指导。

针对成果创新步骤中涉及的内容,分析每一步骤中的具体研究问题,对该细节中的归纳、分析、总结、讨论等结果进行特征提取,并根据特征研究的起始时间、人员、地点、事件、导师交流等状态进行特征描述,如图2所示。从三维结构上描述“步态”特征,形成“步态”跟踪基础矩阵,从而描述和展现“步态”。

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能力认知、导师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评估分析形成目标成果,结合学生学期目标,分析学生研究计划和解决方案设计,制定任务分解策略,将大目标首先通过研究任务的本体进行表示;建立每一个阶段任务完成时的内容要求,从而建立对研究生科研成果形成过程的形式化方法,促进研究生明确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并在相应时间点提交自我研究进展报告,形成跟踪数据。

2.2“步态”跟踪

在协同创新环境下,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通常跟随导师进行科研创新,其成果形成的过程需要导师花费精力对学生进行培育。受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进展等因素影响,该过程是一个以时间为轴线的随机过程。在获取“步态”模式后,对学生创新工作内容和数据进行分类,形成数据记录(日志、实验数据、声像等),并利用过程跟踪方法,追踪创新工作的进展。

针对学生“步态”数据,建立映射与匹配的评估方法;根据进展“步态”特征,匹配“步态”模式;根据进展推进情况和研究重要程度,提供师生交流推荐的优先次序,达到研究生科研培育“步态”跟踪,记录研究成果的进行步骤。首先,将项目研究的任务细化成可以形式化的目标,通过导师确认后下发给学生。在获得目标后,研究生根据创新工作推进过程,对实验、读书报告(篇数、收获)、交流讨论总结等信息进行日志记录。通过媒体数据库对学生科研工作过程进行识别、分类、记录和存储。然后,根据分类结果和可形式化成果进行判断,识别学生工作中是否偏离或进展缓慢,并根据重要程度提供给导师,便于导师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指导,促使学生通过对设立目标的逐一解决来提高成果创新成功的可能性。

上述跟踪为导师及时掌握学生研究“步态”、及时调整培养学生工作进度、促进师生交流时效提供了一个辅助模式。最终,工作中形成的数据日志将及时保存,提供团队共享,并为科研工作提供一个监管依据,上述过程如图3所示。

3.步态模式的应用

在应用过程中,步态跟踪模式充分发挥了个性化管理特性,将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在跟踪目标上进行有效分类,在指导过程中明确了学生的研究倾向。

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有学术指向,其培养过程要求强调夯实理论基础,引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国际化的学术交流能力。在引导过程中,理论基础学习过程反映在课题中的问题原理分析及其研究过程的跟踪,其步态体现在问题描述、基础原理、问题分析、原理应用根据等总结上,让学生每一天对自己在该方向的理解进行反思并得到加深。导师则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密切相关的理论体系是否具有系统性、前瞻性,是否能使研究生形成纵向深化的递进知识结构,并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或思考。创新能力则通过解决方案阐述、模型抽象、验证方法、实验规划等步态进行跟踪。学生通过对建模的修正过程、验证的调整过程不断总结,形成研究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通过每天的研究修正和过程增补,可以跟踪学生的研究实验过程。据此,导师重点对学生在理论方法、模型建立与分析等方向上进行引导和指导。在学术交流能力评价层面,步态体现为现场问题研讨、解决过程讨论、现场工程师实际解决方案、可能提升的方案、会议论点、会议摘要等方面,促使研究生能够同工业现场人员、学术人员进行交流。导师考查研究生参与和组织不同学术交流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出的潜质、能力,对不同人员的学术交流形式进行引导。

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有明显的实践性,更注重知识应用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强调学生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专业基础的步态体现在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上,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体现,表现为利用原理分析问题、原理应用依据、可能的解决方案、备选方案等。导师从学生每天对问题拆解处理的情况跟踪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步态体现在学生总结问题、问题约束分析、方案实施方法等方面,需要学生仔细描述现场或课题实践问题、研究问题拆解和解决方法。导师通过上传的视频录像检查学生对现场问题的总结能力并给予相应指导,重点引导问题描述的正确、解决方案的可靠等。组织管理则是通过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研究问题的研讨组织、现场讨论组织进行体现,包括实施方案研讨总结、建议吸收过程、不同意见处理等。导师通过实施过程的照片、视频记录,对照学生研讨内容总结进行跟踪,引导学生对现场意外情况、实施步骤等内容进行思考。

通过软件实现步态跟踪的管理过程能及时对现场实际情况、实验过程、论文过程进行跟踪,特别是对研究生在3~5天毫无进展又没有请假的情况,软件会有效地进行甄别。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优秀学生的交流提示较少,但该部分学生一般会主动同教师交流,故影响不大。软件会督促学生每周都对工作进行推进,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有效辅助导师发现学生的游离状态并及时监管,特别是在学生外派需要异地指导时。平台中的研讨过程记录和评价能强制不同类型的研究生之间进行交流,促使学生对相关研究领域的问题进行反思。平台收集实践中积累的视频、照片,形成实验数据和实践经验累积,能更好地为新生提供学习经验。针对学习过程的记录和时间轴分析,则能有效地帮助导师总结指导过程中的问题。

第8篇:大学个性化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小班化教学;教学策略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为配合学校整体教学改革需要对授课方式进行了改革,即改变了以往几个自然班合班的大班授课模式,绝大多数采用以自然班为主体的小班化教学形式。下面结合教学实际,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班上课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采取合班上课的授课方式,存在着很多弊端。

1、教师组织教学困难,多种教学方法无法展开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政课基本采用2个以上自然班合班授课的大班上课的形式。这种授课模式下,教室空间大,学生人数多,而且在学校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情况下,启发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合班上课中实施比较困难。合班上课人数较多,很难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往往只能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方式,而无法采用效果更好的授课方法。

2、学生感觉受关注度不够,上课热情不高,课堂参与度低

合班授课人数往往达到100-200人甚至更多,面对这么多学生,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是无法顾及每一个人。笔者在本校大一做了一个匿名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200名学生中,有168名学生能按时到课,但听课效率也不高,占调查总人数的 84%;还有28名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的情况,占调查总人数的 14%;还有3名学生表示自己很少来上课,占调查总人数的 1.5%。这种情况在许多高校也普遍存在,只是程度不同。如果长期不能解决,必然加深教师兴趣与教学效果之间的矛盾。

二、“小班化教学”的核心理念与理论基础

小班化教学以“个性化教育”为核心理念,其宗旨就是让每一个的学生受到更多的关注。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等多方面智力,这一理论被称为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已经成为当前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分析我国的教育问题,对于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小班教学由于有优于大班教学的时空及资源条件,也更易于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所以,小班教学的教学策略应当是:以“多元智力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自主・合作”学习以及个别化指导。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倡学生按照自己适合的方式展开自主学习。学习方法可以是接受式,即教师讲授,学生积极掌握教师的授课内容;也可以是研究式、体验式等等;同时,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又有利于促进其学业成绩的提高以及社会性素质的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三、高校思政课“小班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采取小班授课的方式,可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其中,凸显小班化教学优势。

1、自主教学策略和师生交融教学法

(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学生讨论,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或全班讨论;学会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2)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别人回答问题正确与否、表演正确与否;学会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找出自己学习成功和失误的原因。(3)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复习、学会听课、学会作业、学会检查、学会小结、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学习时间等。(4)培养自学能力。按“扶―引―放”的操作程序对学生进行教育。做到:“扶”,从领会学习到主动学习过渡;“引”,从主动学习向学会学习过渡;“放”,实现学会学习的目的。

现在我们的教学对象主要已经是90后大学生。这个年代的学生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自主性很强。我们教师可以抓住他们的特点,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依靠自己来完成学习过程并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自我组织能力。

2、合作教学策略和分组教学法

(1)小组编制方法。班级中要组建各种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让每个学生按不同的教学需要,参加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2)小组学习进程,一般是:①提出学习任务;②启发独立思考;③创设情意,导入讨论;④巡回观察,及时调整;⑤全班交流,相互评价;⑥围绕课题,深入学习。(3)师生合作评价。①变教师监管为引导参与,积极提供帮助;②变单纯关注任务为重视小组及其成员自身的发展;③变教师单向评价学生为定期组织学生评价教师和师生互评。

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形成后,彼此之间会形成一种潜在的竞争力和集体意识。分组教学法下,采取合作教学策略,往往能激发学生表现出最好的学习状态。教师需要做的不是手把手的进行教学,而是巡回观察,并在适当的情况下略加指导和及时调整。学生自己才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主体。

3、多元智力理论下的“自主・合作”学习策略和体验学习教学法

体验教学法就是在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自主-合作”学习策略指导下,采用的一种适宜的教学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改变“教师传授―学生聆听”的传统授课模式,让学生在亲自“研究”、“思索”、“想象”中领悟知识,在“探究知识”中形成个人化的理解,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如运用故事、案例或视频引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的故事和案例,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年代不要过于久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学生会更容易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改变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以小班化教学模式取代,是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大势所趋。这有助于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可以照顾到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差异,灵活掌握教学要求和进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结构。这样更有利于师生建立融洽的感情,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斯腾伯格著,俞晓琳,吴国宏译.超越lQ一人类智力三元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3] 钟启泉,金正扬,吴国平.解读中国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第9篇:大学个性化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过程;关键能力;教学内容

目前职业学校的机械制图教学是系统性的学科式教学,这种模式的教学过程缺乏行动导向性,学生虽然学完了机械制图但是还不具备针对工作任务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评价的能力。所以职业学校教学需要有职业的过程性,以提升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近年来我国一直在进行职业教育改革,职教观念不断更新,工作也做了很多,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本文着重讨论在没有企业参与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规范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模拟职业实践的过程中进行高效学习。

一、选择教学主题

要使学生有能力从事相应的职业,尤其是独立规划、实施和检查的能力,教师要在职业实践中选择常见的有代表性的主题作为载体来提炼制图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比如绘制支架零件图,绘制传动轴零件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团队沟通,明确目标;通过分工,明确个人承担的任务及个人担任的角色;通过小组合作,共享资源;通过角色扮演,评价(检测)工作业绩。这就对确定教学主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对教师平时的教研活动提出了明确教研目标的要求。

二、确定教学目标

从整个课程的全局来看,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以这些能力为中心,确定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一是专业能力,能按照国家标准读懂常见的零件图、装配图,能使用绘图软件绘制简单的零件图、装配图,取得绘图员资格证书。二是社会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三是个人能力,身心健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具有科学探索的精神和创新、创业的能力。四是方法能力,具有善于思考、探究、研究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为了培养以上能力,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来开展教学。

1.知识与技能维度

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

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对于机械制图而言,理解点、线、面、体及其投影规律等概念就是知识目标。

2.过程与方法维度

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具体的学习方式,如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

通过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确当前企业生产中都在使用什么图纸,明白产品从订单到成品的生产过程,特别是设计环节会经过多次修改,当需要修改的时候,大家如何确定修改方案,并需要学会沟通。教师可以扮演客户,听取学生(扮演生产厂家)的解释。学生只有真正明白了,才能够和客户充分沟通,整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又巩固了所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

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教学中,三维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三、确定教学重难点

为了让学生获得更能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属性,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建构知识,自我总结知识体系。行动导向理论强调人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进行反思的重要性,注重学习过程中交流形式的分析,其核心是优化学习过程。行动导向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教师组织学生组成团队,引导他们分析资料,查阅手册,开展讨论,形成共识,整理资料,最终形成结论并展示成果。教师要合理把握学生的探讨进度和深度,明确教学重难点。

四、优选教学内容

测试表明人在较短时间内能记住三至五件事,所以一节课的知识目标数量最好不要超过三个。我们可以把一个知识模块分解成几个知识点,分别在几个时间段里单独讨论,这样便于学生记忆。

五、创设学习任务

真实过程中的学习任务常常非常复杂,学习者不能一下子完成。这些工作任务要拆分成多个学习作业,这一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简约化处理。在按照任务的难易程度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确定学习任务。来自不同成长环境的学生,他们的个性差别较大,生活经验不同,他们的性格类型也不一致,所以在教学中应有所区别。只有关注这些差别,并对那些受歧视者以及那些特别有才能者都采取相应的个性化促进措施,才能完成国家赋予我们的教育任务。根据职业教育的学习理论和教学论,学习任务要简单易行,以便学习者能够获取有关知识。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在实践操作层面表现为:要设置对职业有意义的情境;行动是学习的基本起点,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身的行动来学习;行动必须由学习者自己计划、实施、检查、修正和评价;学习行动必须具有现实性,要考虑技术、安全、经济、法律、生态社会等因素;行动必须集成学习者的经验,并对其社会效果进行反思;行动应该融入社会化过程,如兴趣取向和冲突化解;每一个学习任务都应该为完成后续任务创造条件。

学习任务系统包含着实施任务的顺序,比如机械制图教学,就要实施如下教学内容:根据技术的可实现性,对图形绘制任务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工期和核算要求对工作过程进行计划、控制和检查;调整绘图软件和计算机硬件;熟悉为确保绘图质量而遵守的国家标准、规定和规章,并对工作过程的持续性改进做贡献;根据质量控制要求绘制项目图纸并灵活调整项目进程;为提升绘图效率,提出优化意见;对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提出自己的意见;整理和评价工作结果,并由此得出改进结论;为获取信息、完成任务、整理和演示工作结果而使用信息与通信系统。

六、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可以进一步梳理并强化所学内容,归纳学习方法,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情。对于机械制图课程,除了总结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外,还要注重总结学生的沟通方式与沟通效果,团队合作方式与合作程度。教师可以采用口头、写纸条等反馈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宣布项目顺利完成之后,结合自己在项目中的角色自我评价得失。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过硬技术的生产管理者和技术工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能够出色地完成各种工作任务,所以要从他们在接受职业教育阶段,应掌握该岗位必备的技能。职业活动是有规律性的专业行为过程,学生的学习也应该趋向于一个职业过程,这正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现实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