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美术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美术;兴趣;趣味教学;全面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0-022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0.147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美术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美术技能,还要培养他们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究美术知识,促进他们美术素质的有效提高。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美术教学要注重发挥其素质教育的功效,通过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想象力的提高,使他们的创新思维获得发展。
一、巧妙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来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运用趣味性的方法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主动探究意识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地进行美术知识的分析,有利于加快他们对知识的领悟和掌握。
例如,在教学《有趣的鞋》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鞋:有穿在脚上的鞋、有作为工艺品挂在墙上的鞋、有古代人穿的鞋、有现代人穿的鞋……在丰富的多媒体画面中,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探究,并从鞋中品位创作和文化的元素。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画出一双自己喜欢的鞋。在绘画过程中,学生积极地拿起了画笔,进行了积极的创作,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二、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他们的美术技巧
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知识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多媒体的引导下进行高效学习。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绘画技巧,使他们在进行绘画时能合理地进行布局和构思,使绘画作品完美地展现学生的创作意图。在进行美术知识教学时,要让学生掌握这些抽象的知识,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来优化课堂教学,合理运用多媒体来创设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积极的探究和思考过程中掌握这些知识,并产生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让学生学习构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进行直观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直观的图像,让学生明确地理解了如何构图。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个合理构图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运用拖动、粘贴等方式来拖动图片,使这些图片主次分明,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多媒体对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课件,使教学取得实效。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
想象力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时,要引导他们进行想象。通过自由的想象,让他们加深对作品的体会,从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并能从中学到创作的技巧。在想象过程中,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使他们加深对美术技能技巧的理解和掌握。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在想象中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在绘画创作中,学生通过想象来给作品增加创新元素,使他们的绘画具有新意。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让他们灵活地运用积累的美术素材,创造出优秀的、富有新意的作品。在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的思维和构思是独特的,教师要鼓励他们把这种感受用画笔描绘出来。通过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学生的绘画能力获得了提高,激励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和探究,使美术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良性循环。
四、给学生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探究,能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美术知识的分析和思考,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在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时,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感受,从中获得美术的技能技巧,通过思考和运用,提高他们的美术能力。
例如,在教学《我设计的一本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学生提出了很多创新的观点。在设计环节中,学生综合这些观点进行了创新,使他们设计出很多优秀的作品。
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促进学生全面提高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通过引导,让他们都积极地参与到美术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作为活动的双方,要积极地进行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展开充分的想象,运用掌握的美术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的教育观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
关键词: 美术课程 小学教育专业 艺术教育
一、前言
“美育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1]艺术素养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德国的诗人和美学家席勒认为,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2]哈佛大学校长尼尔・陆登庭认为:“最好的教育不但帮助人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还应该使学生更善于思考并具有更强的好奇心、洞察力和创造精神,成为人格和心理更加健全的完美的人。这种教育既有助于科学家鉴赏艺术,又有助于艺术家认识科学。它还帮助我们发现没有这种教育可能无法掌握的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我们无论作为个人还是社区的一名成员来说,度过更加有趣和更有价值的人生。”我国教育家何东昌也说过:“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艺术教育是培育高尚情操、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是育人的根本性的、基础性的教育。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形式和机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水平,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还处于一个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一特点就要求未来小学教师不仅能了解小学生艺术能力发展的特点,掌握其逐步发展的规律,而且自身应当具备多方面艺术素养和较高的审美水平,以便能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开展艺术教育,影响和引导小学生感受美、创造美。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在杭师大初教院培养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百年历程中,艺术教育课程一直以来都受到极大的重视,是富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之一。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需求的改变,师范教育向着高学历的方向发展,在培养模式、教学内涵、学生学历等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快速的、令人欣喜的变化和提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高学历小教师资培养的教学模式、教学对象等的变化,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职业技能却因种种原因,呈现出退步的迹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使美术教学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极具特色的传统教学内容,能更好地为小学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二、小教专业美术课程设置与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开设美术等艺术课程,其基本目的大致有二:一是通过美术等艺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二是美术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掌握美术直观、易识、感染力强的基本特性,将其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合理运用,丰富教学手段,加强教学效果。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现行的小学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教学,基本上是沿用专业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这种现状与高师小教专业的培养目标有诸多的不适应,具体有:
(一)培养目标
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从事美术创作、艺术设计的专业人才,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是围绕这个目标而设定的。
高师小教专业美术课是针对非艺术类普通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的,这些学生的专业是小学教育而非美术专业,培养的目标是高素质的小学文、理科教师而非专职的美术教师。美术等艺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和必须的职业技能而设置的。
而现行的美术教材和教学方法都侧重于美术本身,强调美术的绘画表达能力、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按照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体系来进行教学,显然与小教专业设置美术课的初衷是不相适应的。其结果是,学生既无法达到专业院校的教学效果,又无法在一些与专业相关的重要内容的学习上得到应有的、足够的训练。
(二)课程设置
专业美术院校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每门课程的教学都是阶段性的,即每门课程都有一个较长的、连续的、稳定的教学时间(二至三周甚至更长的整天课时),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消化和巩固。
而在现行的小教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中,美术教学不是其主要课程,课时安排往往是平均的、分散的,即每周2课时,这就不能像专业美术院校那样,保证教学有相对长的训练课时,因此也就无法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专业的美术院校是根据专业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更好地适应本专业的培养要求。
现行小教专业美术课的教学内容繁多,几乎包含了专业美术院校不同专业的主要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追求全面、“专业”。这样的设置看似可以让学生接受更全面的美术教育,但因为教学课时有限,每个内容都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能也不可能深入,无法达到设置该教学内容的原来目的。
现行小教专业美术课在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上也是基本沿袭专业美术院校的“正规”模式,这种强调绘画,通过提高绘画技能来提高美术素养的想法是无可厚非的,但与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的目的及课时设置等现实,无疑是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此外,与以前的专科教学相比,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上也有了较大的差异,艺术类课时有所减少,这也给美术等艺术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四)教学对象
专业美术院校的学生都经过相当时间(基本都在二到三年以上)的专业训练,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这与基本是毫无美术基础的高师小教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无法相提并论的:起点不同,即使课时相同,也难以达到相同的教学效果。
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分析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学美术就是学画画,而学画画就需要按照正规的学画“程序”进行;二是师资原因,美术教师一般都是从专业美术院校毕业的,在教学上就习惯地沿用了自己学习时所接受的方法;三是培养目标的模糊,认为美术课就是让学生学习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与深化,随着小教专业培养规格的提升,随着社会对小学教师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认识到现行的美术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教学培养的要求,有必要对现行的小学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进行重新探讨与研究,对教学目标重新定位,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编排,以形成一套适合高师小教美术教育教学、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行之有效的美术教学方案,使这一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具有新的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
三、小教专业美术课程改革的思路及具体实施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符合当前小学教育要求的、高素质的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就有必要对美术课程进行重新筛选、整合,根据高师小教专业的要求和专业特点,梳理出必要、适用、可行的教学内容,以达到审美、实用、可行兼顾的目的,制订可行的教学内容,研究、探讨适合高师小教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实用性。基本思路如下:
(1)明确小教专业开设美术课程的目的,根据培养要求制订教学目标。
(2)根据教学目的和专业特点选择合适、实用、可行的教学内容。
(3)根据社会需求,开设模块教学,为学生的专长发展提供空间。
(4)根据专业要求制订考核标准。
根据以上的基本思路,我们首先明确了两点:
一是明确了美术课教学的对象:小教专业美术课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小学美术教师。现在我院小学教育专业所培养的都是小学文、理科教学的教师,不是艺术类的小学教师。这类学生的特点是基本上都没有美术基础。
二是明确了美术课教学的目的:小教专业的美术课教学与其他艺术类课程一样,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或艺术教学能力,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及与专业相关的必备技能。
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调整,对美术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并确定了学习重点。
(一)采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的普及推广,使得小学对教师的要求逐渐提高,往往希望教师在胜任常规教学之外,还能具有一定的个人特长;而在学生中也不乏身怀某方面艺术特长的苗子,希望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机会,使自己的特长、爱好得到更大提高。必修课加选修课的模式,就是在我院培养具有较好艺术素养的综合性人才的前提下,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发展自己:我们把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涵盖在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在“综合培养、学有专长”的培养目标指引下,在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设置每周2学时,面向全体学生在“专业平台课程”中开设《艺术基础与欣赏-美术Ⅰ-Ⅳ》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所必须具备的美术技能,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在第五学期到第八学期进入专业选修模块(与其他六个选修方向并列),设立“美术”方向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必须在美术、音乐、书法、舞蹈这些艺术课目中选择一个进行学习。这样既能在必修课的教学中,保证学生具备必须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又能在选修课的教学中,使得具有特长的学生能有进一步提高、发展的空间,使尚不具有特长的学生能具备一定的艺术特长,增加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筛选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教学内容
在必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本着“适用、实用、易用”的原则,精简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适用,就是够用就行,不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实用,就是讲究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为实用的技能;易用,就是将专业的内容尽可能地通俗化,让即使没用美术基础的学生也能听得懂、用得上。
经过筛选,初步定为:
1.美术基本概念
作为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教学重点宜放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让学生在了解美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外,使学生能明确认识到:美术作为一种以“形象”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有着易识、易懂的特点,作为一种工具,它本身不存在“正”“反”之分,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就容易带有很强的倾向性。因此,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合理、正确地运用美术这个“工具”,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正面”的教育、审美的功能。
二是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基本表达形式。不同的表达形式好比不同的“语言”,是作品与观众交流的渠道,只有掌握这些“语言”,才能更好地解读美术作品,更好地用作品与人交流。
2.基础素描
素描练习,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功,以锻炼观察和表达形体、结构、动态、明暗关系为目的”(《辞海》)。由于专业的不同、学习目的的不同,素描的表达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训练是基本的,那就是正确的观察。我们保留素描课目,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训练学生的“眼”,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而表达形式则不作过多的限制。
3.教学简笔画
作为极具特色的小教专业传统课目,我们不仅保留,而且进一步予以加强。我们认为,虽然现在多媒体教学相当普及,多媒体的课件也相当精彩生动,但现场绘画的生动、活泼、明了的简笔画仍具有不可替代的魅力,老师的边说边画,既能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又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把教学简笔画作为必须熟练掌握的职业技能,在教学中予以加强,要求学生能运用流畅的线条熟练地进行简笔画的绘制,并具备改写、创编的能力。
4.装饰色彩
色彩是绘画的基本要素之一。根据我们专业特点、课时设置的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实际运用情况,我们选择了更为实用、应用面更广、相对容易掌握的装饰色彩作为教学课目。通过学习,重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配色的基本规律,色调的合理运用,色彩对生理、心理的影响等知识,能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合情合理地运用色彩。
5.美术字基础
在电脑应用普及的今天,美术字的书写已日益衰退,几乎消失。但我们认为,在一些特殊的场合,美术字的书写仍然应具有快捷、灵活、价廉等特点而大有用武之地。因此,我们仍然保留了这个课目,只是根据现实情况,把教学重点放在对美术字的应用和变化上:让学生了解不同字体的不同“性格”、掌握字体变化的方法和规律,能够合理运用丰富电脑字库资源,正确、合理地根据需要进行字体的变化。
6.黑板报基础
黑板报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已经逐渐“衰落”,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学校的每一个教室里几乎都有一块非教学用的黑板,说明黑板报在校园文化中仍然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我们在保留这个传统课目的的同时,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了版面编排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在掌握黑板报编排要点的同时,粗略地掌握一些平面编排的知识,以便能够在课件、宣传品制作等平面设计中加以应用,更好地适合现实的需要。
7.手工制作基础
手工制作是一个内容涵盖很广的课目,也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课目。手工制作的学习和练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动手能力、工具材料的选用、色彩配置等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由于手工制作的范围太广,又涉及各种专用的工具与材料,我们觉得不宜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根据现有的教学设施及实用性、可行性,暂时选定纸雕、纸立体、折纸贺卡等以纸张为材料的制作,待设施条件逐步完善后,还将扩大制作的选择范围。
在专业选修课的内容选择上,我们在“提高、延续、拓宽”上做文章。“提高”就是把某些教学内容在必修课的基础上适当加以提高、深入,使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更深的了解和训练;“延续”就是把必修课中的知识进行延续应用,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拓宽”就是增加一些教学条件许可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如:
选修课的素描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提高、深入。我们在选修课中让学生接触一些更为复杂的对象,培养学生正确的分析对象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明暗、空间的表现规律与技巧,进行一些相对长期的作业,训练学生细致表现的能力。
选修课的色彩教学是必修课的延续,侧重于色彩的应用上。在选修课的色彩教学中,我们把有关色彩的教学放在计算机上实施,一是利用计算机可以方便对各种配色方案进行修改、比较的强大、便捷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是弥补现行美术教学中暂时没有设置计算机美术教学的缺憾。
选修课的手工制作既是必修课基础知识的延续,又是必修课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除了要求学生能按照教学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业,如选题、放样、构图、色彩、材料应用等,还要求作业具有一定的“成品”感,具备一定的审美要求。
中国画、版画、小学美术教学法等的学习,属于“拓宽”的教学内容,是在小学教师职业技能之外,让学生掌握一些其他的绘画知识和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以便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素质教育的需求。
此外,我们在筛选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在教学中注意教学内容之间在应用上的联系,如在简笔画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运用在素描教学中学过的观察方法和构图常识;在简笔画创编、色彩配置教学时,除了注意作业具有的审美要求外,也要求学生根据美术的“教育”功能的特性,注意作品的积极、健康的内涵等。这样,一来可以不断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认识,二来可以利用这种“重复”的方式来弥补课时不足、作业量不足的问题。
四、结语
我们力求通过对美术教学的探索与创新,紧密结合当今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特征和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为小学教学专业“量身定制”一套合适的、实用的、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案。从初步实施的效果来看,这个方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专业老师的认可,在与其他兄弟院校进行教学观摩、交流时,也得到了同行们的肯定,认为课程方案另辟蹊径,高效实用。当然,这个方案还只是一个起步,还需在实践中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不断地进行修正、充实、完善、更新,与时俱进;同时,我们也要抓住现在学校上台阶的有利时机,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根据当今小学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添置新的教学设备,增添更多合适、实用的内容,逐步完善、构建一个科学的、具有特色的小学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体系,提高高师小学教师培养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体艺[2008]8号,2008.9.5.
[2][美]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3].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4]姚军.大学美育[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11.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剪纸的方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简单的手法剪出简单的剪纸作品。
3、情感与态度目标: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具准备:
示范作品、红色纸、剪刀、刻刀、复写纸、胶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l、教师出示多种类的美术作品。(课件出示)
师:这些都是什么美术作品?
学生回答:绘画、剪纸等;
师:哪些是剪纸作品?(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
师:剪纸作品与其它美术作品有什么不一样,有哪些特点?生答:单纯、简朴、朴实、富装饰性。(教师板书)
师:今天老师与你们一起走近剪纸艺术。(板书课题:民间艺
术――剪纸贴花)
二、剪纸的基础知识讲解。
1、 教师讲述:这些剪纸作品都出自农村老人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2.请学生欣赏课本剪纸作品。
3.结合剪纸作品教师讲: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剪纸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枕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出示课件)4.教师将剪纸展示给学生 问: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剪刀、刻刀等)
5、让学生认真观察图1图2,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再让学生观察图3图4,指出对错。经过比较议论得出画纹样时必须注意纸的连断的结论,突破难点。
6、用课件出示贴花的剪纸作品。
9、下面老师先尝试一下,你们看老师是怎样剪的。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
10、教学制作方法和步骤
(1)同学们拿出一张彩纸。
(2)拿出笔在纸上画出动物的外形
(3)第三用剪刀沿着笔画过的痕迹剪纸。
三、学生创作过程
让学生把作品拿起来检查、及时指出优缺点
四、展评作品
组织学生把作品粘贴到黑板上集体讲评。
一、进行生活化的情境导入,提高学生对美术新知的探究兴趣
有研究表明,越接近于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学生的自觉接受程度越高。《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作为美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将美术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学生就不会再觉得美术课就是画画课,与我们的生活距离遥远,而是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笔者认为,在导入环节,我们可以将美术知识生活化,这样我们能在上课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注意力,拉近学生与知识的巨离,提高学生对美术新知的探究兴趣。
比如,在学习《茶香四溢》这一课时,一上课,我拿出了一包在家里带来的茶叶,然后放在玻璃杯里,泡了一杯热茶,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如茶叶在水里的姿态、茶叶的色泽、茶叶散发出来的清香等等,之后,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交流喝茶的感受。接着,我继续说道:“刚才大家通过看、闻、尝,对茶都有了初步的感受,那么,你们以前喝过茶吗?是什么茶?你对茶的知识还有哪些了解?本节课,老师主要与大家一起探讨有关茶的知识。”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拿出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并与学生讨论他们熟悉的话题,一下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探究兴趣,为愉悦高效型美术课堂的构建打下了基础。
二、有效引进现代多媒体技术,营造直观逼真的教学情境
以往的小学美术课堂,使教学始终限于枯燥乏味中,而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的。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师,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教学工具,转而引进具有多种现代化教学功能的教学工具――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融音、形、色、光、声等于一体,能够营造出直观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美术学习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落日》这一课时,如果仅仅让学生通过对教材上图片的观察和我们口头语言的描述,学生则无法真切感受到日落过程中天空的色彩变化,于是,我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太阳在即将落下海平面之前、之中、之后的视频片段,并播放了多幅以落日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和图片资料,眼前美轮美奂的景色,使学生看得如痴如醉,学生对于落日的丰富与美丽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进而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创作灵感,同时也能激发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这就为愉悦高效型教学课堂的构建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三、对学生进行正面的鼓励,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热情
鼓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它在和谐、平等教学氛围的营造,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方面,具有重要的效能。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更是有着被鼓励、被肯定的需求,一旦教师对他们进行了赞美、表扬,他们就会表现得十分兴奋、愉悦,进而迸发出更高涨的学习热情,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 小学美术 课堂 审美教育 渗透
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为艺术类科目的全面发展开创广阔的路径,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时代的特色,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小学美术课程来说,在深度挖掘美术课程内容的过程中,要通过不同的形式,恰当地组织和开展多元化的审美教育,能够让学习者接受到更为丰富的内容,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从而让他们轻松自如的进入了创作之中。作为小学美术专业的学生,要不断的研究课堂教学实践,遵循学习者的客观需要,针对具体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课程内容的完善,把审美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层面中,以全面提升学习者的美术素养和能力。下面就结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就渗透美育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有效策略进行如下分析和阐述。
一、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科教学的特色越来越明显和突出,在与时俱进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出其独特之处,深深的吸引学生的目光,为学生整体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做好铺垫。对于小学美术课堂来说,把握教学契机,适当的渗透审美教育,能够彻底化解传统课堂所带来的弊端,解决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困惑,鼓励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创作,能够发挥学生的个人才艺,促使学生身心愉悦的接受美术课程,从而增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开展审美教育的必要性集中表现在:
(一)有助于引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高度关注
课堂教学内容本应该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才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这样一来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得到真正的提升。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运用不同的方法,适当的进行课程的完善,把握教学契机,渗透审美教育能够提炼出最具教育意义和价值的内容,让学生对所学习的课程进行深度的挖掘,并引起学生的关注,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美术涵养,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二)有助于推动课堂改革的深度进行和实施
素质教育在高校推进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度进行也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积极的研究与学生有关的具体策略,能够展现课堂的特色,让学生通过具体有效的方法进行课程的创作,把审美教育与学生的综合发展进行完美的结合,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更有助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高效达成。
二、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具体措施
从课堂教学的全面发展来看,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应该不断的进行完善和健全,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以从整体上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对于小学美术学科来说审美教育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美术课程的挖掘,发展学生的美术素质,探索出与学生实际相吻合的教学手法,让学生轻松自如地接受更多的美术课程,掌握其中的精髓理解所学的内容,加深印象,确保美术作品深深的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让学生有感而发,进入到最佳的创作之中,并为学生的自主创作开辟一条正确的路径。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精心的编排课程,实施审美教育,奠定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基础
学科教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够把学生真正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在组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精心的编排课程内容,循序渐进的实施美育教育,营造温馨的艺术氛围,切实改善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全面,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主动的接受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从而为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做好铺垫。我们都知道小学美术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的折纸、泥塑、水彩画等知识,涉及学生的各个层面,由浅入深的开发学生的美术思维,能把审美教育悄无声息的融入到课堂实践中。所以,在组织折纸这一实践性的教学中,需要根据课程知识的顺序,由表及里,进行知识的输送,要指导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辨别、探索绘画知识的核心,掌握基本的技巧,使得学生获取更为精美的内容。
(二)客观的解析课程,探索审美教育,促使学生形成美术审美的眼光
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课程的分析,能够让学生展现独特的魅力,逐渐对知识产生好感并形成审美眼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际的小学美术课程中,通过对历史的挖掘和分析,针对不同美术流派的艺术特点进行科学化的解析,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对作品进行精细化的描述,能够让学生从中挖掘出审美的价值,探索出教材的本质和内涵,更深入的进行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眼光,形成独具特色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比如在进行《动画片的今昔》《剪纸中的古老记忆》等课程内容中,可以据此展开合理的延伸,深度的进行课程的解读和分析,从中发掘出与审美教育有关的信息,帮助学生掌握美术发展的基本脉络,让学生在美术实践中展现自己的审美心声,并发现自身审美习惯中所存在的不足,从而获得丰富的美术资源,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由的发展,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境界和水平。
(三)灵活的组织活动,落实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程中包含有丰富的生活资源,以此为基础,灵活的开展多元化的课堂活动,能够确保审美教育的全面落实。在实际性的小学美术课堂实践中,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有关的课程资源,源源不断的输送丰富的信息,让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更为深刻,真正把美术课堂打造出最美好、最淳朴的舞台。在此过程中,组织多姿多彩的生活活动,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接触和掌握更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美术审美素质和能力的不断增强。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一系列室外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带领学生走进一个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让学生在发现美的基础上尽情绘画,尽情地去欣赏美,培养学生接受美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达到较好的锻炼,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之下,亲身去感受社会活动和自然景观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使其在内省形成审美情愫,让学生在心灵的震撼之中产生审美情感的波动,增强美术课程的感染,发自内心的喜欢上美术课程,从而进入到深层次的课程探索和学习之中。
综上所述,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发展,对于艺术类科目来说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越来越明显,促使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得以持续的上升,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空间,提供高效的保证。作为小学美术专业的学生,面对即将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要不断的进行论与实践的结合,意识到审美教育渗透的积极意义,从自己所接受到的美术知识入手,针对具体的情况做出科学化的安排,要灵活的进行课程的设计,做好科学化的布局,为将来以后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亚维,邹萍.关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开展之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9 ,3 (13 ).
在数学教学中,新课就如同学生毫不知情的一件事情一样,教师如何更好地导入新课,将新课流畅、合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是目前数学教学的一个关键。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数学教学的新课导入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导入新课是一种良好的新课导入方法,其不仅体现了导入新课形式的新颖性,也能更好地帮助教师表达意思,完善教学过程。
2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被大家认为比较固定的学科,其在激发学生兴趣上有着一定的阻碍,尤其是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似乎是难上加难,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更是十分不容易。从目前来说,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数学教学的发展,体现出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从根本上提升了数学教学模式的全面进步。数学教学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具有如下必要性。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为教师教学提供便捷因为数学课程的单调性,许多数学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总是用多年不变的话题或者是同样的例子和话语,不仅让学生感觉乏味,更使教师失去教学的兴趣。通过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为教师提供了较多的教学方法,加之多媒体课件本身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带动教学工作有效发展。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学生的思维相对比较开阔,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较强。教师以多媒体教学为媒介和平台来进行教学工作,把新的知识融入多媒体课件中来,用灵活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来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吸引了学生的兴趣[1]。可见,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学教学的新课导入是教学的一种捷径选择,为教师提供了诸多的便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任何学科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都是学习的基本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想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的作者:徐松湖,临沂市郯城县胜利镇中心小学(276100)。过程中更加愉悦。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导入新课符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要求。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其对于数学的概念不是特别的清晰,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导入新的知识,可能会使学生对新的知识更加难以理解。而相对的,通过一段视频、一个动画、一段音乐等来导入新课,并将新课的导入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效结合起来,环环相扣,必然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在现代社会环境下,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也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其中,用计算机技术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从目前来看,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来导入新课,无疑是对教学改革的一种配合和深化。独特的教学模式、独特的新课引入模式是促进小学数学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利用多元化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来促进教学改革,构建小学数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带动数学教学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3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方法分析
演示引入法所谓演示引入法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较为直接的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小学数学新课引入的方法,这种演示引入法以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和新内容为基础,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播放来为学生制造一些好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且要求课件的引入要相对简洁,不可过长,这样不仅体现出教学目标,也为后期的教学留出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带着一个好奇的心理去进行学习。同时,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新课程导入的传统性,是利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其有效规避了传统教学的死板,也合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运用上恰到好处[2]。悬念引入法多媒体课件能够为学生提供直接的视觉、听觉体验,同时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鲜明的疑问设置。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新课的引入过程中总会在播放一段视频后提出一个疑问,抑或在播放一段音乐后设置出一个问题,这些都是对多媒体教学的一种新颖运用。利用悬念的设置和疑问的引入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在悬念引入法的使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与关联性,所设置的悬念一定要体现出新旧知识的这种关联性,又能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拓展想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综合结合法综合结合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是一个较为难以掌控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多媒体课件较为灵活多样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表现出这种综合结合法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转变和变化,通过引入一些真实的、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将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更乐于去接收新知识。但是,这种方法的运用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较为高的专业素质,还需要具备生活素质和实践经验,只有将专业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运用好综合结合法,否则将会呈现出一种“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
4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方法的探讨过程中,既要重视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更要注重其合理性和完整性。在多媒体教学的开展过程中,积极地配合传统教学,在新课的导入中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针对性与个性化每一个阶段学生有着这个阶段学生的共性和特性,对于数学教师而言,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共性,并重视学生的个性。在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方法使用过程中,要注重个性与共性的结合,全面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交相辉映。因此,对于数学教师而言,要善于观察学生,并把学生的要求体现在多媒体课件中来,进而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注重学科性与专业化在注重个性与共性的同时还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注重科学化与专业化。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就必须积极学习多媒体知识,掌握多媒体技能,要体现科学性[3]。加之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专业性和针对性,那么数学教师还要注重这种数学学科的专业性,将科学性与专业化合理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新课引入中的作用。
5总结
【关键词】情景交融;提供资源;重点难点;整体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运用多媒体在学习内容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不仅能够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很大的作用。那么,如何使用多媒体,优化数学教学呢?
一、和谐课堂,情景交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讲解几个知识的例子,然后给出练习题来让学生去做,教师几乎都要把答案告诉大家了。学生在教师有形的帮助下第二天就将知识忘记了,不能究其根本。教师将多媒体引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真谛。如教学应用题:“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1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4.5千米,乙每小时行3千米。两人第一次相遇后继续向前走,甲到达B地后立即按原路原速度返回,乙到达A地后也立即按原路原速度返回,请问两人第二次相遇时共走几个小时?”这样一道题,教师运用多媒体来分析题意,将甲乙两个人物变成两个可爱的小动物,将两个地方变成两个可爱的游乐场,按动小鼠标,两个小动物一跳又一跳地走来走去。这样的展示已经冲击了学生的视觉,然后进一步来分析这样的相遇问题,并且用图示来表达出来,学生看明白了题意,就能快速地看到情境的出现似乎就是自己在走,慢慢地就会有了独特的题意理解。学生看到这样的情境,就会不由自主地动脑筋来想一想答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为数学课程提供资源。
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小学数学论文,这样学生的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在创设的场景中尽情地发挥作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例如,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统计”内容时,我设计课件引入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活泼的卡通人物给孩子们以美的享受,在比较真实的展现教学过程的同时,使他们体会到记录的重要、方法的多样,进而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多媒体凭借其特有的方式,为孩子们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掌握数学知识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也增长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巧用多媒体教学,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有些重点难点比较抽象,而且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和知识有限,对于抽象的知识接受能力不是很强,所以在学习重点难点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困难。而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则恰好给我们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因为很多抽象的定义单纯用语言表达效果并不好,但通过多媒体运用形象的图画、动画或课件表现出来,会使学生精神更加集中,从而产生很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学生在理解轴对称时,相对比较难理解,于是我便利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课件。在上课时,先让学生们想象哪些数字是对称的,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1,有的说8,还有的说88、11等,然后用课件演示,把每次数字对折后用不同的颜色做标记,使学生们清楚地了解到这些闪动的不同颜色的线条就叫对称轴,然后又用课件演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通过形象的图形动画,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什么是对称轴,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突破了数学中的教学重点难点。
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教“分数的意义”前,我先提问学生:“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主动地面对新知去回忆再现旧知,并通过交流互相启发补充。接着提出:“你可以把哪些物体平均分,并用分数来表示。”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根据学生的交流,用多媒体出示一个西瓜或一张纸、一段1米长的线段。然后教师出示12只小猴,提问:“你会怎样把这12只小猴平均分?每份用怎么的分数表示?每份有几只小猴?”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小组汇报分别把12只小猴平均分成2份、3份、4份和6份。通过学生的讨论、观察,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
总之,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再为教学提供更多的方便的同时,也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位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成为“专家型”的媒体使用者,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扩充新的教学经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终身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充分了解现代化技术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欣.浅谈小学数学新课堂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
[2]易颖莉.浅谈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利弊及对策》.中学理科教学研究.2006年第五期
一、注重美育理念在教学中的贯彻
美术鉴赏课除了要让学生内心获得审美体验外,更重要的是传递人文精神,让学生体会美术创作包含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
在传统美术鉴赏课上,教师往往利用画面故事情节来传授专业美术知识和美术技巧,这仅仅是一种智育活动,并非真正的美育活动。为了让学生能够自觉遵循审美发展规律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教师必须要让他们体会审美内涵,培养对美的热爱,学会发现美、创造美。美育活动指的是把艺术美融入教学活动中,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培养其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二、营造宽松的美术课堂环境
在小学美术鉴赏课中,教师一定要营造出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这是小学生敢于发挥自身想象力的基础。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不存在绝对正确和绝对错误的答案,不同的人对同一个美术作品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不同的差别当中小学生有不一样的感受,教师要针对不同个性不同对待。小学生如果心中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就会担心被指责或是被笑话,即使内心有想法也不会将之表达出来,更别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了。同时,人们对有些写实的美术作品所展现出的内容以及情感倾向的了解基本一致。假如有小学生出现了明显偏离认知的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其形成正确的认知取向,激励小学生组织讨论,从而确定每个小学生都保持正确的认知。
三、创设多样的鉴赏感知条件
在小学的美术鉴赏课中,感受作品的内容、颜色、形状、线条等形式要素是基础所在,更进一步的是要感受这些要素中的意义和情感。鉴赏是以小学生的视觉为基础,引发大脑思维的过程,通过视觉、听觉和动作等元素的结合,可以让小学生真正融入美术作品当中,不仅丰富了小学生的想象力,更增强了其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小学生在鉴赏徐悲鸿《奔马图》时,在视觉体验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赛马》来同时给予小学生听觉上的感受,教师也可以让小学生将自己扮成一匹马,通过视觉、听觉和动作三方面结合来促使小学生真正感受在辽阔的大草原上,群马飞奔的景象,通过马儿奔跑的姿势,音乐节奏的跌宕起伏及头昂起、腿伸直等各种各样的马姿,让小学生想象着自己变为一匹骏马飞奔在大草原上,体验那种奔放、自由、激昂、欢快的心情。
四、选择贴切生活的教学内容
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美,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小学生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关键途径就是观察。如学习《培养审美的眼睛》一课时,老师可以选取小学生感兴趣的绘画作品――齐白石的《虾》进行欣赏,同时让学生观察真实的虾,去体会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五、创新美术作品的鉴赏形式
1.根据绘画进行表演
小学生天生比较喜欢表演,在美术鉴赏课上可以让小学生根据画的内容进行表演,这样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一课时,鉴赏《蒙娜丽莎》一画后,可以组织学生学习画中人物的动作、微笑表情等。通过这些不同的演绎,让他们对绘画的涵义理解更加深刻。
2.根据绘画来编故事
教师在教学时可让学生一边鉴赏作品,一边构想故事讲给伙伴们听。如学《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一课时,鉴赏罗中立的《父亲》,就可以通过编故事的方式来对他们形成引导,让小学生在讲故事中锻炼思维,了解作品的内在涵义。
3.根据绘画进行创作
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培养小学生想象力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让小学生在鉴赏作品之后进行创作。让学生在鉴赏作品后进行联想性的创作,既能使学生具有创新思维,也可以培养动手的能力。
六、注重因材施教的有效落实
在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不要照本宣科,盲目套用专业术语,这样会让学生感觉美术学科很高深而难以接受。
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学习能力也有很大差异,所以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立足于学生实际需要,让他们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美术鉴赏的独特魅力,深入把握美术创作思想内涵,获得良好的美术熏陶。
参考文献:
[1]王玉萍.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鉴赏[J].考试周刊,2012(10).
[2]李志强.小学美术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J].科学导报,2013(10).
[3]王晓慧.透过鉴赏课谈美术与生活:学习新课改有感[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6).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开阔视野;多元评价;合作意识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大量使用,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使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立刻变得生动起来。多媒体与英语课的结合使学生能够轻松快乐地学习,也使我们教师更好地掌控课堂。《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有效使用最新的教育手段,开拓英语教学资源,发展他们的学习途径,改善他们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我们教师要充分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我就举例说明怎样有效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创造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
一、用多媒体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从记忆的程度来看,人们对动画的记忆最强,其次是图片,文字最弱。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与声音于一体的功能,把静止不动的图片设计成有声有色的动作画面,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思考、寻求知识的动力。依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死板单一,学生听起来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利用多媒体把图片变为动画的优点,我们的课堂教学立刻就会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动着的事物常常比静止的事物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些使用效果很好的幻灯片和动画课件利用了多媒体图形的有声音、会发光、色彩变换等功能,使静止的文字、图画动起来,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如置身画面中,有助于加深记忆。
二、使用多媒体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英语课堂取得有效的成绩,就必须先从教学情境着手,精心准备真实的语言环境,努力打造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体验、学习。语言只有在真实的语境中才能展现出它的意义。所以,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用英语更好地进行交流。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把多种感官器官调动起来,眼、耳、口、脑并用,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在我国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学中,缺少的就是真实的英语教学环境,多媒体课件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有效使用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创造最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使整个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促进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发展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大家都知道,一节课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所学知识的80%左右来自课堂,所以上好英语课十分重要,而多媒体课件就为我们上好英语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课件的制作是授课的前提,设计一个课件,从选材、构思组织、制作、试放、修改到完成,整个过程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知识点、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按顺序和操作方法利用计算机语言加以整合,并调试成可运行的程序。在英语教学的各个步骤中,用多媒体形式制作课件,操作便捷,表达清晰,构思独特,层次分明,画面生动、有趣,知识结构系统,易于记忆,既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轻松,又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率。
四、多媒体课件有助于进行多方面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增强课堂效果的重要保证。通过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发展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可以及时地获取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从而对上课情况进行反思并做一定的调整与修改,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五、巧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视野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深入,学生时刻都能接收到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这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改进教学模式、有效利用多媒体网络,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机会。例如在教授动物类词汇时,通过课后作业引导学生上搜索学习更多的动物类词汇,使学生的学习时间由课上扩展到课下,学习的地方由学校延展到家中。
六、精心准备课件,有效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为教学服务
只要教师精心制作课件,并牢记“用多媒体为课堂服务”的原则,不但可以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还可以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创造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课件和使用课件时要有明确的目的,精心设计,删掉那些可有可无的内容,要做到少而精。优秀的课件内容就是简捷而精悍,既强化课题与教材的使用,又突出教学的有效性。高标准才能创造高效率,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使用课件作为自己必备的教学手段,把设计课件作为备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精心准备课件,让它真正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提高英语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