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1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 “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 “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在现代,我们梦想天更蓝、水更清,物质更丰富,生活更美好;我们渴望揭开生命的奥秘,改变人类的基因,使人类更聪明、更善良;梦想发明新药物,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类延年益寿、长命百岁;梦想变废为宝,让废弃的塑料垃圾变成燃料,让汽车在天空翱翔;)

我也曾梦想有一件特殊材质制成的衣服,它可以自动调节温度,冬暖夏凉,它可以随着光的强度改变颜色,在烈火中它是避火衣,在大海中它是救生圈……!

我们这些美好的愿望和看似奇异的梦想,正在通过化学家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逐渐实现!化学正以其独特的方式, 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学生: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学生:英语老师说,Water。

学生: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学生: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

教师: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教师:认真观察物质的变化,是学习化学重要方法之一。对物质变化的观察应注重观察变化前的物质、变化中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

化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地球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人类的发展史;(边放课件边讲)

教师:化学在给人类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现在由化学引起的污染,遍及全世界,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你知道由于应用化学不当、对化学常识的无知,而引起的污染吗?

学生:白色垃圾。

学生:松花江水变得混沌、恶臭。

学生:滚滚黑烟,污染空气。

学生:空中“死神”——酸雨。

学生:臭氧层空洞。

学生:光化学烟雾

阅读“绿色化学”。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欣赏空气家族成员的特异功能)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知识。

教师:化学,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没有化学就没有生命、没有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化学是人类力量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为了生存,与自然界中种种灾难进行抗争的过程中总结的经验与成果;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据。

不学化学不知道,物质世界真奇妙、物质世界真精彩!

走进化学、了解化学、学习化学、掌握化学,为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为实现中国的“诺贝尔”梦,我们要努力学习化学……

作业:(1)总结身边的化学

(2) 记忆常见元素符号

看了九年级上册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的人还看:

1.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反思

2.初三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反思

3.初三上册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试题及答案

4.物质的变化化学教案及反思

5.初三化学复习知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2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关键词:自信心;方法;兴趣;爱心;成功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能不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呢?实践证明:能!下面就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的体验。

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古人曾指出:“学者须先立其志。”一个人如果有自信心,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勇于面对任何困难,那么他必将获得成功,这种优秀的品质会支撑他去奋斗,激励他去尝试生活。没有知识,他会努力学习,缺乏能力,他会锲而不舍地在实践中获得。同样,一旦学生有了自信心,他就能克服困难,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中来。

二、用启发、诱导式导入新课

“学起于思”,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激发学生思维的涟漪,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新的教学情景之中。如在教学Project English,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 2,Saving the Earth时,Teacher:I have just come back from Wuxi and I visited some places there. For example,I went to visit Taihu Lake because I heard that Taihu Lake is beautiful.There is a song called “Beautiful Taihu Lake” Have you ever heard of this song?

(students give answers)

Teacher:But when I saw Taihu Lake with my own eyes,I felt very disappointed. Do you know why?

S1:The water is dirty.

S2:The water is polluted

T:Yes,you are right.The water is not clean.The water is polluted.Do you know how the water is polluted?

S3:People throw waste into the lake.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古今中外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强烈浓厚的兴趣的。人们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会集中注意,也只有集中注意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乐而不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长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对于语言学习者,则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特定的,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学习特定的语言。如,在教学新目标九年级英语Unit 12 We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SectionA时,我就让学生表演 What do people do when they meet for the first time?学生根据课本提供给的内容,信息去进行尝试:如遇到“美国人”“墨西哥人”他们应该“Shake hands”,遇到“日本人”和“韩国人”他们应该“bow”,遇到“巴西人”他们应该“kiss”。我这样做既可以将静态的课堂变成动感课堂,又可以复习这个单元的主题句We are supposed to do...?了解几个国家的风俗礼仪,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用中学、在乐中学。滑稽的是,在这次表演中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我们班有个男孩长得高高大大,平时说话心直口快,做事粗枝大叶,上课听讲囫囵吞枣,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就凭着一点小聪明,成绩还算过得去。当我要求同学们上台表演时,他把手举得老高,跃跃欲试,很想体验一下当外国人的感受。上台之后也确实表演得不错,胆子大,能自如地“shake hands”敢木讷地“kiss”,你可别说,男孩子笨拙的一个“kiss”也会引来同学们阵阵喝彩的。正在他得意忘形之时,同伴就问到了韩国人和日本人初次见面时的礼仪,他一时想不起来,红着脸支支吾吾,我看了他一眼,他更急了,抓耳挠腮,不知所措。同伴提醒他“bow”,下面同学也大声催促他“bow”“bow”!……情急之下,他竞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对方(比他还肥还壮)抱了起来。片刻寂静,全班哄堂大笑,我也笑得捂着肚子“bow”了下去。好半天他的同学才忍住笑告诉他:“bow”是鞠躬的意思,不是抱起来的“抱”啊。见此,我灵机一动,调侃着唱道:“bow”一“bow”来咯,“抱”一“抱”,此一“bow”非彼一“抱”来,笑弯了腰。虽然我没有直接批评他,我想“bow”这个单词他将刻入骨髓,永远也不会忘记,后来他那粗心大意,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毛病还真得改掉了,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

四、给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新的教学体验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现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到学生中去。同时,要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强调教学的平等化、民主化、个性化,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张扬每个学生的鲜活个性。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学习及英语文化有了积极的感情,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的成绩。教师还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生生、师生交流渠道,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能产生感染力,因为情感具有信号功能,他可以表达、传递一定的认识与思维信息。因此,教师要加强情感素养,具有博大的胸怀、顽强的意志,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去感人、去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六、创造成功体验的学习条件

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一个恰当的表扬、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教师要提高教学艺术,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造更多的学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从而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如,在教学新目标九年级英语教材Unit 4 “What Would You Do?”的Section A时,里面就有这样一个句子: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found a million dollars?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就讨论开了,说了很多好的想法。对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这样学生就会越说越来劲、越说越流畅。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活动中,在遵循英语教学规律的同时,我们要不断创新、不断钻研,紧跟时代的步伐。这样,课堂教学效果才会更好,英语新课程改革才会落到实处。

第3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关键词】范进中举新课程改革应试教育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这是范进中举的精彩片段。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这看来似乎离奇的很,却如鲁迅所说也是"会有的实情"。当时士人热衷于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惊喜如狂,更何况范进20岁开始应试至今已有35年,在如此漫长的等待之后,他的愿望终于变成现实,又怎能不惊喜的发疯呢!

由范进中举我想到了当前的教育,尽管我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重复着不老的旋律,但我们教育人总是想方设法从平凡的活动中感悟出新内容,体味出新气象,努力从应试教育的被动应付,疲于奔命中解放出来,把教育工作的过程转变成教师引导学生享受快乐,主动追求,创造幸福的过程。

基础教育改革犹如一夜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渗透到祖国大地的角角落落,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课题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考"与"学"并进

曾几何时,在升学率的巨大压力下,学校视教学法规于不顾,在课程设置上直奔考试学科。轰轰烈烈抓课改,扎扎实实搞应试的"两张皮"现象,存在了很长时间,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教师努力专研考点,久而久之教"学"就变成了教"考",学生除了会老师教的东西外,走出校门就一无是处了,这就大大束缚了孩子们的天性,阻碍了学生构建积极全面的知识体系和开发自身潜能,难以帮助学生构建积极自我,提升自我效能感。

课改犹如一场甘霖,滋润着干涸的中国大地。我们不能再单纯以分数,升学率来评价学习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应该有全面而多元的价值追求。"拼分数"与"拼育人"并进。

——"教书"与"育人"并进

应试教育的课堂中,教师除了对教材阶段的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练习题进行处理外,极少积极主动地发掘授课过程中的情境因素来教育,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品德塑造。情感培养,仅在班会是不够的,应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去。

教书,育人是"教"与"学"双向结合,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充满矛盾的发展过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利用一切资源,培养学生,做到教书与育人并进。

——预习与达标并进

在以往的教学实际中,一些教师上课前精心准备了教学设计,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按照程序预先设计好,课堂上也会提问这几个预先设计好的问题,这几个问题也往往是为下一个程序所设立的。如果学生的回答不是老师所需要的,老师就会"迂回而过",害怕节外生枝,完不成教学任务,不敢越雷池一步,硬着头皮按照自己预设程序把课上完。

殊不知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它处于流变状态。正如卢布姆所说:"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就不能成为一门艺术。"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设全部细节。新课改的今天,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并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大胆调整教案,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变,顺势而导才能做到真正的达标。

——"包办"与"参与"并进

新课改的实践中,教师摆脱了教师讲,学生听的窠臼,和独角戏式的"跑教案"的上课方式。老师该包办的包办,不该包办的撒手放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这样教学就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教学不是谋生工具,而是师生提升自己生命力的机会.是精神世界不断丰富与完善的通道.

[2]应当说,教师的任务不是把现成的黄金给学生,而是将 点石成金的手指头交给学生。正如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所言:"君子教,但授以法之学,而不告以得之妙。"

新课程改革的春天已悄然来临,我们不敢期待更绚烂的春天。因为我们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难以成江河。但愿伴随着课改的"三点两点雨"得到十枝五枝花。"

参考文献

第4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关键词:语文、公开课、反思

县教育局组织我们学区初中三年级语文教师,在我校举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调研活动。学校要我上一堂公开课,课文是九年级上册的《心声》。它讲述了一个名叫李京京的男生,主动向程老师提出要在他上的公开课上朗读一段课文。但因他嗓子沙哑,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然而李京京没有放弃,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的机会,他情真意切的朗读,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

说实话,《心声》这篇课文我教过好几遍了,但课堂始终是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活动少;老师给出现成答案多,学生探讨问题少。这次要我上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公开课,着实把我忙活了一阵子。我开始作准备,在班上试讲,讲完后教研组全体老师又帮我进一步雕琢打磨,现在对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作了周密的安排,并写进了教案;学生早已在几天前就作了充分的预习,差不多每一道课后练习的答案都已烂熟于心了;为了保证课堂气氛活跃,我还事先安排了几个学生重点准备。为了“万无一失”我在上课的前一天,仍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预习”。我还特意告诫学生:“明天上课大家不要紧张,一定要展示我们学校我们班的风采,老师提问时大家一定要都举手,反正我抽谁已经是确定了的。”

第二天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面对坐得端端正正的学生和后面黑压压的听课者,我稍一定神,便开始导入课文: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实话实说。在你的人生历程中,肯定有一些事曾触动过你的心弦。今天,老师就为同学们提供一次一吐为快的机会。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吧!有的同学说: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热爱自己的父母。我们要学会感恩。还有的说:现在,我觉得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和谐,有许多同学比较自私,不愿帮助别人,我从心底里看不起这些人。还有的说:自从上学以来,我觉得家长与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他们不理解我们,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为我们安排一切。还有的说:个别老师上课的时候,经常提问,但是他们提问的对象却是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而那些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却经常成为老师遗忘的角落。我认为老师的这种做法有些不妥。老师应该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一切都按“程序”进行:老师范读之后学生朗读,然后识字释词,整体感知课文……。该学生提问了,教室里果然手臂如林,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然而我很快失望了,因为在林立的手臂中竟没有我最盼望的那两只手臂――我事先提问的课代表,而我要他们提的问题实在太关键了:“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他的心声是什么?”;“怎样理解心声的含义?”;“你怎样评价课文中的京京和程老师?”。如果这些问题提出来了,我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讨论了。怎么办呢?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我急中生智对同学们说:“嗬,这么多同学举手啊,可我抽谁呢?”我装出故意为难的样子,然后又做出终于下定决心的表情:“这样吧,大家把问题写在纸条上,交上来,好不好?”三分钟后,我一一展开纸条念起来。最后我暗中拿起两张白纸条,煞有介事地把我为课代表设置的问题念了一遍。我说:“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都很好,说明大家都很会动脑筋,特别是最后念的几个问题是我们理解课文的关键,大家就围绕这几个问题讨论吧!”

这下教室里可热闹了,特别是几个背台词式的发言,引起了阵阵掌声(这些都是我课前安排好了的)。生1:主人公是李京京,我特别敬佩他。我觉得他很有自信。尤其当自己的愿望遭到别人拒绝的时候,他总努力为自己创造机会,最后他成功了。生2: 老师,“心声”这个题目是不是一语双关啊?我觉得这不仅仅是李京京的心声,更是普天之下学生共同的心声。生3:通过读这篇课文,我想对所有的老师说一句话,那就是对所有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不能把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育本是一块净土,不容弄虚作假。他们呼唤教育要返璞归真……接下来的课进行得相当顺利。最后这堂课在学生们《心声》的歌声中结束。

第5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

一.教学理念新路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传统文言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权威的代言者,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师转,围绕着教材和教案转。这种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疑限制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大大阻碍了文言文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发展。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彻底地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狭隘、封闭的教学思想模式,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注重语言的发展,尤其是文言文发展的规律,使文言文教学与素质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与创新意识的独创性、开拓性结合起来,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使学习者成为他所获得的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文言文教学必须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学习境界,必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营造自由、和谐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一是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由教育的操纵者转变为指导者。二是实现思想的民主,摒弃教师的语言霸权,鼓励学生向书本权威、教师权威质疑,允许创新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新视角:注重文化积淀,弘扬传统文化

学习文言文主要是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先创造的精美的文化、精湛的哲理和博大的人文思想。因此,文言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让学生接受古代作品思想的熏陶,提高其人文内涵,进而发扬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新的思想、文化,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思想基础。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悠然洒脱;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劝谏和激励;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超然物外的旷达胸襟和伟大的政治抱负;诸葛亮《出师表》中对先帝的知恩图报、对蜀汉的鞠躬尽瘁。所有这些人类最崇高的思想品质无不彰显着古人对人生、事业执着追求的人格魅力,都是我们的学生应该学习并内化的。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把引导学生体会学习古人的思想、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对待。

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抛开教材教参的束缚,广泛搜集材料,更深层次地去挖掘中国传统文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世界,从而完成教学过程中学生与作者之间的一段交流的心灵历程。正是因为对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的有力拓展,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全力思考,倾心感受,领会并理解文本之外的深义,枯燥的文言文课文才会变得生动有趣。

三.教学过程新模式:弘扬学生主体地位,实现自主创新性学习

文言文教学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能力去研读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多角度观察,提出质疑。学生学习文言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基本大意是能弄明白的。实在弄不清楚的,可先在小组内同学讨论完成,很难的提出来由班上其他同学和老师共同解决。

学生也有权选择文言文课文学习顺序,由学生决定先学习哪篇课文。比如沪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集中两篇文言文《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可以让学生交流谈论,自主决定先学习哪篇课文,尊重他们的选择,会调动他们的兴趣。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问题的出现反映着学生在自主学习并思考探究着。教师要允许学生对文言文课文进一步探究,对课文质疑。例如有同学提出《口技》不要文章的第一段是否更好,那样会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同学讨论得出结论:《口技》的确可以删除第一段,这样更能增加文章的说服力。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无不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

四.教学手段新主流:强化信息技术意识,有效利用网络教学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已经被众多教育工作者接受并得到逐步应用,在文言文教学中引进网络必将成为教学手段的新主流,也为文言文创新教学提供广阔的空间。

运用多媒体技术时,教师要注重品读想象,适时播放形象画面。叶圣陶主张:潜心体会,静思凝想,构筑文学意境,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趣和人文精神。文言文教学可以在充分品读想象的基础上,播放相关的声音图像,以补充、修正、完善、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教学《小石潭记》一课时,在初步感受文章的基础上,可以适时地把一个介绍小石潭的flas放给同学欣赏,优美生动的画面、幽静忧郁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诵,一下子就能把学生带进了柳宗元所描绘的凄凉幽深的世界,这种感官的刺激,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这篇课文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景。

当然,教师要恰当运用多媒体资源,牢记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目的,那就是营造一种氛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因此,背景画面和音乐必须与课文内容情调相协调,节奏要一致:内容是欢喜的,可选节奏欢快的音乐、明朗的色彩作背景;内容是悲苦的,则选节奏缓慢的音乐、暗淡的色彩作背景。背景音乐不能满堂放,只能适时地加以点染,并且音量要适宜,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影响教师朗读分析的传情达意,学生品读理解的入情入理。

五.教学评估新机制:建构创新教学评估体系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用赞赏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发言。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评价,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及时报以掌声,或做出激励性评价。文言文教学必须改革应试导向的评估方法,建构创新评估体系。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观。文言文教学的评价应改变“教师霸权”、“试卷霸权”的评价方式,让学生采用“自我参照”的标准评价自己,衡量自己的文言文水平进步与否;或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文言知识、文言情感。通过自评和互评发挥学生的文言潜能,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文言文的教学的评价要改变“一刀切”的做法,注重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反对用繁琐机械的题目去考学生,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文言表达的能力。

教师的评价标准要多元化、动态化。文言文教学的评价标准应变单一化、静态化为多元化、动态化,重视过程,重视积累,从多个角度、多个阶段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学生的平时表现、阅读、习作及测验等各种考查相结合,将客观与主观、定量与定性、笔试与口试、书面成绩与平时考查相结合,同时注重过程的评价,最好能对学生的文言文发展水平形成动态的曲线。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