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教学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 案例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47-01
1 案例背景
地点:盐城市盐都区秦南小学(盐都区英语教研基地活动)
时间:2014年5月16日
人物:盐都区部分英语教师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依据教材内容及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下倡导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的理念,使学生在情景中感受、体验和运用新学语言。
教学内容:译林版4B 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Story time)
教学目标:
一是能初步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单词dress, coat, shirt, sweater.能听懂、会说会读单词 gloves,jeans,shorts,trousers,party,so。
二是能听懂、会说、会读、会运用句型Whose… is this? Whose …are these? 并且会用It’s/They’re …’s.进行回答。
三是能初步理解故事,运用有关服装的词汇、句型谈论服装和物品的所属关系。
四是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初步听懂、会说、会读单词dress,trousers,party,gloves.
(2)能听懂、会说、会读、会运用句型Whose … is this?
Whose…are these? 并且会用It’s/They’re …’s.进行回答。
教学难点:
(1)能初步理解故事,运用有关服装的词汇、句型谈论服装和物品的所属关系。
(2)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
(八)教学准备:PPT,服装图片。
2 教学过程
Step 1.Warm up& Lead in
Enjoy some pictures.
Introduce the Carde Happy World to the students
Step 2. Presentation
(1)引出句型“Whose … is this?”“ It’s …’s. ”
(Ask Ss to put on their caps, show them another one and let them guess“Whose cap is this?”)
(2)操练句型“Whose … is this?”“ It’s …’s. ”
(Ask Ss to come to the park and enjoy the fairytale)
新授服装类单词:dress, coat, shirt, sweater, gloves, jeans, shorts, trousers
(Take Ss to the Clothes World and ask Ss to choose some clothes for the prince and Cinderella)
教授课文
Activity 1.Listen and find
S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d out “whose dress is this ?”& “whose gloves are these?”
Activity 2.watch and answer
Ss watch the cartoon and answer the reporters’ questions:
Q1: How do you think of Su Hai’s dress?
Q2: How do you think of Su Yang’s trousers?
Q3: How do you think of Su Yang’s gloves?
Q4: How do you think of Helen’s dress?
Activity 3. Check the answer
Check the answer and show the learning tip( too & so的用法)
Step 3. Practice
(1) High & low voice
(2)Read the text by themselves emotionally in their groups
Step 4. Consolidation
(1) Happy time
Ss help Bobby and Sam choose proper clothes for the party with some useful sentences.
(2) Wonder time
Enjoy the pictures of this park(引入情感目标)
Step 5. Homework
(1) Copy the new words for 3 times.
(2) Act the Story time with your friends.
3 教学反思
下面我结合这节课,就微创新微变革上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在设计本课时,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发挥学生探究知识的自主性,我采用了游览卡迪欢乐世界这条主线,将教学内容的各个板块自然的衔接在一起。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所以在本课的导入环节中,我运用了现在很流行的绘本教学《灰姑娘》的故事,通过对故事的感知,导入新知,激发兴趣,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在课堂中,让学生能初步形成跨文化意识及简单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小学英语 牛津英语 4B教学 案例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进一步明确了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还存在各种问题,比如师资力量不够,课时过少,班级容量太大等,导致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学校和教师要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教材分析与研究
《牛津小学英语4B》这套教材是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四方面进行编写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结构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内容接近生活和实际,比较浅显易懂,词汇以与图画结合、话题归类的形式呈现出来,包括很多以前学过的;Read and act板块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和阅读能力,Listen and repeat这一板块主要训练学生的语音,Fun house是活动板块,通过做游戏、唱歌等形式巩固所学的内容。本册教材共有十个单元,130个新单词,34句新交际用语,4首小诗和歌曲,新增人物Ben。
二、确定教学目标
通过本册英语教材的学习,要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听、说、读、写的能力,加强阅读训练,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最后要通过整体的复习,提高学生看图填空、阅读理解、写对话的能力。
三、实施教学过程
1.合理利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重要作用,将教材中的内容呈现到课堂中,使每个学生参与其中,促使学生真正了解英语学习的技巧,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牛津英语4B教材的十个单元内容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情境的设置,比如在学习Unit2《At a party》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对话,让学生分别扮演father other rand father rand mother等,组成一个大家庭,每个组展开不同的对话,比如第一组主要围绕nosemouth head eye等有关外貌的词语组成简单的对话,另一组则围绕clothes展开讨论,由于这篇课文设计的单词量较大,可以让学生分组、分阶段掌握。
2.将任务型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任务型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行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比如在学习Unit3《What is your job》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教材内容,再引出本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会描述自己周围的人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工作状况。在看视频之前,教师先提出一些问题,比如Who is he?Why is she wearing these clothes?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在看完后要回答出问题,接下来开展故事会,让学生叙述周围人的工作生活状况,并评选出故事大王,激发学生的热情,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3.将游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游戏教学法正符合了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游戏能有效克服学生的胆怯、害羞等心理障碍,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英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听说能力。比如Unit4《Buying fruit》时,由于单词量较大,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各种水果对号入座,比如教师说苹果时,扮演苹果的那个学生要说出apple这个单词,再站到相应的位置,如果哪个学生出错就被淘汰,由其他学生接应上。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单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联系了口语,又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4.精心设计课后作业和评价标准 小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仅凭短暂的课堂学习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英语教师要培养学生课下学习英语的习惯。传统的小学英语作业的内容仅局限于教材,比较枯燥乏味,不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精心设计课后作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学习完Unit4《Buying fruit》一单元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超市或水果店自己购买水果,说出各种水果的单词,并进行小组之间的对话,A:How much are these apples?B:5¥.A:I’d like these.Thank you.让学生将作业的完成情况做详细的记录,教师根据学生的记录进行评价,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
四、教学反思
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钻研,透彻了解教材,依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根据学生的特点,更新教学方法,在情境教学中使学生充分掌握交际模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另外,还要认识到教材上的新内容和有变化的部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处理教材时,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调整各学习板块的前后顺序,加强教学内容的衔接性。
总之,在新形势下,英语已成为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语言,小学英语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师要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英语课堂。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树立其学习英语的自信,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永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学之我见》[J].宁夏教育.2011(05)
[2]惠志艳.《浅谈小学英语教学技巧》[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
本课为Reported speech的延伸,把这节课的重点定为五种时态的变形。由于在Go For It 8(下)英语教材Unit 4 Grammar中学生已接触了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时态不发生变化的情况,学生对人称的变化已经掌握,因而本节课只需提及,不必列为重点。
二、教学思路
本节课由呈现简笔画引入,让学生猜测图中人物的语言。再列出图中人物的原话,让学生引述。教师在学生使用间接引语中提醒他们对时态的关注,呈现完五种时态的变化形式,再附之以练习,让学生在机械操练中掌握间接引语的时态变化。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达到熟练的程度及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笔者又设计了“传话”和“我是小记者”两项活动。“传话”这一活动旨在口头的操练间接引语;“我是小记者”则是进行听和写的练习来巩固此语法知识。最后,由学生再次归纳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时的时态的变化。由于小班的人数少,这些活动就更适合在小班中开展。
三、教学片段:(“传话”活动的开展)
T: 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a game. OK?
Ss: OK.
T: The game is called “Tell me what he/she said.”
A student says a sentence to someone; the listener tells us what he/she said.
Model:
A: I am sad.
B: He said he was sad.
(在B同学回答完,教师将句子投影到屏幕上,让其他同学判断B同学转述的是否正确)
T: You can write down your sentences first. (Wait 2 minutes for writing)
S1: I am writing.
S2: He said that he is writing.
Ss: No.
T: who can help her? (教师温和的询问)
Ss: He said that he was writing.
(教师发现虽然在前面操练的效果不错,但在进行口头练习时,错误的频率还是很高,部分较差的学生似乎跟不上. 于是笔者先让学生把句子投影到屏幕上,在把句子读给大家听,让所有的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S3: (Show the sentence on the screen) I will visit Beijing.
S4: She said that she would visit Beijing.
S5:(Show the sentence) I went to XiHu Lake last week.
S6: She said that she had gone to XiHu Lake last week.
(时间状语的变形并不是笔者今天所教内容,指出错误是必然的,但该如何解释,这是笔者设计时未考虑的,因而笔者只是把正确的表述教给学生)
T:Pay attention to the adverbials of time‘last week’. We should change it into “the week before”.“Tomorrow I will tell you the reason.”
(在八对学生做完此练习后,笔者让全班同学集体把这五个间接引语的句子大声朗读一遍,再次巩固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的时态变化。)
T: let’s say these sentences together.
T and Ss: He said that he was sad.
He said that he was writing.
...
She said that she would visit Beijing.
She said that she had gone to XiHu Lake the week before.
四、教学反思
我认为,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他们喜闻乐见的合适的情境,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记忆效率,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如果一味地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讲授语言规则,让学生脱离语言环境去做大量机械、枯燥乏味的知识训练,学生学习兴趣当然不高。因而,在本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练习间接引语,增强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发现活动的效能远不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样。例如,在活动伊始,我过高地估计了学生听的能力。大多数学生无法在头脑中对直接引语进行转变,有的甚至对原话复述都存在困难。因此,活动的设计以及活动中出现的意外状况,都需要设计者在之前进行周密思考及在课堂上的变通。现对如何发挥活动的效能作如下反思:
1.设计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相当的活动
由于地域、师资和学习起始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各校各班的学生的差异相当大。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清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笔者在本活动的开始时,高估了学生听的能力。在及时认识这一不足后,调整了呈现与听的顺序,让学生看了再听、再想、再反应。虽然活动也延续了下去,但听的作用似乎不大。笔者在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学生只是对听到的句子时态不太明确,基本还是听得清楚的。在了解学生听的能力这一真实水平后,笔者认为在布置写句子时,事先圈定每组所选用的时态,并让读句子的同学读的同时,写出句中出现的动词形式。这样保证所有学生能准确地获取信息,听也发挥了它应有的效能;同时这也保证了五种时态都能练到。
2.重视活动中微任务的设计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任务是无处不在的,即大任务中包含小任务,小任务中包含微任务。教师不能单纯地设计大任务而忽视小任务、微任务的设计。正是由于它们的链接和点缀,任务才更易操作,活动的效能才能更好地发挥。本堂课中出现的一些学生在别人练习时,思想不集中,开小差的情况,正是教师忽略微任务布置的结果,让这些学生感到无事可做。笔者在课后想到,在让个别学生进行练习前,可先把全班学生分组;学生回答时,本组的学生可以补充;其他组的成员可以找错。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起每一位学生的关注。这样就保证了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感受集体荣誉感,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3.加强活动中的即时评价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活动中的即时评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当一些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更应慎重对待。
一、高职专业英语适用的教学模式
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一向是教育学界研究的热点。近几十年来,研究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将其归纳成传递接受式、自学辅导式、探究式、概念获得式、巴特勒学习式、抛锚式、范例式、现象分析式、加涅式、奥苏贝尔式、合作学习式、发现式等12大类。这12大类模式都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的规律原则而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的教学样式。它们各有特点,在教学中是选择某个单一模式、还是几个模式相互融合在一起,教师需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而定。
笔者在常年的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曾尝试各种不同的模式,几经磨砺后,遵循教学模式的建构理论,尝试总结出下述两个模式,并在职业学院专业英语教学中运用,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其一,传递接受模式与探究模式相结合的模式
传递接受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在用这种方法教学。其理论基础是行为心理学中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基本教学程序是:
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该模式的优点是: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不足是:学生对接受的信息很难真正地理解,不利于培养的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注重学生的前认知,并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基本教学程序是:
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
该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足是:只适宜知识面宽的学生。
所谓传递接受模式与探究模式相结合的模式,就是在了解学生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将两种模式结合取舍,然后运用,可以最大化地提升两种模式的优点,弥补其不足。基本教学程序是:
问题——假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推理——验证——检查评价
这是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的现状,即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不牢靠,知识面窄,自主能力差,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更是只局限于课本中的概念而制定的一套程序模式。首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做假设性的解释,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进行教学的核心内容新课的教授。新课讲授完后,再让学生根据刚掌握的新课内容和知识进行推理验证前面的问题和假设。而最后的检查评价则是通过学生的课内外作业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其二,概念获得模式和抛锚模式相结合的模式
概念获得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布鲁纳的思维研究理论。布鲁纳认为所谓的概念是根据观察进行分类而形成的思想或抽象化,在界定概念的时候需要五个要素:名称、定义 、属性、例子以及与其他概念的相互关系。基本教学程序是:
选择和界定一个概念——确定概念的属性——选择肯定和否定的例子——将学生导入概念化过程——呈现例子——学生概括并定义——提供更多的例子——进一步研讨并形成正确概念——概念的运用与拓展。
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概念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首先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发现概念一些共同属性,掌握这个概念区别于其他概念的本质特征。学生在获得某个概念后还需要对这个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即引导学生从这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属、种、差别等方面去理解。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可以及时地采取补救措施。
该模式的优点是:使学习者通过体验所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足是:如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程很难顺畅进行下去。
抛锚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基本教学程序是: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该模式的优点是:由于这种模式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在实际情境中一旦确立一个问题,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行进程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抛锚式教学与情境地学习、情境认知以及认知的弹性理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为该理论主要强调的就是以技术为基础的学习。其局限性是:费时费力,适应面窄,不能每节课都使用。
所谓概念获得模式和抛锚模式相结合的模式,亦是将两种模式结合取舍,然后运用。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将授课内容中的一些重点或概念提取出来,并在实际情境中作为主题创设出来。基本程序是: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英语教学;整合
我结合陕旅游出版社五年级上册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第一课时案例,阐述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材进行整合。
一、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掌握十二个月份名称、1~31序数词以及通过重点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操练,学会询问某人的生日,要学的新单词达三十六个之多,自然本节课的难点是有关月份、序数词的单词教学。于是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拿出其中的几点分两步来解决。
1.学十二个月的十三个单词(加上month)
传统的黑板或幻灯片呈现的只是单词,若逐一加上音标花时过多;若音标跟单词同时出现,学生觉得要学那么多内容,心理负担过重,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完全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课前的一首Flash歌曲the months,熟悉的歌曲旋律(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已经调节起学生的兴奋中枢神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
2.序数词的单词教学
学生刚在Unit 7 How much are the pants?中学了基数词,而序数词是在基数词的基础上变化而来,弄懂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学生就能快速读会、记住序数词,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
二、教学实践
在第五环节中,由猜自己生日到询问学生生日,继而开展小组合作调查同伴生日,然后我利用投影仪就其中某组的调查结果开展听说示范练习,随后他们进行听说训练,最后由两个学生做调查汇报,就此话题,我问及他们父母的生日,在他们茫然回答不了的时候,我教育他们要关心他们的父母,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育。由此可见,多媒体与英语教材的整合能使课堂生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使我们的教师、学生、学习伙伴进行多元化的信息交互,从而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本课内容为牛津英语教材8A Unit4 Grammar中有关giving instructions和should/had better的用法。大多数语法课时基本都是围绕一个语法项目进行教授,但是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两块,很显然需要想办法把两块内容串起来。本单元的主题为DIY,所以这节课就以DIY为主线贯穿整节课。
对于语法课,学生一般都觉得很无聊,基本都为说教式课堂外加无休止的操练。针对这种现象,我在保留课本材料的基础上,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动起来,提高兴趣,愿意去听、去说、去练、去学。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通过DIY小视频,活跃气氛,提高学生兴趣,明确本堂课的主题为DIY。对学生提问:What’s the video about?How to make it?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使用了祈使句,提前进行了热身。
2.利用学校最近将要开展的校庆活动,让学生DIY一张邀请卡。以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话题展开讨论,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性质,充分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任务一: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有关工具的单词。
问题设计:What tools can we use to make the cards?
任务二:让学生全班讨论并让个别同学在模拟邀请卡上自己动手设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能力。初二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主宰教学任务。
问题设计:What should be on the cards?
任务三: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祈使句“Do sth/Don’t do sth.”。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产出的比老师说教总结得来的要多得多。及时板书学生DIY的制作步骤,让学生感受制作步骤中的语法知识点――动词原形开头的祈使句。
问题设计:How should we make a card?
任务四:让学生在基本设计完卡片之后适当提出建议来完善此卡片。说是完善,实际目的是想让学生运用should和had better。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从第一块语法知识过渡到第二块,使学生不感觉突然和生硬,同时让学生顺其自然地学会运用此语法知识。
问题设计:What advice can you give to make a better card?
3.完成教材中练习。语法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表述上,同时得落实到笔头上。让学生就前面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笔头的输出,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
4.课堂展示时间。让学生编出自己的Recycling projects,教师以“回收工程”话题加以拓展,在现实生活中活学活用。小组成员中一人解释制作过程,一人根据此步骤展示制作方法。不仅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而且让各组成员都学会一项DIY的小技巧。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实现这节课的情感目标。
5.家庭作业布置。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短的DIY视频,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寻找并学习简单的DIY制作方法,用本节课所习得的语法知识讲解制作步骤,作业有趣,学生愿意花时间课后完成此项作业,牢固掌握本课所学知识。
三、课后反思
学生都认为英语语法的学习是枯燥的、乏味的。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极大地影响他们学习的兴趣。我们平时的语法教学课堂通过学生被动地听和练,似乎也能掌握,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会频频出错,不能使用所学的语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归根结底,我们只重视语法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模仿,缺乏实际运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语法教学观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等学习内容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并充分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语法课充满趣味性和有效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管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方法等理论知识,又要重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和运用的艺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管理能力。管理学案例教学则主要通过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环境,使其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问题和实际社会环境,从而学会在复杂动态环境下利用所学理论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的管理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管理学基本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为了能够准确把握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实施细节,做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控制,笔者在防灾科技学院修读《管理学原理》或其他管理类课程的学生中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学生共400余人,调查内容和结果如附表1(右图)所示。
一、学生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反响
根据调查结果,笔者发现学生对于案例教学法的看法如下:
第一,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管理类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深入理解。超过90%的学生认为在管理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是有帮助的。这点基本上和案例教学法的初衷是一致的。关于案例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方面,较多的学生认为能够与其他同学合作并深化对于知识的理解最重要,说明学生较为在意案例教学法中可通过团队交流加深理解的优点。
第二,在学时分配上,采用案例教学虽然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来进行准备工作,但是大家仍然认为在教学中利用15%以上的学时进行案例教学是必须的。就课程特点而言,案例讨论课较能引发大家的思维,学生还是较为欢迎的。
第三,虽然学生对于案例课兴趣较高,但对于案例课考评比重所持的意见却较为不同,基本上从10%~30%的支持者都占有一定的比例。据调查后的交流,学生支持案例考评占总成绩的比重高低是出于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带有部分的功利主义色彩。
第四,对于案例教学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学生认为较为重要的是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入,事先准备不充分及同组合作者不出力等。这说明案例教学效果一方面受到理论教学效果的影响,一方面受到学生努力程度的影响。
第五,对于案例课中或课后的深入挖掘,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通过质询或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水平有个大体的了解。
第六,就案例报告完成的流程来看,大部分的案例小组都采用“分别研究案例题目汇总意见以确定方向调查资料并汇总形成报告”的流程进行,缺乏“集体研究案例题目”这一环节,而恰恰是这个过程对于学生团队交流加深理解的帮助最大。跳过这一环节,积极性不足或理论学习不到位的学生因无法准确理解案例要求而更多选择“搭便车”的行为。
第七,对于案例课前的准备工作情况,大部分学生认为“资料充分”是重点,所以均把精力投入到资料搜集中去。而在检讨准备工作的不足时,大部分学生才发现讨论过少是准备工作的不足之处,在对案例课不足的反思中,认为组内协调不足是最大问题的比例最多。案例课实际中出现的大量堆砌材料、资料而非深入讨论的情况经常出现,和准备工作的重点错位是密不可分的。
二、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
第一,学生对于案例教学法更有兴趣,肯定案例教学法在管理类课程中的实施效果,同时学生也能意识到案例教学法无法取代常规的讲授教学法。即学生对于案例教学法的理解和定位基本上是准确的。
第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不一致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一大因素,学生对于案例问题的理解不能同步,讨论无法正常展开,结果使得团队合作变成“好学生”的“个人秀”。
第三,学生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细节理解不准确,过于重视材料,而忽视分析讨论,无法达到通过团队合作和交流讨论来促进知识理解的作用,这需要教师在流程上给出要求。
第四,教师的点评和成绩考评在学生心中始终处于较重的地位,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努力程度、工作方式和报告形式。然而,据了解,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点评很有可能起到负面作用,或者限制了学生下一次案例课的思路,或者打击了学生进行创新思考的积极性,这是教师在点评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五,在对案例课不足的反思中,认为组内协调不足是最大问题的比例最多。据随后的了解,大部分的学生小组都分为收集资料的调查组、撰写报告的数位执笔人和上台报告的报告者三个部分。由于没有充分的研判,调查组往往是没有目的地海量搜索材料,将未经整理或简单整理的大量材料直接交给执笔人完成报告,很少经过细致的讨论,于是材料的整理及与问题相联系的工作完全由执笔人承担,报告的质量也因此较低。
三、对于强化案例教学在管理类课程中教学效果的建议
第一,重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为学生进行思考能力的储备。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考虑设置一些简单的课堂案例,要求学生讨论后发言并进行记录,比较不同答案后即随堂给出点评并较多给出鼓励,可以作为理论教学向案例教学的一种过渡类型,让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自我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经济学原理与应用;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103-02
《经济学原理与应用》作为中职商贸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理论性较强。
《经济学原理与应用》课以西方经济学为主要内容,涉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概念、模型,要求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观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作为一门外引学科,《经济学原理与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把基本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掌握经济学概念、图形和数理模型十分重要。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有直观、深刻的认识,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将来在工作实践中学以致用。笔者在教学中研究和实施案例教学法,通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形式
实施案例教学,即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要求,教师精心策划和指导,将学生带入典型案例和特定事件中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提高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过程一般有两种:一是先讲解理论,再提出案例,然后用理论分析案例;二是先提出案例,再讲解理论,最后进行案例分析。在案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案例组织、分析、讨论和总结。
开篇案例导入法 所谓开篇案例导入法就是在每章节内容讲解之前,导入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并在新理论讲解过程中给予分析。例如,在讲解第二章“需求与供给均衡理论”时,引入2003年非典时期市民疯狂抢购板蓝根、白醋的案例。由于缺货,造成这两种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但由于货源有限仍然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说明了需求与供给均衡理论中的“商品供不应求,引发价格上涨”。又如,在讲授有关需求弹性问题前,引入著名文学家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提出“为何丰收之年农民收入反而减少”;在讲授“市场结构”时,提出“为什么我们使用的手机,会从十几年前的奢侈昂贵品变成了现在的大众消费品”这样的问题。这些例子造成一定的悬念,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在教师讲解理论时就能主动思考和判断,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穿插学生亲身经历的案例 《经济学原理与应用》课程涉及的抽象概念与模型较多,刚刚初中毕业、数学基础较薄弱的中职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如能够结合学生的亲身经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机会成本概念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在中职毕业后如何选择自己的未来,是选择继续升学深造还是找工作,以及做出选择的出发点是什么。帮助学生分析,最后使学生明白:机会成本的涵义就是当你选择了求学而放弃了就业,使你失去了三年就业应该获得的最大收入,这个被你放弃的最大收入就是你选择求学的机会成本。
紧扣社会经济热点,结合理论分析案例 学习经济学,除了对基本概念与理论进行学习之外,更要求学生会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现实中的社会经济热点问题。例如,在讲授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时,恰逢一年一度的两会召开,笔者就可以结合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引导学生解读其中的几大热点经济数据,让他们体会到注重运用更有意义。又如,分析在我国当时的经济形势下,为什么要实施“四万亿投入”、“家电补贴”、“旧车补贴”等政策,让学生明白这实际上就是充分借鉴消费理论来达到扩大消费需求。再如,关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所学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理论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案例教学法试验
为了检验案例教学法的有效性,笔者在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开展实验如下。
实验对象 金融0901班和金融0902班全体学生。
教学内容 微观经济学的“需求理论”。(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即不同的价格与相应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就是需求。(2)需求定理:是表示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内容是:在其他情况一定的情况下,同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商品本身的价格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3)需求曲线:由于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化,所以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图1所示。需求曲线方程式:Q=a-b*P,其中Q代表需求量,P代表价格,a、b代表系数。负号表示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关系,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反之亦然。
教学目标 理解需求和需求量,掌握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需求函数的经济学意义,运用需求函数式求解需求方程。
教学重点 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需求函数的经济学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需求函数式求解需求方程。
一、校园心理剧的含义
心理剧是维也纳精神病学家莫雷诺( J.L.Moreno)于20世纪 30年代创立并发展起来的团体心理治疗方法。早期的心理剧以心理咨询和治疗为目的,不是去分析、诠释人们带来的问题 ,而是提供一个场所和一种氛围,让人们从多重的角度,以自由表达的方式探索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有效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促进个体成长,使个人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中小学校园情景心理剧,简称校园心理剧,是心理剧应用于学校教育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是由学生、教师等相关人员把成长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解决范式在一定的场所和群体中进行表演和讨论的教育活动。从操作性角度来说,校园心理剧是由学生、教师及有关人员共同针对有关的心理问题去选取主题、编写剧本,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班级内或专门场所进行表演,并对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式进行分享讨论。从表现形式上说,校园心理剧吸纳了舞剧、音乐 、舞蹈、绘画等表达性艺术的精髓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一种本土化的 “行为表达技术”。
校园心理剧以舞台表演的形式重现生活情景中的心理活动与冲突,使当事人认识到其中的主要问题,促进当事人、参与者的认知领悟、情绪表达和行为改变。它作为一种新兴的团体辅导办法,为生涯教育提供重要支撑,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强烈的情境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切实体会。
二、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校园心理剧《拖延大作战》剧情介绍:
主角刘明天放学回到家,家中突然停电,他才想起妈妈之前多次嘱咐他去充电卡,妈妈训斥他时间观念差,拖延成性将导致一事无成。黑暗中,刘明天进入梦境,看到十年后的自己,因为没安排好时间而错过了一次重要主持,继而被开除,主持梦想破灭,深受打击。第二天,刘明天由于研学小组汇报准备不足,表现欠佳,令小组成绩落后,组员跟他大吵一架,纷纷指责他的拖延恶习。刘明天频频狡辩和否认,令组员气愤离开。此时,留在报告厅的刘明天刚好听到了优秀校友的讲座,让他有所触动,他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问题。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刘明天终于意识到自己拖延的根源在于缺乏时间观念和自制力。第二天,刘明天诚恳地向组员认错,下定决心做出改变,大家接受了他的道歉。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帮助他作规划,监督他完成任务,一改之前拖延的面貌。最终在年级展示中,小组取得优异成绩,刘明天重新获得大家的认可,并对未来有了积极进取的态度。
(一)剧本
校园心理剧的创造包括:主题的确立,素材的处理,形成剧本。
预防性、发展性是校园心理剧的主要功能,它面对全体学生,解决学生成长性过程中最渴望探索和解决的共性问题,因此所呈现的事件是学生现实生活的再现。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根据所探讨的话题、故事灵活把握,使其素材、语言、行为表现方式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真实体验。《拖延大作战》展现的就是高中阶段学生典型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制力欠缺、对追求梦想欠缺坚定信念这一普遍问题。该剧题材取自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个体心理辅导中的记录,心理老师将这一贴近学生生活、有代表性的心理话题带进生涯教育课堂,由学生分享自身在生活中的拖延表现和当时的心理冲突和体验,由老师展现这一问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原因,组织学生讨论生成克服拖延的方法。课堂中生成和搜集的资料,都成为校园心理剧剧本的素材。
师生对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处理,使得情节发展和场景变化具有内在逻辑,形成一个具有结构性的的舞台剧。最初形成的剧本还有一定的开放性,师生在排演过程中进行丰富和完善,融入生活细节,贴近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语言表达,最终形成一个反映学生实际生活,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语言特色的校园心理剧。
(二)人物
校园心理剧在运用的过程中,有必不可少的“人物”――指导者、主角、配角、观众。
指导者一般是由具有一定心理学素养,从事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掌握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技术,具备心理剧操作技术的教师担任。《拖延大作战》的指导者由心理教师担任,全程参与表演人员的选择、剧前的创作、剧中的陪同、剧后的分享等,具体承担以下职责:指导演员明确主题,理解角色和作用;恰当运用心理剧技术组织安排情节;创设与维持真诚、信任、支持性气氛;把握场景的设置与自然转换;指导演员熟悉舞台空间和表演艺术;组织演出团队讨论分享;对许多未知的因素加强预测等。
主角是剧中的主体,是在舞台上呈现其内心事件的人。本剧主角刘明天正好是由有相应问题的学生出演,扮演者是一位形象气质俱佳,拥有艺术天分的高中生,同时也是一位典型的“拖延症患者”,最初在参演校园心理剧的过程中多次迟到,遭到同伴的斥责。这样的设计,从表演上说,使得剧中类似情节发生的时候,演员们有更多的代入感,情感充沛,表演真实;从效果上说,在真实和虚拟相结合的环境中,主角可以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在解决角色心理困惑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答疑解惑。
配角是主角的延伸,也是指导者的延伸。本剧中配角主要由同伴推荐,彼此之间互相了解,能够出演最合适的角色。剧中的每一个配角也都有不同的人物设定,有的作为一个伙伴来塑造主角世界中所需要的角色,有的作为一个指导者来引导主角发生改变,共同推进主线剧情的发展。
观众是心理〉募证人,也是心理剧的参与者。尤其是同龄观众,戏剧的形式可降低他们的焦虑感,使之从旁观者的角度解决自己类似的心理问题,达到同辈群体教育的目的。
(三)表演
校园心理剧的场景最好是现实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如教室、操场、家庭等,让学生产生真实感和亲切感,场景的设置还必须紧密围绕主题,使问题得到典型的再现。《拖延大作战》的场景包含学校和家庭,由研究性学习汇报这一事件作为明线,暗线则是主角的拖延心理的变化,背景设置中包含大家都极其熟悉的校园铃声和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快速融入,真实表达。同时,动态背景的采用使得场景的切换更加流畅自然,观赏性更佳。
校园心理剧的排练包含暖身、表演、分享三个阶段。在暖身阶段,心理老师负责营造安全的氛围,调动参与人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带领学生回顾上次排演,理解与把握角色,激活角色心理状态;在表演阶段,演员按照剧本的框架进行演练,教师对学生的语言、动作、艺术表现等进行指导,和学生们共同探讨事件及场景的安排是否恰当等,这一工作由心理老师和专业的戏剧老师共同指导完成;分享阶段则是在表演之后,心理教师把演员们组织起来,围绕角色感受和心理剧所要表达的心理问题相互交流,使参与人员更深入地把握角色,对所呈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索。在校园心理剧的排练过程中,学生们由最初接受语言、动作指导,到表演连贯自然,再到揣摩角色心理特征,使得一个个角色更加立体化、更有人情味。
校园心理剧区别于一般舞台剧的重点还在于心理技术的应用,例如独白、替身、角色互换、生涯幻游等,这些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将心理问题外化,直观的表现问题发生到解决的整个过程。例如,本剧中采用的替身技术,即是主角面向观众,替身背对观众,与主角并肩站立,一正一反,双方并无肢体动作的互动,主要使用言语上的交锋,驳斥主角观念中的错误,达到澄清观点,重建信念的作用。替身技术在本剧中承担突显心理矛盾,催化心理转变的重要作用,是剧中主角心理状态的重要转折点。
(四)效果评价
校园心理剧在生涯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心理互助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向积极方向发展;使所有参与者(包括家长和教师等人)通过编写、表演、观看、讨论和思考,预见到生涯规划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重要性。在心理剧排演过程中,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见贤思齐,老师也能够感受到学生将角色融入自身,将剧情与个人生活进行对照,在剧中和生活中都发生了积极的改变。
对于演员来说,参与校园心理剧的过程是一个情绪释放、情感体验、认知冲突的过程,这之后的整理调适才是心理剧的关键,因此分享阶段是心理剧功能得以实现的必备环节。《拖延大作战》的表演者分享的内容不是脱离自己去评价别人,而是把自己生活中有关的经历和体验,与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渴望自己在生活中也具有建设性的、积极的和持续的改变。心理教师则负责把握好分享的方向,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和提升,引导学生把体验感悟应用于实际生活。
校园心理剧发挥作用的主要场合还有心理课、班会、家长会等场合, 观众的感悟和分享也是效果评价的重要方面。每一场心理剧演出都会引发观众强烈的认知冲突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讨论分享则促使演员和观众共同澄清认知,释放情感,形成正确的应对策略和方法。
三、校园心理剧在生涯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校园心理剧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生涯教育模式
中学生富于幻想,善于创造,乐于通过角色扮演、未来投射等演绎方式,用夸张的手法演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舞台剧的形式,结合了上述所有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表达的欲望,让他们能借用角色传达自己的困惑和迷茫,通过角色的觉醒和行动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励。校园心理剧根据学生的真实问题编排,贯穿和复现生活中的问题,挖掘问题本质,探讨解决方法,积极采取行动,提高自我效能等完整的生涯教育过程。
(二)校园心理剧有助于培养生涯规划中的自助和互助能力
校园心理剧的大量素材,需要学生们主动在反思自我和认识环境的过程中进行素材的收集,这可以帮助学生从新的视角看待自己,接受新的态度和立场,从而达到行为调整。校园心理剧的顺利演出,编剧、导演、排练、演出、总结等各个环节都要求大家团结协作,交流沟通,是培养学生合作、创新、团结的品质非常好的时机,是心理互助的过程。
(三)校园心理剧有助于改变师生、亲子交流模式
校园心理剧再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诸多问题,经由角色表现出他们眼中的家长和老师形象,更加容易打动家长和老师的心灵, 促使他们了解到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四、校园心理剧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要做好心理课、专题讲座、班团活动和各学科渗透教学与心理剧的结合。一方面,这些教育教学活动是校园心理剧的素材来源;另一方面,校园心理剧可以作为心理课、班会等的重要环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应对方式和心理调节策略。
第二,要注意与心理咨询活动相结合。通过校园心理剧开展团体咨询,对在个体咨询中反映出来的带有共性的问题,不仅是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问题,还包括考试焦虑、交往困惑、适应不良等发展性问题,也可通过校园心理剧的形式进行团体辅导。
第三,要根据校园心理剧的内容组织学生、家长及教师观看和讨论,以校园心理剧的编演为学生心理小组活动的载体,能够促进同伴心理互助,更有效地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互助与自助。同时,帮助老师和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
校园心理剧作为中小学生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径,尚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研究校园心理剧开展的条件、形式以及效果,探索校园心理剧与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觉醒和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艳.心理剧治疗的理论与实践[D].鲁东大学,2006.
[2]周国韬.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7(08):49-50.
[3]李帮琼.心理剧――有效的学校团体心理咨询方式[J].教学与管理, 2007(10):44-45.
[4]张海燕.心理剧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4(Z1):140-142.
[5]秦娟.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05):9-12.
[6]郭小艳.校园心理剧的功能和作用[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1):39-41.
[7]周韬.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再析[J]. 现代教育科学,2009(06):60-61.
[8]刘玉新.校园心理剧模式的创新性实践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2011(10):60-61.
[9]张卫宇.心理剧在高职院校团体生涯辅导中的价值与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15):107.
[10]石红.心理剧与心理情景剧实务手册[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