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八年级上册地理试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选择题
1.我国陆地总面积约()
A.900平方千米B.960平方千米C.960万平方千米D.1000万平方千米
2.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东半球,跨南北半球B.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纬度较低
C.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D.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分界线的是()
A.天山B.雪峰山C.大兴安岭D.祁连山
4.下面关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B.各民族大聚居,小杂居
C.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D.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5.下列我国省级行政区中,与河南省相邻的是()
A.湖南B.江西C.山西D.甘肃
6.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
A.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B.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C.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D.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7.2010年台风鲇鱼给我国部分地区造成巨大损失,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发生于秋末、春初季节
B.除、云贵高原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台风影响
C.台风是灾害性天气,带来大风降温和霜冻
D.台风带来大量降水,可缓解伏旱
8.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B.季风影响C.地形因素D.纬度位置
9.治理黄河的根本是()
A.上游修建大型水库B.中游加强水土保持
C.下游加固黄河大堤D.下游开挖入海水道
10.下列铁路线中不属于南北走向的是()
A.京沪线B.焦柳线C.兰新线D.宝成线
11.在河南省境内通过的铁路线有()
A.京广线、陇海线、焦柳线B.京九线、京沪线、京广线
C.浙赣线、哈大线、京广线D.陇海线、宝成线、京九线
12.目前,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是()
A.林业生产B.渔业生产C.畜牧业生产D.粮食生产
13.我国东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
A.一年两熟B.两年三熟C.一年三熟D.一年一熟
14.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条件是()
A.自然资源丰富B.科技力量雄厚
C.劳动力充足D.位置优越
15.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主要办法是()
A.跨流域调水B.人工降水C.修建水库D.节约用水
二、填空题:
16.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水等都是________,并且这些自然界中的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____________。
17.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的利用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_______、_______和建设用地等。我国为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______________,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8.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是_______地区和_______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19.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_______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这些纵横交错的运输线,构成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
20.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而且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1.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实验区是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22.读中国地形图(5分)
盆地:
⑴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
高原:
⑶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
山脉:
⑸________________
23.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_______、牧、副、_______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⑵但是我国的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_______、
_______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_________与__________矛盾尤为突出。所以,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政府在人口控制方面,把“实行______________”,在土地管理方面,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______________,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24.分析下表“我国各类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值的相对状况”数据资料,回答:(9分)
资源种类土地耕地矿产河川径流量森林
总量在世界的排名34366
人均值占世界人均值的1/31/33/51/41/5
⑴分析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⑵指出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不足。
⑶谈谈你对资源利用的看法。
25.请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直线连接起来
A.从乌鲁木齐到北京开会,时间紧迫①火车
B.从大同运送大批煤炭到秦皇岛,运费最低②汽车
C.从重庆到武汉旅游,沿途观察三峡风光③轮船
D.从拉萨到西宁,沿途参观考察④飞机
答案:1.C2.D3.D4.A5.C6.C7.D8.D9.B10.C11.A12.D13.D14.B15.C
16.自然资源,非可再生资源17.林地,草地,每一寸土地18.华北,西北19.铁路20.农业,工业21.北京的中关村
22.⑴柴达木盆地,⑵四川盆地,⑶青藏高原,⑷内蒙古高原,⑸天山
23.⑴林业,渔业,⑵耕地,林地,人,耕地,计划生育,每一寸土地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并熟记地理基础知识。
2.初步理解一些地理基本概念和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3.初步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复习时间及进程安排
17-18周1-2章5课时19-20周3-4章5课时
20周综合训练3课时
三、复习措施
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与大纲,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仔细分析学生学情,研究学科特点,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科学严格地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指导;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考试方法指导,使之灵活准确地使用好教材和复习题,并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投身到复习迎考中去;复习力求精要,减少繁重知识,降低能力要求,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影响其它学科的正常开展,努力做到短时间、高效率。临近考试,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
第一,复习课本,夯实基础。往年的考试题告诉我们学好课本的重要性:在复习时必须深钻教材,复习时要做到细、广、不留下任何知识死角。所以,我计划用三节课带领学生复习课本,复习完毕,及时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夯实基础。因为即使是能力型试题也要以基础知识为依托。教会学生一些记忆知识的方法。如用地理表格整理知识、系统法、比较等方法来复习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复习新课堂。这一阶段,重点是进行强化练习,结合课本中的图来完成,我主要用2节课左右的时间来完成。
第三,综合训练,讲、练、评结合,提高能力。具体做法是:从往年考卷、网上资料中精选几份进行训练,或自编综合模拟试卷,并注意试题的灵活性。因为时间关系,和学生一起完成,做题过程中及时指出学生掌握知识和审题解题及书面语言等存在盲点和误区。要查漏补缺,纠偏正误。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音乐;审美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224-0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由“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激发兴趣是音乐教学的前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也就是说教师在讲课时所采取的教学方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参与性。所以导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定要把握课题,设计生动、形象而且有氛围的导入,在学习伊始就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兴趣。比如:在准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梨园撷英》时,我提前与学生在课下聊天,他们对于中国的传统戏曲特别的不理解,不喜欢。我思索了很长一段时间,如何给学生上好这节课。聊天中我注意到他们大约有九成都喜欢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中又有不少借鉴传统戏曲的,于是我将近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被称为“神曲”的《忐忑》,借用来导课,学生一听就觉得非常有趣,而且表现的非常活跃,情绪和气氛就有了,在这样的“热身”之后,自然而然地将音乐知识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顺带”的学习,必免了“灌输”。
2.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是音乐教学的间奏
在当今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放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小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老师是导演和编剧,不断给学生新的内容,新的要求,让他们有新的发展,与孩子们一起参与其中。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老师与学生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与教师相处,接受教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和创新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还要经常鼓励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大胆参与,这种鼓励的态度,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中感受美,体验美。
2.1“互动式”教学的好处。“互动式”启发了我,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通过适当点拨,发挥想到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参与,合作的过程中得到素质上的提高。例如:在七、八年级课堂上,我会设计一些“演唱会”、“舞蹈大赛”、“擂台赛”等等的活动,放手让学生去唱去跳,更真实的展现自己音乐方面的才能。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2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好胜心是几乎所有孩子都有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创编旋律”就是利用了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在每次的音乐课上总是激励学生上台表演,并准备一些“小奖品”鼓励学生,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2.3音乐教学中要讲求实效。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这种特殊的课型,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创造性思维空间更为广阔。这种类型的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在欣赏后的创作。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一课的教学《青春舞曲》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先了解美丽新疆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再了解西部歌王及《青春舞曲》。然后学唱歌曲,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喜好将学生分为三个组,让学生模仿身边的维吾尔人,在欢快的节日中边歌边舞边击鼓的场景,指导学生设计舞蹈、击鼓节奏及演唱。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就更能理解乐曲情感。
3.运用客观、公正、多元的评价机制是音乐教学的尾奏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音乐课程评价必须遵循四个原则,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标准性原则。并且对音乐课程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方法都进行了明确的阐述。那么,具体落实到音乐课堂教学上,我们应该如何来评价呢?
3.1考试评价 。众所周知,考试是对教学效果评价最常见的方法 ,指令性课程范式将音乐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束缚在狭窄的课程流水线上,统一目标、统一内容 、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练习。因此考试也是统一的预定性的。这种传统的考试方式往往总是一首歌加一张试卷,考试由老师一人说了算。这样的评价往往只有极少数学生优秀,而多数学生都只是平庸者或失败者,事实上,学生因先天条件,兴趣爱好等个性差异,在音乐表现上不能样样都突出。有的擅长演奏,却不喜欢唱歌,有些喜爱唱歌,却不会舞蹈。一个人声带不好,学声乐就有问题 ,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考试的评价更趋公平化、合理化、多元化、个性化。
3.2日常形成性评价。日常形成性评价应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提高音乐文化素养,情感体验,陶冶高尚的情操是长时间的、逐步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但平时对学生的考查是十分必要的。平时尽可能通过观察、提问、阶段抽测,实施日常形成性评价。
3.3特长评价。在学期初就确定一些项目:唱歌、演奏、舞蹈、作曲、表述等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告诉学生到期末以组织音乐会或演唱会的形式进行测试,这种多元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才艺的展示,也促进学生平时的努力,争取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使不同爱好的学生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学生也乐于接受。
3.4自主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自主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以"快乐参与"为主线,以"班级音乐会"为载体,学生的吹、拉、弹、唱等形式不限,一改往日紧张严肃的考试局面,给学生充分展示才艺的平台,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通过这样的流程教学,学生就更能理解乐曲的情感,还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也能得到提高。
一、课前预习
学生提前预习新课的内容,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学生能主动地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思考,甚至可以尝试做一些课后习题进行检测.在预习时,将自己疑惑或疑难的地方记录下来,带着问题去听教师的课堂讲解,不仅会大大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时也能够不断培养自身的数学预习习惯,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预习策略,建立明确、细致、认真的学习意识.图像、公式等数学语言不是只靠简单的记忆就能够掌握的,而是需要学生对其来龙去脉有系统的理解,因此,在数学预习理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抽象知识的真正意义,建立前后联系的思维模式,可以通过提问题让学生解答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的概念,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二、构建情境与发散思维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能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刺激学生课堂的探求愿望,促进学生将知能有机融合起来.需要我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加强探索,创设出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二次函数y=ax2+bx+c的内容时,设计相关问题:如果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顶点坐标为(-2,4),且经过原点,试确定a、b、c的值.当学生接触到这个比较具体的问题情境时,学生便自然而然联系刚刚学过的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公式,找到了具体解决第一步的方案.为后面的学习轻松自如地铺垫.
2.引导学生加强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将关键词逐步解释,进行示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维能力.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的线段、角的轴对称性教学中,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及其逆定理“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角平分线的定理及其逆定理也是如此.还可以经过自身潜能发挥能够知其所以然的实例还很多,引导学生判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让学生去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相对于x轴的位置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去合作解决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以及它们的简单运用的问题.再比如学生去建立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则完全可以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相关部分的知识内容进而逐步形成整体性的认知结构,领悟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3.课堂教学有效性
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处理,面对新的教材,加强对知识整体的理解与对教材的重新认识与设计.设计教学计划时,对学生的问题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估计与预测,加强对教学目标的有效处理.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受教育主体,有效地对课堂的监管与学生主动行为的调动.大部分教师平时教学只着眼于教材的阐述,对教学的有效性显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其实在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过程中,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护比教学目标的设计重要得多,缺乏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管理,课堂教学的目标就难以得到维护.因此,要实现教学有效性,不仅仅局限于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师生学习任务,同时也应该成为我们集体备课,听课,教学反思与信息反馈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流程的设计,循序渐进性,使学生融入教学的实际环境中.
三、参与合作学习积极性
合作学习方式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中学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了.合作学习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改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处于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能够更加灵活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培养,包括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我们也应当尝试着把合作学习引入数学教学活动中,通过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提升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比如在学习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图形的基本变换“旋转”后,根据旋转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旋转作图――画出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后的图形.方法是先在这个图形上选择几个关键点(一般是顶点),再根据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确定它们旋转后的位置,把问题转化为点的作图.然而八年级的学生虽然理解作图的方法但在具体操作时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于是我让小组讨论“总结出画图过程的关键的步骤或者是口诀”,小组讨论非常热烈,让人惊讶的是学生总结出了朗朗上口的口诀――“找点(关键点、旋转中心)、连线、定方向,截取等长顺次连”,让本来很麻烦的操作变得形象具体,还增添了趣味性,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四、通过多媒体结合思考
【关键词】 减负背景 英语教学 模块整合
一、现状分析
随着“减负增效”理念的不断深入,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又要让学生较好地理解英语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教师只有把握住有效的课堂时间,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做到“减负”。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师需要摒弃过去那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在中学英语教材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整合上下功夫,更新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尝试,在实际教学中利用模块整合教学法来实践于英语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目前常见的几种整合模式有: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提出的“3L”整合模式[1];北京师范大学刘儒德博士提出的“五阶段”[2];北京师范大学的马宁、余胜泉对“整合”模式进行的三个阶段十个层次的划分等[3];此外还有其他广大中小学教师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对“整合”模式的类型一些摸索和总结。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突出有效的教学原则,整合多元化学习方式,利用模块整合教学法实践于英语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文主要内容是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模块整合教学法在英语课堂实践中的运用。
二、英语课堂教学整合模式探讨
无论如何整合教学内容,我们的真正目标都只有一个,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支持其终身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实际出发,在学生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笔者经过实际教学实践,在模块整合教学课堂中初步运用了以下教学思路模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2.1准备部分
2.2.1 研究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础,通常是对已有教材进行研究与挖掘,可以从英语课堂教学入手。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学科进度、教学状况等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重组。例如初三复习阶段,学生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时间紧,任务重。在进行复习时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复习技巧,认真分析近年来的中考试卷,研究考点、命题方向。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优化设计,科学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解题技能。笔者仔细分析cloze tests 题型的共同特点,对杭州市三大中考题型:单词拼写、完形填空以及选词填空有效整合,并以此类题型为一个整体模块进行实际教学,探索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解题技能。
2.1.2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通常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上可针对不同的课型分别制定,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则应体现出培养学生哪方面的素养,通过什么方法来实现等。教学目标决定了一节课的总体方向和要解决的问题。如在设计《skills of cloze test》一课时,笔者利用英语模块复习法的教学原理,紧扣杭州市中考命题思路,将词、句和语篇进行了有机地整合,其课堂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处理此类问题的解题技巧,让学生在实际训练中灵活运用。因此笔者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我
2.2实施部分
2.2.1找准契合点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了学习任务后,在教学时,如何适时地找准各教学内容之间的契合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它是整个模块整合法是否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关键所在。案例一:《skills of cloze test》一课中正是结合了三大题型共同的解题技巧,即对空缺词词性的有效预测及对词性的判断,并利用句子所给的关键信息,语法规则,逻辑推理和常识,以及特定的语境来解题。通过分析,总结,归纳来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
[案例片段1]
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找到各教学内容之间的契合点是要靠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探索精神不断尝试的。如案例二:形容词和副词《Adjectives and Adverbs》的复习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副词的主要作用是对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修饰,形容词的作用是修饰名词。其共同点都是在起修饰作用。尤其是形容词和副词之间的相互转换,以及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引入模块手段进行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这类词汇的用法。
[案例片段2]
形容词和副词的整合教学,利用词汇教学原理,节选各类中考的经典题型,全面整合复习这两类词汇的用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2.2.2积极引导学生思考
本环节是这类课堂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简单的重复、机械化的完成任务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就必须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任务的思考: 我要做什么?我为什么要做?我要怎么做?教师要不断引导,打开学生的思维。只有培养学生能够自主独立解决这三个问题,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单词拼写题非常容易失分,基础弱的看懂了句子,在茫茫词海中却想不到这个词,好不容易想到了该词,实际填写中又由于自身知识能力的欠缺而没用使用词的适当形式。例如:My h_____ are reading, singing and dancing.会做的学生往往也会填hobby而不是正确形式hobbies,学生往往不注意后面be动词的形式are,审题是不注意在句子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提示,导致在考试中失分严重。在案例《skills of cloze test》一课中,笔者就设计了Sentence Cloze Test这个环节。从对空缺词词性的判断,寻找所给的关键信息,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分析,观察以及解题能力。
[案例片段3]
2.2.3及时进行总结
总结是对教学内容的回顾和提炼。总结的内容除了知识内容之外,主要还应对学习过程与方法进行总结。总结过程中应尽可能将总结的结果可视化,可使用黑板或幻灯等一些常规手段。总结的结论不应唯一化,学生的各种经验、想法等,都应予以正确的引导使其规范,从而引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面提升。案例《skills of cloze test》基本课堂模式可总结如下:
本案例教学总结:本课利用英语模块复习法的教学原理,紧扣杭州市中考命题思路,将词、句和语篇进行了有机地整合,通过筛选各类中考试卷样题(包括单词拼写、完形填空以及选词填空)朴实、真实、扎实地演绎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辅之于学生题型之间存在共性的解题技巧和有效复习方法,巧妙的把相对独立但又相互依存的模块内容有效整合。从而使学生脱离以往解决类似题目时,没有思路或容易出错,使知识内化成为学生能力,学以致用。从本案例来看,每个步骤学生都在教师不断的引导下,点拨思路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让学生慢慢享受解题的过程,在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2.3拓展部分
2.3.1展示交流评价
展示交流评价阶段是学习者对本次学习的回顾与交流。展示的内容一般为学生作品。交流的双方可以是师生之间或者生生之间,以生生交流为主。交流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学习对象、技能、方法以及思考过程。评价对象以方法和思考过程为主,评价量规可由学生自行讨论制定,重视学习的过程。例如:案例三:阅读课与写作课的有效整合。整堂课的主要步骤是:阅读理解――讨论话题――选择立场――写作训练――评价交流――成果展示。
[案例片段4]
新课标《Go for it 》每个单元的话题选材紧扣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活动空间,教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在处理九年级(上)教材第三单元第22页section B 3a阅读文章之后,紧跟阅读材料中的话题之一,“Do you agree to wear school uniforms ?”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英语写作教学。
学生们发言积极踊跃,好的句子可以说是接二连三,在表达自己见解时基本用上了前面的词语。接下来教师即兴设置了一道作文题: As you know, in many schools, students should wear school uniforms , some students like them, but some students don’t want to wear them because they think they’re ugly and uncomfortable. Now please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this.(字数在60-70字左右.) 老师在黑板上给出如下示范表格
挑了三篇学生的范文(分别是基础较弱的,中等的,较好的学生)在幻灯机上当场集体反馈,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范文如下:
作文1点评:字数达标, 语言达意, 亮点是用反问的方式提出假设,进而引出对方观点的表述,但最终转折表达自己的观点是赞成穿校服的,同时也引出学校制度必须遵守的德育教育。
作文2点评: 这个学生非常聪明,很会利用书上刚学会的词和句,如划线部分,语句之间的连接比较自然.他的观点非常鲜明,开门见山,持反对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是最后一句很有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作文3点评: 本篇作文出自基础较好的同学,语言内容明显丰富一些,特别是能够灵活掌握一些连接词的用法,如划线部分,这点对基础较好的同学来说作文要想得高分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也要有意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本堂课例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两块内容有效整合,让学生在掌握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在实际的写作中得到较好的运用。尤其是基础较弱的学生会适当模仿运用阅读中有效的句子,为自己的写作服务,适当的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尤其教师是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对学习成果互相检查,互相学习的有效平台,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2.3.2发现新的问题
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该问题可以是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也可以是与本课学习方法相关的,或者学习过程中想到的其他问题。教师学生共同对问题进行讨论,可以从中确定之后的学习内容。在上节课中,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无疑是能体验一回成功的喜悦,如学生陈侃,平时考试作文基本不得分,最多时候也只能得两三分的那种,但在本案当中他能学会模仿阅读篇章的一些好词好句,然后运用自己有限的学习能力,初步掌握了基于阅读的写作课的一些收获。以下是他个人在本堂课中的写作收获:
(教师个人点评:语言尚通顺,基本达意,知道把书上的句子拿来用,这点很好。交流完之后,我及时的肯定了他的进步)。但是新的问题是,如果换一个写作话题的话,对他们来说要用不同的词句,重新组织语言,那又将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所以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的发现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三、整合模式的优势
3.1对学生产生的作用
3.1.1改变了以往学生学习过程的被动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为了课堂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教师和学生往往都不得不直奔主题,无法细细品尝享受学习的过程。在此模式中,课堂学习目标就是学习者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享受了教学过程。比如说案例《skills of cloze test》中,学生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引发积极的思考:本节课我要学什么――cloze test题型的解题技能;我为什么要做――提高解题能力,提高成绩;我要怎么做――通过学习、思考、训练、总结、归纳。学生在不断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又如在案例《Do you agree to wear school uniforms?》基于阅读的写作课中,同学们积极踊跃的主动发言,充分说明了学生个体学习的主动性。
3.1.2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在经过这样的技能训练以后,学生逐渐开始不再简单模仿、完成任务,而开始独立思考,在每个教学阶段都在老师启发式引导过程中学会开动脑经,积极思考并根据所学技能跟同学进行交流经验,形成一定的思维碰撞,使所学知识得到有效的运用。例如在案例《skills of cloze test》中,在整堂课中教师不断的提问,学生不断的观察、思考,不断的挑战自我,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经过这样的技巧训练以后,学生可能会在下次遇到相似的问题如在单词拼写题,完形填空,选词填空等题型中运用已学的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思考: What’s my opinion about this idea?然后积极踊跃的各抒己见,学习个体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地引导和淋漓尽致地发挥。
3.2对教师产生的影响
此模式要求,能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能协助学生讨论探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伴随着学习者学习能力提高的就是教师自身的素养。在研究此类课堂的初期,由于自身素质的欠缺,感觉此类模块整合课无从着手,但经过几次尝试以后发现:只要我们平时多点时间去研究,去观察,去思考,去实践,那么你就有新的启迪。把系统的知识通过模块整合来处理,学生所习得的知识就不再是零碎的、孤立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日常教学中整合的契机,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运用。笔者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我们的Go For It 教材还有很多可以整合的案例。比如,对教材话题的整合:例如 “problem” 话题在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2 What’s the matter?和八年级下册Unit 2 What should I do ?都有涉及;教师可以就problem所涉及的语言信息作整合,重组语言项目,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更加完整,更有体系,而且这样的语言训练既来源书本又高出书本。教师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整合,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知识点,而应立足于整体,可以拓展到一个单元、一册书,乃至整个中学英语教学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充分发挥整体结构的功能。
当然,经过笔者的亲身实践,模块整合教学也有其局限性:例如不能每节课都这么上,教学内容的整合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了解和研究。它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教学手段,教师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素养。作为一线英语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标,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学会不断尝试,不断创新,通过各种模块的课型研讨,不断研究教法, 指导学生学法。这就是笔者对教学内容整合安排的一些思考和做法。但是笔者深知,由于自身理论功底不足,还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希望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