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企业 核心竞争力 理论 创新 途径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企业一般竞争力是通常意义所指的企业功能领域上的竞争力,如研究开发竞争力、营销竞争力、理财竞争力、产品竞争力、人员竞争力、品牌竞争力等。这些竞争力通常为企业活动的某一方面、某个领域的竞争力,是一种浅层次的竞争力,其波动性有时较大,如一个产品寿命周期进入晚期,该产品的竞争力就消失。核心竞争力是群体或团队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借助该能力,能够按世界一流水平实施―到多项核心流程。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处于企业核心地位、影响企业全面的竞争力,其在较长时期内相对稳定,是一般竞争力的统领。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核心竞争力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从企业战略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是战略形成中层次最高、最持久的,从而是企业战略的中心主题,它决定了有效的战略活动领域;从企业未来成长角度看,核心竞争力具有打开多种潜在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的能力;从企业竞争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独树一帜的能力;从企业用户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实现用户最为看重的核心的、基本的和根本的利益,而不是那些一般性的、短期限的好处。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有资料表明 :国内有代表性的五万家大中型企业中,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有自主品牌的不到10%,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则更少。企业的经营过程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过于主观化、随意化,这就造成企业的竞争力很低。以销售额看:我国520户国家重点企业的销售收入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两名销售收入之和的98%。核心竞争力的缺乏不仅体现在具体技术层面,更体现在管理模式和理念方面,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一)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把国有企业改造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法人实体,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传统意义上政企不分的局面仍然存在。企业制度不够完善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的创新,打消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积极性。国有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不完善的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原动力不足或无暇顾及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切实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
(二)知识储备及企业研发能力缺乏
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来看,知识是企业独具特色的技能。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必然表现为对知识拥有的深度和广度,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将会更显出企业竞争中人才的重要性。不少企业对知识资源的投入作用认识不够深刻,操作也很不到位,目前我国主要处于高新技术的引进时期,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新技术的产品还比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就造成我们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在一些信息产业方面还不能与国外大企业抗衡。
(三)企业管理战略意识不够
由于企业家自身能力的限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缺乏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的意识,对企业自身定位也不够准确,缺乏发展的眼光,认为企业管理战略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由于企业家管理水平偏低,往往无法应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规划企业的发展战略,主观臆断的决策占主要地位,企业管理战略执行力度远不够。企业往往建立了科学的管理战略,却没有保证战略实施的相应制度和机制,往往使管理战略无法正常的运转下去。
(四)企业组织结构僵化
企业的组织结构对其自身的长远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好的组织结构能够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保证企业高效运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员工在事务性工作上消耗的精力。组织结构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系统中的人力、物力、信息的顺利流通和组织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组织结构,整体来看,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不合理,而且不能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而作出相应的调整。企业固化于某种单一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僵化,部门繁多,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而且内部等级森严,沟通不畅,信息传递慢,部门间协同性差,这必然会导致员工士气低落,对企业失去信心。
三、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主要是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能力。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包括,企业的R&D能力、产品和工艺创新能力,核心技术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将技术资源向技术优势进行转换能力的水平。要想将企业的技术优势转换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则还需要企业不断提高其它几个方面的能力来辅佐,其中包括:
(一)创造良好环境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打好基础
必须全面、深入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着力点应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清理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规章制度,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体制环境;杜绝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依法规范政府、企业、市场三者关系,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主体,让各类企业展开公平的市场竞争;打破地区封锁、行业垄断,把政府的主要职能转到培育规范、有序、公平的市场环境和秩序上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展壮大一批核心能力强的跨国公司,是扩大对外开放,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经受住经济全球化的各种挑战和考验的迫切需要。
(二)以创新精神推进企业自身建设
我们如何依托企业创新,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至少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1.提高全员职工创新创业的竞争力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铸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必须强化全员职工的创新创业意识,坚定他们对创新本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的认知。
2.重视管理创新,培育创新型领军人才。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太先生创立的“东京通讯研究所”,初始默默无闻,靠借贷发工资。当获悉美国倍尔实验室“晶体管”研发信息后,立即抓住契机、买下专利,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研发出“便携式半导体收音机”,凭其质量好、重量轻、成本降低70%,竞争“电子管收音机”市场。又通过“便携式”创意,3年占领美国市场,5年占领全球市场。善捕捉创新信息,抢先开发高科技产品,是一条见效快的企业竞争力发展捷径。
3.要关注科技创新,培育大批优秀的原创人才。“原”,源的古字,起始和起源;“创”,开创或首创。“原创”人才,指的是善驾驭“原创灵感”的科技攻关人才。综观古今,任何原创理论或原创事物,都是那些具原创力的人,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积聚中,先是萌发奇想,继而大胆创新,最终以其创造性成果,推动社会历史前进。
4.要紧扣企业内外创新,铸造个性化的核心竞争力。从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企业内部渠道看,应把握好“三个着力点”。一要对全员职工进行创新教育;二要从整合公司资源入手,集中进行某一领域的“差异化”创新运作,逐步形成具有企业独特个性的体制、制度、机制、文化和核心技术;三要找准适合本公司发展个性的关键要素,形成唯我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从企业外部渠道看,可运用企业兼并、知识联盟、形象策划与传播、发展忠诚顾客群等创新举措,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如“知识联盟”,有助于产业技术的优势互补,联盟各方合作紧密,参与者广泛,具有巨大的战略潜能。
(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途径是人力资源整合
人力资源整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人力资源整合是指引导组织内务成员的目标与组织目标朝同一方向靠近,从而改善各成员行为规范、提高组织绩效的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日益认识到人力资源整合对提升企业http:///list/2-15.shtml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意义。通过有目的地进行人力资源的整合,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潜能,和谐处理企业经营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并对相应的各种管理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从而促成企业革新、提高企业组织效率,增强企业http:///list/2-15.shtml核心竞争力。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与深化,人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企业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的寿命也越来越短。我国加入WTO以来,面对国外企业强劲涌入我国市场,我国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现状,我国企业寻求长期生存与发展之路尤为紧迫。面对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企业有挑战,也有机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思想打造我国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去迎接挑战,成为我国企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创新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这为中国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环境的变化,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大企业入住本国,这些企业所带来的全球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我国企业的管理方法与体制的革新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才能确保企业在众强林立的市场环境中更好的生存发展,关键点就是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和研究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一个热门话题,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核心竞争力拥有五个特点,即:价值性、难以模仿性、独特性、难以替代性、可延展性。一个企业要想培育自身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从内部培养和外部获取两方面入手。内部培养这一块主要的就是要不断对企业内部职能各个领域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综合评价和整合,从而明确企业的竞争地位,进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在生产和产品设计研发决策中提供相关的参考。核心竞争力可以帮助一个企业快速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帮助企业迅速的整合相关资源,进而完成组织既定战略目标。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表现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中,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组织累积性资源和学识,特别是那些灵活运用、整合这些资源的独特能力。企业赖以生存、发展、壮大之基就是核心竞争力,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质。
首先,它具有异质性,它组织内独一无二,有别于其它的。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表现和认定,如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刷新理念,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优先,中集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物美价廉等。而核心竞争力还表现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内的独有性,它是其他行业、企业所买不到、偷不来、带不走的有形或无形的企业财富。
其次,它具有不易识别性。它可能是有形的,可度量的,也可能是无形的,不可度量的。通常核心竞争力比较容易从企业外部得到评价,常用的一种做法,称为“对标”,即企业将自己的产品及经营管理方式与先进的企业进行对比,通过一堆堆的数据分析,以帮助企业找出差距,精确获得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而选定的一系列对比分析指标可以是公司规模、持续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国际化程度、抗风险能力等方面。
另外,它具有动态性。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动态着的过程,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在企业有一定的全方位积累之后,企业如何发展,如何培养其新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涉及规模效益、产品差异化水平、产业多元化及企业兼并等方面,它是一系列要素的综合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具有高附加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竞争能力的基础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根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但能提高企业的效率,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或增加产品价格,增加企业利润空间的同时,扩大客户利润,实现“双赢”局面。
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中,关键要点是创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价值创新。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新工艺等的创造过程,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源泉之所在,特别是高科技产业中的核心技术创新,将对企业的发展和扩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价值创新是通过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来争夺客户,通过价值上巨大的扩展来作为支配市场意图的起点,通过确立全新的价值来获得竞争优势,是企业竞争的一种策略手段,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方法。管理创新企业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协调和开发资源,增强企业竞争力,是强化企业竞争能力的基本手段。组织创新是要使组织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利用各种技术,在内部结构调整,体制建设,对外的有关发展战略以及所采取的对外竞争策略上及时调整,确保企业的最终利益能得到保障。而这四种创新,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让企业保持自身独特的竞争力,方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结束语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需要企业的管理者拥有识别相关企业资源的能力,只有这样企业才会获取到对自己发展有利的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梳理、整合,又可以最终形成企业的一种能力,当能力和资源相互整合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为该企业一种独特,别人无法模拟,对方也无可替代的时候就可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形成之后,可以为企业在日后的发展中,制定相关的战略目标的时候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最终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目标,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另外一个方面根据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帮助企业明确在对外战略对位分析以及采取行动上提供参考,还能帮助企业明确自身的优势、劣势,明确目前自身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21世纪,现代企业竞争的重点在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以此打造比较优势,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总之,一个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不是靠产品的价格、质量,也不是靠多么英明的个体领导,而是靠企业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上去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然可以占据一席有利之位。作为企业管理者,通过整合企业资源、分析形势、完善自身建设,才能在严峻的竞争形势下突围而出。对于我们学经济管理的人来说,要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利用自身所学,为打造我国品牌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促进我国企业的长久稳健发展多做贡献。(作者单位:西山煤电集团机电园区机械修配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谢振芳,吕永卫.企业管理要义解析[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2]余来文.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澳门:澳门科技大学硕士论文节选,2007.2.25.
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世界,国家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这是众所周知的,教育是基础的人才的培养,是文化知识的传播包括品德的修养。加强企业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企业家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所起的主导作用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呢?下面我们来阐述以下几点。
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在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有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将来竞争优势的,并使企业在竞争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权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特点:
1.独特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技术实践,管理实践中以特定的方式培育起来的,不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企业能力的概念不同,前者突出价值链上的特有的技术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通力,后者更为广泛地涵盖了整个价值链,包括市场界面能力、基础设计施力与组织活动和规则等。
2.持久性和替代性 前者是由企业多种能力、技术和产品长时间累积而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周期较长,即比单一能力具有更长的存续时限。后都 是由于企业物资资本与人力资源的互补体系与企业组织结构和个人资源密不可分,既包含企业独有的技术设备与操作技能,也存在于企业员工的头脑中,表现为尚未编码的经验、常识和智慧,难以为外界所了解、模仿、移植,就是难以在短时间内被超越。
3.整体性单一的产品或能力很难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综合各部门的知识与技能的整合结果,方可成为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与环境保持平衡的结构复杂的系统,且有整体性
4.价值延展性 核心竞争力既能使企业在某一领域获得较高的利润,也能延展到相关领域,使企业进入多个市场与产业而获得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管理
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它贯穿于人力资源的整个运动过程,包括人力资源的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成本核算、人员的筛选录用、合理配置和使用,还有对人员的智力开发、教育培训、调动人的积极性和道德觉悟等。
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人力资源的生物性 人首先是一种生物。人力资源存在于人体之中,是有生活的“活”资源,与人的自然生理特征相联系。根据人的自然属性与生理特征进行符合人性的管理,
2.人力资源的时限性 是指人力资源的形成与作用效率要受其生命周期的限制。人是有机体其生命都经过幼年、少年、青年和中老年期,每期的资源的可利用程度也不相同。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必须尊重人力资源的时限性特点,要适时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保证人力资源的产出并延长其发挥作用的时间。
3.人力资源的再生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力资源要实现自我补偿、更新和持续开发,就要求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注重终身教育,加强后期的培训与开发。
4.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性 磨损性可分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劳动者自身的疾病和衰老是有形磨损,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老化是无形磨损。
5. 人力资源的增值性人力资源不仅具有再生性而且其再生过程中也是一种增值的过程。人力资源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创造财富;另一方面通过知识经验的积累、更新,提升自身的价值,从而使组织实现价值增值。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企业拥有人力、物力和财力三大资源,而物力和财力资源的利用是通过和人力资源的结合实现的,只有通过合理组织劳动力,不断协调劳动力之间、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 ,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源,使它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功能 ,形成最优的配置,从而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2.有篮球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的员工都是有感情、有尊严、有思想的,这就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设法为劳动者创造一个适合他们所需要的劳动环境,让他们能够乐于并积极主动地把个人劳动潜力和聪明发挥出来,为企业创造出高效的生产经营成果,困此,企业必须做好物质奖励、行为激励及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的关系,使员工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发挥专长,努力学习技术和专业技能,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3.有利于减少劳动耗费,提高经济效益并使企业的资产保值。经济效益是指进行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和所耗费的差额。减少劳动耗费的过程就是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所以合理组织劳动力,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可以促使企业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成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产要保值增值,争取企业利润最大化、价值最大化,就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它贯穿于人力资源的整个运动过程,包括人力资源的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成本核算、人员的筛选录用、合理配置和使用,还有对人员的智力开发、教育培训、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提高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等等,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
核心竞争力是是指企业内部一组技术和知识的组合,是企业的各种独特能力的集合,因此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是企业能力的网络结构图,这张网络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各网络节点为上的人力资源的能力发挥大小以及各个人力资源能力的相互匹配和整合效果。所以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必须以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为基础。就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过程。如果企业忽视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也就无从谈起。
可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根基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离开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何谈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和办法
.普及现代人力资源意识
1.重点向部门经理和主管灌输现代人力资源意识,使他们明确:绩效考评、人员配置、教育培养造就员工等等人力资源相关责任,关系到企业的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影响到企业整体战略的实现。2.定期培训教育部门经理和主管有关人力资源的知识、技术、方法,特别是有关绩效考评、人员配置、定员定额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和知识,以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3.明确划分各职能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的人事管理职责。
加强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作用
1.加强人力资源规划工作;2.完善人力资源的相关控制流程,实现人力资源综合协调职能;3.完善公司组织架构,设置专职的人力资源部门,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升到决策层面、发挥人力资源的战略性、规划性、辅助决策功能。
建立完善以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系统
1.人力资源规划技术主要包括组织和岗位的设计技术、分析技术、评价技术、定额定员技术等;2.选人用人技术依据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出相应的选人用人技术,诸如面试、心里测验、情景模拟、考核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集散地应用,发掘出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科学合理的配置人才;3.考评技术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设计出适合本企业实际的考评指标实施考评。考评技术设计的关键在于标准的确定,同时将考评结果与使用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绩效水平,激发员工的积极性;4.薪酬设计技术 以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对成本具有控制性,体现岗位、技能、责任、劳动强度的差别,体现薪酬的保障、激励、调节等功能 ,体现市场需要,使薪酬既能起到激励员工热情又能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5.培训与开发技术引入各种直接传授、实践培训、参与培训、网上培训、等方法。摸索出有效的技术组合。
关键词:企业;品牌经营;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一种产品乃至一个企业区别于其它产品和企业的标志。对企业而言,它代表了一种潜在的竞争力与获利能力;对消费者而言,它是质量与信誉的保证,减少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和风险。因此,品牌为企业带来的利益是内在而持久的,品牌经营与品牌战略应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品牌战略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没有品牌战略,就难以形成持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竞争力的企业未必要有品牌战略,但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则必然是没有品牌战略的企业。
1.概念的澄清——品牌、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
(1)品牌。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从感性角度看,品牌是一个产品或一个企业在视觉、情感、理念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形象,当你见到IBM你会联想到“大蓝”或蓝色巨人,见到Mcdonald会想起快乐。从品牌的定义可以得出品牌的如下特点:
①特定的品牌只和特定的产品或企业联系在一起,品牌具有排它性。品牌表达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对具有相同理念和价值取向的消费者有“锁定效应”,当消费者在同种或同类产品中进行挑选时,对一种品牌的认同意味着对其它品牌的不认同。
②品牌具有品牌价值。美国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伍德鲁福曾说:“只要‘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在,如果有一天,公司在大火中化为灰烬,那么第二天早上,全世界新闻媒体的头条消息就是各大银行争着向‘可口可乐’公司贷款”。这正是品牌的价值所在。
③品牌具有丰富的内涵。不同于名称或标记外在所表现的那样,品牌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区别于其它产品的标志,一个品牌之所以能吸引消费者,除了它本身的产品质量和产品的一些特点外,在这个品牌背后更有许许多多的附加价值,或者叫无形价值。这些无形的价值包括文化、生活方式,还有一些是历史遗产。这是品牌真正能吸引人的地方。
④品牌塑造需要一个过程。传统理论认为,新品牌成为名牌的成功率只有5%左右,且需巨额广告费支持。在美国创立一个名牌需要1亿美元左右,在我国最少需要5000万元,时间至少3年以上。
(2)品牌经营。品牌经营是通过品牌实力的积累,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建立顾客忠诚度,形成品牌优势;再通过品牌优势的维持与强化,最终实现创立名牌与发展名牌。
品牌经营与产品经营不同,品牌的生命周期比产品长得多,产品往往只是相对某个特定的需求时期而言。产品经营主要是保证产品的品质与功能,提供消费者使用产品的满意度和价值感;而品牌经营是一种核心的信念,贯穿于整个企业之中,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所经营的不仅仅是形象,还包括认同,这种认同反映了品牌的个性,体现了企业的实力。因此,品牌经营是企业竞争继单纯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技术竞争、服务竞争之后的高级阶段,是多种手段的综合。
(3)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这主要是由核心竞争力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所决定的:
①核心竞争力能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能为用户提供超过其他企业的更多的使用价值,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满足用户需要;同时能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有更高的劳动效率、更低的产品成本,从而取得更高而且长期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②在竞争方式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难以模仿和超越。
③从企业未来成长的角度看,核心竞争力具有延展性。企业能够从某种核心竞争力衍生出一系列产品与服务,从而打开多种产品潜在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核心竞争力有从“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最终产品”的延展过程。相应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展,一般都呈现出以生产环节为起点向研发和营销两头延伸的特征。
④核心竞争力具有相互关联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
⑤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学习积累得到的。核心竞争力不能通过相应要素市场的买卖获得;因此,一旦企业在某项核心竞争力上取得领先地位,竞争对手很难在短时间内赶上来。
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动态调整的。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剧变或管理不善,企业在某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到后阶段会贬值成一般能力甚至流失;因此,核心竞争力需要及时的保护、调整和创新。
2.两者的关系——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一种产品本身不具有生命力,再怎么做品牌都没有用。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品牌与企业其它方面的相互依赖关系。因此,我们应从企业如何构筑品牌及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入手,寻找品牌的价值来源,探究品牌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关系。
(1)品牌的构筑。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准确的定位。有一种观点认为,品牌成功的关键因素有:这个品牌的定位是否正确,它背后是否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它的思想观念是否领先。撇开后两者不谈,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品牌的定位在品牌构筑之始,起着指明方向的作用。
②基于品牌定位的产品研发。产品研发是树立品牌的根本环节。除了开辟新市场,建立营销联盟,真正要占领市场,需要的是产品对路及其高品质。要根据市场需求,加大产品开发力度,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提高市场进入壁垒。
③品牌质量保证。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品牌形象也是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象征。好的品牌有利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信赖关系的形成,没有消费者的信任就谈不上品牌及其资源;而这源于企业通过品牌向消费者表达其责任感,承诺其品牌向消费者所提供的服务是完全合乎消费者要求的。
④品牌的宣传策划。树品牌,质量是依托,宣传是途径。有了好的产品,还要有好的宣传,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某一具体品牌的宣传策略要符合该品牌的市场定位,品牌系统内各品牌的宣传策略应该既有差异也有相似之处。一方面使不同价值取向的消费者能够准确认知特定品牌,另一方面又可以保持品牌系统的整体性,以发挥宣传的“联动效应”。
⑤品牌的形象维护。一方面,企业必须不断开发新技术,并能适时应用于新产品,才能使其品牌在市场上有持久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品牌构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不断对品牌内涵进行强化,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适当的时候还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大胆创新,赋予品牌新的含义。
(2)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对核心竞争力特征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度量核心竞争力的两个重要尺度:价值链环节的附加价值和竞争对手模仿难度。附加价值反映了核心竞争力服务于企业的核心目标———利润;但单独一个价值指标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企业从短期的低成本优势中也能获得可观的附加价值,所以还需要模仿难度指标相配合。
要在企业内部培植既能带来高附加价值又在短期内不易被对手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有一个不断挖掘、开发、保持与创新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①首先,应寻找与挖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其实是一个对特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位问题。核心竞争力并不等同于企业竞争力,而只是它的关键部分和突出环节,有可能是研发、设计、生产、营销、服务等企业价值链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因此,在认准市场需求、产品技术变化趋势、竞争对手状况以及自身条
件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准确定位,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环节。
②应解决好如何有意识地开发核心竞争力的问题。第一,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竞争力为基础的,因此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是单纯在某个或某几个环节的简单加强,而要讲究企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配合。企业必须从战略的角度来安排自己的价值链活动,只能在完整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只有研究开发,没有相应的生产和市场手段相配合,或只有营销手段,产品陈旧落后,企业都是不可能获得核心竞争力的。第二,核心竞争力的开发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企业应积极利用现有的知识积累、人才资源、管理能力,将核心竞争力或其生长点运用于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并不断地进行总结、分析、学习、创新,形成一个“学习型组织”。然后,将这种初步形成的核心竞争力部署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对“学习型”人力资源的组织和分配来达到核心竞争力的部署要求。第三,核心竞争力的开发要着重技术与营销环节。从核心竞争力的延展特性来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展,一般都呈现出以生产环节为起点向研发和营销两头延伸的特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依赖技术的竞争,它可以是专利、非专利技术和商业秘密,可以视企业智力资源条件、优势产业、目标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的特点作出系统的技术安排,力求在某一个关键技术环节有所突破,形成核心技术,从而构筑核心竞争力。同时,现代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又是营销的竞争,因而必须增强营销环节,才能使核心竞争力落实于市场,才能创造效益。第四,核心竞争力的保持与创新。核心竞争力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阶段性是指核心竞争力总是与企业成长阶段相联系的,即不同的阶段有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核心竞争力;层次性是指在竞争范围扩大的过程中,低层次的核心竞争力难以适应其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需要及时地创新和发展。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形成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并保持其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创造出更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当企业的竞争范围发生变化时,应该及时调整,进入新一轮挖掘、培养阶段,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
(3)二者的关系。品牌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必须同时进行,过程基本重合,彼此难分。
①从过程上看,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一个品牌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有时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保持品牌的信誉是非常艰难的。例如,由于出现质量、服务等事件而处理不当,不仅会让企业付出巨额赔偿,而且也会使著名品牌声誉受到严重损害。同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的战略,需要企业构建和发展一个创新型的学习组织,在不断的学习、积累过程中,增加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竞争力,并不断地改进和发展这种竞争能力。因此,品牌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时间上是基本同步的。
②从在手段上看,依靠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必须重视产品研发与营销。创造一个品牌,首先必须明白品牌自身的核心能力究竟在整个价值链上的哪个环节,依靠这种核心能力,才能创造有持久竞争力的品牌。而在这些环节中,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同样重视产品的研发与营销环节。
③从影响范围上看,二者都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对核心竞争力来说,它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它是许多不同单位和个人相互作用产生的,它的载体是整个企业,而不是企业的某个部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必然是企业整体优化的结果。而品牌经营也不仅仅是广告的运作,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和核心技术的整体策划,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企业必须要通过管理制度、技术的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效率、营销策略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品牌价值。
④从实质上看,品牌经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外在表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品牌经营的目的与归宿。毋庸置疑,品牌经营需要企业综合实力作后盾,而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有赖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如果说企业综合实力是品牌这幢大楼的地基,核心竞争力就是其支柱。而良好的品牌反过来又作用于企业,带动企业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良好的品牌往往给消费者优质产品的印象,而品牌树立起来后,如在产品质量和性能上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则会影响消费者对这种品牌的忠诚度。因而需要企业不断进行各个环节的改进与创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从而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
3.目前我国国内企业品牌经营的误区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企业品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品牌启蒙阶段;自创品牌阶段;品牌竞争阶段;品牌国际化阶段。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一批如长虹、海尔等知名品牌;但总的来说,和国际知名品牌相比,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存在很大差距。
(1)在经营观念上,缺乏对品牌内涵的深刻理解。品牌的内涵涵盖了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品牌以产品为物质基础,没有以高品质产品为支持的品牌,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有高质量的产品,并不一定能塑造出强势品牌,强势品牌还需要其它优势来共同充实,这就涉及到怎样去做品牌。而我国的许多企业,盲目地以为树立品牌就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忽略了质量问题,结果红火了一阵就自然被淘汰了。其次,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的心理投射。也就是说,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产生的直观感觉和联想的总和,是消费者想要解决某一方面需求时,就自然想到的解决方案,这就涉及到品牌的定位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2)在品牌经营方式上,对品牌推广形式偏颇而又单一,除了广告,还是广告。不少企业把品牌的知名度扩散、产品销售量的提升寄托在重磅媒体的广告轰炸上,只要“量”到了,其他什么都可以忽略。广告创意、媒介组合、公关行销等等充满挑战与趣味,能够让产品及品牌推广得更好的方法,却没有引起更多的关注和应用;即便是广告本身,也是思维贫乏、创意雷同,质次价高。
(3)在品牌维护上,偏重短期效益,忽略长期发展。一方面,品牌的构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众传播心理学指出,消费者对任何产品都有一种潜在的抗拒心理;消除这种抗拒心理的最有效手段是让消费者自愿了解产品,而具有文化内涵或特定理念的产品更容易与消费心理磨合。这种文化或理念在消费心理的渗透是潜移默化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另一方面,国内一些企业业绩佳、发展势头好时,往往掉以轻心,忽略对品牌的长期维护与培育。走品牌之路,应是一条正确而且应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但品牌的构建、内核填充、推广、维护、提升等过程,又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容不得半点短视、浮躁和投机取巧。
上述问题,原因在于企业没有将品牌战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代表的长期的、综合的、有特色的企业优势结合起来。品牌定位不准确,就是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不清,找不到企业能做好、市场也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忽视产品质量,就是将品牌经营看成单纯的营销,看不到品牌背后体现出的企业综合实力;追求短期效应,即是割裂品牌培育与其背后核心竞争力的长期成长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总之,我国企业品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其源头是观念问题,对其实质的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核心竞争力既概括了品牌经营的实质,又将其同企业非核心竞争力区别开来,避免了我国企业品牌经营中缺乏重点、缺乏个性的问题,真正体现了品牌的魅力所在———独有、不能简单模仿、内涵丰富。
4.树立我国企业品牌,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从
战略角度来看,企业必须具备战略意识,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在打造企业品牌,实施品牌战略,这对企业是根本性的;同时,要有品牌战略的制度安排。一个没有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不可能谈得上实施品牌战略。要把品牌当作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夯实信用基础;要找好着力点,因企业而宜。但有两点须注意,即企业的研究力和企业的服务力;这是企业发展的理性和应有的形象,否则,企业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具体可以从如下着手:
(1)转变经营观念,树立名牌意识。企业要真正意识到品牌代表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员工素质和商业信用,是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最终靠核心竞争力来维持。
(2)重点突破,合理创新,打造我国企业品牌。品牌的树立以核心竞争力为支柱,要靠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来完成。核心竞争力反映在企业某个或某几个关键环节。我国企业受资金、技术、人才各方面条件限制,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面出击,而应该集中自身优势,如完善的销售网络、对国情的深刻了解等,集中加大对优势环节的投入,以创新来保持与发展核心竞争力,进而为品牌经营打好基础。
(3)强化市场营销,在观念上与国际接轨,在方式上进行创新。市场营销是企业创名牌中的重要一环。国外一些知名企业都具有几十年乃至上百
年的营销经验,而我国在这方面可说起步较晚,财力也有限。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的企业在营销方面没有优势,相反还很落后。因此,要以品牌合理定位为起点,细分市场,研究适合国情的营销手段,提高品牌知名度;再以品牌带动研发、管理等,形成品牌经营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良好互动关系。
(4)动态调整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品牌战略,保护我国企业品牌。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品牌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经济环境、竞争对手状况、企业发展战略不断进行调整,以保持企业竞争优势与品牌形象。同时,还有核心竞争力与品牌的保护问题。一个组织要成长,就必须变成学习型组织,专攻核心专长,然后以核心专长直接指向最终用户,不断创新以抓紧最终顾客,而这些创新都必须有法律上的保护,否则不被竞争对手模仿就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①菲力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关键词】 邮政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途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邮政企业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竞争优势,如何不断寻找企业生存发展道路,如何不断提升邮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邮政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在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它是一种集合的能力。其内涵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不可分离性、不可交易性。
二、邮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对于邮政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就是邮政企业多方面技能和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是企业在特定经营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合力。总的来说,邮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邮政的品牌优势和全程全网实物传递能力。以下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对邮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
(一) 价值性:百年邮政通过统一形象、名称、术语、标识符号等手段,树立了邮政品牌,通过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实现了社会化的服务监督机制,实现邮政品牌的最大价值化。同时,邮政网络实现了全程全网的实物信息传递,保证了公民的通信权利,这些都是邮政企业的价值所在。
(二) 独特性:邮政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实物信息的传递能力是其独有的传递能力,这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从事实物信息传递的企业所无法比拟的。这也是邮政有别于一般运输类企业的独特能力。同时,邮政信息网络、金融网络的建设,使邮政的实物信息传递过程增加了信息交流和资金结算功能。因此,也构成了邮政的独特优势。
(三) 延展性:邮政的本质是通信,是传递以实物为载体的通信服务业,邮政企业在完成通信的过程中培育起了其核心竞争力——全程全网的实物传递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邮政也从传递实物延伸出其他业务,邮政业务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外延也不断扩大,信函业务由以个人书信为主转变为商业信函为主;包件业务也由居民小包裹转变为大量的商品包裹,进而向现代物流领域市场冲击;金融业务由传统的存、取、汇业务也逐步发展成为集金融、理财、基金、信贷为一体的商业银行。这些都是邮政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邮政企业正在形成一个面向市场、面向客户,全方位、多层次的经营服务体系。
(四) 不可分离性:邮政的品牌和邮政的网络一样,具有不可分离性。邮政网络遍及全国,规模庞大,全程全网、联合作业,是一个统一指挥调度的复杂而规范有序的邮件传递网。邮政的传递网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培育起来的,是一种整合而成的能力,具有不可分离性。
(五) 不可交易性: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兼并、联盟获得资产或业务扩张,但是核心竞争力只能在内部培育。邮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在长期的经营中形成的邮政独特的优势,只有在自身的努力下才能不断的提升。
三、 邮政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 提升整合资源的能力:遍布城乡的邮政局所和连接全国各地的实物传递网是邮政企业独具特色的资源,也是百年邮政赖以生存的基础。目前邮政企业虽已参与到市场化的竞争中,但仍承担着普遍服务的义务,因为受成本和业务量规模的限制,目前邮政的网络还不能完全适应邮政大发展的需要,邮政网络的这一核心竞争优势还没有真正的发挥出竞争优势。因此,加强全程全网建设,提高网络运行质量,是提高邮政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一是要树立全程全网的大局观念。一切从全局出发,做到每一个环节对下一个环节负责,严格执行质量和时限标准,安全、准确的的完成最后一公里,使客户不断增强使用邮政业务的信心。
二是优化网络流程。对网络运行的各环节精确分析,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流程,使其更加快捷方便、运行高效。
三是制定科学的核算系统。做好网运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实行网络共享、共维,使得网络稳定健康发展。
(二) 提升邮政的品牌。品牌竞争力是邮政企业拥有的,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或在行业内能够保持独树一帜、能够引领邮政企业发展的独特能力。品牌竞争力是邮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是实现邮政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和根本所在。
一是建立专门的品牌建设机构。邮政企业应树立前瞻性的眼光,用品牌管理来统领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要对企业品牌的定位、核心价值选择、形象塑造、传遍等工作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加大对自身优势的宣传力度,除了利用户外、电视、网络媒体等手段做好形象宣传工作外,还可利用投递员和营销员做好上门宣传,利用邮政信箱、车辆等自有资产做好宣传工作。邮政企业在提供快捷、个性化服务的同时,通过宣传工作要使邮政品牌具有更加广泛而不可替代的公益性和归属感。
(三) 改善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服务是实现邮政企业利润的重要手段,要通过不断改善用邮环境,增强服务理念,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产品,通过产品的差异性,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从而提高客户对邮政的忠诚度,提升企业竞争力。
邮政企业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不仅要充分利用好“百年邮政”的品牌优势和“三流合一”的网络优势,更多的还要从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效率和培育人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使得邮政核心竞争力和邮政未来差异化的竞争战略相匹配,也为邮政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创军 发挥邮政核心竞争力 壮大邮政核心业务[J].邮电经济,2004,(4)
[2]郑木昌 浅论以文化战略提升邮政核心竞争力[J].邮政研究,2007,,2(5)
[3]陈玉冬 中国邮政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刍议[J].邮政研究,2003,19(1)
[4]李福海 战略管理学[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2004
方统法 论企业核心能力的识别[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23(7)
核心竞争力理论回答的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最根本要素的问题,即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什么的问题。从整个企业资源的角度,可以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经由集体学习而积累起来的,有助于帮助企业为客户带来价值的能力和技术的总和”(Hamel和Prahalad,1990,1994)。核心竞争力是属于组织共有的学识,而不属于个人或业务单元专有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技能协调和整合的结果,这种整合即需要管理的介入,通过有计划的市场调研、技术研发、生产过程的控制、有效营销体系和方法,确保向市场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突出了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技术性。
保险企业有着与一般企业不同的特征。由于保险商品无法申请专利,同时监管机关要求保险产品的相关信息要公开和透明,因此,竞争对手的模仿非常便利,从而,在保险业以新产品为手段构建核心竞争力是不可靠的。因此,保险产品与服务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为“品牌”的竞争。具体而言,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强大的晶牌塑造能力;适应市场细分的、定价定位合适的产品开发能力;完备的市场拓展体系与能力;灵活的市场反映和风险防范、控制、处理能力;强大的资金运用和增值能力。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保险公司具有明显竞争优势、扩展应用潜力和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整合各种资源的能力。
也有一些文献对保险业内某些部门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界定和描述,例如,把人寿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定义为“寿险公司长期形成的,建立在先进的经营要素基础上的相互融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整体运作的能力”;把非寿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为创新能力、承保能力和偿付能力;把保险经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界定为“适应市场细分的战略定位、强大的技术运作能力、完备的市场拓展体系、内部机制的适应能力、特色的客户服务体系和资金运用增值能力”。
二、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对于帮助企业培养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无疑有着巨大的价值。西方学者的研究认为,就一般企业而言,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1)学习能力与战略的灵活性;(2)技术管理能力;(3)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学习型企业能够快速地获取、创造和转移知识,并能针对新形势和新知识迅速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战略。学习型企业不是一夜之间就创造出来的,它需要在企业内形成鼓励学习的环境,并消除一切影响思想交流的障碍。从长远来看,学习能力与战略灵活性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最终体现为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快地学习、更迅速地通过学习调整自己。
技术是关乎企业增长和获取业绩的一个重要变量,如果一个企业能够获取到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以更高的效率完成企业活动的技术,企业就拥有了竞争优势。成功的技术管理需要特殊的技能、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更需要能整合企业的技术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用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核心的资源。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强调把个人动机与企业目标有效结合的管理能力、建立一个善于学习的员工团队的能力、维持一个能有效应变的管理团队的能力(Wisher,1994)。
具体到保险企业,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分为外部来源与内部来源。外部来源包括市场结构、产业竞争程度、产业政策和保险需求;内部来源则包括制度、人力资本、非人力资本、管理、技术、企业文化、信息化和保险产品等。由于外部来源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保险企业应主要从内部来源考虑增强自身竞争力。
三、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有的、不易被模仿的持续竞争优势,也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反映。从经济学角度看,核心竞争力的终极目标是创造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为股东带来更多的收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企业实现这一最终目标的主要路径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更关注自身的根本优势,因为只有不易被他人模仿和学习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二是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扩张起着战略指导作用,企业选择专业化还是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结构与大小;三是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要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始终保持动态成长就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富有活力的学习机制和创新机制(薛可,2001)。
对保险业来说,随着保险业人世保护期的全面结束,我国保险业将面临全面开放的新形势,核心竞争力对保险企业也将具备更为重要的功能。首先,随着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市场主体不断增加,从市场分工的角度来看,分工将不断细化,最终将迫使保险企业修理“枝蔓”,强化“主干”,以主干的竞争力优势即核心竞争力强化或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第二,保险企业为了保持和巩固自身的市场定位,必须集中全力,调动所有的资本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来强化自身最具优势的特色——核心竞争力;第三,核心竞争力将引导新的经营理念,即企业最重要的不是过分关注市场份额,而是关注市场价值,不再强调垂直一体化,而是强调产品研发与保险服务提供的内部化、销售的外部化。因此,总体来看,后WTO时代,保险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主要呈现为核心竞争力的竞争。
四、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包括因素分析法、对比差距法、内涵解析法、模糊分析法、综合指数评价法等多种方法,其中使用最频繁的是综合指数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根据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的分析,首先选取若干一级指标并赋予各指标一定的权重,然后在每个一级指标下进一步选取若干二级指标并赋予一定的权重,最后根据各指标的取值及权重计算所有指标的加权平均数即为企业的竞争力总指标。
世界经济论坛(WEF)和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IMD)自1990年起,使用300多项指标对24个经合组织成员国和10个新兴市场国家(地区)进行国际竞争力评价与排名,并合作出版年度《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他们的研究在各国政府、企业界和学术界均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在我国,焦谨璞(2002)以WEF和IMD的评价体系为基础,构建了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并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中国人民银行(2004)主要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对2003年北京市的中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得出了外资银行竞争力强于内资银行、股份制银行竞争力强于国有银行的结论。
也有一些学者对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评价进行了研究。姚壬元(2004)从保险公司的资源要素、能力要素和环境要素三个大类中选取了9个基本指标及40个具体指标,构建了一个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徐爱荣(2004)则以财务指标为主要基础,从保险公司的产品创新及资本管理两个方面选取了15个具体指标对保险公司的竞争力进行评价。景丽英(2006)则从保险公司的创新能力、偿付能力和承保能力三个方面,通过分别建立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方法,对我国非寿险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
五、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应是企业战略的重心,培育与提升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工程,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国内学者对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很多论述与研究,总体来看,研究的视角包括企业内部微观视角与外部宏观视角,其中以企业内部视角的文献居多。
从企业内部来看,对保险企业而言,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是培育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举措,保险企业的创新能力包括理念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资金运用创新、销售渠道创新等方面。此外,保险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文化对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外部环境来看,完善市场环境、加强监管体系建设也有助于保险企业构建和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应从保险市场的进出制度、保险业税收政策、保险投资政策以及保险服务贸易政策四方面调整保险产业政策,为中资保险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王文祥和魏华林,2002);就保险中介市场发展与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而言,发达的保险中介市场对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而监管机构应从发展中介市场体系的角度出发,完善中介市场监管制度(姚庆海,2005)。
六、总结、评论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总体来看,当前国内对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专门研究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献数量不多,且研究重点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目前,从一般企业管理层面介绍、引进和研究国外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文献较多,但对于具体的企业来说,对其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需要把一般理论与行业特征相结合才能深入进行。许多学者在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到目前为止,专门研究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界定、来源、作用、识别与评价、培育与提升的文献并不多,系统性研究的文献更是少见。
(二)在已有的文献中,较为多见的是把一般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简单地应用到保险企业,而在保险企业的行业特征基础上研究其核心竞争力的文献较少。保险企业作为专业经营风险的企业,其产品形态主要表现为无形的产品,其与客户之间的保险合同关系可能长达数十年之久,其产品销售主要依靠中介机构与人进行,其利润来源包括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两个方面,其稳健经营有赖于充足的偿付能力,作为中国的保险企业,还面临市场规模迅速发展、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并不充分<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分别占据了寿险和非寿险一半左右的市场份额)、市场体系有待完善等外部环境。上述保险业务的特性、保险企业经营的特征及保险市场的结构特征都会对我国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生深远的影响,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如何把这些特征与一般理论进行良好的结合,构建适合中国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体系与分析框架,仍是一个需要解决与完善的问题。
(三)对保险企业竞争力的评价过多地依赖于财务指标。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最终会体现到其财务指标中,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保险企业,其财务指标会表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较好的流动性保持能力和充足的偿付能力。然而,财务指标更多的只是反映了过去或当前保险企业的经营业绩,它是过去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和反映,但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能完全通过财务指标得到评价。例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学习型企业的建设、企业文化的完善、公司创新体系的建设都属于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容,但其成果在短期内未必会反映到财务报表中;另一方面,在中国保险市场规模迅速增加、未开发市场空间较大的情况下,从增长趋势来看,部分保险企业的销售规模、利润率等财务指标看上去可能比国际保险业巨头还要高,但实际这些数字并不能反映保险企业的真实竞争力水平。特别是在评价和比较来自不同国家的保险企业的竞争力时,过多地依赖财务指标,有时可能会得到不真实的结论。
(四)研究方法有待完善。总体来看,目前已有的研究尚缺乏一套科学的方法体系,这一问题导致的结果之一,表现为不同的文献对相同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结果呈现出较大的不同,对培育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也往往得出各不相同的结论。
上述问题的存在实际也提示了未来我国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方向。在此,作者主要强调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一个符合保险行业特征和中国保险业市场特征的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框架需要得以建立和完善,中国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界定、识别、评价以及提升,都需要与中国保险企业及保险行业的实际紧密相连。为此,需要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需要,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保险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不同,并分析这些特征对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其次,在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面,除了对国内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比较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以国际视野评价中国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国际视野进行评价,就需要使用特定的数据处理方法,剔除当前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空间较大这一因素对核心竞争力评价带来的影响,只有这样做,评价的结果才更客观,其提示的实践意义以及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的改进建议才能够在全面开放的中国保险市场中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一、加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支撑企业永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1 新时期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尤为迫切。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并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当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特别是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实体的巨大冲击,这既为中国企业积极实施并购重组战略,进行产业扩张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中国企业面临着西方跨国公司的冲击和挑战。因此,探讨培育和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就显得尤为迫切。
2 有针对行的培养,实行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结合,综合安排。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培育和综合素质提高的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部分。只有坚持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如在技术方面把握不准的,可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归类、整合,把握一般技术、通用技术、专有技术、关键技术之间的区别;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会有效克服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瓶颈”和薄弱环节,迅速取得突破性进展。
3 有选择的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可以有多种,鉴于企业有限的资源,不可能对多个要素加以培养。确切地说,一个企业不要在两个不相关领域各自培育两个不相关的核心竞争力;否则,会产生资源供给短缺的危机,从而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充分培育。要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法等,而这些就是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二、不断加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实现历史性跨越和发展
1 建立、健全和完善保障机制。这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的必要保障。推进管理创新,形成独特管理模式。培育适宜核心能力的管理模式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管理,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才能把体制改革的活力和技术进步的威力充分发挥出来,保持不断发展和基业常青。坚持以人为本,打造雄厚人才优势。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成为企业间主要的竞争对象。因此,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就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一要努力提高企业家的素质,这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二要选拔和培养一批专业性、技术性人才,特别是市场开发、管理方面的人才。
2 实施品牌战略,强化营销创新,创建强劲优势品牌。国际知名企业无不把打造、维护强势品牌作为塑造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Micro-soft”、“沃尔玛”及“Mot-orola”已成为这些大型跨国公司参与国际竞争的强有力工具。因此,要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建立品牌发展战略管理体制,实施与品牌理念相配套的系统教育培训等。同时,努力打造市场竞争优势。世界上两大电脑品牌,惠普和戴尔的核心竞争力有很大不同,惠普是工程师文化,重视技术,有强大的研发团队,而戴尔的核心竞争力是供应链,是市场营销。在全球化形势下,企业营销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在观念上由满足顾客向创造顾客、引导顾客和留住顾客转变;二是在战略上由产品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三是在方式方法上由传统营销向知识营销、趣味营销、情感营销等新方式转变。
3 掌握核心技术,集中资源进行差异化经营与管理。首先,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对企业提升竞争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在不同产品中表现为专利、产业标准等不同形式的知识。这类技术可以重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价值不但不减少,而且能够增加,具有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特征。因此,核心技术是企业在市场中取得超额利润的主要原因。一个企业即使没有整体竞争优势(实际上也不可能样样精通),也可以通过少数几个关键技术或少数几个关键能力大获成功,这种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关键技术和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其次,进行差异化经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现在拥有的资源、过去的经验和这些经验的积累等有关,也与企业长期从事某一专业领域有关。过去企业总是简单地讲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等,这些职能战略是企业外在和显性化的战略,最多只能获取暂时的优势。企业应集中自己的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许多成功公司的经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这些企业集中资源,通过对本行业的专注、忠诚和持续投入,苦心经营,精心培育核心竞争力,把它作为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战略,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
4 改进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市场份额。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大师J.M.Juran曾说: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无论是粗放型企业还是集约型企业,如果不闯过质量这一关,就难以开拓市场。现在,质量管理已发展到了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其目标也由注重资源的利用率、产品质量的合格率,转变为关注市场占有率、用户满意率和产品利润率的多元化目标。同时,要提高服务质量,凝聚更多客户资源。企业正在由生产密集型向服务密集型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高度重视服务,并将打造服务核心竞争力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服务商品化,服务品牌化,服务价值最大化,才能凝聚最多的客户资源。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many enterprises are eager to have their own core competitiveness, hoping to build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to strengthen their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overcome the competitors, and to obtain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o or weak core competitiveness has become a major obstac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enterprise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status quo of the core competence of enterprises in Yangzhou and put forward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n Yangzhou.
关键词: 扬州;核心竞争力;组织运行机制;提升途径
Key words: Yangzhou;core competence;organiz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promotion way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5-0043-03
0 引言
当前国内企业竞争异常激烈,有人则用“三明治”来形容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研究分析并想办法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它们希望通过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从容面对市场的“红海”竞争,希望通过核心竞争力所带来的相对竞争优势让企业获得长久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通过研究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找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角度,并从确定的研究角度调查分析扬州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在对扬州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提升扬州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当前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很多,通常我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给企业和客户带来持续价值的独特的能力。尽管理论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上的理解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然而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是什么能力”这个问题的研究一直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总体上看,理论界通常认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力、技术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是指上述哪一种能力,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前理论界开始关注组织内部结构和组织行为,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特定的组织资源或能力,而是组织内部运行机制。本文就是基于这个观点开展对扬州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组织内部运行机制是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机能及其运行方式,是引导和制约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并与人、财、物相关的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是决定企业经营行为的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的总称,是企业的经营系统、技术创新系统、财务系统等运行过程中各环节内部以及各环节之间本质的内在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作方式的总和。笔者认为,组织内部运行机制把企业的经营理念、战略思想和企业文化等软性竞争力与企业拥有的各种资源和能力等硬性竞争力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的最大能力效应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组织内部运行机制是企业经营理念、战略思想和企业文化等软性竞争力的指导作用得以有效执行和企业拥有的各种资源和能力等硬性竞争力的效率作用得以有效持续发挥的机制保证。它确保企业经营的不同方面得以协调,使各种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而获取最大效应。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关系具体如图1所示。一个企业如果内部运行机制上出了问题,企业的软性竞争力和硬性竞争力的作用都无从发挥。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构建和改革。
2 扬州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
由扬州市统计调查部门联合的2015年前三季度GDP大数据可知,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67.84亿元,增长10.2%,增幅居全省第3位。由扬州市2015年上半年统计局统计数据可知,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1131.6亿元,增长9.5%,服务业加快发展,上半年服务业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新增规上企业42家,列全省第1位。专家表示,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同时经济转型步伐加快。尽管扬州企业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保持稳定,但是面对当前较为复杂和宏观经济环境和愈来愈激烈的竞争环境,扬州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众多困难,具体表现为市场总体需求不足,企业家信心指数下降;对经济前景的判断较为谨慎;新增贷款中制造业占比偏低;企业盈利空间受到多重挤压;企业亏损面加大;企业复苏乏力;企业创新动力不足;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及部分企业生存艰难等众多困难。
为了进一步摸底扬州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并提出有效提升扬州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和措施,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对扬州江阳工业园区、邗江工业园区、广陵产业园区、食品工业园区及杭集工业园区内的80家企业进行了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情况的走访调研。本次调研过程中在选择样本时考虑到了企业规模、行业类型、行业特点和企业发展阶段等多种因素,调研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科学性。通过调研分析,总结发现扬州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六种情况。
2.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势不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势能给企业带来的竞争力不言而喻。有人曾经这样形象的形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说如果企业的“企”字去掉上面的“人”就变成了“止”业。比尔盖茨也曾说过如果让他从微软带走一百名员工,他可以创建第二个微软。从对扬州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调研情况来看,扬州很多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均不高,本科学历及以上人才所占比例较低,企业具备中高级技术职称或中高级技师人才所占比例都比较低,而且很多企业现有的具有较高水平人才的年龄结构也不合理,总体上呈现出年龄老化和青黄不接的现象。由此可见,很多企业的招人、育人、用人及留人机制还不具备较高的竞争性。企业没有好的人才开发平台就很难从人力资源市场上获取优秀的专业化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没有优秀的专业化人才作为支撑,企业拥有的软性竞争力和硬性竞争力就很难被有效整合利用。
2.2 企业自主品牌意识淡薄 品牌的基本功能就是区别竞争对手。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市场同质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很多企业都在想办法进行各种标新立异以区别竞争对手,品牌就是最基本的一个方法。从对扬州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有关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调研情况来看,尽管调研的样本企业中有一些是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的企业,例如牧羊集团。但扬州很多企业在自主品牌塑造上还不够重视,有很多企业依然是在做来牌或贴牌订单生产,很多扬州的服装加工企业、毛绒玩具企业以及杭集工业园区的旅游酒店用品生产企业在自主品牌建设方面做的都还远远不够。苹果、阿迪达斯和耐克都是我们身边经常接触到的企业,这些企业都在行业竞争过程中获取了较大的品牌收益,而那些很多靠来牌和贴牌订单生产为生的企业在行业市场竞争环境中就没有很多的讨价还价能力,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因此就只能获取微薄的低附加值利润。
2.3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企业的发展及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不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还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去开发创造市场需求,开拓新市场。从对扬州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有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调研情况来看,总体上,扬州企业由于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所需资金投入较多、技术创新研发所需周期较长以及企业技术创新研发人才匮乏等原因,扬州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普遍不高,这不仅直接影响到扬州企业本身的市场竞争力,同样也给扬州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很大困难。
2.4 企业现代化信息管理方法使用不多 当前企业已经处于互联网信息化时代,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对企业管理的效率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海尔这样的企业都在不断变革管理模式以适应今天的互联网信息化环境的要求。从对扬州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有关企业管理方法的调研情况来看,扬州企业中像扬力集团这样使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企业并不多,很多企业要不是由于资金投入上的考虑,要不是由于不相信现代化信息管理方法的实际成效,要不是由于没有相关会使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方法的人才而最终没有采用这些现代化信息管理方法。管理方法上的落后很大程度上约束了企业其它资源和能力效率的发挥。
2.5 企业不重视学习型组织建设 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此管理观念,强调企业应建立学习型组织,认为企业为了面临不断变化的外在环境,企业组织应通过力求终生学习、不断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可以持续高效地将企业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消化吸收并转化为企业竞争力。从对扬州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有关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调研情况来看,由于企业领导、企业文化、员工文化水平以及企业管理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扬州企业普遍不重视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扬州企业的学习型组织建设尚处于员工培训学习这个最初阶段,距离实现善于学习、自主学习、团队学习、终生学习和系统学习这些目标还很遥远。调研企业中做的相对较好的是牧羊集团通过自建牧羊商学院所开展的员工学习。
2.6 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不够 小的企业靠领导,中等企业靠制度,大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性竞争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华为公司的“狼文化”与华为企业的迅猛发展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例。从对扬州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调研情况来看,很多企业的领导都还不够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有的企业甚至没有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很多企业也只是把企业文化停留在口号上,企业核心层面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经营理念等并没有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形成企业认同,也没有将企业文化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活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主要表现为企业文化的表层建设,在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和行为层建设方面都还不够完善。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纵使这个企业拥有再多资源和能力,也很难长久生存发展下去。
3 扬州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途径
根据扬州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主要提出以下提升扬州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3.1 构建有利于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势的组织内部运行机制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优势最重要的不是看当前企业拥有多少优秀的专业人才,而是在于企业是否有一个吸引人才、教育人才、使用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平台和机制。这个人才平台机制的建立需要得到企业领导层的认同,也需要企业资源上的大力投入。企业所有者和企业领导层必须意识到当今人力资源管理优势已经成为企业战略决策执行、创新和业务活动开展、组织学习、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和塑造良好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础。当企业所有者和企业领导层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优势重要作用的时候,才有可能拿出权力和资源来创建这个人力资源平台。权力上主要表现为可以考虑由企业副总主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资源上主要表现为企业人力和财务上的投入。具体而言,建议扬州企业能够建立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做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相匹配,真正做到人力资源战略对企业总体战略的支撑作用。例如,吸引人才方面可以考虑多渠道、广范围招聘适合人才,做到事得其人;教育人才方面则可以采用员工自主学习和企业培训相结合,切实做到以员工培训需求为依据设计培训内容,以培训内容为依据选择培训方法,以培训方法为依据安排培训场所,最后还要加强对培训效果的考核;使用人才方面则需要做到人事匹配,人尽其才;留住人才方面企业需要实行动态目标管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和激励导向式的薪酬制度。
3.2 构建有利于企业文化落到实处的组织内部运行机制 企业文化是否能够落到实处的关键还是在于企业是否有一个与企业文化相匹配的内部运行机制。沃尔玛客户至上的企业文化、华为“狼”文化、海尔的创新文化以及阿里巴巴的倒立文化等无一不是因为企业拥有与这些文化相匹配的组织内部运行机制才深入人心。不同的企业文化所依赖的组织内部运行机制也不一样。
例如,强调创新文化的企业,其内部运行机制就不能僵化保守;强调团队合作文化的企业,其内部运行机制就不能孤立。因此,扬州企业要想真正把企业文化落到实处,就必须从一开始就注重包括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运作流程和企业制度在内的组织内部运行机制的建立。
3.3 构建有利于开展学习型组织的组织内部运行机制 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不仅能够使企业组织具备不断学习改进的能力,提高企业组织的竞争力,也能够实现员工个人与岗位工作的真正融合,使员工做到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学习型组织的基本价值在于解决问题,而且它常常是通过新的观念和信息来解决问题,进而实现价值的提高。学习型组织上述作用的发挥是需要一定的组织内部运行机制为基础的。例如,学习型组织对组织结构的要求是扁平式组织结构,学习型组织要求领导应该是服务型领导,学习型组织要求企业组织消除和减少部门之间的界限,学习型组织还要求企业领导能够和员工建立共同愿景等。总之,扬州企业只有能够为学习型组织营造一个适合其开展学习的环境,才能让学习型组织成长起来,进而发挥出知识的能量。
3.4 构建有利于发展技术创新的组织内部运行机制 就技术创新而言,扬州企业需要组织内部运行机制提供的支持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企业所有者和高层领导者的财力支持;二是开展技术创新的人才支持;三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所需的创新环境支持,在宽松的环境下,才能激发员工的创新激情和灵感;四是企业鼓励员工开展技术创新的制度支持。对于扬州企业而言,要想不被淹没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必须改革现行不适合发展技术创新的组织内部运行机制,运用机制去激发员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
3.5 构建有利于不断提高管理效率的组织内部运行机制 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方法就是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而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本来就是组织内部运行机制的关键组成部分。企业不论是制定战略决策,还是开展具体业务活动,都需要有效的管理工作作为支撑。因此,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从建立有效管理制度来讲,主要是建议扬州企业管理上要清晰量化,流程上要简化高效,职能上要完整明确,保证权责利对等,制度上要协调统一。对于先进管理方法的运用,扬州企业则需要立足企业长远发展需要,打破传统思维,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学习消化使用。
3.6 构建有利于发挥市场营销能力的组织内部运行机制 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对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企业不仅要从组织结构上对市场营销职能部门重要性进行确认,需要在企业层级上以及营销职能部门内部给予市场营销工作足够的人力、财力、权力和信息等支持,还需要充分运用组织内部运行机制中的创新机制,开展营销策略创新。另外,市场营销工作不是简单的产品销售,也不是简单的价格战和开展促销活动,扬州企业需要针对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大力开展品牌建设工作,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做到不仅企业和产品有知名度,而且还有美誉度,最终通过品牌和口碑影响发展更多的老顾客和忠诚顾客。
4 结语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扬州企业只有从组织内部运行机制上下功夫才能把企业经营理念、战略思想和企业文化等软性竞争力与企业资源和能力等硬性竞争力高效整合好,从而实现“1+1>2”的协同效应。当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企业在培育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绝不能急于求成。扬州企业只有在组织内部运行机制上下功夫,形成良好的组织内部运行机制,才能高效整合企业拥有的软硬竞争力,培育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和地区的双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国祥.核心竞争力[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2]赵丽英.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界定[J].商业时代,2008(12).
[3]孙雁.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途径[J].商业经济,2006(12).
[4]刘菁,刘长滨,刘荠.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管理制度论析[J].生产力研究,2009(10).
[5]周叶,周国宏.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J].企业经济,2008(12).
[6]刘刚.中小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策略[J].企业管理,2007(6).
摘要 针对一个企业所具备的文化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企业中软文化的实际的组成以及具体的形成过程进行科学的分析,阐明了企业中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相互间的关系。
关键词 企业文化 文化软实力 核心竞争力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实际产品之间的正经转化成企业的运营体制、品牌竞争、服务竞争、产品创新的竞争以及企业中文化竞争和社会市场的资本方面的竞争。所以说,对于当前的企业来说,首先必须要做到对企业内部的运营机制实施灵活和有效的方法,是的企业具备一定的精神凝聚力,保证企业具备强大的创新性一时与产品创新的能力,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快速高效的发展。
一、企业中的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概念
企业中的软文化是一种不能复制与模仿的,拥有强大软文化的企业,在当前的社会激烈竞争市场中具备绝对优势。针对当前社会哥大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监管一些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已经初步认识到了企业中软文化建设的重要程度,很大一部分的企业也在不断的构建和增强企业的软文化,但是因为收到对传统企业文化的理解的影响,对企业软文化的建设只是单纯的做在表面,所制定的相关制度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落实,是的企业中软文化并没有做到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效的结合,进而是的大部分的企业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企业中真正的软文化实力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讲,通过企业中的软文化的设立来确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中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组成
企业中的软文化实力是一个企业在相应的社会整体的经济关机体系下,经过企业内部和外部所广泛认同的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依据企业对文化的认知性从而所产生的亲和能力、聚合能力、号召能力、吸引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竞争能力,这都是促进企业持续不断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同时也是企业当中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照传统意义上对企业文化界限的划分,企业中的文化软实力可以分为精神实力、制度实力、行为实力、物质实力这四个层次。
(二)企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是保证企业拥有强有力市场竞争力的保障。规章制度是企业中的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同时也是企业的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额基础保障。所有的企业或者是组织要是形成了一种核心制度,并且具备一种独有的和竞争对手没办法去复制和模仿的管理体系,那么真央的企业或者组织就具备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制度是企业文化制度管理的精髓,是企业所拥有的一种不能被复制和模仿的运营方式,其根本就是企业所具备的核心理念在当前社会环境与发展的阶段中实施,同时还是企业和企业同类企业想区分的重要的标志。
二、企业中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企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属于一种技术实力、管理能力以及文化实力三种能力相结合的动态管理系统,这三种能力处于不同的层面,其中技术能力就处于企业的表面,是企业中最明显也是最容易被同种企业所模仿和复制的一种能力,管理能力处于中层,文化能力处于深层,这三种能力环环相扣,有机结合并且相互促进,以此来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效果。企业文化软实力与其核心竞争力之间有着非常默契的关系。
首先企业的文化软实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成分,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需要文化软实力有效支撑。伴随知识时展的脚步越来越快,社会中,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实际产品之间的正经转化成企业的运营体制、品牌竞争、服务竞争、产品创新的竞争以及企业中文化竞争和社会市场的资本方面的竞争。
当前企业的竞争趋势正在不断的吵着知识的塑造以及企业文化性的方向上转变,企业拥有了优良的文化软实力,就具备了核心竞争力。企业中相互竞争所依靠的实力逐渐南有形的资产演变成无形的资产,软文化的实力直接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管理创新和经营理念对企业文化的依赖性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