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活动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前一段我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二、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三、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当代教学论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多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结果。学生学到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没有在一定实际活动中反复练习和运用,是不可能实现的。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就像木匠手中的工具一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形成技能,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四、当然,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在语文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我们就感到必须切实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暄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乐意动”
首先,一方面,教师要做好活动场地的布置,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另一方面,在活动开始和活动过程中可利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情境渲染、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等方法,以激起学生想看看、说说、做做的强烈愿望;其次,充分利用活动课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特点,带学生到社会、大自然的情境中,营造一个学生“乐意动”的氛围。如在活动课《寻找春天的足迹》中,带学生到大自然中,那刚钻出来的小草,树枝上的嫩芽,星星点点的小花,湿润的泥土和微微的风,都能一下子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情不自禁地融入活动中。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积极动”
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要放手让学生参与,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动起来。
1.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
开始时,教师可就活动的设计和内容征求学生的意见。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可将一部分内容交给学生搜集准备,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的活动过程。
2.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
从活动内容搜集、学具教具制作,到活动场景的布置,均可让学生参与,教师主要是做好小主持的指导。
3.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一展身手
活动课重在过程,只要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动脑、动手、动口,那么即使学生在活动的某项内容没有充分完成,这节课也是成功的。
三、合理安排,让学生“大面积动”
语文活动课一定要避免那种“尖子生表演”的场面。在每一次活动中,都应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语文活动课的形式是多样的,如阅读欣赏、口才培训、表演品评、调查观察、语文技能赛等。要从为学生提供人人都有“动”的机会的角度出发,巧选活动形式。如《课本剧表演赛》中,由于时间限制,决定了表演的只能是部分人。于是,让其余同学做评委,对表演作出书面与口头评论及打分。
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活动与生活紧密相联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是因为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前一段我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语文活动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的时候,当新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稿)把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初中语文课也必须把活动课列入课程,作为正式课程的一个部分。
二、活动课重在学生活动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口才就会有所提高。许多学生这样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也有信心啦。
三、活动课重于“经验”学习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文;课外活动;课改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近年,我省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前一段我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语文活动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的时候,当新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稿)把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初中语文课也必须把活动课列入课程,作为正式课程的一个部分。
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口才就会有所提高。许多学生这样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也有信心啦。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当代教学论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多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结果。学生学到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没有在一定实际活动中反复练习和运用,是不可能实现的。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就像木匠手中的工具一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形成技能,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当然,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在语文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我们就感到必须切实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暄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二是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决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因此,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关键词】活动课 开拓视野 语文学科传统观念
1开展语文活动课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西部农村多数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其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缺乏现实生活气息;也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实践,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了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了语文教学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我认为,语文活动课的开展能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一条途径。
2语文活动课的特性
语文活动课有着它自身的特点。语文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要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要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生活是语文不竭的动力,只有融入生活,才会为语文提源头活水,才能让语文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在教《春酒》一文时,让学生搜集本地春节的有关习俗。这样有效地打破了课堂教学有限的时空,丰富了课堂信息的容量,使学生感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真正实践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方法上,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过分地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可以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只有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才能调动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收获了知识,开启了智力,陶冶了性情。如我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朗读完了,自己说出所扮演角色的性格特点。通过自己扮演的角色,学生对人物的性格抓得既全又准。我又趁热打铁问“若瑟夫”(扮演者)你是怎样认识“爸爸妈妈”的言行的?这样做既突出了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又发挥了主导作用,突出了重点;既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许多学生这样说,语文活动课给他们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他们对学好语文也充满信心。
3开展语文活动课的理论基础
语文活动课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因为其性质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是逐步占主导地位的,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初中语文活动课可以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有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多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结果。学生学到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没有在一定实际活动中反复练习和运用,是不可能实现的。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就像木匠手中的工具一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形成技能,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加强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地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感受、体会,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了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4开展语文活动课要注意的问题
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要真正取得一定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的周密安排和合理调控。所以,在语文活动课的教学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必须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暄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作出精心的安排。同时教师还要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4.2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语文活动课也是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与语文活动,决不能仅仅让一些学生在“活动”,而让其他学生袖手旁观。因此,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今天,我们学了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老师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大自然,我们便成群结队地到校园里观察了一下。
我和伙伴们先到食堂前,食堂前有几棵银杏树。在银杏树下,往上面看,它的叶子是扇形的。它小小的,绿绿的。它的树干很高,枝干不粗,模样倒像一棵松树。接着,我们向右转,,来到了香樟树旁。一阵微风吹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芳香,顿时使我神清气爽。它像一把大伞,为人们遮挡住了太阳。告诉你吧!因为它的香味,夏天可以驱蚊,所以人们都在它下面纳凉。旁边还有杨树。杨树下面用细绳包住,像穿着一身衣裳,其实是不让下面见到阳光,因为它一见阳光就会生根发芽,可上面却套了个塑料袋,也不知道是不是在保护嫩芽。
接着,我们去了长廊,长廊旁边种有桃花,它的特点是先开花,再张叶,相信这点大家都知道。继续放眼望,这里还有春菊,小柳树,以及一些蓝色的小野花,虽然它们大小不一,可五颜六色,交相辉映,甚是可爱。
【关键词】 发展;理性认识;自主学习
学习政治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时刻以一名优秀的中国公民的素质要求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因此,我们的政治教学活动一定要贴近生活符合实际。
一、认真选择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及内容一般是教材中所提供的,但就教材而言,有的活动在农村学校根本无法开展。针对这种状况,在实际教学中应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创新。设计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深度,要面向大多数学生;也要有一定的难度,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太难。要放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学生易混淆处;要放在学生思维的敏感区,能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如,教学九年级第二课后,针对三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及时开展了“科学技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活动课。通过查阅资料、演讲等活动,学生感悟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到当前我国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重视科技,重视科技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同时,也认识到国家要发展,还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还必须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
二、精心设计活动程序
如,在七年级思想品德“主志与成功”一节活动课教学中,针对同学们对我们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发射并成功返回的事件,特别对杨利伟克服困难,凭借坚强的意志顺利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人的事迹非常感兴趣的现状,我与学生一起对教材规定的活动程序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整合:创设情境(录像播放“神舟五号”顺利发射并成功返回的片断及杨利伟艰苦训练的场面)问题讨论(假如你是杨利伟,你会怎样?)超级链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不良诱惑”等,你会怎么做?)反省提高(制订意志锻炼计划并在班上交流)。通过有学生自己参与设计的活动课教学,他们对意志有了理性的认识,深深体会到能否完成学习、生活中的各项任务,意志起着决定作用,而学习、生活中的各项任务的完成过程,也是磨砺意志的过程。让学生参与设计活动程序,有利于提高活动课教学的效果,更具有教育性和实用性。
三、灵活使用活动形式
如果活动课单一化、成人化、模式化,就会使活动课单调、枯燥、缺乏活力。因此,活动课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如环保问题的活动,可以参加清洁场镇街道的活动,或组成环保小组进行环保宣传;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摄影;可以就发展经济要不要保护环境进行辩论,提高自觉履行环保义务的认识,也可以邀请环保人员做关于保护环境的专题讲座,还可以向环保部门提出整治、保护环境的建议,为加强环保工作献计献策等等。凡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发挥主体作用的,有利于提高活动质量达到预期效果的形式手段,都可以为行动课所使用。活动课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竞赛、辩论、调查、模拟表演、访谈、分组讨论、自主学习等。但不管是采取哪种形式进行,都必须考虑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种形式必须为这堂课服务,要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探究平台。这样才能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问题的能力。
四、适时调控活动过程
教师要当好“导演”,做好活动的引导和调控。由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年龄及对事物的认识等方面的差异,其表现欲的反应方式和方法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真正了解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有机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全过程。要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实施“宏观调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抓住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保证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要给学生“缓冲”的时间和空间,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这样学生才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才能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讲,才会有心灵的交汇、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才会有新知识、新观点的不断涌现和迸发。还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充分地尊重、理解、平等对待学生,亲切地与学生交流、探讨,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并且要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对学生独到见解或创新思维,要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其继续探讨的兴趣和热情,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而且当学生忽略了某些观点的情况下,教师应给以及时提醒。
五、及时做好活动总结
高中语文活动课是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拓展语文教学空间,充分开发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活动主题与形式来自主地完成学习活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指导、管理并评价的教学形态。学者们关于这一概念的界定大同小异。袁锦川在《关于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的研究》一文中提出:“高中语文活动课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专题性和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从中可以看出,高中语文活动课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与实践性,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谢辉在《高中语文活动课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文中指出:“语文活动课程是指语文教学活动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参加的,以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内在需求和认知规律为基础的,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基础为目的的,以课堂为中心,课内外互动互补的,有序有效的主体实践活动。”这一概括又说明了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开设活动课的意义之深刻,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强调了活动课要以课堂为中心,注重课内与课外的互补与互动,这就对组织活动课的教师在专业层面与技术层面提出了要求,即不仅要善于利用课外的教学资源,而且要将其自然而高效地融入到课内教学之中。谢辉在文中还创造性地将其主体实践活动分为外显形式与内隐形式两种,外显形式“主要是听、说、读、写、思、做等言语实践,即智力活动;其内隐形式,主要是情感、意志、品行等身心体验和人格雕塑,即非智力活动”。高中语文活动课正是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形式的全面开展与教学目标实现。
二、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实施意义
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具体实施能够活跃语文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语言文本之间的交流,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从而推进语文课的课堂形态的进化,实现课程改革的题中之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性质”中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学者们都指出,高中语文活动课正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它可以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语文素养和探究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谢辉也明确肯定高中语文活动课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在《高中语文活动课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指出,“语文活动课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得到运用”。同时语文活动课程打破了常规的教室限制,可以将教学空间拓展到大自然和社会之中,那么“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中,学生走进大自然及深入社会,加深对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的体验,也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升其精神生活,改进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另外,史慧芳在《高中语文活动课的教学初探》中也在指出在组织活动课过程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之后,总结了高中语文活动课开展的深远意义,文中陈述:“活动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由于高中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强,进行活动课的教学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实践性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见高中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未来语文课发展的重要教学形式,能够促进语文教学的现代化。黄卫华便在《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方法浅谈》中强调:“开展语文开放式的活动课教学,是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实施建议
关于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具体实施建议,学者们研究的较多,包括依托于一节比较成功的高中语文活动课,来阐释语文活动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具体步骤等,总结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遵循的原则。例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要注重学生间的差异,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要注重活动课的研究性,还要保证教师的认真指导和有效管理,等等。许多学者对于活动课组织的策略进行了探究,提出了贴合实际的重要实施意见。黄卫华在《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方法浅谈》中提到:“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项目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普及。在课堂教学上,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教师在活动课上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所以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开展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重点要放在研究性学习的培养上。活动课不能一味地追求气氛的活跃而忽略了高中阶段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拔高。此外,王春梅在《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策略探析》中点出“:真正重视每次活动总结,提升活动质量。”从中可以看出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最后进行的活动总结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将活动的效果更好地激发出来,延伸这次活动课对学生语文素养和各方面能力的影响。史慧芳在《高中语文活动课的教学初探》中也强调:“在活动课结束后,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进行评分和反馈,可以评出最佳表现者以鼓励学生。”这也是对语文活动课的评价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史慧芳还在文中创设性地指出:“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及分任务时应注意学生的个人水平和个体差异,将能力强与能力弱的学生均衡分配,并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安排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在语文活动课中,教师往往不能全面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就不能够使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并能够有所收获。针对这种不均衡性问题的存在,我们应该在活动准备时就尽量地解决,如分组时让每组的实力均衡,每组的组员搭配平衡,使每小组的任务多样化等。
四、整体展望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教育部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大部分小学都套用了“英语学科课程+英语活动课程”这一教育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小学英语活动课在实践中“如何操作实施”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将从小学英语活动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上好英语活动课和大家探讨。
一、小学英语活动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活动课程正式纳入我国小学课程计划。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后,英语活动课作为英语教学的一种形式走进了小学的英语教学课堂,大部分小学都在积极努力探索小学英语活动课教学模式。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真正落实到实处的小学英语活动课开设得好的学校很少。很大一部分学校只是在课程计划、课程表上安排了英语活动课,应付检查。更有甚者,一些学校根本不安排英语活动课。英语活动课程与英语学科课程是不同的。部分英语教师则简单地认为:英语活动课就是英语课程的继续和补充,于是他们只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在内容上简单地加以重复,重在书本知识的传授,给人以英语活动课就是教学内容翻版的印象,弱化对学生交际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全国小学需要大约20万专职英语教师才能保证小学英语的正常开展。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英语毕业生人数还不够需求。因此,很多学校只能把懂些英语的其他学科教师转岗来从事英语教学,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校能有英语老师教ABC就不错了,当然也谈不上上英语活动课了。
教师的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体系、现代教育观念、跨学科知识结构以及教学创新能力,它是能否很好地进行英语活动课的重要因素。一般的英语教师对于英语方面的基础知识能说个一二三,兢兢业业地教,让学生认认真真地学,但与英语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学习英语兴趣培养的目标相离有距。加之小学英语活动课程这一新事尚缺乏可借鉴的现成教学模式。因此,小学英语活动课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长期以来,社会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衡量标准就是升学率,升重点初中的人数,学校也用它来作为生存发展的重要砝码,素质教育只是学校顺应时代潮流而喊的口号。因此,小学英语课以及英语活动不是所谓的主课,只是一门无足轻重的豆芽科,没有必要费力去认真对待。
三、如何开展好小学英语活动课
1.实践操作类。如:教师节或圣诞节来临之际,要求学生发挥聪明才智,人人制作一张贺卡,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写上美好的祝愿,还有诸如英语手抄报、小小翻译家等。
2.集会类。如英语角、英语晚会、英语学习经验交流会、观看简单的英语光碟等。
3.游戏类。好动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也多。如字母游戏、单词游戏、英语智力游戏、英语字谜游戏。
4.竞赛类。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这一心理特点,英语活动课可组织各类简单的英语竞赛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英语书法比赛、默写单词竞赛、朗读比赛、歌咏比赛、知识抢答比赛等。既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又树立了他们的竞争意识。
5.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能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为学生创设一个英语会话场所,学生群体之间用英语来表达交流。如:英语节目主持人扮演、动物叫声扮演、情景对话。这种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习惯。
英语活动课可以分为:
1.个别活动。指学生在教师的安排指导下,学生单独进行活动。如课外阅读、卡片的制作、英语单词默写竞赛等。这种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2.小组活动。指教师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根据教师的要求开展各组的活动。例如单词接龙游戏、句子传话游戏等。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3.全体活动。指以学校、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的全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活动。如以班为单位的年级英语书法比赛、英语知识以及全校学生集会参加的英语演讲比赛等。这种活动有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英语学习氛围,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迸取精神和集体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