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舞蹈教程范文

幼儿舞蹈教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舞蹈教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舞蹈教程

第1篇:幼儿舞蹈教程范文

【关键词】幼儿舞蹈 科学性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目标 意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96

随着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舞蹈这门人体艺术将被更多人认识、接受、认可,并喜欢。舞蹈作为一种人体语言,是通过人体动作过程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舞蹈教育则是通过教授这门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幼儿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对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初步的鉴赏力、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健康的体魄,健康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全面发展。本文重点论述舞蹈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作用。

一、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的作用

(一)促进幼儿大脑开发,培养孩子的智力

幼儿舞蹈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动作的练习,不断的锻炼身体柔韧度,这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十分辛苦的过程,这就需要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对儿童进行鼓励,培养他们吃苦的能力,锻炼他们的毅力,让他们明白苦尽甘来的道理,明白只有努力、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从而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幼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二)能够改善形体,带来艺术气质和形体美

人体的形体与机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先天因素,但是后天的影响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舞蹈训练可以克服弯腰驼背等一些不良的身体姿态,使身体变得挺拔;还可以使主要运动肌肉的力量得到提高,减少肌肉上覆盖的脂肪,使其匀称而有线条,也使肌肉、韧带等得到拉伸,变得纤长而有弹性,从而增加了美感。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

(三)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如注意力不集中、动作迟缓、粗心大意、协调能力差、胆小敏感、情绪不稳,自信不足,以及自闭症,多动症等,经过舞蹈训练都会得到相应的改善。因为舞蹈使人的听觉、动觉等几乎所有感觉器官都发挥作用,生命机能得到了总动员,因此,能够发泄情感,驱散郁闷,缓解精神紧张,并使大脑皮层得到休息,使人感觉心情舒畅,从而稳定情绪,改善心境。

二、幼儿舞蹈教学的科学性

(一)把握幼儿的身心特点

1.幼儿生理特点对幼儿舞蹈教育的要求。

首先,在身体形态方面,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富有弹性,但坚固性差,不易骨折但易弯曲变形,由于骺软骨尚未完全骨化,进行合理的专门训练,能明显提高关节活动幅度。但负重过大,可使骨骺部损伤或过早骨化,则影响身高。

2.幼儿心理特点对幼儿舞蹈教育的要求。

幼儿具有好奇,好模仿,好幻想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喜欢拟人化的动物舞蹈。所以幼儿舞蹈中应多采取童话,科学幻想的题材。多采用模拟动作,直观形象性动作,充分体现新颖,活泼,生动的艺术特色,老师上课时的教学语言也要形象具体。想要学好舞蹈,就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这个过程是很辛苦的。

(二) 充分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大多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如幼儿听到节奏明快、活泼、优美、抒情的歌曲,马上就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听到进行曲马上就会甩起臂膀,学起,雄赳赳气昂昂地边敬礼边走起正步来;幼儿发现一些发响的玩具,好奇心会驱使他们拿起摇动,并作为乐器边唱边伴奏;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常接触的熟悉的音乐形象和带情节的音乐,特别感兴趣,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三)掌握恰当的教学方法

1.观察模仿法。

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表演,使舞蹈在自己脑海中有大概的印象,自己通过模仿再加以练习的方法。幼儿的好奇心很强,愿意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事情。所以,一旦舞蹈在孩子脑海中有了大体的印象,孩子就会产生想学下来的心理。利用这一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孩子学习舞蹈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模仿力。使孩子塑造出更完美的舞蹈形象。幼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爱动爱跳的特点,也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来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2.分解组合法。

把完整的动作分解成局部或单一的动作来进行练习。这种方法可以使复杂的动作简单化,使幼儿更易接受。

3.语言提示讲解法。

指用语言提示讲解舞蹈内容、情节、动作风格、情趣表达等。幼儿节奏感比较差,往往动作和音乐不能很好的协调一致。因此,老师应用恰当的语言提醒学生,但语言提示应简单、明了、形象,不宜过多过长,否则会起到干扰作用。舞蹈的学习与教师的讲解是分不开的。由于幼儿舞蹈种类丰富多样,舞蹈动作也多种多样。在教授舞蹈动作时,教师一定要讲清楚动作的规格要领,不能只图快而一下子教很多,而要让幼儿把学过的动作做到位后在教下一个动作。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启发幼儿愉快地学习和模仿。

(四)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一名幼儿舞蹈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熟悉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理论。而且也要掌握舞蹈教学理论和教学的技能技巧,要具有舞蹈创编、表演、编排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用心观察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具备情感教育的能力。

舞蹈在幼儿教育中是促进幼儿心、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手段,开展幼儿舞蹈教育活动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以及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与此同时还可以满足幼儿想象、联想思维和创新表现,交流合作的需要。为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所以,在幼儿的成长中我们必须重视幼儿舞蹈教育。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汇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黄式茂编著.幼儿舞蹈教学指导,.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

[3]曾大地.幼儿舞蹈教育及意义浅析[J]大舞台,2010:(01)

第2篇:幼儿舞蹈教程范文

(一)从舞蹈教学的培养目标看:

由于舞蹈艺术本身的表演性,客观上造成对培养目标的定位出现偏差。从课程的培养目标来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技能课重点在于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而在作为幼儿师资能力的培养层面上没有科学的计划,缺乏有力的措施。

(二)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看:

一方面,舞蹈课程学习倾向于专业化模式,使得错过身体训练最佳年龄的幼师生对舞蹈课产生畏惧,甚至感到痛苦。另一方面,教学方法的单一性,造成原本充满艺术性的舞蹈索然无味,失去了舞蹈艺术“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最基本的功能。

(三)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材的研发来看:

其一,舞蹈课程开设时量少,大部分学校舞蹈课每周课时在2-4节左右。课时少、任务重。这给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价值的实现带来明显的困难。其二,从课程设置的应用来说,舞蹈课都存在着重技术轻理论的状况,不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支撑与渗透,对学生的艺术素养要求偏低;不够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舞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三,舞蹈课程内容与幼儿舞蹈艺术教育实际需要相脱节。2005年以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基本上以舞蹈基本技能(含民族民间舞蹈)为主要内容。虽然有幼儿舞蹈相关内容,但幼儿舞蹈创编和教学设计及组织能力培养方面的教材内容很是缺乏。所以课程内容远远满足不了学前教育专业的需要。其四,关于教材的研发,通过对不同版本的舞蹈教材进行对比,专业院校舞蹈教材具有舞蹈专业性和表演性;人教版及高教版学前教育舞蹈教材具有儿童性、综合性和较全面性,但缺乏实用性。其五,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研究新成果不断涌现。2006年复旦大学出版了《幼儿歌舞创编实用教程》。2005年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全国幼教舞蹈素质与能力培养委员会”委托北京舞蹈学院培训中心开发、研究《全国儿童舞蹈素质与能力培训教程》项目。该项目系列教材《幼儿舞蹈初级教程》、《幼儿舞蹈中级教程》于2010年11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013年6月,学前教育新课标“十二五”重点规划系列教材———《舞蹈与幼儿舞蹈创编》问世,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13年9月和10月,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材(上、下册)。

(四)从社会对幼儿舞蹈教育的现状看:

据调查,目前幼儿园所开展的舞蹈特长培训班绝大部分都是聘请社会舞蹈教育机构的老师担任舞蹈教学工作和开展舞蹈艺术活动的。一方面,舞蹈课程内容有专业化、成人化、技巧化倾向,特别是充满儿童情趣的内容较少。另一方面,社会舞蹈教师虽然持有舞蹈教师资格证书,但有些老师在面对幼儿舞蹈教学时,显得不知所措,体现出综合素质偏低,组织教学能力不强,必须配有幼师专业生来组织课堂才能顺利完成教学工作。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措施与方案

(一)以“营造快乐舞蹈环境,重视舞蹈基础训练”为舞蹈教学基本理念。

首先,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是非职业舞蹈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非职业舞蹈教育就是一种快乐舞蹈教育。”正因为舞蹈具有愉悦性,人们才有可能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去主动参与舞蹈审美活动。倡导“快乐舞蹈”的理念,也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承认学生在舞蹈方面的个性差异,使学生通过舞蹈课变得自信起来,鼓励他们以一种欣悦和快乐的情绪进行舞蹈欣赏和舞蹈表演,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因此,舞蹈艺术的愉悦性是我们提出“快乐舞蹈”理念的前提基础。其实,从人类本性和自身构造上来说,舞蹈是人类再自然不过的人性与潜能的表现和流露。建立以“快乐舞蹈”为理念的课程体系,就是要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育中突出舞蹈艺术的生活本色和生命情调。更重要的是,幼师走向岗位面对的就是天真无邪、充满快乐的幼儿。幼儿更需要在幼师“快乐”的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成长。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育体系中,建立以“快乐舞蹈”为舞蹈教学的基本理念,这是社会发展之潮流所趋,更是人心所向之人性使然。这一理念的推出,更进一步证实舞蹈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其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目的是培养幼儿园美育老师,而不是专业舞蹈演员,因此,课程内容以舞蹈基础训练为主,且其基础要体现以舞蹈知识技能与实践应用的高度统一作为终极目标。所以“重基础而非技巧”。追求“学前专业性和舞蹈系统性相结合”,这样才能学以致用。

(二)建立“突出学前专业特色,发展幼儿舞蹈能力”的舞蹈课程最终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要“改变当前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的现状”课程内容是课程价值实现的支柱和具体化,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构建关系着学生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因此,其“专业特色”具有儿童性。所以,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以幼儿舞蹈内容为中心,紧扣儿童舞蹈知识与技能,加强幼师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儿童性是课程内容整合中重点突出和强化的要素,整合时主要通过调整课程内容结构,加大幼儿舞蹈的比重来体现,除单设幼儿舞蹈板块之外,还将幼儿舞蹈元素融合在各板块之中。比如,舞蹈基本训练板块,以芭蕾、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为主线,融合幼儿形体训练,使学生掌握幼儿生理特点、身体发育的规律、幼儿形体训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民族民间舞蹈板块,在各民族舞蹈组合学习的基础上穿插幼儿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容,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幼儿舞蹈的表现力;舞蹈欣赏板块中融入幼儿成品舞蹈欣赏,剖析幼儿舞蹈的审美特征;幼儿舞蹈板块,更是集幼儿舞蹈表演、创编、教学为一体,充分体现幼儿教育的职业特色。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不仅要强调学生舞蹈动作技能的实践练习,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舞蹈知识技能的运用能力和实践意识。我们曾排演《白雪公主》、《小鸭背小鸡》等儿童小舞剧,学生在自制道具、自己剪辑音乐、设计服装、参与排练和表演的过程中,艺术表演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大大提高。因此,以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为依据,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能有效促进舞蹈课程内容与幼儿教育的融合沟通,使舞蹈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根据人才市场需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实际,我们积极开展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围绕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幼儿舞蹈内容为中心,依据舞蹈学科内的系统性及课程价值取向,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组织。首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纵向结构应体现了内容的连贯性与递进性。在不同学期中,舞蹈课程理论、技术训练和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其知识内容以一种递进、有序扩散的方式出现,以力求课程内容的序列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科知识的逻辑发展。第二,课程内容横向结构是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中的理论、技术和实践三个部分所涵盖的知识内容进行合理综合,以达到实现共同课程目标的构想。首先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纵向结构来看,幼儿舞蹈作为学习的重点,贯穿了整个课程的开始和结束;其次要使前期学到的知识可以成为后期学习的知识的固定点,便于产生新旧知识的同化。因此在课程内容横向结构中,体现学前专业舞蹈课程以基础理论部分为支撑、幼儿舞蹈训练部分为主线、实践活动部分为关键,并以实践来衡量技术和理论的学习水平。舞蹈基础理论、舞蹈基本训练为幼儿舞蹈技能学习服务的。由于理论与技术、技术与实践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形成一个直线循环结构。实践是基础理论与技术训练的归宿,同时基础理论与技术训练又是实践的前提。实践是贯穿于整条主线之中,实践内容的出现也是在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

(三)探索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务实”的舞蹈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一,激发兴趣,唤起学生对舞蹈的热爱。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只有激发了学生的舞蹈兴趣,才能使学生对舞蹈学习表现出积极、热情和肯定的态度,进而自觉参与到舞蹈教学活动中来。学生有了这种审美兴趣和审美需要作内驱力,学生才会有较高的艺术理想,艺术境界和艺术追求。同样,也正因为有了审美兴趣和审美需要作内驱力,学生才能在生动有趣的舞蹈活动中愉快的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舞蹈活动中应具备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第二,因材施教,采取良好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诱发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傣族舞蹈,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相关地域文化背景,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掌握傣族舞蹈,在教学中用多媒体视听技术播放椰林、竹楼,泼水节场景等图片以及傣族舞蹈《雀之灵》片段。以此体现舞蹈的直观性、趣味性和丰富性,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有利于学生更快的融入学习探究的课堂氛围,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第三,“分组合作”是舞蹈技能课有效的教学方式。学前教育舞蹈课一般是集体课,人数较多。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运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式。练习时以小组为单位,布置教学任务,如复习巩固课堂组合、改编创编课堂组合等作业,突出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舞蹈知识技能运用的实践意识,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分组———小组学习活动———学习结果的评价”这一主线,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较好的发挥,引导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合作学习实践中轻松完成学习任务。第四,课后预习与巩固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首先,预习可以培养学生挖掘知识的能力。在上新课之前布置新的学习任务,如:学习一个新的舞种组合,布置学生自己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体等收集相关资料,在上新课时进行交流,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其次,在舞蹈技能教学中不能只强调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而要重视学生从消极学习向积极学习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课下的巩固训练,以便使其从他律走向自律。这也是现代教育心理学所倡导的,是终身学习的社会所需要的。

(四)围绕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以“多元发展”为目标的舞蹈学习评价机制。

一是在评价的目标定位上,必须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6-20岁左右,他们错过了舞蹈技能训练的最佳时期,其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与舞蹈专业有较大的差距,不适合高强度的身体技能训练,虽然他们的艺术经验相对缺乏,但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他们实施的舞蹈教育不能也不该在技能上下功夫,而是通过舞蹈教育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和感悟力以及艺术综合能力。所以,应由此提出相应的评价目标。如: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分析动作,组织教学的能力;研究能力及舞蹈素养等。二是要处理好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关系。既要注意对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学习成果的肯定,更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进取心、求知欲以及研究能力的提高和舞蹈良好品质的培养,使评价过程贯穿整个学习与实践过程。评价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而不是以结果来给学生排名次,或者分为优、良、中、差几个等级。因此舞蹈教学的评价不再是对学生终结性的评价而更应该是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在舞蹈课程学习的成长过程。三是评价内容的“专业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舞蹈教育活动在于通过教学与活动,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促进他们身心个方面全面发展。幼师舞蹈课程就应该帮助学生提高相应的艺术素养和专业素质,通过舞蹈学习与实践训练,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智力的良好发展以及思想素质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整体素质水平和综合能力。向学前舞蹈“专业化”发展。四是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取课堂考核、课外作业检查;教师评定与学生自我评价;节目展演(要求全体参与)和专业技能(尊重个性、发展特长)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多元评定,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可持续性学习、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第3篇:幼儿舞蹈教程范文

2、韩语课程:标准韩国语精读、韩国语听力、韩国语会话、商务韩语、韩国概况、韩语翻译等课程;

3、电子应用技术课程:基础物理、电子线路基础、电工基础、无线电装配工艺、仪器仪表、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等课程;

4、家政与服装设计课程:家政服务与管理、膳食营养与基础、家政基础技能、护理、服装工艺与制作等课程;

第4篇:幼儿舞蹈教程范文

关键词:钢琴课;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035-02

钢琴弹奏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职业基本功。钢琴课在学生的专业技巧课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无论是实施素质教育还是进行艺术师范生的培养,钢琴弹奏技能具有关键的作用,它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对音乐的分析、理解和表现的能力,从而陶冶学生们的艺术情操,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因此,进行艺术幼儿师范钢琴课的课程改革,完善钢琴课的课程体系,使钢琴课更好地适应幼儿园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

一、课改前钢琴课程的内容

在课改前,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以传统的钢琴专业基础教程为主,学生考试前要完成一定数量的钢琴练习曲和乐曲的弹奏。具体内容如:(1)一年级:完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第82课之前的练习曲;(2)二年级:完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第88课至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45课之前的练习曲;(3)三年级:完成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46课至第80课的练习曲;(4)四年级:完成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81课至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第14课的练习曲;(5)五年级:完成钢琴曲的弹奏。

二、钢琴课程改革的初步设想

在以往的钢琴课程学习中,一些学生对枯燥的钢琴练习曲不感兴趣,平时不练琴,临考前突击练习一首练习曲,考试时赌运气,侥幸通过考试。由于学生平时不按教学计划完成钢琴课作业,随着课程的加深,识谱越来越困难,学生无法形成继续学习钢琴所必须的前期积累和学习自信心,完成作业越来越力不从心,造成了学生“不识谱―不爱练琴―不爱上课”的不良后果。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弹唱能力,督促学生练琴,及时完成钢琴课的学习内容,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逐步对钢琴课程内容进行如下调整:(1)一年级:完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第82课之前的练习曲;(2)二年级:完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第88课至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45课之前的练习曲;()3三年级:完成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46课至第80课的练习曲;(4)四年级:儿歌弹唱20~30首。

三、在钢琴考试的过程中跟踪钢琴课程改革的效果

1.调整考试内容。为了顺利实施钢琴课程改革的方案,保证良好的钢琴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钢琴考试内容进行如下调整:(1)将以往的考试“三抽一”调整为“九抽一”。(2)将以往的考试前两周公布考试内容调整为开学初公布考试内容――九首必弹的练习曲。考试时从九首练习曲中抽签确定考试曲目。

2.具体实施步骤。(1)初步形成考试方案。(2)征求钢琴组任课教师建议。(3)完善钢琴考试方案。(4)再次将考试方案下发每一位钢琴课任课教师,征求建议。(5)综合每一位钢琴课任课教师的合理建议,向学生公布“钢琴课期末考试内容及要求”。(6)再次向学生确认并公布“钢琴课期末考试内容及要求”。

附:钢琴课期末考试内容及要求。(1)考试内容:一至三年级学生弹奏练习曲九课抽一课考试;四年级学生弹奏儿歌边弹边唱,其中必弹儿歌一首,另外四首现场抽条弹唱一首。

一年级上学期:拜尔:14、16、18、19、21、24、25、29、30

一年级下学期:拜尔:46、48、55、57、60、78、80、81、82

二年级上学期:拜尔:88、89、90、94、96、97、98、100、102

二年级下学期:599:20、21、26、28、30、36、38、40、45

三年级上学期:599:46、49、51、54、55、56、57、60、61

三年级下学期:599:64、66、68、69、70、71、73、77、80

四年级上学期:必弹儿歌:《数鸭子》;四抽一儿歌:《学做》、《找朋友》、《丢手绢》、《粉刷匠》。四年级下学期:必弹儿歌:《苏珊娜》;四抽一儿歌:《布娃娃弹琴》、《好妈妈》、《赛船》、《愉快的梦》。(2)超进度的学生按照849程度四抽一;299程度二抽一;740以上程度自选一首的要求参加钢琴考试。

3.严格考试要求:(1)学生进入考场考试需携带学生卡或身份证。严禁替别人考试和找别人替考,违犯者按校规处理。(2)学生抽条确定考试内容,严禁私自换条。(3)钢琴考试不及格,需要参加补考的学生,仍然按照期末考试的办法,九课抽一课确定补考的具体内容。

四、考试成绩分析

1.全校36个班级参加考试,及格率由上一个学期的68%上升到69%;及格率最高的年级是四年级:及格率80%,及格率最低的年级是三年级:及格率58%。

2.不及格的学生90%为0分;能弹奏考试曲目的学生多数都能达到及格标准。

3.不及格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二年级和三年级。

4.缺考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四年级,这些缺考学生多数为平时不上课的学生。

5.全校钢琴课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一~三年级的舞蹈班,其中一年三班27人,11人及格,及格率41%;二年三班29人,6人及格,及格率23%;三年六班27人,16人及格,及格率41%;估计与钢琴学习经验匮乏、练琴少、心理素质差、学习主动性差等因素有关。

6.替考现象基本杜绝,大部分学生主动出示身份证、学生卡。

7.钢琴课程改革方案实施后,学习和考试的课量增加了,难度加大了,学生不及格的人数没有增加。

8.钢琴考试各考场遵照学校的要求,考前检查学生的学生卡或身份证,防止学生替考,严明考试纪律,使学生感受到了学校严抓钢琴学风、严把考试关的决心和态度,有利于严谨学生今后的钢琴学习。

五、钢琴课程改革方案显示的积极效果

1.四年级学生的钢琴课内容由练习曲改为儿歌弹唱,使学生的学习任务与小学及幼儿园的业务要求紧密结合,增加了学生学习钢琴的动力和学习兴趣。

2.经过4个学期的坚持和努力,钢琴课严格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教学,钢琴考试各考场遵照学校的要求,考前检查学生的学生卡或身份证,防止学生替考,严明考试纪律,基本杜绝了替考现象。

3.坚持钢琴教学和考试的量的积累,使学生感受到了学校严抓钢琴学风、严把考试关的决心和态度,大部分学生开始调整学习钢琴的状态,逐步加强钢琴学习。

4.严格把好钢琴补考关,使学生放弃补考蒙混过关的想法。

六、今后需要思考的问题

1.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态度好,学习认真,但接受钢琴课知识较慢,考场心理素质较差。考试成绩不理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2.调动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要从加强钢琴课学习指导入手,具体方法将逐步完善。

第5篇:幼儿舞蹈教程范文

关键词:艺术教育;群众文化;云朵艺术空间;少儿舞蹈教学;普及推广

《艺术特别工作委员会报告》新泽西文学(1989)所述:“自从黎明尹始,舞蹈就用作表达欢乐与悲伤。其他所有人类活动,就本质而言,都并非自我创造。自我创造的经验必须传授给我们的孩子,而最有力的传授方式莫过于我们称之为舞蹈的东西。”参与了多种舞蹈形式的儿童,更容易领悟如何把身体作为表达与交流的工具。他们能够体会到舞蹈的乐趣,和着节拍律动,在空间中跑动,腾空而起,旋转,定住造型。确保孩子们享有这样的机会是教师的责任。所以,云朵艺术空间的少儿舞蹈教学采用的是:热身-基本功-舞蹈-放松的“四段式”教学结构,让孩子从身体到心灵,由浅入深的适应、接受、学习,最后到达喜欢的状态,从而提高群众艺术教育主体对艺术的兴趣。

一、热身-唤醒身体与心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状态的准备恰恰是一节课的关键部分,基于这一思考,我的热身活动以“好玩”为前提,通过游戏化的活动方式激发幼儿幼儿对舞蹈学习的兴趣,让幼儿身体与心理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中。少儿时期,是一个孩子骨骼生长的关键时期,从身体的安全性角度考虑,热身的重要性在于可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减少身体损伤的风险系数。根据遵循少儿的学习特点和个别性差异两大原则,我将热身分为了“动态”与“静态”两类活动。

1)动态热身:《你想去哪儿玩?》-通过动态运动感受空间及认识世界。活动之前,教师与幼儿讨论出“今天准备去哪儿玩”,教师并对此地方或国家进行简单的介绍,在小火车的队形中合着音乐围着舞蹈房跑出不一样的路线。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空间感,从而了解到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

2)静态热身:《静一静》原地站好,(建议选择旋律优美的轻音乐为主),眼睛闭上,像小松树一样稳稳地站好不动,音乐停,请你睁开眼摆一个小动物的造型。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身体的平衡性、持久性等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也能在人格素养方面使幼儿更加的淡定、从容、坚韧。

二、基本功-身体技术的必修课

舞蹈要求具备一定的身体柔韧性及肌肉的控制力、身体的平衡力,需要练习一些专业性动作和技能。所以,我设计了六个基本的身体素质训练以确保幼儿身体的柔韧性、稳定性、灵活性。

1)压前腿:双臂抬起上举到头两侧,十指交叉,然后上身前伏双臂随之,当胸贴紧腿部时,双手握住脚掌。

2)压旁腿:压左旁腿-左手放在身体前面的地板上,右手从上往左旁握住左脚掌。(反面一样)。

3)躺踢前腿:以一条腿为例,右腿直膝绷脚往头部猛踢,左腿直膝绷脚,紧贴地面踢腿要矫健髋关节要放松。

4)腹背肌:抬头,挺胸,收臀,双臂伸直,肩关节松。

5)双跪下腰:眼随手动,往后下腰,双手抓住双踝。

6)吸伸腿:双腿前抬90度放下再成准备姿势,如此反复。收腹,直膝,绷脚。起落过程要有控制,上下要连贯。

三、舞蹈-认识世界的媒介

云朵艺术空间的少儿舞蹈组合都是以民族民间舞为素材的组合。之所以会选择民族民间舞为内容因为儿童舞蹈教育必须:淡化“技艺”,通过舞蹈这个载体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文化的故事并且突出“锻炼”的、“社交”的、“审美”的、“娱己”的,“集体精神与创造个性发展”的舞蹈教育目标。《阿拉木汗》-维族舞蹈“绕腕儿”训练。在了解新疆维吾尔族的过程中,通过律动“吃葡萄”、“吃哈密瓜”、“吃羊肉串”知道将吃完的东西放进垃圾袋,做一名爱护环境的好孩子并初步理解“民族”的概念,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与风格。然后教师通过“阿拉木汗”的故事及PPT的内容,让幼儿了解到新疆维吾尔族的人物形象、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建筑风格、艺术形式、饮食习惯、民俗文化等,激发幼儿学习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兴趣及民族文化所带来的乐趣。每个少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少儿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了解各族人民的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从而通过舞蹈这个载体让少儿了解更多关于文化的故事,引导少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从而真正的达到艺术净化心灵,创造美好人生的作用。

四、放松-迎接更好的自己

少儿在经过前面热身-基本功-舞蹈的训练后,身体与心理都已经进入了一种疲惫的状态。在最后的放松环节,教师必须让孩子的身体与心理慢慢的平静下来,让整个人放松下来。如:音乐放松。在《阿拉木汗》舞蹈教学中自然延生到放松环节。教师:在跳舞时,我们像阿拉木汗一样美丽。但有的时候我们也要做一个安静的小姑娘。现在,请小朋友把眼睛轻轻闭上,听一听,那是什么声音?发生了什么事在音乐放松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借助语言,在音乐中进行绘本阅读,同时为少儿的语言学习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

五、总结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的享受和健康的追求。舞蹈因为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结合了艺术与健身的优点,已经成为我国民众的喜爱且普及度极高的娱乐形式。当前,如何在群众中推广更优质的舞蹈艺术成了文化工作者新的挑战。本文以少儿舞蹈领域为出发点,分别探究了其教学和推广的多种措施,借此为艺术教育在群众文化中的普及推广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丛书作者:许卓娅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舞蹈的基本功训练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

第6篇:幼儿舞蹈教程范文

论文摘要: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是有利于青春期的智力开发的,这对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和培养舞蹈欣赏的能力以及对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有着重要的人生意义的。

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智慧和身体发育的高峰期,也是思想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我国青春期的年龄跨度为10~18岁,它包括从小学到大学的青少年,舞蹈教育对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的智力和个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的意义在于:促进人体的健康发育,有利于青春期的智力开发,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

一、 促进人体的健康发育

青少年时期是幼儿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它是人生成长发育的重大转折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也是运动发展的最佳时期。适量的舞蹈运动能使青少年骨骼生长得到良好刺激,促进人体肌肉﹑骨骼的发育,消除生活中的各种不良姿态和习惯,逐渐形成挺拔、匀称、完美的体态。而通过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则能发展人体的柔韧、力量、速度、灵活、平衡、耐力等。尤其是柔软性和肌肉力量的发展,最能使青少年的形体趋向完善,从而达到形体的健康完美。还有利于个别青少年减少脂肪,降低体重,增加瘦体重,从而使人具有较低的体脂含量和较低的体重,具有控制体重和减肥的效果。

舞蹈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心血管系统,促进心肺功能适应水平提高,使精力和体力越来越充沛,不仅能完成更多的学习工作,而且不易疲劳。还能调节呼吸系统和加强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使青少年的大脑更灵活、健全和细密,反应迅速、动作灵敏。

舞蹈运动对人体的身体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舞蹈运动不同于体育运动,舞蹈是人体在优美动听的音乐节奏中展现的各种姿态,它能使青少年肌肉的各个部分在愉悦﹑有趣的舞蹈运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二、有利于青春期的智力开发

舞蹈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不仅要求人民具备良好的外形条件和运动素质,还要求人民具备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而且对人的智力要求标准也比较高。目前,许多人还未认识到舞蹈运动对开发青少年智力的重要性。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中年人学芭蕾的倾向,这说明了人们到了中年时期才认识到了舞蹈对形体的塑造及大脑智力的维持与拓展的重要性。

在我国幼儿园所进行的各种舞蹈律动活动和幼儿舞蹈表演,其目的就是锻炼幼儿神经系统,提高幼儿中枢神经指挥运动系统的能力,这是开发幼儿智力和能力的重要方法。在青少年时期,舞蹈活动同样具有开发智力的重要作用。舞蹈教育,就是一种特殊方式的“全脑”教育。舞蹈通过动作施展教育,以科学的方法训练身体,使得人类认识世界的各种感觉器官不断的完善和加强,从而促进大脑的完善,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在精神上获得自由,提高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学会关心别人,加强合作精神。因此,在校园里,安排舞蹈教育这一课程,是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目前,我国教育界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各大、中、小学校相继开设了舞蹈课程,其目的就在于:从教育入手,培养青少年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用舞蹈来训练形体,陶冶情操,培养坚强意志,以达到成才的目的。

三、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

舞蹈能够培养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们的精神生活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舞蹈也是同样。如原始社会的舞蹈主要反映了原始先民的狩猎﹑耕种的生活,具体表现形态为自娱性舞蹈;奴隶社会的舞蹈,由于阶级分化,出现了娱人歌舞,主要是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的享乐生活;封建社会的舞蹈,由于物质生产的发展,人民得到了一定的自由,各民族民间舞蹈得到了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群众自娱性舞蹈大量出现,舞台上的舞蹈带有了商业性质;社会主义的舞蹈,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人,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转变,舞蹈的内容与形式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舞蹈主要反映人民对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精神面貌。青少年在这个时期,学习了这样的舞蹈,就能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从小树立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拼搏的远大志向。同时青少年学习舞蹈能够接受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的教育,陶冶情操,并且在学习舞蹈﹑欣赏舞蹈之中不知不觉净化灵魂,认识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使自己变得高尚、善良。

2.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

舞蹈是对社会生活形象反映的意识形态,它同其他艺术一样直接反映人类社会的各种现实生活。青少年学习舞蹈后,能通过各种舞蹈来了解不同的社会生活。

用舞蹈来帮助、教育青年一代,早在原始社会就已被原始先民所认识。从上古时代到现代,这种方法一直在延续着。我国现代社会里的各种舞蹈,如《龙之舞》、《鱼舞》等舞蹈,能够帮助青少年了解到广大人民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彝族舞蹈《快乐的罗嗦》,能够帮助青少年了解到广大彝族人民翻身解放的喜悦心情。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舞蹈,能够帮助青少年认识、了解世界各民族的生活习俗与民族的情感﹑爱好。

3.培养青少年舞蹈欣赏的能力

舞蹈欣赏活动与一般认识活动的规律一样,也是从感觉到直觉到思维。只有了解舞蹈艺术的特点、形象以及构成的各种要素,才能很好地进行舞蹈欣赏活动。因此,我们在指导青少年学习舞蹈时,在进行课堂训练的同时,要给学生讲解动作及舞蹈风格形成的来龙去脉,以便使青少年学习舞蹈与欣赏舞蹈的能力同步提高。目前,在我国的校园舞蹈教育中,舞蹈欣赏的教育比较薄弱,这致使许多青少年走进剧场,坐在观众席中,在观看丰富多彩的舞蹈表演时,不知道怎样去欣赏舞蹈,区分不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舞蹈风格以及不能很好的运用不同舞蹈审美观念去欣赏舞蹈,这是以往校园舞蹈教育的缺憾,它与青少年进行舞蹈普及教育的不足是有关的。青少年不应之成为学好数、理、化的偏科学生,而应成为符合当今信息时代潮流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青少年学会欣赏舞蹈是一种文化修养的表现,因此,青少年在学习舞蹈技能的同时,也要学会欣赏舞蹈,在不知不觉地学习中,提高舞蹈欣赏的能力。

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普及性教育模式,认为任何人都有平等的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对中国舞蹈普及教育十分重视的吕艺生教授,在专著《舞蹈教育学》中谈到:“普及型舞蹈教育制度,是一种将舞蹈教育渗透在普通教育中的制度。它与普通教育同步进行,教育覆盖面很宽,这种制度对于提高全民舞蹈文化水平,提高普通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对于开发青少年的智力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综上所述,舞蹈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共同为了祖国的后代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参考文献

第7篇:幼儿舞蹈教程范文

摘 要:在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中,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琴法、幼儿歌曲创编及童声合唱训练等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音乐课程。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对这类音乐类课程加以优化整合,能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教育的基础上综合训练学生各方面的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未来适应工作需要的能力。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优化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4-0051-02

2010年11月,国务院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按照该文件的要求,我国将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积极探索以初中毕业为起点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

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有赖于科学的课程设置。目前,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设置滞后于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的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统一的规划,并且重技能而轻理论。为此,学者们纷纷指出,必须改变课程设置中的艺术化的倾向,加强实践环节,以增强本专业学生的教育能力。但这目前还只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并没有拿出一个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带艺术化倾向的技能培养改变为增强学生的幼儿教育能力的方案。

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琴法、幼儿歌曲创编、童声合唱训练等,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音乐类课程,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音乐专业学生所要学习和掌握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技能是不尽相同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需要有很高的技艺和高深的理论知识,但需要通过自身音乐修养的提高及音乐感觉的获得以形成自己的音乐教育能力。为此,学校就应在现有课程门类的基础上,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对音乐类课程进行优化整合,以便能在加强对学生的理论认知教育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做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真正提高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一、对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的整合

基本乐理要讲的是音乐中最基本的知识,其中包括音的特性、节拍、节奏、音程、调式、和弦、调性关系、基本曲式结构以及记谱法等。它像一把开启音乐大门的钥匙,是学习演唱、演奏、歌曲写作、和声、编曲等各种专项技能的前提条件,也是成为一个有专业素养的音乐人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的另一门基础学科。其中,视唱属于识谱技能训练,一般要求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地运用自己的视觉、听觉 和感觉进行积极的思维,从中练习识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大量音乐旋律片段或音乐主题旋律的视唱,能从中获取大量音乐养料、积累丰富的音乐素材和资料,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独立阅读音乐资料及演唱(奏)的能力,形成自己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能力。练耳即听觉训练,其目的在于培养并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和记忆能力,在于丰富和提高学生内在的听觉,增强学生对乐谱的理解能力和对音响效果的想象能力。

学生通过系统的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的训练,会较牢固地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培养出自己良好的对音乐的感觉。这两门课是紧密地联系着的,脱离了对基本乐理知识的了解,视唱练耳将会因失去理论上的支持与指导而无法进行。这是因为,对音高和节奏的认知,对音程与和弦的听辨以及对各种表情述语的掌握和运用等,都离不开基本乐理知识的理论支撑。同时,作为音乐实践类课程的视唱练耳课,又相当于是对基本乐理课程学习成果的展示。因此,两者就是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着的。视唱是一种音乐实践活动,其感性的因素更多一些;而乐理则是指导一切音乐实践活动(包括各种乐器演奏、人声演唱、音乐创作、音乐研究等)的最为基本的理论知识,其理论思维更多更强些。

但是,在教学中,这两门课却是分开讲授的,这就造成了课程间的严重的脱节或无意义的重复,由此也引发出学生对枯燥的乐理课学习的厌学情绪,引发出由于对乐理知识学习不够而在视唱练耳时缺少必须有的理论上的支持与指导的状况出现。因此,就需要将视唱课与乐理课加以整合,以使二者能相得益彰。要有效进行整合,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进行基本乐理的教学;当学生初步掌握了音的产生、音的长短、音的强弱以及节奏和节拍之后,就可以引入视唱练耳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较快地克服识谱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视唱的能力,教师还可在教学中适当地融入一些对中外优秀儿童歌曲或动画片主题音乐的分析与视唱等内容,以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在视唱练耳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地加深对基本乐理知识的理解;学生有了对基本乐理知识的理解之后,也有利于他们将之用来指导和辅助自己视唱练耳的练习。

二、琴法课与即兴伴奏及和声学课程的整合

琴法课包括钢琴、电子琴与手风琴课,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技巧性较强的一门课程。琴法课的任务是通过向学生传授比较系统的钢琴、电子琴与手风琴弹奏的基本技能与技巧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及音乐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和声学是音乐的基础课。通过开设本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和声的基本知识,懂得在伴奏中和弦及伴奏织体的应用,并为键盘即兴伴奏做好准备。

键盘即兴伴奏是对键盘课及和声课教学的延伸,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开设键盘即兴伴奏课的主要目的在于普及即兴伴奏的知识与技能,即要使学生在初步掌握了和声学知识及键盘弹奏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并掌握即兴伴奏的正确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常用的和声语汇及伴奏织体,掌握大小调式体系中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歌曲(主要是少儿歌曲)的伴奏方法,以使之能提高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教学质量。

由于琴法课是技巧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对弹奏者的基本功的要求比较高,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在入学前又没有接触过键盘乐器,所以学生对这门课往往是既感兴趣又有点恐惧。同样,和声课的教法也往往是只重视理论的学习而轻实践环节,所以也会使学生对它有望而生畏的心理。

根据以上情况,如果我们只为达到较高的演奏水平而一味地要求学生像音乐院校的学生那样反复地弹奏练习曲,那就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消磨掉。鉴于对幼儿歌曲的即兴伴奏才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最常用的技能,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琴法课的教学就应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正确的弹奏姿势、正确的触键方式及正确的指法的运用后,适时地加入对作品进行和声分析的内容,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力度与不同音乐所带来的不同的音乐效果,以及不同的和声语汇与伴奏织体对不同体裁的歌曲的表现作用等。这样,在教师的要求与提示之下,学生通过逐步积累,其弹奏与伴奏的技能技巧等就能不断地提高,就能为他们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声乐、幼儿歌曲表演唱及童声合唱训练课的整合

声乐课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类音乐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培养目标的特殊性,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就不同于一般音乐专业的声乐课。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目前多数教师还是按对待专业艺术院校声乐课的办法来授课的,所以就使学生较难有机会接触儿童歌曲及童声演唱的技巧与方法,这会使他们毕业后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应加强对学生的应用技能的训练。为此,除了应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声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的演唱技能与技巧之外,还应让学生了解儿童嗓音保护常识,了解儿童歌曲演唱的特点,并能运用自己所学的歌唱方法正确地范唱儿童歌曲。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用自己的最佳音域来范唱儿童歌曲的能力,要使之做到歌唱的声音位置靠前、音色明亮而甜美、表情亲切而自然。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儿童歌曲的音乐形象,提高自己歌唱的艺术表现力。还应适当地加入重唱与合唱的训练,应培养学生具备能指导儿童进行合唱训练的能力。还应结合幼儿园的实际,选择一些新创作的优秀幼儿歌曲或幼儿园教材中的歌曲,将其充实到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材之中,以让学生能较早地接触到幼儿园或学前班歌唱教学的内容。还应尽力探索如何为幼儿歌曲进行简单的舞蹈创编,或进行儿童歌曲的表演唱,借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还应结合琴法课的实际运用,自弹自唱,使学生练就自己的实用技能。

四、幼儿歌曲创作与幼儿舞蹈创编课的整合

儿童歌曲创作课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开设本课程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儿歌创作的理论,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以满足他们将来在工作中的实际需要。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舞蹈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如幼儿舞蹈的基本动作、基本技能及我国民间舞蹈的基本风格,还要掌握幼儿舞蹈的特点、典型动作和表现力等。要通过幼儿舞蹈训练使学生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的身姿,提高学生舞蹈动作的节奏感、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还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幼儿舞蹈的教学能力,以使学生初步掌握自学、记录和创编幼儿舞蹈的方法,掌握幼儿舞蹈的教学法,使之能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舞蹈活动。

这两门课都是要通过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的。幼儿园教学要求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来对幼儿进行教育,要求要使幼儿在游戏中得以发展和提高。这样,作为幼儿音乐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的幼儿教师,就要在活动中充分地激发出幼儿的情感,激发出幼儿活动的兴趣,以使他们能积极而自由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这就要求尚在学习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消除对创编课的畏难心理,要求他们要试着学会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带着一颗童心,选择合适的主题来进行音乐创作,并随之创编出合适的舞蹈。这种将幼儿歌曲创作与幼儿舞蹈创编加以整合的做法,将会为他们未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科学而合理的课程整合,会使课程间原本就存在的内在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因课程间内容的重复而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能收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易山.视唱练耳[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岳晓枫.当代大学生乐理与视唱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第8篇:幼儿舞蹈教程范文

一、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是幼儿教育专业得以蓬勃发展的基础

幼儿教育专业对学生的管理主要从三个方面,那就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注重心理健康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其次是班主任具体负责班级的建设,学校可以科学合理地安排班导师的工作,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班导师负责对班级若干个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和帮助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涯,包括平时的作业辅导,实践中的教案指导,还注重对她们的心理健康辅导。从而为师生交流和教学相长提供了一个直接的平台。再来是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主要是通过毕业资格审查以及相关的职业资格鉴定,只有完成本专业要求的课程,获得相应的学分才能获得毕业资格;同时,还要求学生取得以下至少一个职业技能证书,如:普通话二级、舞蹈等级证书、钢琴等级证书、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保育员职业资格证书、英语口语等级证书等,从而使专业适应幼儿园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二、严格有序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是促进专业教师成长的保障

幼儿教育专业的教研组的设置分为理论组和技能组,教师每周应有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研活动,交流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同时,还可以建立了教师听课制度,成立督导组,主要成员可以是专业科长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师开学初就应该完整合理地制订教学计划,并适时地编写好教案。专业的教学评价可以采取三种途径,首先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每个学生可以不记名的对各位教师进行评价,这占了评价总分的70%;其次是教师之间的评价,教师互相听课,写好听课记录,并对任课教师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这项评价占评价总分的20%;最后才是教师的自评,即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综合能力进行自我评价,而这项指标只占了评价总分的10%。这种管理手段可以显而易见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教育理念。

此外,幼儿教育专业还可以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考试评价体系。理论组的教师必须对所担任的学科编制四套的试题以成题库,考试时由教务处随即抽取其中一份试卷进行。专业技能的考试如钢琴、舞蹈则由教师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标准,也可以建成试题库,考试时是学生一个一个鱼贯进行,必须通过教师所定下的标准。

专业还可以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的成员有企业单位、幼儿园园长、学生家长、幼儿教育专家以及本校教师和学生代表,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多渠道信息的交流对专业的建设进行指导和提出建议,由此而来,可以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各阶段的教学行为。

三、有目的有组织的实践活动促进了专业培养任务的顺利完成

实践是人们有意识地、能动地探索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分析职业中专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活动,我们可以发现,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结构为核心,经历获取知识(信息内化)储存加工信息(认知结构)运用知识(经验或观念外化)这三个基本的阶段。传统的教学中,信息的内化是一向被教育者所重视的,但外化过程却往往被忽略。故此,对于职业中专的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我们更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幼儿教育专业实际操作活动可以占课程设置中总课时的70%,在二年级上下学期都可以安排为期一周的见习活动。当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幼儿教育专业的兴趣可以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周,即军训结束后马上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活动,职业道德的培养是要基于对职业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感性经验的积累。而二年级下学期的实习可以安排为整整两个月,较有时间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每一学年的寒暑假中,学生都可以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活动,一年级是扮演的是教师助理的角色,到了三年级,也就可以带薪顶岗工作了。此外,在平时的教学中,各科任教师还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安排到幼儿园或其他相关的地方进行参观学习。由此一来,这种主观见之于客观、主体作用于与客体、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地促进了教学相长。

第9篇:幼儿舞蹈教程范文

关键词:舞蹈本科生编创与教学 实践与创新

一、对中老年人群的舞蹈编创

舞蹈编创是对舞蹈动作进行编排设计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编舞者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方法对舞蹈编排都有一定的影响,舞蹈编排不只是将舞蹈、音乐进行简单地连贯,而是将舞蹈动作进行提炼和雕琢,通过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将舞蹈的主题和情感进行抒发和表达,来达到舞蹈的最终效果。作为舞蹈专业的本科生,无论是在素材积累还是编导技巧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基础。本科生将专业的舞蹈动作通过编创,打破原有课堂的专业性舞蹈编创模式,充分考虑中老年人群的生理心理特征,形成一套适用于中老年人群的舞蹈模式。

舞蹈大家庭中的民族民间舞之所以能够流传到今天,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民族民间舞植根于人民的生产生活当中,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是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中老年人群为例,我们将用于观赏和表演为主的专业舞蹈以健身舞蹈的形式作为具体内容,以达到增强体魄、强身健体的目的。在编舞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舞蹈动作对中老年人群的适应性与合理性。例如藏族弦子舞以双膝的自然颤动和双腿的摆动、旋转为主要特征,我们充分利用其变化多样的舞步,使其发展成为锻炼下肢机能的健身舞蹈。这不仅能增强下肢力量,而且对促进下肢协调性和灵活性也极为有利。再如维吾尔族人能歌善舞,其舞蹈动作部位有头、肩、腰、臂、肘、膝、脚,传神的眼神极具代表性,可以增强舞蹈感染力和抒发性。“移颈”更是维吾尔族舞蹈的主要动作之一,我们可以借此锻炼肩颈部机能。

心理方面,中老年人群由于社会活动逐渐减少,生活圈子相对变小,存在孤寂等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舞蹈动作欢动、连贯、舒展而富有节奏。舞者伴随流畅起伏的音乐节奏自然地产生“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感觉,达到娱乐放松的目的。这既使他们成为情感的表现者,美的塑造者,同时也是美的传递者,达到了自娱娱人的作用。

二、专业理论运用于社会教学实践

针对特定人群对舞蹈专业理论的接受能力不同,我们需要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理论化为通俗易懂的口头用语,同时将自己的想法更好的作用于社会舞蹈教学实践中。这需要本科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从而对特定人群的不同特征具有良好的把握。

民族民间舞中的一些口诀,便是化深奥为浅显的例证。这些口诀既是舞蹈方法的经验和总结,又凝结着人们对于这门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这对于民族民间舞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需要我们予以高度的重视并正确合适地运用于社会舞蹈教学实践中。比如胶州秧歌中,有一个动作叫做“小儿拧”,如果按照书面的语言进行讲解,就是:“以腰为轴的左右拧动,用主力腿追动力腿,以脚下的转动带动膝盖的拧动和腰的扭动,上身与下身呈相反的作用力。”这种技术表达是规范和科学的,但对于业余人群却是较难理解的。胶州秧歌中有个“前哈、后张、两边崴”的艺诀,这是因为山东农村地区有缠足的习惯,小姑娘缠了脚以后,一下地走路就十分疼痛,所以就会出现前哈、后张、两边崴的姿态,也就是“小儿拧”的技术要求中所要表现的姿态。艺决能够用一种直观和形象的方式,生动有趣的对一些动作进行准确的要求,不但能够使受教者迅速掌握好技术动作的要领,还能够使学习者领略到民族民间舞蹈形式的美感与内涵,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达到良好的教学体验。

舞蹈专业术语教学语言的运用是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而受教人群的特殊性也使我们应该特别关注这一要点。因此,将舞蹈专业理论知识以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教学,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大学生与社会特定人群共同受益

进入21世纪,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舞蹈作为健身娱乐的主要内容。舞蹈的多元功能被不断开发,显示出其具有的健身、娱乐、益智、育德和其他社会。舞蹈专业大学生应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并对该社会现象做出尝试性的解决。这需要我们将专业舞蹈知识合理地运用到社会舞蹈教学实践中,实现大学生与社特定人群的共同受益。

舞蹈专业本科生进入社会进行初步的舞蹈教学,可以弥补以“表导教”为核心的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教学中对于“教”的欠缺,拓展舞蹈本科生的实践舞台。在社会舞蹈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社会舞蹈教学实践在开发学生潜能与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我们在编创与教学中致力于将舞蹈的专业性减弱,舞蹈动作的锻炼性增强,使其具有习俗性、健身性、娱乐性等特征,能够在群众中广泛开展与传播。练习舞蹈能增强身体素质,健身祛病,我国古已有之。在《吕氏春秋・古乐篇》中,曾记载在远古阴康氏年代为应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先民们及其氏族首领用“始制舞”锻炼身体、宣导郁积、通利关节、克服疾病。从那以后,具有健身功能的舞蹈,不断发展。由此可见,在缺乏健身手段与科学指导的远古社会,舞蹈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健身功能,理应受到我们的重视并加以开发。例如有锻炼上肢的藏族舞,有锻炼身体躯干的蒙族舞,锻炼下肢的维族舞与胶州秧歌等。而中老年群体的舞蹈中,多数只是非专业的随性舞蹈,达不到针对性的锻炼意义。因此,我们对社会舞蹈教学的专业性指导会增强针对性的锻炼功能。

不光是中老年人群,对于上班一族来说,人们经常会产生焦虑、紧张、压抑等情绪,极易造成身心疲劳。经过具有针对性编创后的舞蹈有助于缓解压力,对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刺激,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对于幼儿来说,舞蹈训练和舞蹈表演,可以大大提升形体美和自身体态的韵律美,而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充满自信,积极乐观。适合儿童的舞蹈动作会提高孩子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幼儿的骨骼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总之,具有不同针对性的舞蹈不仅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和有特殊身心状况的人群,而且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流行趋势,也作为一种审美情趣,不断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专业舞蹈教育与社会舞蹈教学相结合,是一种双方受益的教学实践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孔桂芬.舞蹈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N].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9)

[2]刘亚娟.《中国民族民间健身舞蹈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