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外投资方案范文

对外投资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外投资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外投资方案

第1篇:对外投资方案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决策程序;后续管理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1-0183-02

根据2012年财政部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对外投资是指事业单位依法利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事业单位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可见,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方式主要包括国债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与原规则相比,新规则在对外投资方面,体现出来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从严控制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但从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现状来看,存在投资决策程序不规范、项目投资效益差、相关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后续管理和评价体系等问题。如何在现有管理体制下规范投资决策程序,加强投资管理,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成为事业单位面临的难题。

一、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的目的

事业单位单位对外投资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履行事业职责、完成事业单位任务之外的一种经济活动。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是在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利用与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不直接相关的闲置资产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

一般而言,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投资活动主要履行规范管理对外投资行为,盘活存量资产,提高本单位拥有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职责。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的目的主要体现为:(1)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规范对外投资管理行为;(2)努力提高对外投资效益,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就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现状来看,规范对外投资行为是目前加强对外投资管理追求的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要求被投资企业努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对外投资效益,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规范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决策程序

投资决策阶段是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规范投资决策阶段的相关行为对规范事业单位对外投资行为,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外投资决策程序是对外投资管理的首要环节。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2006]第36号):“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应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并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事业单位开展经营项目投资业务,一般应履行如下决策程序:

1.拟定投资方案(或项目建议书)

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管理部门应根据拟对外投资的项目性质,组织人员编制投资方案(或项目建议书),对拟投资项目的基本情况、投资的必要性、投资条件的可行性和获利的可能性进行初步分析。

2.进行可行性研究

在具有初步投资意向的基础上,事业单位的计划、财会、审计等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投资管理部门应负责组织和撰写《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如果投资金额达到一定限额或者投资项目达到一定的重要程度,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投资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相关依据;投资方式、投资金额及投资来源;投资对单位财务状况和履行职能的影响;拟创办经济实体的股权结构情况,拟合作方的资信状况;投资行业的基本情况;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分析;其他有关情况。

3.实施项目评估

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对外投资项目评估制度,通过设立投资评估小组或建立投资评估会议制度,由单位主管领导牵头,有关业务、投资、财务、法律、审计和监察等部门参加,必要时可邀请专家,审核拟对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合规性、合理性、可靠性、真实性、客观性等,对各种投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财务分析,为投资项目的最后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4.进行集体决策

事业单位的领导成员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投资事项认真研究,在充分讨论《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评估结果的基础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投资事项集体决策,并形成会议决议(或会议纪要)。对外投资决策所依据的相关资料以及会议决议(或会议纪要)等,应当作为单位档案材料进行管理。

5.向主管部门报批

在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项目形成决策后,报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办理报批手续时,应当提交下列资料:(1)资产有偿使用申请报告及拟投资资产清单;(2)拟投资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发票、工程决算单、记账凭证、固定资产卡片等复印件;(3)事业单位法人证书;(4)拟投资资产的权属证明;(5)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会议纪要;(6)投资、入股、合资、合作意向书,草签的协议或者合同;(7)被投资方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复印件;(8)被投资方近两年的年终财务报表;(9)拟投资资产的评估报告;(10)由单位法定代表人及财务、资产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签署的意见;(11)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12)其他需提交的文件、证明及材料。

6.签订投资协议

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后,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批准的投资方案,与被投资方签订投资协议,明确出资时间、金额、方式、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内容,按单位规定的程序签订投资合同或协议,必要时进行法律咨询。协议签订后,事业单位应委派专人对所投入的资产按规定办理资产转移、产权登记等手续。

三、加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后续管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被投资单位是投资单位业务范围的扩大,也是国有资产在更广的范围内运营。事业单位作为投资方,应指定有关职能部门规范对被投资企业的后续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对外投资效益。

1.派出人员参与经营管理

事业单位应区别被投资单位的具体情况派出董事等参与被投资企业经营管理。具体包括:(1)具有实质控制权的企业,一般为全资、控股企业,应对被投资单位派出董事、监事和相应的经营班子成员,全面负责其经营管理。(2)具有重大影响的企业,一般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应对被投资单位派出法定程序选举产生的董事、监事,参与和监督其经营管理决策。(3)参股企业或无实质影响的单位,一般持股比例小于20%,应设置专人及时了解和掌握其财务状况、经营状况,不能放手不管。

对派出人员,应要求其切实履行职责,在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维护单位利益,实现对外投资的保值、增值,及时向单位汇报被投资企业情况,提出管理建议,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进行监督。

2.加强对被投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

事业单位应通过建立投资后续管理综合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密切关注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和利润分配情况等实时监督。

3.加强对外投资处置环节的控制

在办理对外投资资产处置时,应实行决策层领导集体审批制度,区分不同情况,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具体包括:属于资产无偿调出的,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主管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划拨单办理交接手续,报财政部门备案;属于对外投资出售(转让)的,应当在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到法定的交易机构办理转让手续,报财政部门备案;对于被投资单位未达预期目标已解散注销、破产清算、或停业歇业的状况,要严格按照投资协议和公司章程办理,尽量保证投出资产的安全完整;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或者意外变故导致对外投资国有资产损失需核销或者核减的,须按规定报财政部门审批或者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审批。

参考文献:

[1] 张忍干.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现状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9,(1):24-26.

[2] 李静.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的思考[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Z2):113.

[3] 蒋岩,孙琪光,张天雷.加强对科学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管理[J].农业经济,2010,(7):89-90.

[4] 江苏省常州市财政局.规范对外投资行为 加强资产收益监管[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4):5-6.

[5] 胡兵.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0,(6):112-113.

[6] 钟丽.浅谈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财务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4):154-155.

收稿日期:2012-11-23

第2篇:对外投资方案范文

按投向划分,企业投资可以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内投资是指企业对原有的固定资产进行更新与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包括购置设备、房屋等等。对外投资是指企业直接设立新公司或通过一定的手段购买所投资企业的股权,从而对新公司拥有控制权的行为。企业对外投资管理是以投资项目的论证为起点,通过决策控制以及事后管理有限地连接在一起的工作,可以理解为对外投资与管理对外投资的经济活动组合。对外投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合理利用企业资源,获取未来收益的行动,形成的对外投资形态包括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参股子公司;管理投资就是为了使已有的投资成果(全资子公司与控股子公司)能够为自身带来更大的收益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二、企业对外投资管理体系的设计

按照系统分析中霍尔三维结构的划分,可以把整个对外投资管理看成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等三维结构组成。时间维表示对外投资管理的整个过程或寿命周期,分为投资前期管理、过程管理和后期管理三个阶段。逻辑维是指在对外投资管理中每个阶段应遵循的逻辑顺序和工作步骤。知识维是指从事对外投资管理中所需要的各类知识,如各类应用工具、理论依据及管理手段,等等(见图1)。

1.确立对外投资管理的总体原则

对外投资管理的总体原则是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对外投资管理全过程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应集中体现“以整体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的特点。为此,对外投资管理的总原则为“承接战略、增加收益”,即“承接战略”是承接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与规划,对外投资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手段之一;“增加收益”是对外投资的目标,企业一切的对外投资都应该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最终达到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的目的。

2.确定时间维的工作内容

按照时间维的划分,对外投资可以分为投资的对外前期、中期和后期管理。对外投资的前期管理,也可以称为对外投资的决策过程管理,主要包括认清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对外投资的战略,选择对外投资的目标,做出对外投资的决策。由于对外投资决策是前期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决策的质量将对企业的未来整体效益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外投资的中期管理,也可以称为对外投资过程管理,是投资策略的实施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对外投资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已决定的方案或协议执行。实施结束后,从项目的发掘、论证、实施到移交(含项目中止)的资料要全部存档,并撰写总结报告。对外投资的后期管理,主要是指对投资收益的管理,是企业作为股东为了保证投入的资产给自己带来收益而采取的一系列管控措施。同时,在后期管理中应跟踪项目的运营情况,对项目的策略以及投资的效果进行评价。

3.划分逻辑维的工作步骤

所谓逻辑维是指对外投资管理中每个阶段应遵循的逻辑顺序和工作步骤。为了规避投资的风险和实现投资的闭环管理,把整个对外投资过程分为立项、论证、决策与实施、运营、后评价等五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是递进进行的。即投资项目在决策前必须经过立项阶段和论证阶段,一定要对实施的项目进行运营管理,在项目运营一段时间后一定要实施后评价,总结项目的得失。(1)立项阶段。立项阶段是投资机会研究阶段,主要任务是寻找机会,明确投资方向,提出初步的项目建议。具体而言,在立项阶段就是要从一般机会或特定的机会分析中,发现投资的切入点或可能的接口,结合企业的战略与实力,最终形成确切的投资方向的过程。通过立项后,项目将进入论证阶段。(2)论证阶段。论证阶段可以细分为可行性研究阶段与评审两部分。可行性研究是针对立项后的项目进行可行或不可行的分析,是在投资决策前对拟投资的方案及经济效益进行详细的研究,从而确定该项目是否投资、如何投资,是否继续投资、终止投资等,它是从项目投资的微观利益角度出发,为决策者进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项目的评审是企业通过寻找特定专家或第三方机构对可行性研究结果进行全面审核和再评价,其目的是站在企业战略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区域等各方面的政策审查项目可行性分析的可靠性、真实性,并提出结论性的意见,是项目最终审批决策的主要依据。(3)决策与实施阶段。当对外投资项目获得批准后,应进入到实施阶段。项目实施必须严格按照已批准的方案或协议执行,不得对方案或协议做实质性的更改。项目实施结束后,应收集整理从项目立项起到项目实施、移交(含项目中止)的资料,同时在项目完成后,撰写总结报告。(4)运营阶段。运营阶段是对形成的投资成果进行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对子公司的管控过程。该阶段是以股东(企业)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通过明确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公司治理关系,强化子公司运营质量的改善,最终实现提升公司对外投资的经济回报和促进子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该阶段是决定企业能否从投资结果获取增量资本的关键阶段。(5)后评价阶段。项目后评价是项目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投资决策周期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目的是通过项目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目标间的比较,考察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和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通过对项目各阶段工作的回顾,查明成败的原因,总结教训,提出补救和改进的措施,把后评价信息反馈到未来项目中,为宏观的投资计划与投资战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4.整理对外投资管理的知识维

由于对外投资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在各个阶段都涉及相关的工具、理论与技法,为此有必要加以确定和固化,为有效地推进工作打下基础。(1)立项阶段的机会表达———项目建议书。所谓项目建议书是阐述通过机会分析提出一个设想来要求实现一项对外投资行为的一种建设性报告,是一种反应机会分析成果的表达方式。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宏观上说明投资的必要性;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初步分析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的可行性;三是提出初步设计的投资方案。(2)论证阶段的成果表达———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阶段是对通过立项的项目进行深入分析的阶段。由于论证是关于“可行与不可行的分析阶段”,其分析结果就必须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表达出来,可行性研究报告就是这样一种有效的载体形式。其通常具有两大作用:一是作为项目论证者向决策者汇报的基本形式。在现实工作中,项目的论证者与决策者是分离的,并且论证者要多次与决策者进行反复沟通。为此,项目论证者可以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向决策者进行全面、准确的汇报与交流。在内容上,还应尽可能地让决策者了解论证的过程、依据和方法。二是作为评价项目及项目论证者的重要依据。由于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是一种全面的终极结果,对于投资决策具有权威性的参照意义,为此,在项目运营之后,以实际数据为基础聚焦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数据,对项目进行后评价。同时可行性研究报告也是评价项目论证者绩效的主要依据。(3)运营管理的管理手段。运营阶段是对形成的投资成果进行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对子公司的管控过程。在运营过程中,以股东价值最大化思想贯穿整个运营管理过程,在借鉴“委托—理论”的基础上创造出具体的四种管理手段(见图2)。经营巡视是指为了加强股东与子公司经营者之间的联系与沟通,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巡视,运用听汇报、阅资料和看现场等方式,了解子公司经营情况,及时纠正经营的偏差,促使子公司经济活动与股东确定的经营目标保持一致,减少经营风险。风险预警是股东运用一定的工具作媒介,采用特定的方法对能够反映子公司经营活动过程的数据进行分析,对照行业标准,获得风险警示信号,促使股东采取适当的措施把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的一种方法。业绩评价是在价值管理思想的指引下确定对子公司的评价目标。评价目标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和兼顾子公司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促进子公司努力完成经营目标,从而提高母公司对外投资的经济效益。在评价过程中,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理念,把子公司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创新等四个方面的关键指标(KPI)融入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集合中。定量指标是可以用经营数据衡量的各种指标,是对子公司过去的总结。定性指标是不便于量化的指标,是对定量指标的补充。两类指标综合应用,可以让股东全面地对所投资的子公司的业绩进行综合的评价。薪酬管理是将子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结果与子公司工资总额、子公司经营者的薪酬挂钩,使子公司在追求业绩增长的同时,又能更好地实现股东的目标和利益。(4)后评价的工作方法。后评价的工作方法可以分为:逻辑框架法和成功度评价方法。逻辑框架法的核心是确定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即“如果”提供了某种条件,“那么”就会产生某种结果。成功度评价法是指对照项目立项阶段确定的目标和计划,分析实际实现结果与差别,以评价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对项目的总成功度进行评判。它是以逻辑框架法分析的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和经济效益分析的结论为基础进行的评价。

三、夯实对外投资管理体系的关键事项

1.建立相关制度

为了有效规范对外投资管理工作,把确定的工作程序、方法和工具固化下来,必须建立一套与工作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制度与相应的工作关系框架见图4。图4制度与相应的工作关系框架其中,在编写各项制度过程中应遵循“为什么,是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的逻辑关系,把相应的工作总则、工作机构、工作程序、考核指标及结果应用明确表述出来,让制度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工作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2.培养专业团队

第3篇:对外投资方案范文

一、中国农业领域对外投资的发展现状

(一)农业领域对外投资活跃,投资额呈迅速增长态势

随着我国农业领域对外贸易的日益频繁,许多知名农企开始在世界各地建立颇具规模的海外农业投资项目,同时对外投资额也呈稳步增长趋势。据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2015年农业对外投资行业VC/PE融资案例数量共发生30起,融资规模约9.443亿美元,环比增加15.47%。2015年农业对外投资交易案例达到229起,交易规模不断上升,同比增涨了37.51%。另据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0-2014年我国农、林、牧、渔业对外投资净额从53398万美元增长到203543万美元,增幅为73.7%。截止到2015年,我国农业领域对外投资额达71.79亿美元,占全国对外投资总额的10.9%,持稳步增长趋势。

(二)中国农业领域对外投资的区域逐渐扩大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逐渐成为农业对外投资大国。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5年,我国农业对外投资的国家从32个增长到93个,合作企业增加到750多家。同时,投资区域也在不断扩大,如在拉丁美洲、俄罗斯等地建立了大豆、粮食等生产基地;在中亚以及东南亚等地开发了天然油棕、剑麻、橡胶、木薯等稀缺性农产品的种植。并与60多个农业领域的投资合作组织建立起联系,这些工作组主要分布在东盟、非洲、俄罗斯和拉丁美洲等地区和国家。此外,在“一带一路”的影响下,我国农业领域在新兴市场的对外投资也在不断拓展,如欧盟、蒙古国和东盟等。截止到目前,中国农业领域对外投资的区域从之前的以非洲为主,逐渐发展为与世界上52%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农业投资合作,进而逐渐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力。

(三)我国农业对外投资方式向多元化发展

我国农业对外投资前期,投资方式以单一的政府间合作和资源开发为主。当前农业对外投资方式趋于多元化,发展以半合作、半市场化的农业对外投资和政府间的合作方式开展。例如,技术援助、渔业开发、水稻栽培、生产劳务合作和租赁土地等。其中,对非洲国家农业投资以技术援助、渔业开发和水稻栽培为主。据东方网显示,中垦集团在非洲开发了6个农业项目,其中采用技术援助的项目为3项,水稻栽培的项目为1项,渔业开发的项目为2项,总值共计3800万美元。另外,对俄罗斯的农业投资合作,以生产劳务合作、租赁土地、买地等方式为主。据中新网显示,2014年中国与俄罗斯奔萨州政府签订了农业领域对外投资协议——“关于开展农业合作的协议”。协议中规定中方以生产劳务合作、租赁土地等方式对俄罗斯的农业进行投资,并加强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投入。

(四)海外并购逐步增多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企对外投资升温,海外并购已成为我国农业领域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并且规模不断扩大。据2015年农业并购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农业并购活动从2012年以来加速增长,在2012年—2014年,农业对外并购数量分别为13、25、57桩,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其中,养殖和饲料行业发生的并购占总量的50%以上,农产加工、渔业、种植业的并购占总量的23%。另据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显示,2015年农业领域并购市场完成交易案例数量有125起,环比增加68.92%。此外,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中粮集团以15亿美元收购新加坡来宝公司51%的股权,又以12.9亿美元收购荷兰尼德拉公司51%股权项目。这两个项目是截至到目前为止中国农业领域对外投资最大的并购。随着中国农企实力壮大和海外并购的经验累积,总体来看,中国农业领域海外并购逐步增多,成效显着提升。

二、中国农业领域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农业对外投资国际占比低,跨国经营规模小

当前,发达国家农企产业化、技术化和机械化程度都比较高,在农业领域对外投资的很多环节已经实现了跨国经营。如全球90%的烟草贸易属于菲莫等7家跨国公司范围;当今世界粮食贸易的8层以上都被四大跨国粮商所掌控,即嘉吉、ADM、邦奇和路易达孚;全球性种子产业被美国孟山都集团、德国的KWS种业集团和法国马格兰种业集团等企业所垄断,这几家大的种子集团占了世界种子行业贸易额的73%以上的份额。然而,我国农业领域对外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据新华网显示,2015年我国超过1亿美元的农企对外投资仅占总投资额的8%,而500万美元以下的占到了总投资额的68%。由此可见,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对外投资国际占比较低,经营规模偏小。

(二)融资贷款不到位,制约了农企海外投资发展市场

前期开发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资金支持不到位限制了我国农业对外投资的发展。而国外资金制度比较完善,如韩、美、欧等国家对农企海外投资设立了激励专项体系和资金。而我国对农业海外投资既没有设立专项资金,也没有国家补贴政策。因此,国家支持力度的不健全,资金投入的严重滞后等原因,制约了我国农业对外投资的迅速发展。据新华网新闻显示,我国与越南签署的农业对外投资综合建设项目,由于资金短缺、配套设施跟不上,核心科技人员不足等原因,5家进驻企业中4家无法经营下去而离开。另据新闻网显示,发达国家财政投入到农业对外投资领域的资金占总投资额的30%-50%,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达到了10%-20%,而我国平均只有7%。这就加大了农企在对外投资时需要承担的风险和压力,提高了成本,对我国农企海外投资长期发展不利。

(三)技术含量较低,限制了农业深度加工的发展

我国农业对外投资集中在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较低的层面,还没形成以技术与投资为一体的农产品供应链。目前我国以初级产品加工、合作经营和资源开发为主要。跨国并购、深度加工、高科技生产等方面的经营投资较少,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据中国农业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黑龙江北大荒集团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到阿根廷投资15亿美元,其中以初级产品加工和资源开发为主,如种植大豆、开发耕地、培育玉米等。湖北省农垦局与中谷非洲有限公司联合在莫桑比克加扎省市郊种植棉花、水稻和大豆等农作物,其中初级加工、资源开发类的产品占总投资量的69%,而通过深度加工和使用高科技生产的农作物只占19%。另据中国信息网显示,美国在农业对外投资中多以深度加工和高科技术农业为主,占总投资额的89%,而我国在农业深加工领域的投入只占23%。因此,我国农业对外投资应逐步向深加工、高科技发展,摒弃以往的低效率、高耗能的初级农业加工。

(四)信息公开程度低,政府与企业间信息协同较差

我国政府部门、科研单位等机构所掌握的农业对外投资类信息并不少,但是信息碎片化,公开程度低,企业获取难度较大等原因,导致我国农企在海外投资中难以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导致我国一些农业海外投资企业被迫放弃在国外投资。据新华网显示,中国对南非农业投资项目,前期企业在当地投入了36万元,但因对当地人文环境,社会制度和政策法规的不了解,盲目投资,使资金亏损80%,对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2014年中粮旗下子公司在巴西的投资项目,因我国政府与企业之间对接不畅,信息获取难度大,对投资国的信息公开程度低等原因,投资项目前期亏损58.6%。而据环球投资网显示,美国在南非的农业投资项目前期投资计划只是围绕在初级加工领域,但是在通过信息服务的帮助下,农业投资从初级加工发展为深度加工,提高了农企海外投资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积极对接政府与企业的信息协同,对我国农业对外投资有深远的影响。

三、中国农业领域对外投资的完善途径

(一)提高重点领域科技经费投入,创立世界级品牌

提升我国农企海外投资竞争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实施:一方面,加大农业对外投资重点领域的科研经费投入力度,深化科技交流,加强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增强科研院所与农业部门之间的合作,搭建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健全技术输出管理制度,不断提升我国农业在海外投资的实际应用。明确技术输出领域,运用成熟的新兴技术积极出口。另一方面,创立世界级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通过提升农业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提高科技水平,增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开展创新实践。支持农企自主兼并、鼓励建构战略联盟,推进农业组织资源整合,重点扶持农业对外龙头企业。提升科技资金投入。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对行业核心机密采取法律保护,积极提升我国农企对外投资的竞争力。

(二)对农业海外投资提供税收优惠,积极鼓励扩大投资范围

发达国家为鼓励农业领域海外投资,在所得税和农产品返销关税方面实行补助政策。我国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税收方面出台税收延付、税收抵免和税收豁免相关补助,并鼓励农企海外投资。其中,为出口的生产资料、设备应该提供关便利,减免不必要的税费。对缴纳了所得税的,在本国纳税额中予以抵扣,避免双重纳税。对供需缺口大的农产品返销国内时,免征进口税费。另外,对跨国农企在征税协定的国家已缴纳的法人税、所得税时在国内应以减免。针对我国不同省份的农业领域对外投资项目,国家按比例对各个企业征收不同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对于我国农产品资源开发战略性跨国农企,减少所得税缴纳比例方面的补助政策。

(三)加强农业对外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建立政策补贴体系

为缓解农企海外投资前期高昂的市场开发成本,我国应对农业涉外项目建立金融支持与政策补贴体系。体系中应建立输出银行、海外投资公司为我国农企提供股权融资和贷款。设立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建设基金,支持与投资计划有关的可行性调查、企业对外投资亏损、市场开拓前期费用和农产品资源回运费等。同时,通过专项基金补贴政策,鼓励农企开拓国际市场。在农业对外开发、供应链建设、产品促销体系建设等给予补贴。在发生突发性农作物灾害、反倾销应诉、贸易摩擦等应该对农企实施援助。对在国外加工农产品的企业和建立生产基地的公司给予优惠待遇。另外,可以借鉴美国农业补贴方面的措施,如灾害补贴、货款差额补贴、直接收入补贴、反周期补贴、资源保育补贴和农产品贸易补贴等措施。美国的农业补贴呈现出提高农补水平、调整补贴方式、扩大补贴范围、补贴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从而对国家农企海外投资进行政策导向机制,加强补贴体系的建设,降低企业独自面对国际市场的风险和压力。

(四)建立农业对外投资保险制度,降低农企海外投资风险

第4篇:对外投资方案范文

关键词:投资决策;科学性;因素;策略

企业经营发展中,出于各种目的会进行投资活动,可以说在现代企业经营中,投资是任何一个企业都难以回避的经营活动,而投资决策也因此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投资决策对于企业管理者说难度很大,这些年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经营环境更加激烈,企业投资决策越来越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是越来越多,如何能够科学的进行投资决策,正在不断地考验着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智慧。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之下,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在投资决策方面进一步的努力,明确投资决策的要点,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一、企业投资概述

企业投资有着不同的类别以及目的,同时投资本身也有自身的特点,对于这些内容来进行全面的把握,更有助于掌握的企业投资的具体策略,从而实现投资决策科学性的提升。

1.企业投资分类

企业投资按照不同依据、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时间层面来看,投资回收期在一年之内的投资被称为短期投资,投资回收期在一年以上的投资被称为长期投资,短期投资主要包括存货、短期有价证券等,长期投资则主要是指机器设备、厂房等等。根据企业投资方向可以将投资分为对外投资以及对内投资,对外投资是指以现金、实物等形式来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债券等等,对内投资则是指企业投资放在企业内部,购置各种生产经营物质、设备等等,一般来说,对内投资风险较小,但是收益也低,对外投资风险较高,同时收益也高。从生产经营关系的角度来看,企业投资可划分为直接投资以及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指企业将资金用在生产经营方面,间接投资是指企业购买一个能够带来收益的金融资产。

2.企业投资特点

企业投资工作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特点:其一就是企业投资目的多元化,对于企业来说,投资目的客观上存在差异性,不同的投资目的意味着不同的投资决策;其二就是投资时机选择性,投资决策一定要把握好时机,时机不当会导致投资失败;其三就是投资者收益不确定,企业投资收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收益大小很难准确把握;其四就是投资回收期限性,投资需要收回,由于资金时间价值的客观存在,意味着只有及时进行资金回收,才能够带来应有的投资收益。

3.企业投资目的

从企业投资目的来看,企业投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了扩大规模,企业生产经营存在规模收益,企业投资可以通过增加产量或者拓展新的市场,来带来企业规模的增大,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以及竞争实力。二是为了控制相关企业,企业为了控制市场,减少竞争,从战略层面出来对于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实施收购或者财务投资控制部分股权;三是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企业通过投资来购买新的机器设备,从而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实现企业成本的下降。

二、企业投资决策考虑的因素

企业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投资收益、投资风险以及投资环境是重点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下。

1.投资收益

尽管企业投资目的各不相同,但是无论哪一种投资目的,最终都是追求投资收益,因此企业投资决策中必须要将决策重心放下投资收益分析方面,如果投资收益达不到预期,则投资并不可行,反之则意味着投资决策的可行。投资收益分析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直接受益、间接受益、长期收益、短期收益、财务收益、战略收益等等,然后根据收益预期来进行投资决策,从而寻求收益最高的决策。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收益未来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客观存在,这种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是相伴而生的,投资风险高意味着投资收益也高,投资收益高也意味着投资风险该,企业投资决策中必须要注意投资风险与收益的分析,如果投资风险较大,则需要注意投资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注意合理规避投资风险,将投资风险控制在最低的一个水平。

3.投资环境

企业投资决策中另外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就是投资决策,任何投资决策都发生在一定的投资环境下,市场经济下的投资环境本身具有复杂性以及多变性,如果投资决策环境分析不到位的话,很容易就会滋生各种投资风险。因此企业投资决策中,需要注意对投资环境的分析以及把握,预测投资环境的变化趋势,不断增强对于投资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根据投资环境变化来进行投资决策的调整。

三、企业投资决策科学性提升策略

企业投资决策科学性提升对于企业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做好这一工作并非易事,通过对于学者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加上对于一些企业投资决策经验的借鉴,本文认为要全面提升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1.谨慎筛选项目

谨慎筛选投资项目这是企业投资决策的第一步,投资项目的选择一定要谨慎,避免在项目选择方面过于盲目,更不能够看到市场上一些热点投资项目,不加科学分析,便进行投资,实践证明,盲目跟风投资,十有八九都会失败。因此企业投资项目选择方面一定要谨慎,对于投资项目的前景、风险、收益等等进行一个基本分析,然后在确定究竟是否选择这一投资项目,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确保投资项目能够获得成功。

2.全面进行信息收集

企业投资决策是建立在大量掌握决策信息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大量的信息资料,则企业投资决策分析结果可能就会出现不准确的问题。举例而言,企业投资决策离不开对于投资项目行业、市场、政策、收益、风险等方面信息的分析,这些资料的不全面或者不真实将会导致决策分析偏离实际太远,从而得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从这一角度来说,企业投资决策中必须要注意信息的全面搜集,通过大量信息资料的掌握分析,来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

3.比较分析不同投资方案

企业投资决策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投资方案,这些投资方案往往是各有利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往往就是比较分析不同的投资决策方案,从而优中选优,确定最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投资方案。企业投资决策中不同投资方案的比较分析需要遵循次优原则,任何投资方案本身都有自身的优点,但是要想在确定一个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投资方案却是不现实的,因此企业投资方案对比方面需要遵循次优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4.注意投资风险控制

投资有风险,企业投资决策中必须要注意投资风险的控制,做好投资风险应对预案,这样一旦出现了投资风险,可以及时根据预案来进行投资风险的化解、分散,减少投资风险带来了的各种损失,反之如果没有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很容易会出现投资风险一旦失控,导致投资全盘皆输的局面。企业投资决策科学性的提升对于企业来说是必需要做好的一项工作,只有全面的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才能够的给企业地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作者:靳京津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MBA中心

参考文献:

[1]哈成华.企业投资决策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J].财经界,2014年23期.

第5篇:对外投资方案范文

一、货币资金控制

(一)授权批准控制

货币资金的收支功能对煤炭企业而言十分重要,为避免随意使用资金,需建立严格的内部授权审批制度,以更好地控制货币资金[1]。通常情况下,煤炭企业存在大量的授权批准行为,包括领用生产材料、仓库发出商品、财会提取现金等,这是一般的授权批准控制,需依据既定标准进行授权批准。特殊授权批准(包括重大资本支出、筹资行为、等)特殊经济业务,应根据其金额的大小、重要性等确定出不同层次的授权审批层次,避免权力过于集中,确保煤炭企业各个管理层都有权有责,严格按照既定的程序办理审批业务,防止发生违规情况。

(二)资金集中控制

对煤炭企业的资金运营实施集中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主流,能通过财务控制促使出资者真正落实其控制权,实现对企业闲置资金或分散资金的集中调配和控制,最大限度发挥出煤炭企业资金的整体效益,同时实施监控,保障使用资金的安全性。首先建立资金结算中心的方式被煤炭企业广泛应用,确保出资者能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监控;其次运行资金结算中心后企业能全过程集中控制资金的计划、使用、稽核、奖罚等,实现出资者对煤炭企业资金的有效控制。

(三)资金预算控制

煤炭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资金预算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预算管理,全面的预算管理能对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和考核等,从而把企业全部的资金收支都严格纳入预算管理范畴。煤炭企业预算实行统一筹划、分级预算、集中管理,一旦预算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这是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法定依据。

二、对外投资控制

(一)投资项目评估

煤炭企业可授权投资部门,也可委托中介机构或其他相关单位成立评估投资项目的小组,对立项的投资项目开展可行性评估。控制投资项目评估需注意几个重点:一是评估小组是否具备评估业务的能力;二是投资项目评估跟煤炭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及国家投资法规是否相符;三是评估是否有效,能不能达到收益目的;四是加强风险评估,强化风险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对外投资风险。

(二)投资项目决策

在分析、评估对外投资项目的基础上,煤炭企业决策层可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的内部会计控制。一是有效控制煤炭企业决策人员的组成,通常需要银行、证券经纪人、投资咨询公司等的帮助,应由相关社会部门的投资专家和企业内部相互牵制的部门人员共同组成。二是有效控制投资项目的决策结果,它不能是煤炭企业负责人个人的投资偏好,应广泛听取评估专家的意见、建议,重视控制现金流量、投资风险、货币时间价值等关键的对外投资决策指标,最终选择最优的对外投资方案。

(三)投资项目实施

对外投资方案选定之后,煤炭企业高层管理部门可聘请相关专业机构或直接授权企业投资部门实施项目。首先,有效控制对外投资业务的职务不被分离,如会计记录人员跟负责处理投资业务的人员分离,或会计记录人员跟证券保管人员分离等。其次,控制对外投资业务的记录,基于煤炭企业财务部门设置对外投资总账,投资部门等应按照投资业务的时间、种类等分别设立明细登记簿,定期、不定期对账,确保记录的正确性。第三,控制投资资产的转让,有效防止直接从事投资交易的人员谋取私利,即在职务的便利下私自交易,以确保煤炭企业的对外投资完整、安全。

三、应收账款控制

(一)事前控制

首先,合理确定信用标准,不能过于严格,否则对煤炭企业开展销售业务不利,也不能过于松泛,否则会增加企业的风险。所以在制定应收账款的信用标准时,应综合分析,寻找最优的平衡点。其次,科学建立赊销审计制度,严格依据授予用户的信用额度来控制销售交易量,并在企业内部分别规定各级人员可以批准的赊销限额,不能超额审批,同时对执行信用限额的具体情况应定期进行分析和检查,确保信用限额合理、安全。

(二)事中控制

一是加强对合同实施评审管理、规范化管理,从而规范煤炭企业的经营行为。不仅要规范签订合同,还要认真评审合同的标的、质量、数量、交货期限和地点、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二是加强管理销售业务的过程,控制应收账款的关键就是管理好销售、结算和收款等环节。财务部门收到货款应及时入账,发货要符合合同和用户要求,并按照规定开具发票,及时结算货款。三是有利结算方式的选择,需要煤炭企业结合电汇、网上银行等先进的结算手段,缩短资金在途时间,加速资金回笼,确保应收账款得到有效控制。

(三)事后控制

煤炭企业应积极建立应收账款管理信息系统,跟踪监督用户,确保其能正常支付货款,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2]。同时,要建立应收账款的坏账追究制度,防止销售人员盲目销售,制定可行的收款计划,如果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或不能回收,应查明原因并追究责任,给予相应处罚。另外,煤炭企业在制定合同时应做好自我保护工作,尽量防止发生拖欠应收账款的现象,学会利用法律手段捍卫自己的利益。

四、结束语

第6篇:对外投资方案范文

关键词:投资活动;内部控制;失效原因;对策

一、投资活动的内部控制理论框架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将资金转化为资本并实现资本增值的过程,其具有投资资金大、投资风险高以及投资期限长等特点。从国内外近些年所发生的由于企业投资失败所导致的企业破产的事件中,可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失效是其投资行为失败的一个关键原因。尤其是对于目前来说,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一些企业的投资活动的内部控制问题亟待解决。投资活动的内部控制理论是在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多个学科的相关理论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其框架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实行岗位分工和授权批准;其次是建立投资可行性评估及决策控制;再者就是建立投资方案的执行控制和处置控制;最后是实行监督检查。

二、企业投资活动的内部控制失效原因

(一)岗位分工控制的失效

在企业中从事投资业务的员工没有很好的具备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其所掌握的金融、财会、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够全面。而且企业也没有建立很好的岗位轮换制度,没有保证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和制约,从而导致企业岗位分工控制的失效。

(二)对外投资可行性评估及决策控制的失效

企业没有建立合理的投资可行性评估及决策控制,企业在开展投资活动时没有编制投资项目建议书,也没有详细的去了解被投资项目的相关情况,更没有对投资项目报告进行独立性的评估,譬如说委托专业机构对报告进行独立性评估。此外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一些企业没有依据企业章程的规定,忽视了职责分工和审批权限的要求,从而简单的进行了投资活动的决策审批。

(三)对投资方案执行控制的失效

企业在开展投资活动时没有建立完善的方案执行控制,对出资时间、金额、出资方式及责任人员等内容的规定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具体内容如下:企业在以委托投资方式来开展投资活动时,没有很好的对受托企业的资信情况及履约能力进行调查,也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及控制措施;企业没有及时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无法及时应对异常情况的发生;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账务控制制度,从而没有很好的进行项目绩效的考评。

(四)投资活动的监督检查控制的失效

1.检查监督方式的失效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控制制度,无法对其所拥有的投资资产进行有效的盘点审核。2.监督检查结果处理的失效企业对其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投资活动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没有采取措施来进行完善或修补,也没有向上级部门加以报告。

三、完善投资活动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对策

(一)加强投资活动的内部环境控制

企业应当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层控制,建立权责分配制度。通过强化董事会的决策权来有效的平衡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控制,建立完善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来防范投资“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发生。

(二)建立投资活动的风险控制机制

企业投资活动的内部控制不仅要防范各项业务流程脱离控制标准,还应关注投资活动背后的风险。通过强化风险控制,从而有效的实施投资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在建立风险控制机制的过程中,企业先要完善风险控制的组织架构,设置决策层的风险控制委员会、执行层的风险控制部门以及监管层的风险监督部门;再者,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制度规范;最后,企业需要在风险控制制度中嵌入一个执行机制。

(三)提高企业投资活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

内控制度的执行力指的是内控各流程的完成程度,反映了投资项目决策、执行、处置的控制效率或效果。企业首先可以制定严格的问责机制和激励机制,再者可以强化投资活动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譬如完善其内部环境、风险控制、以及信息与沟通等内控要素,最后,企业可以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程度。

(四)建立畅通的信息管理渠道

完善的信息交流系统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信息系统的健全对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应及时的对相关信息进行识别、获取和加工,并使其在企业内部能够有效的进行纵向或横向的传递。综上,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业投资循环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投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免疫系统”,是企业整合内部资源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有力保障。本文认为一般提高企业投资活动内部控制、完善公司治理制度的措施主要有:加强投资活动内部环境控制、强化投资风险的控制机制、提高企业投资活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以及建立通畅的信息管理渠道等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宇琪.上市公司对外投资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及评价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

[2]施先旺.内部控制理论的变迁及其启示[J].审计研究,2010(6).

[3]孙懿,张越.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5).

第7篇:对外投资方案范文

在房地产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税收筹划作为一种理财活动主要指的就是,纳税人在是相关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了促使自身经济利益实现最大化而在开展的纳税事项安排,在系统的安排下促使自身的经济利益得到最大化。另外,企业管理者要注意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在合法范围内合理使用手段,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使企业能够和谐稳定的发展。

一、房地产企业中税收筹划的意义

在房地产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税收筹划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在房地产企业对相关的各项财务进行决策之前,首先需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税收筹划进行合理安排,促使其相关行为的规范性,对正确的决策进行制定,从而使房地产企业在整个投资以及运营的过程中拥有合理性、合法性,相关的财务活动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实现经营活动的良性循环。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对税收筹划的合理利用可以促使房地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精打细算,促使支出得到一定的解决,从而使浪费的情况从根本上得到减少。

另外,作为一项相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税收筹划在房地产企业中涉及到了生产经营、设立以及销售等各个相关环节。其中,就税收政策而言,其在一定的时间内拥有规范性、严密性以及适用性等特点,房地产企业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想要促使税收筹划相关方案得到实现,就需要在法理允许的基础上对自身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以及经营管理进行促进和提高。因此,对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会计核算行为的规范,促使在财务核算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从而使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的经营管理得到促进。

二、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税收筹划的应用

1.从房地产企业营销手段方面进行分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行和发展,我国在近几年联系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房价控制的政策,这就促使了我国房地产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日趋激烈。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混乱的局面让正在观望的消费者情绪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房产成交量不断降低的情况出现。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列举了一些方案。

方案1:在企业经营促销的时候开展买房送车的活动,其中设定房子的定价为200万/套,汽车的价值为20万/辆。针对这一方案进行分析,如果客户买了一套房子就必须陪送一辆汽车,这样房地产企业的收入大致为180万元。

方案2:在企业经营促销的时候开展打折促销活动,其中设定房子的定价为200万/套,在活动期间购买就可以享受原价10%的优惠。针对这一方案进行分析,客户如果购买了一套房子,那么房地产企业的收入就是200×(1-10%)=180万元。

针对这两种方案进行分析,从销售的角度上来看,两个方案之间不存在差别,但是,如果从纳税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就存在了一定的差距。这两个方案通过对纳税的计算,方案1所需要缴纳的税款明显高于方案2,所以,在房地产企业实际经营开展的过程中,无论是从自身的利益还是客户的利益出发,都需要对方案2进行选择。

2.从房地产企业投资方式方面进行分析

房地产企业在实际运营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可以通过销售房屋的方式进行获取利润之外,还会通过对外投资的方式促使自身经济利益的提高以及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其中,房地产企业在开展投资决策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会对两种方法进行采用,其一就是房产投资联营的方式,相关的投资者可以参与投资利润的分红,进行风险的共同承担;其二就是房地产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以房产进行,只要其中固定的收入,不与其他的投资者进行联营风险的承担。针对这两种投资方式,我们一样可以通过相关的方案进行简要阐述。

方案3:已知某房地产企业在进行资本注册的时候相关资金为2000万元,其中,企业办公大楼的价值大致为500万元,如果这家房地产企业想要对自身规模进行进一步的扩大,促使自身利润的增加,那么企业相关的管理高层就决定进行开展对外投资。针对以上的条件进行方分析,如果这个企业运用办公大楼进行投资活动的开展,那么每年的租金收入大致为600万元。针对这一情况单单从房产税的方面进行考虑,如果从共担风险的方式来看,该企业需要缴纳的房产税为:500×1.2%×(1-30%)=4.2(万元);而从不承担风险,只拿固定收入的方法进行分析,该企业所需要缴纳的阿房产税为:600%×12%=7.2(万元)。

通过对这两个方法的对比可以很明显的发现,不共同承担风险相较于共同承担风险来说,在税款的缴纳方面要多出30000元的差别,而从风险的角度而言,共同承担风险的方法的风险系数相对更高。因此,在进行对外投资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从而为自身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第8篇:对外投资方案范文

【关键词】 财务风险; 收益; 适度权衡

风险是财务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1895年美国学者Hayes首先从经济学意义上提出风险的定义,认为它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但被学术界较普遍接受的风险定义是美国学者A・威廉斯的结果变动说:在某个特定状态下和时间内可能发生的结果的变动,即只要某项活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未来结果,具有客观不确定性,就是风险。风险事件一定具有客观不确定性,但不是所有具有客观不确定性的事件就是风险事件,客观不确定性是风险事件成立的必要条件。

在财务管理学中,风险总是同收益联系在一起的,风险程度与风险报酬的大小成正比。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而低风险则常常意味着低收益。此即风险报酬(收益)交换律,或风险收益权衡理论。任何收益的取得,都要付出相应的风险代价(成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面对营运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等多种风险。如何降低各种风险,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是我们要处理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与风险收益的权衡

企业价值是企业的市场价值,是其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反映了企业潜在的或预期的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充分考虑了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和货币的时间价值,努力实现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并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不仅企业自己要发展好,还是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第一,注重协调好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关系,培养股东忠诚度;第二,关注内部职工的利益,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第三,加强与债权人联系,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第四,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并严格执行,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第五,重视客户利益以提升市场占有率,讲求信誉以维护企业形象等。

二、筹资活动中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在筹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预先确定资金的需求量。为使筹资量与需求量相互平衡,既不能过量筹集资金,造成筹资过剩而降低筹资效益,也不能筹资不足,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和企业发展的要求。必须以“需”定“筹”,按企业最低资金需求量进行资金的筹集。

现阶段,由于我国资本体系不完善、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成本使用较低,造成部分企业大量占有资金,而资金使用效益却很低,而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却无法获得资金支持。因此,面对筹资风险时,首先要从资金来源、筹资时机、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等方面来考虑,在筹资风险、资金成本和投资报酬之间进行综合权衡。所谓筹资风险是指由于筹资及其效益的不确定性而给企业带来损失和难以偿债的可能性。筹资风险可能发生于企业筹资行为之前,也可能发生于其理财过程中;筹资风险不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价值运动,也作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物运动,影响企业供、产、销等活动。企业要树立筹资风险控制观念,根据不同的资金需要和筹资政策,综合考虑筹资风险、资金成本和其他约束条件,并将资金筹集和资金投向结合起来考虑,力求以最低的筹资风险和资金成本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

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发行股票、认股权证等。二是负债,如发行债券、银行借款、短期融资券等。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可长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风险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而对于负债而言,要按期偿还利息和本金,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同时,要承受偿债压力的风险。因此在选择筹资方式时,应注意权衡各种筹资方式的风险与收益,选择使资本结构最优,企业价值最大的筹资方式。

三、投资活动中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按投资方向的不同,投资可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对内投资就是项目投资。企业对内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生产经营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以谋取经营收益,但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内部经营等情况的变化,其经营收益往往会波动起伏,从而造成对内投资风险(经营风险)。经营收益波动的幅度和可能性越大,经营风险便越高,反之经营风险则越低。企业在选择对内投资项目时,通过分析、预测项目投资未来现金流量,权衡风险和收益,运用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来选择对企业最为有利的投资项目。

企业对外投资时,遭受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被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与筹资风险共同影响到企业直接投资的风险,故在被投资企业经营风险或总风险已知的情况下,可近似地将其作为本企业直接投资风险。企业也可根据与直接投资收益有关的历史资料计算投资收益的期望值、标准差和变化系数等指标来预测直接对外投资风险,原理与间接对外投资风险的估量相同。间接对外投资主要是证券投资,一般通过期望投资收益(率)偏离实际投资收益(率)的幅度和可能性来估量它们所面临风险的大小。对于单项证券投资风险的估量,常用的指标是该项证券投资收益(率)的标准差、标准差率以及β系数,指标值越大,说明投资风险越高。

企业在识别与估量投资风险后,对决策过程中选定的投资方案,针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单独或同时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投资风险的预防与控制:

1.合理预期投资效益,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2.运用杠杆原理,协调经营风险与筹资风险。根据总杠杆、经营杠杆和筹资杠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而言,经营风险较低的企业可在一定水平上使用筹资杠杆,采用筹资杠杆程度较高的融资组合方式,但经营风险很高的企业则宜在较低的程度上使用筹资杠杆,采用筹资杠杆程度有限的融资组合,从而控制企业的总风险。

3.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

4.采取风险回避措施,避免投资风险。

5.积极采取其他措施,控制投资风险。

四、收益分配活动中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恰当的股利分配政策,股利政策运用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利益需求以及投资者对企业的发展信心,同时股利分配政策的选择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相关的法律限制、企业资金变现能力、筹资能力等等。一般而言,股利政策包括剩余股利政策、稳定股利政策、变动股利政策、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各种股利政策各有利弊且适用于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如,剩余股利政策适用于企业的初创期,能够满足企业对于盈余资金的需要,但会造成股利发放波动大且无法满足那些固定收益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因此企业在选择股利政策时,既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同时也要兼顾投资者的利益,进而实现收益分配活动中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总之,权衡风险和收益作为财务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应贯穿于处理财务关系、组织财务活动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各个环节之中。我们在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过程中,要时刻拥有一种权衡风险和收益的理念,作出符合财务管理目标的正确决策。同时,在决策中要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程兴.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概念:基于企业性质的解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7):158-160.

第9篇:对外投资方案范文

    一、筹资管理实论

    筹资活动是公司根据发展和生产经营的需要,在自有资金不能满足和保证公司正常运转及项目投资等特定用途时,从公司内、外部获取资金以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筹资必须充分考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和掌握好筹资策略和方法,确保融资成本和风险最低,资金运用效益最佳。下面仅就债权筹资方式作以论述。

    1、理智的筹资决策。我公司是国有大型企业,筹资业务最高决策机构为集团公司董事会,每笔融资业务规模及运用必须经董事会授权,控制了决策风险。

    2、综合的效益测算。新增资运用效益测算和对原有资金占用项目影响双关测评,以评定筹资规模和投放方式。炼治行业库存准备资金和材料预付款以及存货占用资金合理度因原料和成品市场因素很难介定,但我公司通过安全生产储备、效益储备、风险储备测算,来确定合理的资金占用量和借款额以及恰当的借入时机。

    3、安全的资金链和还款预案。我公司从流动资金占用或项目建设投入相对讲属资金密集形企业,资金占用和需求量很大,几乎每月都有到期借贷资金,如何保证资金链安全呢?首先,确保专项筹资专款专用,严格区分固定资产借贷和流动资金借贷的使用,避免短贷长投造成资金的风险。其次,根据年度财务预算和项目预算制定全年借款和还款计划,按月分解和落实。项目建设必须采用固贷,固贷不到位不开工,到位不挪用;每月初根据供、产、销计划编制月份资金调度计划,月底编制本月资金来源运用表,评定资金运用效率。有预有立、远近结合,既维护了企业商业信誉,又保证了公司资金动作安全性和效益性。

    4、科学的筹资策略。筹资策略本着全局性、必要性、效益性和长期性目标,作好筹资的风险评价、筹资时机、筹资规模和筹资组合等工作。必须全面地衡量收益情况和偿还能力,做到量力而行,避免风险。内部融资本着风险小、期限短,外部融资本着以四大银行为主、小规模商业银行为辅的策略。同时,严格控制相关指标:

    1)严格控制产权比例和负责比率。股权筹资前提确保国有控股,股权明确;负债筹资确保投资项目或投资经营活动的回报绝对大于资金成本。产权、负责比率基于控制力下的最佳效益的临点。

    2)充分论证各种担保方式。特别是基本生产经营设备和不动产用于债务抵押的安全性,抵押方式的成本和限制条款,质押方式物权监管对公司正常运营的影响;评价互相担保人的资信和持续经营能力来控制或有损失。

    3)筹资适度,合理安排筹资时间和金额,避免因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资金成本,也要防止资金滞后错过资金投放时机。

    4)采用多种筹资方式及筹资组合,分散筹资风险;长短期筹资确定合理比例。

    5)在充分利用商业信用筹资时,保证合理占用期限,避免信用危机。   

    5、严格控制二级公司对外融资。二级公司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及内部集资,其担保采取抵押或与外单位间相互担保,一次贷款在一定规模以上的或年利率超过同期银行利率一定比率以上的,须报集团公司审批。贷款担保是公司的潜在负债,给公司经营带来一定风险。原则上各二级单位不准为外系统单位(含合资、合作企业)或个人担保贷款。子公司之间的贷款担保,也须报请集团公司批准,确保上下利益一致,行动统一。

    筹资管理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公司经营管理的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筹资给公司带来经营资本,也带来一定的风险,筹资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点,最终目标实现资金成本最低,风险最小,资金充实及时而又避免闲置或滞后。

    二、投资管理实论

    广义的投资活动除债券投资、股权投资、其他投资外,还包括流动资产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我公司将投资管理分为内部投资管理和对外投资管理。

    1、内部投资管理。内部投资管理可分为流动资产投资管理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在流动资产投资管理中,我公司根据年度财务预算和经营计划,按季、月分解,安排流动资金投放数量和时间。存货投资本着保证生产的安全储备、根据市场预测的效益储备,根据对客户信用评价和适应市场竞争的应收款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首先确定公司中、长期规划,慎重评价新建、改、扩建项目,安评、环评、政策评价、市场份额等,重大项目征得股东会通过。对已确定项目,根据项目进度计划,采取招标方式,以最小的资金投入,保质保量,确保项目及时投产。其次,在立项前充分论证项目投入资金保证,投产后配套工程和追加流动资金保证,投产后对原有项目影响,投产后全公司物料平衡,公司中长期发展,上下游产品链,增容开口,综合效益测算等。

    2、对外投资管理。

    1)决策保证。我公司对外投资管理最高权力机构为集团公司董事会,对外投资经相关部门会专家组论证后,提交公司董事会,必须取得全体董事一致通过才可实施,对部分董事提出异议的必须重新论证或解决后再形成决议。

    2)投资原则:风险小、收益高、变现快、符合主体战略。具体如下:

    ①投资增值程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投资增值是分析投资方案最重要的尺度。

    ②投资保本能力:必须遵循投资后原有价值不下跌的原则。

    ③投资风险性:投资有风险,事先必须考虑政策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等。

    ④纳税优惠方针,在投资时应充分考虑到尽量享受纳税的优惠条件。

    ⑤全面、科学、准确预算投资的预期成本。

    ⑥正确估计公司的筹资能力,严格控制投资额度。

    ⑦投资是否符合公司的发展方向及经营思想。

    ⑧充分考虑实际资产和经营控制能力,对投资项目管得住,控制有力。

    3)加强控股公司管理。集团公司对二级控股公司日常监管理方式主要体现在制度管理,通过下发各项管理制度定性、定量指标管理;人员组织管理,依法履行出资人管理职责,明确公司负责人、财务负责人职责;加强统一核算制度,核算办法,核算原则;加强资金结算监管,保证结算安全和效益性;加强资产、存货管理,实行采购定额招标制度,转发存收、发、存制度;加强会计信息报告管理;加强事中、事后检查、监督。

    此外,二级单位对外设立分支机构,设立联营企业等,必须事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对可行性报告、立项、审批、注资额、注资方式都要慎重研究,并注意上述原则,经集团公司董事会通过后,报有关部门审查。

    二级单位在用专有技术、商誉、实物等对外投资,要确保主业安全,其计价必须经集团公司有关部门核定,报董事会通过。对连续三年亏损或亏损严重,没有发展前途的投资项目,及时退出股份或采取其它补救措施。

    财务上对控股的单位按权益法进行核算,其他单位按成本法核算。加强日常监管和审计工作,在收益分配上集团公司与其他投资人在分配方式和次序平等,各公司利润分配预案需报集团公司批准,严禁对集团公司不分配或分配挂帐。正确计算投资收益和损失,并实现收益的安全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