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我思想品德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发挥自我激励的教育作用
激励动机是自我教育的动力。心理学认为,动机是直接推动促发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因素。它是需 要的具体表现,或者说是需要的动态表现。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即是把社会需要的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行 为规范要求转化为学生主动地接受教育的精神需要,学生就能主动、自觉、努力、积极地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 教育。
1.凭借教学目标激励。没有目标就没有奋斗的方向和动力。教师要利用教学目标的激励作用去激发学生不 断向上,追求目标,取得进步。
2.凭借教材激励。教材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依据和具体内容。教材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教育性和激励性。教师 要善于发挥教材的教育激励因素,发现学生的吸收和融合因素,使之产生教育的激励作用。
3.凭借典型激励。典型的素材、典型的人物及其典型事例,同样具有极强的激励作用,能发人深省,催人 奋进。教师在教学中,要凭借教材中的典型人和事,以及教材外相关的典型的人和事去激励学生,产生自我激 励教育作用。
4.开展竞争激励。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有意识地配合教学开展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 的竞争竞赛活动,以产生自我激励教育作用。
二、发挥自我认识的教育作用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我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明白自 我的特点,如长处、短处、优点、缺点、成绩和不足等,才有可能进行自我教育。
1.自我思考。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意在说明一个人要经常自我思考、检讨、总结,以便弃旧图新、 取长补短、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不断进步。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按照思想道德行为准则,引导学生进 行自我思考,进行正确、全面的自我认识、了解,发挥自我教育作用。
2.自我介绍。教师结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恰当引导学生针对其相关相联的主题,介绍自己的认识、 看法、体会、感受和思想行为,从而发挥自我教育作用。
3.自我检讨。常言说:“自己脸上的火墨自己是看不到的。”这句话是根据人们一般只片面地看到自己的 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而总结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对照道德行为规范,鼓励学生大胆自我检讨,以达到 自我认识、教育之目的。
三、发挥自我实践的教育作用
实践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学生的品德认识、品德观念只有通过实践的深化、检验,才能真正 成为学生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任何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实践活动,自我教育活动亦不例外。
1.自我体验活动。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讲解以及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使学生对其道德观点、道德品质、道德 行为有了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自我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评论,以期通过自我体验活动, 达到对这种观点、品质、行为深化、巩固之目的。
2.自我训练活动。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义务劳动、生产、服务劳 动等实践活动,进行自我训练,从而产生自我教育作用。
3.自我节律活动。教师结合教材、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要求,指导学生自订自我节律约束的规 章制度,自我规范执行,以此进行自我教育。
四、发挥自我评价的教育作用
自我评价是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的综合性的集中体现。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一自我教育活 动,发挥自我教育作用。
1.组织自我评述活动。教师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对某一观点或某一品德行为进行自我评述,从中进行自我 教育。
2.组织自我评判活动。在教学中,对照有关内容,组织并要求学生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对自己的品德行 为进行自我评判。
3.组织自我鉴定活动。组织学生自我评述、自我评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鉴定,明白自己思想品德行 为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今后努力的方面。
五、发挥自我调控的教育作用
调控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学生自我的品德教育都离不开调控作用的发挥。
1.对品德行为反复的调控。小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接受易、养成难。 因此,必然会出现反复现象。这不足为怪,贵在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并及时自我调控,得到巩固、提高 。
2.对遭受挫折失败的调控。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偶受挫折或失败,同样是客观的存在。教师贵在要及时鼓 励学生勇于接受现实,并善于采取自我调控措施,变被动为主动,变挫折为顺利,变失败为成功。
1.全面系统梳理,搭建完整知识体系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从初一到初三,分别从自我成长、品德修养、自尊自信、遵纪守法、国情国策等诸多方面,引导学生积极投身政治、经济、文化,积极面对人生。这些内容都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塑造学生健康健全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众多方面。
在对这些内容的复习中,知识点的梳理要全面、完整,对各个知识点要认真总结概括,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搞清各知识点的准确含义及之间存在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分类、对比、归纳、总结,把握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从而全面详实、系统完整地把握所学知识的整体架构。
2.依托课程标准,确实落实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重在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形成对事物和世界的正确认识,在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独有的特征,在复习中,教师要尤为关注学生的三维目标,特别强调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在进行知识点的复习中,要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在平常教学的点滴中,在潜移默化中滋养学生的心灵。
如复习“与父母平等沟通”“勇敢地承担责任”等内容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的事例,学会关心他人、关注社会,以一种健康健全的现代人的情感、思想面对生活,面对他人,与他人友善相处,尊师孝亲,将自己塑造成有责任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具有良好公民意识的新型人才。
3.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自主本领
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是思想品德学科的重要目标,也是中考考查所遵循的指导思想。通过实践提出问题,学会分析,进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感悟,提高自我能力,升华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方面。
虽然目前淮安地区实行的是开卷考试,但如果学生平时缺乏对知识的深层感悟,没有形成深刻的印象,仅仅依靠考试中的临时翻书,照搬照抄,缺乏自己独到的体会,不能自主分析思考,在中考中绝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在复习中,要尤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点引导学生深入问题内在,积极合作探究,形成对问题的深层感悟。
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在复习中,我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和谐社会是如何提出的,和谐社会具有哪些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目前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和谐社会格格不入,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什么意义,怎样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我们广大青少年学生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应该做出自己哪些方面的贡献等。通过这些方方面面的实践与归纳,吸引学生全面、系统、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准确领会和谐社会的创建对我们社会的长治久安,人心向背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从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和谐社会的建设中。
4.关注社会热点,感受时展脉搏
思想品德学科与时展紧密联系。与时俱进、紧密联系时事、关注社会热点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生命,脱离了时代的脉搏,思想品德学科将变成毫无生机的说教,对学生的内心无丝毫触动。每年的中考试题内容都有相当的成分与时政、热点话题密切联系,这也充分说明了思想品德学科特有的思想性、政治性与时代性。
在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和视野的局限,关注重大时事,结合自己的感受提出问题、并试着用已学过的知识去分析、判断,对时政材料的分析要力求全面,视野开阔,把握准确,将时事问题与教材中相适应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学以致用,从而达到将书本知识与时政热点巧妙融合、融会贯通的效果。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发现的慧眼,关注社会,关心时事,进而了解社会,把握时代的脉搏。此外,在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复习中,引导学生强化审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策略,在复习中总结归纳出适合学生自己的复习方法,都将对学生的复习迎考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开放式教学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61-02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前提,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引导作用,所以思想品德不应该只是作为一门必修的课程出现,而应该把它作为做人和做事的基本准则和前提,成为公民必须具备的道德素养。初中生观念意识很容易被误导,因此,不但不能忽略其思想品德的教育,而且更应该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方面都能体现出一个学生对思想品德的理解,有关思想品德的观念意识不仅要运用到日常学习中,而且也要运用到生活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融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他们拥有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探索初中思想品德新教学模式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要彻底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拥有良好思想道德的意识,真正掌握思想品德的真谛,从生活和学习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更新教学理念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和学习积极性,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改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更新教学理念,倡导一种民主、平等、探究、开放的教学方式即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运用相对开放的教学方式,依据教学目标、课文知识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进行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分析总结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目的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灵活运用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引导学生自主概括、总结,从感性J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不只是局限于课堂的教育,更应该是通过课堂教学效果的延伸影响作用于学生的课后个人的言行,学会做人。成功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具有积极的的影响力,其课堂教学效果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把在课堂中学习到的思想品德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有效指导他们的为人处事。
二、让学生动起来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的关键
思想品德课教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学生生活实践。教师需要广泛提取生活素材,而不是局限于教材和文中的事例,只有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吸取营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使思想政治课更加鲜活和生动有趣。同时,思想品德课教学又指导学生生活实践,引导学生为人处事,在社会生活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过健康和富有情趣的生活。目前思想品德课程中相当一部分理论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抽象而难以理解。在探讨思想品德问题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困惑,导致学生不能有效理解教材中的相关概念、原理,更无法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个人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去。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胆更新教学内容,在遵循课标要求和教材知识结构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突破课程与教材的束缚,广泛引进身边的实例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拓展教学资源,让教学走进生活,实现教学与生活的融合。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参与各个问题的讨论与交流,澄清各种模糊认识,让学生动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讲授九年级思品第四课第二框《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中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部分时,我设计三个问题:1.你所在社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2.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3.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你的建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老师布置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派小组代表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讨论中让大家意识到:要改变我们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学生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自由表达个人看法和见解,既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又让学生完全融入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的重要抓手
教学是一门很高的艺术。要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模式真正落到实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一)借助师生互动,促进学以致用。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让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当中,配合老师的安排去学习;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总结思想品德知识,老师、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对内容进行分析总结,这种教学互动方式是实践教学中最有效的,既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时的总结和评价,又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老师和学生通过互问互答的方式既加深对思想品德内容的记忆,又增进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与默契;在被尊重的前提下,每一位学生在新型的环境下主动学习,教师不仅注重课堂的互动,而且还注意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堂外的学习不是安排学生背诵书本之类的学习任务,而是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总结生活体现有关的思想道德具体实例,结合自己学习到的有关思想品德内容的知识进行表述运用、分析阐明,然后老师进行点评,使其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手段更加多样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容量大、直观和便捷等特点,更好地运用这种现代化手段为教学服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方法上的革新。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可以激发学生认知的渴望,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动画型教学内容或直接利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觉得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有趣生动,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提高教学效果。
(三)利用情景体验,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积极创设情景环境,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老师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这一课的时,老师可以通过模拟社会角色,把当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时事新闻在课堂上进行还原,进行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自导自演,体验事件的过程,利用学生所演示的角色向学生提问:这些同学所演示的情景剧表现了公民的哪些角色与责任?责任来源?承担这些责任的意义。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帮助学生总结反思在获取思想品德知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感受,从自身角度结合实际思考问题,把学习实践体验和完成学习目标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采用开放式教学方式方法不仅能提高课堂的效率,还能让学生的身心变得更健康,真正理解掌握并运用思想品德知识,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值得我们每位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张丽莹.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133-02
初中思想品德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指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我们思想品德教师依据教科书而创设以学生为主体、富有形象生动的具体氛围或场景,以促进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中学生迅速而有效的学习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谐、有效的生态课堂教学环境对中学生学习的影响,已被越来越多的思想品德教师所关注和重视。
一、尊重中学生,使之树立自尊、自信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认知、情感、技能三个领域,当中比较重要的就是使初中生树立起自尊和自信。一位著名意大利教育家曾说过初中生不能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该是培养他们主动学的能力。并且初中生发现自我的重要因素就是他们自身情绪的控制和学习主动能动性的培育,我们初中政治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绪的调控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帮助初中生树立起自尊心、建立起自信,从而使他们能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去。随着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广泛实施,它明确指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我们作为课堂的指导者要用动态的眼光关注每一名初中生,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必须考虑初中生个性特征,争取做到各尽其才,并且我们更应该切实关注每一位初中生的人格,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个体上的差异与不同。我们的政治课堂不只是一个传授思想品德知识的阵地,更应该是一个传递关爱的地方,但初中生在课堂期待的不只是求知、解惑,更渴望获得来自我们无私的爱。所以我们教师对待每一位初中生都要富于最无私的关爱,我们要用那宽广、无私的胸怀呵护每一位初中生。因为只有让他们感受到那种无私的爱,才能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人生的伟大;因为只有爱,才能为充分发挥初中生的潜质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进而使他们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使他们爱学、乐学。
二、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使之感受成功
兴趣是营造一个高效、愉悦、优秀的课堂氛围的重要条件之一。针对初中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特点,我们政治教师在准备课堂教学时就要充分考虑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初中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初中政治教师摒弃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做到各尽其才,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采取先进、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它能够更高效地调动初中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初中生由以前的被动学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以期达到我爱学、我要学的学习境界。
每个人都会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得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人生需要,成功和失败在中学生的心理上会引起与众不同的情绪反映。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更好地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注意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梯度,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难易适度,要使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克服困难,完成教学任务。当他们取得了胜利时,就会感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就会体验到一种经过自己刻苦努力而获得成功的无比喜悦。所以我们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精心设计,要让中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就能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之爱学、乐学。
三、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张扬学生个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在每个教学环节上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张扬学生的个性,努力促进初中生的茁壮成长。要营建高效、良好的课堂教学动态氛围,我们初中政治教师就必须充分尊重初中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体现初中生个性,唤醒他们自我意识,发展他们的潜质。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应该承认他们的个体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他们扬其长,避其短,努力促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实现自我认知、自我提升,同时我们要及时给予总结、赞扬,这样就会不断使初中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自我发展的原动力,从而促进和谐、有效课堂教学动态环境氛围的营造和生成。
四、积极倡导合作、探究,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自主学习 情境 探究 多媒体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083
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是一门理论课,还是一门德育课。学生只有通过自主思考和体验,才能形成良好品德,并真正理解教材内容。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创设教学情境,用实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时,就会产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熟知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识水平,根据这些因素来创设积极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让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使思想品德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政治教学情境创设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境精彩、有趣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去学习。例如,教学“保护自我”时,可以用多媒体来播放事例:“一所中学的几名四年级学生,在星期一上课途中乘坐已经报废的汽车。由于车况差,汽车在行驶的路上发生侧翻,其中有三名学生严重受伤。相关部门把报废汽车进行了回收,对司机进行了处罚。”学生看过视频事例以后,感觉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与自己生活相连,激发了自我保护意识,进而主动去学习自我保护的知识。
二、引导学生自主体验,感悟知识内容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以切身感受学习内容。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在熟悉学生各自的特点以后,结合自己的社会、教学等经验,组织开展各种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一是引导学生去积极实践,观察社会的行为规范,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把班级学生分成几组,开始实践互动,共同探讨社会行为和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关系,完成实践任务。三是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根据教学目标,让学生扮演情景中的角色,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正确观点。四是欣赏与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感知,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进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道德判断力。
三、启发学生自主构建和探究学习内容
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思想品德课程内容,让学生主动对社会事物进行观察、思考、想象,进一步对事物进行分析、体验和归纳,能够自主地去学习知识,并能通过所学知识来解决处理社会问题。但在具体探究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所探究的内容要与所学知识相关,同时也与初中学生的水平相符,并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其次,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解答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在实际的收集资料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意见,使学生获取的材料更全面。再次,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成果交流的平台。创设必要的机会和条件引导、鼓舞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探索成果。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知识通过一定的媒介来传达。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来传达知识内容。例如,教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播放《爱我中华》这首歌曲,引入有关各民族生活习俗的一些图片,也可以播放有关、新疆、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中了解各民族的政策。然后播放关于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等内容的视频,结合视频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例如,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使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对问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讨论,能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内容。因此,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从视觉听觉多个角度构建学习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更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自主掌握知识,升华情感。
五、通过评价激励学生
基于以上的认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改革。改革的切入点是:以现代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学生生命世界为基点加强德育过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的生命世界中,首先表现为对道德认知的直接 “感悟”,它是一种体现过程,从感觉、感受、感动中产生顿悟、觉悟、体悟的内心体验历程,它有助于学生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行为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我们的改革必须从关注触发学生感动的活动和寻找德育互动规律与学生人格发展的有效途径出发,根据有关现代教学的原理,逐步构建小学思想品德“感悟----导行”的教学模式。
一、构建思想品德 “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
(一)现代教学论、儿童心理学的启示
现代活动教学的理论认为:人的发展依赖于人的活动的发展。而活动的过程,必须体现个体知情合一的 “感悟”、体验过程。它的根本目的是试图对现行的认知本位、教师中心和以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感受到生命的律动、生命的成长,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
儿童心理学理论也十分强调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相互协同、相互转化和共同发展,特别强调知情结合过程的感性认知作用,如通过营造富有激情的学习情景或氛围,学生会感受到学习的迫切性,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行为;通过展现情境、再现情境、感染情境、表演情境、描绘情境等,学生在强烈的感受中会产生 “触景生情”、“融情入景”的感悟。
人本主义理论也十分强调学生人格的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通过 “感悟”的基本模式,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同发展,更符合人本主义的精神。“感悟----导行”的过程十分强调从具体形象人手,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感悟”,这是符合儿童发展阶段理论中关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特征的认识规律的,这样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二)人格精神培养的目标导向新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强调: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自信、自律、团结、合作,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人格,思想品德课更有它特殊的使命。我们期望通过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活动,在小学生的人格培养上达到这样的目标:使学生通过经常性的自我评价和目标选择活动,形成开朗乐观的个性,培养善良的情感和良好的交往能力;使学生在认识并且参与接触社会和自然的合作性活动中,形成对祖国、对集体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探索事物规律的兴趣,具有关心和保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健康的人格是整合的。整合意味着个体内部各方面的融合,既表现在各方面活动的本质关联,又表现在内在需要和行为表现的一致,从人格结构角度看,即意识和潜意识活动的吻合,所谓意识和潜意识的吻合,正是体现在知、倩、意、行的一致性上。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主导的作用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提高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观念,进而把道德认识,道德观念转化为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过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优化 “晓理、动情、炼意、导行”让学生进入理想的知、情、意、行融合的良好状态并逐步养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三)思想品德课“体验性“的特征
思想品德课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 “主动体验”。学习主体在学习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感染和体验,来领悟道德知识,认同道德观念。我们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就必须引导学生实现道德的内化。所谓内化,就是把课堂上所传授的道理和所激发阶情感转变为学生自身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让内心产生履行道德准则的自觉性,形成道德需求,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以至感悟,就易于实现“内化”。
二、思想品德课 “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实践
通过对思想品德课 “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其构建的主要基础。在模式的实施中必须要从改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师生角色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实验探索。
(一)改革教学目标
“知、情、意、行谙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转化,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固有的特殊规律。”遵循这一规律构建思想品德课教学优化的标志:晓理、动情、炼意、导行。我们所构建的“感悟----导行”教学模式,首先突出学生学习目标的落实。即:自我定标、自作、自我调控、自我评价。“自我定标”,即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要以人为本,要及时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认同、自我要求的学习目标。“自作”,即教师的“导”是为了引导学生的“思”,学生的演练、应用与体验。“自我激励”,即课堂上教师创设多种互动式的学习情景,引发学生“触景生情”,“情景相生”,导致情感升华,并在动情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中激励别人,也激励自己不断走向自我完善。“自我评价”,启发学生从评价别人的过程中找到差距,在评价自己的过程中找到动力,并得到及时的情绪调控,从中学会自我发展,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思想品德课程人格培养的目标及思想品德课体验性的教学的特征,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课堂与社会相沟通,让学生感受时代的脉搏,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发展,培养学生人格的一门课程。因此,这门课程必须具有特定的实践指导性,必须与动态发展的社会紧密相关。固定的教学内容、不变的教学计划是与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与特征互不相容的。必须注意教学内容与生活内容的拓展。教学内容既重视继承性与针对性,又注意时代性与发展性。尤其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的贴近与拓展。
(三)“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操作
为了实践 “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功效,我们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结构进行了重新构建,形成了操作性较强的教学程序。这个程序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动情导行为主线,其教学环节既紧凑又层层递进,适宜低、中、高年级各类课文的教学。
l.“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结构图
2.“感悟----导行”教学程序的操作环节
①“激情揭题,诱发兴趣”----创设新颖,富有感染力的情景,引发激情,揭示课题,诱发求知兴趣,把教学目标巧妙地转化为学生自觉追求的学习目标。
② “自主学习,发现观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课文中感知、理解、认同教学要点,让学生在个体与小组合作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发现观点,晓理、动情,使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交融,明确行为要求。
③“拓展深化,感悟体验”----丰富教材内容,拓宽和加深学生对教学要点的理解,促进学生内心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在熏陶感染中不断升华,成为具有理性的情感,并学会把自我内化的需求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④“互动探究,情感升华”----运用辨析题、多向选择题、导行检测----游戏及师生表演等师生互动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指导学生学会选择,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和行为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⑤“实践创新,导行延伸”----让学生在合作性的创造活动中明确教学要点,具体地指导行为实践。并通过总结把活动延伸到学校、家庭、社区的相关活动中,使学生真正达到知行统一。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在 “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我们深感现代教育技术介入可以更有效地达到模式所设定的目标。
①应用丰富的音频、视频材料,可以更有效地“激情揭题,诱发兴趣。”例如原教材《爱心温暖着小明》一课教学中,把小明受伤前的活泼可爱形象、受伤过程等制成动画故事,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软件展示,学生观看,迅速达到激情揭题,诱发兴趣的效果。
②把课文内容配音或制作成动画配音的帜I软件,让学生看软件,学课文,找出使自己最感动的情节汇报并说说为什么?通过人机互动,师生、生生互动,使学生感受到多重感官刺激,产生乐学的愿望,感受到教师的积极期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③应用CAI软件丰富课文内容的故事、法规、图文并茂或动画的辨析题、套餐式的多向选择题、导行游戏,更利于学生对观点的拓展深化,补充认识,使学生在人机互动中,在合作性的创造活动中体验情景,互动探究,实践创新,总结延伸。
4.重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主动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通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我们认识到,建立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制定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教学质量管理,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的做法是:
(一)引导教师正确理解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每学期开学前,我们都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思想品德教学大纲》,按课文内容找出所教年级的教学要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出学期教学总目标和每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基础知识、能力培养、道德教育、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等方面的要求。
(二)抓好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管理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重视观摩课、评优课的课堂教学的研讨,忽视平时教学的全程管理。我们认为,评优、观摩课只是使教师获得学习机会,加强师资培训的一个方面,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但这种做法很难达到大面积提高思品课的教学质量。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管理,应把重点放在直接影响教与学质量各个环节的全程管理上,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
1.抓备课。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做到“心中有大纲,手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钻研大纲和教材,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并根据所教学生的思想实际,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结构,选择好适当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的实效上下功夫;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和板书,问题要注意思想性、针对性、启发性、实践性。各基层学校在抓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加强集体备课,进一步提高了备课质量。
2.抓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1)教学目标要全面,要有“知、情、意、行”四方面的具体要求。
(2)教学中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深入浅出。
(3)要有适当的难度和密度,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维、讨论和练习等活动。
(4)要严密组织教与学的思路和过程,重视课堂教学信息的多向反馈信息,又要注意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情绪学习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反馈信息。要求教师重视培养提高学生利用反馈信息进行自我批评、自我调节的能力。
3.抓好课内外结合。班级授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核心部分,但不是全部。课后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接触了解社会,鼓励学生面对现实生活,把看到的一些社会现象引进课堂或班会、晨会等课中去讨论,让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再引导他们去分析、判断、评价,实事求是地做出结论。这样使学生感到了思想品德教学的真实性。
4.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组织了送教下乡活动。几年来,我们组织本县省市优秀课教师孙淑君、孙彩杰、王晓智等到八面城、双庙子、三江口、亮中、金家、宝力这六个教研网做示范课,县教研员做专题讲座。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常规管理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建立思想品德课教学秩序,大面积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成为当务之急。我识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的制定,为我们提供了管理的依据。在实施教学常规方面,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自我学习,明确常规。我们县教研室为全县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提供一份《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学习,明确制定教学常规的目的,了解常规对制定计划、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成绩考核以及课内外结合等内容的具体要求,为全面实施教学常规作好了思想上、行动上的准备。
(二)培训骨干,实施常规。我们县教研部门针对我县思想品德课教学城镇好于农村,农村中心小学好于村小学这一具体现状,为了更好落实本学科教学常规,先后举办三次县级规模的骨干培训班。第一次培训了乡镇教研员,第二次培训了县级骨干教师,第三次培训了刚刚上岗的中师毕业生,三次共培训七百多人。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结合思品课教学常规的具体要求,举办了学习教学大纲讲座,进行了各年级典型教材的分析。乡镇教研员回去后,在本乡镇都举办了类似的培训班和召开了各年段的教研会,从反馈的信息看,效果是很好的。
(三)组织验收,落实常规。我们县教研部门把基层学校划为五个教研网,县教研室组织对各教研网进行教学工作检查和验收时,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情况是检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查阅教师学科计划、备课、作业批改、试卷、教具制作等项目过程中,我们发现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已落实到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
通过教学常规的实施,我县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出现了“三大变化”。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实施教学常规过程中广大教师越来越自觉地认识到,思想品德课虽然每周只有一课时,但它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必须抱着对未来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高度负责的态度,上好每一节思品课。现在我县各基层学校要求当思品课专职或兼职教师的越来越多了,要求参加评选本科优秀课的越来越多了,九五期间进行省级思品学科专题试验的就有两个学校,而且每校都有主任或校长专门负责。“抓思想品德课为重,上好思想品德课为荣”的风气正在形成。
二是教学上的质变。实施教学常规管理后,基层学校积极采取措施,把常规落到实处。我们结合省市有关课堂教学指标及评定标准,随时抽查了课堂教学情况,经评定,优秀课和较好课占绝大多数。从教师队伍来看,我县部分思品课教师是由班主任兼任,实施常规前,不少教师潜心钻研语文数学教学,感到思品课教学难以入门。教学常规下发落实后,广大教师摆正了语文数学课与思品课的位置。现在不论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都能按常规要求上好课。
三是教育途径的多变。《辽宁省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中,有对本学科应主动与各科教学、班队会、社会家庭密切配合,形成思想品德教育合力的要求。我县各基层学校努力把思想品德教学与各种教育途径结合起来。如县实验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与“两史一情”教育相结合,八面东街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与法制启蒙教育相结合,八面实验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少先队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等等。这种以思想品德教学为主,引出教育途径的多变,已成为我县品德教育的一大特色。
三、加强横向联系,扩大思品课的教育空间
思想品德课每周只有一节,它对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固然是有效的,同时又是有限的。思想品德学科的改革,要求我们解决这一矛盾,使每周一节40分钟的品德课扩大到更多倍的教育活动,使各个渠道、各个途径都能围绕一个教育内容发挥积极作用,以形成教育的合力,使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不断提高道德认识,不断增强道德情感,不断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促进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的横向联系,扩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空间。
加强教育横向联系的基本途径
1.与各学科教学结合,渗透品德教育内容。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教育的经常途径。要求任课教师选好教学的结合点和渗透点,以所任学科的教学特点为最佳结合点,将思品课教育内容自然地融于教学过程中。如小学六册语文课《一件棉衣》,讲的是在抗战时期艰苦朴素的故事。一件灰土布棉衣,已经穿过几冬了,两个胳膊肘上都打了补丁,袖口上的棉花也露出来了,可主席还不肯换新的。这一课内容与思想品德教材第六册中的《不比吃穿》一课内容联系密切,语文教师可结合教学,渗透、深化艰苦朴素是美德的观点,教育学生要学习和发扬革命前辈艰苦朴素的美德,做到勤俭节约,不比吃穿。
2.与班主任工作挂勾,强化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班主任工作主要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教育活动,做好班级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班主任不论是否任思想品德课,都要掌握本周思品课的教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要强化道德观点,联系学生实际深入浅出地进行实践指导,并联系贯彻《守则》《规范》的实际情况,及时总结、表扬,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如结合思品课《节约水电》、《不比吃穿》的教学,班主任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可联系《规范》第八条“不挑吃穿,不乱花钱;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要节约水电”的内容,强化观点,进行检查、指导、评比,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行动策略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工程”“希望工程”,也是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工程”“实事工程”。面对这样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结合我校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规划以及笔者自身的教育实践,总结出了以下行动策略。
立足行为习惯教育,行为塑人。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在传授基本的思想品德知识基础上,从学生外显的行为习惯培养出发,落实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开展系统的法制教育,通过演讲赛、社会调查等形式,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习惯。学校与每个教师签订“一岗双责”承诺书,重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育人责任,让教书育人成为每个老师的自觉行动。
重视自我保护教育,自主立人。初中生处在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学会自我管理能力相对重要。我们学校注重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学校21世纪初倡导和建立“警校共建”制度,每个学期都要邀请一些专家学者、警察律师到学校开办专题讲座,让学生形成安全防范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加强心理教育与辅导,心理强人。帮助教师初步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干预手段,提升教育的效度。广泛开展谈心活动,要求心理老师和班主任与相关学生个别谈话,每周至少一人次,做好谈话记录,学校心理咨询室存档。建设专业的心理咨询室,营造舒适的谈心空间,激励学生主动谈论成长的烦恼。促进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密切师生关系。
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境界育人。利用“5・12”汶川大地震灾区灾后重建机会,我校联合省内5地市40多所中小学校,领衔申报了“关于5・12地震灾区初级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调查”省级重点课题。重点推进了班级文化建设,创新学校社团活动,开展助你成才献爱心活动、科技创新暑期实践活动、体育艺术节活动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以活动为平台和载体,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的。
优化社区和家庭教育,联合育人。从培养下一代这一战略高度出发,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化育人环境,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好青少年一代。加强“家校联系”制度,充分利用互联网、校讯通等平台,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学校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形式多样的家长会,有效指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
新课改标准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提出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初中思想品德的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要求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具有青少年文化特点的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正确认识人文精神,利用社会责任感,熏陶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通过运用正确的核心价值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爱国主义感。由此看来,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运用人文精神构建教学思路,是非常重要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成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重视人文教学,把人文教育落实到教学活动中,正确与全面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培养学生较高的人文素质。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文教育的中心是以人为本。将人文精神运用到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首要基础便是尊重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不要用教学大纲或考试成绩约束学生发展。教师应该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要学生的学习状态相贴切。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思想状况,能够与社会实际内容相结合。针对社会存在:"有人倒地,没人敢扶"的情况,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该着重教育学生社会责任感,并富有同情心。依据依法治国理念,深入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培养学生形成守法意识。
二、提高教师自身教学素养
曾有教育学家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教师人格对学生有着深远影响。这是任何教学方式都无法代替的。积极的人格影响益于发展学生阳光的一面。所以说,教师除了需要具有精深的教学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基本的人文素质精神。愿意在教学活动中,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自身修养。用自己的学习习惯、刻苦钻研的精神去影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教学的魅力与价值。能够深刻领会到新课改活动的实质,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能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认识到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在平等、民主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提供多种思维方式与角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教师不断开拓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其他课程相关知识领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思想品德教师。
三、正确运用人文精神教学方式
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强调的是人文教育。教师需要基于人文精神,重新审视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笔者站在人文精神角度重新审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初一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中心是培养学生心理品质,引导学生在学习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自我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完善自我;初二教学内容则以法律知识为中心,强调培养学生的法律理念与意识,强调民主意识的重要性。任何人都拥有维护社会平等秩序的权利。初三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则注重学生思想境界的进一步提高,营造爱国氛围,进一步强化人文精神的培养,让学生明白自身的重担。基于人文精神进行教学内容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全新的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并以此坚定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四、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新课改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进行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并且在教学活动中深渗入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即注重学生知识积累,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才能彰显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将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做人。正确运用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思想活动是行动的基础。改变思想才能产生深远影响。
五、正确运用教学情绪
课堂是教学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教学情绪,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教师保持高涨的教学情绪,则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也一定是积极向上。如果教学活动过于枯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则学生也容易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抵触思想品德课程。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饱含情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如此才能体现人文精神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六、其他教学方式的运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比较偏理论的课程,单纯的理论知识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引起学生产生思想共鸣,才利于思想品德知识深入到学生记忆中。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七、总结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人文精神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树立正确的人文精神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全面推行我国人文精神教学活动,深入贯彻新课改理念,全面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水平,落实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