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文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手足口病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第1篇: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文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传染病疫情,维护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成立手足口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长:

副组长:

员:全体班子成员及各班主任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负责统一决策、组织、指挥学校内出现手足口病事件的应急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工作任务,做好疫情预防、控制、扑灭工作。与区疾控中心等部门保持紧密的联系,及时向区教育局报告。校长为第一责任人。

二、手足口病报告程序

(一)发生手足口病的处置。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学校迅速做出应急反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急处置,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逐级上报相关信息。学校划定疫情控制区域,采取限制或停止集会和各种聚集活动。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建立工作责任制,积极配合上级卫生等部门开展进一步处置工作。

(二)报告程序。

1、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处置进程等,对突发事件作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如果发生手足口病确诊后,在2小时内报告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中心等有关部门。同时根据进程报告,每天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局、疾病控制中心等有关部门,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原因或可能因素、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结案报告在事件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上报。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事件产生的原因、应急处置的过程(包括各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功效)、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等。

简略程序:班主任报告医院确诊报告上级相关部门并启动应急预案。

2、实施每日晨检制度。

第2篇: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二级医院;儿科门诊;手足口病;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469-0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1]。及早控制病情,预防重症发生至关重要。做好手足口病的筛选工作,对重症病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2]。襄阳市2011年3月发病人数是去年同期的3倍且出现死亡病例,为此2011年4月襄阳市全面启动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四级应急响应。我院作为二级医疗机构,设立了小儿发热与疱疹门诊,一旦出现确诊病例及时转至市传染病医院为定点医院,传染病医院负责统一收治确诊病例,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由三级医院进行救治。现将我院儿科小儿发热与疱疹门诊护理工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4月-8月小儿发热与疱疹门诊成立以来,共接诊发热皮疹小儿3229人次,其中隔离水痘患儿18人次,确诊隔离并转送手足口病患儿74人次,年龄4月至6岁,散居儿童发病41人次,幼托儿童31人次,学校2例。未出现一例重症及死亡病例。

1.2 门诊护理流程

1.2.1 完善手足口病护理应急预案 根据省市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科就诊人群实际情况,在近三年手足口病疫情防控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防控措施预案,配合省市卫生局和医院防控小组,学习我院传染科、急诊科医护专家有关传染病和急救护理方面的经验建议,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做好手足口病救治工作,制定我科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和护理工作流程。

1.2.2 成立科室护理小组 护士长为护理方面负责人,科室院内感染护师为小儿发热门诊组长,小儿发热皮疹及导医分诊台均选派儿科经验丰富的护士,明确职责。落实各项工作,设备,物资,急救药品仪器,消毒仪器,药品等耗材配备,人员排班、调控等,将2008年以来有关手足口病所有文件、学习培训资料集中在小儿发热皮疹门诊室醒目位置供医护人员随时学习参考及正确执行上级政策。准备随时接受省市部门检查督导工作。

1.2.3 全员技术培训 全科护士认真组织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培训,医院有《医疗简讯》每周通报手足口病疫情的相关信息,学习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传染病防治法》、《湖北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条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医疗救治预案》等。重点培训护士密切观察患儿病情,早期发现重症病例及救治护理技术。随时学习襄阳市手足口病防空办公室文件,主要内容有:市中医院中医药推荐方案、手足口病首诊负责制、医疗机构手足口病预检分诊登记表、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管理方案、确保护士熟练掌握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流程,提高护士早期发现及时配合医生有效治疗患儿的能力。

1.2.4 储备必需的救治药品、物资、仪器,确保随时使用 发热与疱疹门诊有醒目的标志,就诊流程指示标识,设置独立的候诊区、诊室,专用厕所,专用洗手消毒设施,快速手消毒剂,体重秤,血压计,体温计,快速血糖仪,退热药,微量输液泵,心电监护仪,氧气等急救设备。良好的设备配置和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是提高EV71感染重危患儿救治成功率的基本保证[3]。

1.2.5 分诊台护士预检分诊制度 做好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 严格按规范运作 减少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 门诊设置明显的“手足口病就诊流程”标识,在医院门诊大厅处设分诊台及登记本,所有发热或皮疹患儿由分诊台护士查体温、预检皮疹情况,引导发热出疹的患者自觉到发热门诊就诊,及时发现并配合医生按程序规范转诊至市传染病医院;如发现有重症或高热患儿,及时报请我院专家组会诊专人护送转诊至指定三级医院治疗。

1.2.6 发热皮疹诊室护理 配合医生执行首诊负责制,协助落实门诊登记制度和疫情报告制度,加强重症病例的医疗救治,切实“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的措施,特别是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诊断、救治能力,加强信息沟通,及时通报重症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完善诊疗记录,建立项目齐全的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患儿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和电话,消除患儿及家长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医院防治工作。

1.2.7 加强医院内感染防控工作 规范消毒隔离措施 重点加强儿科门诊、急诊、儿科和新生儿病房等重点区域的管理,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1.2.8 普及健康教育知识 全科护士对小儿家长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积极收集资料,配合医院通过电视、网络、报刊、宣传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处方等,宣传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及政策,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医院内交叉感染。

2 结果

预检分诊发热皮疹患儿中,及时准确预诊分诊,未出现一例重症病例及院内感染事件发生,防止了辖区内疫情的蔓延。以上做法既保证了积极诊治手足口病患儿,又使日常工作正常进行,有效应对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安全。

3 体会

3.1 方便了患儿就诊 开设小儿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进行分诊分流处理,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制

3.2 严格疫情报告管理 无漏报错报误报

3.3 强化培训提高防治水平 我科护士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了2010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及手足口病急危重症相关知识,院感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儿科传染病知识及护理技能。

3.4 物资筹备齐全 多科分工协作并密切配合 在医院各级领导带领下,药剂科、总务科、消毒供应室、急诊科、感染科等科室密切配合协助和支持,保障了发热门诊的顺利运转,同时加强了领导和各科室之间的学习沟通合作,有利于以后护理工作的顺利运行。

3.5 完善的应急机制 各类文件制度齐全,在科室运行过程中,合理调配资源,医务部是保障防治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S]. 2010

第3篇: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文

1.1资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深圳市2009-2013年报告的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2方法

对深圳市2009-2013年报告的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三间分布分析。风险评估采取风险分析矩阵法(AS/NZS4360:1999),从风险发生概率和危害水平两个维度,对识别出的风险事件构建矩阵,其对应的风险水平分为极高风险事件(E)、高风险事件(H)、中风险事件(M)和低风险事件(L)。

2结果

2.1发生起数及级别

2009—2013年全市累计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1起,其中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的疫情共82起(62.6%),级别均为“未分级”。其中2011年17起(20.7%),2012年8起(9.8%),2013年12起(14.6%),总体呈下降趋势。

2.2发生时间和地区

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5、6及12月,分别为20、12、18及12起(75.6%)。全市各区均有报告,主要集中在龙岗区、南山区和宝安区,3区共报告59起(72.0%)。

2.3发病人数及规模

累计发病2282例,罹患率为4.33%,其中死亡1例,病死率为0.044%。发病规模主要以6~15人及16~30人为主,分别为20起(24.4%)和37起(45.1%)。

2.类型及顺位

中小学校以流行性感冒、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为主,共50起(87.7%)。托幼机构则以手足口病和水痘为主,共21起(84.0%)。2009及2011年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流行性感冒及手足口病为主,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自2011年起转为以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为主,流行性感冒疫情明显减少。

2.5深圳市

2014年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手足口病为极高风险事件,流行性感冒、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为高风险事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中风险事件。以手足口病为例说明:根据本市历年散发疫情和聚集性疫情监测数据,2014年手足口病疫情呈现上升趋势,手足口病易感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托幼机构易感人群密集,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且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故其风险概率为“非常可能”。另有极小部分幼儿感染手足口病后发展成为重症病例甚至死亡,故其危害水平为中等。见表3。

3讨论

2009—2013年深圳市累计报告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2起,占全市报告总起数的62.6%。学校及托幼机构是深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关键和重点。为有效减少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风险和危害,深圳市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小学校和幼托机构的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规定深圳市内的甲、乙、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发病人数达到1、3、5例时,需要立即报告与处置,远低于国家的标准要求,故大部分传染病疫情在发生初期已得到了及时控制。同时采取加强免疫规划,提高免疫接种率,强化多部门合作机制及完善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等多项措施,学校及托幼机构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深圳市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与同等城市相比,处于较低水平。通过对深圳市2009—2013年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分析,疫情发生时间与教学作息制度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第2和第4季度。中小学校以流行性感冒、水痘及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托幼机构则以手足口病和水痘为主。因此针对上述疫情特征,应在寒暑假结束后的1个月内重点加强对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的健康教育宣传和因病缺课登记及晨检制度。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大部分传染病疫情都是有偿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尽管水痘和流感疫苗上市多年,但因未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尚需自愿自费接种,且价格较高,导致实际接种率不高,而手足口病疫苗则尚在临床试验阶段,未能广泛投入使用。因此学校及托幼机构发生传染病疫情后应按相关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加强疫情监测和采取隔离病例等防控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应急接种,以建立起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有条件的地区应呼吁政府加大经费投入,适当给予儿童接种水痘、流感等二类疫苗的补助,从而有效提高目标传染病的疫苗接种率。

第4篇: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文

为有效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我县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全力做好各种传染病防控工作

各镇乡、各有关部门要把传染病防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把预防控制传染病流行蔓延放在当前卫生工作的首位,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合力。近期,要结合本乡镇实际和自身职责,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部署,细化预案,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加强督查。要根据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医疗救治、检验检疫、交通运输、教育宣传等方面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及时研究协调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一要切实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把少年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作为防控工作的重点,加强防控部署和措施落实,特别要落实学校、幼儿园的晨检制度,对病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防止疫情暴发流行。一旦发现重症患儿要及时全力救治,及时向省市大医院转诊,力争不发生死亡病例。

二要进一步加大麻疹防控工作力度。强化应急接种、查漏补种和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的查验工作,尽快建立免疫屏障。

三要继续按照省政府《霍乱防控工作责任书》要求,层层建立责任制,督促急性肠道传染病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防止急性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四要根据季节特点和往年形势,对当前和今年一个时期可能出现的甲肝、伤寒副伤寒、菌痢、血吸虫病、疟疾、乙脑、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传染病,全面加强各项防控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和预警工作

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工作,发现可疑病例要及时排查,确诊病例要及时报告。县疾控中心要每日审核分析医疗机构疫情报告情况,对重点信息及时调查处理,特别要加强对建设工地、各类幼托机构、学校、农贸市场及流动人口聚集地等重点场所进行检查。如发现传染病病情、不明原因疾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镇乡要及时报告,确保疫情报告渠道畅通。要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紧急信息报送制度,杜绝瞒报、漏报、迟报现象。对不按规定报告疫情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三、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做好物资技术储备工作

各镇乡、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工作职责,做到一旦发生疫情,能及时掌握、迅速报告并果断处理。尤其是各级医疗机构要做到迅速反应,设立足够的隔离病房收治传染病人,做好传染源管理。同时,要注意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防止疫情通过医院扩散。疾控机构要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查明原因,对疫点进行规范处理,遏制疾病的传播和蔓延。要根据重点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时了解和掌握防治所需重点医药用品的使用数量和库存情况,做好物资储备工作。县卫生局要加强对临床、疾控、应急、监督、检验等卫生人员的业务培训,做好疫情处置的技术保障。

四、加强舆论宣传和正面引导

卫生部门要准确掌握疫情动态,并及时向县政府报告。要根据疫情进展,按规定认真做好有关传染病疫情的信息工作,并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如实加以公布,避免群众误解和社会恐慌心理;县广播电视台、新闻传媒中心等单位要严肃新闻纪律,防止炒作行为;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防病意识和防范能力;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卫生教育和管理,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技能。

第5篇: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儿童手足口病 临床症状 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95-02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且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1]。由于肠道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多、速度快,导致手足口病实施有效控制较为困难,容易出现传染范围扩大的现象。此外,手足口病的发生没有地区性和时间性,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选取我科2010年1月-2012年5月诊治的350例手足口病患儿,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并实施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诊治的350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193例,女157例,年龄3个月-8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按1-9天,平均3.4天

1.2 病情观察。我院所收治的患儿一般是在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的患儿最多。由于患儿病症的潜伏期一般是3-5天,因此,批准患儿住院时,首先需要对患儿的出疹状况进行检查,并对患儿的发病情况进行详细询问,避免其他科室将手足口病患儿收入。如果患儿出现连续发热、恶心、没有精神的现象,且发病时间在5天之内,需要对患儿进行留院观察。如果在48小时内患儿的病情出现好转,可以解除对患儿的留院观察;如果留院观察时,患儿的病症表现符合了住院治疗的条件(呼吸困难、抽搐、痉挛等现象)[3],则应立即对患儿实施住院治疗。为了能够及时发现重症病情的患儿,并能够使患儿在专门病区进行治疗,医院必须明确自身职责。为此,医院设立了应急预案,以及专家会诊制度:①医院在设立预案和会诊制度时,需要做好与专家所在医院的联系工作;②当发现重症患儿时,需要及时向感染管理和预防保健的科室报告,使其能够及时做好病毒的控制和管理工作;③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诊断治疗后,需认真清洗双手或是对双手进行消毒。同时在诊断治疗的过程中,对所使用的仪器(非一次性)、工具进行擦拭消毒;④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房内,禁止收治其他患儿。同时需要对重症患儿单独隔离,然后进行治疗。对患儿住院时使用过的物品和设备等必须在消毒之后继续使用。此外,需要对患儿的分泌物、代谢产物和受到污染的用品进行消毒[4],并妥当处理;⑤如果发现出现病症的患儿增多,或是出现重症患儿,需要及时向执行预防保健的科室进行报告,并由该科向市里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控制机构进行统一汇报。

2 结果

350例患儿均出现了发热,手、足、口部位出疹的现象,并且疱疹的周围还出现了红晕,其直径有2-4毫米,液体比较少;部分患儿的口腔黏膜上也出现了疱疹,并带有明显的疼痛感;同时部分患儿还出现了恶心、无精神、咳嗽等病症。350例患儿均经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未出现1例死亡病例,并且均全部痊愈出院。

3 预防措施体会

3.1 加强预防力度。根据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指南,我院对病症患儿制定了专门病区和诊疗室。建立了专门对手足口病实施预防工作的预防小组,制定了多项预防措施,并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全面培训。同时医院的各部门要进行了沟通和交流,相互合作,以实现预防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加强管理力度。加强对患儿诊断和治疗的管理力度:①在病症盛行时期,医院需采用预检分诊的方法。对出现发热、出疹的患儿,引导其到专门的诊疗室进行就诊[2];对只是出现单纯发热现象,不是手足口病的患儿,引导其到普通的儿科进行就诊。同时在进行就诊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对患儿的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并对患儿的出疹状况、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查;②定期为候诊区和就诊区进行开创同分,以保证病区的空气流通。还要对候诊区和就诊区进行多次清洁和消毒,同时室内需实施湿式清洁,以减少病毒的传染;③禁止患儿在治疗室内使用玩具。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诊治时,需要先洗手。

3.3 加强培训力度。对医护人员进行病症预防和诊断培训,以加强医护人员对手足口病相关信息的掌握。同时开展专题讲座,对主任和护士长进行强化培训。与此同时,还可把与病症预防、诊断、治疗方法相关的报告制成多媒体,到医院的局域网上,通过网络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从而加强医护人员对病症的了解,提升医护人员的诊治水平。此外,还需要对陪护人员进行预防病症的相关教育,加强卫生理念,对不合理的喂养方法进行纠正,并实施反复教育。

4 讨论

通过对350例患儿的病症进行研究发现,手足口病的发生具有以下特点:①没有地区性;②男患儿多于女患儿;③患儿的病症以轻型为主;④传染速度快、范围广、途径多,并且病毒的传染性强。因此,在对手足口病进行预防和治疗时,必须加强对病情影响的宣传,从而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的重视程度;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以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同时还需要遵循“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基本接诊原则,进而避免患儿病情的继续发展与传播。此外,还需要加强各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以便更好的促进预防工作的顺利实施,从而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患儿家人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易武韬,刘成根,谢兰星.581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10):101-103

[2]韦勇宁,徐长风.儿童手足口病967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1):888-890

第6篇: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文

[关键词] 手足口病;肠道传染病;疫情特征;疾病控制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性疾病,具流行性病学统计分析,该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1]。幼托机构是儿童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极易因密切接触而导致疾病的传播、爆发。同样,近几年来手足口病也是金牛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中国预防控制系统中上报的传染性疾病比较靠前的病种之一,其疫情以聚集性流行为主要分布特征。疫情发生后及时报告和得当措置是控制疫情的最有效方法。为积极探索我街道近几年手足口病流行学特征和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笔者有意对既往疫情相关数据及措置的情况做一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10年-2013年金牛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上报的手足口病病案信息,及辖区内所有幼托机构、学校及社区发生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调查与措置资料。人口统计学来源为2010年-2013年我街道当地公安系统及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的人口参数为基数。

1.2 聚集性病例定义[2]1周内,同一幼托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以上病例。

1.3 疫情措置反应时间及疫情持续时间[3]把每起疫情的报告并采取相关措施的日期减去该起疫情的首例病人发病日期定为该疫情措置反应时间。把每起疫情的末例病人发病时间减去该疫情的首例病人的时间定为该起疫情的持续时间。

2 结果

2.1 基本概况和感染人群分布特征金牛湖街道社区辖区内共5所小学、3所幼托机构、7个社区居委会、10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数为6.8万人左右。2010年-2013年本社区共发生手足口病528例,分别为2010年89例,占131/10万;2011年168例,占247/10万;2012年123例,占181/10万;2013年148例,占218/10万。2010年-2013年发生聚集性案例分别为:10起;21起;19起;41起。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人数占各年度总发病人数的比例分别为:91.01%(81/89);90.48%(152/168);96.75%(119/123);96.62%(143/148)。

2.2 疫情持续时间聚集性疫情持续时间都在3-8d,平均4.58d。

2.3 疫情流行特征①金牛湖街道2010年-2013年手足口病聚集流行的时间基本相同,均在每年的4-6月份及11月份为发病高峰,但对于一些散发性病例一年四季均有发生。②感染患者区域分布,全区5所小学、3所幼托机构、7个社区居委会、10个村民委员会每年均有聚集性发病的案例。但又以长山幼儿园、金牛湖中心幼儿园、仕金小学、樊集小学、金牛湖希望小学发病率较高。2010年-2012年共发生在上述幼托机构或小学87起,占总聚集性发病的95.60%(87/91)。

2.4 疫情控制措施与措施反应时间因各起聚集性各疫点保育人员、班主任、校医或基层医务人员对手足口病的认知程度不同,对疫情报告的时间也不一致,2010年-2013年共发生91起聚集性手足口病疫情。最短报告时间为6h,最长报告时间为3d。对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到本辖区内手足口病疫点报告,启动应急预案,24h内采取网络直报,采取关班或关园,并对疫点进行科学有效的现场消毒处置。应现场处理后528例感染幼儿为出现二代感染者。在疫情的报告和措置中,疫情的持续时间与措施反应时间呈正相关。疫情发现早、报告及时,疫情控制快;疫情发现与报告时间长,疫情的蔓延广、人数多,控制时效时间长。

3 讨论

金牛湖街道2010年-2013年手足口病聚集疫情发生以幼托机构和小学集体单位为主,这是由手足口病的本身性质所决定的,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播途径广泛的传染病,具有自限性、病程短、病情轻等临床特征,常不引起监护人及患儿的注意。所以,非常容易造成本疾病在集体生活环境中蔓延。

根据本调研的数据显示,手足口病以每年的春秋季节为发病的高峰。这可能与我们南京本地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关。同时也受海洋气候的影响,春秋季节气温偏高、湿度上升,为手足口病病原生存和传播提供有利条件[3]。

调研结果中显示2010年-2013年长山幼儿园、金牛湖中心幼儿园、仕金小学、樊集小学、金牛湖希望小学手足口病的发病率较高。可能与这些园区或校区学生数多,幼儿之间隐形接触机会多有关,也与该园区或校区的卫生监管人员的卫生意识、对手足口病的认知程度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建议加大对园区、校区的卫生监管人员的疾病防控知识的培训,加大社会人群对手足口病知识的认知。使大家能够充分理解疫情持续时间与措置反应时间的关联性。一旦发生疫情,要及时报告、及时措置。以降低手足口病暴发蔓延的风险。

在疫情措置过程中,我们也体会到疫情的措置过程要让群众理解和支持,特别是要加强《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宣教工作,使学校及家长对我们关园、关班的措置方法得以支持与理解,做好学生或儿童家长的风险沟通[4]。在高峰流行季节,学校和幼托机构应加强和完善学生晨检、全日医学观察、因病缺勤病因追问与登记制度,规范报告流程。把手足口病聚集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吴晓华,陶永兴。手足口病的三级预防策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2):162-165。

向伦辉,袁国平,张京欣,等。上海市宝山区2010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1,23(9):421-422。

第7篇: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文

开学第一个月内,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园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强化以下防控措施:

一、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健全机构

幼儿园根据教育系统防控紧急会议内容由主要领导负责牵头,健全应急机构,启动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工作应急预案,并就幼儿园防控工作做了具体部署,立即开展防控布控工作。

二、明确职责 完善制度

1 明确职责:

园长:全面负责幼儿园甲型流感、手足口症两防两控工作,统一协调指挥。

副园长:负责指导组员工作,分工到位,责任到人,按照要求将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保健医生:负责防控传染病、卫生消毒、及时对师生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进行专题培训工作。负责幼儿园师生健康情况的调查、资料整理,严格落实好晨、年检、零报告制度,及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行政助理:协调各部门做好防范工作,负责日常消毒及相关物资的供应工作。

保教干事:负责利用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形式宣传防病知识,加强对幼儿及其家长的宣传教育。

后勤管理:负责门禁防控工作的开展,保护幼儿园师生健康安全。

食堂管理:负责食堂、餐饮防控消毒工作,保障全园幼儿饮食安全。

各班级组长:负责本班级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各项工作的落实。

领导小组及时传达上级指示,并指挥了各部门开展防控工作,随时掌握全园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动态。

2 完善制度:

(1)坚持晨、年检制度。幼儿园要求以班级为单位,由班组长负责,每天早晨记录家长签字的体温测试单,并坚持晨、午间对体温异常的幼儿进行复检,并做好记录,复检后立即向保健室汇报,保健室按要求向上级汇报。发现问题立即与家长联系,请家长把孩子带回家看病。

(2)坚持通风制度。幼儿园要求各班每日根据防控工作要求按时给教室、卧室、盥洗室、卫生间窗户进行通风。

(3)坚持加强幼儿园公共卫生区、班级、专用教室、食堂消毒措施,坚决清除卫生死角。

三、加强宣传 家园联防

1 印制宣传材料、利用广播及培训讲座、园务会时间向全园师生宣传预防“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的卫生常识,按照科学、客观、适度的原则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宣传防护知识,使每一位师生了解流感及“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痫”的相关知识,增强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减少压力、足够营养,只要按要求进行防控工作甲流和手足口病是完全可防可控的;同时,督促师生加强体育锻炼,保证课间活动时间,增强师生体质和抵御疾病的能力,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此外,还通过园报、园网刊登了相关的知识,供家长学习增加对幼儿的防护。

2 给幼儿园每位家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做好思想动员和工作调整,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呼吁家长合作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促请家长留意子女和自身的健康情况:如幼儿出现发热、头痛、咳嗽、流鼻涕等症状,家长应迅速带幼儿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不要让孩子带病上课,并立刻向班级老师请假,并特别说明病因,以便幼儿园及时向上级汇报。

四、监控严密 措施到位

1 幼儿园召开园务扩大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了幼儿园防控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工作,确定立即购买红外线额温器,提高体温检测的精确度及效率,要做到不漏人。对发现异常的幼儿立即劝回,由家长带去医院进行检查,幼儿园按规定上报。

2 加强预防措施,提高教师对幼儿健康情况的警觉性,坚持每天对入园师生进行晨检、红外线体温监测超37.2度不得入园,对来园和请假师生进行情况追踪,做好记录,按要求上报。

3 要求各班要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班级清洁卫生、温度适宜。教室要安排专人做开窗通风工作,保证空气流通。

4 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治,严格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流感样病例监测,做到疫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5 加强门卫管理制度,入园医务人员不得穿工作衣,必须经红外线体温监测记录以及本人确认签字,体温超过37.2度不得入园。严把外来人员进园关,防止外来人员将疫情带入幼儿园。

6 隔离室、保健室定期消毒并储备相关物资。院政治部办公室为每个班级、办公室、食堂、门卫、公共卫生区负责人员配备了棉纱口罩;幼儿园为所有班级、部门配备了体温计、消毒液等防控物品。

7 每天早晨,幼儿园全体行政人员两人一组形成三个晨检通道在园门口对家长和幼儿进行集中监测体温,晨检幼儿手足口。如有气象变化晨检将设在南楼一组、北楼两组人员分别进行,班级老师负责在晨检处接孩子进班。下午经军务科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对幼儿园进行了全面消毒。

8 向全体家长印发了《关于甲型流感防控的方案》,向家长做好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及配合幼儿园防控要点。

9 按照教育局的要求幼儿园所有大型聚集活动暂停后,为幼儿组织回一批板蓝根冲剂,根据院中医科主任指导分段、按量给全园幼儿预防服用防止感冒。

10 按照卫生局文件标准给所有班级重新印发了各项防控、消毒工作表格使幼儿园两防两控工作更加制度化、细致化进行。

11 幼儿园和医院预防保健科组织了幼儿流感疫苗接种进一步加强防控工作。

12 院务部军务科请专业人员为幼儿园消灭蟑螂、白蚁,杜绝虫害。

第8篇: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文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在去年成功争创卫生应急示范县基础上,加强我市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成我市卫生应急能力评估调查工作,制定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预案》。加强我市卫生应急工作人员培训和演练,举办了卫生应急处置技术培训班,组织疾控中心、人民医院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处置演练。

(二)传染病防控

 重点开展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手足口病、乙肝、艾滋病、结核病、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及时组建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成立相应卫生应急防治队伍;制订了重点传染病防控预案,进行了防控技术培训。

(三)免疫规划工作

继续推进“免疫规划规范年”活动,推选市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和市中医院产科预防接种室争创“群众满意预防接种门诊”。举办预防接种门诊综合技术、应急技术和消毒技术培训班,增强预防接种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预防接种人员的技术能力。目前我市一类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在98%以上,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15岁以下人群乙肝、百日咳、乙脑、流脑、新生儿破伤风、白喉、脊髓灰质炎报告发病率均为零;麻疹、流腮等传染病发病处于济宁市各县(市、区)低位。

(四)慢病管理工作

积极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碘缺乏病防治、疟疾防治、死因监测等各项慢病管理工作;

    (五)健康教育宣传

紧紧围绕卫生工作与健康教育工作目标任务,通过多种平台,积极开展健康知识、防病知识和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疾病发病情况,及时在电视台、电台、网站、报纸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和疫苗接种信息。普及重大传染病和常见、多发病防控知识,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六)皮防工作:拟定了《兖州市麻风性病 2013年度防治工作要点》,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了麻风病、性病防治知识师资培训。

   (七)实施儿童免费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建立我市7-8岁适龄儿童免费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工作长效机制,减少儿童龋齿的发生,提高全市儿童口腔保健水平,

 

二、明年工作打算

1、推动建立疾控中心-综合医院-基层卫生单位“三位一体”的疾病防控新模式,理顺疾控中心、综合医疗机构、基层卫生单位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责,形成互相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加强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疫苗安全性和接种率。科学设置,合理规划,全面推进数字化门诊建设。在2013年疾控中心完成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基础上,推动全市12处预防接种门诊全部达到数字化门诊要求。

3、继续完善卫生应急机制,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健全卫生应急预警预报机制,提高预测、预报能力;逐步完善应急预案和有关技术方案,强化对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防止扩散蔓延,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

4、做好重点疾病的防控工作,加大疾病监测、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工作力度,降低重点疾病的发病率。

5、加强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9篇: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文

1.1根据灾害活动周期设置灾害护理的培训内容

包括灾害急救时常备的药物和物品准备,对社区居民进行应急救护知识宣传和培训,在灾害发生时能顺利开展自救和互救。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灾害应对准备能力。灾情发生以救灾技能为主无论是何种灾害或紧急状态,护士实施救灾的措施和程序也是相似的[7]。主要教会护士掌握以下技能:(1)寻找伤员,使伤员脱离险境;(2)配合医生迅速对伤情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类,即预检分诊,填写伤情识别卡,并进行有效佩戴;(3)对危重患者实施现场救护,尽最大努力防止发生感染和致残;(4)联系救灾指挥中心,及时、安全的对伤员进行转运;(5)书写救护记录。灾后以预防、制止流行病的发生,对人群开展心理干预及人文关怀[8]。主要包括:(1)脆弱人群护理,例如灾后产妇、儿童、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精神障碍人员护理。(2)灾难心理护理,如灾害时的心理反应,心理干预技巧,人际沟通技能,常见灾后心理障碍救护等。(3)灾害公共卫生干预,例如灾后疾病的流行病学监控及预防处理、健康教育等。

1.2理论知识的培训

(1)学习有关灾害护理学的相关知识,将灾害护理学的内容纳入医学继续教育项目中[9],由护理部统一安排培训。(2)选送备灾骨干参加各级灾害护理专业的学术会议和红十字会师资资格培训,以掌握灾害护理前沿知识及技能,再由骨干开展层层培训。技能培训(1)对全院护士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要求掌握灾害现场常用的急救技术,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抗休克、气管插管、伤员安全转运等急救技能。(2)专科技能训练,急救中心、ICU按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系统培训。轮科培训有报道称,经2个以上科室工作的护士,其护理基础知识及专科技术较全面,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强[10-11]。启示我院采用护士轮科培训,专科护理与全科护理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一专多能”的备灾护士。由护理部制定轮科培训计划并统一安排,确定轮转科室包括内科、外科、急救中心、ICU等,每科轮转1年以上。要求培训对象重点掌握转科室的专科护理、急救护理、危重患者的护理、病情观察及护患沟通技巧等知识和技能,经科护士长考核合格才能出科。经培训合格的护士由护理部建立备灾护士技术档案,作为备灾储备库的成员。举办现场应急救护演练我院每年举办1~2次应急救护演练,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制定模拟演练计划并组织实施,并参与当地政府组织的多项应急演练。通过技术培训、模拟情景、实际演练,提高备灾护士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训练一支能打硬仗的应急团队。

1.3开展社区备灾、防灾宣传与培训

当发生灾害时,正确开展自救、互救,做好专业救援人员到达前的即时有效救治,是减少院前死亡和残疾的关键。我院有4名备灾护士经常与区红十字会人员到工厂、学校、社区开展急救技能培训。

2效果

2.1提高了备灾护士的急救能力和专业水平,培养出护理实用人才,促进了临床护理工作

经过培训和轮科培训结束后,护理部再次对备灾护士进行灾害护理知识和急救技能考核,达标率由培训前的75%提高到93%,她们在临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中,急救技术、团队合作能力、现场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等大幅提升,临床专科护理水平也明显提高。在60名备灾护士中,有近一半成为科室骨干、护理组长,有4名走向护理管理岗位。2013年我院参加高明区急救技能竞赛获团体第一名,2014年有2名备灾护士撰写的论文于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学术会上大会交流。

2.2灾害护理管理体系的构建,在成功处置突发性

公共事件中作用凸显例如:2008年多个省份出现手足口病疫情,安徽阜阳累计报告病例3321例,22例死亡,而高明区是广东省手足口病最重的疫区,5月有2名患儿死亡,一天就有几百名儿童和家长涌入医院检查,在社会和群众中造成恐慌,我院即起动了医院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灾害救援护理队伍,做好手足口病预检分诊、治疗、宣教和消毒隔离工作。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终于使手足口病的疫情得到控制,将近200名患儿治愈出院,无出现院内感染,我院抗击手足口病的工作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2009年我院成功救治了广东省第1例H1N1重症病例,在甲型流感、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作用显著。

2.3灾害护理管理体系构建,有效提升了本地区应

对各类灾害及突发事件的救援能力我院近几年对突发性灾害、批量食物中毒及群发车祸伤等事件的处置,能采取有效的应对,实现了快速反应,备灾护士在最短时间实施了有效的救护,确保了伤员的救护质量,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人员伤亡。

2.4培养了灾害护理教育师资队伍

我院先后派出6名备灾护士参加全国、省市灾害护理专业培训班,派出4名备灾护士参加省市红十字会师资培训,并取得了红十字会师资资格,兼任本地区红十字会培训师。2013年,护理部主任成为广东省灾害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急救中心护士长成为佛山市和高明区急救技能竞赛的评判,她们将成为医院灾害护理教育的生力军。

2.5培育了灾害护理优秀团队

我院急救中心在多次历经的大型交通事故、工厂暴炸、沉船等突发事件医疗救援中,备灾护士反应敏捷、训练有素、技术娴熟、有条不紊,出色完成了任务,并获得社会的认可。近5年,我院到公安、工厂、学校、社区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近50场,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及好评。提高了居民自救互救的能力,成绩显著,为此我院急救中心护理团队,于2012年荣获广东省工人先锋号和佛山市“青年文明号”称号。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