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抑郁症调查报告范文

抑郁症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抑郁症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抑郁症调查报告

第1篇:抑郁症调查报告范文

    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数量的明显增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根据美国政府2005年底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仅2004年,在美国就有十分之一(220万)的青少年出现过明显的抑郁症病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美国7万名12岁以上的青少年进行了调查。调查报告显示,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大多染有像吸烟、喝酒和吸毒这样的不良习惯。其中多数患者未能获得治疗。

    参加这项研究的专家表示,抑郁症是一种渐进性疾病,对于青少年患者来讲,岁数大的患者所面临的危险较岁数小的要大。例如,在16岁至17岁的美国抑郁症患者中,12%的人出现过明显的抑郁症病状,而在12岁至13岁的患者中,只有5%的人被诊断患有明显的抑郁症病状。在14岁至15岁的患者中,患有明显抑郁症病状的人的数量则为9%。所谓患有明显抑郁症病状指的是至少连续两周出现过明显的抑郁症病状,如对周围的事物丧失兴趣,情绪持续低落,睡眠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注意力集中不起来等。

第2篇:抑郁症调查报告范文

有关专家表示,维生素B1的主要膳食来源是全谷类食物。谷物的过度加工以及脂肪和动物性食物供能比例的显著提高,使得我国居民维生素B1摄入水平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居民中维生素B1的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的比例高达80%。

维生素B1缺乏,会令人情绪沮丧,思维迟钝;严重缺乏会导致多发性神经炎。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会通过尿液丢失大量的维生素B1,与其足部的神经坏死进程可能有一定关系。此前还有研究证明,补充维生素B1能改善产后抑郁症。

为什么会发生维生素B1的缺乏呢?

维生素B1是一种相当娇气的营养素,它既怕热,又怕碱,还怕漂白粉、氯气、二氧化硫和过氧化氢溶液,而且还容易在淘米、洗淀粉的过程中溶在水里流失掉。所以,在日常烹调当中,维生素B1的损失率不可低估。

油条、油饼、炸糕、焦圈之类:和面时加了小苏打,煎炸时会让面食中的维生素B1损失殆尽。

酸辣粉、酸菜粉丝汤、凉皮、凉粉、米皮之类:因为要把面粉、米粉放在水中反复搓洗,制成淀粉冻,其中维生素B1含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久煮久熬的白米粥:本来白米中维生素B1含量就很少,长时间熬煮和保温,更让它所剩无几。特别是加碱煮出来的粥,维生素B1几乎“全军覆没”。

口感筋道的面条:为了让面条口感更筋道,面里都要加入碳酸钾之类碱性物质,但这会破坏维生素B1。

各种油炸方便面:它们经过蒸煮之后再油炸脱水,维生素B1含量已经很低。

精白米饭:精白米饭的维生素B1含量也较低。因为稻米的维生素B1含量本来就低于小麦、大麦、燕麦、小米等其他谷物,再经过淘洗、蒸煮,能够进入人体的维生素B1往往只相当于米粒中原有含量的不到10%。

各种甜食:各种甜食中维生素B1含量低而精制糖、精制淀粉、糊精等配料含量高。这些配料不仅不含维生素B1,反会消耗人体当中的维生素B1,所以这些食品吃得越多,体内维生素B1越容易缺乏。

豆制品:在制作豆腐的时候要去掉“黄水”,从而损失掉大部分B族维生素,所以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的维生素B1含量也较低。

如何才能吃到足够的维生素B1呢?

维生素B1含量高的食品有:全麦面粉、燕麦、大麦、小米、大黄米、糙米、黑米、高粱米等,以及红小豆、芸豆、绿豆、蚕豆、豌豆等。此外,蒸土豆、烤红薯之类没有经过煎炸的薯类食物,也是维生素B,的良好来源之一。平时多摄入粗粮不容易发生维生素B1的缺乏。

含淀粉的主食,是膳食中维生素B1供应的主力军。

植物性食品,如嫩蚕豆、嫩豌豆、嫩毛豆,其维生素B1含量相当丰富,远远高于其他普通蔬菜。常吃开心果、葵花子、花生等,也能补充一些维生素B1。

第3篇:抑郁症调查报告范文

是什么让平时大家眼中温和的年轻人在遇到交通事故后变得如此冷血?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名词――“路怒症”。

八成开车族易“路怒”

相信很多开车族都有这样的体验:一旦驾车上路,“好好先生”变得频放粗口,温柔淑女变得豪放麻辣,下车后,又恢复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模样。

晓玲说:“我开车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学会骂人了。”有一次,晓玲和一位男性朋友出去办事,看到行人乱穿马路,她很自然地脱口而骂,让朋友目瞪口呆:“你平时那么温柔,没想到也会骂脏话呀?”弄得晓玲非常不好意思。

实际上,晓玲的表现在开车族中非常普遍。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八成受调查的“开车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交通心理烦躁”的侵袭,对上班、出行出现害怕、厌恶和逆反情绪,并且有“开赌气车”的经历。这一普遍症状被称为“路怒症”。

所谓路怒症,顾名思义就是带着愤怒去开车,指机动车驾驶人员或用粗鄙的手势、或言语侮辱、或故意用威胁安全的方式驾驶车辆。“路怒”,更多是一种“迁怒”,是将个人郁积在心的怨气或其他不良情绪发泄出来,路上的拥堵和磕碰只是导火索。

一至二成车祸源于“路怒症”

本来城市人多处于身心亚健康状态,如易疲劳、易焦虑,缺乏耐心和容忍力等。在这种身心状态下,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很容易爆发马路上的争执和愤怒。

中国人保沈阳分公司多年从事车险的先生介绍说,根据历年出车祸现场查勘定损数据的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年有10%―20%的车祸事故都因车主“路怒症”作怪,与其他车辆相互斗气所致。

当然,拥堵的交通极易引发人焦虑、烦躁,而且还有研究表明,尾气污染也会增加人的攻击性。更严重的是,攻击行为常具有传染性。当你驾驶时发现有人强行开车切入你的车道,或者有人不守规则抄近道爬到车龙的前面,如果你非要还以颜色,无疑将会给对方的情绪火上浇油,致使双方都极容易危险驾驶,相互以牙还牙。但如果你此时能对事不对人,想到对方并不认识你,更不是针对你,他对任何人都会那样做,也许情绪就会平稳下来了。

“路怒症”的实质是焦虑抑郁

所谓“路怒症”其实是情绪障碍在马路上的表现,主要是焦虑症与抑郁症。大家都知道,狭窄的空间会让人心情压抑,车多路窄同样容易让情绪激化。虽然“路怒症”的情绪失控时间长度未达到焦虑抑郁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但开车时哪怕是几秒钟的情绪失控,也足以导致车毁人亡。

现代人情绪障碍已经成为发病率超过5%的常见病,其中的焦虑和抑郁犹如一对“连体婴”,均为受压抑情绪的表达方式,不能严格地分开:前者是向外投射,后者是向内投射,而且抑郁时间长也会发生焦虑。焦虑抑郁者容易认为别人的行为都是针对自己的,正如路上把别人抢道视为对自己的挑衅。

心情“慢”下来就能“治”怒

在私家车普及、公共交通等外界因素无法有效改变的情况下,防止“路怒症”最切实的做法是做好自我调节,让心情“慢下来”。

第4篇:抑郁症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需求 调查报告 职业资格证书

1.调查目的及方法

职业院校的教学应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紧密结合,尤其是电子商务这一新兴专业,其发展迅速,实践性强的特点对职业院校的电子商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能与企业的无缝对接的目标,让学生掌握企业电子商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了解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以及企业对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程度。

为此,苏州技师学院电子商务课题组于2012年6月至8月针对苏州地区的100家已经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中小企业进行了一系列调研,采用问卷调查,企业走访调研等等方法,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获得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并且通过对资料的分析,为学校电子商务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2.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持续、广泛、深入的发展导致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大量需求。据预计,我国未来10年将有1万亿资金投入到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中。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在这未来10年,中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口至少在200万,这一数字还不包括整个电子商务生态链上的诸多岗位人才需求。

2.1从应用来看,电子商务行业在人才的需求上可以大致分为四种类型:

2.1.1技术型电子商务人才

这是基础性电子商务人才,其特点是精通电子商务技术,掌握电子商务技术的最新进展。这类人员应着眼于技术层面,如网络建设、系统管理、主页制作、程序开发、数据库建立、模块设计等。从国内现状看,一般程序员和主页制作人员已基本满足需求,而网络系统管理人员(如网络管理员、UNIX系统管理员和数据管理员DBA)比较缺乏,且后者培训费用较为昂贵。

2.1.2商务型电子商务人才

这是电子商务人才的主体,其特点是精通现代商务活动,他们无须过多考虑技术层面的问题,只需要掌握如何在网络上进行工作,懂得电子商务“能做什么”即可。据美国IDC估算,此类人员的培训需求量较大。目前对这类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较为丰富,但是能够达到要求的人才数量依旧是有限的。

2.1.3综合管理型电子商务人才

主要是针对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也应该了解电子商务。对于这个层面,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和部门重视不够,就连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也往往由于各种因素忽视或放松这一层次人才的培养。

2.1.4高级电子商务师

这是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其特点是通晓电子商务全局,具有前瞻性思维,懂得“为什么要做”电子商务,熟知至少一个行业或一种模式的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能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趋势。由于全国范围内电子商务人才紧缺,目前在IT市场上,电子商务师几乎“千金难求”。

2.2 从层次上看,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2.2.1操作层人才

对这类人员的要求是能综合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熟练使用互联网,具备文秘人员的基本素质;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基本模式;具备数据管理的观念及基本知识。这类人员一般从事现代化文秘工作、网站维护工作、电子商务系统数据采集、初步加工、企业信息等基本工作,属于电子商务最基础的应用。企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一般较少。

2.2.2实施层人才

这类人员能够根据企业规划实施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技术支持及其商务业务流程处理;主要从事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电子商平台的运作和管理等工作。目前政府及企业的系统管理一级人才非常缺乏,这应是电子商务教育关注的热点之一。

2.2.3战略层人才

这类人员是企业中的中高层电子商务管理人员,主要从事电子商务战略规划、业务流程管理、组织人事安排和安全控制等工作。他们能够运用现代管理思想把信息技术与企业的营运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并对电子商务的支持系统进行应用协调,对企业价值链进行全面的优化,从而提高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平、营运效益和服务质量。

随着电子商务系统的完善,其它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如网络营销、网络广告、网络调查、物流配送系统人员。我们知道,电子商务是一个新专业,每年有十万学生毕业,这样的数字远远满足不了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仅仅从这方面看,电子商务人才应该是香饽饽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电子商务在我国已经推广了十年之余,但毕业生就业成功率一直在20%上下徘徊,远远落后于普通高校70%的就业率,而实际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缺口却达200万,这是国内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一个尴尬局面。

3.面向苏州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人才核心岗位技能分析

3.1岗位设置调研

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是多样性的。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选取100家有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苏州中小企业作为样本,调查分析苏州中小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岗位以及具体岗位技能要求,在 100 家企业中,岗位需求数排在前 3 位是网络销售、 网络策划推广、 网站设计制作。样本企业所需的电子商务人才总共涉及 8个岗位,根据这8 个岗位工作内容的相关性,可以将苏州中小企业所需的电子商务人才分成三类: 电话营销人才、网络营销人才和网站建设与管理人才,具体见表1。

3.2能力要求

通过对苏州中小企业所需电子商务人才岗位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岗位所需的技能分成三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发展技能。

基本技能包括:思维能力,口头表达与沟通能力,书面语言表述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基本素质(人文素质、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美学素质)。

专业技能包括:市场营销能力,网络营销能力,网络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网络策划与推广能力,网站设计制作能力,网站运营能力,企业管理能力。

发展技能包括:创新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客户服务能力。

4.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情况

目前主流的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大致有三种。一是中国商业联合会组织的商业电子商务师认证,二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电子商务师认证,三是阿里巴巴组织的阿里学院认证。

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此前教学经验,我们对此三款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进行了比对分析。见表二。

表2:目前主流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比较

我院目前已经组织过两次中国商业联合会的助理电子商务师的教学考试,通过率均为100%。考虑到人社部证书的认可程度,也在进行人社部助理电子商务师认证的教学准备。

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专业,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对于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都还在探索实践阶段。作为职业院校,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应市场环境,适应企业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道路,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姚娟,王红霞.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江苏省13所高校的调查问卷[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5):137- 138,107.

第5篇:抑郁症调查报告范文

严格来说。低体温是指体温低于35℃,体内温度调节已经不能维持正常。一些严重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脑血管意外、肺炎、肺栓塞、心肌梗死、精神紊乱等,以及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如酚噻嗪类镇静剂、抗抑郁药物等,均可导致老年人体温过低。室内温度过低、卧床不动或少动也是老年人低体温的原因。另外,老年人饮酒后,其血液流至体表,虽然皮肤感到温暖,但热量迅速散发也会造成体温下降。

低体温的老人往往面容苍白、浮肿,皮肤很冷,即使在有衣服保温的腋窝、腹壁,也像冰冷的石头一样,摸不到丝毫的热气。此类老人说话迟缓,思考能力减退。当其体温低于32℃时,则会出现意识模糊与嗜睡;体温再低时,多数会丧失知觉。

对于老人的低体温,预防胜于治疗。预防措施包括:①由于老年人往往感觉迟钝,低体温常靠别人发现,故须对老人经常进行看护,定时为其测量体温。②加强保暖。室内应维持一定温度。老人应有充足的衣被,以防体温丢失,特别是对头与四肢,更要注意保温。③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避免用镇静剂。④鼓励老人多活动,因为在静止不动的情况下,穿再多衣服也不能维持正常体温。

当老年人的体温低于35℃时最好入院治疗。治疗措施包括:①积极复温。复温速度必须缓慢,以避免虚脱,导致体内温度进一步降低。当体温属于中等低温(32℃~35℃)时,将室温维持于27℃,可使老人的深部体温每小时升高0.5℃。若老人体温上升太慢,可将室温升高至28℃~32℃。②每小时测体温1次,同时注意老人的心脏状况与血压变化。③立即静脉注入氢化考的松100毫克,然后每6小时注射100毫克,直至其脱离危险。④输液,如组织缺氧,则给氧。⑤用广谱抗生素以预防肺炎。

中药如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参附汤(人参附子)、附子汤(人参附予白术、白芍、茯苓)等治疗老人低体温有很好的效果,可根据老人病情选择使用。

清晨感觉异常是疾病征兆

袁萍

许多疾病在清晨时分都会出现特有的症状,中老年朋友们当出现下列感觉时,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清晨头昏或头痛正常情况下,早晨醒来时,应该感到头脑清醒,有一种轻松感觉。如果早晨醒来后,头脑昏沉沉的或有头晕症状,表明可能患有颈椎骨质增生、血黏度增高等疾病。因为颈椎骨质增生可能压迫颈动脉,影响大脑血液的供应,而血黏度增高时血流减慢,血氧含量下降,大脑供血、供氧就会受到不良影响,加之血黏度的高峰值一般是在早晨出现,所以早晨头晕、头昏或头痛的人多数都有颈椎病或有高黏血症。

早醒失眠有些老年人在清晨2时到5时即从睡梦中醒来,感到疲乏无力,很难再入睡,且醒后心情郁闷不快,这种过早从睡梦中醒来、不能再入睡的状况在临床上称为“早醒失眠”,主要见于各类抑郁症和精神心理障碍的病人,尤以抑郁症患者为多见,但也有一些人是有神经衰弱症,其症状与上述基本一样,需要由医生做出诊断。

清晨浮肿一般健康人在早晨醒来时,会出现轻微的浮肿,但起床活动后浮肿在20分钟内就会彻底消失。如果中老年人在清晨醒后,头面部有明显浮肿,特别是眼睑肿或伴有全身的浮肿,提示其可能患有肾病或心脏病。贫血患者也可伴有肾病或心脏病,但浮肿程度相对轻一些。

清晨僵硬清晨醒来感觉全身关节、肌肉僵硬,活动受限制,在逐渐活动之后关节和肌肉才逐渐伸展开。一般老年人早晨醒来后有轻度的僵硬现象是正常的,因为老年人神经、肌肉活动缓慢,加之睡眠时如果卧位不当,一些关节、肌肉受压,血液供应不良,故可出现暂时性晨僵现象。如果老年人清晨醒来后有明显的晨僵,而且全身的关节活动不灵活,就可能有类风湿、风湿和骨质增生等疾病。一些过敏性病症,如多形红斑、皮肌炎、红斑狼疮、硬皮病等,也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晨僵现象。

第6篇:抑郁症调查报告范文

>> 非主流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认知方式与情绪唤醒对大学生从事决策的影响 吉林省高校运动队对大学生体育认知方式影响的研究 信息网络对青年编辑认知方式的影响研究 非主流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现象 网络非主流文化对中职生的影响 当前非主流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场认知方式对信息加工影响的文献综述 小学生认知方式对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影响 论非主流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困惑 电视文化对大学生社会认知的影响 太极拳的认知方式对治疗大学生抑郁症的功效研究 藏汉大学生认知方式前瞻记忆实验研究 社会认知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非主流意识文化对学生的负影响及矫正 网络学习对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 转型期非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 SAMUEI H. On Clash of Civilizations[J].International Data Information,2002(8):45.

[6] 王礼申.去个体化效应――群体偏差行为的心理学解释[J].科协论坛,2009(6):17.

[7] 张宇鑫.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双轨模式[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680.

[8] 伍安春,.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933.

第7篇:抑郁症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健身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健康

前言:

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了热门研究领域,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但我国在这方面研究才刚刚起步,由于缺乏对国外理论实践的了解,认识和评价,研究有普遍带有盲目性和重复性。为此,笔者对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许多关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报告都已表明,青少年心理问题趋于严重,近几年发生的一些恶性的事件,如北京某名牌大学学生投毒案、硫酸泼熊案、学生之间报复凶杀案、中学生杀母案以及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逃学现象等等。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中小学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发展出现缺陷有直接关系。心理健康是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研究中非常活跃的一个领域。根据身—心交互作用理论,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2、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获得过程,他可以有效的塑造人的行为方式,因此也能够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学者认为,体育运动具有以下心理健康价值: (1)能增强安全感和自发性; (2)能提高独立性; (3)能解除紧张;(4)有助于形成友谊、声望和领导地位; (5)能提高自己的价值观。体育运动之所以能够促进心理健康,主要是因为:

2.1体育运动能够促进智力发展

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练习者必须组织好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知觉(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因此,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够改善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得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得大脑思维想像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经常参加健身活动还能使人在空间、和运动感知能力等方面得以发展,使本体感觉、重力觉、触觉和速度、高度觉等更为准确,从而提高了脑细胞工作的耐受能力。苏联学者M·M·科尔佳娃用电脑测验法对出生6个星期的婴儿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经常帮助婴儿屈伸右手指活动能加速婴儿大脑左半球的语言中枢的成熟。此外,体育运动还能缓解肌肉紧张和日常生活的紧张,能降低焦虑水平,缓解紧张的内在机制,改善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

2.2体育运动能提高自我知觉和自信心

体育运动在个体的健身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健身的内容、难度、达到目的,与其他参加健身的个体接触,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等进行自我评价,而个体主动参加健身活动一般都会促进积极自我知觉。同时,个体参加健身活动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根据自我兴趣、能力等选择的,他们一般都能很好地胜任健身的内容,这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能在健身活动中寻求到安慰和满足。官玉琴通过对福建省随机抽取的205名中学生调查研究表明,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学生比不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中学生有更高的自信,这说明健身活动对树立自信心有影响。

2.3体育运动能增强人际关系和谐

体育运动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冷漠。因此,体育运动就成为一个增进人与人接触的最好形式。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可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个体忘却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并在体育运动中,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从而,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

2.4体育运动能减轻应激反应

体育运动能减轻应激反应,这是因为体育运动可以降低肾上腺素感受体的数目和敏感性:再者,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可以由于降低心率和血压而减轻特定的应激源对生理的影响。Kobasa(1985年)指来,体育运动具有减轻应激反应以及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因为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加人的心理坚韧性。Long(1993年)要求一些高应激反应的成年人参加散步或慢跑训练,或接受预防应激训练。结果发现,接受其中任一种训练一种训练方法的被试者都比控制组被试者(即未接受任何方法训练的被试者)处理应激情景的能力强。

2.5体育运动能消除疲劳

疲劳是一个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从事活动时情绪消极、或当任务的要求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和心理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然而,如果在从事体育运动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保证中等强度的活动量,就能减少疲劳。有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提高诸如最大输出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这就能够减少疲劳。因此,体育运动对治疗神经衰弱具有特别显著的作用。

2.6体育运动能治疗心理疾病

根据Ryan(1983年)的调查,1750名心理医生中,有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运动作为一个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80%的人则认为,体育运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就目前而言,尽管一些心理疾病的病因以及体育运动为什么有助于心理疾病消除的基本机制尚完全清楚,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在国外已开始流行起来。Bosscher(1993年)曾调查两种体育运动方式对医治严重抑郁症住院患者。一种活动方式是散步或慢跑,另一种方式是踢足球,打排球及练体操等健身活动结合放松练习。结果显示,慢跑组患者报告在抑郁感觉和身体症状方面明显地减轻,并报告自尊感增强,身体状态明显好转。相反,混合组患者未报告有任何生理或心理的变化。可见慢跑或散步等有氧运动更有利于心理健康。1992年,拉方丹等人对1985年至1990年涉及有氧练习和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实验控制十分严格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氧练习可降低焦虑、抑郁;对长期性的轻微到中度的焦虑症和抑郁症有治疗作用;锻炼者参加锻炼前的焦虑、抑郁程度越高,受益于健身活动的程度也越大;健身活动后,即使心血管功能没有提高,焦虑、抑郁程度也可能下隆。

3、心理健康有利于体育运动

心理健康有利于体育运动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赫特博士,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患有神经过敏性紧张,失眠中的30位老年人,分为三组:甲组服用400毫克氨基甲酸酯镇静药。乙组不服药,但愉快地参加健身活动。丙组不服药,但被迫参加一些不喜欢的健身活动。结果表明乙组的效果最好,轻松的健身活动,胜于服用药物。而丙组的效果最差,不如吃镇静药的效果好。这说明:体育运动中心理因素对健身效果和医疗效果都会产生明显影响。特别是在竞技比赛中,心理因素在比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心理健康的运动员反应敏捷,注意力集中,表象清晰,动作迅速准确,有利于竞技能力的高水平发挥;反之,则不利于竞技水平的发挥。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人们如何在体育运动中保持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我认为:

1)要有明确的健身目的和强烈的健身欲望,在体育运动前要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健身情绪,要有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热情,避免那种“身随而心违的被动状态”。

2)在体育运动中要注意力集中,排除杂念。将思想集中在如何呼吸,如何掌握正确健身方法等方面上来。

3)要尽力使体育运动轻松。可以在体育运动前听听音乐,也可找自己亲人和知心朋友一齐参加健身活动。在活动中相互鼓励,共同创造欢乐的气氛。

4)要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特别是注意多参加一些钓鱼、野游、爬山、划船、滑冰、跳舞等健身活动,尽量使活动与娱乐相结合。

5)要掌握心理调节方法。不断地调节心理。心理调节并不神秘,人人都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心境和意志。如我们要跑步前,在屋里镜子前照一照,整理一下头发、衣领。看看自己的面容或者伸伸胳膊,摸摸隆起的肌肉块。当看到自己脸色很好,肌肉强健时,马上精神振奋起来。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如果在镜子里看到自己面色苍白,眼睛有黑圈,精神不振时,这时就心里想:“一到户外,就会有良好的感觉。我不是那种精神不振,易受情绪制服的人”。于是挺起胸、毅然出门跑步去了。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自我调节。

4、结语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以,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应抓住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相互作用的规律,利用健康的心理来保证健康活动效果;利用体育运动来调节人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通过中小学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身心并进,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方面,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杨勇等 体育锻炼与学生心理健康 中国学校体育

第8篇:抑郁症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96-02

孕产妇死亡率(MMR)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状况和医疗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母婴安全的核心指标。研究并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和死因变化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当前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务。柳州市城区作为国家级的孕产妇死亡监测点之一,从1996年开始承担监测工作,经过不断实践和监测研究,我们已建立了一套适合本地实际的运作模式,保证了监测数据的质量,初步摸清了我市城区孕产妇死亡的基本状况,主要死亡原因和影响因素,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改善孕产妇保健服务的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在我市妇幼卫生等各界人员共同努力下,采取了一系列防控策略和措施,孕产妇死亡率得到遏制,但城区的孕产妇死亡率依然不稳定。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所有怀孕妇女(孕产妇),即从妊娠开始到产后42天内各种原因死亡的(除外意外死亡)均为监测对象,包括计划外妊娠的孕产妇。

1.2 监测范围 柳州市四城区。随着城区行政区划的改变,原柳州郊区于2006年取消后逐步合并到柳州市四城区管理,2007年监测范围也随之增加了原郊区管辖的10个乡镇的数据。

1.3 监测资料的来源 资料来源于孕产妇死亡报告卡、监测报表、病历记录、死亡调查报告、孕产妇死亡市级评审资料、妇幼卫生报表。

1.4 监测资料的收集

1.4.1 渠道 ①以城区接产医院为监测点,要求各接产医院按要求及时向市妇幼卫生“三网监测”办公室上报《柳州市孕产妇死亡监测季报表》、《孕产妇死亡报卡》及《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附卷》;②城区所有医疗保健机构,每年按要求上报《育龄妇女死亡登记表》。

1.4.2 汇总 建立以市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为中心的孕产妇死亡报告系统,要求全市各医疗保健机构均有专人负责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市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设在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

1.5 监测方法 按照《中国孕产妇死亡监测实施方案》和《广西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在柳州市四城区范围内实行全人群监测。

①死亡报告制度。每发生一例孕产妇死亡,医疗保健机构均必须及时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卡》和《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附卷》上报市“妇幼卫生监测”办,发生一例,上报一例;若孕产妇死亡发生在产妇家中,则由市“妇幼卫生监测”办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入户调查,了解有关死亡过程及病史,然后填写死亡报告卡,写出死亡调查小结。

②孕产妇死亡评审。由市卫生局组织柳州市围产协作组,按季度召开孕产妇死亡评审会,对发生在柳州市的所有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评审,并将评审结果填入死亡报告卡中,然后将卡片报全国和自治区妇幼卫生监测中心。

1.6 质量控制 孕产妇死亡监测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活产数、孕产妇死亡数及育龄妇女死亡数的漏报调查来完成。我市已建立了良好的质量控制系统,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质量检查制度,每年市卫生局组织1~2次全面的质量检查,并接受自治区级的常规质控和国家级的抽查,从而保证了数据质量。

2 监测结果

2004~2013年柳州市监测点共死亡孕产妇20例。

2.1 2004~2013年柳州市监测点孕产妇死亡率十年变化趋势,见表1.

2.2 孕产妇死亡原因与顺位 2004~2013年,20例柳州市监测点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急性白血病(3例)和产科出血(3例),第二位是妊娠合并心脏病(2例)、羊水栓塞(2例)和猝死(2例),第三位是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度)肝炎、高血压脑出血、脑梗塞、病毒性脑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妊娠合并慢性肾炎、产后抑郁症、麻醉意外各1例。直接产科因素占25%,间接产科因素占75%,直接产科因素所占比例下降[1,2] 。2004~2013年柳州市监测点孕产妇死因构成和顺位见表2.

2.3 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

2.3.1 孕产妇的年龄 死亡孕产妇年龄主要分布在19~34岁,有13例,占65%,35岁以上死亡孕产妇有7例,所占比例为35%,19岁以下死亡孕产妇为0,所占比例为0. 2004~2013年柳州市监测点孕产妇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见表3.

表3 2004~2013年柳州市监测点孕产妇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

2.3.2 妊娠的计划性 2004~2013年,20例柳州市监测点孕产妇死亡病例中,17例为计划内妊娠,占85%,3例为计划外妊娠,占15%。

2.3.3 妊娠孕次 2004~2013年,20例柳州市监测点孕产妇死亡病例中,多次妊娠占80%,1次妊娠占20%。

2.3.4 文化程度 2004~2013年,20例柳州市监测点孕产妇死亡病例中,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仅3人,85%的死亡病例是高中或高中以下的文化水平,文化程度相对较低。

2.3.5 围产期保健服务的利用 2004~2013年,20例柳州市监测点孕产妇死亡病例中,产前检查5次以上者8例,占40%,少于5次者6例,占30%,未产检者6例,占30%。由此可见,孕产妇死亡病例中,存在未能很好地利用已有的围产保健服务的情况。

2.4 孕产妇死亡相关情况

2.4.1 孕产妇死亡时间 2004~2013年,20例柳州市监测点孕产妇死亡病例中,6例死亡是发生于分娩前,占30%,14例死亡是发生于分娩后,占70%,分娩后死亡的产妇其中2例发生在产后12小时内的死亡,1例发生在产后24小时内,2例发生在产后1周内,8例发生在产后1周后。表明孕产妇死亡容易发生在分娩后。

2.4.2 孕产妇分娩方式 2004~2013年,20例柳州市监测点孕产妇死亡病例中,6例未分娩,14例已分娩死亡孕产妇有7例自然分娩,7例剖宫产;1例为旧法接生,13例为新法接生。

2.4.3 孕产妇分娩地点 2004~2013年,20例柳州市监测点孕产妇死亡病例中,14例已经分娩死亡孕产妇,其中13例分娩地点在市级医疗保健机构,1例分娩地点在县级医疗保健机构。

2.4.4 死亡地点 2004~2013年,20例柳州市监测点孕产妇死亡病例中, 19例死亡地点在市级医疗保健机构,1例死亡地点在县级医疗保健机构。

2.5 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 经柳州市围产协作组讨论,2004~2013年20例柳州市监测点孕产妇死亡病例中,12例为不可避免死亡,占60%,8例为可避免死亡,占40%。这说明我市要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

3 讨论

3.1 孕产妇死亡率不稳定。2004~2013年10年来柳州市监测点孕产妇死亡率在0/10万到53.94/10万之间波动,因为流动性大,造成孕产妇死亡率极其不稳定。

3.2 孕产妇死亡原因构成呈多样性。10年来柳州市监测点孕产妇死因呈现多种多样的态势,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疾病分布在全身各系统。这提示我们,在加强产科建设、做好高危筛查和全程追踪管理的同时,要加强产科危重症的管理,提高接产单位对妊娠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的识别和救治能力,确保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的畅通。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对发现的高危孕产妇要及时进行转诊。对患有严重内科疾病不宜妊娠或继续妊娠可能危机生命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提出节育或终止妊娠的医学指导意见。

3.3 提高围产期保健服务的利用率。由于受孕产妇本身经济状况、年龄、文化程度以及态度、行为的限制,这些死亡病例普遍对妊娠的风险和围产保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其盲目怀孕和对城市所提供的围产期保健服务缺乏有效利用,造成孕期并发症发病率、孕产妇死亡率升高,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的健康。建议政府、社区、医院应切实加强健康教育、制定适宜的政策,改变他们的知识、态度、行为,有效地提高围产期保健服务的利用率,更好的保障生育期妇女的健康[3]。政府应加大投入,建立贫困危重孕产妇救治资金。并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种高危妊娠知识讲座,不断提高高危孕产妇保健知识水平,使她们对自身的疾病有一个正确的、充分的认识,自觉地、放心地接受各种必须的治疗和监护,安全渡过妊娠、分娩及产后各时期。

3.4 发挥“三级网络”的作用,加强妊娠高危因素的筛查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城市妇幼保健网络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按要求配备妇保人员,保证“三级网络”正常有效运行;明确各级职责,充分发挥“三级网络”的作用,加强和完善妊娠高危因素筛查和管理工作,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的覆盖面和质量,可以有效降低妊娠不良结局及孕产妇死亡率。村乡(社区)两级要加强孕情摸底,全力做好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要把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管理作为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深入社区和乡村及边缘偏僻地带,借助计生和公安部门的力量了解孕产妇情况。

3.5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医务人员业务素质,要根据孕产妇的死亡原因和特点分层组织培训。乡级培训应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提高基层产科人员的高危识别能力。县市级培训重点放在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处理,与内科、外科、血液科等多学科进行交流,建立有多学科参与的完善的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4]。

3.6 进一步加强孕产妇保健服务指标的动态收集和监测。建立健全本市的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实现妇幼信息的跨机构、跨区域共享,进而实现妇幼保健服务指标的动态收集与实时监管,以更科学、更准确地反映辖区妇幼卫生状况,同时争取将妇幼卫生的信息收集和监测扩展到流动人口等社会边缘群体。

参考文献:

[1] 夏建红, 赵庆国, 田丰莲, 李兵, 黄秀健. 广东省30年孕产妇死亡变化[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9, 20(4):380~382.

[2] 杨惠娟, 沈汝, 李千,王慧霞,于莹, 刘凤洁. 北京市1996~2010年孕产妇死亡状况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1, 32(11):1131~1134.

第9篇:抑郁症调查报告范文

经历过上山下乡,遭遇过下岗内退,在外人眼中,像李珍这批60岁左右的人难言幸福。她对此却不以为然,“每个月政府按时发退休工资,有个大病小灾的有医疗保险撑着,孩子们工作也挺顺利的。比起前20年,我们真正开始享福啦”

据西班牙《世界报》报道,科学家在对80多个国家的200多万人进行调查后发现,中年危机困扰着40岁上下的男性,女性则在50岁左右出现危机感,这使他们的幸福感大大降低。在走出人生的这一低谷时期后,幸福感反而会逐渐上升,到了六七十岁时,人们的幸福感最强烈。

这的确是个出人意料的答案。

其实,老年人的幸福感并非是自我安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心理学家阿瑟斯通对于年长者幸福感更强的原因概括为:他们比年轻人更能控制自身情绪,记住的负面往事更少。另外,年长者的关注焦点不是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或所取得的成就,而是如何更好享受余生。

在中国,医疗保健系统完善、教育进步和预期寿命延长使中老年人生活动荡不安的几率大大下降,与之相关联的幸福感自然上升。

更加出人意料的是,同样在冲击传统幸福评价体系的还有“房奴一族”。

2010年,江苏卫视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等13家媒体了历时3个多月调查的《2009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来自全国城镇、农村的15802份调查问卷显示,针对住房问题,单位建房的群体由于在住房上支出较少,幸福感最高。租房族似乎是最不幸福的,比单位集体宿舍居住者的幸福感还要低。

有趣的是,有房贷的中国人反而更幸福,调查分析发现,房奴多为70、80后,这些群体本身的幸福感就高于其它代际,因为他们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有目标,有着打拼之后拥有家园的成就感,且对未来充满憧憬。

曾有人试图用GDP来衡量幸福,用收入来划分幸福阶层。

这并不是个例,在接受幸福指数调查时,曾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赚到钱才能“赚”到幸福。事实上,调查人员分析说,家庭月收入12001-15000元则是人幸福拐点。当月收入超过15000元时,幸福感不升反降。这是因为拐点之上的人群在交际、娱乐、工作等方面幸福指数会大打折扣。

而且,无论以哪种方式计算的GDP,都是名义上的数值,无法直接反映质的内涵。为了追求更大的GDP数字,不断拆建城市,无节制地狂伐滥采乱排。数字上去了,邻里是否更为和谐了、环境是否更健康了、国民预期寿命是否延长了、人们是否生活得更幸福了呢?

快速的GDP增长往往伴随着环境的恶化和贫富差距的拉大。而这些都是从GDP数字上无法反映的。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相关机构和经济学家才推出了“幸福指数”、“绿色GDP”等概念,作为GDP数据的注脚和补充。

尽管人们都认可幸福就是种心灵上的感悟。幸福与否,关键取决于每个人对人生的态度。但近些年来,幸福在全世界都似乎越来越稀缺。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上个世纪60年代高了10倍,在英国,1957年有52%的人感觉幸福,但到了2005年,这个比例下降到了36%。

现实中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人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我有好几套豪宅,我有高薪,有爱我的伴侣,有可爱的儿女,但又如何?难道我就定幸福吗?你问我想要什么――我希望我的青春重新来过,我希望享受另外一段爱情,或许等待我的会是荆棘风雨,但那又如何?我现在虽然可以快乐,但并不觉得幸福。

我常常在怀疑,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究竟是幸福在悄悄远离我们,还是我们渐渐丢失了寻找幸福的敏锐嗅觉。

詹姆斯・奥本汉有句名言,笨人寻找远处的幸福,聪明人在脚下播种幸福。

就在我们憧憬阿尔卑斯山上项的雪景和地中海面的游艇之时,殊不见身边孩童的咿呀学语、父母的开怀大笑、工作上的点滴进步、甚至墙外在风中摇曳的爬山虎,不都是我们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幸福吗?

韩国近年来有本畅销书叫做《世界上的最幸福的感觉》,作者用55个极为平淡却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告诉人们:幸福不会突然叩响我们的心灵,它像暴风雨后隐约出现的彩虹样,只有经历了挫折、绝望和疼痛之后才会出现。爱和快乐是幸福的源泉,如果你愿意和身边的人分享,你就会获得整个世界,还会遇到充满了生命热情的为闪发光的自己。

幸福其实不遥远,却绝非依偎在名与利的身边。

相关热门标签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