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拔萝卜的故事范文

拔萝卜的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拔萝卜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拔萝卜的故事

第1篇:拔萝卜的故事范文

设计思路:

《新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要尊重幼儿个人的意志,给儿童自己选择表达内容和方式的自由”。大班幼儿节奏感较强,而《萝卜谣》让幼儿自选乐器伴奏和自由创编节奏词,充分给了幼儿自由表现音乐的机会。这首节奏儿歌简单、明快,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拍打,敲击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自由选择节奏版权所有乐器,产生不同节奏的声音,从而有兴趣地创造性地来表现音乐。

活动目标:

1、感受节奏儿歌的韵律之美,尝试自编相应节奏动作及儿歌伴奏有趣、诙谐的特点,提高幼儿音乐节奏能力。

2、学习自编节奏词,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若干。

2、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难点分析:学习自由创编节奏词。

活动过程:

一、课件引出节奏儿歌。

故事:有一只兔子叫跳跳,它呀最爱吃萝卜了,中午到了跳跳该吃中饭了版权所有,它来到菜地拔萝卜|拔萝卜|拔拔|拔0|,回到家打开水龙头,跳跳洗萝卜|洗萝卜|洗洗|洗0|,洗干净了,就把萝卜放在菜板上用刀切萝卜|切萝卜|切切|切0|,然后放在锅里炒萝卜|炒萝卜|炒炒|炒0|,不一会儿,萝卜就炒好了,跳跳就美美地吃萝卜|吃萝卜|吃吃|吃0|。

二、请幼儿一起说儿歌,并配上自编的动作。

1、这个故事有趣吗?哪些地方有趣?

拔萝卜|拔萝卜|拔拔|拔0|

洗萝卜|洗萝卜|洗洗|洗0|

切萝卜|切萝卜|切切|切0|

炒萝卜|炒萝卜|炒炒|炒0|

吃萝卜|吃萝卜|吃吃|吃0|

2、幼儿分成四组,分别是“拔、洗、切、炒”最后大家一起说“吃萝卜”,边说边做相应动作,教师指挥幼儿练习2遍。

三、用打击乐器为儿歌伴奏。

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边说儿歌,边按节奏齐奏。

2、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按“拔、切、洗、炒”打节奏一次,最后一句“吃萝卜”一起打节奏。

四、自编儿歌节奏词。

1、请小朋友想一想还可以编哪些有节奏又有趣的词?

2、幼儿自编节奏词如:

踩高跷|踩高跷|踩踩|踩0|

蹦蹦床|蹦蹦床|蹦蹦|蹦0|

拍皮球|拍皮球|拍拍|拍0|

敲小铃|敲小铃|敲敲|敲0|等

幼儿齐说并配上乐器伴奏。

3、快乐大比拼活动:自编节奏词串联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快乐大比拼活动,比一比谁能得冠军。

请小朋友把自编的节奏词串联成句,如:

刷牙齿|刷牙齿|刷刷|刷0|

背书包|背书包|背背|背0|

乘汽车|乘汽车|乘乘|乘0|

第2篇:拔萝卜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陶艺;兴趣;能力;情感

陶艺是我国古朴的民间艺术,流传至今仍被许多人所珍爱。其魅力就在于它的可塑性强、想象空间大、艺术成分高。所以,如何开展陶艺活动,在幼儿艺术活动中占有很优越的位置。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拉近幼儿与陶艺的距离:

一、趣,教师要注意保护儿童创造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幼儿感兴趣、想表现,对完成一件作品来说已有了一半的保证,另一半则是如何激发幼儿的思维,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达到完整的较好的效果。那么,兴趣从哪里来呢?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无疑就是游戏。如果能把游戏和陶艺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孩子们的兴趣便会油然而生。例如:在引导大班幼儿进行《拔萝卜》的创作时,我就采用了游戏的形式。活动一开始,我先让小朋友欣赏了动画片《拔萝卜》,孩子们可起劲了,边看还边为故事里的人物加油。接着,在“超级模仿秀”的游戏环节中,部分幼儿打扮成了老爷爷、老奶奶、小孙女、小花猫等形象进行了表演,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孩子们了解了故事人物的外形特征和动作特点。当我提出:“老爷爷的萝卜丰收了,可萝卜太大了,拔不动,怎么办呢?”孩子们马上争先恐后地表示用陶泥制作老奶奶、小孙女、小花猫等来帮助他。“老师,我最喜欢那个小姑娘了,我来做个小姑娘帮老爷爷拔萝卜。”“老师,他们肯定还是拔不出来,最后一定要小老鼠也来帮忙,我就做只小老鼠吧。”听着欢快明朗的音乐,闻着泥土质朴的气息,孩子们叽叽喳喳,捏塑出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己的作品:“老师,我们去玩‘拔萝卜’的游戏好吗?”这时幼儿已完全沉浸在了“拔萝卜”的童话情景中。游戏活动使儿童能与他人和外界广泛接触,所以,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感受、体验较其他教学形式更加深刻持久。

二、能,教师要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

培养是进行儿童陶艺教育的“主体工程”,是在保护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入挖掘。所以,教师应根据儿童的特性和特点,去设计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对幼儿观察能力、造型能力、表现能力的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对“眼”的锻炼,教师要引导幼儿细心观察周围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形体特征,用眼睛去捕捉美,去发现、挖掘周围美的现象、美的事物,从而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教给幼儿一些具体的观察方法:自左而右、自上而下,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从中心到四周、从主要到次要,由远及近,一一对应、对照比较物体等等。教幼儿掌握这些方法时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还要注意运用方法的灵活性。

2.造型能力的培养

3-6岁阶段的儿童,肌肉群正处于很幼嫩时期,这时候他们最需要、最适合的就是大量手眼结合的活动,从他们拿起陶泥开始,泥巴就随着手部基本动作:捏、团、搓、拉、压,使它变化成圆的、长条的、扁平的等各种形状。如用泥球串成糖葫芦、葡萄、太阳花、心形项链,用泥条做成桌子、凳子,用泥球和泥条组成螃蟹、小鸟、蝴蝶、花朵,娃娃家里的幼儿用泥巴制作糕点、糖果、面条、水饺、小锅、小碗;捏个小鸡、小猫、小猪来做客……生活中的物品,幼儿用泥把它们一个个表现了出来。我们还选用不同的主题让陶泥变个样子,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塑造自己想象中的物象。让他们从中尝到“想”与“做”统一的乐趣,获得触觉刺激和陶泥可塑性特点的认知。

3.表现能力的培养

幼儿有着与成人完全不同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对每个事物都有着独特的看法、想法和感受。我们要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出事物的特征,并根据他夸大的部分,用更加夸张的动作、语言来鼓励、肯定和应答他的想法,强化他的记忆。

孩子虽然年幼,但他们的天真和稚拙却凝结着一种不同于成人的审美观和想象力。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多种作品欣赏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幼儿在欣赏分析后可以更有目的地夸张表现自己心中所想,使作品更加奔放、有趣。

三、情,教师要以积极的情感支持幼儿的创作

幼儿往往会自发地对教师进行模仿,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接受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的情感必须是积极的、肯定的,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才可能较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活动过程重点和之间的联系,用自己的情绪去带动、感染幼儿,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在创作中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

第3篇:拔萝卜的故事范文

1美好的一天,微微笑

宝宝情绪良好的时候,让他抓着你的一根手指,微笑着对他说:“笑一下,笑笑。”引他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妈妈坚持每天早晨醒来都这样和宝宝微笑,让他从小就喜欢上这样微笑着开始每一天。

效果:学习微笑待人,也是给自己一份美好的心情。

适合年龄:0岁开始

2小手送祝福

教给宝宝一些简单的礼仪手势,比如双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喜,双手鼓掌表示欢迎,挥手表示再见,见到别的小朋友拉拉手,表示友好。

效果:学习简单初步的

礼仪手势。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3《拔萝卜》里的奥秘

妈妈和宝宝一起看拔萝卜的图画书。熟悉故事内容后,妈妈、爸爸和宝宝一起表演拔萝卜的故事。爸爸先拔萝卜,之后问兔妈妈:“你好,兔妈妈,萝卜太大了,你能帮我拔萝卜吗?”兔妈妈回答:“没问题,我来帮你吧。”兔爸爸回答:“谢谢!”兔妈妈接着说:“别客气。”之后兔爸爸和兔妈妈一起请兔宝宝拔萝卜,并重复礼貌用语。

效果:学习帮助他人,同时学说你好、谢谢、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适合年龄:1岁以上

4我回来啦!

宝宝和妈妈外出回到家中时,进门要和留在家里的爸爸说:“我们回来啦。”这时,爸爸要起身到门前,做回应。当宝宝长大一点时,妈妈引导宝宝自己说:“我回来啦!”如果是宝宝在家中,妈妈爸爸下班回来时,宝宝也可以走上前迎接下班的爸妈。

效果:这样的回应,不仅是一种礼貌的体现,更是一种对家人关心和尊重的表现。

适合年龄:1岁半以上

5小手会说话

妈妈分别做出请、你真棒、ok、加油等手势,让宝宝猜猜是什么意思,并模仿学习。这样有时候在一些不方便大声说话的公共场合,可以借助这样的手势来表达想说的话。

效果:学习手势礼仪动作。

适合年龄:1岁以上

6说唱礼仪童谣

妈妈从图书中或者网上搜集一些培养幼儿礼仪知识的儿歌,在与孩子一起下楼梯、一起静坐休闲时,或者孩子不能做到某项礼仪的时候,与孩子一起合着节奏说一说,孩子就知道正确的行为是什么样的了。比如孩子不喜欢理发,妈妈就可以给宝宝读读“小刺猬理发”的儿歌:“小刺猬去理发,嚓嚓嚓,嚓嚓嚓,理完头发瞧瞧他,不是小刺猬,是个小娃娃。”家里来客人,宝宝不理睬,妈妈可以给孩子读读:“ 客人来,欢迎他。请坐下,请喝茶,客人走,送送他。挥挥手,再见吧。”

效果:在有趣且朗朗上口的童谣中快乐地学习礼仪知识。

适合年龄:1岁半以上

小提示

童谣是孩子学礼仪的重要方式,妈妈可以从书和网络上积累一些。这样要用到的时候就很从容了。

7自我介绍

爸爸、妈妈和宝宝围坐在一起,爸爸妈妈先示范起立做自我介绍,之后让宝宝也站起来做自我介绍,比如:“大家好,我叫XXX,我是女孩,今年2岁半了,谢谢大家。”

效果:学习自我介绍的礼仪。

适合年龄:2岁以上

8小鬼当家

平常都是妈妈照顾宝宝,但是如果让宝宝来当妈妈,让妈妈当宝宝。宝宝就会学着去和别人问好,学着指导妈妈如何过马路,学着在妈妈哭闹的时候去安慰,学着帮妈妈开门,学着去给爷爷扇扇子,为奶奶捶背了,家长完全可以放手一试。

效果:在快乐的换位游戏中学习尊敬长辈、帮助别人的行为。

适合年龄:2岁以上

9快乐攀登

妈妈选几张纸,然后在上面画上梯子并列张贴在家中合适的墙壁上,每架梯子的下方写一项要求宝宝做到的事,再搭配一个能用橡胶钉粘贴的纸做小人。每天宝宝能做到哪一项,妈妈就和宝宝一起让小人往上爬一步,等几个小人都爬到梯子顶部时,妈妈给宝宝一个奖励,可以是去动物园玩,也可以是看一次宝宝喜欢的动画片,总之,重在精神奖励。

效果:帮助宝宝改正不足,巩固礼仪行为。

适合年龄:2岁以上

10家庭音乐会

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举办家庭音乐会,家庭成员逐个上台当歌手,其他人当有礼貌的观众。表演前,引导宝宝大声介绍歌名,唱完后要说:“我唱完了,希望大家喜欢。”并且鞠躬。做观众的也不大声说话,并在表演结束时给以掌声。

效果:引导宝宝在体验中学习表演及做观众的礼仪。

适合年龄:2岁以上

11小小督察员

宝宝是一名行为督察员,职责是检查爸爸妈妈的站姿、坐姿和走路的姿态有哪些不对,并给爸爸妈妈演示正确的做法。爸爸妈妈可以故意做出驼背坐、斜着身子站等行为,让宝宝获得监督的成就感。

效果:学习文明的姿态。

适合年龄:2岁以上

12走猫步

爷爷看报纸的时候,爸爸工作时,还有奶奶午睡的时候,妈妈可以带着宝宝一起学小猫走路。小猫走起路来是不是没有声音啊?这样走一会儿,还可以延伸玩轻轻的游戏,妈妈做示范,宝宝模仿,比如轻轻说话、轻轻拍手、轻轻拿东西、轻轻开门等。

效果:学习轻声做事,不影响别人工作和休息。

适合年龄:2岁以上

小提示

平常可以给宝宝看看叔叔走路的样子,并让宝宝学一学做一做。

小小督察员的游戏可以延伸到更多行为习惯方面,可以让宝宝监督爸爸妈妈说话、吃饭等各个方面做得不好的行为。

13抽签说对错

妈妈制作或从一些图画书上收集一些文明行为和不文明的行为图片,制作成标签,放进一个合适的容器中。之后,让宝宝随机从中一个一个抽取着玩,每抽到一个,妈妈就问问图片中宝宝的行为对还是不对,如果不对,那应该是什么样的。好的行为习惯包括:道别时说再见、不摘花、吃饭不挑食、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抢别人的玩具等;不文明的习惯包括:乱扔东西、不帮助别人、迟到、说脏话、饭后不擦嘴等。

效果: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巩固对文明行为的认识。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14红灯绿灯

准备若干花生和两个小容器,妈妈和宝宝同时从一个地方出发,把花生一次一个地送放在另一间屋子的容器内,宝宝放在宝宝的容器内,妈妈放在妈妈的容器内,有限的时间内谁放得多谁胜。送的过程中,爸爸手持自己制作的红绿灯卡片站在妈妈和宝宝送花生的路当中依次呈现红灯和绿灯,红灯停,绿灯则继续运送花生。

效果:遵守规则从这里开始。

适合年龄:2岁以上

15快乐帮帮帮

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玩游戏,玩的过程中故意制造各种情境让宝宝学习相应的礼仪:比如爸爸故意摔倒,妈妈引导宝宝一起学习如何帮扶别人;爸爸妈妈相互争抢玩具,此时需要让宝宝去帮着调和解决;爸爸故意乱扔玩具,宝宝指出来并帮着收拾整理等。

效果:在爸爸妈妈有意制造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适合年龄:2岁以上

16小熊请客

准备简单的道具玩娃娃家游戏,爸爸妈妈当兔子、小狗客人,宝宝当小熊主人招待客人,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习待客之道。在玩的过程中如果宝宝意识不到,爸爸妈妈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比如“客人来了,主人说什么呀?”“小熊,我们渴了”或者“小熊,你不陪我们聊——我们觉得呆在你家没意思”。这样引导宝宝认识到如何做一个让客人满意的小主人。

效果: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简单的待客之道。

适合年龄:3岁以上

17文明礼仪传传传

爸爸、妈妈和宝宝呈圈状站立,按顺时针方向玩双手传球的游戏,在传给对方的同时要说一种文明的行为,比如不大声喧哗、不抢小朋友的玩具、给奶奶捶背、走楼梯靠右行等,如果说不上来的,给大家说个儿歌或者唱首歌。

效果:巩固、学习礼仪知识。

适合年龄:3岁以上。

18小小邮递员

宝宝当邮递员给爸爸和妈妈送东西,玩之前,妈妈可以先当邮递员示范敲门、问候以及接递物品的礼貌行为,之后,让宝宝模仿着学做一名让人喜欢的邮递员。

第4篇:拔萝卜的故事范文

对于我这个音乐教育毕业的妈来说,带着孩子一起“玩”音乐那是必须有的呀,生活中怎么可以没有音乐呢?令我欣喜的是,俏妞在我和老公无孔不入的音乐熏陶下,逐渐变得越来越活泼开朗起来,全家人也总能在音乐中找寻到最简单的快乐。

给孩子一只小音箱

在这样一个高科技的多媒体时代,电视机、手机、电脑、iPad、早教机等各种电子产品一应俱全,这些产品都能够轻松下载播放音乐,孩子们也对它们充满好奇。可是,我仍旧觉得应该尽量让孩子晚一点接触这些带有屏幕的电子产品,事实上美国儿科学会也发出呼吁:禁止2岁内的婴幼儿看电视、玩手机。

所以,不如给她准备一只多媒体移动小音箱吧,你可以根据需要下载各种音乐或童话故事等声音素材,在家陪孩子玩耍时只需摁几下按钮,奇妙的有声世界一定会给她带来无尽的想象与快乐。

现在,俏妞早已能熟练操作那只小音箱了,有时候就连出去散步她也爱拿在手里,对她来说,这是她生活中最必不可少的“小伙伴”了。

一起学唱儿歌

孩子儿歌听多了,总会在某个时候情不自禁地哼唱出来。俏妞就是这样,其实很多儿歌都是她在听了几遍后自己学会的,但是毕竟年纪小,小家伙很难记全歌词,而且也容易跑调。所以,我这个音乐教师出身的妈妈就有了用武之地了。每次我总会特意挑她感兴趣或者能稍微哼出旋律的儿歌一遍遍开始教,与其说是教,不如说是陪着她一起唱,不断地“磨耳朵”吧。好比《欢迎来我家》,我总是有意无意地在各种时候唱起它,而且还搭配俏皮的手势,就好似表演情景剧一般,俏妞一兴奋自然就跟着唱起来了。

音乐小游戏玩起来

俏妞爱玩各种互动游戏,有情境的音乐小游戏更是能调动她的积极性。比如她超爱的儿歌《拔萝卜》,总是被我们全家人一块儿演了一遍又一遍,每次都能玩出不同的花样来。

如果爷爷奶奶、姑父姑妈、小姐姐们都在,俏妞会边唱边一个一个地拉人来拔萝卜,家里的抽屉、门把手都可能成为那个“大萝卜”。“小姑妈,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小姐姐,快快来……”,看着大家排成一排用力拔萝卜,小家伙乐得直拍手!家里没小伙伴时,我就带着她一起把玩偶们都搬出来拔萝卜,俏妞总能玩得不亦乐乎。

让音乐叫醒耳朵

“俏妞,该起床喝奶了哦!”小家伙赖会儿床是肯定的,有时候还会有点起床气,怎么办呢?不怕,咱有对付小懒猫的妙招哦。小音箱开起来,放几首轻快的晨曲吧,全家人都瞬间变得元气满满;要刷牙了,咱就来一首《刷牙歌》吧,沉浸在音乐中的小妞总是格外的乖呢!不过,我不太建议让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听音乐,因为这很可能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且一天之中最好不要总是开着音乐当背景,听多了新鲜感也就少了,而且很容易造成听觉上的疲劳。

伴着摇篮曲入眠

哄娃睡觉是件令妈妈们头疼的事情,我也不例外。不过,只要多花点心思,总归是能找到些哄睡诀窍的。俏妞睡前我会给她讲几个小故事,又或者轻轻哼唱几首儿歌,等她稍微安静一些后,我再播放几首摇篮曲,声音尽量开得小一些,伴着舒缓轻柔的音乐俏妞总能更快地入眠,而且睡得特别香甜。对于睡前音乐的选择,其实参考准妈妈们孕期听的胎教歌曲就行了,只要孩子不排斥,尽量经常给他们换些新的曲目,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丰富孩子们的耳朵哦。

乐器类小玩具玩不停

培养一个爱音乐的快乐小妞家里怎能没有几样乐器呢?但是,大人们玩的乐器孩子不一定感兴趣哦,就好比家里的钢琴吧,小妞叮咚几次后就不太爱玩了。所以,我给她买来了手敲琴、小口琴、儿童架子鼓、拍拍鼓、仿真小吉他等儿童乐器类玩具,还特意买了一台配有麦克风的电子琴。

当然,我不建议一次性给孩子买太多这类玩具,最好是一样一样来,等孩子玩腻了后再买一样新的,而且买来后不能直接扔给孩子自己不管了,爸爸妈妈的引导和陪伴也是非常重要的哦。比如,有时候我们一家三口会一人选一样小乐器,然后一起来个简单的合奏,为了不让俏妞有挫败感,我总会安排她完成最简单的部分,比如专门负责用架子鼓敲敲节奏什么的。学东西倒是其次,培养兴趣和从中获得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全家去K歌

这是俏妞3岁后我们家的假期新节目之一,之前一直以为KTV这种场所不太适合带孩子去,后来才发现是我落伍了。全家人单独待在一个包厢里,别提有多自在了,更重要的是KTV歌曲库里的儿歌曲目真得超级多,俏妞会唱的那些儿歌几乎都能轻松搜到。

还记得第一次带俏妞去唱歌时,她特别胆怯,伴奏音乐也不太能跟得上。现在去的次数多了,小家伙简直是我们家的麦霸了,音准和节奏感也明显好多了,有时候我故意唱错她居然能马上听出来,还一个劲儿笑话我,妈妈唱错啦!

对了,手机上也可以下载K歌的小软件哦,闲暇的时候不妨陪着孩子一起唱唱吧,等她听到录制完成的自己的歌声时一定兴奋无比呢!

音乐情景剧真好看

俏妞虽然很少看电视、玩手机,但是我偶尔还是会找来一些幼儿音乐情景剧陪着她一起看,每次她都看得津津有味,特别向往。

第5篇:拔萝卜的故事范文

一、数学活动设计

小班的幼儿年龄小,思维方面还存在于具体形象思维,因此将数学活动设计成具体的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是非常符合幼儿特点的,活动的效果会很好。

如在“区分大小”活动中,我将活动设计为“帮助兔妈妈拔萝卜”,整个活动以帮助兔妈妈拔萝卜的情景贯穿整个活动,幼儿在活动中高高兴兴地为兔妈妈拔萝卜,让幼儿将萝卜拿在手里比较一下大小,观察萝卜的大小,从而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萝卜的大小。然后继续让幼儿在按照大小分类,我将活动设计成了“帮助兔妈妈送萝卜回家”,小兔子去帮兔妈妈拔大小不同的萝卜并装进大小不同的筐子里,幼儿在运动、劳动的过程中很自然的感受了物体大小的关系。在学习“5以内手口一致点数”的活动中,我设计的是“小猪搬新房”的活动,根据小班教材的要求我们在前期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儿歌、故事等的形式让幼儿认识了1~5的数字宝宝,然后我用幼儿熟悉的动物小猪,用比较明显的特征引起幼儿的兴趣,同时引导幼儿大胆的猜测,同时把游戏情境融入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的方法,将小猪的数量与数字匹配,将数学和游戏融合起来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也体会着帮助小猪搬新家的快乐,最后以请小猪住新房让幼儿体会到了集体游戏的快乐,也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在尝试“5以内按数取物”的活动中,我设计了“小猪过生日”的活动,本活动将幼儿熟悉、又喜欢的“过生日”这一生活情境融入活动中。既能使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又能体验到与同伴共同活动的快乐。活动一开始以图片的形式导入,让幼儿数一数蜡烛,从而巩固手口一致点数的方法。活动第二部分送礼物通过声音,谜语等形式引导各种小动物,结合冬天的主题为小猪送上一些冬季用品。活动第三部分参加生日会,让幼儿根据点子取相应的水果,找到与点子匹配的柜子,帮助小猪将水果放进柜子里,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数学操作材料的设计

操作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在小班数学活动中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只有亲身去操作摆弄那些材料了才能有更深一步的掌握,这是关键。在操作材料方面给幼儿提供的是幼儿所熟悉的、经常接触到的,如在“认识图形”中,可以创设图形王国的情景,给幼儿提供的是饼干,买来各种形状的饼干让幼儿在吃吃、比比的环节中认识图形。在“学习5以内的c数”过程中将活动设计成“过生日”的情景,给幼儿提供了各种幼儿熟悉的水果,幼儿按照点卡上的要求,进行装水果,从而为小猪送水果。在“按照大小颜色分类”的活动中提供的学具是幼儿熟悉的萝卜,整个活动中幼儿扮演小兔为兔妈妈按照大小颜色分类装萝卜。操作材料的提供也应结合相应的活动情境,这样活动更整体、完整。

三、数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数学活动中老师的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不仅只是单纯地给幼儿提供材料和适当的引导,在很多时候需要一定的教授,如在“小兔拔萝卜”的活动中教幼儿分辨不同颜色和大小的萝卜时候,引导幼儿观察表述萝卜的特征,幼儿这个时候往往会表达不清楚,教师这个时候应该告诉幼儿正确的表达方式,这样最终提高的是幼儿学习数学和思考操作的方法。

四、数学活动内容的选择

幼儿园阶段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我想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数学要为生活提供帮助,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三是有一个基本的数学学习的方法。其中第二点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该抓住身边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如吃上午点心的时候,让幼儿先观察发现盘子里有几块饼干,幼儿一个人拿一块,感知一和许多的关系。如进入秋天的主题时,幼儿带来许多水果来开展认识水果的活动时,带领幼儿一个一个地点数,孩子们学习了点数。

五、数学活动环境的充分利用

幼儿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创设好的环境,可以激发人产生某种情绪的态度,强化人的某种行为,从而产生情景效应。如在“为小猪搬新家”的活动中,我在教室里布置了很多不同样子的水果房子,在幼儿认识水果的基础上让幼儿根据水果屋子上的数字将相应的小猪搬进水果房子里。比如“小猪过生日”的活动中,我让幼儿在教师里数一样的物品,如水果、桌子、椅子等,带领幼儿点数,幼儿在点数的过程中有对周围环境的熟悉,也有复习点数的过程,还有在“小兔拔萝卜”的活动中,我带领幼儿在教室里熟悉教师环境,区别教室里物体不同特征如:大小、颜色。环境的适当运用可以为活动的开展形成好的铺垫。

数活动是一系列连续的教学活动,做为新教师的我,以后会继续学习和努力,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

参考文献:

第6篇:拔萝卜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汉字;字形;识字;方法

汉字造字方法多样,有很多形近字、同音字。低年级孩子们需要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识记常用汉字929个,还不包括大量的认读字,确实不容易。不少教师在教学这些汉字时,利用熟字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等方法帮助孩子们区分,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容易地接受这些汉字、掌握这些汉字,在讲解时,尽量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巧妙的利用汉字的形,将枯燥的识字变得快乐有趣。

一、听故事记汉字

汉字每一笔都有自己的位置。汉字中蕴含着故事,教生字时,利用故事来学习,有时也会加入现代的元素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创造一些故事。如:教“拔”字时,我启发孩子们回忆一下《拔萝卜》的故事,老爷爷怎么拔萝卜的?是用“手”拔的(白粉笔板书“扌”)。老爷爷一个人就拔出了萝卜吗?不,是在很多朋友的帮助下的(黄粉笔板书“友”)。他们一起拔呀拔,就把萝卜了,这一点就是萝卜(红粉笔板书“丶”)。在这样的提示下,聪明的孩子马上就说:老师,我能用这个故事记住“拔”字。

有很多汉字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比如:步、兔、鸟、考等字都可以用这种办法来识记。“兔”的点可以作为:小兔的尾巴,课堂上可以俏皮地对学生说:小兔没有尾巴多难看呀!“鸟”的点可以说:小鸟的眼睛明又亮,捉起虫来顶呱呱!

二、做动作记汉字

在讲《水果丰收》一课时,我把从市场上买回来的哈密瓜、木瓜、石榴等都摆在了桌子上。这时有一大群孩子围上来问我:“老师,这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味?”我告诉他们:“这是木瓜,很甜的。”孩子们有胆大的就伸出手摸了摸,有的趴在上面闻了闻。看着孩子们可爱的动作,我感到机会来了。在讲课的时候,我特意把木瓜拿了出来,问:想知道它的真正味道吗?孩子们大声地回答我:“想!”“那怎么才能知道它的味道呢?”“尝一尝就知道了。”“用舌头舔舔。”于是,我将“甜”这个汉字写在了黑板上并告诉孩子们“甜”是由“舌+甘”组成的,表示物体甘甜,只有用舌头去品尝一下才能知道它的味道。学完这个字后,我将木瓜分给了他们,他们告诉我回家后会和家里人一起分享。“甜”这个字就这样被孩子们很快地记住了,孩子们在写字时也不会再出现“千+甘”的笑话了。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记住了该字的字形,同时也理解了它的意:物体是甜甜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是甜甜的。

三、编写儿歌识字

教材中有几篇是按照字族形式编写的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们非常喜欢。在总结每单元的汉字时,我发现了很多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记字的字族。如:元字族:(元、玩、完、园、远)、京字族(京、景、惊、就)、平字族(平、评、坪、苹)。我想让孩子们尝试一下做诗人的感觉。告诉学生第一句话写出字的形,第二句用新字写一句话。鼓励孩子们努力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和课文中的作品比一比。有个孩子对包字族(跑、饱、抱、泡)这样写到:包加足字组成跑,早早起来跑一跑;包加食字组成饱,早餐吃得好又饱;包加提手组成抱,弟弟哭啊我来抱;包加三水就是泡,我和弟弟吹泡泡。无暇的语言表达出了他们的心声,同时也能感觉到他们对字形和字义有了新的理解。编写儿歌是孩子们喜欢做的事情。在编写过程中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抒发,即使没有书上的语言那么优美,但当他们读到自己写的儿歌时,那份快乐是无与伦比的。

如果教师能将这些方法适时地穿插在识字教学中,变枯燥识字为快乐识字,在快乐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对汉字的形有了深刻地认识,那么出现错别字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

第7篇:拔萝卜的故事范文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由此可知,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愉快地学习,调动内在潜能,主动地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所以,教师要善于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进一步学好信心。

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在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方面,我觉得以下几点犹为重要: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优化数学课堂,通过讲故事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我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讲解加减混合时,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开始,我给大家讲述一个小白兔拔萝卜的故事。有一只小白兔非常可爱,特别喜欢拔萝卜,拔萝卜时可专心了!第一天拔了10个,第二天拔了12个,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1:两天共拔多少个萝卜?学生2:第一天比第二天少拔几个或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拔几个?接着问:假如吃了2个,小白兔现在有几个萝卜?学生列式:10+12-2=20(个)。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起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小学生爱新奇,好胜,根据他们这种心理特征,结合数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学习效果,使学生亲自经历探索知识过程,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感、成功感、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例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如果把新概念细细讲解,学生会感枯燥乏味。因此,巧妙设计准备题搭桥铺路,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使知识的迁移,把前面练习的“求多几”的问题,改为“求少几”问题作为尝试题,通过启发学生比较,引导他们学习课本上的例题。然后激发他们试着解答,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虽然他们不一定都能正确地理解,会出现几种不同的解法,有着种种的疑惑。此时教师做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他们引导学生归纳解题的思路方法。

2.从改变教学方法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为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又不乏自己思考的状态,教师的设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避免类型单一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层层深入,同事也要适时。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让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生趣,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我打破教师常规下采用在空圆锥里装沙实验的方法,而是先提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都可以用一个什么公式来求它们的体积?求圆锥的体积能不能用底面积×高?如果用圆锥的底面积×高求得的是什么?”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沟通了圆锥体与圆柱体的联系,借助教具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知道了圆柱的体积,要求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分数的知识,学生很自然地得出了结论:只要知道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就可以求。

3.“激疑”,提高学习兴趣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设置适当的悬念,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即生活。”小学数学教育应真正地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去,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发现、探究、认知和掌握数学知识,让学习成为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活动课和课余时间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调整等过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要有用数学知识看待、解决身边问题的意识。例如在教 “三角形面积”后,提出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如果不等底等高是否存在“2倍”与“一半”的关系呢?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经过充分讨论后得出:若等底不等高或等高不等底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不可能存在“2倍”与“一半”的关系。但如果它们的面积和底一定时,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几倍或他们的面积和高一定时,那么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底的几倍。在引导和讨论中,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掌握。

4.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激趣

第8篇:拔萝卜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引导;参与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309-01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和情感因素,将课堂上得生动有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参与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一、营造氛围,积极参与

小学生年龄小主动意识差,通过营造愉快、宽松、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例如:在教学“‘5’的认识”时,让学生表演“拔萝卜”的游戏,请5名个子较小的女同学头戴白兔帽,扮演小白兔;5名比较强壮的男同学戴大萝卜头饰,扮演大萝卜;先是一只小白兔拔一个大萝卜,拔不动;然后是二只、三只、四只、五只小白兔一起拔萝卜,直到把5 个萝卜全部拔起来。在此基础上请同学说一说拔萝卜的经过,由于表演生动精彩,学生纷纷举手抢答拔萝卜的过程。在生动有趣的活动氛围中,学生不仅能全面地认识5,同时复习了1、2、3、4各数,明白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受到了同学之间要团结互助的教育。

在教学中,经常开展游戏,如讲数学故事、找朋友等与数学有关的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有利于说话、动手等能力的培养。

二、精心设疑,主动参与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深入探究知识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才能有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通过设计具有典型性问题,巧设一系列疑问,可以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为新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为创设悬念,可先出示下列一组数:3、48、436、169、507,让学生判断,哪一些数能被3整除?由于刚学过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有些学生认为3、436、169能被3整除,结果检验是3、48、507才能被3整除。这样就创设了“困惑”的悬念,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这时再请学生出几个多位数考老师,老师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教师是怎样“猜”出来的呢?疑问、好奇心让学生在新课伊始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得下面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

三、动手操作,直接参与

感性认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抽象思维的基础,动手操作可增强学习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各种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变抽象的数学知识于直观明了的学习过程,从而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愉悦,提高参与学习的潜在动力。

四、联系生活,引导参与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产实践,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数学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将数学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1、数学知识从生活实践中来

如果所学的新知识可以从生活或生产中找到原型,那么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课前让学生到商店进行一次文具价格调查:①本子的单价是多少?②铅笔的单价是多少?③文具盒的单价是多少?再根据学生调查结果进行教学,如本子的单价是2角,2角不够1元,不能用整数表示,可以用小数“0.2元”表示;铅笔的单价是4角,可以用小数“0.4元”表示;文具盒的单价是6元8角,可以用“6.8元”表示。这样的教学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学生掌握知识就显得自然轻松,不仅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学习的目的性也更加明确。

2、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掌握现成的知识技能,而且要知道如何运用数学自觉地、有意识地去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处理有关问题,使所学知识成为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密切联系的内容。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学生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说一说设计成三角形的原因(如自行车的三角架、固定椅子时的三角架都是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亲自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意识和决心,产生会用数学的成功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反馈矫正,增强参与

第9篇:拔萝卜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幼儿阅读;教师角色;指导作用

开展幼儿阅读活动可以让幼儿体验到精神成长的快乐,从阅读中不断拓展知识面,增加与同伴的交流。但由于幼儿自身的年龄限制,使其在阅读活动中难以自行完成材料选择、内容理解、精神提炼等阅读任务,这就需要老师在幼儿阅读时进行有效指导,定位好角色,以便达到幼儿阅读的最佳效果。

1.幼儿阅读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要发挥教师在幼儿阅读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就要先对教师的角色进行定位。教师在阅读活动中担任着引导者、参与者、支持者及示范者的角色。首先教师应是幼儿阅读的引导者,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给孩子讲书中故事、在教室内摆放各类图书等方式来对孩子的阅读活动进行引导,激起孩子自发阅读的兴趣;其次教师要是幼儿阅读活动的参与者,与孩子之间建立平等的阅读伙伴关系,对图书中的问题进行共同讨论,各抒己见,为不同阅读能力的孩子选择不同的图书,给能力强的孩子提出思考问题,对能力较弱的孩子进行阅读指导;第三教师要做幼儿阅读活动的支持者,幼儿的阅读欲望是随机的,教师要对主动型的阅读行为予以支持和鼓励,保留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孩子逐渐形成较稳固的阅读习惯,从家长方面获得教育协助,使家长也成为孩子阅读的推动力量。

2.幼儿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法及作用

3.创设良好阅读环境

有效阅读的开展需要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幼儿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宽敞、舒适、安静的读书环境,教师可以在教师内为幼儿开辟一个区域,比如创设“爱书吧”。在爱书吧内投放各类与幼儿年龄相适应的书籍并定期更换,让幼儿始终保持对阅读的兴趣。教师还要注意借用家长的力量,利用好这种教育资源,与家长做好沟通,让他们在家庭生活中也为幼儿创设良好阅读环境,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图书,并且与孩子一起阅读,增加孩子阅读的积极性。

4.教授正确阅读方法

教师要注意幼儿阅读方法的教授,正确的阅读方法会使孩子将阅读压力转化为阅读需求,增加在阅读中的愉悦感。幼儿的特殊年龄使得他们往往将兴趣都放在可爱漂亮的图画上,很难对图书的文字内容进行从头到尾的全面阅读,这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首先可以让幼儿熟悉书名,比如《神笔马良》这本书,幼儿可能开始并不理解书名的意思,先让他们多读几遍,记住书名,引起他们探求的兴趣再进一步进行内容阅读。熟悉了书名后再教孩子学会翻书,阅读时要有从前到后的顺序,不能随手乱翻,否则会影响对故事整体的理解。最后进入到最主要的理解图书内容上,幼儿的读书习惯往往是翻看一下画面,浏览完毕就算是阅读结束,再换别的图书,对图书内所讲故事一知半解,表达不清。

5.提升幼儿阅读能力

幼儿的阅读活动多是随意和盲目的,教师要为幼儿阅读确定目标,提出要求,帮助他们完成阅读活动,提升阅读能力。

6.激发幼儿阅读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从调动幼儿阅读兴趣入手,为提升孩子阅读水平打下基础。教师可以用悬念法来激发幼儿兴趣,例如《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老师在讲完小蝌蚪几次找错妈妈的经历后,问孩子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呢?小蝌蚪最后能找到妈妈吗?然后让孩子们自己阅读寻找答案。

7.启发幼儿进行思考

在集体阅读时老师要提及时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幼儿在阅读时带上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图书内容。比如《拔萝卜》的故事,要问孩子为什么小兔子自己拔不出萝卜而爷爷、奶奶、小狗、小猫一参与就能呢?让孩子对小兔子拔萝卜的画面展开想象,从中感悟“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8.参与幼儿阅读活动

幼儿的自主阅读是缺乏持久性的,需要教师或其他同伴的陪同与帮助,教师要亲自参与到幼儿的阅读活动中,利用共同阅读的机会来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还可以让孩子们结伴阅读,可以给阅读能力强的孩子提供问题性较强的图书,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给阅读能力较弱的孩子准备低难度的图书并加强引导。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调整交互阅读的方式,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

9.组织幼儿交流读后感

阅读结束后,教师还要做的后续工作就是组织孩子们交流读后感,了解孩子阅读情况的同时也了解到孩子的思维水平,增强表达能力。让幼儿养成阅读中的思考和阅读后的总结好习惯。无论孩子表达的水平高低,教师都要找到值得肯定的地方,对孩子进行鼓励,促使孩子在愉悦的情绪下增加阅读量。

结束语: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对启发幼儿心智、拓展幼儿视野、增加幼儿知识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教师一定要做好角色定位,重视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教育,发挥出教师在幼儿阅读活动中的作用,为幼儿今后的学习进步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冉小荣,李小莉,徐晓倩.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实验研究[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9(05).

[2] 陆秀娟.如何培养幼儿耐心阅读习惯[J].考试周刊,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