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技术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动物生物技术;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326-02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中最悠久、对人类社会具有重大贡献的学科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前沿学科的不断进步,生物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动物生物技术是一门现代生物科学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主要涉及动物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工程、动物胚胎工程等几大领域,在诸多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农业、食品业、医学行业等[1]。生物技术这门学科在各大高校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见该门学科的重要性,因此学好生物技术这门学科对今后的就业至关重要。笔者在介绍生物技术的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动物生物技术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措施,以期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1]。
1 生物技术的概念
生物技术是指在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其他类科学的原理和技术来对生物体或生物原料等进行加工或改造等,目的是生产出人类所需的产品。先进的工程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新技术。对生物体的改造是指按照人类的需要,改造或加工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使其能够生产出对人类有利的产品[1-2]。
2 教学现状与分析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自1996年开始招生,2006年成为品牌专业,经过了16年的专业建设,首先于2003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中开设36学时的动物胚胎工程课程(专业选修课),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36学时的理论讲授明显不足,于2005级学生中更改教学大纲,内容上增加了动物组织、细胞的培养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理论教学增加到54学时,并增加18学时实验教学,课程性质首次转为专业必修课,并创新性地更名为动物生物技术,当时整个生物领域还未出现命名为动物生物技术的课程,直到2009年5月1日,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动物生物技术》,至此这一新课程有了正式出版的教材可参考。笔者调查了部分农林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主要有11门(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在调查的农林院校中(安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福建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都开设《细胞工程》课程,目前只有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开设与《细胞工程》相近课程《动物生物技术》和《植物生物技术》课程。
3 动物生物技术课程建设与改革
3.1 教学思想与目标改革
落实科学发展观,逐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意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3],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一些课程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掌握一种主动学习课程相关知识的能力,成为富有知识和具有学习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2 师资队伍建设
组建教学团队,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打破传统的一人一课的教学模式,每一模块由具有相应专业背景的教师承担,业务上要精益求精,力争紧跟各教学内容的学科前沿。定期开展教学研讨,督导组专家听课、评课,同时不定期开展自评和互评及学生评教,以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3 教材建设与改革
根据调研,笔者选用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蒋思文教授主编的《动物生物技术》作为教材,该书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动物生物技术的概况、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最新发展。同时,由于课时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且课程知识更新速度较快,一些最新热点在教材中没有体现的,自行编写部分讲义,以文本形式拷贝给学生,并推荐其阅读中外文的优秀参考书。
3.4 课程内容改革
动物生物技术属于多学科交叉课程,也是各国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领域,大量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充实着这一新兴学科的知识。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在授课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注意授课内容的完整性,又要保证实用性和先进性,同时做好与其他课程交叉内容的增、减和衔接。在课程内容上,首先介绍绪论,动物胚胎工程技术概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性别控制,胚胎分割,嵌合体;其次,介绍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基础;最后重点介绍细胞核移植技术、干细胞技术、转基因技术、动物生物反应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杂交瘤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通过精心的安排,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系统地了解动物生物技术课程体系的基本内容。
3.5 教学方法改革
3.5.1 利用重大科研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如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利用“基因靶向”技术让小鼠体内的特定基因失去活性,培养出研究价值极高的“基因敲除”小鼠,为人类遗传病研究提供了药物试验的动物模型。有了这些动物模型后,人类就能更有效地找到治疗各种遗传病的新疗法,彻底攻克遗传病就为时不远了,这一成果使得他们一起获得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爵士,英国生理学家,生殖医学的先驱者,因创建了“体外受精技术”,被授予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门课程的讲授,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和了解课程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通过有效途径尽可能的获取更多的、更丰富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对于像动物生物技术这样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许多知识都处于动态更新和完善的过程中[1]。
3.5.2 跟踪学科科研动态,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思维。本科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和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5]。因此,在应用范围广、知识更新快的动物生物技术教学过程中,介绍学科研究的新动态和新进展,有意识地拓宽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是十分必要的。例如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 cell),由日本的2位科学家于2006年发表于世界顶级杂志《Cell》上。通俗地讲,就是通过某种方法,把高度分化的成体细胞去分化,使之成为多能干细胞,重新获得分化成多种细胞的能力。IPS技术是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它回避了历来已久的伦理争议,解决了干细胞移植医学上的免疫排斥问题,使干细胞向临床应用又迈进了一大步,该成果的研究者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随着IPS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它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医学领域的优势也已日趋明显[6]。
3.5.3 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学生意见,像朋友一样对待学生,拉进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课堂文化,使其融入其中,积极思考,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可适当增加专题讨论会,通过学生准备ppt演讲等形式,一改以往整节课教师讲、学生记,缺乏沟通的模式,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7]。
3.5.4 优化多媒体教学,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有限的课时,着重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点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觉地去思考,对于容易掌握的部分课程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利用计算机和Internet等手段,从国外引进和下载原版图书和动感图像,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组织效率,充实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还可以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人机交互界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8]。例如,细胞融合,精卵受精,细胞核移植等内容。在多媒体教学中,坚持适度运用原则和有机结合原则,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理解、思考,且结合使用板书、实物等各种教学媒体,取长补短,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喜欢学习[2]。
3.6 考核方法改革
首先,改变以往的考核方法,将重视课本上的知识转变成重视实践、将重视成绩转变成重视课堂教学,今后不以单一的考试成绩为总成绩,而要加上一定比例的实践考核成绩,让教师、学生都能重视实践;其次,增减考核方式的多样性,以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考试等作为综合考查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体系,即20%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期中成绩和40%期末成绩[9]。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动物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也会更加深入,因此各个高校要建设好动物生物技术专业已迫在眉睫。课程组立足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自身特色,通过分析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工程3个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动物生物技术课程的教学地位,注重该门课程特点,围绕课程内容,加强教学建设,创新教学形式及考核体系,逐步完善优化动物生物技术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和要求[10]。
5 参考文献
[1] 王伟霞,李福后.生物技术专业《细胞工程》课程建设与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08(9):245.
[2] 周欢敏.动物细胞工程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3] 蒋思文.动物生物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 朱海英,苏娟,訾晓渊.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4):107-109.
[5] 李淑芳,徐春厚,雍艳红.动物免疫学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7):65-67.
[6] 刘锴栋.细胞工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30,32.
[7] 代建丽.植物细胞工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2011(6):23,37.
[8] 张一春.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互动式教学;翻转课堂;创新能力
生物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开发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科学素质、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1-2]。其专业知识结构复杂,涉及面广,交叉背景深,因此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有极高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比较和分析多种教学方法特点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在生物技术药物这门课程中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为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客观依据,提高教学质量。
1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式教学
传统教学中,课堂上主要依靠教材及教师的板书和讲授,其弊端显而易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体,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和主观能动性,对很多知识的理解肤浅,影响教学质量及效果。互动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在学生充分参与、自主学习以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素质。基于MOOC平台的网络教学模式是互动式教学的很好体现[3]。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实施信息化教学,学生能够参与教学而不受时空限制,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性加强。此外,还有微信公众号等互动式教学工具,实现教师课前推送教学内容、课上实时答题、弹幕答疑等功能,最大限度促进师生互动。在此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同时也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目前常用的网络教学模式使得多元化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提升了教学水平。同时,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提升了学习兴趣,使课堂得以延伸,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高。
2多学科综合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
如今各学科间的知识联系日益紧密,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发展迅猛。生命科学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开设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当前生物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存在以下弊端:(1)验证性实验以教科书理论为主,忽略学科间的联系,缺乏系统性、连贯性;(2)学生被动实验,缺乏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3)各门实验课程自成体系,各课程实验内容和性质相似。针对以上问题,应打破原有实验教学的局限性,建立多学科综合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通过渗透、交叉的方式为相关学科知识创造横向迁移和实践应用的机会,同时,将各学科知识整合到实验教学中。以此,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散性思维,培养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稳定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基础。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具备较强的实验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硬件和软件同时得到改善,才能提高学科的整体实力,有助于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生物技术应用前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科研素质。
3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高校的教学承担着三大责任,即科学创新、服务社会及人才培养,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探寻符合生物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学校教学的基本职能。生物技术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综合性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因此对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但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高校教学没有以社会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教师也没有生产实践经验,进而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学生毕业之后的实践创新能力严重缺乏,不利于学生将来工作。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以实践为基础,其必将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实施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学生到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生物医药企业进行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对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生产流程、基本发展趋势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学生将来进入生物医药企业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另一方面,高校与企业横向合作,可以解决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疑惑,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同时,也有效解决了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生产、技术问题,进而有效提高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
4PBL和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
翻转课堂是以互联网教育为基础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深受国内外广泛关注。充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在非课堂时间观看相关知识点的视频,自学知识点,在课堂上带着疑问倾听教师的讲解与指导,这种教学模式将主动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同时,提供国内外顶级大学生物技术专业课程相关网址,在课前观看学习,在课堂上对于视频中的疑问,可以先组内讨论,再由教师做最后补充说明。通过以上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枯燥的学习方式,借助教学视频等数字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组内讨论也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把PBL教学法运用到课堂上,重在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查找相关信息并解决问题能力[4-5]。结合某一类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需要,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结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集体讨论、相互协作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学习相关知识。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PBL教学法具有良好的效果。
1通过深入各实习岗位进行综合性的实习,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于实践之中,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科研能力。
2掌握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与运用能力,训练实际操作技能。
3了解校外科研机构的实际工作情况,尤其是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学科如生物学、化学、医学、药学等学科的研究情况和前沿状况。
4从实际出发,检验自己在态度、知识、能力、技能等四项指标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实习时间]
2010
[实习地点]
中国科学院xx植物研究所
[实习内容]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组培室
2、标本的采集、制作、鉴定、保藏技术---------标本馆内
3、植物分类、引种、栽培、鉴定、管理---------植物园内的苗圃基地
4、植物化学方面的研究-------------植物化学实验室
5、专业讲座、科普训练、学术报告----------专家指导
[实习人员]
xxxxxx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05级生物技术专业
[实习方式]
1以小组为单位轮转到各个点实习,根据指导教师的安排及要求完成各项实习任务。
2积极主动,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正文]
实习,是一种期待,是对自己成长的期待,是对自己角色开始转换的期待,更是对自己梦想的期待;实习,也有一份惶恐,有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不安,有对自己无法适应新环境的担忧,更有怕自己会无所适从的焦虑.
带着一份希望和一份茫然来到了来到隶属中国科学院的昆明植物研究所,开始我的实习生涯。为期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先后在植物所的苗圃、标本管、植化室、组培室进行了实习。这次实习让我见识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不仅仅感受在这的那份自豪与优越,而是感染他们的那份敬业、求实与无私精神以及实习给我带来的种种思考。
一:苗圃
苗圃主要负责花卉的培育,植物园的花都是在苗圃先培养到一定程度后,再拿到园内供游客观赏,如秋海棠、千日红、石榴花、一串红等等,都是在苗圃先通过各种方法培养。一般的步骤有:播种、移植、育苗。播种方法基本上都是相通的,无非是土,水,光照,温度的管理,根据种子的大小,还有自己的设施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是否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否有系统性、创新性、前瞻性将决定培养对象是否符合行业的需要,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应用型才能。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和调研,对国内众多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对比后发现:
1、目前国内各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院校对本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几乎完全相同。从课程模块角度讲,基本都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几个模块,且前三个模块内所开设的课程大同小异,而差异较大的选修课模块则存在课程总学分占总课程学分比例少的尴尬局面。这种说明,开设生物技术专业的全大多数院校在按照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标准在培养学生,这与学校类型差异、学校层次差异、学校所在地域差异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显出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合理现实。
2、专业课程体系滞后性严重:近20年,国内生物技术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不同规模的生物技术相关企业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点支持和扶助。学科或专业的发展与对应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随着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内开设生物技术专业的院校数目迅速增加,然而大部分高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设置却没有随着时间推移和产业发展发生明显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3、实践与动手能力的培养还不足:对理工科学生的培养,理论基础的巩固与积累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将来准备攻读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学生而言更加如此。然而,实践经历和动手能力则不管对于毕业进入工作岗位还是继续深造的学生都极为重要。这种能力的锻炼需要课程体系中的设置专门实践环节来完成。但是目前还有许多地方本科院校没有专门设置集中实践环节,或者虽然设置了但是学时占总学时比例偏低。
4、大部分地方院校的课程体系不能体现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思想,甚至与企业脱钩。
二、我们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目标定位以及目前课程体系结构
我们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生物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政治素质、知识能力结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掌握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受到现代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与企业策划等方面的训练,同时具备教师基本技能的专业理论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生物技术产业、动植物新品种及其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燃料乙醇、食用油、生物柴油、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技术新药等方面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和行政管理等工作,或在中学从事生物类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或继续攻读生物技术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目前,我们对生物技术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基本结构如表1所示(集中实践环节不包括实验课程),总共165.5学分。基于今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合格教学评估专家提出的一些建议,自身办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不足,以及时展对地方院校本科半学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我们认为目前的课程体系结构还完全合理,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以提高办学质量和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三、我们对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基于前述,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当然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定好严谨的计划,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进。
1、树立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理念,强化课程体系与地方经济的联系。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以及长远战略需要,国家对高等教育赋予的使命已经由以前的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兴起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发生的,它们为更多的年轻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不同层次院校对办学的定位差异较大,但是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衡量地方高校是否做到这一点原则就是“地方经济是否感受到院校的存在”。湖南科技学院地处永州,位于湖南的西南部,离省会长沙较远且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相对落后。但是近年来,永州市被省政府列为迎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重点城市之一,同时,永州的传统农业也十分需要进一步挖掘潜力和实现现代化。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为培养生物技术专业人才设置的课程体系应该紧密联系地方经济。比如永州一直是油茶的重要产区,由于油茶籽油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用油,且在化工等领域是一种极具潜力原材料,蕴涵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永州在油茶领域的研究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和成果。而这些突破和成果主要是在专业内几位教授、博士的主导或参与下完成的。为了利用好这个优势并使得我们的课程体系更贴近地方经济,我们开设了《油茶栽培与低改》课程,并出版了自编教材。又如,我们经过调研,发现目前和将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永州地区很多生物技术相关企业对质检员的需求较大,因此,我们专门开设了《仪器分析与检测》及对应实验课程。当然,这只是我们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所做的一点改进和尝试,专业的课程能体系还需要根据需要而做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2、适当调整不同模块课程之间的比例如前所述,目前各地方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所包含的公共必修、专业基础和专业必修几个模块的课程都差别不大,这也说明了这些课程对于培养一个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必要性和重要程度。但是,要想培养素质教全面、视野开阔、有专业特色、实践能力强且适应地方经济需要的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则要求我们提高集中实践环节以及选修课模块的比重。因此,我们需要在有限的学分总数条件下,对不同模块之间的学分之间进行适当调整。我们可以在对学生和各课程教师进行调研和教研室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合理的对已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进行内容整合(有些课程有重叠内容,如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遗传学几个课程)或者课程合并,这样积压出课时可以用来增加实践环节和地方经济密切相关的选修课比例。
3、压缩主干课程的学期跨度,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现在地方性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的学期安排基本情况如此:第一学年主要开设公共课程以及少量专业基础课,第二学年主要是开设专业基础课,第三学年开设专业课程和自选少量选修课,第四学年开设的是则全部为选修课(第一学期)以及完成毕业论文和就业(第二学期)。从课程的指导性计划可以看出留给学生按照自己兴趣进行专业相关选修课程选择的机会并不多。因此,可以尝试把主干课程的开课学期跨度压缩,我们初步认为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全部结束所有主干课程还是比较合理的,即在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开始到第四年的第一学期都可以给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相对以前的安排可以增加个一个学期的自主选择机会。
4、适度增加企业技术或管理人员的讲座比重大部分毕业生都要进入企业就业,而在校期间专业内学生能与企业接触的机会很少,学习的知识与企业的交集几乎为零。而另一方面,企业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成分和风向标。作为一个理工科专业,要想培养与地方经济密切联系,服务地方经济的专业人才,多与企业以及企业的专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接触和向他们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认为,除了课程体系中的集中实践环节所包括的见习和实习之外,可以以讲座的形式来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交流和接触。即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到课堂,以专题的形式开展一些讲座。
5、课程体系改革需要课堂教学改革与考试改革的配合任何事物的发展和改革都不是简单的单因素问题,一般会牵涉到多个相关方面。课程体系改革也不例外,要想进行富有成效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体系中所涉的全部或者大部分课程的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是必要的。比如先前在“2”中所提到的把专业基础模块的某些课程进行合并的问题,可想而知,合并后课时会被压缩,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教学效果不下降甚至得到提升。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目的和理念的革新,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质量),不能再全部以最终学期末的一次考试的成绩来衡量,因为,在一部分考试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中,可能存在通过课程的学习在其他非卷面方面确实得到了提高或锻炼。这就需要我们推进考试改革,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更好的去实践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我们的学生才能更好的接受教师所采用的新课堂教学方法、形式。
四、结语
1.1加强学校软实力和硬件设施的建设构建良好的生物技术专业实践体系,需要加强学校软实力和硬件设施的建设。这里的'软实力'是指学生自身的钻研与努力程度及老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实践经验。首先,要提高学生的钻研与努力程度,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生明白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在实践学习过程中自己主观的钻研与努力的必要性。其次,近年来教师的学历水平越来越高,但大多数年轻的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直接走上讲台,没有经过工厂的生产实践,实际实践经验不足,因而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时显得底气不足,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欠佳。因此,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应该尽量招聘实际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人,亦或者将实际经验缺乏的老师送出去进行相关的培训学习,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而为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提供保障。硬件设施是指相关的设施设备,是实践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很多学校存在教育经费紧张与逐年扩大招生的现实矛盾,使得硬件建设不足,如教学设施差,设备缺乏,实验室时间安排紧等,从而使很多实验实践在匆忙中结束,没有达到开设实验教学的目的。因此,高校应该:1)尽量完善教学设施,购买相应生物教学设备;2)合理的安排、利用和管理好现有的实验室及其他设备;3)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当减少实验小组的人数,增加实验的批次,以保证实践教学保质保量的完成。
1.2改革和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只单纯地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而没有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同样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一般的学校都没有制定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与考核标准,而现存的教学考核方法对于实践教学来说,是不够科学的。高校长期以来采用的是以卷面考试成绩为主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这种考核评价制度显然无法对注重过程、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实践教学做出科学、公正的评价,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应针对实践教学体系,对相应的考核方式进行如下改革:1)调整实践教学体系的考查模式,即除了只考查理论知识和平时表现的传统模式外,还应当增加对实际操作的考查力度,且对实际操作的考查应包括基本实验技能考试和综合创新能力的考查。2)增加相应的奖励机制,对参加有利于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活动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或者增加实践活动的学分比重,从而制定出一套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2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观念和办学条件的影响下,人们往往只把受教育者获得书本知识的多少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所以,以‘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模式始终占重要地位,这使学生的创造性被日渐消蚀,特别是许多实验还停留在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上。这种落后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既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又使学生缺乏独立实践和参加科研活动的机会,进入社会后形成所谓“眼高手低,动手能力较差”的被动局面及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而实践教学不仅是对高校学生进行基础性实践训练的重要环节,也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着力培养出专业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我院构建了生物技术专业多层次多模块实践教学体系,见下表1.
2.1第一模块———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我院构建的生物技术专业多层次多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中,第一模块为构建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它包括第二课堂,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专业创新实验四个层次。
2.1.1第一层次———第二课堂在校内实践教学体系中,第二课堂的内容最为丰富,涵盖面也很广(详见表1)。这一层面的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以不同的活动方式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除此之外,还可以训练学生相应的基本技能,锻炼学生的品格。例如,我校邀请知名人士进行学术讲座,这既能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能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举办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调查等,除了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还能锻炼他们的动脑和动手能力。此外,进行社会调查在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与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为以后能更好地融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1.2第二层次———专业基础课程实验这一层次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和实验技能培训两方面。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众多,但我院基本都安排了相应的课程实验(见表2),并由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实践教学。从最简单的显微镜的使用,到基础的生物化学反应,再到分子层面的相关实验等所有课程实验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老师都会向学生讲解清楚,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实践过程中,对于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细节,老师们都是严格要求,并要求学生尊重实验事实,不得随意修改实验结果。我院开设课程实验的目的是除了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提高基础实验能力之外,也是为了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2.1.3第三层次———专业综合实验生物综合实验是以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模拟科研的思路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二级学科的界限,站在生物一级学科的平台上,科学地设置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注重开放性和创新性原则,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探究适合生物学科特点的有一定特色的综合性实验课程体系。这是我院的一个亮点,也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它主要包括综合实验和科研训练,我院的部分综合实验课题和科研立项项目详见表3.综合实验和科研立项主要是依托各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给出相应的实验选题,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综合实验具体的课时和开课时间安排见表2,每个实验选题都有相应的老师指导。为了保证达到开展综合实验的目的,我院对选择每个实验课题的人数进行了限制,额满后,仍想选的学生可在下学期再选做。综合实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课程实验高,整个实验过程需要各小组成员自己协商安排,这不仅要求学生有团队合作能力,更考查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科研立项则是由相关老师指导学生申报,获批之后,学生依靠自己查资料,看文献进行试验。这一层面的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全面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研素养,同时加强对学生实验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2.1.4第四层次———专业创新实验这一层面的专业创新实验主要包括创新实验、科研课题研究。它也是依托我院各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及其中的交叉领域建立起来的,实验选题是来自于生产第一线的问题或者教师的科研攻关课题中的问题,如柠檬酸液体深层发酵和提取,中国黄牛mtDNAcytb基因分子进化分析等。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进入相关老师的实验室,进行创新型实验或者科研课题研究。由于这一层次对学生的要求更高,有些实验要求学生必须充分调动所学的本专业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考虑和合理设计才能完成,所以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但构建这一实践教学体系仍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这一层面,真正体现出了学生是实践的主体。老师先对创新实验的选题进行一个简单的讲解,让学生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由学生自己查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就可能会有创新的方法出现,然后进行交流。这种做法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引起他们的科研兴趣,造就一批复合型专业人才,而且对教师的科研思路的拓展也大有帮助。而最终不管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都很好地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多渠道学习机会和训练创新性思维空间,从而也达到了通过此项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的最终目的。
2.2第二模块———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成我院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第二个模块为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分为课程见习和毕业实习两个层次:
2.2.1第一层次———课程见习课程见习是指在部分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教学中给出一定的课时,安排学生到生产或者工作一线去观摩、学习与课程教学内容有直接联系的实际操作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活动,是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其形式包括参观和考察。课程见习活动是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高课程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有效手段。在见习过程中,我院的的师生都是严格按照有关单位的相关制度,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的,以确保让学生有所收获。
2.2.2第二层次———毕业实习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一般都是到相关的企业参加相关企业的生产过程,这就要求学校能够为学生联系好实习基地。我院为学生联系的实习基地不仅数目较多,且涵盖面广,有食品方面的,如湖北万荷堂莲业发展有限公司、大冶市灵溪风味食品有限公司等;有生物化工类的,如黄石兴华生化有限公司;有生物医药方面的,如泉州蓝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石市威士生物制药厂等,此外还有污水处理厂,如黄石市城市排水公司和黄石市污水处理公司。校外实习基地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积累经验,培养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场所,因此,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有重要意义。在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的过程中,最好的做法是能够实现学校、企业联合办学,学校向企业输送优秀的实习人才,企业应将其作为自己的员工进行严格而全面的实践培训,实习实践结束后,企业有优先择优录取实习生的机会,只要学生与企业达成共识,即可签约。这样不仅为学生实习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极大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实习实践的成效,也可以促进就业,真正实现校企互利互惠,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都受益。
3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细胞工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146-02
细胞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桥梁和纽带,与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代谢工程、生物制药、组织工程等密切相连,因此细胞工程是生命科学本科教育中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知识更新周期短,技术创新速度快。在教学过程中既考虑到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又考虑到内容发展的前沿性,即在教学过中注意将最新资料渗透到教学中,帮助学生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技术的要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了适应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遭遇瓶颈,考研率高,造成了高年级学生心态不齐和浮躁情绪,逃课现象屡禁不止的情况下,在大学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针对我校细胞工程教学和实践的实际情况,从教学和实践的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明确课程定位,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任课教师必须通过认真学习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请教老教师教学经验及调查学生情况,对细胞工程课程进行正确定位,明确该课程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起到什么作用,根据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要求,了解该课程要教授学生什么样的知识,同时在21世纪这个崭新的时代,我们的学生想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坚持“以学生为本”指导思想,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既要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也要从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从而使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有机结合,实现我们所期望的优质教学的目的。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独立思考及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培养其主动学习、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和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我们首先通过多种手段,将细胞工程涉及的微观水平上,看不见、摸不着的,尤其是技术操作过程,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将技术以图示、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形式显示,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采用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双主体即教师与学生,他们同处于主体地位。两个主体间的互动效果,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明显的影响。如何通过互动提高教学效果?若小班教学,即学生不超过60人,可采用分组选择课题的方法[1],即采取自由结合的形式,每组4~6人,可根据细胞工程学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进行选题,并对所选题目进行评议,最后确定每组所演讲的专题。实行组长负责制,组员介绍、内容安排、讲述顺序安排及总结性发言均由组长负责。这部分内容由学生主要参与,既能对课程形成有效的互补,同时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知道如果了解新的研究进展,对其以后的科研道路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这也要求任课教师要及时、积极地学习和储备该课程相关的进展知识。但若该专业学生人数大于60人,仍采用该方法,每组人数必然增多,当每组人数大于8人,则必然达影响我们预期的效果。此时采用启发式或讨论式教学,更为有效。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准备启发式问题,若设计的问题能够一环扣一环,以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则达到教学目的;而讨论式教学,则要求任课教师针对某一章节的知识点、进展和争议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随堂讨论,回答问题,这种随堂讨论及时获得答案的方法,即使人数较多,学生也会比较积极参与。但这些方法都对我们的任课教师有较高的要求。
三、融合科技发展,更新教学内容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信息量迅速增长,科学知识更新淘汰速度加快,这就要求任课老师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跳出书本,站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沿,掌握生物技术领域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地把这些动态的新的研究成果以及有待攻关的重大课题融入教学内容,引导并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帮助学生学会预测和构想未来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2-3]。
任课教师在厘顺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查阅各类中外文期刊,根据近年来该领域的发展动态,力求把该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融化到教学内容中。譬如讲解“干细胞”时,及时把最新成果传播给学生:2007年,日本籍科学家山中伸弥所在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小鼠的实验,发现诱导人体表皮细胞使之具有胚胎干细胞活动特征的方法。此方法诱导出的干细胞可转变为心脏和神经细胞,为研究治疗多种心血管绝症提供了巨大助力。这一研究成果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因为其免除了使用人体胚胎提取干细胞的伦理道德制约,凭借此研究成果山中伸弥获得2009年拉斯克基础医学奖和2012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再如讲解“克隆技术”时,除了介绍常规的克隆技术新成果,2004年中国首例异体克隆动物“北山羊”在新疆降生;2007年9月14日中国完成世界首例转基因克隆兔实验,实验兔含有外源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之外,我们还可以将2008年英国科学家通过“三亲胚胎”技术培育出了新型人类胚胎,进行线粒体疾病治疗[4]的知识介绍给学生。教师在获取这些信息的当时就将其作为相关技术的补充内容向学生传授,使学生了解该研究的最新动态。我们发现把最新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是引发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因此,要求教师对讲稿进行及时更新,及时查漏补缺,决不用陈旧的、过时的资料,这样,既对学生负责,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水平。
四、进行系列设计实验,改进实验方法
细胞工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没有实际的操作,无法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所以细胞工程的实验环节对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的构建尤为重要。细胞工程实验涉及内容及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将实验内容设计得环环相扣,既节省材料,降低实验费用,又节省学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李艳红[5]也曾采用系列设计实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采用系列设计实验,即前一个实验是后一个实验的基础,这样从经典的基础实验到难度较大的实验,一环紧扣一环,将所学的知识连成一个整体。具体到我系,实验从培养基的配制、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生到原生质体的游离和体细胞杂交。其中体细胞杂交即细胞融合,是细胞工程课程中很重要的章节和实验内容。但该实验历时较长,尤其是材料游离,往往需要过夜,而且采用国产酶游离效果差,进口酶又价格昂贵,分离纯化的过程,学生也不容易操作。怎样才能缩短材料的游离时间,降低费用,同时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通过我们的实验验证,采用细胞间隙较大的薄壁组织作为游离原生质体的材料,比如状态良好的愈伤组织或者某些幼嫩的茎段,甚至是芦荟也可以,这样酶液较易进入组织内部,游离的时间就会大幅缩短,因为游离时间短,采用国产酶不会对材料产生较大的伤害,所以可以降低实验成本。游离纯化的操作可将20%左右的蔗糖换成23%pecell溶液,提高纯化效果。对于那些限于学校条件无法开展的实验,则积极想办法让学生到校外公司或企业参观学习,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研究与探索细胞工程课程教学体系,我们对该课程进行正确定位,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提高教学内容先进性和科学性。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细胞工程教材,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教材介绍基本常规技术较多,涉及理论和进展较少。技术课程要有相应的理论支撑,细胞工程技术也是这样。本科教育不应该只是教给学生每种技术的操作规程,而是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掌握技术的同时,融入进展并提出问题。如细胞操作之后,存在的各种可能变化、这些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思考、哪些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答案、哪些问题还存在争议、还有哪些等待解决?提出了问题才能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兴趣。所以今后,我们将不断通过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材,同时每次上课前精心备课,点燃学生对知识追求的火种,并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教学体系不断改进,进一步提高细胞工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君,郑文明,陈新建,等.在细胞工程学教学中的初探[J].科技教育创新.2008,(6):237-238.
[2]陈祥,潘志明,耿士忠,等.新时期细胞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329-331.
[3]胡尚连,孙短,曹颖.植物细胞工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8,(2):136-137.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就业;调查
有关资料统计,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全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生物技术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随着生物技术热,我国的各大院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0多所院校设置了生物技术专业,每年该专业的毕业生达到几万人,由于人数的迅速增多,以及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的程度较低,再加上其专业的局限性和一些教育形式的缺陷,造成了生物技术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暂时性过剩现象,增加了生物技术大学生就业压力。为了解该专业大学生对就业方面的看法和掌握他们的就业心态,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我们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4届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并做了详细分析。
一、就业形势
调查结果显示,85%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寻找工作比较困难;11%认为就业形势正常;2%的学生认为形势较好,找工作比较容易;2%的学生不了解现今就业形势的情况。这表明多数大学生对现今的就业形势具有一定的了解,不存在盲目乐观的情况,但仍存在不了解现今就业形势的情况。
二、就业前景
调查发现61%的学生对生物技术的专业前景表示乐观,但也有29%的学生认为生物技术专业没有前途。目前我国有200多所院校设置了生物技术专业,每年本专业的毕业生达到几万人,还有不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由于人数的迅速增多,以及专业的局限性和各方面原因,造成了生物技术专业的大学本科生暂时性过剩的现象。与此同时,我国与生物技术相关的教学、科研、开发、管理等机构有200多家,全国共有生物技术企业500多家,涉足生物技术领域的上市公司近160多家,从事生物技术研发的上市公司也有40余家。因此,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要认真了解现今的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形势,在做好就业困难心理准备的同时,也不要过于悲观,而是要从现在开始加强自我各方面的能力,备战以后的就业市场。
三、就业去向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直接就业的有54%,选择继续深造的有25%,自主创业的有8%。与往年相比较,考研人数有所减少,自主创业的人数有所增加,这表明,现在的大学生对考研的态度趋向冷静,不再盲目考研,而且由于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创业教育的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越来越强。
四、就业实现途径
根据调查发现,有59%的学生通过传统的方式,即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或者招聘会寻找工作,27%的学生自动联系用人单位寻找工作,仅8%的学生通过网络寻找工作。这表明,大部分学生的就业观念还未转变,主动性不够强。这就要求学校从根本抓起,即从学生大一开始,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锻炼学生的就业能力。
五、未来职业选择的因素
根据调查发现,72%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个人爱好来选择未来的职业,85%的学生愿意从事所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行业,51%的学生在找工作时首要看重的是个人的发展,其次才是薪金的高低以及企业的性质与规模。综合表1~3,我们可以看出,当今的大学生非常重视自我发展,而且其就业适应范围明显拓宽,在这样的情况下,择业者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六、就业单位类型
从表4我们可以看到,生物技术的学生选择单位类型比较均衡,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多元化现象相适应。这表明,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经济的多样化、文化的多元化,展示给人们的是斑斓多彩的世界,从而使得学生的择业风向标也随之改变,趋于多元化,不在像以前过于单一,一味的想捧着“铁饭碗”到国营企业、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是学校去。
七、未来职业选择的要求
成为一名专科生我一样能够实现人生价值。三年我没有放松过学习,依然严格要求自己,终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光阴如梭,三年的校园生活,使我自身的综合素质、修养、为人处事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都有了质的飞跃;让我懂得了除学习以外的个人处事能力的重要性和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在校期间,我虚心求学、刻苦认真、吃苦耐劳,工作兢兢业业,及时总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重视团队合作精神;作为系学生会干部的我,有较强的组织、宣传、管理和应变能力;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出色地完成上级交予的任务外,还在校内组织和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能有力地组织同学及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从中也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和领导能力。表现出较强的与人密切合作的能力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并且深受同学们和老师以及领导的认可。
此外,课余时间我经常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关注最新科学技术动态;尤其是有关本专业的知识。使自己始终紧跟世界最新发展潮流和时代的步伐。因此我学习熟练掌握windows、office等软件的操作和安装系统,熟悉网页设计;一直以“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来严格要求自己,勤奋拼搏、刻苦好学。踏实并系统地学习所开的课程知识,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三年的校生活只是我人生路上的一小段,通过系统化、理论化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以较快速度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成熟了很多,性格更坚毅了。如今我有信心接受任何新的挑战和考验。
关键词:医学生物技术; 第二课堂学习; 实践与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138-001
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医学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生物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生物化学知识体系庞大,内容复杂且学时有限,要加强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实验能力,仅仅靠第一课堂的理论课是不够的。第二课堂教学具有组织的灵活性、管理的开放性、资源整合的广泛性等优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学生可以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使专业知识与科研实际相结合,并同时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我们教研室承担了多年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第二课堂活动及实习生带教任务,在此过程中对本科第二课堂带教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本文从活动准备、组织实施、教学效果和总结体会等几个方面总结我们指导本科生第二课堂学习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活动准备
本活动开展的对象为四年制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学生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以2至4人为一组。根据本科室各位教员的研究方向,结合学生的兴趣,为每组学生推荐了一位教员作为指导老师,参与指导文献阅读、撰写综述、实验研究等多个环节,保证了学生有任何问题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解答。
二、组织实施
第二课堂的教学采用教员启发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师生间通过轻松自如地交流、合作和探讨,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第二课堂形式采用文献查阅结合实验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培养学员检索信息的能力并提高专业英语水平,通过学员直接参与实验或科学研究活动,使其在操作中直接获取知识,成就感强,学习兴趣大[2]。
1.查阅文献形成综述
学员选定题目以后,引导学员回顾医学信息检索课程学习的内容,利用各种网络数据库(如NCBI)进行文献的检索和资料的查阅,然后引导学生自行研读相关文献资料。此阶段要求学生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鼓励学员进行文献综述的撰写,择优推荐投稿发表。
2.实验研究
在阅读了相关文献,对课题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学员参与相关课题的部分环节的实验研究工作。我们不仅要求学员能够学习和掌握一些实验操作,同时注重培养学员严谨、规范的科学研究习惯。引导学员依据科研课题的指导思想,设计技术路线,确立实验方法。在教员的指导下,从实验分组,具体的实验操作以及实验后的统计处理数据,都依次按科研工作有节奏地严格进行,对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经常组织小组讨论。
三、教学效果
1.通过对中英文文献的查阅、综述的撰写,学员的文献检索能力、专业英语水平和论文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部分学员撰写的综述已发表于相关期刊[4-6]。在此基础上,对于科研的思路也有了初步认识。
2.学员的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有显著提高。学员在直接参与实验研究过程中,掌握了常规仪器的操作规范,常规实验的操作方法,在教员的指导和监督下,养成了严谨的科学素养,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和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培养了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挫折是家常便饭,教员一般不直接给予答案,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以及开展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
4.在整个活动开展过程中,指导老师全程参与教学的组织和协调,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增强师生的交流和感情有莫大的益处。
四、总结体会
第二课堂以其丰富的内容、灵活的方式,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达到了补充第一课堂知识,拓宽学生科研思维能力的目的。学员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印象更加深刻。学员的动手能力,协作精神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实验条件的限制,第二课堂教授的内容知识点零散、深度不够,参与的学员人数也不能过多;二是活动时间受限,因为本科学生第一课堂教学任务繁多,业余时间只能是晚上和周末。因此,建议在开展生物技术第二课堂活动时,要合理选择课堂内容和准备实施方案,同时适当利用好业余时间,既不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又不能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压力。相信这些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将会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而我们也将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积累经验,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娄桂予,李渝萍,陈珊等.开设生物化学第二课堂,提高医学生科研究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1,(5):123
[2]赵云鹤,杨桂姣,吕华等.开展解剖学第二课堂教学的探讨[J]. 基础医学教育,2011,13(6):514-516
[3]夏,李建军,王梁华.转录终止及其调控[J]生命的化学,2012,32(6):55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