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一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

高一化学方程式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一化学方程式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一化学方程式总结

第1篇:高一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

本节课是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极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解理论又没有学习,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而《离子反应》又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二、设计思路

本节设计的主旨是:给学生以思想、给学生以方法、给学生以充分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最终目的。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知道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一个问题的思考与探讨引出离子反应。学生通过讨论来分析两种溶液混合时哪些离子能发生反应,并思考作出判断的依据,通过学生的分析得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的本质,引出离子方程式,接着就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展开讨论学习,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加深对复分解离子反应条件的认识,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掌握如何正确地书写离子方程式。

2.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对学生进行分组,采用设疑、分析、讨论、讲解相结合,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获得知识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

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学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六、教学方法

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七、教学过程设计

先将学生按座位分成四队(红队、紫队、蓝队、绿队),告诉他们本节课的任务需要组和组之间相互竞争,组内互相合作来完成!(培养学生竞争的意识和互相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引入〗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然后引出问题――屏幕显示问题:A烧杯盛装100ml1molCuSO4和2molNaCl的混合溶液,B烧杯盛装100ml1molCuSO4和1molNa2SO4的混合溶液。⑴从微粒组成上看,A和B有什么样的关系?⑵向A和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的BaCl2溶液,有何现象?写出两烧杯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学生思考后回答“两溶液相同”“都有白色沉淀生成”并动笔写出方程式,发现方程式却不相同。通过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引入新课:相同的溶液,加入BaCl2后现象也相同,化学方程式却不同,引出离子反应

〖屏幕显示〗二、离子反应及发生条件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的反应。(同时教师板书:二、离子反应及发生条件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的反应。)

〖教师提问〗水溶液中哪些离子相遇能发生反应呢?

〖屏幕显示〗当两种溶液混合时,哪些离子能反应?你做出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学生组内讨论之后,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的条件及离子反应的本质,给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屏幕显示〗二、离子反应及发生条件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的反应。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沉淀、气体、水生成。

3.离子反应的本质:离子浓度减小

4.离子方程式的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教师提问〗如何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屏幕显示〗请同学们写出你所分析的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并思考你是怎样写出这些离子方程式的?

〖学生活动〗讨论,动笔写出对应的反应离子方程式,并思考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

〖教师活动〗每对找1-2名学生回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并让学生说出自己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

〖教师活动〗以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为例讲解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步骤

〖教师提问〗所有学生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都是这样的吗?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先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拆、删、查的方法来书写离子方程式。

〖屏幕显示〗5.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a.分析溶液中有哪些离子找出能发生反应的离子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删查

b.写出化学方程式拆删查(同时板书:写出化学方程式拆删查)

〖教师追问〗这两种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最容易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针对写出化学方程式拆删查的方法,最容易在哪些物质拆,哪些物质不拆上出现问题。

〖教师继续追问〗哪些物质能拆呢?上节课学习的强弱电解质是否会给你一定的启示呢?

〖学生活动〗互相讨论,得出答案――强酸、强碱、可溶于水的盐要拆成离子。

〖教师引导〗对于酸碱盐物质在水溶液中主要存在形式是什么,在写离子方程式时就以什么样的形式去写,和生活中很相似,少数要服从多数,所以主要的问题也是在“拆”上。

〖屏幕显示〗拆――强酸、强碱、可溶于水的盐

〖教师设问〗离子方程式比化学方程式更能体现出反应的本质,除此之外,分析刚才写过的离子方程式,看看离子方程式还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离子方程式可以代表一类型的反应。

〖屏幕显示〗6.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代表一类型的反应

〖学生活动〗练习:写出下列溶液或物质混合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已知醋酸(CH3COOH)是弱酸)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及时鼓励与帮助学生。提问学生,并对学生的答案给出评价。

第2篇:高一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

关键词:定量思维;有序思维;意义思维;逻辑思维

一、定量思维

1.数据意识

准确书写化学式成为高一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也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起重视的内容。但由于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影响了化学的整个教学进度和质量。教师会注意到“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规则,但不会进一步强调这种规则是体现在化学式中不同粒子之间量的关系上,更无法将定量思维作为一种意识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传递给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条件意识

高中要求掌握的基本物理量,大部分在必修1专题一第一单元中会接触到,如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微粒数、质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体积、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密度。深刻理解这些物理量和分析这些物理量相关的问题都是定量教学要求的重点内容。公式是用定量思维分析这些物理量问题的平台。问题中包含的信息量很大,涉及的研究对象有物质的量、体积、物质,还有隐含的信息即物质状态、温度、压力。对于刚学完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知识的高一学生来说,这是有难度的,经常会出现错误。主要原因就是会漏掉某个因素对定量分析的影响,应用公式没有考虑到条件的限制。学生若能从影响物质的体积因素即物质状态、温度、压力角度全面综合分析,再根据公式V=n・Vm来处理数据,不管如何命题,碰到这类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因此,应用定量思维时除了关注数据本身,还要综合分析数据所处的环境条件。

二、有序思维

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化学必修1专题一第一单元在“物质的转化”内容中,教材就对初中学过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要求系统地归纳复习。掌握化学方程式是高一学生的薄弱环节,学生总觉得乱、多。单个方程式的书写可能还有规律,要记许多方程式,就没有了思维的方向。学生思考过程若能以物质的分类为思维平台逐一分析反应情况,写出的答案就会更齐全。

不同问题的分析与思考过程都会遵循一定的思维顺序,只是因为某些人没有树立“有序思维”这种意识理念,才会不善于应用问题中潜在的顺序来解题。

三、意义思维

在必修化学1专题一第一单元中,学生要真正掌握概念是不容易的。如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中有几个关键点:水溶液或熔融、电离、化合物。其中对前提条件的理解:难溶的物质在水溶液中是有一定程度的溶解,溶解的部分是有电离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有的在水中不溶,但在熔融状态下是可电离的;对电离行为是否发生的可能理解: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碰到这部分内容,学生会经常做错题,是因为学习过程没有通过有意义思维来建构。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思维意识理念传递,促进学生建构有意义的思维知识体系,学生就会拥有活力无穷的思维源泉。

四、逻辑思维

一个问题分析过程的逻辑性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都会不自觉地应用逻辑思维分析大多数问题,尤其是比较难的概念、原理。

五、总结

对知识的理解一定要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来支撑,课堂教学才会更加坚实有效,建构的知识体系才会更有生机活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核心,有意识地加强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分析问题过程中的应用,才能真正深化知识教学。

参考文献:

第3篇:高一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存在问题的原因

1.教材内容衔接的缺失

初中化学教材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缺乏系统性;高一化学教材内容的编排更多考虑了知识应用性而不是化学学科的逻辑性和知识的系统性。这样,从教材编排的内容上就存在着高一化学与初中化学难以对接的现象。事实上,每位高一化学教师都深深感受到《化学必修1》的教学压力,因其安排的四章内容几乎涵盖无机化学的所有内容,涉及大量化学方程式、物质性质及化学计算的学习,内容十分庞杂,加上缺乏元素周期律理论基础,这么多信息在短短一个学期里呈现在学生面前,学习任务之重之难是显而易见的。

2.教师教学衔接意识的淡薄

高一化学教师的衔接意识势必直接影响初高中教学工作的衔接。调查显示,大多数高一化学教师备课、上课关注的还是教材及教学内容本身,对教学主题――学生关注不够。多数教师对高一新生的原有基础和学习状况了解不全面、不深入,教学时易造成学生知识链和学习能力的脱节。再加上相当一部分高中教师没有教过初中,对初中的教学方法也知之甚少,在教学方法上也缺乏衔接意识。这使得高一新生面对高中课堂大容量、快节奏的压力不能适应,从而产生学习障碍。

3.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

绝大部分初中生习惯于“围着老师转”,习惯于课堂上由老师总结归纳,还未完全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进行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而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逐步实现独立自主学习甚至自学。这些差异导致高一新生未能及时调整改进,从而产生很大的不适应感。

二、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对策

1.切实搞好入学教育是基础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为使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教师必须做好化学入学教育。首先,利用开学第一课给高一学生讲清高一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式及学习方法与初中教学的不同之处,并推荐一些常态的、优秀的学习高中化学的方法。其次,利用两个课时专门进行初中与高一的衔接教学,或将初高中的衔接教学分散到高一化学教学全过程中,遇到相关内容即补一补,这样的做法效果更好。

2.系统把握教材内容和要求是关键

客观上,初中教材与高一教材存在着各成系统又相互联系的衔接关系,而且各自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要求均受制于课程标准。因此,高一化学教师应吃透初高中教材,把握好初中与高中的教学要求,为初高中教学衔接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通过对比初中与高一化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将高一化学和初中化学的知识点进行了全面梳理,并进行对比归纳。教师对初高中教材有一个全局观,有利于找准初中与高中的知识接口,对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3.更新教育观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是保障

新课标倡导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并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无论是备课、上课,教师不能仅仅关注教材和教学内容本身,而是更要关注教学的主体――学生。切实做到全面了解学生状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组织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必然有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一化学教师应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尤其要研究初中与高中常用的教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异同,如何过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讨初中与高中教与学各有哪些特点。通过这些探讨熟知初中与高中化学教与学的特点。在全面、深刻了解初高中化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再精心设计,并多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就能顺利地逐步引导学生完成从初中被动式学习向高中主动式学习的转变。我们的教学实践有力地证明:高一化学教师主动地、有意识地从教学方法上进行衔接,将会极大地缩短高一新生的适应期。

4.加强学法指导是促进

第4篇:高一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算是好课呢?我们认为,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应从教与学两方面来衡量,对教师的教来说,要看是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否能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是否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学;对学生的学来说,要看是否学得积极主动,是否动脑、动手的机会多而适当。现就如何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构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导学机制谈点认识。

一、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对于相同的课堂教学内容,有的教师采取的是就题论题、机械传授、照本宣科,往往是讲得很详细,出力不小,但教学效果不佳。有经验的教师则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把教材内容设计出较高质量的问题情境,用问题组成能力主线,课堂效果显著提高。

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的,衡量问题质量高低的标准应包括难易程度、思维容量大小、思维强度、刺激强度等。只有设计的问题具有足够思维量,坚持运用让学生“翘脚摘果子原则”,甚至“撑杆跳高摘果子的原则”,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高一化学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教学时,设计问题:用一种试剂,即可把K2SO4,Na2S,Na2SO3,Na2CO3,Ba(NO3)2五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开来,该试剂是,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经过分析,完全能够想到该试剂是H2SO4。这既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又加深理解和巩固了所学新知识,同时还复习了已学的相关内容,比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模仿课本例题写离子方程式的思维量大多了,真是一举多得。

当然,也要注意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或偏易,如果难度过大,超越了学生的基础和理解能力,学生将茫然无知而失去信心,甚至干脆放弃不学;如果问题偏易,又会使学生养成懒得动脑的陋习,都会泯灭他们求知的欲望。

二、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并非教材内容简单习题化

有些教师认为,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最好的办法就是使教材内容习题化,只要把教学内容编制成习题,并让学生答完这些题就算完成了任务。如讲硫酸的性质时,有的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浓硫酸是色状的液体,沸点较、挥发,密度比。浓硫酸的特性有性、性、性……这样的问题除了引导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还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把上述问题改为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和总结:①浓硫酸有哪些物理特性?②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③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与稀硫酸的氧化性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这样安排和设计教学能使学生积极思维,在探索中学,克服了简单答题、死记硬背、机械地去找答案的不良现象。

三、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要注意针对性

问题使学生发出疑问,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是从“疑”开始的,靠“疑”推动的,如果设疑适当,学生带着“疑问”学习,针对性强。例如,高一化学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时,首先让两位学生到讲台分别做两组实验:一组是向AgNO3溶液中分别滴加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另一组是分别向Na2CO3溶液和K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要求根据实验写出4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反应物不同,生成的沉淀、气体却相同呢?学生根据对化学方程式的分析,带着这个问题学习,实际上已抓住了离子反应的实质,学习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基本上已是水到渠成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既是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结合点,又是新知识的重点,学生学得灵活,理解深刻,掌握得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然而,有的教师教学设计不合理,如在新授课上过多地安排复习旧知识,结果耽误了学习新内容的宝贵时间。还有的因问题安排不当,把学生思维引向歧途。如在讲硫酸工业制法时,一上来就让学生配平方程式FeS2+O2—Fe2O3+SO2,标出电子转移,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由于这些问题难度较大,学生此时基础还较差,结果投入很大精力也没弄清,反而对SO2的生产原理、净化过程等重点问题轻描淡写,弄得稀里糊涂。

四、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每个学生都要提高

受传统教学思想和应试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有些教师两眼只盯“尖子生”,设计教学方案总是以少数优等生为标准,起点较高,难度偏大,结果抓了少数人,丢弃一大片,很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尤其不利于中差生的发展与提高。因此,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要尽可能为全体学生创设适宜的自学情境,按照全体学生的认知情况,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有一定梯度,利于自学,使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能获得更大的信息量,提高更快,特别要使学习差的学生有自学的依据,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这样,就避免了教师讲课中的片面性、以偏概全、讲不到位、忽视差生等弊端,使教与学得到了互补。

五、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要为学生提问题创造条件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学生只有善于质疑、提出问题,才能形成善于动手和动脑的好习惯。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和条件。如在学习实验室制氯气时,要求学生不能仅停留在会做这个实验,还要明确每步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行不行?这个实验与初中已学过的实验室制气体的装置有何不同?这样的设问,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使他们提出不少问题:①为什么要求用浓盐酸呢?为什么要缓缓加热呢?②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收集?③为什么要连接一个盛NaOH溶液的烧杯等一系列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会做该实验,而且弄清了实验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掌握了制取有毒气体,必须对尾气作处理这一新的实验装置和原理。

教材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挖掘,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给学生留一方质疑问难的天地,让他们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见解,久而久之,不但使学生养成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推陈出新的独立性品格,而且还大大活化了他们的思维方法,激发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造能力。

第5篇:高一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

关键词: 初高中化学教学 衔接工作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我经过几年的高一化学教学,有这样一个感受:很多高一新生化学基础不好。比如很多学生连最基本的元素化合价都标不出,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新课很难开展;再如教授离子反应这一课时,学生不会书写常见的离子,如OH等,导致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无法进行。这些问题使学生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举步维艰。再加上高一化学课时少、内容多,教师开快车,诸多因素让学生产生了较强的不适应感。上课听不懂,题目不会做,很多学生很快产生了厌学情绪。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过渡,成了高一化学老师面临的首个难题。2011年,我校高一化学组成员共同努力,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突破,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一、研究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差别

我们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有相当一部分知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除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因此,高中老师要注意深入开展化学课程标准的研读活动,切实把握化学新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教学方法、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变化,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为学生学好高中化学打好基础。

二、做好教学内容上的衔接

在知识的衔接方面,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的知识层次要求比较低,而高中化学与义务教育衔接,即为学生打好全面的素质基础,兼顾知识的基础性,又有发展性和创造性,对知识层次要求较高。由于初高中教学各自独立,缺少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高中化学老师一般对初三教材内容不熟悉,对初中化学教学情况缺乏了解,导致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脱节,知识出现断层。因此要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工作,高中教师必须熟悉初中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学生具备了怎样的化学基础;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掌握,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要做到心中有数,防止学生一知半解,理解错误。高中化学要对初中有关知识加深、完善,要复习初中的相关知识,尤其是氧化还原反应,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性质,典型两性氧化物性质,复分解反应等基本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常用方法,溶解度概念及计算,等等。还要注意总结初高中教学的盲点,即新的初中教材将知识降低要求或删减了,而高中教材又没有补充这部分内容,但在高考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知识。

高一化学老师在正式讲解新知识之前,可以先用一部分时间复习初中知识。复习之前先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针对学生这些掌握不牢,模糊不清的知识点和初高中内容连接上的盲点做重点介绍,如溶解度的计算,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基础概念,等等,而对于学生掌握较好的知识点则可以一带而过。

复习时要坚决杜绝“炒剩饭”式的教学。如果老师只是在黑板上列表归纳,口若悬河地总结,那学生就会昏昏欲睡。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才能充分发挥思维能力,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使复习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题目中,这就要求教师做大量的翻阅工作,查阅当年的中考题、各地的初中化学竞赛题和近几年高考中涉及的初中考点,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者难解答的问题,精编出一份试题,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练习和讨论可让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考到,自然就认识到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积极认真地参与了。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解题情况,再组织几套复习题,覆盖初中所有重要考点,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教师只对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或点评。这样做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思维,让其学会运用知识点,增添学习兴趣,又改变了传统的“三部曲”复习模式。一系列的习题可使学生明白化学“难题”如何去审题,如何去思维,既复习了初中的知识,又让学生逐步学会用化学原理去解答各种问题,不能停留在讲一道题记一道题的学习模式上,而是学一道题会解一片题,并逐步过渡到培养学生如何学会学习,调整好学习态度和方法,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初步学会从本质上理解每个知识点,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每个问题。

三、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优良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作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衔接教学的重要任务。

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中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学生要学好高中化学,要学会分类、归纳、推理、类比、联想;要理解性地记忆,不要死记硬背;要重视实验,自己动手探索、思考出来的知识记忆是最深刻的;要坚持课前预习,记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做好听课笔记,课后做好学习小结;要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提高作业的正确率,速度;要养成认真细致、逐字逐句阅读教材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又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主要内容的理解且拓宽知识面。课后细读时,要边读边记边思考,争取能将预习、听课中未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经常选读是指有选择性阅读那些重要的或难以全面理解的内容,这样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

总之,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期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要实现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平稳过渡,使学生的三年高中生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师生需要一起努力,寻找更加完善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第6篇:高一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

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1转瞬间,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收获,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下面我就本学期的工作做一简要的总结。

一、思想方面

热爱并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学态度认真,教风扎实,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并能够积极的参加政治学习,虚心向前辈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

二教育教学方面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九年级两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要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得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化学放在初三开设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我面临的问题是课时少、任务多、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强、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依赖心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一些有效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需记忆的知识是比较多、比较繁杂,时间又十分紧张,因此我从第一节课时就将化学的特点告诉学生,提醒他们注意巧记的一些方法。教学中将每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浓缩成几句顺口溜,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记忆。

2、开发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兴趣,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在教学中我常借助图片、模型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平时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能得到的各种材料进行小实验。

3、精讲精练,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我紧扣课标要求、考试说明,利用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创造情境,设疑破难。教学中总是提醒学生学法-----“念”和“练”,这是巩固知识的途径。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这些问题,让他们动手练习或口头表达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4、尽力做好单元复习工作。

初中化学知识内容繁杂,涉及到几十种元素及化合物和数量众多的化学方程式,所以要抓住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归纳对比,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是提高化学成绩的途径之一。我在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练习题、测试题都精心选择,量质合理。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平时就注意培优补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

三、不足与反思

由于时间紧,使得后期教学出现赶进度的情况。与学生的接触时间不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和学生接触沟通,学习站在他们的水平思考,对学生充满信心和信任,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2本学年度,我担任高一化学(3至7班共5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兼106班的班主任,兼高一化学备课组组长,化学科组长。现在就高一化学备课组和科组建设中,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

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

高一化学备课组成员由詹海东和杨健敏老师、孔毅英老师组成。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有计划的安排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共分七章,第一学期完成前四章内容的教学,中段考到第二章。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高一化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本学期分别安排了詹海东老师的示范公开课、中段考复习公开课,杨健敏老师的新教师上岗公开课。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高一化学备课组,充分发挥每个备课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使高一化学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并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肯定。高一化学备课组,会再接再厉,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五、以老带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杨健敏老师是刚毕业的老师,是学校安排给我的“帮带”对象。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多听老教师的课,多虚心请教老教师。杨健敏老师在一学期中听课共计有53节以上,既有高一的,也有高二和高三的老师的课。杨健敏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成长,迅速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

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组由詹海东老师负责,任务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使学生具备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能力。每周五第8节为上为上课时间,内容包括化学兴趣指引及学法指导、离子反应专项练习、氧化还原反应专项练习、实验专项练习、基本计算专项练习、阿氏定律及其应用专项练习等。杨健敏和陈银珠老师负责高一化学的兴趣组活动,每周三第8节为活动时间,主要进行了:变色温度计、晴雨花、制叶脉书签、化学仪器介绍、暖袋和冰袋的制备等,内容丰富,很受学生欢迎。

化学科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

我们科组的教师,在化学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教改、教学科研、加强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力量、中青年教师锻炼与培养、优秀生培训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坚持改革,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精神的基础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化学科的教学质量。

在南海一中首届《科技周》活动中,化学科组全体老师和高二化学班的学生们通力合作,创作了很多有很高水准的节目,表演的效果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很好地配合学校,完成了《省实验室工作会议现场交流会》的开展。

关镜青老师的论文,在《中学化学》中发表;叶月丽等四位老师的论文,参加了南海区优秀论文的评选。

卢成老师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说课比赛》,获一等奖。

在高考复习指导中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向中低档题目要升学率,由胡燕华老师负责编定的《单元基础知识训练题》,对中低层次的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3过去的一年,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之下,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政治思想方面

二、教学工作方面

我能认真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圆满完成学校教给的各项任务,具有扎实的化学教学基本功,能够胜任高中化学教学。任教两年多来,我认真钻研,虚心请教,认真研读教学理论,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甘做“配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师生的互动、交流,还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我的教学手段灵活多边,课堂注重实效,所带班级化学成绩常名列前茅。新课程实施以来,认真钻研新课标,并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摸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本人还注重教后反思环节,并不断的记录下自己的教学感悟,长久坚持对自己的教学风格起到良好的塑造作用。

三、德育工作方面

工作以来一直1010班的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虚心学习,认真钻研,积累了一定的班级管理经验。在教育工作中秉着耐心、细心的原则,用心灵去倾听心灵,做学生的“知心人”。平时,我耐心找学生谈心,交流,了解我所带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真诚的走进学生的内心,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探寻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日久见人心”,从一开始我主动找学生谈心,到后来学生主动向我交心,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德育工作离不开理论的支撑,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平时还认真研读《班主任》、《班主任之友》等德育类杂志,并认真的做好读书笔记。

四、教科研方面

自古以来教学相长,“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不断更新的活水。”,我深知此中的道理,平时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中,我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钻研业务,总结经验,撰写心得体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多年的努力本人在教育教学的领地上收获了一些成绩,也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当然成绩永远属于过去,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在工作中争取不断进步。

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4一学期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思想方面:

以严肃认真态度完成学校布置的一切任务。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课堂教学:

1、制定计划

为了落实学校实行的高效课堂教学,开学初,设计了详细的计划,并在实践时进行了补充。

2、备课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备课组长带领下进行集体备课, 认真打磨导学案,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实际情况,提前写好执行案。

3、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 不打无准备之仗。导学案引领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前预习和对于各学习小组长进行培训是上好的关键。课前认真批改每份导学案,并进行总结分类,及时发现学生预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个学习小组长进行培训。上课时坚持每天不超过10分钟讲解,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将学生引到到导学案的探究内容中。学生探究时,密切观察或积极参与,把握时间和动态,保证重点和难点特破。

4、辅导

课余时间对所学知识尚未理解和掌握的一些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辅导。

三、优化知识结构: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点工具。针对我校大部分新招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

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这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4、加强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本人教学中,对演示实验现象十分重视,效果良好。并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5化学教学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知识系统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它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怎样才能在教与学的统一中完成这个中心任务呢?通过对学生的研究,发现学生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方法上和信心上三方面。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以下分层教学对策:

一、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多做实验,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四、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第7篇:高一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

关键词:行为主义;金属教学;共同要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以实验为基础向学生讲述某一物质的性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能从表象上来记忆物质间是否反应,但不能从根本上归纳得出规律,致使学习效果不理想,进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作用的结果。共同元素迁移说要求学生能在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对新知识的探索。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早期的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的,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和发展。桑代克作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继承人,提出了共同要素说,他认为学习迁移不是任何古典学科训练的结果,而是在两种情境中同时成立的反应,当两种机能有了相同的因素,一种机能才会影响另一种机能产生变化。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金属教学中的应用

金属性质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金属的通性和特性,能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判断金属应该具有的性质,从而能够判断金属能否与一些物质反应,以及反应的条件;能够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来判断反应的产物,体会化学从实验到理论、从理论到实验的相互贯通,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归纳总结问题以及正确推断的能力。

桑代克提出的共同要素说强调学习迁移的发生不是因为任何古典学科训练的结果,因为在一种情境中所成立的反应不能迁移到其他一切的情境中。只有当两种机能有了相同的因素时,这一机能的变化才使另一机能也有变化。第二机能的变化在分量上才等于与它的第一种机能所共有的元素的变化。比如掌握了化学式的书写,可以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因为化学方程式的部分元素是相同的。从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出发,在金属性质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共同要素说的理论观点,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突出强化过程。

我们知道,金属钠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由于条件不同,产物也不一样,钠在常温下可以与水反应放出氢气,是初中化学中没有提到过的金属的一种性质,金属越活泼越容易与水反应。金属钠与盐溶液的反应也由于金属钠先与水反应再与盐反应而与其他一些较不活泼的金属不同,因此在后面学习金属镁、铝、铁的性质时,抓住共同要素进行迁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强化前面的知识,接受新知识。例如在学习金属镁时,由于镁的活泼性比金属钠弱,因此有些性质有差异,但也有共同要素。镁与非金属单质反应,由于镁不及钠活泼,反应只能生成氧化物和对应的二价镁的化合物;镁与水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而且反应很缓慢,产物与钠和水反应相同,生成碱和氢气;镁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氢气,与金属锌和铁相同;镁与盐溶液反应就是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与钠的不同,但和金属锌和铁相同。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共同要素,注意强化已学知识,例如: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从实际的物质入手,让学生理解金属之间的共性和特性,镁和钠一样可以与非金属单质反应,与非氧化性酸反应可以得到氢气,但是镁的活泼性不如金属钠强,因此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只能产生氧化物,与盐溶液反应就是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在学习了金属钠的化学性质之后讲授金属镁的相关性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从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出发,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前面的知识,加深对旧知识理解的同时,也能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起到促进作用。

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启发式地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强化刺激,反复练习,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体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能够做到共同要素的迁移与应用,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在新授课中强化旧知识,形成健全的知识网络,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第8篇:高一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

关键词:学习兴趣;基础知识;学困生

在新课程的推动下,教学模式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改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成为教师的理想目标。学生应通过教师的指导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成为会学习的人,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高一化学教学既是初中化学教学的继续,又是整个高中阶段化学教学的关键,由于高中化学知识和思维层次的变化,知识的综合应用及能力的要求出现了飞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提高了,而高一化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能继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培养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能学习化学的人,为三年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今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帮助?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化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谈一些体会。

一、做好初高中链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顾虑

初中化学知识跟生活紧密相连,知识点要求低,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但知识的系统性不足,逻辑性不强,知识零、散、乱,淡化了某些重点知识,如溶液、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及化学计算,使得初高中知识脱节太大,学生在高中学习时感到困难。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初中的基础就相当薄弱,高一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帮助学生消除对化学学习的畏惧心理,并及时性、阶段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初高中知识的过渡。

针对这些情况,高一教学中教师要钻研初高中教材,做好教材内容的衔接;加强学法指导,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预习、课堂笔记和课后练习,及时进行基础知识的总结、抽查;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进行复习,做好知识发展的衔接;在教学中要善于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知识得到合理推进;还可依据学习进度安排链接模块的复习,如元素符号、原子结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元素化合物性质、化学计算等。通过对初中知识的补习为高一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元素周期律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这也是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开始学习化学的前提。

二、做好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护工作

经过初三紧张、短暂的化学学习,学生大都感到所学知识很浅显,但化学实验会极大地挑起学生的兴趣,而新课程高中化学必修一中的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却让学生开始质疑化学的魅力,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化学不难学的思想,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培养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有密切关系,很多时候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暂时的,而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持续的。只有培养学生具备学习高中化学的能力,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一次次的成功才是学习兴趣的源泉。如果高一刚开始就让学生觉得学习化学太难,也就自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传授的知识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遵照教学规律,采用分步推进的方法,而不能简单采用“一步到位”的方法。教学时应严格把握教材深、广度,不要脱离学生的接受能力,人为制造教学难点,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实验导入新课是化学教学中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解惑析疑的欲望。课堂上须创造条件进行实验,可以开展学生实验、学生演示实验,课堂外可以开放实验室,开展学生探究实验。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再次,注重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新课程理念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最后,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兴趣的保护工作,确保其持续性。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关心他们学习的状态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想办法帮其解决;要多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上进心,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是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开始学习化学的基础。

三、运用教师超强的课堂执行力,做好基础知识的落实工作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要找到优秀的教学设计根本不是问题,同时,在新课改下更强调交流和合作,备课组间的资源共享也使得优秀的教学设计不再是问题,但是同样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师使用,其效果却不尽相同,这就是教师“课堂教学执行力”不同导致的。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升自身的课堂执行力。应理解、尊重每一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每一个学生给予期待和信任,建立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教学语言上要文明得体,在教态上要和蔼可亲,充分发挥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的作用,让学生“亲其师,信其教”;教学中多赞赏和鼓励,使学生时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能够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教学中还要适时变换教学方式,调节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注重授课方式的多元化,如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

总之,教师应想方设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课堂,收获知识,获得前进的力量,这需要教师的魅力和力量。当然,每位教师的特点各异,但必须努力贯彻新课程理念,落实好基础知识,让45分钟的课堂真正有效,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有所得,这也是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开始学习化学的有力保障。

四、教学中渗透化学学科思想和学习方法的传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高一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教师应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高中化学学科思想。进行物质的量教学要注重微观与宏观相互转化、类比类推的思想;进行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要渗透守恒的思想;进行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教学要注重分类、类比类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绿色环保的思想等。

五、关注学困生的转化,运用典型学习促进全体学习

高一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最关键的时期,而因初中学习基础不同,学生掌握程度各不相同,高一刚开始就会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甚至有元素符号都不会书写的学生,而这一时期是学生对高中学习的触摸时期,也是学习愿望最强烈的时期,教师须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对症下药,稳定学生的情绪,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外教师还需不辞辛苦,额外多给学习困难的学生辅导,杜绝学生在高一学习中的掉队现象,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并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巩固,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更能促进整个学习氛围的变化,激发学习优秀学生的学习干劲,刺激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也是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开始学习化学的支柱。

高一学生对学习充满憧憬,教师更应充满热情、带着激情面对学生,并积极适时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一的学习,帮助其具备学习的能力,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学习化学的人,为高二、高三乃未来养成终身受用的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第9篇:高一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

《金属钠的性质》这节课选自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1章第2节第1课时。金属钠是《高中化学新课标》中要求掌握的重要的金属单质,学好本节内容对学生以后学习其他金属元素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也为今后学习元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以及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 

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发展情况,笔者明确了本节微课要达成的目标:借助观看微视频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认识金属钠的性质。其中,通过实验现象来认识金属钠的性质是本节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使学生达成所设定的目标,笔者设计了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以下简称任务单),同时制作了相应的微视频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单上的相关学习任务。任务单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①学习指南。笔者引导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主题和要达成的目标,并给出了一些中肯有效的建议。②学习任务。这是任务单的主体部分,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成目标的重要保证,根据本节课要达成的学习目标,笔者制定了四项学习任务。③困惑与建议。旨在让学生记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微课的一些建议,以便课堂学习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制作 

笔者制作了微视频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单上的相关学习任务。本微视频时长8分10秒,使用软件Camtasia 8.4进行录制和后期加工处理,以MP4格式。 

微视频首先引用了一则某化工厂金属钠燃烧引起火灾的新闻报道,报道中“金属钠着火时要用干粉灭火器或沙土扑灭,而不能用水来灭火”的说法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了本节微课的学习任务就是研究金属钠的性质。 

实验视频一:用镊子取出保存在煤油中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把它切开,并请学生仔细观察被切开的钠其断面有什么变化。(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后期制作中,笔者使用箭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需要学生重点观察的实验现象进行了局部放大处理;另外,由于金属钠新切开的断面颜色变化较快,学生不容易看清,所以笔者在后期制作时对这部分进行了慢镜头回放和高亮显示的处理)。 

实验一视频播放完后,字幕显示“请暂停播放,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学习任务一”。这是笔者在微视频的适当位置设置的暂停思考环节。此时,学生需要暂停视频播放,并对刚才微视频中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完成任务单上对应的学习任务。 

实验二视频:向一只盛满水的烧杯中滴入数滴酚酞试液,用玻璃棒搅拌,然后将切好的黄豆粒大小的钠投入水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实验现象,笔者进行了局部放大处理,并配以字幕提示)。金属钠在水中的什么位置反应?钠块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做什么样的运动?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反应前后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利用一系列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描述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二视频播放完后,同样需要学生暂停视频,在任务单中用表格形式归纳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完成学习任务二。 

实验视频三:先取一只装有大半瓶蒸馏水的塑料瓶,用手挤出瓶中的空气,使瓶中充满水,再取一个插有一根大头针的橡皮塞,用大头针扎起一块切好的黄豆粒大小的钠,最后迅速用橡皮塞塞紧瓶口。这时钠在瓶中与水发生反应,不断摇动塑料瓶,以免钠粘在瓶壁上烧坏塑料瓶,可以看到反应产生的气体使挤瘪的塑料瓶又重新鼓了起来,反应结束后,将橡皮塞拔出,并迅速将点燃的火柴放置于瓶口,反应产生的气体燃烧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由此学生就很容易写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完成学习任务三,从而达成目标②;另外综合学习任务一、二,学生不难得到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即达成目标①。 

在第一段实验视频中学生已经看到,金属钠新切开的断面露置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暗,说明金属钠在常温下会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由此提出新的探究问题:钠在空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产物又是什么呢? 

实验视频四:在玻璃管中放入一小块金属钠,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管,用箭头以及标注引导学生观察现象:钠首先发生什么变化?然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燃烧时火焰呈什么颜色?最终生成的产物是什么颜色?由此学生不难得出结论: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也不同。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四,也就达成了目标③。 

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通过笔者设置的一系列具体而又有针对性的问题,体验了对金属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过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得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顺利达成预定的目标。最后,笔者用一个拓展思考的问题作为结尾:“如果在生活中你遇到金属钠的着火事故,会采取哪些措施呢?”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这样除了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之外,同时也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 

课堂应用 

微课程是为翻转课堂服务的。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学生通过在家中的自主学习已经学会了正确取用金属钠的方法,并掌握了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以及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和原理,这就为课堂上学生的探究活动预留了充分的时间。 

课堂上,笔者首先评价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完成情况,并就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答疑,然后由学生完成自我检测,检查自主学习成果;当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自主学习任务时,笔者又布置学生完成进阶作业,在进阶作业中设计了金属钠与酸溶液及金属钠与盐溶液反应的相关习题,这一部分内容在微视频中没有涉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还不能获取这一部分信息,因此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了障碍,这时适合进行分组实验。这样,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进一步探究金属钠与盐酸的反应、金属钠与盐溶液的反应(如CuSO4、FeCl3溶液)。实验完毕,各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反应的过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大家达成共识后,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分享收获,交流心得。同时,笔者还设计了评价量规,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翻转课堂,在课堂上能更有效地探索更多新的知识,并且拥有了更多做练习、做作业的时间;通过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勇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真正实现了“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在课堂”。 

附:自主学习任务单 

《金属钠的性质》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鲁科版高一年级化学必修1第1章第2节《金属钠的性质》 

2.达成目标: 

①知道并能说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硬度的相对大小、密度的相对大小以及熔点的相对高低); 

②能准确描述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并得出结论,能书写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能准确描述常温下和加热条件下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能知道这两种条件下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不同。 

3.学习方法建议: 

①请你运用观察法认识钠的物理性质; 

②请你运用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学习钠与水的反应、钠与氧气的反应; 

③请你运用表格归纳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关结论; 

④请你认真观看实验视频(可以暂停或重新播放),尝试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作出合理的分析或解释,然后与微视频中的相关讲解进行对比。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教师评价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完成情况并进行答疑→作业(学生定时完成自我检测,小组内讨论,自我纠错)→进阶作业(学生定时完成课堂检测,教师巡视,进行个性化辅导)→协作探究(针对进阶作业中的疑问,各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分组实验:①钠与盐溶液反应,如钠与CuSO4、FeCl3溶液反应;②钠与酸的反应,如钠与盐酸反应)→展示(各小组交流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实验中遇到的困惑,大家讨论)→学生对本节课做小结,分享收获与心得→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评。 

二、学习任务 

任务一 请你仔细观察第一段视频中的实验现象,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中的钠保存在煤油中,说明了什么? 

②钠可以用小刀切割,说明了什么? 

③在切开钠的瞬间,你观察到断面呈什么颜色?随后,断面的颜色有什么变化?请你推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④观看了这一段实验视频,你能得出钠的哪些物理性质? 

任务二 请你仔细观察第二段视频中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你看到金属钠在水中的什么位置反应?钠块的状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做什么样的运动?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反应前后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根据观察到的这些实验现象,你能分析得出什么结论?请你填写下列表格(可以不填满,也可以再补充)。 

 

任务三 

请你仔细观察第三段视频中的实验现象,思考并回答:钠与水反应完毕后,将点燃的火柴靠近瓶口时,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由此,你能推测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请你试着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务四 

请你仔细观察第四段视频中的实验现象,思考并回答: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钠,钠首先发生什么变化? 

钠在燃烧时火焰呈什么颜色?最终生成的固体产物呈什么颜色? 

三、困惑与建议 

评委印象 

钠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学习到的第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也是高中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重要元素。学生如果顺利理解了钠的学法,将对后续学习其他金属元素起到较强的指导性作用。李大明老师的《金属钠的性质》微课程设计,是一份非常有效的助学资源。 

1.从设计理念来看 

①为学情需要而设计。无论是我们所进行的课堂教学,还是设计的学习活动,亦或是对学生的指导,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学生身上。李老师的微课设计正是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精准地把握了学情,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②为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而设计。李老师的微课与学习任务单紧密配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观看、选择观看频次,并在技术手段上进行了必要的放大、慢镜头回放、高亮显示等处理,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发现与构建知识,体现了翻转课堂先学后教、以生为本的理念。 

③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设计。李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几个实验和情境的设置,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探究过程与学习体验,指导学生“做中学、思中学、悟中学、研中学、用中学”。在这样的探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提炼方法、得到感悟,实现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为形成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抓好每一次教育契机。 

2.从设计内容来看 

①本节微课选题切口较小,重点、难点突出,直指问题要害。李老师通过富有启发性的小坡度渐进性问题,逐步引领学生抵达核心内容的学习和学习方法的掌握。这样的设计便于突破学习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②学习单的内容形式明确具体,指导性、层进性强,凸显了对钠金属学习的思维方式的指导。结合课堂的新课学习,教师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知识—感悟方法—尝试运用。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③注意了与课堂的有效衔接。学习单标注了课堂学习预告,学生可以明确现在进行的微课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密切关系,从而调动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自主学习当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