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关开学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校园文体活动;封闭式管理;有效性;积极作用
从文体活动对学校封闭式管理积极推动作用方面入手进行相关研究,也是立足于学校当前的实际情况,具有实际意义。本学期来,学校开展的文体活动有:篮球赛、运动会、跳绳比赛、拔河比赛、文艺晚会、合唱比赛等,每周都有比赛项目和比赛内容,丰富了校园课余体育文娱生活。本文就学校15―16年下学期开始实施封闭式管理,前后几个学期,学生的行为表现以及在学校课余时间出现的违纪处分等情况,校园体育文娱活动开展情况等进行跟踪调查、统计、分析和比较,对封闭式管理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研究对象、时间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晋兴在校学生。
1.2研究时间: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
1.3研究方法:数理统计法。
从学校德育处最近3个学期的违纪汇总进行统计和分析,数据真实、有效。表一:
从表一数据显示分析,学校从15―16年上学期起实施封闭式管理以来,违纪行为比较多,特别是打架和群殴的事件所占比例更为突出。而实施封闭式管理以来,在下学期起,通过大力开展文娱和体育活动,对于出现的违纪不良行为总数从2015―2016上学期的45起下降到2016―2017上学期的9起,下降幅度显著,酗酒群殴已经杜绝,体现出文体活动的开展在学校封闭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表二:
从表二数据显示分析,每一个学期违纪总和都有比较明显的下降,各个专业部的违纪现象得到很好的控制。表三:
从表三数据显示分析,每一个学期学生违纪行为表现总数一年级最多、二年级居中,都呈现明显下降。从男女生违纪行为表现情况分析,男生多数,女生个别现象。这说明一年级学生在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加强引导。
通过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逐步摸索和掌握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的需求。从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10个班级,每个班级随机抽取10个学生,共发出100份问卷,当场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为100%。问卷内容和结果如下:
1.3.1性别:A.男B.女,参与人数100人,选A为56人,B为44人。
1.3.2请问你每周参加学校的文体活动与上个学期比较?选A.增多95人,B.不变5人,C.减少0人。
1.3.3您参与文体活动的时间是:选A.上午0,B.中午6人,C.下午放学79人,D.晚自修15人。
1.3.4您参与文体活动的形式是:选A.学校组织比赛活动56人,B.兴趣小组36人,C.社团8人,D.俱乐部0。
1.3.5您对学校目前开展的文体活动情况:选A.很满意86人,B.较满意11人,C.一般2人,D.不满意1人。
1.3.6在如下的体育活动中,请问你对哪个活动最喜欢?选A.校运动会21人,B.篮球联赛42人,C.排球联赛8人,D.足球赛15人,E.趣味运动会3人,F.集体跳绳比赛6人,G.长跑比赛3人,H.拔河比赛2人,I.其他0。
1.3.7在如下的文娱活动中,请问你对哪个活动最喜欢?选A.文艺晚会28人,B.校园合唱比赛11人,C.十佳歌手赛29人,D.舞蹈比赛18人,E.健美操、广播操比赛 12人,F.其他2人。
1.3.8请问作为文体活动的参与者,你认为在参与中可以得到哪些收获?(多选题)选A.锻炼了体魄,放松情绪98人,B.规范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97人,C. 树立信心,体验成功喜悦98人,D.协调人际关系96人,E.培养拼搏精神96人,F.其他0。
调查结果显示:每周参加文体活动与上个学期比较选增多的95%,有很大的提高。参与文体活动的时间在下午放学和晚自修时间占绝大多数。参与文体活动主要依靠学校多种组织形式。对学校目前开展的文体活动情况满意度达到97%,体现学生对文体活动的认可。最喜欢的体育活动中,选篮球联赛占42%,这与学校篮球传统项目的日常开展和推广有关。最喜欢的文娱活动中,选择比较广泛,各个选项都有一定比重,这说明学生对文娱活动的爱好比较广泛。参与文体活动锻炼中学生普遍认为收获是多方面的。
2研究效果与存在问题
2.1研究效果
2.1.1转变观念,以加强体育文娱队伍建设和创新校园群体体育文娱活动为中心,建立家校合一、全员参与的校园体育文娱制度文化。
2.1.2在学校制度建设保障下,挖掘各种资源,开启立体化、网络化等实践研究,形成“落实高效,创新推进,保全提质”的活动特色。
2.1.3注重细节,规范过程管理,营造人人都关心学生体育文娱活动氛围,创新了学校体育文娱德育化,实现了“全员、全程、全方位”体育文娱的氛围。
2.2存在问题
2.2.1针对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个好,不能全面制定适合的“体育文娱活动处方”,建立学生活动档案。
2.2.2由于资源条件所限,学校很难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不断提高。
2.2.3引导家长提高认识,主动了解、关注自己孩子的个性发展状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沟通和加强。
通^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跟踪调查和统计分析显示,实施封闭管理过程中,加强校园体育文娱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的违纪行为的控制是有帮助的。通过总结,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的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体育文娱活动,尽量让违反学校纪律制度的行为得到控制,将学校体育文娱活动提高到更高的层面上加以运用,将会取得超乎想象的收获。从几个学期来取得的进步,可以说明文体活动的开展对于学校封闭式管理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的。
参考文献:
一、 拓宽命题
作文教学的首要环节就是命题。语文老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然后去思索命题。这样学生的喜怒哀乐、观点见解、曲折故事,以及他们对大自然的审美情趣,对生活的理想追求才会在笔尖下自然地流出。同一次作文,教师尽可能提供内容有别、难易不等的几个题目让学生选择。老师应从全命题的约束里解放出来,可以半命题,可以自由选题,还可自命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有了自由度、自主性,写作难度也就降低了。而作文命题不再是写作束缚时,学生自然就可以尽情地在文字的天地里驰骋、荡漾豪情了。
二、 加强积累
为了丰富写作素材,首先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好书,诗读多了,眼界深远了,诗味就浓了;小说读多了,就懂得如何去编织故事和塑造人物;散文读多了,会悟出生活中的道理,多一份审美的情趣;常读论文,会使人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有说服力。其次要让学生经常参加课外的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如参观、访问、交际、社会调查、春游、踏雪等。浏览大好河山,了解科技动态,深入生活实际,坚持每日阅读报刊,每天收看电视新闻和焦点访谈等节目,洞悉时代的发展动向。再次,指导学生做有心人,把好词好句、转瞬即逝的灵感的火花、作家的生花妙笔、新奇的观点、绚丽多彩的素材记录下来,长期积累,库存就多了,厚积才能薄发。最后,要让学生养成多写的习惯,坚持每天写日记或随笔,天长日久,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畏惧作文的心理就会逐渐消退。
三、 交流探讨
有的老师作前不大指导,只提要求,不去开拓学生的思路,更不去引导学生如何打开“记忆库存”,往往是将题目在黑板上一写了事,学生如坠入云海,四顾茫然;也有的教师,指导过细,学生走不出老师的思维空间,反而限制了大家的思维。许多学生的习作如出一辙,多人一面,缺乏活力与创新;有的学生题未审好就匆忙下笔,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有的学生提炼不出中心,有的同学没有提纲,边写边想,写到哪里算哪里。
积累――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由此可见,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课外阅读,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我们的做法是,开设好阅读课和举行读书比赛。
阅读课分为五种课型:一是推荐读物课,教学过程为“介绍读物─激发兴趣─课外阅读”;二是阅读方法指导课,教学过程为“阅读方法指导─读书尝试─交流体会”;三是自由阅读课,教学过程为“提出要求─自由阅读─勾画欣赏─摘抄笔记─熟读成诵”;四是阅读汇报课,教学过程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书面成文”;五是阅读欣赏课,教学过程为“佳作欣赏─个人点评─全班交流─熟读成诵”。这五种课型,互为因果,有机结合,完整地体现了读书能力养成的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作用非同小可。
学生进行阅读,既渴求有所得,又期望自己的收获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许。所以在读书活动中,要大力开展“读书笔记展”“读书汇报会”“读书演讲会”“读书擂台赛”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再现阅读材料,培养阅读兴趣。
思维――
思维训练的方法主要有:
描绘词语法,即由一个词展开联想。比如由单字“水”联想到月亮姐姐落下的眼泪、茫茫大海中的一滴水、洪水、泉水、冰水、口水、自来水、汗水、冰激凌……
词语联缀法,即通过联想,把几个互不相关的词编成一个有完整情节的小故事。
实物联想法,即出示实物,让学生进行联想。比如,出示葫芦,学生可联想到糖葫芦、葫芦娃、小雪人、瓢、神仙、灯泡等。
图形联想法,即观察平面图形进行联想,或对图形添图叙述。如,由圆形可联想到太阳、泡泡、纽扣、眼睛、干、苹果、月亮等。
此外,还有音响诱导法、理想设计法、科学幻想法、童话创作法等。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
表达――
教师根据作文要求,改变命题策略,以新、奇、趣为目的,由教师指导作文,逐步过渡到学生快速作文。这一环节分为教师指导作文课和学生快速作文课两种课型,两种课型可交叉使用。
教师指导作文课的教学流程:第一步,文海拾贝,即把与本次作文有关的精彩句段、词语展示出来,让学生朗读,以便作文时运用;第二步,思维拓展,即进行思维训练;第三步,目标定向,根据作文要求确定写作目标;第四步,写法指导,主要指导学生选材和构思;第五步,下水引路,即教师读下水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学生快速作文课的教学流程:第一步,思维拓展,打开学生思路;第二步,进入意境,即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一种特别的情境中,迅速提炼出写作素材;第三步,快速作文,即让学生快速命题、快速构思、快速作文。
评改――
这一环节分为教师指导作文评改课型和学生快速作文评改课型。
【关键词】小学作文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32
一、作文与其他知识的广泛结合
开放式作文教学的核心,是将作文放在学生语文学习的“长河”中去定位,将作文与学生的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口语表达、多学科融合、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达到写作有范文,阅读勤积累,表达训练思维,实践活动开源头,多科融合共优化的目的。
(一)与阅读教学改革相结合
小学生善于模仿,而课文又是最好的范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喜欢范文,学好范文。学习课文前先引导学生阅读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课上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讨论、分析、形成共识,课后,让学生用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去读一组相关文章,并以小练笔形式写下自己的所感,所思或小发现。如学习了《捞铁牛》(第六册)后,不少学生想出了更好的打捞办法,纷纷《我也来捞铁牛》,一批由课内阅读生发的小作文应运而生。
(二)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语言积累的最好办法是博览群书。为此,我们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校内坚持每周2-3节阅读课,校外要求学生每天阅读3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阅读书籍,内容、体裁等不做过多限制,根据年级不同,适当作剪贴、摘抄、写心德体会等练笔,并经常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读书比赛、讲故事比赛、读书笔记展览;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阅读能力抽测。这样,充分调动全校师生读书的热情,掀起读书的热潮。广泛的阅读,有意识的摘、记、抄、贴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更培养了学生爱读书的习惯,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三)与口头表达相结合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口头语言的表达训练,也是形成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口头表达训练的环境,来提高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如演讲、故事会等。现代社会口语交际能力是立身处事、获得成功的重要的手段。对提高写作水平来说,它也潜在地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1.口头语和书面语是言语表达的两端,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益;2.说话是我们接触母语学会表达的最初形态,由浅近自然的说到生动规范的写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也是融而为一的言语体系。3.说话和写作作为思维方式两种外化形式二者存在相同的规律,并且彼此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意旨鲜明的说话也可看作是有声的文章。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就应该在说话方面下一番功夫。重视学生广泛学习、勤加练习。
(四)与其它学科相结合
自然、社会、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中都蕴藏着丰富的作文资源。为此,我们要充分的开掘,变“小作文”为“大作文”,有效的拓宽作文教学平台。
教师要通力合作,进行开放式备课。每学期开学的前几天都要集中每个班级的多科教师共同备课,寻找各种知识的交叉点。在合作备课的基础上,语文教师要及时了解各科的课程,沟通情况,针对多科结合的优化点留作文。要求学生在各科学习中,认真观察、操作、分析、把所闻、所见、所做、所感及时记录下来,丰富习作素材,另外,我们还以多学科优化为途径,组织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多科优化活动。如我们在学习五年级《只有一个地球》之前,先与自然学科结合,组织学生参观“海底世界”图画展览,并让学生查阅有关“珍惜动植物保护”资料,之后还要求学生办一期手抄报。在学完课文之后,又结合社会课组织的环境污染调查,让学生写一封建议书寄给有关部门。多科优化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学生习作素材,还开拓了学生思维,从而有利地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
(五)与生活体验相结合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亲身体验更是作文的基础。为此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调整:1.将教材基础训练中的8片作文加以调整,有的删、有的改、有的增,使之更贴近生活。2.有计划的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利用节假日搞社会调查,如了解家乡变化,了解环境的污染等,让小人物尝试着接触大事情,想大事情,学着办大事情。3.将随时发生的事纳入作文,如沙尘暴天气、早冬的大雾均可写进小学生的作文。4.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如引导学生从一把土,从转动的地球等想象出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等丰富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突破学科限制,为学生作文广开素材源
为了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轻松习作,应破除作文题材内容限制,只要写清楚事情即可,破除学科教师限制,作文可写各科中的素材,布置写作的也不仅是语文老师;破除时空限制,不受课前、课上、课后、课内、课外的限制。随时有感而发,让作文成为水到渠成的自然产物。再者就是不以“字”废文,不以“字”影响思维,既不以文中有错别字而影响习作质量,也不以写文过程中有不会写的字而影响思维继续,对于习作中的错别字,可后改,可集中改,习作过程中遇到不会的字可用拼音代替,最后在查字典改正,鼓励学生随时写日记、周记、读后感、社会调查报告等,并及时批阅,写出激励性的批语,形成良好的作文氛围,指导学生每月办一期手抄报——幼苗,并加强交流,形成比、学、赶、超的作文竞争氛围。
学生的作文难写,更难教,课程改革之后更是找不到教作文的方向。如何变难为易,我认为关键在于方法,教师的方法掌握好了就不算什么难事。长期以来,教师愁批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课堂上,教师指定“圈、框”,把学生的思维完全囿于限制之中,没有创新的余地,只能死搬硬套;课后,教师的办公桌上则堆起了一座又一座的大山,每天“搬山”不止,一筹莫展。久而久之,形成了学生被逼写作文,教师被动完成任务的恶性循环,造成了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状况。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完整而系统的训练计划。
由于一部分教师对语文教材及《新课程标准》不熟悉,不能从宏观上把握作文教学。同时,又没有认真地调查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有关的作文教学理论,更谈不上制定分阶段、有步骤的训练计划,教师只是凭着自己的一知半解和一时的喜好,随意地盲目地进行教学。今天觉得材料重要,便大抓特抓“积累”,明天感到审题也不能轻视,便舍材料而进行审题训练,这样朝三暮四,不断地变换,使学生无所适从,抑制了学生的兴趣。
二、理论指导与写作实践相脱节。
在作文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存在着这样两种错误的做法:其一是大讲特讲理论方法,脱离学生写作,学生获得的只是抽象的理论,难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二是将作文理论指导作为点缀,只注重写作数量的多和写作的快,讲方法时只做简要的介绍,便让学生接二连三的写个不停,不管学生是否掌握了这种方法,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是违背作文教学规律的。
三、训练形成呆板,缺乏创新意识。
要想提高写作水平,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但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陈旧,沉寂呆板,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应熟悉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出系统、实用、灵活的训练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避免盲目地照搬和工作中的随意性,使作文教学规范化、有效化。
四、既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育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信息交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信息选择、处理、加工并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学生、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得到和谐、健康、长足的发展。因此,只重视教师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或只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没有创新意识,极大地遏制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试想,在被动的心态下写作,怎么能写出文质兼美的作品呢?
要摆脱以上作文教学的困境,我认为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从提高自身的素质做起具有意识,敢于打破传统的僵化套路,探索出一条适合教学实际的新路子,让作文教学真正插上创新的翅膀!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明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内容及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而且显示了很强的系统性。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强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于是有的教师片面地理解为教学可以完全放弃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自由发展、发挥。
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注重训练方式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1、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有效地积累写作语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材料,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好的文章来的,作文教学,必须注重材料的积累。我在教学中,摸索总结出这样一些方法:①“三个一”工程,即每天一句格言,一首古诗,每周一首歌;②每天200字的摘抄;③每天一条好新闻;④课前10分钟的“记者招待会”;⑤开展评选“班级之最”的活动等等。
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不仅获得了多种写作素材,而且为以后作文打下了基础。
2、开拓学生作文写作思路,激活学生写作兴趣。
怎样才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呢?
①原型启发法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形成,常常有赖于“原型启发”。教师凭借优秀课文为原型进行启发,不仅易于打开学生思路,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了《白杨礼赞》一类借物喻人的文章后,为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忆你们所熟悉的事物中,哪些东西可用它的特点来比喻人的高尚品格的。这一点拨学生们的想象闸门便打开了。
②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即逆向思维定势,是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索,从而得出新的结论,发现新的形象。例如,写牵牛花,一般人多赞美它勇于攀登,奋发向上,为“四化”进军“吹响号角”,逆向思维则讽刺它沿着绳索树枝上爬,是不能自立的软骨头。
③未来畅想法
青少年最富于幻想,幻想能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能激励人们去探索新的科学领域。面临当今世界,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前夕,人类的未来将怎样生活?同学们在二十年后将从事什么工作?科学文化将会怎样发达?宇宙定居点该怎样设计?青少年对这些问题颇感兴趣,我们可以出类似于《2020年畅想》这样的题目让学生试作,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又激发了学生为实现“四化”而奋发学习的热情。
三、巧下作文评语,激发习作兴趣
作文评语是习作教学的一部分,当前,作文评语仍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缺少童趣、缺少激励、缺少启发”等弊端,这样的评语学生要么看不懂,要么不想看,不爱看。
1、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要求教师针对每次习作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的写评语,首先要针对每次习作的目标、任务、要求写评语。
2、充分激励,催人奋进。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与充分的激励则使人发挥自身潜力的80%—90%。因此,我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努力发现并抓住中学生作文中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使之获得前进的动力。
告别,是新的开始;告别,需要一种魄力。我们第一次真正的告别,或许是告别小学,迎来初中的那一次吧,一切都是崭新的,对未来的生活,我们充满期待,心情也在不断起伏。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告别作文8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关告别作文800字1有人说,不够流行就不够资格;也有人说,阳春白雪长眠于沉寂的夜,不易唤醒。
可我不信,我相信万物皆有缝隙,光从那儿来。
——题记
我是音乐剧演员,我是光之外的追光者。
剧终。舞台上光束亮起。
我带着被汗水浸花了的妆容,带着我的虔诚和尊重,向台下鞠了一躬。
哪怕回应我的只是杂乱淅沥的寥寥掌声和一大团一大团令人窒息的无声空气。
耳畔仍是刚结束的乐声,荡气回肠,延绵不绝,即使现在只有我,坐在漆黑的剧场。
舞台中心的光束早已无迹,幕布的阴翳一层一层密密麻麻织起一张网,把我笼罩进漆黑的夜。脚下是无尽的铅灰,抬头,是窗户透进的点点冷清星光。
三个月不停歇的排练,难道只值五十个观众?为什么?为什么我坚持了那么久的东西,他们都看不到?
眼角已有咸涩滑落,四肢也不住地颤抖。我费尽气力想要抓住的那束光,好像越来越远了。
今年是第九年了。
初中的我欣赏到了第一部音乐剧——《猫》,彻底爱上了这门小众艺术;大学的我进入了梦寐以求的音乐剧专业,从此便把自己托付给了它。
我还记得那个柔软的春,我和同学发誓要打下音乐剧江山的年少轻狂;我还记得那个蝉鸣的夏,我离开象牙塔对剧场的憧憬希望;我还记得那个枯萎的秋,同行去另寻天地的无奈惆怅;我还记得那个严酷的冬,没有观众而演出取消的痛苦绝望。
春夏秋冬,昼夜交替。不变的是我对音乐剧一腔孤勇的热爱。
我渴望成为“大声对命运呼唤着,因为我属于我自己”的伊丽莎白;渴望成为“黑暗中探索,汗水浸透衣衫”的马戏之王巴纳姆;渴望成为“惩恶扬善,游侠四方”的骑士堂吉诃德;渴望成为追求爱与正义的Angel和Collins……我渴望太多太多,我渴望我永远是一个音乐剧演员。
舞台中的光束仍在沉寂,而窗外的星光一点点亮起。一颗颗小小的星火,燃烧着,与黑暗抗争着,竟照亮了半个夜空。
黑夜不再沉寂。
我笑了。
我相信我的坚持总有一天会被看到,哪怕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我相信万物皆有缝隙,光从那里来。哪怕没有,我也可以攥着我的星星前进,直到点亮那一片不为人知的沉寂的夜。
我是光之外的追光者,我是音乐剧演员……
有关告别作文800字2告别彷徨,是新路的发现;告别苦恼,是心灵的解脱……告别中有奋起,告别中有新生。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住在奶奶家。奶奶家在农村,所以就有许多令我感兴趣的东西。那蔚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一望无际的田野、五颜六色的花朵、绿油油的菜地,还有翩翩起舞的蝴蝶、勤劳的小蜜蜂……都吸引着我的眼球。
我经常和奶奶去菜园玩耍。到了菜园我总是顽皮的东跑跑西跑跑,奶奶说了我也不听,结果“扑通”一声摔了一跤,弄得满身都是泥,像一个小泥鳅。这时,奶奶总是急忙跑过来,给我揉揉摔痛的地方,拍拍我身上的泥土,不但不会责备我,脸上还露出慈祥的笑容。我还经常摘下奶奶种的西红柿、黄瓜,摘下来就是一口,那滋味好极了!这一个没吃完我就去摘另一个,奶奶不但没批评责怪我,而是还让我多吃点,脸上又露出慈祥的笑。我还经常和奶奶去放牛,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挥一下鞭子,坐在牛背上晃晃悠悠地,那感觉好极了。当牛俯下身来吃草时,我和奶奶也坐下来休息,玩着奶奶自创的小游戏。做游戏时,奶奶像一个与我同龄的孩子,脸上带满稚气,但她总会让着我,并且每做一个游戏她都总会从中告诉我一个人生哲理。奶奶做的饭菜也是美味可口。那西红柿炒鸡蛋、韭菜饺子、糖醋排骨,还有那些地地道道的农家饭使我至今想起来还垂涎三尺呢!
可是,我渐渐长大了,上了中学,再也不能经常回奶奶家,经常看见奶奶了。想到即将和奶奶分离,心里难过极了,眼眶中饱含泪花。我跑到田野上,强忍着泪水,向教会我许多人生道理的奶奶告别,向奶奶的菜园告别,向蔚蓝的天空告别,向鲜花告别,向这里的一切告别,向记载着我童年记忆的这里告别。在泪水中,我也深深地立下誓言:在新的城市里,我要好好学习,发奋图强,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来回报爱我的奶奶,来回报这里的一切。
告别奶奶,告别故乡,我来到新的城市,开始自己新的生活,就像一颗种子落入土地里充满着希望和活力。现在我已从小小的种子逐步长成小树,即将完成第一个成长阶段,向参天大树发展。回想起来,我发现告别中有反思,告别中有发奋,告别中还有希望。
有关告别作文800字3是落叶它也会凋落,是水滴它也会干涸。无论我们怎样挣扎,告别,迟早都会到来。
“转学?”我一脸茫然地看着爸爸,无论我怎样劝解,他都无动于衷,我只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没事,不就是去五天吗,五天之后我不就回来了?”我释然地挥挥手向妈妈告别,看着熟悉的景物从我身边飞过,眼眶却莫名湿润了。
汽车行驶了一个小时,到了宿舍,我迈开腿大步跑了进去,反锁上门,心底被压抑的情绪终于得到了释放,一滴滴泪珠无声地浸湿了我耳边的枕头,却带不走我对家深深的思念。
第二天,开学了。面对着完全陌生的学校和同学,我不知所措地坐在座位上,心里想着早点放假,老师的话一句也没有听进去。下课后,同学们都在议论开学的悲欢,我似乎融不进去,静静地着发呆。
过惯了五天这样无味的生活,我朝思暮想的周末踏着微风走来,微风吹散了我的烦恼,我带着愉悦的心情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我回来了!”我兴奋地冲向家门,那一刻,我似乎把离别抛之脑后,完全没想到我两天之后又要跟家人们告别。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担心的并没有因为我担心了而不至,相反,我更觉得因为我担心了所以它加快了脚步向我飞奔。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和它耗着,于是我心如死灰地躺在了床上。
“你要在学校多交几个朋友,就不会觉得无聊了。”妈妈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进来,一手把背包撑开,一手把我的衣服放了进去“给。”妈妈向我递了递一个袋子,里面不知装了什么,“在那不要以为我不在了就不吃水果,多吃点水果皮肤才会好。”妈妈又开始了日常唠叨,但,此时此刻,我竟然不像平常一样嫌烦,而是认真感受到了妈妈对我的爱。
车又一如既往地发动了,我的心情却不像往常一样烦躁,告别似乎也变了味。
在学校,我认真学习,交到了许多朋友。在宿舍,我阅读名著,领略了万千世界。日子一天天过去,想家的感觉也一天天变淡了,生活也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了。
落叶飘落在花园中,花儿绽开了笑脸,水滴溅到草丛里,小草抬起头致谢。有时候,换一个角度想想,告别不一定是伤感的结束,而是作为另一种的新的开始。
有关告别作文800字4我们人生中会有很多次告别,告别并不意味诀别,在我认为它是一种新的开始,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
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告别是在我小学的时候,当时我还是毕业班的学生,当我们结束小学阶段最后一次结业考试的时候,我们都留下了拍毕业照,我和朋友站在一起。他来自遥远的东北,因为他的父母来到这里创业,所以他也来到我们学校读书。
当他第一次来到学校的时候,我并不没有太关注他,直到老师要让我带他去学校走走,由于快放学了,他似乎怕耽搁同学们回家的时间,匆匆忙忙的做个自我介绍,于是老师让我明天再带他去熟悉学校吧。
今后的相处中我也渐渐与他相识,因为他长相和行为比较刚烈,与我们不大相似,我们就叫他“李烈”,因为他是我本家,所以我们相处很融洽,而且志趣相投,让我成为他在这所学校的第一个朋友,也可以说是最后一个朋友。
他性格比较内向,不擅长和同学交往,当我和他介绍其他同学给他认识的时候,他也只是简单的打个招呼。我担心他这样会很孤单,于是经常陪着他,我们一起放学打球跑步……
可是好景不长,他父母的餐饮生意并不如意,也许是初来南方,还不熟悉南方人的口味,听说他们下星期一就要回东北重新营业了。
他这次用颤颤悠悠的语气告诉我这个消息,平时刚烈的他此时也变得柔情起来,那一对粗黑的眉毛紧蹙着,眼神流露出一丝丝忧虑,此时的我假装镇定自若,微笑着说:“没事,就这几天时间也够了,我答应你带你去了解南方的生活,我们已经结业考试了,不需要一直呆在学校了。”
最后几天,我带他去我家,让我妈特意做了一些南方特色的糕点,看他吃得狼吞虎咽的,我也被他的吃香逗得前俯后仰,一个劲的提醒他吃慢点,别噎着了。之后我们一起去了游乐园,他怂恿我和他一起去鬼屋,胆小的我尖叫连连,而他挡在我身前,此时他就像一个英雄保护着我。他笑嘻嘻地说:“别怕,有我呢。”
美好的时光犹如昙花一现,终究我们得分别了,我记得那天下着倾盆大雨,他收拾好了行李,他的父母也在校门口等他了,我们告别时并没有说很多话,我们互相送给对方一些纪念礼物,并且留了联系方式,当时雨水似乎遮挡住我们的眼泪,我们也并没有像电影情节里面一样相拥而泣,我们在分别时,他向我挥了挥手,示意让我别送了,不要淋着雨了,我面带微笑的看着他坐上了车。目送他消失在朦胧的雨帘中。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虽然今后没有机会再见面,但是这份友情确一直保留在彼此的心里,此后我们也通了几次电话,电话的那头他过的挺好的,我也很好。我相信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会乐观的守护这段来之不易的友情。
有关告别作文800字5十四五岁的女孩子,都有些自己的小心思。“谁家境好?谁更漂亮?谁的人缘好?”……这些都是她们乐此不疲谈资。其实,也算不上攀比,只是到了这个年龄,好像“虚荣”这个东西,就忽地膨胀了。
班里的女孩儿很快便三五成群,一起吃饭,一起做作业,连上卫生间也要一起去。几个人之间无话不说,恨不得把自己之前十多年的经历统统塞入对方的脑子里。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也变成了其中的一个。因为我害怕,害怕一个人,我要找到“合群”的感觉。“陪我灌个水”“陪我交下作业”“陪我去卫生间”……我与她,如同两块磁石的正负极,整天粘乎在一起。“我不太喜欢那个人,听说……”“你知道吗?她在背后说……”脑子里塞满了这间教室里的“八卦”。时间,被一次次的“陪”消磨了。注意力,被一件件无聊的琐事分解了……我把自己藏在“岁月静好”的假象之中,慢慢地迷失了……
直到其中考试的成绩像把锋利的刀,带着讥讽揭穿了我。老师们困惑不解,向来乖巧的女孩儿怎么退步这么大?“你为什么分了心?”他们问我。是啊,为什么?我也问着自己,眼泪涌出来,湿了满脸。妈妈用心疼的目光看着我说:“我带你出去散散心吧!”
山不高,幽静清凉;山泉泠泠,鸟鸣清越。我遇见了竹。
漫山遍野的竹,晕染出一片淡雅的绿色。走进其中的一株,抬头看他挺拔的身子,抚摸他坚硬的枝干,一股冰凉穿过我的手。那一瞬,仿佛有个声音响起,轻敲我的心门,他说——
“生而为竹,就是要放空自己,独立淡然,向上生长,这是我的道路。”
豁然。我激动地望着他,心中思绪汹涌。生而为人,我是不是也该如这竹,不去逢迎讨好?是不是也该如这竹,独立淡然而立世?是的!我本不该那样庸俗的。我本不该那样所谓“合群”的。我要走的道路,也该是如此!
那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这里就浅谈我在几年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愚见: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搬书进室"式的图书来源方式,规范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把课外阅读列入每周一读中.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读
"读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这些名言都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过程是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阅读给人以智慧,给人创造力。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加以方法上的指点。在教师指导和推荐下,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阅读就好像是一粒花种,只要达到一定程度,阅读之花就能开遍每个学生的心田..我们要鼓励学生不放过任何一次的阅读机会,我们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文字,掌握技巧,从而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使鉴赏活动成为他们的自觉修养过程。
三、训练学生研读讨论和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其教学过程是单向交往,教和学的关系变成了讲和听的关系,从而使学生的活动人为地局限于面积课业的"自然活动",使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交往,活动形式多样化,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生生相互合作的社会性活动。
四、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 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 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 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五、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有机结
学生对字词句篇知识的掌握与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写结合"。很明显,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不可分的,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且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但遗憾的是阅读教学远远强于作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很好的将阅读与表达结合起来。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方法 探析
一、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拓宽学生的视野,奠定学生良好的作文基础
作文教学必须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拓宽学生的视野”为主,奠定学生良好的作文基础。
(一)积累语言文字
语言精妙,源于积累。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为学生的厚积而薄发提供广阔的天地。学校应全面开放图书馆,让学生利用空余时间投入到书海中,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
(二)拓宽学生的视野
1.引导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真切地感受和体验
学生为什么一到作文时就无从着手呢?缘于他们平时不善于捕捉生活,或者很多事即使看到了,也都是无意注意,容易遗忘。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必须有目的地带他们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加入到社会的行列中去,让他们亲身感受一下。如:让学生以“真情”为话题写作文之前,我就让学生走上街头帮人家擦鞋,到马路上帮助民警维护交通秩序,到商店帮助搬运工搬运东西,到小吃部里当一回服务员……这样,学生经过实践活动后视野开阔了,印象深刻了,思维活跃了,从其笔尖速写出的语言就丰富了,描绘出的画面就真实了,流露出的感情就真挚了。
2.运用多媒体,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
运用多媒体是一种最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它的广泛运用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生机。有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捕捉到的或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如用纯理论告诉他们,对实际的作文毫无帮助。于是,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根据例文总结出的写法,即写作目标,逐步演播声像媒体,显示学生喜爱的直观形象,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学生有意识地对准目标观察,帮助学生解决无话可写的难题;培养观察能力,从而让学生有序、细致的观察,引起积极、活跃的思维,从而带动具体、生动的表达。如:指导学生练习《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时,事先课题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包饺子”活动,在活动中,电教老师进行了全过程录像。“引例文”后用录像展示活动的全过程,将学生带入“包饺子”。学生看着全班同学忙碌的情景,异常兴奋,注意力非常集中,情感特别投入。
二、加强指导与修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导”即指导
它包括作前准备指导、作中成文指导、作后评改指导。学生作文应从内容入手,但内容从何而来?从生活中获取。这就决定了作文教学中设置“作前准备指导”的必要性。学生对经历的事物没有认识,经历的事物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化认识,这才符合中学生作文过程的认识规律。同时小学生作文也有不少题目所需材料学生没有接触过,需要通过丰富生活、有意体察来积累材料。只要学生充分认识了事物,才能在作文时流畅地表达。
“作中成文指导”、“作后评改指导”组成一个作文训练过程,是在作文课堂上进行的。它是在学生认识事物、获取材料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成作文和修改作文,是表达智力的训练过程。
(二)“改”即修改
作文的过程是认识事物和表达对事物的认识的过程,而这两个方面反映在“作”和“改”中,才算是完整的过程,因此,“改”的过程既是完善“作”的过程,又是对生活的认识深化的过程。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主要教给学生有关修改的方法、步骤、要求和修改符号。在修改的形式上以学生自改为主,辅之以师生共改和学生互改,最好分四步,即:明确目的,确定方法;划分小组,互批互改;汇报情况,互通信息;赏析佳篇,集体讲评。
三、利用“展”、“赛”,激励和促进学生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水平
有检查才会有落实,有测评才会有促进。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会有什么效果。测评可采用“展”和“赛”的方式。
(一)“展”即展览
好的方法必然会出成果,学生的好作文比肩而立,自然让人看了赏心悦目。如果我们把学生优秀的作文经过其他同学的批注,再经过教师的审阅,展览在橱窗或班级中,学生定会产生成功感。他们有了良好的基础,面对今后的作文也不怕,而且越写越精彩,越来越觉得写作成了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优胜者”,是他们的“精神食粮”。我确实就是这样做的,每次我都选出优秀的作文重新仔细批阅,写上美美的评语,然后装订成册,放在教室里,让大家都去欣赏。
(二)“赛”即竞赛
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不仅要指出其不足,还要设置一些竞争机制,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这样他们的作文才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此可让全年级的学生每周进行一次班级中的作文竞赛,每两周进行一次在班级中抽出的选手参加的校级竞赛。这样层层选拔,自然就增强了写作的竞争意识。综观作文教学之方法,以人为本、以法为导、以真为准、以新为则的弘扬个性的写作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将会呈现出勃勃生机。学生的写作离不开学生自己的个性体验和实践,它来自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以及对生活的真切体悟。因此我们说,作文是绽放学生心灵的智慧花朵,是学生诗意心灵话语的自由表白,是学生个性人格的自我展示,是学生创新花朵绽放的美好田园,是学生想象之鸟自由飞翔的广阔天空,是学生与生活、文本、大师、自己的心灵真诚对话的自由平台……但愿我们的教师能教给学生更多自由化的写作方法,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化的写作空间,让他们驰骋想象的翅膀,尽情展示其独立的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成果;培养;学生;作文;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34-01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但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方法。学生作文教师改,剥夺了学生修改作文的优先权,使之不自觉地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性,人为地养成了学生对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教师们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收效甚微。这就说明作文批改由教师一手包办的做法存在着弊端,有改革的必要。
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作文评改看重的只是分数和等级,至于教师批注的修改方案则漠不关心,具体的修改操作更不了了之。
如果教师的评语笼统空泛,于学生则更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长此以往,学生根本无从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劣所在,修改无方,谈何提高?虽然教师们也采取了个别评语的方法,但是由于受时间、精力、认识范围与程度的局限,往往是力不从心,鞭长莫及,也不可能全面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这些情况都表明:教师们应该把修改作文的优先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们在长期不断的作文修改过程中去提高写作水平。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可见,文章“入妙”须“频改”,而只有习作者本人在“频改”中才能领悟文章“入妙”之法。由不断修改而渐入佳境,古今中外的文章家概莫能外。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终身需要。我们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很难说就不与写作打交道,那个时候,学生们就不可能随时随地都拿着文章回去求教于老师,而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就有了用武之地。从教学角度而言,这正是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教师们都懂,但更要让学生们明白: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同样是终身受用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者组织他们互相修改。”由此可见,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作文教学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
把修改的优先权还给了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洒脱一身了。 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从知识的讲授到能力的训练,都应当是对小学作文教学的一种有“形”的超越。这个“形”,在一般情况下,是通过达到某种水平的文章来得到体现的。
指导学生写出达到某种水平的文章,就不再是软指标,而变成了十分明确的硬指标。就像跳高场地上必须跨越的明确的数码一样。教师和学生因而也就有了测试自己自身水平的具体尺度。这对教师的能力和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提高,无疑是个促进。
以成果为目标,促进作文的教与学,便把训练成果提到了首位。训练是否有效,作用是大是小,得到了具体而实在的检测,这就能准确发现训练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便于针对性地扬长补短,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减少教与学的盲目性而增强其自觉性。
作文教学的成果是实实在在的硬件,如果教师本人弄不清这硬件的具体特征、写作要求、容易出现的病症和医治病症的办法等等问题,那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就会变得十分困难。因为有效指导的前提是中肯的指导意见。似是而非的空话或者套话都是不中用的。要设法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与技能,教师很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和指点,这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循循善诱。要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和稳定持久的写作积极性。这是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和习惯的重要前提。同时要着力于提高学生对作文修改的认识,端正其态度。这种情况对教师来说,当然是一种压力,会迫使教师不断地自觉地更新知识,想方设法思索训练的手段,全心全意地去精心组织教学的全过程,努力追求理论与实践的逼近,不停地练习写作,进行“下水”探索。久而久之,教师的创造性也许就逼出来了。课堂讲授就不会以原原本本传达教材为满足,就会以有效的指导为出发点,把力气化在对教材的理解上,就会极力追求理解的准确深刻和表达的深入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