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读落花生有感范文

读落花生有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读落花生有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读落花生有感范文

花生有很多好处:花生的味儿美;花生可以榨油;花生很便宜……最可贵的一点好处是,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这篇文章蕴含了一个十分大的道理。文中的“父亲”以“落花生”来勉励子女,要做个不要只讲外表体面,还要对人民有好处的人。文中“父亲”的话使我受益匪浅。

在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只顾外在的美,不顾心灵的美丽。这些人,虽然外表美丽,可内心丑陋,他们终究还是丑陋的。

我们要学习做一个心灵美的人,外表美丽虽然能给人带来好的第一印象,可最终的印象来源还是人的心灵是否美丽。

这篇文章好在从身边的一件普通的事物中,去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这种方法能使得所想要表达的道理更深刻,更耐人寻味。

第2篇:读落花生有感范文

1. 阅读,增强语言训练的力度

选入教材的文章作品,由于作者构思立意、运笔行文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形成语言文字的空白。教学时,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补充情节或空项,则能促进阅读,增强语言训练的力度。如《黄山奇石》一文,课文根据黄山岩石名形相似的“奇”,通过“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等石的具体描写,突出“很有趣”。其他奇石。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一笔带过,形成空白。我们可引导学生紧扣“奇形怪状”,抓住岩石的名字,发挥想象里,分别说说这三块略写的岩石的样子。模仿前文描写的句式手法,把这三块岩石具体写下来。然后要求学生改写课文,把这三块岩石作为详写的内容,把原文中详写的四组岩石作为略写,开头结尾不变,进行更高层次的训练。

2. 培养学生能言善辩和口语表达能力

将“辩论”这一形式纳入课堂,一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二是容易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照亮心灵的沉睡区,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三是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创新,敢于表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不迎合别人,活现出一个实实在在的自我。更重要的是通过争辩能够明白是非,从而培养学生能言善辩和口语表达能力。

3.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我是这样处理的:第一句:天/灰蒙蒙,又阴/又冷。指导学生用低沉、悲伤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人民对总理的哀悼之情。第二句: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挤满”、“长”、“多”三个词读重音,使学生在朗读中也和人们一样沉浸在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中。如此引导,学生品出了言中意,言中理,言中情,既丰富了语言库存,有陶冶了情操。

4.让学生有感而发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这句话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课文的内容、层次、感情、语言特点、重点词句、精彩片段,进行符号批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让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使思想得到启迪,灵魂得到净化,个性得到张扬。如在教《鸬鹚》一文,我让学生对“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竿往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一句中,为什么用“一抹”作专题批注。结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有的说:一抹很轻,显得宁静;有的说:可以看到渔人对鸬鹚的关爱,渔人和鸬鹚配合默契;有的说:只要轻轻一抹,鸬鹚就那么听话,为渔人效劳,可见这是些训练有素的鸬鹚;还有的说:用一挥或一檫等词,动作粗鲁,没有一抹温柔,说不定还会伤害到鸬鹚。学生在多元解读中丰富了“一抹”的内涵,领悟了“一抹”包含的情和意。

5. 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叶圣陶也曾指出:“上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学生是报告和讨论,教师是指导和订正。”古语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对言语的感悟,可以进一步感悟课文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在教学《骄傲的孔雀》一文时,先要求学生自己对照图文仔细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骄傲的孔雀》的故事情节,看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怎样,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何。结果学生把孔雀那种骄傲,认为自己漂亮,妒忌别人,骄傲得连自己都不认识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6.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新课标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在总目标中也特别强调要“注重情感体验。”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体验为基础的,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行为、认知和情感的整体参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那种内在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亲历、体认和验证,对于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追寻“体验”,让体验全方位地进入开放的语文课堂,也正是当前语文教师的倾心追求。

7. 让学生质疑,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提高素质

“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由此可见,让学生质疑,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提高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落花生》一文,有学生提出:“落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这个对比不科学。为什么?因为桃子、石榴、苹果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这不是一举几得吗?总比落花生只供食用不可观赏要好得多。虽然学生的理解与作者的表达意图有失偏颇,但能向教材挑战,就很难能可贵了。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进入“愤悱”的状态,也就达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第3篇:读落花生有感范文

关键词:有言可发 言之有物

在当前的小学课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过多地强调模仿的作用和功能。尤其高年级学生的习作课教学,仍然以模仿写为主,致使一部分学生在习作时,不“仿”就不写,不“仿 ”就无内容可写。于是,在习作中出现诸如编造情节,随心所欲地乱写、抄袭、套作等弊端。这样,自然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习作课教学步出模仿作文误区,快速提高写作水平呢?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习作课的教学中大胆探索。在多年的执教生涯中,我的做法是:

一、明确目标,端正教学思想。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就是小学习作课教学的目标。作文教学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这两种能力。大纲还强调:“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培养。”因此,在制订习作课教学计划时,应按照读写结合的作文教学思路,要求中、高年级写反映实际生活的例题。在平时习作课教学中,要“事必躬亲”,把主要精力放在丰富学生生活,指导观察生活方面,在文外下功夫,拓展写作内容,每次作文之前,必须有生活实践。

二、读题赏新,培养写作兴趣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好的范文对小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统编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久经锤炼的佳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技巧,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欣赏。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因此,指导学生认真理解文章的生动内容,要求熟读,注重背诵,仔细体味作者匠心功力,使学生在吸收知识,增进技能的同时,不断增添写作兴趣。启发他们把吸收、消化的养料(语言、写法、知识等)通过习作练习表现出来。当然,这种“表现”决不是机械的套仿,而是能动的借鉴,灵活的运用。

在习作课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文题的思考与设计。在命题上,切忌呆板、落套,应力求新颖、有趣,带有感彩。如《在天气最冷的时候》、《老师的白发》、《动人的一幕》、《爸爸(妈妈)我多想对您说》、《节日,这里最热闹》、《今天,我在同学家做客》等文题,学生一看就觉得有趣。这样把题目出到学生的心坎上,就会加强题目对写作欲望的诱发力,很容易激起学生的表达欲。学生便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议,从而达到不吐不快之意境,写作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高。

三、指导观察,提高写作水平

注重指导观察,是迅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而快捷的途径。

指导直接观察。先教给学生观察知识,这包括观察的目的、观察的顺序、观察的重点乃至抓住特点观察等。语文课本中规定的观察作文,有写植物、动物、景物、人物、事情、场面等,都须逐一认真指导,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训练。如教完《爬山虎的脚》、《落花生》等课文,指导学生回家仔细观察植物,并出半命题作文:我喜爱的植物-- 。有位同学平时作文不怎么样,这回按照要求去做,写了“太阳花”,结果写得很有特色,我在班上口头给予表扬后,还把他的习作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同学们看到后,习作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指导间接观察。间接观察指看别人观察写下来的内容,也就是阅读别人的文章。间接观察为直接观察提供语文材料和各种知识,同时也学到了别人的写作经验,是直接观察的必要条件。所以,必须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

四、有的放矢,提倡自由写作

有的放矢地提倡自由写作。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所规定的观察内容在没有命题的前提下进行,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放开写”。此方法提倡学生不受传统作文框架的束缚,可以随心所欲地一任思绪自由奔驰,凝注笔端。如自习课上,一只麻雀突然飞进教室。安静的教室立即沸腾起来,有的同学关门窗,有的同学拿扫把、竹杆,有的同学嘴里发出吆喝声,有的同学昂着首手舞足蹈……麻雀在教室里飞旋,同学们神态多异,情绪高涨。最后麻雀飞累了,终于被一位同学逮住了。“众生捉鸟”的“壮观”一结束,立刻让同学们自由写此景此情此乐此感,结果,同学们的习作见仁见智,大多言之有物,把逮麻雀的场面描述的淋漓尽致。

五、推荐发表,享受成功乐趣

小学生尤其喜欢自我表现,常常爱显示自己。当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都很羡慕时,就喜形于色。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要创造多种条件,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们强烈的表现欲望,引逗他们的争胜心,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自己品赏作品的乐趣。以此来激励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喜欢习作。在习作课指导中,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始终坚持作文一作一评,表扬习作有进步、有特色的同学,每学期班报刊登一至二篇优秀作文。这样,自然就有许多学生的习作得以“表现”。他们受到极大的鼓舞,对写好作文也就充满了信心,兴趣之火也就自然燃烧起来。从而使他们觉得习作并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种乐趣 。

在当前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形势下,我们要教给学生成功的习作方法,让学生有言可发、言之有物,以达到快迅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第4篇:读落花生有感范文

关键词: 感悟体验 小学语文 实际运用

新课改下,学生的全面发展、感悟体验已成为教学的核心问题。感悟体验式教学要求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注重学生内部发展。语文通过一系列听、说、读、写与作者产生共鸣,内心产生情感影响自己的行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精选课文熏陶学生的情感,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丰富他们的感悟体验。

一、创设情境,营造教学气氛

在实施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学习《长城》这一课时,首先设置导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你们去爬过长城吗?有谁知道长城有多长,远处看它像什么呢?长城在古代是用来干什么的呢?”通过一连串问题,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大家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这时,利用多媒体制作的PPT,向学生展示长城远看、近看不同角度的图片,将书本上的内容生动、形象化,让学生有更直接的体验。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开始与印象中的长城对比,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同学们,图片中的长城我们已经观看了,和大家之前看到的一样吗?那想不想看看作者眼中长城又是什么样的呢?”通过引导,学生开始主动阅读课文内容,通过放映的图片和自己阅读的感悟产生深刻体会,对教材内容增加立体感,增加联想,情感不断深化,实现体验式教学目标。

二、加强实践,获得操作体验

实践出真知,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单纯依靠教师教、学生学的僵化模式,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出现死记硬背现象。体验式教学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独立实践,获得体验。比如:学习《落花生》这一课时,首先通过播放音频,让学生倾听和熟悉课文内容,模仿标准朗读的节奏、情感运用,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自由分配父亲、母亲、孩子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最后教师根据小组表现进行综合评比,鼓励学生独立实践。通过学生合作、角色扮演,提高学生沟通、表达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主动表现意识,使学生亲身体验课文内容表达的情感,使其更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提高认知能力。又如学习《触摸春天》这一课时,教师通过设置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有哪些特有景物呢?在你们眼中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然后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分别画一幅有关春天的图画,最后,通过相互展示自己作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引导阅读,丰富感悟体验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每篇课文都蕴含丰富的思想情感,体验式教学法就是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反复阅读,感受阅读中图片、文字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比如:学习《生命生命》这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使学生感受命的含义,或者教师通过分组进行朗读比赛,大声朗读感受文中词汇、句子搭配的美、感受课文朗读过程中语句直接节奏的美,通过不同节奏搭配展示文章的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走进文章中的奇妙世界,通过反复阅读课文,让学生体验生命的渺小、顽强、可贵。在学生熟悉课文后,教师通过制作Flash,将课本中的动画用动态图片展示出来,通过阅读和直观图片相结合,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明白我们生活中处处有生命的存在,不仅自己生命可贵,而且周围一切有生命的动物、植物都有存在的价值,都是人类的好朋友,要善于发现大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四、训练写作,记录情感体验

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属于难点,需要情感与写作技巧高度配合,才能写出好作文。这就需要教师不断训练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留心记录生活中、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将其作为写作素材运用到写作中。比如:写有关“母爱”的话题,学生对”母爱“的定义是宏观的、模糊的,教师应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妈妈在生活中如何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但母爱是宽泛的,不是自己的母亲才会体现母爱,应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大自然,发现我们身边各种动物对自己的孩子是怎样的,以及平时阅读中涉及的有关描写母爱的文章,对其好词好句及表达母亲的方式、描法、修辞手法等善于积累并运用到写作中。又如写关于风景的作文时,在学生放假时要求学生外出旅游多留意身边的风景,记录当时的感受,最后用笔记录下当时的心情和感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随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情感不断得到升华。

五、结语

小学语文的感悟式体验教学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而且使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如鱼得水,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不仅掌握学习方法,还丰富学生的情感、实践等体验,开阔思维,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王娜敏.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实践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0,16:154.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