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志愿者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志愿者;队伍建设;资源转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046-02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世界级大型赛会的举办权不断增多,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从2009年哈尔滨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到2011年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等大型赛会的成功举办,无不彰显着我国举办大型赛会的卓越能力和经济实力,令世界为之赞叹。在赛事的筹备、举办中,赛会志愿者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各大赛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志愿者队伍整体素质的优劣,服务水平的高低,是影响赛会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向赛会选送优秀的志愿者,对赛会的顺利召开与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校宣传、召募、选拔、培训、考核、上岗的各个环节中,都要遵循严肃对待、严格挑选、严明纪律、从严训练的原则,培养出素质优良、服务高效的志愿者队伍。
一、当代高校赛事志愿者队伍建设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志愿者不断扩大与专业志愿者组织稀缺的矛盾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志愿者这一社会公益性极强的身份走进了各大高校校园。当代大学生有着青年人朝气蓬勃的气质与创造性的思维,他们渴望并愿意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奉献,但是专业性很强的志愿者培训组织却四处难觅。即便在高校中志愿者社团层出不穷,但是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仍然是此类社团的软肋,也是志愿者队伍建设壮大的瓶颈。
(二)高校学生年级的逐渐增长与自身日渐消退的激情之间的矛盾
在高校学生工作中不难发现,在学校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中,参与程度最高的往往是低年级学生。由于考虑到自身未来发展与职业规划,在高年级的学生中,志愿服务与参加活动的热情逐渐被消磨殆尽。但高年级学生中不乏参加过志愿服务的优秀人才,这就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流失。在积累了丰富的志愿服务实践经验后,这些人才往往很难在校内找到一个属于志愿者的交流平台,无法与后来人分享自己的经验。所以,建立一个具有官方性质的志愿者交流平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为了交流得更加广泛,可以以省为单位,省内几家高校可以联合开设这样的一个平台,做到资源共享,为志愿者大家庭的新成员铺路。
二、大型赛会志愿者队伍建设
高校志愿者不同于社会志愿者,由于高校志愿者队伍的主要群体均为在校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在待人接物、社交礼仪、团队协作等方面均需培训提高。所以在建设高校志愿者队伍时,务必根据赛会要求,针对志愿者队伍实际,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应志愿者健康成长的新路子,保证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健康成长,以利于志愿者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服务品质,提高服务效能。
(一)组建青年教师志愿者领导小组
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在筹备建设志愿者队伍时,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组建由青年骨干教师构成的志愿者领导小组。该组织的配置人数应为学校选派学生志愿者人数的1/15~1/20,并且在组内推举出一位有志愿服务经验的教师作为小组组长。同时建立层层管理机制,从而做到专人专项、专人负责的高效率网络辐射式管理模式。在筹备成立领导小组的过程中,应多选派各大高校各个院系的政治辅导员,增强队伍的朝气与亲和力,提高服务效率。小组工作职责包括:在各高校宣传大型赛会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对赛会的兴趣与热情,增强志愿服务时的自豪感与集体荣誉感;收集上报的志愿者报名表,针对各小组具体工作职责,结合学生的报名志愿与意向,初步确定志愿者初试时间;对志愿者进行测试,以志愿服务、无私奉献为基本指导方针,对志愿者进行有目的性的选拔测试。筛选出具有吃苦耐劳、肯于奉献、善于合作的人才,并针对志愿者的个体特点与优势做进一步测试;以增强队伍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为目标,对最终确定的志愿者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和实战演习,消除志愿者之间的陌生感,融为一体,增强志愿者队伍的整体合力。
(二)志愿者的动员与招募
在对志愿者进行动员工作时,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报纸、网站、展板等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全校性的宣传与广泛的动员。在动员时要重点宣传举办赛会的背景、意义,增强学生踊跃报名的热情,并充分调动每一位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为日后高效率的志愿工作做铺垫。在学校以学院为单位,统一发放志愿者工作报名表。在报名表上不仅要体现报名人员的个人经历、爱好、特长等基本信息等,更要推陈出新,增加诸如志愿感言等主观板块,增强报名表的立体感,尽可能从表格中获取反应填表人更多的个性特点的相关信息。此外,可以联合各学院的政治辅导员,获取重点推荐名单。对于政治素质高、综合素质全面、大局意识强、服务水平高、服务经验丰富的学生,在日后的培训阶段可以重点培养,可逐渐承担相应的具体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分担领导小组的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三)志愿者的筛选与培训、考核
在确定志愿者报名人数后,学校志愿者领导小组可以进行志愿者的初步测试。测试应结合各高校配置状况与报名人数,以筛选出具有更高服务精神、更优个人素养的优秀人才为目的。此环节可以在各学院中统一进行。在确定志愿者名单后,要积极引导志愿者走向实践的道路。高校志愿者领导小组要主动创造实践条件,利用各种机会,把志愿者的培训工作由单一的传统的讲座式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方式,注重应用性与可操作性,如模拟操作式、实战演练式和实习训练式等。从而把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并不断反思总结,积累实践经验,推动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快速发展与提升。在此环节中可以邀请心理学专业相关老师,与志愿者一同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团队训练),增强团队凝聚力,消除志愿者之间的陌生感,尽快融合整支队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志愿者领导小组要对志愿者近期的培训内容进行一次大规模、全方位的验收考核,旨在强化队员特殊技能的掌握熟练度。考核后要对考核结果进行及时反思、总结,对培训内容、方式要进行相应的改进与完善,达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领导小组要把握志愿者在培训期间的训练效果与心理变化,对稍有懈怠的队员要进行个别谈话,必要时可以重新选择一名志愿者,确保每一位队员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领导小组可以联合其他高校,举办志愿者交流会,探讨在志愿者队伍建设中出现的个性与共性问题,交流总结经验,共同引导青年志愿者进步与提高,确保志愿者队伍建设高效性。
三、大型赛会后的资源转化
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与服务经验都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如何在完成赛会志愿服务后,把精神资源转化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如何在校园中树立以优秀志愿者为榜样,引领更多的在校大学生学习这种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赛会志愿者服务后高校应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
(一)采用“分派式”方式,将优秀人才安排在各种志愿服务之中
经过正规的、大规模的志愿服务的历练后,志愿者会对志愿服务的意义有着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在志愿服务后,学校可以将有经验、有能力的志愿者,安排在学校组织的支教志愿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志愿服务中,辅助带队老师,引导缺少志愿服务经验的同学高效服务、认真工作。在学校的志愿者培训组织建设中,也可以选取在志愿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队员担任教师助理的角色,也可以请他们现身说法,形成优秀资源的有效生成和高效利用,发挥承上启下的持续发展的链接作用。
(二)采用表彰等方式,把先进人物事迹融入到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中去
把优秀志愿者在服务中的先进事迹和精神收益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熔铸在一起,利用表彰奖励、校园媒体宣传等方式,把志愿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对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培养广大学生与人沟通、相处、配合、团队协作能力,把志愿服务中维护集体利益的宝贵精神应用到学习、生活、学生工作中去;坚持并发扬各团队中民主、团结、协作的特色,坚持实事求是、坦诚相待的处事风格,坚持多沟通、多反思、多总结的工作方法,努力将志愿者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变为高校大学生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为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家乡人才培育、公益事业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作出贡献,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做时展的承担者。
一、高校志愿服务现状
(一)高校志愿服务广泛开展,注册志愿者人数庞大。大学生树立了较强的志愿服务理念,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地开展,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热情是值得肯定的。
(二)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单一、内容老化。高校在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时缺少前期策划、安排,仅仅对原有服务进行简单重复,不能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服务影响力。
(三)高校志愿服务具有偶然性和随机性。偶然性的志愿服务给予服务对象短期帮助,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队伍稳定性较差,大学生志愿者难以提供专业性更高、需要长期投入的志愿服务。
(四)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缺乏资金支持。大学生是社会的消费者,本身没有收入,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需要一定的财力投入。资金问题也是高校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的阻碍因素之一。
(五)高校志愿服务组织之间的合作有待加强。不同高校以及高校内志愿者分队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有时会造成活动时间和内容的冲突,同时也造成了志愿服务力量的浪费。
二、高校志愿服务的制度缺陷
(一)招募制度的缺失。高校志愿服务组织设置繁冗,各院系、各社团的志愿分队分开招募,造成人员的分散,不利于人员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招募完成后未对志愿者信息进行登记存档,不利于志愿服务队伍的延续与志愿精神的传承。
(二)培训制度的缺失。高校志愿组织对志愿者的培训较为欠缺,志愿者未接受系统的培训便开展服务。通识培训与技能培训的缺失导致志愿者缺乏基本素养,不能在给受助人群提供切实的帮助。理念培训的缺失造成志愿者对志愿精神的肤浅理解,容易在遇到困难时产生畏难情绪,削弱服务热情。
(三)组织管理制度的缺失。高校志愿组织未对所服务的片区、定点进行归类,服务范围不确定。未对常设服务项目与短期活动进行分类、规划,服务时间、频率不确定。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前缺少系统的项目设计与周密的事前预测,导致最终服务效果实际成效不大。
(四)保障制度的缺失。保障制度包括资金保障与人身保障。如何筹集资金,如何合理运用资金?如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障志愿者们服务过程中的人身权益与安全?这是目前志愿者保障方面遇到的问题。
三、高校志愿服务制度优化建议
(一)完善招募制度。志愿组织招募制度可参考如下招募机制。招募初,进行项目设计,制订招募规划、标准和方式;招募信息,内容包括服务对象、服务行为、志愿者发展等,明确志愿者在志愿组织中的任务;确定录取并进行注册登记。
(二)完善培训制度。通常培训内容可分为认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理念培训三部分。认识培训即向志愿者介绍基本的组织内部概况;技能培训针对志愿者特定岗位服务的要求,通过讲解和示范提升志愿者的服务技能;理念培训则注重志愿者精神的培养,优化志愿者的服务动机,提升志愿者的服务境界。
培训队伍可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从团委干部和辅导员中选拔专职的指导教师,并定期参加志愿服务工作师资培训。专业教师队伍,让教师结合本专业学习,设计志愿服务项目。有关专家、学者。针对具体项目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业化的培训。
针对学生进行志愿活动的宣传,让更多得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并对加入的学生每人下发青年志愿者证书以及号码。让活动系统化,正规化,人性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志愿者实践总结报告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志愿者实践总结报告一
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经常参加入学校和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说是志愿服务给了我这个大学生的锻炼机会和实践舞台。突出的感受就是通过志愿服务平台,眼界更加开阔,心灵更加清纯透彻,对奉献过程中得到的快乐感受也更加深刻。正如旅游系志愿者服务口号“助人助己,乐人乐己。”以助人为快乐之本为座右铭。
做志愿者工作,在工作的时期里,我们在他人还在睡懒觉的时候,便已经出现在了校园里,经受阳光的洗礼。所以,当别人问起我们是否疲累的时候,我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重担。整个工作过程中,我们所代表的其实并不是个人,而是我们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的声誉。所以你做得越好那么这所学校,这个系给他人的映像也就越好。我们对每个人都一直在微笑着,衣着整齐的做自己的工作,在他人需要时总是第一时间给予他们帮助。今年我作为第六届“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的志愿者,亲身体会了作为一名志愿者的无私和光荣。我们的工作分为几部分,前期主要是志愿者的培训和调试跑道的制作;中期就是迎接参赛队伍,安排他们的食宿问题,让他们熟悉学校的一些地方;后期就是比赛了,这个过程还是比较心酸的,大家白天还要引导参赛队员进入赛场调试车模,晚上还要制作第二天的跑道,每天晚上辛苦到凌晨两点。这些基本上就是我们为您志愿者的工作了。
虽然我们的工作大家看起来都是比较简单的甚至有的人不屑去做,但真正做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大家都成长了许多明白了很多道理。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学会了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其实有的是看似简单,但是只有经历了才会有收获的,不要想着投机取巧,这样有可能会走很多弯路。
志愿者当以爱心为前提。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发自内心,要用真心去关爱需要帮助的人,哪怕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关爱的手势,都能给予人温暖的感觉,因为爱心魅力。
志愿者实践总结报告二
我校组织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针对学生进行志愿活动的宣传,让更多得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并对加入的学生每人下发青年志愿者证书以及号码。让活动系统化,正规化,人性化。
其实刚加入志愿者协会的时候,我们对于志愿者有着许多的懵懂,似乎觉得也就是做点好事那么简单,其实不是这样的。每次的活动我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与收获;每次的活动给别人带去的都是微笑,同时留给自己的也是开心。
针对我们财会系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以下活动:迎接新生活动,美化校园,敬老院之行等义务劳动。我系同学都积极参加,用自己的热情为需要帮助的人们做一些事,我们感到很光荣。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实质上反映了当代青年助人为乐、甘愿奉献的时代风貌和精神风貌,全系的志愿者在校团委和系领导的带领下,发扬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使我系的志愿者活动走向新的辉煌。
大学阶段,是我们人生的重要里程碑,我们不仅应该努习书本知识,更应投身社会实践,组织青年志愿者,积极参加社会服务,是提高自我,锻炼自我的有效途径。从社会需要上来讲,社会需要我们的奉献,需要友爱,这是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应具备的起码素质。
回顾我们在志愿者活动中的点点滴滴,付出的是真实的行动,给予的是真正的帮助,收获的是内心的感动,当然没有的,只有更好的,希望我们财会系志愿者协会越办越好,把那句“让爱心永存校园,用真情贡献社会”记在心中,我会时刻牢记自己是个志愿者。
志愿者实践总结报告三
为了充分调动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立足校园,走进社会,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青年志愿者组织机构,确保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力、凝聚力
大学青年志愿者活动由校团委直接领导,具体工作由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学生会外联部策划、组织和实施。建成以校团委为总站,志愿者协会为龙头,以个班级为分队的多层次的服务体系,组成了一支不断壮大发展的有序的青年志愿者队伍。
二、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确保志愿者活动的专业性、创造性
由于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活动,是一项不断进步的事业,在服务过程中,志愿者、服务对象、以及社会环境等几方面,都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必须提高志愿者服务技能、服务水平和认识程度等,才能有助于服务开展,服务水平的提高。
1.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邀请社会各界的先进青年志愿者到我校为志愿者做讲座,增加了我校的志愿者对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热爱,极大地调动了志愿者的积极性。
2.将志愿者以班为单位开展理论学习与实际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学习、探讨志愿者活动方向以及自身的感受;以活动为基础,以志愿者的交流为纽带,创立专题讨论学习制度,充分鼓励并大力支持志愿者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玉林师范学院,广西玉林537000)
[摘要]本文围绕我国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展开研究。在对构件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原则进行全面、深入论述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策略,即建立健全培训招募机制、完善评价反馈机制、优化服务激励机制。
[
关键词 ]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原则;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173
1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原则
在对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进行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来对学生党员的志愿服务行为进行约束,只有这样学生党员的潜在价值才能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志愿服务活动才能够有序、高效的开展下去。
1.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作为我党坚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体现,以人为本也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性内容。以人为这一概念围绕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强调,认为人才是现实世界最重要、最根本的,要远远高于物而存在。因此,为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具体到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工作中来,就是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人民群众为中心来开展一切志愿服务活动。在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围绕广大学生以及人们群众的所需、所求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志愿服务,以使社会中不公平的现象得到减少,使社会公共产品能够被合理的分配到需要它们的人手中,使弱势群体的人数得到减少。正是基于此,地方高校的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必须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基础上,将对人民文化、物质的需求的满足放在工作的首位,使高校学生党员的志愿服务成为一项惠及全民的活动。
1.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是我党思想的基本路线,为我们各项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具体来说,实事求是原则指的是,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遵循客观的原则从现实对象出发,对事物的发展规律以及内部之间的联系进行探寻,以认识到事物最本质的内容,并以事物的实际情况为根据来规划自己的行为。因此,地方高校要想建立起长效的学生党员服务机制,就必须对不同的服务环境、服务岗位、服务对象以及学生党员志愿者综合素质等相关情况进行综合的考虑,以有步骤、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服务活动的筹划,切勿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来开展服务活动。同时,由于事物都是处在一个普遍联系当中,这种联系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因此,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坚持以联系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以提升学生党员志愿者自身的服务能力。
1.3坚持参与自愿的原则
随着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范围的扩大,需要的志愿者数量也会逐渐增加。那么如何在质量上使志愿者的服务有所保证,并将服务的实效性发挥到最大,志愿者在参与时的意愿是一个关键因素。参与自愿原则强调志愿活动的参与者在行动和思想上的自觉、自主性,是志愿活动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坚持参与自愿的原则来开展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是对高校大学生平等参与意识的尊重,能够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使学生党员志愿服务者的社会责任感、道德心等良好品质,在建设和谐社会、扶危救困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展现。以参与自愿的原则来对党员志愿服务者进行招募,能够使大学生志愿者的创造性、主动性在服务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很大的提升,促使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得到良好的开展。因此,要想构建起高校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就必须坚持志愿服务者参与自愿的原则,让参与者在不受到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出自内心的想要参与到服务活动当中而非“被自愿”。
2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策略
2.1建立健全培训招募机制
2.1.1完善培训机制
高校大学生党员志愿者的综合素质水平决定着志愿服务质量的好坏,这其中即包括了大学生党员志愿者的法律、道德、文化素质,也包括了志愿者对服务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服务理念的认识,而这些都需要在科学的职业服务培训下才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就当前我国地方高校的志愿服务情况来看,培训机制的优化需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建立严格的志愿服务培训制度,提高志愿服务培训的专业性。二是,在志愿服务的培训内容方面进行强化,以通过志愿服务专业技能以及相关通识的培训来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例如,在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大型活动时,要求我们对志愿者的外语、礼仪、健康护理等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而对于地震、海啸等灾难性的志愿服务,则要求加强对志愿者应急技巧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训。无论是何种内容、何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培训,都可以以案例分析、实地参观、情境模拟等培训方式来进行,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培训的趣味性,使培训达到良好的效果。
2.1.2优化招募机制
志愿服务招募机制的优化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前提,是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要想使招募机制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就必须对志愿组织投入的实际情况、所服务当地的具体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状况、志愿者的参与动机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的考量。对志愿者招募机制进行优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增加志愿者人数的基础上,提升志愿者的质量。因此,为了尽快的构建起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就必须要做好人员的招募工作。具体来说,一是招募必须要结合当今大学生自身参与服务的动机来进行,以提高志愿者招募的有效性。二是要严格遵循招募的原则,即用空余的时间来开展招募工作,根据区域服务的实际情况对招募空间进行变动,招募方式应多样化,
2.2完善评价反馈机制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反馈,通过对志愿者的服务进行科学的评价,能够收集到更多有关志愿服务的建议、意见、想法,而在对这些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总结和反馈过后,能够为志愿者以及志愿组织提供更加有效的帮助。当前为促进高校学生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可以采用正式和非正式的两种评价方式。正式评价即主要针对志愿者工作的时效性进行评估,是由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机构直接委派专门人员到服务地区对志愿者的服务情况进行实地的考量,并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撰写评估报告,以帮助志愿者认识自身的优缺点,激发其服务的热情。非正式的评估即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当中,自发的针对志愿者服务的态度、心理素质、精神面貌进行直接的评价反馈,这种评价方式能够真实的对志愿者的服务情况进行客观的反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易于志愿者接受。
2.3优化服务激励机制
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的优化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志愿服务组织对志愿者的激励。其中包括精神激励即对志愿者的表现以及能力给予肯定、为志愿者提供参与决策制定的机会、鼓励志愿者学习更多的服务知识、为其提供人文关怀。还包括物质激励,即通过实实在在物质奖品、奖金等来对志愿者的需求进行满足,以使其在工作中的创造力以及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挖掘和激发。二是,志愿者对自我的激励,自我激励是激发志愿者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内因,是志愿精神向志愿行为以及品质进行内化的发展过程。三是,社会对志愿者的激励,是指将志愿服务的理念在整个社会当中进行树立和蔓延,推行志愿者光荣可敬的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
[1] 吴子贵,金敏,杨亮.试论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9).
[2] 张兴玲,唐成.对我国体育志愿者组织激励机制的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11).
[3] 吕淼华,劳俊华.在高校学生党员中开展先进性教育意义重大[J].思想教育研究,2005(8).
[4] 于保春,彭恩仁.论以志愿者组织为载体的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平台建设[J].理论导报,2010(12).
一.活动前准备。
活动之前先与敬老院院长取得联系,在得到院长的允许后。我们开始准备关爱活动的细节。由康大志愿者干事组织康大学院25名志愿者参与关爱敬老院活动,由志愿者干事们和参与活动的志愿者上培训课。让志愿者了解镇龙敬老院的环境并教导如何和老人沟通等关于敬老院的培训知识。我们策划者会通知康大志愿者服务总队演绎部的志愿者干事组织表演节目。还组织采购探望老人家所需的食品。在活动前一天晚,我们的干事会组织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开会,再次强调活动时间和集中时间和说明去敬老院的注意事项。并为志愿者们分为两大组。
二.活动进行时。
出发时间到,我们会在康大学院正门出发,约步行25分钟。到达敬老院我们两位志愿者干事先进敬老院并询问院长。在得到准许,我们志愿者分为两组进入敬老院。每组人负责一栋老人宿舍。进入宿舍和老人聊天并邀请老人到楼下的大院观看由康大志愿者表演的节目歌曲。并分发山楂饼,陈皮丹等食品,让老人馋下。我们关爱活动主要就是和老人家聊天,老人家们都很健谈,有些老人还高兴地唱起革命歌和我们一齐互动。然后我们和老人家一齐照相留影,有些老人们还摆出姿势让我们照相,笑得合不拢嘴。最后我们志愿者集中一齐大合唱,带动老家们的气氛。
三.活动结束。
【关键词】系统科学;志愿者管理;信息反馈;信息传输;系统结构
大学生志愿者是大型体育赛事的重要人力资源,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的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众多高校的参与为赛会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总结实际操作和具体运行过程的经验,研究如何有效做好志愿者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系统的定义及系统科学的介绍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又称为整体或总体;要素又称为元素、部分、局部或零部件,在一定的意义上,又称为子系统。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要素和特点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控制系统与行为系统。系统科学是一门从总体上研究(复杂)系统共同运动规律的科学。系统科学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在60年代形成了体系。从1944年,奥地利学者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到《运筹学》、《信息论》、《控制论》、《自组织系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协同学》等理论的提出和应用,系统哲学、系统方法、系统技术和系统实践在各个层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系统思想已经广泛应用于传统科学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管理的一切领域。
二、志愿者管理系统的特点
大型体育赛事的志愿者工作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一般包含志愿者招募、调配、培训、后勤保障、激励、宣传、总结表彰等子系统。这个系统的组成要素包含志愿者、高校管理人员、竞赛、赛事组委会、运动员、观众等。这个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特性。如:目的性;志愿者工作的目的是为大型赛事提供志愿服务,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各个要素或子系统的功能都是指向这个目的。整体性;志愿者的招募、调配、培训、后勤保障、激励、宣传、总结表彰都属于志愿者管理的范畴,它们作为系统的要素围绕系统目标,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其中的任何一环缺失都可能导致整个志愿者工作的失败。层次性;志愿者工作系统是大型体育赛事中是赛事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志愿者工作系统又包含了志愿者招募、调配、培训、后勤保障、激励、宣传、总结表彰等子系统。上层系统和下层系统之间,以及同一层次各组成要素之间存在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
三、系统科学对于志愿者管理的借鉴
1.增加志愿者管理系统传输信息的明确性。控制论认为,管理即控制。一个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对象、控制器、执行机构、反馈装置四个要素组成。其中控制器是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接收作用,它接收外界输入的各种信息和反馈回来的信息,并对这些接收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即分析、比较、论证。二是发出作用,它根据加工后的信息,向执行机构发出必要的指令。在志愿者管理系统中,控制器是管理者和管理机构。因此要对志愿者工作进行有效控制,就必须建立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在信息指令传输过程中由于介质造成的损耗会造成管理信息的衰减,所谓信息的衰减就是指信息由确定要变得不确定,直至解体。越是不确定的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越容易因衰减而解体,系统要素的作用发挥,影响系统目标的达成。因此,有必要增加志愿者管理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明确性,减少因信息衰减带来的不确定性。在志愿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信息传送途径的选择,尽量选择会议传达、书面文件的信息沟通形式,不要选择QQ群信息等易变的途径。
2.建立志愿者管理工作的信息反馈的纠偏机制。反馈在控制系统中非常重要,控制器正是根据反馈信息的量才能比较、纠正和调整它发出的控制信息的量,从而实现控制。一个良好运作的系统,必然是一个具有完善反馈功能的系统,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主要靠反馈来实现。反馈有两种:一种是线性反馈,如物理系统、生物机体系统中的刺激――反应模式;另一种是非线性反馈,大部分社会系统中的反馈是非线性反馈,志愿者管理系统也是如此。志愿者管理者发出的管理信息,经信息通道由被志愿者接收。接收者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会加入自身的因素,同时受到噪音的干扰,反馈结果可能不是信息发出者所期望的。为此要建立信息反馈纠偏机制,形成有效地反馈回路,使系统朝着减少偏差的方向发展,即朝着人们预期的目标发展。志愿者管理者如果不深入基层,不了解志愿者第一线情况,就得不到反馈信息,于是对偏差心中无数,其决策或指挥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就会给工作带来损失。可以设立志愿者信息处理中心,由志愿者经理与志愿者骨干、志愿者党员作为信息处理的专门人员,建立投诉邮箱、留言板,收集志愿者的反馈信息,第一时间对反馈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意见反馈给意见提出者,这样一方面可以纠正志愿者管理乃至整个竞赛系统的偏差,以做出尽量正确的决策,及时解决涉及志愿者切身利益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激发作为系统的要素的每个志愿者群策群力,共同做好志愿者服务。志愿者信息处理中心的设立还提高志愿者的士气,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
3.构建开放的志愿者管理系统。开放性是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系统只有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互动,将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吸收、利用转化成自身有序化的动力和物质条件,从而增值和有序化,实现有效发展,否则就是无序化的系统。耗散结构理论也认为,系统的稳定是开放中的稳定,只有保持系统的开放性,通过输出熵,才能保证系统的有序。志愿者管理系统是大型赛事系统中的子系统,它涉及高校、场馆、学生素质、社会风尚等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要依赖与外部环境保持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这就决定了构建开放的志愿者管理系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体宣传和报道志愿服务,用正确的思想、健康的舆论引导志愿者,形成有利于志愿者管理工作的良好环境。二是注重相关信息的收集和传递,消除信息障碍,做到畅通无阻。广州亚运会共面向高等院校及社会招募了赛事志愿者6万人,城市志愿者60万人。除此之外,还专门组织成立了代表性群体志愿者,招收了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穗外人士、残疾人志愿者。代表性群体志愿者的加入,有助于加强跨文化交流、吸收借鉴国际志愿者管理经验,进一步展示广州形象,扩大亚运会的影响。
4.优化系统结构,提升志愿者服务功能。系统科学理论认为,当组成整体的各部分单独存在是,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功能和性质。而一旦将它们以某种特定的方式组合成整体,其性质和功能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好的组织结构,是一种科学的安排,一种优化的排列组合,而不是简单的罗列堆砌。系统科学告诉我们,每个单元只有通过系统的有序结构才能表现自己的性能,而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提升系统结构的方法:一是提升各要素的质量;二是系统要素结构的优化重组。要做好志愿者工作,除了要选拔素质优秀的志愿者人才,做好志愿者培训工作,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也尤为重要。要实现志愿者工作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必须要进行系统结构创新,从调整要素结构,协调要素关系,提升要素质量等方面着手,才能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体现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益。如根据志愿者的需要,可以通过建立志愿者信息处理中心提升志愿者的士气,修正志愿者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可以设立志愿者心理驿站,为志愿者提供压力释放、心理健康的加油站。也可以结合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激发志愿者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各项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志愿者;高校图书馆;服务机制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2月18日
一、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机制现状
(一)志愿者又称“义工”,是指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心而自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人或群体,志愿服务有无组织的和有组织的两种形式。日本的大学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从1986年就开始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行动始于1996年,高校图书馆界引入志愿者服务更晚些。随着图书馆事业的不断扩大,高校图书馆在实现化被动提供文献服务方式为主动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新型服务模式,图书馆的人员编制显得十分匮乏,志愿者队伍作为一支生力军,可以弥补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不足,由志愿者来从事一些相对简单的工作,可使一部分专职馆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致力于开展深层次服务,有利于更有效地管理图书馆,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化解图书馆服务与读者需求之间的矛盾。
(二)我国图书馆界在引入志愿者、合理有效地管理志愿者、充分发挥其作用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规范志愿者管理流程、建立有效的运作和保障机制是有待于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这也使得近年来对图书馆志愿者的研究不断增多。吴迪通过对海外图书馆志愿者的调查,总结了他们的经验及启示;邵贤以沈阳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模式下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内容、管理特点、激励方法、评价标准及管理的意义;谭绣文阐释了志愿者活动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指出了图书馆志愿者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这些研究多从理论上出发,缺乏实证探索,如何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志愿者活动是值得高校图书馆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机制主要思路
通过对国内外图书馆志愿者活动的调查,拟从志愿者管理原则、规划、招聘、培训与指导、督导与评估、管理机制等方面对图书馆志愿者工作进行探讨。高校图书馆对于志愿精神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志愿精神对建设和谐校园的重大意义。到图书馆工作的志愿者,一般来说都从事的是图书整理、环境卫生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志愿者的从业人员也比较少,缺乏一种完善的管理机制,志愿者工作的随意性很大,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志愿者管理规则,是高校图书馆致力的方向。
(一)志愿者管理原则
1、协同管理原则。馆员和志愿者之间需要通过合理的组织及有效的分工合作,形成一种整体合力,志愿者表现与指导馆员的责任挂钩,强化横向与纵向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使他们紧密团结在一起,为读者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2、激励管理原则。为志愿者提供发挥能力的工作岗位,提供展示成就的机会或学习研究的平台等,辅助一定的物质或荣誉激励,可以稳定其工作热情。要使志愿者工作长久开展下去,应做好以下工作:提供能发挥志愿者最大能力的工作岗位;为志愿者提供学习研究的条件;为志愿者提供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为志愿者提供展示成就的机会。
3、广延性。对志愿者的管理目标要具有一定的广延性,既有效促进服务质量,又提高志愿者自身综合素质,在制定计划时,考虑问题要全面。志愿者本身就是读者,同时又是图书馆服务提供者,这种双重角色更能从读者立场出发去发现图书馆在服务和管理方面的缺陷,并能够将读者的意见及时有效地反馈给图书馆工作人员。
4、人性化原则。志愿者虽然大多为学生,但他们的志愿精神可嘉,在对他们的管理中,一定要充满人文关怀,注重其个体发展,把志愿服务当作学生课堂教育的补充,坚持以育人为目标,这样图书馆才会在他们的配合下,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志愿者管理机制。建立志愿者网站,由专门人员负责志愿者网站的数据、更新和维护,包括志愿者岗位的设置、志愿者条件、各类激励机制、绩效评估、终止志愿者工作时以及建立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的方式,等等。
1、招募选拔。图书馆志愿者的招募可以有三种模式:一种是图书馆办公室负责,为全馆所需部门招募人员,培训合格后分配至所适合部门;一种是各部室独立招募,针对各自所需招募志愿者,这种模式集中培训几率较小,管理相对松散;还有一种是与各高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由协会负责志愿者的工作安排和各种活动。无论哪种模式,都必须有一个志愿者联络员,认真做好志愿者的记录,指挥协调志愿者的工作。
2、培训指导。图书馆制定详细的志愿者服务手册,招募到志愿者后,必须先进行一种带有引导性质的基础培训,然后再根据不同的服务岗位,安排专门的培训课程,根据培训后的情况,视其能力分配任务,调动工作积极性。
3、绩效评估。图书馆要建立一套志愿者服务的绩效评估机制,可从服务岗位、服务时间、服务水平三个方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每学年对优秀者予以奖励。服务达到100小时可以获得一份证书;累积工作200小时~300小时,可以获得一份纪念品;累积达到500小时,可以获得一个荣誉奖章,等等。
4、终止关系。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志愿者都是一种自愿、松散的状态,志愿者不想来工作了,发个飞信或跟老师说下就行了,没有一种明确的终止关系的方式,这对于志愿者的考核很不利,因为许多志愿者需要根据自己的时间调整志愿服务时间,可能会有中断,如果没有合理的记录方式,将很难统计出他们的累积工作时间。
5、建立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图书馆志愿者服务许多人认为只是一种活动,活动结束志愿者服务也可结束,事实上志愿者服务应该是一个长期长效的工作。通过郑州轻工业学院图书馆的志愿者实践活动,寻求到一种适合高校志愿者服务的长效机制。由于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的学科知识多元化,不同的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需求也不同,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学科知识却相对单一固定化,所以难以全面满足各类学科读者的不同需求。来自不同专业的志愿者恰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三、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机制创新、应用价值
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机制以志愿者服务实践为基础,通过文献调研、个案分析等方法,探讨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管理机制及长效机制,总结出一套适合高校图书馆运行的志愿者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高校图书馆服务平台,充分利用高校大学生的人才优势,通过为读者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图书馆存在的价值,以组建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团队的模式,来解决图书馆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服务要求的困境,这对目前各高校图书馆人员紧缺和管理困难将大有裨益。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丽萍.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管理探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
【关键词】“市民之家”;志愿服务;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
一、“市民之家”志愿服务基本情况及调查基本情况介绍
杭州市“市民之家”是方便市民的办事平台。目前,市民之家有29个进驻部门开设131个窗口,可办理340余个事项,日均接待市民群众近4911人次,最高接待量逾7000人次。一方面,无论是从秩序维护的角度,还是从缓解办事压力的角度,“市民之家”需要志愿者来缓解负担。另一方面,随着志愿者队伍的日益庞大,每逢大型赛会和重要事件时,志愿者都出现“井喷”现象,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渴望有一个长期开展活动的志愿服务平台,根据志愿服务“经常化、项目化、品牌化、规范化”发展的要求,“市民之家”志愿服务队也就应运而生了。
“市民之家”志愿服务平台的成功建设为杭州市其他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经验,城市志愿服务“微笑亭”、“门前新三包”志愿服务、公共自行车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等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并顺利成长。为总结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建设经验,项目研究者专门以“市民之家”志愿服务项目建设为代表进行了研究分析。
二、以“市民之家”为代表的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产生缘由的深刻思考
(一)志愿服务从活动到平台的转变。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在经过近几年来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后,形成了庞大的注册志愿者队伍,在历经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汶川大地震等大型赛会和重大事件后,积累的志愿服务的丰富经验,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虽然这些活动尽管带有短期化、运动化式的特点,但极大激发了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很多有时间做志愿者、有精力做志愿者、有热情做的志愿者的人已经开始不满足于为短期的活动提供服务。随着志愿者工作体制的不断完善、志愿者组织的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志愿服务项目的不断丰富、志愿服务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我们在完成重大赛会庆典及重大事件志愿服务的同时逐步着手向建设志愿服务平台,要让志愿服务“时时可为、处处可为、就近就变、持之以恒”地常态化发展。
(二)志愿服务从点到线的转变。让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让更多的社会人群参与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并享受志愿服务,是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大型赛会和重要事件面前,志愿者一呼百应,报名人数远远超过需求人数,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极度高涨。就如2013年中国国际动漫节,志愿者需求量是400人,但是最终报名人数达到6300余人。很多学生甚至抱怨,重大活动总是千载难逢,而服务时间也总是短暂的,在大学四年中有可能志愿服务的次数就那么一次。重大活动不常有,服务时间短暂这些都是一个点的层面上的活动,要成为一以贯之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生活文化,就要从重大事件重要活动中的轰轰烈烈、喧腾奔涌转变为源远流长、经久不息的常态化志愿服务。
三、以“市民之家”为代表的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的拓展展望
(一)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需专业的志愿者来支撑。杭州市志愿者协会下组件的专业的志愿服务队。加上“专业”两个字是因为“市民之家”的志愿者除了要和普通志愿者一样有精力、有时间、有爱心外,还要了解各个窗口单位的业务知识。比如,公积金、婚姻登记处等,市民排队排得很长,志愿者要非常清楚地了解办证的材料、手续、填写表格的规范等,这样就为市民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同时,常态化志愿服务队伍还要注重志愿者的培训,重点做好志愿者理念培训、专业培训、委员轮训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除了作一些理念、心理、礼仪等常规内容外,“市民之家”还邀请其他窗口的工作人员为志愿者做公积金办理流程、婚姻登记材料准备等专业的培训。
(二)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可持续性发展需注重品牌打造。北京的“蓝立方”在奥运会的大背景下成功推行,成为了全国常态化志愿服务发展的模范;广州“西关小屋”在广州亚运会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极大地促进了广州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杭州的“市民之家”志愿服务平台随着惠民政策的推行成为了政府亲民举措的重要载体。研究表明,当志愿服务项目成为城市品牌时,政府无论在政策、资金还是在关注度上都会有所提升,项目的继续发展也会得到公民和公益组织的大力支持。“市民之家”志愿服务包含着杭州精神与现代志愿文化,因此要将其作为志愿服务重点品牌来建设,打造看得见,摸得着的杭州志愿服务标志,这也将有利于弘扬“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精神与志愿服务精神,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建设幸福和和谐的社会。
(三)吸纳多组织拓展和开发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志愿组织被称作社会的第三域,他能弥补市场部门和政府部门的不足,执行市场部门和政府部门所不能完成的或者不能有效完成的社会职能。赛拉蒙指出:在美国,由于政府机构的科层化、官僚性和低效率,人民更倾向于通过一种复杂的政府和志愿组织合作的模式获得公共产品,在这种模式中,政府负责财政支持,想独立的志愿组织购买公共物品。在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的拓展和开发过程中,应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向社会组织开放承办权的方式,引导符合条件的各类组织与社团联合承办项目。这样不但使得已有的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得以传承,而且发挥了各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开发提供了特色的志愿服务。
参考文献
一、 南京财经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宗旨
南京财经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时刻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
青年志愿者行动自实施以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及社会各界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来。实践充分说明:青年志愿者行动符合时展的潮流,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青年志愿者将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投入到和谐社会建设中,以自己的行动迎接2012年北京奥运盛会。
二、 活动扉页及总结
我们时刻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发扬志愿者精神,不断用实际行动展示着南财学子对社会、对母校的挚爱。先后为公益事业、安全防范、环境保护及大型庆典活动等提供了良好的志愿者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思路,完善服务范围,收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同时我们又探索青志自己的发展思路,将一些大型活动纳入我们的品牌活动的创建行列。例如:接新生、义务献血、防艾禁毒等。同时还深入居民,关注民生,为仙林新村的居民送去春季多发病防疫知识,给敬老院的老人带去欢乐。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及相关活动宣传使志愿服务的理念深入同学们心中。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向上的过程,我们将不断探索寻求新的突破,使青年志愿者力量不断壮大。
三、 本学期工作将大致按如下几个思路展开:
(一) 活动实行项目化管理
增加和拓展项目,坚持在延续传统活动和品牌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发展思路,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为2012年北京奥运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 优化社团组织结构,以组织部为核心,以其他部门为辅助开展各项工作。
重点突出两个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部职能,使其成为青志各部联系的桥梁同时成为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和各学院青志分会联系的桥梁。充分发挥组织部的协调作用。另一方面是调动爱心社和红十字会,将各项公益宣传、奥运知识宣讲和生命健康知识普及全面展开。
(三) 搞好协会体系建设
目前,协会分为总会以及分会。总部设有秘书处、宣传部、组织部、公关部、爱心服务社以及红十字会。目前各分院青志已经基本运作起来。如何加强总会与分会之间的联系,高效地开展工作是我们本学期工作的另一个重点。相关经验将会在接新生和以后的一系列大型活动中探索取得。
(四) 增强自身制度建设,完善协会各项章程,提高工作效率。
(五) 加强公益宣传,提高协会成员和所有在校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 走出校园,关注民生,与团市委,爱德基金会保持密切联系,与各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各校联系网,同时搞好青志网页建设和形象宣传。
四、 南京财经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体系部门
南京财经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已基本建立起完善合理的组织体系,并且在几次大型的活动中,在校团委的领导下,这种体系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各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各尽其职。我们坚信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在青志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南京财经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 南京财经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学期活动计划:
志愿者是不以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这是我国的志愿者协会给“志愿者”下的定义。在今天,志愿服务的发展已成为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志愿者的身影已遍布于我们社会的各个领域。使尽可能多的志愿者参加进来,利用青年志愿者团队的力量为社会和谐之美,奥林匹克盛会的成功举办奉献一份力量。
以2012年奥运会为契机,大力弘扬志愿者理念。通过宣传或一系列活动在南财广大师生中形成“人人为奉献,奉献为人人”“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良好风尚。
(一)接新生
活动时间:xx年年9月8号—9号
负责部门:南京财经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活动内容: 新学年的接新生工作是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的品牌活动。该项工作将于9月8号、9号在南京火车站、长途东站以及中央门展开,本次的接新生工作我们会将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各部门和各分院充分协调,密切配合,让大一新生感受到南财人、青志人的热情。
(二) 青志招新
活动时间:xx年年9月13—15号
负责部门:南京财经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活动内容:07级新生的到来将为学校注入新鲜血液。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也期待着新生力量的加入。在招纳新成员的时候,我们会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校同学都感受到青年志愿者的力量。我们要从中选出具有奉献精神,工作认真踏实,充满热情的新成员,让青志这个团队发展得更好。
(三)干事培训
活动时间:xx年年10月中旬
负责部门:组织部
活动内容:主要是针对刚进入我们这个集体的成员作一次关于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相关知识的普及。主要内容包括:爱心的使者—志愿者、爱心的传播—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的精神和价值、中国源远流长的志愿文化以及中国志愿服务的现代实践、南京财经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的历史和所做出的成绩。最主要的目的是普及志愿服务的相关知识,让青志的新生力量更好的了解我们这个集体。
2012年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学期工作总结一文如不符合您的要求,推荐参考以下同栏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