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文科技论文范文

英文科技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文科技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文科技论文

第1篇:英文科技论文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科技交流日益频繁。为了适应对外交流的需要,我国公开出版的科技刊物大多要求作者附上外文摘要(主要是英文摘要)。有些社会科学刊物和内部发行刊物也要求作者附上英文摘要或英文篇名。因此,英文摘要已成为我国科技论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对外科技交流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常常看到,在相当数量的科技工作者和专业教师的英文摘要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随处可见。有鉴于此,论述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写作方法的论文也不时见诸于报端,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之文。然而,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仍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下去。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对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的一些常见技巧作一探讨,并附带谈及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特点以及我国一些科技工作者的论文英文摘要中的常见错误和不妥之处。我国科技工作者大都是先用汉语写好论文摘要,然后再译成英文,因此我们的探讨也围绕汉译英进行。

1 如何选词

正确选词是保证译文质量的重要前提。选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原文的词义

词的正确选择首先取决于对原文词义的确切理解解而对原文词义的确切理解又取决于对原文上下文的推敲,英译汉如此,汉译英也如此。

例1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Anewcomputer-aideddesignmethodispresented(inthispaper).

说到“提出”我们往往首先想到putfor¬wardraise,advance或make等词,如“提出建议”,英语为putforwardaproposal。但本例中的“提出,,指“叙述”、“讨论”或‘介绍'故用pre¬sent„当然,本例也可说成Thispaperpre¬sents...method,只不过英文摘要中人们更倾向于用被动语态。

例2本文建立了柔轮原始曲线的数学模型。

Theexpressionsoftheoriginalcurveoftheflexsplinearederivedinthispaper.

原文中的“建立,并非指“建立,某个机构(如学校、公司等),而是指“推导出”即“推导出数学模型’,,故选用derive(推导)比estab-lish(建立)更为贴切。“数学模型”不同于“飞机模型,、“汽车模型,等,其本身是以函数关系式表达的,实质含义即“表达式”因此,“数学模型,,译成expressions比译成mathematicalmodel更符合原文的本义。

1.2注意使用书面词语

科技英语除了大量使用各学科的专门术语夕卜,还喜欢用一些日常语言中不怎么使用的书面词汇(有人称之为bigwords),以体现科技英语正式、庄重的语体特征。例如,科技英语多用many,少用alotof或lotsof;多用obtain,少用get;多用finally,少用atlast或intheend;多用正式动词(如performinvent等),少用短语动词(如carryout,makeup等)

例3本文主要研究平面机构的可动性。Thispaperprincipallystudiesthemovabilityofplanecomponents.

“主要(地)”最常见的对应词是mainly,这里用mainly当然也可以,但用principally更能体现科技英语正式、庄重的语体特征。

 1.3注意使用名词来表示动作

这类名词通常为表示动作的名词,如anal¬ysiscomparisonstudy,introduction等,常见的结构为“make(give等)+名词(analysis等)+介词’,意义上相当于相应的动词,如makeastudyof相当于study,makeananalysisof相当于analyse,giveanintroductionto相当于intro¬duce等等。

例4本文研究了电容对频率响应的影响。

Astudyoftheeffectofcapacitanceonfre¬quencyresponseismade.(比较:Theeffectofca¬pacitanceonfrequencyresponseisstudied.)

1.4注意词的搭配

由于语言习惯的差异,汉英两种语言在词的搭配方面不尽相同,如“开机器”,英语为startamachine;“开车”,英语为driveacar。汉译英时应注意其不同之处,切勿生搬硬套。关于这个问题,请看关于词语搭配的论述。

2 如何搭配

汉英两种语言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固定词组和搭配用法。这些比较固定的表达,有时可以逐词译出,有时则不行,勉强译出,不是词不达意,就是不符合英语的习惯。因此,翻译时尤其要注意两者的不同。请看下面几种情况。

2.1定语和中心词的搭配例5硬水hardwater

汉语中同一个‘硬”字,由于中心词不同,英译文要使用不同的词:

hard与water搭配,high则与steel搭配。

例7本文认为,这一定义具有重要意义。

原译:Theauthorholdsthatthisdefinitionhasimportantmeaning.

汉语可以说“重要意义”,但英语通常不说importantmeaning。英语的习惯说法是great(或important)significance(注意meaning指“意思”、“含义”,而significance则指“意义”、“重要性

改译:Thisdefinitionisofgreatsignifi¬cance.

2. 2主语和谓语的搭配

例8本文所讲的内容对通讯工程师来说是很感兴趣的。

原译:Thecontentthatthispapertalksaboutisofgreatinteresttocommunicationsen¬gineers.

汉语的“本文”可以与“讲”搭配使用,但直译成英语thispapertalksabout则不符合英语习惯,属于汉语式英语,即Chinglish。英语中talkabout的主语通常为人,而不是物。本例中“讲”的实际含义为“叙述”、“描述”或“讨论”,因此应该用describe,discuss或present等。此外,content一词虽然可以表示汉语“内容”的含义,但如果谓语动词为describe,discuss或present等时,英美人更倾向于使用what一词。这种用法值得我们注意。

改译:Whatthispaperdescribesisofgreatinteresttocommunicationsengineers.

2. 3谓语和宾语的搭配

例9本文对提高打印速度的印字质量提供了一种机辅设计手段。

原译:ThispaperpresentsaCADmethodforincreasingtheprintingspeedandtheprintingquality.

汉语既可说“提高速度”,也可说“提高质量”;但英语increase只能与speed搭配,而不能与quality搭配,“提高质量”英语要说improvequality。

改译:ThispaperpresentsaCADmethodforincreasingtheprintingspeedandimprovingtheprintingquality.

例10本文强调指出了光强随圆柱直径变化的正弦规律。

原译:Thesinelawofthevariationofthelightintensitywiththecylinderdiameterhasbeenpointedoutemphatically.

汉语的“强调指出”译成英语的pointoutemphatically从字面上看,似乎完全对等,但用法上存在差异。英语的pointoutemphatically常用在普通英语和政治文章中,在科技文章中一般用动词emphasize而且即使在普通英语和政治文章中,英语也倾向于用emphasize。

改译:Thesinelawofthevariationofthelightintensitywiththecylinderdiameterhasbeenemphasized.

B哪些词可以不译

汉语里有些名词,如“工作,、“问题,、“条件,、“状况”、“情况”等,有时有具体含义,有时没有具体含义,或具体含义不多。如‘我提个问题,中的“问题”一词,有具体含义,汉译英时必须译出,译成MayIaskaquestion;而“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中的“问题,一词,则无具体含义,不必译出,只需译成Contradictionsamongthepeople。这种无具体含义的词,人们称之为“范畴词,(categorywords)。我们在写英文摘要时,或者将论文的汉语摘要译成英文时,这类范畴词通常不需要写出或译出。例如:

例11论公关工作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FunctionofPublicRelationinTotalQualityContral.(比较:“工作服,译成clothes)

“公关工作,等于“公关”(公共关系),故“工作,不必译出,只译成publicrelation即可。

例12关于建筑产品质量问题的法律思考

AConsiderationfromtheAngleofLawontheQualityofBuildingProducts.(比较:“关键的问题,译成akeyproblem)

本例中“产品质量问题,即“产品质量”故“问题,一词无需译出。

例13论劳动力市场需求约束条件下的经济模式未译。(比较:“自然条件,译成naturalcondi¬tions)

总之,遇到“工作’,、“问题”等词时,是否需要译出,关键是看这些词是否具有实际含义,或者说是否属于范畴词。我们应该根据上下文仔细推敲,以使译文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原文含义。

此外,我们中国人写论文时,常常在论文的标题中加上“探讨,、“初探,、“试论,、“浅谈,“研究’等词,以示作者行文谦逊以及在学术上留有余地,这类词语英、美作者过去也常使用,但目前使用的人已越来越少。目前英语科技论文标题的趋势是简洁、醒目、突出主题。因此,将这类词语译成英语时,尤其是在投往国外科技期刊的稿件中,除非强调,最好省略不译,以符合科技论文标题的发展趋势。下列英译文中括号内的词语通常可以省略不译:

例14过滤常数确定方法初探

(PreliminaryStudyof)MethodsofDeter¬miningFiltrationConstants

例15现代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探讨

(Discussionon)ReliabilityDesignofMod¬emMechanicalSystem

例16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研究

(Researchon)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

例17论建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

(On)ArchitectureandModemScientificTechniques

3 如何断句和并句

汉译英时,一个汉语句子通常译为一个英语句子。但是,由于两种语言习惯的差异,有时一个汉语句子需要译成两个或更多的英语句子,这种情况称为断句,又称分译;或者反过来两个或更多的汉语句子需要译成一个英语句子,这种译法称为并句,又称合译。下面我们分别讨论。

3.1断句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方法是在接近句首的地方断句,第二种方法是在接近句末的地方断句,第三种方法是在中间断句。

3.1.1在接近句首的地方断句

这种断句方法通常用于“总提一详述”的句型中,即开头部分先用几个字概括地提一下,然后再详细地加以说明。概述部分通常断开译例18本文介绍了在IBM—PC机上开发的一种功能卡,将它直接插入主机的I/O扩展槽就可在CRT上直接显示出转速、扭矩的瞬时值及转动方向。

InthispaperafunctionalcarispresentedforIBM_PC.IfthecarispluggedintheI/Oex¬tensionslotofthemanframeorextensionbusofPC,theinstantaneousvalueoftorqueturnspeedandturndirectioncanbevieweddirectlyon

本例原文中句首的“本文……功能卡”属于“总提”译文译成一句;其余部分为“详述”译文另外译成一句。

3.1.2在接近句末的地方断句

这种断句方法多用于“详述一总结”的句型中,即先详细地把事情说清楚,然后再简单地加以概括,也可能是一种评论或得出的结论,总结部分常常断句。例如:

例19本工艺具有造型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工艺性能优良等优点,引起世界铸造工作者的关注。

Thistechnologyhastheadvantagesofgreatmouldingspeed,highproductionefficiencyandfinetechnologicalperformances.Therefore,ithasbeentakennoticeofbyfoundrybusinessesallovertheworld.

原文“本工艺……优点,为“详述’,“引起……关注”为“总结'故译文在两者之间断句。

3.1.3在中间断句

在中间断句的句子,大都是前半句叙述一方面的情况,后半句说明另一方面的情况。这样断句,译文更清晰、明快。例如:

例20本文扼要地叙述了用来制造单块电路的各种工艺及其优缺点。

Thevariousprocesseswhichmaybeusedinfabricatingamonolithiccircuitarebrieflyre¬viewed.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eachprocessareenumerated.

本例汉语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用来制造单块电路的各种工艺’,,二是“这些工艺的优缺点’,,英文分开译出,意思更加明确。

以上的例子都是一句译成两句。当句子的层次比较多时,一个句子还可以根据意思的层时,句首、句末和中间都可能断句。例如:

例21本文对去污工艺的化学、物理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氧化去污机理是6种化学反应的联合进行,还提出了去污剂选择的理论依据。

Theauthorofthispaperhasanalyzedtheo¬reticallythechemicalandphysicalprocessofde¬contamination.Theauthorholdsthatmechanismofdecontaminationconsistsincombinationofsixchemicalreactors.Thescientificbasisforselect¬ingdecontaminantsareproposedaswellinthispaper.

本例原文有三层含义:“对……过程进行……分析’,、“认为……进行,和“提出……依据’,,故译文译成三句。

3.2 并句

并句通常是由于两个句子的内容联系非常紧密,而且两个句子都不长。这种联系包括因果关系、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及后句修饰前句中的某个成分等等。例如:

例22本文比较了STM和ATM。结果表明ATM是BISDN的基础。

AcomparisonbetweenSTMandATMshowsthatATMwillbethebasisofBISDN.

在上例原文中的两个句子含有因果关系,故译文译成一个句子。

例23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方法。这种方法简单而又切实可行。

Anewmethodforsolvingthisproblemispresented,whichissimpleandpracticable.

本例汉语原句中“方法,是两句内容所共有的,即后句修饰前句中的“方法’,,所以可以用定语从句来合并两个句子。

第2篇:英文科技论文范文

1.本科毕业论文实践中的计算机应用现状

1.1 计算机知识储备量不足

目前,各高校都开设有计算机课程,但仍不能满足本科毕业论文实践的需求。对于本科毕业论文,主要会用到Office办公软件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PPT,Internet文献数据库,以及文献管理软件等。虽然各高校一般都开设有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介绍MicrosoftWindows、Office软件、Internet的使用,但所授内容还不能满足本科毕业论文实践的需要。在毕业论文写作时,毕业生往往感到Word文档的编排非常的麻烦,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和时间,也给指导老师增添了不少指导负担。同样,Excel、PowerPoint、Internet的使用也不尽如人意。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软件知识在已有课程中完全没有涉及,如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等。

1.2 计算机硬件设施不足

计算机资源不足严重影响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可利用的计算机资源主要有三种:自有计算机,学校计算机,网吧计算机。对自有计算机而言,虽有调查表明大学生电脑的拥有率已达到50%左右,但对于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电脑拥有率依然很低。对学校计算机而言,虽然各学校都建立有计算机房,但相比于庞大的学生群体,学校计算机依然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而且学校计算机主要用于教学使用,学生的使用有时间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不得不求助于网吧,而网吧一般不安装OFFICE办公软件,更不会安装如AutoCAD这种专业软件,也无法访问学校图书馆数据库。与此同时,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比较集中,往往在一两个月内完成,特别是临近答辩的几天里,几千毕业生需要计算机修订论文,计算机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因而,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常遇到没有计算机可以使用的情况。

1.3 计算机使用缺乏指导

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时,缺乏足够的指导。由于高校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大而教师数量增加缓慢,导致师生比偏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几千名学生的教学工作,往往由十多名教师来完成,师生比甚至高达1:250,很难说学生可以充分得到教师的指导在毕业论文进行阶段,也同样遇到师生比过高的问题,经常遇到一个老师同时指导十几名学生的现象,教师指导任务重,很难保证指导质量。

2.本科毕业论文实践中计算机应用需求

2.1 WORD大型文档编排

毕业论文是一种较长的文档,编排难度相对较大般而言,毕业论文字数要求5000字以上,页数一般在10页以上,编排的版式几乎与出版社正规出版的书籍类似。这对于平时很少利用Word软件的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难度,需要重新学习Word的编排技巧。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论文排版上的各种问题。

目前,文档编排软件很多,但一般采用Mi-crosoftWord完成.对于Word排版问题,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页面设置;②文字格式的设置;③样式的应用;④分节的设置;⑤页眉页脚的设置;⑥图表的绘制;⑦公式的录入;⑧自动生成目录。

2.2 Excel表、图与统计分析

对于大多数的毕业论文,都会涉及插入图表,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除文科类论文较少涉及图表知识外,理工科、农科、医学等学科的大部分毕业论文,都会涉及图表的制作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图表的制作很是陌生,甚至不知道标准的图表要求是什么,因而做出来的图表不仅不美观,而且也不符合要求。Excel还具有统计分析功能,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准确可靠,但不少同学不知道Excel具有统计学功能,更不会使用。他们往往采用手算的方法来进行统计分析,耗时耗力,而且还容易出错。

图表与统计分析,不仅可以采用Excel,也可以采用更为专业的软件,如Origin制图、Sigmaplot制图、SAS统计分析、SPSS统计分析等,但以Excel更为方便。对于Execl图表与统计,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Excel表格的制作(特别是三线表的制作);②Excel图表的制作;③Excel函数与公式;④Excel统计分析工具。除此之外,也可以介绍Origin、Sigmaplot、SAS、SPSS等软件的使用。

文档演示毕业论文答辩时,_般采用PPT展示其研究课题。答辩过程主要包含两部分,学生陈述和老师提问。学生的自主陈述过程,不仅需要其精彩的陈述,更需要映衬陈述的多媒体展示。目前,大多数学生往往直接将论文内容粘贴到PPT当中,却不知如何精简和美化,结果导致PPT臃肿,条理不清晰,没有层次感。导致这一情况的直接原因就是学生缺乏PPT制作的技巧。

对于PPT的制作,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整体结构设计;②页面布局设计;③色彩搭配设计;④演讲内容提炼;⑤媒体元素设置;⑥动态效果设置;⑦播放策略。

2.4 INTERNET文献检索

Internet是获取科技信息非常方便的渠道。毕业论文的实践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他人研究成果的继续。因而在研究之前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文献资料主要分为两种资料:文本资料和电子资料。大部分的研究成果是以期刊论文、会议报告、学位论文等形式最先展示出来的,而这部分资料目前基本都被相关数据库所收录,存储在数据服务器上。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非常方便地查阅到所需要的资料。

对于Internet文献检索,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主要中文期刊数据库;②主要英文期刊数据库;③其它类型数据库(如:电子图书、电子报纸、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标准、专利等);④检索策略;⑤检索技巧。

2.5 ENDNOTE文献管理

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根据撰写需要,要对参考文献进行插入、移动、删除等各种管理操作。本科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般在20篇左右,而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可达100篇以上,对于如此多的文献,如果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非常容易出错。通过专业的文献管理软件,可以非常方便地对参考文献进行处理。文献管理类软件有多种,如:医学文献王、风^-express、Endnote、Referencemanager、Notefirst等。不同软件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重点推荐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当然像Notefrst这种推出时间较短的国内免费软件,也有不错的口碑。

以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为例,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①参考文献格式标准;②创建End-note图书馆;③文献信息录入;④Word中使用文献格式模板设置;⑥高级应用。

3.本科毕业论文实践中的计算机应用指导

3.1 加强计算机教育课程建设

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引入相关计算机教育内容。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要将Office办公软件引入到课程中,并要达到一定的应用水准。在《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中,可以引入Excel和SAS等软件知识。在《文献检索》课程中,可以引入Internet的使用,数据库查询和Endnote软件等知识。在其它专业课程中,凡涉及到计算机内容的,也要尽可能进行上机训练,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3.2 加强计算机专业知识讲座

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讲解毕业论文实践过程中所使用的软件知识。在毕业论文撰写期间,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因此,学生可以及时的了解相关知识,并立即加以应用。除了现场的讲座形式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网上学习平台,将学习资源放在网络上,学生可以随时查询相关计算机应用知识。

3.3 加强计算机硬件建设

加大计算机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优化计算机机房管理,提高计算机利用效率。根据学校人数和计算机使用的实际情况,合理投入资金进行计算机房的建设,增加计算机的台套数。其次,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适当延长计算机房的使用时间,提高计算机房的利用效率,减少计算机的非学习性占用。

3.4 加强指导老师的指导职责

制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考核体系,强化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督促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从学校和学院两个层次,学校层次要做好毕业论文指导的全面工作,同时要对计算机应用指导工作提出明确统_的要求,学院则有必要对学校的规定做出具体的安排和实施办法。

4.小结

第3篇:英文科技论文范文

1.1设计理念《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遵循“课程设置紧贴贸易流程,教学内容紧贴岗位能力,教学情景紧贴工作环境”的课程开发原则,采用“仿真式”和“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创设虚拟的外贸工作环境,通过现代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外贸函电的撰写能力和在仿真的商务环境下进行外贸业务流程的操作和商务谈判能力。

1.2设计思路《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从具体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和职业分析入手,按照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归纳核心能力研究实际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重构课程内容的流程来进行课程开发,把课堂学习和实践工作动态有机结合起来。课程整体设计思路如图:

1.2.1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内容的遴选紧密围绕典型的外贸业务活动来选取和组织,从职业工作出发,通过解构职业工作能力、提取典型工作任务来重构课程学习内容并安排教学顺序,共设计了六个能力项目和相应的子项目,具体项目内容如下,项目一:开发客户;项目二:磋商交易;项目三:达成交易;项目四:支付贷款;项目五:履行合同。

1.2.2以国际贸易流程为依托设计学习情景《外贸英语函电》以“国际贸易流程”为依托,坚持“工作过程、校企共建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指导思想,通过“仿真式项目——实务、实训、实战”教学体系,创设虚拟外贸工作环境场景,采用“任务导向”和“情景体验”教学方法。实务:学习并掌握基本的贸易理论、专业术语和商务英语函电的写作;实训:课堂仿真模拟、外贸实训平台及校园数字化教学平台电子书包;实战:湖南HEG电子玻璃有限公司实地观摩外贸平台;利用外贸实训平台,设计仿真的贸易交易过程,将平时所学到的理论转化为技能,而且通过综合实训和赴湖南HEG观摩并操作外贸平台,更加系统地了解国际贸易惯例和操作规则,培养学生的外贸操作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1.2.3以教学任务来选取教学方法《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是一门融知识性、实践性为一体的英语技能训练课,每一堂课均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任务导向、情景教学和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师认真做好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教学做合一”,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集成于学生的“能力实训过程”。

1.2.3.1任务导向教学法任务导向教学法(Task-oriented)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和“从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通过设计一个具体任务,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现场,再现任务情景。任务教学法的特点在于教学中为学生安排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活动都以教学任务为中心。

1.2.3.2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去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模拟的教学情境中去感受教学内容,并在最真实的模仿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真正地理解教学内容。

1.2.3.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引导学生对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学习关于申诉和索赔的内容时,教师先提供以下案例供学生讨论。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利用当前的国际贸易案例和经济类报刊杂志的国际贸易等真实的外贸情景,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变为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操作技能,这样学生走向社会后就可以轻车熟路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的需求。

1.2.4以实践性为原则开拓教学资源学院的多功能语音室配备了交互式英语平台和外贸实训平台等特色软件,有效地辅助了教学,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创建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开发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书包与大学城空间共享案例、视频、练习文件、学习资源链接等,进行师生互动交流,保证互通信息和高效交流。

1.2.5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从根本上摒弃传统考试的弊端,以考核学生处理外贸业务环节的动手能力为主,综合笔试、口试、实践操作和过程考核等形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试与评价体系。考核评价分为知识考核(占40%)、素质技能评价(40%)和学习过程综合评价(20%)三个方面,其中根据给定的情境撰写相应函电、填写相关单证、撰写合同,采用口头和笔头上的虚拟实训来进行综合评定。

2.课程设计突出的优势

2.1对准岗位设置课程内容,将教学内容项目化根据商务英语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群,提取岗位能力、分解实际工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以重构教学内容,以国际贸易流程为依托,以工作项目为引导,每个项目均设若干个子任务,分步骤地呈现在单元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对各项目的学习和训练目的更加明确,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促进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形成“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2.2以“实务、实训、实战”为教学体系,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企业协助建设的真实职业环境,开展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按照“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构建外贸业务全程实践模块的“实务、实训、实战”的教学体系,即熟悉国际贸易中所包含的每个流程、依据国际贸易流程所设计的实训项目、赴湖南HEG电子玻璃有限公司实地观摩外贸平台和我院电子商务协会注册的外贸公司的运作,在教学过程当中贯穿了TAPS教学理念。

2.3以实践性、开放性、先进性为原则,创建科学的学习资源平台我院是国家信息化大学试点校园,这给《外贸函电》课程的多方位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课程充分利用了本校数字化校园的优势,运用了多媒体、电子书包、世界大学城空间等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建立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库,相关教学计划、课件、教案、校本教材、实训实验指导书等教学资料都已上网,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学习。此外,还建立了商务英语院级精品课程网站,语音室配有交互式英语平台等特色软件。

3.结束语

第4篇:英文科技论文范文

由于科学技术在不同各学科之间,它们相互间彼此渗透又互相促进,这样就会使任一学科,需要在整个科学体系的发展,需要在相互联系中才能得到,因此,现代科学体系结构在发展中,呈现整体化的趋势。随着自然科学的大量涌现,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在这种情况下,在研究摄影艺术中就产生了综合研究的必要。科学工作者从特定的视角,对自然科协揭示了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这不仅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新思路和创新的思路,这样就使科学有了共同的概念和方法。使科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相互促进,互相渗透,使它们成为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现代科技对摄影艺术观念的影响。现代科技可以有效地改善摄影艺术观念,将数字技术和信息科学作为载体,其特征包括了三个方面:首先,现代科技可以有效地将高科技、多媒介、多技术三者融合在一起;其次,现代科技可以通过加强信息传送的即时性和互动性,这样就可以极大提高摄影艺术中的一些互动因素,就可以改善摄影艺术创作周期过长的弱势;其三,现代科技可以充分地改变媒体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把摄影艺术的范围扩散得更加的广范,可以让能够感受摄影艺术的人群,得到大幅度提升,让更多的人群享受在摄影艺术之中。

二、现代科技与摄影艺术观念

(一)现代科技可以改变视角定位

近些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国也在不断地蕴育着自身文化色彩的发展,例如摄影艺术观念的发展,这些摄影艺术观念的发展,其中既包含了抽象的哲学概念,也包括了具体的唯物主义理念。在传统的摄影艺术中,主要的发展方式都是通过第三人称的方式,其中的意义主要是描绘一种环境和一些人物,这样就可以将其中的艺术内涵集中突出在人物上,这种传统的方式,虽然在早期的摄影艺术展览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是获得者成为世界名人;但是,在现代社会,由于物质需要的增长和平均文化水平的提升,当代人类已经开始对这种第三人称的艺术审美感觉到疲劳,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摄影艺术中采用第一人称报道和研究的作品很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变化是因为现代科技采用超文本和网状传播方式实现摄影艺术的传播,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完美结合,让人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三维的存在感。

(二)现代科技可以改变摄影方式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摄影技术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一方面它改变了传统的冲洗照片的过程,使摄影方式改变成了现在的即时冲照技术,这种技术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摄影的便捷性和瞬时性,从根本上改善了摄影艺术观念。另一方面,由于摄影镜片制作工艺的工业化,大量的高清晰的摄影设备和大规模的摄影人群加入到了摄影艺术之中,现代科技将这些原本局限于艺术家的创作艺术范围,提升到了全民创作的历史阶段。如今一大批的草根创作者,已经涌入到摄影的创作之中,在他们的创作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摄影品,是以往的艺术家所没有涉及的摄影领域,这些草根摄影者的创作,使现代科技不仅为广大草根摄影者创造了摄影的便利条件,也更加为草根摄影者提供了充足的拍摄时间,让草根摄影者拥有更多的精力,来开拓新的摄影艺术观念,同时还可以使摄影艺术的叙述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好地使摄影艺术融入广大的大众,使广大的人民大众享受摄影艺术的魅力之中。

(三)现代科技可以改变摄影概念

现代科技将摄影技术引入更大数量级的人群之中,由于现代的艺术创作架构得到极大的变化,已经无法再和传统的摄影艺术相类似,这就使现代的摄影艺术家们感到身上的压力,他们开始探索主观概念方面的艺术创作,这些艺术创作可以使摄影艺术通过对摄影作品的模拟扩展和再造,在观赏和效果上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样他们也可以对这些文化产品进行技术化处理,使传统的虚拟摄影题材不再是无中生有的文化。现代摄影艺术利用自身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已经在进行摄影艺术的传播,并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它又是可以采用平等、虚拟、开放的方式;此外,它又可以依照陈旧的审美观点,将摄影艺术转化为较为高雅的精神力量,使摄影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使摄影艺术成为一种文雅的艺术食粮,满足当代人类的需求。

三、结语

第5篇:英文科技论文范文

圆形总是给人以美的感受,圆形是最简单的一种对称美。科技英语中,为了更好表达复杂的科技概念与科学知识,为了使阅读者有兴趣读下去,会大量采用了这一对称结构。例如:Thepurposeofpreventivemaintenanee15topreventunexpeetedforcedout眼esofthesteamturbineunit.Ingeneral,therequiredmaintenaneeactivitieswillbedeterrninedbyanalytiealresultsorin-vestigationsofoperatingparameterstobeobserveddailyoroverape-riodOftimeforanalysisOfthetrend.Theseparametersineludemoni-toringtemperaturelevels,trendofvibrationamplitudes,anddegrada-tionofperformanee.It15importantthattheoperatingpersonneltakeanaetiveroleinmonitoringandidentifyingthesepotentialproblems.Continuingehangesintheseparametersm即indieateabnorrnalehange/phenomena,whieheanbeusedtopredietfutureproblems,whiehm即eventuallyleadtoforcedoutage.Monitoringtheoperatingparametersandreeordingthemonaregularbasis15thereforeve叮importanttothepreventivemaintenanee.译文:预防性维护的目的是防止蒸汽轮机机组被迫意外停机。一般来说,通过对每日或间隔时间的趋势分析所观察到的工作参数的分析结果或调查,来确定需要的维护工作。这些参数包括监控温度水平、振幅趋势和性能老化。重要的是操作人员在监控和识别这些潜在问题中要发挥积极作用。这些参数连续变化可能说明有异常变化/现象,最终可能导致强制停机。因此,监控工作参数并常规记录下来非常重要。这段表达了日常维护的目的就是避免蒸汽轮机被迫停机。从美学观点,它还具有对称美。读了上半部分,就能预知下半部分的形式和内容,从而享受到一种美的感受。起点从preventivemaintenanee开始,接着引出analytieal。f叩eratingparameters,针对这些工作参数,告诉阅读者可能预示abnormalChange/phenomena,进而会导致forced。utage,这时大大地激发了读者读下去的渴求,然后告知只要Monitoringthe叩er-atingparametersandreeordingthem,就是preventivemaintenanee的目的,即结尾又回到了段落的起点。如果这段用图形表示,就是一个均匀对称,圆形图案,美的图像。

2流畅美

科技文章常用来表达生产和科学实验的过程和步骤,就要具有连贯性。下面的句子都体现了其流畅美。Theturbinerotormustbeeooledtomaintainreasonableoperat-ingmetaltemperaturesandtherefore,pressordisehargeair15eooledandfilteredbeforeit15returnedtotherotor.Allthebladeshavedireeteoolingattheserrations.Theairpassesthroughthebladeholesanddiseha吧esradieallyintothegaspath.译文:燃机转子必须冷却以保持合理的工作金属温度,从而改进燃机使用寿命。冷却通过压缩冷却空气的流量来完成。压气机排气在返回转子前就被冷却并过滤。所有叶片都在锯齿处直接冷却。空气穿过叶片的孔并径向排放到气体通路。此段虽然没有通过first,then,next等词进行表达,但以Cool或cooling词做引领,贯穿全文。有一读到底的愿望,精美至极,流畅至极。

3完整美

科技英语体现的是能完整地表达科技领域的复杂概念,体现了完整之美。例如:Thelube011systemsupplieseonstantflowOfeleanedeooledlu-brieating011underpressuretothegaseompressoriournalandthrustbearing.01115suppliedtotheiournalbearingthroughsomeholeintheshell.The011eoolsthepadsasitfl脚5throughthebearing.The01115thendisehargedbe饰eenrotorandpads.01115admittedtothethrustbearingatbothends.Itpassesbe-饰eentheshoesandtherotorshafteollar.译文:油系统为煤气压缩机轴颈轴承和推力轴承提供一定压力下的持续不断的、清洁冷却后的油。油通过壳体上的孔洞供给轴颈轴承,流经轴承时对缓冲垫进行冷却,之后在转子和缓冲垫之间排放。油可以由推力轴承的两端注人。其穿过滑块与转动轴衬之间的部位。不同于流畅美,完整美往往采用分段描述的方法。无论分几段,它所论述的知识点非常集中,为的是达到对某一知识的全面阐述。如上面例子,就集中描述油系统。这些段落完整地说明了油系统的功能和工作方式。

4逻辑美

科技英语最具特色的美就是逻辑美。因为科技英语是表达科技事实、科技概念及其原理、科技现象的。因此需要逻辑严密,推导合理,如下面句子,一环扣一环,极具说服力和逻辑美。Preliminaryworksuehasremovingthethermoeouples,vibrationpiekups,thermalinsulation,andloosenin只thepipe哪rk,eanstartwhiletheunit15eoolingd脚nbutthegasreplaeementinthefuelpipelinehasbeeneompleted.译文:在机组冷却时,可进行如拆热电偶、振动传感器、保温及松管道这些初步工作,但是燃料管中的气体置换须完成。这段通过逻辑连接手段的运用,采用状语从句这样的复合句的手法,有助于阅读者更好地了解句子的语义联系,体现了科技英语的逻辑推理性和严密性。

5修辞美

一般而言,科技英语中使用修辞手段的较少,因为科技概念文章要求准确、客观,但有时也会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而达到生动、形象、易于接受的目的。例如:Theteehnologyofhazegovernaneeeompletely15stillinitsin-faneynowinChina.译文:在中国,目前彻底治理雾霆才刚刚起步。采用infancy一词生动描述初始状态。

6结语

第6篇:英文科技论文范文

对于不同层次的课程、不同类别的教育而言,课程目标的确立以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都是有差异的。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设计应该有自身的独特性。但是,现有研究表明,此类教育的课程设计正处于两难境地。首先,课程目标举棋不定。有研究者提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目标一方面要体现“人”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也要体现社会的发展要求。[4]这种观点表明,课程目标本身就是矛盾的统一,需要彼此兼顾。那么,如何兼顾便成为实践中的两难。有研究提出: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改革突出了“厚基础”要求。所谓“厚基础”强调的是“理论知识不仅要有足够的深度,而且要有足够的宽度”。基础打得越宽,理论学得越多,将来就能广泛应对。但就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际选择而言,更多的是着眼当下学生的基础、师资状况和社会需求,更多突出“实基础”。[5]有研究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改变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课程“育人”功能的不足,课程的目标不仅仅是单纯强调知识与技能等认知水平要求,同时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提出要求。[6]还有研究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目标已经在“现实”和“未来”,即关注目前社会需求对人才的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要求,乃至教育的人本价值等要求的选择中陷入两难。[7]那么,课程目标究竟是重知识技能培养还是重人的全面发展,是“厚基础”还是“实基础”,是着眼“现在”还是面向“未来”,都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课程内容选择左右为难。

一方面,有观点明确提出此类课程内容的应用取向,强调此类课程具有职业定向性、技能主导性、知识体现性、内容适用性等特点。[8]从课程内容的选择来说,在技术本体方面,要选择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在技术活动载体方面,要选择技术操作、技术维护及技术发明三个层次的知识;[9]在技术知识传播方面,要选择明言知识和难言知识。[10]另一方面,有观点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不能沿袭普通本科教育的模式,又不能突出应用而削弱理论教学。[11]如果一味地强调应用型教育的基本特点,则有可能与职业教育一样,应用型本科教育只是单纯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层次,而未能遵循本科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使其失去自我。[7]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偏重理论还是偏重实践,令人左右为难、十分困惑。再次,课程内容组织遭遇困境。作为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依然是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的专业教育,而学科中心的课程组织通常有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两种方式。具体而言,纵向上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等几种课程类型,横向上分成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等课程类型。[12]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上仍然沿用这种课程内容组织方式。部分研究对这种组织方式也提出了质疑,并设想了诸多新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第一种是模块化课程内容组织方式。

有研究者认为,一门课程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中的关键能力所需知识进行模块化,使整个课程内容精简、结构清晰。[13]第二种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有研究者提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将实践课程融入通用知识、通用能力、学科课程、职业课程四个模块之中,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14]第三种是基于行业学习的课程设计模式(Industry-basedLearning/IBL)。这种基于行业的学习项目将企业实习作为课程结构的一部分。[15]第四种是学科与项目并重的课程组织模式,亦即技术学科与项目并重的课程内容组织理念。[16]这些新的课程组织方式具有“问题中心”、“社会取向”、“能力输出”的特点,但实际上并没有在课程内容组织的实践中得到普遍应用。正如有学者所言,课程内容的组织陷入了“‘学科中心’在不绝的批评声中持续运用,而‘问题中心’在不断的褒扬声中遭遇冷淡”[7]的困境。

二、困惑解析: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研究的欠缺

通过以上综述,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设计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多是有争议性的。那么,又是何种原因导致了对课程设计研究现状的莫衷一是呢?本文认为,其中的直接原因可能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概念认知比较模糊

在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要求、解决劳动力市场应用型岗位“人才荒”问题以及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的背景下,一批新建本科院校在探索高等教育类型多样化、追求教育类型合理化以及实现与传统本科高校的错位竞争过程中提出了“应用型本科教育”。[17]然而,究竟如何解析“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有专家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就是四个“为主”,即“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以教学为主”“、以面向地方为主”[18]。也有研究者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及其专业基本特征体现为“定‘性’在行业,定‘向’在应用,定‘格’在复合,定‘点’在实践”[19]。然而,这些解析并没有将应用型本科教育完全界定在新建本科院校这一主体范围内。在实践操作中,应用型本科教育这一概念的使用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转变为任何类型的高校都可以承办的一种教育类型。为追求自身的特色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的核心价值又将如何体现?在部分人看来,应用型本科教育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是教育界的新名词,相关的教育理念、办学定位也只是众多教育专家根据其概念特征和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国外与之相关的教育经验而得出的“一己之见”。[20]因此,对于“什么是应用型本科教育”这一问题的提出我们不难理解,但我们通常难以解释清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及其课程设计。

2.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定位尚有分歧

课程定位是对课程属性的基本归位,或者说是对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定位。课程定位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建设首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它是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前提。只有思考和明晰了课程的属性,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才不至于被变化着的现实所左右,从而有利于高校达成共识,形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合力。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的性质是职业教育、专业教育或学术教育,还是三者兼而有之?显然,应用型本科教育不是学术教育,因为新建本科院校开展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不是以追求基础学科高深学问为根本目的,而是以知识的“应用”为主题。经过笔者的研究,将应用型本科教育归类为职业教育也缺乏一定的依据。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来看,传统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是专科,本科层次的教育不属于职业教育。尽管现在有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走的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路线,但也不能据此界定我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就是“职业定向”的教育。一般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在于:一方面要关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强调实用技能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定位是服务于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和研发能力又有一线操作技能的“中间型”人才,这种培养规格上“亦此亦彼”、“彼此兼顾”的特性,使得课程设计存在诸多的分歧。[7]

3.“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政策仍不明确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快速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制度激进式催化的结果,但遗憾的是,应用型本科教育自提出之日起发展至今,都没有任何与其相关的政策条例予以支持。也正是因为我国政府至今没有对这一教育类型有过明确的态度,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才一直受到诸多制约,如理念不清、界限不明等。[20]在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出了高校的分类管理要求,政府部门在政策上也明确了高校的分类管理原则,但在高校分类问题上,总体上强调的仍然是学校的层级结构,对学校特色内涵的体现,指向并不很清晰。[21]目前,分类管理举措在高校评估问题上有所体现,如教育部2011年工作要点指出,要“研究建立符合国情的高等教育质量分类标准,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加强分类评估”[22]。我们有信心期待一个圆满的结果,但总体而言,哪些高校属于“应用型本科教育”这一类,对这一类高校在管理机制、投入机制、竞争机制等方面如何做到“因类置宜”,相关政策还不是很明确,显得所倡导的分类管理还有待落实。

三、方向定位: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研究的展望

基于以上分析,为解决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设计问题,还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

其一,加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特征研究。概念的模糊必然影响课程目标的确立以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因此,要克服课程设计研究的莫衷一是,其前提是要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这一概念有清晰的认知,也就是要继续回答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另外,既然社会对这一概念的认知还比较模糊,那就更有必要进一步通过揭示它的本质,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的差异研究,开展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发达国家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区别和联系研究,探讨如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特征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模式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等基本问题。

其二,加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管理政策研究。政府对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定位的清醒认识及其管理举措的明确具体,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影响着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的取向。围绕应用型本科教育开展宏观管理政策研究和发展战略研究是解决课程设计问题的充分条件。

其三,加强专业定向课程定位研究。专业定向课程有别于学术定向课程和职业定向课程。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实践中几乎不曾用过专业定向课程这一概念,出现的类似概念有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技术本科教育课程、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等。在此,笔者继续沿用“专业”概念,取其“专门学问”之内涵。它既包含专门学科门类知识之意,也包含专门行业领域知识之意。专业定向课程即指向此类专门学问的课程。“专业因其学术性而成为大学中‘学问高深’的专业”,没有学问的专业是不存在的,只能是职业。[23]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应是具有一定学科知识基础的专业教育;同时,它非常注重学科知识与行业、职业领域知识的互动,以提高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专业能力。[6]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专业教育,培养专业能力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抓手,探讨基于专业定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问题,特别是专业定向课程设计问题,可以作为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

第7篇:英文科技论文范文

具有高职特色的实用计算机英语网络立体化课程针对国家教育部提出的“重点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充分借鉴了当今国外和国内ESP教学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本教学团队十余年的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实践,以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基于岗位的实际英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是为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量身打造的一门特色英语语言类课程。具有高职特色的实用计算机英语网络立体化课程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及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拓展课,其先修课为大学英语及计算机各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为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其作用是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进入职场提供专业英语语言交际和应用能力的准备,一般安排在3年制计算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第4学期或第5学期。

二、课程设计

具有高职特色的实用计算机英语网络立体化课程是高职ESP教师与计算机行业、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发的,能够满足计算机行业、企业岗位(群)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体现了工学结合的原则。本课程根据计算机从业人员的工作岗位性质的不同,将其分为:市场人员、软件测试员、程序员、网络信息技术员与网络管理员、客服与技术支持人员五大类,并根据计算机从业人员典型工作岗位的主要任务分析、IT从业人员英语能力需求分析、课程内容选取、课程项目开发设计、综合教学资源开发整合、课堂教学实施及课后辅助训练、教学评估与反馈7个步骤进行设计。课程针对行业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在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织上按照计算机领域的不同技术和方向分为14个模块,内容涵盖了包括Android操作系统、云计算、物联网等当前计算机领域最新的技术和概念,其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编程语言、数据库、网络、即时通讯、计算机安全、多媒体、电子商务、计算机新技术等计算机专业内容,此外本课程还围绕每个章节模块的话题增加了情景对话、职业技能、职场点滴(包括职业规划、职场规则、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内容,并在每章节的最后设计了具有很强实践性和实操性课堂活动,全方位训练和提高学生面向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英语交际能力、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课程面向的专业群有:软件技术专业群、网络技术专业群、数字媒体专业群、物联网专业群,覆盖的专业包括: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安全、嵌入式技术与应用、游戏软件、软件测试、信息管理等,具有鲜明的IT特色和广泛的适用性,覆盖面广,推广性强。

三、教学模式

具有高职特色的实用计算机英语网络立体化课程利用ICT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发展网络环境下的高职专业英语交际型教学的新模式。ICT涵盖了电脑、投影设备、计算器、数码录制设备等硬件,通用软件、多媒体资源等软件应用以及包括专用网和互联网在内的信息系统。ICT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是实现网络环境下高职专业英语交际型教学的新模式的途径和方法。课程充分重视现代化共享网络平台的作用,并配合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通过任务驱动、网络探究、网络平台交流互动、网络互动多媒体展示等方法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专业交际能力和应用水平,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以鲜明的“高职高专”专业英语课程为特色,提出“专业+职业+技能+证书”四位一体的计算机英语教学模式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为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具有高职特色的实用计算机英语网络立体化课程中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全部实现了多媒体或多媒体+互动白板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形式,生动的展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丰富的图片展示功能、动画功能、视屏教学功能,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课堂互动性好,教学信息量大,教学辅助时间大大缩短,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

为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通过现代网络技术的信息传送功能,实现远程教学,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在课程网站上设有网上答疑系统,建立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可以及时的得到老师的解答,老师也可以及时地收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五、教学方法

(一)案例分析教学法

通过案例分析、课堂情景对话、课堂讨论和和课后网络博客的交际和互动使学生能够了解IT工作环境中进行相互交流的个体的作用和地位,考虑到IT企业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和情景,从而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

通过IT工作环境中真实英语交际的情景呈现为学生创设真实语境,按照角色扮演使学生将所学语言材料进行具有专业性的综合、创造性地进行表达交流。

(三)活动组织教学法

通过组织多种活动如英语IT新技术论坛、IT英语报告会等,设计、布置情境,提供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自由操作、观察思考。

(四)分组互动教学法

组织学生通过pairwork和groupwork活动的讨论和IT技术及职业活动演示项目的准备和协作,给学生练习语言并互相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提升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六、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

在借鉴以往优秀高职计算机英语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打破了传统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片面注重科技文本阅读和翻译的倾向;针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特点,在英语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在ESP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材和编写和开发;在EAP(学术英语)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EOP(职业英语)的内容,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和实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ICT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发展网络环境下的高职专业英语交际型教学的新模式

充分重视现代化共享网络平台的作用,并配合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利用ICT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发展网络环境下的高职专业英语交际型教学的新模式,通过任务驱动、网络探究、网络平台交流互动、网络互动多媒体展示等方法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专业交际能力和应用水平,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

的教学理念为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具有高职特色的实用计算机英语网络立体化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团队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仿真的职业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互动与协作学习;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英语技能竞赛,使之成为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以鲜明的“高职高专”专业英语课程为特色,提出了“专业+职业+技能+证书”四位一体的计算机英语教学模式

具有高职特色的实用计算机英语网络立体化课程根据行业、企业对于IT人员英语应用能力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自身需求,按照计算机领域的不同技术和方向分为若干模块,根据每个内容模块分别设计情景对话、分层次阅读、职业点滴、分组活动、网络交互、在线测试6个环节,通过该6个环节的教学实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专业操作能力”,并以“IT职业英语证书”的获取培训“以证促学”,称之为“专业+职业+技能+证书”四位一体的英语教学模式。四位一体,相互促进,互为补充。

(四)依托专业教师、英语教师以及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对课程进行开发设计

第8篇:英文科技论文范文

Abstract: The ability of wiring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iterature is one of train objectives for students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English abstract is substantial compon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iterature and is also difficult teaching content for related lesson. The paper focuses on discussion about teaching English abstract writing. The properties of English abstract is provided firstly. The common phrases are summarized. And teaching method is present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much reading, practice and collective correcting.

Key words: writing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iterature; English abstract;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iscussion about teaching

在各类本科生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课程学习以及毕业设计中,科技论文的撰写是需具备的能力之一,而摘要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英文摘要写作能力的训练是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难点之一。闫丽萍等分析了目前电子类专业英文摘要撰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英文摘要写作训练贯彻教学过程的培养理念和具体的实施方法[1]。笔者在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教学以及指导本科生科创大赛、本科生毕业论文过程中发现,学生英文摘要的撰写能力有待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本科生该项训练的匮乏,需通过大量实践提升该项能力。

本文首先总结了科技论文英文摘要撰写的要点,对常用词汇进行了汇总,然后从三个层面介绍科技论文英文摘要撰写训练的教学方法。

1 科技论文英文摘要撰写的要点

科技论文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等特征,与一般的英文写作存在一定的差别,其英文摘要特点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总结:

1) 运用的时态:根据论述的情况不同,可以分别选择一般现在时或者过去时;

2) 语态:使用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可根据摘要特点而定;

3) 人称:可使用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

4) 摘要中句子较长,结构严密紧凑。

在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有些词语是常用的,现归纳如下,如表1所示[2-3]。

2 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教学方法

针对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特点以及学习难点,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多读、多练、集体纠错的教学方法:

1)多读:即以大量阅读为核心的词汇与句式积累。学生撰写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出现的多数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此类文献阅读少,不熟悉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特别的,通信和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每天都出现大量的专业文献,相关词汇和专业术语只有经过多次的阅读才能加深记忆。同样,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模式与一般英文作文有区别。因此,要写好科技论文的英文摘要,首先需要大量阅读。为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练习资料,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初步建立了科技论文资料库,目前科技文献已有362篇,文献多源自IEEE、Science Direct、Springer等常用文献数据库中的权威学术期刊和会议论文,涉及的主题为近年来热点领域,包括深度学习、大数据、云计算、无线传感网络、神经计算、类脑计算、图像检索、视觉场景分析、生物信息处理等。这个文献库一方面可以用以训练学生阅读的文献能力,同时,通过大量的阅读使学生熟悉科技论文摘要的撰写方法、常用词汇和句式。今后我们会根据技术发展情况进一步扩展和完善文献库的内容,特别的,会增加部分经典电子版教材、专业公司和研究机构的技术报告、英文专利等,以适应课程教学的需求。

2)多练:此处指的是句子写作训练。句子是论文摘要的基本组成单元,为能正确撰写科技论文的摘要,句子的写作训练是其必经之路。笔者在每次课中均给出2到3个常用句式,并布置相应练习题考核学生掌握程度。同时,我们初步建立了句子考核题库,其中包括中译英140道,英译中128道。在课程的阶段性测试中,我们通过随机抽取题目的方法,利用句子考核题库内容对学生进行测试。目前,该题库内容在不断更新、补充中。

3)集体纠错:即针对句子或摘要写作中出现的错误进行集体纠错。英文摘要写作中常出现的错误包括:主谓语不一致、缺少主语、缺少谓语、时态不一致、语态使用错误、从句使用错误等[4]。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用的是一起来找茬的方法,即写作训练后,进行集体纠错,促进学生之间互查,同时鼓励学生针对同样的题目,给出不同写法,以此实现摘要句式的丰富性。

以下是教学实践中,部分练习实例,其中均包括了各类常见语法错误:

1)The paper compare the methods with the public data sets to explore which is the best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该句的错误在于主谓语不一致,主语是单数,谓语应改为compares。

2)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has been enormous developed.

该句的错误在于修饰词enormous使用不当,该词为形容词,而此处需要副词修饰谓语,可改为greatly。

3)Scientists have working on the solution of designing.

该句的错误在于谓语使用不当,应改为have been working。

5) This video is mainly introduce a new type of multi-touch technology.

该句中错误仍为谓语使用不当,利用了中文习惯直接翻译,是学生常犯的错误之一。应改为This video mainly introduces a new type of multi-touch technology,或者用被动语态:A new type of multi-touch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in this video.

5)It changes the way interact with machines and make the application more convenient

该句中有两处错误,第一个是way后面的非谓语,应该为to interact with machines,第二个是and之后的谓语make与主语不一致,应改为makes。

第9篇:英文科技论文范文

1.1“任务驱动”教学方式

对于该课程,课内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任务驱动”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为中心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通过任务的进程获得成就感,可以较大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该门课内实践教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方式,已经采用的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IT领域技术方向,运用文献检索方法,自行查找英文文献并阅读翻译,在课堂上用英文对其作报告,并制作英文PPT加以展示,并添加现场提问的环节,培养学生用英文进行学术答辩的能力。通过在课堂上使用这种实践方式,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2其他多元化的任务方式

除了培养学生英文文献检索、学术报告的能力之外,应用型本科IT专业学生是未来IT行业的建设者之一,该课内实践教学还要考虑市场需求的因素。在IT行业中,企业对员工专业英语能力的需求是必要且多样化的;如测试、编码等初级职位员工只需要阅读用户界面、操作说明等英文文献的能力;而对于技术研究等中级职位,不仅需要阅读能力还要求掌握一定的翻译技能、回复英文邮件等;在更高级别的工作如订单签订、项目谈判等事务中,则需要具备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因此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计划添加多样的任务方式,如设计一些具有很强实践性和实操性的活动,全方位训练和提高学生面向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英语交际能力、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比如训练学生英文简历的撰写,再设计情景对话,让学生分小组扮演IT公司面试官和应聘者角色,对职场招聘进行场景模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英语知识和口语表达能力。不仅如此,在工程实践中,软件企业开发人员常常需要编写英文版本的软件需求文档和用户指南,因此还可以考虑与软件工程的课程老师合作,在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时编写英文版本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1.3灵活布置作业

作业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对于作业一定要布置一些实用有意义的内容,这样学生才会主动而非被迫地去做;关于这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积累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比如根据笔者学生时期的应聘经验,可以告诉学生大中型IT公司的软件开发职位招聘的笔试题很重视动态内存方面的内容,有相当比例该方面的试题,也具有一定难度,而很多中文教材关于此方面的内容往往讲解的不够详实,而英文教材文献六的“PointersandDynamicMemory”这一节对动态内存的思想介绍的较清晰,通过此类方法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这样不仅训练了计算机英语,又提升了学生应聘的竞争力。此外,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利用网络资源来促进学习和交流的重要性。可以鼓励学生登陆各大著名IT外企的网站,上面会经常地提供其新技术和新产品宣传的英文视频和动画。这类视频短片直观而形象,学生不但学习了新技术和新词汇,同时还锻炼了听说能力,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还可以引导学生平时多关注外企网站上的招聘广告,本专业领域的产品说明书等,上面有大量描述本专业技术的计算机英语,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结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