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双语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对于具备一定条件的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教育,实施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国内能够学习到国外的前沿知识。通过使用原版英文教材,汲取国际最新知识,接触到土木工程学科领域最前沿的理论观点,达到与世界先进技术进行交流的目的。(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学生通常都是使用中文教材,初次接触外文原版教材,可激发学生对教材编写体系、作者的论述方法和写作思路等的学习,获得专业知识以外的东西,如思维方式、治学态度等,开阔了视野,激发其对专业学习的兴趣。(3)有利于教师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和外语水平,为“专业外语”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实践。作为双语教学的任课教师,必然会加强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的提高。(4)有利于土木工程材料教材建设。通过国内外教材的比较,去粗取精,保留精华,发展优秀,将对我国土木工程材料教材建设产生良好的影响。
双语教学的条件
为达到教学目标与要求,开展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双语教学需具备一定的条件:
1师资条件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要参与方,其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土木工程材料的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英语方面,要求教师能够熟练使用英语口语进行授课,并精调本专业术语,最好具有一定的海外访学背景。专业方面,要求教师能够对本学科领域有充分的把握,对国际趋势有较好的了解,同时,要求教师对国内外土木工程行业规范及特点等有较深入了解。由于土木工程材料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优秀师资的缺乏是实施双语型教学的主要矛盾。
2教材选择
国外土木工程材料教材种类较多,通过大量比较国内外教材发现,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教材普遍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但是,实证性不够。外文教材则一般根据作者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编写,在综合介绍理论体系之前,就向读者呈现一系列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案,最后才会有一段全章内容总结。并且,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涉及大量的实验方法、规范、标准,而各国所采用的实验方法、规范、标准不尽相同。因此,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国内外的差别,优选国外土木工程材料相关优秀教材。同时,由于我国建筑行业标准、规范与国外不同,应该同时选用一本国内教材作为对比参考。中南大学土木工程材料教研室选用的外文教材是J.FrancisYoung和SidneyMindess等主编的、建筑工业出版社引进的“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系列教材”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技术》,选用的中文教材是邓德华教授主编的、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土木工程材料》(第二版)。
1.大学校的招生制度
在招生制度上,法国大学校与综合大学截然不同,前者主要通过两个步骤来实现其对高中毕业生的筛选,一是通过设立大学校预科班来选育专门的生源,二是开设极具竞试特色的入学考试。上预科班是法国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校的最重要途径,但其想进入大学校仍需付出“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努力,这是因为大学校有着非常严格的招生制度。入学考试是大多数大学校所采用的招生方式,也是绝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校的必经之路。法国大学校以其激烈的入学考试而著名。我国现任中央外办副主任孔泉曾在法国国家行政学院进修,对该校的招生方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曾写道:“每年都有上千名考生争相参加国家行政学院的入学考试,竞争70个入学名额。……总计逾20小时的考试涉及的题材之广———从历史到现状,从神话人物到某工厂罢工的原因,从企业生产能力要素到拉美外债前景,往往使幸运的被录取者产生在学校已无可学的感觉。”除了入学考试外,大学校还有两种招生方式:一种是个别大学校通过直接审查学生学业资格,从高中毕业生或有同等学历的学生中择优录取;另一种是大学校录取普通大学第一阶段或大学技术学院的文凭持有者、获得高级技术员合格证书的在职人员,以及具有学士、硕士学位的优秀学生。但这两种方式录取学生的比例均很小。正是通过上述严格的竞试和生源选育,大学校不仅确保了其高质量的精英教育地位,而且向世人展示了其“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入学机会公正性,然而事实究竟如何?
2.大学校入学机会不平等日益凸显
长期以来,法国大学校就是少数优势阶层子女所享有的精英型高等教育。1984年~2002年间法国政府进行的就业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1919年~1968年间,不同年代出生群体中考取大学校的比例始终低于6%。其中,大众阶层子女考取大学校的比例约为1%,优势阶层子女的考取比例高达18%,两个阶层子女的入学机会差异十分显著。在当今高等教育的民主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法国优势阶层对大学校的垄断非但没有减轻,反倒愈演愈烈。在大学校日益成为法国普通民众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地”的同时,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法国民众都意识到这种“精英生产”的状况已不利于法国社会基础的更新和多元化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学校的入学机会不平等问题亦受到了法国当局的重视。1998年,法国高等教育改革委员会在其《建立高等教育的欧洲模式》的改革报告中承认,大学校招生从社会阶层的角度看极不平衡,报告还指出:“尽管30年来历届政府都竭尽全力,状况仍在恶化。大学校学生中工人和职员子女的比例下降幅度大大高于这些阶层在整个人口中的比例。……今天的状况已经是这样,一个在不利郊区环境中读小学的儿童,实际上无任何机会进入名牌大学校。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许多社会阶层将无丝毫机遇在某一天进入经济和管理精英行列。对于民族统一,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二、大学校:为何不能“人人平等”
1.经济因素
法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是免交学费的,即使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高中、大学校预科班,以及大学或大学校也基本上只需缴纳少量的注册费。如此看来,在法国接受教育的经济花费貌似是比较少的,但实际上,有关研究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的学习生涯有着直接影响。2005年,法国教育部对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主要科目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小学五年级中工人阶级和优势阶层子女的法语成绩相差9.2分,数学相差13.3分;小学六年级学生成绩的差异更为明显,法语相差14.5分,数学相差16分。对于预科班和大学校的招生而言,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发挥着其潜在的影响。尽管除少数私立预科班外,大学校预科班基本上是免收学费的,但相关资料显示法国预科班学生的花费实际上是非常高昂的。例如,2004年综合大学的大学生年均花费约为6700欧元,而大学生预科班学生的年均花费约为13760欧元。而法国全国统计及经济研究所(IN-SEE)统计表明,2008年,法国人均年收入为1.9万欧元,其中占人口总数10%的富裕阶层年均收入为35550欧元,占人口总数10%的最低收入阶层年均收入为10520欧元。据相关调查与分析,大学校预科班花费较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预科班大多位于生活成本较高的城市,特别是享有盛誉的几所预科班基本上都坐落于法国的大城市,例如约有19%的预科班位于巴黎,31%的预科班位于大巴黎地区,生活在大城市中,学生的生活成本自然会相应提升;其二,预科班的学习强度大,学生需要购买参考书等学习工具。由此可见,大学校预科班较高的学习和生活成本对工薪阶层家庭构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费用相对低廉的普通大学或者职业技术类学校自然成为了大部分学生的最佳选择。
2.文化因素
除了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学业产生的直接影响外,家庭的文化背景对学生的学业成功率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例如,2002年考入大学校的学生中,59%的入学者家庭中还有别的成员同样具有大学校学历。伯德洛从学生家长受教育水平方面对学生的学业选择和学业发展做了更为详尽的考察。他就2002年高中毕业优等生的学业选择与其父亲受教育水平之间的关联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显示,父亲拥有硕士、工程师或博士学位的高中毕业优等生中有49%选择进入大学校预科班学习,28%选择进入综合大学,只有3%选择进入技术大学或高等技师学校;而父亲无高中学历的高中毕业优等生中只有26%的学生选择进入大学校预科班,44%选择进入综合大学,选择进入技术大学或高等技师学校的则有16%。可见,同样是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其父亲的学历水平对其未来的学业选择存在显著的影响。这从某种角度表明了父母自身的文化特质可被下一代继承或转移。法国参议员雅克尼•伯丹在2006~2007年也就大学校入学分层问题做过类似的分析,他认为大学校及预科教育对于很多人来说仍是“黑匣子”,信息的缺失让他们无所适从……只有具备知识的人才能更好地掌握并进入这一系统。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伯丹发现那些家境一般的孩子常常具有自卑的情绪,他们会认为自己不是上“大学校”的料,即便愿意接受高等教育,也大多选择了大学技术学院或高级技术员班。上述分析表明,看似公平公正的大学校招生制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充当了“过滤器”的作用,它有效过滤了在经济条件或文化背景方面相对落后的大众阶层,并为优势阶层上升为国家精英群体保驾护航。社会学家皮埃尔•麦乐(PierreMerle)因此犀利地称法国高等教育为“有区别的民主化”。
三、调适中的法国高等教育“双轨制”
1.政府推进高等教育民主化的思路
1998年,雅克•阿达利领导的高等教育改革委员会在其《建立高等教育的欧洲模式》的改革报告中客观分析了法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危机,提出了法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案。改革方案特别强调大学和大学校要相互靠拢,要成立共同的“高等教育校区”,设立共同的或协调一致的课程,建立等值的学科文凭,交换和流动教师,共同使用设施。该方案提出法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地理位置上应相对集中、平均分布,并设计了由8个“省区大学集团”组成的新的大学分布图。方案还建议改革法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三个阶段的学制,施行高等教育的“LMD”(又称“358”)模式,即高等教育划分为2个基本阶段、设置3个基本文凭。第一阶段为3年,学习结束获学士学位;第二阶段分为5年或8年,5年获新硕士学位,8年获博士学位。大学和大学校将共同组建博士学院,共同培养新硕士和博士。1998年和1999年,法国先后签署了《欧洲高等教育体系和谐建构联合宣言》(又称《索邦宣言》)和《博洛尼亚宣言》,并在新世纪伊始就开始了包括“LMD”模式在内的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改革。2006年,为了促进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法国议会支持并通过了设立“高等教育与研究中心”的法案。随着社会民主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教育机会均等亦成为法国执政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原则。例如,法国政府将2006年设为“机会平等年”,并于2008年调整了对“大学校”中贫困学生的社会救济标准。新的标准更多地倾向于收入平平的中产阶层以下人群,规定凡是家庭年收入低于32440欧元的学生均可享受这类按社会标准颁发的奖学金,而2007年享受同类奖学金的家庭收入要求是低于27000欧元。该政策使进入大学校学习成为了更多贫困家庭的学生可以企及的目标。除此以外,法国还推行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这一政策为经济有困难的学生或是缺少第三方担保的学生提供贷款,学生在还贷期到后可申请延期,如确实无法还贷,将由政府承担其中70%的还贷责任。2008年,法国大众银行、合作银行等5家银行共发放了1.5万欧元的贷款,2009年总计6800万欧元贷款获批。
2.大学校采取促进教育机会平等的新举措
在社会的关注与压力下,大学校自身也逐步认识到了其在入学机会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下,一些大学校先后采取了新的措施,试图从多个方面改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平等的现象。鉴于意识到社会文化因素是大学校入学不平等问题的重要原因,一些大学校首先实施了对弱势家庭出身的优秀学生进行文化资本方面“补偿”的“文化资本补偿计划”。2001年,巴黎政治学院开展了一项名为“优先教育公约计划”的“文化扶贫工程”,由此开创了“文化资本补偿计划”之先河。“文化扶贫工程”旨在使来自贫困地区或弱势家庭的子女获得进入精英学府的机会,为他们带来通过教育实现社会阶层流动的希望。“优先教育公约计划”创立了针对“优先教育区”高中生的特殊录取制度,规定“公约”高中的优秀生可以一次“严格的口试”替代巴黎政治学院的传统入学考试进入该校。这一特殊的录取制度不仅限于在录取考试上为贫困学生另辟蹊径,也体现在教学中的实质性合作和指导中。巴黎政治学院委托合作高中的教师在毕业班中挑选具有学习潜力的学生,并派出学院的教师对他们进行特别辅导,以帮助他们获得通常只有富裕家庭的子女才能在课外获取的知识。学校同时还与一些赞助商合作,为这些学生提供听取讲座、参观博物馆或展览等各类文化活动的机会。尽管巴黎政治学院的“文化扶贫工程”在一开始引来了众多怀疑,但几年的实践表明,通过“优先教育公约计划”进入巴黎政治学院的贫困学生在成绩和就业竞争力方面均不亚于通过传统考试录取的学生。在巴黎政治学院的影响和带动下,其他大学校也相继采取了类似的措施。例如,法国最著名的商业大学校巴黎高等经济与商业学院设立了“大学校:为什么不是我?”这一项目,旨在为弱势家庭背景的优秀高中生提供文化方面的“补偿和护送”;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巴黎理工学校和国家统计与经济行政学校联合实施了“跳板计划”,计划通过选派志愿者学生赴合作高中担任学生辅导员,帮助高中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起信心。2005年1月,参加大学校联席会议的57所大学校还签署了《争取精英教育机会均等》。尽管各个大学校进行文化资本补偿的具体做法和侧重有所不同,但其所采取的措施均旨在帮助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优秀高中生挖掘潜力,以弥补其家庭所属社会地位给他们造成的“文化资本”的不足。大学校的这种做法显然比单纯降低分数线“特招”弱势家庭的学生更有意义,它不仅能帮助弱势家庭的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从而在学业上树立起信心和目标,同时在客观上为学校争取了更多优质生源,确保了其培养“精英”的地位不受动摇。除了“文化资本补偿计划”以外,大学校还对其招生制度进行了调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通过传统的大学校预科班进入大学校的学生比例显著降低。据统计,2010年法国大学校的大一新生中,只有约50%是通过大学校预科班考试后入学的,其余的学生则主要来自综合大学大一、大二年级。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LMD学制及学分互认系统,其有效促进了高等教育双轨之间的学生交流,为大学校扩大生源创造了条件。此外,大学校内部还出现了一种“直升系统”,该系统通过成立专门的教学组织开展大学校预科阶段的教学,而后不经考试或仅采用面试方式就可直接升入大学校学习。例如,格勒诺布尔、南锡和图卢兹三地的综合理工学院联合推出的“综合理工学院预备班”,学制为2年,所有获得高中理科会考文凭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就读,校方通过一对一面试决定是否录取,其中约有85%~90%的学生可以直接升入理工学院,而余下的学生则被转入综合大学就读。2010年,在机会多样化和平等委员会的见证下,高等教育和研究部部长、高等商校联合会和法国工程师学校校长联席会共同签署了一项关于进入优质高校的机会平等的特别协议,该协议的签订进一步提升了高等商校向社会的开放度。
四、结论
【关键词】双语教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药理学
新世纪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具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是高素质医药学专业学生的必备条件。当前,药理学进展日新月异,而这些知识大多数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出现在一些期刊杂志上,假如我们的学生不懂药理学专业外语,必然会导致学生知识的落后,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对外交流。另外,双语教学对大学生的就业也产生影响。当今社会,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开展,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此次调查通过对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初步评价,旨在了解和掌握在我校药理学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为我校双语教学改革的发展与完善提供改进依据,以期不断地提高药理学双语教学水平。现将调查情况作一总结。
1资料与方法
调查于2006年秋季在本校2004级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中开展,74名学生在接受20学时的药理双语教学课程后参加了本次问卷[1,2],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问卷,采取集中发放,当场匿名填写当场收回的方式。问卷结果如下。
2结果
2.186.49%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其他课程的双语教学。
2.240.5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时数应该为50学时左右,28.38%的学生认为应该为80学时左右,31.08%的学生认为应该为108学时左右。
2.367.5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可有可无。
2.4学生对教学效果、教师、教材、课件和教学组织、情况等的具体评价见表1~4。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具体见表1;对教员的评价结果见表2;学员对教材和课件的评价见表3;对教学组织的评价具体见表4。
2.5为了探讨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与兴趣、学生英语水平(大学英语四级通过情况)之间的关系,将三者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外语水平越好,兴趣越大,学生外语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无明显相关。结果见表5。
表1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略)
表2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略)
表3学生对教材和课件的评价(略)
表4学生对教学组织的评价(略)
表5学生英语水平、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之间相关分析(略)
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药理学双语授课对提高英语水平、药理学学习有一定帮助。用双语授课的老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师发音标准。同时也反映出在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各方面基础、教材课件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
3分析
3.1教师教学组织方面
3.1.1教学进度方面44.59%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教学进度的安排不合理,47.3%对课堂内容不能听懂,44.59%仅部分听懂。调查也发现,该班将近50%学生的英语还没有通过四级,过六级的仅少数几个,学生对听懂一些日常用语都有困难,对专业词汇的理解更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所安排的双语教学进度与平时以汉语上课基本相同的这种教学进度对学生来说无疑过快。
3.1.2课时安排方面调查显示,36.49%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时安排不合理,40.5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时数应该为50学时左右。学校其它基础课教学开展双语教学的比较少,86.49%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其他课程的双语教学,这次开展的双语教学也因是初步探索阶段,教学内容的比例安排偏少,仅占20%,这都造成学生进不了双语教学的氛围,学习兴趣不浓,影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
3.1.3对课堂组织形式方面此次双语教学大多数采取的是老师教,学生听的模式,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扎实,缺乏自信,也导致他们不愿意与老师互动。调查显示,44.59%的学生认为此次双语教学需要改进教学组织形式。
3.2学生方面
3.2.1学习目的不清学生学习目的不清晰,导致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7.5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可有可无,45.95%的学生不赞成药理学双语教学。本次调查认为,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外语水平在获取专业知识中的重要性,学习普遍比较被动。
3.2.2相关专业基础不扎实对于药理学的学习和理解,要以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科目为基础,如果这些科目学得不扎实,仅仅用汉语讲授药理学,学生学习和理解会有困难,更不用说用英语来讲。
3.2.3英语基础较差我国大多数中医药院校招生时分数线就比一般综合院校要低,相应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就要差一些,再加上我国中学阶段学生学的英语普遍存在重读、写,轻听、说的实际情况,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是制约师生双语教学交流的“瓶颈”。另一方面,学生很少参加过其他相关课程的双语教学也导致学生医学专业英语词汇少,基础差,这也是影响药理学双语教学效果的很重要的因素。
3.3缺乏合适的教材和课件在本次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编的英文讲义,以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5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药理学》为蓝本。授课时以中文大纲的内容、编排,用英语讲授,学生课后以阅读中文书为主。调查发现,64.86%的学生希望采用中英对照的双语教材,另外我们还配套讲义自制了药理学全英文课件,但是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课件以中英文穿插的方式更适合他们。但目前尚无满足学生要求的双语教学的药理学教材。
4对策
4.1大力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药理学学科的师资主要来源于本校较为优秀的毕业生,学历均在本科以上,大多数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具备一定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基础。在此基础上,应该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如定期举行专业英语集体备课,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学习或研修。鼓励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知识文化底蕴,创新教学方式,努力将英语的应用与提高融入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去,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气氛,更新双语教学教育观念。
4.2提高学生的公共英语水平和打好其他学科基础一方面,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结合大学英语学习努力提高公共英语水平。一方面我们还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学好没有授课的其他基础医学内容。另一方面,“双语教学”应该从其它基础课教学开始,一旦双语教学在多专业、多课程上稳步铺开,就能形成各学科的相互支撑和渗透。届时,目前这种药理学双语教学独木难撑的局面自然会得到改观。
4.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适当改进课堂组织形式首先老师要鼓励学生,树立他们学好公共英语专业英语的信心;另外可采用教学多样化,如每次课前十分钟进行纯英文复习,进行单独或集体提问及回答,让学生将专业单词自己说出来,强化语感,为后期双语教学奠定基础;在讲授过程中,不断要求学生用专业单词简要回答某些问题,了解教学效果等。通过这些方法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专业学习和专业单词的听说相结合,加强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4.4加强寻求更加合适的教材和课件我们可以适当找一些简单的相关教学内容的英语文章给学生作为课外学习,从简单到难,开始中英文对照,循序渐进,最后让学生脱离汉语对照部分,从而到可以看懂纯英文教材和文章。另外,还可以通过聘请国外从事中医药教学的专家指导,共同编订符合本学科教学特点的双语教材。课件制作中,可选用制作较好的英文原版教学片插入多媒体课件中,穿插于讲课之中播放,这样既学到原汁原味的医学英语,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介绍生僻专业词汇时,图文相配,学生视听同步,英汉对照而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学习这些内容。
4.5努力培育双语教学的整体教学环境提高整体双语教学教学环境的氛围,营造有利于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如可以通过采取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意识到双语教学在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举办大学生英语作文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节目表演等活动,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空间,营造浓厚的外语氛围。此外,我们亦鼓励学生与外教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减少对双语教学的畏惧感。
总之,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本着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精神,遵守循序渐进、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有序地开展药理学双语教学,药理学双语教学必将为培养国际型中医药人才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调查表明,中学英语教材很少涉及化学专业词汇。如何使化学第二课堂双语教学“乐”到实处,从根本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真正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我们采用了以下措施:
1.简单渗透专业术语,减少语言障碍
根据学生的情况,双语课选择在两个英语基础好、接受能力较强的理科实验班中进行,其他有兴趣的学生也可参加。为便于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课上尽量使用学生已学过的英语词汇和句型,不增加很难记忆的化学专业性词汇和使用没有学到的内容。即采取:简单渗透专业术语。例如物质的三态(gas,liquid,solid)、物理变化(physicalchange)、化学变化(Chemicalchange)、元素(element)、化合物(compound)、氧化物(oxide)、酸、碱、盐(acid、base、salt)、化学反应方程式(chemicalreactionequation)、金属(metal)、非金属(nonmetal)等,这些词汇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学生不知不觉就可以掌握了。对于生词,预先发给学生,并附上生词注解、例句和一些构词法的规律。如sulf代表硫,oxy代表氧,hydro代表氢,mono表示“单”、“一”,di表示“二”,tri表示“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切换中英文,缓解学习者的语言思维压力,减轻他们的紧张感,使外语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2.双语设计学案,提高学习效率
双语学案内容的选择不仅讲究知识性、趣味性,而且注重研究性。所以我们把双语教学纳入到研究型课程当中,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且学生容易接受的研究性课题作为双语课的主要内容,这样采用英语来进行教学时,学生不觉得在用英语学习学科知识是一种负担。当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有了较大的扩充,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时,将学案设计成双语形式在课前发给学生,由学生根据主题内容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课堂上,教学以师生讨论的形式展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探索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化学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先用中文表述,让口语表达能力好而化学学习不是很冒尖的学生翻译成英语,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受到充分的关注,课堂不是教师“演示”自己的场所,而是学生主动探索的乐园。一段时间后他们的化学、英语成绩都有了提高和进步,从而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然后在我校自己组织的高二化学竞赛中,某些题就采用了用英文命题的方法。第一次测试有75%的同学理解了题意,第六次测试就有90%的学生理解了试卷上95%以上的内容。统计结果表明英文命题激发了学生双重的成就感。
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
学生学习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活动。学习的途径只能是学生自己通过学习的实践去尝试、体验和感悟,就像学习打篮球,看再多的书,记再多的要领,都无济于事,必须亲自上场去打,在打球的过程中学会打球。双语互动学习就是给学生一个亲自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化学第二课堂活动核心就是要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践,可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学科内容、英语教学内容的双重理解。例如,在课题“生活中的原电池”的实验研究中,要求学生设计一节实验活动课处理废旧电池,回收碳棒、MnO2、NH4Cl、ZnCl2等物质。我让学生分成三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用简练的英文阐述各组的方案,并相互评议其可行性,然后按可行方案回收。其中第二组学生的方案如下:
(1)Recyclezincskinandcarbonbars.Cutoffthezincskinofftheuseddrycellswithscissorsorclamps.Thentakeoutthezincskinandcarbonbars.Cleanthemwithbrushes.Puttheseparateblackpowerinthecellsintothebeakers.
(2)SeparateNH4Cl、ZnCl2frommixture.Thenrecyclethemandtestthem.
①GetfromtheblackpowerthecrystalmixtureofNH4ClandZnCl2
②DoasimpleexperimenttoprovethatthereareNH4+andZn2+inthecrystal,andfilltheexperimentrecord.
Explanation:[Zn(OH)2isaamphiproticoxide.ItcandissolveinammoniawaterandchangeintoZn(NH3)42+]StepAppearanceConclusion
①DissolvethemixtureinH2O——
②DropNaOHandNH4+
③ContinuetodropNaOHdisappearZn2+
(3)SeparateNH4ClfromZnCl2byheating.
(4)ThemainpartsoftheleftblackpowderareMnO2、carbanblackandsomeorganics.Wecangetofftheimpuritiesbyweightemperatureburing.
随着WTO成员国不断增加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经济文化的融合度不断提高,中国越来越多地需要精通WTO规则和国际经济的具有全球视野的涉外人才。推动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双语教学,培养既拥有扎实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又具备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正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国际贸易专业课推行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对专业课实施双语教学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更能培养学生具备同贸易伙伴、国际竞争对手进行有效沟通和对抗的能力,成为真正适应市场竞争需求的涉外专业人才。
2国际贸易专业组织双语教学的模式选择
2.1结构浸没式双语教学模式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开展双语教学时应根据本专业各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在选择双语教学模式时应该在分析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目标定位的基础上,选择和确定以专业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结构浸没式双语教学模式”是目前我国高校组织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相对比较多的一种模式。所谓结构浸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组织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提前讲解与课程专业知识有关的词汇。如果专业课程教学中所涉及的语法影响到双语教学的开展时也要对所涉及的语法进行适当的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如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感觉使用英语讲解影响到教学效果时,可使用母语讲解课程内容,但母语的使用程度应在不影响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控制在最低限度;同时,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可用母语回答。根据上述结构浸没式教学模式的几方面特点,笔者认为在运用双语讲授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尤其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时,应该从词法和句法入手,分析英文的文体结构与特点,以提高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在学生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新生的角色进入高校时,入学时的专业教育已使他们意识到英语能力在今后专业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大一、大二已开设相当的英语课时,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较入学时已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为国际贸易专业开展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2中文为主,英文为辅
尽管学生通过入学时的专业教学认识到英语对该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一二年级的大学英语学习提高了英语水平,但考虑到笔者所面对学生的英语基础,本专业后续其他专业课程对国际贸易专业英语能力的锻炼以及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先导作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还是应该定位为掌握专业知识为主,因此,在组织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比较适合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的模式。在该模式下,选用教材和授课都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教师主要用中文讲解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技能,穿插用英语讲授一些国际贸易术语、专业词汇,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学生考试采用中英文相结合的方式,选择题、判断题、专业词汇的翻译等用英文出题和作答,计算题、案例分析题则用中文进行。该模式的好处在于确保学生对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能理解得较为透彻、掌握得较为扎实,并且对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要求也不是太高,容易实施,缺点是学生形成的专业知识以中文为基础,而对专业英文的了解仅仅局限于一些零零散散的专业术语或词汇。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取的专业英文信息量不够,专业英文知识有限,较难达到学生能熟练使用英文专业文献以及在具体的专业实务操作中双语自由转换这一目标要求。
3实行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合适的双语教学教材
双语教学的教材选用问题较为复杂,既要遵循国家颁布的专业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目的标准,又要兼顾学生的英语基础。许多高校在实施双语教学时一般都选用原版教材。原版教材的好处在于文字规范、内容与时俱进,可避免自编教材造成的语言表述问题以及学科上的随意性。从理论的角度而言,高校在组织双语教学时应选用先进的优秀外语原版教材,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存在授课老师因信息渠道有限比较难找到合适的英语原版教材的问题。同时,即便是选到了合适的英文原版教材,也存在其内容与我国现在实施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大纲不是十分吻合,专业词汇过多等问题。除了原版教材之外,还有国内院校主编的教材。相对于原版教材,国内院校编写的教材在内容上比较符合我国现行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但主编要么是侧重语言,要么侧重专业。侧重语言的人员主编的教材语言表达较规范但专业知识的描述和侧重点方面会有所欠缺,而侧重专业的人员主编的教材在语言表达方面又欠规范,所以,在目前的双语教学中要选到既符合国家关于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大纲方面关于专业知识要求又在语言方面表述规范的教材有一定的难度。
3.2教学方法单调枯操
在双语教学组织过程中,比较通行的做法是老师先将课文用英语读一遍,再将课程内容所涉及的语法和专业词汇进行翻译和讲解,这样一方面很容易将专业双语课上成英语课,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单一,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没有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有效地锻炼其英语表述能力的机会,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听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其结果是既没有领会和掌握好专业知识也没有有效地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从而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
3.3没有掌握双语教学的真谛
目前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这样的误区:以为只要在课堂上使用外语就是双语教学,将专业学科课程变成外语课,把非语言专业学科课上成了外语课的辅助课程,只是将教学内容做简单翻译和对专业词汇做简单讲解,没能有效把握双语教学的核心目的。双语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运用外语作为教学的媒介语言,以中文作为辅助手段传授专业学科知识。如果偏离了这一核心任务,将会造成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专业知识学习的不足。3.4双语教学的学时安排有限双语教学因要兼顾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英语能力的提高,教学组织必然比一般教学更耗时一些,尤其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如学生对该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没有掌握将会影响后续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 影响学生对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掌握。但以目前我所在的学校来看,虽然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行双语教学,可学时数跟以前相比并没有变化,这必然会影响到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4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
4.1循序渐进,逐步为开展双语教学打好基础
国际贸易专业属于涉外经济方面的专业,其专业属性决定了对外语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和在从事不开设双语教学的其他专业课程教学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加强专业英语方面的锻炼,在讲授一些重要的专业术语时同时将这些专业术语翻译成英语,比如在讲国际金融的汇票时就让学生掌握其英语表达为billofex-change,外汇为foreignexchang以及国际结算为internationalsettlement等。如果每门专业基础课在讲授主要的专业术语时能同时让学生掌握其英语的表达方式,学生即可逐渐地接受一些专业的外语知识和词汇,为后面的国际贸易实务这些实行双语教学的专业核心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4.2加强双语教学教材建设,提高教师自编英文教材的能力
尽管实施的是双语教学,但双语教学的首要目的还是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其次,才是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从事双语教学的老师应将双语教学的中英文教材进行有机结合,按照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教学。从事双语教学的老师还应该意识到英文教材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我们及时了解和跟踪课程以及与课程有关的学科的国外研究现状和课程中核心知识的英文表述,而不能完全按照英文版的教材来讲授,否则,学生会听得一知半解,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国际贸易专业的知识专业性比较强,专业词汇也比较专业化,即便部分学生能耐心通读一遍英文教材,但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其意思。因此,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自编一套英文教材或教案应用于教学,就能克服课程教学内容繁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兼顾记和听的问题。为了确保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授课老师还应建立中、英文练习题库供学生反复练习以巩固和强化课程教学内容。
4.3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授课老师只是满堂灌、一言堂,其后果可能是能完全听进去的学生没有几个,大部分的学生可能因为对英语表达不完全理解以及对中英文互换的不适应而睡觉或开小差。因此,在从事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更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更是应加强师生的互动、交融以及相互促进,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老师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组织提问是从事双语教学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感觉学生的状态已比较疲惫,为了刺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保持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老师可以通过特殊疑问句提问;如果想检测学生对某一个问题掌握的情况,则可使用选择句提问。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英语口头和书面表达,不要过于追求其准确和到位,应更重视学生的理解是否正确,这样可以起到更好地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根据课堂授课的学时情况适当地给学生一些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陈述的机会。
4.4灵活运用多媒体,以促进学生的感官认识
双语教学相比一般汉语教学,存在教学内容更多,信息量更大以及受学生英语听力能力限制从而影响教学进度的问题,因此,有效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媒体教学中,运用现代视听媒体进行讲授,老师将生涩难懂以及比较抽象的知识直观和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数字媒体形象生动,动态直观,教学信息量大,可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同时,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可灵活运用声音、文字、动画及视频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加大对学生的刺激,促进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直观而形象。
4.5加大双语教学学时数以确保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
1、该门课程本身的需要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主要是参照和借鉴现行的国际贸易惯例、通则、条约以及有关的国际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具有实践性、操作性、涉外性一体化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开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理论和良好的商务习惯,并主要借助英语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开展外贸活动。因此,在该门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外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相分离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既掌握专业知识又兼备外语能力的外贸人才。
2、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目标定位于国际商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种人才不仅要具备外贸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商务应用能力。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将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外语相结合的运用能力,可以解决外贸和商务操作的实际问题,满足市场对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符合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3、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
我们通过引进国外最新的该门课程原版教材,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们的课程体系、内容结构等,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教学情况,对课程的内容以及体系进行重新的整合。此外,开展双语教学的任课教师为了能很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通常会更加积极地编写和制作有特色的教学课件、教辅材料等,进而推动该门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的改革和创新。
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选择的困难
目前,市面上真正具有学科特色且适用于的《国际贸易实务》授课的双语教材不多,而且数量有限的国外原版教材虽然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正宗的外语,也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是其针对性不强,价格偏高而且难度过大,教材内容也不完全适应我国国情,这样导致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比较吃力,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而国内出版的双语教材更多是将之前的中文版简单的翻译成英文而已,在语言的使用上并不地道,很难实现真正的教学效果。此外,仅有教材而缺乏其他的参考书籍,这样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授课水平,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教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双语教学开展的瓶颈。
2、教学方式欠佳
由于对双语教学认识的不足以及受传统外语授课方式的制约,大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常“以译代讲”,更多是将精力投放在对原版教材的字、句翻译和讲解上,从而缺乏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性讲解,使得双语教学变成英语翻译课程。此外,在双语教学中盲目加大英文授课比例,使得多数学生难以理解授课内容,从而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受到重大影响。
3、学生英语基础差,教学效果不理想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英语水平比较低,尽管已经学习了多年的英语,但是听力水平、理解能力、词汇量等还是非常的欠缺,而且课程中出现的专业词汇更是他们难以理解的,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目前的教学状况是,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很快的适应双语教学的授课模式,能很好的将英语和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学习;而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在短期内无法快速的提高英语水平,因此难以与课程产生共鸣,从而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将会受到挫伤。笔者对所处高职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1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仅有30%的学生对双语教学表示赞同;而超过60%的学生表示难以接受。显然,学生的外语水平是制约双语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
4、师资力量不足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授课的顺利开展,不仅要求授课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仅仅具有专业知识或英语能力都不能胜任双语教学。而目前的现实状况是,多数讲授该课程的专业教师,尽管他们的专业水平高、词汇量大、阅读能力强,但英语的运用能力相对欠缺,难以用英语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他们的外语水平距离双语教学还有一段差距;而英语专业的教师虽然具有很强的外语授课能力,但他们不懂得国际贸易的专业知识,满足不了专业教学的要求。所以师资问题是阻碍双语教学开展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障碍。
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建议
1、大力培养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强弱是决定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核心问题。目前培养和加强双语教学师资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走出去”,即选派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通过国内培训或国外进修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和双语授课的能力,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二是“请进来”,即积极引进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或在外贸领域专业人士来充实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利用他们扎实的英语基础和较高的专业水准,通过辐射和带动,帮助双语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2、重视学生英语程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为了让双语教学可以顺利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极其必要和关键的。在课程的安排上,应加大基础英语、公共英语、商务英语、英语函电等公共及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在双语授课的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破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树立学生的自信;在学生的管理上,应通过早、晚自习强化训练学生英语口语、听力;此外,学校应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如举办英语角、英文歌曲大赛、英文演讲比赛、英语文化周、增加外籍教师的授课数量等来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3、整合教材资源
由于国外原版教材存在的弊端,以及目前市面上国内学者编写的英文版教材主要适合于本科院校的学生现状,要想真正解决教材问题,高职院校应鼓励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结合自身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写校本教材;或者组织具有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的课程专家组按照“理论够用、实际操作技能为主”的高职才培养理念,对国外原版教材或国内现有的英文教材进行的整合,编制出符合高职院校适用的双语教材。此外,任课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获得外语教学资源的办法,如专业书籍、外贸网站等,这样有利于学生课后开展双语学习的自学活动,进而巩固双语教学的效果。
4、采用循序渐进式双语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不是一步就可以到位的。授课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对双语授课的接受程度,在不同阶段调整中英文使用的比例,由简变繁、由少到多的开展。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量中文为主,少量英语为辅。通常的做法是用英文讲解比较简单易懂的内容,用中文讲解的重点难点,课堂英语使用比例约为5%—10%。这不仅是让学生在视听上对双语教学的适应,也是避免部分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产生的学习压力,从而影响他们对专业课的学习效果。第二阶段:慢慢增加英语授课的比例。通常的做法是用英文讲解多数的授课内容,用中文讲解难点内容,课堂英语使用比例约为20%—40%。这是由于经过了前一阶段的磨合,师生已经熟悉双语教学的模式,学生在专业术语的英文词汇上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外语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因此在这一阶段应逐步加大英语授课比例。第三阶段:英语教学为主。此时学生已经对专业词汇、专业知识、课程的整体框架较为充足的了解,对教师英语口语讲授中出现的专业术语能够敏感捕捉,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自由地分配中英文的比例,逐渐过渡到纯英语教学模式。
5、建立完善双语教学制度体系
首先,为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应实行双语教师资格认定标准,教师只有通过一定的测试和评价才有资格进行授课;其次,为鼓励教师大力开展双语教学,学校应从政策、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比如提高双语授课课时的薪酬补贴;在教研课题立项、教学成果评审上给予政策的倾斜等等。再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和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而推动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比如对授课老师的评价,为了避免只从学生角度出发的单一评价,我们可以通过督导组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教、同行评教或教师自评等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学生的考核,我们可以采取“平时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商务英语口语成绩+专业知识笔试成绩=总评成绩”来考核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电子商务双师型教师应以“能力”为重心,拥有的知识以及技能,与电子商务相关。从形式上一定有“两证”,学历证以及相关资格证书,要拥有到企业观察学习、实践、培训、指导工作的机会的能力和经验。精神层面应体现电子商务的职业素质和修养。具体表现在:
1.热爱电子商务教育。踊跃探索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构建电子商务实践的体系,有确切的电子商务思想,要持续的实践学习,不断的反思总结。
2.要可以与市场吻合,专注于关心电子商务界之最新动向。可以认识到现在正处在一个很活跃的时期,一个传统业务迈向电子商务的过渡时期,可以预测出电子商务人才可提供的市场需求。
3.拥有熟练的操作技巧以及巩固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有能体现出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的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如电子商务师(国家劳动部职业鉴定中心认证)、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应用(阿里巴巴商务网站认证)等。
4.有校企合作项目。定期到相关企业学习、实习、指导,有企业实践经验。
5.有电子商务教学能力。在教育中呈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显示出巩固的电子商务基础知识以及技术水准,主动钻研和实践课程变革。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修养。
6.有较高的教科研能力。“老师”和“技师”,两者单一的重叠并非“双师型”,往往是两者有机的综合在理论、职业修为、能力各方面,而各方面表现在课题钻研,项目合作,开发校本,个人成绩归纳等。
7.学校与企业协作,教师与学生授学,钻研课题等方面有社交能力,沟通组织能力。例如擅长组织学生创业活动,引导学生的创造性。呈现了适应,以及创造能力,展现了优良的职业修为。
二、实现电子商务双师型教师的方法
(一)在教学工作中实践专业技能电子商务教师面对的教学工作,要敢于因材施教,联合教育方针,对于不同情况制定出教学以及专业技能实习。笔者是一名电子商务教师,是从教计算机转来的。在电子商务教学中,众多的商务知识通过自学以来,结合国家劳动部的电子商务专业评定标准,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实践。首先,要熟悉了在线购物、在线支付还有电子商务运作流程,而后注册了本人的域名于中国数据网,还试验创建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开始商对客服务,主营丝制品和外贸服装。运营网站几个月后,电子商务的趣味充盈在我的生活中,而且很快的挣回当初的成本。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把教育学生的职业道德当作教学重点,持续强化课程的变革。在“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运用项目教学法的胜利,经过一个完全的商业网站创建将技术掌握以及素养升华为一体。在“电子交易”,角色扮演法被运用的很成功,不仅使学生摹拟真正的角色电子业务的历程,而且体会其中的趣味和兴致,在“物流基础”,策划了一场“商品包装”竞赛,用商务考察,讲座等方式来加强学生的物流概念,把学生的创新思想激起,电子商务教学使笔者觉得趣味无处不在。实习教育到处都是,指导教师以及课程设计是非常首要的。而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课程设计里的职业素质的修养,中心主题为“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七种人才素质”的讲演,李开复谈到:“二十一世纪是集信息同享、公平竞争以及持续转变的时代——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期中人才素质是——积极主动、标新实践、高EQ合作、跨范畴协作、高效沟通、热爱工作、达观向上。”此见解是非常正确的,而这类素养须值得电子商务老师拥有,而后在教育工作上呈现出这类素养。
(二)参加职业资格评定和技能比赛助理电子商务师、电子商务员、电子商务师、高级电子商务师此四种级别是电子商务认证里具有象征性的职业资格凭证。他的教学材料的使用,培训系列,考察形式都非常完美。另外全世界有名的电子业务平台——Alibaba,其推行了专业技能评定认证,比如Alibaba电子商务应用员、Alibaba电子商务应用专家、Alibaba电子商务应用大师等几个等级资格证,此外,还有一些具体的电子商务认证如网络国际贸易方向认证,网络营销方向认证、搜索引擎方向认证等。以上认证各有特色。教学体系也曰臻完善,培养方向更加实务,实用和个性。在一定程度体现了电子商务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电子商务竞赛中极具代表性的是“全国电子商务大赛2014全国大赛是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理论知识比赛、创意比赛,创业比赛、模拟大赛四个竞赛,如此的竞赛项目设立,从专业学习电子商务角度看来,应说挺完善,很合理。参与专业技术评定的比赛,不能单方面重在得奖,拿名次,参与是一次非常有用的进修以及实习的形式。本年苏州市教育局举行电子商务高级工培养训练,面向全市中职电商类老师举行培养,为了使师资水平上升,这是最佳证明。
论文关键词:国际结算,双语教学,利弊分析
一、引言
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在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同时针对一些特殊专业和方向还提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至10%”。无疑,这是针对新形势下,教育部给各高校下的“新任务”,目的是为了要培养外向型、应用型的国际人才。随着我国对于国际事务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国家不仅仅需要能够掌握各门专业知识的人才,更需要这些专门人才能够走向国际,迎接机遇与挑战。那么首先考虑到的就是要过“语言关”。因此,双语教学“遍地开花”,各高校纷纷开始开发双语课程,而双语教学也就渐渐成为各高校进行对外宣传,提高知名度的一件“法宝”,进而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相关基本概念
(一)《国际结算》的性质
国际结算是一项国际银行业务,指为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或跨国转移资金而通过银行来完成的跨国(地区)货币收付活动。《国际结算》课程教授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国际结算的工具、国际结算的方式和国际结算的单据。
(二)双语教学的概念和起因
现在针对双语教学的理解,一般都来源于由西格恩(Siguan)和麦凯(Mackcy)(1999)给出的定义:“‘双语教学’这个术语教育学论文,是指一个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体系。其中的一种语言往往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①]那么,在我国,这两种语言,多数则为汉语和英语。
之所以会提出双语教学,根据不同的课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种解释:一种是指双语教学是“手段”,即一般指的是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学习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时,为了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而以“双语”作为新型教学手段;另一种是指双语教学为“目标”,即一般认为是针对外语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在校学习的目标即为掌握外语,那么通过“双语”甚至于“纯外语”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另一门语言(外语)应用方法和技巧这一目标的过程。
三、《国际结算》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利弊分析
(一)有利之处:
1. 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现行的本科《国际结算》课程教授的核心部分就是在于国际结算工具和国际结算的方式这两大块。其一,国际结算的工具就是票据。票据起源于欧洲,成熟于欧洲,国内有关规范票据的法律法规,包括票据的制成、行为等在国际上均以国外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其二,国际结算的方式包括三种:汇付、托收和信用证核心期刊目录。其中任何一种方式的应用都有相应的国际惯例和规则进行约束。因此任课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的备课过程中,为了加深对于课程的理解,上好课,那么就必须要多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双语素质,过“双关”——专业关与语言关。
2.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国际结算》双语教学从一开始就可以吸引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这部分学生之所以能够对双语教学产生兴趣,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专业课本身的重要性。《国际结算》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身就比较抽象,有一定的难度,初学者看着厚重的课本已心生恐惧,更何况还用双语进行教学。因此部分学生为了学好专业课会格外用心;二是源于对于英文的兴趣。部分学生偏科严重,唯独对于英文有兴趣,因此,利用双语进行专业课的教学,则可以通过他们对于英语的兴趣来带动专业课的学习;三是挑战精神作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少数学生平时表现一般,但是对于双语课程却兴趣满满。因为他们认为有难度的事情才值得挑战,而双语教学则是其中一件有难度的事。
3.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国际结算》课程的双语教学利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一来因为提高了专业学习的难度,比如《国际结算》中票据的制作,根据案例教育学论文,或许学生可以较为顺利地完成中文版的票据制作,但是换成英文格式,很多学生则无从下手了,因此就强迫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上的教学;二来因为双语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吸收消化专业知识,也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教授,因此课堂就变得更为丰富多彩,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有利于专业与课程本身的建设
目前《国际结算》课程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高校或是才刚开设此课程,或是选择采用中文教材进行教学。为了提高《国际结算》的教学质量,学校就必须着手努力建设一支合理的师资队伍,开发合适的配套教材、教辅,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等等,这样就有利于这一课程及相关专业的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1. 师资跟不上
《国际结算》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若进行双语教学,除了类似一般课程中要求教师要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和英文基础之外,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国际结算实践经验。比如在讲授国际结算方式之一——信用证时,就要求教师除了能够依据UCP600解释信用证的操作过程,实际上更需要教师能够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熟悉信用证应用的背景、具体操作流程以及如何催证、审证、出货和制单交单等等环节。前面的两个要求已经让任课教师备课量翻番,压力倍增,更不用说还要兼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问题多多。
2. 能接受的学生面不广
目前高校的在校生中,从小学开始接触英语的为数不多,即便是后来英语学习好了,也不一定在专业方面好。所以,在进行《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时,仅有小部分学生能够真正听懂并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余下的大部分学生或死记硬背,或一知半解,或干脆放弃,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
3. 教材建设落后
“好马配好鞍”,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双语教学就应该搭配使用适合的双语教材。目前很多高校在《国际结算》课程的双语教学中仍然是采用中文教材,或是不适合本校实际的外文教材。诚然纯粹的中文教材让学生无法确切掌握《国际结算》的国际通用表达和应用,达不到教学效果。同样教育学论文,不同层次的高校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的,不合适本校实际的外文教材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4. 考核方法单一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国际结算》(双语)这门课程的考核,由于各种原因,仍然是以笔试为主。那么如何体现双语教学的初衷,如何考查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如何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解决的方法
(一)建设高素质的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
将《国际结算》课程的建设纳入院校发展的总体规划,针对上述的《国际结算》课程的特殊要求,学校就要从三大方面来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是积极引进国内或国外高校该课程的主持人或是骨干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同时带动本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二是,定期选派参与双语教学的教师参加培训或是到国内,甚至国外进修学习或是交流,以提高教师的双语以及专业素质;三是,提供教授本门课程的教师进行企业实践交流的机会,进入银行或是外贸企业感受学习真实的操作环境,才能为学生带来实际生动的讲解,深入浅出,提高教学效果。
(二)分院校分层次教学
《国际结算》课程的双语教学不能一刀切,应以学校、专业、教师和学生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为评判依据,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
1. 分院校选择是否进行双语教学。教育部,各教育厅、教育局等教育管理机构应该对于全国各所高校进行评估,针对学校类型、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和学生素质等方面进行考量,选择出已具备双语教学素质的学校、专业和课程作为全国重点建设的试点。而尚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予以一定时间,到期再行评估核心期刊目录。各院校也应该量力而为,必须具备了相应资格条件了,才可以开课,这样才不至于使双语教学到处泛滥。
2. 分层次进行双语教学。已具备开课资质的院校、专业和课程在开课时还应该针对学校、系部和班级的具体情况,选择开课的课时安排和双语教学中双语的比例。比如同是《国际结算》这门课程,金融专业的学生或许专业较强,而英语程度较弱,那么在进行教授的时候可以先英文少些,再逐步增加英文比例;相对地,英语专业的学生则或许英语程度较高,而专业度就不够,那么在进行教授的时候,英文比例就可以多些教育学论文,而侧重介绍讲解相关的专业背景,增进他们对于本课程的了解。当然不同班级也是应该区别对待的,总之,切记不可流于形式,而不注重教学效果。
(三)开发校本双语教材
不同层次的高校可以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原版的《国际结算》教材或是本校编写的双语教材。目前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鼓励教师参加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双语教材,这是一种好的做法。毕竟本校的教师对本校学生的情况最为了解,可以针对性编写合适的教材,便于教学。不过需要提醒注意的一点是,如若校本教材只是一种单纯的“模仿”,那就毫无意义了。因此比较好的做法就是通过《国际结算》精品课程的建设或是精品专业的建设来带动本门课程相关教材的建设,从而既保证了教材的质量,又能充分体现各高校的自身特色。
(四)灵活设置考核方式
为了能够充分考查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以及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从学生最关心的考核方式开始进行改革。采用多种考核方式,除了期末的笔试之外,应加大平时分的比重。比如将平时分分成考勤、课堂提问、小组表现和作业等等,综合考查学生的成绩。
总之,《国际结算》课程的双语教学是大势所趋,不过“万丈高楼平地起”,或许各院校应该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寻找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道路,切不可急于求成。
参考文献:
[1]麦凯,西格恩双语教育概论[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2]辛立秋.地方院校《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2期
中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是适应经济社会全球化,扩大对外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交流的迫切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从教育主管部门看,主要与教育部的四个文件有关:
一是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该文件指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
二是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该文件指出,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高大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高等学校要全面推广和使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大力推进基于计算机和校园网的大学英语学习,建立个性化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以非英语通用语种作为大学公共外语教学要求的院校和专业,也要根据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推进改革。
三是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该文件指出,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
四是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A:有实施双语教学的激励措施和政策;适宜的专业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双语授课课程比例≥10%,教学效果较好;其他专业能积极实施双语教学。B:重视并积极实施双语教学;双语授课课程达到一定比例。将“双语教学”课程界定为“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教学,并使外语与学科知识同步获取的一种教学模式”。并给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用双语授课课程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的课程(外语课除外)。
自教育部推动双语教学以来,全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迅速发展,各高校在师资培训、经费资助,教师进修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特别是在开放程度较高的北京、上海等部分高校得到了推广,特别在经济、法律、医学等学科双语教学成绩显著。许多高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部分本科生,采用独立的教学培养计划,在入学第一年,与普通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基础课程的同时,强化英语课程的教学,其后开设的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将使用英语教材和英语课件,用双语或全英语讲授,并将邀请3~5名外国专家讲授部分专业课程,学校通过与国外大学、公司的合作,积极为学生创造到国外学习一到两个学期、进行交流,以及到公司实习的机会,学生在国外大学所修的学分将计入总学分。毕业论文用英文撰写、英文答辩。据调查,一些有较多国际留学生的专业和院校甚至采用全英语教学。据有关资料,全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07年97门,2008年100门,2009年达到152门。
二、中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双语教学在中国高等院校得到迅速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
第一,对双语教学必要性与可行性的争论。从必要性看,一些教师认为,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工作并不与英语打交道,英语学习实际效果不大。据某校对双语教学学生的调查,2002年有142名同学,83名同学认为有必要,51名同学认为没必要,8名同学认为不好说。2003年有246名参与,170名同学认为有必要,56名同学认为没必要,20名同学认为不好说。从可行性看,双语教学氛围营造不够、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工作量衡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双语教学认知的偏差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开展。
第二,双语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高校双语教师严重不足已经开始制约双语教学的改革。双语教师来源只有两种,一种是英语专业教师去学习专业课,从事专业课双语教学,另一种是英语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去提高外语水平,来讲授专业课程。一些教师懂得专业知识,而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英文课教学能力有限;一些老师只懂得如何教授外语,但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担任双语教学的教师绝大部分没有出过国,即使去过英语国家,也是时间很短,难以用英语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影响知识的传授。
第三,双语教材选择问题。在双语教学中选择合适教材确实很难。现在双语教材的选择来源共有三种。第一种是原版教材(影印),这类教材对于本科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而且价格较高。第二种是自编教材,由于是双语教师编写的教材,教学的针对性较强,内容更新较快,但文字表达可能欠妥地道。第三种是使用中文教材上双语专业课程。
第四,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双语教学要求学生不仅懂得英语,还应掌握以英语表述的相关知识结构,而学生的语言能力不统一,即使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的同学,也难以真正用英语去思维,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效果欠佳,也对双语教学失去信心。
三、促进中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对策
第一,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要重视双语教学,为双语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双语教学毕竟不同于母语教学,教师要借助多媒体、网络等设备补充教学,吸引学生的积极性,但一些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一些即使有也难以上网或者软件落后,难以播放视频、电影片段等教学资料。高校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双语教学,并要责成学校专人负责双语教学,对于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要协调各教学单位尽快解决。
第二,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双语教师的师资培养。从本人实践看,我担任2个班每周4节课的双语教学,假期和业余时间都花在上面,备课任务繁重,不仅要正确理解原教材内容,而且还要用外语表达传授给学生,非常辛苦,学校应建立激励机制,对双语教师的薪酬给予适当补贴。同时,为双语教学的教师创造机会去国外或国内其他院校去进修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
第三,选用合适的双语教材。能否上好双语专业课程,教材的选择极为重要。首先应精选原版教材,对重点难点的知识点加以中文注释,最好附上专业词汇表;也可选择中外作者合作出版英文教材,同时附上专业词汇表;也可选择自编教材或中、英文教材并用。在选择专业课程教材的同时,应征求学生的意见,因为他们有权利参与选择教材,只要他们选择就说明他们对此本书感兴趣,有能力去阅读、去预习。那么,双语教师所做得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帮助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去正确理解原文。
第四,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评价,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自信心。由于各校生源不同,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用双语授课时,要根据所讲课班级学生的语言基础和能力及课堂反应的情况来决定外语的使用比例,同时还应经常通过考核、谈话、网上答疑等方法来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双语教学的认可度和接受力,对于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应考虑用中文重复,以加强学生对教材的正确理解,达到较好的双语教学的效果。可以适当提高专业英语的课时,并且尽量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机会;可以模拟对外贸易环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贸易主体,围绕商业谈判的不同阶段,用英文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处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芬:参加“2008年全国双语教学示范课及教学研讨会”的几点体会,2008,12月
[2]高俊山: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与申报体会.2009年全国双语教学研讨会
[3]张红霞李平:论双语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的应用.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第4期,200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