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脑学习计划范文

电脑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脑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脑学习计划

第1篇:电脑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心电图变化;观察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26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24-02

从临床调查和研究来看,急性脑出血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的特点,在患者病发后以导致局部脑组织血肿,或造成继发性的神经组织损伤,它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而从心电图变化情况来看,急性脑出血患者会因闹出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导致体液功能、神经调节的紊乱,从而导致患者心脏功能的异常,心电图异常表现为ST-T段改变、QT延长以及窦性心动过速等[1]。本次研究中,我们对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变化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了2009年8月到2012年12月我院门诊或住院部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共120例,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为43-77岁,平均年龄为(62.5±2.7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要求。患者入院前进行心电图检查,从检查结果来看患者出现有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等。

1.2纳入标准①经过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急性脑出血的患者。②排除患者发病前存在心

脏病以及相应心电图改变者[2]。③颅脑外其他器官存在严重疾患者以及未按照本次研究规定执行者除外[3]。④所有患者或家属均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3研究方法对选取的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在治疗前进行心电图检查,检查后参照《多导同步心电图分析大全》进行心电图变化分析,并形成变化报表[4]。报表统计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以及心电图、神经功能缺损、合并疾病等[5]。对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处理,重点观察心电图异常情况与脑出血部位之间的关系。

1.4统计学处理方法本次研究所观察数据均通过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χ±s)表示,以P

2结果

入院前心电图检查中出现心电图异常患者为108例,显示正常12例,同时进行脑出血检查,结果显示为壳核出血36例次、丘脑18例、脑叶出血32例、蛛网膜下腔19例、小脑15例次。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中,主要表现为ST-T改变、QT间期延长以及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详细情况见下表1。

3结论

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做好心电图的检查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急性脑出血后患者脑部组织血循环出现障碍和紊乱,由此可引起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这些都是导致急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通过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改变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可对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预计分析,这是此类病患治疗及预后的重要措施。

那么,急性脑出血与心电图改变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从具体的作用机制来看,急性脑出血后对心脏造成损伤,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一些患者在急性脑出血发生前已经出现心肌缺血等情况,而在脑出血后因为脑血管的破裂而引起继发性心脏病。第二,急性脑出血后对脑部神经组织造成损伤,局部神经细胞出现缺氧、缺血,从而导致坏死、水肿等情况的出现,病情严重的直接影响到神经中枢,导致机体调节功能的紊乱,心电图常表现为异动心律、心动过缓或心房纤颤等,严重损伤到心脏的正常运作[6]。此外,出血量的多少也是引起心电图改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如中线结构的移位,导致中线结构的改变,引起脑干的扭曲、移动,使脑干的对侧压迫在小脑幕切迹缘上,进而引起继发脑干出血。

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对120例确诊为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通过心电图检查发现其变化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而从脑部出血部位来看,其中主要以壳核出血为主,其对应心电图变化主要以ST-T段异常最为多见,脑叶部位出血以ST-T段异常以及室性旱搏较为常见,小脑出血以QT间期延长、室上性心动过速较为常见;丘脑部位以ST-T段改变及房性早搏常见。对心电图改变情况及脑出血部位进行对比分析,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此,在临床上做好此类病患心电图异常的监测,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和临床治疗均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3-147.

[2]王海民,张晗.11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变化分析[J].健康视野,2009,1(1):10-13.

[3]卢喜烈.多导同步心电图分析大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459-461.

[4]简海民,张志.1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变化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1(8):102-106.

第2篇:电脑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培养机制 自我调控 信息素养 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28-01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质是在教学过程中,从以老师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主体认知生成过程中融入学生自己的创造性见解。鉴于独立院校的特点,我们认为在网络环境下要重点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信息素养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1]。

一、网络环境下独立学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机制

(一)问卷设计及调查情况

1.调查问卷总体设计

问卷包含两部分:一是基本信息,如性别、年级等;二是自主学习能力调查表,此表共设计了26个指标,采用李克特五点式量表,1、2、3、4、5分别代表“十分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非常符合”。

2.调查对象及统计分析方法

笔者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选取大二学生80名(即“被调查者一”),大三学生62名(即“被调查者二”)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42份,回收有效率达94.67%。

本文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问卷所列指标进行了效度分析,然后对问卷进行了KMO和Bartlett检验,看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接下来进行了因子分析,提取关键因素。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样本特征分析

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的情况分布如下:男生占40.85%,女生占59.15%;“被调查者一”占56.34%,“被调查者二”占43.66%。由于我们学校是以语言类为主的独立院校,女生较多,男生较少,因此被调查者中女生所占的比例比男生大。

2.信度分析

信度反映的是测量工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采用的是Cronbach Alpha系数。一般来讲,Cronbach Alpha系数的值在0.7-0.9时很可信,大于0.9时非常可信。初次分析结果显示,有部分题项的信度系数在0.7以下,因此我们对相关题项作了调整,二次分析结果显示,全部题项的信度系数在0.75以上,而且对于“被调查者一”和“被调查者二”来说,问卷的信度系数相差不大,说明问卷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较高,是比较合理的调查问卷。

3.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从众多的原始变量中综合出少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其中,原有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差性是一个必有的前提条件。

(1)KMO和Bartlett检验[2]

KMO的取值范围在此0与1之间,当KMO值越大,表示变量间的共同因子越多,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一般情况下,KMO值要大于0.7才适合作因子分析。对于Bartlett检验,其代表显著性的p值要小于0.001才适合作因子分析。

本文中对自我调控、信息素养和合作交流三大维度分别进行了KMO和Bartlett检验,发现KMO值均大于0.7,且p=.000,说明数据具有相差性,适合作因子分析。

(2)各维度因子分析结果

自我调控能力因子分析。本文对自助我调控能力涉及的6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提炼出2个共同因子,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是:自学时制定学习计划47.162%,自学时制定学习目标17.584%,共解释维度内容的64.746%。这表明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等因素对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的作用更大。

信息素养能力因子分析。本文对信息素养能力涉及的12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提炼出2个共同因子,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是:收集信息27.815%,整理信息27.769%,共解释维度内容的55.584%。这表明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电脑收集整理资料对培养同学们的信息素养能力更为重要。

合作交流能力因子分析。本文对合作交流能力涉及的8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提炼出2个共同因子,各因子的方关贡献率分别是:合作因素41.626%,交流因素16.028%,共解释维度内容的57.654%。这表明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是重点。

二、网络环境下独立学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机制的应用

1.自我调控能力的应用

自我调控能力是指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善于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选择学习策略,对学习的进度、深度等能进行自我控制。调查表明,很大一部分同学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计划和学习目标进行掌控,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时去上网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因此我们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调整自己在学习时的一些陋习,有计划、有目标的完成阶段性任务。

2.信息素养能力的应用

信息素养能力是指同学们面对强大的网络资源时,能迅速地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进行归纳整理,即除了能迅速地收集资料以外,还要能迅速地对资料进行加工处理。调查表明,有相当多的同学在利用电脑学习时都不能控制自己,上网聊天找游戏成为他们在网络上的常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规定时间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收集整理出自己想要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3.合作交流能力

合作交流能力是指同学们遇到问题时是独自解决还是适当地寻求帮助,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有部分同学在性格方面可能比较孤僻,遇到问题喜欢孤军奋战,如此踏入社会后会就不能很顺利地融入社会这个团队中,因此我们需要在学校期间就对他们进行引导,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使之能顺利地融入社会。

三、结语

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机制的探讨,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维度的相关因子进行重点关注,对学生在相关方面做进一步的培训,引导他们在自我调控、信息素养和合作交流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第3篇:电脑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兴趣、赏识教育

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一年级的电脑启蒙需要教师自己安排课程,为了今后信息技术课学习的系统性,课程安排主要是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一年级孩子好奇心重,如何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来学习电脑。安排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的考虑问题: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如何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来安排课程?孩子们的兴趣有哪些?布置什么样的课堂练习能提高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怎样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答案,只有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安排教学。

一、课程设置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校,首先要养成学生们上机的良好习惯,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在课程的安排上以熟练鼠标操作为主,可适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安排键盘认识课程。

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坐不住,对于单调的练习易厌烦。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穿插播放一些Flas、动画片,即让孩子们得到了放松,也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电脑的魅力。

熟练鼠标后安排了《金山画王》软件的画图课程,学生们认识的字少,主要强调工具箱的工具有哪些,怎么选择这些工具来画图,然后由学生们自己练习画画。学生们已经会用鼠标选择颜色了,如果讲的太多,学生反而失去了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去画出自己心中的图案,反而更能激发起他们“用”电脑的兴趣。学生有自己的个性、独特性,要鼓励孩子们说心中所想,画出心中美丽的图片,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创造欲。为了给学生制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播放一些轻音乐,在音乐中上机练习,畅游信息海洋。课堂教学中适当安排一些益智游戏,即放松了学生,也保持了学生用电脑的兴趣。

小班教学中,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表现机会。创造一个无拘无束,畅所欲言的良好氛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一会儿操作,一会儿欣赏与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一会儿围在一起热烈的讨论。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积极性大大的被调动起来。教师的教学手段也要不断更新,除了分组教学这一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外,音乐陶冶、影视欣赏、成果展示、多媒体运用等都可以在教学中适时的采用,提高教学效率,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课程整合

游戏是电脑教学中的好帮手,可以帮助学生练习鼠标、键盘,但对游戏的选择要十分重视,不能让学生玩游戏上瘾,认为电脑课就是玩游戏的课程,要注意把游戏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联系在一起,即玩了游戏,练习了电脑课的内容,也加强了其他学科知识的应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也就是说要提倡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也可以很好的将电脑课与各学科整合起来,《金山画王》的使用,就是与美术课的整合,美术书上的图片可以拿来在电脑上完成;与语文课的整合,可安排一些课文添加上丰富多彩的图片,制作成Flas给学生欣赏,边念儿歌边欣赏动画,在欢乐中体验电脑带来的乐趣;数学可以做成一些加减法、排顺序等Flash游戏,让学生享受了电脑学习乐趣的同时,也加强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整合在今后的教学中可继续深入,加强与其他学科老师的教学合作。

三、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抱怨孩子没有学好,只会让孩子在抱怨中越来越坏。

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小班化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发现每个孩子的兴趣所在,针对每个孩子来制定学习计划,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有的喜欢填充颜色,有的则喜欢玩鼠标拖动游戏,可根据他们的兴趣来练习,不强调学生完全按老师安排去完成课堂任务,对学生的一点点成长都要予以肯定。正确理解赏识教育中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的操作原则。只有真正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研究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对学生们一点点进步都要赞赏,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哪怕只是他学会了单击鼠标,我们也要给他表扬,他对后面的操作就会更加有信心。如学生通过双击打开了‘我的电脑’他们自己会拍拍手表示很高兴,我也拍拍手来表扬他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一年级的孩子喜欢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己用电脑,而不去看别的同学的作品,有时一个同学完成了一张图片的绘制,鼓励他邀请身边的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图片,对画的好的同学奖励一个小礼物,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其他学生也争先恐后的去展示自己的作品,认真去修饰图片,使他们的表现欲得到满足,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创新教育

现在上课用的多是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对课件进行演示,学生通过课件了解学习任务,掌握知识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如在画图的时候,先利用课件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画图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演示如何利用工具画出一张图片,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了,对画图软件感兴趣了,教学任务就能更好的完成。

画图时,基本的使用工具都讲解了,那‘仙女袋’的工具就由学生自主学习,操作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课程结束前,再强调讲解学生们易犯的错误,加深记忆。开始是模仿老师的画,最后再设计画出自己心中的画。一年级学生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我们要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过:“在儿童教育中要做到‘五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双手、嘴、头脑、时间、空间。”在电脑启蒙课上,我们也可以考虑做到这五大解放,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多多动手去实践,用自己的嘴巴说出他们的作品,多去欣赏同学的作品,多多交流制作作品的经验,而不要禁锢他们的思想。

在欢乐中教与学,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孩子在一个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会更加有自信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要争取能看见他们的长处,发挥他们的优点,来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

小班化教育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用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去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摸索探究。

第4篇:电脑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数控教学实践;应用;分析和阐述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5.200

0 前言

计算技术、虚拟技术是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理论依据。计算机虚拟技术在数控机床进行实际运作和操控,这一操作现象就被叫做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数控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其模拟较为真实、操作安全性较好、可以进行不同类型的技能训练,在当下数控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1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优势

1.1 保证教学财务支出的合理性

在以往的数控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利用真实的数控机床设备来进行教学,因此,院校需要投入较多的财务,带来了教学成本压力。其次,对于教学的效果来说,传统的数控机床教学方法存在自身的教学弊端,无法在有效时间内,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进行再操作,降低了数控教学的积极性,无法保障数控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来进行数控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弊端,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其可以完善传统教学设备不足的弊端,节省了教学设备的损耗,降低了教学成本,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于实现有效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对于一些刚刚接触数控学习的学生来说,其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数控设备,存在操作难题。因此,学生利用数控设备来进行直接的学习和操作,具有安全风险存在。包括在对数控机床和不同设备、刀具等等操作时,容易带来自身的误伤。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来进行教学,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即使会出现操作失误,只会带来程序上的混乱,给出警告和提醒,并不会为学生带来安全危害,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避免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学生仅仅需要在下一次操作过程中,完善上次的操作不足便可,操作较为灵活和安全。其次,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来进行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晰的对操作过程和走刀的线路进行直观的观察,增加学生对数控学习知识和操作技巧的印象,具有较好的教学意义[1]。

1.3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增加学生对数控知识学习积极性

虚拟仿真系统在数控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不同工件的加工环节进行观察,对不同加工现象和会产生的状况进行观察,增加了学生对数控机床加工环节的记忆和能力的掌握。其次,学生也可以利用虚拟仿真系统,来对加工完毕的机床设备进行参数的研究,了解数控机床的加工技巧,掌握不同数控机床的参数特点,在实际观察和操作过程中,提高对数控机床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指导,对学生的操作误区进行改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2]。

1.4 多样化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在数控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虚拟仿真系统进行教学时,由于虚拟仿真系统自身的优势和操作灵活性,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培养和训练,具有较好的教学意义。其次,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教师利用虚拟仿真系统来进行数控教学,允许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操作失误现象的发生。对于学生不同操作问题的发生,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查阅,增加学生和教师的沟通,增加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对问题产生原因的了解,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2 悼丶庸し抡嫦低吃谑控教学实践中的选择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具有不同的软件类型,因此在进行数控教学时,要注重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的选择合理性。例如:北京洛克的VNUC这一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南京宇航的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等等,都是当下较为火热的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现阶段数控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4]。本文主要对北京洛克的VNUC这一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进行阐述,北京洛克的VNUC这一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数控、车床、铣床、数控加工不同环节、数控加工不同零件进行仿真,具有自身的实际教学优势。但是对于数控教学来说,不同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的选择,要依据实际教学进展和教学要求,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来选择具有实际教学意义的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来进行教学,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合理性[5]。

3 虚拟仿真系统教学法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

3.1 合理应用,发挥虚拟仿真系统的意义作用

为了保证数控教学的实际意义,发挥虚拟仿真系统教学的最大作用,在利用虚拟仿真系统软件进行教学时,要保证应用的合理性。虚拟仿真系统软件在数控教学过程中,其主要是在数控的编制程序环节和操作环节积极性运用,保证虚拟仿真系统的应用方法合理性。首先,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虚拟仿真系统软件来进行前期的感性化培训,利用虚拟仿真系统软件类对编制程序和指令代码进行训练和学习,切记不要把整个数控教学与虚拟仿真系统联系在一起,要保证实际操作和虚拟仿真系统操作的整合应用。在提高学生虚拟仿真系统操作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保证其建立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数控学习效率[6]。

3.2 保证教学内容构建合理性,间接性的掌握虚拟仿真系统操作

在实际数控教学中,利用虚拟仿真系统来进行教学,首先要保证教学内容设置的合理性,循序渐进的来提高学生的虚拟仿真系统的操作能力和编程能力。首先,教师在教学讲授中,要进行基础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基础的FANUC教学,掌握虚拟仿真系统的操作程序和编程技巧。虚拟仿真系统的操作和编程基础教学,是虚拟仿真系统教学的重点教学环节,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灵活性。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提高教学,对学生进行SUMENS的编程和操作教学,增加学生对不同形式的虚拟仿真系统的掌握和理解,提高学生对虚拟仿真系统的应用能力。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拓展和延伸性教学,建立在虚拟仿真系统教学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所学知识点外的延伸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不同知识的关联性,实现虚拟仿真系统教学的最大目标。

3.3 建立合理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培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教师在利用虚拟仿真系统软件进行数控教学时,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对自身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对自我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进行评价,找到自身的教学弊端,完善自身的教学不足,实现虚拟仿真系统数控教学的最大目标。其次,教师也要对不同学生群体进行评价,发现不同学生的学习优势和劣势,为学生构建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来提高学生对数控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站在评价方法角度来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除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外,教师课余时间可以利用考试的形式来进行评价。包括对学生的机床零件的操作考试,对刀具认知的考试,对机床实际加工环节的测试,对数控机床的基础编程的测试,对数控机床的实践动手能力测试等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较为直接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要直观的指责学生,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在肯定学生优点基础上,来告知学生的弊端和操作劣势,引导学生进行改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结论

虚拟仿真系统教学法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实际应用性,其改变了传统数控机床教学的弊端,减少了院校对数控机床的财务支出,保证教学财务支出的合理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可以利用虚拟仿真系统来对数控机床加工的不同环节进行观察和分析,增加学生对数控知识学习积极性。其次,虚拟仿真系统教学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避免了刀具和其它机床器具实际操作的安全隐患,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永祥,王峰,兰菲,虞付进.虚拟仿真系统教学法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326-331.

[2]张群.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在数控教学和鉴定中的应用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4(03):159.

[3]常虹.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1(23):152.

[4]张福荣.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在数控技术实训教学中应用研究[J].电脑学习,2010(03):48-50.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