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创新教育范文

小学创新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创新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创新教育

第1篇:小学创新教育范文

小学阶段音乐课程如果能够适当地加入具有一定创新性质的教育内容即可充分的调动起小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乐趣,开启音乐才能的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着重探究了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性理念的意义及其对老师的相关要求,希望可为小学生音乐教育创新实力的进一步提高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经验。

关键词:

创新教育;小学音乐教学;浅析

教育模式中结合创新性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人创新精神和积极探索精神,从而达到让每一名学生都独具个性,放飞自我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从原本被动的学习模式转变成为主动的学习模式,从而开拓创新思维想象空间。怎样才能够将创新性完美的融合到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内容中去呢?下面笔者将于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体现自身意义

现如今,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逐步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性。关于创新性教育的定义即为把培育人们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创新意识作为价值观念的发展方向,以培育创新性和创造性都极强的人才作为教育的初衷。将创新理念融入教学内容这不仅是发展人们创新本性的一种需求,同样也是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全方位优化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综上所述,和我国之前老旧的教育形式相比较后能够明显的看出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各种优势。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都会出现控制能力差、无法集中注意力等现象。加入小学老师在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创新教育的特征可以有效的帮助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再次集中,还可以适当的调整小学生略显忙碌和紧张的学习环境,指引学生心理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在小学音乐课程中融入一定的创新教育理念不仅能够用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细致的观察能力和高效率的记忆能力,与此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有关音乐方面的教育中心理念就是审美能力的培育,人们通常提及的优化音乐场所实则制造出美好优良音乐教学背景的举措,让前来音乐教师学习的学生自踏入教室的顺就就能感受到艺术带来的美感,在适宜的环境中对音乐进行欣赏和品鉴能够让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深刻地感知到音乐的独特魅力,充分的发挥了音乐育人的特别优势。所以,音乐老师就应当按照不同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向加以布置,让授课内容和授课环境相互辉映,连接成一体,给学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的环境。例如,老师可以针对教室内的座椅摆放位置进行变更,打破以往较为死板陈旧的正方形排列形式,可以2-3为一组,成组摆放,也可以让大家坐成圆弧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也使得教学环境根据创新性。同时,音乐教室空白墙面也可以进行简单的装饰,例如张贴赏心悦目的山水画或具有科普性的音乐家画像等,使得学生在合适的学习背景中急速提高自己对于音乐品质的斟酌能力之外,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音乐的综合品鉴能力。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化教育中越发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究竟哪一方才是核心关键?音乐教育也同样有着这方面的困扰,很多小学的音乐老师都曾经认为自己是课堂的引导者,应当是核心。长久以来让很多学生形成反感、害怕的心理,正常教学内容都得不到保障更不用说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教学形式改革了。如果要彻底改变现状,老师的意识就应当首先有所改变,音乐教学实则是艺术综合能力的培育,需要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辅助学生利用自我思维去大概构思,力求打造没有边界的学习体系,建立起双向选择、双向交流的自由平等的音乐教学的环境。注重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的平衡性,让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合、亲密,不仅可以避免小学生由于各方面原因造成的被迫感和反感,还能够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提升自身素质

很多小学音乐老师对此不予以重视,导致长时间的教学模式都只固定在一个形式上,这也变相阻碍了音乐教学创新性的延伸。如果想要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入创新性教育,老师应当在此之前首先不断的提升自身相应课程的内容和标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后对自己的授课过程进行思考,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及时改正、优化,从而使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充实、科学。

五、结语

创新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还是对一门小小的学科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其重要程度是不能以单位大小区分。它是内在,是灵魂同时也是源泉,是动力。作为小学阶段音乐教学领域的创新性来讲,更重要的根本就是培育学生的综合创新性,使其发挥最大限度。所以,针对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内容的创新性突破应当不断加深,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国家培育出更多更具创新性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阎小青.浅析小学音乐教学小学生审美教育的培养[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04.

[2]王畅.浅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信息技术,2009,11.

第2篇:小学创新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形式,通过此种教学模式,能够从中使学生们自身得到提升,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个性发展[1]。创新教育抛弃了原来的那种老旧式的教育模式,重新树立师生之间的关系,强调以学生为本,接下来文章对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模式展开具体探究。

一、小学阶段开展创新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创新教育没有融入到音乐教育之前,音乐课程上,基本上都是以音乐老师为主体的,是音乐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音乐老师通过自己在课程前备课的教案进行教课,学生只是接受了表面的一些东西,老师和学生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交流,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2]。而在创新教育融入到音乐教学之后,重新整合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老师也能够抛弃死板的教案,和学生与足够的交流,体现出了各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全部融入到课堂中去,让学生能够进行参与式的学习而不是老旧的传达式学习,创新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之前在音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小学阶段开展创新音乐教育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

创新教育的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小学的教育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的年纪普遍都比较小,尤其刚上一二年级的小孩子,平时都比较“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容易受周边环境和同伴的影响,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音乐老师应该重点根据这些特点并且利用这些特点,把这些特点运用到创新教育中去,去大力的培养这些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创新教育的产生,就是为了这个多元化的社会的发展,而孩子是这个社会未来的希望,投身到这些小学生身上是重中之重的,从中培养小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去开发小学生的智力等等[3]。也能促进小学生其他的课程。

三、小学阶段开展创新音乐教育要以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保障

小学生的年纪都比较小,而有一个好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小学生都容易被周边的环境、声音、同学影响,所以一个好的教学气氛特别重要,在以前老旧的教学中,课堂的氛围很死气沉沉,学生也没办法跟老师有什么交流,更不会去发现问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被束缚,展示不出来,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创新教育过程中,为小学生们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而作为整个课堂的引导者,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们鼓励和激励,去解放孩子们的天性,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其次给孩子们一个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展露无遗,发挥创新教育的作用。例如在小学生音乐书第三册中《只要妈妈露笑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向小学生们讲述了妈妈从小到大为孩子做的事,在家中又怎么为自己操劳,很辛苦的故事,然后把孩子们带到歌曲中去,这样才能更加让孩子们懂得这首歌的含义。从而对每首歌背后的故事产生十分浓厚的兴趣。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做一个引导作用,从而开展接下来要教的歌曲,让学生能够学得更好。

四、小学阶段开展创新音乐教育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

创新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还要注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育方法上创新,这个也同样重要。好的教育方法能够去吸引学生们对音乐课的兴趣,从而融入到课堂中去,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不同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改去原来那种教唱的方式,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去了解学生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些特点去进行改变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还能更好地教好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提升音乐素养。最重要的一点是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在把教育方法变成多种多样的前提下,更加要重视创新和突破。从而让小学生真正的感受到音乐的奇妙。

五、小学阶段开展创新音乐教育要保证创新思维的始终贯穿

之所以称之为创新教育,顾名思义是要能培养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拥有这些能力很重要,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中应该抛弃原来的教育中禁锢学生思想的做法,不让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是不对的,现在有了创新教育,老师的思维方式也要进一步变化,要通过开展创新教育,让创新思维能够贯穿到整个教育中去,培养出有创造力,创新思维的人才。而在小学生的教育中,音乐正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把音乐教育和创新教育融合在一起,更加的合适,在音乐的教育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愉悦的心情,能够进入到音乐的角色中,去理解音乐的内容,激发音乐的兴趣,对音乐教育也是重要的。而小学音乐教师是音乐教育的主导,是音乐的引导者,所以在教授音乐的过程中,教师的本身素养和个人经验,技巧都应该达到一定的水平,甚至要时时刻刻的为自己充电,在音乐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整合后,对教师的要去也随之提升司机的素养,这样才能达到开展创新教育的要求。

结束语

在整个教育中,小学生的教育是让所有人所瞩目的,只有小学的教育教的好了,以后的教育才能有意义,在教育中引入创新教育,甚至在音乐教育上引入创新教育,是明智的。本文对创新教育引入到音乐教育中进行了讨论,值得人们深思。

参考文献

[1]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4,05:221.

[2]李雪莲.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科技资讯,2015,27:170-171.

第3篇:小学创新教育范文

小学音乐作为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与改革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及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改革创新口号的提出,小学音乐教学更加应该融入创新教育的元素,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出发,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的举措进行了探究,希望进一步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

小学音乐;创新教育;融入举措

1.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现实意义

音乐文化在历史的积淀中不断升华,最终留下的对人类社会及人的发展都有益。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进行创新性教育,那么小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也是对心灵及精神的陶冶与洗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有利于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创造性,从而产生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对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当前文化软实力愈加重要的今天,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政治、历史、文化、文学、宗教等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首先,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地表现了我国的历史传统、民风民俗及文化发展脉络。其次,在对外交往中,通过表演歌唱等形式,扩大了我国文化的传播,增强了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良性传承。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有利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最后,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作为一个拥有无数出色音乐作品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强国,我们必须开创属于本国的音乐文化体制,这不仅有利于传承音乐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而且是对当前文化模式陷入瓶颈局面的解救,更是音乐精神的解放,对于音乐教学的健康发展具有前瞻性的意义。小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必须具有创新性的音乐思维和素养,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意义重大。

2.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的举措

2.1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填鸭式灌输知识的方式无疑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且阻碍了其全面发展。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在实际实行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完善之处,一些学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仅仅关注书本知识的灌输与学生考试成绩的衡量,忽略了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挖掘。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并融会贯通,使学习更有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些趣味性音乐课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一方面使学生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另一方面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每位学生的潜力都是无穷的,关键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挖掘。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舞台,每位学生都拥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在学校的舞台上,学生将充分体会到创新能力对于人生发展的重大意义,了解创新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校应定期举办形式各样的音乐竞赛活动,丰富竞赛形式,扩大学生参与度,广泛吸引学生参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音乐的魅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将情感融入教学过程

音乐是情感的载体,观众欣赏音乐的目的在于获得情感的体验,高质量的音乐教学大多注重情感的表达[1]。我国是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各具特色,不同的风土人情造就了各异的创作风格。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歌曲的创作背景,学生可以反复朗读歌词,体会歌曲原有的味道,将情感融入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感同身受,充分挖掘音乐的内涵,培养个人创新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音乐中融入个人的情感有利于学生提高个人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使得学习效果更加突出。

2.3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与教学技能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对于音乐教学效果的增强至关重要,也是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学校要切实重视此项问题,积极对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强化教学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将音乐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更多教授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传统音乐的了解,掌握更多的传统音乐文化知识。教学方式多样化,掌握全面的音乐文化知识与技能是提高教学水平、进行教学创新的关键。

2.4将多媒体设备运用于音乐教学

当代科技的发展,为人们获取知识、学习技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此,务必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文字资料、音频、原唱资料三者融为一体,必要时配合视频资料,使抽象的艺术表达丰盈而具体,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演唱技巧大有益处[2]。同时,通过学生对音乐器材的操作,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素养,这也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3.结语

小学音乐中的创新教育对于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及传承优秀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将情感融入教学过程,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与教学技能,将多媒体设备运用于音乐教学等方面进行音乐教学的创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新精神。

作者:袁飞 单位:溧阳市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第4篇:小学创新教育范文

一、对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传统教学方式陈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大部分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都存在着:“上音乐课好无聊,还有多久下课呀”“音乐教师总是一个人在讲台上讲各种音乐符号,上音乐课太没有意思啦”等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不但会大大降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降低了音乐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可见,传统的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不能够达到音乐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完成新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资源匮乏,轻视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由于教学资源有限,且大部分学校不重视音乐这一学科的重要性,传统和陈旧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进程。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只是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一味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缺乏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很少为学生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没有一点创新和新颖,只是按照教材内容循规蹈矩,不能够有效的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三)学生的音乐素质欠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家长都严格要求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进而导致大部分的学生的音乐知识、唱歌技巧以及识谱能力欠缺,这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的学生不能有效的将乐谱、歌词、节奏结合起来,在没有节奏的环境下,就不能单独完成一首歌的演唱,但是对于考试乐曲,教师会对学生加强练习,进而使学生机械的记住,但是这样学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还严重的违背了音乐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也加重了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压力和负担,严重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创新和持续发展。

二、创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开展游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有效的推动音乐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爱玩、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模仿能力强等,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审美感。然而,游戏教学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交际能力、团队竞争、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

(二)更新小学音乐教育理念。要想有效地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音乐教师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新教学观念,转换教学主题,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听觉、视觉等多种方式有效地刺激学生的神经中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学生实际的音乐学习情况,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采用层次性的教学方法,使教材内容由浅入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而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的感受中对音乐进行探索问题和发现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基本功、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学生的尊重和崇拜,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审美能力、感知能力为主,进而创新教学方式,并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与尽可能多的掌握乐器演奏,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第5篇:小学创新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发展与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创新教育成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教材、教学过程、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将语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从汉语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与写作教学等方面来开展创新教育。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进行创新教学展开研究。

一、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一)通过儿歌来激活学生思维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歌谣有浓厚兴趣,教师完全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进行创新教育。在拼音教学中,拼音字母的发音、记忆,如果能够用歌谣的形式来让学生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字母学习的印象,激发学生字母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就是创新教育的有利表现。

(二)开展游戏活动,在愉悦中学习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在小学教学中,开展游戏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汉语拼音教学应该将游戏融入到其中,通过学生动手动口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游戏教学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在识字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

识字、写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融入到教学中,通过质疑,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锻炼。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创新教学离不开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通过发现问题来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例如,对于“拔河、打球、拍皮球”这些词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有哪些特点,学生会发现这些词都用到了提手旁。同样“跑步、跳高、踢球”学生会发现都用到了足字旁。通过教师的引导自然会加深学生对于识字的认知力。另外,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是创新教育的手段,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大胆质疑,通过质疑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来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为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识字学习的好奇心,为创新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二)提高学生联想力,激发学生想象力

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尤其是学生展开联想时,对于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教师要呵护好学生的思维意识,鼓励学生意识中所体现出的新意。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准字音,启发和引导学生采取各种不同的手段来记忆字形。教师要正确引导,促使学生开展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在生动、形象的过程中进行识字。

三、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重视个性化的阅读实践,提高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多角度、有创意地进行阅读,促进他们思维发展,提高阅读质量。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创设愉快、和谐的阅读氛围,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保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地尊重学生的人格,构建一种民主、宽松、相互尊重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让他们把课文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已经不容易了,因此,首先要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正确示范,只要教师善于激励,正确引导,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反复阅读,或者让他们进行讨论,查阅资料,学生就会学得更活更广,学生的潜力就能得到充分地展示,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他们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创新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阅读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二)捕捉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时候就是一刹那间产生的,这就是所谓的灵感。对此,老师要及时捕捉,因势利导,学生的想法,使他们的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强化。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文本,对学生的求异思维给予肯定,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

学生一旦树立了创新意识,教师就应加强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获取知识,这是学生充分发展的必需。努力挖掘教材中活动因素,精心设计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阅读学习的有趣,形成丰富多彩的综合化阅读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重视学生对本文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学科是一门最基础的教育学科,它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文字书写,还要使学生正确地使用文字,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学生的理解文本,忽略了语言方面的真实情感,主要对语句或者段落进行分析,忽视学生对本文的综合感性理解,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整体章篇的综合感性理解。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播,忽视学生情感体验,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不可能充分地阅读文本,阅读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语文教学忽视了其人文性,忽视了学生的感情熏陶,那么他们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就不会深刻理解,对文章中的故事情节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的要求,这一要求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抓住语文的每一个因素,切实落实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殷雅玲.循着文本经历过程习得方法培养能力——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得意得言得法的实践[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10).

第6篇:小学创新教育范文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创新教育呢?我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环境“活”,激发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闲暇出智慧。”心理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由此可见,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力。由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认为,良好的课堂环境应该包括宽松的氛围和创新的情境,二者分别构建了课堂的“大环境”和“小气候”,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创新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一)精心营造宽松氛围。

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具有丰富反映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

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教育”,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和平对待。因此,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并且我经常给学生创造“钻空子”的机会,时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新活动。

其次教师要把“微笑教学”带进课堂。

一堂课教师柔和的语调、期待的目光、亲切地抚摸、关注地倾听、激励的语言好似一条条情感的纽带,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沟通更加顺畅;教师的信任、鼓励、欣赏、赞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产生“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精神环境之关键”。事实确实如此,我在课堂上巧用“微笑艺术”,使孩子们在宽松的气氛中,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新。

(二)巧妙创设创新情境。

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欲望。从而将“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要。

二、技巧“活”,发展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也正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关键。

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制,根据教学情况,教师适度的引导和巧妙的点拨,既能保证语文课堂顺利的进行,又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和创新性,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不着痕迹地启发学生并由此展开文章的阅读活动,则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创新思维。

(一)相机而动,巧引导。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还要在“善导”上下功夫。

在教学《灰雀》时,课文写到第二天列宁到公园见到了那只灰雀。至于灰雀与小男孩到底有何关联,灰雀是怎样回到林中的,是课文留下的空白,我在设计这段教学中,有意挖掘这段空白,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心理过程,由此引发想象:小男孩对待列宁、对待灰雀的态度及变化,放回灰雀的过程等。这样,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积累和经验,补上了这段“空白”,加深了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又如《秋天的思念》一课,我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学生根据课题找出题眼,大胆发问:“作者思念什么?为什么思念?为什么是秋天的思念?”如此一来,教学指向清晰明快。

在引导过程中,我注意时间和分寸的掌握,既不喧宾夺主,又达到开拓创新的目的。

(二)实时而为,妙点拨。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的引导要注意适时和适度,而点拨则讲究巧妙性和启发性。

三、主体“活”,培养创新能力

第7篇:小学创新教育范文

一、放飞想象,激活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诱导,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学生读有情有景的课文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图画。这样既能用图画帮助理解内容,又培养了想象力。同时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读写练习,培养想象力。如教学《狼和小羊》后,重新播放录相,当狼扑向羊时定格,引导想象,问:"小羊最后被狼吃掉了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给故事加个结尾。"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的闸门打开,很快就编出了好几种故事结尾。我课前通过个别了解把一个学生的想象的故事结尾制成光盘,此时播放说:"这就是王红同学所编的故事结尾,真生动!请同学们继续大胆想象,大家一起评出几个精彩的故事结尾,老师再把它制成光盘,我们一起欣赏。"这就更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课堂上,同学们跃跃欲试,连平时不大爱发言的几个同学也举起手来。大多数学生都想象小羊急中生智,想出种种逃脱的办法,没被狼吃掉,或把狼打死;也有的学生设想小羊太善良了,跪在地上求饶,结果还是被狼吃掉。总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结尾,在学生的脑子里诞生了。教师相机评点、总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训练和发展他们的创造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诱导体验,调动创新热情。

追求成功带来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心理倾向,小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给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创造各自成功的机会,拓展他们的感知、行动和发展的空间,尽可能多地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他们身上表现的和潜在的智慧,诱导他们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当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产生一些具有个性的想法时,教师要用激昂的语气去表扬,让学生在表扬和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树立起"我也能发现""我也会创造"的信心,从而学会创新、乐于创新。

三、信息整合,提供创新环境。

信息技术可以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使客观事物的形、色、声直接传递到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同时,信息技术以其直观的形象,美妙地图画,艳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充分展现语文美的因素,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拓宽时空,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要把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广阔的空间自主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组织开放式教学,默读思考、朗读咏诵、讨论交流、合作研究……在这开放的教学形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理解表达中,他们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自己独立的见解。此外,语文学习的开放性还体现在课内向课外延伸。

五、营造氛围,培育创新土壤。

学生只有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便是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适学氛围的良好方法之一。我经常采用这种学生间民主交流的方法。讨论中,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都想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位同学都能从对方汲取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借鉴他人的看法,弥补自己思维的欠缺或不足。因此,讨论过程是一个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长此以往,创新意识就形成了。

六、挖掘空白,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课文内容讨论学习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我遇上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话、作文,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更加深刻的领会了课文的思想内容。教《草船借箭》时,读到周瑜听诸葛亮说"愿立下军令状"时,"高兴了",除了让学生理解高兴的原因,还让学生体会周瑜当时的心理活动,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周瑜的性格。

总之,创新教育的实践主要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渗透在教育活动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的学习态度,为学生今后的更高层次的独创能力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8篇:小学创新教育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创新;自主探究

创新精神被看成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着重指出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和民族之灵魂。朱棣文是美籍华人,也是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他认为中国学生在学习方面较为刻苦,而且取得了较好的书面成绩,然而动手能力不够强,不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我认为繁重的学习负担,在教育中存在着频繁的考试、需要死记硬背大量资料、作业重复机械,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和对数学现象的强烈好奇心抹杀了,题海淹没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只能被动地参加数学学习活动。从眼下来看,在新课标的强力指导下,开展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活动,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坚持重点发展学习能力的教育质量观,教育价值观的目标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人格。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把他们看成是可发展的、发展中的人,认可他们的创造性潜能;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在数学教学中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活力。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高度注重创新教学方法。

一、数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从素质教育来看,基础教育倡导学科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前提,展示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的理念,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升实践能力等。教师不仅是教材内容的更新者,还是学生的引路人,要掌握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新理念,充分地把握新课程的教育原则以及新教材的教育宗旨,抓住编者意图,有效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要切实落实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为学生打造出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以最好的状态学习数学。

二、教师要营造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氛围

创新是拓展思维的表现,也有助于我们发现新问题和新知识,更好地找到新方法。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是创新主体。要为学生打造出和谐、轻松以及自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形成强烈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所以,数学教师要能够为学生创设出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拓展思维、发挥想象、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形成创新意识。教师要从下列几个方面来创设形成创新学习意识和能力的课堂气氛。第一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传统类型的小学数学教学来看,开展“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角色分配对应的是课堂的主角和配角。从新课改所要求的小学数学课堂模式来看,要破除此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对学生报以宽容平等的态度,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如此一来,学生才会尽可能地将创新能力以及聪明才智发挥出来。第二是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从以往的教育教学来看,这种以教师为权威的方式对发展学生的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形成了严重的阻碍。所以对新课改中的小学数学课堂来讲,要求教师坚持自身的指导者地位,引领学生积极地学好数学,激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身的见解,彼此交流思想,从而激活创新思维,切实发展创新能力。

三、鼓励学生探索多种解题思路

从小学数学教学来看,为了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出来是前提和基础,鼓励学生从各种角度实践和观察,找到诸多解题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意识。数学知识来自和运用于生活,教学目标之一是培育学生破解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育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解决某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某种解题思路,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从而解决相似问题,切实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更好地“学以致用”。因此,数学教师要鼓励以及倡导学生找到各自想法以及见解,切实设计出诸多解题思路。除此之外,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找到多种见解,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一部分悬念和问题,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引领他们逐步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提升创新能力。

四、通过教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引导学生不断创新

各位学生的接受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学习相同内容中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数学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性格以及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设置学习要求。教师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及时回馈学生所提出的相关问题,假如连续几名学生都没有答出这些问题,说明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或是学生的学习程度相同,则需要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假如问题存在一定难度,要求教师能够分解问题,或换个角度去提问,降低问题难度;假如问题不存在难度,则要求不同类型的学生来回答这些问题,而且要注重回答顺序。如此一来,不同差异的学生能够从同一个问题的答问中获得受益。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对他们的创新思维进行积极评价。而且要及时关注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活动,借助有效方法来破解相关问题,发表自身见解。教师要及时肯定这些学生的点滴进步,耐心地指出他们的错误,引导学生他们改正错误,提升这些学生的学习信心,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教师要坚持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打造出适宜学生积极学习的优良氛围,激励学生勇敢质疑,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肯定能够培育出适应时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高培云 单位:河北省威县仲夷小学

参考文献:

第9篇:小学创新教育范文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新课标

21世纪,国际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专家指出:教育的使命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力。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基础在小学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创造潜能得以全面发展,以促进他们的茁壮成长呢?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1.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进取、自信的精神

由于受家庭、社会的溺爱感化,儿童的信赖意识比较强,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再加上传统教育的养成,致使学生迷信老师的意识比较严重。因而:首先在生活中,教师要把学生视为自主、发展、有潜力的人,热爱和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能喜优厌差。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知识和智慧的阳光均匀地撒向他们,在他们心灵中树立可亲可敬的形象,这样学生会对自己、对老师充满信心,从而增强学习的激情;其次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学生的意见对与否,只要他们能发表见解,都要加以鼓励和表扬,及时表扬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引导扶正有错误的意见,补充不完善的意见;再者在评价学生答问时,教师要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满腔热情、语言自然,激活学生的认识活动,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平等、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是创新的潜在动力。小学生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产生疑问。如:例如,可以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举行专题讲座;针对易混易错知识举办数学医院,会诊;举办数学家的故事,近代、现代数学家的贡献演讲会;以“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科技中有我们学过的数学”等为主题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组织自制教具、学具展览,介绍自制教具、学具的功能;组织阅读课外数学读物,举办我的学习收获交流会,编写数学墙报(小报);组织数学竞赛等……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学习的开始,疑问使学生萌发求知的欲望。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老师都应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见解,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久而久之,小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与创造性就会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3.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

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发展起来。

3.1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从小具有强烈的接触事物、探索事物的本能与需要,这种本能与需要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思维创造性。

3.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勇于发现,只有这样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看到自己的创造成果,体验创新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引发创新和探究的意识。

3.3 培养学生多向思维,促进创造能力的形成。教学中常会遇到学生因受定势思维的影响,不能灵活进行迁移的情形,如果教师能适时的点拨,根据题目有多种解法的情况,启发学生仔细反复思考,适时地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推动学习目的向崇高的境界迈进。

4.创设成功的机会,提高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条件,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学生获得成功的同时,争取他们成功的能力和成功心理得到高层次的发展,逐步产生自我期望、自我鼓励,有助于学生形成“乐学”的心态,再加上教师语言鲜明的评价,使学生一直处于情绪高涨的状态,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势,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