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学习经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积极意义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这种意义是两方面的,首先对于老师而言,由于学生具备数学学习的思维,所以在理解力和自主学习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与此同时,老师的教学压力就会得到相应的下降,也就是说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老师的工作量,降低其工作强度,对于老师而言具有减负作用。其次对于学生而言,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可以加快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整个学习过程将变得更加轻松,而且学习效率会得到明显的提高。综合而言就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且可以缓解老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1.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进行不同类型问题的总结和分析。经验总结法简单而言就是利用过去的学习经验总结出相应的学习方法,然后利用在今后的学习中,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在小学教育中可以普遍推广。例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会涉及应用题的计算,在应用题的计算中,有几个类型,比如时间计算、距离计算,还有速度的快慢比较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看似比较凌乱,但是通过总结发现,其实都具有一致性,即这些问题的计算都可以转化成简单的方程式,也就是说在解决应用题的时候,只需要把数量的关系建立好对等的方程式,所有的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可以触类旁通地解决其他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利用经验总结法培养数学思维,主要是要找到数学问题中的一致性,在一致性的基础上总结解题方法,促进思维的养成。
2.自主探究法
自主探究法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发散性思维的作用不容小觑,因为利用发散性思维可以扩大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就是说利用发散性思维解决数学问题,会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这对于综合开发学生的思维结构意义重大。利用自主探究法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的配合,即要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开放式教学的手法。比如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布置任务,让小组来进行讨论和学习,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自主交换想法,这样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授课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程进行相应的提示和指点,使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通过这样长期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会越来越强,考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越来越高。
3.情境设计法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1、 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2、 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
3、 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
4、 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
5、 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6、 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课题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如《研究性学习与中学生创造性人格培养的研究》,应先界定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什么是人格,什么是性格,性格形成的有关理论,性格与人格的区别和联系,什么是创造性人格,研究性学习与中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有何关系等。 研究内容的确定一是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二是从现状研究、归因研究、应用(方法)研究或对策研究几方面来确定。 现状研究是基础。 归因研究是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应用(方法)研究或对策研究是研究的重点。 如课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其拟定的研究内容和重点为:⑴ 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⑵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分类。 ⑶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⑷ 研究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建立。 ⑸ 构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及操作方法。其中第(5)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这里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广东有个课题《小学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的开展小学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1、 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2、 根据小学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小学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当、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3、 根据小学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研究是否要设定子课题。 各子课题既要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要形成课题系统。作为省、市级课题,最好设定子课题。形成全校的课题研究系统。
2、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 要研究如何优化小学生个性宜采用实验法;要研究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可采用
经验总结法;要研究问题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可采用个案法等等。
3、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 。如要用调查法,则要讲清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范围、调查方法、问卷的设计或来源等。最好能把调查方案附上。
4、提倡使用综合的研究方法。 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
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不三不四,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
突出介绍行动研究法。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举例:“适应素质教育的学校德育工作”分课题“爱国主义教育”(初中段)研究报告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1997.9——1998.3)
1、组建研究队伍。成立校长张胜利为组长,吴大伟副校长为副组长,曾成彬、刘晓华、阳虹、胡艳为主研人员。团队会干部、初中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及初中各备课组长为参研人员的研究小组,研究人员在初中教师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确定研究对象:从研究的实效性出发,既注意中学教育的连续性又兼顾高、初中教育的阶段性特点,与分课题组的兄弟学校协商后,我们选择了初中三个年级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即我们主要进行初中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
3、选择实验班:综合各种因素考虑,选择初XX级1班(先进班集体)和之班为研究实验班(班主任均为主研人员)。
4、前测、分析和调研。在总课题组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出“西北中学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表”并侧重在初中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认真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对我校初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宏观认识,从而增强了研究的针对性,对过去我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标高、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途径、手段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剖析,既总结了成功之处,又找出了研究的主攻方向。
5、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构建目标体系,设计内容,选择实施方法和途径(1998.3一1998.9)
1、构建一级目标:
根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将“爱国主义教育”分为“国家意识”、“国情乡情校情”、“民族意识”、“集体观念”、“历史文化”、“壮丽山河”六个方面的分项目标。
2、构建二级目标:
为实施一级目标,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认知规律,构建出六个方面的一级目标在各年级段应完成的年段教育目标。
3、设计教育内容:
围绕教育目标,结合各学科教学内容体系及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规划等设计出实现二级目标的教育内容。
4、选择教育方法、途径:
本着科学、实效原则,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相结合,围绕目标和教育内容分别选择出多种不同的方法、途径。
第三阶段:研究方案实施阶段: (1998.9——1999.12)
将构建的教育目标,设计的教育内容,按选择的途径和方法分别在初中各年段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作好观察、记录、分析
,收集反馈信息。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
1、针对实施阶段的情况,整调、完善目标体系、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
2、将前四个阶段研究中的现象、事实、数据、经验教训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升华为理性认识。
3、撰写论文、个案分析、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工作报告等。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 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十一)其他有关问题或保障机制
如课题组活动时间;
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
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
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
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
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四、注意三点:
1、要学会搜集和获取信息。在百度上,打入“研究方案”四字,搜集到10500篇相关内容。
素质教育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宗旨,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它强调充分发挥弘扬人的主体性,学生才是学习活动中实践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人。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得到体现,课堂中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而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因而出现了“高分低能”的学生。这种状况尤其是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出现这样的状况原因很多,但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1)教师主宰教学,学生被动学习。(2)课堂教学单一,学生厌学现象普遍。(3)家长过分溺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针对以上问题,我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发现国内学者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课堂教学气氛、从学校和家长等方面系统地对现阶段普遍忽视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他们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因而教师应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
基于以上做法和经验,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有:
1.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2.大胆放手操作,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如能把学和玩有机地结合起来,则既能满足学生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开发智力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所教内容的特点,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
3.加强合作交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
课堂中尽量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合作交流,在相互交谈中探究新知。只有不断地交流、反馈,思维相互碰撞,才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逐步形成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不如教他们以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研究对象、内容及目标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我校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1)调查与研究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现状
(2)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3.研究目标
(1)教师方面
①教师要做学习内容的驾驭者。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②教师应是学习方式的设计者。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考虑如何克服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和盲目性,养成遇事进取、独立钻研、勇于负责、大胆创新的良好个性。
③教师应是学习时空的提供者。教师应把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
(2)学生方面
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总结经验法。
1.行动研究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教学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2.调查研究法
以本校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文献研究法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他人的成功教学经验,借鉴外地的教改成果,研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总结经验法
不断探索与总结,对实验学生进行学习进步的总结,一阶段一总结。总结其成功,总结出不足,择其善而从之,取其精华,修正不足。
四、研究的计划安排
本课题研究时间确定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1月~12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讨论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安排。
第二阶段:问卷调查阶段(2015年1月~2月)
制订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全面问卷调查。(1)问卷调查;(2)数据统计;进行课题分解,分工合作开展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5年3月~5月)
课题组成员交流实验情况,研究布置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并分阶段开展以“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总结交流情况,做好教学反思和小结。
第四阶段:课题阶段性总结(2015年5月~6月)
收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反思撰写阶段性总结。
第五阶段:再实验阶段(2015年7月~10月)
结合前期实验,修改实验方案,再实验。
第六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5年11月)
进行反思总结,交流经验,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效果
1.研究的预期成果
问卷调查报告、优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经验总结(随笔论文)、课堂研究报告。
2.研究的预期效果
(1)学生方面
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能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教学,课外也能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教师方面
通过研究,教师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以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改革
1.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理解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1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
1.2教育观念落后
多年来的教育体制,已经不符合现在社会进步给教育界带来的冲击。现在的教与学不同于往日的教学,学生需求在社会发展的冲击下,发生了变化,但多数教师还停留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中不肯学习,不肯进步,因此这一现象严重制约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
1.3缺乏教学经验总结与改进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需要教师的大力引导与关注,每个教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都在发生着由于成长带来的变化。而现阶段,多数教师用同一种教学方式面对所有阶段的学生,这必然是不行的,是低效的。如果教师能善于总结各阶段学生的教学经验并作出改进,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将会更加顺通。
2.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2.1教师对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改革认识不足,不积极参与。众所周知,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培养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与此同时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根深蒂固,这直接导致了教学模式创新和改革的困难,甚至是寸步难行,分析其原因,离不开一线教师的改革观念。对于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同样遇到了这类问题。我们都知道,改革是要“流血的”,新的教学模式的开展必然是困难重重的,由于一线教师对改革的认识不足,很多一线教师面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的舒适不肯做出牺牲与改变。这成为了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遇到的观念问题,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改革将难以进行下去。
2.2改革方法不合理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传统的以应试考试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淘汰了。应运而生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正在被大力推广。数学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思考之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应明确数学在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培养自身发展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遇到的问题,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同时,数学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让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改革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很多一线教师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总结方法,导致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错误。所以我们应总结相关经验,让更多有改革意识的教师,在日常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
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措施
3.1加强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众所周知。良好的教育离不开优秀的老师,作为教师,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改革的背景下,要想紧跟教育发展趋势,就应做好一系列的应对准备。首先,我们应建立全面的数学知识体系,有利于从不同角度来为学生解答数学问题,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树立良好的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育理论,则可以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的奥妙。总之,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这不仅仅是简单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更要求我们有良好的教育理论,可以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教学。
3.2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小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综合地、整体地、持久地掌握数学学习的本质。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这节课程的教学时,我们可先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播放,让学生们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平行四边形具体不稳定性的案例,这样便于学生对于这一定理的理解,更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它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从而逐渐爱上数学学习,迈上自主学习之路。从根本上有效地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基础。
3.3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不够成熟,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把握和理解后,教师应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探究,使学生能够掌握关键性的词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在此过程当中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帮助和引导,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要学会重视难点、易错点,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准确的理解各个知识点,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列“算式”时,教师在进行讲解之后,教师应开展相应的教学引导,首先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状态,并且根据学生较容易理解错误的点来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加深自己的印象。例如“除”和“除以”的区别。学生很容易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混淆词义。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这些词的重要性以及意义,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学生经过学习比较,能够有效地鉴别出“除”和“除以”的区别。经过教师这样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扶,能够使学生进行精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具有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学段;数学知识;规则教学
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枯燥,原因就在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过于理性。回想一下数学知识的学习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种种的公式、定理、法则等等。所以说,数学学习中贯穿着规则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感性知识易理解,对于理性知识的学习能力缺乏,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能力实现对学生的辅助作用。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对小学阶段规则教学的认识。
一、对规则教学的认识
(一)数学学习即规则学习
回想数学知识的学习,不难发现留在我们脑海里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规则学习。规则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制定的,普遍适用的一种行为规范。在数学中,有大量的公式、定理等,它们是客观的、真实的,是人们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四则运算等。在一定程度上,数学就是规则的世界,学习数学也就是学习规则,养成规则意识。
(二)可遵循的学习原则
任何学习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和原则可遵循的,这些规律和原则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契机。首先,要帮助学生严格使用法则、定律、公式的运用。从本质上来说,数学其实是一种工具,并且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各个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可以运用数学知识在推理和运算中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无形中遵守了规则,提高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根据法则、定律解题,每一个步骤都要有一定的依据。这样学生在应用定义、定理时会提高规则意识,同时也能让学生认识到不遵守规则的后果。例如,在计算1+2×3时要先算乘积,后算加减,有的学生没有按照按照规则,会先算1+2,结果肯定是错误的。像这种类型的练习题,教师要经常有意识的设置,让学生经常练习,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其次,要为学生揭示数学定义、定理的内涵。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揭示定义、定理的内涵,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目的。例如,在讲授轴对称图形时,教师要选取日程生活中的例子,如蝴蝶、书本等,让学生深刻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为学生解决类似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剪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让其他同学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或者举出一些特殊的例子,如圆、长方形等,让学生判断他们对称轴的数量。这样,让学生对所学的定义、定理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够灵活运用,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规则意识。
二、教学策略分享
(一)立足教材把握“规则”
教材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资源,也是教育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吃透教材才能把握原则。在小学数学的12册教材中,每一册教材都有一定数量的数学规则。教师在进行规则意识培养时,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从整个小学数学的内容体系出发,认识每个规则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站在全局解读教材。在进行规则意识培养时,教师要根据所学规则与内容的关系,有针对性的学习。如果所学的知识比原有的知识结构复杂,需要归纳、概括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为学生概括、归纳新知识。例如,在学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时,要先让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计算公式,即V=abh,推理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为V=Sh。另外,还有所学的知识的水平较低或与原有的知识水平相当,这时教师就要寻找新规则与原有知识中法则、规律、性质的结合点,在对比分析中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规则。
(二)尊重学生培养“规则”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重视“规则”学会“规则”。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重要的规则。为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教师必须要重视重要的规则,要采取逐步深化的方式呈现规则。例如,例如,乘法题(2+5)×3=?,可以先算2×3,再算5×3,两个结果相加为21,再根据其他的例子,可以总结出(a+b)×c=a×c+b×c,从而让学生重视重要的规则,对重要规则的理解更加深刻。另一方面,要强化隐性规则。在小学数学中,有的规则是通过习题给出的,例如减法的运算性质,教材中没有给出具体的结论,但在解题中经常用到。例如,一个数除以两个不为0的数时,可以让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例如,50÷2÷5可以转化为50÷(2×5),结果都为5,。强化隐性规则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加多样的规则,让学生在解题时能够有规则可用,从而提高规则意识。
(三)指导学生掌握“规则”
2016年小学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总结一
今年3月xx日是第二十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我校根据上级的通知精神,及时召开全体教师会,认真学习、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切实开展好以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全体动员、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领会贯彻《文件》精神,组织开展好全国安全教育日活动,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意识,结合本校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和紧急疏散演练活动,培养师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确保安全、稳定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依托载体,扩大宣传。
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采用班、队会、升旗仪式、安全教育标语、墙报、板报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安全意识。3月30日(周一)升国旗仪式,由大队辅导员对全体师生进行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安全伴我成长专题广播,在校园悬挂安全教育日主题标语,各班出一期以安全教育内容的板报,召开发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深化安全教育的防范意识与事故发生的急救措施的落实,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使安全教育日活动在良好的氛围中全面展开。
三、深化安全教育周活动成果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少先队在安全周宣传活动的基础上,以主题教育日为契机,针对近期融冰,路滑等自然灾害天气,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开展以下活动:
1、3月26日安全疏散演练,国旗下安全教育日主题讲话活动。
2、3月26日4月3日,每天下午1:00校园广播安全之声:继续广播安全知识。
3、3月26日下午班队会时间,召开安全在我心中主题班会。将安全教育日时间及主题必须背诵下来,2015年3月30日是全国第二十个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是:我安全、我健康、我快乐。
4、3月27日,组织师生开展小眼睛大发现,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家庭安全隐患我排查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使师生认识到安全工作与其自身息息相关,把安全意识融入师生思想行动之中。学校要对师生提交的安全隐患排查结果进行认真核查并及时加以整改。
5、3月264月中旬,组织学生到微机室观看安全教育片。组织学生观看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等专题教育视频。
6、3月28日,知识守护生命为主题,安全教育心得征文,(3-6年级)每班上交5篇。在4月2日前上交。
7、悬挂安全教育日主题横额。创设安全教育日的活动氛围,在校园悬挂安全教育日宣传横额,使第十个安全教育日主题及时间铭记在每一名师生的心中,时时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8、班级观摩安全手抄报长廊活动。结合安全教育周的安全手抄报制作展示活动,继续组织全校师生观摩同学们制作的交通安全、法制安全、心理健康、饮食安全、防火安全、安全上网、校园安全、传染病预防等内容的手抄报长廊活动,使队员们了解更多的安全常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
9、根据广播内容开展安全知识竞赛。
四、完善机制,落实责任。
1、学校成立了安全教育日活动领导组,校长王芸任组长,主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李宝新、副书记王艳红主抓,大队辅导员制定活动方案,总结经验。 校长亲自带领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全校性的安全大检查,对学校教室、实验室、微机室、阅览室等重要设施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不留死角,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整改。
2、配套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各项活动都做到了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有计划、有安排、有过程记录、有经验总结。
3、积极引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家长等参与到安全工作中来,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把安全工作抓实、抓好。
五、安全检查,防范未然。
1、定期组织人员到小卖部、小饭桌、楼梯和校园周边等进行安全大检查,若有存在安全隐患,及时整改,防范于未然。在检查中对学校上下学的学生专用通道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整改。
2、加强上下楼梯的检查工作,切实杜绝了学生因你拥我挤所导致的踩踏事故的发生。在校门、教学楼内的各楼层、指派教师、领导对各楼层课间的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学生安全。
教育是安全的前提,安全是教育的目的。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人人参与的要求,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016年小学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总结二
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根据市教育局有关精神,我校把安全工作放在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首位,做到统一思想、统一领导、责任到人,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活动。使我校119消防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20xx11月9日,我校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举行了全国中小学消防教育日活动,活动前我校专门成立了消防教育领导小组,由友会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安全专干担任副组长、全体教师担任组员,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队伍,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校安全教育的相关工作,制定学校消防安全教育日活动方案。
二、营造氛围
为了提高师生的安全保护意识,营造安全氛围,学校通过专场的安全教育、宣传横幅、校班刊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教师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增强了全体师生的自护意识。
二、活动到位
1、开展了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各班围绕安全教育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使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安全无小事,应该做到事事讲安全、处处讲安全、时时讲安全。
2、通过紧急疏散演练,大大提高全体师生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了解、掌握了一些自我防范的基本常识和要领。 。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小学教师 授课水平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91
小学阶段是学生为数学学习打基础的初期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努力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并使学生们养成自觉学习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对于我们自身的数学教学来讲都是比较重要的。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教师们在数学教学中也开始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如何根据最新的形势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打下一个扎实的根基,如何更好地根据人才培养新标准制定出最适合学生们数学学习的新的教学策略等,这些都是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背景下作为教师群体来讲需要努力的方向。那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地提升我们自身的数学教学能力呢?笔者结合对于新课改的相关了解和自身对于数学教学的一些经验总结,总结出了几种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大家接下来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所受益。
第一,加强教师群体对于新课改的理解,进一步结合新课改下针对考纲和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和素质。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行使得教师们以往所坚守的教育教学方式面临着革新的“命运”,想要使得自己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教育教学形势下的需求就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并且还要不断地汲取新的“营养”,不断地改良自己的教学方式以便于更好地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帮助。
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教师们也曾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其中有成功的体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很多教师一直是在不断地摸索着前进的,这对于教师来讲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实验来不断地汲取和总结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学生却不应当成为教学方式改革的实验品,因为有句话叫“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我们不能将学生作为屡次教学方式实验的样本,作为教师来讲,我们需要做的更多的首先应当是主动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对新课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积极的参加校方组织的关于新课改的相关主题讲座和相关教学培训班,不断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方式,并学以致用,及时通过网络资源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在总结和获取到一定的经验的基础上再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这才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需要做到的地方。
第二,营造相对和谐而具有开放性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构建友好而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对学生各方面情况的了解,采取最适合班级学生们学习的教学方案,并不断地进行创新。教学环境的好坏也能够影响到学生们学习积极性的高低,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年龄相对小一些,对于很多事情的喜好往往具有主观性,对于自身所处于的环境评价的高低对于学生们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也是具有较大的影响性的。比如说,如果我们给学生们营造的是一种比较宽松而且自由的教学氛围,那么学生们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也会慢慢地放下内心的芥蒂,逐渐舒缓自己的紧张情绪,继而慢慢地放松自己,让自己开始适应这个教学环境。在一种相对宽松的氛围中学生们也会比较容易敞开心扉,与教师和同学讲述自己的看法或者意见之类的话语,这对于教师们接下来更好地开展好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工作来说也是非常有效的。当然,除了一个好的教学环境之外,我们还要通过努力与学生之间构建友好的师生关系来赢得学生们对我们的认可,在对我们产生了比较好的印象的基础上我们能够更好地开展好自身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较之于师生关系一般的班级来讲,如果教师本人能够在个人形象和教学方法上得到学生们的普遍认可,那么学生们在教学中最直观的反应就是会认真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去,并且期待通过好的表现来赢得教师们的喜爱和认可,这样的话教师们的课程授课也会得到好的结果,对于教师个人授课水平的提升来讲也是比较有利的举措。因此作为教师来讲,我们要努力赢得学生们的喜爱,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照顾到学生们的感受,不断地寻找更适合学生们学习的教学方式,尽量做到微笑示人,让学生们对我们自身产生一种好的印象,在这样的前提下再有针对性地提升个人的授课水平会使得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为轻松一些,也会大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三,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升自身驾驭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将多媒体技术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我们面对的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群体,但是由于我们所处的教学环境是应试教育背景,因此对于学生们学习内容和学习基础上我们下的工夫相对多一些,而对于学生们个人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我们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这就导致了学生们在以后各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形成自主思考的习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不会有比较积极主动的表现,这些情况的形成主要源于其所处的教育教学大环境。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249-01
当前农村初中生源现实是:多数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无法跟进,特别是“初二现象”两级分化,到初三将有五分之三的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初中的学科特点和思维水平的差异是课程太多,无法应付,导致对初中阶段的学习产生畏惧感。再加之社会不正确思想的干扰,读书无用,致使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孩子学习上没出路就应该早介入社会,提早挣钱,这导致相当多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得过且过,特别是对数学科的学习更是这样。
根据近年教学的感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好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衔接,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中小学要重视学生们学习习惯、自主性、自律性方面的培养。自律性差的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习惯差,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动力,贪玩,厌学,懒得完成学习任务,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因此慢慢掉队,使其缺漏越拉越大。中小学的老师在新生入学后,要从思想、纪律方面入手,搞班级活动,使同学们在溶入新班集体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强制性学习为自觉的行为习惯!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特别注重中差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
二、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和合作
提高教育质量,家庭教育不容忽视,他是整个人生教育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要争取家庭教育向学校教育靠拢。家长们要树立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和方式,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接受新思想的洗礼,与时俱进,认识到孩子的心理特点,能够用科学恰当的方式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加以引导、指导,让农村家庭教育更上新水平。父母应以身作则,对孩子的身心、学习、思想等各方面情况都予以关注,而不是单纯的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了解赏识自己的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建立心与心的沟通,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文化教育氛围,才能有利于孩子思想、道德、学习、体育等等的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社会的需要,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更好发展。
三、将数学融入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使学生明白:一个人无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都离不开思维、推理、表达等能力.今天的社会竞争很激烈,一个人如果没有较强的能力,是难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从何而来?学习期间,学校没有专门开设“能力课”,主要靠各科教学来培养,数学在这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走上工作岗位后,你可能记不了“勾股定理”、“三角函数”,但是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分析推理能力使你一生受益。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理论价值
对于教学原则的一般概念,教育界的看法基本一致:即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是客观教学规律的主观反映,是所有教学规则的统一整体。数学教学原则是依据数学教学目的和数学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数学教学指导思想,是人们长期进行数学教学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其源自实践又反过来指导人们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学校教学原则体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议,体系的发展过程也历经曲折和坎坷。主要争议焦点是:数学教学原则包含哪些内容?如何通过数学教学原则体现数学的学科特点?本人选择数学教学原则中的一个原则“数学学科严谨性与教学可行性”作为研究课题,希望在新课标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对这个问题作一点理论与实际的研究,进而能够对数学学科严谨性与教学可行性有一定动态的认识。
二、数学学科严谨性与教学可行性概念
讨论到数学学科严谨性与数学教学可行性,我们就必须先明确什么是严谨性,什么是可行性。吴宪芳、郭熙汉等编著的《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有如下表述: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理论的基本特点之一。即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正确;推理要合理、严密。教学可行性即是要求严谨性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学生刚接触“充分而不必要”“存在且唯一”等概念时,往往不能透彻理解,更别说灵活运用。
由此可见,就数学学科的严谨性而言,它是具有明显的相对性的。例如,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往往指出“2-3=?”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到了中学学习了有理数后,它又是有意义的。对于这一点,即是严谨性与可行性相结合很好的体现,即教学需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又例如,在高中教材中,在说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的单调性是结合图像来论述的,并没有给予严格证明。这些都是根据学生当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及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考虑到教学的可行性要求,降低要求。
三、数学学科严谨性与数学教学可行性原则贯彻
由上文的探讨,我们已经知道中学数学的严谨性要求必须以中学生的实际基础作为依据来确定。接下来,我们提出几条一般性要求来说明如何贯彻数学学科的严谨性与数学教学的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可见,我们既需要努力学生发展其直觉思维,大胆猜想,又需要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加强严谨性的训练。
第三,思维缜密,言必有据。思维缜密,就是要求学生遇到数学问题全面思考,不能遗漏,从而体现其严谨性。但是要做到思维缜密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要养成这种习惯,必须经过严格训练。
言必有据,是思维严谨性的核心要求,也是保障周密思考的有力措施。这一点在几何证明、计算、作图中,都有很明显的体现。
第五,勇于改革,大胆创新。
研究大量近年来中学数学教学的案例,我们发现不管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有待提高。
勇于改革。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在小学、初中对严谨性并未作太多要求,但是高中又要求思考周密,言必有据。学生对这一“突变”会觉得不知所措。所以,改革教学内容,势在必行。
大胆创新。传统的数学教学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提供恰当的感知材料,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认知潜力。关于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重庆南开中学解传江老师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创设悬念情境、创设幽默情境、创设惊诧情境、创设类比情境、创设欣喜情境等。现在我们以创设幽默情境为例进行一些探究。
四、中学数学教学常用教学原则
基于此,关于中学数学学科严谨性与数学教学可行性相结合原则已大致探讨完。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数学学科严谨性与数学教学可行性相结合原则只是中学数学教学原则中的一种。除了此原则,常见的还有:概念的抽象性与对象的直观性相结合的原则;巩固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等等。在这里,就不再加以论述。
数学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主观反映,是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努力克服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试图建立崭新的数学教学原则体系。并且,应紧密联系实际,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身心发展特点,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原则,指导学生参加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切实搞好基础理论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
另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同年级开始的其它学科的进度,了解它们对于数学知识的要求,并吸取这些课程中的有关实例,来充实、改革数学教学内容。
五、结语
本文的题目是“浅谈数学学科严谨性与教学可行性相结合原则”,主要研究思路是在一般教学论的原则基础上,对中学数学的学科特征进行了一定理论探索。对备受争议的“中学数学学科严谨性与数学教学可行性相结合原则”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探究。本人的研究旨在继承和发展,并不否定传统的关于数学教学原则的探讨,提炼的是否具有数学学科性特征,也只是一家之言。
参考文献:
[1]廖哲勋.课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郑君文,张华.数学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
[3]陈振宣.中学数学思维方法.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88.
[4]吴宪芳,郭熙汉.数学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赵振威.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第一分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