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工实训钳工实训总结范文

金工实训钳工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工实训钳工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工实训钳工实训总结

第1篇:金工实训钳工实训总结范文

金工实习心得体会1

 

  为期五周的金工实习结束了,在实习期间虽然很累,但我们很快乐,因为我们在学到了很多很有用的东西的同时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虽然实习期只有短短的五周,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它只是小小的一部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我们来说,它是很难忘记的,毕竟是一次真正的体验社会、体验生活。

 

  通过这次金工实习,我了解了钳工、车工、铣工、磨工和数控车、铣、火花机、线切割机等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方法。主要学习了以下几方面的知识:钳工、车工、铣工、磨工等的操作。

 

  第一项:辛苦的钳工

 

  在钳工实习中,我们知道了钳工的主要内容为刮研、钻孔、锯割、锉削、装配、划线;了解了锉刀的构造、分类、选用、锉削姿势、锉削方法和质量的检测。我们实训的项目是做一个小榔头,说来容易做来难,我们的任务是把一根为30的115cm长的圆棒手工挫成20×20长112cm的小榔头,在此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整个作品报废。首先要正确的握锉刀,锉削平面时保持锉刀的平直运动是锉削的关键,锉削力有水平推力和垂直压力两种。锉刀推进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手压力大则后小,锉刀推到中间位置时,两手压力相同,继续推进锉刀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压力加大。锉刀返回时不施加压力。这样我们锉削也就比较简单了。同时我也知道了钳工的安全技术为:

 

  1、钳台要放在便于工作和光线适宜的地方;钻床和砂轮一般应放在场地的边缘,以保证安全。

 

  2、使用机床、工具(如钻床、砂轮等),要经常检查,发现损坏不得使用,需要修好再用。

 

  3、台虎钳夹持工具时,不得用锤子锤击台虎手柄或钢管施加夹紧力。

 

  接着便是刮削、研磨、钻孔、扩孔等。虽然不是很标准,但却是我们汗水的结晶,是我们几天来奋斗的结果。

 

  钳工的实习说实话是很枯燥的,可能干一个下午却都是在反反复复着一个动作,还要有力气,还要做到位,那就是手握锉刀在工件上来来回回的锉,锉到晚上时,整个人的手都酸疼酸疼的,腿也站的有一些僵直了,然而每每累时,却能看见老师在一旁指导,并且亲自示范,和我们一样,看到这每每给我以动力。几天之后,看着自己的加工成果,我们最想说的就是感谢指导我们的老师了。

 

  第二项:轻松的车工、铣工

 

  车工、铣工不是由数控来完成的,它要求较高的手工操作能力。首先老师叫我们边听边看车床熟悉车床的各个组成部分,车床主要由变速箱、主轴箱、挂轮箱、进给箱、溜板箱、刀架、尾座、床身、丝杠、光杠和操纵杆组成。铣床主要由主轴箱、主轴、立柱、电气柜、工作台、冷却液箱、床身。车床、铣床是通过各个手柄来进行操作的,老师又向我们讲解了各个手柄的作用,然后就让我们熟悉随便练习加工零件。老师先初步示范了一下操作方法,并加工了一部分,然后就让我们开始加工。车床加工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选择正确的刀,一开始我们要车个轴承样的零件。这对我们这种从来没有使用过车床的人来说,真是个考验。

 

  不停的转动横向和纵向的控制手柄,小心翼翼的加工,搞了整整一个下午,自以为差不多的时候,准备在加以最后一刀,却操之过急,把圆弧的直径车小了!我痛心不已,惨啊!最难受的是站了一整天,小腿都疼起来。但当把车好的零件交给老师时那种成功的喜悦使我忘记了站得发疼得小腿。这种成功的喜悦只有通过亲身参加实训才能感受得到。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经历了十几年的理论学习,不止一次的被告知理论知识与实践是有差距的,但我们一直没有把这句话当真,也没有机会来验证这句话的实际差距到底有多少。金工实习给了我们一次实际掌握知识的机会,离开了课堂严谨的环境,我们感受到了车间中的气氛。同学们眼中好学的目光,与指导教师认真、耐心的操作,构成了车间中常见的风景。久在课堂中的我们感受到了动手能力重要性,只凭着脑子的思考、捉摸是不能完成实际的工作的,只有在拥有科学知识体系的同时,熟练掌握实际能力,包括机械的操作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把知识灵活、有效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金工实习就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这里是另外一种学习课堂。通过我们动手,对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补充与质疑。这与传统的课堂教育正好相反。这两种学习方法相辅相成,互相补充,能填补其中的空白,弥补其中一种的一些盲点。通过金工实习,整体感觉实际生产方式还是相对落后,书本中介绍的先进设备我们还是无法实际操作,实习中的设备往往以劳动强度大为主要特征,科技含量较低,但还是有一些基本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第三项:磨工操作和数控车、铣、火花机、线切割机等参观

 

  在我们实训快接近尾声的时,老师把我带到了磨工实训室边讲解边操作磨床,在我们认真听完以后自己开始动起了手,自己操作机床,磨自己前面钳工实训做的榔头,在老师的精心知道下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再次利用车床加工了一边,使我们的第一件作品更加完美。在完成磨工任务以后老师在利用空余的时间把我们带到数控实训室讲解一些数控设备原理及操作,这样使我们在以后学习理论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虽然在五周的实训中,我们所学到的对于技术人员而言,只是皮毛的皮毛,但是凡事都有一个过程。我们所学到的都是基本的基本,而技术人员也是从简单到复杂“进化“而来的。最值得高兴的是没有同学在这些具有不同程度危险的实习工种中受伤,反而在实习中不时会出现一些甜甜的笑,这是和同学们的认真与用心分不开。金工实习让久在课堂的我切身的感受到作为一名工人的苦与乐,同时检验了自己所学的知识。金工实习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的意义——世间无难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金工实习心得体会2

 

  10月12日起,我们XX班在信工楼的金工实习车间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金工实习。期间,我们接触了钳、车、焊、刨4个工种,在老师们耐心细致地讲授和在我们的积极的配合下,我们没有发生一例伤害事故,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实习要求,圆满地完成了两周的实习。

 

  在实习之前,曾经听过师兄师姐说金工实习挺辛苦的,但初次走进车间时有点兴奋。老师给我们说明了注意事项时,特别强调了安全问题,列举一件件血淋淋的安全事故。在这时,我们彻底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分别被安排不同的工种,第一天我被安排车工学习。在老师的简单介绍下,我们明白了车床各个部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然后我们要做的是利用车床车一个圆柱体形状的工件。在老师边示范边讲解如何车这个工件后,我们就开始熟悉车床各个转盘和手柄的运作,接着到我们每三个人一组,亲自动手操作车床。但是当我们车第一个工件时,并不是那么顺利,反复的车磨,反复的计算尺寸。经过大半天的折腾,第一个工件终于出来,虽然尺寸不是那么精确,但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经过两天的练习和总结经验,我们基本掌握车床的操作,完成老师对我们的考核。

 

  第三天,我要学习的是焊工和刨工。对于焊工,我并不陌生,曾无数次看到建筑工地里闪烁的电火花,我知道那就是焊接,但是亲自动手焊还是第一次。老师给我们详细介绍焊接的相关操作和一些注意事项,焊接所产生的气味和刺眼的光对人体都是有害的,我们在操作时要懂得保护自己,要求带上面罩和手套。从老师的讲解中我了解到:焊条的角度一般在七十到八十之间,运条的速度,要求是匀速。刚开始时,一些女同学对这个东西有一种恐惧感,但练习几次后,自然习惯了。而我本想着操作起来很容易,然而事实却并非那样,比我想象的要难的多了,焊起钢管,那里一个洞,这里又没接上,原来这个真是易学难精。在学习焊工期间,有时会被焊接时的电弧刺痛了眼,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坚持下来,基本掌握了焊接的知识,但要想作到职业工人那样标准,需要我们反复的练习,熟能生巧。焊接虽然很累,也很危险,但我们亲手焊接过,体验过,以后有机会再好好实践。接着,要开始学习刨工了,经过学习车床,操作起这个刨床,感觉容易多了,并顺利完成了老师所要求的工件。

 

  这么快就到了金工实习的第二个星期,也是到了最辛苦的一个工种。老师告诉我们,钳工是一项完全靠手工来制作出各种零件,是最能锻炼一个人动手能力的。接着开始介绍虎钳、手锯、各种锉刀的正确用法,而我们要用这些工具将一个圆柱体制作成一把铁锤。首先,我们要锯一个平面出来,这是我才体会到钳工的辛苦,保持一个动作,来回地反复地锯,几百个来回下来,手和腰都酸了。但我明白,这考验的是我们的毅力和耐力,所以我们只有坚持,一点点锯。锯完后,还要用锉刀一点点地把它锉平,先用粗锉,再用细锉,真是费时间。经过两天的努力,我的工件终于有一点锤子的形状了,然后打孔,又用圆锉锉平孔的边缘。当把工件拿给老师审评时,我以为我的作品已经成功了,但是老师看了看,一连串地指出我的作品的缺陷和不足。这时我才发现钳工的严谨和技巧性,精准的尺寸,美观的形态,正确地操作手法,缺一不可。

 

  短短的两个星期的金工实习结束了,看着自己手中的纪念品(一把锤子,两颗圆柱体),这是用无数的汗水和智慧换来的。回想起这两周美好的时光,心中有一种充实和收获的感觉。

 

  通过这次学习,虽然我们所学到的不是很多,正如老师所说的,三年出师,但我们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到了书本没有的东西,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才是科技的真正意义所在。我相信这次实习能为我们以后步入社会就业积累经验,而且是我大学生活中的又一笔宝贵的财富。

 

金工实习心得体会3

 

  为期两周的金工实习结束了,同学们都表现得很卖力,因为都想多学些课本以外的知识。下面就金工实习做一简单的总结。

 

  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基础课,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必不可少的先修课,是非机类有关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于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意义。而且可以使我们了解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和现代机械制造技术。

 

  作为自动化专业的一名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动手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现在的很多大学生,特别是来自城市的同学,平时自己动手的机会少,动手的能力差,很难适应以后社会对全面人才的需求。而金工实习课程为我们这些理工科的学生带来了实际锻炼的机会,让我们走出课堂,在各种各样的工件和机器的车间里,自己动手,亲身体验,这些对我们的帮助是巨大的。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同时也感谢辛苦带领和指导我们学习的老师们。

 

  再一次穿上军服的我们,成为校区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还记得第一次,我们带者好奇而兴奋的心情,向着工专金工实习基地进发,想象着自己亲手完成工件加工的快乐。然而,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短学期两周的18个学时的金工实习已经结束了,在当蓝领的日子里,我们有过艰辛,有过畏惧,但我们收获更多的是快乐和宝贵的动手经验。和老师,同学们聚集在车间里的那种亲切,那种体验,将是我人生里永恒的回忆。

 

  在实习期间,我先后参加了车工,焊接,,钳工,铣工,从中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它让我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

 

  第一课 车工

 

  第一次金工实习,对我们来说感觉很新鲜,一大早,我们迎着朝阳,兴致勃勃地向实习基地出发,今天提前上一节课,老师给我们讲解金工实习的意义,课程安排,以及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总体而言,我们上的实习课明显偏少,这可能由于场地的原因,不过相信以后学生的实习时间会逐渐增加。接下来,老师又一一为我们详细的介绍各种刀具,工件,车床的相关知识,虽然这些知识对我们很陌生,但老师的耐心讲解,让我们开始产生了兴趣,听的也比较认真,因为这些知识是最基本也是最最重要的,接下来我们按照分组,由不同的老师带领参加各自的工种。

 

  我分在第三组,首先接触的工种是车工。车工是在车床上利用工件的旋转和刀具的移动来加工各种回转体的表面,包括:内外圆锥面、内外螺纹、端面、沟槽等,车工所用的刀具有:车刀、镗刀、钻头等,车销加工时,工件的旋转运动为主的运动,刀具相对工件的横向或纵向移动为进给运动。

 

  面对着庞大的车床,我们除了好奇外,对它十分的陌生,老师给我们细心的讲解车床的各个部件的名称和操作细则,我们逐渐熟悉车头,进给箱,走刀箱,托盘等主要部件的控制,老师要求我们先不开动车床,重点进行纵横向手动进给练习。要求达到进退动作准确、自如,且要做到进给动作缓慢、均匀、连续。到一定程度后可开车练习,每项操作都进行到我们熟悉为止,接下来,老师要求我们做自动走刀车外圆,每次车的直径为20 mm,那么刀具只能前进10mm,并要熟练掌握操作顺序:先将托盘对准工件调零,退刀调节刀具要前进10mm,开车,待走刀前进到3/4时,改为手动走刀到精确位置,退刀停车。经过几次的训练,我们已经熟悉了本项操作。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只能给这个任务,不过我们做的很认真,也第一次看到自己在如此庞大的机床上的劳动成果,心里真的很高兴,相信自己在接下来的实习中会越做越好!

 

  第二课 焊接

 

  曾无数次看到建筑工地里闪烁的电火花,我知道那就是焊接,这节课,我们也要接触到令很多同学畏惧的焊接,本想着操作起来很容易,然而事实却并非那样,比我想象的要难的多了。

 

  今天,老师给我们详细介绍焊接的相关操作和一些注意事项,焊接所产生的气味和刺眼的光对人体都是有害的,我们在操作时要懂得保护自己,穿上工作服,带上面罩。从老师的讲解中我了解到:焊条的角度一般在七十到八十之间,运条的速度,要求当然是匀速,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是不快则慢,很难保持匀速,因此焊出来的结果是很不流畅的,有的地方停留时间短则当然没有焊好,还有裂纹,停留时间长的地方,则经常会出现被焊透的毛病,出现了漏洞;焊条的高度要求保持在二至四毫米,然而在自己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漏洞百出,因为在运条的同时,焊条在不断的减短,因此要不断的改变焊条的原有高度,这控制起来就有些困难了,高了则容易脱弧,而低了则容易粘住。每个同学都尝试3根焊条,看者自己焊出来的千奇百怪的形状,心里那个着急啊,还好在自己多次焊接后,开始慢慢地找到手感,在最后的考试中以良的成绩通过。通过此次焊接,我们已经掌握了点焊接的知识,但要想作到职业工人那样标准,需要我们反复的练习,熟能生巧。焊接虽然很累,也很危险,但我们亲手焊接过,体验过,以后有机会再好好实践。

 

  第三课 钳工

 

  今天,我们要进行最累一项工种―钳工,老师告诉我们,钳工是一项完全靠手工来制作出各种零件,是最能锻炼一个人动手能力的,一些伟大的工程师,他们都很重视自己在钳工方面的锻炼,而且都能很好的掌握钳工。听了老师的话,我们顿时觉得钳工是一项很了不起的工种,实习期间应该好好去体验。

第2篇:金工实训钳工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教学 交点知识 一体化 干中学 学中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34-01

在全国各高职院校开展以“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为主导的新一轮教学改革中,以“做”为核心,把“教”与“学”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从而达到了“教学做合一”的新型教学模式。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注重学生探索的成果,又重视科学探索的过程。本文参考我系开设《公差配合技术》与《金工实习》的专业课程,提出立足于机械制造类专业实行专业课程“干中学、学中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 分析单一课程知识点

《公差配合技术》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是将公差配合和计量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是合理确定公差配合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其理论知识是产品进行检测的重要支撑。授课的主要知识点有:零件形状和位置公差、圆锥和角度公差、齿轮与螺纹公差、轴类零件与孔类零件及配合件公差的表示方法与公差的计算方式。在理论中讲授零件三视图公差带及公差标注的方法、公差的计算公式等等,以传统的授课方式讲授技术性较强的课程,显然需要改进教学模式。

《金工实习》又叫金属加工工艺实习,是一门专业实践基础课,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必不可少的专业实训课程,是非机类有关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意义。我系专业实训课程现主要开设《钳工技术实训》和《普通车床加工实训》二大项目。《钳工技术实训》项目中,主要由单一零件或装配件组成,学生则根据零件的三视图的技术要求进行加工与装配;《普通车床加工实训》项目中,主要是针对轴类零件或装配件的加工,且学生都是根据零件三视图的技术要求完成加工项目。在三视图的技术要求中,应用到《公差配合技术》课程中的知识点。因此,她们之间都存在知识的交点,我们可以将其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理论与实训的一体化模式。

在调查单一课程学习效果发现,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难与现场环境相联系,自然很难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训联系起来,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不强。

2 整合交点知识,提出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实施知识整合过程,关键在于将教材内容与实训内容的交点知识进行整合,整合的依据是根据学院现有的实习设备、教学资源及师资。实现在实训过程教学中更好地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授课,同时,将整合后的交点知识结合实训项目内容编写一体化教材,将原来枯燥、单一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灵活的实训技能课程,以加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实行一体化教学,学生在实训课程中学习有关《公差配合技术》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更加直观、快速、容易的理解专业知识,更好的将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若发现零件加工后的配合件难以配合。此时,我们可以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对其进行论证,运用《公差配合技术》中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解决问题,以达到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实现“干中学、学中做”的目的。

实行一体化教学,应加强与专业相关的企业、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学生长期安排进行顶岗学习或根据企业、科研单位的生产模式在学院建立现代化的“模拟车间”,实现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梦想。

3 “干中学、学中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情景、角色扮演或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一体化教学模式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构建“干中学、学中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同时,对每期实训的模式都应进行创新,除常用任务驱动法外,还可尝试应用“专业论文”的形式进行授课。达到“在实训中学习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提高实训水平”。

构建“干中学、学中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同时,对我们的专业教师则要求更高。要求专业教师不仅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有较强的实操技能水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专业教师最好能在企业一线进行实习。同时还应完善我院“双师结构”,加强行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参与专业课程,特别是实践技能型课程的教学。

4 结语

实施“干中学、学中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既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是一种对教学方式的创新,同时也促进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达到“以训导学、以训促教、以训促赛、以训促改”的目的。“干中学、学中做”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永恒话题,在新的教学模式环境下我们才刚刚起步,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不断探索与总结,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努力和参与下,我们定会交出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 张皓阳.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M].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3篇:金工实训钳工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基础 项目教学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252-01

1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与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授予对象基础较差

该课程所授予的对象主要为高职学生,普遍基础知识较薄弱,认知能力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有部分学生长时间封闭自己,不愿意与人沟通交流,社交困难。甚至有少数学生心理矛盾冲突过强,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敌视,情绪易激动,遇事一触即发,行为易走极端。

1.2 教学内容广泛和教学体系陈旧

目前,三年制高职的《机械制造基础》是机电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是在传统的工程材料、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工艺学和公差与技术测量五门课程的基础上整合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虽然按照零件的制造过程,从材料的选择――毛坯的成型――零件的切削加工――零件的检测四个过程把教学内容整合为4个部分,但是仍然存在教学内容涉及的面广,内容过于详细,且有些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显陈旧。

1.3 教学方式陈旧

受各种应试考试的制约,很多教师的授课观念较保守,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传授知识,教师只是一味的讲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使学生获取的信息量较少,也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

1.4 实训与理论融合不够

长期以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配套实训就是《金工实训》。而很多学校的金工实训是车工实训、钳工实训和焊工实训的组合。金工实习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动手能力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机械制造基础不仅仅只包含车、钳、焊,实训课程结束后,学生也不能将理论的知识和实训的知识很好的结合起来。

2 课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施

2.1 课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理念

依托学院与五粮液集团联合共建的“五粮液技术学院”,秉承“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通过校企合作,课程改革以各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设计由浅入深的学习内容;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项目教学、现场教学、工学交替等形式组织教学,实施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教学活动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参与,使课程兼具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保证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形成“校企共育、工学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培养成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机电行业中各种技术岗位群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2 课程体系设置

《金工实习》虽然是实践操作为主的技能实训课,但同时必须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作指导,没有理论教学支撑的《金工实习》必然只能停留在获取一些感性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较低层次上;同时没有《金工实习》的实践教学,学生缺少感性认识,理论教学也会变得枯燥无味。因此,课程应整合理论《机械制造基础》与《金工实训》两门课程为一门课,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模式进行教学。

2.3 课程项目选取

现行的教材是根据学科知识系统性编写的,项目教学不可能按照教材一章、一节地讲授。因此,在选取项目时要以教材主要的知识点为依据,打破现有教材的“组合”形式,不能拘泥于教材现状。以典型的制造加工项目来覆盖主要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每个项目的教学实施又是通过若干个教学任务来实现。另外,选取项目时要考虑到项目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以及完成项目过程中所涉及技术的先进性。鉴于这些情况,对项目做了以下选择:以减速器中的主要零部件为载体,如轴套、减速器传动轴、齿轮轴、箱体等的加工制造为项目,按照任务分析、制定工作计划、选择机床、选择并安装刀具、选择材料、安装工件、零件的加工制造、零件的质量检测以及教学考核这几个方面来完成每个项目任务。

2.4 项目实施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首先确定项目任务,教师先下达任务或图样,学生通过项目工作任务书或审读图样来了解任务要求,获得有关工作目标的技术要求和整体概念。

学生根据项目任务的实际需要,确定工作步骤和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在此过程中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拓展设计思维,还应针对学生不同的构思进行个性化指导,并把自己的方案与学生的方案进行比较、审核与修订,选择出最佳方案。在实施任务计划之前,教师应针对该项目涉及的一些理论基础知识进行讲解,比如:碳钢的种类及性能、车削加工的基础知识、刀具材料类型、刀具几何角度及其对车削加工的影响、机床的性能及其基本操作等。

然后对任务进行实施,以上图1套筒为例,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拟定加工工艺路线:下料、钻中心孔、粗车、钻孔、车、车,并注意每道工序内容严格按照上面尺寸进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工作并独立完成零件的过程,教师只是在学生出现错误是才给予指导和帮助。具体完成以下内容:安装工件毛坯――安装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车端面、倒角、车外圆――车套筒内孔――质量检测――设备保养及现场清扫――完成实训报告单。

最后在检查完各组的成果以后,教师应归纳、点评学生在车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结语

《机械制造基础》项目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按部就班的模式,采用更积极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性。通过项目实践,完成成果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成就感,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金工实训钳工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金工实训;机械制造;实践教学;学分制;项目驱动;创新意识

学分制是把规定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要求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教学环节的学时量,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设置必修课、限选课和选修课,规定各类课程的比例,以及准予学生毕业的最低总学分。学分制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把兴趣爱好融入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多学科交叉,因材施教,优化知识结构,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现场工程师,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机械制造实践教学的管理难度远大于课堂教学的教学管理。在学分制下的课堂教学,选课学生和授课教室在开课前都基本确定,并且在授课过程中不存在学生和授课教室的变化。但是,学分制下的机械制造实践教学,每天的上午、下午、晚间参加训练的学生和训练模块都在不断的变化,因此,机械制造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一直是学分制教学改革的短板。

一、传统机械制造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

一直以来,虽然机械制造实践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但是在以往的传统模式下,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仍然继承金工实训的教学模式。就教学形式而言,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以固定班级为单位在几周时间内集中参加金工实训。学校会将各专业实训学生划分为机类、近机类和非机类这三个大类,并安排不同的实训学时以适应各专业的课堂教学需要。就教学内容而言,传统模式依旧承袭了金工实训中的车工、钳工、铣工、磨工、铸造、锻压、金相分析、热处理等工种的基本训练,而对现代制造技术中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电火花、激光内雕、雕刻、3D打印、五轴三维扫描等先进技术涉及较少。就教学方法而言,传统模式以教为主,强调实践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则通过细致观察、步骤模仿,再现实践指导教师的操作过程,从而达到学习技能的目的。就教学性质而言,传统模式重在强调职业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忽视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属于高等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的范畴,与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应用型工程教育有明显差距。

二、机械制造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固有的金工实训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了解普通设备和熟悉基本操作技能为主。就教学安排而言,基本上是采用整体一致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效仿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意识得不到施展。因此,现代机械制造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确保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先进制造技术实践教学,以项目驱动为主线,更新实践内容,拓宽知识领域,建立相对灵活的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拓学生的创意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灵感,使学生具备创新设计、生产制造等方面的从事现代工程实践活动的能力。

为了激励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实践意识,必须打破固有的金工实训教学模式,结合现代机械制造实践教学的要求,实现三个转变:(1)由固有的金工实训向通用设备、数控设备和特种设备的整体性、关联性训练转变。(2)由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创新性、开发性思维转变。(3)由单一零件加工向以项目驱动为主线的设计与制造一体化转变。通过这三个转变,加强对先进制造技术及其新工艺、新材料的学习与实践,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课堂理论与实践项目结合在一起,在实践指导教师的引导和启迪下,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熟练掌握项目的整个生产过程和加工工艺规程。拓展思维空间,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具有规律性的创新技法,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工程实践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复合型现场工程师的培养落到实处。

三、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改革

由于受到传统工程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在传统本科教学中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工程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必要的实践教学条件尚未得到有效的保证;专业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需要;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较弱,工程意识、经济意识、质量意识不强。因此,针对传统本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学分制下以项目驱动为教学导向的机械制造实践教学改革模式。

(1)传统的实践教学将金工、数控、特种加工各自分开,具有封闭的、单向的、灌输式的缺点;而项目驱动实践教学具备开放的、双向的、互动式的优点,赋予学生较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将掌握的专业技术进行综合运用和开拓发挥,可以与实践指导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同时可以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可以将专业技术活学活用,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项目设计必须结合传统机械制造和现代制造技术,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寓教于乐性,改变以往金工、数控、特种加工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教学模式,并且设计的项目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

(3)在项目驱动实践教学中,实践指导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而是从传统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督促者与引导者。反之,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4)项目驱动实践教学以自组团队的形式进行,学生之间互助协商,充分发挥团队中每个人的智慧,培养彼此之间合作共事的能力。我国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中,孩子协作能力本就欠缺,在项目驱动实践教学中潜移默化加以锻炼,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尤为重要。

(5)项目驱动实践教学对教师的整体素养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实践指导教师不仅能讲解专业理论知识,还要能精通专业实践项目;不但要会讲,还要会动手实施,同时能够发现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不足之处,深入浅出的解释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

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是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采用新产品试制的方法,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综合性项目从而完成实践教学活动。在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中,项目是以制作一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作品为目的教学,能将多个教学课题的课堂理论和实践能力结合在一起,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先进制造技术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四、项目驱动实践教学的实施――以吉普车项目为例

项目驱动实践教学围绕图1所示的吉普车项目展开讨论,运用传统和现代制造的专业知识模块,根据机械工程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制定项目任务,并且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实施方案,确定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制定合理可行的加工工艺流程,按照自己制定的步骤和程序分组完成零件制作,同时将零件装配成型。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新校园9(上)\TP\IMAGE001.JPG>

图1 吉普车装配图

针对装配图分析吉普车项目需要加工的零件规格和数量,如表1所示。引导学生制作项目分析表,同时分配加工设备,制定合理可行的工艺卡片和刀具卡片,保证每人一台计算机,每3人一台设备进行项目制作。在组织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生各自的任务和团队的目标,指导学生有效的按照自己设想的实施方案开展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及时交流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

五、机械制造实践教学改革的特色

机械制造实践教学改革,正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我们经过教学改革的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项特色。

(1)打破了固有的金工实训模式,强化了通用设备、数控设备和特种设备的混合应用,利用项目驱动进行从设计到制造的一体化训练,具备整体性和实用性。(2)思维与实践紧密结合,既动手、又动脑,充分激发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造性,增强了学生对机械工程实践活动的广泛兴趣。(3)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全面考虑、突出重点,既要兼顾各种训练模块,又要侧重主要训练模块,贴近现代的训练模块,注重学习现代科技手段。(4)改革后的机械制造实践教学强化了“创新”,突出了“创意”。以启发、培养、提高、优化为目标,进行较为全面的从设计到制造的一体化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5)加深了学生对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的理解,建立了从机械设计、工艺分析、机械制造到整个生产过程的整体概念,为更好地适应企业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场工程师在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上,能够迅速熟悉产品、设备及其应用,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创造性地解决工程问题,是连接研究工程师和普通技术操作人员的桥梁。技术应用型本科培养的现场工程师,必须具备以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为核心的工程素养,而机械制造实践教学则是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培养的主要环节,是工程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能够把工程意识的培养融入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培养未来合格的现场工程师。

参考文献:

[1]李冀.教育管理辞典[M].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9.

[2]王杰,廖维奇.关于构建学分制下开放型工程训练体系的设想[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7(2).

第5篇:金工实训钳工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实训 生产 教学

随着高中、大学的扩招,中职生生源的基础越来越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需要人才的素质却越来越高。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综合型、实用型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尤其是每年省市大赛取得名次的学生所找的工作都令家长和社会满意,究其原因,这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很强,在企业中能更快进入工作状态。从中可以受到启发,怎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更好地完成实训任务则是中职学校考虑的关键。

笔者学校利用建设全国示范校的有利时机,对原有机加专业的数控、车工、钳工三个车间和液压、金工、机械基础三个实验室进行改扩建和全方位定位,积极探索生产、教学、培训、鉴定相结合的办学思路,经过近两年的实施性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真正把笔者学校机加实训基地建成了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建设目标

实训基地经扩建和改造成为校内外教学、科学研究引导和为校外生产服务相结合的三合一型基地,并能满足市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要求。实训基地同时为社会服务,成为周边企业、农民工和再就业培训基地,达到实训资源共享,从而避免了市人力资源部门对师资和设备重置的浪费。另外基地内实训车间和实验室对教师、社会工程技术人员开放,给他们提供科学研究的场所,使其成为行业技术、信息、培训等新技术、新工艺的集散地,引领社会科技创新。改造后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还体现在满足学校正常实践教学同时,可以为企业加工一些常用非标零件,把基地的纯教学形式变为产教结合形式,在取得良好教育效益的前提下,也为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主要措施

1.建立章程,促进实训基地的组建与平稳运作

为加快项目建设步阀,成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科长、实训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并设立基地管理机制,仿照企业管理设立机加各专业实训室主任、专业操作工和设备维护人员。同样模仿企业管理设立技术员,保证基地的技术服务到位,每个实训车间针对不同专业设立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基地建设方案的可行性把关,以保证及时顺利地完成建设项目。

基地建设资金包括中央财政拨款和学校自筹两部分,筹备要到位,使用要合理,保障其充分用到基地建设中,设备购置要保证其先进性,不仅局限于学生教学,更能满足生产和社会培训等需求。注重设备安装后的验收和管理,保证实训或生产过程中每台设备都是完好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要做到位,每台设备都要建立设备档案,掌握每台设备的使用、换油和检修等情况,保证其正常运行。

2.加强师资建设,引入企业师资

学校现有机加专业教师和实验实训人员共有60多名,在基地管理、设备维护方面经验丰富,暂时能满足现有实训基地规模需要。但是科技在进步,企业需要的人才素质也要有所提升,必须要想到培养出的人才向更高、更精、综合性发展,为此教师队伍素质要提升。因此,学校每年会派一些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他们回校后围绕本专业实训教学对同事再进行校内培训,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保证教师在取得本专业职称资格的同时还具备一种职业资格能力。

学校长期聘请企业资深人士作为实训指导专家,他们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他们在承担实训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能培养年轻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了校内教与企业人员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企业师资的注入,使学生能随时感受到企业的氛围,促进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形成。这些专家在教学中会很自然地融入企业员工培训模式,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这样毕业后就会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培训资金和时间。

3.引入“6S”管理理念,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为了加强实训基地运行中的场地管理,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与企业相关专业人才职业能力需求相对接,不断提高学校整体管理能力和办学水平,使实训基地管理更加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学校引入了“6S”管理(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理念。不仅要对学生进行“6S”管理知识的培训,也要对他们实训中进行“6S”监督,并且要对学生的实训成绩进行“6S”考核评价。另外,还要完善实训基地的设备管理制度和维护保养制度。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学生既要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安全操作规范,又要在实训过程中养成严格按工艺卡加工零件、工量夹具要摆放到指定位置,实训期间保证实习场地及时清扫和设备及时维护的好习惯。严格要求学生按企业员工一样准时上岗,进入实训场地必须着装整齐,穿戴安全,每天实训以小组为单位,班前会领取项目任务单,实训中工件质量检查,班后会总结鼓励。实训指导教师的行为在知识传授上好似师带徒关系,在实训基地管理上好似车间领导管理所需员工一样,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企业员工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以“6S”管理为基础,又引入了“精益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学校注重实训教学,教学计划更加规范,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每个专业的项目方案实施细化到每节实训课,对不按实训项目操作的弄虚作假行为严格查处,确保每个实训项目及时、顺利、真实、有效地实施。对学生的每次实训成果评价按自评、互评和师评三步完成,学生自己评价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学生互评能够做到取长补短,指导教师评价能够把学生们容易忽视的共同问题挖掘出来,真正做到按评价体系的具体步骤去操作。为了系统地规划实习项目的每个工序,学校要针对不同专业及时开展项目专题会,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评比,及时给予鼓励,提高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保证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积极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教法、新管理的实施,精细实训,促使学校实训质量逐步提升。

4.按企业的生产模式建设实训基地,具备生产零部件的能力

2015年3月,首钢东华企业在笔者学校机械加工实训基地挂牌,这个基地包括数控车床、普通车床、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四大类机床,是学校最大的一个实训场所,企业为实训基地投入了技术和人员支持。我校是国家级示范学校,有丰富的实训设备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实训设备在资金投入充足的情况下,选型上已从教学型设备向生产型设备过渡,为基地加工企业所需的中小型工件提供了设备保证。在加工这些工件时,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实训教师共同制定零件加工工艺卡,可以提升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使他们的能力从专业教学型向实践生产型转变。教师以前每年一次的企业培训一般是安排在每年暑假,周期为两周,时间安排相当于一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采取校企合作方式按企业的生产模式建设实训基地,企业专家到学校上门服务,教师的企业培训可以直接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了,这给学校节约了资金,给教师节约了时间,可以说一举两得。同时,学生也是受益者,企业技术人员直接指导学生加工零件,使学生真实地进行小零件的生产,他们的专业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实训基地从工件的加工流程、实习场所的布置、规章制度的确定,到管理方式理念等均按校企合作单位的相关模式去执行。在生产中经常为企业加工法兰、摩擦轮、压盖、轴等零部件,不仅提高了基地的生产水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使他们逐渐适应企业的经营管理,熟悉各种常用件的工艺流程,牢记岗位操作规程和作为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校企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能逐渐完成从实习生到岗位操作工的顺利转变,通过加工企业所需工件,使学生对本专业职业生涯有更好的认识,企业人员亲自带学生实训过程中,更能了解学生,可以采用定单式的分配方式,这样学生能更好地就业。

三、效果

1.具备了教学“做评练”三合一教学功能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和运行,实现了学生校内学习内容与未来工作需求的对接。实训课堂与生产工作的统一性,课堂与实习场所的一体化,体现了工学结合、生产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模式的真正实施,具备了学生先做工件、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系统评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一步深化练习,即“做评练”三合一教学功能。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淡化教室和实训地点的分界线,将课堂部分内容转移到训基地,学生可以边学边练。在企业人员和校内教师的共同引导下,学生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以每个项目驱动学生完成专业课的学习,把空洞、繁杂的理论教学融入到一项项具体的实训任务中,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对工作任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和体验,从而使实训内容紧扣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教学任务与企业产品的统一,使学生即是学校的实习生,又是企业产品的创造者,同时完成企业生产与校内实训任务,从而掌握最实用的操作技能。

2.对周围区域具有很大的辐射示范作用

学校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建立的实训基地,可以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通过师资和设备资源共享,使其利用率最大化。实训基地在满足学生实训任务的同时,圆满地完成了2015年国家级骨干教师的培训(机械加工专业)任务,每年一次的学生技能鉴定,2015年、2016年周边企业技工技师培训及鉴定工作,承接省、市机加专业的青年职工、教师和学生技能大赛,与首钢东华、中航黎明金工车间、西门子透平公司达成了校企合作,学生实训项目完成产学一体化,即锻炼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又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学校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机加专业学生显著增多,促进了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带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第6篇:金工实训钳工实训总结范文

机械加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我们大学生、工科类的大学生,非常重要的也非凡有意义的实习课。金工实习又是我们的一次实际把握知识的机会,离开了课堂严谨的环境,我们会感受到车间的气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当一名工人的心情,使我们更加清醒地熟悉到肩负的责任。

实习期间,通过学习车工。我们做出了自己设计的工艺品,铣工、车工、刨工的实习每人都能按照图纸要求做出一个工件;最辛劳的要数车工和钳工,车工的危险性最高,在一天中同学们先要把握开车床的要领,然后按照图纸要求车出锤子柄。一个下午下来虽然很多同学浑身酸痛,但是看到自己平生第一次在工厂中做出的成品,大家都喜不自禁,感到很有成就感。这次金工实习给我的体会是:

①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② 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

③ 在了解、熟悉和把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④ 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金工实习对我们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起着综合练习的作用,使我们不但要把握各工种的应知应会要求,还要建立起较完整的系统概念,既要要求我们学习各工种的基本工艺知识、了解设备原理和工作过程,又要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练习,并具有运用所学工艺知识,初步分析解决简单工艺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中,学校将各工种的实习内容如:结合制作榔头,将下料、车工、铣工、刨工、等串联起来,使我们对机械产品的各个加工环节有一个整体的熟悉。使我们了解了各工种的先后顺序和作用。

⑤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对我们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制订了学生实习安全规则,同时加强对实习日记、清理机床场地、遵守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要求,对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⑥ 实训中心教师将我们加工产品的打分标准公布给我们,使我们对自己的产品的得分有明确熟悉,对于提高我们的质量意识观念有一定作用。对我们的金工实习成绩,实行综合考评制度,实行平时成绩+产品质量成绩+综合考试成绩=总成绩,使我们能认真对待每个工种和每个实习环节。

在各个工种的实习中,都安排了一定灵活时间和实习内容,使得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有了发挥的余地。

在实习期间我有很深的感慨,很感谢学校能给我们提供这个实习的机会,让我们提前体验到学工科的不易,获得了课堂里边得不到也想不到的知识,也许将来不会走上这个岗位,但是现在所学的知识和感受却是终生难忘。虽然脏点累点,这些都无所谓,重要的是我 们有了收获、也有了成果。

我认为在数铣和数线这些科技含量相当高的实习项目中,应多分配点时间,让我们能够真正体验到高科技带来的乐趣。

另外,我觉得我校的金工实习课应该再减少一些讲解时间,增加一些动手时间。还可以将一些理论搬到学生动手操作时间时讲解,这样更有利于达到我们的目的。

实习期间,许多老师的敬业、严谨精神也让我们敬佩。老师能不耐其烦地帮我们查找程序中的错误,一遍又一遍。有的程序非凡长,可老师才不计较这些,只要有一点毛病,就一定要把它揪出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同学们的作品修整得更为完美一点。有的老师会一次又一次地给同学演示如何操作,直到同学真正清楚。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我觉得金工实习对我自己来说非常有意义,非常实在.它给我的大学生活添上了出色的一笔.它让我更贴近技术工人的生活,让我增长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让我熟悉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第7篇:金工实训钳工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制冷与冷藏技术;教学改革

近年来,制冷与冷藏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并处在不断发展之中。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冷冻冷藏企业建设、冷库建造、制冷系统设计、制冷设备改造更新等必将对制冷与冷藏技术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市场要求,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竞争力,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施“注重基础、结合工程、培养能力、拓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工程应用的能力。

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近年来,我校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始终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从而构建了制冷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体系。

把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贯彻于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历年来,在教改、教学计划的修订过程中,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广泛开展了教育思想的大讨论,逐步明确高职高专教育的基本特征,树立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坚持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方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主题,进一步明确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把终身教育思想体现在高职教学改革中,探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淡化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全日制学习与非全日制学习之间的界限,把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逐步实现全方位的开放式办学模式。

专业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高职教育与传统学科型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学科型高等教育是以学科建设和发展作为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培养目标突出学科本位的特征;而高职教育则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设置专业,围绕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教育的特征,注重对专业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的分析。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必须适应时展的要求,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建设服务,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满足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这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为此,我们组织力量,深入行业或企业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对人才需求进行比较深入的预测分析,与用人单位共同寻求人才培养规格的准确定位。

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核心问题。我校制冷专业在总结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发挥优势,提出了具有创新精神和高职特色的专业教学改革基本思路: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职业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重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与素质教学体系。我们在原有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整合重组课程结构,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增加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建立了一个公共知识平台。

加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制冷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这也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标明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度,体现高职特色的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时,一是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动手能力、实践技能;二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职业岗位所需的各种能力。为此,我们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突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方针,着重建设以关键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创业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特点,抓住重点,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成为合格的高级技术应用性型才。

2.正确把握基础理论“必需、够用”为度。在基础课程设置中,我们注意了高等教育的基本规格,去掉没有应用价值的部分,保留必需的基础知识,加强外语和计算机的教学。大力调整了专业课程结构,注意拓宽专业知识领域。重组专业教改方案,整合课程结构,突出主干课程的建设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处理好教学内容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关系,使专业教学改革更加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3.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注意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或选修课,加大人文科学课程的分量。特别在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体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进行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教育。转贴于

4.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有效运行机制。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除了重视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外,多年来与多个相关行业或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的协议,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而且参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支持学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承担专业课和实践教学任务,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教师到企业锻炼并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为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也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途径提供了条件。

5.加大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是保证专业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对此,学校和系部各级领导都有清醒的认识。近年来,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专业教改的资金投入力度,花大力气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建设了制冷原理实验室、压缩机实验室、中央空调实验室、技能培训室、金工、钳工实验室、变频空调实验室等一批科技含量较高、具有现代化手段的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同时培养了一批“双师型”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改革带头人;编写了一批适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的专业教材。

6.强化实践教学,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我校制冷专业自1998年以来率先实行了学生持“双证”毕业,并把岗位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纳入教学计划规范管理。按照国家职业能力标准和职业资格制度的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教育、劳动就业、职业资格培训紧密结合,培养了一批适销对路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根据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围绕“一专多能、一生多证”,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每个模块包括若干实训课程,并配有实训大纲,每门实训课程由若干独立的基本训练单元组成。系列实训课程主要包括:钳工操作、CAD制图、电工电子、压缩机拆装、制冷工艺课程设计、制冷电器维修、制冷装置运行管理、食品冷冻冷藏、中级制冷工、运行工和冷藏工岗位技能培训、现场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做到三年不断线,一年级主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二年级主要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三年级主要进行综合技能实训,让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通过产学结合,让学生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具有第一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缩短了磨合期。

教学改革的成效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校的专业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将课堂教学和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学生在上学期间就能接触到工程问题,并结合理论知识考虑解决措施,并通过模拟设障排故,提高了理论知识的应用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趣味性。

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节为辅。改革以后,建立了一系列的专业实验室,如制冷原理实验室、压缩机实验室、中央空调实验室、技能培训室等,并对所有实验室都实行开放管理。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了解实际设备的构造、原理和运行情况及常见故障,工程应用能力因此得到较大的提高。

第8篇:金工实训钳工实训总结范文

摘要:职业教育培养方向决定了实训在高职教育中所占的地位和意义。文章分析了当前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所在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了办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的特色以及取得的一些成绩。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特色

一、实训在高职专业教育中所占的地位和意义

(一)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经济每年以超过8%的速度增长,经济日益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技工人才、技能人才缺乏的问题,与此同时,从教育内部来看,由于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普高热升温,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很大。社会人才结构失衡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就怎样发展职业教育,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了工作调研并得出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突出的三个问题:一是近年来虽然我国职业院校高职比普通高校就业率高,但是质量不高,稳定率不高。调查显示,有些院校的毕业生到工厂里去超过3个月的不到60%,而30%多都流失了,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些职业教育和企业对接的不好,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特别是实操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第二,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200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统计的全国预算类的教育经费一共是2135亿元,但是职业教育在其中的比重仅为10.56%。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实训设备不够,学校发展受阻,给人才培养质量带来较大影响。第三个问题就是教学效率低,很多学校虽然有了演示的仪器设备,也有一些实训设备,但是更多的是在这些设备面前,或者在课堂里面跟学生讲技能,而这种通过讲的方式学技能,学生在掌握的时候,效率与实际操作相比只有20%的效果。

(二)实训在高职专业教育中所占的地位和意义

职业教育一定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实训教学已成为连接企业需求和学校培养方式的极为关键的教学环节,而调研的结果集中在了职业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这一环节的薄弱上,最重要的问题恰是最薄弱的环节,所以不遗余力地构建符合高职办学目标的实训教学体系,改善实训教学条件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专业技能、综合素养与课程理论的有机融合,突出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走出原有“学科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毕业后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上岗的要求,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对于操作性、实践性强,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专业,同时又是20世纪末才开始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起步的一个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就有着更多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改善的必要性了。学校的教育既要注重理论的传授、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更需要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而面对资金紧、各专业作业环节多、涉及面广,如何有效地、合理地利用学校资金、地方资源建立起真正能培养具有较高技能、有特色、能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职人才的实训体系和场所是当前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教学特色

本院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十分重视,大力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以就业岗位特点为导向设置实践教学内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营造实践教学环境,以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为模式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满足了培养目标对职业能力培养标准的要求。

(一)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目标

明确高职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时应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同时考虑职业素质教育,以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培养内容的衔接和互通。课程设置要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应尽量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让教学考核保持职业性方向。

2.实践教学内容

各专业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析,参照国家职业标准,通过实验实训、实习、设计等形式的培养完成学生的基本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训练。在实施过程中,力求保持特色性原则、一体化原则、注重过程考核原则,并合理设计与安排实践训练项目,即认识实习(校外合作基地)―课程实践与设计(校内)―综合实训、生产实习(校内、外实训基地)―毕业实习(校外合作基地)―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校外合作基地),所有实践性项目均有多元化考核及成绩。

特色性原则体现在:

(1)课程实践环节: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中实践教学是服从和依附于理论教学、作为对理论教学的解释和说明,课程的实践环节多为验证性实验的做法,变实“验”为实“训”,推行设计性、操作性强的训练项目,如电子、化工、分析等课程的相关实训等均进行了尝试和改革,旨在训练学生提高操作技能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综合实训:a.将考证实训融入到综合实训中,如电工、分析、仪表数控、化工、营销等均有相应的考证实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又可避免重复考核。b.推行仿真教学。建立虚拟工厂、虚拟车间,通过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全面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因化工行业的特殊性,为让学生在校内充分了解化工设备,掌握化工单元操作技能,我院在2000年建成了化工仿真实训室,自建成以来就面对应用化工技术、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生物化工技术等专业学生全面开放使用,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掌握化工单元操作及生产故障排除等基本技能,取得了相当好的职业技能培训效果。数控、会计、营销、国贸、仪表等专业也相继实施仿真教学。c.实训时间充分,各专业累计实训时间达半年以上。

(3)实习:目前我院的认识实习、岗位实习及毕业实习,均在校外合作企业开出。学生在生产第一线认识并适应本行业的职业特点,在真实环境里强化、提高本行业的职业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毕业后顺利上岗打下扎实基础。

一体化原则体现在教师类型的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的结合等方面,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训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实训室的传统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如我院双师素质教师为107人,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人数的70.3%。以2005级毕业班学生为例,除去最后一期的顶岗实习,各专业累计实训课时为550课时以上,其中分析、精细化工、生产自动化专业达到了900课时左右,占必修总课时的50%强;在相关实验实训室设置多媒体设备,专业课基本由实验教师和理论教师在实训室、校内实习工厂采取讲练结合的方法共同完成。

注重过程考核原则体现在面向过程,强调实践过程,加强过程考核。要求教师对每一次实训均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设计能力目标及考核标准,并使考核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中,最终通过出勤、过程考核记录及实训作品等多方位的评定得出成绩,这种融“教、学、做”与考核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3.实践教学的管理

(1)机构:目前全院设实验实训处,下设教学管理和设备管理机构。教学管理机构负责实践教学任务的安排与监督,设备管理机构负责教学仪器设备的采购和维护。三级机构为机电实训教研室,化学实训教研室及计算机中心,负责全院实践教学的实施。这种结构对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统一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2)文件:学院制定了《实验实习、实训管理规定》、《实验室管理规定》等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各实训室的规章制度,各专业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训大纲、实践教学指导书等教学文件一应俱全。

(3)监督机制:教学督导随时对全院实践性教学进行检查,教学管理科每学期均从听课、学生问卷调查、常规管理检查及教案评比、同行互评这五项对实训教师进行考核。这两方面的监督机制规范了教学,保证了教学质量。

4.实践教学的条件

为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学院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这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过硬的实践技能。为此,学院制定了引进人才的管理办法及攻读硕、博学位的管理规定和双师型培养方案,一方面加强教师的技能培训,使其获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聘请从业多年的技师、高级技师来做实习指导教师。为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善,通过“请进来,送出去”方式使符合要求的实践课程的指导教师达到100%。

在硬件方面我院各专业都具有必需的实验实训条件,建立了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的实验实训环境,拥有99个实验(实训)室和2个中心(计算机基础实训中心和电教中心)、两个金工实习工厂和2个车间(化工生产和药物合成中试车间),现有实验实训专用固定资产总值3205多万元。另有校外实训基地37个,每个专业均有相关的校内外实训场所。

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利用资源,仪器利用率高,必修实验开出率达100%,同时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各专业累计实训时间为半年以上。

(二)职业能力考核及技能大赛促进了实践教学质量

多年来,我院一直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按照专业技能培养要求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考核,使职业能力考核与岗位实际需求相适应,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考核,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建立各专业技能测试试题库;二是在课程教学中围绕职业能力考核项目进行教学,按各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要求,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内容贯彻到各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使教学、培训和鉴定紧密结合;三是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通过多渠道动员和组织学生报名参加国家承认的相关职业资格考试,报考类型涵盖全院所有专业。

此外,学院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2006年,参加全国第二届“南化杯”石油与化工职业院校化工操作技能大赛,我院学生获多项一等奖,并获全国高职组团体二等奖、中西南区高职组团体一等奖;参加“华昌杯”全国首届职业院校学生化学检验技能大赛获高职组全国一等奖、高职组中西南区二等奖。参加湖南省计算机大赛获湖南省计算机应用技能团体第一名;参加省数控技能大赛获学生高职组第一名、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数控车工高等职业院校组第二名;参加2007年“南化杯”全国首届化工检修钳工技能大赛获全国化工检修钳工职业技能大赛学生高职组团体二等奖;参加“中控杯”全国化工技能大赛获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高级组团体一等奖等。2008年,我院参加“中控杯”全国石油化工职业院校学生化工仪表维修工技能大赛获高职组团体一等奖、个人全能一等奖;参加“天成杯”全国石油化工职业院校学生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获高职组团体一等奖、个人全能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三)与地方资源挂钩的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和实训场所的开发

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时强调实验基地的建设要与行业挂钩,没有行业企业背景的申报,原则上是不予考虑的。并要明确这个基地是为哪个领域服务的,这个领域是不是职业院校所在的市或者省的支柱产业或者优势产业,又或者是需要扶持发展的产业。这就说明了教育应该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本着利用地方资源,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有地方特色的人才的理念来办学,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观念更新贡献力量。

1.行业背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专业的建设如果能有行业定位和区域定位,获得企业的支持,则对在教学领域倡导校企结合、工学交替、半工半读这样的教学改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将寸步难行。

其次,有行业定位和区域定位能给院校带来的更关键之处在整合资源上。因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较差,实训基地建设要面临大量的投入,而据2003年启动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时测算,中国的职业教育如果都要达到职场化的环境,创建一流的、高标准的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至少要5000个亿。而实际情况是到2008年国家投入40多个亿,加上地方配套近100个亿,100个亿到几千亿之间的差距肯定要通过整合资源来填补,整合的资源就包括企业、行业的,还有其他社会方面现成的资源。

第三,在行业企业背景下的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和实训场所开发能实现共享功能,不光面向学生,还有其他社会层面,面向社会服务,如企业职工的培训、农民工培训、再就业培训,实现“让人人共享职业教育”目标。这不仅能充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而且能紧密地实现校企结合,有效地为行业服务,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观念更新,可谓互利互惠,实现双赢。

2.我院实践教学与行业的接轨

首先我院在省化工行管办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校企董事会,形成了一个校企合作的良好氛围,依赖董事会单位建立了近30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分为企业“协作型”和校企“合作型”两大类。“协作型”实训基地主要依靠学院与企业建立的信任和“感情”,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给予的行政支持来巩固,它需要学院相关责任部门及专业教师坚持不懈地与企业保持联系,这类基地建设的成本低,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下,还是我院校外实训基地的主流。而“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主要依靠企业,实行以企业为主导的双方共建的互惠互利原则。如我院郴州桥氮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提供学生实习岗位,配备了相对固定的实训指导老师,提供了上课教室及学生食宿住房等条件,我院也配置学生实习所用的公寓用品及相关教学设备,并为企业提供长期的技术服务或共同进行技术开发,鼓励优秀毕业生留在企业等。学生实训、企业人才储备和人员培训、技术开发等形成了一种基地建设的良性循环。这类基地的建设实行的是校企共同“经营”的理念。

其次在专业建设方面凸显行业特色。我院的专业都力求凸显“化”字特色,如我院的经管系新开发的物流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牢牢把握化工物流的主脉,在实践项目的设计及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深入开发及整合与化工厂、株冶集团等化工企业的合作,探讨绿色物流、化工物流、危化品运输及储存等课题,在实训时间、实训方式上进行改革,探索工学交替的高效之路,凸显专业方向和特色,使学生既能从实训中获得最大收益,同时也缓解了企业人力资源的缺乏,真正实现了双赢目标。

总之,我院在实训教学方面已树立这样的意识:实训教学的核心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先进的、丰富的设备,而应该是立足企业实际需求,以设备设施和信息系统为辅助,来模拟实际运作,锻炼学生的作业层和管理层的实战能力。学院在建立实训室的过程中应该抓住以下重点:实训室硬设备设施的选择应该是适合于目前国内企业发展水平的设备设施,信息系统是实训室的灵魂,应该属于实训室建设的重点,实训室的硬件和软件都建设好之后,设计一套完善的实训室教学方案则是实训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认识到这些,我们才能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黎红.面向职业需求的地方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储运,2007,(1):91-93.

[2] 姚建凤,钟茂林.推进物流实训中心建设,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4):48-49.

第9篇:金工实训钳工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指导教师 岗位练兵 技能比武 工程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c)-0140-02

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师队伍尤其是指导教师队伍的编制复杂,相对大多数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来讲,还显得年轻和不够成熟。从国家到地方高校一直没有一个较好的政策和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工程训练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问题。按现行的高校用人计划及人事部门的有关规定,只能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而工程训练的教学更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工人技师队伍。面对这样的形势,开展岗位练兵及技能比武活动对增强指导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指导教师业务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1 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工程训练中心除设备资源外,还有更重要的资源是师资队伍。近一些年各高校的工程训练中心都加大了资金投入,重在硬件建设,购入了许多用于学生操作训练的仪器设备及计算机软件配置等;工程训练中心也都很重视文化建设及教学文件的建设工作,建立或修订了各种规章制度。但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核心更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是执行教学计划、落实培养方案的关键。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应高度重视,切实做好。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就要充分发挥工程训练中心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基础作用。承担工程训练教学任务的指导教师业务水平要高,实践操作能力要强;并应有较高的素质才能胜任岗位的需要。这就需要更加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尤为迫切和重要,努力构建一支优秀的指导教师队伍。

2 工程训练指导教师队伍现状

依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目前高校工程训练中心教师队伍普遍建设存在的问题有:

(1)学历层次偏低。

(2)职称结构不合理。

(3)年龄结构不合理。

此外,对工程训练指导教师队伍缺乏系统的培训制度,多数高校指导教师的培养主要还是立足于在该单位边学边练边提高,但培养环境远不如生产企业,因此效果不理想;同时由于教学任务重、指导教师数量不足,导致教师很难抽身去培训,制约了教师业务水平及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主要从事工程训练教学及指导,而且教学工作量较大,科研能力相对较弱。而按照目前的职称评定制度,即便教师指导教学的任务再多,也难以晋升高级职称。

通过几年来人员的不断引进,目前我中心工程训练有34名指导教师。其中,硕士研究生5人,本科生5人,专科生5人;技师10人,高级工4人,中级工3人,初级工2人;年龄分布:50岁以上12人,35岁以下17人,年富力强的中间年龄段人较少。40 岁以上的金工指导教师大多是从生产企业第一线调过来的,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年龄偏大、学历较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弱,对新知识的掌握、运用相对比较差。

3 工程训练中心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客观需求,从国家到各个高校都更加重视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制定了建设目标,加大了建设力度,提升工程训练教学水平。要建设好工程训练中心更重要的是拥有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素质高且业务能力强的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工程训练的师资队伍。

现在我们的工程训练指导教师还是主要以技术工人及青年教师为主,企业经验不够,能力较弱,要完成高质量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科研任务,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实现工程训练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指导教师队伍显然是力不从心的。所以,一方面指导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特别是一些高新设备的使用方法,尽快提升业务水平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4 提升指导教师业务水平的具体措施

4.1 提升道德修养在教风上下功夫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教研水平,教风建设就是要明确教师岗位职责,规范教学活动。建设一支爱国爱校、教育人、学术作风严谨、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中心教职工应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天职,以追求学术创新、探索科学规律为己任,中心教职工必须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履行教师职责。要刻苦钻研,认真总结和把握教学规律,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授课、批阅作业、复习考试、阅卷、答辩等教学环节中,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衣着整洁得体、内在修养高尚的个人形象。坚持教书育人,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自己的优良品德熏陶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克难奋进、求真务实的学风,养成恪守学术道德的习惯。廉洁从教,不谋取私利。树立关心集体、顾全大局、维护学校荣誉的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室建设,增强团结和协作意识。

指导教师要务实创新,真抓实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教学内容要及时更新,教师应该追踪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能够科学把握本学科前沿的知识,把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与工程训练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讲课方法要新,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采取有新意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4.2 加强培训

工程训练指导教师应在以下方面进行培训;一是教育理论和教育法规培训;二是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三是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四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等。

工程训练中心制定了指导教师的培养计划,主要是两条腿走路,一个途径是立足内部的培养,实行导师制,一对一转帮带,收效明显;另一个是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在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体验和提高业务水平。

4.3 按照“一岗多能、一精多通”的要求,提高年轻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及水平

中心基础工程训练机械部分有训练单元,包含有:钳工、车工、铣刨磨、锻压、铸造、焊接、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教学大纲中针对不同专业安排不同的训练模块,各模块涵盖的训练单元不一样。指导教师相对一段时间从事一个项目的训练指导,围绕此项目进行业务研究和提高,业务能力单一,不能适应整体发展的需要,既不利于新形势下对中心教学及对外科技服务的能力需要,也不利于指导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因此中心根据工作需要,同时不断提高实训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制定了相应的检查督导计划,要求掌握第二或第三技术工种的理论与技术,并利用教学计划的空闲时间观摩听课,从而促进指导教师能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4.4 通过技术比武,进一步提高实训指导教师的技术水平

打铁还的自身硬,指导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普遍缺少现场实践经验,实际加工经历很少。要想指导好学生的工程训练,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信服,就必须苦练基本功,提高技能水平。除了完成好日常的指导训练教学任务外,还要有能力接过老教师的班,保质保量的完成好对外科技服务工作,真正达到岗位的需要。

充分利用工程训练中心这一平台所提供的软硬件条件,通过指导学生训练和对外加工服务的渠道,立足岗位练兵。制定青年指导教师培训计划,开展技术比武,激发激励指导教师专研业务,提高技能,全面提升技术水平。首先在普车、数控加工两个工种开展技术比武,再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工种,最后将进行综合性技术比武,这样有利于实训指导教师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5 结语

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工作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其中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更是至关重要,需要学校的政策支持,更离不开工程训练中心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不能操之^急,要持之以恒。工程训练教学单位要制定好教师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工作中切实加以落实。相信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会进一步引领高校的制度变革,朝着更加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方向迈进,期待着工程训练教师队伍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朱建军.普通高等院校实训基地设备更新的探索[J].教学研究,2006(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