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司旅游新闻稿范文

公司旅游新闻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旅游新闻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司旅游新闻稿

第1篇:公司旅游新闻稿范文

近日,我读了一本关于“社会化网络营销”的新作——《新规则:用社会化媒体做营销和公关》。

在作者戴维·斯科特(David Meerman Scott)看来,营销和公关是可以相提并论的。“由于在网络上营销和公关没有明确的界限,因此并不像过去那样可以很明确地确定一个最佳的媒体。”以前,不管是营销还是公关,不花昂贵的费用做广告或通过媒体报道(软文),根本无法把你的消息传达给数以百万计的潜在客户群,但在互联网上,旧有的一切可以被推倒重来。“我坚信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规则控制的环境中,”斯科特写道,“而本书正是帮助你进入新世界(在线世界)的指南。”

举例来说,2009年,澳大利亚昆士兰举办了一场别具匠心的视频比赛——“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成千上万的新旧媒体(包括博客、报纸、杂志、网站、广播、电视)都报道了这一赛事,从而引发了更大范围、更加热烈的讨论。事实上,除了赛事本身,真正火起来的是那个叫大堡礁群岛的地方,而“偷着乐”的却是昆士兰旅游局。

本书中有很多类似的案例,而它们正是斯科特所推崇的“新规则”下的运作产物。既然说到“新”,就有必要谈谈“旧”。什么是“旧”的营销和公关规则呢?过去,营销只不过是做广告;广告需要打断人们已在做的事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广告是单向的:从公司到消费者;广告只与销售产品有关;广告只是一些短暂的宣传活动;创造力被认为是广告中最重要的部分。

至于公关,以前,公司向外界传递消息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媒体,公司通过新闻稿与记者交流;公司评测新闻稿工作成果的唯一方式就是整理一份“剪报”,把每一次媒体“赐予”的报道收集到一起。实际上公关和营销两种独立的活动,由不同的人员来完成,他们的目标、策略和评测标准各不相同。

从现在开始,这些“旧”规则应该被抛弃,因为网络已经改变这些规则,你的营销与公关策略也必须随之改变。于是,全书都在讨论以下新规则:营销并不仅仅是做广告;人们需要真实,而不是欺骗;人们想要参与,而不是只被当做宣传对象;营销不再是传送单向的信息,而是在客户恰好需要的时候为他们提供内容;营销人员必须转变思想,从面向大众的主流营销转变为通过Web服务于那些数量众多、未得到良好服务的客户群;公关并不是让你的雇主在电视上看到关于你公司的报道,而是让你的客户在网络上看到你的公司;营销不是让你的公司获得广告奖,而是让你的客户赢得业务

第2篇:公司旅游新闻稿范文

自2005年3月份,《精科报》在版面风格及版式上进行了重新定位策划,虽然是进一步丰富、提升了《精科报》办刊质量。但《精科报》的稿源质量却一直没有很大的提高。广大员工是《精科报》的信息源、智慧源,所以《精科报》是要必须得到广大员工的关心、支持。如何能把他们的所见所闻、宝贵经验、点滴感悟、真知灼见,都主动地流露于笔尖,显示于报端,聚焦于摄影,汇聚于《精科报》编者呢?又如何与员工读者之间真情互动,及时汲取各种新的、有益的思想理念呢?

精科编辑部的是联系《精科报》和企业文化最相宜的纽带。通过编辑部建立起高效共享的信息渠道,成为增强企业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基本途径,成为提高员工忠诚度、加强团队协作的平台,也是提炼企业文化、总结企业发展历程、成果、经验的有效工具,提供企业战略、发展方针的活跃的群体及员工自我教育,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阵地。

其实精科编辑部早已存在于公司《精科报》的建设之中,只是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没有重视编辑部成员的培养。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企业文化的不断成熟,急需扩大并提高《精科报》编辑人员的素质及创作水平,这是现阶段公司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组织,相信它会为公司的企业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并为公司经济效益发展奠定基础。

1、提升企业文化氛围,达到全员思想观念的统一,进而为实现公司的企业文化《精科报》而共同努力,形成行为的统一。

2、通过建立通讯报道网络、不断激发通讯队伍的热情及工作激情,提供更优秀更精美的精科稿件。

1、组织全面学习公司的“企业文化”主要精髓(公司内部)

2、讨论“企业文化”的提升、完善(公司内部)

3、学习观摩各大知名企业及组织外出旅游(公司外部)

4、交流探讨新形势下《精科报》的角色定位及研讨提高办刊水平的策略(公司内部)

5、外请老师授课(基础文学常识)(公司内部)

6、学习全国企业内刊工作的成果和经验(公司外部)

7、探索新形势内刊工作的新理念(公司内部)

8、学习世界畅销优秀文章,如《超越性思维》,活跃员工思想(公司内部)

9、每年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新年度主题改善活动

10、学习参观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厂家进行比照(公司外部)

方式:文学沙龙、学习课堂、主题论坛、旅游、聚会、座谈、

场所:不限(根据活动内容临时决定)

电器分厂(110):王玉丽

电器分厂(220):何景艳

机械分厂:周凤波

生产供应部、技术中心:刘忠利

销售、财务、总经办:朱慧

四、编辑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及义务:

1、发展成员:

成员的条件:

a、热爱公司、热爱本职工作;

b、关心公司发展,有公司的发展前瞻性远见意识;

c、具有文字功底、组织力、协调力等系统性能力;

d、思维敏捷、创新意识强的活动能力;

2、组稿:区域内稿件筹集、组织;新闻稿件捕捉、记录;人员的管理、协调。

3、写稿:区域内典型人物、事件的报道、描写及新闻简讯。

本编辑部地址设在江苏精科互感器有限公司,办公室设在总经办,活动室设在培训中心。

此《精科报》编辑部的方案,请领导在百忙之中审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真诚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与关注!

第3篇:公司旅游新闻稿范文

关键词:酒店;公关员;公关意识

1信誉至上的形象意识

公关是一门塑造形象的艺术,组织形象是公关的核心概念。“形象是个宝,企业少不了”,良好的形象可以提升酒店的社会地位,同时也是酒店无形的资本。上世纪80年代末博雅公关公司副总裁斯坦.索尔哈福特的著作《形象战》一出版就成了畅销书,形象随即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当今生产力、销售力、形象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英国航空公司008号班机准备从伦敦飞往日本东京时,因故障推迟起飞20小时。为了不使旅客耽误行程,航空公司及时帮助乘客换乘其他公司的飞机。共190名乘客欣然接受了英国航空公司的妥当安排。但其中有一位日本老太太叫大竹秀子,说什么也不肯换乘其他班机,坚决要乘008好班机。一个罕见底情景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东京——伦敦,航程达1.3万公里,可是英国航空公司的008号班机上就大竹秀子她一人独享该机的353个飞机坐席以及6位机组人员和15位服务人员的周到服务。从表面上看,的确是个不小的损失。可是,从深一层来理解,它却是一个无法估价的收获。正是由于英国航空公司一切为顾客服务的行为,在世界各国来去匆匆的顾客心目中换取了一个用金钱也难以买到的良好公司形象。从事酒店公关工作,讲求信誉应时刻铭记心中。

2“众所好”的公众意识

一切公共关系都是围绕着公众展开,不懂得公众的意义和作用,就不懂得什么是公共关系。因此公关人员应该具有公众至少的意识。凯悦饭店的服务宗旨“时刻关心您”以及凯宾斯基的服务宗旨“充分满足客人”,都体现了饭店对于公众的重视。处处时时事事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于公众利益的影响,自觉地保持酒店利益与公众利益一起发展。林肯有一句名言“没有公众的信赖,一事无成;有了公众的信赖,无事不成。”这句话就体现了强烈的公众意识。我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的第二条规定:在任何情况下,首先应该考虑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应考虑到自己所在组织的利益。英国公共关系协会准则的第一条就明确规定:公关在进行专业活动时应尊重公众利益和个人尊严。美国一家生意兴隆的酒店,每逢召开懂事会或其他重要会议时,在椭圆形会议桌旁边总会放着一张空椅子,椅子的背后写上两个大字“顾客”。这是在提醒酒店的决策者们在思考问题、制定政策时务必要注意照顾到顾客的利益。

3真诚互惠的合作意识

在国外的公关届流传这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发展,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与我们的公众一起发展。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就是要实现双赢,甚至是共赢。“诚招天下客”,这句在中国流行很广的话,就是要求企业员工队伍以真诚的态度来对待公众,努力赢得公众的好感,得到公众的支持和信赖,只有这样才有助雨美好形象的塑造。中国有句俗语叫做“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比喻友好往来。这句话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人的互惠意识,只有互相尊重,互相关照,共同得益,才能加强往来,促进合作,共谋发展。

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访问中国,访问很成功。在访问的最后,里根总统按照惯例要举办答谢晚宴。当得知这个消息后,刚开业没有多久还没有什么名声的北京长城饭店主动向中美两国礼宾司的首脑及有关执行部门争取接待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努力,长城饭店终于争取到了这一绝佳的机会。获得承办权之后,饭店公关部立即与各大中外新闻机构联系,邀请他们到饭店租用场地,实况转播美国总统的答谢宴会,收费可以优惠,但条件是:在转播时要提到长城饭店。答谢宴会举行的那一天,中美首脑、外国驻华使节、中外记者云集长城饭店。电视上在出现长城饭店宴会厅豪华的场面时,各国电视台记者和美国三大电视广播公司的节目主持人异口同声地说:“现在我们是在中国北京的长城饭店转播里根总统访华的最后一项活动——答谢宴会……”在频频举杯中,长城饭店的名字一次一次地通过电波飞向世界各地,长城饭店的风姿一次一次地跃入各国公众的眼帘。通过这一次互惠互利的公关合作活动,北京饭店的名声大振。随后,各国访问者、旅游者、经商者慕名而来。

4广结人源的交际意识

著名成功学者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25%靠的是专业知识,75%靠的是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中国有句俗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也是一种朴素的广结人缘的交际意识。作为公关员应努力建立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社会关系网,争取尽量多的朋友,互相帮助,互相促进。酒店公关工作就是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一项工作,为酒店创造人和的环境。这就要求酒店与要同行、顾客、客源输送机构、媒体、政府、社区等公众保持良好的关系。惠州市巽寮湾喜来登度假村开业前夕组织全体员工到酒店附近海滩和街道清除垃圾,并且明确表示以后会定期组织此类活动,此类活动有利于搞好酒店和社区的关系,同时也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注重环保的理念,可谓是一举多得。

5传播信息的宣传意识

国外公关专家认为:良好的公共关系90%是靠自己做好,10%是靠宣传。这就是说要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最重要的是“做好”,即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产品优质、服务优良、物美价廉等方面,但同时又不能忽视传播信息的宣传工作,尤其是要敢于进行自我宣传,努力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比如惠州市的金华悦商务酒店中餐厅服务员某天早上发现喝早茶的客人遗忘了一个装有1.68万元现金的手提包,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酒店打了五个电话后终于联系到了包的主人某上海客商。酒店公关部主动向媒体爆料酒店出现的此好人好事,经过媒体的宣传,市民和顾客对酒店的好风气大为赞赏。树立宣传意识,善于进行传播沟通,是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塑造组织形象的头等大事。在中国有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长期存在“酒香不怕巷子深”,认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不是什么好事。对于公关员来讲,要坚决摒弃这种观念,树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宣传意识。

第4篇:公司旅游新闻稿范文

市广播电视局下属*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广播电视报社、*有线电视台、*传输中心、*市广播电视局服务部、市广电局机关生活服务中心、*转播台、*转播台等单位,实行的治理体制、机制和制度大都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弊端逐步暴露出来。一是治理体制不适应: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局台合一,存在“散”、“滥”的题目,单位条块分割,规模较小,实力不强,缺乏公道的分工合作,内部无序竞争过度,宏观调控作用明显弱化,整体效益相对下降;二是治理机制不灵活:干部能上不能下,职员能进不能出,职称评聘终身制,干好干坏一个样,责、权、利无法有效同一,不能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分配制度上存在均匀主义:长久以来均匀主义、“大锅饭”的分配制度使得人才的潜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只奖不罚,职员的工作热情无法完全调动。另外,还存在着机关办社会的情况,后勤服务由局统管,没有走向市场,造成了职员臃肿,效益低下。种种情况,使得广电系统人心失落、士气低迷,表现在宣传工作还不十分主动,表面的、被动的东西多,险情不断;经营治理十分薄弱,有些制度还未建立起来,治理十分落后;外债负担很重,欠帐较多,缺少危机感和紧迫感;队伍素质还不是很高,专业人才少,高档次的人才少,整体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观念落后,思路狭窄,解决题目的办法少等。

逆水行船,不进则退。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不是迎头遇上,就是被无情地淘汰出局,等待和观看无异于慢性自杀,先进地区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广电事业的跨越发展必须依靠改革,建立符合意识形态工作特点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自强自立的广播电视新体制,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将精神产品的生产同物质产品的生产一样,推进市场,参加竞争,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负盈亏,按照市场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和治理;借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实现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等资源的公道配置,进步资源利用率,追求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此,市广电局新领导班子决定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深化广电改革,促进广电事业超常规跨越发展。

市广播电视系统的改革实践

市广电局领导以为:要走好广电产业化的路子,全面推进广电事业的大发展,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中心四部委文件精神和市委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起科学的决策机制、高效的运转机制和完善的约束激励机制。

一、新治理体制,形成了局台网合一的监管运行体系。

1、部分实行“中心制”,整合成立了行政治理中心、人事教育中心、目标治理中心、财务结算中心、新闻中心、广告中心、广播中心、技术中心、文艺中心等,各中心业务由中心主任负责,一统到底,责权一致,实现工作的“扁平化”,减少了中间层次,改变了过往各自为政、治理不善等弊端,使工作更加公然、透明、监视有效。

2、对*市广电信息网络公司进行了整合,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机制。找出题目症结,捉住主要矛盾,成立了城区网络公司、农村网络公司和开发区大楼基建工作组,明确了分工,确定了方向,网络公司各项工作步进快速发展轨道。如今,城网、农网公司集中精力,开拓市场,经济效益与日俱增;大楼基建工作组确立了开发区3.6万平方米大楼的经营方向——“*国际会议中心”,这将成为我市最高标准的商务会所。

3、在后勤改革方面,把原职工餐厅、荧光苑酒店和机关幼儿园推向社会,实行承包租赁经营,对办公、生活区的物业治理实行内部市场化运作。这种改革,形成了对比和竞争,改变了过往只投进不产出的局面,不仅节省了资金,进步了服务水平,让职工得到了实惠,而且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给分流职工创造了上岗机会。

二、积极稳妥地进行用人机制上的改革。

1、实行岗位职员定编,清理压缩冗员。

首先对局属单位职员状况进行调研,充分挖掘人力资源,发挥编制作用,实行定编、定岗、定员治理,以进步工作效率和质量。以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为条件,核定岗位,做到因事设人,以岗定编,公道配置各部分定员人数。对各专业技术部分的工作任务量,依据广电总局的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采取指标分解,具体量化的方式进行核定;对行政职能部分的工作任务量则按实际工作岗位及任务量予以核定;对辅助勤杂岗位的临时工严格控制,迅速清退一部分冗员,建立一支精干的队伍。

2、推行了频道总监制和栏目制片人制度。对电视台、广播电台各频道重新定位、对各栏目进行改版,让栏目“立”起来,让专业频道、栏目“活”起来,进步频道、栏目的质量,在公道竞争中发挥和调动积极性。目前包括广播电台“交通频道”以及整合之后开播的“水城频道”、“农村频道”、“互动频道”等10套广播电视频道均已确定了频道总监,并签定了协议,运转良好。自发集资成立的电台“交通频道”和电视“水城频道”成为*人民收听收视的新热门。同时,《天天无穷情》、《*纵横》、《开心》、《荧屏导视》等栏目都已经按照制片人的体制进行运作。

3、推行聘用合同制,公道分流安置职员。

为了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电视报社、网络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起自主用人、职员自主择业、配套措施完善的人事治理体制,市广电局在事业单位推行了人事制度,在企业单位实行了劳动合同聘用制度。局领导班子确定用工计划后,由人事教育部分和用工单位向社会公然招聘,双向选择,择优聘用,竞争上岗。员工一经应聘上岗,即与聘用部分签订《岗位责任书》,建立劳动合同关系。受聘职员享有的责、权、利完全同等,职务、职称、工资、奖金、福利、医疗等待遇都一致,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按照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灵活地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为使工作业绩与分配挂钩,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使职工的收进符合其劳动创造的价值和贡献,在分配制度上,局里尝试并采取了多种方式。

为了激活用人机制,收进的分配向一线倾斜,向困难大、工种险的岗位倾斜、向优秀职员倾斜。由目标治理中心与各中心、频道签定了目标考核责任书,完成任务的部分到年终可按较高比例提成奖励给部分和个人;

二是制订岗位职务补助制,把责权利结合起来,职工根据所担任职务的高低,承担责任风险系数,所付出劳动的多少,贡献的大小获取相对应的岗位报酬,适当拉开收进档次,打破均匀主义,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

三是在企业部分按照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要求,重新设定岗位工资,由职工根据个人能力申报工作岗位,部分评估确定,每月按完成任务情况兑现报酬,较彻底地体现了工效挂钩,按劳取酬。

改革取得的成效

第5篇:公司旅游新闻稿范文

论文摘要:新经济是以网络为基础、以技术为动力、以创新为灵魂、以全球为舞台的世界经济形态,在新经济时代公共关系受到了挑战,在传播方式上,要借助网络传播的优势,并把其作为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以便更好地实现公共关系的职能。

传播是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之一,在公共关系传播中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大众传播.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传播必然会成为公共关系的主要传播方式。

1网络传播的优势和特点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网络媒体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1.1超越时空限制

今天因特网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世界的几乎每一个角落。信息在网上的流通已经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任何事情,任何国家的任何用户的观点,只要上网.就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而只要这一信息具有足够的价值或吸引力,就可能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网络传播的优势使传统媒体则望尘莫及,广播电视受播出时间的限制,印刷媒体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到公众的手中。

1.2海量信息

因特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网上的信息可以说是无所不包.与传统媒体有限的信息量相比,网络媒体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以上海东方网为例,开设了新闻、财经、体育、娱乐、军事、少年、旅游、生活、文苑等15个频道。1200个栏目,平均每天发稿约1500条。其信息量不但超过上海的任何一家传统媒体,而且还超过了其发起单位解放日报、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东方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等10家上海市主要新闻媒体的信息量的总和。形成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平台。

1.3多种媒体同时起作用

印刷媒体通过文字和图片传播信息,广播通过声音传递信息,电视则通过画面和声音的有机结合而成为最受欢迎的传统媒体。应当说,这些传播方式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综合性处理文字、图形、声音和图像的新技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能够同时采集、处理、存储和传递两个以上不同类型的信息,把自然形式存在的各种媒体数字化,并利用计算机对这些数字化的信息进行处理,以最容易被用户接受,从而也是利用率最高的形式提供给用户。网络媒体正是应用了多媒体技术而集所有传统媒体的长处于一身。对于用户来说.信息最终以何种媒体形式出现,是文字、图片、声音还是图像、完全由用户根据信息的内容、自己的喜好以及接收条件自行决定。

1.4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

在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中,传者和受者是严格区分的。前者主动地传播信息.后者被动地接受信息。也就是说,无论报纸、广播还是电视,受众对于传播的内容没有挑选的余地,最多只能选择是看(听)还是不看(听)。现在,网络媒体的受众除了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外,还可以参与信息的传播。如克林顿绯闻案、在韩航空公司飞机在上海坠毁的消息,都是网民首先的。

网上的互动性有多种形式。人们可以在网站提供的数据库里选择对自己最有帮助的资料。人们还可以通过使用一个金融软件包来进行计算。许多网站采用电子问卷等形式给公司提供访问者的反馈意见。几乎所有的网站都有清晰的提示来引导访问者选择下一步的方向。网络媒体所带来的传播者与受众,即信息生产者与信息消费者之间日益增长的交互性关系,以及网民,即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互性关系,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1.5小众化

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其产品也和汽车、彩电、汉堡包一样是大批量生产出来的。今天,人们对各种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广泛,造成了报纸杂志的种类越来越多.每份报纸杂志的版面也越来越多;广播电视的频道越来越多,节目(栏目)的名目也越来越多。这种批量生产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多而不精。广而不专。但是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现代人越来越注重个性发展,因而对个性化的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在忍受自己并不十分需要的信息的“狂轰滥炸”的同时,又苦于很难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特殊信息,苦于那些专业信息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深度。网络媒体为用户解决了这个矛盾网络媒体的海量信息解决了信息的广度问题,而它的个性化服务功能则解决了信息的深度和专业化问题。

用户可以从网络媒体“拉出”(Pul1)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剔除自己不需要的信息.并通过“超链接”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媒体也可以使用“推送”(Push),将用户需要的信息直接送到用户的计算机上这种为用户“度身定制”的服务.是传统媒体无法提供的。

2网络传播在公共关系中的运用

2.1电子邮件(E—mail)

2.1.1一对一交流。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一对一交流的方法很多。既可以用它来跟记者建立并发展良好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它与某个组织的指定代表进行谈判。事实上,电子邮件是一种极为有效的交流方式,它正在取代电话成为许多公关咨询业人士的主要交流工具。

2.1.2发送和邮递地址列表。邮递地址列表是由服务器一端的软件操作的。该软件管理列表里所有订户的信息。如果你给这个软件发一封邮件,它就自动将你的邮件发送给列表名单上其他所有成员。邮递列表可以是互动的(即每个订户都可以给其他人发邮件),也可以是单向的(允许你向所有订户发信,而限制他们回信或给你写信)。人们可以通过登记加入或者直接把自己的地址加到邮递列表名单上,而不必给列表上的每个人单独发信。发到列表上的电子邮件会自动被传送给列表上所有的人。除了能让公众通过电子邮件根据需要提取信息,你还可以用邮递列表让公众了解最新的信息.并且为他们提供一个讨论交流的场所。

2.1.3电子新闻通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电子新闻通讯,因为它们形式灵活、易于撰写。这种电子新闻通过几乎适用于任何场合和目的。很少有公众为此抱怨,因为他们总是愿意收阅类似的新闻通讯。比如网面登载四份新闻通讯,访问者如果对诸如“如何衡量网络传播的有效性”或者“因特网上什么公关手段才有效”的题目感兴趣,他们自然会输入自己的姓名、电子邮件地址并选择想要收阅的新闻通讯。

2.2网上论坛

实践表明,BBS的一个突出优点是使用方便,同时,由于是传输纯文本信息,数据量小,传输速度较快。随着我国因特网用户的增加,BBS正在逐步成为有影响的社会舆论工具之一,普通百姓(当然不排除有影响的人物以普通百姓的面目出现)就一些不可能在主流媒体上谈论的敏感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国际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各种信息。

对于希望能跟其公众传播交流并对公众施加影响的公司.讨论尤为重要.因为讨论组实现了世界范围的对话.使用的是多对多的传播交流模式。在讨论组里,以前从未谋面的志同道合的人们现在可以从世界各地聚集起来.形成关注某一社会问题的团体。整个过程只要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在新闻讨论组里.人们相互支持,及时传播交流信息,绕过那些逐渐失去他们的信任的大众传媒。参与这样的讨论表明每个消费者的特殊性.每个顾客都是他们所属的那一群体的代言人。因此,新闻讨论组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绝好地方。讨论组还可被视为一项长期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市场调研,你可以随时咨询参与者的意见,还能做到有的放矢,向讨论组的成员们提供相关信息以替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

2.3万维网信息浏览

使用因特网的热潮使得人们竟相开发挖掘因特网的新用途和新功能,因此因特网也就成了人们各显神通的竞技之地。因特网对那些需要与公众保持传播交流的公司有以下优势:

2.3.1实时迅速。一旦你有新的信息,就可以立即发给公众,而不用在信息传递上花时间。网上的信息自的那一刻起便在随时恭候访问者。

2.3.2不受篇幅限制。当你计划印刷宣传材料时.你可能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印刷和发送的费用,公众会不会去仔细阅读跟他们并不相关的内容等等),使宣传资料的篇幅受到限制。在网上,你可以先列出主要内容.里面提供链接连到更详细的资料上去。这样,人们就能各取所需.既省时又省力。你在网站上保存的资料越多,你的公众就越有可能在网上找到他们需要的信息(当然,这个前提是你提供便捷的“导航”工具以利于他们能迅速及时地找到所需信息)。

2.3.3因特网允许利用信息经济中传播交流以信息接收者为驱动力的特点。一个典型的主页,即一家公司的门户.在设计时应以帮助访问者“拉取”信息为目的。内容包括当天的最新消息,公司的实时股票价格,新闻档案库存(存有公司要员讲话稿,新闻稿,及其他诸如此类的文件),还应建有链接,提供不同类别的信息(例如:公司的立场观点,产品介绍,投资信息等等)。

2.3.4因特网使得一对一的交流方式和市场营销成为可能。在传统的大众传播中,我们铺天盖地地用同一信息重复“轰炸”所针对的公众,而并不考虑个体公众的特殊经历和需求。在因特网上,你可以通过让访问者填写表格来收集关于他们选定的内容(如通过电子邮件)。你跟这些用户交流越多,你们就越有可能进一步巩固关系,来保证用户“所得即所需”的要求。

2.4信息个人化

利用信息个人化服务手段,可以向目标公众提供更亲切的信息服务,比如,可以:

2.4.1与一些提供信息个人化服务的网站建立联系,把支持公司或组织主张、理念、商业目标的文字、图片等信息上传给这些网站,由他们按网民的分类进行分钟发。

第6篇:公司旅游新闻稿范文

产与学:需要客观评估的三个行业变数

一、报纸的替代性产品是什么?

就报纸最直接的替代性产品而言,目前所知有5种电子版报纸、手机报、手持阅读器、电子纸,还有街头打印的报纸。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去年9月报纸已经上“星”了,从理论上讲,在海外39个国家和地区的自动售报机,能够打印《天津日报》,花费大约5美元。这些报纸的替代品除了移动化这一消费方式上的变化之外,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边际成本极低,从环保的角度讲,也节省了大量的纸张。所以说,电子化是报纸的未来,这一点没人否认。

很多报社在做手机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几张报纸也在做手机报,其中《南方日报》和《南方都市报》的用户差不多有20万,收费的有10万,每个用户交8元钱,移动公司拿走4元,剩下4元由报社和运营商分,我们只能分到2元钱,发行10万份的话一年能收到两百多万。现在运营商跟移动公司有点扯皮,所以最近不太好,收益下跌很厉害。广东移动还搞了自己的手机报,每天早晚两条,一个月3元,这算不算违反出版和信息的管理规定?不知道。因为当初报纸与移动一起办手机报的时候,好像也没有相关手续。而对移动来说,手机报只是他们的一种彩信业务而已。

2005年是平面媒体商业环境发生巨变的一年,平面媒体的广告增幅开始大幅回落,到2006年,已低于全国GDP的增长幅度,考虑通货膨胀等诸多因素,平面媒体从商业上讲已经进入萎缩期。有关调查公司的数据称,2003年之后,全国新创市场类平面媒体,除了版权引入的一份世界时尚名刊《VOGUE》外,无一盈利。平面媒体在宏观商业环境巨变之下,盈利难度加大,投资回报周期拉长。与平面媒体疲软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络广告和楼宇广告在2006年分别增长51%和100%。另外,2007年互联网、楼宇电视等新媒体广告将占到全国广告预算的21%。

去年8月的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宣布启动“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已经迫不及待地宣称,在他们的“新媒体元年”,也就是2006年,“已经在新媒体通用领域上完整布局”,叫作“4i”或者“5i”战略。解放报业的阅读器,据说还处在送给领导看的“试用”阶段。这种i-paper去年12月在广州见过,广州日报搞了“移动数字报纸”,用一个对开报纸1/8大小、重215克的阅读器。开始是每天上网下载后阅读,但已经上网了,在网上什么新闻都可以看,还有必要专门花3分钟下载报纸看吗?今年4月15日,可以通过广播微波发射方式“发行”,据称短短三天已经有3000多人订购。我对他们开玩笑说,“你会为了吃早餐,天天把饭碗装在口袋里走来走去吗?就算免费的,你也不会。”操作此事的广州日报大洋网同行坦率承认,这更多地是为了宣传造势。后来“移动数字报纸”又增加了“听”的功能,这种真人发声软件,技术早已不是问题,可是谁有耐心“听”完一张报纸呢?

今年3月,广州来了一位荷兰籍华人科学家周国富博士,要生产他开发的电子纸iRex。据介绍是利用电泳显示技术(也叫油墨显示技术)原理发明而成的,号称是“一张永远写不完的纸”。这种电子书本的售价在9000元以上,与一本中高档手提电脑的价钱差不多,又没有任何音视频功能,想像不出来有任何市场价值。

目前还看不到报纸介入新媒体方面有任何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因此,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今年3月第一次召开集团经济工作会议时,对介入新媒体定下了16字原则:“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及早介入,谨慎投资。” 美国同行的感觉可能更迫切。《纽约时报》似乎铁了心要“数字化生存”。《纽约时报》老板阿瑟・苏慈伯格的注意力全放在从传统报纸到电子版的转变上了。国内第一份宣称收费的数字报纸,是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4份报纸,主要对象锁定在外经商的温州人和海外侨胞,本地网民仍可免费阅读,但要注册一下。另外一个例子是党报《中央日报》,去年6月停刊了,经过重组,9月份以网络报的形式重新复活,虽然是走投无路之举,却可能是目前所见到的最彻底的报纸“替代产品”。

二、报纸的换代性产品是什么?

2006年9月8日,《广州日报》穿上了一件漂亮的外衣,推出“导读与索引”版,浓缩了整份报纸的精华,供读者先睹为快。推出的节奏也很聪明,先是试着加了两个版的单张,看看上面没有动静,10月份就悄悄弄成了对开张,裹着整叠报纸,后面两个是按版序排列的正常版。从常规的头版的限制,一下子跳脱出来,解构了党报“头条”这个最头痛的制约。

《南方都市报》很快跟进,南都本来1版就是封面版、导读版,去年10月10日进行10周年改版时,在3版搞了个“速览”。今年3月在其A2叠广州新闻的2版,又搞了个“广州24小时”,把一天的新闻事件按时间顺序列出来。

《南方日报》2002年8月6日全面改版,在全国省级党报里,第一家搞成了瘦报,最初是680(对开张宽度680mm),有领导说,这还像个权威大报的样子吗?顶不住压力,到9月1日就加宽两厘米,搞成了720,也就是《北京青年报》的样子。余下的680纸张,《南方周末》搬去用了,趁机做了一次改版。节省纸张,好看,是两大原因。广国内党报也有几家跟着改了,最早的是《重庆日报》,也包括《大众日报》。现在大家看惯了,也不再讲780才是大报。其实不光是中国人要面子。国外的许多严肃大报,一瘦再瘦,就是不肯承认变成了小报,坚持叫“窄报”。或者不断地变瘦,但就是不缩短高度,报型弄得越来越长。这说明,大报与小报之别,不光是报型报相的技术问题,还带有一种成见与褒贬在里头,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中外皆然。

现在市场出现了“渠道为王”乃至“终端为王”的商业运营模式,比如分众传媒等。渠道类媒体崛起,将内容类媒体的蛋糕大幅减少,使得单一平面媒体的竞争力大幅下降。渠道媒体并不等于新媒体,这是两个概念。渠道媒体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举江门几份直投媒体为例,DM杂志更早、更多,这些免费直投的报刊有自己的一套赢利模式,就是依靠以商业服务、打折优惠之类为主的收费信息。

国内有刊号的免费报纸有两家,都

是地铁报。《羊城地铁报》2006年10月1日推出,4开全彩20版,定价0.5元,实则免费,目标发行量号称30万份。上海的《I时代报》也是免费的地铁报,比《羊城地铁报》还早两年,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上海地铁共同合作。但在去年《羊城地铁报》创办前夕,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官员讲,我们暂不办免费报纸,理由是从我国目前报业市场、广告市场以及城市社区建设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看,都存在不成熟、不规范的情况,办免费报纸时机还不成熟。上海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回应说,《I时代报》不是真正的免费报纸,实际上由地铁公司购买后作为增值服务发给乘客,地铁公司这样操作后再与报纸在广告收入上分成。

三、报纸的最核心产品是什么?

按对主要媒体购买公司的不完全统计,优秀品牌媒体的广告购买占总购买量的比例,2006年比2005年上升了20%。换言之,优质品牌媒体的竞争力倍增,新生媒体、弱小媒体生存的空间变得更加狭小。美国一位管理学者讲过,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企业。何况报业现在显然还不属于“夕阳产业”。哪些报纸会成为“夕阳企业”呢?有三种报纸可能首当其冲:一是与互联网相似程度较高的报纸,比如纯新闻资讯的,而最可能赢得竞争优势的则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流权威政经大报;二是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报纸,而最有可能保持发展势头的是具有品牌优势、综合运营能力强的报纸;三是缺乏应变的“传统”报纸,而最有可能继续发展的是与时俱进不断变革的“现代”报纸。

报纸内容定位和核心竞争力是关键所在。说到报纸的定位,也不是喊一句口号就完了,必须细化到报纸每个板块的呼应,每个报道的侧重。我想大众日报的国内新闻版的选稿用稿标准,肯定与南方日报的有所不同,相关版面上对港澳台新闻的处理,因为地域和阅读心理上的距离,也应该有量的区别、角度的区别。再比如,同样是各报都有的旅游版,《南方日报》就定位为“商旅周刊”。与本集团的都市报相比,《南方日报》的读者群有所不同,采编风格有所不同,做自驾游、体验游肯定做不过,但如果做商务旅行、做商务酒店、会议经济的服务资讯,相比之下优势和特点就出来了。

学与研:需要深刻反省的三个发展取向

一、什么叫贴近性?

“三贴近”大家都知道,但我想问一句,你了解你要“贴近”的对象吗?同样的话题,放在不同的报纸上,对着不同的“群众”,处理的角度肯定要有所不同。这就像谈恋爱,你不知道你要追求的对象是谁、她的性格喜好,怎么送秋波呢?

民生问题得到空前重视,前年底在南方传媒民生新闻研讨会上,北京来的一位同行说,有“三贴近”还不够吗,为什么一定要另提“民生新闻”概念?现在大家都知道这是两码事。但是,现在“民生”提多了,民生新闻也滥了。民生新闻是题材,但不光是煤气涨价、公交车改道、柴米油盐这些东西民生新闻是视角,是态度,是一种新闻价值取向。《羊城晚报》一位同行概括为4点:生活(衣食住行)、生存(生存状态、权益权利、幸福指数)、生计(国计就是大民生,国计新闻要贴近民生,民生新闻要做出高度)、生命(尊重生命、人文关怀)。

关于越办越多、越分越细、越来越厚的报纸专刊板块,各家都有一个目的,贴近相关的读者群,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吸引专业广告市场。大家的投入都不少,但具体的效果和收益如何?据实来讲,《南方日报》广告经营部门年初提供的分析数据,对此并不乐观。从大的方面来说,《南方周末》并没有开办相应的汽车板块、IT板块,但这并不影响这两块的广告。从具体的板块来说,客户是看中了报纸的影响力和相应的读者群,还是看中了有相应的板块?相应的广告一定就投放在相关的板块吗?现在看来,未必。

二、什么叫分众化?

分众是为了精准,精准是为了有效。但太过细分的市场不是大众传媒所能全部承担的,更不可能有效而贴心地服务到位。这与分众传媒不一样,所谓分众传媒是一种渠道传媒,它的受众其实很广泛一一广泛到找不到具体的受众群。

细分是因为原来的读者定位太模糊,所以要分类分层加以分析梳理。但还没有弄清自身定位的时候,不要自以为是地进行细分,比空中画饼更可怕的是,还要在空中切饼。

这与差异化定位是两回事,大众媒体的读者群不可能细分到非常局部、细致的种种“市场”。记得《南方日报》早几年开办过每周一期的集邮版,停办的时候编辑不服气,拿出上百封“忠实读者的来信”,说明这个版的重要性。一些小众的版面肯定有读者群,减少哪些、加大哪些、保留哪些,是报纸定位的重新选择过程,是读者市场的重新认识过程。

三、什么叫区域性?

与互联网与广播电视相比较而言,报纸的区域性特征和比较优势是明显的,越来越多的报业同行看到了这一趋势。纷纷加大区域性地方性板块。南方都市报的“2+5”模式,在广州、深圳和东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开花结果。外来媒体的进入,对一个地方并不一定是坏事,初时来看似乎是抢了本地媒体的蛋糕,实际上更多的是激活了市场,最终得益的、受益最大的还是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媒体的壮大。

更有意味的是,大家没有因为《人民日报》两个地方版的撤消,而对区域市场失去信心。《佛山日报》前年就开办了5区新闻,每天各区都有1个版,在各区派驻的记者都达到了12名(包括一名摄影记者)。《江门日报》在开平、四会都办了地方版,《西江日报》也新开了“新会观察”。而《广州日报》在广州设了南部新闻部、东部新闻部,西部、北部正在设。《南方都市报》在各个社区设立“记者助理”。《广州日报》也来了一招,在大型社区免费资助办社区报。区域市场的竞争已经到了街战巷战的地步,到了寸土必争的程度。

学与术:需要重新界定的三个操作理念

一、合适的新闻是什么样的?

我不说高品质的新闻、优秀的新闻、理想的新闻,我用的是合适的新闻。因为新闻处理得好不好,要放在具体的时间段、特定的情境里看。这个标准就是:读者好看的、读者接受的、读者有用的。

大而不当,四平八稳的东西,特别是一些领导讲话、会议消息,正确有余,很容易吓跑读者。读者不敢说你不正确,但会想,你正确跟我有什么关系?报纸上这样的东西多了,就与读者有“隔”了,心理上的隔膜。举个很细微的例子,比如“群众”这个词,我是严格禁止记者编辑用的(领导讲话里除外),群众是什么意思?它的对应词就是领导,你老是群众群众的,不是把自己当成领导了吗?类似的词还有“民工模样”、“残疾人”、“外地人”等。

严肃的新闻就一定没有市场吗?国内外都一样,80%来自官方,问题是怎

么报。新来的记者问我,怎么写好新闻稿。我说,你一定要说人话,要把文件、判决书“翻译”过来,很多稿件是照抄照搬,这样有个麻烦,你抄了第一段就得抄第二段,收不住了,被它牵着走了。

《南方周末》去年3月开通了短信评报系统,开设短信评报,是希望从中了解读者对报道内容的及时反馈,但有些报纸做得笨手笨脚,关键一条,就是没有把内容和读者需求结合得更紧密,没有把新闻事件的过程和读者共享,没有把报道的前后背景和读者分享。在报道方式、语言表达上,也要借鉴网络的灵活性。

二、得体的产品是什么样的?

做得体的产品,需要先评估我们的采编能力和版面资源,量力而行,利用有限的核心竞争力,保持影响力,不要让新媒体牵着走,被吸纳为他们的一部分内容,对我们却没有太大意义。《南方日报》改版,先想自己能做多大的东西,然后倒推过来设置部门和确定考评办法。

在报网互动方面,单个报道项目联动的多,形成常规化规范的还没有。很多宣称要做或者正做数字报纸的报社,都可能忽视了一点:技术要为我所用,我们也要能“用好”技术。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去年底设立了“即时播报”记者队伍,24名记者来自旗下4家报纸,随时直接向解放网发稿,详细报道第二天再在相关报纸上展现。《广州日报》也成立滚动新闻部。这是我所看到的仅有的几个实质性动作。

三、完整的报纸是什么样的?

根据现代整体产品概念,报纸既是有形的实物形式(承载信息的纸张),又包含了无形的服务形式。因而研究报业经营的学者早就提出,报业经营必须树立“完整的报纸”观念,就是报业经营要从编辑部门开始,各部门共同参与、协调一致,共同进行媒介产品的策划、设计、生产和营销。

以《南方都市报》为例,其最初的活动都来自广告经营的策划,逐渐由“经营品牌”发展到“品牌经营”阶段。比如成规模成系列的纯粹品牌活动一一华语系列传媒大奖,资源整合的力作――南方汽车展,成为报纸第三次售卖(即经营传媒品牌)的典型案例。公益广告大赛、时尚集体婚礼、拍客彩信大赛、十大营销盛典等,无不体现出传媒品牌竞争时代的一种趋势,即互动型、定向型和微观媒体的勃兴。

术与道:需要跳出自我的三个合作思路

国内的媒体业受制和依附于行政体制和行政区划,很多合作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资本这根强大的纽带。但从竞争到合作,从竞合到融合,是一条必然之路。竞争与合作,要放在大的媒体环境下考虑,否则永远跳不出“红海”。

一、结盟:远交近攻还是虚张声势?

广东珠三角地区的19家地市媒体两年前搞了一个联盟――珠三角报业广告联盟。深圳报业集团被推选为联盟主席单位,19家报社的代表共同签署了联盟宣言。但这种联盟极为松散,也未见有多少实质性合作展开。

前不久深圳第三届文博会,广州、深圳两大报业集团宣布战略结盟,提出很多具体措施。两家建立合作联盟联席会议制度,下设战略合作工作办公室,提出5方面的合作设想:采编资源共享与互动,广告经营联盟与共赢,社会活动联办与贡献,人员交流培训与业务提升,新媒体发展交流与市场拓展。对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来说,这是一个强烈的讯号。已经有人预言,如果广州、深圳两大报业集团同时发起攻击,《南方都市报》的扩张就会面临空前的压力,与此同时,珠三角其他城市报纸的反攻也在加码。

二、合纵:加盟合作还是强者兼并?

《西江日报》加盟《南方日报》,去年7月1日签订合作协议,9月改版,合作以来到今年4月,广告已达到合作前的基数,1000万。根据签订的合作协议,双方的合作是在现有的存量基础上,做增量的文章,也就是增量部分分成。首先,采编合作、人员培训、纸张采购等方面,《西江日报》借助南方报业特别是《南方日报》的成熟理念和采编优势资源,提升办报质量和经营水平。其次,《南方日报》并不需要多少资金和人力投入,不像在其他区域市场办区域版块那样,与当地报纸直接竞争导致关系紧张,投入增大。合作之后,《南方日报》和《西江日报》在版面资源上互补性增强,在当地的发行量都有可观的增长,避免了省市党报面对面的厮杀,真正达到了双赢。

南方报业旗下的21世纪经济报系,也在尝试另一种“合纵”:承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套节目“经济之声”的广告,目前双方已经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三、连横:立体嫁接还是捆绑打包?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一家剧团,事实上佛山传媒集团更厉害。2003年中央发文整顿报刊乱摊派,佛山市创造性地贯彻中央精神,年底成立佛山日报报业集团,以市委机关报《佛山日报》为主报,加上《南海报》、《顺德报》、《佛山晚报》、《佛山侨报》和《佛山文艺》、《打工族》等,组成平面媒体集团,把《佛山晚报》、《南海报》整合成《珠江时报》,将《顺德报》更名为《珠江商报》,创办了《珠少年报》,组建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和珠江报刊发行公司。第二年初,市委强力介入,搞横向的强强联合,把佛山电台(全国广告收入过亿的10家电台之一,唯一一家地市级电台)和佛山电视台并入集团,更名为佛山传媒集团。将市青年粤剧团、佛山话剧团、市演出公司、佛山影剧院、珠江音像出版社整合成立“琼花艺术剧院”,由佛山电视台统一管理,还将市与区的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垂直组合,共同组建公司。至此,佛山传媒集团成为全国第一个真正多媒体整合的媒体集团。

第7篇:公司旅游新闻稿范文

一、活动前期准备

相关资料准备:查阅网络及报刊搜集了解有关世博会的相关信息,了解江苏省参与世博的方式与力度。

2012上海世博会

这是历年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主办机构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300亿人民币,在世界博览会史上规模最大,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

整合资源,谋求发展,江苏有机遇

6月13日至17日,以锦绣江苏,美好家园为主题的中国2012上海世博会江苏活动周在上海世博园成功举办。这5天的时间,堪称世博会美妙的江苏时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江苏文化,与城市、历史、现实、未来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示在四海宾朋的面前;通过世博会这个平台, 江苏与上海,在经济、技术和旅游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一批产业关联项目将落户 江苏,开放、开明、开拓的江苏张开臂膀,欢迎中外客商前来兴业。

2.接触江苏籍世博志愿者:联系人员调动一切人脉取得江苏籍志愿者的联系方式并分配个人做好联系工作,为进入园区调查做好充分准备。

3.调查资料准备:以理论联系实际,多方面考虑针对调研对象所要设计的问题和内容。

请问您是专程来到上海参观世博会的吗?

世博会留给您印象最深的场馆是哪一个,是为什么呢?

您的家乡有没有企业在这次世博会参展?在参观省市区联合馆的时候,有没有特别留意家乡馆呢?

您认为参展世博会会不会对家乡或是企业的发展有较大的帮助呢?

对世博会展现出的未来科技改变生活,更注重环保节能低碳要求的表现有什么感想呢?

4.联系媒体:新闻宣传通讯员尽量多写新闻稿以各种形式投稿。

二、日程安排

7月25号抵达上海,先搜集了解有关世博会的相关信息,接触江苏籍世博会志愿者,准备调查问卷,讨论并具体规划次日行程,安排具体任务。

7月26号进入世博园区,参观世博会中国馆及各省市场馆,尤其是江苏馆,访问参观游客,做好调查记录。

参观世博园企业馆,了解最新科技,探索未来科学技术及经济发展方向。小组成员就各自家乡发展现状进行讨论。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汇总。

7月27号返回海门,对世博行作小总结。走进社区,宣传上海世博,走访教育局,了解海门市教育发展方面关于世博会文化推广所作的推进工作。

7月28号走访海门市各公司,了解其发展现状。走访海门市政府了解经济发展政策。

7月29号,如有可能,到相关单位收集有海门市经济发展方面的数据,并做总结。最后开会分析调研结果,整理数据和调查结果,做本次实践的总结,队员各抒己见,由报告人执笔形成书面材料。

三、具体实践内容

1.接触江苏籍世博会志愿者

7月25日中午,实践队员全部抵达上海,与之前联系好的大学生志愿者碰面,对世博园区中相关参观规定和各场馆参观人员情况进行了解,并讨论制定出第二天的参观路线和调查计划,由记录员专门纪录此次准备活动内容。

2.参观世博会中国馆及各省市场馆,企业馆

7月26日早晨,实践队成员全部来到世博园1号口排队等待进入园区,有序排队进园之后直接奔赴人流量较大的中国馆附近,派专人在排队的人群中采用随机抽取调查对象的方法进行调查访问,独立做好调查记录工作,及时进行信息反馈,随时调整问卷内容。

下午实践小组全体队员又来到世博园区e片区,参观企业馆及各案例馆,队员们认真观看了有关未来生产生活发展的科技短片,未来生活中融入了更多的科技应用,环保低碳等字眼,大家很受触动。

主题馆的参观,更多环保创新元素的融入,让身为高中的我们感到身上的责任很重,未来需要我们去实现。

3.走进社区,宣传上海世博

7月27日上午,实践队员返回,走进海门市各社区,对世博会及世博会所传达的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的理念进行宣传,采用张贴宣传海报,与过往住户交流的形式派专人进行实践。

当天下午,队员们又紧锣密鼓的来到了海门市教育局,咨询了解了海门市教育系统对世博会教育发展方面关于世博文化推广所作的推进工作。就世博会的主题目标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对学生学习生活思想方面的影响及教育意义等相关问题提出探讨,得到了工作人员的积极解答,由专人记录并整理成书面材料。

4.走访海门市各大公司及海门市政府

7月28日,全体实践队员,访问了办公室工作人员,了解企业发展现状,由专人做好资料整理与记录。登陆海门市政府工作网站在政务论坛上与接待人员交流,了解经济发展政策和今后的发展动向。

第8篇:公司旅游新闻稿范文

3月2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召开记者会公开承认:“香港正面对一场近半个世纪以来最严厉的传染病威胁。”

威胁来自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在香港及内地,这个病症更常被叫作“非典型肺炎”。

香港自3月上旬发现了第一例SARS后,在短短的三个星期内,疫情不断扩散蔓延。至3月下旬,病毒冲出医院进入社区,受感染人数每日以数十人的速度增加。灾情已经非常严重。董建华作出决定,拨款2亿港元用于防疫经费。

港府宣布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包括引用只在非常紧急情况下才启用的《检疫及防疫条例》,强制与非典型肺炎病人有接触的市民要连续10天到指定诊所检查并要求尽量留在家中,违规者将被处以5000港元或半年监禁的处罚;对公共场所设施进行大规模消毒;宣布所有中、小学从3月28日周六开始停课九天;禁止探望感染非典型肺炎病人;要求所有进入香港的旅客申报健康状况等。

截至3月31日截稿时,由香港医管局提供的香港感染人数为530人,死亡13人。有17人康复出院。

3月29日,周六。记者从深圳罗湖口岸过关至香港。这天正是香港在所有出入境管制站全面实施入境旅客必须申报健康状况的第一天。两名警员站在入境香港的入口处向所有的旅客分发“健康申报表”,上面列出四项症状:发烧、咳嗽、气喘和呼吸困难。香港方面的边防检查人员早前已经全副武装,均戴着一种名为“N95”的密封性极高的圆型医疗口罩。这一天更是增加了巡逻、监察的警卫人员来回走动,如临大敌。

非典型肺炎在香港的出现可以追溯至3月上旬,在位于沙田的威尔斯亲王医院,有一名医院员工出现发烧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这是香港发现的最早病例。

不久出现了大批医护人员感染病倒的事例,最严重的情况出现在威尔斯亲王医院。3月13日,患病医护人员的总数量增至115人。威尔斯亲王医院紧急向员工派发口罩。14日,首次发现有私家医生染上肺炎病毒。

疫情在进一步地扩散。17日,香港卫生署首次公布有非医护人员染病。3月20日,有5名年龄在二至十五岁之间的孩童被证实已经感染上肺炎,其家人全为医护人员。

至此,病毒从医院走向社区。以后的蔓延速度与日剧增。3月22日首次发现办公室职员感染案例后,肺炎进一步向教育、旅游、警界及银行等不同的社会领域浸入。一班到北京的旅行团有五名乘客在飞机上受到感染。而感染的人数也以每天数十名的幅度在增加。香港医管局局长何兆炜也不幸感染此病住院。

面对危机,香港各界立即做出反应。早在香港政府宣布所有中、小学停课九天之前,就已有100间中小学自行宣布停课。位于铜锣湾的香港中央图书馆因一名助理馆长染疾而闭馆两天进行消毒;东亚银行在港岛的一家分行也因为发现一职员受感染而停止服务两天。

各社区通过免费发送传单、举办讲座等形式向市民提供帮助和咨询。在铜锣湾地区,记者就得到一张郑琴渊议员办事处发送的“紧急呼吁:莫惊慌、要慎防;非典型肺炎症状”的传单。记者前去卫生署在九龙湾社区举办的一个教育讲座。进门时接待人员先用纸巾沾上消毒水给来客擦手,然后发了一个白色卫生口罩。那次讲座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正确地洗手。

3月27日,媒体的关注焦点集中到位于九龙湾牛头角的居民住宅群淘大花园上。这里的E座楼发现了数名肺炎感染者。救护车呼啸着将病人拉往医院。第二天,那里的感染人数忽然增加了34个。第三天,淘大花园的患者增至63名。第四天中午,卫生署公布,那里患病的最新人数已超过80人。3月30日下午,记者戴着口罩到淘大花园采访,看到小区内的多功能商场内冷冷清清,一些店铺已经闭门停业。空气中弥漫着消毒剂的气味。淘大花园爆发非典型肺炎后,各座楼宇已被清洗消毒过。所有的保安均戴着“N95”口罩,E座楼内更是戒备森严,除了原来的楼道保安,门口又增派人手巡逻,大堂内则另有两名卫生署职员坐阵。有不少E楼住户搬了出去。继续留住的被严格要求戴口罩,并对家居进行清洁消毒。

记者在E楼门口遇到一位感染病人的家属。这名不愿披露姓名的27岁男子说他的两个姐姐原来住在E楼。3月27日发现感染上了肺炎,立即被送到医院。他说,她们的病情已经得到控制,但仍需留院观察。他说他没有任何线索说明两个姐姐们是怎么传染上的。

淘大花园的疫情愈演愈烈。记者采访后的次日(3月31日)清晨6时,香港卫生署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起用“隔离令”将整座楼宇隔离10天。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杨永强在当天早上9:30临时召开的记者会上透露,已经有213名淘大花园居民怀疑患有非典型肺炎入院治疗,其中107人是E座居民。隔离令期间,任何人,除非获得卫生署医生书面准许,均不得离开或进入淘大花园。仍居住在楼内的居民,其膳食每日由专人派送。

追根溯源

香港爆发肺炎潮,对抗战役也同时打响。先有卫生署派出疾病预防及控制部顾问医生曾浩辉负责追查病毒源头。36岁的曾浩辉曾参与追查1997年香港禽流感的工作,并先后于1998及2000年到美国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CDC)进行传染病调查。

3月19日,卫生署召开记者会宣布“肺炎个案源头发现”,认为香港疫情的源头来自广州中山医学院刘剑伦教授。64岁的刘剑伦教授在广州曾接触过两百个以上的非典型肺炎病人。今年2月15日,刘教授到香港参加一个婚宴。21日入住香港京华国际酒店。他在入住第二天便病情恶化,被送往香港的广华医院留院治疗。3月上旬在广州去世。

但香港卫生署总新闻主任何德宇女士对《财经》说,这个报告并不是最后的结论。卫生署仍然在继续调查中。由于现实情况很复杂,特别是国际间的来往,交叉传播,增加了追本溯源的难度。何女士说,广东刘教授一案只是调查的一个结果。

与此同时,香港大学由斯里兰卡籍教授裴伟士领导的研究小组也开始了对传染病毒的寻找工作。这个小组通过从在港去世的几位病人身上取样发现非典型肺炎病毒外形和一种名为“冠状病毒”的病毒相似。但据《亚洲华尔街日报》向美国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求证,对方尚不能肯定这是“冠状病毒”。

治疗工作也取得阶段性成效。至3月30日,威尔斯亲王医院的十几名受传染的医护人员康复。

但是此间香港舆论对香港政府的表现并不满意。媒体批评香港政府未能及时采取行动控制病毒的扩散,相关措施和新加坡比起来慢了数拍。新加坡在刚刚发现有数十人感染病毒后,就立即采取强制隔离措施,严禁700多名曾与感染肺炎病人接触过的人士外出。即使没有病症,10天之内也不许离开家门。当局每天派卫生员上门检查,违规者处于最高相当于4万4千港币的罚款。因此新加坡病情的扩散数量和速度均比香港小得多。

香港媒体并猛烈攻击香港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杨永强此前所称“病毒不会扩散到社区”的言论。他们也指责三月初大批医护人员染上肺炎病倒后,政府并未紧急应变,而一度封锁消息。此外,香港舆论也认为香港政府和大陆特别是广东省卫生部门缺乏足够的沟通及通报机制,以致一再延误时间。

但问题的严重性不止于弹丸之地的香港。由于国际旅行和交流的频繁,局部的危机已经演变成一个世界性的灾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信息,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目前已传至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3月29日,感染人数1550,死亡人数为54人。

病毒的快速越境传染使世界其他地区也纷纷行动起来。加拿大的“重灾区”多伦多市也在机场入境处开始实施针对非典型肺炎的旅客入境健康状况的申报。加拿大政府同时在考虑禁止香港及其他受肺炎影响地区的飞机进入。新加坡并从3月31日周一下午起,对从香港、北京、广东省、山西省、台湾、越南及加拿大多伦多来的航班进行特别的检查。

为了控制SARS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蔓延,世界卫生组织于3月下旬决定将旅游指引升级,要求包括香港在内的七个地区的搭乘飞机的旅客,必须确保没有病征、没有家人受到感染,以及没有与受感染者接触的人方可上飞机。这七个地区包括中国的广东、北京、香港和台湾;新加坡;越南及加拿大的多伦多市。

清冷闹市

非典型肺炎的肆虐使香港本已疲软的经济雪上加霜。根据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任永欣的最新报告,非典型肺炎,加上美国对伊战争,将使香港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遭受沉重打击。“我们估计香港在未来的两个月内损失近20亿港元的旅游收入,”报告说。这个损失相当于香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16%。

3月31日,国泰航空公司宣布,鉴于近来旅行人数的锐减,该公司将从4月中旬开始至5月31日暂时削减八条区域性航线。这八条航线主要分布在亚洲。“这个调整代表国泰在载客容量上4%的削减。”国泰的新闻稿称。

国泰航空公司企业传讯部的余似心告诉《财经》,本来伊拉克战争已经对航空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又加上非典型肺炎,乘飞机的人越来越少。国泰航空在肺炎潮爆发后发生过几例传染病人搭乘飞机的事故,导致其他乘客也受感染。余小组表示,国泰在发生事故之前10多天就已经将世界卫生组织的旅游指引放在登机柜台上,希望在指引所定义范围内的乘客主动申报,取消旅行。但由于这个制度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余小组说,如果乘客有意隐瞒,航空公司也无能为力。类似的事故也在中华航空及港龙航空航班上发生过。

零售业是另一个大的受害者。走在香港的大街上,原来熙熙攘攘的街道如今人流稀少。传染重灾区自不必说。记者在淘大花园采访时,看见超级市场里服装店打烊,咖啡店、餐厅几乎没有任何顾客。在小区内的百老汇电影院,售票员告诉记者,平日看电影的人很多,但自肺炎爆发后,票房就一落千丈。这天最受欢迎的港片也只卖出去10张票。就是在非灾区,情况也很糟糕。铜锣湾是港岛人流最多、商业最繁忙的地带,如今也变得冷冷清清,行人的面孔躲在各式各样的口罩下面。一位住在铜锣湾的人士告诉记者,他原先经常在住所附近的一家大快活快餐店用餐,平常那里总是坐得满满的。肺炎潮发生后,能有一半的顾客就不错了。这位人士来自内地,他的香港同事反复告诫他,不要再到外面吃饭,现在大家都自带盒饭。

第9篇:公司旅游新闻稿范文

【关键词】参展 量化 替代成本 效益评价

企业参展效益是指参展企业参加某一次展会活动所获得的总收益与总支出之比,是企业进行参展决策的重要工具。参展效益的评价需要建立科学和合理的参展效益评价体系,这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参展效益评价的特点

1、参展效益的隐含性。企业参展的很多效益并不能用精确的数据来直接衡量,如参加展会提高了企业或商标的知名度。

2、参展效益的滞后性。企业参展的许多效益在参展期间并不能直接显现,在展会上直接反映出来的主要是展会期间的订单或合同,在实际情况中,这种订单或合同的而且其数量往往非常有限。在参展之后的一段时间,企业参展的更多效益才开始慢慢显现。

3、不同企业参展效益的差异性。不同时期、不同企业参加不同的展会都会有自己的参展目标,参展的投入方式、多少也都大相径庭;即使有相同的参展目标,对不同的企业而言其效益也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不同企业的参展绩效的计算不可以采用统一的指标。

4、参展效益的综合性。参展带来的效益是多方面的,效益的评价必须综合考虑,少计算其中的一项或几项会导致计算结果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参展带来的实际效益,并有可能导致企业作出错误的决策。

二、参展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内的指标能全面反映参展企业的所有收益与支出。指标体系的设计要考虑到不同企业的不同参展需求,能综合当前效益和长远效益、显性收益和隐性收益等。

2、独立性与差异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是指在进行企业参展效益评价时,指标的选取要尽可能地保证各指标之间的界限清楚分明,在内涵上要有明显的差异,避免使用时可能产生歧义。

3、可操作性原则。在进行企业参展效益评价时,必须考虑到评价中可能遇到的种种现实问题。为了增强指标体系的实际可操作性,指标的设计应尽可能细化,必要时可以设计多级指标。同时,尽可能考虑使用量化指标,以保证整个指标体系的简单和实用。

4、成本替代原则。对于部分不能直接量化并反映其大小的收益指标,可以考虑用其他替代方式或手段获得相同收益时需要支出的费用来替代(以下简称替代成本);部分收益如果无法通过其他替代方法或手段获得,则考虑以本次展会所支出总成本的一定百分比来计算。

三、参展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

1、收益指标设定及计算方法。收益指标的构成如表1。

(1)巩固老客户关系。参展可以巩固与前来展位参观的老客户的关系。这一指标可以用能够获得相同效果的其他一些营销手段所需要支出的费用来替代,比如约见老客户的管理层,给老客户赠送样品和目录,发邮件和电话联系,或通过新闻媒体信息等。

(2)开发新客户。其替代成本可为约见新客户的管理层、赠送样品和目录、直销、促销或做广告等开发新客户方式所需支出的费用。

(3)找到新合作伙伴。主要衡量标准是新合作伙伴的数量,其替代成本为约见公司高层或通过专业咨询策划寻找合作伙伴所需支出的费用。

(4)雇到员工。部分参展企业也把雇到员工作为参展的目标之一,因此也可以作为这类企业的收益之一。其衡量标准是所雇的员工数量,其替代成本为其他招聘手段如专场招聘会、网络招聘或内部人员培养等所需支出的费用。

(5)提高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知名度。主要衡量标准是展会参观人数、贸易展参观人数、参观本企业展位人数、企业宣传册发放数的多少。其替代成本为参展企业通过做广告、直销、促销、公司事件策划或进行产品展示等方式所支出的费用。

(6)树立、维护公司形象。主要衡量标准是有效观众的判断和意见,以及对公司的态度发生了改变的有效客户数量和改变的程度,这些信息需要参展商在展会期间或展会之后开展专业的调查才能获得。其替代成本为进行直销、产品展示、制定并实施公司形象战略、公司事件策划等所需支出的费用。

(7)建立和培养与媒体之间的关系。这一指标主要可以通过和不同重要程度媒体代表接触的次数、记者招待会上与会记者的数量、新闻稿发出的数量、被媒体提及的次数等来衡量。其替代成本为举行记者招待会、约见媒体主要负责人、公司事件策划、获取公共关系等所需支出的费用。

(8)获取市场信息。由于有大量的实际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会集中参观展会,所以展会期间也是企业开展市场调查的有利时机。其替代成本主要是开展市场调查所需支出的费用。

(9)产品、服务或技术展示。这一收益指标主要通过参加展会的人数总计以及有效人数之和来衡量,这一信息需要在展会期间和展会之后对参观者进行调查才能获得。其替代成本为举行新产品推介会、消费者技术培训等途径所需支出的费用。

(10)获取订单。这是企业参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可以直接用展会期间达成合同或者销售产品的数量来衡量,收益的大小则可用展会期间新增销售合同所带来的利润来表示。

(11)开拓新市场。这一指标可以用新市场询价数量、对新产品询价数量的多少来衡量,其替代成本为进行市场调查或专业的咨询策划服务所需支出的费用。

(12)开辟新销售渠道。展会是商及经销商寻找新机会的常规渠道,因此参展是开辟这一销售渠道的重要途径。主要衡量标准是展会期间招募到的商和经销商的数量,其替代成本为通过市场调查或专业的咨询策划获取经销商和商信息并达成协议所需支出的费用。

间接收益包括:使客户确信参展商的雄厚实力;收集竞争者信息;培训新销售队伍,培养团队精神;奖励员工,给员工外出、旅游机会等。这些收益并不是直接表现的,更多地是长期的、潜在的,同时也难以衡量。另外不同参展企业根据自己不同的参展目标,可能还会涉及其他一些费用。比如要获取公共关系,与其他参展商建立业务联系等,这都需要一定的支出,可以由参展商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参展实现的这部分收益难以量化,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成本,可以根据相应目标的重要程度及其实现程度,以参展总支出的百分比来衡量。

2、总支出指标设定及计算方法。展会过程中的支出总额往往比较容易计算,其中部分是固定的,部分可以由参展商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调整,指标设定如表2。

(1)场地费用。其中主要包括场地租金、参展人员通行证、开展期间照明费用、包装箱临时存放费用、空调费用、展期保安服务、展场公共区域清洁服务等。

(2)展位搭建费用。包括展台设计费用、展位装饰装修费以及展台内照明设施、视听媒体、绿色植物、展桌、椅子、沙发等方面的费用。

(3)运输费。包括展品和资料从指定仓库集货起直至展会展台的全程运输费、仓储费、回程运费和(或)废弃物处置费用。

(4)员工费用。主要是每位参展员工的工资、津贴、奖金、食宿和交通费用,还有可能包括礼仪小姐、翻译等临时工作人员的费用支出;如果展会在国外举行,还要计算每位参展人员签证、保险等费用。

(5)其他费用。除以上费用外,参展还有一些其他的费用要发生。如参展前给新老顾客发邀请函及入场券;展会期间做会刊宣传、做场地广告;在展位内举办小型活动,如小型产品讲座、技术讲座、有奖活动、发送小纪念品、文艺演出;招待记者的交际费用;邀请知名人士出席开幕式剪彩仪式的费用;展会期间发生的电话、传真和网络服务费用等。

四、企业参展效益计算方法

综上,参展商明确参展的具体目的,并根据企业以往的营销经历计算替代成本和参展总支出之后,就可以计算出企业某次参展的效益和净收益,具体如下。

E=(M1+M2)/C(1)

公式(1)中,E为参展效益,M1为直接收益之和,M2为间接收益之和,C为总支出。如果这个E大于1,则参展效益为正;如果E小于1,则参展效益为负;E越大则参展效益越好。

En=(M1+M2)-C(2)

公式(2)中,En为参展净收益,M1、M2、C的含义不变。En数值越大则参展收益越高。

应当指出,替代成本这一概念虽然在很大程度上量化了企业参展的效益,但要精确计算其数值的大小,企业必须保留以往营销方式的效益统计资料。另外,由于参展企业的性质不同、目标不同,即使有相同的参展目标,其替代成本也会有差异,所以企业在实际计算时都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

【参考文献】

[1] 魏中龙:我为会展狂[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 罗秋菊、保继刚:参展商参展目的、绩效评估及其相关关系研究――以东莞展览会为例[J].旅游科学,2007(5).

[3] 刘文君、邹树梁、王铁骊、陈甲华:会展产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4] Hansen K.Measuring Performance at Trade Shows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4(57).

[5] Sharland A.and Balogh P.The Value of Non-selling Activities at International Trade Show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199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