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应用考试试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机考考教学效果。
试题库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1.1机考试题库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全国少数民族预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大都采用传统的期末笔试闭卷方式考核,虽然有部分预科基地尝试增加了学期过程性考核,但真正实现了机考改革的高校并不多。然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这样的考核方式要求学生对操作步骤死记硬背,僵化死板,并不科学,不能充分考查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这一现状要求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由传统笔试闭卷考核方式改革为机考考核方式,而机考考核的实现必须要有机考试题库的支撑,所以机考试题库的建设十分必要。
1.2机考试题库建设的重要意义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民族教育教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对补差预科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和衔接大学基础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中,试题库建设很关键,要最大范围地覆盖教学内容,还要注意难易适中,能客观考核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质量高,通用性强的试题库在当前的预科教育领域具有风向标作用。有利于我校民族预科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有利于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民族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2.机考试题库建设实施步骤
2.1准备阶段
2.1.1试题库系统平台的选用
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将不同的机考试题库进行分析比较后,选用了教之初计算机考试系统,该系统长达14年之久,使用范围最广,关键是该系统的功能覆盖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所有教学模块,系统对软件版本兼容性强,基本能满足民族预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试题库的编制要求。
2.1.2确定试题库命题范围及题型题量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和教材全面更新,试题库的建设以少数民族教育委员会编制的民族预科计算机教材(2014版)为蓝本,命题范围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7操作系统基础,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Word 2010文字处理软件,EXCEL 2010的使用,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10,常用工具软件介绍,多媒体应用等章节知识的内容。
试题库题型题量的设定主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来确定,分为理论知识考核题型和操作技能考核题型,理论知识考核设置选择题型(单选题和多选题),主要包含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常用工具软件介绍,多媒体应用四个章节的内容。操作技能考核分为四个模块,Windows 7操作题,word操作题,EXCEL操作题,PPT操作题,每个模块中再下设多个小题。考试题型和题量的设置兼具理论和操作综合考核,和少数民族教育委员会编制的民族预科计算机教材中基础篇,办公应用篇十分吻合,为整个题库建设工作提出具体的蓝图。
2.2命题实施过程
试题库命题实施过程如下:成立命题组制定命题计划试题编写代码录入及调试试题测试与分析修改试题库生成试题库更新试题库
1、成立命题组。由民族预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者及在预科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线优秀教师组成。
2、制定命题计划。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教学内容和题型题量确定试题结构,对教学目标逐章逐节进行分值比例设定,进行难易程度分层,分层要求可设“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创新”等五项。题库中的每一道题目都可细分知识点,细分难易程度,方面后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抽选不同的试题进行考核。
3、试题编写。题库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试题,至少是实际考试题量的10倍以上。入库试题的获取途径主要通过多年从事预科计算机教学的老师根据经验命题计划编写,也有少部分会参考其他各种同类教材、习题集、试题集中精选试题等。
4、代码录入及调试。理论考核部分不需要进行代码录入,而操作技能考核部分必须进行代码录入,优质的代码是客观评分的依据。在代码录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三种情况,一是学生操作的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要有对应的代码。二是要权衡代码之间的关系,分为全部答对给分,各要点答对平均给分和只要答对其一就给分三种情况。三是要考虑题目与题目之间是否存在干扰,学生做题顺序是否影响正确评分等因素。
5、试题测试与题目分析。大量的试题需要不停地测试才能把错误率降至最低。不仅要自己测试,还要请别人测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在试题测试的过程中要对不用层次、不同类型地题目做出答案分析,完善试题库的建设。
6、修改并生成试题库。在试题编写和测试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改不足之处,提高试题的客观公正性,提高试题质量。
7、应用及更新试题库。根据考试对象的不同,具体授课进度及考试内容的不同,及时更新试题库,便于更好地应用。
2.3题库应用实践过程
试题库的建设是为了服务于机考的,因此必须要应用于机考环境中才能发挥其自身的价值,才能体现出试题库的优越性。在机考过程中,通过服务器管理系统导入试题库和考生库,考生打开考试系统通过输入考生库中的指定信息进行登录,有考试系统当场随机抽取试题进行考试,考试的数据会动态时时传输到服务器中,在学生交卷后所有的操作结果和成绩都会传送到服务器上,从而完成了整场考试。
3.机考试题库建设的实践效果
机考试题库的知识点覆盖范围全面,学生考试时由考试系统从题库中随机抽题,每个考生面对不同的试卷,试题的难度由难度系数控制,但试题的难度相同,需要学生独立自主完成操作,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的舞弊行为,还能更大限度地促使学生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考试系统可根据参考答案自动阅卷评分,进行成绩统计工作,极大程度地减少了出错概率。阅卷,成绩统计工作的自动化提高了老师的办公效率,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
形考作业7
一、选择题
题目1
1.
Windows
7
是一种(
)的操作系统。
选择一项:
A.
单用户
B.
单任务
C.
网络
D.
单用户/多任务
题目2
2.
在
Windows
7中,若要运行一个指定程序,应使用(
)菜单中的“运行”命令。
选择一项:
A.
搜索
B.
设置
C.
程序
D.
开始
题目3
3.
Windows
7提供了一种(
)技术,以方便进行应用程序间信息的复制或移动等信息交换。
选择一项:
A.
拷贝
B.
剪贴板
C.
磁盘操作
D.
编辑
题目4
4.
关闭
Windows
7
,相当于(
)。
选择一项:
A.
切换到另一个程序
B.
切换到
DOS
环境
C.
关闭一个应用程序
D.
关闭计算机
题目5
5.
按住鼠标器左钮同时移动鼠标器的操作称为(
)。
选择一项:
A.
拖拽
B.
双击
C.
启动
D.
单击
题目6
6.
在
Windows
7中,显示在应用程序窗口最顶部的称为(
)。
选择一项:
A.
工具栏
B.
标题栏
C.
信息栏
D.
菜单栏
题目7
7.
在
Windows
7
中,应用程序窗口(
)颜色的变化可区分活动窗口和非活动窗口。
选择一项:
A.
标题栏
B.
菜单栏
C.
工具栏
D.
信息栏
题目8
8.
(
)击任务栏中的任务按钮,可以弹出相应的快捷菜单。
选择一项:
A.
右
B.
三
C.
双
D.
单
题目9
9.
在
Windows
7
中,(
)是操作系统的控制管理中心。
选择一项:
A.
剪贴板
B.
资源管理器
C.
写字板
D.
控制面板
题目10
10.
在资源管理器中,当删除一个或一组文件夹时,该文件夹或该文件夹组下的(
)将被删除。
选择一项:
A.
所有文件夹
B.
所有子文件夹及其所有文件
C.
文件
D.
所有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不含子文件夹)
题目11
11.
在资源管理器中,单击第一个文件名后,按住(
)键,再单击最后一个文件,可选定一组连续的文件。
选择一项:
A.
Alt
B.
Shift
C.
Tab
D.
Ctrl
题目12
12.
在资源管理器中,若想格式化一个磁盘分区,应(
)该盘符并选定“格式化”命令。
选择一项:
A.
右击
B.
双击
C.
拖拽
D.
单击
题目13
13.
在
Windows
7中,启动中文输入法或切换中文输入方式到英文方式,应同时按下(
)键。
选择一项:
A.
+
B.
+
C.
+
D.
+
题目14
14.
在资源管理器中,(
)菜单项提供了文件夹设置功能。
选择一项:
A.
编辑
B.
文件
C.
查看
D.
工具
题目15
15.
在资源管理器中,选定文件或文件夹后,按住(
)
键,再拖曳到指定位置,可完成复制文件或文件夹的操作。
选择一项:
A.
Del
B.
Ctrl
C.
Shift
D.
Alt
题目16
16.
在Windows
7资源管理器中,如果工具栏未显示,可以单击(
)按钮进行设置。
选择一项:
A.
新建文件夹
B.
打开
C.
刻录
D.
组织
题目17
17.
在Windows
7中,任务栏(
)。
选择一项:
A.
图标不能删除
B.
只能显示在屏幕下方
C.
不能隐藏
D.
可以显示在屏幕任一边
题目18
18.
使用屏幕保护程序,是为了(
)。
选择一项:
A.
保护屏幕玻璃
B.
保护程序
C.
提高视觉效果
D.
延长显示屏使用寿命
题目19
19.
磁盘清理的主要作用是(
)。
选择一项:
A.
进行文件清理并释放磁盘空间
B.
清除磁盘灰尘
C.
删除无用文件
D.
格式化磁盘
题目20
20.
死机是指(
)。
选择一项:
A.
硬件损坏
B.
感染病毒
C.
出现鼠标停滞/键盘无法输入等现象
论文摘要:教育教学改革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基于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为了更好的培养时代与社会需要的人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实在必行,并从师资培养、教材改革、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这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改革。
在我国,高职教育是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目标的。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是,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来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拥有在信息化社会中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逐渐得到普及,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求职者计算机的水平如何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的用人依据之一。但高职院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与缺陷,必须对课程进行合理的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为更好的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为避免盲目跟进,调研是教学改革的必要前提,是改革的依据,必须了解其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可以通过学生进行摸底测试和填写调研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计算机的基础情况,了解他们对这门课程的期望和要求,以便对症下药。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应用基础课程师资力量薄弱,该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师资结构的分布存在着不合理性,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导致教学内容无法深入。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理念偏离,一些高职院校将等级考试通过率作为量化教学质量的指标,使很多学校片面要求通过率,有些学校甚至将通过率作为考核教师的依据,教师为了提高通过率教学中运用题海战术以提高通过率,不利于技能的掌握与应用教学理念。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仍采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得不到明显的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难以统一,计算机基础课程从小学到高中都会开设,但是由于存在着地区差异与个体差异,一些学生计算机使用率几乎为零,而一些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常用操作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难以统一,给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应用基础课程评价标准缺乏合理性,多数高职院校仍以试卷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果,这种评价方式缺乏合理性,显然无法适应当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力量。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很快,要想让学生能够获取最新的知识,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目前在中国,学校教育是滞后于实际发展的,所以为了能够跟上信息社会发展的步伐,教师要坚持不断给自己充电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学校应多给教师提供培训深造的机会,通过短期的学习和交流,增强教师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适应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不断更新教材内容,紧跟时代步伐。高职院校不同层次、不同学科及相应专业对学生应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有所不同,编写教材讲义格外重要。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但现在的计算机教材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内容简略,知识结构不系统,甚至有些老化了的知识还出现在教材上,而一些新的技术、新知识又未能及时补充到教材中,不能为教学所用。鼓励教师编写教材讲义,促使他们能将现实生活中的新技术及时更新到教学中,收集更多的教学素材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只有教材跟上时代的需要,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改变传统考试方式,实现考试方式多元化。目前,尽管高有些职院校已做出上机考核代替笔试考核的改革,但是也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如考生由于事先不熟悉考试环境,导致考试发挥失常,更严重者还有得零分的情况,针对出现的类似情况,应借鉴国家或省级计算机考证考试的经验,要求学生获取一个国家级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证书为基本前提,结合教学中的过程化考核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考试题库,允许学生使用网络环境进行课外学习和练习,考试试题可采用从题库中随机性的抽取的方式,使学生做到有备而来,也能很好的促进他们平时的学习,增加学习的兴趣。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当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工作、学习、娱乐都离开计算机,它既是学习对象又是学习工具,通过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刚开始会抱着极高的学习兴致来学这门课,但是学习兴致很快就变淡了。通过调查,我们获知是教学方法存在着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中的一个教室、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已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改革的需要,理论教学一般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对于课时少、内容多、知识新的计算机课程来说是不适应的。高职院校办学理念是为地方经济培养技术型和高技能型人才。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操作性较强,所以将授课环境安排在机房更科学、合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边学边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现工学结合。
总之,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教育教学改革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和系统工程,如何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和技能,如何使学生能够适应市场的快速需求,如何实现双赢,它需要任课教师和广大学生长时间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VB2005;程序;模块;难度系数
中图分类号:TP351.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Using Microsoft's VB programming tools,to achieve the national computer rank level 1 MS_OFFICE simulation test system,realize the paperless examination,can meet the needs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 aided teaching,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After multiple grade's students use,program is running good stability.
Keywords:VB2005;the program;the module;the difficulty coefficient
1 引言(Introduction)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大多要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每次期末课程结束,需要进行成绩考核,考试依然采用传统的基于纸和笔的考试形式,此形式院校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去编制题目、印刷卷纸、组织考试、监考、评改试卷和分析统计考试结果等,工作量大、时间长、分析统计效率低,对于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一个很大的消耗[1]。以往使用的是网上一些免费的模拟软件,不能很好的根据我们的所教学生进行考核,要不试题内容太简单,要不试题内容太陈旧,也容易在考试中出现很多问题,给我们的成绩处理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本人利用VB2005编写的一级MS_OFFICE模拟程序,方便我们的课程考核,更加公平公正的给出学生的成绩,来提高我们的教师教学工作效率[2,3]。较少我们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促进学院的信息化管理。
2 设计思路(Design ideas)
2.1 主要的开发工具
运用Visual 2005开发平台来完成系统的前台界面环境(客户端)开发,采用Microsoft Access 2000来完成数据管理平台开发,使用Visual 2005的 3.5创建一个简单的成绩网站查询。
2.2 功能模块设计
该系统主要包括了管理员模块、考生信息模块、基础知识选择试题模块、基本操作试题模块、文字处理模块、电子表格模块、幻灯片模块、上网操作模块、考试成绩模块和网上查询考试成绩模块。
管理员模块,主要是实现了权限设置,具有超级的权限,更改用户的信息与密码,后台数据的恢复与删除,使用系统记录,编辑考试的考生信息,修改于编辑考试内容的各个模块内容,设置考试的题量,考试的时间设置,考试成绩的修改与编辑,统计考试成绩的情况,导出考生的成绩库,打印考试成绩的结果,导入考生的信息库。
考生信息模块,主要是存储考生的姓名、学号、班级、考试的成绩、考试的时间。
基础知识选择试题模块,存放为200条选择试题、试题答案与试题内容的难度编号,试题内容覆盖整计算机基础知识,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不能多选。
基本操作试题模块,存放20套的基本操作试题,主要是文件夹与文件的复制、剪切、粘贴、新建、重命名、删除、创建快捷方式的操作,要让考生在指定的考生文件夹下完成,每个考生的考试内容不能随意更改,试题答案的存放。
文字处理模块,存放20套的Word的文档操作题,试题内容是MS_OFFICE的Word文档操作,例如字体,段落、行距等设置,主要是一些常用的操作,根据全国等级考试大纲要求范围,试题难度可以根据考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主要是在管理员的权限内修改试题的难度系数和试题的操作答案。
电子表格模块,存放20套的电子表格的操作题,例如字体,函数、格式等操作,和文字处理模块一样,需要在管理员权限下修改试题的难度系数和试题的操作答案。
幻灯片模块,存放10套的幻灯片的操作题,例如添加、修改和编辑幻灯片等操作,和文字处理模块一样,需要在管理员权限下修改试题的难度系数和试题的操作答案。
上网操作模块,存放10套的上网操作题,例如打开网址、保存网页和发送邮件的操作,试题的内容比较简单,一般只有两类内容,和文字处理模块一样,需要在管理员权限下修改试题的难度系数和试题的操作答案。
考试成绩模块,记录考试的成绩,考生的学号与姓名,考生开始与结束考试的时间。
网上查询考试成绩模块,创建一个简单的网站,让学生查询考试的成绩与排名情况,并登记考生查询的记录。
3 程序的实现(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
考试结果使用Visual 2005的操作MS_OFFICE的功能实现,考生考试的操作与正确答案进行比较,主要还VBA的来完成评分,程序的还存在一些问题是,考试的试题难度一致性不是很好,可能考生的考试试题难度不一,对考生的真实水平的体现有一点偏差,通过程序的实际验证,本程序基本上能够体现考生的真实水平,这也是今后需要进行改进的方向。
一级MS_OFFICE模拟程序系统的界面特点始终一致,使用户随时掌握任务的进展情况,能够提供帮助,界面友好、使用方便。系统可以自动评分,保存考生的成绩到服务器内,教室无需到每个考生的座位上回收成绩,考完可以上网站查询成绩。后台管理方便,功能齐全,程序的运行良好稳定。程序运行效果图如图1所示。
程序在反复调试无错误的情况下,对系统给学生实际使用操作,最终使用效果很好,完成了设计要求,获得学生一致好评。
4 结论(Conclusion)
开发的上机考试系统,简单实用,经过多次运行测试,运行稳定,效果良好。实现了一级计算机基础考试的功能,很好的适应软件发展的要求。大大方便教师的监考,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命题、组卷和阅卷等繁重的工作量,提高了计算机教学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靳广斌.Visual Basic 2005程序设计案例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晶辰工作室.Word 2000 VBA开发实例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3] 严永慧.基于MS Office的企业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J].微型机与应用,2013(4):12-14.
作者简介:
关键词:J2EE;在线考试系统;模块;自动组卷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2.01.026
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以及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各大院校通过应用Internet进行相关课程的在线考试也日趋普遍。相比传统的纸质考试方式,网上在线考试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如,可以在教考分离、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整合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具有极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在线考试系统可以对考试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在题库容量足够大的情况下实现自动组卷。而且考试的时间和地点不受限制,考生只要在可以上网的电脑上就可以完成相应的考试。在线考试系统的一个最大的优势是其自动阅卷评分功能,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大量阅卷工作,而且对考生来讲也是最公平的。本文研究了在基于J2EE技术的基础上来进行网络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的前台采用目前流程的B/S架构,后台管理采用C/S架构。
1J2旺架构及其在考试系统中的应用
J2EE是SUN公司提出的一套面向企业应用的体系结构,它通过提供中间层集成框架来满足高可用性、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以及低成本等需求,提供统一的开发平台,降低了开发多层系统的复杂性,并且对现有应用程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些支持具体表现有:对EJB的完全支持、对打包和部署应用的良好支持、对添加目录的支持以及对安全机制的支持等。
J2EE是一个多层次的、端到端的架构体系。该体系架构包括四个部分,即客户层、Web层、业务层、数据层。它清晰地将一个企业应用程序划分为客户层、Web层、业务层和数据层。将这些层映射到J2EE体系结构实现中可分为4个不同的功能层次,如下图1所示:
在本网络在线考试系统的研发中,我们将Web层和业务逻辑层一起统称为中间层。
(1)客户层:在本考试系统中指的是Web浏览器。这部分的实现是应用J2EE分布式的客户端技术。本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应用程序与客户之间进行交互、界面的显示。由于JSP或Java Servlet技术是运行在WEB容器中,同时其对客户端的请求响应方式通过WEB来进行,所以在设计这部分时候可以充分应该改技术来实现。
(2)中间层:在本层中,在线考试系统的各部分功能就是利用J2EE的组件和容器技术来实现,它是应用程序的服务器。主要由以下3部分构成,即:
Web Container,这是中间层的重点部分,全部的用户界面都在这部分得以实现。鉴于考虑到JSP能够嵌入到HTML中,并且具有开发容易、用户界面产生灵活等优点,所以本系统可以使用JSP来实现用户界面。本系统产生的用户界面主要有用户的登录和验证界面、用户相关信息反馈界面等;
EJB Container,它主要负责管理EJB的执行。EJB的职能是直接接收从客户端应用程序或Web容器的数据,并对它们作一定的转换,同时将其发送至数据层进行存储和相关处理。当然,EJB也可以将数据层数据获取并作一定处理后发送至客户端。本系统中的大部分事务逻辑以及规则均在这里得以实现。这些EJB组件重点实现的事务逻辑有用户的验证以及登记、学生学习资料的产生、以及用户试卷的生成等;
数据库的连接,EJB是采用数据库连接与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对于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可以采用不同的访问形式。不过采用标准的JDBC-ODBC连接接口方式访问数据库,在系统扩展性方面可以极大的提高。
(3)数据库服务器端:也即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在数据的存储管理、安全性管理以及完整性管理都由它来负责。
2系统功能模块分析及实现
结合学校对在线考试系统的具体需求的特点,本系统主要要实现的功能是:针对考试前后阶段进行有序的管理以及考试期间相关事务的处理。在系统的设计上,系统分为两部分,即在线考试子系统和考试管理子系统。
2.1在线考试子系统
一场在线考试要正常进行,一般都需要考生进行登录考试系统以及监考员监督考试的整个进行状态等操作。鉴于此,在本系统的开发中采用B/S模式来进行实施。
(1)考生登录
考生往往在考试之前都会得到一个合法的考试登录账号和密码,考生可以凭此进行登录考试。在考试还没有开始或者考试已经结束时,如果考生进行登录则系统会给出相应的错误提示。考生登录系统后,系统界面会显示考试相关的信息,如考试的科目、考生的个人信息、当前时间和考试剩余时间等。
(2)监考员登录
与其他普通考试一样,在线考试的整个过程中也需要有监考人员对整个考场的情况进行监督与控制。监考人员可以用所给定的合法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考试系统,登陆后,监考人员可以对考试的开始和结束、考生的登陆状态的查询、考场信息的以及缺考考生的信息等。
2.2考试管理子系统
在本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本部分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实现考试试题的录入与归类、题库的管理、考卷的判阅、分数的统计与分析等相关工作。综合考虑目前在线考试的模式,在本子系统中采用了C/S模式架构。在本部分主要实现的功能模块有如下一些:
(1)试题管理。本部分主要实现的功能有试题的录入、试题的修改、试题的完善、试题的删除等。试题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完善与整理,试题的录入可以根据需要选取集中录入或者随时录入。考试题库中的试题都有其相关的属性,包括试题所属科目、题目类型、题目难易程度、以及题目出现的频度等。其中,频度是指试题被抽取的概率,一般频度越高表示被抽取的次数越多。因此在抽取试题时,系统需要进行试题抽取的优化选取,往往是优先选择频度低的试题,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部分试题由于出现的频率过高而造成不平衡的现象。
(2)配置考试。在本系统中采用向导模式进行配置考试,引导用户逐步进行考试的配置,哪怕不熟悉系统的用户也能够迅速的、准确的完成考试配置。顺利的完成一次考试的配置的步骤,第一步是先选择采用的试卷组编号,第二步是选择年级和院系,第三步是逐步将该年级院系下将要参加考试的班级添加到考试中,以上的操作步骤都是在“上一步”与“下一步”的提示下执行。如果这些过程中某步出现了错误也可马上回到上一步,完成后便开始分配试卷。
(3)试卷的组合。一份试卷的组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试题所涉及到得知识点的覆盖面、试题的题型、试题的数目、试题的难易程度等。通过在试题库中抽取试题组合成试卷的方式可以极大的节省教师的出题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荷,同时,这种方式组合的试卷具有随机性且现场性,不会存在试题的泄漏等现象,从而对学生来讲是公平
公正的。
(4)试卷的评判。一般一份试卷的试题会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部分,因此针对这两部分试题的阅卷评分应该采用不同方法执行。针对客观题部分的评判实现起来容易,只要将考生的答卷中的答案与试题库中的试题的答案进行匹配即可得出正确与否,从而获得其对应的分值。而对于主观题部分的评判则相对复杂多了,在本考试系统的开发之中参考了我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在线考试系统中介绍的专家系统进行相应的判断。也就是在主观题阅卷过程中,从学生应答试卷中采集原始数据作为知识放入数据库中,将知识具体化。自动阅卷和手工阅卷均可多次重阅,以最后一次阅卷的成绩为准,不会因为多次阅卷而造成错误。
(5)分数统计与分析。为了使系统的功能更加完善,在本系统中实现了对分数进行一系列的相关统计操作,比如计算平均分、最低分、最高分、标准差、及格率、优秀率等基本统计信息。同时,可以对每个班的成绩进行横向比较,并绘制出学生成绩频数分布图。还可以对学生和班集体分别进行跟踪和比较,生成统计报表和统计图,并生成综合评估报告。
3系统自动组卷的关键技术
自动抽题的数学模型。由于随机抽出的试题出现的概率不依赖于其它的抽题结果,对于一道试题而言只有两种可能,即被抽出或不被抽出,并具有随机性,所以采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二项分布函数B(n,p)建立随机选题的数学模型:Pn(k)=C(hn)qn,其中:n为整数,是最高难度;k为难度级别,k=0,1,2,n;由二项分布的均值Q=np,可得p=Q/n,Q即试卷的平均难度:q=l-p;Pn(k)表示难度级别为k的概率,即难度级别为k的题目数在总题目数中所占的比例。给出考试试卷的平均难度Q和题目总数N,即可分配难度为k的题目的数量为pn(k)*N。
4结束语
目前,在线考试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特别是在各类院校都在积极的推广,在线考试系
统的应用可以极大地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可以提供给考生非常方便和自由的考试模式,也为考生的考试成绩的公平公正带来积极的影响。本系统是基于J2EE技术开发的,从系统的运行效果来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功能也比较完善,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周鸿飞,陈启泉.基于J2EE规范的HIKS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1.计算机应用研究,2001(12):96 98.
[2]支国明,陈松乔,王建新.基于Web的多媒体课件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37(13):153 155.
[3]江平,左春,陈宝兵.基于J2EE体系结构的保险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2l(3):18 20.
[4]刘阳,曹宝香.基于J2EE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
[5]张园林,张志雄.基于Intemet的网上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J].微机发展,2003(7):22 23.
关键词:自动组卷;考试软件;遗传算法
1 引言
目前,我国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考试大都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至少要经过五个步骤,即人工出题、考生考试、人工阅卷、成绩评估和试卷分析。教师的工作量大,而且烦琐,容易出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考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在线考试的出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考试的质量,使考试更趋于公证、客观,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无纸化考试系统概述
无纸化考试一般是指通过电脑来进行考试,其系统可分为五大块:题库管理模块,自动组卷模块,客户端模块,自动阅卷模块与成绩评估和试卷分析模块。
(1)题库管理子系统:试题库指由许多适用于不同目的、技能和任务需要,且具有必要参数的大量优质题目组成的集合。
(2)自动组卷子系统:根据考试要求由组卷系统自动从试题库选出考试题目并形成符合各个老师所要求的试卷称为自动组卷。
(3)客户端子系统:即考生进行考试的界面,支持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操作题和设计题等各种类型的试题。
(4)自动阅卷子系统:把考生答案与试题库中的标准答案进行比对,客观题由计算机自动判分,主观题由评卷员在计算机屏幕上对电子化了的考生答卷评分。客观题和主观题阅卷完毕,最后由计算机程序统计合成考生的单科成绩和总成绩。
(5)成绩评估和试卷分析子系统:此模块能够方便、快速、准确地对每个考生的成绩及排名进行查询并对考试结果进行统计和评价,包括成绩的分段统计、成绩分布曲线的绘制、平均分数、最低分、最高分、及格率的统计等并生成规定格式的考试分析文档。
3自动组卷子系统分析
自动组卷系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1)自动组卷:即根据输入的参数从题库中利用随机函数选出符合参数条件的试题组成一份或两份试卷(分A、B卷)。此外,考虑到可能有不止一场的考试,例如,由于机房的限制,一门课程可能分为两场进行考试,上午一个班级考试,下午另外一个班级考试,由于是同一门课程的考试,所以两场考试的难度,章节等各参数必需一致,但试题又不能一样,基于该情况组卷系统可以同时生成1场到3场考试。
(2)查阅修正试卷:该部分主要完成三个功能:(1)对之前自动组织的试卷试题进行查看与修改,可多条同时查看也可逐条查看。(2)对不满意的试题可进行修改,只要选中某个章节,系统便会自动从该章节中选择符合要求的试题替换原来的试题。(3)导出数据,可将所有试题以Excel表格形式导出。最后导出考试系统,把试题,文档,样例保存到相应位置,等待考试开始分发试卷。
4 自动组卷算法的选择
自动组卷是考试系统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操作的核心目标之一,而如何保证生成的试卷能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并具有随机性、科学性、合理性,这是实现中的一个难点。以往的具有自动组卷功能的考试系统大多采用随机选取法和回溯试探法。
随机选取法有时能够抽取出一组令用户满意的试题。只不过由于它随机选取试题的范围太大,无法确定目前条件下哪些区域能够抽取合适的试题,反而可能在那些已经证明是无法抽取合适试题的区域内反复选题,进行大量的无效操作进入死循环,最终导致组卷失败。回溯试探法组卷成功率高,但它是以牺牲大量的时间为代价的,对于现今越来越流行的考生网上随机即时调题的考试过程来说,它已不符合要求。
因此,必须结合以上两种方法寻找一种新的改进算法,这种算法要具有全局寻优和收敛速度快的特点。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s)以其具有自适应全局寻优和智能搜索技术,并且收敛性好的特性能很好的满足自动考试组卷的要求。
5 遗传算法的应用
遗传算法是一种并行的、能够有效优化的算法,以Morgan的基因理论及Eldridge?与Gould间断平衡理论为依据,同时融合了Mayr的边缘物种形成理论和Bertalanffv一般系统理论的一些思想,模拟达尔文的自然界遗传学:继承(基因遗传)、进化(基因突变)优胜劣汰(优的基因大量被遗传复制,劣的基因较少被遗传复制)。其实质就是一种把自然界有机体的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机制与同一群体中个体与个体间的随机信息交换机制相结合的搜索算法。运用遗传算法求解问题首先需将所要求解的问题表示成二进制编码,然后根据环境进行基本的操作:selection,crossover,mutation……这样进行不断的所谓“生存选择”,最后收敛到一个最适应环境条件的个体上,得到问题的最优解。
一般来说,用户在自动组卷时会对试卷的质量提出多方面的要求,如总题量、平均难度、题型比例、章节比例、重点章节比例、知识点的交叉与综合等。因此,在组卷之前,我们首先为自动组卷过程建立控制指标相应状态空间D,D的每一行由某一试题的控制指标组成,如题号、题型、章节、难度等,并且这些属性指标都进行编码表示成二进制形式,而每一列是题库中的某一指标的全部取值。在具体出题时,考方可能不会用到所有的指标,所以D包含的个体d_target可以表示为d_request和d_void,d_request表示考方要求的控制指标,d_void表示考方不要求的控制指标。
即d_target::=:
::={0,1}m
::={0,1}n
试题库[STK]中的每一道试题在建库时都输入了相应的属性指标。试题模型的产生形式是:
if then
::={0,1,#}m
#表示0和1之间的任意一位。
考试自动出题的遗传算法如下:
(1)根据考方的出题要求,规划状态空间库D中的数据,保留d_request部分,而不要d_void部分,对其剩余部分进行编码D[1],D[2],……D[i]。
(2)初始化试题库[STK]。随机从题库中抽出一组试题,并进行编号STK[1],STK[2]……STK[j],确定合适的交换概率Pc和变异概率Pm;并定义其适应值
flexibility[k](k=1,2……j)
flexibility[k]
(3)从试题库[STK]中取出STK[m](0≤m≤j)与状态空间库[D]中的指标D[n](0≤n≤i)进行匹配。如果STK[m]与D[n]完全匹配,则
flexibility[k]
如果不匹配,则有
flexibility[k]
(4)进行淘汰选择,保留具有高适应度的试题。即把flexibility[k]为0的STK[m]去掉,这样就生成了一个新的试题模型STK[h]。
(5)重复过程2生成新的试题模型STK[p]。按一定的交换概率Pc从[STK]中随机选取模型STK[h]和STK[p],交换彼此位串中对应的值,产生新的试题模型STK[h]、STK[p],如交换前
STK[h]=1 1 0 1 0 1 1
STK[p]=0 0 1 1 1 1 0
交换后STK[h]=1 1 1 1 0 1 1
STK[p]=1 1 1 1 1 1 0
(6)按一定的变异概率从题库[STK]中随机选出一试题模型STK[h]进行基因突变,产生一个新的试题模型。
(7)在完成以上选择、交叉、变异步骤后,产生一个考试试题模型,按照事先确定的误差精度对其进行收敛性的判别,当其适应度高时,试题组卷成功,转向步骤8,如果其适应度低,则转向步骤3继续执行。
(8)输出相应的考试试题,组卷结束。
以上用遗传算法抽题时,交换概率Pc和变异概率Pm的确定很重要。Pc太小使选题工作进展缓慢,太大则会破坏适应值高的试题模型。通常规定其为0.4。同样,Pm太小就不能产生新的试题模型,太大又会产生过多的试题模型。它宜规定为0.1。
在自动选题时,选题的方式可采用父辈挑选和生存选择两种。父辈挑选就是采用不返回随机抽样,它使每个题目都有被选中的可能;生存选择采用允许父辈和子代进行竞争,并让其中的优良者进入下一轮竞争环境的二分之一择优选择。两种选择方式共同作用于选题保证了选题的顺利完成。在选题的过程中,哪一道题目被选中是一个非均匀随机事件,其概率依赖于上一次选题的过程。
6 总结
自动组卷系统作为无纸化考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研究者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和收敛速度快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用于自动组卷的好的算法,使自动组卷的成功率和速度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要使自动出题的误差精度和收敛速度进一步得到改进,还需要做出更深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田立平,李兴衡,李志.通用客观题考试软件的设计[J].2005(04):5-9.
[2] 李一波,李润霞,王亚杰.计算机无纸考试系统上机考试软件设计[J].2000(12):55-58.
0 引言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的迅速发展过程中,教育系统也在不断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而教育信息化的奠基性工作之一即是实现和推进无纸化教学改革,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极大地提高了考试的灵活性、公开性和可信度,它与传统笔试形式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的教育改革,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1 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的概念界定
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之下,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试题储存、组卷、考试、评阅的新型方式,它的载体不再是纸笔,而是计算机终端,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绿色考试”、“机辅考试”,它是传统纸质考试的重大突破,可以及时、准确地对教学结果进行反馈,体现出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趋势。
2 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的优劣势分析
2.1 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的优势特点
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是传统纸质考试的突破和拓展,它在无垠的网络空间环境中,通过数据库技术的支持,简化了传统纸质考试的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标准化考试,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
2.2 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客观公正,最大程度上杜绝了考试作弊现象
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在试题存储和抽取的过程中,具有随机性特点,学生在一人一机的条件下,试卷的内容和比例并不完全相同,这种打乱试卷顺序的方式,使考生之间难于实现抄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考生相互抄袭、作弊的行为,体现了网络无纸化考试的客观公正特性,也最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同时,在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之中,实现了教考分离,教师无权干预考评过程,这就减少了学生通过不正当手段作弊的行为,极大地提高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2.3 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评阅速度快而准确
在计算机网络无纸化环境中,在机器阅卷的功能之下,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阅卷、评分、成绩统计等工作,这就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教师的脑力和体力劳动量,可以最快地得出评阅结果,而且在自动化、数字化的系统中,确保评阅的准确无误。例如,《计算机基础》课程就是通过高新考试下的办公自动化中级使用ATA平台考核并系统自动出成绩。
2.4 缩减了书面制卷的工作内容
在传统纸质考试过程中,教师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时间和精力进行书面制卷工作,教师要拟定出参考答案和评价标准等内容,并进行脑力和体力劳动较大的印制、封装、登分、分析试卷等工作,而在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系统中,则可以减少书面制卷的环节,强化对试卷的管理和存储。
2.5 可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在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环境下,教师必须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术,需要专业的计算机教师的通力合作,教师要维护好题库和考试环境,拟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状况。对于学生而言,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也可以提高学生上机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计算机综合素质。我校利用网络空间进行教学和考核,都能使教师和学生在此方面得到提高。
2.6 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系统的稳定性能优良
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系统可以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如停电、计算机死机等,无纸化考试系统仍然可以在故障干扰因素排除之后,还可以对学生做过的试题加以保存,不受任何影响,因而,可以说,无纸化考试具有优良的稳定性能。
3 计算机无纸化考试的劣势
3.1 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费用
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系统的生成,需要有大量的成本投入,如资金投入、设备投入等,对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构建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系统,而对于经济条件不足的地方院校,则只能是“望洋兴叹”,而且在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系统中,必须以网络构建平台为条件和前提,这对于部分地方院校而言,无疑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3.2 要有熟练而专业的技术维护人员
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系统的开发和使用,需要有专业而熟练的技术人员加以设计和维护,在无纸化考试系统之中,需要有一个稳定、性能良好的网络系统以及庞大的题库,要在这些条件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无纸化考试,而这需要有技术娴熟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维护,才能加以实现。
3.3 主观题型无法实现机器评阅
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对于主观题型的评阅,难度较大,因而,对于这类题型需要采用笔试的方式,这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是设定的结构,对于答案不唯一的主观题型难以评判,需要教师进行自主阅卷。
3.4 前期准备工作量较大
在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系统中,为了让考试客观公平,计算机要随机抽取试卷,这就需要计算机无纸化考试系统事先进行大量的题库准备,要选取考试适宜的内容存入计算机无纸化考试系统之中,生成若干套试卷,耗费较多的精力。
4 推进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的举措
4.1 转变考试改革的认识是前提
转变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的传统观念是重点和难点,要让教师以全新的理念认识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围绕教学大纲,进行观点上的更新和解放,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改革中,进行考试题库的数字化建设,开发计算机网络软件,在全新的意识下,建立和生成试题库,要注意这不是简单地将单一科目的考试题收集入计算机,而是将完整意义的考试题库建立为具有查询功能、智能组卷、分析、反馈等功能的数据库,要确定考试试题的属性指标和组成结构,并在抽样测试之下,对试题的有效性进行校正和调整,提升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2 大力推行教师运用多媒体实现课程教学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获取和理解知识信息,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要融入多媒体的教学形式,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对知识信息的分析、理解和把握,解决计算机课程中学习的疑难问题,增强计算机学习能力。
4.3 构建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的相关网页
为了更好地推进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要创建教师个人网页、院系网页、学校网页,要根据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内容,将课程内容、考试大纲、授课教案、参考课件、作业批阅等,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加以全面创建,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网络互动,增进相互之间的知识传递和帮助,在院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下,全面构建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相关网页。
4.4 完善和优化计算机网络体系
在推行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的过程中,要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要全面构建校园网、机房的软硬件设备,推动计算机网络的现代化水平,实施试题安全保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的过程中实施解密操作,可以采用MD5加密算法,并且要在考试现场实施现场安全保障技术,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在试卷分发环节,要采用遗传算法组卷的方式,对试题进行随机的抽取,这种遗传算法的智能组卷方式相对较为成熟,应用较为广泛。②在考试过程中,还要防止考生传抄答案,要屏蔽考生在网络页面之内的复制和粘贴操作,还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信息的方式,防止考生使用共享目录的功能。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具有传统笔试不可比拟的优势,要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现代化计算机应用技能,在完善和优化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的前提下,更为便利地实现考试管理和考生成绩管理,不断补充和更新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使其成为未来考试的方向和趋势。
1 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作为大学通识教育,其具有涉及学生人数多、专业面广、影响大、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以满足大学生就业需求。目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从生源质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现状不断的进行教学改革。
1.1 生源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中等教育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与高职高专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着重叠与交叉,多数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生源地域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尤其体现在城市经济繁荣地区与农村贫困地区的对比上,随着教学的深入,这种两级分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给具体的教学实施带来了极大困难。同时,高职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自学能力较差,课堂上普遍存在玩手机、玩游戏、睡觉等现象,课后经常看教材的学生还不到班级人数的10%。因此,面向不同层次学生因材施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计算机基础教改的内容之一。
1.2 课程体系现状
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是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教学内容与开设学期亦是按照专业需求制定,但仍然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教师极易产生教学疲惫等问题。
1.2.1 教学内容滞后
在信息化社会里,各种先进的电子设备和功能强大的软件层出不穷,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往往滞后多年,比如社会上普遍使用办公软件Office2010时,我们在讲Office2003;笔记本装机系统已经普及Win7,但我们的机房还在用WinXP。学生经常抱怨“社会上用的,学校不教,学校教的,社会上不用”。
因此,为避免教学内容滞后,不仅教学软件与硬件设备要升级,教师还要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网络最新流行元素。
1.2.2 教学过于集中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一新生的公共必修课,各专业均安排在第一学期上课,教学过于集中。以我校为例,2013级非计算机专业大一新生近3000人,而负责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仅有10人,师生比例高达1:300,不仅机房设备紧张、损耗加剧,教师在教学中也极易产生疲惫感,作业批改量过大,教学效果无法保证。为此,我们考虑将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化,分布在两个学期上课,专业自主选择上课模块。
1.2.3 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下的新问题
“机房边讲边练”是计算机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特色。但新问题也随之产生,教师在教师机处演示讲解时,无法关注到学生状态;学生因学习起点不同对所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同,课堂教学进度不好把控;一味的边讲边练,留给学生的学习思考空间过少,学生作品缺乏创意。因此,需要加强课堂教学设计、开放性教学资源、作品设计、评价考核等多个环节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2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构建模块化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依据各专业(群)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需求分析,建立以“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与专业需求相结合”为主要特色的模块化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要充分考虑生源特点和专业需求两个方面,教学内容不能是“零起点”,也不能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模块设置要经过专业需求调研与分析,应当包括静态和动态两大类教学模块。所谓静态教学模块即为通用模块,属于大学通识教育的内容,这里我们将教学内容划分了6个通用模块,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与互联网应用、Windows操作系统、Word排版、Excel电子表格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设计。而动态教学模块则是专业自选模块,根据我校专业群分类设置以下两个模块:对理科电子类学生开设语言类(编程工具)模块;对管理类学生开设Ms Office高级应用类模块。
开设学期分布在第一、二学期,比如第一学期可以选择基础知识、Windows、互联网、字处理、电子表格模块,第二学期是演示文稿设计以及专业高级案例应用或语言类模块,这样可以降低周学时总数,改善教学过于集中的现状,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案例选取要结合专业需求,能够体现适用性和实用性,尽量使用企业真实案例设置实训内容,使学生学有所用。
3 建立较为完善的计算机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不是简单的学生听教师讲、跟着教师练,而是以学生作为主体,突出“任务驱动一案例教学一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成为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环节引导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
3.1 学期初向学生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使学生明确课程教学任务、考核方式;要求学生根据授课计划做好每次课的课前准备,如阅读教材、收集资料或素材,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3.2 采用分层次教学,为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从专业实际应用出发大胆创设情境,参考案例自行设计作品,应用到案例相关知识点即可;案例选取不易过大,讲练以2-3个知识点为一小节,随时关注学生状态,巡视辅导及时小结,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练习时间。这样,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才能够保证。
3.3 利用开放性教学资源(电子教材、案例素材与样品、优秀学生作品展示、计算机基础相关认证考试试题集等)满足学生的课后学习需求;课程应用分层次过关式过程考核,模块考核未通过者需要自行网络学习,直至考试通过。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其具备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4 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为顺利完成后续课 程打下良好基础,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成为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值得我们去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罗祖玲.基于就业能力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30.
摘要: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课程是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本文结合课程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根据模块化的思想,提出了一种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模块化教学模式,来改变传统的编排方式,把复杂的内容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内容紧凑,逻辑性强,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模块化;程序设计;教学模式;思考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系列中的核心课程,是基础性、实践性和拓展性较强的课程。在整个计算机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传统的教学过程存在层次不分明、知识点零乱,缺乏逻辑性,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从课程教学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角度,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和实践,将模块化思想应用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组织上,提出了一种新型模块化的教学模式。
2 模块化教学的实施
“模块化“将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方式。模块化教学方法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学习目标明确;知识结构清晰;教、学、做严格统一。将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我们以开发小型的管理系统为导向,把整个课程教学内容分成数据库设计基础模块、数据基本操作模块、查询模块、可视化技术模块、实训模块等五个模块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将整个课程的所有的知识点融入到每一个模块当中,项目设计要以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块化教学的结构图
3 整合模块设计的思路
3.1 数据库设计基础模块
通过对项目设计的目的与意义进行分析,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引出数据库的设计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思考在数据管理系统中如何将需要解决问题转化为计算机能处理的数据以及数据的表示方法,数据表示包括数据内容和数据类型两种,引导出数据的类型的概念、运算方法和常用的函数,在讲授的过程中和原有的数学知识相结合,知识简单易懂,达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阶段实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为后续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数据操作模块
给学生展示实例,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在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过程中数据的组织形式,引出关系既表,学习创建表的知识,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量很大,如果不把数据有规则的放在一起,对以后用户检索信息会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必须把数据按一定的组织结构放在数据库中,进一步讲授数据库的操作方法,在开发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时,即使一个规模不大的应用系统也会有多种类型的文件,如果没有一个有效地管理工具,将会给开发工作以及以后的系统维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把所有的文件有效地组织在一起,引导出项目管理器的使用方法。通过阶段性实训,掌握表、数据库和项目管理器的操作方法,对开发数据库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3.3 查询模块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核心重点在查询上,所以把查询独立设计为一个模块,在查询的过程中要用到多种查询,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来讲解各种查询知识,让学生学会通过各种方法来检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学生在检索数据的时候,方法灵活多变,通过阶段实训,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意义有更深的认识,更扎实掌握查询知识,进一步提高数据检索信息的能力。
3.4 可视化的技术模块
为了使用户与数据库管理软件更好的进行交流,Visual Foxpro提供了可视化的工具,让用户不用编程就可以创建友好的应用程序的界面,并完成对每个文件的操作。在设计表单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行操作,发现问题,让学生懂得大多控件都是需要方法和事件代码来实现的,给学生展示示例,为了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要按照一定结构编写程序,引出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包括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为使用户更方便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交互,学习菜单的设计方法,为方便用户查看所需要的资料,我们需要采用更灵活的输入形式,报表和标签。通过阶段性实训,让学生掌握两种程序设计的方法,更好的编写程序代码,提高程序的运行的效率,巩固菜单和报表的设计方法,以便更好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来满足用户的需要。
3.5 综合实训模块
对其它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学习到本项目涉及不到的知识,同时归纳总结,开发应用管理系统的相似和不同。特别是综合性的项目将数据原理,程序设计,菜单设计等多种内容组合到一起,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
4 教学方法实施
按每组多样性的原则,以4-6人为一个小组,在同一个小组,小组成员沟通交流显得特别重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团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检索信息的能力,在课堂上用PBL教学模式,让学生发现问题,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积极讨论,相互启发,老师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每堂课准备一些计算机二级考试试题,让学生进行抢答分析,一方面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为开发应用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和计算机二级考点联系起来,符合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电子邮件提交个性化的作业结果,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在课程网站上公布了教师的E-mail地址。通过问题在线解答,所有问题和答案都在网上,以供其他同学参考学习。利用教学网站平台,把大量的电子教案与试题传到网上,供学生查询和使用。
5 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改变传统的“一举定终身”考试模式,按照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来测试,考试方式包括笔答、口试,项目答辩的方式(各占比40%、20%,40%)笔答题按国家二级考试的题型,出题涉及到A 、B、 C、三份试卷,考题覆盖课程的全部知识点,学生统一抽题考试,做到公平公正,增加口试环节,在口试环节任意抽出部分题让学生分析作答,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察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项目答辩环节,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6 结语
模块化教学是把复杂和相互交叉的知识,根据知识的联系性分成若干各模块,设计模块的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以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为主线,对知识进行系统和整合,让学生对课程的知识有了整体的把握,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实践证明,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循序渐进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操作技能。学生的创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逐渐提高,教学效果良好,同时模块化教学模式对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方法需要灵活多变,对学科的知识掌握透彻,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是在以后研究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白淼.C语言阶段模块化教学模式初探[J].时代教育 2011(2)56-57
[2] 夏欣 朱淑鑫.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分层次模块化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 2011(8)154-155
[3] 张 波 雷东升.模块化案例教学在“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9
[4]雷珍容.“以学习者为中心”课程大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现代大学教育,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