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骨科护理论文范文

骨科护理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科护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骨科护理论文

第1篇:骨科护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X线计算机

【Abstract】Objective:AnalyzesyoungpeoplewaistintervertebraldiscprominentsicknessCTandtheclinicalmanifestationcharacteristic.Materialandmethod:CTdiagnosestheyoungpeoplewaistintervertebraldiscprominentsickness23examples,passesthroughthesurgerypathologyorclinicaldissolvesthecollagenenzymetreatmentconfirmationaftertheskinpuncture.Results:Thissicknessoccupiestheintervertebraldiscisprominentsickness1.4%,theclinicalcharacteristicislumbagopartnerlowerlimbemanatefromthepain;Thisgetssickwiththewoundrelationsisclose.Thecommonprominenttypeiscentral(7241%).Conclusion:YoungpeoplewaistintervertebraldiscprominentsicknessclinicalisdifferentwiththeCTperformanceandtheadult.CTwastheearlyaccuratediagnosiswhichthisgotsickhasprovidedtheguarantee.

【Keywords】Thewaistintervertebraldiscisprominentsickness;Youngpeople;Xcomputer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发生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多见于30岁以上的成年人。青少年时期椎间盘尚未发生退变,只有椎间盘存在先天发育缺陷或因外力损伤时,才有可能诱发本病,所以临床上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较少见。我院自1996年以来,经CT检查诊断青少年(年龄≤20岁)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探讨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笔者对23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与CT表现特点进行回顾分析讨论。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自1996年~2006年,我院CT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628例,其中20岁以下23例(14%)。23例中,男性18例,女性5例,男女之比约为3∶1。年龄最小的15岁,平均17.5岁。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余10例经其他影像学方法(如椎管造影,磁共振成像)和临床经皮穿刺溶胶原酶治疗确诊。发病前有明显外伤暴力病史者14例(占60.87%),有轻微扭伤史者7例(占3043%),无确切外伤史者2例(占8.7%)。

1.2症状与体征:腰痛伴下肢放射痛11例(4782%),单纯腰痛者9例(39.13%),单纯下肢痛或麻木者3例(1305%)。病史1天~2年,发病最短为急性腰外伤后1天。腰椎生理弯曲变直8例(3478%);椎旁有明显压痛点15例(62.22%),其中13例向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21例(9130%),其中双侧5例,单侧16例。

1.3检查方法:使用东芝TCT-500S和西门子Emotin6螺旋CT扫描仪,常规对L3~L4,L4~L5和L5~S1椎间盘行横断扫描,扫描中心线平行于椎间盘层面,软组织窗35/300,骨窗200/2000。

2结果

2.1突出部位:本组23例中,共有29个椎间盘突出,其中L4~L513例,L5~S14例,L4~L5和L5~S1同时发病者6例。

2.2突出类型:中央型21个(72.41%,21/29);旁侧型8个(27.5%,8/29),其中右后突3个,左后突2个,右侧突2个,左侧突1个。

2.3伴随征象:突出椎间盘有钙化1个,伴有侧隐窝狭窄有11个(3793%,11/29),共9例患者(3913%,9/23);伴椎间孔狭窄者7个(24.13%,7/29),占总例数的30.43%(7/23);其中单侧者6个,双侧者1个。有明显神经根肿胀者8个(27.58%,8/29)。未见椎间盘真空征,黄韧带肥厚和椎体小关节肥大等征象。3讨论

3.1临床与CT征象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多见,我院CT检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总例数为1628例,年龄在20岁以下的23例,占总例数的14%,而文献报道在4%以内[1]。一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发生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2]。由于青少年时期椎间盘尚未发生退变,所以椎间盘突出在临床和CT征象上较成年人有着不同之处。①本组病例中,男女比例与文献报道的成人组相似,但有外伤史者成年人一般在55%[3],而本组为91.30%,较成年人明显提高。②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与成年人有较大差异。表现为患者临床症状较轻,而体征相对较重。本组病例中表现为典型腰痛伴下肢放射痛者为4782%,不到一半,而临床检查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却占9130%,有椎旁压痛并下肢放射痛者65.22%,亦较多。③文献报道椎间盘突出症的类型在成年人以旁侧型较多,中央型一般占37%~43%[2],而本组病例中以中央型居多,占7241%较成年人明显增多。④椎间盘突出伴有钙化,侧隐窝狭窄和椎间隙变窄者与文献报道的成年人相似。但本组病例中不伴有椎体和关节突肥大,即狭窄主要为发育性狭窄。⑤成年人椎间盘突出伴有椎间盘真空征较常见,本组病例不伴有真空征。

3.2发病机理:由于青少年椎间盘结构相对正常,尚未发生变性或退行性变轻微,纤维环不易破裂,因此严重的外伤和暴力扭曲至软骨板破裂是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少数患者可能因腰骶部或纤维环本身发育缺陷,轻微外伤或无明显诱因即可发生纤维环破裂致髓核突出,后者与成人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制相似。同时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轻而体征较重,其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就显得特别重要。CT能够较准确地发现腰椎间盘突出及其伴随情况,因而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保证。

4附图

图1女,15岁。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双侧侧隐窝狭窄,神经根受压。图2男,17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双侧侧隐窝狭窄,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图3男,14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后缘软骨结节,椎管及双侧隐窝狭窄。图4男,18岁。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伴双侧侧隐窝狭窄。

参考文献

1蒋位庄、尚天裕.少年腰椎软骨破裂症.中华骨科杂志,1982.2:34

第2篇:骨科护理论文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3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该120例骨科患者中,包括骨折患者,颅骨牵引,颈椎术,骨髓炎,脊椎术等多种情况,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8~65岁。其中,试验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为34~75岁,平均年龄为(46.2±10.9)岁;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为36~72岁,平均年龄为(45.8±11.2)岁。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效果,如术后疼痛感、并发症发生率等。

1.2.1对照组

谨遵医嘱,进行常规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后,实施传统的护理措施。

1.2.2试验组

在常规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后,采取舒适护理,方法如下。⑴心理护理:患者常常表现出焦虑与无助,情绪波动较大,依赖性强。由于行动不便,社交活动减少,生活单调乏味,渐渐对治疗失去信心,拒绝与人倾诉,甚至有抑郁自杀的倾向。针对上述问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很有必要。①对患者因疼痛或不适而发出的哭泣、、抱怨等,需给予细心的安慰。了解各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有计划的对骨科疾病的病因,发展,治疗,恢复过程进行讲解,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观念,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适时用保证、指导、鼓励等方式为患者提供精神上的支柱,使消极心理得到改善,树立信心。②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通过双方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为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并督促家属给与物质支持和精神激励。⑵饮食舒适护理:对于骨科患者,往往行动不便,缺乏锻炼,常有便秘或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应该帮助或者督促患者定期排便,因此科学的饮食护理是避免上述并发症发生的关键。首先,在饮食上增加饮水量,多食用流体食物;其次,增加膳食纤维食物的食用;同时配合适量的水果,提高维生素的摄入量,保持营养均衡。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每天进行定量的腹部按摩活动,以便促进胃肠蠕动,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尽量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⑶日常舒适护理:在舒缓期,患者疼痛感较轻,可以每天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展开简单的康复训练。通过伸张、散步,有效的缓解关节压力,保持其灵活性,不仅能减轻疼痛,防止麻木,还能舒缓患者心情,释放压力。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应针对性的制定训练计划,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患者,可以在午后进行40min左右的日光浴,增强免疫力;对于行动方便的患者,可增加有氧运动,促进呼吸系统更新,增加肺活量。

1.3评价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感、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疼痛标准:采用等级评定法进行疼痛程度的比较分析。0级:无疼痛,I级:轻微疼痛,II级:中度疼痛,III级:重度疼痛,IV级:极度疼痛。满意度评价:3个等级分别为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结果以(n,%)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感比较采取舒适护理的试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骨科患者大多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的疼痛和不适是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及恢复时间延长的重要原因。术后的疼痛会刺激交感神经反射,诱导机体释放5-羟色胺等物质,从而引起血管收缩,导致切口缺血,影响伤口愈合。严重者可诱发血栓形成,同时还会引起情绪低落,出现抑郁症状[2]。舒适护理是最近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现代化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在传统的护理基础上,着重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护理和调理[3]。通过采取全方位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进行安慰和排解,进而缓解心理压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第3篇:骨科护理论文范文

1香港特别行政区医疗政策对专科护理发展的影响

香港的医疗采取双轨制度,既有公营也有私营,其中90%住院患者接受公营(即医管局)服务,医管局也承担了公共卫生服务。香港医疗服务呈三层架构:包括基层医疗、中层及第三层医疗(住院服务)和廷续医疗服务。而香港的医疗政策不会使市民因经济原因而得不到适当的医疗照顾。由于香港公营医疗服务占住院人数的90%,同时并兼顾了延续医疗,也代表了香港的专科护理不只扎根于医院,必须走出社区,跟进出院患者的持续照顾和提供基层护理照顾,落实“治未病”的理念。

2香港骨科护理专业发展的方向

面对医疗科学的急速发展,香港骨科医疗服务也紧随其后,乃至于服务文化也面对着不少的挑战。

2.1应付日益增加的服务需求随着社会趋向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的患者逐渐增多,医疗从医院走到社区,翻开了骨科医疗和护理的新篇章。

2.2确保医护服务素质及安全医疗科技日益发展,治疗趋多元化,迈向高新医疗技术的发展。国民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有更高要求和期望,为骨科护理迎来新的挑战,骨科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时配合新科技医疗的临床护理需要,更须深入了解骨科相关专科的治疗和预防,为患者作出适当的护理和防预措施,以满足患者和家属的合理需要。而这也推动了骨科护理需要向更高层次发展。

2.3欠缺具骨科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随着教育制度的健全发展,不单选择的学科增多,在医疗护理行业内,各专科医护人员需求日渐加大,护士在专科的选择多了,造成了行业内外的竞争。要留住有足够骨科专科知识的护士,骨科专科培训与专科护士的职能发展是挽留人才的两个重要措施。

3骨科专科护理需要发展的因素

3.1患者服务方面骨科患者服务是需要由多个医护专业及专职人员(如理疗师、职业治疗师、社工人员等)组成的医疗团队分工合作,每日在临床照顾患者的骨科护士具有骨科专科知识和经验,顺理成章地成为患者的和团队工作的统筹者。骨科专科护士必须具有分析力、决断力、良好的沟通技巧与管理能力,以平衡医疗团队的工作,为患者实施合理的优质护理服务。加入骨科专科护理元素,加强患者和家属对治疗和护理流程的信心,和谐护患关系,强化治疗效益,减少纠纷。

3.2护理发展方面专科护理发展为骨科护士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让他们更有目标地追求自我发展,提升护士在骨科护理专业上的素养,与骨科医疗能同步发展,以保障患者由治疗至康复的过程。

3.3骨科专业护理发展的目标发展骨科护理很重要,确立发展目标更是首要:①完善患者骨科专科护理服务;②促进骨科护理专业培训,作为专科护理成长发展的基石;③激励护士增长自我价值;④为护士职业发展做好长远的计划配合临床需要;⑤以有意义的专科发展挽留人才;⑥利用专科与管理知识,加强临床护理领导能力,充分发挥专科护理绩效。

4帮助骨科专科护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利用现代学术和管理支持发展

4.1信息科技发展平台利用临床服务的信息科技的设置,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数据平台以更有效支持诊断、处方药物、影像、病案和护理文件处理等,与私营医疗机构设置共享信息平台,更有利于患者的医事服务和治疗。

4.2推动循证医疗以科学数据及临床科研成果为基础,从而确定治疗护理成效和患者安全为目标,制定指引规范护理行为,让专科护理能清淅、有效地按临床需要提供服务,保障患者护理效果。引入临床审计更确保执行效果,并可藉结果寻求改善。

4.3设立临床素质保证建立患者安全的护理文化,使护士都清楚以循证医学和护理、实证为本作为患者的治理方案,统一临床常规指引,依据医疗机构订立服务评审标准,建立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使骨科护理服务向与国际接轨方向迈进,确立处理医疗投诉及医患关系机制,减少护患矛盾,增加患者对专科护理的信心。

5以骨科护理专科培训加强人力资源发展

人才是医院的重要资产,通过高阶和各副专科的骨科专科护理培训,巩固专业服务意识,以多渠道与员工沟通,使员工紧跟医院的专科发展方向,确立医院文化,可促使人才留任。由一个权威和具声誉的机构如专科学院、医管局等承办专科护理培训和考核,令社会和专业人士接受这统一和具水平的培训课程。

6香港骨科专科护理培训现状

6.1骨科专科护理培训的目标与专业发展是相互配合的:①提供更深更广的骨科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的培训,以配合日新月异的临床医疗和患者治理的需求。②除科技外,培训更需加入人文、管理、社会等知识辅助临床需要。③培养具内涵的骨科护士:有成熟心智、阳光心灵、视病犹亲的关爱、积极求知、以良好沟通维持医护团队精神,从宏观多角度分析并接纳不同的治理方案。④让学员明白自己的定位、价值,令他们接受培训后随着知识与技术的增长,在临床工作更自信、有安全感,令人信服。

6.2骨科专科护理培训的内容我们以分阶课程提供不同程度的护士培训。见图2。

6.2.1初级骨科护理课程初进入骨科专业的护士,无论注册或登记护士都可学习初级骨科护理课程。内容为骨科的骨干知识和技术,让学员有基本学术知识支持临床工作。课程授课20小时,内容包括了基础的骨科护理知识和技巧。

6.2.2高级骨科护理课程这是让有志于骨科专科护理发展的护士参加,要求学员在骨科部门最少有三年工作经验,完成初级骨科护理课程、评核范围要求,学习前需已接受核心专科培训,且经部门经理推荐。理论课程课时超过88小时,课程结束后便进入6个星期临床培训,在认可的培训中心导师指导下完成。最后经考试,个案研究报告评核等合格才可以获得证书。课程包括较深入的一般骨科护理和手、足外科,脊椎、关节置换、创伤科,运动创伤和复健科等专科护理。让护士能吸纳多元性的骨科专科和安全的护理。

6.2.3其他深入及辅助的课程一些有关人文、社会、管理等都是重要的辅助学科。而骨科亚专科护理课程会是伴随骨科专业发展的重要培训方向。

7推动骨科专科护理发展新阶段——香港骨科护理学院

为持续倡导骨科护理专科进阶发展,香港骨科护理学院于2012年成立,目的是倡导骨科专科护理和临床实践进阶,制定专科标准、道德伦理,加强骨科护理专业诚信,为民众提供优质骨科护理照顾。与港内外医护人员保持沟通合作,专业交流,搭建信息平台,促进骨科护理科研和现代化发展。致力于骨科护士的持续专业培训,提高骨科专科护理的社会认可度。

8骨科专科培训与临床护理职能的发展

骨科专科培训与临床护理职能是相辅相成的。骨科专科培训为临床患者提供了更专业到位的护理知识。同样的,骨科专科护士的职称,使同事与患者可清晰地辩别护士所持的专业知识,患者更乐意接受骨科专科护士为他们服务。香港医管局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设立骨科专科护士、资深护师职位和2011年开始推行的顾问护师职位。更确立并完善了专科护理团队的架构,让护士在自选的专科内可选择在管理或临床学术护理方面的发展,也深化和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

8.1骨科专科护士香港普通注册护士完成高级骨科护理培训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有基础管理培训,年终工作考核良好,经部门运作经理推荐便可在医管局中央护理部登记成为骨科专科护士。临床上他会为患者提供骨科专业护理,以临床路径模式执行个案护理,参与科研和实证为本的护理。

8.2骨科资深护师(护士长)属晋升职位,有5年或以上临床护理经验且最少具3年骨科临床护理经验,持护理或有关学科本科文凭,具骨科专科护士资历及管理学文凭,若有相关硕士文凭尤佳。骨科资深护师是骨科病房内护理小组的管理者和督导者,除了负责复杂的临床护理,同时也负责向下属护士提供专业护理意见和监督执行。资深的骨科护师也是骨科病房的主管,协助病房经理计划、执行并监察病房管理的工作战略,参与骨科护理标准、规章和临床路径的建立。在学术上其是临床护理科研的领导和施行者,是骨科专科培训课程的骨干导师。职能是骨科专业护理元素占70%,管理元素占30%。

8.3骨科病房经理骨科资深护师若有二年或以上的管理经验,即有资格申请晋升骨科病房经理空缺,这属于护理管理发展职位。主要职务是带领病房内各级人员结合骨科和其他协助的医疗团队合作,为所属患者提供安全的优质护理。负责为下属护士及员工进行骨科专科和各项在职培训、相关的考核和督导,制定病房年度工作目标,倡导并支持临床科研。负责病房内外的沟通事务,协助骨科部门运作经理计划和执行部门发展事务,也须协助骨科顾问护师做好有关骨科临床护理的执行与发展。在职能方面,骨科专业护理元素占30%,管理元素占70%。

8.4骨科部门运作经理骨科资深护师持护理或有关学科硕士文凭,有管理学文凭,具10年或以上骨科临床护理经验并有最少5年临床管理经验,可申请医管局内各医院的骨科部门运作经理职位。这也是护理管理发展职位,统管骨科部门内各单位的护理管理工作,与院方中央护理部一起负责骨科部门护理和相关人手的招聘、专科培训、考核等人事事务。协助骨科主管部门的发展策略与战略,联系部门内外支持专科及部门,落实及督导监察效果,目标是为骨科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服务。与骨科顾问护师沟通合作以增进骨科专科教育和发展。

9骨科专科护理职能新发展

近年来,随着患者服务的拓展,骨科护理专业除了在管理上发展外,骨科护理的专科发展更是急切。

9.1骨科顾问护师骨科顾问护师一职也于2011年开始推行。这是骨科资深护师晋升职位,骨科资深护师具护理硕士文凭及10年或以上骨科临床经验,并有管理文凭者可申请。业界期望骨科顾问护师可以为复杂的骨科患者提供跨专业的护理服务和意见,令患者无论身处任何专科都可得到系统性、整体性的护理(由入院至康复,含出院后的家居护理)。从而缩短住院周期。骨科患者护理从住院延伸至门诊,甚至社区的照顾。延伸护理可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再入院率。于学术方面,骨科顾问护师负责领导骨科护理科研和临床应用发展,为骨科专业内各专科护理的培训划出框架。骨科顾问护师职位的确立使骨科临床护理架构更完整,护理团队内除了部门运作经理管理一部分外,骨科顾问护师分担了专科护理学术顾问、培训和发展。两者合作,各司其职,强化骨科护理和患者服务,令患者和医护团队更有信心。

9.2骨科护士门诊患者从住院至出院回家,不同的康复阶段按患者需要而有不同的护理。过去专科护理只限于住院,骨科护士门诊补充了患者出院后专科家居护理的空白,从身、心、社、灵多角度得到适时及适当的专科护理照顾。由骨科顾问护师带领骨科资深护师负责骨科护士门诊,除使患者得到整体护理外,适当的患者服务分工可降低医护团队的工作压力,更提升了护士的士气,加强他们对骨科专科护理发展的信心,直接留住人才。

10小结

第4篇:骨科护理论文范文

1.加强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医院要按时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并要组织相关负责人或部门对培训内容进行按期考核。并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督促护理人员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2.完善管理制度:针对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制定了相关的制度规定,如《护患沟通规定》、《护理人员职责》、《骨科护理安全措施》、《骨科患者病历书写规范》等。在骨科科室内部建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各负其责。对护理质量的监控重点应均匀分布在各项操作中,如输液输血、手术前的准备以及急救措施等。要不定期对检查指标进行抽检,并开展质量评比,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极个别问题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每月举行的质量分析讲评中及时指出并加以改正。如在检查中发现违纪违规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对当事人进行处罚,以告诫其他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对护理安全引起重视。

3.加强法律意识:医院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基础的法律知识培训,要提高护理人员对医疗事故的处理能力,并要了解与其相关的法律措施,提升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让护理人员都能运用法律法规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以及自我保护。

4.强化护理人员责任性:很多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责任心低下,导致患者出现不满情绪。因此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其进行相关的道德培训,并要将事故责任落实到个人,强化其责任心,使其从思想上意识到责任心的重要性。

5.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很多患者在入院后由于不同情况导致其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对治疗产生较大的影响。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于患者的疾病护理还要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护理,对于出现问题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沟通,找到问题的根源后再对其进行相应的疏导以及安慰工作。对于对治疗出现抗拒心理的患者要及时进行安抚,多为患者讲解治疗成功案例,减少患者的抗拒心理。护理人员在沟通的过程中要保持和蔼、耐心的态度,让患者感到安慰,进而以一个健康平和的态度度过治疗康复阶段。

6.加强沟通强化护理: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骨科患者通常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监视,防止患者在术后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此外还要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健康教育,包括饮食健康、行为健康等,防止患者在不自觉中出现影响病情恢复的行为。

7.优化人力资源调配:很多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护理人员交接班时病情交代不清楚而发生,护士长要安排好科室护理人员的排班工作,并要对交接班工作进行严密监控。此外还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根据个人所长安排其从事适合的工作,减少科室内纠纷的发生,达到人力利用最大化。

第5篇:骨科护理论文范文

观察两组护生理论知识、操作掌握情况及工作积极性。理论知识及操作判定:分发每位护生一份我科相关知识的理论试题,由每位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自完成,然后每位护生在本科室实习最后一周,完成我科一项护理操作,分别对每位护生考试结果进行评分,理论知识及操作每项100分。工作积极性判定:结合每位护理实习生平时工作表现情况,通过全科室的护理人员对每位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进行评价,其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四)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观察两组患者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情况。观察组护生理论知识评分(91.1±4.1)分,操作评分(89.1±2.4)分。对照组护生理论知识评分(73.1±3.8)分,操作评分(70.21±2.2)分。观察组护生理论知识评分、操作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二)观察两组护生工作积极性情况。经带教模式干预后,对照组护生工作积极性优秀14例,良好16例,一般8例,较差7例,其中优良率为88.9%。观察组护生工作积极性优秀24例,良好16例,一般4例,较差1例,其中优良率66.7%。观察组护生工作积极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护理学是一项以培养医疗一线工作者、协助临床医生诊疗和服务患者为主要目地的实践性科学[2]。要与病人密切接触,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有一定的临床护理技能,还要求其具备相关的临床理论知识,方便与病人及患者家属沟通。而实习是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途径,是培养护理工作者的必经之路。如何提高实习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值得临床教学医院及每位带教老师探讨。

骨科是护理中比较繁重的一科,大部分患者均是生活不能自理或是长期卧床的病人。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及功能锻炼。前两者是临床医生的主要工作,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第三步治疗计划:功能锻炼。让护理实习学生跟随医生完成查房,不仅理解复位、固定的基本知识及方法、对护理实践操作能力有所指导,更能增加护理实习生的相关骨科知识,方便处理紧急情况、了解护理步骤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本研究显示,应用于医护结合工作模式进行护理实习生的带教,明显提高护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的掌握,增加了护生工作的积极性。

第6篇:骨科护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骨科护理人员为30名,包括4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19名护士,3名助理护士;年龄为21-39岁,平均年龄为(27.6±5.6)岁。

1.2方法

1.2.1明确该科护理工作的目标责任体系:首先明确护士长的管理目标责任,其次要明确护士的工作目标责任。①护士长:通过OEC管理模式的引入,护士长要具备细致认真检查临床各项护理工作的能力,并通过调查分析,编制出科学的工作流程,合理安排护士工作并严格按照相关护理标准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避免护理问题再次发生。②护士:熟知护理工作的细化标准,能够按照护理规程与相关制度落实护理任务,且可按照编制标准实现自我检查、调节与相互监督,强化责任感,提升工作敏感度。

1.2.2细化护理工作的日清体系:

①护理工作经细化分解后归结至独立工作:护士将护理工作流程进行细化与分解,并将分解后的流程视为一项独立的护理工作完成,如大到急性传染患者的应急预案、危重病人的抢救步骤,小到治疗车的清洁与整理、卫生巾开关灯时间、患者病床旁的桌椅摆放等,将其落实到各个班组、各个岗位、个人与对应时间段;

②贯彻与落实护患沟通责任制:护士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要充分重视每位患者的整体性与自主性,并参照其自身实际情况采取针对化、个性化的护理,患者入院至出院由专门护士负责,既有利于护士深入了解患者情况与需求,也有利于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从而保持身心愉悦,加速康复;护士针对患者疾病进行宣教,详细介绍疾病防治知识,日清体系落实过程中,每位护士负责患者数量为7-9例;值班时制定每天的护理工作目标,结束后则自检工作完成情况;医疗护理中,注重落实患者的临床路径、编制护理服务套餐,对患者疼痛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③贯彻与落实无痛目标患者认证制:编制科室信息表与科室个人考核表,以便对每天护理工作的细化、分解与量化情况进行登记,查找护士在具体护理工作中的优缺点,并通过讨论、分析问题找到解决不合理工作方法或环节的对策,从而实现护理工作的提升。

1.3数据处理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

2结果

(a)骨科引入OEC管理模式后,每月的科室组织自查结果显示:护理服务套餐落实率与临床路径落实率均为100%,受到科室主任与医生的广泛好评,且随着OEC管理模式进程,无痛病房管理日渐完善,患者住院期间的身心愉悦感增强,护士对自身服务的满意度也显著提升。

(b)院内组织质控小组考核结果显示:医院每月向住院时间>3d的患者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结果显示护理工作满意度均>97%。此外,消毒隔离合格率>99%,急救物品合格率>99%,技术操作合格率>98%,基础护理合格率>99%,文件书写合格率>95%。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院骨科采用OEC管理模式后,院内质控与科室内自查的结果较之于未采用前要好得多,OEC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如下。

3.1目标责任体系有利于强化全员的质控意识:骨科医护工作中,OEC管理模式之所以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够贯彻执行,通过管理理念的反复强调,有利于护士转变传统护理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将工作采取量化的形式完成,认识到每一环节的护理质量关乎护理活动的整体进程,进而可自主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工作。

3.2日清体系有利于提升护士综合素质:日清体系贯穿于细化分解护理工作的全程,可帮助护士了解其工作绩效。护士下班前通过对所记录工作完成情况的查看,可自主进行工作量化分析,在提高自身工作积极性的同时,还可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加以学习并改正,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得到更好的工作绩效。日清体系还可增加护士与护士长的沟通频率,有利于护士取长补短,合理分析工作中的不足,使护理质量持续上升。

第7篇:骨科护理论文范文

1.1医院护理方法

(1)医院常规基础护理:1)病情监测,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息率、呼吸情况、血氧饱和度等,增加夜间病房巡视,严密观察和患者病情的变化,如在护理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反馈,以便及时做好对症处理。2)病区环境护理。病房的整洁程度、舒适度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良好的病区环境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生理、心理痛苦,提升治疗依从性。第一,做好通风、消毒工作,保持良好的温湿度。第二,保持病房安静,医护工作时动作轻柔,病房内电子设备声音调整至合适的低度;第三,在日常护理中,尽量让器材和药物离开患者的视线范围,避免因紧张、恐惧心理造成的疼痛加重。第四,即将用到的输液及清洗液应提前放入恒温箱,避免患者低温不适。(2)并发症预防。骨科患者患者多存有肢体功能障碍,活动能力受限,在这种情况下且患者的呼吸系统、血液循环功能也会受到影响[2],因此骨科患者容易发生静脉血栓、呼吸系统感染、压疮以及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对此,1)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我院护理人员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尽早开展肢体功能锻炼,密切关注患者的病区的血运情况,指导和帮助患者做相关肢体按摩和关节运动。2)呼吸道相关并发症预防护理:口腔是病原入侵的重要途径,每日一次检查患者的口腔,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障患者的口腔卫生。对于长期卧床病人,医护定期做患者口腔分泌物培养和分析,据情况选用漱口液。3)皮肤护理。每日更换患者的被褥、枕头、床单,保障病床的平整、干燥和舒适,定期帮助患者更换姿势,对长时间受压皮肤进行放松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患者长时间卧床而产生的皮肤不适及压疮情况。4)泌尿外科并发症的预见性骨科护理:对于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或指导患者家属清理患者的排泄物,并及时清洗更换衣物,仔细清洗局部区域,保持患者外的干燥、清洁。(3)预见性心理护理。骨科患者多面临生理、心理的双重痛苦,易滋生抑郁、焦虑、悲观等负性情绪,给患者的康复造成消极影响,治疗时间的长短,家庭、经济条件,学习、工作等社会关系都会对患者的心理、精神产生作用。对此,我院做以下心理疏导:1)在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自我介绍,微笑服务,尽量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对于需行手术的患者,前1~2天对患者开展人性化探视,舒缓患者紧张情绪。2)对于特殊人群的护理,如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增加其家属陪护的时间,鼓励患者亲属、朋友等家庭社会关系与患者交流谈心,减少患者心理压力,以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支持和安慰。3)讲解成功病例,让患者放松身心,树立康复信心。

1.2医院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涉及数据用SPSS1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x±s表示,计数资料%表示,组间比较以x2和T值检验,以P<0.05差异为存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预见组的并发症少于常规组,患者满意度为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体报告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

经过预见性骨科护理后,我院从生理、心理、病区环境、社会关系四个方面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每方面分1~4级,对应1~4分,满分16,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结果预见组患者评分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3.讨论

医院骨科患者一般卧床时间较长,部分机体功能存在一定障碍,生活自理程度较差,因此容易产生多种并发症,且患者易滋生负性心理、精神、情绪。在预见性骨科护理中,护理人员通过全面了解患者身心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的护理措施,提升了了护理的有效性。在本次研究中,预见组24例患者经过基础护理、心理预见护理、并发症预见护理等护理后,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不适、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情况明显低于常规组,这与近年来赵冬梅[3]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此外,本研究还发现,预见性骨科护理能够更好的改善骨科患者心理、生理状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提升疗效意义重大。

第8篇:骨科护理论文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我院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共3200例,根据患者切口愈合情况以及临床表现被判定为切口出现感染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56.3±11.2)岁。

1.2方法:

本次研究对32例患者病案进行逐一调查,包括手术部位、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手术时间以及是否接台手术等,并将其进行分析和汇总。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200例患者中,共出现手术切口感染患者32例,其感染率为1%。急诊手术的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平诊手术(P<0.05);非层流室手术的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层流室(P<0.05);腰髋部以下部位手术的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颈肩上肢手术(P<0.05);手术时间>3h者的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3h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相关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急诊、非层流室、腰髋部以下部位及手术时间>3h者的切口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平诊断、层流室、颈肩上肢及手术时间≤3h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和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手术部分以及手术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

3.1.1术前准备不够充分:

对于急诊手术患者而言,由于时间仓促,术前对手术准备不够充分,无法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出全面评估,从而导致患者自身抵抗能力下降,增加了患者感染的概率。

3.1.2手术环境的原因:

术中外源性细菌种植的主要来源则是空气污染。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层流感染的发生率较低,这说明层流手术室能够减少室内细菌浓度,从而降低了患者出现感染的风险。有相关文献报道,手术室中细菌降落的数量在术中变化明显,在开始时降落量最大,结束后又会出现高峰值,充分说明了手术室中人员流动是空气污染的根本因素之一。

3.1.3手术部位:

手术本身的侵袭性让患者的抵抗力严重下降,这同样也是造成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腰髋部以下部位手术切口感染占1.3%,这可能与切口时间长、手术难度大、侵袭性操作多等因素相关。

3.2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

3.2.1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术前对患者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对导致患者机体下降的因素进行积极控制;做好患者术前皮肤准备,检查手术区域,备皮时应当接近手术时间,防止皮肤损伤,降低感染。

3.2.2手术间和物品的准备:

手术器材的灭菌同样是避免患者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选择正确的灭菌方法,结合科学的监测手段,达到最佳的灭菌效果。对于手术室中耐湿、耐热以及耐高温的器械应当采用蒸汽灭菌,其他物品应当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执行一次性物品使用原则。对于需要接台的手术室应当限制人员进出手术间,减少工作人员走动。接台手术间隙自然通风10min左右,释放空气细菌指数。同时控制好外带物品。

3.2.3缩短手术时间:

第9篇:骨科护理论文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3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该120例骨科患者中,包括骨折患者,颅骨牵引,颈椎术,骨髓炎,脊椎术等多种情况,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8~65岁。其中,试验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为34~75岁,平均年龄为(46.2±10.9)岁;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为36~72岁,平均年龄为(45.8±11.2)岁。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效果,如术后疼痛感、并发症发生率等。

1.2.1对照组

谨遵医嘱,进行常规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后,实施传统的护理措施。

1.2.2试验组

在常规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后,采取舒适护理,方法如下。⑴心理护理:患者常常表现出焦虑与无助,情绪波动较大,依赖性强。由于行动不便,社交活动减少,生活单调乏味,渐渐对治疗失去信心,拒绝与人倾诉,甚至有抑郁自杀的倾向。针对上述问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很有必要。①对患者因疼痛或不适而发出的哭泣、、抱怨等,需给予细心的安慰。了解各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有计划的对骨科疾病的病因,发展,治疗,恢复过程进行讲解,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观念,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适时用保证、指导、鼓励等方式为患者提供精神上的支柱,使消极心理得到改善,树立信心。②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通过双方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为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并督促家属给与物质支持和精神激励。⑵饮食舒适护理:对于骨科患者,往往行动不便,缺乏锻炼,常有便秘或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应该帮助或者督促患者定期排便,因此科学的饮食护理是避免上述并发症发生的关键。首先,在饮食上增加饮水量,多食用流体食物;其次,增加膳食纤维食物的食用;同时配合适量的水果,提高维生素的摄入量,保持营养均衡。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每天进行定量的腹部按摩活动,以便促进胃肠蠕动,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尽量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⑶日常舒适护理:在舒缓期,患者疼痛感较轻,可以每天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展开简单的康复训练。通过伸张、散步,有效的缓解关节压力,保持其灵活性,不仅能减轻疼痛,防止麻木,还能舒缓患者心情,释放压力。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应针对性的制定训练计划,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患者,可以在午后进行40min左右的日光浴,增强免疫力;对于行动方便的患者,可增加有氧运动,促进呼吸系统更新,增加肺活量。

1.3评价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感、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疼痛标准:采用等级评定法进行疼痛程度的比较分析。0级:无疼痛,I级:轻微疼痛,II级:中度疼痛,III级:重度疼痛,IV级:极度疼痛。满意度评价:3个等级分别为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结果以(n,%)表示,用t检验,P

2结果

两组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感比较采取舒适护理的试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

3讨论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