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级会计论文范文

初级会计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级会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级会计论文

第1篇:初级会计论文范文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会计分录则是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它贯穿于会计账务核算程序之首的咽喉部位,即: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中编制记账凭证的位置。所谓会计分录,就是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规则,确定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它是构成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换言之,会计分录格式化就是记账凭证。企业的经济业务纷繁复杂,为了准确地将经济业务及时的登记到相应的账户中去,在经济业务发生后,需要先确定会计分录,会计分录的正确与否,决定了账务处理的最终结果。

二、编制会计分录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

编制会计分录时,需要用到的基础理论知识有:1.会计科目表;2.借贷记账法及其特点;3.借贷方的记账方向确定;4.借贷记账法的会计分录编制要点;5.熟悉会计分录的格式等。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有:

(一)借贷记账法及其特点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2: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3:对账户不要求固定分类。4:以“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作为试算平衡的公式。

(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登记方向确定科目分类借方贷方资产类账户增加+减少—成本,费用类增加+减少—负债类账户减少—增加+所有者权益类减少—增加+收入类账户减少—增加+

(三)借贷记账法的分录编制要点,尽量做到“三看”:看账户名称;看增减方向;看金额大小;

(四)会计分录的格式中,要做到:借方写在上面,贷方写在借方的下面,上下错开两字;注明应记的会计科目,如需注明明细科目的,应在一级科目后面加一破折号,写上明细科目;金额用阿拉伯数字,数字后不写元,借方和贷方的金额应各自对齐.例如:借:银行存款10000贷:库存现金10000借:原材料——A材料5000贷:应付账款——某公司5000复合会计分录是指涉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账户的会计分录,这种分录在一个账户中记借方,在另外几个账户中记贷方,或者在一个账户中记贷方,在另外几个账户中记借方,即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会计分录.例如:借:制造费用6000管理费用2000贷:银行存款8000借:原材料———A材料10000贷:银行存款5000应付账款——某企业5000

三、编制会计分录的方法

(一)直接编制法:1.在经济业务中直接找出会计科目;2.根据经济业务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账户,即会计科目是增加还是减少;3.确定会计科目的类别,确定借或贷方向;4.根据会计分录的格式编制会计分录。上述四步简称为:1.找科目2.析增减3.定方向4.编分录。例如:1.将库存现金5000元,存入银行存款账户。在这笔经济业务中,涉及到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两个会计科目.现金存入银行,现金减少了,银行存款增加了,两个会计科目都是资产类的,根据资产类科目的增加记录在借方,减少记录在贷方,按照会计分录的基本格式就可以编制出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5000贷:库存现金5000以下几笔经济业务题均可用上述方法进行编制.学生只需对照会计科目表就可以找出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分析增加或是减少以后,根据每一类科目增加和减少应借应贷的方向,套用会计分录的基本格式就可以做出会计分录了。

(二)分析编制法:在下面的经济业务中,根据不同的经济业务内容需要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会计科目。例如:半年期的借款即短期借款,两年期的借款即长期借款,收到预付的购货款即预收账款,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即实收资本,机器设备即固定资产,收到前欠货款即应收账款等等,下列各种经济业务可以通过。

第2篇:初级会计论文范文

以笔者所在的电力行业为例,近年来,各大发电公司不断通过开发新项目、并购其他发电公司和相关资产、利用多种金融工具融资等方式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所涉及到的会计准则、会计概念、会计业务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我们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也经历了从基本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显然,这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如何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看起来是一名会计人员、一个部门、一个基层单位的事情,实际上与整个发电公司的财务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公司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更是有直接、间接的影响。

1.要妥善处理好会计基础工作的三种重要关系

一是会计基础工作与财务工作的关系。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工作的最基本环节,会计基础工作做得好,整个财务工作就有稳固的根基,企业的经营管理就有可靠的保障。二是会计基础工作与内控工作的关系。会计基础工作是内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基础工作与内控工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内控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因此,做好会计基础工作,也是搞好内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开展内控,梳理了流程,完善了制度,加强了执行,改善了会计外部环境,这也有利于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落实。从这个角度讲,应该把会计基础工作与内控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内控实时测评机制,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有效执行和常态化。三是会计基础工作与公司发展的关系。目前,许多公司都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这些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不仅成为统驭公司未来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而且也对公司的各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单位只有把落实会计基础工作与促进公司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切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才能为公司内部管理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依托,为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2.要集中精力解决好会计基础工作面对的三个主要矛盾

第3篇:初级会计论文范文

(一)医院会计审核存在问题我国医疗机构快速的增多,大量的私立医院的出现,让已经习惯被动发展的公立医院不得不进入到市场竞争中。由于首次面对市场竞争,让医院无法快速适应自身的角色,其竞争多是持续在专家的权威性和设备的先进性上唇枪舌战,几乎忘却的市场对于加强内部管理的基本需求。特别是一些医院在过去财务管理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又要承受市场的冲击,最终将隐藏的风险和弊端彻底暴露出来。例如,我国医院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在财务管理制度上绝不会马虎,通常在制度的要求上十分严苛。但是,又经常出现上述的类型的管理弊端,很多财务人员并不按照规范工作,账目经常出现不应有的偏差。于此同时,一些医院的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对复杂的财务管理需求难以应对,甚至在不完全了解各科目的情况下,便开始进行入账工作,在工作中易出现入错数目、入错科目等问题,这也是国内医院经常出现账目与实际支出及收入不符的原因。

(二)会计人才储备不足医院在人才方面一直有着储备意识,每年有大量的高学历专业人才在医院实习,这也保证了医院在治疗和诊断能力的持续提升。但是,医院过于关注医疗能力,忽视了财务管理的发展。现状来看,国内医院的会计人才基础薄弱,就职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在管理规范上虽然十分严格,却难以得到合理的执行,整体漏洞颇多。另外,医院在财务的人才储备上缺乏意识,并没有进行任何的储备工作,财务与医生相同,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优秀的财务能够预控医院发展中所面临的风险,而专业能力不足的会计人员,极有可能将所属医院推入到危机之中。

(三)会计监督力度不强医院通常都会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针对会计而言,以严苛的制度和会计的自律,保障财务的安全、平稳的运行。而事实上,医院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完全是“徒有其表”,主要问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监管者并不具备财务管理能力,甚至对财务知识完全不理解;另一方面则是检查制度执行力度薄弱,“走形式”的现状十分严重。

二、强化现代医院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议

(一)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医院是等级制度鲜明的机构,领导者对于下属员工的管理权限较高,这也促成了领导者的威信。加强领导对会计工作的重视,采取定期审查等方式,必然能够有效的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在具体实行上:一是加强指导工作,使会计意识到处于被重视地位;二是加强监督工作,切实有效的实现监督,督促会计避免错误的发生几率;三是提升会计与其他部门的交流,使其更加深入的了解各个科室,以降低入账错误几率,同时实现财务风险预控工作。

(二)加强基础工作规范化会计工作者通常均有从业资格证件,而考取证件则意味着涉及到大量的行为规范,这也说明任何一位会计从业者都会了解自身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但是,从会计从业现状来看,仅自我要求显然是无法满足医院发展需要的,因此应该为其建立完善、合理的规范化行为制度,使医院会计的行为能够得到约束,进而提升医院财务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建立健全医院会计管理制度位于市场竞争中的医院,必须加快实行现代化的内部管理,使自身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以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作为出发点,保障财务工作有序进行,具体在于下述几个方面:1.加强会计电算化的统一性会计电算化是市场发展的趋势,由电算化软件替代传统入账方式,并为使用者提供准确的运算数据,不仅能够降低出错几率,还将极大的提升效率。本为所提出的统一性,主要是指档案所要实行的统一管理,保障院内档案的处理工作更具效率,同时实现规范化的核算管理模式。2.加强医院经济数据分析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这也为一直处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医院敲响了警钟。经济数据对于医院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对医院某个时期工作的总结,不仅是整体的评估,还能够反馈出各个科室在该阶段的运行状况;二是研究其发展中所遇到问题的重要依撑,数据能够准确反映出医院在发展中出现的壁垒。因此,加强数据的准确获取和分析对于医院而言极其重要。

(四)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就上述医院面对的财务问题而言,应采取最好和最直接的方式便是提升财务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否则任何形式的制度都无法有效的实施。在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和水平时,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从医院入手,由医院组织工作者培训学习,增强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则是督促财务工作者,使其自我学习和提升。双管齐下的管理措施,既能够避免财务工作者懒惰不思进取,同时也为其开拓了合理的学习空间。

(五)设置内审部门在医院的等级架构中,对于医生和护士的监督管理通常十分奏效,原因在于其领导者多具备较强的医学实务能力。而财务领域负责检察的领导多是医生出身,难以满足监督需求。因此,医院应该建立专业的监督团队,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不仅是用于对财务的管理,同时还能够加强对医院内部违规操作的控制,以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

三、结语

第4篇:初级会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实施;新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Abstract:inFebruary,2006,MinistryofFinancehadissued1itemofbasicaccountingstandardsand38itemofconcreteaccountingstandards,symbolizeadaptsourcountrymarketeconomydevelopmentrequest,hastenswiththeinternationalconventionwithbusinessaccountingthecriterionsystemofficialestablishment.Ourcountrysooncarriesoutwhetherthenewaccountingstandardssystemdoesmeanbusinessaccountingthesystemsooncompletesthehistoricalmission?Thisarticlewillanalyzeourcountrynewaccountingstandardssystemfromseveralaspectsthequestionwhichpossiblymeetsintheimplementationprocessandproposedthatsolvesthequestionmentality.

keyword:Implementation;Newaccountingstandards;Accountingstandards;Accountingsystem

一、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出台的背景介绍

90年代初,财政部提出了建立中国会计准则体系这一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并制定了实现总体目标两步走的战略。1993年7月1日开始,我国施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及与其相配套的行业会计制度,标志着第一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具体准则的研究草拟工作也逐步推进。到1996年初,财政部共了30多项具体准则征求意见稿,并从1997年开始陆续定稿,截止2001年底,共了具体会计准则16项。2005年,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步入快车道,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或修订工作都在此年内完成。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京举行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会,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同时也意味着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有望得以实现。

然而,我国一直是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两个会计核算标准共存的局面,前者以规则为基础,后者以原则为基础。理论界一直存在以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的看法。实际上,两种会计核算标准所规范的内容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会计准则主要规定确认、计量和披露标准,而会计制度则主要提供会计记录指南(陈毓圭,1999)。通常情况下,记录以确认和计量为前提,而披露又以记录为基础。从新颁布的准则内容和形式看,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已尽可能地把制度的优点结合在一起,扬长避短。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地解决好它们。

二、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将给会计工作带来的问题

我国财政部2000年12月的《企业会计制度》,不仅对会计核算做出了总体规定,还就有关会计要素和一些特殊会计领域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做出了具体规定,《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2005年在工业企业全面实施。而财政部本次的会计准则,大多是针对《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处理的问题所做出的具体规范,如企业合并、合并企业报表、企业年金、职工薪酬、保险合同等。因此,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出台是否意味着企业会计制度即将完成历史使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给会计实务工作带来哪些问题和困难?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新会计准则的运用仍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会计信息的横向可比性可能进一步降低

财政部在会上称新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换言之,除了上市公司必须执行新会计准则外,对于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存在差异的地方,其他企业仍然有较大的选择空间。由此可见,新会计准则的运用仅限于上市公司,与同行业的非上市公司相比较,二者提供的会计信息可能基于不同的核算标准,导致其可比性进一步降低。如《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已于2001年11月27日,自2002年1月1日起暂在上市的金融企业范围内实施,而与金融工具有关的金融资产确认与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和金融工具的列报与披露等数项会计准则后,上市金融企业2007年1月1日起必须采用新准则。上市金融企业在采用新准则的同时,非上市金融企业仍然可以沿用原来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同样作为指导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标准,二者所导致的会计信息质量与数量差距增大,会计信息的横向可比性可能进一步降低。

(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导致会计的监管成本提高

不难看出,强化和规范企业信息披露是本次会计准则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如何强化和规范企业信息披露又是会计工作的难点。目前我国在准则的执行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除了限于本身的专业水准,对准则本身理解不够外,有的是出于自身动机的需要,甚至某些政府部门出于自身的利益,也会指使企业做一些违反会计准则的处理。由于新会计准则赋予企业在会计处理上更多的职业判断,相应地会计监督的水平也必须相应提高,财政部同时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目的不言而喻:为提高事务所审计质量,进一步强化专业监督提供有力支持。然而,由于新会计准则给予企业更多的“会计空间”,提高会计监督水平必然要求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监督成本相应也会增加。此外,中国证监会宣称已开始着手研究和制定相应的措施,近期将选择部分上市公司进行现场调查,测算实施企业会计和审计准则体系可能对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衔接办法。因此,会计准则的高效运用还必须有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督和配和,这样一来无疑会进一步提高监管成本。

(三)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将面临极大挑战

由于社会发展的大量需要,我国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培养了数量众多的会计人员,目前全国有1000万会计人员。新会计准则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楼继伟,2006),然而我国会计人员由于素质参差不齐,对准则和制度理解上的差异以及不同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准则的运用效果。一个广为流传的例子是对南方证券的投资,首创股份提取了15%的减值准备,邯郸钢铁提取的比例为62%,路桥建设提取的比例是20%,上海汽车则提取了100%。如果不计提该项减值准备,上海汽车的利润增长率将从该年的42%提高到79%,同样是职业判断,究竟哪一个企业计提的比例是适当的呢?每个企业都会找出理由来论证自己的职业判断是正确的(聂兴凯;高永国,2004)。但是,计提比例的差别竟有如此之大,也会令人对会计准则能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疑虑。

因此,会计人员是否具有较高水平的职业操守和恰当的职业判断成为企业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极为关心的问题。因为会计目标的实质就是要客观地反映经济现实,会计准则本身不可能提供具体答案,对于如何确认、计量、会计信息是否披露等问题都需要会计师自己进行职业判断,这使得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面临极大挑战。

(四)会计准则的学习成本增加,会计教育的浪费与不足并存

我国会计准则自90年布以来,已经成为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内容,此次发行新准则,学生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学习,会计的学习成本明显增加。但在实际工作中,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会计人员占了绝大多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且,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2005年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由于新会计准则并非面向全部企业,中小企业仍然适用《小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4月27日,自2005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执行)。因此,一方面绝大多数会计人员在进行业务处理时不需要使用新准则,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所学知识大多被遗忘,造成会计教育的浪费;另一方面,现有的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后续教育,对于一部分想要提高专业水准的会计人员来说,如果无法系统学习新会计准则,很难提升他们的会计专业水平,也无法适应未来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虽已出台,但在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同时也并不意味着企业会计制度已经完成历史使命,企业会计制度仍将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

三、有效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对策思考

一个制定得再完美的会计标准,如果难以执行或者得不到有效执行,那就是形同虚设。因此,我们要积极做好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有关配套和完善工作。

(一)完善新会计准则的各项配套

1、准则与制度的配套

据介绍,新会计准则体系主要包括: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准则的配套不仅仅是足够的会计准则,还必须对准则有权威的解释。2006年8月的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相关解释即是新会计准则运用最好的注解。此外,从现阶段来看,我国暂时还无法取消企业会计制度,绝大多数的企业仍将在一定时期内实施会计制度。为了避免准则与制度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还应加快修订《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使之部分内容与会计准则尽可能匹配。

2、法律配套

我国当前尚缺乏有效地使用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氛围,更加不能奢望会计准则可从技术上彻底禁绝各类舞弊造假行为。因此,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的治理与整顿,既保持会计准则良好的灵活性,又防止会计政策被滥用。相关的法律配套可使我国制定的会计准则具有更高层次的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二)完善会计专业技能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1、会计人员的后续专业技能教育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不仅仅依靠在学校的专业学习,更多的是在实际工作中逐步确立起来的。因此,需要建立体系完整的会计人员素质和后续专业技能教育机制,并使这一机制更加有效地运行。如针对上市公司、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独资企业会计的不同核算要求,提供相应对口的后续教育,并将后续教育成为一种职业的终身化教育,使得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水平能够持续有效地提高。

2、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尽管专业技能教育是对会计准则高效率实施的有力保证,但是职业道德教育同样不容忽视。由于我国会计职业界的法律风险相对较低,导致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也较低。因此需要强化职业道德观念和行业自律意识,严格执行与遵守有关规范。职业道德教育应尽早开始,并和专业教育同时开展。

总之,颁布新的准则体系只是会计改革重要的一步,如果仅仅片面追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一致性,出现与我国会计环境不相适应的情况,导致会计信息的混乱或失控,由此产生的成本和风险都是巨大的。目前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切实理解新会计准则的内涵,发挥新会计准则对会计工作的规范作用,进而提高会计职业界的整体实务水平,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加快建设运用会计准则的内外部环境

1、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律法规,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从源头上遏制企业会计造假的最好办法。加强企业的内部监控主要包括:加快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优化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运作程序;建立先进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统,使获取实时信息成为可能,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确保内控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

2、加强企业外部监管

企业行为的不规范,市场交易的不真实,都给会计信息失真创造生存的土壤。会计准则执行中的问题有一部分是由于外部监管不力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如加强证券监管的程序化、规范化和公开化,对企业信息披露加强管理与监督;加强外部审计监督,提高审计质量;对于企业不轨行为加大处罚力度,要让任何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被惩罚的后果将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毓圭.论财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税法诸关系[J].会计研究,1999,(2)

[2]陈毓圭.原则导向还是规则导向—关于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的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5,(6)

[3]聂兴凯,高永国.对执行具体会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探讨[J].财会月刊(A会计),2004,(12)

[4]王君彩,余应敏.会计准则制定基础研究[J].财会月刊(A会计),2004,(6)

第5篇:初级会计论文范文

一、美国对权益性证券投资的会计处理

美国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决策,以确定投资所使用的核算方法(假定甲公司购入乙公司的股票):第一,甲公司购入乙公司证券是否为了对其实施重大影响?如果是,则采用权益法核算;如果否,则考虑此证券是否有容易确定的公允价值吗?第二,如果没有确定的公允价值,则采用成本法核算;如果有确定的公允价值,则考虑购入的证券是否可以划分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和交易性证券?第三,如果能够划分,则采用公允价值法;如果不能划分,则需要对证券重新分类后采用公允价值核算。以举例的形式阐述上述投资决策中所使用的核算方法:

例:甲公司2002年1月5日以现金50万元购入乙公司10万股普通股,每股5元,占乙公司总股份的20%.乙公司2002年初的净资产200万元,乙公司2002年净收益40万元,2002年12月31日支付现金股利60万元(每股1.2元)。2002年——2003年累计净收益150万元。

1、公允价值法

(1)若甲公司将购入乙公司股票划分为交易性证券,则使用公允价值法。一般说来,证券划分为交易性证券的前提是有容易确定的公允价值,因而假定2002年12月31日、2003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市价分别是每股8元、6元。2004年1月20日出售此证券,收到现金60万元。则账务处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2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时,借记:现金120000,贷记:股利收入12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公允价值的变化额为100000×(8-5)=300000元。账务处理为: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30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公允价值的变化额为100000×(8-6)=200000元。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或损失账户是虚账户,其余额反映在损益表中。

⑤2004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证券销售已实现利得100000.

(2)若甲公司将购入乙公司股票划分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则甲公司使用公允价值法

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会计分录同②。

⑥2002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的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借记: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1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300000,贷记: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的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证券时,借记:现金600000,借记: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1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证券销售已实现利得200000.

(3)若美国公司购买证券后未进行分类,SFASNO.115规定每期末需对投资证券重新分类。若交易行证券转为可供销售的证券,则损益表中已确认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不再调整,只是变更年度证券的公允价值变化时变换账户名称。

⑨记录变更当年公允价值变化时,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20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00000.

⑩若可供销售证券划为交易性证券,则在变更年度应将已记录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的未实现持有利得/损失通过下列分录转记到损益表中,并记录公允价值变化。借记:未实现的持有损失/损失300000,贷记:重新划分权益性证券已实现利得300000.

2、若美国公司运用成本法,则对投资的核算如下: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因为2001年度乙公司的净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应确认的股利收入为400000×20%=80000元,借记:现金120000,贷记:股利收入8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40000.

2003年乙公司未分配股利,甲公司不做帐务处理。

3、若美国公司选用权益法,则进行如下的投资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实现投资收益,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8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时,借记:现金20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120000.

期末,由于取得投资的成本高于在乙公司净资产中所占份额,应将此差额(50万-200万×20%=10万)分配给资产及商誉。假定8万分配给未记录商誉,摊销期限20年;2万元分配给低估的固定资产,摊销期限5年,会计分录为:借记:投资收益8000,贷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8000.

2003年12月31日应确认投资收益为(1500000-400000)×20%=220000,账务处理为

借记:普通股票投资—乙公司22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二、中国上市公司对权益性证券投资的会计处理

我国上市公司对购入的权益性证券,按照下列投资决策选择投资核算方法:第一,投资权益性证券是否作为剩余资金存放形式,不以控制被投资单位为目的?如果是,则按短期投资核算,取得时按成本计价,期末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如果否,则考虑投资是否是为了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第二,如果是为了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则采用权益法;如果不是为了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则采用成本法核算。

1、购入的证券作为短期投资时,初始价值按成本计价,每期末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短期投资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1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时,借记:现金120000,贷记:短期投资120000.2002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价(每股8元),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003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价(每股6元),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③2004年处置此投资时借记:现金600000,贷记:短期投资38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2、若选用成本法,则进行下列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2002年12月31日,因为2002年度乙公司的净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400000×20%=80000元,收到的股利小于确认的投资收益的差额(120000-80000=40000)冲减甲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账务处理为:借记:现金12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40000.

3、若选用权益法,则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资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500000,贷记:现金500000.

②2002年1月5日记录股权投资差额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10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确认实现的投资收益,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80000贷记:投资收益8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每年摊销100000/10=10000元,借记: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10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000.

⑤2003年12月31日应确认投资收益为(1500000-400000)×20%=220000,账务处理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220000,贷记:投资收益220000.

三、中美对权益性证券会计处理的异同

从以上实例分析中可得出:除了所使用的账户名称不同外,美国和中国运用成本法和权益法对于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的会计处理相同,并且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相互转换的会计处理也相同。下面比较两国对权益性证券投资的差异:

1、美国和中国对权益性投资的分类不同。我国将普通股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短期投资取得时按成本计价,期末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若对被投资单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若不存在对被投资单位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美国未进行长短期投资分类,而将权益证券分为交易性证券和可供销售的证券。若对被投资单位存在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若不存在重大影响且购入证券的公允价值很难确定,采用成本法;若不存在重大影响且公允价值容易确定,采用公允价值法。

2、权益性投资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不同。我国将短期投资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中,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列入利润表中;长期股权投资在长期投资中列示。美国将交易性证券列入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或损失在损益表中列示;若可供销售的证券期望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期内变现,则将其列入流动资产,否则列入非流动资产,可供销售证券未实现的持有利得/损失在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中列示。

3、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之间相互转换的会计处理不同。对长期股权投资变更为短期投资或短期投资变更为长期股权投资,我国会计制度没有规定。而美国SFASNO.115要求在每期末对投资进行重新分类,可供销售的证券可变更为交易性证券或相反,并规定了相应会计处理。

4、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不同。在使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我国对低估被投资单位资产或未计的商以及高估被投资单位资产所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采用统一的摊销期限摊销于每期的投资收益账户。而美国将股权投资差额分配于资产和商誉或都分配商誉中。

5、非现金方式取得权益性投资,其初始成本确定不同。我国对以非现金资产抵债或以应收账款换入长期股权投资以及以非货币易换入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是以账面价值作为计价基础。而美国对非现金补偿方式取得投资,投资成本的计量基础是公允价值。

第6篇:初级会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基础理论影响对策

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运用国际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进行生产和交易,企业的经济活动由此产生巨大的变化,这将对传统会计基础理论产生强烈的冲击。本文论述了互联网对会计基础理论的影响,并就其对策进行了探讨。

1、对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在传统会计描述的会计主体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单位实体。而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中,存在着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公司、网上公司、网际公司,以及以信息资源为主导服务的信息中介服务公司。在会计上是否认定这些公司为一个会计主体?这将给会计主体假设产生影响。

这些形式新颖的公司是虚拟化了的,为完成一个目标,会在短时间内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公司主体,待项目目标完成后又立即解散。这与传统的实体公司在组织形式和业务经营上存在明显的差别,但在网络上它又确实是一个公司,并且在经营着业务,会计行为上必定要对它经营着的业务进行质和量的反映。因此,应将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变为相对会计主体假设,来确定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

2、对持续经营假设。上述的网络公司、网上公司、网际公司为了一个特定的目标,会在短时间内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公司主体,但项目目标完成后又可能会立即解散。这些公司冲破了传统企业连续经营的框架,进行着不定期的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可以即时解散,其各项会计要素也即时终结,等到为另一个特定目标而临时成立公司时,这个公司或许已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公司了。因此,传统的持续经营假设理论已不再作用于此类公司的会计行为。

根据这类公司的组织和业务特点,应改变持续经营假设理论为即时经营假设。在即时经营假设下,资产将不能按其使用的时间长短和用途来划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资产,负债将不按其偿还时间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其资产的购进价值应在购进的时候立即摊入成本。

3、对会计分期假设。传统的会计分期假设是在持续经营假设下而对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期间,据以结算帐目,编制会计报表,是人为的划分。但就虚拟化了的网上公司这类企业,可预见的将来可能是很短暂的期间,进行着不定期的经营活动,这类公司时分时合,时间长短不一。由于不能进行持续经营,因此会计分期假设在此类企业已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由于网络技术的高度发达,内部网络集成化管理的推行,新建立的网络财务系统,将企业发生的网上交易等经济业务,可以即时生成会计信息,企业在任何时点均可提交满足不同需要的实时财务报告。传统的会计分期假设理论的目的主要是定期报送某一会计期间的财务报告,但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已不能满足各方的需要。应建立一个完善的多元化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期间可以划分更小,甚至越来越小,可以随时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随时地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实时地满足报表使用各方对企业财务信息的不同层次的、多元化的需求。因此,对会计分期假设应加以改进,变定期为适时,划小会计期间,随时地反映会计信息,动态地掌握会计资料,更好地为经济决策服务。

4、对货币计量假设。传统会计的货币计量假设仅是指在企业众多计量单位中确定用货币为单位进行统一计量。货币作为会计信息的统一计量单位,有利于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用同一口径衡量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在现代网络财务中,通过货币反映的价值信息已不足以甚至于不主要是管理者和投资者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诸如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虚拟企业创建速度等表现企业竞争力方面的指标,更能代表一个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它们不能在报表上用货币来表示。同时,随着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产生了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的商务模型,对无形资产(特别是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的计量、对高级专门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价值的计量、对高科技企业潜在的高额风险回报的计量、对通货膨胀的计量等方面,成为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此外,电子货币、数字货币的出现,也对货币计量假设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会计上单一货币计量的体系正在经受在计算机处理环境变化而带来的挑战。会计上除采用货币计量外,对有些特别会计事项可考虑采用利于财务决策的某些量化指标,使财务决策的衡量指标多元化。另外,正在日益发展的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电子商务,其结算的支付手段是网上电子支付,即不需要现金、支票、汇票等纸质票据,而是直接将购货款从企业帐号或个人信用卡上支付给对方。这将预示着现金、支票、汇票等支付手段将逐步退出资金流通领域,也预示着企业间的结算将会进入高速高效和低成本的时代。

5、对会计目标。传统的会计目标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提供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信息,其反映的形式是以会计报表形式来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结果的,反映的内容是传统会计六要素在经营过程中的变化和结果。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作为一种全新的资本,作一种关键性的生产要素进入经济发展过程,企业的生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创新,因此,知识资产、人力资产将在企业资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因此,在企业对外报送会计报表时,应将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源作为主要资产项目加以重点列示。反映的侧重点应由关心“创造未来有利现金流动的能力”,转向关心“知识资本拥有量及其增进的能力”。为改变原来定期报送一元化报表的形式,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集电子交易、核算处理、信息随机查询于一体的网络财务系统,实时地满足不同层次的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多元要求,深化会计目标的要求。

6、对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传统会计的六大要素符合现行会计核算的要求,适合工业经济时代会计核算的需要。但是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增加了许多新的业务内容,会计核算的对象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以各项无形资产为代表的知识资产和人力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比例不断上升,财务资产比例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企业的资本中心正由货币资本向智力资本转化,企业会计正向构建智力资本为中心的新会计体系,因此,必须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重新分类,会计要素也将随之改变。

在以计算机网络和知识为基础的新会计体系中,企业的资产要素应由财务资产、知识资产和人力资产三部分组成。财务资产主要由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构成,知识资产由知识产权和专有知识组成,人力资产指人力资源资本化,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会计资产予以确认。根据现代产权理论,确立产权要素,将业益和所有者权益产权化,知识和人力资源产权化,共同分享企业的劳动剩余。由此,将企业的会计要素可以重新分为资产、产权、剩余、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六个要素,以充分提示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智力资本为中心的知识会计体系的核算内容。

第7篇:初级会计论文范文

1.在学生熟悉上述5种典型经济业务后,还可呈现运费发票、收料数量与购买数量不一致等情况,进一步完善供应过程经济业务。2.引入新会计科目,链接相关知识点。经济业务的处理,可以由教师直接指出涉及的会计科目(如供应过程的核算,可PPT呈现“在途物资、原材料、应付账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也可让学生从会计科目表中自主查找、判断该引入哪些新的会计科目。教师通过PPT展示该会计科目的特点,或提供教材页码让学生自主翻阅了解,小结该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继而归纳出会计分录。对于需要引入其他相关知识点的,如运费增值税的抵扣、运杂费的摊销等,在这一环节一并完成。课程内容依次引入相应会计科目知识点辨析课时专业技能3.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完全遵照现实会计岗位的会计账务处理,实现填制凭证、登记日记账、分类账同步进行,使学生有一个整体账务处理感观,帮助学生形成“专业技能集成系统”,有效防止零星记忆。4.成果验证与强化。通过PPT展示正确的凭证填制、账簿登记结果。要求学生不仅要验证会计科目、金额等的正确性,而且要注意日期(尤其是票据和结算凭证中需用中文大写的日期)、摘要等其他内容的对错,以及会计数码、汉字书写的规范性。验证后,再提供若干类似的经济业务,进行强化训练。

二、技能导向型基础会计教学模式的特点

技能导向型基础会计教学,与依托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学相比,有较大差异。其主要特点是:1.实物资料成为教学主要载体。课堂上,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不再是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特点等一大堆会计理论和知识的讲授,而是反映经济业务的实物形式的原始票据,以及空白的记账凭证、日记账、总账、明细账、报表,也就是在会计岗位中直接应对的实物和任务。通过精心设计的经济业务的依次展开和多次重复,实现任务驱动,强化专业技能训练。2.教材成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书”。在课堂上,可充分发挥PPT的教学辅助功能,以一个个“知识小贴士”的形式,将所需的必要知识点、实物影像、账证填制关键点等快捷地展示出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学生处理经济业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以及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完成作业过程中,需要获取相应知识点的时候,教材才成为学生翻阅的“工具书”。3.技能掌握程度成为教学评价的主要衡量标准。对学生的评价,以专业技能考查为主,即能不能正确、快速、规范地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文字、数字的书写,如文字的清晰度、大小写数字的规范性,列入评价考查范围。凭证、账簿、报表的整洁度,作为会计基本技能,也列入考查。对学科知识点的考查,侧重正确理解和实际运用辨析,不再要求死记硬背。

三、技能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实践反思

第8篇:初级会计论文范文

(延安大学 西安创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摘 要:基础会计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包含了经济学和代数学等,主要研究如何将企业的资金进行预算和核对,从而协助企业更好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本文针对基础会计学中的一些难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其中的典型概念、会计对象、会计任务和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了总结和研究.

关键词 :基础会计学;会计对象;会计任务;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142-03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的入门学科,其中的理论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地方.关于“会计”这个概念就很值得探讨,而其他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概念也值得我们好好的理解和学习.

1 会计理论中的概念问题探讨

基础会计学理论中的概念有很多,这些概念是记忆和理解的难点.会计这门基础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是在经济学的基础之上,以数学为理论支撑进行的针对于财务的核算学科.关于“会计”这个词的概念已经很难概述了,具体地说,会计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管理工具,它根据一定的凭证对企事业单位、私企等公司进行经济预算和核对,并进行具体的计算和图表绘制,用以检查和分析企业的财政开支状况.在不同的时期,对“会计”这个概念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到现在,这一概念已经基本形成.

在基础会计学理论中,还有很多难懂的概念,例如“权责发生制”、“账户”、“会计循环”等,这些概念成为了学好基础会计理论的阻碍.我们需要攻破概念的难关,才能更好的进行学习.

1.1 权责发生制概念

权责发生制指的是无论该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只要是在本月或本期已经实现了的收入和支出,就应该成为本月或本期的费用计算,需要进入本期进行预算、核对和绘制报表等.也就是说,当期的收支内容要体现在表格中,而不是将现金收支建立成表格数据.

权责发生制的概念会有很多人不懂,通俗来讲就是如果将一期设置为一个月,那么这个月有多少笔账单就算担负了多少,有多少笔订单就算有多少进账收入,即使钱并没有到账,也算作是本月的经济收支.理解了这样的概念,才能进行更好的学习和实践.

1.2 会计循环概念

会计循环指的是核算流程,也就是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等程序,这些都是会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会计理论中的概念问题是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只有将理论完全理解才能更好的进行其他知识的学习,这需要多做一些习题进行全面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和老师进行交流来加深理解.有条件最好进行实际操作,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还有一些概念的扩展性比较强,例如借贷记账法的特点,这也是会计学中一种概念的变形,需要更多的知识进行汇总,将知识融会贯通.借贷记账法包括借款和贷款的符号以及根据记账结构进行资产、负债、成本等记录,我们需要在理解借贷记账法的基础上总结其特点.在实践中,这些概念成为关键点,充分理解概念,知道概念所涵盖的内容才能更好的学习和实践.

2 会计的对象问题探讨

关于会计的对象一直以来有很多种说法,时间段不同,会计所面对的对象也是不同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将会计的对象设定为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以货币为表现形式的经济活动.在企事业单位中,会计会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核算、预测和分析,这其中的具体内容就是会计的对象.在基础会计学中,会计的对象也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资金是在不断转化的.企业要用资金去购买设备和材料,以及支付劳动报酬,这些资金就从流动转化为固定;在生产和供应的过程中,这些固定资产会不断转化为再生资金、生产资金,这些资金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在生产后产品入库和销售中,生产资金又转化为成品资金,在此过程中,资金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循环和再生产,这些经济活动都是会计的对象,也是其对象的表现形式.

对于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也是货币表现形式,只是与企业略有不同,其不涉及到生产.国家通过拨款,将资金注入到事业单位中,事业单位通过正常的行政活动对资金做一定的消耗.事业单位在财政收入上很少,其开支是国家支配的,这种比较简单的收入和支出也是会计的对象和表现形式.会计对象总体来说是会计监督和核算的内容,但具体到不同的企业和事业单位,情况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企业进行不同的会计核算,将资金进行预算、筹备、监督和核算等.会计的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它包括资产、所有者权益、收入等.会计对象抽象表现为资金的投入、资金循环和周转、资金退出等,因此会计对象是围绕着资金进行的.

2.1 资产

资产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所购买的设备和材料等,而流动资产则是企业的资金,用于生产和周转.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必须要进行资金投入,这种投入可以是固定资产也可以是流动资金,企业要通过资金的转换提升经济效益.

2.2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指的是企业可享受的经济利益,是将企业的资产进行债务扣除以后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也是会计要素中的一类,它具有很多特点,如可以进行利润分享、不需要进行债务偿还,除非发生了清算和增值等.

会计对象中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弄清会计要素是确定对象的关键,而将会计对象搞清楚有利于在会计工作过程中减少纰漏.在收入、分配、支出、盈余的基础之上进行会计作业,将货币流动作为对象,有利于更好的清算.

3 会计的任务问题探讨

会计的任务通俗的说是会计针对会计对象所要完成的工作.会计的任务其实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它和会计对象是密不可分的,并且它只能完成会计对象有关的任务,而不能超过这个范围.会计任务的明确有利于发挥好会计的职能和作用,对会计的核算工作有促进作用.要掌握好会计的任务必须要确立好会计目标,这和企业的性质有关.会计的职能对会计的任务也有决定作用,这需要符合企业的经济管理手段,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会计需要有效的记录经济活动和财政支出,并按照国家的财政制度进行作业,在保护国家公共财产的同时,还要保证企业效益,把握好企业未来经济前景规划.

会计的任务的工作内容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从过去的手工记账和绘制报表,逐渐实现电子记账,建立会计信息系统,DSS和erp等系统,这些记账方式和核算方式都逐渐向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不仅保证了会计的任务的有效完成,还能保证其精准度.会计针对企业的要求和需要,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通过向系统录入信息,监督和核对录入内容的真实性;根据不同情况和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会计服务,在会计对象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会计任务作业.会计任务还包括辅助企业实现经济管理,会计人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网络财政的条件下,参与到决策中来,根据之前的财政预算和支出,以及每年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这种参与和管理的任务也是由会计的性质决定的,网络技术和会计的经验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进行经济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益,有效掌握会计的任务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4 会计核算方法问题探讨

会计的核算是基础会计学的中心和重要内容,也是会计师的基本工作方法.会计的核算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成本计算、财产查清、编制报表、会计资料分析与利用等.下面针对几项重要内容进行探讨和研究.

4.1 账户设置和复式记账

首先就要进行账户的设置,针对不同的会计对象进行系统的核算,将不同的财产进行分类和记录,这是经济管理的要求,也是会计对象和任务的要求.会计将分好门类的财产进行核对和总量计算,并利用复式记账法进行记账.

复式记账是将资产进行等金额的记录,并同时记录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簿中,这种记账方式不仅保证了账薄的安全性,还能更全面的反映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双重记录体现了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并可以系统的、全面的反映资金活动.

4.2 财产查清问题探讨

财产查清也是会计专门方法,是基础会计学中的一项理论难点.财产查清是对物资进行检核和核对,将财产、设备、资金货币等进行清点,也是内部牵制制度的一部分.财产查清包括实物的清点、资金的清点、往来债务和款项的清点和查询.财产查清是通过分类,记录和整理进行物资汇总,并和其它记录的会计账簿一起进行财务报表的绘制,这些物资都是体现企业利益的一部分.设备和材料的清点有利于计算损失,并可以及时进行补充和修理.在数据记录过程中,需要进行核实,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利用复式账薄进行记账,应明确物资分类,以便于数据传输.

财产查清有利于协助内部监督和管理,通过对财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进行清点,并与数据进行比对,审核与之前账目监督是否一致.物资是否完整,有无损坏,是否被盗窃和人为破坏,是否非法挪用、是否有变质情况等,都是财产查清的范围.财产查清有利于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起到对监督的辅助作用,保证物资的完整性,并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对物资进行管理和维护.财产查清还可以有效促进资金的周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利用财产查清进行数据整理和结算,发现坏账和与物资不符合的账薄,要及时进行基金补充和周转,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

4.3 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在基础会计学中,会计报表是一项重要的理论,会计报表也就是财政报表,是会计向企业展示自己成绩的一种手段,也是对日常会计核算进行的总结,利用图表的方式可以使会计的财务内容更清晰明了.会计报表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以往的简单图表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了,报表设计需要更加完善合理,同时增加备注和附录.

会计报表分为几大类,按照不同的对象可以分为对外报表和对内报表;按照财务活动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报表;按照会计报表的编制可以分为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需要根据不同的周期来制作,如周报表、月报表、季报表和年报表等,具体包括资产债务、公司损益、资金流动量以及其他资金情况的内容,要有附录和说明.

例如某公司的收入支出报表,如下表:

上表为简单的财政支出结余表,是会计报表的一种,会计报表还分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这些报表需要在每期末尾进行整理和核对,将每期的开支进行汇总,计算出负债和盈余.例如制作利润表,如下:

以上的报表都属于会计报表,财务报表要根据企业要求和情况进行填写,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和资金流动,按照日期将企业的债务和资产记录下来,根据报表的编制进行报表汇总.财务报表也需要根据会计的对象和任务进行划分和总结,一切都要建立在经营管理和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

报表的附注也是现在所需要的,它是运用文字的方式将报表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对一些报表中没有体现出来的内容进行补充,这些文字和报表内容要相符合,将企业的财务活动和生产经营等情况进行文字归纳,这是财务报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 总结

综上所述,基础会计学中有很多难懂的知识点,首先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就是其中的概念.有关“会计”这个概念已经被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了,会计最主要的工作是对企业财产进行核对和预算,这也是会计的基本职能,通过记账、财产查清和绘制报表将企业的收支状况进行汇总.这有利于企业了解自己的经济发展状况,并针对经济效益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咸国青.会计学理论研究的方法与价值[J].科技风,2014(17):179.

第9篇:初级会计论文范文

【摘要】审计实务中,发现不少人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计算和会计处理一知半解,导致会计处理不正确,本文针对此进行了分析阐述。

审计实务中发现很多会计人员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含义、计算及其会计处理的理解一知半解,导致会计处理不正确,出现少缴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情况。下文就免抵退税的含义、计算和会计处理进行解析。

一、免抵退税的含义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目的在于鼓励各国出口货物公平竞争的一种税收措施。我国的出口货物退(免)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对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在国内各生产环节和流转环节按照税法规定已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或免征应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按照现行规定,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方式主要有免、退税,免、抵、退税,免税三种。免、退税方式主要适用于外贸出口企业;免、抵、退税方式适用于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货物。

免、抵、退税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和视同自产货物,免征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和视同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的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和视同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经过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对未抵顶完的税额予以退税。

二、免、抵、退税的计算

1.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2.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注意事项:出口货物离岸价格为截至当期已收齐单证销售额,包括本期销售本期收齐单证销售额和前期销售本期收齐单证销售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3.当期应退税额和当期免、抵税额的计算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注意事项:“期末留抵税额”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税额”。

4.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注意事项:出口货物离岸价格为当期报关出口货物离岸价格,不论是否收齐单证。

三、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

在进行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时,企业需要涉及“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两个明细科目。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一)货物报关出口后,按时收齐单证的会计处理

1.企业报关出口货物后,根据当月报关出口有关单据和外销出口发票等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2.根据经主管税务局批准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计算出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根据经主管税务局批准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计算出的“应退税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根据经主管税务局批准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计算出的“免抵税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注意事项:部分会计人员认为免、抵税额因为不影响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的余额可以不作会计处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根据财税[2005]25号文件规定,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后,经国家税务局正式审核批准的当期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应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征范围,分别按规定的税(费)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二)货物报关出口后,逾期没有收齐相关单证的,须视同内销征税。

1.本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

(1)冲减出口销售收入,增加内销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收入

(2)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税税率计提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注意事项:

①单证不齐销售额计提销项税额时,销项税额=单证不齐销售额/(1+征税率)×征税率。

②对于单证不齐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在账务上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同时,应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冲减出口销售收入。

③对于单证不齐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已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进行负数申报的,由于申报系统在计算“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已包含该货物,所以在账务处理上可以不对该货物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单独冲减“主营业务成本”,而是在月末将汇总计算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一次性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中。

2.上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1)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税税率计提销项税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冲减进项税额转出。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3)按照单证不齐出口销售额乘以退税率冲减免抵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红字)

注意事项:

①对于上年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的出口货物,在账务上不进行收入的调整,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也不进行调整。

②注意在填报《增值税纳税人报表》(附表二)时,不要将上年单证不齐出口货物应冲减的“进项税额转出”与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混在一起,应分别体现。

③在录入“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的〈增值税申报表项目录入〉中的“不得抵扣税额”时,只录入本年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不考虑上年单证不齐出口货物应冲减的“进项税额转出”。